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胰腺炎手术时机的确定及手术方法的改进

重症胰腺炎手术时机的确定及手术方法的改进

一、重症胰腺炎的手术时机确定和手术方法改进(论文文献综述)

谭扬[1](2021)在《轻症-中度重症胆源性急性胰腺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机的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目前对于轻症-中度重症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患者,实施胆囊切除术的时机,现尚未达成共识。探讨不同时机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治疗轻症-中度重症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为临床上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对行胆囊切除术治疗轻症-中度重症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22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手术时机分为3组,早期胆囊切除:组1(≤3天);延期胆囊切除:组2(≤7天)和组3(>7天)。对不同治疗组的症状缓解时间,胰腺炎复发,手术安全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总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等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三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胰腺炎复发率、出院后胰腺炎复发再入院率及再次外科干预的比较上均无显着性差异。早期手术组的术野粘连发生率、总住院时间及总住院费用均低于延期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轻症-中度重症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在明确诊断后早期(≤3天)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并不会增加手术难度及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且可以减少患者在等待期间胰腺炎的复发风险,并可以减少住院时间、降低总住院费用。

熊远鹏[2](2021)在《轻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不同手术时机选择的预测模型建立与验证》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轻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不同手术时机选择的预测模型建立及验证。方法:对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轻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病例进行回顾分析,并收集相关患者的临床病例。共有480名患者被纳入本研究,并根据2:1的比例将其随机分为训练集(320人)和验证集(160人)。以手术时机为应变量,首先用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对手术时机的有意义的影响因素(即危险因素),然后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以进一步确定哪些危险因素是对手术时机选择有明确作用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一个预测模型(基于这些独立的危险因素)。随后对训练集进行ROC曲线的绘制和Kappa一致性检验,同时以验证集的ROC曲线来对预测模型进行更为精确的验证。结果:在训练集的320例患者中,确定了5个独立危险因素,包括:血淀粉酶(OR=1.087,95%CI:1.056~1.117)、白蛋白(OR=0.841,95%CI:0.812~0.870)、血钙(OR=0.895,95%CI:0.870~0.921)、总胆固醇(OR=1.231,95%CI:1.065~1.350)及胆囊壁厚度(OR=1.261,95%CI:1.130~1.404)。并通过共线性的诊断,证明了这5种危险因素之间没有线性联系(VIF均小于10),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预测模型。绘制预测模型的ROC曲线图及进行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不管是训练集还是验证集,预测模型的区分度都很好(AUC=0.852和0.827),并且都具有很好的一致性(Kappa值为0.467和0.479,p值均<0.05)。说明预测模型可以很好地判断轻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时机选择。结论:轻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时机的选择受多个独立危险因素的影响,而由这些独立危险因素构成的Logit模型可以帮助判断其手术时机。

黄力强[3](2021)在《基于肠黏膜免疫功能调控的大黄游离蒽醌治疗SAP时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免疫紊乱是导致胰腺炎患者转向重症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免疫调控时机成为SAP治疗的重大问题。作为治疗SAP最常用的中药大黄对于不同免疫状态下的SAP均能应用吗?前期研究发现肠粘膜免疫系统在SAP的免疫紊乱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拟动态观察肠粘膜免疫系统致炎/抗炎因子、免疫细胞数量、体液免疫因子等变化情况,观察SAP大鼠的免疫动力学变化。在此基础上评估不同免疫状态下给予大黄及大黄游离蒽醌(FTRAs)的药效差异,确定最佳用药时机。接下来注射亚致死剂量铜绿假单胞菌模拟继发感染,验证最佳用药时机的保护作用。方法:(1)SAP免疫动力学变化:(1)3.5%牛磺胆酸钠(Na Tc)制备SAP大鼠模型,观察大鼠14天存活率以及1h、3h、6h、12h、24h、36h、48h、72h、120h、168h和336h胰腺大体情况,HE染色观察胰腺病理变化,血清淀粉酶和胰腺脂肪酶活力水平评价SAP严重程度。(2)通过HE染色观察小肠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D-乳酸水平反映肠道黏膜屏障功能。(3)ELISA法检测小肠匀浆IL-1β、TNF-α、IL-6、IL-8、IL-18(致炎因子),TGF-β、IL-10、IL-4、s TNF-αR(抗炎因子)的水平,鲎试剂定量法检测血浆内毒素水平反映SAP肠道炎症变化规律。(4)通过HE染色法观察肠系膜淋巴结(MLN)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小肠CD68和C103表达反映肠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数量,流式细胞术检测肠系膜淋巴结中Th1、Th2、Treg细胞的变化,ELISA法检测肠匀浆中SIg A的含量反映SAP大鼠体液免疫变化。(5)SAP免疫转折时间点的确定:测定铜绿假单胞菌(PA)生长曲线,确定对数生长期。正常大鼠注射不同剂量PA,观察7天死亡率,筛选亚致死剂量PA。ELISA检测正常大鼠接受亚致死剂量PA攻击后0h、2h、4h、6h和12h的IL-1β和TNF-α的变化,筛选最佳取材时间点。ELISA检测SAP建立后0h、12h、24h、36h、48h给予亚致死量PA攻击大鼠肠道TNF-α和IL-1β水平变化,确定免疫转折点。(2)研究FTRAs对不同免疫状态SAP的治疗作用。设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SAP),SAP+生大黄组(阳性对照组),SAP+FTRAs(22.5mg/kg,45mg/kg,90mg/kg治疗组,)在SAP免疫转折前(0h)、中(48h)、后(72h)给药,12h/次,共3次,末次给药2h后,即造模后24h、72h、96h处死取材。检测指标同第一部分。(3)研究FTRAs对SAP大鼠继发PA感染的保护作用,设Sham组,SAP组,Sham+PA组,SAP+PA组,SAP+生大黄+PA,SAP+FTRAs(22.5mg/kg,45mg/kg,90mg/kg)+PA,观察大鼠7天死亡率,ELISA法检测肠IL-1β、TNF-α、IL-6、IL-8、IL-18(致炎因子)和TGF-β、IL-10、IL-4、s TNF-α(抗炎因子)的水平,鲎试剂定量检测血浆内毒素的水平。结果:(1)SAP免疫动力学变化:(1)SAP大鼠14天累积存活率为61.08%,48h以前和48h以后分别为SAP两个死亡高峰;胰腺大体术后1-6h充血坏死,12h后胰腺开始硬化变黄,与肝脏、肠道等器官粘连;胰腺病理在6-48h组织溶解性坏死,炎性细胞浸润,72-336h出现纤维增生和肉芽组织形成。与Sham组相比,血清淀粉酶活力1-6h逐渐增加,6h到达高峰,6-36h基本保持不变,36h后逐渐降低;胰腺脂肪酶活力在3-12h升高达到高峰期,随后逐渐降低。(2)SAP组从12h开始,肠道黏膜萎缩,固有层炎性细胞浸润,肠道通透性增加;与Sham组相比,血清D-乳酸从12h开始逐渐增加,48h到达高峰,48-120h基本保持不变,120-336h略微下降。(3)与Sham组相比,SAP组大鼠肠道IL-1β、TNF-α、IL-6、IL-8、IL-18、TGF-β、IL-10和血浆内毒素主要在12-48h明显升高,48h后开始逐渐下降;IL-4和s TNF-αR在6-36h明显下降,36h后逐渐上升。(4)肠系膜淋巴结在3-336h病理改变明显,淋巴结淋巴滤泡明显增多,病理评分在3-12h逐渐上升,12-36h处于平台期,36-336h病理评分略微下降。与Sham组相比,SAP组大鼠在1-6h肠道CD68表达略微增加,在12-72h表达明显降低,120-336h逐渐上升。SAP组大鼠在1-3h肠道CD103的表达逐渐增加且聚集于绒毛上端,6-72h肠道CD103表达明显降低,120-336h逐渐上升。与Sham组相比,SAP组肠系膜淋巴结Th1比例在1-24h逐渐增加,24-36h处于平台期,36h开始逐渐下降,72h降至正常水平。Th2比例在1-36h无明显变化,36h开始下降,36-336h处于平台期。与Sham组相比,Th1/Th2比值在1-3h无明显变化,6-24h比值逐渐增大,24h到达高峰,然后24-336h比值逐渐下降。与Sham组相比,SAP组肠系膜淋巴结Treg细胞比例在1-6h无明显变化,在12-24h逐渐升高,24h达到高峰,24-48h处于平台期,然后48-168h开始逐渐下降,168h恢复至正常水平。与Sham组相比,SAP大鼠肠道体液免疫因子SIg A含量从1h开始逐渐降低,3h达到低谷,3-36h处于低水平平台期,36-48h逐渐上升,48h恢复至正常水平,48-336h肠道SIg A含量基本保持不变。(5)观测铜绿假单胞菌(PA)生长曲线,发现培养16h后为PA对数生长期;2.0×108CFU/kg PA为亚致死剂量;与对照组相比,PA攻击后,肠道IL-1β和TNF-α水平在2h到达高峰,随后降低,2h为PA攻击后最佳取材时间。在SAP造模后给予亚致死量PA,与SAP组相比,SAP+PA组在0h、12h、24h、36h大鼠肠道IL-1β和TNF-α略微增加,但在48h,与SAP组相比,SAP+PA组IL-1β和TNF-α略微降低,因此确定48h是SAP大鼠从前期过度炎症反应和混合型免疫时期转折到代偿性免疫抑制时期的转折点。(2)FTRAs对不同免疫状态SAP的治疗作用:(1)在免疫转折前给药,与SAP-24h组相比,SAP+FTRAs(45mg/kg,90mg/kg)-24h组胰腺坏死区域减少,胰腺损伤减轻。在免疫转折中和免疫转折后给药,FTRAs无明显作用。在免疫转折前给药,与SAP-24h组相比,SAP+FTRAs(45mg/kg,90mg/kg)-24h组能够抑制SAP血清淀粉酶和胰腺脂肪酶的活性。在免疫转折中和免疫转折后给药无明显影响。(2)通过肠道病理观察,与SAP-24h组相比,SAP+FTRAs(45mg/kg,90mg/kg)-24h组能减轻肠道上皮细胞的脱落,减轻肠道损伤,而在免疫转折中和免疫转折后给药,FTRAs无明显作用。与SAP-24h组相比,SAP+FTRAs(45mg/kg,90mg/kg)-24h组能够降低血清D-乳酸的水平,而在免疫转折中和免疫转折后给药,FTRAs无明显作用。(3)在免疫转折前给药,与SAP-24h组相比,SAP+FTRAs(45mg/kg,90mg/kg)-24h组能降低肠道IL-1β、TNF-α、IL-6、IL-8、IL-18、TGF-β、IL-10和血浆内毒素的含量,增加IL-4和s TNF-αR的水平。在免疫转折中给药,与SAP-72h组相比,SAP+FTRAs(90mg/kg)-72h组能够显着降低TNF-α、IL-18、TGF-β的水平,对IL-1β、IL-6、IL-8、ET、IL-10、IL-4、s TNF-αR无明显作用。在免疫转折后给药,与SAP-96h组相比,SAP+FTRAs(90mg/kg)-96h组能够显着降低IL-18,对IL-1β、TNF-α、IL-6、IL-8、ET、TGF-β、IL-10、IL-4和s TNF-αR无明显作用。(4)肠系膜淋巴结病理学改变发现,在免疫转折前给药,与SAP-24h组相比,SAP+FTRAs(90mg/kg)-24h组淋巴结淋巴滤泡明显减少。在免疫转折中给药,与SAP-72h组相比,SAP+生大黄-72h淋巴结病理评分降低。在免疫转折后给药,药物对淋巴结无明显作用。在免疫转折前给药,与SAP-24h组相比,SAP-FTRAs(90mg/kg)-24h组肠道CD68和CD103的表达明显增加。而免疫转折中给药发现,与SAP-72h组相比,SAP+FTRAs(90mg/kg)-72h肠道CD103表达明显增加而CD68无明显变化。在免疫转折后给药,与SAP-96h组相比,SAP+FTRAs治疗组肠道CD68和CD103表达无明显变化。在免疫转折前给药,与SAP-24h组相比,SAP-FTRAs(45mg/kg,90mg/kg)-24h组能够降低Th1的比例,对Th2无影响,Th1/Th2比值减小。在免疫转折中给药,与SAP-72h组相比,SAP-FTRAs(45mg/kg,90mg/kg)-72h组能够增加Th2的比例,但对Th1的比例无明显变化,Th1/Th2比值减小。在免疫转折后给药,与SAP-96h组相比,SAP-FTRAs-96h治疗组对Th1和Th2的比例无明显变化,Th1/Th2基本保持不变。在免疫转折前给药,与SAP-24h组相比,SAP+生大黄-24h和SAP+FTRAs(45mg/kg,90mg/kg)-24h组能够显着升高肠道SIg A的含量。在免疫转折中和免疫转折后给药时,与SAP组相比,SAP+FTRAs治疗组对SIg A无明显作用。(3)FTRAs对SAP大鼠继发PA感染的保护作用:(1)结果发现SAP组、SAP+PA组7天死亡率分别为30%、80%,而SAP+FTRAs(90mg/kg)+PA组7天死亡率为60%,死亡率明显降低。(2)与SAP组相比,SAP+PA组TNF-α明显降低,IL-1β、IL-6、IL-8、IL-18、血浆ET、TGF-β、IL-10、IL-4、s TNF-αR无明显变化。与SAP+PA组相比,SAP+FTRAs(90mg/kg)+PA组肠道IL-1β、TNF-α、IL-6、IL-8、IL-18、血浆ET、TGF-β、IL-10、IL-4和s TNF-αR无明显影响,但可降低IL-18的水平。经FTRAs治疗后的SAP大鼠继发PA感染,可降低PA引起的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具有保护作用。结论:(1)建模后48h是SAP大鼠从前期过度炎症反应和混合型免疫时期转折到代偿性免疫抑制时期的转折点。(2)FTRAs在SAP免疫转折前给药能够有效抑制机体炎症反应,为最佳给药时机。(3)通过FTRAs在免疫转折前给药,能够保护SAP免疫转折后继发PA感染,进一步明确最佳给药时机。

张福龙[4](2021)在《HBP、CRP、PCT联合APACHEⅡ评分在SAP早期诊断及病情预测评估的临床意义》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血清学指标肝素结合蛋白(heparin binding protein,HBP)、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联合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对SAP患者早期诊断的预测以及病情评估的相关性研究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10月—2021年2月我院急诊外科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212名,按照AP诊断标准分为SAP患者88例,非SAP患者124例,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年龄、性别),检测入院时HBP、CRP、PCT,并对其进行APACHEⅡ评分,用Spearman相关分析及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HBP、CRP、PCT、APACHEⅡ评分以及多者联合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与病情评估中的临床价值及意义。结果:1、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其中非SAP组平均年龄56.10±11.87岁;SAP组平均年龄56.90±10.87岁,P>0.05。非SAP组性别(男):60.0%,SAP组性别(男):62.5%;两组年龄、性别之间无统计学意义。2、相关性分析表示:经Spearman相关分析HBP、CRP、PCT、APACHEⅡ评分及两者、多者联合与重症急性胰腺炎均存在正相关性。单项指标中,APACHEⅡ评分相关性最高为r=0.652,血清学指标中HBP相关性最高r=0.530。多项指标联合时,四项指标联合较三项或两项指标联合相关性更强,其相关性r=0.759(P<0.05)。3、ROC曲线分析可知:(1)单项指标相比,APACHEⅡ评分曲线下面积最大为(AUC)=0.880,灵敏度也最高为88.6%;在血清学指标中HBP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810,同时HBP的灵敏度也是最高为69.3%,但是特异性(79.0%)低于PCT特异性(86.3%);(2)当血清学指标三者联合时(HBP+CRP+PCT)不但曲下面积(AUC)最大为0.882,而且其灵敏度(77.3%)及特异度(88.7%)均优于单指标或者双指标联合预测;此结果表明HBP、CRP、PCT均能很好的预测SAP(P<0.05),且两者联合预测时均大于单个指标预测,三者联合预测时效果最高。(3)当APACHEⅡ系统评分联合血清学三者指标预测时,其曲线下面积(AUC)高达0.945,预测SAP时最灵敏为92.0%,单其特异度85.5%稍低于血清学指标三者联合,但阳性拟然比较高为6.345,阴性拟然比最低为0.094,最具有临床意义。结论:1、HBP、CRP、PCT的水平浓度及APACHEⅡ的评分高低与SAP的早期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均一定的正相关性,其中且APACHEⅡ评分相关性最高;在血清学单因素指标预测时,HBP的相关性及灵敏度最为灵敏,但PCT的特异度更具有临床价值。2、HBP、CRP、PCT联合APACHEⅡ评分在SAP早期诊断及病情轻重程度的预测较三者、两者联合或单项指标更为精准更具临床意义。本研究可知HBP、CRP、PCT联合APACHEⅡ评分在SAP早期诊断及病情预测评估中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和临床价值。

文新星[5](2021)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手术病人术后引流管堵塞危险因素调查》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手术病人术后引流管堵塞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8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病人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急性重症胰腺炎病人术后引流管堵塞危险因素,并根据分析结果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病人术后引流管护理对策。结果: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人性别、年龄、术后室内温度、负压稳定性、引流管曲折、引流管漏液、血凝块堵塞、手术时机等与急性重症胰腺炎病人术后引流管堵塞的发生具有显着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术后室内温度、引流管负压稳定性、引流管曲折、引流管漏液、血凝块堵塞以及手术时机是导致急性重症胰腺炎病人术后引流管堵塞的独立高危影响因素(P<0.05)。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病人术后引流管堵塞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医护人员在病人术后应加强对引流管路的清理、检查力度,及时检查管路有无脱管、曲折、负压不稳、血液凝块等现象,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应对处理。

王博扬[6](2020)在《早期ERCP对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治疗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早期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 creatography,ERCP)对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8月1日至2019年8月1日就诊于我的院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病例。其中男性患者67人,女性患者59人。根据其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3组,分别为早期ERCP治疗组(诊断72小时内行ERCP),超声引导下胆囊穿刺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gallbladder drainage,PTGD)治疗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组。3组均在术前采用常规内科治疗,其中包括禁食、禁水、胃肠减压、营养支持、液体复苏、抗感染、抑酸抑酶、等对症支持治疗。对于腹痛剧烈患者采取镇痛、胃肠减压等治疗方法,同时给予生命体征检测,中心静脉压监测、营养支持等治疗方式。3组均未独立治疗,不存在通用应用2种治疗方法。通过对应用3种不同治疗方法患者术后常规进行血实验指标检查,治疗效果,患者满意度,住院时间的统计分析,探讨早期ERCP治疗于PTGD、LC相比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治疗方面是否具有更佳的效果与安全性。结果:本研究共回顾性纳入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135例,按其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早期ERCP治疗组(45例),LC治疗组(45例),PTGD治疗组(40例)。观察组应用早期ERCP术在治疗效果安全性方面是否具有有效性。3组治疗均为有效。早期ERCP治疗组经治疗,明确有效,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相比其他两治疗组,住院时间也少于其他两组见表4(P<0.05;P<0.01)。早期ERCP治疗组与LC治疗组相比,治疗前生化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小时,白细胞、ALIT、AST、GGT下降程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AMYL、ALT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天AMYL、ALIT、GGT下降程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AST、ALT无统计学差异(P>0.05)。早期ERCP治疗组与PTGD治疗组相比,治疗前生化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小时,白细胞、ALIT、GGT下降程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AMYL、AST、ALT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天AMYL、AST下降程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ALIT、ALT、GGT无统计学差异(P>0.05)。虽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以避免胆石症的复发,但是其手术时间较长,创伤较大,伤口暴露时间长,容易出现术后感染等并发症。超声引导性胆囊穿刺术,与其恰恰相反,其治疗主要降低了患者的生化指标,并不能从根本上治愈患,复发率增高,本文所选取的患者绝大多数为身体状态差无法耐受手术治疗或家属拒绝手术者。而ERCP术治疗,经口进入十二指肠乳头,创伤小,术后感染风险小,疼痛感不强,患者满意度高,同时这种取石术相对先进,成功率高,术后恢复更快。经过前期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后,比较发现早期ERCP治疗组可以更快,更有效的降低白细胞、AMYL、ALT、AST、TBIL这些指标水平,从而更加快速的缓解了患者的症状与炎性反应,效果更为显着。结论:早期ERCP对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治疗效果、实验指标下降速度,住院时间,优于传统腹腔镜手术治疗组及超声引导性胆囊穿刺引流治疗组。

殷涛,王春友[7](2019)在《再谈坏死性胰腺炎手术干预方式和时机的个体化》文中指出坏死性胰腺炎病变复杂、临床转归多样,治疗抉择困难。坏死性胰腺炎局部并发症的病理及病灶转归在不同患者、发病不同阶段表现出极大的多样性和个体化差异。因此,在临床上区分并发症的类型并实施个体化治疗,对进一步提高坏死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极为重要。当前针对坏死性胰腺炎后期的局部并发症可以选择微创和开腹等多种治疗方式,其基本处理原则为彻底清除感染坏死组织和通畅引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辩证实施微创和(或)开腹手术,不能片面应用某一种手术方式去处理所有患者的病情。临床实践证明,针对坏死性胰腺炎的局部并发症,手术时机的选择对治疗成败更具重要意义,只要手术时机得当,任何干预方式均能达到良好的效果,避免过度强调清创方式而忽视了手术时机对预后的影响。

殷涛,王春友[8](2019)在《再谈坏死性胰腺炎手术干预方式和时机的个体化》文中研究说明坏死性胰腺炎病变复杂、临床转归多样, 临床治疗抉择困难, 也是进一步提高疗效的突破点。处于不同阶段的坏死性胰腺炎患者局部并发症的病理及病灶转归多样, 并存在个体化差异, 在临床上需要区分并发症的类型并实施个体化治疗。当前针对坏死性胰腺炎的局部并发症可以选择微创和开腹等多种治疗策略, 基本处理原则为清除感染坏死组织、通畅引流胰周积液。临床实践中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指征辩证实施微创和开腹策略, 不能片面强调某一种方式而排斥另一种, 不能一成不变地采用某一种方式去处理所有患者的病情。临床实践证明, 针对坏死性胰腺炎的局部并发症, 手术时机的选择对治疗成败更具重要意义, 只要手术时机得当, 任何清创方式均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应避免过度强调清创方式而忽视了手术时机对患者的重要意义。实践中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 重视干预时机, 选取适宜的干预方法。

蒲昆鹏[9](2019)在《入院48小时内启动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价值的Meta分析》文中指出目的为了明确入院48小时内启动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作用,对入院48小时内给予EN与入院48小时后予以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的安全性与疗效性研究。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和WanFang Data等数据库已经发表的关于早期EN对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安全性与疗效性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检索时限均为自建库至2018年10月。由两名评价员对检索文献进行数据提取、质量评价,利用Stata1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9项RCT,包括107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入院48小时后给予EN或者入院后不同时段给与肠外营养相比,入院48小时内给予肠内营养在病死率、MODS、SIRS中相对危险度RR分别为[RR=0.53,95%CI:(0.29,0.96),I2=36.6%,P=0.036],[RR=0.58,95%CI:(0.44,0.77),I2=0%,P<0.001],[RR=1.00,95%CI:(0.86,1.16),I2=18.1%,P=1.00],证据质量推荐等级均为高推荐。结论入院48小时内给予EN能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病死率和MODS发生率。

杨兴海[10](2019)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时机对轻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疗效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探讨在不同时机进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轻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估最佳手术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确诊为轻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并行LC的1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是否在首次住院期间进行LC,分为早期组(89例)和延迟组(26例);早期组患者根据其行LC时间的差异分为A组(术前住院时间小于等于3天,32例)、B组(术前住院时间为4到7天,33例)、C组(术前住院时间大于7天,24例)。比较各组患者的术中可能对手术操作产生影响的因素、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首次住院后的1年内因复发性胰腺炎、胆管炎、胆囊炎、胆总管结石及胆石绞痛等原因再次入院的发生率、住院总时间、住院总费用的差异。结果 与延迟组相比,早期组的住院总时间显着低于延迟组(P<0.01),住院总费用显着低于延迟组(P<0.01)且在首次住院后一年内的再入院率要低于延迟组(P<0.01);其余各项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早期组中,住院总时间与术前住院时间呈正相关(R=0.799),C组的住院总费用高于A、B两组(P<0.01),A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B、C两组,但三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8),其余各项指标三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首次住院期间,在患者入院4到7天内进行LC不但没有增加手术操作难度、术后并发症、各种原因导致再入院的风险,反而减少了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因此对轻症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来说,此时进行LC是最有益的。

二、重症胰腺炎的手术时机确定和手术方法改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重症胰腺炎的手术时机确定和手术方法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1)轻症-中度重症胆源性急性胰腺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机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综述 轻症-中度重症胆源性急性胰腺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机的研究进展
第3章 研究资料及方法
    3.1 一般资料
    3.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3.2.1 纳入标准
        3.2.2 排除标准
    3.3 方法
        3.3.1 分组情况及围手术期处理
        3.3.2 统计学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临床资料
    4.2 术前处置及手术方式
    4.3 相关指标分析
        4.3.1 手术安全性分析
        4.3.2 手术难度比较
        4.3.3 总住院费用和总住院时间的比较
    4.4 复发事件
        4.4.1 围手术期复发性胆道事件
        4.4.2 出院后因复发性胆道事件再入院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2)轻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不同手术时机选择的预测模型建立与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纳入与排除标准
        2.2.1 纳入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3 治疗方法及分组
        2.3.1 早期手术组
        2.3.2 延期手术组
    2.4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变量初步筛选
    3.3 多因素回归分析
    3.4 建立预测模型
    3.5 ROC曲线绘制与P值切点确定
    3.6 诊断模型一致性检验
    3.7 验证集进一步判断模型准确性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轻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不同手术时机选择的预测模型建立与验证
    参考文献

(3)基于肠黏膜免疫功能调控的大黄游离蒽醌治疗SAP时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免疫动力学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第二部分 大黄游离蒽醌对不同免疫状态下SAP大鼠的治疗作用
    材料与方法
    结果
第三部分 大黄游离蒽醌对SAP大鼠继发PA感染的保护作用
    材料与方法
    结果
全文讨论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综述 重症急性胰腺炎免疫调控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4)HBP、CRP、PCT联合APACHEⅡ评分在SAP早期诊断及病情预测评估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A主要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附录B个人简历
    附录 C 综述 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5)急性重症胰腺炎手术病人术后引流管堵塞危险因素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成立回顾性调查统计小组
        1.2.2 设计调查问卷
        1.2.3 调查方法[9]
        1.2.4 护理对策探讨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急性重症胰腺炎术后引流管堵塞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
    2.2 急性重症胰腺炎手术病人术后引流管堵塞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3.1 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
    3.2 术后环境护理
    3.3 引流管护理

(6)早期ERCP对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治疗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a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综述
    2.1 病因及发病机制
        2.1.1 病因
        2.1.2 发病机制
    2.2 诊断标准
        2.2.1 临床表现
        2.2.2 诊断标准
        2.2.3 影像学诊断
    2.3 ABP的治疗策略
        2.3.1 保守治疗
        2.3.2 消化内镜治疗
        2.3.3 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囊、胆管置管引流治疗
        2.3.4 外科手术治疗
    2.4 问题与展望
第3章 资料和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方法
    3.3 术前准备
    3.4 术后处置及记录
    3.5 评价标准
    3.6 统计学方法
第4章 结果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导师及作者简介
致谢

(9)入院48小时内启动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价值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10)腹腔镜胆囊切除时机对轻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疗效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观察指标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患者的分组及基本临床资料
    2.2 早期组与延迟组的相关结果
    2.3 早期组的相关研究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诊疗相关进展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汇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重症胰腺炎的手术时机确定和手术方法改进(论文参考文献)

  • [1]轻症-中度重症胆源性急性胰腺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机的探讨[D]. 谭扬. 吉林大学, 2021(01)
  • [2]轻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不同手术时机选择的预测模型建立与验证[D]. 熊远鹏. 南昌大学, 2021(01)
  • [3]基于肠黏膜免疫功能调控的大黄游离蒽醌治疗SAP时效研究[D]. 黄力强. 西南医科大学, 2021(01)
  • [4]HBP、CRP、PCT联合APACHEⅡ评分在SAP早期诊断及病情预测评估的临床意义[D]. 张福龙. 蚌埠医学院, 2021(01)
  • [5]急性重症胰腺炎手术病人术后引流管堵塞危险因素调查[J]. 文新星. 全科护理, 2021(04)
  • [6]早期ERCP对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治疗效果分析[D]. 王博扬. 吉林大学, 2020(08)
  • [7]再谈坏死性胰腺炎手术干预方式和时机的个体化[J]. 殷涛,王春友. 中华外科杂志, 2019(10)
  • [8]再谈坏死性胰腺炎手术干预方式和时机的个体化[J]. 殷涛,王春友. 中华外科杂志, 2019(10)
  • [9]入院48小时内启动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价值的Meta分析[D]. 蒲昆鹏. 安徽医科大学, 2019(08)
  • [10]腹腔镜胆囊切除时机对轻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疗效的影响[D]. 杨兴海. 苏州大学, 2019(05)

标签:;  ;  ;  ;  

重症胰腺炎手术时机的确定及手术方法的改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