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综合医院医疗模式转变的现状与建议

我国综合医院医疗模式转变的现状与建议

一、我国综合医院医学模式转变的现状与建议(论文文献综述)

刘轶宁[1](2021)在《西安地区二级综合医院门诊部空间优化设计研究》文中提出二级综合医院包括县、区、市级医院,承担着重要的基础医疗服务任务,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2020年1月爆发的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引发了各所综合医院在疫情防控措施方面的缺失,使国家在短时间内发布了《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方案》(发改社会【2020】735号),其中明确了县级医院的重要性,强调应适度超前规划布局,做到平战结合,充分发挥县级医院龙头作用。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对医院的建设方面,尤其是门诊部的建筑设计产生极大的影响,致使二级综合医院发热门诊、新冠肺炎康复门诊的重要性提升。本文以二级综合医院门诊部空间为研究对象,对其在疫情防控背景下的优化设计进行了研究。本文首先从国家医改政策和新冠肺炎疫情这两个方面探讨了二级综合医院门诊部,确定了现有二级综合医院门诊部的设计在快速变革的时代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有一定的滞后性并有研究的价值。其次,探讨了影响二级综合医院门诊部空间设计的相关因素,包括宏观医疗政策、医院组织结构、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行为模式及需求的差异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对二级综合医院门诊部空间设计的影响。接着,对西安多所二级综合医院进行调研走访,总结出西安地区二级综合医院门诊部的现状特点。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医院院前广场缺少统一规划;门诊部的空间组织模式设计不合理;自助机器位置摆放影响患者就医路线;简易的预检分诊处设计难以严格控制疫情期间的人流出入;门诊部一次候诊的模式不利于疫情防控等。然后选取了西安凤城医院、阎良区人民医院和陕西省森工医院这三所现状问题较为典型且门诊部空间类型相对不同的医院作为重点调研分析的对象,从交通组织、功能设施和疫情防控三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门诊部的使用现状。之后结合国内其他地区的建设实例,从院前区交通流线、预检分诊处、功能设施、发热门诊部这四个方面对二级综合医院门诊部进行优化设计的研究,明确了医院的院前区交通流线应呼应城市的空间形态,院区应弹性化设计,利用平疫结合的组织方式,并制定疫情期间的应急预案,合理规划预检分诊处的布局和人流引导,完善门诊部的一站式服务中心,利用二次候诊的模式加强门诊部中的感染控制,合理规划发热门诊部的位置及内部流线组织。本文采用各类图示语言详细地总结提炼了新冠疫情下二级综合医院门诊部空间设计的优化建议,研究结果为适应疫情防控的二级综合医院门诊部空间设计提供参考,以解决门诊部空间设计中所忽略的医患实用需求,希望对医院建筑的设计者以及使用者提供有益的帮助。

姜荔雯[2](2021)在《新时代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然发生改变,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质量已成为其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一个基本单元。尽管健康话题涉及领域较大,但是医疗卫生领域是其核心事业。医务人员是医疗卫生事业的从业者,是医疗卫生领域的核心角色,也是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向前发展、适应新时代变化、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使得医疗卫生领域的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一线实践者。在新时代,我国医务人员职业道德主要围绕“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救治理念展开,摒弃“以治病为中心”的救治理念,充分体现出当下的医疗服务中加大了对于人民群众生命健康质量的珍视和关爱。发生在2020年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事件,充分折射出了新时代医务人员应当坚持生命至上的人道主义精神、夜以继日的严谨敬业精神、舍己为人的无私奉献精神等职业道德,经此一战,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再次得以升华,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也必将因此随之深化,以致力于培养更多符合时代发展、社会需要、服务全体人民的新时代医务工作者。本文依照医学职业道德及其教育的历史发展脉络、规范内容、目前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式这一逻辑框架,分为四部分开展论述。第一部分重点阐释和辨析医学职业道德及其教育的基本内涵,并且对医学职业道德及其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外异同进行了剖析和梳理。第二部分重点探讨医学职业道德规范,以求体现出医学与社会关系的日益加深,以及时代变化、社会发展对医德的影响。第三部分主要分析新时代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及其教育的发展现状。第四部分重点针对当前新时代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中所存在的突出问题、矛盾现象和各类挑战,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提出相应对策。对策包括:充实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创新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方法;拓宽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途径三大层面,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合力推进我国新时代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迈上新台阶。

刘欢[3](2020)在《系统观指导的上海社区精神心理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了解上海社区家庭医生团队精神心理卫生服务现况,根据需求设计精神心理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专项培训方案,以系统观、整体观思维来探索提升服务技能的宏观架构,构建精防公卫条线医生为主,家庭医生团队融入,全社会参与的社区精神心理卫生服务模式,并为探索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精神心理专科医联体建设提供参考意见。研究方法应用问卷调查法、半结构式访谈法、数理统计法、专家咨询法等。以纳入上海市第四轮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的精神心理卫生服务技能培训项目的6个区县205名家庭医生团队人员为研究对象,用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等方法分析专项培训阶段性资料。培训的设计理念是启发学员用系统观来理解和处理社区心理健康问题,培养家庭医生团队能够与个体、家庭、医疗机构、学校、社会文化环境等整个系统工作。从而促进不同机构、不同部门的融合协作,并探索提升社区精神心理卫生服务能力的建议与策略,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精神心理专科医联体、大健康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提供参考资料。研究结果1.基本情况:学员以中青年为主,40岁及以下人群占73.17%;学历层次较高,本科及以上学历占84.39%;其中48.81%公共卫生岗位人员非公共卫生专业背景。2.精神心理卫生服务专项培训:不同岗位人员对接受培训途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医生更倾向于专科医院进修;98.05%反映非常愿意将培训内容学以致用;90.73%的学员考试成绩在80分以上,培训效果良好。3.精神心理卫生服务培训现状:48.78%的学员反映政策保障不够;81.46%认为证书含金量需提高;76.59%反映培训与工作冲突较多。家庭医生和公共卫生医生培训意愿相对较高,其中家庭医生团队对心身疾病的诊治、医患沟通与压力管理需求较高。4.精神心理卫生服务模式和体系:家庭医生团队反映精神心理卫生服务比较突出的问题为缺少专业人员(75.61%),缺乏知识技术(65.37%),需提升居民知识(65.85%);90.73%认为从事社区精神心理卫生服务应该获得报酬,但实际只有17.56%的人员有报酬;提高精神心理卫生服务人员积极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制定合理报酬(93.66%),改进工作环境(74.15%),提供培训机会(68.29%)。5.能力提升远期效应:家庭医生团队较多会将精神心理知识运用在人际关系问题(57.46%)和工作问题(58.21%);专业能力的提升一定程度会推动经费投入,提升社区心理卫生服务硬件、软件和人力配置,对居民精神心理卫生知识知晓率提升也有明显促进作用。研究结论1.家庭医生团队结构比较合理,年龄和学历构成是服务能力提升的坚实基础;培训开展要结合团队人员专业背景和岗位需求设计方案。家庭医生团队对精神心理卫生服务技能培训需求较高;系统规范的精神心理卫生服务专项培训比较受欢迎。2.能力提升要结合家庭医生签约精神卫生服务的推进阶段开展,争取多部门积极配合支持,确保医护人员安心参与;制定适宜的社区精神心理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机制,有利于激发家庭医生团队的积极性,对基层心理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起到良好促进作用。3.公共卫生人员和家庭医生是社区精神心理卫生服务的主力军,可以将上海三级预防管理模式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结合,构建以精防条线公共卫生为条,其他人员辅助家庭医生管理精神障碍患者和社区心理卫生服务为块,条块结合、全社会参与的社区精神心理卫生服务模式。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不单单是卫生部门的精神心理疾病治疗,更多的一般心理问题干预和健康促进,需要多部门积极配合,更需要完善的基层心理服务网络和人力基础做支撑。4.非公共卫生专业背景的公共卫生岗位人员制约了社区条块结合的良性发展,公共卫生人才培养迫在眉睫;构建全面系统的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体系,统筹兼顾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三个阶段,使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衔接顺畅,培养的人才能够很快适应社会需要。5.精神心理卫生人力资源缺乏与分布不均匀短期内难以解决,积极探索市专科-区专科医联、专科医院-社区医院医联、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医联、“互联网+”跨区域医联,是快速解决现有服务资源缺乏的有效方法。

李俊伟[4](2020)在《医院街模式下的综合医院设计形式研究 ——以广深地区综合医院为对象》文中研究指明医院街是当前大型综合医院建筑设计理论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模式。近年来在我国不少新建和改扩建医院设计中都进行了使用,该模式由于具有灵活度高、组织性好等设计优点受到了医院建筑设计者们广泛追捧,运用其建成的医院普遍取得了较好的效。但是,现今无论是从业设计者或医院业主对于医院街模式的由来、作用、适用性、设计形式、空间形态及发展趋势等方面都存在理解的偏差。因此,本文拟结合国内外对医院街模式的研究成果及我国现有的医院街实例,进而对医院街模式的发展历程、主要特征、适用范围、及设计形式等多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最终,提出适用于我国当今医疗建设状况的医院街设计模式。本论文分为六章。第一章是论述,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对象、目的、意义、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概况及论文的研究方法与框架。第二章为医院街的相关基础理论概述,对医院街模式的衍生及发展、变化与完善及在新老医院建筑应用的方式与状况进行了论述。第三、四章是本论文的核心篇章,主要是对医院街设计模式下的平面组织设计与空间格局设计进行展开研究;研究发掘出其下层设计类别的多种设计形式,并逐一进行相互比较,并基于比较的结果指出不同医院街设计形式的特点与发展限制。第五章为策略提出篇章,是基于对第三、四章分析比对结果提出对应性的设计原则及策略。第六章为本文的结论篇章,对本次研究的成果进行了同一总结及提出本次研究的局限性。

罗曦[5](2020)在《当代综合医院中心手术部设计策略研究》文中提出当代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速,中心手术部作为综合医院发展与建设的重中之重,其设计过程集多专业于一体,极具复杂性、综合性与发展性。我国手术部建设起步较晚且基础薄弱,现阶段仍然存在大量设计问题,而我国关于中心手术部的建筑设计的系统研究仍然较少,尤其是对现状问题及满足时代需求的设计策略的研究甚少。如何设计建设一个高标准的中心手术部已是医院管理者与设计师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当代综合医院中心手术部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实地调研等方法,通过对中心手术部的发展概况、基本设计要素、功能流程与空间组织进行系统分析,最终提出当代综合医院中心手术部设计策略。手术室的概念源于国外,由早期简易型、分散型、集中型、层流洁净型发展至数字一体化手术室,相比较而言,我国手术部建设起步较晚且基础薄弱。本文选取国内5家综合医院中心手术部进行调研、问卷与访谈,并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以调研医院为代表的我国当代综合医院中心手术部的现状问题与不足,包括功能用房配置前瞻性不足、医护人员流线组织欠妥、手术部与相关部门联系不便、舒适性较差、灵活性较低、改扩建需求与现有空间的矛盾、数字化水平较低、传统设计及建设过程不科学,由此提出全面协同、安全经济、医疗高效、可持续性、健康舒适的设计原则。基于国内外实际案例及设计指引等理论研究,对中心手术部的基本功能组成、空间规模、用房分级、手术室及必备辅助用房的基本设计要素展开系统分析,并对中心手术部科学高效的院区总体规划、基本流线构成、功能流程关系、空间组织方式进行归纳与探讨。最后,结合国内外的优秀案例分析,提出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中心手术部设计策略:关注多维介入的互动式设计、关注健康舒适的人性化设计、关注可持续性的弹性化设计及关注医疗高效的智慧型手术部设计。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为未来从事手术室部建设的医院管理者与设计工作者提供一定指导,并促进相关设计理论的发展与完善。

张雯靓[6](2020)在《我国现代综合医院的演变与应变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综合医院是为群众提供医疗服务的公共建筑,当前我国医院处于快速建设时期。医院建筑特点鲜明,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处于动态变化中。其在建成时具有一定稳定性,然而这种稳定性是相对的,变化是绝对的。目前我国缺乏对综合医院建筑历史的研究,以史为鉴,顺应发展规律,结合当前综合医院发展弊端,才能为未来发展的设计策略提供更可靠的依据。因此,本文在建国后到当前这段时间内,我国综合医院的建筑演变,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与总结,旨在提出对未来发展具有参考价值的建筑设计策略。本文研究对象是综合医院,关键词是“演变”,最终落脚点在应变策略上,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找出问题,介绍了论文研究的背景,对研究对象进行界定,明确了研究意义及当前发展现状。第二部分分析问题,首先明确综合医院和演变的定义及功能构成,介绍医院演变主要涉及到的规划布局、门诊部、医技部和住院部。然后从规划布局、门诊部、医技部和住院部这四个角度入手,介绍其发展历程。将综合医院发生较为重大的演变的时间节点,作为历史沿革分段的依据,将我国综合医院的演变历史大致分为三个时期:普及期、发展期、市场化期,对不同时期的综合医院的时代背景、功能构成和建筑设计特征进行分析与总结。最后,归纳其中演变规律和特点,归纳总结对综合医院设计产生影响的各方面因素:医疗政策、社会、人口结构、疾病病谱、医学发展和经济因素等,分析整理综合医院的现存弊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优秀案例,总结未来发展趋势。第三部分解决问题,从规划布局、门诊部、医技部和住院部这四个方面,出综合医院应变具体的设计策略,并根据上述设计策略,将其运用到实际项目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设计策略更具有落地性。本文总结了影响综合医院发展的主要因素,梳理了综合医院规划布局、门诊部、医技部和住院部的演变脉络,通过对未来弹性化、可持续性和人性化发展趋势的研究,探索了适合我国综合医院未来发展的设计策略。

赵欣悦[7](2020)在《南京市三甲综合医院医学人文关怀现状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南京市三甲综合医院医学人文关怀的现状,探讨实施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深入分析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高医疗实践中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和医务人员的人文素养提供有效的对策和建议。对象和方法:采用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医学人文关怀的三个层次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对象是南京市6家三甲综合医院的855名患者和536名医务人员。采用描述性分析法,了解医学人文关怀现状的调查结果;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人口学特征医患双方对人文关怀的评价,并进行差异性分析;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因素对医学人文关怀现状的影响。结果:(1)从医学职业态度、医院人文环境、医疗服务质量、医院管理与政策、医疗实践全过程和医学人文教育六个方面综合评价医学人文关怀现状,患者评价结果的总均分为4.14,医务人员为4.43。医患双方对于医疗实践中人文关怀情况的评价总体均较高,且患者的评价整体较低于医务人员。(2)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居住地、就诊类别和就诊科室的患者对人文关怀情况的评价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性别、年龄、职称、工作科室和工龄的医务人员在人文关怀情况上的得分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对“医院人文环境”评价最高,而医务人员评价最低;“医院管理与政策”是医患双方评价差异最大的维度,最突出的问题是门诊就诊流程繁琐、等候时间较长。(3)医学人文关怀现状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就诊类别、年龄和就诊科室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OR值依次为3.71、2.17和1.45。其中患者年龄越大评价越高;住院患者的评价高于门诊患者;内科患者评价最高。结论:(1)医疗机构应当改善医务人员服务态度,提高临床共情能力。(2)改善医院人文环境,更新院内和病房的基础条件设施,增加人文环境布置。(3)倡导多方合作,提升医疗服务质量。(4)简化门诊就诊流程,健全医疗收费的各项管理制度,优化出院流程,提供个性化服务,推进医院的人文管理。(5)完善医学人文教育课程体系,增强法治思维和能力,提升卫生法学素养,建立突出人文素养的人才管理制度,提升医务人员人文素养。(6)践行“全人”医学模式,关爱患者的心理情绪和生活质量,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人文关怀,推进全员全面全程的医学人文关怀,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钟志涛[8](2020)在《就医效率影响下综合医院公共空间设计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公共空间是医院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使用频率最高的空间之一。公共空间是患者就医过程中挂号、缴费、取药、候诊、通行、休息以及活动的主要场所。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在关注患者生理健康的同时,越来越重视心理需求和社会需求。为保障患者高效率就医和高品质体验,对医院公共空间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现有医院公共空间研究主要针对的是空间设计、人性化需求、空间评价和物理环境评测等就医患者体验研究,缺乏满足高效率就医的公共空间特征和需求分析,无法适应患者使用需求。鉴于此,本文以综合医院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研究主要针对的使用人群是就医患者及其陪护人员。通过公共空间类型学分类,明确公共空间是由医疗辅助空间、候诊空间、交通空间和服务空间等四部分组成。梳理国内外典型综合医院公共空间,归纳、总结了三种公共空间组织模式,即:大厅式、医院街式和复合式。并关联公共空间与就医效率,分析公共空间设计中影响就医效率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选取六个典型综合医院案例,进行就医效率评价与公共空间现状分析。运用空间句法理论,剖析不同模式公共空间组织的合理性,定性分析公共空间就医效率现状。然后通过实地调研,从实际使用层面分析公共空间设计中,哪些问题影响使用人群就医效率,分类、总结为三大类,即:公共空间使用问题、公共空间通行问题和公共空间信息传递问题。最后根据就医效率分析和现状问题,以提升就医效率为目标,从公共空间平面布局、空间特征和交通体系三个方面提出公共空间优化设计策略,以保障综合医院公共空间的功能整体性、空间引导性和交通可达性。并以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改扩建工程为例,进行公共空间设计实践运用。以期为今后综合医院公共空间研究与实践提供思路和参考。

潘宏亮[9](2020)在《综合医院门诊部科室候诊空间人性化设计研究》文中指出伴随生活水平的提升与人口的不断增长,社会大众对于医疗资源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医院建设力度,为了尽快弥补医疗资源短缺的问题,我国早期医院建筑多以满足较大数量的就诊需求为首要目标,普遍遵循以效率为先导的设计策略,医院空间的人性化设计未能得到充分重视,较难满足就诊患者身心全方位的需求。当前,我国医院正处于全面贯彻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复合型医学模式的阶段,人们对医院建筑的要求不再限于单一的医疗救助功能,更希望获得舒适的诊疗环境,对于医院建筑的人性化设计需求也日益增加。本论文以医院候诊患者的需求作为切入点,以综合医院为研究对象,根据门诊部科室类型及对应患者人群的需求差异,对其科室候诊空间的平面布局、室内设计、设施选型进行了人性化设计探究。论文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章,对医院候诊空间及人性化设计的相关研究和发展背景进行分析,界定研究的概念和范围,并阐述研究方法与框架;第二章,对人性化设计理念和综合医院门诊部科室候诊空间概况进行梳理,并对综合医院门诊部的科室种类与患者需求展开分析,归纳主要患者类型,总结基于患者需求的门诊部科室类型;第三章,选取国内多家综合医院进行实地调研与采访调研,以绘制平面、拍摄照片、采访候诊人群等方式整理总结既有综合医院存在的共通性问题;并联系前期理论研究,根据患者差异划分多种典型科室,分析各类科室患者的需求差异,同时与调研结合,总结各类典型科室的特殊性问题;第四章,将理论研究与调研成果相结合,尝试提出综合医院门诊部科室候诊空间在平面布局、室内设计、设施选型方面的人性化设计策略,以及针对各类典型科室候诊空间提出人性化设计要点;第五章,以深圳市坪山区人民医院作为实践项目,引入研究得出人性化设计方法,对其门诊部科室候诊空间的初步设计方案在平面布局上进行了修改与优化,验证本论文研究的结论。医院不是治疗的机器。通过此文,以期抛砖引玉,吸引更多学者投身医院建筑的人性化设计研究,为未来医院建筑设计提供一定的指导与借鉴。

王焕[10](2020)在《高密度城区综合医院住院部外部疗愈环境设计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城市的高速发展带来经济增长,势必带来了城市人口剧增、用地紧缩和环境破坏等一系列社会问题。通过对当前深圳市医院的梳理分析发现,深圳市医院的床均用地面积远远低于国家规范参考值,整体医院用地极为紧张。致使综合医院建筑内外部空间不足,空间环境品质不佳的使用现状。在循证医学和环境心理学基础上产生的“循证设计”理论研究,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客观的统计数据证实了外部空间环境对患者健康的积极效应。同时,随着就医需求的增长及医疗体系的完善,医院也愈加重视患者的就医体验,现代医院建筑不仅是“治疗”患者身体疾病场所,还应是“治愈”患者心理的疗愈空间,提升医院外部空间的品质对患者的身心康复具有重要的影响。深圳市作为典型的高密度城市的代表,医疗建设用地紧缩和外部空间活力不足的情况十分严峻。在此趋势下综合医院建筑设计需要密切关注时代及使用者的需求,加强对内外部空间环境的品质与内涵,充分发挥医院外部空间环境的疗愈性能。文章首先对医院住院部外部空间的发展与历史沿革进行分析研究,医学理念和医院模式的发展对医院建筑设计理念和建筑形态带了巨大的变化。致使医院建筑的外部空间在空间需求和使用模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它不仅是良好的观赏景观空间,还应是一处对人们身体康复和心理健康进行支持的疗愈场所。通过引入“疗愈环境”的空间环境设计理念,将使用者的需求同空间环境进行耦合关联,归纳总结出外部空间疗愈环境的生理安全、心理康复和社会交往三方面核心内涵。以此为依据对深圳市高密度城区综合医院外部环境进行实地调查,筛选出3所具有代表性的综合医院,并从使用者的空间认知和外部空间组成要素两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外部空间环境的不足与矛盾,概括影响综合医院住院部外部疗愈环境的关键影响因素。根据相关理论研究与调研结果分析,提出综合医院住院部外部疗愈环境设计的需求导向性、患者可达性、活动安全性设计原则。并在设计原则的指导下,从场地组织、空间场所和场地元素三方面提出住院部外部疗愈环境的设计策略。以深圳市大鹏医院的屋顶花园设计为例,集中阐述了疗愈环境设计策略的应用。最后,针对本文的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归纳整理,提出现有研究中出现局限性与不足,并对未来的研究做出展望,以此为今后医院外部空间疗愈环境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二、我国综合医院医学模式转变的现状与建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综合医院医学模式转变的现状与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西安地区二级综合医院门诊部空间优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来源与背景
        1.1.1 我国医院建设发展的新趋势
        1.1.2 新医改政策下二级综合医院发展趋势
        1.1.3 新冠疫情后二级综合医院门诊部急需改善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现状总结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1.6 本章小结
2 西安地区二级综合医院门诊部空间设计概述
    2.1 论文相关概念限定
        2.1.1 二级综合医院
        2.1.2 门诊部
    2.2 影响二级综合医院门诊部空间设计的相关因素
        2.2.1 宏观医疗政策的影响
        2.2.2 医院组织结构的影响
        2.2.3 患者的行为模式及需求的差异性分析
        2.2.4 医护人员的行为模式及需求的差异性分析
    2.3 新冠肺炎疫情对二级综合医院门诊部空间设计的影响
        2.3.1 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医院成为主要传染场所
        2.3.2 发热门诊的设置
        2.3.3 新冠肺炎疫情在院内传播的原因
    2.4 西安地区二级综合医院门诊部基本概况
        2.4.1 与城市空间位置关系
        2.4.2 空间组织模式
        2.4.3 智能运营管理模式
        2.4.4 疫情防控措施
    2.5 门诊部调研使用现状分析要素
        2.5.1 建立分析要素
        2.5.2 院前区交通流线要素
        2.5.3 功能设施要素
        2.5.4 预检分诊处要素
        2.5.5 发热门诊部要素
    2.6 本章小结
3 西安地区二级综合医院门诊部案例分析研究
    3.1 研究过程设计
        3.1.1 分析对象选取
        3.1.2 分析过程设计
        3.1.3 评估要素选取
        3.1.4 调查问卷设计
    3.2 西安凤城医院
        3.2.1 基本概况介绍
        3.2.2 使用现状分析
    3.3 西安市阎良区人民医院
        3.3.1 基本概况介绍
        3.3.2 使用现状分析
    3.4 陕西省森工医院
        3.4.1 基本概况介绍
        3.4.2 使用现状分析
    3.5 三所医院现状汇总
    3.6 本章小结
4 西安地区二级综合医院门诊部空间优化设计策略
    4.1 院前区交通流线优化设计
        4.1.1 呼应城市空间形态
        4.1.2 院区弹性化设计
        4.1.3 平疫结合的组织方式
        4.1.4 制定疫情应急预案
    4.2 预检分诊处优化设计
        4.2.1 完善信息化技术
        4.2.2 优化布局形式
        4.2.3 合理进行人流引导
    4.3 功能设施优化设计
        4.3.1 健全一站式服务中心
        4.3.2 二次候诊
        4.3.3 诊室三区两通道
        4.3.4 灵活性布局设计
        4.3.5 完善服务配套设施
        4.3.6 智慧5G运营管理
    4.4 发热门诊部优化设计
        4.4.1 合理的位置关系
        4.4.2 设置缓冲间
        4.4.3 合理的空间布局
        4.4.4 相关专业设计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附录一 图表目录
    图录
    表录
附录二 二级综合医院门诊部使用现状满意度调查问卷
附录三 二级综合医院门诊部调查问卷(就诊者/陪护者)
附录四 二级综合医院门诊部调查问卷(医护工作者)
附录五 访谈录(摘要)
致谢

(2)新时代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 论文特色与创新点
第一章 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及其教育
    第一节 道德与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
        一 道德与职业道德
        二 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概述
        三 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的作用
    第二节 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及其教育的发展历程
        一 我国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及其教育的历史演变
        二 国外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及其教育的历史演变
        三 中外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及其教育之比较
    第三节 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 有利于坚守医学崇高宗旨
        二 有利于树立医学职业观念
        三 有利于培养医学人文情操
        四 有利于提升医学服务质量
第二章 新时代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基本规范
    第一节 敬佑生命、心怀大爱
        一 救死扶伤,生命至上
        二 普同一等,尊重病患
    第二节 精益求精、甘于奉献
        一 至精至微,博极医源
        二 淡泊名利,无私无畏
    第三节 协同救治,全周期保障
        一 通力合作,科学施治
        二 预防为主,重视健康教育
第三章 新时代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的背景、现状与问题
    第一节 当前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的背景
        一 现代医学模式转变与“健康中国”战略等政策的提出
        二 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
        三 市场经济文化产生的负面效应
    第二节 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及其教育现状
        一 公立医院的医德状况
        二 民营医院的医德状况
        三 医德教育的总体状况
    第三节 当前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问题
        一 新时代健康战略促使职业道德教育内容革新
        二 医学科技理性抑制职业道德教育情怀
        三 市场经济文化削弱职业道德教育效果
第四章 新时代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对策分析
    第一节 充实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内容
        一 紧扣人民健康,教育体现社会化方向
        二 守正革故鼎新,汲取传统养分
        三 强化人文情怀,坚持预防为主
    第二节 创新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方法
        一 注重个体修养,培养医德情感
        二 借鉴国外经验,结合实际改造
        三 建设专业队伍,关注思想动态
    第三节 拓宽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途径
        一 创设文化氛围,进行隐性教育熏陶
        二 宣传榜样人物,引领业内新风范
        三 强调知行合一,激发医德评价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一 着作类
    二 中外期刊论文类
    三 硕博士论文类
    四 报纸类
    五 网络资料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系统观指导的上海社区精神心理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意义
第二部分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问卷设计与实施
    四、独立完成的课题内容
    五、质量控制
    六、研究内容
    七、技术路线图
    八、基本概念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一、精神心理卫生服务能力培训讲师与学员基本情况
    二、社区精神心理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的情况分析
    三、社区精神心理卫生服务访谈情况分析
    四、系统观指导的精神心理卫生服务能力提升访谈
第四部分 讨论
    一、精神心理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的建议
    二、系统观指导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进
    三、系统观指导的精神心理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四、系统观指导的公卫人才精神心理卫生服务能力培训
    五、系统观指导的精神心理专科医联体建设
第五部分 总结
    一、主要研究成果
    二、创新点
    三、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1:社区全科团队精神心理卫生服务技能培训调查问卷
    附件2:社区心理卫生服务组织体系调查表
    附件3:社区全科团队精神心理卫生服务技能培训反馈评价
    附件4:关于社区心理卫生服务个案访谈提纲
    附件5:系统思维在社区全科团队中的培训效果评估表
    附件6:系统式医学思维在全科团队中的应用课程评估表
    附件7:普通市民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调查问卷
文献综述 培养家庭医生团队精神心理卫生服务系统思维能力的思考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论文及科研情况
致谢

(4)医院街模式下的综合医院设计形式研究 ——以广深地区综合医院为对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对象与范围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范围及选择原因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的制定
        1.5.1 个案选择与研究内容的制定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大型综合医院医院街的理论概述
    2.1 综合医院的功能结构与组织形态
        2.1.1 综合医院的功能结构
        2.1.2 综合医院形态模式类型
        2.1.3 综合医院组织模式类型
    2.2 医院街概念的衍生与发展
        2.2.1 医院街的雏形
        2.2.2 推动医院街概念提出的因素
        2.2.3 医院街概念的提出
        2.2.4 医院街概念的发展与完善
    2.3 医院街模式下的医院建筑发展与变化
        2.3.1 形态特征的发展与变化
        2.3.2 空间形式与尺度的发展与变化
        2.3.3 功能与环境的发展与变化
    2.4 医院街模式在我国医院建筑中运用现状
        2.4.1 在新建建筑中的运用
        2.4.2 在老医院改扩建中的运用
    2.5 小结
第三章 医院街模式下医院平面组织形式的设计分析与对比
    3.1 医院街功能构成要素的设计形式
        3.1.1 医院街的功能构成
        3.1.2 医院街功能构成的设计形式
    3.2 医院街模式下的交通组织设计
        3.2.1 综合医院的交通组织构成
        3.2.2 水平交通组织系统的设计形式
        3.2.3 垂直交通组织系统的设计形式
    3.3 医院街模式下的功能组织设计
        3.3.1 大型综合医院的功能构成
        3.3.2 医院街模式下功能布局特点
        3.3.3 医院街模式下功能布局的设计形式
    3.4 平面组织设计形式的使用对比与分析
        3.4.1 本章节分析对比内容的建立
        3.4.2 医院街功能构成要素的使用对比与分析
        3.4.3 交通组织的使用对比与分析
        3.4.4 功能组织的使用对比与分析
    3.5 小结
第四章 医院街模式下医院空间格局设计的分析与对比
    4.1 医院街模式下的空间形态设计
        4.1.1 空间形态的形成
        4.1.2 空间形态的设计形式
        4.1.3 空间形态下的医疗街功能构成要素设计状况
    4.2 医院街模式下的空间处理形式设计
        4.2.1 空间处理形式的形成
        4.2.2 空间处理形式的类型
        4.2.3 医院街空间处理形式下的水平交通组织设计状况
    4.3 医院街模式下的空间尺度设计
        4.3.1 空间尺度的设计状况
        4.3.2 空间尺度尺寸的影响因数分析
    4.4 空间形态设计形式的使用对比与分析
        4.4.1 本章节分析对比内容的建立
        4.4.2 空间形态的使用对比分析
        4.4.3 空间处理设计形式的使用对比分析
        4.4.4 空间尺度设计的使用对比分析
    4.5 小结
第五章 医院街模式下的综合医院设计优化策略
    5.1 医院街的核心作用及设计原则
        5.1.1 医院街的核心作用
        5.1.2 医院街的设计原则
    5.2 医院街平面组织设计的优化设计策略
        5.2.1 交通组织设计的优化策略
        5.2.2 功能组织设计的优化策略
        5.2.3 医院街功能构成要素的优化策略
    5.3 医院街的空间格局设计优化策略
        5.3.1 空间形态的设计优化策略
        5.3.2 空间处理形式的设计优化策略
        5.3.3 空间尺度的设计优化策略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语与展望
    6.1 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6.2 本文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A 综合医院医院街公共空间使用感受与状况评价研究

(5)当代综合医院中心手术部设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当代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
        1.1.2 当代中心手术部的发展需求
    1.2 研究对象
        1.2.1 当代综合医院
        1.2.2 中心手术部
    1.3 相关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内容与框架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框架
    1.6 研究方法
        1.6.1 文献研究法
        1.6.2 实地调研法
        1.6.3 跨学科研究法
        1.6.4 总结归纳法
    1.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当代综合医院中心手术部的发展概述
    2.1 国外中心手术部的发展历程
        2.1.1 简易型手术室
        2.1.2 分散型手术室
        2.1.3 集中型手术室
        2.1.4 层流洁净手术室
        2.1.5 数字一体化手术室
    2.2 我国中心手术部的发展历程
        2.2.1 萌芽阶段
        2.2.2 形成阶段
        2.2.3 成长阶段
        2.2.4 全面发展阶段
    2.3 我国当代综合医院中心手术部的现状调研与问题思考
        2.3.1 我国当代综合医院中心手术部的现状调研认知
        2.3.2 调研医院中心手术部现状问题与不足
    2.4 当代综合医院中心手术部的设计原则探讨
        2.4.1 全面协同
        2.4.2 安全经济
        2.4.3 医疗高效
        2.4.4 可持续性
        2.4.5 健康舒适
    2.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当代综合医院中心手术部的基本设计要素
    3.1 中心手术部的功能组成
        3.1.1 基本功能用房组成
        3.1.2 基于无菌水平的功能区域划分
    3.2 中心手术部的空间规模与用房分级
        3.2.1 中心手术部的空间规模
        3.2.2 中心手术部的用房分级
    3.3 中心手术部的功能用房设计基本解析
        3.3.1 手术室设计的基本解析
        3.3.2 必备辅助用房设计的基本解析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当代综合医院中心手术部的功能流程与空间组织
    4.1 中心手术部的院区总体规划
        4.1.1 避免污染、自成一区
        4.1.2 与相关医疗部门联系紧密
        4.1.3 院区交通高效便捷
    4.2 中心手术部的功能流程设计
        4.2.1 中心手术部的基本流线构成
        4.2.2 .中心手术部的功能流程关系
    4.3 中心手术部的空间组织方式
        4.3.1 物流组织方式的影响
        4.3.2 器材准备区分布形式的影响
        4.3.3 中心手术部的空间组织模式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当代综合医院中心手术部设计策略研究
    5.1 关注多维介入的互动式设计策略
        5.1.1 详细的设计导引
        5.1.2 多学科参与的设计过程
        5.1.3 3D设计平台
    5.2 关注健康舒适的人性化设计策略
        5.2.1 改善手术部环境品质
        5.2.2 完善手术部功能配置
    5.3 关注可持续性的弹性化设计策略
        5.3.1 适应未来发展的模块化设计
        5.3.2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可变性设计
    5.4 关注医疗高效的智慧型手术部设计策略
        5.4.1 紧凑型功能空间设计
        5.4.2 医疗资源高效整合新型手术室及智慧型手术室
    5.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总结
    本文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当代综合医院中心手术部调研提纲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6)我国现代综合医院的演变与应变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综合医院快速建设
        1.1.2 我国综合医院建设特点突出
        1.1.3 我国综合医院建筑历史研究缺失
        1.1.4 现存弊端影响综合医院建设发展
        1.1.5 探索未来我国综合医院建筑的设计策略
    1.2 研究对象及范围界定
        1.2.1 研究对象界定
        1.2.2 研究范围界定
    1.3 研究意义
        1.3.1 我国综合医院建筑发展的梳理
        1.3.2 我国综合医院建筑设计策略的总结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内研究现状
        1.4.2 国外研究现状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研究法
        1.5.2 实地调研法
        1.5.3 分析推演法
        1.5.4 工程实践法
    1.6 论文框架结构
2 我国现代综合医院演变相关概念界定
    2.1 综合医院概述
        2.1.1 医院的分类与等级
        2.1.2 综合医院业务部门的功能组成
    2.2 综合医院演变定义
    2.3 综合医院演变构成
        2.3.1 规划布局功能定位及构成
        2.3.2 门诊部功能定位及构成
        2.3.3 医技部功能定位及构成
        2.3.4 住院部功能定位及构成
    2.4 本章小结
3 我国现代综合医院建筑演变历程
    3.1 规划布局与建筑形态演变历程
        3.1.1 普及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
        3.1.2 发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
        3.1.3 市场化时期-21世纪至今
    3.2 门诊部建筑演变历程
        3.2.1 普及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
        3.2.2 发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
        3.2.3 市场化时期-21世纪至今
    3.3 医技部建筑演变历程
        3.3.1 普及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
        3.3.2 发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
        3.3.3 市场化时期-21世纪至今
    3.4 住院部建筑演变历程
        3.4.1 普及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
        3.4.2 发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
        3.4.3 市场化时期-21世纪至今
    3.5 本章小结
4 我国现代综合医院建筑发展总结与未来趋势预测
    4.1 综合医院建筑演变规律
        4.1.1 规划布局演变规律
        4.1.2 门诊部演变规律
        4.1.3 医技部演变规律
        4.1.4 住院部演变规律
    4.2 综合医院演变主要影响因素
        4.2.1 医疗政策因素
        4.2.2 社会因素
        4.2.3 人口结构因素
        4.2.4 疾病病谱因素
        4.2.5 医学发展因素
        4.2.6 经济因素
    4.3 综合医院发展面临的挑战
        4.3.1 盲目扩大规模
        4.3.2 规划布局不合理
        4.3.3 建筑内部结构缺失、功能固化
        4.3.4 院内交通、绿化品质差
    4.4 综合医院未来发展趋势
        4.4.1 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
        4.4.2 弹性化建筑布局
        4.4.3 可持续性发展
        4.4.4 人性化空间营造
    4.5 本章小结
5 我国综合医院建筑应变设计策略
    5.1 规划布局与建筑形态设计策略
        5.1.1 科学选址、合理定量
        5.1.2 弹性化布局
        5.1.3 高效便捷交通
        5.1.4 绿色可持续发展
    5.2 门诊部建筑设计策略
        5.2.1 弹性发展布局
        5.2.2 可持续化设计
        5.2.3 一站式门诊
    5.3 医技部建筑设计策略
        5.3.1 手术部弹性发展布局
        5.3.2 影像科弹性发展布局
    5.4 住院部建筑设计策略
        5.4.1 弹性发展布局
        5.4.2 病房品质优化
        5.4.3 可持续化设计
        5.4.4 丰富公共活动空间
    5.5 本章小结
6 应变策略下的设计实践
    6.1 晋城市人民医院易址迁建项目
        6.1.1 项目建设背景
        6.1.2 规划布局与建筑形态设计
        6.1.3 门诊部建筑设计
        6.1.4 医技部建筑设计
        6.1.5 住院部建筑设计
7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南京市三甲综合医院医学人文关怀现状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一、选题背景
    二、医学人文关怀的相关理论
        1.医学人文的内涵
        2.关怀与人文关怀的内涵
        3.医学人文关怀的内涵
        4.医学人文关怀实践的三个层次
        5.考察医学人文关怀现状的维度
    三、国内外医学人文关怀的研究现状
        1.国外对医学人文关怀的研究现状
        2.国内对医学人文关怀的研究现状
    四、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问卷调查法
        3.访谈法
        4.统计分析法
    三、质量控制
        1.预调查
        2.调查员培训
        3.数据核查
        4.信度和效度分析
    四、研究技术路线图
第三部分 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1.患者基本情况
        2.医务人员基本情况
    二、基于患者视角的医学人文关怀现状调研情况
        1.对医学人文关怀各维度评价总情况
        2.关于医学职业态度的调研情况
        3.关于医院人文环境的调研情况
        4.关于医疗服务质量的调研情况
        5.关于医院管理与政策的调研情况
        6.关于医疗实践全过程人文关怀的调研情况
        7.不同人口学特征患者对医学人文关怀情况评价差异的统计推断
    三、基于医务人员视角的医学人文关怀现状调研情况
        1.对医学人文关怀各维度评价总情况
        2.关于医学职业态度的调研情况
        3.关于医院人文环境的调研情况
        4.关于医疗服务质量的调研情况
        5.关于医院管理与政策的调研情况
        6.关于医疗实践全过程人文关怀的调研情况
        7.不同人口学特征医务人员对医学人文关怀情况评价差异的统计推断
        8.关于医学人文教育的调研情况
    四、医患双方调研结果的差异比较
        1.医患双方对医学人文关怀各维度评价总情况
        2.医患双方评价最低的医学人文关怀要素
    五、医学人文关怀现状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第四部分 讨论与建议
    一、讨论
        1.医学人文关怀现状总体评价
        2.医患双方的评价差异分析
        3.影响患者对医学人文关怀情况评价的主要因素
        4.影响医务人员对医学人文关怀情况评价的主要因素
    二、建议
        1.改善医务人员服务态度,提高临床共情能力
        2.改善医院基础设施,增加人文环境布置
        3.倡导多方合作,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4.优化就诊流程,推进医院人文管理
        5.完善医院人才管理制度,提升医务人员人文素养
        6.推进全员全面全程的医学人文关怀,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第五部分 研究总结和展望
    一、研究总结
    二、创新和不足
        1.创新之处
        2.不足之处
    三、对研究的后期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三级综合医院医护人员人文关怀能力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8)就医效率影响下综合医院公共空间设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
        1.1.1 就医需求增长对公共空间设计的影响
        1.1.2 医学模式转变对公共空间设计的要求
        1.1.3 现状公共空间设计存在就医效率问题
        1.1.4 研究问题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概念界定与范围
        1.3.1 概念界定
        1.3.2 研究范围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第2章 综合医院公共空间组织与就医效率关联初探
    2.1 综合医院公共空间基础概述
        2.1.1 综合医院公共空间定义
        2.1.2 综合医院公共空间分类
        2.1.3 综合医院公共空间需求
    2.2 综合医院公共空间组织模式类型分类
        2.2.1 公共空间组织模式的分类依据
        2.2.2 公共空间组织模式的空间特征
        2.2.3 公共空间组织模式的基本类型
    2.3 综合医院公共空间就医效率影响因素
        2.3.1 平面布局
        2.3.2 空间特征
        2.3.3 交通体系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综合医院公共空间现状与就医效率实证分析
    3.1 分析对象与方法
        3.1.1 分析对象
        3.1.2 分析方法
    3.2 公共空间及其就医效率现状分析
        3.2.1 空间句法分析
        3.2.2 公共空间辅助设施问题
        3.2.3 公共空间等候区域现状
        3.2.4 公共空间交通现状分析
        3.2.5 公共空间人员活动问题
        3.2.6 公共空间标识系统分析
        3.2.7 公共空间特征引导现状
    3.3 综合医院公共空间现状问题总结
        3.3.1 公共空间使用方面问题
        3.3.2 公共空间通行方面问题
        3.3.3 公共空间信息传递问题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就医效率优化的公共空间设计策略研究
    4.1 公共空间优化原则
        4.1.1 功能整体性原则
        4.1.2 空间引导性原则
        4.1.3 交通可达性原则
    4.2 公共空间平面布局优化策略
        4.2.1 公共空间层级有机划分
        4.2.2 公共空间各要素合理组织
        4.2.3 公共空间与诊疗空间合理衔接
        4.2.4 公共空间多中心布局发展趋势
    4.3 公共空间空间特征优化策略
        4.3.1 利用空间限定提高识别性
        4.3.2 营造丰富的公共空间层次
        4.3.3 丰富公共空间的界面变化
    4.4 公共空间交通体系优化策略
        4.4.1 水平交通空间优化
        4.4.2 竖向交通系统优化
        4.4.3 标识导引系统优化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深圳南山区人民医院公共空间设计实践应用
    5.1 项目概况
        5.1.1 项目定位
        5.1.2 用地情况
        5.1.3 设计难点
    5.2 公共空间就医效率分析
        5.2.1 公共空间组织模式类型
        5.2.2 公共空间就医效率分析
    5.3 公共空间设计实践应用
        5.3.1 公共空间平面布局设计
        5.3.2 公共空间空间特征设计
        5.3.3 公共空间交通体系设计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指导教师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学术评语
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9)综合医院门诊部科室候诊空间人性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医疗空间提出了新要求
        1.1.2 综合医院门诊部科室候诊空间具有特殊性
        1.1.3 既有综合医院门诊部科室候诊空间设计存在问题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范围与概念界定
        1.3.1 研究范围
        1.3.2 概念界定
    1.4 研究现状
        1.4.1 国内研究现状
        1.4.2 国外研究现状
    1.5 研究的方法与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第2章 综合医院门诊部科室候诊空间人性化设计基础研究
    2.1 人性化设计基本理念
        2.1.1 人性化设计的概念
        2.1.2 人性化设计相关理论
        2.1.3 人性化设计与医院建筑的关联
    2.2 综合医院门诊部科室候诊空间概况
        2.2.1 门诊部科室候诊空间概述
        2.2.2 门诊部科室候诊空间设计现状
        2.2.3 科室候诊空间人性化设计不足
    2.3 门诊部科室候诊空间患者需求分析
        2.3.1 患者需求概述
        2.3.2 患者需求层次分析
        2.3.3 患者需求差异分析
    2.4 基于患者需求的门诊部科室类型分析
        2.4.1 综合医院门诊部科室概况
        2.4.2 综合医院门诊部科室组成
        2.4.3 基于患者需求的科室类型划分
第3章 综合医院门诊部科室候诊空间样本实证分析
    3.1 调研样本总述
        3.1.1 实地调研类案例总述
        3.1.2 采访调研类案例总述
    3.2 科室候诊空间共通性问题分析
        3.2.1 等候区域问题
        3.2.2 廊道区域问题
        3.2.3 导引标识问题
        3.2.4 服务设施问题
        3.2.5 感官氛围问题
    3.3 典型科室候诊空间问题分析
        3.3.1 以儿童患者为主的科室
        3.3.2 以妇女患者为主的科室
        3.3.3 以老年患者为主的科室
        3.3.4 病症或诊疗需求特殊的科室
    3.4 科室候诊空间问题总结
        3.4.1 候诊空间整体布局“生搬硬套”
        3.4.2 室内设计未能结合患者特征
        3.4.3 设施选型忽视实际需求
第4章 综合医院门诊部科室候诊空间人性化设计策略研究
    4.1 综合医院门诊部科室候诊空间人性化设计原则
        4.1.1 实用化
        4.1.2 精细化
        4.1.3 场所化
        4.1.4 智能化
    4.2 综合医院门诊部科室候诊空间人性化设计策略
        4.2.1 科室候诊空间平面布局人性化策略
        4.2.2 科室候诊空间室内设计人性化策略
        4.2.3 科室候诊空间设施选型人性化策略
    4.3 针对不同类型门诊部科室的候诊空间人性化设计要点
        4.3.1 针对以儿童患者为主科室的候诊空间人性化设计要点
        4.3.2 针对以妇女患者为主科室的候诊空间人性化设计要点
        4.3.3 针对以老年患者为主科室的候诊空间人性化设计要点
        4.3.4 病征或诊疗需求特殊科室的候诊空间人性化设计要点
第5章 实践运用——深圳市坪山区人民医院设计
    5.1 项目概况
        5.1.1 项目区位
        5.1.2 场地分析
        5.1.3 功能定位
    5.2 门诊部的设计概况
        5.2.1 门诊部功能划分
        5.2.2 门诊部流线组织
        5.2.3 门诊部景观设计
    5.3 科室候诊空间人性化设计分析
        5.3.1 门诊部科室候诊空间初步设计概述
        5.3.2 科室候诊空间初步设计问题分析
        5.3.3 科室候诊空间平面布局修改与深化
结语
参考文献
指导教师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学术评语
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附录 A:综合医院门诊部科室候诊空间使用者采访调查表
附录 B:图表目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10)高密度城区综合医院住院部外部疗愈环境设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相关概念的界定
        1.4.1 高密度城区的概念
        1.4.2 高密度城区大型综合医院
        1.4.3 住院部外部空间的界定
    1.5 研究方法及内容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内容
    1.6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医院外部疗愈环境的基本理论
    2.1 医院住院部外部空间概述
        2.1.1 住院部的起源与发展
        2.1.2 外部空间组成要素
        2.1.3 外部空间结构形态
    2.2 疗愈环境的基本理念
        2.2.1 疗愈环境的概念
        2.2.2 疗愈环境构成类型
        2.2.3 疗愈环境的必要性
    2.3 疗愈环境相关理论研究
        2.3.1 循证设计理论
        2.3.2 恢复性环境理论
        2.3.3 环境心理学理论
    2.4 综合医院外部空间疗愈环境的基本属性
        2.4.1 生理安全属性
        2.4.2 心理康复属性
        2.4.3 社会交往属性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综合医院住院部外部空间环境实证分析
    3.1 调研对象及设计
        3.1.1 调研对象
        3.1.2 调研设计
    3.2 外部空间使用者行为认知分析
        3.2.1 空间整体认知分析
        3.2.2 外部空间评价分析
        3.2.3 空间需求导向分析
    3.3 住院部外部空间要素组织分析
        3.3.1 外部空间量化分析
        3.3.2 外部空间格局分析
        3.3.3 外部空间要素分析
    3.4 医院住院部外部空间活力的影响因素
        3.4.1 设计理念的滞后
        3.4.2 场地资源的限制
        3.4.3 活动空间可达性
        3.4.4 患者需求多样性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住院部外部疗愈环境设计原则及策略
    4.1 外部疗愈环境设计目标
        4.1.1 优化环境舒适性
        4.1.2 提高活动安全性
        4.1.3 增强患者参与性
        4.1.4 营造空间叙事性
    4.2 外部疗愈环境设计原则
        4.2.1 需求导向性原则
        4.2.2 舒适可达性原则
        4.2.3 活动安全性原则
        4.2.4 气候适应性原则
    4.3 疗愈环境场地组织设计策略
        4.3.1 整体规划布局
        4.3.2 空间形态组织
        4.3.3 空间要素组合
    4.4 疗愈环境空间场所设计策略
        4.4.1 开放空间设计
        4.4.2 康复空间设计
        4.4.3 冥想空间设计
    4.5 疗愈环境场地元素设计策略
        4.5.1 场地设施
        4.5.2 景观植被
        4.5.3 硬质铺地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案例解析——深圳市大鹏新区人民医院
    5.1 医院项目概况
    5.2 设计原则及目标
        5.2.1 设计原则
        5.2.2 设计目标
    5.3 疗愈环境设计策略应用
        5.3.1 场地组织设计策略
        5.3.2 空间场所设计策略
        5.3.3 场地元素设计策略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指导教师对学位论文的学术评语
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附录 住院部外部空间环境问卷调研表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四、我国综合医院医学模式转变的现状与建议(论文参考文献)

  • [1]西安地区二级综合医院门诊部空间优化设计研究[D]. 刘轶宁.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2]新时代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研究[D]. 姜荔雯.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3]系统观指导的上海社区精神心理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研究[D]. 刘欢.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0(06)
  • [4]医院街模式下的综合医院设计形式研究 ——以广深地区综合医院为对象[D]. 李俊伟. 华侨大学, 2020(01)
  • [5]当代综合医院中心手术部设计策略研究[D]. 罗曦.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6]我国现代综合医院的演变与应变策略研究[D]. 张雯靓.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7)
  • [7]南京市三甲综合医院医学人文关怀现状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D]. 赵欣悦. 南京医科大学, 2020(07)
  • [8]就医效率影响下综合医院公共空间设计策略研究[D]. 钟志涛. 深圳大学, 2020(01)
  • [9]综合医院门诊部科室候诊空间人性化设计研究[D]. 潘宏亮. 深圳大学, 2020(01)
  • [10]高密度城区综合医院住院部外部疗愈环境设计策略研究[D]. 王焕. 深圳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我国综合医院医疗模式转变的现状与建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