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软交换在下一代网络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罗保坤,武文学[1](2020)在《软交换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展望》文中研究表明相对于传统程控交换机的硬交换概念,软交换实现了硬件的软件化,采用软件实现控制功能和网络分层功能,并已成为下一代网络发展的核心技术。论文讨论了软交换技术的核心思想、目前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现状、发展方向,最后给出了软交换技术的发展前景。软件换能够实现跨域控制,满足用户对话音、视频音频各种多媒体实时业务,是实现新一代话音通信及多媒体和数据交互的核心技术,是下一代网
屈毅,张卫婷[2](2020)在《非高斯随机分布系统控制研究综述》文中指出本文从系统概述、静态模型、动态模型、控制算法、总结等方面详细的介绍了随机分布系统理论的产生、发展、以及应用领域,把握系统发展方向以及未来研究的领域;在分析学术前沿的基础上,明确系统的建模和控制算法是系统研究的核心问题。目前,随机系统研究前提是系统变量的统计特性服从高斯分布,采用差分或微分建立系统的模型,已具备了成熟的理论框架和应用系统,主要研究与应用成果有马尔可夫控制、方差控制、自校正控制等,其目
罗保坤[3](2020)在《软交换技术体系架构及在通信工程中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用户对互联网的需求、对视频音频多媒体数据的实时业务需求越来越多,因此催生了下一代网络的概念。在下一代网络概念中最重要最值得关注的就是软交换技术,因为该技术为下一代通信网络提供了技术解决方案。根据国际Softswitch论坛ISC的定义,Softswitch是基于分组网利用程控软件提供呼叫控制功能的设备和系统。这个概念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理解。从广义
樊丽珍[4](2017)在《浅析软交换技术的下一代通信网络的应用》文中指出本文简单介绍了软交换技术的含义,针对软交换技术在下一代通信网络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结合本次研究,发表了一些自己的建议看法,希望对软交换技术在下一代通信网络中的应用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帮助,提高其应用效果,促进网络整体水平的提高,更好的为用户提供通信网络服务。
李俊[5](2016)在《浅析软交换技术的下一代通信网络的应用》文中提出下一代通信网络的核心技术即软交换,是未来发展趋势,涵盖了语音、视频等多项媒体业务范围。软交换技术在下一代通信网络中发挥呼叫、链接控制职能,步入成熟期后,会代替当前的有线电视和IP。本文简单分析了软交换技术的基本内涵,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究了软交换技术的下一代通信网络应用,从软交换技术在通信网络中的功能入手,突出了软交换技术在下一代通信网络中的位置,并分析了软交换技术应用在下一代网络中的策略。
宋淑惠,邱明[6](2015)在《软交换中网络安全探讨》文中指出随着现代网络系统的发展,软交换逐渐成为下一代网络的关键,而且软交换支撑着网络系统的多项电信业务,形成了业务型的网络构架。软交换面临着严峻的网络安全,促使网络安全成为软交换中的重要内容,为保障软交换的建设质量,必须要解决网络安全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对软交换进行研究,重点分析网络安全。
吴玮[7](2013)在《软交换技术的下一代通信网络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软交换技术是下一代网络呼叫和控制的大脑,它为下一代网络提供了呼叫控制和链接控制的功能。目前,软交换技术的下一代通信网络将会取代有线电视和IP的融合。软交换技术的下一代通信网络是不同于当前网络的,它是能够提供语音,视频和数据等网络内容的一个开放式的网络体系。
李晓飞[8](2012)在《德州联通固网NGN组网方案》文中指出NGN (Next Generation Network)是一个业务驱动型的网络,它是传统的PSTN和基于IP的分组网络融合的产物。它采用综合、开放、融合的网络架构,实现业务与呼叫控制完全分离、呼叫控制与承载完全分离,使业务独立于网络。它是一种基于分组的网络,该网络能够提供电信业务并能够利用多种带宽、具有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 QoS)保障的传输技术,在该网络中与业务相关的功能独立于下层与传输相关的技术。使用NGN,用户可以随意接入网络并可以根据其选择,连接到相互竞争的业务提供者。它支持普遍移动性,这种移动性允许向用户提供一致的普遍存在的业务。现在,NGN的组网应用在全国己经有很多试点。从2011年起,NGN的商用网络将进行大规模部署,到2013年以后,NGN的研究重点将转移到新业务的开发和应用上。关于NGN的理论研究非常多,但在现有的网络环境下,NGN实际组网应用还不成熟,尤其是在新业务的开发和应用上,有可能出现各种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新业务的开发和实际应用。本论文通过对NGN试验网络的研究,分析NGN网络设计机制,研究NGN及其关键技术原理,探索NGN在商用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寻求适合现有网络环境的方案。通过业务项目测试和具体应用实例的构建,结合现有通信网络的演进,目的在于设计出一个符合德州联通实际环境应用的NGN组网方案,并通过德州联通固网NGN组网方案的实际构建,全面诠释下一代网络演进的技术细节与可行性,并通过对NGN网络结构等诸多方面的修正优化,实现了节约投资,保护投资,提高网络可靠性的目的。论文探讨内容是当前通信行业研究的热点,前景应用广泛。
吴善培[9](2010)在《NGN与软交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简要介绍NGN的基本概念及其核心技术——软交换。
孙永[10](2009)在《软交换综合接入方式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文中认为软交换作为下一代网络中的控制层面设备,它的出现为新网络的建立和原有网络的演进提供了很好的手段和机遇[1]。由于软交换系统的接入方式和核心设备与传统网络设备管理方式有着很大的差异,本文基于电信企业内部日益起到主导地位的软交换系统为管理对象,对信息采集系统的综合接入能力、业务提供、设备资源等方面进行管理。本文详细研究了软交换的相关理论和技术,利用开放的体系结构和丰富灵活的IP网络应用资源,可不断补充新业务。以软交换为核心的信息采集系统符合三网合一的发展趋势,通过话音、数据、视频业务和多媒体等多种业务的融合,达到随时随地获取信息的目标。本系统的设计目标是建立以计算机管理为主要手段的、功能较为齐全的电信企业信息管理系统。采用SNMP协议实时设备信息采集,通过对各级机房的设备信息、地理信息管理和用户信息的管理,采用Ajax技术对信息的发布与查询实现动态实时管理。本系统基于J2EE多层体系结构,以Eclipse6.0+MyEclipse3.3作为开发平台,利用Spring技术实现对对象的生成和管理,利用Hibernate技术实现数据库的操作。本文在测试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压力测试工具LoadRunner。通过完善的测试方案的测试,本系统的实现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企业内外部资源、技术和人员的作用,大幅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二、软交换在下一代网络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软交换在下一代网络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软交换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软交换技术的核心思想 |
2 软交换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现状 |
2.1 软交换在语言长途网的应用 |
2.2 软交换在固网智能改造中的应用 |
3 软交换技术的发展方向 |
3.1 推动传统网络向下一代网络过渡 |
3.2 软交换在下一代网络中的应用 |
(2)非高斯随机分布系统控制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非高斯随机分布系统 |
1.1 系统概述 |
1.2 系统研究意义 |
2 系统建模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 系统静态模型 |
2.2 系统的动态模型 |
3 系统控制算法的研究现状 |
3.1 系统常用性能指标 |
3.2 常用控制算法 |
(3)软交换技术体系架构及在通信工程中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软交换技术的特点 |
2 软交换技术的体系架构 |
3 软交换技术面临的挑战 |
(4)浅析软交换技术的下一代通信网络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软交换技术的含义 |
二、软交换技术在下一代通信网络中的应用 |
1、软交换技术在下一代通信网络中的位置。 |
2、软交换技术在下一代通信网络中的功能。 |
3、软交换技术在下一代通信网络中的应用策略。 |
(6)软交换中网络安全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软交换中的网络安全 |
1.1网络安全攻击 |
1.2网络安全机制 |
二、软交换网络安全的系统方案 |
1、分离组网。 |
2、代理组网。 |
3、安全组网。 |
三、结束语 |
(7)软交换技术的下一代通信网络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1 软交换技术的概念 |
2 软交换技术在下一代通信网络中的应用 |
2.1 软交换技术在通信网络中的功能 |
2.2 软交换技术在下一代电信网络中的位置 |
2.3 对网络中使用软交换技术的策略和建议 |
3 结束语 |
(8)德州联通固网NGN组网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课题背景 |
1.2 本人工作 |
1.3 论文组织 |
第二章 NGN技术介绍 |
2.1 NGN概论 |
2.2 NGN网络的特征 |
2.3 NGN网络的体系结构 |
2.4 NGN相关协议 |
2.5 基本部件 |
2.5.1 NGN的核心控制设备 |
2.5.2 NGN的接入设备 |
2.5.3 NGN的信令设备 |
2.5.4 NGN的应用层服务器 |
2.6 NGN网络的目标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德州联通NGN网络设计 |
3.1 设计需求 |
3.2 设计目标 |
3.3 设计模型 |
3.4 设计方案 |
3.4.1 网络改造原则 |
3.4.2 方案规划 |
3.4.3 设备部署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德州联通NGN网络的建设 |
4.1 网络实施方案 |
4.1.1 总体方案 |
4.1.2 城域网接入方案 |
4.1.3 业务方案 |
4.1.4 用户编号及信令点编码分配方案 |
4.1.5 网络互通方案 |
4.2 网络安全 |
4.3 用户接入方式及接入技术 |
4.3.1 采用五类线接入方式(一根五类线入户) |
4.3.2 采用双绞线接入方式 |
4.4 NGN承载网的要求及解决方案 |
4.4.1 软交换商用实验网对承载网的要求 |
4.4.2 目前IP网可行的QoS保障技术 |
4.4.3 用户接入层QoS设计方案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德州联通NGN网络测试与分析 |
5.1 概述 |
5.1.1 网络测试必要性 |
5.1.2 测试的内容 |
5.1.3 方法简介 |
5.2 NGN语音质量测试 |
5.2.1 测试方法 |
5.2.2 测试过程 |
5.2.3 测试结果 |
5.3 VOIP网络性能测试 |
5.3.1 测试方法 |
5.3.2 测试过程 |
5.3.3 测试结果 |
5.4 NGN话务量仿真测试 |
5.4.1 测试方法 |
5.4.2 测试过程 |
5.4.3 测试结果 |
5.5 测试结论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NGN与软交换(论文提纲范文)
1 下一代网络的概念与特征 |
2 NGN的分层结构 |
3 NGN的核心技术——软交换 |
3.1 软交换的概念 |
3.2 软交换的特点 |
3.3 软交换的主要功能 |
3.4 网关技术 |
3.4.1 媒体网关 |
3.4.2 信令网关 |
3.5 软交换系统的构成 |
4 NGN的关键构件 |
5 结语 |
(10)软交换综合接入方式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创新点摘要 |
前言 |
第一章 软交换技术概述 |
1.1 软交换的概念 |
1.2 软交换的发展 |
1.2.1 软交换技术的发展 |
1.2.2 软交换框架结构的发展 |
1.2.3 软交换业务的发展 |
1.3 通信网引入软交换技术的意义 |
1.4 软交换技术在中国电信中的推广应用 |
1.4.1 中国电信NGN 网络建设原则 |
1.4.2 中国电信DC1 与CN2 工程的建设 |
1.4.3 中国电信软交换技术现阶段的扩容方向 |
第二章 软交换网络的介绍 |
2.1 软交换网概述 |
2.1.1 软交换网的提出 |
2.1.2 软交换网的特点 |
2.2 软交换网络的分层结构 |
2.2.1 横向分层结构 |
2.2.2 纵向分层结构 |
2.2.3 基于软交换的下一代网络的总体架构 |
2.3 软交换在网络中的应用 |
2.3.1 软交换在语音长途网中的应用 |
2.3.2 软交换在网络智能化改造中的应用 |
2.3.3 软交换的具体应用 |
2.4 软交换网络的业务 |
2.4.1 基本语音业务 |
2.4.2 视频多媒体业务 |
2.4.3 利用现有宽带的语音解决方案 |
2.4.4 软交换网络的业务展望 |
2.5 中国电信软交换技术应用 |
2.5.1 中国电信软交换技术在具体业务中的应用与规划 |
2.5.2 中国电信NGN 网络演进策略 |
2.5.3 中国电信省内软交换网络状况 |
第三章 实现WEB 方式软交换信息采集系统的研究 |
3.1 SNMP 协议与信息采集 |
3.1.1 SNMP 基本术语 |
3.1.2 SNMP 简介 |
3.1.3 SNMP4J 简介 |
3.1.4 软交换系统的配置 |
3.2 J2EE 技术简介 |
3.3 应用J2EE 技术实现Web 方式的软交换网络信息采集管理系统 |
第四章 软交换综合接入方式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的设计 |
4.1 系统设计思想与设计原则 |
4.2 安全性设计 |
4.3 数据库设计 |
4.3.1 创建Hibernate 配置文件 |
4.3.2 创建Model 及其映射文件 |
4.3.3 通过HibernateAPI 编写访问数据库的代码 |
4.4 模块设计 |
第五章 软交换综合接入方式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的实现与测试 |
5.1 系统界面设计及功能说明 |
5.1.1 后台用户登录界面设计 |
5.1.2 系统主界面设计 |
5.2 系统模块详细设计及功能说明 |
5.2.1 机房信息管理模块 |
5.2.2 地理信息管理模块 |
5.2.3 用户管理模块 |
5.2.4 信息管理模块 |
5.2.5 前台用户登录模块 |
5.2.6 新闻公告的动态显示 |
5.2.7 设备信息管理模块 |
5.2.8 逻辑信息管理模块 |
5.2.9 设备信息采集模块 |
5.3 测试驱动开发与系统测试 |
5.3.1 软件测试概述 |
5.3.2 测试驱动 |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详细摘要 |
四、软交换在下一代网络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软交换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展望[J]. 罗保坤,武文学. 电子世界, 2020(15)
- [2]非高斯随机分布系统控制研究综述[J]. 屈毅,张卫婷. 电子世界, 2020(15)
- [3]软交换技术体系架构及在通信工程中应用研究[J]. 罗保坤. 电子世界, 2020(14)
- [4]浅析软交换技术的下一代通信网络的应用[J]. 樊丽珍. 中国新通信, 2017(20)
- [5]浅析软交换技术的下一代通信网络的应用[J]. 李俊. 中国新通信, 2016(17)
- [6]软交换中网络安全探讨[J]. 宋淑惠,邱明. 中国新通信, 2015(09)
- [7]软交换技术的下一代通信网络的应用研究[J]. 吴玮.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31)
- [8]德州联通固网NGN组网方案[D]. 李晓飞. 南京邮电大学, 2012(07)
- [9]NGN与软交换[J]. 吴善培. 有线电视技术, 2010(05)
- [10]软交换综合接入方式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D]. 孙永. 大庆石油学院, 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