甘麦大枣汤制法简述

甘麦大枣汤制法简述

一、甘麦大枣汤的制备方法研究简释(论文文献综述)

尤虎[1](2018)在《从“病证时体”四个维度解读张仲景临床思维及其应用》文中提出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曰:“医者意也,善于用意,即为良医。”行医治病,贵在临床思维。《伤寒杂(卒)病论》(以下均称《伤寒杂病论》)作为中医经典着作,传承至今,其临床思维的核心究竟是什么?本研究就是探索这个问题,并由此创立临床思维新理论。目的:本文从“病证时体”四个维度探讨基于《伤寒杂病论》的张仲景的临床思维,以此为基础创立临床思维新理论,以求领会和掌握仲景临床思维的精妙之处,并对中医经典文献的解读,历代名医临床思维的把握,专病专治专方的理解,以及中医临床有所指导与启迪。方法:本研究采用原着学习、文献检索、理论研究的方法,整理、分析、归纳《伤寒杂病论》中体现张仲景临床思维的相关内容。从“病证时体”四个维度探索其内涵,进一步提出中医临床思维新理论,并结合临床实际,揭示其具体应用。结果:通过“病证时体”四个维度对《伤寒杂病论》张仲景临床思维相关理论研究,明确了这四个维度对建立中医临床思维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出“中医四维疗法”的相关理论,并结合临床实际,揭示其具体应用。中医四维疗法的定义,是以病证时体四个维度,即病症、证机、时周、体质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前提,将辨病、辨证、辨时、辨体相结合,进行综合运用的一种临床诊疗新模式。该诊疗模式以辨病论治为前提,辨证论治为特色,辨时论治为参考,辨体论治为基础,突破了仅从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的思维定势,拓展了中医临床思维,丰富了中医临床诊疗体系。中医四维疗法的核心,是以病证时体四个维度,即病症、证机、时周、体质为核心的中医诊疗体系,具体包括:病,即病症,属于疾病诊疗学范畴,内容是以借鉴疾病的现代医学诊疗思路(专病)而使用中医药方法治疗(专治),与特殊症状(专症)和临床综合征(方证)的特异性中医诊疗(专治)体系,突出的特点是专病(症、证)专方专药的特异性中医诊疗。证,即证机,属于病机辨证诊疗学范畴,内容是以首先辨识病位和病性为核心的病机,进而确定辨证论治的中医诊疗体系,突出的特点是辨证识机的非特异性中医诊疗。时,即时周,属于时间医学范畴,内容是以时间和周期为核心的中医诊疗体系,突出的特点是与时间和周期相关病症的中医诊疗与预测。体,即体质,属于体质医学范畴,内容是以体质辨识为核心的中医诊疗体系,突出的特点是与体质相关病症的中医诊疗与预防。结论:“病证时体”四个维度所揭示的基于《伤寒杂病论》的张仲景的临床思维,明确了《伤寒杂病论》研究对中医学研究的实际贡献和现实意义,是研究仲景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这有助于对中医经典文献的解读,加深对历代名医临床思维及专病、专治、专方的理解。中医诊治疾病通过参考这四个维度,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与治疗的有效率。

王敏,李宇航[2](2017)在《基于“方-证要素对应”的甘麦大枣汤治疗脏躁机制分析》文中认为甘麦大枣汤是《金匮要略》治疗脏躁的着名方剂。通过总结历代医家相关认识,探讨脏躁的内涵。认为其病机为五脏功能失调,不能潜敛所藏之神,致脏神浮越、心神不安。根据"方-证要素对应"的组方原理,进一步解析甘麦大枣汤的组方用药规律及脏躁的病机特点,并根据现代药理学研究及临床研究进展,分析本方药效物质基础,否定所谓安慰剂效应的观点。甘麦大枣汤组方严谨,构思巧妙,与群方之冠之桂枝汤有相似之处,两方均立足于调和阴阳,故皆在临床应用范围广泛,且效如桴鼓。

龙清华[3](2017)在《郁证失眠的理论探讨及三草安神方对抑郁症失眠大鼠的干预作用》文中提出目的:查阅和整理与抑郁症失眠相关的文献,找出与抑郁症失眠相似的疾病,并将这类疾病归类为郁证失眠。依据郁证失眠的临床症状、病因病机和其治法方药,理清郁证与失眠的关系,探讨从气郁论治郁证失眠的理论基础。构建抑郁症失眠动物模型,观察三草安神方治疗抑郁症失眠的作用及其对神经递质和相关神经递质受体的影响。通过理论探讨和实验研究为三草安神方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方法:1.理论探讨:查阅和整理查阅相关文献系统查阅和整理与抑郁症失眠相关的文献,找出与抑郁症失眠相似的疾病,并将这类疾病整理和归类。从中医理论理清郁证与失眠的关系,探讨从气郁论治郁证失眠的理论依据。2.实验研究:选用SPF级SD雄性大鼠40只,通过慢性不可预见中等应激法、孤养法和多平台水环境睡眠剥夺法构建抑郁症失眠动物模型,观察慢性不可预见中等应激法、孤养法和多平台水环境睡眠剥夺法三种造模方法对大鼠体质量和行为学的影响;各组分别灌胃给药14D后,通过Morris水迷宫法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应用自发活动实验视频分析系统观察大鼠的自主活动;用HE染色法对比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和三草安神方组的大鼠神经元;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和脑皮质中单胺类神经递质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及氨基酸类神经递质谷氨酸、γ-氨基丁酸的含量;Real Time-PCR法检测大鼠下丘脑和海马中5-羟色胺受体和γ-氨基丁酸受体的表达。结果:1.体质量实验结果:造模期间,空白组大鼠体重呈缓慢上升的趋势,未造模时(T=0),造模组大鼠体质量与空白组大鼠体质量比较没有差异性(P>0.05),造模后(T>0),造模组大鼠体重较未造模时发生改变并有缓慢增高的趋势,此后造模组大鼠体重逐渐趋于平稳,从第7d开始造模组大鼠体重与空白组大鼠体重比较具有差异性(p<0.01)。到第28d和第35d,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显着低于正常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和三草安神方组大鼠体重均显着上升(p<0.01,p<0.05)。蔗糖偏好实验结果:未造模时(t=0),空白组大鼠蔗糖偏好与造模组大鼠蔗糖偏好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造模后的第7d,造模组大鼠蔗糖偏好低于正常组大鼠蔗糖偏好(p<0.05),此后造模组大鼠蔗糖偏好明显持续低于正常组大鼠蔗糖偏好(p<0.01)。给药7d(第28d)和给药14d(第35d)后,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和三草安神方组大鼠蔗糖偏好均得到提升(p<0.01,p<0.05)。2.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找到平台所耗时间和游泳总路程有所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及三草安神方组大鼠找到平台所耗时间和游泳总路程有所减少(p<0.01,p<0.05),西药组和三草安神方组大鼠穿越平台次数和目标象限时间均增加(p<0.01,p<0.05),西药组和三草安神方组大鼠第1次抵原平台时间亦有所缩短(p<0.01,p<0.05)。自主活动实验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活动次数和活动路程明显低于空白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和三草安神方组大鼠活动次数和活动路程都有所提高(p<0.01,p<0.05)。3.he染色结果:神经细胞核深染,空白组大鼠神经元细胞排列规则,分布均匀较为饱满;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部分神经元排列不整齐或者紊乱,部分神经元数目减少并有细胞核固缩;与模型组相比,西药组和三草安神方组神经元细胞均明显增加且排列较为规则。4.elisa检测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和脑皮质中5-ht含量明显降低(p<0.01),但模型组大鼠血清和脑皮质中ne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西药组和三草安神方组在给予相应的药物后与模型组比较,其大鼠血清和脑皮质中5-ht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和脑皮质中glu和gaba含量明显升高(p<0.01),且Glu/GABA比值亦有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和三草安神方组大鼠血清和脑皮质中Glu和GABA含量都有所降低(P<0.01,P<0.05),且Glu/GABA比值亦有降低(P<0.01)。5.Real Time-PCR检测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下丘脑中和海马中5-HT1AR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而下丘脑和海马中5-HT2ARmRNA表达明显上升(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和三草安神方组大鼠下丘脑和海马中5-HT1ARmRNA表达都有所升高(P<0.01,P<0.05),下丘脑和海马中5-HT2ARmRNA表达都有所降低(P<0.01,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下丘脑和海马GABAARα1和GABAARγ2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和三草安神方组大鼠下丘脑和海马中GABAARα1mRNA和GABAARγ2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1,P<0.05)。结论:1.郁证与气郁一样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气郁的本质是机体气机紊乱,郁证失眠为气机功能紊乱而导致的不寐,从气郁论治郁证失眠具有可靠性。2.慢性不可预见中等应激法结合孤养法并联合多平台水环境睡眠剥夺法的抑郁症失眠动物模型是可复制的。3.三草安神方有助于提高抑郁症失眠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三草安神方具有抗抑郁和镇静催眠作用,能够改善抑郁症失眠大鼠抑郁状态和睡眠状态。4.三草安神方改善抑郁症失眠大鼠抑郁状态、失眠状况和学习记忆能力可能与调节脑内神经递质及其受体表达有关。

郝颖[4](2017)在《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辨证失范与紫癜康颗粒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临床上多以血小板减少为首发症状的结缔组织病,还可见患者皮肤、粘膜上有瘀点和瘀斑,也可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口腔粘膜出血等。当属中医血证中的“肌衄”“紫斑”“葡萄疫”。本病相当于中医内科学中的紫癜,中医对该病辨证论治,显示出一定的疗效优势。然而在权威文献之间、权威文献与学术界之间、学术界内部,辨证都存在较大差异,因而在临床辨证治疗、经验传承及相关中药新药研发都造成了很多困难。因此分析该病的辨证差异及利弊,寻找、提出解决的方法与对策是十分必要的。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是血小板抗原变化引起的自身抗体所致。通过对ITP模型小鼠的观察,从整体、细胞、血小板、细胞因子等多个方面来研究ITP可能的发病机制,以及应用由临床多年经验总结得到的有效方改良得来的紫癜康颗粒对该模型小鼠的影响,从而推测出紫癜康颗粒可能存在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材料与方法:通过对ITP辨证规范的权威文献包括《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简称《标准》)、《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简称《原则》)、6个版本的高等院校统编教材《中医内科学》,通过对以上几类权威文献进行比较分析,可以了解到权威文献中对该病在辨证问题上的差异情况。从中国知网(CNKI)、重庆维普、万方数据库检索1996年1月至2016年12月这20年里关于中医治疗ITP的期刊文献。从中选取辨证比较明确的文献67篇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回顾性考察分析了学术界对ITP的辨证情况。通过免疫法造模,建立ITP小鼠模型。模型组与正常组每天给予蒸馏水0.4ml/20g的比例进行灌胃,其他各给药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治疗。每日一次,共给药14天,于造模第十五天处死各组小鼠,获取血、骨髓等实验材料。对ITP模型小鼠整体状态、体重、紫癜等指标在治疗前后的变化进行比较,并比较不同剂量紫癜康颗粒治疗及其他治疗组对ITP模型小鼠血小板计数及骨髓中多种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结果:1.通过对权威文献、学术界ITP辨证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证标准并不统一。表现在《标准》《原则》与各版本《中医内科学》教材之间,本病辨证大体比较集中,但不完全一致,没有统一的标准,症状复杂多样,互有异同。临床辨证各行其是,在权威文献辨证标准基础上进一步离散。同证异名、同症异名现象十分普遍;各证所属的症状臃肿繁杂,且存在大量复合和交叉症状,关键是各证所属症状多数来历不清,使各辨证标准形同虚设。症状名称不规范。在该病的中医辨证症状中,多次出现不规范的中医症候名称,甚至将西医理化诊断指标参与中医辨证诊断,使得中医辨证上产生混乱。2.模型组小鼠体重较正常组小鼠明显下降,各给药组治疗后小鼠体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造模后ITP小鼠躯干近四肢处出现皮下肉眼可见的紫斑,经过给药组治疗后有所减轻;外周血小板计数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明显降低,有显着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均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3.骨髓细胞中IL-3含量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低剂量组均升高有显着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均降低且有显着差异(P<0.05)。IL-6含量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低剂量组均升高,有显着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对照组、高剂量组均降低,有显着差异(P<0.05)。IL-11含量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均升高,有显着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高中剂量组均降低,有显着差异(P<0.05)。TPO含量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各治疗组均降低,有显着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对照组和高中低剂量组的含量均升高,有显着差异(P<0.05)。TGF-β1含量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紫癜康高剂量组、紫癜康低剂量组均明显升高,有显着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均降低,有显着差异(P<0.05)。IL-3mRNA的相对表达量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各治疗组均升高,有显着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对照组和高、中剂量组均降低,有显着差异(P<0.05)。IL-6mRNA相对表达量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和中、低剂量组均升高,有显着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均降低,有显着差异(P<0.05)。IL-11mRNA相对表达量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各治疗组均升高,有显着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均降低,有显着差异(P<0.05)。TPOmRNA相对表达量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各剂量组均降低,有显着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组升高,有显着差异(P<0.05)。TGF-β1mRNA相对表达量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各剂量组均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对照组、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均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病辨证中,证名繁多,逻辑关系混乱,虽来自临床却存在脱离实际的状况。因此,学术界应该结合病情,去伪存真,统一称谓,删繁就简,尽快实现ITP证名和辨证数量的规范。只要剔除与该病无关的症状,理清证与症状之间的逻辑关系,确定与证有从属关系的症状,剔除无关的症状。只有全面删除与该病毫无关联的症状,结合临床实际整理规范同症异名、交叉重叠的症状和舌苔脉象,把症状限控在合理、规范的范围内,自然会把那些空穴来风的证或数证兼杂的复合证一并减下来,才能实实在在把学术界纷杂混乱的证减下来,实现为证“减肥瘦身”的目的。接下来,再确定一个好的预调查量表,对实现前瞻性辨证规范十分重要。对收集到的信息数据通过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等明确各组症状集合,再采用德尔菲法确定各组症状集合的证的属性。在此基础上,经过学术界的反复验证,才可确定为普遍认可的辨证规范,进而上升为行业内的辨证标准。2.紫癜康颗粒可能是通过降低骨髓IL-3、IL-6、IL-11、TGF-β1含量及其mRNA的相对表达量,升高TPO浓度及其mRNA相对表达量来达到升高外周血小板计数的作用。

奚之骏,许丽雯,史秀峰,祁雯,陶建生,袁灿兴[5](2015)在《镇惊泻火颗粒的制备工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镇惊泻火颗粒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以干浸膏得率、甘草苷和丹酚酸B的含量为指标对镇惊泻火颗粒的提取、纯化工艺进行研究;以合格颗粒得率为指标,对颗粒的成型工艺进行研究,优选制剂的制备工艺。结果:铁落先煎60 min,其余各药加8倍量水浸泡90 min加入先煎铁落液煎煮提取90 min洪3次。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1.3左右(60℃热测)加蒸馏水至稀释比为1:2(V/V),加乙醇至含醇量50%24 h后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后浓缩至相对密度1.3(60℃热测),60℃下干燥粉碎得干浸膏。以淀粉作稀释剂,干浸膏与辅料比例1:0.8,90%乙醇为润湿剂制软材,过20目筛制粒,60℃干燥3h,烘干,整粒,即得。结论:优选的镇惊泻火颗粒制备工艺稳定可行。

王晓蕾[6](2010)在《甘麦大枣汤抗焦虑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甘麦大枣汤抗焦虑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方法:以小鼠为研究对象,应用高架十字迷宫复制焦虑动物模型,从行为学角度观察性别、体重、测试时间等因素对小鼠高架十字迷宫实验结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甘麦大枣汤抗焦虑作用的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研究;最后应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检测法,测定小鼠海马中5-HT的含量变化,确定甘麦大枣汤抗焦虑作用的作用机制。结果:1.性别对高架十字迷宫实验结果的影响:雌性组与雄性组比较OE%、OT%、总次数不具有显着性统计学差异( P>0.05)。2.体重对高架十字迷宫实验结果的影响:与体重20.0g±1.0g组比较,15.0g±1.0g组OE%具有显着性差异( P<0.05)25.0g±1.0g组OE%具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15.0g±1.0g组与25.0g±1.0g组OT%均具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15.0g±1.0g组总次数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3.测试时间对高架十字迷宫实验结果的影响:与测试时间14:00-17:00组比较,19:00-21:00组OE%具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9:00-12:00组OT%具有显着性差异( P<0.05) 19:00-21:00组OT%具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9:00-12:00组总次数具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4.从甘麦大枣汤抗焦虑作用的量效关系研究可知:当给药剂量为10倍时OE%与空白组比较具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给药剂量为20倍时OE%达到最大值与空白组比较具有极显着性差异( P<0.01),继续增加给药剂量药效逐渐降低;当给药剂量为5倍时OT%与空白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20倍时OT%达到最大值与空白组比较具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继续增加给药剂量药效逐渐降低。5.从甘麦大枣汤抗焦虑作用的时效关系研究可知:给药3天时与本组空白组比较,OE%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给药7天OE%达到最大值与本组空白组比较具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继续增加给药天数药效逐渐降低;给药5天时与本组空白组比较OT%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给药7天OT%达到最大值与本组空白组比较具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继续增加给药天数药效逐渐降低。6.从甘麦大枣汤抗焦虑作用的作用机制研究可知:甘麦大枣汤能降低小鼠海马内5-HT的含量,与空白组比较具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结论:1.性别对高架十字迷宫实验结果的影响没有显着性统计学差异。2.体重对高架十字迷宫实验结果有一定影响,体重为20.0g±1.0g的小鼠焦虑状态最明显。3.测试时间对高架十字迷宫实验结果有一定影响,测试时间为14:00-17:00时小鼠焦虑状态最明显。4.甘麦大枣汤抗焦虑作用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变化,但是不呈现剂量依赖性。最佳给药剂量为20倍剂量;最佳给药时长为连续给药7天。5.甘麦大枣汤可能是通过降低小鼠脑内海马区5-HT的含量发挥抗焦虑作用。

李园白[7](2010)在《中医医案文献特殊性评价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以往利用信息学方法研究中医药数据时主要是发现共性规律,但中医医案文献的主要贡献却恰恰在其所具有的特殊性方面,因而需要建立一套不同于以往的信息学方法来评价中医数据。医案传千载而不衰,古今文献中关于医案的分析方法和分析角度纷繁多样,然而当研究者需要获取医案中某些特殊的辨证及处方情况时,还存在一定困难。故本研究以哮喘医案为范例,利用现有的信息相似度比较技术,提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中医医案特殊性评价方法,为测度医案的辨证和处方的特殊性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七个部分:第一部分需求调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医案阅读参考价值调查表》)进行小规模调查。调查对象为三级甲等医院初、中、高级临床医师,共收回86份有效问卷,经统计分析后认为:医案特殊性评价研究受到临床医师的肯定,并认为“辨证”和“处方”这两点较适于作为医案特殊性的评价点。第二部分确定研究对象:在本研究中,研究对象分为被评价对象和参照对象,被评价对象是被评价的主体,而参照对象是凸显被评价对象特殊性的参照物。通过调查425种中医疾病文献发表量,分析不同疾病诊治复杂程度等因素后,最终确定哮喘作为被评价病种;同时比较分析了期刊医案、专着医案等不同载体的医案特点,发现期刊医案最具有特殊性这一特色,故最终确定以发表于期刊的中草药治疗哮喘有效医案为被评价对象,并制定了筛选细则,共筛选文献1347篇,时间限定为20年(1988年至2007年)。参照对象需要具有“普遍性”特征,故选择公认度较高、研究病例数较大、流传较久的哮喘诊疗文献信息作为参照对象。经调研确定参照对象信息来源为:中国方剂数据库(涉及书籍240种)、10例以上哮喘临床研究文献(涉及文献1293篇)、书籍中记载哮喘的相关知识(涉及书籍44种)。第三部分确定评价具体目标:遵循评价目标有意义及有可比性的原则,并根据调查结果,最终确定“中药处方的特殊性”及“辨证特殊性”作为评价具体目标。第四部分遴选评价指标:本研究以筛选有效信息为目标,故中药处方特殊性评价指标确定为:中药名称、中药剂量、中药功效、证候的特殊性评价指标确定为证素及基本证候。第五部分评价指标的预处理:由于评价指标之间的(量纲)度量单位及变化幅度不同,需要进行标准化处理,例如:中药的常用剂量不同。故本研究对中药名称、中药剂量、处方功效、证候名称四个方面的指标信息进行了预处理,即规范化处理:①中药名称规范处理:采用词典排序、正异名顺序标注建立标准表的方法处理中药名称,原文的中药名称被规范修动的比例为20%左右,处理后的规范数据占总数据的95%左右。②中药剂量规范处理:在以往指标标准化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本研究的中药剂量规范化公式,对中药剂量进行处理,消除了中药之间不同常用剂量范围所造成的计算误差。③中药功效预处理:根据中药功效、剂量信息,提出了功效信息处理方式,形成处方的功效信息集合。④证候指标预处理:运用从简单到复杂多层次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对证候指标进行预处理,共提取“病位”、“病性”、“病位-病性”等证候单元565个。第六部分评价模型的确定:本研究的评价模型使用相似度模型来计算特殊性。根据两个主要评价目标即“中药处方特殊性评价”和“证候特殊性评价”的不同特性,分别使用了不同的相似度模型进行计算。其中中药处方的特殊性评价模型采用了三层分析法:一层为处方药物组成相似度、二层为处方组成剂量相似度、三层处方功效相似度。其中一层处方药物组成相似度:通过比较Jaccard算法和Dice算法两种集合相似度计算方法,认为对于被比较双方的相似部分与非相似部分应设置相同权重,故最终选择Jaccard相似系数作为计算处方药物组成相似度方法。二层处方组成剂量相似度:通过比较“相关系数比较法”和“夹角余弦比较法”这两种矢量相似度计算方法,认为“夹角余弦比较法”的计算结果取值范围、取值趋向等方面特点比较适合组成剂量相似度比较,故最终选择“夹角余弦比较法”进行处方组成剂量的比较。三层处方功效相似度:处方功效被评价信息与处方组成剂量信息类似,故同样选择“夹角余弦比较法”计算处方功效相似度。而证候相似度的计算模型,与处方信息不同,是文本信息比较,故选择欧式距离相异度计算模型、空间向量模型、本体中概念相似度计算模型三种方法进行比较研究,认为欧式距离相异度方法敏感度较好、操作性较强,故选择欧式距离相异度方法计算进行证候相似度计算。第七部分评价结果计算:本研究按照评价指标采集、指标预处理、评价模型计算一系列步骤,进行哮喘医案被评价对象及参照对象的相似度比较,并制订出结果划分规则,筛选出有特殊性意义的被评价对象。被评价的中药处方信息共2779个,通过计算得出结论:①“全特殊处方信息”为0个,即被评价对象中没有处方组成、剂量、功效三方面信息均为特殊的处方信息。②“部分特殊处方信息”中:“特殊处方药物组成信息”557个、“特殊处方组成剂量信息”16个,“特殊处方功效信息”0个。此类信息是从组成、剂量、功效三个角度分别独立分析,其中特殊处方药物组成及特殊处方组成剂量,均有部分阳性结果,而特殊处方功效信息方面并没有阳性结果。③“一般处方信息”为375个,即有375个处方信息基本没有新意,与普通成熟的处方信息基本雷同。另外除了上述三类处方结果外,还存在一些其他处方信息,本研究认为无意义故未予分类。证候信息共1506个,其中特殊证候为0,部分特殊证候为258个,常见证候为1248个。第八部分辅助软件开发:本研究开发了三个软件以辅助课题的评价工作,主要用于处理本研究中计算量大、手工难以处理、易出错的几个环节,提高计算的效率和准确率。其中“中药规范系统”辅助中药名称、剂量、功效标准表的建立,“正异名修正系统”可以辅助中药名称等规范工作,“方剂相似识别系统”可以进行相关方剂相似度的计算。小结:本研究的创新性贡献在于利用信息学分析方法从特殊性角度分析医案,包括从处方药物组成、处方组成剂量、处方功效、证候四方面进行医案特殊性研究,以期帮助临床医师探求医案中特殊辨证和用药的信息。从研究结果分析,医案在辨证方面特殊性不高,大多数医案的辨证信息都在以往成熟文献中提及过;而在方剂特殊性方面具有阳性结果,其组成和剂量都筛选出一些较特异的处方,这些特异性用药信息可以为临床治疗方案开拓思路,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新视角。本研究在特殊性评价方法学上进行了探索研究,创造性地提出了特定的评价指标处理方法、处方多层次相似计算方式及证候单元相似度的计算思路,最终确定了较为合理的相似度度量方法,并提出了特殊性计算结果的分类规则,在中医药处方和辨证信息相似性研究方面,提供了有意义的方法学上的探索和实践应用范例。

赵刚[8](2009)在《归脾汤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NGF及其受体表达影响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应用归脾汤给抑郁模型大鼠灌胃的方法,观察归脾汤对大鼠海马NGF及其TrkA受体表达、血清T4含量的影响,为归脾汤防治抑郁症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①将60只体重200±20g清洁级健康Wistar雌性大鼠适应性饲养1周,选择体重和行为学评分相近的40只大鼠,体重分层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盐水组、中药组,每组10只。②除对照组外,其它三组应用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刺激复制抑郁动物模型。③对照组不给药;模型组只施加灌胃动作;盐水组灌服2ml生理盐水;中药组灌服2ml归脾汤。以上各组均于每次刺激前半小时施加灌胃或灌胃动作。④在实验的第1天和第21天测量体重和用旷场实验(Open-field法)测量行为学评分。⑤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海马神经元内NGF及其TrkA受体表达的变化,BI-2000医学图象分析系统计数免疫阳性细胞数量并扫描灰度值。⑥用PEG双抗体放免分析法测定大鼠血清T4水平。⑦数据以(?)±S表示,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①模型组和盐水组大鼠的体重与对照组相比较均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②模型组和盐水组大鼠的行为学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均显着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组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③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到,模型组和盐水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内NGF及其TrkA受体表达下调,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中药组变化不明显。④PEG双抗体放免分析法测到,模型组和盐水组大鼠血清T4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中药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⑤归脾汤的抗抑郁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内NGF及其TrkA受体表达和血清T4含量来实现的。结论:①归脾汤能上调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内NGF表达。②归脾汤能上调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内高亲和力受体TrkA的表达③归脾汤能提高抑郁模型大鼠血清T4含量。

石森林,何三民,葛卫红,李昌煜[9](2003)在《甘麦大枣汤的制备方法研究简释》文中提出

二、甘麦大枣汤的制备方法研究简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甘麦大枣汤的制备方法研究简释(论文提纲范文)

(1)从“病证时体”四个维度解读张仲景临床思维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第一章 辨病思维
    1.1 病症分类
    1.2 病症命名
    1.3 病因诊断
    1.4 分级诊断
    1.5 鉴别诊断
    1.6 诊断比较
    1.7 辨病思维总结
第二章 辨证思维
    2.1 辨证词源
    2.2 病机要素
    2.3 辨识病位
    2.4 辨识病性
    2.5 辨证思维总结
第三章 辨时思维
    3.1 生理时序
    3.2 病理时序
    3.3 防治时序
    3.4 辨时思维总结
第四章 辨体思维
    4.1 体质分类
    4.2 体质与发病
    4.3 体质与脉症
    4.4 体质与辨证
    4.5 体质与传变
    4.6 体质与预后
    4.7 体质与治疗
    4.8 体质与方药
    4.9 辨体思维总结
第五章 四维法解读原文举例
    5.1 条文举例
    5.2 病症举例
    5.3 方证举例
第六章 中医四维疗法的创立
    6.1 相关概念
    6.2 疗法核心
    6.3 疗法优势
    6.4 疗法意义
    6.5 应用举例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基于“方-证要素对应”的甘麦大枣汤治疗脏躁机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脏躁之含义
    1.1“脏”之含义
        1.1.1 指子宫
        1.1.2 指心脏
        1.1.3 指肺脏
        1.1.4 指心与肝
        1.1.5 指五脏
        1.1.6 不拘于何脏
    1.2“躁”之含义
2 甘麦大枣汤方药解析
    2.1“方-证要素对应”的概念
    2.2 甘麦大枣汤“方-证要素对应”分析
3 历代医家对甘麦大枣汤的应用与发挥
4 甘麦大枣汤调节情志不遂的现代生物学机制探讨
    4.1 设有安慰剂对照的甘麦大枣汤临床疗效观察
    4.2 甘麦大枣汤中存在调节情志不遂的药效物质基础
5 结语

(3)郁证失眠的理论探讨及三草安神方对抑郁症失眠大鼠的干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郁证失眠中医理论探讨
    1 中医“郁证”内涵辨析
        1.1 “郁”字内涵
        1.2 “郁证”中医学内涵
    2 中医“气郁”内涵及其本质
        2.1 中医“气郁”内涵
        2.2 中医“气郁”本质
    3 郁证失眠的内涵
    4 气郁与郁证失眠关系
        4.1 气郁与郁证关系
        4.2 气郁与郁证失眠关系
    5 与郁证失眠相关的中医病名
        5.1 郁证
        5.2 百合病、狐惑病、脏躁
        5.3 卑惵
        5.4 癫病
        5.5 梅核气
    6 郁证失眠的病因
        6.1 外感邪气
        6.2 情志因素
        6.3 体质因素
        6.4 痰饮、水湿、血瘀、结石等病理产物
    7 中医有关郁证失眠的理论
        7.1 阴阳平衡,气机出入有度,寤寐协调
        7.2 气血充足,气机活动有源,寤寐则安
        7.3 营卫调和,气机巡行协调,寤寐则安
    8 郁证失眠的病症特点
        8.1 发病缓慢,病程较长,隐晦难察
        8.2 病位较广,病症复杂多变
        8.3 病因繁多,情志失调最为关键
        8.4 兼有心神受损
        8.5 必有郁滞不畅的病理特点
    9 从气郁论治郁证失眠的可行性
        9.1 气郁乃诸郁之先
        9.2 从气郁论治郁证失眠具有理论支撑
第二部分 实验部分
    实验一 慢性不可预见中等应激法结合孤养法并联合多平台水环境睡眠剥夺法的抑郁症失眠造模方法对大鼠体质量及行为学影响
        1 实验材料
        2 试验方法
        3 指标检测
        4 统计学方法
        5 实验结果
    实验二 三草安神方对抑郁症失眠大鼠学习记忆行为学及自主活动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指标检测
        4 统计学方法
        5 实验结果
    实验三 三草安神方对抑郁症失眠大鼠海马病理形态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实验四 三草安神方对抑郁症失眠大鼠血清和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 5-HT、NE及氨基酸类神经递质Glu、GABA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统计学方法
        4 实验结果
    实验五 三草安神方对抑郁症失眠大鼠脑组织 5-羟色胺受体、γ氨基丁酸受体表达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统计学方法
        4 实验结果
讨论
    1 抑郁症失眠大鼠模型选择
        1.1 抑郁症动物模型
        1.2 失眠动物模型
    2 慢性不可预见中等应激法结合孤养致抑郁模型行为学分析
        2.1 体质量实验
        2.2 糖水偏好实验
        2.3 Morris水迷宫实验
    3 神经递质与抑郁症失眠的关系
        3.1 单胺类神经递质与抑郁症失眠的关系
        3.2 氨基酸类神经递质与抑郁症失眠的关系
    4 神经递质受体与抑郁症失眠的关系
        4.1 单胺类神经递质受体与抑郁症失眠的关系
        4.2 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受体与抑郁症失眠的关系
    5 神经递质与学习记忆的关系
        5.1 单胺类神经递质与学习记忆的关系
        5.2 氨基酸类神经递质与学习记忆的关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图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4)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辨证失范与紫癜康颗粒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论文一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辨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 权威文献中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中医辨证分析
    2 学术界中ITP辨证的综合分析
    3 对ITP辨证现状的思考
论文二 紫癜康颗粒治疗ITP模型小鼠的药效研究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三 紫癜康颗粒对ITP模型小鼠的药效机制研究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1
    参考文献
综述2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5)镇惊泻火颗粒的制备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材料
    1. 1 仪器
    1. 2 试药
    1. 3 药材
2 方法与结果
    2. 1 提取工艺的研究
    2. 2 采用正交试验对除杂工艺进行考察
    2. 3 成型工艺研究
    2. 4 镇惊泻火颗粒的工艺验证
3 讨论

(6)甘麦大枣汤抗焦虑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综述
    一、中医对焦虑症的认识及治疗
    二、现代医学对焦虑症的认识
        1. 焦虑症的概念及主要症状
        2. 焦虑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3. 焦虑与其他行为的关系
    三、抗焦虑药物的研究现状
    四、焦虑动物模型
    五、甘麦大枣汤的研究现状
        1. 甘麦大枣汤的组成与功效
        2. 甘麦大枣汤的药理作用
    六、课题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实验部分
    第一部分 影响高架十字迷宫实验结果的相关因素研究
    第二部分 甘麦大枣汤抗焦虑作用的量效与时效关系研究
    第三部分 甘麦大枣汤抗焦虑作用的作用机制研究
讨论
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中文详细摘要

(7)中医医案文献特殊性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前言
正文
    1 评价目的和意义
        1.1 探索医案特殊性评价方法
        1.2 筛选出辨证治疗独特的哮喘医案
    2 技术路线
    3 需求调查
        3.1 调查目的
        3.2 被调查对象
        3.3 调查方式
        3.4 调查结果
        3.5 调查结论
    4 研究对象
        4.1 病种及文献来源的确定
        4.1.1 病种确定
        4.1.2 被评价对象文献类型
        4.1.3 参照对象文献来源
        4.2 被评价对象
        4.2.1 入选及排除条件
        4.2.2 被评价对象概况
        4.3 参照对象
        4.3.1 入选条件
        4.3.2 参照对象概况
        4.4 检索来源及方式
        4.4.1 公开信息检索来源
        4.4.2 评价对象检索方式
    5 评价目标
    6 评价指标
        6.1 特殊性指标选择
        6.1.1 中药处方的特殊性指标
        6.1.2 证候的特殊性指标
        6.2 指标预处理
        6.2.1 中药指标预处理
        6.2.1.1 中药名称的预处理
        6.2.1.1.1 中药名称标准表的建立
        6.2.1.1.2 其他不规范现象处理
        6.2.1.1.3 规范处理概况
        6.2.1.2 中药剂量的预处理
        6.2.1.3 处方功效的预处理
        6.2.2 证候指标预处理
    7 评价模型
        7.1 中药处方相似度评价模型
        7.1.1 处方药物组成相似度
        7.1.2 处方组成剂量相似度
        7.1.3 处方功效相似度
        7.2 证候相似度评价模型
        7.2.1 三种评价模型比较
        7.2.1.1 空间向量模型计算
        7.2.1.2 本体概念相似度计算
        7.3 证候相似度评价模型
        7.3.1 三种评价模型比较
        7.3.1.1 空间向量模型计算
        7.3.1.2 本体概念相似度计算
        7.3.1.3 欧式距离计算
        7.3.2 证候评价模型选择
    8 评价结果
        8.1 评价结果处理
        8.1.1 中药处方相似度
        8.1.2 证候相似度
        8.2 评价结果概况
        8.2.1 中药处方评价结果
        8.2.2 证候评价结果
    9 辅助软件
        9.1 中药规范系统
        9.2 正异名修正系统
        9.3 方剂的相似识别系统
结论
    1 从特殊性角度分析医案
    2 评价方法学上进行探索
    3 数据规范上进行探索
展望
    1 方剂的查新工作可以开展
    2 中药、证侯信息的标准化工作待大力开展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医案阅读参考价值调查表
    附录B 《医案阅读参考价值调查表》统计报告
    附录C 被评价对象文献名称详表
    附录D 参照对象书籍详表
    附录E 中医疾病临床研究数据库来源文献详表
    附录F 中国方剂数据库方剂来源详表
    附录G 证候单元详表
    附录H 处方特殊度结果(部分)
        表H-1 处方组成特殊度前50名
        表H-2 处方组成剂量特殊度前50名
        表H-3 处方功效特殊度前50名
    附录Ⅰ 证候特殊性前50名
致谢
个人简介

(8)归脾汤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NGF及其受体表达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术语对照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综述
正文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结果
分析讨论
    1.抑郁症的发病机制
    2.抑郁症的中医理论机制
    3.常用抑郁症动物模型的选择与评价
    4.归脾汤抗抑郁的可能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甘麦大枣汤的制备方法研究简释(论文参考文献)

  • [1]从“病证时体”四个维度解读张仲景临床思维及其应用[D]. 尤虎.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8(12)
  • [2]基于“方-证要素对应”的甘麦大枣汤治疗脏躁机制分析[J]. 王敏,李宇航.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05)
  • [3]郁证失眠的理论探讨及三草安神方对抑郁症失眠大鼠的干预作用[D]. 龙清华.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7(01)
  • [4]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辨证失范与紫癜康颗粒作用机制研究[D]. 郝颖.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7(05)
  • [5]镇惊泻火颗粒的制备工艺研究[J]. 奚之骏,许丽雯,史秀峰,祁雯,陶建生,袁灿兴. 中国药师, 2015(12)
  • [6]甘麦大枣汤抗焦虑作用及机制研究[D]. 王晓蕾.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0(07)
  • [7]中医医案文献特殊性评价方法研究[D]. 李园白.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0(08)
  • [8]归脾汤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NGF及其受体表达影响的研究[D]. 赵刚.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09(07)
  • [9]甘麦大枣汤的制备方法研究简释[J]. 石森林,何三民,葛卫红,李昌煜. 中医药学刊, 2003(12)

标签:;  ;  ;  ;  ;  

甘麦大枣汤制法简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