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软件无线电实现UQPSK载波恢复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黄浩[1](2021)在《卫星通信高效率调制解调器的实现》文中指出如今,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进步与发展,通信与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十分普遍,卫星在地面和空中的通信已经逐渐发展成为现代通信不可替代的一部分,它将陆海空天各种联合作战平台整体地集成了起来,是目前我国现代军事信息化联合作战技术转型的成为世界各个国家军事通讯网络系统的一个重要部分。本文主要针对卫星通信高效率调制解调器的功能和性能要求,设计实现卫星与地面站链路的通信,选择UQPSK调制解调技术作为研究方向。利用FPGA搭载AD9361射频收发器对高效率调制解调器进行实现,不仅在通信方面能够实现很好的效果而且因其体积足够小能够在系统上得到搭载。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卫星通信的系统工作流程、RS编码/译码、LDPC编码/译码、交织和解交织和UQPSK调制解调方式进行了说明,并且对编码后的信号发经过调制扩频码处理的发送,以及接收通道对信号的扩频码同步和跟踪进行了设计。2、对调制解调部分中的成型滤波与匹配滤波、几种滤波方式、数字控制振荡器和载波同步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对比研究和仿真实验。3、完成了射频收发模块电路的设计与实现,并且对该课题所设计的硬件电路芯片功能和AD9361的配置流程进行了概括。接收机完成对发送信号进行跟踪、滤波解调,通过FPGA来实现信号的捕捉和解码。整个调制解调器的设计能够满足所需的要求达到使用效果,最后通过所搭建的硬件测试平台,对各项指标要求进行了测试,证实了本方案的可行性。完成后的系统在发射端能够通过上位机对发射通道和编码方式进行选择,数据经过处理后,经过AD9361射频模块进行发送。接收端能够正确解析出发射端的数据信息,各项指标精度达到要求,能够在实际系统中得到应用。
高飞,夏莘媛,韩晓冬[2](2020)在《一种改进的数字UQPSK载波同步方法》文中研究说明UQPSK载波同步方法目前广泛应用于无人机数据链中的数据传输系统中,但相关的恢复方式只针对模拟信号或者环路复杂情况时实现难度大.为此提出一种改进的数字UQPSK载波同步方法,主要使用判决反馈锁相环路结合UQPSK信号的星座图特点进行改进,该方法可以在低信噪比情况下以快速的收敛速度实现相位补偿和相位快速捕获.经仿真UQPSK载波同步的系统并分析得到,改进的UQPSK载波同步方法的误码率与理论误码率相近,其系统可靠性高.户外实地测试实验验证了其可行性.
李雪嘉[3](2018)在《高速数据传输中的载波恢复和位同步技术研究》文中认为小卫星的蓬勃发展推动了卫星数据服务业的繁荣,随着卫星载荷分辨率的提高,下行数据量随之增长,而软件定义卫星的兴起也对小卫星的数据上注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卫星数据传输总量提升的同时,过境时间却是有限的,因此需要更高速的数据传输满足市场需求。高速调制解调技术对数据传输系统的速率的提升起着关键作用,其中载波恢复和位同步的质量决定了解调性能。本文主要针对高速数据传输中的载波恢复和位同步技术展开研究。首先对数字调制解调体制进行介绍,基于小卫星体积小功耗严格的特点,和卫星信道特点选定QPSK调制体制展开进一步讨论。对于载波恢复,主要介绍了常用的载波恢复算法原理,分析各个算法的优缺点和适应场景,选定了适用于高速数据速率的硬判决型科斯塔斯环法,然后对算法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载波恢复环路能较好地完成高速数据率下的频率误差和相位误差恢复和跟踪。对于位同步,重点分析了Gardner算法的各个模块,提出在高速中对环路滤波器和插值滤波器进行适当的简化,并通过仿真分析了环路滤波器阶数和插值方法对位同步性能的影响。然后在验证Gardner算法载波独立性的基础上,进行载波恢复和位同步环路的联合仿真,对整个系统的误码性能进行测试统计,经过和理论误码率的对比,表明设计环路有较好的解调性能,为实际实验提供了理论支撑。最后搭建了基于软件无线电的宽带数据收发实验平台对本文讨论的算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研究的高速传输中的载波恢复和位同步算法误码性能较好,有现实可行性。
文陶琳[4](2018)在《基于软件无线电架构的矢量信号解调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全数字通信成为可能。在数字通信的研究中,矢量信号的解调、分析是其中的重要部分,推动着相关信号接收机、信号分析仪器的发展。用软件实现矢量信号的解调和分析可以节约资源和成本,缩短开发周期,易于扩展和更新,是近来的一大研究热点。结合“某型数字通信测试仪”项目,本文基于软件无线电思想,设计并实现适用于MPSK、16QAM、MAPSK等调制格式的矢量信号解调软件。本文中该软件包括定时同步、盲均衡、载波恢复和帧同步等四个主要算法模块。定时同步模块的设计中,在分析比较常用定时误差检测算法基础上,选择对调制格式没有要求的幅值平方法完成误差估计。定时误差校正方面,设计了基于小数插值滤波器的补偿算法,实现软件定时同步的功能。盲均衡模块的设计中,分析恒模与多模算法及其适用范围,针对不同的调制格式选择不同的算法,并详细设计相关的参数、增益控制、均衡器迭代更新、实现流程等,完成多制式盲均衡的软件实现。载波恢复模块采用锁相环的结构,基于直接判决、极性判决和PFD思想,设计了适用于高阶调制、有大频偏捕获性能且锁定误差小的载波恢复算法,针对不同调制格式设计了该算法的鉴相输出、环路滤波器等,得到载波恢复软件。帧同步模块通过外同步法实现,针对外同步法介绍了常用帧同步码及帧同步检测算法,设计简单易实现的同步码和相应检测校正环节,最后得到可用户自定义的帧同步实现软件。论文测试了矢量信号解调软件各模块和整体的性能,结果表明,对上述多种调制格式,定时同步模块可以获得准确的符号点;盲均衡模块能够有效减小信道干扰;载波恢复模块能够捕获-1MHz1MHz的频偏范围;帧同步后,QPSK和8PSK的误码率降均达到10-7以下。经过整体软件解调器后,对每种调制格式EVM均小于10%(rms);符号捕获深度达到400k;最后验证了解调软件的可扩展性。
罗加兴[5](2017)在《新一代卫星数字广播中的接收机同步算法研究》文中认为由于在第二代卫星数字视频广播标准(Second-generation 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 over Satellite,DVB-S2)中使用性能优越的编码方案,接收机必须工作在低信噪比下。从同步算法的角度考虑,主要的挑战是帧同步和载波恢复。对于帧同步,要求在最低信噪比为-2.35dB和载波频偏存在的条件下提供可靠的操作。DVB-S2系统可利用数据帧中的物理层头实现帧同步,物理层头包括帧起始标志和物理层信令编码。本文针对DVB-S2系统要求在存在载波频偏和低信噪比情况下的可靠帧同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Reed-Muller(RM)码部分译码辅助的差分检测帧同步方案。该方案利用RM码编码比特两两异或为同一信息比特且两比特间的间隔相同的特性,在无频偏和存在频偏两种情况下实现某些单个比特的译码,进一步利用该部分译码的结果消除相关峰值中物理层信令的不确定性,改善帧同步系统的性能。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帧同步方案优于现有的方案。进一步,为了在真实的测试环境下,验证DVB-S2系统接收机同步算法的性能,本文基于通用软件无线电外设搭建了DVB-S2系统仿真验证平台,实现了接收机的时钟恢复、帧同步和载波恢复模块的功能。通过软件仿真分析了接收机各模块的性能,并且在真实环境下对DVB-S2系统接收机同步算法的性能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接收机同步算法很好地消除了时钟偏差、载波频率偏移和相位偏移的影响。
邹杰,陈为刚,杨晋生[6](2017)在《基于软件无线电的编码调制信号性能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为评估编码调制信号在实际无线信道下的性能,利用通用软件无线电外设(universal software radio peripheral,USRP)对Turbo码、二进制低密度奇偶校验(low density parity check,LDPC)码、多进制LDPC码等3种信道编码方案的八进制相移键控调制信号实际性能进行对比分析.为保证译码器获得准确的先验信息,首先基于同步序列实现八进制相移键控系统相位模糊的检测和恢复;然后利用经验特征函数实现信道噪声方差的估计;进而计算出译码器输入符号的先验概率.仿真与测试结果表明,在较短的码长下,采用上述3种编码方式均可以获得优越的系统性能,并且多进制LDPC码的性能优于2进制LDPC码与Turbo码的性能.
王国利[7](2016)在《高速解调器的研制》文中提出本文首先系统性介绍了国内外高速解调接收机的研究及发展状况。其次介绍了高速解调器的关键技术及具体实现,包括并行数字下变频、匹配滤波、时钟恢复、载波恢复以及均衡和纠错等技术,根据详细的公式推导和简化,建立了电路实现结构模型。接着给出了各部分电路的详细设计,并给出设计中采用的FPGA,ADC,以及模拟前端等关键器件的性能分析,最终完成高速解调器的整机设计,对整机指标进行了测试完成结果分析。高速解调接收设备可实时接收高分卫星及多种航空飞行器的高速下行信号,是地面接收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处理设备,本文所设计的高速调制解调器,支持双通道的解调,每通道解调速率达到1Gbps以上,合路可达到2Gbps以上,突破了高速解调的关键技术,缩短与发达国建之间的差距,在高码率遥感卫星和通信卫星数传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同时还可以广泛的应用于各种空中或地面的无线高速信息传输系统以及军事通信领域。
凌宇[8](2015)在《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的超高速实时通信系统》文中提出射频通信技术从其诞生开始便是整个电子系统设计中的难点和热点,传统的基于硬件的射频通信系统的带宽有限,已经逐渐不能完全满足当前各个行业的发展需要,特别是在航天领域。由于近年来我们国家大力发展航天事业,卫星通信要求速率越来越高,特别是中继卫星的出现,需要定制化的超高速通信系统才能满足整个卫星中继链路的搭建。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软件无线电方式的超高速实时数据通信系统的实现方法,对于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的超高速通信系统进行了硬件平台的搭建和软件算法的设计,算法的仿真以及将算法的软件在系统硬件上进行开发和实施,最终完成了样机的研制并通过各种仪器验证了系统的性能和指标参数。现有的软件无线电系统中,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以高速计算机作为软件无线电算法的实现部分,这种方式对于软件算法的实现来说易于实现,但是系统的功耗较高,运算速度和计算效率较低。另一种方式是使用以FPGA芯片作为系统的运算核心,这样,所有的通信算法可以在FPGA中以一种硬件的方式实现,以空间换取时间,使用这种方式系统的最终运算速率较高,并且系统功耗较低,但是系统的开发较为复杂,并且由于FPGA一般采用HDL语言进行编程,这种语言与其他的计算机开发语言相比,编程思想和代码运行方式是截然不同的,这增加了算法的实现难度,使得开发周期和开发成本大大增高。本文提出了一种使用NI FlexRIO平台配合Labview FPGA软件平台的软件无线电实现方法,大大的降低了系统的实现难度,使得开发周期缩短,节省了系统的开发成本,并且在最终实现的样机中得到了较高的技术指标。论文先以卫星通信中的常用的调制解调算法做出了理论分析。本文所描述的通信系统支持BPSK、QPSK、SQPSK、UQPSK、8PSK这几种调制解调方式,在8PSK通信模式下,可以最高达到800Mbps的通信速率。然后本文对系统的发射机和接收机的硬件平台搭建和软件算法做出了详细介绍。本文的硬件平台以FPGA平台作为实现算法的核心器件,通过使用NI公司的FlexRIO以及FLexRIO所对应的Adapter适配器模块,以及PXIE,总线来控制FlexRIO和各个模块设备来完成整个系统的硬件平台搭建。本文详细的描述了整个系统的调制解调算法,包括发射机调制系统的高速串转并模块、相位查找模块、高速并行数字滤波器模块,接收机解调系统的带通采样模块、数字下变频模块、数字AGC模块、载波估计模块、时序恢复模块、载波恢复模块等核心算法。对这些核心算法进行仿真分析,并使用Labview FPGA软件将这些算法在FlexRIO FPGA平台上实现。最后本文还将最终实现样机的调试解调部分作出了详细的测试,并给出了最终的测试结果和测试数据。
葛熠[9](2016)在《面向软件无线电平台的编译码算法优化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软件无线电作为一项重要的无线通信技术,旨在利用软件编程实现诸如调制解调、编码译码等各种无线通信算法,具有通用性强、灵活性好等优点。本文基于通用软件无线电外设(Universal Software Radio Peripheral,USRP)设计实现了以Turbo码、二进制低密度奇偶校验(Low-Density Parity-Check,LDPC)码以及多进制LDPC码为信道编码的无线通信系统,进一步针对便携式应用搭建了基于嵌入式USRP E110的无线数据传输系统。为验证不同编码方案在无线传输环境下的性能,本文基于USRP设计实现了以Turbo码、二进制LDPC码以及定义在GF(64)域上的多进制LDPC码为信道编码的无线通信系统。调制方式选择八进制相移键控,并对信道噪声进行估计以支持信道编码的软判决译码。测试与仿真结果表明,三种编码译码性能的实际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一致,验证了系统的正确性;同时也表明多进制LDPC码纠错能力最优,能保证传输可靠性。进一步,针对USRP平台便携性差、功耗大的问题,本文基于USRP E110设计实现了嵌入式无线通信系统。系统采用二进制相移键控作为调制方式,利用CRC校验判断数据传输的正确性。实际测试结果表明,搭建的无线通信系统可实现数据收发,并且可以灵活配置收发频率、发射功率等参数。
顾鹏飞[10](2012)在《无线数据链信息传输技术研究》文中认为无线数据链技术是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的一个新方向,而无线数据链的信息传输技术作为整个系统的一部分,对其的研究也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首先对无线数据链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简要的描述,并对无线数据链信息传输系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首先通过系统仿真的方式对信息调制和解调技术进行了论证,最后用硬件描述语言对整个信息传输系统进行了逻辑实现。调制部分采用的调制方式为UQPSK调制,在实现了调制系统后,并对其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分析;解调部分主要是根据信息的调制方式来选择的,其主要的任务就是要选择合适的载波跟踪环路和码元同步模块;在众多的载波同步方法中,系统最终选择了一个容易提取鉴相误差的实现方法,并对同步过程中用到的各个功能模块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论证和仿真,最终实现了载波同步;码元同步的实现也有多种方式,在分析了各种实现方式的优缺点后,系统选择了用Gardner算法的方式来进行码元同步;经过理论分析和硬件描述语言的编写,最终实现了对接收数据的码元同步,解调出了正确的数据。最终,课题验证了UQPSK调制和解调系统设计的正确性,对各个模块的运用和实现进行了阐述,并对系统的工作性能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二、软件无线电实现UQPSK载波恢复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软件无线电实现UQPSK载波恢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卫星通信高效率调制解调器的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
1.2.1 国内研究发展现状 |
1.2.2 国外研究发展现状 |
1.3 主要功能及指标 |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二章 卫星通信调制解调理论 |
2.1 卫星通信系统组成 |
2.1.1 系统工作原理 |
2.1.2 配套连接关系 |
2.2 卫星数据通信编译码 |
2.2.1 RS编码/译码 |
2.2.2 LDPC编码/译码 |
2.3 卫星通信的抗干扰 |
2.3.1 交织和解交织 |
2.3.2 成帧 |
2.3.3 多普勒频移校正 |
2.4 调制解调技术基本原理 |
2.4.1 UQPSK调制技术基本原理 |
2.4.2 UQPSK解调技术基本原理 |
2.4.3 序列相位搜索捕获法 |
2.4.4 匹配滤波器同步捕获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高效率调制解调器的关键技术 |
3.1 卫星信号处理过程 |
3.2 高效数字滤波器 |
3.2.1 数字滤波器的理论设计 |
3.2.2 半带滤波器 |
3.2.3 CIC滤波器 |
3.2.4 升余弦滤波器 |
3.2.5 数字环路滤波 |
3.3 NCO工作原理 |
3.3.1 相位累加器 |
3.3.2 波形存储器 |
3.4 载波同步方法 |
3.4.1 导频载波同步法 |
3.4.2 科斯塔斯环法 |
3.4.3 判决反馈环法 |
3.5 载波同步的仿真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高效率调制解调器的实现 |
4.1 调制解调器的实现架构 |
4.2 硬件平台和系统参数 |
4.3 AD9361 的配置与实现 |
4.3.1 AD9361 工作原理 |
4.3.2 AD9361 时钟系统分析 |
4.3.3 AD9361 接口电路设计 |
4.4 高效率调制器的FPGA实现 |
4.5 高效率解调器的FPGA实现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信号模拟设备测试与验证 |
5.1 硬件测试 |
5.2 测试平台的搭建 |
5.3 指标与功能测试 |
5.3.1 UQPSK调制波形信号的指标测试 |
5.3.2 UQPSK解调波形信号的指标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2)一种改进的数字UQPSK载波同步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载波同步系统设计 |
2 判决反馈锁相环描述 |
3 环路滤波器选取 |
4 仿真实验与对比分析 |
4.1 MATLAB软件仿真实现 |
4.2 硬件实现外场测试 |
5 结 论 |
(3)高速数据传输中的载波恢复和位同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1.2.1 小卫星数据传输系统的发展 |
1.2.2 载波恢复技术 |
1.2.3 位同步技术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星载高速调制解调方法研究 |
2.1 数字调制解调技术的基本原理 |
2.2 调制解调方式的选择 |
2.2.1 功率有效性和恒包络调制 |
2.2.2 频带利用率 |
2.3 QPSK调制解调原理 |
2.3.1 QPSK调制原理 |
2.3.2 QPSK解调原理 |
2.4 数字锁相环原理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QPSK高速载波恢复技术 |
3.1 载波恢复简述 |
3.2 QPSK载波恢复算法 |
3.2.1 M次方环法 |
3.2.2 逆调制环 |
3.2.3 Costas环法 |
3.3 载波恢复性能仿真 |
3.3.1 载波恢复性能指标 |
3.3.2 参数设定和仿真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QPSK高速位同步技术研究 |
4.1 位同步技术概述 |
4.2 Gardner位同步算法 |
4.2.1 定时误差检测器 |
4.2.2 插值控制器 |
4.2.3 插值滤波器 |
4.3 位同步性能仿真 |
4.3.1 环路滤波器阶数对同步性能的影响 |
4.3.2 插值滤波器的类型对同步性能影响 |
4.3.3 信噪比对同步性能影响 |
4.3.4 位同步误差检测的载波独立性验证 |
4.4 高速载波恢复和位同步联合仿真 |
4.4.1 系统性能指标 |
4.4.2 仿真性能和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软件无线电的宽带数据收发实验平台设计 |
5.1 实验平台简介 |
5.1.1 硬件平台 |
5.1.2 软件平台 |
5.2 实验算法 |
5.2.1 调制算法实现 |
5.2.2 解调算法实现 |
5.3 实验结果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总结 |
6.2 下一步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附录A 实验算法源代码 |
A.1 载波恢复锁相环部分程序 |
A.2 位同步部分程序 |
(4)基于软件无线电架构的矢量信号解调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1 矢量信号解调技术 |
1.2.2 基于软件无线电的矢量信号解调实现 |
1.3 论文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二章 软件无线电架构的矢量信号解调方案设计 |
2.1 解调系统需求分析 |
2.2 解调器结构分析 |
2.3 矢量信号解调关键模块分析 |
2.4 矢量信号解调整体方案设计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定时同步与盲均衡处理算法及其软件设计 |
3.1 定时同步误差估计与补偿算法分析 |
3.1.1 典型定时误差估计算法 |
3.1.2 幅值平方误差检测算法 |
3.1.3 定时误差的补偿 |
3.2 基于O&M算法的定时同步软件设计与实现 |
3.2.1 小数插值滤波设计 |
3.2.2 参数控制设计 |
3.2.3 算法软件实现 |
3.3 矢量解调盲均衡处理算法分析 |
3.3.1 LMS盲均衡算法概述 |
3.3.2 恒模盲均衡处理算法分析 |
3.3.3 多模盲均衡处理算法分析 |
3.4 矢量解调的盲均衡处理软件设计与实现 |
3.4.1 数据增益调节 |
3.4.2 均衡器初始工作状态及系数更新设计 |
3.4.3 盲均衡处理软件实现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载波恢复及其他软件模块设计 |
4.1 载波恢复算法分析 |
4.1.1 载波恢复概述 |
4.1.2 载波恢复基本方法 |
4.1.3 改进的广适用性载波恢复算法 |
4.2 载波恢复软件设计与实现 |
4.2.1 鉴相器设计 |
4.2.2 环路滤波器设计 |
4.2.3 环路滤波模式切换设计 |
4.2.4 载波恢复软件实现设计 |
4.3 帧同步算法 |
4.3.1 自同步法 |
4.3.2 外同步法 |
4.4 帧同步软件设计与实现 |
4.4.1 帧同步码设计 |
4.4.2 帧同步检测设计 |
4.4.3 帧同步软件实现 |
4.5 矢量信号解调软件数据流设计 |
4.5.1 单帧预取数据流设计 |
4.5.2 连续数据流解调设计 |
4.6 解调软件兼容性与可扩展性设计分析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矢量信号解调软件功能测试 |
5.1 测试整体环境介绍 |
5.2 各模块性能测试 |
5.3 软件整体解调性能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5)新一代卫星数字广播中的接收机同步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与分析 |
1.2.1 DVB-S2 接收机同步算法 |
1.2.2 软件无线电在无线通信算法实现与验证中的应用 |
1.3 研究内容与贡献 |
1.4 论文结构与安排 |
第2章 DVB-S2 系统与软件无线电 |
2.1 DVB-S2 物理层帧结构 |
2.1.1 物理层头 |
2.1.2 导频结构 |
2.2 信道模型 |
2.3 DVB-S2 接收机结构 |
2.3.1 时钟恢复 |
2.3.2 帧同步 |
2.3.3 载波恢复 |
2.4 软件无线电概述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帧同步方案分析与改进 |
3.1 帧同步方案分析 |
3.1.1 差分检测帧同步方案 |
3.1.2 多重相关峰值检测帧同步方案 |
3.1.3 相关特性分析 |
3.2 基于RM码部分译码辅助差分检测帧同步 |
3.2.1 无频偏情况下的帧同步过程 |
3.2.2 有频偏情况下的帧同步过程 |
3.2.3 基于部分译码辅助差分检测帧同步算法实现 |
3.3 仿真结果与分析 |
3.3.1 无频偏情况 |
3.3.2 有频偏情况 |
3.3.3 复杂度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DVB-S2 接收机同步算法仿真验证 |
4.1 系统架构 |
4.1.1 系统总体架构 |
4.1.2 硬件平台简介 |
4.1.3 发射机与接收机结构 |
4.2 系统发射机实现 |
4.2.1 星座映射 |
4.2.2 物理层成帧 |
4.2.3 成型滤波 |
4.3 系统接收机实现 |
4.3.1 信道滤波 |
4.3.2 数字解调 |
4.3.3 解扰和解映射 |
4.4 仿真分析与系统测试 |
4.4.1 仿真分析 |
4.4.2 系统测试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7)高速解调器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发展状况 |
1.3 论文内容安排 |
第二章 数字解调技术 |
2.1 解调发展简介 |
2.2 全数字解调 |
2.3 AD采样 |
2.4 数字下变频 |
2.4.1 采样率变换技术 |
2.4.2 采样率变换系统结构 |
2.4.3 CIC抽取滤波器 |
2.4.4 CFIR抽取滤波器 |
2.4.5 PFIR抗混叠滤波器 |
2.4.6 HBFIR抽取滤波器 |
2.4.7 分数倍抽取滤波器 |
2.5 定时同步技术 |
2.5.1 Gardner算法 |
2.5.2 定时同步算法并行结构 |
2.5.3 仿真结果 |
2.6 载波恢复技术 |
2.6.1 Costas环算法 |
2.6.2 载波恢复算法并行结构 |
2.6.3 仿真结果 |
2.7 自适应盲均衡技术 |
2.7.1 硬件结构框图 |
2.7.2 并行滤波结构 |
2.7.3 流水结构处理 |
2.7.4 权系数更新控制 |
2.7.5 仿真结果 |
2.8 前向纠错编码(FEC)译码技术 |
2.8.1 卷积码的译码 |
2.8.2 RS码的译码 |
2.8.3 LDPC译码 |
2.9 全数字交叉极化干扰消除 |
第三章 卫星通信调制方式 |
3.1 当前卫星解调器调制方式 |
3.1.1 BPSK、QPSK |
3.1.2 O/SQPSK |
3.1.3 U/AQPSK |
3.1.4 QAM调制 |
3.1.5 APSK调制 |
3.1.6 各种调制方式的性能的比较 |
3.2 调制方式的选择 |
第四章 解调器设计 |
4.1 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系统 |
4.2 设备方案 |
4.3 设备框图 |
4.4 解调板 |
4.4.1 信号流程 |
4.4.2 接口及指标要求 |
4.4.3 原理框图 |
4.4.4 电原理图设计 |
4.4.5 PCB设计 |
4.4.6 FPGA软件设计 |
4.5 解调器性能指标测试总结 |
第五章 总结 |
5.1 总结 |
5.2 改进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8)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的超高速实时通信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对照表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现状分析 |
1.3 论文工作内容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软件无线电通信系统相关理论和技术 |
2.1 调制解调模式的设计理论 |
2.1.1 BPSK模式 |
2.1.2 QPSK模式 |
2.1.3 SQPSK模式 |
2.1.4 UQPSK模式 |
2.1.5 8PSK模式 |
2.2 软件无线电通信系统相关技术 |
2.2.1 高速A/D技术 |
2.2.2 高速D/A技术 |
2.2.3 高速信号处理器技术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软件无线电在高速通信系统的实现方法 |
3.1 软件无线电高速通信系统硬件实现 |
3.2 软件无线电高速通信系统软件实现 |
3.3 软件无线电高速通信系统开发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超高速实时调制解调系统详细设计 |
4.1 系统主要实现功能 |
4.1.1 发射机调制系统功能 |
4.1.2 接收机解调系统功能 |
4.2 系统设计 |
4.3 发射机调制系统硬件设计 |
4.3.1 发射机系统嵌入式计算机 |
4.3.2 低相噪参考时钟电路设计 |
4.3.3 可编程本地振荡器 |
4.3.4 正交调制器电路设计 |
4.3.5 发射机调制算法信号处理模块 |
4.3.6 基带输出高速D/A模块 |
4.3.7 程控衰减器电路设计 |
4.4 发射机系统调制算法设计 |
4.4.1 发射机工作流程设计 |
4.4.2 串转并及相位查表 |
4.4.3 插值及成形滤波 |
4.4.4 发射机调制算法仿真结果 |
4.5 发射机系统调制算法的FPGA软件设计 |
4.6 发射机系统嵌入式计算机控制软件 |
4.6.1 系统界面 |
4.6.2 PN码生成模块 |
4.6.3 发射机网口通信协议 |
4.7 接收机解调系统硬件设计 |
4.7.1 高性能服务器及数据流盘系统 |
4.7.2 PXIE转PCIE转接卡 |
4.7.3 接收机解调算法信号处理模块 |
4.7.4 高速A/D采集单元 |
4.7.5 可编程采样时钟 |
4.7.6 输入信号放大AGC模块 |
4.8 接收机系统解调算法设计 |
4.8.1 接收机工作流程设计 |
4.8.2 输入带通采样 |
4.8.3 数字下变频 |
4.8.4 IQ匹配滤波算法 |
4.8.5 数字自动增益放大器 |
4.8.6 基于CFO环路的载波频率估计 |
4.8.7 时序恢复环路 |
4.8.8 载波恢复环路 |
4.8.9 接收机解调系统算法仿真结果 |
4.9 接收机系统解调算法的FPGA软件设计 |
4.10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实现与测试结果分析 |
5.1 系统的实现 |
5.2 系统测试结果 |
5.2.1 发射机信号输出测试结果 |
5.2.2 接收机解调测试结果 |
5.3 结论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束语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6.2 后续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面向软件无线电平台的编译码算法优化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现状与分析 |
1.3 研究内容与贡献 |
1.4 论文结构与安排 |
第二章 软件无线电与编译码算法 |
2.1 软件无线电与USRP概述 |
2.1.1 软件无线电 |
2.1.2 USRP简介 |
2.2 GNU Radio |
2.2.1 GNU Radio简介 |
2.2.2 GNU Radio开发流程 |
2.2.3 USRP E110开发流程 |
2.3 Turbo码编译码算法 |
2.3.1 Turbo码编码 |
2.3.2 Turbo码译码 |
2.4 LDPC码编译码算法 |
2.4.1 LDPC码编码 |
2.4.2 二进制LDPC码译码 |
2.4.3 多进制LDPC码译码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软件无线电的无线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 |
3.1 系统架构与物理层设计 |
3.1.1 系统总体结构 |
3.1.2 发射机与接收机结构 |
3.1.3 物理层帧结构 |
3.2 系统发射机实现 |
3.2.1 数据加扰 |
3.2.2 信道编码 |
3.2.3 8PSK调制 |
3.2.4 发送功率控制 |
3.2.5 USRP与宿主机的控制接口 |
3.3 系统接收机实现 |
3.3.1 信道滤波器 |
3.3.2 8PSK解调 |
3.3.3 信道译码 |
3.3.4 基于ECF的信道噪声方差估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测试与嵌入式无线通信实现 |
4.1 系统性能仿真 |
4.1.1 信道噪声方差估计 |
4.1.2 信道编码译码性能仿真 |
4.2 系统性能测试 |
4.2.1 测试平台 |
4.2.2 测试环境与参数 |
4.2.3 测试结果 |
4.3 基于嵌入式USRP的无线通信实现 |
4.3.1 系统物理层设计 |
4.3.2 CRC生成与校验 |
4.3.3 BPSK调制 |
4.3.4 BPSK解调 |
4.3.5 系统测试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10)无线数据链信息传输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1.2 课题的意义 |
1.3 论文主要内容 |
1.4 本章小结 |
2 系统方案论证和设计 |
2.1 无线数据链的组成 |
2.2 各种调制方式的简介 |
2.2.1 BPSK信号 |
2.2.2 QPSK信号 |
2.2.3 OQPSK信号 |
2.2.4 UQPSK信号 |
2.3 调制方式的设计 |
2.4 解调关键技术分析 |
2.4.1 载波同步 |
2.4.2 码元同步 |
2.5 硬件平台的选择 |
2.6 本章小结 |
3 调制系统的分析和实现 |
3.1 调制系统的仿真分析 |
3.2 调制系统的具体实现 |
3.3 调制信号的性能测试 |
3.4 本章小结 |
4 解调系统的分析和实现 |
4.1 解调系统的仿真分析 |
4.2 调制数据的产生 |
4.3 解调系统的具体实现 |
4.3.1 载波同步的实现 |
4.3.2 码元同步的实现 |
4.4 系统的测试及分析 |
4.4.1 载波同步性能测试 |
4.4.2 码元同步性能测试 |
4.5 本章小结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软件无线电实现UQPSK载波恢复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卫星通信高效率调制解调器的实现[D]. 黄浩.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2]一种改进的数字UQPSK载波同步方法[J]. 高飞,夏莘媛,韩晓冬.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20(05)
- [3]高速数据传输中的载波恢复和位同步技术研究[D]. 李雪嘉. 国防科技大学, 2018(01)
- [4]基于软件无线电架构的矢量信号解调设计与实现[D]. 文陶琳. 电子科技大学, 2018(09)
- [5]新一代卫星数字广播中的接收机同步算法研究[D]. 罗加兴. 天津大学, 2017(07)
- [6]基于软件无线电的编码调制信号性能分析[J]. 邹杰,陈为刚,杨晋生. 应用科学学报, 2017(03)
- [7]高速解调器的研制[D]. 王国利. 山东大学, 2016(03)
- [8]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的超高速实时通信系统[D]. 凌宇.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5(03)
- [9]面向软件无线电平台的编译码算法优化与实现[D]. 葛熠. 天津大学, 2016(11)
- [10]无线数据链信息传输技术研究[D]. 顾鹏飞. 北方工业大学, 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