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议如何构筑卷烟工业企业原料体系(论文文献综述)
沈少君,杜超凡,杨志杰,蒋代兵,林天然[1](2013)在《对龙岩烟区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探索与思考》文中指出烟叶是行业发展的基础,其可持续发展事关行业发展大局。笔者从大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三大目标出发,结合龙岩烟叶生产实际,对可持续发展的5个必须条件进行阐述,并对制约龙岩烟叶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推行以烟为主的耕作制度,加大生产扶持力度,落实烟叶规范技术,抓好烟技员队伍建设,培育烟农共同体等发展对策。
张永开[2](2010)在《专卖体制下卷烟品牌布局研究》文中指出卷烟品牌与普通商品品牌重要的不同之处就是政策的影响很大,烟草品牌的发展得益于专卖体制,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专卖体制。本文在对中国烟草专卖体制进行论述的基础上,对卷烟品牌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在政策方面,对卷烟品牌影响较大的是计划管理体制、价格管理体制、流通管体制和财税管理体制。在经济环境各方面,经济发展水平、消费者习惯和社会文化对卷烟品牌影响较大。技术方面,降焦减害将是制约卷烟发展的主要因素。随着时代的进步,《世界控烟框架公约》将会促使卷烟消费环境以及营销方式发生重大变化,这会对卷烟品牌发展影响越来越大。金融危机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卷烟品牌结构提升和规模扩张。在对中国卷烟品牌发展态势以及与国外卷烟品牌进行对比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运用综合评价理论分价格档次对卷烟品牌的竞争力进行研究。根据烟草市场的现状,对全行业烟草品牌进行分类研究,通过构建系统而全面的品牌竞争力评价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评价法,筛选出各价格档次一定数量的主导规格,为烟草行业选择不同价位的品牌构成提供依据,从而为设置整体品牌布局打下基础。利用2008年的数据对烟草行业品牌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中华、芙蓉王、玉溪、黄鹤楼和云烟卷烟较强的品牌竞争实力。在确定了不同档次的主导品牌基础上,本文将品牌生态系统理论引用到烟草行业,把烟草行业看作一个整体,把卷烟品牌与相应环境看作一个群落。以生态位态势理论为基础,并结合品牌评价研究的已有成果,设计品牌生态位评价指标体系,将生态位理论运用到烟草行业品牌评价与研究中,从生态位重叠度、生态系统复杂适应性和生态系统协同度等角度对烟草行业品牌结构与布局品牌评价与研究,得出烟草行业合理的品牌结构模式,提出了中国卷烟品牌发展的合理构架,建议在5年内,烟草行业主导品牌达到12个,强势品牌达到8个,提升品牌达到10,使各档次品牌都有主导品牌,形成合理的品牌构架。一个旧格局的打破,新格局的形成需要有强有力的政策支持。而提供支持的政策往往不是只有一个,而是由主导的战略政策及其多个相应的配套政策组成。本文应用系统工程理论的观点,设计了中国卷烟品牌发展体制模型,提出通过品牌整合与品牌联营两个基本途径实现烟草行业品牌结构合理化,同时提出一系列的支持政策、引导政策、保障政策和反馈政策,保证品牌整合与品牌联营的成功实施,从而形成系统的政策组合模型,为烟草行业实现品牌结构合理化提供可行的政策建议
刘贯山,舒俊生,季学军,方鼎[3](2007)在《皖南烟叶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及相应对策分析》文中提出通过2005~2006年皖南烟叶基地建设,分析了皖南烤烟生产的环境条件,指出了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解决对策:建设烟水配套工程,规划基本烟田和确定基本烟农,加强烟叶集约化和专业化建设,加大主要技术的研发力度,切实提高烟农积极性,建立素质高和责任心强的烟技员队伍。
刘芳,李永忠,文国松,丁金玲[4](2005)在《烤烟GAP技术现状与展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全面快速提升中国烟叶生产技术和质量管理水平,使中国优质烟叶生产形成规模,在此详细介绍了目前世界发达国家采用的优质农业生产管理模式-GAP,介绍了GAP的概念、在中国烟叶生产中推行GAP的意义和实施措施,以及中国目前推行GAP管理模式的情况。通过分析和考查烤烟GAP的实际应用情况,结合中国国情对其应用和推广提出几点建议。分析认为:(1)中国主要烟区推行GAP技术对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多年来烟叶生产、管理、收购与质量监督的无序与混乱起到良好效果;(2)IC卡系统与GAP技术的结合对促进烤烟GAP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有较好的作用;(3)中国推广烟叶农场种植模式与烤烟GAP的应用是相互关联的;(4)生产执行系统(MES)在GAP技术中的应用是可行的:(5)农业信息技术在烤烟GAP管理中的应用是多方面的。
高汉杰,王永,彭世阳[5](2003)在《浅议如何构筑卷烟工业企业原料体系》文中提出综述了建立烟叶原料体系是发展中式卷烟和卷烟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分析了正确确立原料体系研究的工作原则、指导方针和解决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原料体系正常运转的经营模式和组织实施的措施。
二、浅议如何构筑卷烟工业企业原料体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议如何构筑卷烟工业企业原料体系(论文提纲范文)
(1)对龙岩烟区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探索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烟叶可持续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 |
1.1 良好的生态条件 |
1.2 稳定的销售市场 |
1.3 有效的价格杠杆 |
1.4 先进实用的生产技术 |
1.5 健全的服务管理体制 |
2 制约龙岩烟区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及原因剖析 |
2.1 灾害顾虑 |
2.2 比较效益不明显 |
2.3 烟农队伍稳定性问题 |
2.4 技术水平要求较高 |
2.5 种植规划问题 |
3 龙岩烟区可持续发展之对策建议 |
3.1 推行以烟为主的耕作制度 |
3.2 加大扶持力度, 提升规模稳定控制力 |
3.3 落实规范技术, 提升烟叶质量稳定性 |
3.4 抓好烟技员队伍建设 |
3.5 培育职业烟农共同体 |
4 小结 |
(2)专卖体制下卷烟品牌布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的意义 |
1.3 研究的方法 |
1.4 本文的创新点 |
1.5 本文的研究结构 |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2.1 行政垄断理论 |
2.1.1 国外文献综述 |
2.1.2 国内文献综述 |
2.1.3 对行政垄断研究成果的评析 |
2.2 国外烟草管理理论 |
2.3 品牌竞争理论 |
2.3.1 国外文献回顾 |
2.3.2 国内文献回顾 |
2.3.3 对品牌竞争理论文献的评价 |
2.4 品牌架构理论 |
2.4.1 品牌结构理论 |
2.4.2 品牌关系理论 |
2.4.3 品牌生态学理论 |
2.4.4 对品牌架构理论文献的评价 |
第三章 烟草管理体制研究 |
3.1 世界烟草管理体制研究 |
3.1.1 世界烟草管理体制演变 |
3.1.2 世界烟草专卖制度模式比较 |
3.2 我国烟草专卖制度的内容和特征 |
3.2.1 我国烟草专卖体制的主要内容 |
3.2.2 我国烟草专卖体制的特征 |
3.3 改革开放后我国烟草行业制度变迁 |
3.3.1 烟草国家专卖的确立实施阶段 |
3.3.2 国家专卖主导下的地方专卖出现阶段 |
3.3.3 近年来烟草行业改革举措 |
第四章 卷烟品牌发展影响因素 |
4.1 卷烟有关政策影响 |
4.1.1 计划管理体制 |
4.1.2 卷烟流通体制 |
4.1.3 卷烟财税体制 |
4.1.4 价格管制政策 |
4.2 经济环境的影响 |
4.3 技术发展的影响 |
4.4 《世界控烟框架公约》的影响 |
4.4.1 对烟草行业未来发展全局性的影响 |
4.4.2 对现行有关烟草法规的影响 |
4.4.3 对烟草价税政策的影响 |
4.4.4 对卷烟包装设计的影响 |
4.4.5 对我国卷烟工艺的影响 |
4.4.6 对卷烟产品推广的影响 |
4.5 体制外循环的影响 |
4.6 金融危机的影响分析 |
4.6.1 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 |
4.6.2 烟草行业应对金融危机的优势 |
第五章 中国卷烟品牌发展态势 |
5.1 中国烟草品牌管理政策变迁概述 |
5.2 中国烟草品牌发展态势 |
5.2.1 烟草行业利税发展态势 |
5.2.2 卷烟品牌规模发展态势 |
5.2.3 烟草行业品牌集中度变化趋势 |
5.2.4 卷烟销售范围态势 |
5.2.5 品牌价格区间分布态势 |
5.3 中国卷烟品牌存在问题 |
5.3.1 市场地域性比较明显 |
5.3.2 保障措施还不完善 |
5.3.3 技术含量有待提高 |
第六章 国外卷烟品牌发展比较 |
6.1 国外卷烟品牌发展战略研究 |
6.1.1 菲莫国际公司卷烟品牌架构 |
6.1.2 英美烟草公司卷烟品牌架构 |
6.1.3 日本烟草公司卷烟品牌架构 |
6.1.4 其它跨国烟草公司卷烟品牌架构 |
6.1.5 国际卷烟品牌发展动向 |
6.2 中外卷烟品牌发展比较分析 |
6.2.1 规模实力差异 |
6.2.2 技术风格差异 |
6.2.3 市场分布差异 |
6.2.4 品牌运作模式差异 |
6.2.5 发展环境差异 |
第七章 中国卷烟品牌竞争力研究 |
7.1 品牌竞争力的内涵 |
7.2 品牌竞争力的形成机理 |
7.3 品牌竞争力评价模型 |
7.3.1 评价的总体思路 |
7.3.2 测评品牌竞争分力综合评定量 |
7.3.3 测评指标重要度向量 |
7.3.4 确定品牌竞争分力的综合评定量 |
7.3.5 建立品牌竞争力序列 |
7.3.6 实证分析 |
第八章 中国卷烟品牌规划布局研究 |
8.1 有关品牌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与关系 |
8.1.1 品牌群与种群 |
8.1.2 品牌群的结构与品牌角色 |
8.1.3 品牌群生态系统的构成 |
8.2 烟草行业品牌生态位重叠度研究与实证分析 |
8.2.1 有关基本概念 |
8.2.2 品牌群生态位的测定公式 |
8.2.3 重叠度评估的方法 |
8.2.4 关键指标的选取 |
8.2.5 烟草行业品牌生态位重叠值的实证分析 |
8.3 烟草行业品牌复杂适应性研究与实证分析 |
8.3.1 品牌生态系统的适应性 |
8.3.2 构建品牌物种适应度二维评价模型 |
8.3.3 烟草行业品牌生态系统复杂适应性实证分析 |
8.4 烟草行业品牌协同度研究与实证分析 |
8.4.1 品牌生态系统协同度有关概念 |
8.4.2 品牌生态系统子系统有序度模型 |
8.4.3 品牌生态系统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 |
8.4.4 烟草行业品牌协同度实证分析 |
8.5 中国卷烟品牌架构设计 |
8.5.1 优化的目标 |
8.5.2 构建的原则 |
8.5.3 卷烟品牌合理布局的调整思路 |
第九章 中国卷烟品牌合理化布局的制度设计 |
9.1 品牌结构合理化制度设计模型 |
9.2 品牌结构优化途径 |
9.2.1 推进行业品牌整合 |
9.2.2 省际间品牌联营 |
9.3 品牌结构优化支持措施 |
9.4 品牌结构优化引导措施 |
9.5 品牌结构优化保障措施 |
9.5.1 计划资源管理 |
9.5.2 原料资源管理 |
9.5.3 科技创新管理 |
9.5.4 销售渠道管理 |
9.5.5 组织机构设置 |
9.6 品牌市场监测机制 |
9.6.1 品牌市场监测目标 |
9.6.2 品牌市场监测实现方式 |
9.6.3 品牌市场监测技术原则 |
9.6.4 品牌市场监测主要内容 |
9.6.5 品牌市场监测考虑因素 |
第十章 总结与展望 |
10.1 全文总结 |
10.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3)皖南烟叶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及相应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皖南烟区环境条件分析 |
2.1气候条件 |
2.2土壤条件 |
2 皖南烟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
2.1 品种单一 |
2.2 移栽期偏晚 |
2.3 青枯病已上升为皖南烟区的主要病害 |
2.4 技术落实不到位 |
3 皖南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
3.1 建设烟水配套工程 |
3.2 规划基本烟田和确定基本烟农 |
3.3 加强烟叶集约化和专业化建设 |
3.4 加大主要技术的研发力度 |
3.5 逐步扩大规模, 切实提高烟农积极性 |
3.6 建立一支素质高和责任心强的烟技员队伍 |
4 小结 |
(5)浅议如何构筑卷烟工业企业原料体系(论文提纲范文)
1 建立烟叶原料体系是发展中式卷烟的要求,也是卷烟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
2 正确确立原料体系研究的主要内容对保持卷烟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
3 有效的运作保障和强有力的组织实施是原料体系正常运转的关键 |
四、浅议如何构筑卷烟工业企业原料体系(论文参考文献)
- [1]对龙岩烟区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探索与思考[J]. 沈少君,杜超凡,杨志杰,蒋代兵,林天然. 中国烟草科学, 2013(02)
- [2]专卖体制下卷烟品牌布局研究[D]. 张永开. 天津大学, 2010(11)
- [3]皖南烟叶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及相应对策分析[J]. 刘贯山,舒俊生,季学军,方鼎. 中国烟草科学, 2007(02)
- [4]烤烟GAP技术现状与展望[J]. 刘芳,李永忠,文国松,丁金玲. 中国农学通报, 2005(04)
- [5]浅议如何构筑卷烟工业企业原料体系[J]. 高汉杰,王永,彭世阳. 中国烟草科学, 2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