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om 迈向“e”世纪

3Com 迈向“e”世纪

一、3Com迈向“e”世纪(论文文献综述)

杨红雷[1](2021)在《融合多类卫星GNSS/SLR数据的精密轨道确定及大地测量参数解算》文中研究指明空间大地测量技术包括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卫星激光测距(SLR)、激光测月(LLR)、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多普勒定轨和无线电定位组合系统(DORIS)等。其中,SLR技术是目前唯一能直接给出无模糊度亚cm级站星距离观测值的空间大地测量技术,而GNSS技术不受天气情况约束、观测简捷高效、拥有全天候高精度定位与授时等优势,已深深融入到人类社会的日常生活中。SLR和GNSS技术均在卫星精密轨道确定(POD)、精确测定地球自转参数(ERP)、建立与维持高精度地球参考框架、测定与精化地球重力场模型等科学研究中发挥的作用举足轻重。本文主要研究了联合多类卫星GNSS/SLR的精密轨道确定及大地测量参数解算的理论和方法,涉及多类卫星涵盖四大GNSS系统大部分卫星和地球动力学卫星。论文主要内容如下:1、基于改编的Bernese 5.2软件,增加了 Galileo、BDS-2和BDS-3卫星的SLR数据处理模块,实现对全球多家GNSS ACs Multi-GNSS长时间序列精密轨道产品稳定可靠的SLR检核功能,并根据不同类型GNSS卫星设计了不同的SLR检核残差筛选策略。2、利用SLR观测数据检核多家GNSS ACs Multi-GNSS精密轨道产品,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各家ACs精密轨道的精度存在差异。Galileo、BDS-2 GEO、BDS-2IGSO、BDS-2MEO以及BDS-3MEO卫星精密轨道产品的整体精度分别在4~7 cm、20~50 cm、5~8 cm、3~5 cm以及3~6 cm范围。随着Multi-GNSS精密轨道确定技术不断更迭与改进,多家GNSS ACs精密轨道产品精度也不断提升。3、针对我国BDS-2 GEO、IGSO和MEO三类卫星,对四家GNSS ACs提供的2013-2018年的精密轨道产品进行SLR检核。按非星蚀期、星蚀期、偏航机动(YM)期对SLR检核残差结果进行系统分析,对比分析了各家分析中心SLR检核残差与卫星天底角、与SLR测站观测特性、以及与太阳高度角β和卫星纬辐角Δμ之间的相关性。SLR残差与β角和Δμ角间的相关性明确探测出四家GNSS ACs BDS-2精密轨道确定中,因动力学模型参数的不准确导致的周期性误差信号。其中,iGMAS的产品综合中心ISC提供的精密轨道产品精度整体表现最优。4、基于SLR-only单天法方程级层面叠加,实现Multi-GNSS SLR-only多天解精密轨道确定,包括三天、五天、七天和九天解。对比分析了多天解轨道精度提升规律情况,详细探究GNSS SLR-only高精度精密轨道确定所需的必要条件。GLONASS、Galileo、BDS-2GEO、BDS-2IGSO、BDS-2MEO 以及 BDS-3MEO卫星SLR-only多天解精密轨道重叠弧段差异的整体最优3D-RMS值分别在25 cm、50 cm、577 cm、189 cm、17 cm 以及 50 cm 左右。其中,GNSS MEO 卫星在R向上的整体精度可达1~2 cm。5、针对我国BDS-2和BDS-3卫星在2019年前半年的SLR-only多天解轨道,详细探讨了 SLR-only精密轨道确定精度与SLR观测量个数、SLR测站个数之间的依赖关系。当SLR-only多天解弧段同时满足超过50~80个SLR观测量、且包含5~7个分布均匀的测站的前提下,SLR-only多天解精密定轨精度稳定且表现良好。其中,MEO卫星轨道精度的3D-RMS值稳定在20~50 cm范围。6、鉴于GLONASS几乎拥有满星座SLR观测能力,设计了七种策略,对其2019年9月的SLR-only多天解轨道结果对比分析,探究了 SLR-only多天解轨道与精密定轨策略中先验轨道、太阳光压模型参数以及SLR距离偏差项之间的依赖关系。由于星蚀期或卫星机动影响,致使动力学模型参数估计不准确,继而引起SLR-only轨道精度随着多天解弧段的不断加长而降低。7、基于SLR-only和L-band法方程级层面叠加,实现联合GNSS L-band/SLR单天、三天、五天、七天和九天解精密轨道确定及大地测量参数解算,包括单GLONASS、单 Galileo 和单 BDS-2IGSO/MEO 卫星。联合 GNSS L-band/SLR 多天解轨道精度均有提升,单GLONASS和单BDS-2 IGSO/MEO多天解轨道在RTN方向上的精度提升在mm级,单Galileo卫星多天解轨道的外符合精度提升可达2~9 cm。8、讨论了 SLR数据的加入对联合GNSS L-band/SLR多天解轨道的精度贡献,这与GNSS卫星L-band多天解精密轨道确定中卫星动力学模型参数估计的准确性、地面GNSS测站分布、联合弧段中SLR数据质量强相关;以CODE ERP为参照,对比分析了基于GNSS L-band和基于联合GNSS L-band/SLR多天解ERP极移参数X分量、极移参数Y分量以及UT1-UTC值的解算精度。目前实验结果来看,SLR数据的加入对ERP精度的提升贡献不明显。9、基于观测量层面叠加的周解移动开窗批处理模式,实现Lagoes-1、Lageos-2、Etalon-1和Etalon-2卫星四颗地球动力学卫星长时间序列的高精度精密轨道确定及大地测量参数解算。设计了 Lageos-1“单星”、Lageos-2“单星”、Etalon-1“单星”、Etalon-2“单星”、Lageos联合“双星”、Etalon联合“双星”以及联合“四星”七种策略模式,对比七种模式下精密轨道、ERP、测站坐标、地心坐标以及SLR距离偏差项等大地测量参数的精度差异,详细分析了同步估计的多类参数受SLR观测数据质量、SLR测站核心站先验σ约束等导致的误差影响规律。10、初步实现基于Lageos-1卫星的地球低阶月时变重力场反演。与ILRS-B周解拼接后的精密轨道相比,Lageos-1卫星月长弧段解轨道在R向上的整体精度为1~2 cm,T向和N向上的整体精度为3~5 cm。以EGM2008为参照,对比分析了地球6×6阶次月时变重力场带谐系数、田谐系数和扇谐系数的月变化值,以及对应序列的谱分析。结果显示,本文求解的月时变重力仓整体精度较高且稳定,谱分析中探测出季节性、半年性、周年性信号也较为明显。

丰怀方[2](2020)在《STS视域下华为的技术创新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技术创新是企业持续获取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同样是国家经济稳步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我国在长期的发展中取得了相当突出的成就,但在当前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进程中,也还面临着企业整体创新能力不强,基础研究与突破性成果不足等问题。企业作为创新主体,根据自身的状况与外部资源选取适当的技术创新模式,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有助于提升创新效率与创新能力。华为作为我国高技术企业的代表,在30余年的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技术创新模式,对其进行深入研究能够为我国企业的创新模式选择提供借鉴,为我国政府的相关决策提供参考依据。肇始于熊彼特时代的技术创新理论研究,就集中于技术与经济关系的探讨,一个世纪以来学界的研究也更多地聚焦于经济学、管理学的视角,而社会学、哲学等视角的研究则较为边缘化。在STS的视域下,能够使我们避免静态、孤立的研究视野,研究社会系统中多种因素对技术创新及模式选择等过程的影响,从而使我们更清晰地理解企业等创新主体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与演化这一动态过程。除绪论外,本文将由四个章节组成。在第一章中,本文根据视角的差异,对经典的技术创新模式进行分析与对比,并总结了各类技术创新模式具备的社会特征;第二章,在“技术的社会形成论”等视角出发,探讨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模式的社会属性与特征,着重分析了技术创新模式选择与演变过程中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因素的作用;第三章,尝试性地将华为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初创期、国内发展与全球化探索期、全球化突破期、全球化成熟期四个阶段,并系统分析了每一阶段社会因素影响下其技术创新模式的演变,总结出其“产品模仿—从模仿到合作—开放式创新与合作创新—开放条件下的自主创新”以及“基于客户需求—基于客户需求与技术领先—基于愿景驱动”的两条技术创新模式演变路线;最后一章,分析了华为在新时代历史环境下技术创新模式的变化与新特征,指出了“敏捷创新”“愿景驱动创新”等理论研究的可能方向,并就技术创新的具体实践给出了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的现实建议。

毕经猛[3](2020)在《《中央日报》香烟广告中的美术字研究(1928-1937)》文中提出汉字为世界上古老的文字之一,经历了历代的演变在字形结构上越来越简洁、严谨、规范化。汉字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象征,在民国时期古今交汇、中西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出现了独具特色,经过结构、笔画变体以及带有装饰性的美术字。这一时期美术字的发展不仅受到外来思想、文化的冲击,民族工业、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出版、印刷业的发展,还受到美育思想的掀起,艺术教育的发展,教育家、着名美术字设计师的参与等等多重影响,美术字设计在这一时期不仅体现了时代特色还体现了这个时代的民族文化精神。本文以《中央日报》香烟广告中的美术字为研究对象,根据美术字不同的字形结构特点以及装饰形式进行详细的分类,对1928-1937年的香烟广告中美术字应用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对每一类别美术字每一年的应用数量进行详细统计,分析其十年间的数量应用变化。通过对美术字字形结构以及笔画变体的分析,探析民国时期美术字的创新手法以及其笔画变体的时代特点。通过美术字在广告版面中的应用,分析其在广告版面中的版式排列手法。通过对香烟广告中单个品牌的个案分析以及与其他载体中美术字的对比分析民国时期美术字设计的共同点与差异性。经过对民国时期《中央日报》香烟广告中美术字的视觉分析与应用研究,笔者进行了广告中字体设计实践应用-以谢馥春品牌广告为例,在广告内容上以文字为主视觉,融合了描绘产品特点的古代诗词与产品插图,在字体设计上继承《中央日报》香烟广告中美术字的创新方法与时代特点,从而为谢馥春品牌广告带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具有个性的视觉形象。通过此次研究与实践希望可以为现代广告字体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并为字体设计的进一步发展做一定的补充。

韩启林[4](2020)在《美国对中国信息产业限制政策研究 ——以美国政府对中国华为公司的限制为例》文中研究表明2018年12月1日,加拿大应美国要求在温哥华拘押了华为公司首席财务官孟晚舟,这一事件迅速升温成为全球热点。孟晚舟事件不仅标志着美国针对华为施加的制裁的进一步升级,也引起了更多人对中美在信息产业竞争的关注。本文主要研究的问题包括:美国对中国信息产业政策的背景是什么?限制政策的真实动机来源于何处?限制政策对中国企业,尤其是华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美国限制政策的基本依据是什么,涉及到哪些机构与法案?未来一段时间内,限制政策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为研究上述问题,本文将美国的限制政策分解为5个部分进行探讨:政策背景、政策出发点、政策应用、政策执行以及政策未来走向。第一,通过梳理中国信息产业软硬件发展现况,得出两个观点:互联网与信息化是本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重大趋势,信息技术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生产力;美国和中国是全球信息产业的“领跑国家”,且中美信息产业的实力差距正呈逐步缩小的趋势。第二,通过对信息产业在当代国家产业体系中的地位和对美国在网络空间的优势地位为其带来的“特殊权力”的探讨,推断出美国限制中国信息产业的动机源于信息产业在现代国家产业体系中的首要地位和美国因中国信息技术和产业规模双重崛起这一事实而感受到的现实威胁。第三,通过中兴等三个案例,展现美国限制逐步升级的趋势。第四,对主要案例——“华为制裁案”展开分析,美国针对华为限制行为的动机源自华为作为一家中国企业在5G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针对华为等中国企业,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核心理由,通过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美国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和美国国会实施其限制政策。第五,笔者对美国政策未来走向做出两个判断,一是受中美竞争的大气候影响,中美在信息产业竞争大概率将成为新常态;二是美国将与中国围绕技术标准和制度制定主导权展开竞争。面对现状和可能出现的政策变化,笔者提出,华为应坚持独立经营与决策,保持开放透明和沟通,建立专门的法务团队,进行适当的公共关系活动;中国政府则应有力扞卫本国企业在美国市场的正当利益,塑造“亲清”的政商关系,争取与美方建立双边评估和争端解决机制,呼吁建设多层次合作平台。

张楠[5](2020)在《中国企业研发国际化的影响因素 ——以华为公司为例》文中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和深化,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同时,科技的进步降低了企业的跨国管理、通讯及运输成本,使企业得以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研发活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研发工作,选择通过研发国际化的方式拓展海外市场,获取全球先进的技术知识,从而增强企业的研发能力,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研发国际化是企业提升技术实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有效利用和整合全球资源,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中国企业在技术领域的起步较晚,基础相对薄弱。目前来看,仍有许多企业选择直接购买专利或效仿其他先进国家企业的技术支持其生产,或者在拓展国际业务时为规避发达国家的种种限制标准,把市场仅仅局限于技术经济水平都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这些做法虽然能给企业带来一时的效益,但严重限制了企业今后的发展。华为公司作为中国创新产业的领跑者,通过20多年来在研发上的持续大量投入,建立了自己的全球研发网络,从全球科技链条的中下端逐渐发展成为世界领先的ICT(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信息通信技术)企业,也向其他企业展示了研发国际化对于提升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和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性。作为企业研发国际化的成功案例,研究华为公司研发国际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可以给其他进行海外研发活动的企业提供借鉴和参考,对企业加快研发国际化进程,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华为公司为研究对象,在探究其研发国际化的发展现状和全球布局情况的基础上,对研发国际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首先,通过分析外部环境和行业竞争情况,研究华为公司研发国际化的需求;其次,通过分析企业的知识管理战略,研究华为公司进行研发国际化的意愿;最后,通过分析企业国际化经验和研发能力,研究华为公司研发国际化的能力及战略选择。文章最后得出结论,并结合前文对中国企业研发国际化总体情况的分析,为企业开展研发国际化提供合理化建议和启示。

李国敏[6](2019)在《新时代中国企业海外拓展的战略风险 ——基于典型案例的系统分析》文中指出本文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认识和应对中国企业海外拓展面临的战略风险。对于企业国际化面临的各种风险及其应对,国内外有了丰富的研究,但对于海外战略风险,人们并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我们认为固然战略风险与政治风险关系极其密切,但鉴于企业海外战略风险影响后果的特殊严重性,有必要予以专门而深入的研究。围绕上述核心问题,我们以复杂系统思维方法为主,同时运用历史考察、案例分析等方法展开全文。首先弄清企业国际化理论和中国企业的海外拓展史,重点是实施“走出去”战略之后的中国企业海外拓展情况,以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时代”背景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机遇。其次,着重对企业海外战略风险进行解析。在梳理企业国际化面临的各种风险基础上,以复杂系统思维方法探讨海外战略风险的特点,并对新时代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战略风险进行总体分析。企业海外战略风险往往由宏观国际环境格局或中观双边外交关系的重大变动所造成,具有宏观全局性、强烈的政治性和立体多维的关联性,呈现复杂的非线性因果关系和突变式涌现特征,其破坏性极大,并且可能持续发生不利影响。论文还对新时代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战略风险进行总体分析。接着以中兴通讯和华为两个中国高科技企业作为案例,分析在新时代、百年大变局背景下美国遏制中国政策对中国企业海外拓展造成的严重战略风险。本文还以国电投密松电站项目和中企利比亚项目为案例,分析国际国内政治等因素对于中企海外项目造成的战略风险。最后,论文就新时代中国企业海外拓展的战略风险提出了应对建议,并对新时代中国企业拓展海外利益和防范化解战略风险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鄢显俊[7](2010)在《信息垄断:信息技术革命视阈里的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文中认为信息技术革命是当代最重要的科技-产业革命,它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期的美国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改造着人类社会。就技术和社会互动的角度观察,在美国特定历史时期发生的信息技术革命是一个复杂的、与社会相互作用中展开的过程,美国社会为信息技术革命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经由信息技术革命“重塑”的当代资本主义被称为信息资本主义,在其形成过程中诞生了信息垄断,它指独占信息核心技术的信息产业垄断资本、凭借其市场权力,滥用知识产权以攫取高额利润而实施的一种垄断,是当今资本主义微观经济领域最值得关注的现象,对资本主义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它鞭辟入里的解剖将为科学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提供一扇独特的“视窗”。信息垄断起源于信息经济形成和信息产业勃兴的20世纪80年代,成熟于90年代。信息垄断的实质是对知识的垄断,其表现形式是垄断IT核心技术。信息垄断的发展史也就是全球计算机软件巨头微软公司和CPU芯片巨头英特尔公司的发家史,其产业代表是英特尔公司和微软公司结成的Wintel联盟。而值得警惕的“另类信息垄断”所造成的影响逐渐引起国际社会普遍担心:它有可能成为信息时代美国控制互联网“话语权”的重要手段。“信息垄断生态环境模型”揭示了信息垄断赖以生存的特殊生态环境,它由信息垄断的产业环境、产品基础和法律环境三大要素构成。信息垄断厂商熟练地运用法律策略和无所不用其极的商业策略打压竞争并侵害消费者。为此,它遭遇了美欧日韩各国频频发起的反垄断调查和诉讼。信息垄断在发展过程中孕育了对抗自己的“内生反对力量”。这就是“自由软件”运动以及由此引发的“开源软件”运动。前者坚决反对微软代表的资本主义“私有软件”制度,堪称“信息资本主义时代‘赛博空间’里空想社会主义。后者试图探索一条“自由软件”商业化运作的道路,而且获得成功,这是理想妥协于现实的必然结果。信息垄断的本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入信息时代的特殊体现。任由信息垄断泛滥将对经济公正乃至社会公正产生重大危害。而且,作为一种超经济的、强大的“战略武器”,信息垄断还能够被广泛运用于国家利益之争、。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除了信息垄断这一微观层面的经济现象外,还表现在中观和宏观的其他所有领域,在信息技术范式的“重塑”下,信息资本主义的种种新变化表现为“创造性破坏”的多维、量化展示。除此,“数字鸿沟”代表了当代资本主义新型的两极分化。探讨国家间“数字鸿沟”的测度方法和量化表现,将更有助于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内在规律以及所蕴藏的危机。信息资本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是信息时代最复杂的“两制”关系,其特征可用:“共时态并存中的相互借鉴与纠结发展”来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信息资本主义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发生紧密联系和互动,这种复杂关系的演进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中必然性和偶然性关系的原理。促使这种错综复杂关系产生的最重要因素就是——日愈全球化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动能所致,这是马克思早年所指的“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与传统资本主义相比,当代资本主义的确发生了诸多引人注目的新变化。但资本主义的本质依旧。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具有两大本质特征仍旧如故,第一,它生产的产品是商品,即商品生产无所不在;第二,社会生产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榨取剩余价值。综合马克思“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解读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必须看到,“两个必然”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趋势,而“两个决不会”则强调了不同社会生产方式更替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总之,当代资本主义仍然有长足的发展空间。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态度是:以变化的眼光看待变化本身。信息技术革命开启了人类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变迁历程。运用ORBICOM提供的测量方法,通过多维度量化考察中国特色的信息化进程,比较它与信息资本主义的差距及中国的追赶特点。可以看到,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创的中国特色的信息化道路是人类社会信息化进程中超常规发展的典范,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为应对以信息技术革命为典型代表的当代新科技革命的挑战,中国的国策是: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

伍刚[8](2010)在《提升中国互联网国际传播力 构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软实力》文中认为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和平崛起已经是一个沛然莫之能御的国际政治事实,随之而来的则是世界对中国越来越热切的关注。随着中国人口、中国制造、中国消费总量等大量指标跃居全球第一的同时,全球舆论西强我弱的局面由来已久,新时期的中华民族软实力尚处在与世界大国地位极不相称的水平!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时代,急需提升中国互联网国际传播力,构筑一流的国家和民族软实力!

李德田[9](2010)在《台湾零售业发展的经济学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全球金融危机打破了一切界限,零售及餐饮业面临来势凶猛的跨业态业种竞争风潮,早餐店最大的竞争者可能是便利商店,玩具店最大竞争者可能是量贩业者,跨区隔的经营竞争快速多变,企业应尽早思考如何灵活应变,要积极寻找差异化及思索自我的核心竞争力,因好的商品及服务还是有利润及生存空间。国际知名趋势大师大前研一在《再起动》书中提到,企业若“向内、向下、向后”看,绝对会让自己陷入衰退的危机,若只是稍加改良商品,也于事无补,想在既有市场中生存,就得提出相当创新的企划,生产高附加价值的商品。企业能否挑战“向外、向上、向前”,将决定企业的命运。连锁企业面临跨区隔的商机,也要有再起动的企图心及竞争力,只是跨市场区隔的经营策略要成功,一定要有明确的企业定位及优势的核心能力,否则可能沦为创新而创新,忽略原有特色及定位,反而提高企业经营风险。求新求变有商机,也可能有危机,一成不变也许保住基本盘,但可能逐渐失去生存的动能,面对排山倒海的跨业竞争,企业实应求新求变才能因应世局。近年来专业型服务业在“知识经济”的大旗下,受到瞩目,然而事实上,在服务业跃居台湾经济主导力量的过程中,批发零售等传统商业自1980年代中期起,也展现相当傲人的成长活力,1988至2005年间,平均成长率达7.3%,较专业型服务业的6.7%为高,是支持台湾经济不可或缺的关键要角。不仅如此,由于批发、零售等传统商业的就业密集度高,可提供基层人力大量的工作机会,对结构性失业问题的纾解裨益甚大,更能发挥稳定经济与就业的独特功能。以2005年为例,零售业产值占名目GDP比率为7.9%,但是其所提供的就业占总就业人数比率就高达11.6%,显示零售业对维持台湾就业稳定,乃至提升社会安定力量的重要性,不容忽视。2002年台湾零售业值约1兆722亿,2007年台湾零售业值约2兆8,237亿,而2002年台湾批发业者营业额约为3,987亿,2007年台湾批发业者营业额则约为1兆2,325亿,零售业营业额所成长的幅度都相当惊人,在台湾零售产业的重要性已是越来越不可忽视。零售业的存在,使得商品可以顺利的传到最终消费者的手中,而在传递过程中,不断的增加商品的附加价值,如时间效用、占有效用等,使得商品价值大为提高,也刺激了国民所得的成长。综合商品零售业其经营业态包含有便利商店业、量贩店业、百货公司业、超级市场业。这些业态的经营管理的Know-how导入台湾已有30-40年的历史,这些业态改变了国人的消费方式与生活习惯,综合商品零售业是整体流通产销链中,直接面对消费者的重要环节,故综合商品零售业的发展深深影响整个流通业及整体社会的消费型态。综合商品零售业业态间彼此的替代效果,也让这些业态在遇到整体经济环境景气不佳时,彼此的竞争更加激烈,除业态间的替代效果,各业态也面临自己产业问的竞争,尤其在各业态皆已渐呈现连锁化经营的大型业者寡占市场经营的情况下,各业态的小型业者适必将更难以与之抗衡,因此综合商品零售业内各业态将必须有其紧要的经营对策。本研究藉由次级资料的收集与文献探讨及产业分析来统整台湾综合商品零售业及其业态的发展历程与经营趋势;最终透过实证分析对综合商品零售业及其业态做产业改善经营建议,研究结果显示:一、便利商店业者为确保鲜食市场占有率,建立垂直移动平均法销售订货模式,以提升商品订货及销售,并降低商品报废及存货,依据订货法则,达到商品齐全及鲜度管理的最佳经营成效。二、量贩店业导入RFID技术所带来的优势与效率,在商品管理透过仓库管理系统整合,可减轻盘点作业、防止库存缺货、缩短品检作业、防止失窃及提高顾客满意度;在顾客方面可降低等待结帐时间,及快速得知商品所在位置,以缩短找寻商品的时间,强化量贩店业者的交易质量及顾客服务水平,以提升竞争优势。三、百货业运用POS可加强分店管理及提供消费者更高的服务质量,POS顾客销售情报系统可应用在顾客分析管理、商品管理及经营管理,找出有效掌握顾客的需求,建立顾客关系管理及经营成本观念,进而达到顾客满意度及顾客忠诚度,协助百货公司朝向提升绩效的经营策略发展,以达到顾客满意和公司成长的双赢目的。四、在竞争激烈的超级市场业,品类管理对于刺激消费、加速产品流动、增加品牌和竞争力都有重要的作用。而品类管理正是从需求导向出发,来改善超级市场经营管理流程的重要方法。以台湾超市现况,及所面临在经营上的困难,品类管理应是改善营运困境最佳的解决方案。以上产业经营改善建议,若零售业态经营策略能改弦易辙,必能带动综合商品零售业整体营业额的提升。

严魁[10](2010)在《我国通信产业内生经济增长研究 ——机制研究及实证研究》文中提出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诞生的一个西方宏观经济理论分支,代表人物有罗默、卢卡斯、巴罗、赫尔普曼等经济学家,在过去的二三十年时间里众多西方经济学家对内生经济增长途径和增长机制进行大量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我国经济学界,受全球内生经济增长研究的影响,众多学者展开内生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增长途径、增长机制,以及技术溢出等方面,也取得一定的成果。整体而言,在内生经济增长途径的研究方面在国际经济学界大家基本达成一致意见,但在增长机制的研究方面还没有建立被业界认可的模型。综合分析,内生经济增长机制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本文从国内、国际经济学家对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取得的成果出发,对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展开微观与宏观方面的研究,并分别提出对应的建议。在微观层面,笔者认为知识积累与技术创新是内生经济增长的根本,企业文化与制度是保障内生经济增长的核心。在宏观层面,笔者通过我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的数据分析,认为研发投入是产业内生经济增长的根本,并且产业的年增值量对于研发投入量的表现非常敏感,有一定的时延效应;同时,国家工业信息化部的产业政策也是保障内生经济增长的一个主要因素。笔者在微观研究部分采集了中兴、华为、上海贝尔、大唐、烽火五大企业数据,通过个体独立分析和个体间的比较分析,去充分论证内生经济增长途径与内生经济增长机制;在宏观层面,采集我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数据与国际数据,通过比较分析论证内生经济增长机制。通过严谨、求实的论证,笔者提出推动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最后,笔者对六个多月的研究中的三点遗憾进行归纳,供本人和其他研究者借鉴。

二、3Com迈向“e”世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3Com迈向“e”世纪(论文提纲范文)

(1)融合多类卫星GNSS/SLR数据的精密轨道确定及大地测量参数解算(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写字符列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卫星激光测距(SLR)
        1.1.2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
    1.2 研究背景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 本文研究内容
    1.6 本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卫星精密轨道确定理论基础
    2.1 时间基准与系统
        2.1.1 时间基准
        2.1.2 不同时间系统间的相互转换
    2.2 坐标参考系与参考框架
        2.2.1 IERS与ITRF
        2.2.2 ILRS与SLRF
        2.2.3 坐标系间转换
        2.2.3.1 天球坐标系与地球坐标系之间的转换
        2.2.3.2 天球坐标系与星固坐标系之间的转换
        2.2.3.3 天球坐标系与卫星轨道RTN坐标系之间的转换
        2.2.3.4 地心地固坐标系与地平坐标系之间的转换
        2.2.3.5 参心地固坐标系与大地坐标系之间的转换
    2.3 人造卫星轨道
        2.3.1 轨道根数
        2.3.2 卫星运动方程
        2.3.3 变分方程
    2.4 线性化
    2.5 Collocation积分法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SLR检核卫星轨道
    3.1 研究背景和现状
        3.1.1 全球SLR测站及其SLR观测量
        3.1.2 MGEX和iGM[AS
        3.1.2.1 MGEX和MGEX ACs
        3.1.2.2 iGMAS和iGMAS ACs
    3.2 SLR检核GNSS精密轨道研究现状
        3.2.1 GPS
        3.2.2 GLONASS
        3.2.3 Galileo
        3.2.4 BDS
    3.3 研究目的与意义
    3.4 SLR检核基本原理
    3.5 基准统一与误差模型改正
        3.5.1 卫星端误差改正
        3.5.2 SLR测站相关改正
        3.5.3 传播误差改正
        3.5.4 GNSS卫星星蚀期和卫星机动
        3.5.5 GNSS卫星姿态控制模式
        3.5.6 SLR残差筛选策略
        3.5.7 精度评估
    3.6 SLR检核Multi-GNSS精密轨道
        3.6.1 Galileo
        3.6.2 BDS-2
        3.6.2.1 GEO C01
        3.6.2.2 IGSO
        3.6.2.3 MEO C11
        3.6.3.4 BD S-3(SDU)
        3.6.2.5 BDS-2&BDS-3(WUM)
    3.7 多家ACs精密轨道产品解算策略概况
    3.8 SLR检核残差相关性分析
        3.8.1 SLR检核残差与卫星天底角的相关性
        3.8.2 SLR检核残差与SLR测站相关性
        3.8.3 SLR检核残差与β及Δμ间的相关性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GNSS卫星SLR-only精密轨道确定
    4.1 GNSS卫星SLR-only精密定轨研究背景和现状
        4.1.1 GPS35/36
        4.1.2 GLONASS
        4.1.3 Galileo
        4.1.4 BDS
    4.2 研究目的和意义
    4.3 GNSS SLR-only精密定轨基本原理
        4.3.1 SLR距离偏差项
        4.3.2 动力学模型之太阳光压模型
        4.3.3 参数估计
        4.3.4 法方程叠加
    4.4 SLR-only精密定轨流程和策略
    4.5 Multi-GNSS SLR-only轨道精度评估
    4.6 Multi-GNSS SLR-only轨道
        4.6.1 Gilileo
        4.6.2 Galileo(2019)
        4.6.3 BDS-2(2018)
        4.6.4 BDS-2和BDS-3(2019)
        4.6.5 GLONASS
    4.7 BDS SLR-only精密定轨精度的相关性分析
        4.7.1 BDS-2和BDS-3卫星SLR观测量
        4.7.2 BDS-2和BDS-3卫星SLR-only多天解定轨成功率
        4.7.3 BDS-2和BDS-3卫星SLR-only多天解轨道细化分析
        4.7.4 SLR观测量个数对SLR-only精密定轨精度的影响
        4.7.5 SLR测站个数对SLR-only精密定轨精度的影响
    4.8 GLONASS SLR-only精密定轨精度的相关性分析
        4.8.1 GLONASS卫星SLR观测量及其多天解定轨成功率
        4.8.2 星蚀期对SLR-only定轨精度的影响
        4.8.3 七种不同参数配置策略对SLR-only定轨精度的影响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联合GNSS L-band/SLR观测的精密定轨及大地测量参数解算
    5.1 GNSS L-band精密定轨研究背景和现状
    5.2 GNSS L-band多天解精密定轨研究目的
    5.3 GNSS L-band精密定轨原理
        5.3.1 L-band观测方程和误差模型
        5.3.2 参数预消除与恢复
        5.3.3 GNSS L-band精密定轨流程策略
    5.4 Multi-GNSS L-band多天解轨道
        5.4.1 联合GPS/GLONASS L-band精密定轨
        5.4.1.1 GPS
        5.4.1.2 GLONASS
        5.4.2 单GLONASS L-band精密定轨
        5.4.3 单Galileo L-band精密定轨(2019年DOY244-273)
        5.4.4 单BDS-2 L-band精密定轨(2018年DOY231-260)
    5.5 关于单GNSS L-band多天解轨道的几点讨论
        5.5.1 单GLONASS L-band三天解和九天解
        5.5.2 Galileo
        5.5.3 BDS-2
        5.5.4 单SLR-only轨道对比单L-band轨道
    5.6 联合GNSS L-band/SLR精密定轨研究背景和现状
    5.7 联合GNSS L-band/SLR精密定轨研究目的与意义
    5.8 联合L-band/SLR法方程权比配置与叠加原理
        5.8.1 技术间法方程叠加原理
        5.8.2 GNSS L-band/SLR精密定轨策略
    5.9 联合GNSS L-band/SLR多天解轨道
        5.9.1 单BDS-2联合L-band/SLR精密定轨
        5.9.2 单Galileo联合L-band/SLR精密定轨
        5.9.3 联合GLONASS L-band/SLR精密定轨
    5.10 关于GNSS联合L-band/SLR多天解精密定轨的几点讨论
        5.10.1 GLONASS
        5.10.2 Galileo
        5.10.3 BDS-2
        5.10.4 GLONASS R14的三天解轨道
    5.11 ERP解算基本原理
    5.12 联合GNSS L-band/SLR多天解ERP对比分析
        5.12.1 联合GPS/GLONASS多天解ERP
        5.12.2 单Galileo多天解ERP
        5.12.3 单GLONASS多天解ERP
    5.13 SLR对GNSS多天解ERP精度贡献分析
    5.1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地球动力学卫星精密轨道确定及大地测量参数解算
    6.1 地球动力学卫星
    6.2 Lageos-1/2卫星研究现状
    6.3 Etalon-1/2卫星研究现状
    6.4 研究目的和意义
    6.5 解算策略及七种模式
    6.6 精密轨道
    6.7 ERP
    6.8 SLR测站坐标
    6.9 地心变化
    6.10 SLR距离偏差项
    6.11 低阶时变重力场解算
        6.11.1 反演全球时变重力场研究现状
        6.11.2 时变重力场反演基本原理
        6.11.2.1 大地水准面差距
        6.11.2.2 地球重力场带谐项与引力位系数间关系
        6.11.3 基于Lageos-1卫星的低阶时变重力场解算
        6.11.3.1 精密轨道确定
        6.11.3.2 带谐系数
        6.11.3.3 田谐系数
        6.11.3.4 扇谐系数
    6.12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下一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主要成果
    已发表论文
    发明专利
    参加学术交流
    主要参与项目
    获奖励情况
学位论文评闼及答辩情况表

(2)STS视域下华为的技术创新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 为什么要研究技术创新模式?
        (二) 为什么要在STS的视域下研究技术创新模式?
        (三) 为什么要选择华为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内容及框架
第一章 不同技术创新模式的比较
    一、基于创新主体间关系差异的划分
        (一) 模仿创新
        (二) 合作创新
        (三) 自主创新
        (四) 三种技术创新模式的比较
    二、基于驱动力差异的划分
        (一) 技术推动模式
        (二) 市场需求拉动模式
        (三) 综合作用模式
    三、基于对内外部资源关注差异的划分
        (一) 封闭式创新
        (二) 开放式创新
    四、不同技术创新模式的评述
第二章 “技术—社会”互动下的技术创新模式
    一、技术创新模式的社会属性
        (一) 技术的社会形成论分析
        (二) 技术创新模式的社会特征
    二、影响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的社会因素
        (一) 经济因素的影响
        (二) 政治因素的影响
        (三) 文化因素的影响
        (四) 企业内部因素的影响
第三章 华为及其技术创新模式的历史演化
    一、华为及其发展阶段的划分
        (一) 华为简介
        (二) 华为发展阶段的划分
    二、社会因素作用下华为技术创新模式的演化
        (一) 初创期(1987—1989):初步的产品模仿
        (二) 国内发展与全球化探索期(1990—1999):从模仿创新到合作创新
        (三) 全球化突破期(2000-2009):合作创新与开放式创新
        (四) 全球化成熟期(2010年至今):开放条件下的自主创新
    三、华为技术创新模式的两条路线
        (一) 基于与外部主体关系的发展路线
        (二) 基于驱动力的发展路线
第四章 新时代华为技术创新模式的探索及启示
    一、新时代华为技术创新模式的特征
        (一) 洞察客户需求的敏捷创新
        (二) “开放、合作、共赢”的开放式创新体系
        (三) 迈向愿景驱动的创新2.0时代
    二、华为技术创新模式研究的时代价值
        (一) 技术创新模式理论研究的新可能
        (二) 政府层面的启示与建议
        (三) 企业层面的启示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3)《中央日报》香烟广告中的美术字研究(1928-1937)(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现状分析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四、研究的方法与手段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手段
        (三)技术路线
    五、研究内容框架
    六、相关概念界定
第一章 《中央日报》及香烟广告中美术字的发展概述
    一、《中央日报》及香烟广告的发展概述
        (一)《中央日报》的发展概述
        (二)《中央日报》刊登的广告种类
        (三)《中央日报》承载的时代作用
        (四)香烟广告的发展概述
    二、美术字的发展及其应用的时代背景
        (一)外来思想、文化、商品的涌入
        (二)民族工商业的兴起
        (三)报刊广告传播媒介的广泛兴起
        (四)出版、印刷业的发展
        (五)民族教育的发展
        (六)消费者主观审美的提升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中央日报》香烟广告中美术字的视觉分析与应用
    一、《中央日报》香烟广告中美术字基础字形结构的应用
        (一)书法变体美术字字形特点与应用
        (二)印刷体变体美术字字形特点与应用
        (三)手写体美术字字形特点与应用
    二、《中央日报》香烟广告中美术字的装饰形式分类
        (一)描边装饰美术字
        (二)几何笔画变体美术字
        (三)空心结构美术字
        (四)字形填充美术字
        (五)阴影效果美术字
        (六)立体效果美术字
    三、美术字在香烟广告版面中的应用分析
        (一)广告标题中的应用
        (二)广告文案中的应用
        (三)企业名称中的应用
    四、香烟广告中美术字笔画变体特点分析
        (一)笔画的替换
        (二)笔画的扭曲夸张
        (三)笔画的连接
        (四)笔画的简化
        (五)笔画的统一
    五、香烟广告中美术字的版式排列分析
        (一)水平、垂直版式排列
        (二)倾斜版式排列
        (三)路径版式排列
    六、《中央日报》香烟广告中美术字的应用数据分析(1928—1937)
    七、《中央日报》香烟广告中的美术字与其他载体中的美术字比较
        (一)与《申报》香烟广告中的美术字比较分析
        (二)与同时期期刊封面中的美术字比较分析
    八、大前门香烟广告中美术字视觉与应用分析(1928-1937)
        (一)字形结构及装饰形式分析
        (二)大前门香烟广告中美术字应用数据分析(1928-193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民国时期美术字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国际设计运动的影响
        (一)工艺美术运动对美术字发展的影响
        (二)新艺术运动对美术字发展的影响
        (三)装饰艺术运动对美术字发展的影响
    二、对日本图案字的学习与借鉴
        (一)二十世纪初日本图案字的发展
        (二)日本图案字对我国美术字的影响
    三、新文化运动和美育思想的掀起
    四、民国时期艺术教育对美术字发展的影响
    五、民国时期教育家、着名设计师对美术字设计发展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广告中字体设计实践应用-以谢馥春品牌广告为例
    一、谢馥春品牌概述
    二、谢馥春品牌中字体设计应用现状分析
    三、其他类似品牌广告中字体设计应用调查分析
    四、谢馥春品牌标志与广告宣传中字体设计实践方案
        (一)设计思路分析
        (二)设计内容分析
        (三)字体设计草图
        (四)谢馥春品牌标志中字体设计
        (五)谢馥春品牌广告宣传中字体设计
        (六)谢馥春品牌标志与广告宣传中的插图设计
        (七)图文型广告设计
        (八)文字型广告设计
        (九)谢馥春品牌广告宣传中字体设计字库排列可行性实验
    五、谢馥春品牌标志与广告宣传中字体设计应用效果展示
        (一)品牌标志应用展示
        (二)招贴广告宣传应用展示
        (三)期刊、报刊广告宣传应用展示
        (四)网页广告宣传应用展示
        (五)户外广告宣传应用展示
        (六)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展示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艺术硕士在读期间作品
附录(二) 《中央日报》不同品牌香烟广告图示一览表(1928-1937)
附录(三) 隶书字形结构变体美术字香烟广告图示一览表(1928-1937)
附录(四) 楷书字形结构变体美术字香烟广告图示一览表(1928-1937)
附录(五) 魏碑字形结构变体美术字香烟广告图示一览表(1928-1937)
附录(六) 手写体美术字香烟广告图示一览表(1928-1937)
附录(七) 宋体变体美术字香烟广告图示一览表(1928-1937)
附录(八) 黑体变体美术字香烟广告图示一览表(1928-1937)
附录(九) 阴影效果美术字香烟广告图示一览表(1928-1937)
附录(十) 描边装饰美术字香烟广告图示一览表(1928-1937)
附录(十一) 几何笔画变体装饰美术字香烟广告图示一览表(1928-1937)
附录(十二) 立体效果美术字香烟广告图示一览表(1928-1937)
附录(十三) 空心结构美术字香烟广告图示一览表(1928-1937)
附录(十四) 字形填充美术字香烟广告图示一览表(1928-1937)
在读期间相关创作研究成果情况
致谢

(4)美国对中国信息产业限制政策研究 ——以美国政府对中国华为公司的限制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美国对中国信息产业限制政策的逐步升级
    第一节 美国限制政策产生的背景
        一、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二、中国政府对信息产业的战略规划
        三、美国限制政策的出发点
    第二节 美国对中国信息产业限制的逐步升级
        一、对外业务限制
        二、对美投资限制
        三、对信息高科技企业的全面监管
第二章 美国政府对华为的打压与限制
    第一节 为什么是华为?
        一、华为在全球信息产业中的地位
        二、美国政府对华为的认知
    第二节 美国限制华为的路径与演变
        一、华为艰难的美国市场之路
        二、美国政府限制华为对美国网络公司的收购
        三、美国政府发起对华为的调查和行政传唤
        四、美国政府以法律形式限制华为的产品与交易
        五、美国政府对华为高管的司法介入
        六、美国施压第三方国家,联合共同打压华为
第三章 美国限制政策的基本依据与限制的实施
    第一节 美国限制政策的基本依据——国家安全
    第二节 美国限制政策的实施
        一、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限制政策及其实施
        二、美国对外投资审查委员会的限制政策及其实施
        三、美国国会的限制政策及其实施
第四章 美国对中国信息产业限制政策的未来走向
    第一节 中美关系大气候与中美信息产业竞争小气候
    第二节 技术标准与制度之争
    第三节 华为和中国政府的可行应对方法
结论
参考文献

(5)中国企业研发国际化的影响因素 ——以华为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文献综述
        1.2.1 企业研发国际化的动因
        1.2.2 企业研发国际化的组织模式
        1.2.3 企业研发国际化的影响因素
        1.2.4 华为公司的研发国际化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
        1.4.1 可能的创新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中国企业研发国际化的基本情况
    2.1 中国企业研发国际化的发展现状
        2.1.1 中国企业研发国际化的发展历程
        2.1.2 中国企业研发国际化的现状
        2.1.3 中国企业研发国际化的特点
    2.2 中国企业研发国际化的动因
        2.2.1 获取国外先进技术
        2.2.2 实现本土化以拓展海外市场
        2.2.3 降低研发成本
    2.3 不同情况下企业研发国际化模式的选择
        2.3.1 国际化程度低且缺乏技术经验的企业
        2.3.2 国际化程度高且技术经验丰富的企业
    2.4 中国企业研发国际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2.4.1 研发国际化战略与企业实际情况不匹配
        2.4.2 研发投入整体偏低且自主研发能力较弱
        2.4.3 缺少专业技术与管理能力兼备的国际化人才
第3章 华为公司研发国际化的现状与特点
    3.1 案例选取的依据
    3.2 华为公司研发国际化的发展现状
        3.2.1 华为公司研发国际化的发展历程
        3.2.2 华为公司研发国际化的现状
    3.3 华为公司研发国际化的特点
        3.3.1 与国际化战略相配合,采取渐进式发展策略
        3.3.2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致力于为客户创造价值
        3.3.3 以知识产权战略为核心,促进专利成果产出
        3.3.4 将创新与标准相结合,促进产学研合作共赢
第4章 华为公司研发国际化的全球布局
    4.1 华为公司的全球内部研发网络
        4.1.1 俄罗斯
        4.1.2 欧洲
        4.1.3 亚洲
        4.1.4 北美洲
        4.1.5 拉丁美洲
    4.2 华为公司的全球外部研发网络
        4.2.1 与国外企业进行研发合作
        4.2.2 与各国政府进行研发合作
        4.2.3 与国外高校进行研发合作
第5章 影响华为公司研发国际化的因素
    5.1 外部环境因素
        5.1.1 政治环境
        5.1.2 经济环境
        5.1.3 社会环境
        5.1.4 技术环境
    5.2 行业竞争因素
        5.2.1 现有企业间的竞争
        5.2.2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5.2.3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5.2.4 新入者的威胁
        5.2.5 替代者的威胁
    5.3 企业的知识管理战略
        5.3.1 知识积累战略
        5.3.2 知识转移与共享战略
        5.3.3 知识创新战略
        5.3.4 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维护
        5.3.5 基于知识管理战略的企业文化建设
        5.3.6 知识员工的激励与管理
    5.4 企业的国际化经验与研发能力
第6章 结论及启示
    6.1 主要结论
    6.2 对中国企业研发国际化的启示
        6.2.1 加大研发投入,实现产业升级
        6.2.2 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进行研发国际化布局
        6.2.3 完善人才吸收管理机制,充分利用海外科技人才
参考文献
致谢

(6)新时代中国企业海外拓展的战略风险 ——基于典型案例的系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核心问题与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论
    三、思维方法、创新与不足
    四、论文的结构
第一章 企业国际化与中国企业的海外拓展
    第一节 企业国际化与跨国公司
        一、企业国际化的特点
        二、经济全球化是企业国际化的主要外部条件
        三、跨国公司
    第二节 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及其初期实践
        一、中国企业的早期海外拓展
        二、“走出去”战略的提出
        三、“走出去”战略的初期实践(2000——2010)
    第三节 中国企业海外拓展进入新时代(2010-)
        一、后危机时代
        二、“一带一路”为中国企业海外拓展打开新空间
第二章 中国企业海外拓展的战略风险分析
    第一节 企业国际化面临的主要风险
        一、非政治风险
        二、政治风险的内涵与外延
    第二节 企业海外战略风险的特点与类型
        一、“战略”的基本含义是“全局性”
        二、企业海外战略风险的强烈政治性
        三、企业海外战略风险的系统复杂性
        四、企业海外战略风险的生成类型与严重危害
    第三节 新时代中国企业面临的海外战略风险
        一、国际格局大变革带来企业战略风险
        二、中国企业海外战略风险的若干形态
        三、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海外战略风险比较
第三章 美国对华全面遏制与中国企业战略风险—以中兴通讯和华为公司为例
    第一节 美国对华遏制战略的演变
        一、美国对华战略敌视(1949—1971)
        二、美国对华战略接触与遏制(1972-2016)
        三、“美国优先”与特朗普政府对华全面战略遏制(2017-)
    第二节 美国对中兴通讯的两次制裁
        一、中兴通讯的海外拓展及国际化战略
        二、美国对中兴通讯的第一次制裁
        三、美国对中兴通讯的第二次制裁
        四、美国制裁中兴通讯的原因、影响和启示
    第三节 美国对华为的全力“围剿”
        一、华为的海外拓展及国际化战略
        二、“孟晚舟事件”及其影响
        三、美国遏制华为手机和5G业务全球拓展
        四、华为反制美国打压与自强自卫的应对策略
    第四节 美国对华遏制造成中国企业海外战略风险
        一、新时代美国打压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原因
        二、中兴通讯与华为公司应对美国打压政策比较
第四章 中国企业海外项目遭受的战略风险—以国电投密松电站项目和中企利比亚项目为例
    第一节 缅甸密松电站项目及其搁置
        一、密松电站的设想与立项
        二、密松电站项目的突然中止与长期搁置
    第二节 密松电站项目战略风险的系统分析
        一、缅甸国内复杂的政治社会因素
        二、美西方因素与密松电站项目搁置
        三、中方认识和处置密松电站战略风险之反思
        四、“一带一路”倡议与密松电站项目
    第三节 利比亚中企项目经受的战略风险
        一、中国企业走进利比亚
        二、“阿拉伯之春”与利比亚战乱
        三、中企利比亚项目蒙受重大损失
    第四节 中资密松项目与利比亚项目战略风险比较
        一、密松项目与利比亚项目战略风险的相似之处
        二、密松项目与利比亚项目战略风险的不同之处
第五章 新时代中国企业海外战略风险对策
    第一节 加强合规管理认清海外环境
        一、中国企业要加强合规管理,提高国际化水平
        二、认清东道国的政治状况及与中国的外交关系
        三、认清中国对外投资国际背景的变化及其影响
    第二节 中国企业应对海外战略风险的策略机制
        一、战略风险预防性策略机制
        二、战略风险分散性策略机制
        三、战略风险补救缓解性策略机制
    第三节 中国政府如何帮助企业管控海外战略风险
        一、政府帮助“走出去”企业加强与东道国的互动
        二、综合利用国内、国际双层法律手段防范战略风险
        三、同东道国主要利益集团和民众建立友好和谐关系
结论
    一、新时代中国企业海外战略风险是复杂的系统风险
    二、防范化解战略风险需要危机意识与复杂系统思维
    三、中国企业海外拓展的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信息垄断:信息技术革命视阈里的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序言
    一、问题的缘起和研究的意义、研究的方法
        (一) 问题的缘起
        (二) 研究的意义
        (三) 研究的方法
    二、文献综述
        (一) 信息技术革命的起源及内涵
        (二) 信息技术革命促成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
        (三) 垄断理论的争鸣及信息产业的垄断现象
    三、相关概念界定
        (一) 信息技术与信息技术革命
        (二) 信息化、信息产业和信息经济
        (三) 资本主义、信息资本主义与信息垄断
    四、研究的难点和主要创新点
        (一) 研究的难点
        (二)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第一章 信息技术革命的起源与信息垄断的历史进程
    第一节 信息技术革命及其社会历史原因
        一、信息技术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深刻的科技-产业革命
        二、信息技术革命的社会历史原因:基于SST理论的分析
    第二节 信息垄断的历史进程
        一、信息垄断前史——信息产业和信息经济萌芽
        二、信息垄断的萌芽——信息产业和信息经济迅速发展阶段
        三、信息垄断的形成与发展——信息经济基本形成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
第二章 信息垄断的产业代表及"另类信息垄断"
    第一节 信息垄断的产业代表:"Wintel联盟"
        一、何谓Wintel联盟
        二、信息垄断暨Wintel联盟的特征
    第二节 值得警惕的另类"信息垄断":互联网核心设施垄断
        一、互联网核心设施垄断的含义
        二、互联网核心设施垄断所面临的压力及其变革
第三章 信息垄断赖以生存的特殊"生态环境"
    第一节 信息垄断的产业环境:信息产业及其加速度规律
        一、"摩尔定理"(Moore's law)揭示信息产业的加速度规律
        二、"摩尔定理"(Moore's law)对信息垄断的意义
    第二节 信息垄断的产品基础:信息产品的诸多特性
        一、信息产品的生产具有高固定成本、低边际成本的特征
        二、信息产品能够对用户产生极强的"锁定"(Lock-in)效应
        三、信息产品具有极强的"时效性"
        四、信息产品具有"网络效应"
    第三节 信息垄断的法律环境:严密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
        一、美国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简介
        二、美国在全世界率先开启对计算机软件版权保护的先河
第四章 信息垄断厂商的市场策略及其与反垄断调查的博弈
    第一节 信息垄断厂商的法律策略:用"知识产权的大棒"维护垄断
        一、计算机软件保护肇始之作:盖茨"致计算机爱好者的公开信"
        二、专利权从来都是英特尔克敌制胜的不二法宝
        三、微软的全球反盗版行动
    第二节 信息垄断厂商的商业策略:"知识霸权"主宰下的赢家通吃
        一、"捆绑"(Bundling)策略
        二、OEM策略
        三、"歧视性价格"策略
        四、"标准战争"
    第三节 信息垄断与反垄断调查的博弈:魔道相长的激烈对抗
        一、美国反垄断法律制度与微软、英特尔遭遇的反垄断调查及诉讼
        二、欧盟、韩国和中国台湾针对微软、英特尔的反垄断调查和诉讼
第五章 信息垄断的内生反对力量、本质及危害
    第一节 信息垄断的内生反对力量
        一、"自由软件"运动:信息资本主义时代"赛博空间"里的空想社会主义
        二、从"自由软件"到"开源软件"的嬗变:自由精神如何不被商业湮灭
    第二节 "开源软件"对微软垄断的挑战及微软的应对
        一、"万圣节文档":微软内部机密备忘录
        二、"开源软件"反抗微软垄断的苦斗及初现的曙光
    第三节 信息垄断的本质及危害
        一、信息垄断的本质
        二、信息垄断的危害
第六章 当代资本主义的"重塑"及其新型的两极分化
    第一节 信息技术范式对当代资本主义的"重塑"
        一、信息技术革命促使技术经济范式向信息技术范式转型
        二、信息技术范式框架里的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创造性破坏"的一般描述
        三、信息资本主义新变化种种:"创造性破坏"的多维、量化展示
    第二节 信息资本主义新型的两极分化:"数字鸿沟"
        一、"数字鸿沟"及其测量模型
        二、信息资本主义"数字鸿沟"的种种量化表现
        三、各国"信息状态"暨"数字鸿沟"的演进比较
第七章 信息资本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节 共时态并存中相互借鉴与纠结发展的"两制"关系
        一、"两制"关系发展的关键历史阶段A-B(1975-1979)
        二、"两制"关系深入、全面且曲折发展的历史阶段B-E(1992-2008)
    第二节 中国特色的信息化发展道路
        一、中国特色信息化进程的三个阶段
        二、中国特色的信息化与当代资本主义信息化的综合比较
        三、信息化进程中的当代资本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三节 当代中国应对信息技术革命挑战的方略
        一、创新型国家与与国家创新体系
        二、中国特色的主创新道路及国家创新体系
结束语
    一、全文总结
    二、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9)台湾零售业发展的经济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动机
    第三节 研究目的
    第四节 研究流程
    第五节 章节架构
    第六节 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文献探讨
    第一节 零售业文献探讨
        2.1.1 零售业定义
        2.1.2 零售业经营型态
        2.1.3 零售业的发展
    第二节 连锁便利商店文献探讨
        2.2.1 便利商店的定义
        2.2.2 连锁店的定义
        2.2.3 鲜食商品的定义
        2.2.4 销售预测
    第三节 量贩店文献探讨
        2.3.1 量贩店的定义
        2.3.2 量贩店类型
        2.3.3 无线射频辨识系统定义
    第四节 百货公司文献探讨
        2.4.1 百货公司的定义
        2.4.2 百货公司经营形态与产业特性
        2.4.3 POS系统之定义
        2.4.4 POS系统的配备
    第五节 超级市场文献探讨
        2.5.1 超级市场的定义
        2.5.2 品类管理的定义
    第六节 创新与不足
第三章 产业分析
    第一节 零售业的产业分析
        3.1.1 流通服务产业发展分析
        3.1.2 台湾零售业产业分析
        3.1.3 连锁体系发展历程
    第二节 连锁便利商店的产业分析
        3.2.1 便利商店的产业沿革
        3.2.2 便利商店的产业现况
        3.2.3 便利商店产业价值链
        3.2.4 便利商店产业趋势
        3.2.5 经营便利商店成功必要条件
        3.2.6 鲜食市场概况
    第三节 量贩店之产业分析
        3.3.1 量贩店之产业沿革
        3.3.2 量贩店的产业现况
        3.3.3 量贩店的营销策略
        3.3.4 量贩店的产业趋势
        3.3.5 量贩店的经营策略
    第四节 百货公司之产业分析
        3.4.1 百货公司之产业沿革
        3.4.2 百货公司的产业现况
        3.4.3 百货公司的发展趋势
        3.4.4 经营百货公司的成功要件
    第五节 超级市场之产业分析
        3.5.1 超级市场产业的发展
        3.5.2 超级市场的产业现况
        3.5.3 经营超级市场的成功关键
第四章 实证分析
    第一节 连锁便利商店之实证分析
        4.1.1 便利商店业之经营瓶颈
        4.1.2 因应对策之实证分析
    第二节 量贩店之实证业分析
        4.2.1 量贩店业之经营瓶颈
        4.2.2 因应对策之实证分析
    第三节 百货公司之实证分析
        4.3.1 百货公司业经营之困境
        4.3.2 因应对策之实证分析
    第四节 超级市场之实证分析
        4.4.1 超级市场业之经营瓶颈
        4.4.2 因应对策之实证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第二节 零售业的挑战与契机
    第二节 零售业之经营建议
参考文献
    一、中文部分
    二、英文部分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0)我国通信产业内生经济增长研究 ——机制研究及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对象
    1.3 研究的方法
    1.4 研究的意义
    1.5 理论创新
    1.6 文章结构
2. 内生经济增长的理论比较研究
    2.1 国际理论研究
        2.1.1 古典学派
        2.1.2 新古典学派
        2.1.3 凯恩斯主义学派
        2.1.4 新古典综合学派
        2.1.5 新经济增长理论
    2.2 国际实证研究
    2.3 内生经济增长研究的成绩与缺陷
        2.3.1 取得的成绩
        2.3.2 存在的缺陷
    2.4 本文研究重点
3. 内生经济增长的微观研究
    3.1 概述
        3.1.1 微观发展
        3.1.2 研究主体
        3.1.3 研究目标
    3.2 微观主体的研究
        3.2.1 中兴
        3.2.2 华为
        3.2.3 上海贝尔
        3.2.4 大唐
        3.2.5 烽火
    3.3 微观主体内生经济增长的比较分析
        3.3.1 总体分析
        3.3.2 增长途径
        3.3.3 增长机制
4. 内生经济增长机制的宏观研究
    4.1 概述
    4.2 产业数据分析
        4.2.1 产值
        4.2.2 资本投入
        4.2.3 人均产值
        4.2.4 产业政策
    4.3 增长分析
        4.3.1 分析方法
        4.3.2 数据采样
        4.3.3 增长分析
    4.4 国际比较分析
5. 促进通信产业经济增长的建议
    5.1 概述
    5.2 微观政策
        5.2.1 人力资本建设
        5.2.2 企业文化与制度
    5.3 宏观政策
        5.3.1 产业制度
        5.3.2 研发投入
6.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四、3Com迈向“e”世纪(论文参考文献)

  • [1]融合多类卫星GNSS/SLR数据的精密轨道确定及大地测量参数解算[D]. 杨红雷. 山东大学, 2021
  • [2]STS视域下华为的技术创新模式研究[D]. 丰怀方.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3]《中央日报》香烟广告中的美术字研究(1928-1937)[D]. 毕经猛.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4]美国对中国信息产业限制政策研究 ——以美国政府对中国华为公司的限制为例[D]. 韩启林.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 [5]中国企业研发国际化的影响因素 ——以华为公司为例[D]. 张楠. 吉林大学, 2020(08)
  • [6]新时代中国企业海外拓展的战略风险 ——基于典型案例的系统分析[D]. 李国敏.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4)
  • [7]信息垄断:信息技术革命视阈里的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D]. 鄢显俊. 云南大学, 2010(08)
  • [8]提升中国互联网国际传播力 构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软实力[A]. 伍刚. 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 2010
  • [9]台湾零售业发展的经济学分析[D]. 李德田. 南开大学, 2010(07)
  • [10]我国通信产业内生经济增长研究 ——机制研究及实证研究[D]. 严魁. 复旦大学, 2010(03)

标签:;  ;  ;  ;  

3Com 迈向“e”世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