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诚信”的语言实践课(论文文献综述)
李婷婷[1](2020)在《高中英语群文阅读大班额教学方式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群文阅读由语文学科逐步向英语学科扩散,在教学中的地位也日益凸显。群文阅读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阅读文本的选择、阅读技巧的指导、以及师生之间多元交流形式,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结合目前一些地区出现的大班额教学困境,本文分析了群文阅读文本组合、群文阅读课型分类、群文阅读教学策略以及大班额教学方面的现状。当前群文阅读的文本组合主要依据主题意义、语篇类型、阅读测评项目和语篇模式划分。前人的的研究中提出了增加语言知识课型、概念认知课型、阅读策略课型、语言实践课型、情义品质课型、探究型、训练型和读写型几种课型。教学策略方面,本文主要梳理了于泽元教授提出的KWWLC教学模式以及李兴勇老师提出的阅读圈教学策略和六顶帽子教学法。大班额教学的现状是出现了课堂管理困难、小组合作拘于形式化、课堂枯燥、教师难以顾及到每个学生等问题。大班额教学始终是中西部地区英语教学面临的一大难题。宏观上减少大班额的举措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在微观上我们也得有“遇山开山”的精神,勇于探索解决方式,这样才能实现教育的公平。本研究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经验总结、访谈、文献研究以及实验的方式,旨在解决高中英语群文阅读大班额教学所面临的“上什么”和“怎么上”的难题,并为高中英语群文阅读教学提供指导。最后从学生层面和教师层面出发,通过访谈结果以及实验数据分析得出本文中提到的高中英语群文阅读大班额教学方式操作性强,且有利于学生词汇量和阅读能力的提升。高中英语群文阅读大班额教学方式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前期准备方面(文本组合以及学生组织方式)和实施过程中三个不同阶段的教学方式安排。准备方面的文本组合主要分为过渡期以话题为中心的课内文本组合以及基于“1+X”理念和“i+1”理论下以课内文本作为主线,通过“问题---解决”、“假设---求证”、“诱因---发展”、“时间主线”、“同质文本(写作风格)”等方式进行的熟练期课外文本延伸组合。准备方面的学生组织方式有智慧课堂下的小组合作和高效课堂下的双重分层,并且在学生主观能动性方面进行教化与培养。高中英语群文阅读课大班额教学方式安排:第一阶段的“3R”模式教学、第二阶段的“板块式”阅读教学以及第三阶段的“云端”阅读教学。“3R”模式教学是在精读课程的“读前、读中、读后”的教学方式上加以创新。“3R”指的是“导读、练读和启读”;“板块式”阅读教学是基于图式理论而建立的一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原有的经验发现更多的新知识。“云端”阅读教学主要是与“云课堂”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新型的阅读教学方式能够加强学生对英语群文阅读的兴趣,同时也能创造轻松的阅读氛围,提高阅读效率。
郁艳琴[2](2020)在《精准教学提升大学生编程能力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带来的新技术革命,推动了编程教育的发展,高等学校开始越来越重视对大学生编程能力的培养。当前国内的编程教学中存在着学生主体地位缺失、忽视个性化需求、偏重编程知识考察等诸多问题,导致对大学生编程能力的培养始终没有显着成效。基于精准教学能够提升学习效果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大学编程精准教学模式。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分析国内外精准教学和编程能力的相关文献,发现精准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已运用于多种学科,国内外学者针对提升编程能力也提出了许多教学方法,但都未涉及将精准教学应用于编程课程,这也为本文提供了研究契机。同时,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梳理、总结目前学者对精准教学和编程能力的理解,厘清了本研究中精准教学和编程能力的具体内涵。其次,基于精准教学的理论思想和编程能力的内涵,结合结对编程的特点,构建了大学编程精准教学模式。该模式通过收集学习者产生的学习行为数据,实施精准教学,使学生能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该模式的精准特征主要表现在:课前预备环节中基于测验问题的精准诊断和基于测验结果的精准分组;课堂教学环节中基于学习问题的精准讲解和基于学习结果的精准干预;课后巩固环节中基于学习报告的精准反馈和基于结果分析的精准反思。最后,对大学编程精准教学模式进行实践应用和效果评价。以某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两个班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大学编程精准教学模式的班级作为实验班,另一个班级作为对照班。实验结束后,选择在规定时间内两个班学生程序作品的完成情况来检验学生编程能力的提升效果,同时,通过对实验班学生采取质性访谈,再次验证该模式的有效性。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程序作品成绩上存在显着性差异,表明大学编程精准教学模式对大学生编程能力的提升具有明显的效果,而且实验班大部分学生对该模式表示出较高的满意度。
刘佳惠[3](2020)在《贾志敏语文教学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贾志敏老师,是我国着名的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逾60年。走过艰难岁月的贾志敏老师,从迫于生计的代课教师成长为全国知名的语文教育名师,历经的重重困难磨炼了贾志敏作为语文教师的专业性,塑造了贾志敏作为语文教师高尚的品德。在新中国建设和发展背景下成长起来的贾志敏老师,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为我国的小学语文教育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本论文主要致力于研究贾志敏老师的语文教学方法,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章,绪论。主要从课题研究的背景、研究现状、相关概念界定、研究方法几个方面来进行论述。第二章,主要研究了贾志敏字词教学的核心观点、主要方法和基本特色,贾老师的字词教学以奠定学生的语文知识基础为教学目标,以提高学生的字词运用能力为教学指向,通过词语训练、朗读训练、建构情境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字词。在字词教学中,对学生主体的突出,贾老师特别注意使用合理的教学调控手段。第三章,主要研究了贾志敏阅读教学的核心观点、主要方法和基本特色。贾老师的阅读教学自然朴实,遵循语文学科的教学规律,扎扎实实地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独特的导入语设计是吸引学生进入课堂的第一道门,贾老师的教学魅力促成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建构,因而形成了活泼生动、参与度极高的阅读课堂,而适时的评价调控手段则可以把控课堂教学的节奏。第四章主要研究贾志敏作文教学的核心观点、主要方法和基本特色。贾老师坚持小学生写作要“多读、多写、多改”,贾老师极力地避免错误的写作教学倾向,他倡导把写作训练跟人格培养紧密地联系起来,经过严格训练的学生,在掌握写作技能之后才能顺畅地自由表达童心童意童趣。第五章,是基于前四章的研究和分析,笔者从贾志敏老师的语文教学方法中获得的有益启示。以上的研究建立在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紧密地联系贾老师的课堂教学实例,从新的研究角度总结出贾老师的语文教学方法和教学特色。
陈小利[4](2018)在《法治教育与初中汉语课程的融合问题研究 ——基于西藏地区汉语教材的文本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塑造公民共同的价值观、构筑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是形成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核心。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中,全民法治信仰的培育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法治新中国奠定基石。法治教育本身就是公民教育、公民价值观教育不可分割的内容,法治素养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一方面是国家法治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一方面是未成年人的违法问题、未成年人的保护问题在社会舆论中的不断发酵,青少年法治教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2016年作为纲领性文件《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颁布实施,应该说开启了学校法治教育的新征程。为了不断提升法治教育的有效性,在多角度多层次的中小学法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探索中,继续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对各门学科中的法治教育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汉语课程的基础性、人文性、实践性使得其在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占据了一席之地,而透过对汉语教材中法治教育内容的审视,检验汉语课程中法治教育的存在情况,衡量汉语课程对法治教育所起作用的大小,也能为我们了解民族地区法治教育现状提供新的视角。本研究在借鉴了德育渗透理论和原理下,综合文献收集、内容分析、文本分析的方法,同时结合一定访谈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挖掘,力图对研究课题有着较为清晰条理的发现与阐述。因研究对象是西藏自治区民族汉语教材,具有一定的地域独特性,第2章结合法治教育与汉语课程在培养目标、课程标准、课程体系建设、从法治信仰与文化认同,从课程理念、课程资源开发等角度法治教育和汉语课程的融合进行了探索,在必要性与可行性上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融合过程中法治教育内容的参考重点,结合汉语课程的学科特定,将法治教育中的理念和原则的培养作为法治教育内容分析的重点。第3章则是本文的研究重点,在确立了法治教育内容分析的参考要素之后,并以此为基准从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篇章设置中,以法治教育的直接和间接呈现情况作了具体的分析。汉语课程作为法治教育的辅助学科,对法治教育内容的呈现并不以直接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案例为主,对教材中的法治教育内容的分析也以主题的二次开发式为主,因此法治教育的间接体现成了本次分析的重中之重。借助于个人与家庭、学校、社会、国家世界、自然等间的相互关系的处理,构建起法治教育汉语课程相融合的基本分析框架和融合渗透的切入点。与第4章则以分析结果为对照,从四个方面对汉语课程与法治教育融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第5章针对问题,结合访谈,对法治教育与汉语课程的有效融合提出对策建议:对汉语教材中法治教育内容进行适度合理编排;基于汉语文教材特性的法治教育课程资源整合;基于多学科间的互相渗透、协作的法治教育资源整合;以综合实践为抓手拓展法治教育的时空;不断提高教师的法治素养,为法治教育的有效融合提供保障。
邵婉[5](2018)在《汉语视听说教材话题选编与教学研究 ——以《中国城市名片》《秦淮人家》《看电影学汉语》为例》文中认为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视听说教学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汉语视听说教材作为教学的重要载体之一,它的研究也受到了广大师生的重视。目前关于汉语视听说教材的理论研究并不是很多而且良莠不齐,所以汉语视听说教材的研究还是十分必要的。从教材的取材来看,范围广泛有电影、电视剧、情景剧和娱乐节目等多种形式。因此本文着眼于取材的差异性,选取了三套中高级汉语视听说教材,即《中国城市名片》、《秦淮人家》、《看电影学汉语》。汉语视听说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基础,视听说教材中的话题选取直接影响视听说教学中教和学的效果。所以本文对三套教材的话题内容、数量分布、类型分布和话题编排进行了对比分析。经过研究发现三套教材选取的话题都是学生比较感兴趣且具有代表性的话题,其中《中国城市名片》中的话题数量最多,但是话题种类太过集中;而《看电影学汉语》话题类型最丰富,但是话题顺序性不强;同时《秦淮人家》话题分布最均匀,但是话题重复率过高。因此,本文详细地总结了三套视听说教材中话题选编的优点与不足,于此同时,建议在话题选择内容上应该拓展教材视频的类型、注意话题涉及的广泛性和加大话题的文化含量,在话题编排方式上,提高话题编排的顺序性、设置符合视听说课类型的多项技能练习和话题设置应与情感认知相结合等,最后本文针对与汉语视听说教材紧密相关的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在教学上有所帮助。
周大明,兰郑勇[6](2016)在《2016年高考英语全国乙卷:解读与启示》文中研究指明2016年是福建省高考英语进行自主命题12年后回归"国考"的第一年。文章对2016年高考英语全国乙卷进行梳理分析,并基于此提出强化语感意识,提升语言能力;强化语境意识,提升语用能力;强化文化意识,提升交际能力;强化问题意识,提升思维能力等教学建议。
洪岑芬[7](2014)在《让研究性学习走进语文课堂》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教育观,更是一种学习观。语文作为一种语言,语文课作为一门语言实践课,学生的学习体验与其他学科相比又格外丰富。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时间是完全可能的,而且十分必要。一、捕捉情感体验,引发探究兴趣研究性学习要求创设有生命力的课堂,即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构建,更关注学生的情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教学时要注意创设情境,善于捕捉学生的情感体验,诱发学生原有的
李扬[8](2014)在《平淡中的大智慧——余映潮老师课例评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通过分析余映潮老师的课堂形式、课堂评价、课堂训练和教学手段,对余老师的教学进行简单概况,并归纳出对我们以后教学的一些经验。
刘晨[9](2014)在《影视鉴赏在对外汉语听说课文化教学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对外汉语听说课旨在培养学生运用汉语的实际能力,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水平。文化内容作为听说课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21世纪的今天变的越来越重要。而影视鉴赏因其直观、真实、丰富和寓教于乐等特点,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堂,受到对外汉语教师的青睐。本文以影视鉴赏为切入点,尝试将其作为一种文化教学手段而进行讨论。本文针对影视作品的选材,课堂设计环节以及关于词汇中的文化教学这三个内容,提出了自己的教学思路,并以《舌尖上的中国》为素材,进行了案例分析。影视鉴赏应用于对外汉语听说课的关键之处是选材,在选材上一定要注意难度适中。建议教师选择轻松活泼的作品,以便于学生理解。与此同时,课堂教学也非常重要,教师在课程设置上要合理安排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考虑学生各个阶段的学习能力。在授课内容上,除了要重视听说课的词汇教学外,对于语言、民俗、交际等文化方面的内容,也要重点地分析讨论。本文将影视鉴赏与对外汉语听说课的文化教学相结合,希望为对外汉语立体化教学和听说课的文化教学模式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马宁[10](2013)在《中学英语教学实践中理、趣结合的探索》文中研究表明针对当前初中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应该把情趣有效融入语言环境中,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努力做到寓教于乐,注重教学中的情、理、趣结合,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始终要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兴趣盎然。实践证明,在和谐文明的精神文化环境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场所,有利于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学好英语的自信心,体验英语语言环境和语言魅力,启发他们用英语思维习惯造句写作。
二、关于“诚信”的语言实践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诚信”的语言实践课(论文提纲范文)
(1)高中英语群文阅读大班额教学方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英语群文阅读文本组合研究现状 |
2.2 英语群文阅读课型研究现状 |
2.3 英语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现状 |
2.4 大班额教学研究现状 |
2.5 文献述评 |
第3章 理论基础 |
3.1 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
3.2 窄式阅读理论 |
3.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3.4 图式理论 |
第4章 教学前期准备 |
4.1 文本组合方式 |
4.1.1 过渡期的文本组合方式 |
4.1.2 熟练期的文本组合方式 |
4.2 大班额学生组织方式 |
4.2.1 智慧课堂下的小组合作 |
4.2.2 高效课堂下的双重分层 |
第5章 教学方式安排 |
5.1 第一阶段的“3R”模式教学 |
5.2 第二阶段的“板块式”阅读教学 |
5.3 第三阶段的“云端”阅读教学 |
第6章 运用效果分析 |
6.1 学生层面的运用效果分析 |
6.2 教师层面的运用效果分析 |
第7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第三阶段“云端”阅读教学案例检测题(百分制) |
附录二 测试题(总分40分,测试时间45分钟) |
致谢 |
(2)精准教学提升大学生编程能力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编程教育的普及以及编程能力的重视 |
1.1.2 传统编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 |
1.1.3 信息化背景下精准教学的应用与发展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1.2.1 精准教学概述 |
1.2.2 编程能力概述 |
1.2.3 结对编程概述 |
1.3 研究内容与意义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 精准教学研究现状 |
2.1.1 精准教学研究概述 |
2.1.2 精准教学理论研究 |
2.1.3 精准教学实践研究 |
2.2 编程能力研究现状 |
2.2.1 编程能力研究概述 |
2.2.2 编程教学方法研究 |
2.2.3 结对编程相关研究 |
2.2.4 编程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
2.2.5 编程能力评价研究 |
2.3 本章小结 |
3 大学编程精准教学模式的构建 |
3.1 模式构建理论基础 |
3.1.1 学习分析理论 |
3.1.2 反馈干预理论 |
3.1.3 个性化学习理论 |
3.2 模式整体框架构建 |
3.3 课前预备中的精准 |
3.3.1 基于测验问题的精准诊断 |
3.3.2 基于测验结果的精准分组 |
3.4 课堂教学中的精准 |
3.4.1 基于学习问题的精准讲解 |
3.4.2 基于学习结果的精准干预 |
3.5 课后巩固中的精准 |
3.5.1 基于学习报告的精准反馈 |
3.5.2 基于结果分析的精准反思 |
4 大学编程精准教学模式的应用案例 |
4.1 课前预备环节 |
4.1.1 发现测验问题,精准诊断 |
4.1.2 分析测验结果,精准分组 |
4.2 课堂教学环节 |
4.2.1 总结学习问题,精准讲解 |
4.2.2 评价学习结果,精准干预 |
4.3 课后巩固环节 |
4.3.1 生成学习报告,精准反馈 |
4.3.2 进行结果分析,精准反思 |
5 实验研究及相关数据分析 |
5.1 准实验研究 |
5.1.1 实验对象的确定 |
5.1.2 实验变量的控制 |
5.1.3 实验工具的制定 |
5.1.4 实验数据的收集 |
5.2 相关数据分析 |
5.2.1 作品成绩与分析 |
5.2.2 访谈记录与分析 |
5.2.3 实证结论与讨论 |
6 总结与反思 |
6.1 研究总结 |
6.2 研究创新点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程序作品评价量规 |
附录B:访谈提纲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贾志敏语文教学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课题缘起 |
1.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贾志敏字词教学研究现状 |
1.2.2 贾志敏阅读教学研究现状 |
1.2.3 贾志敏作文教学研究现状 |
1.2.4 贾志敏教学评价研究现状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1.3.1 教学方法 |
1.3.2 语文教学方法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资料研究法 |
1.4.2 案例分析研究法 |
2 贾志敏语字词教学方法研究 |
2.1 贾志敏字词教学的核心观点 |
2.1.1 重视字词,深化目标 |
2.1.2 字词实践,注重运用 |
2.1.3 走进语文,走进生活 |
2.2 贾志敏字词教学的主要方法 |
2.2.1 联动生活,构筑情境 |
2.2.2 言语训练,语用实践 |
2.2.3 朗读起始,教学有序 |
2.3 贾志敏字词教学的基本特色 |
2.3.1 关注学生,鼓励为主 |
2.3.2 评价调控,高效简洁 |
2.3.3 温和善诱,传递情感 |
3 贾志敏阅读教学方法研究 |
3.1 贾志敏阅读教学的核心观点 |
3.1.1 回归本质,回归语文 |
3.1.2 建构语言,形成语感 |
3.1.3 自然阅读,浸润情感 |
3.2 贾志敏阅读教学的主要方法 |
3.2.1 正确朗读,高效指导 |
3.2.2 言语实践,勾连说写 |
3.2.3 情感熏陶,以文表情 |
3.3 贾志敏阅读教学的基本特色 |
3.3.1 精彩导入,引领课堂 |
3.3.2 师生对话,以生为主 |
3.3.3 课堂评价,灵活多样 |
4 贾志敏作文教学方法研究 |
4.1 贾志敏作文教学的核心观点 |
4.1.1 学会做人,学做真人 |
4.1.2 儿童作文,儿童表达 |
4.1.3 写作训练,掌握技能 |
4.2 贾志敏作文教学的主要方法 |
4.2.1 读写结合,互为补充 |
4.2.2 听说写作,积极转化 |
4.2.3 有序训练,阶梯练习 |
4.3 贾志敏作文教学的基本特色 |
4.3.1 师生交往,教学相长 |
4.3.2 调动情绪,引导表达 |
4.3.3 作文评改,细致有效 |
5 贾志敏语文教学方法的启示 |
5.1 遵循规律,运用规律 |
5.2 注重训练,注重实践 |
5.3 真诚爱生,激励教育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法治教育与初中汉语课程的融合问题研究 ——基于西藏地区汉语教材的文本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研究的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中小学法治教育体系建设与学科教学的渗透融合 |
1.3.2 具体学科教学与法治教育的融合: |
1.4 概念界定 |
1.4.1 法治 |
1.4.2 法治教育 |
1.4.3 青少年法治教育 |
1.4.4 汉语课程 |
1.4.5 课程融合 |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章 法治教育与汉语课程融合的初探 |
2.1 法治教育与汉语课程融合的必要性 |
2.1.1 法治教育推动课程目标之公民教育的实现 |
2.1.2 法治信仰构筑民族教育中文化认同的精神内核 |
2.1.3 法治教育的完善推动着学校教育体系的完善 |
2.1.4 法治教育中问题的解决需要汉语课程的有力支撑 |
2.2 法治教育与汉语课程融合的可行性 |
2.2.1 汉语课程标准对融合法治教育具有引领作用 |
2.2.2 汉语课程的人文性中蕴含着丰富的法治教育内容 |
2.2.3 汉语课程的实践性让法治教育回归生活 |
2.2.4 汉语课程价值理念与法治教育的基本理念相一致 |
2.3 汉语教材中进行法治教育文本分析的参考要素 |
2.3.1 相关学者对法治教育内容的研究 |
2.3.2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中法治教育目标和内容要求 |
第3章 汉语教材中法治教育要素的文本分析 |
3.1 从课程标准看法治教育与汉语课程的融合 |
3.2 从汉语教材单元主题设置看法治教育与汉语课程的融合 |
3.3 从汉语教材内容设置看法治教育与汉语课程的融合 |
3.3.1 阅读课文中法治教育内容的分析 |
3.3.2 对话课文钟法治教育内容的分析 |
3.3.3 应用学习环节钟法治教育内容分析 |
3.4 法治教育在汉语教材中的间接融合 |
3.4.1 法治教育与汉语教材内容间接融合的依据 |
3.4.2 课文主题与法治教育融合的范例 |
3.4.3 以主题二次开发为主要方式的法治教育融合 |
3.5 从教材中性别、职业的刻板印象看法治教育融合 |
3.5.1 汉语教材中职业分布情况统计分析 |
3.5.2 对教材文章作者的统计分析 |
第4章 法治教育与汉语课程融合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4.1从汉语课程标准看,法治教育内容的间接性、隐蔽性不利于融合 |
4.2 从汉语教材角度看,法治教育内容缺失严重 |
4.3 在课外资源开发中,汉语课程与法治教育相割裂 |
4.4 在汉语教材编写中,法治教育内容被无意识遗忘 |
第5章 法治教育与汉语课程融合的对策与建议 |
5.1 对汉语教材中法治教育内容进行适度合理编排 |
5.2 基于汉语文教材特性进行法治教育课程资源整合 |
5.3 以综合实践为抓手拓展法治教育的时空,构建法治校园文化 |
5.4 基于多学科间的渗透、协作进行法治教育资源整合 |
5.5 不断提高教师的法治素养,为法治教育的有效融合提供保障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5)汉语视听说教材话题选编与教学研究 ——以《中国城市名片》《秦淮人家》《看电影学汉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和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一章 汉语视听说教材话题选编及其重要性 |
第一节 汉语视听说教材与话题选编的界定 |
一、汉语视听说教材的概念 |
二、“话题”的定义及分类 |
第二节 汉语视听说教材话题选编与教学的重要性 |
一、促进中国文化的广泛传播 |
二、锻炼学生汉语思维能力 |
三、调动学生积极性 |
四、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
第二章 三套常用汉语视听说教材的话题分布与编排特征 |
第一节 三套汉语常用视听说教材的话题内容 |
一、《中国城市名片》中的课文话题 |
二、《秦淮人家》中的课文话题 |
三、《看电影学汉语》中的课文话题 |
第二节 三套汉语常用视听说教材的话题分布特征 |
一、三套常用教材话题群的分布特征 |
二、三套常用教材子话题的分布特征 |
第三节 三套汉语常用视听说教材的话题编排特征 |
一、话题的数量 |
二、话题的侧重点 |
三、话题的编写方式 |
四、话题的编写顺序 |
第三章 汉语常用视听说教材话题选编的优缺点 |
第一节 三套汉语常用视听说教材话题选编的优点 |
一、话题选择趣味性较强 |
二、话题表现形式丰富多样 |
三、话题选取各有侧重 |
第二节 三套汉语常用视听说教材话题选编的缺点 |
一、话题重复或近似 |
二、话题缺乏永恒性和普遍性 |
三、留学生关注的话题分布不均 |
四、一些必要话题的缺失 |
第四章 关于汉语视听说教材话题选编与教学的建议 |
第一节 话题选择内容上的建议 |
一、拓展教材视频的类型 |
二、注意话题涉及的广泛性 |
三、加大话题的文化多元性 |
第二节 话题编排方式上的建议 |
一、提高话题编排的顺序性 |
二、设置符合视听说课类型的多项技能练习 |
三、话题设置与情感认知相结合 |
第三节 对于视听说课程结合话题开展教学的建议 |
一、以教材话题为本,适当引申 |
二、培养教师运用多媒体的能力,实现人机互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2016年高考英语全国乙卷:解读与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试题分析 |
(一)听力 |
(二)阅读理解 |
(三)完形填空 |
(四)语法填空 |
(五)短文改错 |
(六)书面表达 |
二、教学启示 |
(一)强化语感意识,提升语言能力 |
(二)强化语境意识,提升语用能力 |
(三)强化文化意识,提升交际能力 |
(四)强化问题意识,提升思维能力 |
三、结束语 |
(7)让研究性学习走进语文课堂(论文提纲范文)
一、捕捉情感体验, 引发探究兴趣 |
1.师生关系和谐化 |
2.创设问题情境化 |
二、演绎生活体验, 拓展研究空间 |
1.互助互动活动化 |
2.教学时空开放化 |
三、丰富创新体验, 提升研究品质 |
1.成果展示多样化 |
2.超越自我个性化 |
(8)平淡中的大智慧——余映潮老师课例评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课堂形式:平淡中环环相扣 |
二、课堂评价:平淡中真情流露 |
三、课堂训练:平淡中夯实基础 |
四、教学手段:平淡中彰显风范 |
(9)影视鉴赏在对外汉语听说课文化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 研究意义 |
二、 研究现状 |
(一) 语言教学 |
(二) 教学方法 |
(三) 影视作品选材 |
三、 理论基础 |
(一) 第二语言习得 |
(二) 情景教学法 |
(三) 跨文化交际 |
第二章 影视鉴赏作为听说课文化教学手段的内涵及优势 |
一、 影视作品的含义 |
二、 对外汉语听说课的文化教学 |
三、 在听说课中运用影视鉴赏作为文化教学手段的优势 |
(一) 直观真实的情景教学 |
(二) 寓教于乐的学习气氛 |
(三) 对非语言交际知识的了解 |
(四) 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 |
(五) 运用汉语实际能力的提高 |
第三章 影视鉴赏作为听说课文化教学手段的实践 |
一、 影视作品的选材原则 |
(一) 语言规范原则 |
(二) 尊重文化差异原则 |
(三) 时代性原则 |
二、 课堂布置 |
(一) 课前阶段 |
(二) 课堂阶段 |
(三) 课后阶段 |
三、 听说课中的词汇文化分析 |
(一) 语言 |
(二) 民俗 |
(三) 交际 |
四、 案例分析 |
(一) 节日 |
(二) 食品 |
(三) 艺术 |
(四) 服饰 |
(五) 称谓语 |
(六) 风俗习惯 |
(七) 文化词语 |
第四章 影视鉴赏作为听说课文化教学手段的不足与建议 |
一、 影视鉴赏作为听说课文化教学手段的不足 |
二、 对影视鉴赏作为听说课文化教学手段的建议 |
第五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中学英语教学实践中理、趣结合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创造愉快学习环境激发英语学习兴趣 |
二、在理趣结合中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
三、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强化语感沟通效果 |
四、结束语 |
四、关于“诚信”的语言实践课(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英语群文阅读大班额教学方式研究[D]. 李婷婷. 西南大学, 2020(06)
- [2]精准教学提升大学生编程能力的实证研究[D]. 郁艳琴. 浙江师范大学, 2020(02)
- [3]贾志敏语文教学方法研究[D]. 刘佳惠.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8)
- [4]法治教育与初中汉语课程的融合问题研究 ——基于西藏地区汉语教材的文本分析[D]. 陈小利. 陕西师范大学, 2018(01)
- [5]汉语视听说教材话题选编与教学研究 ——以《中国城市名片》《秦淮人家》《看电影学汉语》为例[D]. 邵婉. 苏州大学, 2018(01)
- [6]2016年高考英语全国乙卷:解读与启示[J]. 周大明,兰郑勇.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6(07)
- [7]让研究性学习走进语文课堂[J]. 洪岑芬. 新课程学习(上), 2014(10)
- [8]平淡中的大智慧——余映潮老师课例评析[J]. 李扬.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08)
- [9]影视鉴赏在对外汉语听说课文化教学中的应用[D]. 刘晨. 河南大学, 2014(03)
- [10]中学英语教学实践中理、趣结合的探索[J]. 马宁. 数字化用户, 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