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血清对体外培养的脐静脉内皮细胞ICAM-1和P-选择素表达的影响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血清对体外培养的脐静脉内皮细胞ICAM-1和P-选择素表达的影响

一、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血清对体外培养的脐带静脉内皮细胞ICAM-1、P-selectin表达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马小芬,兰怡,鲁娜,马晓丽,王丽凤,郭艳丽,毛新民[1](2020)在《雪菊醇提物对糖尿病气阴两虚证候细胞代谢物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雪菊醇提物对体外诱导气阴两虚证候细胞代谢物的影响。方法噻唑蓝实验检测细胞毒性;采用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代谢组学方法检测证候细胞裂解液和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内源性代谢物变化;用多元统计分析差异性代谢物与通路的变化。结果建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候细胞模型,雪菊醇提物干预后改善了细胞生长活力。代谢组学结果显示:本实验的所有样本点都分布在95%的置信区间内(即散点图的4个区域中),聚类分布显着,且可信度较高。代谢物分析发现与正常组相比,证候细胞模型组的异亮氨酸、亮氨酸、α-葡萄糖和琥珀酸的含量显着上升(P<0.05或P<0.01),果糖含量显着下调(P<0.05);与证候细胞模型组相比,雪菊醇提物组的脂肪酸、脯氨酸、甘油磷酯酰胆碱、抗坏血酸、α-葡萄糖含量显着下调(P<0.05或P<0.01)。差异性代谢物主要涉及氨基酸代谢途径、丙酮酸代谢途径及乙醛酸盐和二羧酸盐代谢途径。结论采用代谢组学技术进行全面、整体性的分析雪菊醇提物对糖尿病气阴两虚证细胞内代谢物的影响,为雪菊降低不同证候糖尿病的药用性功效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岳永飞[2](2019)在《LncRNA-DPT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滋养细胞的调控及机制探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 LncRNA-DPT的表达及其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发病相关研究目的:探讨 LncRNA-Dermatopontin(LncRNA-DPT)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母胎界面的表达。分析LncRNA-DPT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并下调iNOS的表达,参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发病机制。方法:1.随机纳入两组研究对象,正常妊娠孕妇80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77例,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2.采用实时定量PCR(RT-qPCR)检测两组研究对象母胎界面LncRNA-DPT的表达水平;3.采用RT-qPCR检测iNOS在两组胎盘和脐带组织细胞的表达水平;4.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IH)检测两组胎盘组织中iNOS的表达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iNOS在两组母体和脐带血浆的表达水平;5.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方法检测iNOS蛋白在两组胎盘和脐带组织细胞的表达水平;6.采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mediated nick end labeling,Tunnel)染色技术和测定线粒体活性氧的方法检测胎盘和脐带组织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1.两组研究对象的孕龄、BMI、孕次和产次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ICP组的分娩孕周、血浆iNOS浓度、新生儿出生体重、胎盘重量和新生儿APGAR评分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CP组的生化指标(TBA、CG、ALT、AST、TB、CB、UCB、TC、TG)、剖宫产率、胎儿宫内窘迫率、早产率、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率、新生儿入住NICU率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LncRNA-DPT在ICP患者胎盘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胎盘组织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母体血浆中iNOS与TBA的表达呈负相关(r=-0.450,p<0.05);iNOS与CG的表达呈负相关(r=-0.367,p<0.05);iNOS与ALT的表达呈负相关(r=-0.359,p<0.05);iNOS 与 AST 的表达呈负相关(r=-0.329,p<0.05);4.iNOS主要在胎盘合体滋养细胞中表达,其在ICP患者胎盘的表达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NOS主要在脐带内皮细胞中表达,其在ICP患者脐带组织的表达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iNOS在ICP组母体血浆中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NOS在ICP组脐带血浆中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ICP组胎盘组织线粒体活性氧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通过荧光显微镜对荧光素标记的凋亡细胞进行观察,ICP组胎盘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CP组脐带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LncRNA-DPT和iNOS在ICP患者体内的异常表达可能与ICP的发病及疾病进展有关;2.LncRNA-DPT和iNOS在ICP患者体内的异常表达表明,LncRNA-DPT可能降低iNOS的表达,减少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合成,并同时激活组织细胞凋亡,参与ICP的发病及疾病进展。第二部分LncRNA-DPT上调NF-κB参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分子机制目的:构建ICP大鼠模型,检测LncRNA-DPT及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在ICP大鼠体内的表达。探讨调节LncRNA-DPT的表达对NF-κB信号通路、下游iNOS表达及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1.采用苯甲酸雌二醇构建ICP孕鼠模型,分析两组孕鼠的一般资料;2.采用实时定量PCR(RT-qPCR)检测两组研究对象母胎界面LncRNA-DPT的表达水平;3.采用RT-qPCR检测iNOS在两组大鼠胎盘和脐带组织的表达;4.光学显微镜下观察ICP大鼠肝脏HE病理切片,证实ICP大鼠模型构建成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IH)检测两组胎盘和脐带组织中iNOS的表达情况;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方法检测iNOS蛋白在两组胎盘组织细胞的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iNOS在两组大鼠血浆的表达水平;5.通过测定线粒体活性氧检测两组大鼠胎盘和脐带组织细胞的凋亡情况;6.调节人滋养细胞株HTR-8/SVneo的LncRNA-DPT表达,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观察细胞增殖能力变化,并分析其对NF-κB信号通路p65蛋白、下游iNOS的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1.纳入研究的两组大鼠均为第一次妊娠,在ICP模型构建前,两组大鼠的周龄、体重、TBA、CG、ALT和AST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ICP模型成功构建后,ICP组大鼠的TBA、CG、ALT和AS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RT-qPCR显示LncRNA-DPT在ICP大鼠胎盘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大鼠胎盘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ICP大鼠肝脏HE病理切片可见肝脏细胞内胆汁淤积;iNOS主要在胎盘合体滋养细胞中表达,其在ICP大鼠胎盘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大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NOS主要在脐带内皮细胞中表达,其在ICP大鼠脐带组织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大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iNOS在ICP组大鼠血浆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ICP组胎盘组织线粒体活性氧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转染后,LncRNA-DPT在si-DPT组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根据MTT法绘制的细胞生长曲线显示,si-DPT组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减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流式细胞仪检测HTR-8/Svneo细胞的凋亡,si-DPT组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p65蛋白在对照组细胞质的表达明显高于细胞核,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65蛋白在si-DPT组细胞质的表达明显低于细胞核,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苯甲酸雌二醇能够成功构建ICP孕鼠模型,可用作ICP的研究;2.下调LncRNA-DPT可激活NF-κB信号通路,降低iNOS的表达,减少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合成,并促使组织细胞凋亡,参与ICP的发病及疾病进展。

陈媛媛[3](2019)在《细胞源性微囊泡及相关因子与子痫前期发病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作为妊娠期一种复杂的综合征,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且临床上缺乏有效的预测指标。本研究通过对比PE孕妇、健康孕妇以及非妊娠期健康女性外周血中各种细胞源性微囊泡(cell-derived microvesicles,CMVs)、CMVs清除蛋白以及血小板(platelets,PLT)、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s,WBC)和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间粘附水平的差异,以及各自分娩前后的变化,初步探讨CMVs、CMVs清除蛋白及PLT、WBC、EC间粘附在PE发病中的临床意义,试图为PE的临床预测寻找敏感的生物标志物,为PE新的治疗思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第一部分: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PE孕妇、健康孕妇以及非孕期健康女性外周血中CMVs总数、合体滋养细胞源性微囊泡(syncytiotrophoblast microvesicles,STBMVs)总数以及Annexin V阳性(AV+)CMVs、STBMVs、血小板源性微囊泡(platelet-derived microvesicles,PMVs)、内皮细胞源性微囊泡(endothelial-derived microvesicles,EMVs)、白细胞源性微囊泡(leukocyte-derived microvesicles,LMVs)、红细胞源性微囊泡(red blood cell-derived microvesicles,RMVs)水平在各组间的差异,以及PE孕妇、健康孕妇分娩前后的变化。第二部分:应用ELISA法检测PE孕妇、健康孕妇以及非孕期健康女性外周血中CMVs清除蛋白Lactadherin、DEL-1、Annexin V水平在各组间的差异,以及PE孕妇、健康孕妇分娩前后的变化。第三部分: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PE孕妇、健康孕妇以及非妊娠期健康女性外周血中PLT与WBC、PLT与EC间粘附水平,以及PLT表面表达CD62P的差异,以及分娩前后的变化。结果:第一部分:(1)妊娠期PE孕妇总CMVs水平升高,分别是健康孕妇的3.3倍、非孕期女性的4.4倍。分娩后,健康孕妇降至分娩前的15.3%15.8%;PE孕妇降至分娩前水平的5.3%8.7%。(2)妊娠期PE孕妇Annexin V阳性(AV+)CMVs水平明显升高,分别是健康孕妇的5.0倍、非孕期女性的15.9倍。分娩后,健康孕妇降至分娩前的12.4%15.7%;PE孕妇降至分娩前的4.5%5.3%。(3)妊娠期总STBMVs水平明显升高,PE孕妇是健康孕妇的4.1倍、非孕期女性的9.6倍;健康孕妇是非孕期女性的2.4倍。分娩后,健康孕妇降至分娩前的20.3%23.2%;PE孕妇降至分娩前水平的3.5%6.0%。(4)妊娠期AV+STBMVs水平显着升高,PE孕妇是健康孕妇的7.7倍、非孕期女性的41.1倍;健康孕妇是非孕期女性的5.4倍。分娩后,健康孕妇降至分娩前的17.1%20.4%;PE孕妇显着下降,为分娩前的2.3%2.9%。(5)妊娠期PE孕妇AV+PMVs水平升高,分别是健康孕妇的4.8倍、非孕期女性的15.5倍。分娩后,健康孕妇产后1天降至分娩前水平的33%,产后34天恢复至分娩前水平;PE孕妇降至分娩前水平的19.3%21.6%。(6)妊娠期AV+EMVs水平升高,PE孕妇是健康孕妇的2.3倍、非孕期女性的6.6倍;健康孕妇是非孕期女性的2.9倍。分娩后,健康孕妇无明显变化;PE孕妇降至分娩前水平的38.1%。(7)妊娠期PE孕妇AV+LMVs水平升高,是非孕期女性的10.5倍,与健康孕妇水平无统计学差异。分娩后,健康孕妇和PE孕妇水平较分娩前均无明显变化。(8)妊娠期AV+RMVs水平升高,PE孕妇是健康孕妇的5.2倍、非孕期女性的17.7倍;健康孕妇是非孕期女性的3.4倍。分娩后健康孕妇无明显下降;PE孕妇降至分娩前水平的24.3%29.4%。(9)妊娠平均3233周时,AV+STBMVs、AV+CMVs、总STBMVs和总CMVs诊断PE的预测界限值依次为3630个/μl、7995个/μl、21×104个/μl、66.4×104个/μl。其中AV+STBMVs对预测PE的诊断价值最高,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4%、97.1%、96.7%和82.5%。第二部分:(1)妊娠期Lactadherin在PE孕妇明显升高,是健康孕妇的1.7倍、非孕期女性的2.9倍,而健康孕妇与非孕期女性水平无统计学差异;在分娩后4天内,健康孕妇和PE孕妇水平较分娩前均未见明显变化。(2)妊娠期Lactadherin与AV+CMVs、AV+STBMVs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525和0.524。(3)妊娠平均3233周时,Lactadherin对诊断PE的预测界限值为2541 pg/ml,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7.6%、92.0%、90.5%、62.2%。(4)AV+STBMVs与Lactadherin两者联合检测预测PE,比AV+STBMVs单独检测灵敏度提高(97.0%vs 85.4%);比Lactadherin单独检测时,灵敏度大幅度提高(97.0%vs 57.6%),阳性预测值明显升高(95.7%vs 62.2%)。(5)妊娠期PE孕妇外周血中DEL-1的水平与非孕期女性、健康孕妇无统计学差异;但分娩后,健康孕妇降至分娩前的74.3%80.0%;PE孕妇降至分娩前水平的68.7%87.5%。(6)妊娠期PE孕妇外周血中Annexin V水平与非孕期女性、健康孕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在分娩后4天内,健康孕妇和PE孕妇水平较分娩前均未见明显变化。第三部分:(1)妊娠期PE孕妇PLT-WBC粘附比例升高,分别是健康孕妇的1.6倍、非孕期女性的4.1倍,健康孕妇是非孕期女性的2.5倍。分娩后,健康孕妇PLT-WBC粘附比例升高至分娩前的1.6倍,而产后34天内PE孕妇未见明显变化。(2)妊娠期PE孕妇PLT-EC粘附水平与非孕期女性、健康孕妇无统计学差异;分娩后健康孕妇和PE孕妇水平亦无明显变化。(3)妊娠期PE孕妇PLT表面CD62P表达率升高,分别是健康孕妇的3.4倍、非孕期女性的7.4倍。健康孕妇PLT表面CD62P表达率在产后34天降至分娩前的72.7%;分娩后,PE孕妇降至分娩前27.0%43.2%。结论:第一部分:(1)妊娠期PE孕妇CMVs总数较正常孕妇增加,以膜表面高表达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PS)的AV+CMVs升高更为显着,可能与PE孕妇的高凝状态密切相关。(2)妊娠期PE孕妇各种AV+的CMVs水平比健康孕妇、非孕期女性有不同程度地升高,其中以胎盘源性的AV+STBMVs升高最为显着;且AV+STBMVs在产后1天迅速降至健康产妇水平,与胎盘娩出后PE孕妇病情可迅速缓解相一致。提示PE孕妇血循环中AV+STBMVs异常增多可能参与PE的发病。(3)妊娠3233周时诊断PE的预测价值从高至低依次为AV+STBMVs>AV+CMVs>总STBMVs>总CMVs。第二部分:(1)妊娠期Lactadherin与AV+CMVs、AV+STBMVs相关性较强,提示膜表面高表达PS的CMVs可能是Lactadherin代偿性增高的主要诱发因素。(2)妊娠期DEL-1和Annexin V变化在孕妇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相对恒定,可能对PE发病过程体内异常增多的CMVs的清除作用有限。第三部分:PE孕妇外周血中血小板与白细胞间粘附、血小板活化在PE微血栓栓塞和炎症反应等的病理过程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刘志杰[4](2007)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胎盘NF-κB表达及其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是妊娠期特发性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ICP免疫功能改变的研究受到重视。通过对正常胎盘和ICP胎盘中NF-κB表达的比较研究,探讨ICP胎盘组织中核因子-kappaB(NF-κB)改变与环氧合酶-2(COX-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雌二醇(E2)、孕酮(P)的相关性,对NF-κB在ICP胎盘的表达及其在ICP发病过程的作用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将正常胎盘、ICP胎盘及经ICP血清培养的正常和ICP胎盘,制成病理组织微阵列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F-κB和COX-2在不同胎盘组织中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ELISA方法检测体外培养的正常和ICP胎盘组织经不同条件培养后(5个实验组)胎盘组织中NF-κB表达及培养上清液中TNF-α和IL-6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各实验组胎盘培养上清液中E2和P分泌水平。结果:ICP胎盘中NF-κB和COX-2都明显高于正常妊娠胎盘,ICP胎盘组织中NF-κB与COX-2表达具有相关性,NF-κB和COX-2表达量与ICP的疾病程度有关;ICP血清能够刺激正常胎盘组织中NF-κB和COX-2表达增加;不同条件培养后,ICP胎盘TNF-α和IL-6分泌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胎盘,ICP血清培养后正常胎盘组织中NF-κB的增加量与TNF-α分泌水平及TNF-α/IL-6呈正相关,NF-κB的拮抗剂SASP可以有效抑制TNF-α分泌,地塞米松对ICP血清刺激后TNF-α分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E2和P的改变在各实验组的改变不完全一致,E2分泌水平在两种胎盘间无差异,P分泌正常胎盘高于ICP胎盘。组织微阵列(Tissue microarray,TMA)技术,用于胎盘病理改变的研究有一定的优越性。结论:ICP发生发展过程中有NF-κB的激活;NF-κB通过调控COX-2合成与释放,参与ICP早产发生;NF-κB通过对Th1/Th2型细胞因子平衡的调控,参与了ICP免疫功能的改变过程,在其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NF-κB通路不是胎盘E2及P分泌主要的调节方式。

秦朗,刘淑芸,邢爱耘,谭宗建,蔡美英,赵忠蓉[5](2006)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胎儿淋巴细胞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胎儿淋巴细胞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法,检测20例ICP患者(ICP组)及2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的脐血胎儿淋巴细胞与母体外周血已灭活的淋巴细胞、皮肤组织可溶性抗原、蜕膜组织可溶性抗原的增殖反应情况。结果(1)ICP组脐血胎儿淋巴细胞与母体已灭活的淋巴细胞混合反应中,胎儿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程度为2.75±0.36,显着高于对照组的1.45±0.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ICP组脐血胎儿淋巴细胞与母体蜕膜组织可溶性抗原混合反应中,胎儿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程度为1.45±0.19,显着高于对照组的0.67±0.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ICP组脐血胎儿淋巴细胞与母体皮肤组织可溶性抗原反应中,胎儿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程度为1.22±0.44,显着高于对照组的0.66±0.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儿淋巴细胞可能是ICP发病过程中的主要效应细胞之一;母-胎间免疫失衡是ICP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曲广第,王冬梅[6](2004)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病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杜雪寒[7](2004)在《VEGF在ICP中的作用以及丹参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ICP对围生儿的不良影响以及胎儿宫内缺氧的可能机制,探讨丹参活血化淤改善胎儿血供的可能机制。方法:临床收集ICP和正常妊娠各30例,采集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清;比较新生儿体重、身长,胎盘重量,羊水粪染和Apgar评分情况。随机选取正常妊娠脐带,Jaffe法分离培养脐静脉内皮细胞,用ICP患者血清刺激培养的内皮细胞,模拟ICP的体内环境,行丹参干预,并与正常妊娠血清组比较,不同浓度作用不同的时间,MTT法检测细胞活力,ELISA法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分泌型和膜结合型VEGF蛋白表达。结果:①ICP患者娩出的新生儿体重和胎盘重量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羊水粪染率明显高于正常组,有统计学差异。②ICP患者血清与HUVECs共培养24h,MTT法发现浓度在(0、5、10、15、20%)范围内,随着浓度的增加OD值逐渐降低,以 20%浓度组OD值为最低;且OD值低于相应浓度的正常血清组,有统计学差异。③通过ELISA法发现:同正常孕妇血清组相比,ICP患者血清组HUVECs表达分泌型VEGF蛋白降低;分别刺激 12h、24h、36h,20%浓度组的VEGF蛋白表达均低于10%浓度组;24h、36h的VEGF蛋白量均低于相应浓度的12h组;20%ICP血清刺激24h,VEGF可降至最低。④与ICP血清组相比,丹参干预组随着浓度由1mg/ml增加到8mg/ml,吸光度值和VEGF蛋白表达逐渐升高,以8mg/ml组作用最佳,与正常孕妇血清组无差别。⑤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ICP患者血清刺激后HUVECs呈淡棕黄色着色,弱阳性,着色明显比正常孕妇血清组浅,丹参干预后,细胞着色变深,以8mg/ml组着色最深,呈强阳性,与正常孕妇血清刺激组HUVECs着色无统计学差异。结论:①ICP对围生儿产生不良影响。②ICP患者血清对HUVECs具有损伤作用,使细胞活力降低。丹参对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③ICP患者血清对内皮细胞的损伤,可能与VEGF的分泌减少有关。丹参能增加HUVECs VEGF蛋白的表达。④丹参可能通过增加VEGF蛋白的表达,具有活血化淤作用,改善胎盘和胎儿的血供而改善围生儿预后。

曲广第[8](2004)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母胎界面免疫调节的变化及意义》文中指出目的:通过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pregnancy,ICP)母胎界面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型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a,TNF-a、干扰素r,IFN-r)和2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10,IL-6、10)的表达,以及胎盘细胞凋亡程度的变化,从免疫学角度,探讨免疫失衡对妊娠的影响,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容易造成死胎、死产、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及新生儿死亡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原因,从而为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1999年2月~2003年6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ICP患者36例,随机抽取同期分娩的正常孕妇31例为对照组,均于临产前行剖宫产结束妊娠。采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的方法对胎盘组织中的TNF-a、IFN-r、IL-6、IL-10的表达进行检测,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胎盘中的细胞凋亡。结果:研究组孕妇胎盘组织TNF-a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增强,差异有显着性(P<0.05),而IFN-r、IL.6、IL-10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ICP组中胎盘组织合体细胞、蜕膜细胞及间质细胞中的细胞凋亡指数(A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ICP患者母胎界面存在Th1/Th2细胞因子的失衡,Th1型细胞因子的功能增强,细胞免疫增强,从而通过诱导胎盘细胞发生凋亡,使胎盘的功能受到影响,最终导致早产、死胎、死产、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姚强[9](2004)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蜕膜功能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前言: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 ICP)是妊娠期特有的并发症,多发生于妊娠中晚期,其病因和发病机理不清,严重危害围生儿。已有研究表明该病的发生与妊娠期母体免疫功能紊乱有关。近年来国内外提出了母胎界面这一概念,母胎界面内的多种细胞成份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构成了特殊的母胎界面免疫微环境,在保护胎儿生长发育、免受母体的免疫排斥中起重要作用。目前母胎界面免疫微环境的研究已经成为生殖免疫研究的热点之一。国内外已有自然流产、妊高征等疾病母胎界面的研究,而有关ICP发病中免疫因素的研究多集中于母体整个的免疫系统,尚未涉及母胎界面微环境,本课题从母胎界面微环境的角度初步探讨ICP患者蜕膜功能,为进一步研究ICP的发病机理打下基础。 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正常早孕、晚孕妇女及ICP患者蜕膜组织中CD4+、CD8+、CD56+的比例变化。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正常早孕、晚孕妇女及ICP患者蜕膜基质细胞(decidual stromal cell,DSC)分泌细胞因子IL-10、IFN-γ、IL-8、RANTES的变化,并观察地塞米松对ICP患者蜕膜基质细胞分泌IL-10、IFN-γ、IL-8、RANTES的影响。 结果:1.正常晚孕与正常早孕妇女相比,其蜕膜组织中CD4+、CD8+细胞比例增加,CD56+细胞比例减少(P<0.05),CD4+/CD8+比值无明显变化(P>0.05);ICP患者与正常晚孕妇女相比,其蜕膜组织中CD4+、CD8+

秦朗[10](2003)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关系》文中指出目的 由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有类似的临床表现,拟通过对比ICP和GVHD发病机制的异同,探讨胎儿淋巴细胞在ICP发病机制的可能作用及GVHD与ICP在发病病因上可能的联系。方法 采用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法对照研究20例ICP患者(研究组)及正常孕妇(对照组)的胎儿淋巴细胞对母体外周血的单个核细胞(PBMC),皮肤组织可溶性抗原,蜕膜组织可溶性抗原的增殖情况。结果 (1)胎儿脐血中的淋巴细胞与母体已灭活的单个核细胞单向混合淋巴反应中胎儿淋巴细胞的增殖程度显着高于正常组;(2)ICP患者胎儿脐血中的淋巴细胞对母体皮肤的可溶性抗原的增殖反应程度显着高于正常组;(3)ICP患者胎儿脐血中的淋巴细胞对母体蜕膜组织的增殖反应程度显着高于正常组。结论 (1)胎儿淋巴细胞可能是ICP发病过程中主要的效应细胞之一。(2)ICP与GVHD可能有类似的发病机制。(3)ICP患者母一胎间免疫耐受失衡可能是ICP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二、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血清对体外培养的脐带静脉内皮细胞ICAM-1、P-selectin表达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血清对体外培养的脐带静脉内皮细胞ICAM-1、P-selectin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雪菊醇提物对糖尿病气阴两虚证候细胞代谢物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血清收集
        2.1.2 细胞株
        2.1.3 仪器
        2.1.4 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细胞培养
        2.2.2 药物制备
        2.2.3 NMR缓冲溶液的配制
        2.2.4 细胞增殖实验
        2.2.5 中医证候细胞模型建立
        2.2.6 1H-NMR检测样本制备
    2.3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雪菊醇提物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3.2 雪菊醇提物糖尿病证候模型细胞活力的影响
    3.3 细胞样本1H-NMR图谱指认与分析
    3.4 模型预测与验证分析
    3.5 代谢物分析
    3.6 代谢通路分析
4 讨论与结论

(2)LncRNA-DPT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滋养细胞的调控及机制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LncRNA-DPT的表达及其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发病相关研究
    引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LncRNA-DPT上调NF-κB参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分子机制
    引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着
附录
致谢

(3)细胞源性微囊泡及相关因子与子痫前期发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细胞源性微囊泡与PE发病的相关性
    1.1 对象和方法
        1.1.1 主要仪器
        1.1.2 主要试剂
        1.1.3 研究对象
        1.1.4 入组和排除标准
        1.1.5 实验方法
        1.1.6 统计分析与作图
    1.2 结果
        1.2.1 PE孕妇、正常孕妇及非孕女性外周血中STBMVs的表达
        1.2.2 PE孕妇、正常孕妇及非孕女性外周血中PMVs的表达
        1.2.3 PE孕妇、正常孕妇及非孕女性外周血中EMVs的表达
        1.2.4 PE孕妇、正常孕妇及非孕女性外周血中LMVs的表达
        1.2.5 PE孕妇、正常孕妇及非孕女性外周血中RMVs的表达
    1.3 讨论
        1.3.1 微囊泡形成及功能
        1.3.2 CMVs与 PE发病的相关性
    1.4 小结
二、细胞源性微囊泡清除与PE发病的相关性
    2.1 对象和方法
        2.1.1 主要仪器
        2.1.2 主要试剂
        2.1.3 研究对象
        2.1.4 入组和排除标准
        2.1.5 实验方法
        2.1.6 统计分析与作图
    2.2 结果
        2.2.1 PE 孕妇、正常孕妇及非孕女性外周血中Lactadherin 的表达
        2.2.2 PE孕妇、正常孕妇及非孕女性外周血中DEL-1 的表达
        2.2.3 PE孕妇、正常孕妇及非孕女性外周血中Annexin V的表达
    2.3 讨论
        2.3.1 微囊泡的清除细胞
        2.3.2 微囊泡的清除器官
        2.3.3 微囊泡的清除速率
        2.3.4 微囊泡清除蛋白与PE
    2.4 小结
三、血小板、白细胞、内皮细胞间粘附与PE的相关性
    3.1 对象和方法
        3.1.1 主要仪器
        3.1.2 主要试剂
        3.1.3 研究对象
        3.1.4 入组和排除标准
        3.1.5 实验方法
        3.1.6 统计分析与作图
    3.2 结果
        3.2.1 PE 孕妇、正常孕妇及非孕女性外周血中 PLT-WBC 粘附的表达
        3.2.2 PE孕妇、正常孕妇及非孕女性外周血中PLT-EC粘附的表达
        3.2.3 PE 孕妇、正常孕妇及非孕女性外周血中 PLT 表面 CD62P 的表达
    3.3 讨论
        3.3.1 PLT-WBC粘附作用与PE的相关性
        3.3.2 PLT-EC 粘附作用与PE的相关性
        3.3.3 CD62P与 PE的相关性
    3.4 小结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子痫前期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胎盘NF-κB表达及其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论文
    前言
    第一部分 NF-κB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胎盘的表达及ICP血清对NF-κB表达的诱导作用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胎盘中NF-κB和COX-2的相关性及其与ICP早产的关系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胎盘NF-κB表达与TNF-α、IL-6的相关性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胎盘NF-κB与E2、P分泌的关系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
致谢
作者简介

(5)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胎儿淋巴细胞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ICP诊断标准
    三、方法
        1. 胎儿淋巴细胞和母体外周血已灭活的淋巴细胞的制备:
        2. 蜕膜组织可溶性抗原的制备:
        3.皮肤组织可溶性抗原的制备:
        4. 淋巴细胞培养及检测:
    四、统计学方法
结果
    一、两组孕妇脐血胎儿淋巴细胞与母体外周血已灭活的淋巴细胞混合反应结果
    二、两组孕妇脐血胎儿淋巴细胞与母体蜕膜组织可溶性抗原混合反应结果
    三、两组孕妇脐血胎儿淋巴细胞与母体皮肤可溶性抗原混合反应结果
讨论
    一、ICP患者的免疫状态
    二、ICP患者的胎盘、皮肤的免疫反应

(6)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病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与激素的关系
    1.1 与雌激素的关系
    1.2 与孕激素的关系
2 环境因素
3 遗传因素
4 免疫因素

(7)VEGF在ICP中的作用以及丹参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 录
缩略词注释表
前言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对围生儿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
        1.1.1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对围生儿的影响
        1.1.2 ICP围生儿不良预后的可能发病机制
    1.2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治疗进展
        1.2.1 一般处理
        1.2.2 药物治疗
        1.2.3 胎儿宫内监护及适时终止妊娠
    1.3 问题与展望
第2章 理论分析与数值计算
    2.1 丹参的药理学作用
    2.2 丹参的药理学剂量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主要试剂
        3.2.1 细胞培养相关试剂
        3.2.2 ELISA试剂盒:
        3.2.3 免疫细胞化学试剂
        3.2.4 主要用液成分及配制
    3.3 主要仪器与材料
    3.4 实验方法
        3.4.1 血清标本的采集和分装:
        3.4.2 测量新生儿体重、身长,胎盘重量,羊水粪染情况
        3.4.3 HUVECs的消化培养及鉴定
        3.4.4 MTT(四甲基偶氮唑蓝微量酶反应)实验:
        3.4.5 ELISA实验
        3.4.6 免疫细胞化学
    3.5 统计方法:
    3.6 技术路线如下图所示:
第4章 实验结果
    4.1 两组孕妇一般情况的比较
    4.2 采集血清的颜色和性状观察
    4.3 围生儿情况的比较
    4.4 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培养和鉴定
        4.4.1 形态学观察
        4.4.2 第VIII因子S-P免疫学鉴定
    4.5 血清和丹参注射液干预后细胞形态血观察
    4.6 MTT法测定细胞增殖和活力的结果
        4.6.1 ICP患者血清和正常孕妇血清干预HUVECs的MTT结果
        4.6.2 丹参注射液干预HUVECs的MTT结果
    4.7 ELISA结果
        4.7.1 ICP患者血清与正常孕妇血清对HUVECs分泌VEGF的影响
        4.7.2 丹参注射液对HUVECs分泌VEGF的影响
    4.8 免疫细胞化学
第5章 讨论
    5.1 ICP对围生儿的影响
    5.2 胆汁酸与ICP围生儿不良预后
    5.3 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分离培养
    5.4 VEGF与血管内皮细胞
    5.5 VEGF与胎盘血管发育
    5.6 VEGF与ICP围生儿不良预后
        5.6.1 VEGF与胎儿宫内缺氧和生长受限
        5.6.2 VEGF、NO与胎儿缺氧
    5.7 丹参注射液对ICP围生儿的保护作用
        5.7.1 丹参的活血化淤及养血功效
        5.7.2 丹参改善围生儿预后的可能机制
    5.8 问题与展望
第6章 结论
致 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8)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母胎界面免疫调节的变化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样本的收集与方法
        2.1 样本收集
        2.2 免疫组化法
        2.3 原位杂交法
        2.4 原位细胞凋亡检测
        2.5 染色结果的判断
        2.6 统计分析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蜕膜功能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论文摘要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二、论文: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蜕膜功能的初步研究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正常早孕、晚孕妇女及ICP患者蜕膜基质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正常早孕、晚孕妇女及ICP患者蜕膜组织中CD_4~+、CD_8~+、CD_(56)~+的比例变化及其意义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正常早孕、晚孕妇女及ICP患者蜕膜基质细胞分泌1L-10、IFN-γ、IL-8、RANTES的变化及其意义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三、文献综述
    综述 母胎界面的细胞因子网络
    参考文献
四、致谢

(10)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一 中文摘要
二 Abstract
三 论文: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关系
    (一) 前言
    (二) 资料
    (三) 材料与方法
    (四) 结果
    (五) 讨论
    (六) 结论
    (七) 参考文献
四 文献综述: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免疫学机制的进展探究
五 综述参考文献
六 致谢

四、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血清对体外培养的脐带静脉内皮细胞ICAM-1、P-selectin表达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雪菊醇提物对糖尿病气阴两虚证候细胞代谢物的影响[J]. 马小芬,兰怡,鲁娜,马晓丽,王丽凤,郭艳丽,毛新民.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0(11)
  • [2]LncRNA-DPT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滋养细胞的调控及机制探索[D]. 岳永飞. 苏州大学, 2019(04)
  • [3]细胞源性微囊泡及相关因子与子痫前期发病的临床研究[D]. 陈媛媛.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4]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胎盘NF-κB表达及其意义[D]. 刘志杰. 四川大学, 2007(05)
  • [5]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胎儿淋巴细胞研究[J]. 秦朗,刘淑芸,邢爱耘,谭宗建,蔡美英,赵忠蓉.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6(07)
  • [6]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病因研究[J]. 曲广第,王冬梅. 医学综述, 2004(08)
  • [7]VEGF在ICP中的作用以及丹参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D]. 杜雪寒. 东南大学, 2004(02)
  • [8]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母胎界面免疫调节的变化及意义[D]. 曲广第. 新疆医科大学, 2004(03)
  • [9]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蜕膜功能的初步研究[D]. 姚强. 四川大学, 2004(11)
  • [10]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关系[D]. 秦朗. 四川大学, 2003(01)

标签:;  ;  ;  ;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血清对体外培养的脐静脉内皮细胞ICAM-1和P-选择素表达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