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分离技术研究Ⅰ.含锌废水的批量处理

泡沫分离技术研究Ⅰ.含锌废水的批量处理

一、泡沫分离技术的研究 Ⅰ.间歇法处理含锌废水(论文文献综述)

周刚[1](2020)在《湿法处理耦合泡沫分离回收废旧电路板中金属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湿法冶金是废旧电路板(WPCB)中回收金属的常用方法,但其浸出液的处理成本高、污染大。泡沫分离技术是一种高效环保的富集浓缩技术,能够从水溶液中富集金属离子。富集比是评价泡沫分离技术性能的一个更为重要的参数,代表着目标溶质的浓缩效率。本文用内部构件强化泡沫排液的方法来提高富集比,开发了一种泡沫相带有垂直帽罩筛板的泡沫分离塔,以废旧电路板中铜(Cu)、金(Au)为回收目标,对该构件的泡沫排液性能及其对泡沫分离效率的影响进行研究。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研究物系,探究垂直帽罩筛板的类型、级数及开孔数量对泡沫排液的影响,发现带有水平和倾斜檐的垂直帽罩筛板(VSTCs)内构件塔的排液效率明显强于其它构件塔,确定了VSTCs的结构参数,塔板级数为5,开孔数量为16。以WPCB中的铜为回收目标,首先把WPCB酸解,然后用所开发的VSTCs泡沫分离塔回收浸出液中的Cu离子。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40°C,硝酸浓度6 mol/L,浸出时间60 min的条件下,Cu离子的浸出率达到97.6%。利用VSTCs强化泡沫排液,在p H 4.0,气体体积流率70 m L/min,SDS浓度0.12 g/L和装液量500 m L的条件下,Cu离子的富集比和回收率分别为29.1和90.2%。两步还原消泡液中的Cu离子。通过XRD和SEM对收集的Cu粉进行表征,具有较高的纯度和较好的结晶度。以WPCB中的金为回收目标,首先进行生物浸出,然后用所开发的VSTCs泡沫分离塔回收浸出液中的Au离子。共培养假单胞菌和芽孢杆菌提供高氰化物浓度,缩短浸出时间。利用响应面法对WPCB中Au的生物浸出条件进行优化。在p H 10.0,料液浓度5 g/L和浸出时间34 h的条件下,Au的浸出率83.59%。去除固体颗粒和细胞生物质后,Au浓度为1.34 mg/L的浸出液可用作连续泡沫分离的进料溶液。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研究体系,考察VSTCs内构件的泡沫分离塔的排液效率,确定VSTCs的级数5级。在CTAB浓度0.2 g/L,气体体积流率为100 m L/min,进料流率为10 m L/min的条件下,Au离子的富集比和回收率分别为43.6和87.4%。综上,带有VSTCs内构件的泡沫分离塔能有效强化泡沫排液和提高泡沫分离性能,促进了泡沫分离的工业化应用。

吴申奥[2](2019)在《亚铁氰化物共沉淀浮选法去除水中Cs(I)》文中研究表明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了核事故,产生了成吨的放射性废水。废水中主要的放射性核素是铯-137和铯-134。如何有效的处理大量的放射性废水,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是十分必要的。论文针对亚铁氰化物共沉淀浮选技术处理含铯放射性废液进行模拟实验研究。通过控制变量法,考察了不同的实验条件(表面活性剂浓度、沉淀剂浓度和溶气水流量)下,4种不同的亚铁氰化物对水中的铯离子去除率。实验发现铜离子、钴离子、镉离子生成的亚铁氰化物作为沉淀剂时效果很好,沉淀剂与原液中的铯离子浓度摩尔比为1.4,溶气水流量为50L/h,表面活性剂浓度为200mg/L时,去除效果很好,铯离子的去除率达到99%以上。亚铁氰化钾镍作为沉淀剂,铯离子的去除率较其他三种亚铁氰化物要低一些。加入絮凝剂,可以改善亚铁氰化钾镍的浮选效果。2mg/L的聚丙烯酰胺可以使亚铁氰化钾镍沉淀对铯离子的去除率提升至99%以上。相同的条件下,测得亚铁氰化钾镍、亚铁氰化钾铜、亚铁氰化钾钴、亚铁氰化钾镉颗粒粒径的中位径分别为:2.681、4.936、4.010、4.773(μm)。亚铁氰化钾镍的颗粒粒径相对最小。改变二价金属离子与亚铁氰化钾的比例,其生成的亚铁氰化物颗粒的粒径也不同。实验发现,逐渐增大二价金属离子的比例,生成的亚铁氰化物的粒径也会逐渐增大。粒径的大小会影响浮选的效果,粒径越小,浮选出来的难度越大。实验发现,不同的比例的金属盐与亚铁氰化钾,生成的沉淀的组成成分也不同。硝酸镍的比例越高,生成物中镍离子的占比越高,钾离子的占比越低。比例1.4生成的沉淀物的化学组成形式为K1.30Ni1.16Fe(CN)6,比例1.6生成的沉淀化学组成形式为K1.18Ni1.30Fe(CN)6,比例1.8生成的沉淀的化学组成形式为K0.83Ni1.44Fe(CN)6。比较吸收铯离子前后的亚铁氰化物组成成分,验证了此过程的机理主要是钾离子和铯离子发生了离子交换。

武海英[3](2018)在《乙烯胺改性风化煤吸附剂的制备及对含锌废水的处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锌离子具有持久性、毒性大等特点,人体若是摄入过量的锌会引起铜缺乏症、贫血症等疾病。风化煤具备腐植酸含量高,有一定的吸附能力等特性,可与水中金属离子发生离子交换和螯合反应,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开发价值的资源。但由于其吸附容量较为有限,且只对低浓度的重金属废水有较好的吸附效果,所以没有得以广泛推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采用一系列的乙烯胺作为改性剂,对新疆风化煤进行表面改性,以提高其吸附容量和吸附速率,致力于开发一种新型的吸附剂用于处理高浓度重金属废水。本论文以来自新疆四个地区的风化煤为研究目标,对其进行吸附性能测试后选出一种总腐植酸含量高且吸附量优异的风化煤为改性基体,以一系列乙烯胺为改性剂对其进行改性,用最佳改性条件下的风化煤处理含锌废水,考察了改性及吸附实验的影响因素,同时对改性前后的风化煤进行了表征,探索了其吸附机理。结论如下:(1)阜康风化煤(FWC)、奇台风化煤(QWC)、鄯善风化煤(SWC)及昌吉风化煤(CWC)中奇台风化煤(QWC)的腐植酸含量及吸附量较高,有作为基体对其进行改性的潜质,因此,选用奇台风化煤(QWC)为改性基体进行后期实验。(2)乙烯胺改性奇台风化煤的工艺随着胺基数量的增多呈现一定的变化趋势:体系pH值、乙烯胺加入量及震荡时间逐渐降低,震荡功率基本不变。改性后风化煤随着胺基数量的增多吸附Zn2+时风化煤加入量逐渐降低,pH及接触时间基本不变。改性前后风化煤对Zn2+的吸附过程符合均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及Langmuir吸附等温式。(3)通过对乙烯胺改性后风化煤表征结果进行比较发现,随着胺基数量的增加,风化煤的表面形貌受到较大影响,官能团出峰位置随之产生偏移,比表面积及孔容呈逐渐减小趋势,N元素含量逐渐上升,C元素及O元素含量逐渐下降。通过乙烯胺改后风化煤处理含锌废水的效果进行比较,得到如下结论:随着胺基数量的增加,风化煤对含锌废水的吸附效率呈上升趋势,且饱和吸附容量逐渐增大。

乔丹[4](2016)在《泡沫分离/三维电极法处理重金属废水的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重金属是环境中最具潜在危害的污染物,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迁移富集,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极大的威胁。因此,寻求一种行之有效的重金属废水处理方法迫在眉睫。制革行业和电镀行业的重金属废水来源广、水量大、成分复杂、极难处理。针对这一情况,本文分三部分进行了探究:通过考察浓度、温度和pH等因素的变化研究了表面活性剂酪蛋白的起泡性能和稳泡性能;通过考察pH值、空气流量、酪蛋白的添加量、搅拌速度和装液体积等因素的变化研究了泡沫分离法去除模拟铬鞣工艺废水中的Cr(III)离子的去除效果;通过考察pH值、槽电流、主电极间距、以及粒子电极活性炭与处理水量的体积比等因素的变化研究了三维电极法破络预处理电镀废水中的重金属的试验效果,并使预处理后的电镀重金属废水用泡沫分离法深度处理,该过程同时考察了氨氮、总磷和COD的去除效果。(1)对表面活性剂酪蛋白性能的研究,得出当酪蛋白的浓度为0.14g/L、温度为25℃、pH为8.0的条件下,酪蛋白在水溶液中的起泡性和稳定性最强。(2)采用泡沫分离法去除模拟铬鞣工业废水中的Cr(III)离子,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到了铬离子去除效果最佳时的工艺条件,即:当Cr(III)离子初始浓度为100 mg/L、处理时间为1.5 h、pH=9.5、空气流量0.75 L/min、4 g/L的酪蛋白的添加量25 mL、搅拌速度800 r/min、装液体积1500 mL时,去除率可达99.78%,在此条件下,用常规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代替酪蛋白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酪蛋白可以使废水中Cr(III)离子去除率提高1.73%。(3)三维电极及其与泡沫分离联合工艺处理了电镀废水中的重金属。在三维电极对电镀废水的破络预处理阶段,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当废水中镍、铜和锌的初始浓度分别为82.3093mg/L、52.7615 mg/L和1.9431mg/L,活性炭体积为1000 mL,处理时间为2.0 h时,最佳去除工艺条件为pH=4、槽电流0.6 A、主电极间距20 cm、碳水比10:9,去除率分别为83.40%、86.20%和88.09%;在泡沫分离对电镀废水的深度处理阶段,得出了在pH为8.08.5、空气流量为0.75L/min1.00L/min、酪蛋白的添加量为25mL30mL、搅拌速度为800r/min1000r/min、装液体积为1500mL,处理后的废水中镍离子和铜离子的浓度均在0.5mg/L以下,出水水质达到《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中表2的排放限值,锌离子出水水质达到《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中表3的排放限值,同时络合重金属废水中的氨氮、总磷和COD的浓度也由15.491mg/L、6.925mg/L和1578.932mg/L分别降到了1.231mg/L、2.234mg/L和51.512mg/,其中氨氮和COD达到《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0—2008)中表2的排放限值,而总磷需要进一步的处理。本研究的开展为制革行业和电镀行业重金属废水中的治理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为泡沫分离法和三维电极法在重金属废水处理领域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了试验基础和参数依据。

李志强[5](2016)在《塔板和填料式泡沫分离塔的开发及其强化排液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泡沫分离技术具有能耗低、无污染、投资少等优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表面活性剂、重金属离子、染料、蛋白质和其它天然产物分离的过程中。如何提高泡沫分离效率,特别是提高目的产物富集比是泡沫分离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将已经在精馏领域获得广泛应用的塔板和填料应用到泡沫分离过程中,开发了对应的泡沫分离塔,并对其强化泡沫排液性能进行了研究。基于上升泡沫流体力学理论,将传统的筛孔塔板(带降液管)应用到泡沫分离过程中,开发了筛板式泡沫分离塔。采用牛血清白蛋白(BSA)水溶液为模拟体系,考察了影响泡沫分离效率的因素,阐述了筛孔塔板逐级强化泡沫排液的机理。结果表明,筛孔塔板可有效降低泡沫持液率,提高目的产物的富集比。在装液量490 mL、BSA初始浓度0.1 g/L、气体流量300 mL/min和10层塔板的条件下,BSA的富集比为7.6,是未安装塔板的对照塔富集比的1.85倍。根据传统筛孔塔板强化泡沫排液机理,开发了一种改进型筛孔塔板,通过去掉两个弓形角,改善了筛孔塔板(无降液管)的降液效果,在强化泡沫排液的同时解决了塔板上可能发生液泛的问题。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水溶液为模拟体系,研究了SDS初始浓度、气体流量、塔板数量和塔板间距对泡沫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改进型筛孔塔板具有结构简单、易于放大和分离效率高的优点。将金属丝网规整填料应用到泡沫分离塔中,开发了填料式泡沫分离塔,研究了填料对气泡大小、持液率、富集比和回收率的影响,阐述了金属丝网规整填料强化泡沫排液的机理。采用BSA水溶液为模拟物系,在装液量490 mL、气体流量300 mL/min、BSA初始浓度0.1 g/L、pH 6.2和填料高度300 mm的条件下,填料塔的富集比为21.8,是未安装填料空塔富集比的2.45倍。将散装聚丙烯花环填料装填到泡沫分离塔的泡沫段,通过测定塔轴向不同高度的泡沫持液率,研究了该散装填料强化泡沫排液的效率。在进料流量50 m L/min、液池高度300 mm、SDS浓度0.3 g/L、进气流量300 mL/min、塔底浓度0.29 g/L和塔顶浓度2.0 g/L时,填料塔需要的分离级数为12.3级,相应的对照塔为15.5级,效率提高了20.6%。基于连续精馏的概念,开发了一套单塔多级连续泡沫分离塔。研究了进料浓度和进料流量对分离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低的进料浓度和较小的进料流量下,表面活性物质能够被有效地去除;而当进料浓度较高或增加进料流量时,只能通过增加塔板数才能达到理想的分离效果。当进料浓度为0.25 g/L和进料流量为9.5 m L/min时,SDS的去除率为47.2%。将传统的泡罩塔板应用到泡沫分离过程中,开发了一种泡罩式连续泡沫分离塔。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水溶液为模拟体系,研究了操作参数(进气流量、进料浓度和进料流量)和设备参数(塔板数、进料位置、塔板间距和泡罩数量)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确定了该塔的操作性能负荷图,提出了逐板计算法和图解法求取泡沫分离塔理论塔板数的方法。综上所述,开发的筛孔塔板、改进型筛孔塔板、金属丝网规整填料和聚丙烯花环填料均能有效强化泡沫排液,显着提高表面活性物质的富集比;单塔多级连续泡沫分离塔和泡罩式连续泡沫分离塔均能实现泡沫分离的连续化操作,提高分离效率,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张冬梅[6](2012)在《基于泡沫分离法处理重金属染料复合废水的机理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泡沫分离法是一种基于表面活性剂技术,并利用泡沫与水界面的物理吸附作用以表聚物形式来去除污染物的方法。本论文针对泡沫分离技术去除水中Cd2+和亚甲基蓝(MB)的吸附机理及应用基础进行了研究。本研究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起泡剂,选用连续式泡沫浮选装置进行分离,系统地研究了污染物与表面活性剂间的作用机制,优化了分离过程条件,以减少残留液中Cd2+-MB和SDS的浓度,并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对含镉-亚甲基蓝复合废水的光谱特性和SDS泡沫性能进行了初步的研究。首先综述重金属和有机物的污染现状及危害,介绍泡沫分离技术在工业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及存在问题,提出研究目的与内容;其次对不同废水水质环境下的表面活性剂泡沫性能及各种废水光谱特性进行了研究;最后对单一含Cd2+和MB废水以及含Cd2+-MB复合废水进行了连续式泡沫分离。结果表明,加入Cd(N03)2·4H20后的溶液,除了200nm处吸收曲线发生突增外,其余部分的光谱曲线变化趋势几乎没有改变,吸收峰值虽有一定的变化,但变化不大。染料MB的存在会抑制泡沫性能的改善,而反离子Cd2+的加入却又能提高泡沫性能,且Cd2+对泡沫性能的改善作用力度要大于MB对泡沫性能的抑制强度。单一去除过程中,Cd2+的去除率最高可达98.6%以上,而对MB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9.6%以上;在同步去除过程中,SDS泡沫分离法可以简单高效地同步处理废水中的Cd2+和MB,在合适的操作条件下,对废水中Cd2+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9.0%以上,而对MB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9.7%以上,和单一含有Cd2+或MB的溶液超滤结果相比,证明两者不会互相造成干扰。以上过程中溶液的配置及泡沫分离操作均在常温下迅速完成。研究结果表明,泡沫分离法可以快速、高效地处理单一含Cd2+/MB和Cd2+-MB复合废水;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法推断SDS与Cd2+/MB间的作用机制,从微观上揭示重金属离子和染料同时与表面活性剂作用的可能性。以上研究针对泡沫分离废水中Cd2+和MB过程中的工艺优化、SDS吸附Cd2+和MB的过程及机理等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为实现泡沫分离技术在纺织废水、印染废水的实际工业应用奠定基础,同时为重金属染料复合废水净化提供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应用价值。

李志洲[7](2011)在《连续式泡沫分离法去除废水中铬(Ⅲ)离子的动力学》文中研究表明采用铁盐共沉淀连续式泡沫分离法脱除废水中的铬(III)离子,实验考察了pH值、Fe2+/Cr(VI)摩尔比、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浓度、空气流量、分离时间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分离工艺条件为,Fe2+/Cr(VI)摩尔比5:1,pH值9.0,空气流量450mL/min,SDBS浓度60mg/L,分离时间30min,在此条件下铬离子脱除率为98.72%.根据泡沫分离与化学反应过程在物理行为上的类似性,引入等效的化学反应常数,宏观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该泡沫分离过程可等效为一级反应,等效速率常数为0.541.

杨静娟[8](2011)在《表面活性剂协助提取及乳液法分离玉竹多糖化合物的研究》文中指出多糖化合物有着多种生理和病理作用,同维持生物机能密切相关,研究发现动植物多糖具有抗肿瘤、降血糖、抗炎、抗病毒、抗衰老、抗凝血等作用,且对机体的副作用少。本文提出了一条全新的多糖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首次采用表面活性剂协助提取玉竹多糖,提高了多糖的产率,又首创性的采用双乳液法进一步分离玉竹多糖。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分别对玉竹多糖的热水提取和表面活性剂协助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和比较。在提取工艺中对提取条件先进行了单因素试验,考查了多种表面活性剂的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以及提取次数对玉竹多糖得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表面响应分析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优化了表面活性剂协助提取玉竹多糖的条件,研究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及料液比3个自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多糖得率的影响,并得到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92.04℃,提取时间1.61h,料液质量比19.93,在此条件下玉竹多糖的得率预测达到11.10%;2.采用泡沫法分离高活性多糖,主要考查了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BS)的含量及气体流量分别对多糖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表面活性剂DBS的含量为300 mg·L-1及氮气流速为150 mL.min-’时玉竹多糖的分离率分别高达84%及83%;3.采用混有不同极性有机溶剂的双乳液进一步分离玉竹多糖,考查了有机溶剂极性的大小对多糖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溶剂的极性越小,双乳液的油包水相从水包油相中萃取出玉竹多糖的得率越高。本课题用双乳液法分离多糖化合物的做法尚属首例,不仅为多糖类化合物的分离开辟了一种新的方法,也为其它中药活性成分的提取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高莹[9](2010)在《溶气浮选法处理重金属离子废水的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低浓度重金属Cr6+和Pb2+离子模拟废水为研究对象,在溶气浮选装置中分别考察了离子浮选法和沉淀浮选法对重金属离子的去除效果,研究了表面活性剂种类及用量、絮凝剂种类及用量、pH值、浮选时间及次数、溶气压力等因素对两种重金属离子废水溶气浮选行为的影响,并进行了相关的宏观动力学分析,获得了符合国家排放标准的重金属离子废水溶气浮选处理方案。单一重金属离子废水的实验结果表明,离子浮选法对两种重金属离子废水的处理效果均不理想,无论是Cr6+还是Pb2+离子,重金属离子的去除率仅能达到40%左右。沉淀浮选法的处理效果明显优于离子浮选法:当Cr6+初始浓度为10mg/L、pH值为9、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浓度为15mg/L、絮凝剂硫酸亚铁用量为nFe2+:nCr6+=5:1、浮选时间35min、溶气压力0.38MPa时,Cr6+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3.13%;当Pb2+初始浓度为20mg/L、pH值为8.5、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浓度为15mg/L、絮凝剂硫酸铝用量为nAl3+:nPb2+=2:1、溶气压力0.37MPa时,Pb2+去除率达到97.73%。二元组分混合重金属离子废水的沉淀浮选结果研究表明:当十二烷基硫酸钠浓度为15mg/L、pH值为9、硫酸亚铁加入量为摩尔比5:1、溶气压力为0.38MPa时,混合重金属离子废水中Cr6+和Pb2+的去除率分别可以达到96.59%和95.34%,此时废水中残留的Cr6+和Pb2+的浓度分别为0.34mg/L和0.87mg/L,低于国家相关排放标准(Cr6+≤0.5mg/L,总铅≤1.0mg/L)。论文的正交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了Pb2+离子废水溶气浮选(沉淀浮选法)时,铝铅摩尔比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各因素对去除率的显着性水平顺序是铝铅摩尔比>溶气压力>表面活性剂浓度>pH。论文对溶气浮选处理废水中Pb2+离子的宏观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得出在最佳操作条件下,处理Pb2+可等效为一级化学反应,等效速率方程为:VA=0.190CA,速率常数k=0.190min-1。通过对浮选柱中物料流动状态的研究,得出平均停留时间tm=11.68min,方差σθ2=0.528,给出了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方程。

王玉美[10](2009)在《泡沫分离法除去废水中的铜、铬、镍离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泡沫分离技术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较快的新型分离技术之一,本文采用泡沫分离法对模拟废水中的铜、铬、镍离子进行了研究,重点考察了进气速度、pH值、表面活性剂种类、表面活性剂浓度、金属离子初始浓度、分离时间、装液量等因素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泡沫分离法去除废水溶液中的Cu2+, Ni2+, Cr6+是有效的,通过单因素比较法得到Cu2+的最佳分离条件为: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浓度为0.3 CMC,进气速度0.08 m3/h,硫酸铜初始液浓度为0.01 g/L,装液量500 mL,分离时间10分钟,此时富集比为1.45,回收率达到45.5%。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比较结合的方法得到Ni2+和Cr 6+的最佳分离条件:Ni 2+——表面活性剂为SDS,表面活性剂浓度0.10 g/L,气体流量0.08 m3/h,硫酸镍初始液浓度0.01 g/L,分离时间25分钟,pH为3,得到富集比为13.8,回收率可达63.5%;Cr6+——表面活性剂为CTAB,浓度0.30 g/L,气体流量0.08 m3/h,重铬酸钾初始液浓度0.03 g/L,pH为6,分离时间10分钟,在此条件下得到富集比为1.15,回收率为34.7%。文中结合泡沫分离的机理和理论,讨论了各个因素的影响,为完善溶液中的金属离子泡沫分离理论提供参考条件,为有效分离工业废水中的金属离子提供实验依据。

二、泡沫分离技术的研究 Ⅰ.间歇法处理含锌废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泡沫分离技术的研究 Ⅰ.间歇法处理含锌废水(论文提纲范文)

(1)湿法处理耦合泡沫分离回收废旧电路板中金属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废旧电路板的概述
    1.3 废旧电路板的处理方法
        1.3.1 机械处理
        1.3.2 火法处理
        1.3.3 湿法处理
        1.3.4 其它方法
    1.4 泡沫分离的原理
        1.4.1 吸附过程
        1.4.2 泡沫排液
    1.5 泡沫排液的研究
        1.5.1 泡沫排液的模型
        1.5.2 影响泡沫排液的因素
    1.6 泡沫分离回收金属离子的研究
    1.7 本文研究内容
        1.7.1 带有垂直帽罩筛板内构件分离塔的开发及其泡沫排液性能的研究
        1.7.2 湿法处理耦合泡沫分离从废旧电路板中回收铜的工艺研究
        1.7.3 生物浸出耦合泡沫分离从废弃电路板中回收金的工艺研究
第二章 垂直帽罩筛板内构件强化泡沫排液的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和方法
        2.2.1 实验试剂
        2.2.2 实验仪器
        2.2.3 带有垂直帽罩筛板内构件的泡沫分离塔的设计
        2.2.4 泡沫分离装置
        2.2.5 强制排液装置
        2.2.6 SDS浓度的测定
        2.2.7 出口泡沫持液率的测量
        2.2.8 气泡尺寸的测量
        2.2.9 泡沫分离性能的评估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垂直帽罩筛板内构件强化泡沫排液效率的评价
        2.3.2 垂直帽罩筛板强化排液性能分析
    2.4 小结
第三章 酸浸提耦合泡沫分离回收废旧电路板中铜的工艺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和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试剂与仪器
        3.2.3 酸浸提实验
        3.2.4 铜离子浓度的测量
        3.2.5 实验装置与评价参数
        3.2.6 SDS浓度的测定
        3.2.7 出口泡沫持液率的测定
    3.3 结果与讨论
        3.3.1 铜离子的浸出
        3.3.2 泡沫分离回收浸出液中的铜离子
        3.3.3 铜离子的还原与表征
    3.4 小节
第四章 生物浸出耦合泡沫分离法回收废弃手机印刷电路板中的金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试剂与仪器
        4.2.3 金离子浓度的测定
        4.2.4 氰化物浓度的测定
        4.2.5 氧化浸出预处理
        4.2.6 生物浸出实验
        4.2.7 连续泡沫分离装置图
        4.2.8 质量流率的测定
        4.2.9 出口泡沫的持液率和每个VSTCs内构件的排水效率的测定
        4.2.10 气泡尺寸和气泡膨胀率的测定
        4.2.11 泡沫分离性能的评估
    4.3 结果与讨论
        4.3.1 WPCB的金属成分
        4.3.2 假单胞菌和芽孢杆菌中的氰化物生产和生长
        4.3.3 金的浸出
        4.3.4 VSTCs排液性能的评估
        4.3.5 浸出液中泡沫分离回收金离子
    4.4 小节
第五章 结论
    5.1 结论
    5.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2)亚铁氰化物共沉淀浮选法去除水中Cs(I)(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放射性废物、废液的处理
        1.2.1 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和处置
        1.2.2 常用的放射性废液处理方法
    1.3 共沉淀泡沫浮选法的机理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泡沫浮选的国内外研究
        1.4.2 共沉淀浮选法的国内外研究
        1.4.3 含铯废液处理的国内外研究
    1.5 课题背景和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试剂、设备与方案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2.1.1 实验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2 实验设备及操作流程
        2.2.1 实验设备的流程及尺寸
        2.2.2 三种曝气管的比较
    2.3 不同因素对铯离子去除率影响的实验方案
        2.3.1 表面活性剂种类的影响
        2.3.2 沉淀剂的浓度对去除率的影响
        2.3.3 高压溶气水的流量对去除率的影响
        2.3.4 表面活性剂浓度对去除率的影响
        2.3.5 絮凝剂对去除率影响的实验方案
    2.4 亚铁氰化物沉淀去除水中铯离子的静态实验
    2.5 沉淀物颗粒粒径的测量方案
    2.6 样品中铯离子去除率的测量方法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共沉淀浮选去除CS(Ⅰ)的实验结果分析
    3.1 不同因素对铯离子去除率的影响
        3.1.1 表面活性剂种类筛选实验的结果分析
        3.1.2 沉淀剂浓度对去除率影响的结果分析
        3.1.3 表面活性剂浓度对去除率影响的结果分析
        3.1.4 溶气水流量对去除率影响的结果分析
        3.1.5 四种亚铁氰化物最大去除率的比较和分析
    3.2 亚铁氰化钾镍去除铯离子的静态实验结果分析
        3.2.1 不同沉淀物加入量的实验结果分析
        3.2.2 不同吸附时间的实验结果分析
    3.3 絮凝浮选实验的结果分析
        3.3.1 絮凝对浮选实验的影响
        3.3.2 不同配比的沉淀物絮凝浮选的结果分析
    3.4 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废液体积浓缩倍数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亚铁氰化钾镍去除CS(Ⅰ)的机理分析
    4.1 四种亚铁氰化物颗粒粒径的比较
    4.2 不同条件下亚铁氰化物的粒径分析
        4.2.1 不同配比的亚铁氰化物粒径分析
        4.2.2 不同静置时间的亚铁氰化物粒径比较
        4.2.3 铯离子对亚铁氰化物颗粒的影响
    4.3 亚铁氰化钾镍沉淀的组成分析
    4.4 研究工作展望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乙烯胺改性风化煤吸附剂的制备及对含锌废水的处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风化煤概述
        1.1.1 风化煤的形成
        1.1.2 风化煤的分布
        1.1.3 风化煤的应用
    1.2 含锌废水概述
        1.2.1 含锌废水的来源及危害
        1.2.2 含锌废水的处理方法
        1.2.2.1 化学法处理含锌废水
        1.2.2.2 物化法处理含锌废水
        1.2.2.3 生物法处理含锌废水
    1.3 吸附法处理含锌废水的现状
        1.3.1 改性材料
        1.3.2 离子交换树脂
        1.3.3 活性污泥吸附
        1.3.4 微生物吸附
    1.4 乙烯胺改性研究现状
        1.4.1 二乙烯三胺改性现状
        1.4.2 三乙烯四胺改性现状
        1.4.3 四乙烯五胺改性现状
        1.4.4 五乙烯六胺改性现状
    1.5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意义
        1.5.3 研究内容
        1.5.4 创新点
第二章 不同来源风化煤的评价与筛选
    2.1 仪器与试剂
    2.2 溶液配制
    2.3 实验方法
        2.3.1 风化煤的工业分析
        2.3.2 风化煤中总腐植酸含量的测定
        2.3.3 风化煤对Zn~(2+)的吸附试验
    2.4 评价方法
    2.5 结果与分析
        2.5.1 风化煤的工业分析及总腐植酸含量分析
        2.5.2 风化煤吸附Zn~(2+)的结果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二乙烯三胺改性风化煤的制备及对废水中Zn~(2+)的吸附
    3.1 仪器与试剂
    3.2 溶液配制
    3.3 实验方法
        3.3.1 二乙烯三胺改性奇台风化煤改性条件(TAWC-1)的确定
        3.3.2 二乙烯三胺改性风化煤对Zn~(2+)的吸附试验
        3.3.3 二乙烯三胺改性风化煤的表征
    3.4 评价方法
    3.5 结果与分析
        3.5.1 二乙烯三胺改性奇台风化煤改性条件的确定
        3.5.2 QWC和 TAWC-1对Zn~(2+)的吸附效果比较
        3.5.3 二乙烯三胺改性风化煤的表征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三乙烯四胺改性风化煤的制备及对废水中Zn~(2+)的吸附
    4.1 仪器与试剂
    4.2 溶液配制
    4.3 实验方法
        4.3.1 三乙烯四胺改性奇台风化煤改性条件(TAWC-2)的确定
        4.3.2 三乙烯四胺改性风化煤对Zn~(2+)的吸附试验
        4.3.3 三乙烯四胺改性风化煤的表征
    4.4 评价方法
    4.5 结果与分析
        4.5.1 三乙烯四胺改性奇台风化煤改性条件的确定
        4.5.2 QWC和 TAWC-2对Zn~(2+)的吸附效果比较
        4.5.3 三乙烯四胺改性风化煤的表征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四乙烯五胺改性风化煤的制备及对废水中Zn~(2+)的吸附
    5.1 仪器与试剂
    5.2 溶液配制
    5.3 实验方法
        5.3.1 四乙烯五胺改性奇台风化煤改性条件(PAWC)的确定
        5.3.2 四乙烯五胺改性风化煤对Zn~(2+)的吸附试验
        5.3.3 四乙烯五胺改性风化煤的表征
    5.4 评价方法
    5.5 结果与分析
        5.5.1 四乙烯五胺改性奇台风化煤改性条件的确定
        5.5.2 QWC和 PAWC对 Zn~(2+)的吸附效果比较
        5.5.3 四乙烯五胺改性风化煤的表征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五乙烯六胺改性风化煤的制备及对废水中Zn~(2+)的吸附
    6.1 仪器与试剂
    6.2 溶液配制
    6.3 实验方法
        6.3.1 五乙烯六胺改性奇台风化煤改性条件(HAWC)的确定
        6.3.2 五乙烯六胺改性风化煤对Zn~(2+)的吸附试验
        6.3.3 五乙烯六胺改性风化煤的表征
    6.4 评价方法
    6.5 结果与分析
        6.5.1 五乙烯六胺改性奇台风化煤改性条件的确定
        6.5.2 QWC和 HAWC对 Zn~(2+)的吸附效果比较
        6.5.3 五乙烯六胺改性风化煤的表征
    6.6 本章小结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4)泡沫分离/三维电极法处理重金属废水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制革行业重金属污染及其治理
        1.2.2 电镀行业重金属污染及其治理
    1.3 泡沫分离法
        1.3.1 基本原理
        1.3.2 表面活性剂及其在泡沫分离法中的应用
    1.4 三维电极法
        1.4.1 三维电极的结构与特点
        1.4.2 三维电极处理废水的反应机理
        1.4.3 三维电极在水处理中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1.5 研究目的、意义、内容以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5.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酪蛋白表面化学性质及泡沫性能的研究
    2.1 引言
    2.2 酪蛋白的起泡性能和稳定性能机理
    2.3 试验部分
        2.3.1 酪蛋白泡沫性能的测定方法
        2.3.2 试验材料与仪器
    2.4 结果分析与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泡沫分离法去除模拟铬鞣工业废水中的Cr(III)离子的试验研究
    3.1 引言
    3.2 试验部分
        3.2.1 试验材料与仪器
        3.2.2 试验安排与实验步骤
        3.2.3 性能参数
    3.3 结果分析与讨论
        3.3.1 单因素试验
        3.3.2 正交试验
        3.3.3 对比试验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三维电极—泡沫分离法处理电镀重金属废水的试验初探
    4.1 引言
    4.2 试验部分
        4.2.1 试验材料与仪器
        4.2.2 试验方法与步骤
    4.3 结果分析与讨论
        4.3.1 单因素试验
        4.3.2 正交试验
        4.3.3 三维电极—泡沫分离组合工艺对去除效果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5)塔板和填料式泡沫分离塔的开发及其强化排液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泡沫分离原理及分类
        1.2.1 泡沫分离原理
        1.2.2 泡沫分离方法分类
        1.2.3 影响泡沫分离效果的因素
    1.3 泡沫分离技术的应用
        1.3.1 泡沫分离法分离回收表面活性剂
        1.3.2 泡沫分离溶液中的金属离子
        1.3.3 泡沫分离蛋白质、酶及其它天然物质
    1.4 泡沫分离研究进展
        1.4.1 泡沫分离模型
        1.4.2 泡沫分离设备及分离工艺
    1.5 研究内容及意义
        1.5.1 研究意义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筛孔塔泡沫分离性能及其强化排液机理分析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2.1 实验试剂
        2.2.2 实验仪器
        2.2.3 实验装置
    2.3 实验方法
        2.3.1 实验操作步骤
        2.3.2 BSA溶液浓度的测定
        2.3.3 泡沫分离效果的表征
    2.4 结果与讨论
        2.4.1 BSA初始浓度对泡沫分离效果的影响
        2.4.2 气体流量对泡沫分离效果的影响
        2.4.3 筛孔塔板数量对泡沫分离效果的影响
        2.4.4 筛孔塔板结构参数对泡沫分离效果的影响
    2.5 筛孔塔板强化泡沫排液机理分析
        2.5.1 筛孔塔板强化泡沫排液方程的理论推导
        2.5.2 筛孔塔板泡沫排液方程的理论分析
    2.6 小结
第三章 改进型筛孔塔泡沫分离性能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2.1 实验试剂
        3.2.2 实验仪器
        3.2.3 实验装置
    3.3 实验方法
        3.3.1 实验操作步骤
        3.3.2 SDS溶液浓度的测定
        3.3.3 泡沫分离效果的表征
    3.4 结果与讨论
        3.4.1 SDS初始浓度对泡沫分离效果的影响
        3.4.2 气体流量对泡沫分离效果的影响
        3.4.3 筛孔塔板数量对泡沫分离效果的影响
        3.4.4 塔板间距对泡沫分离效果的影响
    3.5 小结
第四章 金属丝网规整填料塔泡沫分离性能及其机理分析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
        4.2.1 实验试剂
        4.2.2 实验仪器
        4.2.3 实验装置
    4.3 实验方法
        4.3.1 实验工艺
        4.3.2 气泡大小的测量
        4.3.3 塔顶出口泡沫平均持液率的测定
        4.3.4 BSA溶液浓度的测定
        4.3.5 泡沫分离效果的表征
    4.4 结果与讨论
        4.4.1 金属丝网规整填料对气泡大小的影响
        4.4.2 金属丝网规整填料对泡沫持液率的影响
        4.4.3 BSA初始浓度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4.4.4 气体流量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4.4.5 泡沫相中填料高度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4.4.6 液池中填料高度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4.4.7 pH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4.5 机理分析
    4.6 小结
第五章 聚丙烯花环填料塔泡沫分离性能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
        5.2.1 实验试剂
        5.2.2 实验仪器
        5.2.3 实验装置
        5.2.4 填料参数
    5.3 实验方法
        5.3.1 实验操作步骤
        5.3.2 SDS溶液浓度的测定
        5.3.3 气泡大小的测量
        5.3.4 泡沫持液率测定方法
        5.3.5 泡沫分离效果的表征
    5.4 结果与讨论
        5.4.1 塔底SDS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5.4.2 填料对泡沫分离塔顶泡沫持液率的影响
        5.4.3 填料对泡沫分离塔顶富集比的影响
        5.4.4 填料对泡沫分离SDS移除率的影响
        5.4.5 泡沫持液率随塔高的变化
    5.5 理论分析
        5.5.1 理论级数分离基准线的确定
        5.5.2 泡沫分离操作线的确定
        5.5.3 实验结果分析
    5.6 小结
第六章 单塔多级连续泡沫塔分离性能
    6.1 引言
    6.2 实验材料
        6.2.1 实验试剂
        6.2.2 实验仪器
        6.2.3 实验装置
    6.3 实验方法
        6.3.1 实验操作步骤
        6.3.2 SDS溶液浓度的测定
        6.3.3 泡沫分离效果的表征
    6.4 结果与讨论
        6.4.1 塔板上SDS溶液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6.4.2 进料浓度对SDS浓度分布的影响
        6.4.3 进料流量对SDS浓度分布的影响
        6.4.4 进料浓度和进料流量对富集比的影响
    6.5 小结
第七章 泡罩式连续泡沫分离塔的开发及其性能
    7.1 引言
    7.2 实验材料
        7.2.1 实验试剂
        7.2.2 实验仪器
        7.2.3 实验装置
    7.3 实验方法
        7.3.1 实验操作步骤
        7.3.2 CTAB溶液浓度的测定
        7.3.3 CTAB吸附密度的确定
        7.3.4 CTAB吸附常数的确定
        7.3.5 泡沫分离效果的表征
    7.4 结果与讨论
        7.4.1 多级连续泡沫分离塔的操作负荷性能图
        7.4.2 操作参数对连续泡沫分离塔分离性能的影响
        7.4.3 设计参数对连续泡沫分离塔分离性能的影响
    7.5 理论分析
        7.5.1 全塔物料衡算
        7.5.2 连续泡沫分离过程的数学描述
        7.5.3 泡沫分离理论塔板数的计算
    7.6 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6)基于泡沫分离法处理重金属染料复合废水的机理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镉污染及其治理
        1.1.1 镉的来源和危害
        1.1.2 镉污染现状调查
        1.1.3 镉污染废水处理技术
    1.2 甲基蓝污染及其治理
        1.2.1 甲基蓝废水的来源和危害
        1.2.2 甲蓝废水治理技术
    1.3 泡沫分离法及其应用
        1.3.1 表面活性剂
        1.3.2 表面活性剂在泡沫分离中应用
        1.3.3 泡沫分离的过程控制
    1.4 泡沫分离法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1.4.1 泡沫分离法对金属离子的去除
        1.4.2 泡沫分离法对有机物的去除
        1.4.3 泡沫分离法同时去除金属离子和有机污染物
        1.4.4 泡沫分离法的前景及研究趋势
    1.5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内容
第2章 不同溶液体系中亚甲基蓝染料的紫外光谱分析
    2.1 引言
    2.2 基本原理
        2.2.1 透射比和吸光度
        2.2.2 朗伯-比耳定律
    2.3 实验部分
        2.3.1 实验方案
        2.3.2 药品和试剂
        2.3.3 实验中所用仪器
    2.4 结果分析与讨论
        2.4.1 表面活性剂用量对光谱的影响
        2.4.2 MB染料浓度对光谱的影响
        2.4.3 Cd~(2+)浓度对光谱的影响
        2.4.4 作用机制初探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泡沫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原理
    3.3 实验部分
        3.3.1 实验方案
        3.3.2 药品和试剂
        3.3.3 实验中所用仪器
    3.4 结果分析与讨论
        3.4.1 单一SDS溶液体系中表面活性剂用量对泡沫性能的影响
        3.4.2 SDS+MB溶液体系中表面活性剂用量对泡沫性能的影响
        3.4.3 SDS+Cd~(2+)溶液体系中表面活性剂用量对泡沫性能的影响
        3.4.4 SDS+MB+Cd~(2+)溶液体系中表面活性剂用量对泡沫性能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泡沫分离法去除单一废水中的污染物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方案
        4.2.2 药品和试剂
        4.2.3 实验中所用仪器
        4.2.4 泡沫分离装置
    4.3 结果分析与讨论
        4.3.1 含镉废水中表面活性剂用量对截留率和富集比的影响
        4.3.2 含染料废水中表面活性剂用量对截留率和富集比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泡沫分离法同步去除废水中的镉和亚甲基蓝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方案
        5.2.2 药品和试剂
        5.2.3 实验中所用仪器
        5.2.4 泡沫分离装置
    5.3 结果分析与讨论
        5.3.1 镉离子浓度的影响
        5.3.2 亚甲基蓝浓度的影响
        5.3.3 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7)连续式泡沫分离法去除废水中铬(Ⅲ)离子的动力学(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实验
    2.1 材料与试剂
    2.2 实验装置与分析仪器
        2.2.1 实验装置
        2.2.2 分析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实验原理
        2.3.2 检测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3.1 正交实验
    3.2 宏观动力学分析
        3.2.1 等效反应级数和等效速率常数
        3.2.2 平均停留时间tm和方差σt2
        3.2.3 数学模型
4 结论

(8)表面活性剂协助提取及乳液法分离玉竹多糖化合物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多糖的研究意义
        1.1.1 多糖的结构与分类
        1.1.2 多糖的理化性质
        1.1.3 多糖的生物活性
    1.2 多糖提取技术
        1.2.1 热水浸提法
        1.2.2 酸液提取法
        1.2.3 碱液提取法
        1.2.4 酶提取法
        1.2.5 微波协助提取法
        1.2.6 超声波协助提取法
    1.3 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及性质
        1.3.1 表面活性剂的定义
        1.3.2 表面活性剂的结构
        1.3.3 表面活性剂的种类
        1.3.4 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
        1.3.5 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1.4 泡沫分离技术
        1.4.1 泡沫分离技术
        1.4.2 泡沫分技术原理
        1.4.3 泡沫分离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1.4.4 泡沫分离技术的发展趋势
    1.5 乳液法简介
        1.5.1 乳液的定义
        1.5.2 乳液的类型和鉴别
        1.5.3 影响乳状液类型的因素
        1.5.4 影响乳状液稳定性的因素
        1.5.5 破乳
    1.6 原材料玉竹概况
    1.7 本论文研究目的和内容
第二章 玉竹多糖的提取及提取条件的优化
    2.1 试验原理
    2.2 实验部分
        2.2.1 试验仪器与试剂
        2.2.2 试验方法
    2.3 试验结果与分析
        2.3.1 不同种类表面活性剂对玉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2.3.2 单因素试验结果与分析
        2.3.3 表面响应法实验结果与分析
    2.4 小结
第三章 乳液法分离高活性多糖的研究
    3.1 试验原理
    3.2. 试验部分
        3.2.1 试验试剂与仪器
        3.2.2 试验方法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表面活性剂DBS的含量对多糖分离效果的影响
        3.3.2 气体流速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3.3.3 不同极性有机溶剂对玉竹多糖分离效果的影响
    3.4 小结
第四章 玉竹多糖的纯化及检测
    4.1 实验材料
    4.2 实验方法
        4.2.1 Sevag法除去玉竹多糖中的蛋白质
        4.2.2 透析法除去玉竹多糖中的无机盐离子及其他小分子杂质
    4.3 玉竹多糖的红外光谱检测
    4.4 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9)溶气浮选法处理重金属离子废水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重金属离子的污染及危害
        1.1.1 铬的污染及危害
        1.1.2 铅的污染及危害
        1.1.3 重金属污染的特点
    1.2 重金属离子废水处理原则
    1.3 含重金属离子废水处理技术
        1.3.1 物理法处理含重金属离子废水
        1.3.2 物理化学法处理含重金属离子废水
        1.3.3 化学法处理含重金属离子废水
        1.3.4 生物法处理含重金属离子废水
    1.4 溶气浮选法应用研究进展
        1.4.1 分离固体粒子和水中悬浮的大颗粒
        1.4.2 分离溶液和处理工业废水中的离子、分子、胶粒等小颗粒
        1.4.3 清洗土壤和除去土壤中的放射物
        1.4.4 回收、富集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及提纯其它生物产品
    1.5 研究背景与意义
    1.6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基本原理与实验方法
    2.1 基本原理
        2.1.1 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原理
        2.1.2 微气泡的基本原理
        2.1.3 絮凝作用原理
        2.1.4 气泡与絮粒的粘附作用原理
        2.1.5 气泡-絮粒结合体的上浮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试剂
        2.2.2 实验仪器设备
        2.2.3 浮选装置及工艺流程
        2.2.4 研究方法
        2.2.5 分析方法
第三章 重金属离子废水溶气浮选法的研究
    3.1 废水中铬离子溶气浮选的研究
        3.1.1 离子浮选法处理含铬废水的研究
        3.1.2 沉淀浮选法处理含铬废水的研究
        3.1.3 离子浮选法和沉淀浮选法对含铬废水去除效果的比较
    3.2 废水中铅离子溶气浮选的研究
        3.2.1 离子浮选法处理含铅废水的研究
        3.2.2 沉淀浮选法处理含铅废水的研究
        3.2.3 正交实验结果与分析
        3.2.4 验证对比实验
    3.3 双组分重金属离子废水沉淀浮选的研究
        3.3.1 表面活性剂浓度对双组分重金属离子废水去除效果的影响
        3.3.2 pH值对双组分重金属离子废水去除效果的影响
        3.3.3 絮凝剂用量对双组分重金属离子废水去除效果的影响
        3.3.4 溶气压力对双组分重金属离子废水去除效果的影响
    3.4 沉淀浮选法去除废水中铅离子的宏观动力学分析
        3.4.1 基本原理
        3.4.2 去除铅离子的动力学分析实验
        3.4.3 等效反应速率常数和等效反应级数
        3.4.4 平均停留时间和方差
        3.4.5 去除率
        3.4.6 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方程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10)泡沫分离法除去废水中的铜、铬、镍离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泡沫分离法的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本实验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泡沫分离的理论基础
    2.1 泡沫分离的机理及模型研究
        2.1.1 泡沫分离的机理
        2.1.2 吸附过程分析
        2.1.3 泡沫分离的模型研究
    2.2 影响泡沫分离的因素
        2.2.1 操作参数的影响
        2.2.2 溶液体系性质的影响
        2.2.3 分离设备的影响
第三章 实验内容
    3.1 实验装置、仪器及药品
        3.1.1 实验装置
        3.1.2 仪器
        3.1.3 药品
    3.2 实验内容
        3.2.1 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CMC)的测定
        3.2.2 泡沫分离法除去废水中的Cu~(2+) 、Ni~(2+) 、Cr~(2+)
        3.2.2.1 Cu~(2+)的泡沫分离
        3.2.2.2 Ni~(2+)的泡沫分离
        3.2.2.3 C1~(6+)的泡沫分离
        3.2.3 金属离子浓度的检测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4.1 表面张力测定结果
    4.2 金属离子最佳分离条件的确定
        4.2.1 铜离子泡沫分离实验结果
        4.2.2 镍离子泡沫分离实验结果
        4.2.3 铬离子泡沫分离实验结果
第五章 结论
    5.1 泡沫分离水中金属离子研究的结论
    5.2 泡沫分离技术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泡沫分离技术的研究 Ⅰ.间歇法处理含锌废水(论文参考文献)

  • [1]湿法处理耦合泡沫分离回收废旧电路板中金属的研究[D]. 周刚. 河北工业大学, 2020
  • [2]亚铁氰化物共沉淀浮选法去除水中Cs(I)[D]. 吴申奥.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9(04)
  • [3]乙烯胺改性风化煤吸附剂的制备及对含锌废水的处理研究[D]. 武海英. 新疆师范大学, 2018(08)
  • [4]泡沫分离/三维电极法处理重金属废水的试验研究[D]. 乔丹. 江苏大学, 2016(11)
  • [5]塔板和填料式泡沫分离塔的开发及其强化排液性能研究[D]. 李志强. 河北工业大学, 2016(08)
  • [6]基于泡沫分离法处理重金属染料复合废水的机理与应用研究[D]. 张冬梅. 湖南大学, 2012(05)
  • [7]连续式泡沫分离法去除废水中铬(Ⅲ)离子的动力学[J]. 李志洲. 过程工程学报, 2011(03)
  • [8]表面活性剂协助提取及乳液法分离玉竹多糖化合物的研究[D]. 杨静娟. 中南大学, 2011(01)
  • [9]溶气浮选法处理重金属离子废水的研究[D]. 高莹. 中南大学, 2010(03)
  • [10]泡沫分离法除去废水中的铜、铬、镍离子[D]. 王玉美. 天津大学, 2009(S2)

标签:;  ;  ;  ;  

泡沫分离技术研究Ⅰ.含锌废水的批量处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