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生物安全与疾病控制

畜禽生物安全与疾病控制

一、生物安全与畜禽疫病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农业农村部[1](2022)在《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十四五”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文中研究指明农牧发[2021]3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村(农牧)、畜牧兽医厅(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局:为推进畜牧兽医行业高质量发展,我部制定了《"十四五"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划》。现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组织实施。2021年12月14日

丁宇[2](2021)在《新生物安全观与畜禽养殖》文中认为为了解决畜禽烈性传染病对养殖生产长期的困扰,改变行业中存在的单纯依靠疫苗免疫、药物治疗、普通消毒等控制疾病的局限性思维。生物安全是控制疫病侵袭畜禽养殖的重要举措,本文探究系统防控思维下新生物安全思路、创新产品、评估方法在畜禽养殖的实践。1新生物安全观的内涵1.1新生物安全观产生针对畜禽场频繁遭受重大疫病侵袭的困境,短时期内无有效疫苗和药物应对。生物安全措施是实践证明目前最重要的防控动物疫病的手段。可某些领域传统的生物安全观念存在缺陷,对生物因子及相关因素无法实时归避。新时期生物安全体系的重塑须实现畜禽无法接触病原体,病毒载量无法突破机体防御屏障,进而使疫病无法流行。

农业农村部[3](2021)在《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新一轮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的通知》文中研究指明农种发[2021]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村(农牧)厅(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局,全国畜牧总站,有关单位:畜禽种业是畜牧业发展的根基,是畜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为推进畜禽种业发展,2008年以来,我部陆续发布实施了奶牛、生猪、肉牛、蛋鸡、肉鸡和肉羊遗传改良计划,有力推进了我国畜禽种业发展,种源立足国内有保障,风险可管控,为我国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丰富百姓"菜篮子"提供了有力支撑。

李鹏程[4](2021)在《养殖规模对生猪养殖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质量畜牧业是新时代不断满足人们对优质安全肉蛋奶需求的战略性产业,更是保障农牧民持续增收、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性产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农业要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生猪产业作为中国畜牧业中第一大产业,一直受到政府及业界的广泛关注。2019年、2020年国务院先后出台了《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提升生猪养殖规模化率,实现效率提升、环境友好、生产稳定的高质量发展。国外实践已经证明,散户的持续退出,及由此带来的生猪养殖规模化率的上升是推动生猪养殖业质量提升的重要动力。但这一过程在不同国家的具体实现路径却存在较大差异。那么什么样的规模化路径符合中国生猪养殖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就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这一问题的解答,首先需要厘清养殖规模对中国生猪养殖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本研究基于生产实践的大量一手数据资料,实证分析养殖规模对生猪养殖业高质量发展关键环节的具体影响,进而从规模化视角探寻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对于促进中国生猪养殖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本研究依托8个典型省份16个县市238个养殖场(户)的一手实地调研数据资料,并辅之以宏观统计数据资料,针对影响生猪养殖业高质量发展的三个关键环节——生猪饲养、粪污治理以及疫情应对,充分考虑规模变化所导致的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变动以及养殖场(户)心理特征的变化,构建相关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运用中介效应模型、OLS模型以及PSTR模型定量分析了养殖规模对于“降低饲养成本”、“治理环境污染”、“稳定生猪生产”这三个高质量发展主要目标的影响。并将上述分析结果纳入到开放条件下的经济剩余模型中,通过测度和比较当前过度追求单体大规模的规模化路径与设定的重点发展中规模养殖场(户)等不同路径情景下的经济福利变动情况,尝试性地对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生猪养殖业的规模化路径进行优化。本研究最终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饲养成本居高不下、环境约束及疫情冲击制约中国生猪养殖业高质量发展。基于Agri-benchmark的世界国代表性家生猪养殖典型场(户)基础数据,2017年中国生猪生产成本约为德国、西班牙等代表性国家的1.68倍,存在明显劣势。从全国8省调研数据来看,一方面,生猪养殖业发展与环境保护间的矛盾较为尖锐,2018年前后环保政策的趋紧使各地生猪存栏下降了5%~20%;另一方面,疫情冲击所致生猪生产的剧烈波动对产业健康发展造成巨大影响,45.37%的受访对象在2018、2019年间受到非洲猪瘟疫情冲击影响,其中约4/5的受访对象采取了恐慌抛售行为。(2)养殖规模的扩大通过直接、间接途径降低生猪饲养成本,但存在最优效率区间。回归结果显示,养殖规模扩大对于降低生猪饲养成本的边际效应呈现出先增后减的变化特征,当养殖规模为1571头时边际效应达到最大,即由小规模向中规模的扩张,是降低生猪饲养成本的最优效率区间。间接途径主要包括提升饲养技术水平、改善生猪饲养环境以及降低饲料采购价格三个方面,其中改善生猪饲养环境存在单体规模门槛,所以,改善饲养环境以降低饲养成本这条途径,必须通过规模的扩大来实现。(3)受周边可用土地数量限制,养殖规模的扩大将增加粪污污染治理难度,加剧污染风险。养殖规模的扩大将加剧粪污处理面临的现实约束,放大负外部性,加剧环境污染,特大规模养殖场(户)粪污污染所致环境成本约为小规模养殖场(户)的10倍。同时,规模扩大还将导致规模不经济,并削弱范围经济,造成粪污处理成本上升,特大规模养殖场(户)粪污处理成本约为小规模养殖场(户)的2倍。上述影响最终将致使粪污处理效率下降,加大污染治理难度。回归结果显示,养殖规模每扩大1%,粪污处理效率将下降0.09%。(4)养殖规模扩大将驱使受疫情影响的养殖场(户)以更大幅度调减生猪存栏量。尽管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养殖场(户)疫病防控条件会得到改善,但受急于降低生产风险的心理因素影响,其在面对疫情冲击时,会以更大幅度调减存栏。回归结果显示,当养殖规模小于4952头时,受疫情影响养殖场(户)将主动调减44.52%的存栏;当养殖规模大于4952头时,存栏调减幅度将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而增大,最终将驱使存栏下降75.09%。(5)重点发展中规模养殖场(户)的规模化路径可实现经济福利最大化。特大规模养殖场的扩张是当前推动生猪养殖规模化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这能够带来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的提升。但在综合考虑生猪粪污污染及疫情冲击所致经济福利损失的情况下,扩大中规模养殖场(户)的比重,才能在生猪养殖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实现经济福利的最大化。根据上述结论,本研究提出如下政策建议:一是引导中小养殖场(户)适度扩大规模,降低生猪饲养成本;二是引导生猪养殖规模有序扩张,降低粪污污染风险;三是针对不同规模出台差异化支持政策,夯实生猪养殖疫情应对能力;四是重点扶持中规模养殖场(户),优化生猪养殖业结构。

吴昊彤[5](2021)在《大庆市畜禽疫病防疫体系建设的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综合运用数学分析、系统工程方法、模糊数学等多种理论和方法对大庆市畜禽疫病防疫体系建设的发展问题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首先,对大庆市畜禽疫病防疫体系建设现状中的大庆市县区及乡镇组织机构与管理职责情况、基础设施情况、人员队伍情况、经费保障、畜禽检疫情况及疫病检测情况进行分析,利用SWOT分析方法辨析大庆市畜禽疫病防疫体系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优势与劣势,并进行组合分析,提出了大庆市畜禽疫病防疫体系建设的优化路径为:SO战略得出大庆市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促进了防疫体系的发展,随着动物疫病的不断增加,政府加大对疫病防控资金投入,内部机制的调整与动物疫病监测及其他工作相匹配,加快防疫体系的发展。其次,综合运用层次分析、熵权法及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大庆市畜禽疫病防疫体系建设进行定量分析确定主客观权重及隶属度,确定了影响大庆市畜禽疫病防疫体系建设影响因素的序列,即养殖户防疫意识不强;乡镇防疫信息化建设有待完善;机构与职责设置不明晰;防疫人才不足;乡镇防控资金投入不足;防疫法实施细则不完善。最后,根据研究的结果并结合大庆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大庆市畜禽疫病防疫体系建设的主要对策:1、加强动物疫病防控知识的宣传引导工作,强化养殖者的防疫意识,从根本上降低畜禽疫病发生和传播;2、完善防疫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大庆市基层防疫信息化程度;3、明晰乡镇一级的防疫机构设立和管理制度,明确工作职责;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保障防疫体系工作顺利开展;5、加大乡镇防疫资金投入;6、完善《动物防疫法》实施细则为防疫管理体系的发展提供依据。

朱祥成,王兴华[6](2021)在《种畜禽场疫病净化生物安全规范化管理》文中提出近年来,我国基层畜牧养殖业发现迅速,养殖业向规模化与集约化方向不断发展,为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还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畜牧养殖发展过程中,疾病防控一直是重点工作。为保证我国种畜禽养殖场的综合效益,必须增强畜禽疫病防控管理水平,避免疾病大规模蔓延。本文主要分析种畜禽场疫病净化的生物安全规范化管理。

蔡辛娟[7](2021)在《基于非洲猪瘟背景下养猪场生物安全防控评价研究》文中提出2018年8月我国首次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进行决策部署,各地认真贯彻落实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两年多来,生猪产能逐步得到恢复,但非洲猪瘟防控形势依然复杂严峻,至今非洲猪瘟疫情仍然存在,面对非洲猪瘟长期存在与有效疫苗尚在研发的双重考验,坚持实施生物安全防控是应对非洲猪瘟疫情的重要有效措施。本文首先分析非洲猪瘟背景下我国生猪疫病流行及生物安全防控现状;其次阐述国外(美国、法国、西班牙)养猪场生物安全防控评价及实践经验;再次结合国内外养猪场防控实践,从养猪场内部与外部两个方面构建我国养猪场生物安全防控评价指标体系;最后用加权秩和比法对样本猪场的生物安全水平进行评定与划分,采用描述性统计与多元方差分析对样本猪场的养殖收益与生产性能进行分析,以比较不同生物安全水平下成本收益和生产性能的差别,揭示生物安全水平与二者之间的关系,为国内养猪场生物安全水平评估提供量化依据,为政府制定疫病防控管理政策提供决策,有助于指导养猪场户转变“重治轻防”观念,重视并采取生物安全措施,对于提高我国生猪产业疫病防控水平和促进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构建了适用于国内养猪场的生物安全防控评价指标体系。将外部生物安全与内部生物安全作为一级指标,整个指标体系共有14个二级指标,46个三级指标,从而构建了3个层次的生物安全防控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外部生物安全的二级指标包含外购猪种、外来车辆运输、访客、外来生物、养猪场选址五个方面;内部生物安全的二级指标包含疫病防控、哺育保育及育肥舍、饲料与饮水、全进全出、不同区域及圈舍管理、场内人员管理、生物安全条例、病死猪及粪污处理、清洁消毒九个方面。(2)基于加权秩和比法对样本猪场的生物安全水平进行评估,将样本猪场的生物安全水平分为四类,即优、良、中、差。基于2020年我国北中南部的三个代表省份典型养殖场的调研数据(吉林、河南、江苏),测算出,生物安全水平为优的占11.2%,水平为良的占44.4%,水平为中的占44.4%,水平为差的占0%。可以看出,在调研地区中,养猪场生物安全水平中等偏上,在生物安全管理上仍有欠缺与漏洞,生物安全水平亟待提高。(3)揭示了养猪场生物安全防控与养殖成本收益和生产性能之间的关系。基于描述性统计分析得到,养猪场生物安全水平越高,其生猪销售收入越高,总成本越高,利润越高,且育肥猪防疫治疗费用越高,即生物安全水平高的养猪场,其养殖收益也高。基于多元方差分析,发现养猪场生物安全水平的分组对料重比、日增重与育肥猪死亡率都有显着影响(p<0.05),且养猪场生物安全水平与料重比、育肥猪死亡率呈负相关,与日增重呈正相关。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促进养猪场生物安全的对策建议。一是加大疫病防控宣传,提高养猪场户生物安全意识;二是完善生产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增强疫病防控能力;三是建立科学的防疫体系,保障猪场疫病防控效果;四是因地制宜选择无害化处理方式,降低疫病传播风险;五是建立场外、出入口、场内三级消毒程序,阻断病原传播;六是优化监督管理体系,提高区域整体生物安全防控水平。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8](2020)在《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无非洲猪瘟区标准》和《无规定动物疫病小区管理技术规范》的通知》文中研究说明农办牧[2019]8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村(农牧、畜牧兽医)厅(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局,部属有关事业单位: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9]31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国办发[2019]44号)精神,指导各地建设非洲猪瘟等动

王薇[9](2015)在《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防控能力建设研究》文中提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畜牧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上畜牧养殖数量最大的国家,畜牧业也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我国动物疫情防控形势越来越严峻复杂。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关系国家食物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关系社会和谐稳定,是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责,是农村农业工作的重要内容。2012年5月2日,《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发布实施。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指导全国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综合性规划,是我国动物疫病防治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动物疫病防治工作进入了规划引领、科学防治的新阶段。本论文在此背景下,从政府管理的角度出发,依据《规划》的基本理念,研究影响我国动物疫情政府防控能力的基本要素,对于我国制定合理的防控政策、创新防控组织体系建设、防控技术推广以及促进、社会防控资源整合有着很强的迫切性和现实性。本文在公共管理学、危机管理学、农业推广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视角下,综合运用公共危机管理理论、风险理论、脆弱性分析、动物卫生经济学理论以及系统管理理论对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防控能力建设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依据《规划》提出的四个能力建设的基本保障,提出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防控能力建设的四大基础要素:法制规范、组织体制、科技支撑和条件保障。分章对此四大基本要素在我国建设的基本概况、存在的基本问题、问题引发的原因、国外的基本经验及做法以及可能的改进方向和做法进行了综合分析,旨在提升我国政府提高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能力。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文献探讨和实证昀方法对动物疫情防控能力建设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得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观点与结论。首先,改变观念,建立系统化的动物疫情防控法律体系。其中需要改变观念,从动物卫生安全的高度看待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立法;健全动物防疫组织立法,防止动物疫情防控立法碎片化;树立动物疫情风险意识,健全动物卫生风险评估机制。其次,突破限制,建立开放型的动物疫情防控体制框架。需要从专业性出发设立常规性指挥机构;以任务为中心建立复合式组织结构;以政府为中心的多元主体参与共治。再次,创新科技,构建有机性的动物疫情防控科技支撑。需要做到接轨国际标准,加强科技支撑基础条件建设;抓住核心技术,做好科技支撑沟通平台建设;注重社会需求,完善科技支撑能力评价机制;重视技术应用,科学研究与防控实践相结合。最后重视投入,建立稳定性的动物疫情防控条件保障。需要在条件保障上重心前移,加大和稳定动物疫病防控财政支持;建立多元化的动物疫病防控资金分摊机制;对动物疫病防控重点领域进行合理分派;合理安排重大动物疫情应急资金和物资储备。本文借鉴相关研究成果及通过案例的实地调查和大量的统计数据来进行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防控能力建设研究,可能在两方面具有创新:一是基本研究思路的创新性。文章突破单纯的从畜牧兽医学的角度来探讨动物疫情防控问题,而是从人类社会公共管理的角度来考察人类社会的管理行为如何削弱或消减动物疫情公共危机的发生的风险。二是计量研究方法具有创新性。本项目采用回归分析对现阶段我国动物疫情防控的基本情况进行实证分析,找出目前影响防控能力的关键性要素,对我国短期内的防控政策的制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王中力[10](2014)在《我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模式的应用与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是各国控制动物疫病、保护动物卫生水平、促进动物产品国际贸易的重要动物卫生措施。世界上约有70%的国家采用区域化管理措施防控动物疫病,我国的动物疫病区域化工作从1998年开始实施,已取得了一定成效,建成了海南、吉林永吉两片免疫无口蹄疫区以及广州从化无马属动物疫病区,但总体看,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我国针对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的系统研究较少,适合我国国情的区域化管理理论体系尚未形成,加之我国动物疫情形势复杂,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措施推进缓慢。本研究以《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简称《规划》)提出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目标为核心,以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有关动物疫病区域化标准为主线,剖析部分国家及我国实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的案例,结合我国动物疫病防控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两种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模式在我国实施的可行性,为加快推进我国应用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措施,实现《规划》目标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本研究深入分析了OIE关于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的原则、要求和发展演变过程,总结了地区区划和生物安全隔离区划两种模式的优缺点、适用范围和技术要求等。分析部分国家和我国采取地区区划、生物安全隔离区化模式控制或消灭动物疫病的案例,进一步研究两种区化模式在实践中的优缺点。结合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疫病防控形势等情况,综合考虑我国动物疫病防控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我国实施动物疫病区域化措施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实施区域化管理是我国防控动物疫病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已具备全面实施区域化管理的条件,提出当前在我国推进地区区划和生物安全隔离区两种模式是切实可行的。本研究在认真分析我国实施两种区域化管理模式可行性的基础上,分别提出两种模式的实施原则、类型划分、病种选择以及采取的措施等。提出实施区域化管理既要统筹兼顾,又要因地制宜,即在动物疫病防控基础较好、自然屏障优势明显以及能通过行政手段有效干预的区域,实行地区区划模式;在部分养殖条件较好、生物安全水平较高的企业,开展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提出生物安全隔离区应按照“国家主管、地方自建、企业实施、评估认可”的原则建设。提出应加快推进单一的种畜禽场类型的生物安全隔离区。提出在我国应加快推进生物安全隔离区化模式。提出将生物安全隔离区划的内涵延伸到兽药等投入品控制领域,丰富了我国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的内容,将生物安全隔离区优势从防控动物疫病扩大到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

二、生物安全与畜禽疫病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生物安全与畜禽疫病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2)新生物安全观与畜禽养殖(论文提纲范文)

1 新生物安全观的内涵
    1.1 新生物安全观产生
    1.2 新生物安全观的特征
2 新生物安全观的实践
    2.1 创新的生物安全思路
    2.2 新型的生物安全产品
    2.3 评估生物安全的方法

(3)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新一轮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的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
全国奶牛遗传改良计划
全国肉牛遗传改良计划
全国羊遗传改良计划
全国蛋鸡遗传改良计划
全国肉鸡遗传改良计划
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名单
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咨询委员会名单
各畜种遗传改良计划专家委员会

(4)养殖规模对生猪养殖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
        1.2.2 关于生猪饲养成本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1.2.3 关于畜禽粪污环境污染及治理行为的研究
        1.2.4 关于畜禽疫病冲击及防控的研究
        1.2.5 关于生猪养殖业发展路径的研究
        1.2.6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图
    1.4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4.1 研究方法
        1.4.2 数据来源
    1.5 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生猪养殖业高质量发展
        2.1.2 生猪养殖规模划分标准
        2.1.3 生猪饲养成本
        2.1.4 生猪养殖粪污环境污染
        2.1.5 突发疫情应对决策
        2.1.6 路径优化
    2.2 理论基础
        2.2.1 规模经济理论
        2.2.2 范围经济理论
        2.2.3 环境经济学理论
        2.2.4 外部性理论
        2.2.5 风险条件下的生产者决策理论
    2.3 分析框架
        2.3.1 养殖规模对生产成本影响的分析框架
        2.3.2 风险条件下的生产者决策分析框架
第三章 国内外生猪养殖业发展概况
    3.1 国外生猪养殖业发展概况
        3.1.1 近年全球生猪生产形势
        3.1.2 代表性国家生猪养殖业发展特征
    3.2 中国生猪养殖业发展概况
        3.2.1 不同时期中国生猪养殖业发展脉络(1978 年以来)
        3.2.2 基于宏观数据的中国生猪养殖业发展现状分析
        3.2.3 基于微观调研的中国生猪养殖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养殖规模对生猪饲养成本的影响分析
    4.1 数据来源及说明
    4.2 不同规模养殖场(户)生猪饲养成本及影响因素比较分析
        4.2.1 不同规模养殖场(户)生猪饲养成本比较分析
        4.2.2 不同规模养殖场(户)生猪饲养成本影响因素比较分析
    4.3 养殖规模对生猪饲养成本影响的实证分析
        4.3.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4.3.2 研究方法、变量选择与描述性统计
        4.3.3 实证分析
    4.4 本章讨论与小结
        4.4.1 讨论
        4.4.2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养殖规模对生猪粪污污染治理的影响分析
    5.1 数据来源及说明
    5.2 不同规模养殖场(户)粪污处理情况对比分析
        5.2.1 不同规模生猪养殖场(户)粪污处理方式比较
        5.2.2 不同规模生猪养殖场(户)粪污处理强度比较
        5.2.3 不同规模养殖场(户)粪污处理成本比较
        5.2.4 不同规模养殖场(户)粪污处理效率比较
    5.3 养殖规模对生猪粪污污染治理影响的实证分析
        5.3.1 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说
        5.3.2 研究方法、变量选择与描述性统计
        5.3.3 实证分析
    5.4 本章讨论与小结
        5.4.1 讨论
        5.4.2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养殖规模对突发疫情应对决策的影响分析
    6.1 数据来源及说明
    6.2 不同规模养殖场(户)疫情应对情况比较
        6.2.1 不同规模养殖场(户)防疫条件比较
        6.2.2 不同规模养殖场(户)的突发疫情应对决策比较
    6.3 养殖规模对突发疫情应对决策影响的实证分析
        6.3.1 分析框架与研究假说
        6.3.2 研究方法、变量选择与描述性统计
        6.3.3 实证分析
    6.4 本章讨论与小结
        6.4.1 讨论
        6.4.2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于规模视角的生猪养殖业高质量发展路径优化分析
    7.1 研究方法
        7.1.1 开放条件下的经济剩余模型
        7.1.2 弹性估计
    7.2 参数设定及情景设置
        7.2.1 参数设定
        7.2.2 情景设置
    7.3 测算结果及分析
        7.3.1 弹性测算
        7.3.2 经济福利测算
    7.4 讨论与本章小结
        7.4.1 讨论
        7.4.2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8.1 研究结论
        8.1.1 饲养成本居高不下、环境约束及疫情冲击制约生猪养殖业高质量发展
        8.1.2 养殖规模扩大有利于降低生猪饲养成本,但存在最优效率区间
        8.1.3 养殖规模扩大将增加粪污污染治理难度,加剧环境污染风险
        8.1.4 养殖规模越大受疫情冲击影响而主动调减生猪存栏的幅度越大
        8.1.5 重点发展中规模养殖场(户)的规模化路径可实现经济福利最大化
    8.2 对策建议
        8.2.1 引导中小养殖场(户)适度扩大规模,降低生猪饲养成本
        8.2.2 引导生猪养殖规模有序扩张,降低粪污污染风险
        8.2.3 针对不同规模出台差异化的支持政策,提升疫情应对能力
        8.2.4 重点扶持中规模养殖场(户),优化生猪养殖业结构
    8.3 研究不足及未来展望
        8.3.1 研究不足
        8.3.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生猪生产能力、生产管理及生产形势调研问卷
致谢
作者简历

(5)大庆市畜禽疫病防疫体系建设的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发展畜牧养殖业的意义
        1.1.2 畜牧业成为农业重要组成部分
        1.1.3 畜禽防疫体系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4.1 国内畜禽疫病防疫管理现状
        1.4.2 国外畜禽疫病防疫管理现状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1.5.1 大庆市畜禽防疫体系建设状况的分析
        1.5.2 大庆市畜禽疫病防疫体系建设的SWOT分析
        1.5.3 大庆市畜禽疫病防疫体系的系统评价
        1.5.4 大庆市畜禽防疫体系的发展对策
        1.5.5 研究方法
    1.6 研究的技术路线
2 大庆市畜禽疫病防疫体系现状分析
    2.1 大庆市畜牧业基本情况
    2.2 大庆市畜禽重大疫病发生情况
    2.3 大庆市畜禽防疫体系基本状况
        2.3.1 大庆市县区组织机构与管理职责情况
        2.3.2 乡镇组织机构与管理职责情况
        2.3.3 基础设施情况
        2.3.4 人员队伍情况
        2.3.5 经费保障情况
        2.3.6 畜禽检疫情况
        2.3.7 畜禽疫病检测情况
    2.4 大庆市畜禽防疫工作的法律依据
    2.5 本章小结
3 大庆市畜禽疫病防疫体系建设的SWOT分析
    3.1 大庆市畜禽疫病防疫体系建设的优势
    3.2 大庆市畜禽疫病防疫体系建设的劣势
    3.3 大庆市畜禽疫病防疫体系建设的机遇
    3.4 大庆市畜禽疫病防疫体系建设的威胁
        3.4.1 组合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大庆市畜禽疫病防疫体系建设影响因素分析
    4.1 大庆市畜禽防疫体系的系统诊断
    4.2 层次分析法确定主观权重
        4.2.1 评价指标的选择
        4.2.2 建立判断矩阵
        4.2.3 构造针对因素层的判断矩阵及一致性检验
        4.2.4 评价指标确定
    4.3 熵权法确定客观权重
    4.4 本章小结
5 大庆市畜禽疫病防疫体系运行效果评价
    5.1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大庆市畜禽疫病防疫体系的运行效果评价
    5.2 本章小结
6 对策建议
    6.1 加强宣传,提高养殖者的防疫意识
    6.2 加强防疫信息化建设
    6.3 建立健全动物防疫机构体系,明确岗位职责
    6.4 稳定动物防疫人才队伍,加强与大学研究院所的合作
    6.5 加大乡镇防疫资金的投入
    6.6 完善动物防疫法实施细则
7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6)种畜禽场疫病净化生物安全规范化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 种畜禽场疫病净化存在的问题
    1.1 规模化养殖水平低
    1.2 过度依赖疫苗免疫
    1.3 生物安全体系不健全
2 建立健全生物安全规范化管理体系
    2.1 种源管理
    2.2 人员管理
    2.3 饲养管理
    2.4 养殖环境
    2.5 疫病监测
3 结束语

(7)基于非洲猪瘟背景下养猪场生物安全防控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分析框架
    1.5 论文的创新点
2 非洲猪瘟流行背景下我国生猪疫病流行及生物安全防控现状
    2.1 非洲猪瘟流行背景下我国生猪疫病流行情况
    2.2 非洲猪瘟流行背景下我国生物安全防控体系建设及实施进展
3 国外生猪养殖场生物安全防控实践及评价体系的经验借鉴
    3.1 美国养猪场生物安全防控
    3.2 欧洲代表国家养猪场生物安全防控
    3.3 对我国养猪场生物安全防控的借鉴与启示
4 我国养猪场生物安全防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1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4.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4.3 评价指标体系的解释
5 养猪场生物安全防控水平评价
    5.1 样本猪场介绍
    5.2 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
    5.3 评价结果比较及分析
    5.4 养猪场生物安全水平与养殖特征的相关性
6 养猪场生物安全防控实施效果分析
    6.1 变量选取与说明
    6.2 模型设计
    6.3 模型结果分析
    6.4 典型案例分析
7 研究结论与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建议
致谢
附录 调研问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8)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无非洲猪瘟区标准》和《无规定动物疫病小区管理技术规范》的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附件1无非洲猪瘟区标准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3.1猪:
        3.2家猪:
        3.3非洲猪瘟病毒感染:
    4潜伏期
    5无非洲猪瘟区
        5.1猪无非洲猪瘟区
        5.2家猪无非洲猪瘟区
    6无非洲猪瘟区发生非洲猪瘟有限疫情建立感染控制区的条件
    7无非洲猪瘟区的恢复
        7.1建立感染控制区后的无疫状态恢复
        7.2未能建立感染控制区的无疫状态恢复
附件2无规定动物疫病小区管理技术规范
    第一部分无规定动物疫病小区标准
        通则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3.1无规定动物疫病小区(无规定动物疫病生物安全隔离区)
        3.2生产单元
        3.3生物安全
        3.4生物安全管理体系
        3.5生物安全计划
        3.6物理屏障
        3.7缓冲区
        4基本条件
        5生物安全管理体系
        6官方兽医机构监管
        6.1基本要求
        6.2监管内容
        7监测
        8评估
        无非洲猪瘟小区标准
        1范围
        2术语和定义
        3无非洲猪瘟小区
        4无非洲猪瘟小区的恢复
        无口蹄疫小区标准
        1范围
        2术语和定义
        3免疫无口蹄疫小区
        4非免疫无口蹄疫小区
        5无口蹄疫小区的资格恢复
        无猪瘟小区标准
        1范围
        2术语和定义
        3免疫无猪瘟小区
        4非免疫无猪瘟小区
        5无猪瘟小区的恢复
        无小反刍兽疫小区标准
        1范围
        2术语和定义
        3无小反刍兽疫小区
        4无小反刍兽疫小区的恢复
        无高致病性禽流感小区标准
        1范围
        2术语和定义
        3无高致病性禽流感小区
        4无高致病性禽流感小区的恢复
        无新城疫小区标准
        1范围
        2术语和定义
        2.1新城疫
        2.2新城疫强毒感染:
        3无新城疫小区
        4无新城疫小区的恢复
        无布鲁氏菌病小区标准
        1范围
        2术语和定义
        3无布鲁氏菌病小区
        4无布鲁氏菌病小区的恢复
    第二部分管理技术规范
        规定动物疫病风险评估准则
        1范围
        2术语和定义
        2.1风险
        2.2风险识别
        2.3风险评估
        2.4风险交流
        2.5风险管理
        3基本要求
        4评估程序和内容
        4.1评估准备
        4.2风险识别
        4.3风险描述
        4.4风险评估
        4.5风险等级列表
        4.6风险管理措施建议
        4.7不确定性分析
        4.8风险评估报告
        4.8.1题目
        4.8.2前言
        4.8.3报告主体
        4.8.4附录和参考资料
        生物安全计划准则
        1范围
        2基本要求
        3主要内容
        4程序和方法
        4.1风险评估
        4.2对中等以上风险因素,应当设立相应的关键控制点,并针对重要的关键控制点,制定相应的标准操作程序,标准操作程序内容主要应当包括:
        5审核和签发
        6内部审核与改进
        养殖场生物安全管理规范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资质条件
        4选址和布局
        5基础设施条件
        6人员要求
        7制度要求
        8生物安全管理措施
        9记录
        屠宰场(厂)生物安全管理规范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资质条件
        4选址和布局
        5基础设施条件
        6人员要求
        7制度要求
        8生物安全管理措施
        9记录
        规定动物疫病监测准则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3.1监测
        3.2分层抽样
        3.3置信水平
        3.4假定流行率
        3.5流行病学单元
        3.6哨兵动物
        4一般要求
        5监测方式
        5.1临床监视
        5.2实验室监测
        5.2.1企业监测
        5.2.2官方监测
        5.2.3抽样原则
        5.2.4检测方法
        6监测结果
附录A(资料性附录)抽样数量的计算方法
    1公式法计算抽样数量
    2表格法计算抽样数量
    3抽样软件法计算抽样数量
    畜禽养殖场消毒技术规范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定义与术语
        3.1畜禽养殖场消毒
        3.2灭菌
        3.3物理消毒
        3.4化学消毒
        3.5生物学消毒
        3.6预防性消毒
        3.7消毒剂
        4消毒对象
        4.1畜禽体
        4.2饲养环境
        4.3人员
        4.4其他
        5消毒设施设备
        6消毒方法
        6.1喷雾消毒
        6.2浸液消毒
        6.3紫外线消毒
        6.4喷洒消毒
        6.5火焰消毒
        6.6熏蒸消毒
        7消毒要求
        7.1日常卫生
        7.1.1粪便消毒
        7.1.2污水消毒
        7.2环境消毒
        7.3人员消毒
        7.4畜禽舍消毒
        7.4.1空舍消毒
        7.4.2带畜禽消毒
        7.5用具消毒
        7.6运输车辆消毒
        7.7畜禽体消毒
        7.7.1健康畜禽预防性消毒
        7.7.2疫病流行期消毒
        7.7.3病死畜禽处理
        8注意事项
        9消毒记录
    动物卫生监督管理规范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基本要求
        4监管内容
        4.1对无规定动物疫病小区缓冲区及周边区域的监管
        4.2对无规定动物疫病小区基本情况的监管
        4.3对从业人员的监管
        4.4对无规定动物疫病小区各生产单元的监管
        4.4.1养殖场监管
        4.4.2屠宰场(厂)监管
        4.4.3运输环节监管
        4.4.4其他环节监管
        5监管方式和频次
        6结果处理
        7记录

(9)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防控能力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危机防控能力研究
        1.2.2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的研究
        1.2.3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研究
        1.2.4 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1.3 研究问题与内容
    1.4 本文研究框架与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公共危机
        2.1.2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
        2.1.3 危机防控能力
        2.1.4 能力建设及其基础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公共危机管理理论
        2.2.2 风险管理与脆弱性研究
        2.2.3 动物卫生经济学
        2.2.4 系统管理理论
第3章 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能力建设基础及其形成
    3.1 能力基础之一:法制体系建设情况
    3.2 能力基础之二:管理体制建设情况
    3.3 能力基础之三:科技研发支持情况
    3.4 能力基础之四:条件保障建设情况
    3.5 综合能力形成:应急响应实施情况
第4章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法制体系建设
    4.1 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法制体系建设
        4.1.1 我国动物卫生法律体系建设概况
        4.1.2 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应急管理法规建设情况
    4.2 我国动物疫情应急法制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4.2.1 立法文本及内容自身存在的问题
        4.2.2 法律文本与实践工作存在脱节
        4.2.3 应急法律体系的操作性存在欠缺
    4.3 其他国家动物疫情防疫法律体系建设经验借鉴
        4.3.1 美国:1+N系统化动物卫生法律体系
        4.3.2 澳大利亚:风险监控为主的动物疫情防控立法
        4.3.3 加拿大:体系健全覆盖面广的疫情防控立法
        4.3.4 欧盟:规范化、人性化的动物卫生立法体系
    4.4 我国动物疫情防控立法的改进方向
        4.4.1 健全动物防疫组织立法,防止立法碎片零散
        4.4.2 树立动物疫情风险意识,健全风险评估机制
        4.4.3 改变动物疫病防控观念,做好系统规范立法
第5章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管理体制建设
    5.1 构建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的理论基础
        5.1.1 应急管理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
        5.1.2 公共危机组织结构的特点
    5.2 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管理体制建设现状
    5.3 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管理体制建设的问题及原因
        5.3.1 动物疫情常态应急机构尚未建立
        5.3.2 危机管理指挥联动系统尚且缺乏
        5.3.3 官方组织缺乏与社会力量的整合
        5.3.4 重大动物疫情区域合作机制缺乏
    5.4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管理体系的改进
        5.4.1 专业性、常规性指挥机构的设立
        5.4.2 以任务为中心建立复式组织结构
        5.4.3 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相协调
第6章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6.1 动物疫病公共危机防控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现状
        6.1.1 我国动物疫病防控科研机构发展现状
        6.1.2 我国动物疫情防控科技成果研发情况
        6.1.3 我国动物疫情防控科技成果运用情况
    6.2 我国动物疫情防控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问题
        6.2.1 防控科技人力资本待遇较低、队伍不稳
        6.2.2 防控技术研究投资不足、应用水平偏低
        6.2.3 防控科研项目立项及管理处于无序状态
        6.2.4 科技成果鉴定评价机制忽视了实践需求
        6.2.5 科研成果推广缓慢,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6.3 制约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主要因素分析
        6.3.1 缺乏与时俱进的科学劳动价值评价机制
        6.3.2 缺乏全面、完整、连续的经费资助机制
        6.3.3 缺乏国家层面统一的科技管理服务平台
        6.3.4 缺乏科技需求方主导的制度化评价机制
        6.3.5 缺乏与社会转型相适应的成果转化机制
    6.4 我国动物疫情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途径
        6.4.1 优化薪酬结构,尊重科技人才价值
        6.4.2 改善投资机制,加强基础条件建设
        6.4.3 抓住核心技术,做好管理平台建设
        6.4.4 注重社会需求,完善鉴定评价机制
        6.4.5 重视技术应用,科研与防控相结合
第7章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条件保障建设
    7.1 我国动物疫病财政支持政策概述
        7.1.1 我国动物疫病防控财政支持政策的历史演变
        7.1.2 我国动物疫病防控条件保障基本理念的形成
    7.2 我国动物疫病财政支持存在的问题
        7.2.1 财政支持总量尚显不足
        7.2.2 财政支出结构不够合理
        7.2.3 财政支持的持续性不够
    7.3 我国动物疫病财政支持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7.3.1 财政投入理念存在差距
        7.3.2 财政分摊机制并未健全
        7.3.3 财政支出方式过于单一
    7.4 美国和澳大利亚动物疫病防控财政支持的基本经验
        7.4.1 财政支持总量充足力度较大
        7.4.2 财政支出结构动态均衡变化
        7.4.3 多元主体共同平衡分摊费用
        7.4.4 疫病消灭计划占据较大比重
    7.5 改进我国动物疫病防控条件保障的建议
        7.5.1 加大和稳定动物疫病危机防控财政支持
        7.5.2 建立多元化动物疫病防控资金分摊机制
        7.5.3 对动物疫病防控重点领域进行合理分派
        7.5.4 合理安排动物疫情应急资金和物资储备
第8章 政府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的应急响应
    8.1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应急响应的理论框架
    8.2 Matlab回归分析理论模型
    8.3 我国动物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的实证研究
    8.4 提升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的应急响应的路径选择
第9章 基本结论与政策建议
    9.1 改变观念,建立系统化的动物疫情防控法律体系
    9.2 突破限制,建立开放型的动物疫情防控体制框架
    9.3 创新科技,构建有机性的动物疫情防控科技支撑
    9.4 重视投入,建立稳定性的动物疫情防控条件保障
第10章 研究不足与展望
    10.1 防控能力建设基础的综合性研究
    10.2 防控能力基础条件的精细化研究
    10.3 防控能力建设效果的全面性评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读博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10)我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模式的应用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关于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的起源和发展
    1.2 OIE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的原则和演变
    1.3 我国实施区域化管理的探索和实践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 研究方案
第二章 OIE区域化管理模式及措施
    2.1 区域化管理模式
    2.2 区域化管理措施
    2.3 小结
第三章 部分国家区域化管理案例归类研究
    3.1 应用地区区划模式净化动物疫病,实现无疫状况
    3.2 应用地区区划模式控制和消灭突发动物疫病,恢复无疫状况
    3.3 应用生物安全隔离区划模式,防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
    3.5 小结
第四章 我国动物疫病区域化的实践探索
    4.1 广州从化无疫区案例分析
    4.2 海南免疫无口蹄疫案例分析
    4.3 吉林永吉免疫无口蹄疫区案例分析
    4.4 辽宁免疫无口蹄疫区案例分析
    4.5 山东六和集团生物安全隔离区案例分析
    4.7 小结
第五章 动物疫病区域化模式比较
    5.1 疫情控制和扑灭模式
    5.2 动物疫病消灭模式
    5.3 两种模式的比较
    5.4 小结
第六章 我国动物疫病防控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6.1 我国畜牧业现状
    6.2 动物疫病状况
    6.3 影响我国动物疫病防控的主要因素研究
    6.4 我国动物疫病防控形势及机制上存在的不足
    6.5 小结
第七章 我国采取区域化管理措施的基本考虑
    7.1 实施地区区划的基本考虑
    7.2 实施生物安全隔离区划模式的基本考虑
    7.3 我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保障机制研究
    7.4 对本论文的后续思考
第八章 结论
第九章 本研究的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四、生物安全与畜禽疫病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 [1]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十四五”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划》的通知[J]. 农业农村部. 畜牧产业, 2022(01)
  • [2]新生物安全观与畜禽养殖[J]. 丁宇.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1(08)
  • [3]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新一轮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的通知[J]. 农业农村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报, 2021(06)
  • [4]养殖规模对生猪养殖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D]. 李鹏程.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
  • [5]大庆市畜禽疫病防疫体系建设的对策研究[D]. 吴昊彤.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1(10)
  • [6]种畜禽场疫病净化生物安全规范化管理[J]. 朱祥成,王兴华. 中国畜禽种业, 2021(05)
  • [7]基于非洲猪瘟背景下养猪场生物安全防控评价研究[D]. 蔡辛娟. 北京农学院, 2021(08)
  • [8]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无非洲猪瘟区标准》和《无规定动物疫病小区管理技术规范》的通知[J].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报, 2020(02)
  • [9]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防控能力建设研究[D]. 王薇. 湖南农业大学, 2015(08)
  • [10]我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模式的应用与分析[D]. 王中力. 中国农业大学, 2014(11)

标签:;  ;  ;  ;  ;  

畜禽生物安全与疾病控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