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伤性脾破裂38例诊治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李敬业[1](2021)在《脾修补术、非手术疗法治疗腹部闭合性损伤脾破裂效果》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究在腹部闭合性损伤脾破裂治疗中采用非手术疗法和脾破裂缝合修补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厦门市第三医院2016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80例腹部闭合性损伤脾破裂患者,根据病情程度分为观察组(45例,采用脾破裂缝合修补)和对照组(35例,采用非手术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住院时间和复发情况。结果实施治疗干预后,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显着低于对照组的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治疗成功率为93.33%,平均住院时间(8.52±1.05)d,复发1例,综合情况显着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治疗腹部闭合性损伤脾破裂患者时,采用手术治疗为首要原则,尤其是明确诊断和高度疑似的患者,首选手术缝补治疗,而对于部分轻度存疑的患者,采用非手术疗法也具有一定可行性。临床医师应在治疗过程中对症治疗,给予患者合适的治疗方式,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质量,改善其预后状况。
戴东华,万冬冬[2](2021)在《脾动脉介入栓塞与脾切除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的临床疗效》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脾动脉介入栓塞与脾切除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2020年8月该院治疗的129例创伤性脾破裂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将接受脾动脉介入栓塞治疗的42例患者纳入介入组,将接受脾切除术治疗的87例患者纳入手术组。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血常规、免疫功能及并发症。结果介入组操作时间(0.59±0.20)h、排气时间(27.12±4.38)h、下床活动时间(23.59±4.37)h及住院时间(8.13±1.59)d均短于手术组,术中输血量(286.34±22.69)mL少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28、15.590、10.200、16.687、50.918,P<0.001);介入组术后白细胞(WBC)(12.35±3.15)×109/L及血小板(PLT)(238.42±69.34)×109/L均低于手术组,术后30、90 d时CD4+(31.06±3.11)%、(35.81±4.02)%高于手术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1.90%)低于手术组(28.74%),差异有统计学差异(t=6.847、9.108、9.949、9.231,χ2=4.496,P<0.05);两组红细胞(RBC)、CD8+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性脾破裂患者采用脾动脉介入栓塞治疗效果优于脾切除术,患者血常规及免疫功能恢复快速,且并发症少,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患者的优选方法。
杨燕茹,王琳,吴安琪[3](2021)在《腹腔镜引导二级脾蒂离断切脾术在创伤性脾损伤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与研究腹腔镜引导二级脾蒂离断切脾术在创伤性脾损伤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旨在为临床治疗此类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5月—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创伤性脾破裂患者共54例,依据患者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开腹脾切除手术治疗,观察组应用腹腔镜引导下二级脾蒂离断切脾术治疗。记录并分析2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术后短期和随访一年并发症发生情况,出院前应用本科室现行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对治疗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略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术后排气及住院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短期和随访一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总满意度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性脾损伤患者临床应用腹腔镜引导二级脾蒂离断切脾术治疗,与常规开腹手术治疗相比,具有较优的临床效果,不但能够大大降低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还能减少术后短期和长期并发症发生,患者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蔡煌兴,向华[4](2020)在《创伤性脾出血介入治疗专家共识》文中研究说明提出创伤性脾出血的诊疗流程,阐述创伤性脾出血的急救、内科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治疗。对脾动脉栓塞术治疗创伤性脾出血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介入治疗操作步骤、血管栓塞注意事项和并发症防治进行归纳和说明。
苑进凯,闫璐璐,吴军[5](2020)在《腹腔镜微创术与开放术式对创伤性脾破裂患者术后凝血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腹腔镜微创术与开放术式对创伤性脾破裂患者术后凝血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80例创伤性脾破裂患者,并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微创组(n=37)和开放组(n=43)。微创组采用腹腔镜微创术治疗,开放组采用开放术式治疗;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以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以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以及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变化;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开放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长于微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组出血量和引流量均高于微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开放组PT、TT和APTT均高于微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开放组IgA、IgG和IgM三项免疫功能指标表达水平均低于微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0.23%,高于微创组的10.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微创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能显着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出血量和引流量,促进免疫系统恢复,并发症少。
陈翔[6](2020)在《完全腹腔镜、手助腹腔镜及开腹脾切除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的疗效比较与分析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完全腹腔镜脾切除术、手助腹腔镜脾切除术和开腹脾切除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的临床资料,探讨三种手术方式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的疗效、安全性,以期为临床工作中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9年12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37例创伤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三组,其中完全腹腔镜组(TLS)12例、手助腹腔镜组(HALS)36例、开腹组(OS)三组89例,比较三组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总失血量、术中输血情况、术后通气时间、术后腹腔引流量、术后腹腔引流管拔出时间、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次数、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实行手术,未出现围手术期死亡病例,TLS组和HALS组无一例中转开腹。(1)三组一般资料中,年龄、性别、外伤原因、ASA评分、术前血红蛋白和脾脏损伤等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术中资料对比:在手术时间方面,TLS组(159.17±39.88min)长于HALS组(141.67±27.78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LS组和OS组相比,手术时间明显延长(159.17±39.88 vs.126.74±28.79 min,P=0.001);而HALS组与O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术后资料对比:(1)在术后腹腔引流量上,TLS组(74.17±17.69ml)<HALS组(105.42±24.39ml)<OS组(150.03±40.55ml),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1);(2)在首次通气时间上,三组中TLS组用时最少,HALS组其次,OS组时间最长(2.33±0.49 vs.2.92±0.65 vs.3.57±1.05 d,P=0.000,P<0.001);(3)三组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方面,OS组(5.56±1.54d)明显长于TLS组(4.08±0.99d)和HALS组(4.81±1.33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TLS组和HAL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在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次数方面,TLS组(5.83±1.40次)较OS组(8.11±2.78次)有明显优势(P=0.007,P<0.01),其余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三组手术方式治疗脾脏Ⅱ级损伤的比较:(1)在术后腹腔镜引流量上,TLS组(67.50±14.88ml)<HALS组(102.50±22.21ml)<OS组(128.94±33.97ml),三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1);(2)TLS组(2.25±0.46d)在术后通气时间上要短于HALS组(3.08±0.69d)和OS组(3.58±1.00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ALS组和O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在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上,OS组(5.37±1.46d)明显长于TLS组(4.00±1.07d)和HALS组(4.33±1.43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LS组和HAL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在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次数上,TLS组(5.87±1.55)与OS组(7.94±2.78)相比使用较少的镇痛药物(P=0.035,P<0.05),其余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三组手术方式治疗脾脏Ⅲ、Ⅳ级损伤的比较:(1)在手术时间上,TLS组(200.00±23.09min)明显长于HALS组(135.00±23.95min)和OS组(133.62±29.13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HALS组和O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三组在术后腹腔引流量和术后首次通气时间上(87.50±16.58 vs.106.87±25.74 vs.165.74±38.08 ml,P<0.01;2.50±0.57 vs.3.12±0.61 vs.3.61±1.09d,P<0.05),TLS组和HALS组均优于OS组,而TLS组和HAL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TLS和HALS两种方式治疗创伤性脾破裂患者都是安全、有效、可行的。2.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技术在创伤性脾破裂患者的治疗中,具有手术视野广、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3.血流动力学稳定的脾脏Ⅱ级损伤患者的三种手术治疗方式中,TLS疗效显着,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优先考虑。对血流动力学稳定的脾脏Ⅲ、Ⅳ级损伤患者来说,在TLS应用受限的情况下,HALS是一个不错的替代选择。
周保东[7](2020)在《天津市二级医院单中心急腹症发病特点及治疗现状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急腹症(acute abdomen)是外科常见的一组腹部疾病的总称,指以急性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需要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的腹部疾病。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滨海医院收治急腹症的发病特点和治疗现状,探讨二级医院外科急腹症的发病谱及治疗手段的提升空间,为未来二级医院治疗急腹症重点发展方向、科室设置、人才培养、急危重病人转介入三级专科医院前期救治提供帮助。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滨海医院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期间1452例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内容包括年龄与性别构成、发病原因、治疗方式、转归、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地活动时间、切口长度,术后并发症等临床资料。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类变量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1急腹症的发病情况:收治患者年龄1789岁,17-29岁204例(14.0%),30-49岁486例(33.5%),50-69岁589例(40.6%),70-89岁173例(11.9%),平均年龄61.3岁。女性多于男性。2急腹症的发病类型:我院急腹症患者的发病类型依次为阑尾炎(418)、肠梗阻(408)、胆道疾病(185)、妇科急症(158)、急性胰腺炎(117)、合并肋骨骨折骨盆骨折(60)、消化道穿孔(50)、创伤性腹腔脏器破裂(29)、泌尿系结石(14)、其他(胃潴留、不能确诊的腹痛)(13)。3急腹症的治疗现状:纳入研究的1452例急腹症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的患者738例,总体手术比率50.8%。消化系统急腹症不同病种的手术率不同,消化道穿孔96.0%,阑尾炎89.2%,胆道疾病82.7%,肠梗阻9.1%,急性胰腺炎患者全部接受了非手术治疗,创伤性腹腔器官破裂患者全部接受手术治疗。转介入三级专科医院救治59例(0.4%)。4消化系统急腹症腹腔镜手术比率:胆道疾病腹腔镜手术比率94.8%;非胆道疾病腹腔镜手术比率31.4%。5在患者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地活动时间、切口长度等方面腹腔镜手术明显优于传统开腹手术。消化系统急腹症术后并发症总体发生率9.7%,其中传统开腹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4%(59/342),腹腔镜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3/298)。结论:由于二级医院因其医院的规模和局限性,及医保、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的发展、对疾病诊治的认识及接受程度及选择医院,有着独有的急腹症就诊谱,掌握二级医院急腹症发病谱有助于提高临床医生诊疗效率。手术治疗是阑尾炎、胆道疾病、消化道穿孔、创伤性腹腔器官破裂主要治疗手段,肠梗阻和急性胰腺炎以非手术治疗为主。腹腔镜技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开腹手术但我院腹腔镜技术的应用局限于胆囊疾病和阑尾炎,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李备栩,江洁清,贺盟,嵇鸣,沈忆文[8](2019)在《外伤性脾梗死法医学鉴定1例》文中研究表明案例1.1简要案情及病史摘要谷某,女,52岁,2016年7月5日因车祸致头颈部、左侧腰腹部受伤送医治疗。查体:腹部膨隆,左上腹压痛,左腰部压痛明显,颈肩痛,左胸背部压痛。摄CT片示:盆腔、骨盆积血,脾边缘毛糙。当日复查增强CT示:脾破裂,腹腔积液、积血。家属决定先行保守治疗。7月18日复查增强CT示:脾梗死伴周围少许渗出,肝多发低密度影,考虑肝挫裂伤可能,右下肺
胡东涛[9](2019)在《32例外伤性脾破裂保脾术体会》文中指出目的总结外伤性脾破裂保脾术的体会。方法收集2017-01—2018-06间在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接受保脾术治疗的32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保脾手术均获成功。术后出现发热2例、肠梗阻1例,均经对症治疗后痊愈出院。住院时间为(18.90±5.68)d。术后2周给予CT检查,显示残脾边界清晰,未出现液化征象。术后随访6个月,其间复查免疫球蛋白无异常,无远期并发症发生。结论在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的前提下,保脾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效果可靠,安全性高。
陈颂如[10](2019)在《外伤性脾破裂35例诊治体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脾脏是腹腔易受损的器官之一,主要危险在于大出血[1],大部分为被膜和实质同时破裂的真性破裂;少数为中央型或被膜下破裂,其被膜尚完整,但可在2周内或数月后突然转为真性破裂而大出血,称延迟性脾破裂。我院2005—2017年收治外伤性脾破裂患者35例,现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探讨该病诊治体会。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5例,经B超、腹腔穿刺或CT检查确诊,伤后就诊时间半小时至12天。男23例,女12例;年龄
二、外伤性脾破裂38例诊治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外伤性脾破裂38例诊治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脾修补术、非手术疗法治疗腹部闭合性损伤脾破裂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1.3.1 对照组 |
1.3.2 观察组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 |
2.2 两组患者综合情况对比 |
3 讨论 |
(2)脾动脉介入栓塞与脾切除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1.3.1 介入组采用脾动脉介入栓塞治疗 |
1.3.2 手术组采用脾切除术治疗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对比 |
2.2 两组患者RBC、WBC及PLT水平对比 |
2.3 两组患者CD4+、CD8+对比 |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
3 讨论 |
(3)腹腔镜引导二级脾蒂离断切脾术在创伤性脾损伤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和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 果 |
2.1 2组手术指标和住院时间比较 |
2.2 2组术后短期及随访1年并发症比较 |
2.3 2组治疗满意度比较 |
3 讨 论 |
(4)创伤性脾出血介入治疗专家共识(论文提纲范文)
1 诊断 |
1.1 临床表现[5] |
1.2 影像学检查 |
1.2.1 CT检查 |
1.2.2 彩色超声检查 |
1.3 实验室检查 |
2 治疗 |
2.1 急诊处理 |
2.2 保守治疗 |
2.3 介入治疗 |
2.3.1 适应证 |
2.3.2 禁忌证 |
2.3.3 术前检查和治疗准备 |
2.3.4 手术麻醉方式 |
2.3.5 术中穿刺与造影 |
2.3.6 血管栓塞方式 |
2.3.7 腹腔引流和自体血液回输 |
2.3.8 术后常规处理 |
2.3.9 术后并发症处理 |
2.3.1 0 疗效评价 |
2.4 非血管介入治疗 |
2.5 外科治疗 |
(5)腹腔镜微创术与开放术式对创伤性脾破裂患者术后凝血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
2.2 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
2.3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
2.4 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 |
3 讨论 |
(6)完全腹腔镜、手助腹腔镜及开腹脾切除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的疗效比较与分析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写词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临床资料与方法 |
2.1 临床资料 |
2.1.1 研究对象来源 |
2.1.2 入选标准与排除标准 |
2.2 方法 |
2.2.1 术前检查与术前准备 |
2.2.2 手术设备及器械 |
2.2.3 手术方法与步骤 |
2.2.4 术后处理 |
2.2.5 观察指标 |
2.2.6 统计学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一般资料对比 |
3.2 术中资料对比 |
3.3 术后资料对比 |
3.4 术后并发症比较 |
3.5 脾脏Ⅱ级损伤的相关手术指标比较 |
3.6 脾脏Ⅱ级损伤的相关术后并发症比较 |
3.7 脾脏Ⅲ、Ⅳ级损伤的相关手术指标比较 |
3.8 脾脏Ⅲ、Ⅳ级损伤的相关术后并发症比较 |
第4章 讨论 |
4.1 术中资料的比较分析 |
4.2 术后资料的比较分析 |
4.3 术后并发症的比较分析 |
4.4 脾脏Ⅱ级损伤的手术疗效分析 |
4.5 脾脏Ⅲ、Ⅳ级损伤的手术疗效分析 |
第5章 结论 |
第6章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
参考文献 |
(7)天津市二级医院单中心急腹症发病特点及治疗现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资料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1.1 资料来源 |
1.1.2 纳入标准 |
1.1.3 一般特征 |
1.2 研究方法 |
1.2.1 观察指标 |
1.2.2 研究类型 |
二、结果 |
2.1 年龄和性别 |
2.2 发病原因 |
2.3 治疗方式的选择 |
2.4 手术方式 |
2.5 消化系统急腹症腹腔镜手术率 |
2.6 转归 |
2.7 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 |
2.7.1 阑尾炎选择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 |
2.7.2 胆道疾病选择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 |
2.8 术后并发症 |
三、讨论 |
3.1 急腹症的发病谱 |
3.2 急腹症的治疗方式分析 |
3.3 消化系统急腹症手术方式分析 |
3.4 不同手术方式对疾病转归的影响 |
3.5 术后并发症的分析与处理 |
3.6 胸腹联合伤的处理与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外科急腹症创伤性脾破裂保脾手术的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外伤性脾梗死法医学鉴定1例(论文提纲范文)
1 案例 |
1.1 简要案情及病史摘要 |
1.2 法医学检验 |
2 讨论 |
2.1 因果关系 |
2.2 本例外伤性脾梗死的可能机制 |
2.3 脾梗死的法医学鉴定 |
(9)32例外伤性脾破裂保脾术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保脾手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3.2 保脾手术的适应证 |
3.3 保脾手术的方法及主要事项 |
(10)外伤性脾破裂35例诊治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结果 |
2 讨论 |
四、外伤性脾破裂38例诊治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脾修补术、非手术疗法治疗腹部闭合性损伤脾破裂效果[J]. 李敬业.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20)
- [2]脾动脉介入栓塞与脾切除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的临床疗效[J]. 戴东华,万冬冬. 中外医疗, 2021(27)
- [3]腹腔镜引导二级脾蒂离断切脾术在创伤性脾损伤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和价值[J]. 杨燕茹,王琳,吴安琪. 中华全科医学, 2021(01)
- [4]创伤性脾出血介入治疗专家共识[J]. 蔡煌兴,向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20(07)
- [5]腹腔镜微创术与开放术式对创伤性脾破裂患者术后凝血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影响[J]. 苑进凯,闫璐璐,吴军. 当代医学, 2020(19)
- [6]完全腹腔镜、手助腹腔镜及开腹脾切除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的疗效比较与分析的临床研究[D]. 陈翔. 南昌大学, 2020(08)
- [7]天津市二级医院单中心急腹症发病特点及治疗现状分析[D]. 周保东.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8]外伤性脾梗死法医学鉴定1例[J]. 李备栩,江洁清,贺盟,嵇鸣,沈忆文. 法医学杂志, 2019(05)
- [9]32例外伤性脾破裂保脾术体会[J]. 胡东涛.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9(04)
- [10]外伤性脾破裂35例诊治体会[J]. 陈颂如. 中国乡村医药, 2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