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轮发电机组摆度增大处理及原因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张飞,刘兴华,潘伟峰,潘罗平[1](2021)在《水电机组振动监测与评价技术综述》文中研究表明水电机组振动监测是状态评价的基础,而振动评价是振动监测的目的,也是状态评价的核心。目前水电机组正由计划检修向状态检修过渡,加强水电机组振动监测与评价将有效促进这一进程。基于此,本文以立轴水轮发电机组为例阐明了目前水电机组振动监测发展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梳理了振动评价所涉及的国内外相关标准,明晰了不同标准之间的差异;指出了促进水电机组振动监测与评价所需解决的"重集成轻应用、重理论轻实践、重建设轻维护、重设备轻人才"等问题,为发挥振动监测与评价技术,促进水电设备运维技术发展提出了建议。
李林峰,黄学然,田小波[2](2021)在《水轮发电机组动平衡分析与案例处理》文中认为针对新投产或大修后的机组导轴承摆度值与机架振动值超标问题,进行动平衡试验,通过配重的方法改善水轮发电机组转子动不平衡的问题。本文中列举的实例,在空转和空载不同工况下,存在各导轴承超重角度变化较大甚至相反的情况,通过动平衡分析及配重处理,最终成功地解决了机组的振摆严重超标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李欢欢[3](2021)在《水轮发电机组安全评价及其调节特性对互补发电效益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电力低碳转型大背景下,水轮发电机组(常规水轮发电机组和水泵水轮发电机组)作为稳定灵活性资源将消纳更多风光可再生能源。受电力负荷峰谷差与自身水-机-电耦合特性的双重影响,水轮发电机组将面临更为频繁的过渡过程,顶盖振动、导轴承摆度及尾水压力等指标参数剧烈变化,严重威胁机组安全运行及调能效果。本文以揭示水轮发电机组过渡过程复杂水-机-电耦合关联机制与解析多指标参数复杂波动变化背后潜在风险规律为关键科学问题,构建水轮发电机组动态安全评价新框架,并将水轮发电机组动态调节特性纳入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入网的现实情景下,进一步优化机组互补性能与互补效益,取得以下三方面研究成果。1.围绕揭示水轮发电机组过渡过程复杂水-机-电耦合关联机制这一关键科学问题,克服传统水轮机调节系统模型、轴系模型或抽蓄电动机模型不能全面描述机组水-机-电耦合特性的缺陷,探究子系统耦合切入点,建立两类机组过渡过程水-机-电耦合模型并深入研究机组动态稳定性。主要包括:(1)针对一管两机常规水轮发电机组,由水轮机力矩推求转轮水力不平衡力,以水力不平衡力为切入点耦连发电机不平衡磁拉力、阻尼力、碰摩力及水导轴承非线性油膜力,使水力系统与机电耦合系统紧密联系,利用特征线法求解引水管-尾水管传递函数、四阶龙格库塔法求解轴系受力方程,建立水轮机调节系统与轴系耦合统一模型,将可靠性验证后的耦合统一模型应用于开机稳定性分析,研究主要运行或结构参数对机组振动特性影响规律,优化主要参数取值,从而使机组能够以最经济、操作最简便的优化方式提高过渡过程稳定性。结果表明:转子振幅与自调节系数关系可用二次方程近似描述,转子振幅与转轮进出口直径比关系可用五次方程近似描述;轴承离心率对开机振动失去响应的临界数量级趋近于1×10-6,转轮进出口直径比最优取值趋近于0.8,自调节系数最优取值趋近于3。(2)针对一管两机水泵水轮发电机组,将其抽水调相运行时水压扰动等异常变化等效为高斯随机型或阶跃型外部激励,以“外部激励影响有功输出,有功输出影响无功特性”为切入点耦连水力系统与机电耦合系统,利用特征线法求解复杂管道传递函数并基于Matlab/Simulink模块耦合励磁装置及抽蓄电动机模型,建立完整水泵水轮发电机组多机调相仿真模型。利用可靠性验证后的仿真模型研究外部激励作用下进相与迟相转化机制及多机间无功流动特性,并结合工程案例提供调相机跳机情景下的风险缓解建议。结果表明:一台机组受到外部激励时,易导致并行机组进相深度减小甚至转迟相运行;阶跃激励比高斯随机激励对进相与迟相转化行为影响更大;阶跃激励较大时,励磁电流辅助调节作用可适当缓解调相不稳定性。2.围绕解析多指标参数复杂波动变化背后潜在风险规律这一关键科学问题,克服子系统耦合复杂性造成风险特征提取和风险表现归类困难问题,提出利用动态风险量化方法深入挖掘两类机组过渡过程指标参数间及与运行风险间关联规律的新思路。(1)为准确界定常规水轮发电机组不推荐运行区、且缓解推荐运行区风险问题,基于理论修正的顶盖振动、导轴承摆度及尾水压力等动平衡实验关键指标参数,利用动态熵改进模糊集评价方法与灰色关联评价方法,提出动态熵-模糊集风险评价方法与灰-熵关联动态风险评价方法深入挖掘不推荐运行区与推荐运行区关键指标参数潜在风险规律,以概率形式量化机组实时风险度,提取高风险指标参数并对危险度排序。结果表明:机组不推荐运行区可从0 MW~121 MW缩减至0 MW~100 MW,将为灵活性调度增加21 MW可调容量。推荐运行区内不同水头下指标参数危险度排序存在明显差异,证明不同运行水头下定位的高风险部件将各有侧重。(2)为缓解水泵水轮发电机组水轮机工况甩负荷过渡过程运行风险,考虑导叶直线关闭和球阀-导叶联动关闭两种方式,利用训练数据和相应风险判别准则改进传统Fisher判别法,提出基于Fisher判别的动态风险评价方法深入挖掘甩负荷过程水轮机流量、转速、尾水压力及蜗壳压力等关键指标参数风险演化特征,量化各工况点下机组运行风险概率。结果表明:导叶直线关闭和球阀-导叶联动关闭方式下机组不稳定运行概率分别为0.23和0.16,说明导叶直线关闭方式下机组甩负荷后会出现包括水锤压力在内的严重稳定性问题,若不优化导叶关闭方式,长期运行将造成部件疲劳损伤;两种关闭方式下机组风险演化特征均呈现双峰特性,其中第1波峰发生于甩负荷初期,而第2波峰发生于甩负荷后期;球阀辅助关闭的加入对机组第1波峰运行风险缓解作用极小,但可显着降低第2波峰风险概率。3.围绕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入网严重威胁水轮发电机组安全运行及调能效果这一现实情景,克服现有经济目标函数缺乏对灵活性水电机组调节成本量化的缺陷,构建超调量、上升时间、调节时间及响应峰值等水电机组动态调节性能指标以衡量PID控制参数、能源配比及传输线路布置优化对水光互补系统稳定运行优化作用。进一步地,以水风互补系统为研究对象,提取高敏感性超调量指标量化水电机组动态调节成本,综合考虑电能损失成本、投入成本及售电利润等较完备的投入-产出费用因子,提出以成本-利润为目标函数的水风互补发电效益评价方法,研究风速类型、容量配比及市场电价波动对互补发电效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当风电接入比例超54.5%时,最不利风速条件下风力发电效益将反超水力发电效益;分时电价每天捕获的互补系统总发电效益比固定电价效益要高出1万元左右。
卢伟[4](2021)在《浅谈突变流量对水轮发电机组运行稳定性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由于水轮发电机组的过流易产生突变流量,机组振动摆度加大,影响电厂稳定供应清洁能源。结合相关电厂机组运行实例,通过运用水轮发电机组主要监测设备分析造成流量突变的相关水力因素现象,为电厂快速查找机组振动摆度大的原因,提出相关解决方法及对同类现象进行归纳总结。
赵康艺[5](2021)在《大型轴流转桨式机组稳定性与经济运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大型轴流转桨式机组为研究对象,基于稳定性试验和效率试验,对其稳定性能、振动区划分方法和经济性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轴流转桨式水轮机多用于大流量、低水头的工作条件,可以通过调节导叶开度与桨叶叶片转角形成不同的协联组合,更能适应负荷的变化,达到更广的高效运行区。当轴流转桨水轮机的协联关系不好,会使振动增大并限制机组出力,因此通过真机试验研究轴流转桨式水电机组的稳定性能和能量特性,对保障同类型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和提升电站经济效益具有关键意义。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分析了轴流转桨式水电机组特点和运行指标,真机试验原理和轴流转桨式水轮机的协联关系。(2)基于全水头工况稳定性试验,对轴流转桨式水轮机的稳定性能进行了详细分析,对振动区的划分原则进行了探讨,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处理,确定了表征机组振动的特征值。以水导摆度随有功功率的变化趋势为依据,对机组的振动区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机组所处的工作水头越小,摆度超标区越趋向于低负荷运行区,随着水头增大,水导摆度峰峰值超标处对应的机组负荷区有上移趋势,水头越高,机组要保持稳定运行所需要达到的最低负荷也越大。针对大型轴流转桨式水电机组,其在高水头、低负荷工况运行时,应该加强对机组摆度和振动的监控;机组运行在达到额定水头后相对效率有所提升,其保持的协联关系逐渐靠近最优配比,机组的工作水头越接近额定水头,越容易保持最优协联关系,从而稳定运行。(3)基于协联效率试验,对轴流转桨式水电机组的能量特性进行了分析,对比电站原有的协联关系曲线,对其协联关系进行了优化,提出了在使用相对效率法的基础上采用耗水率法对轴流转桨式水轮机进行经济性评价的方法,并引入标准耗水率评价同类型机组及电站总体经济性能。以各水头下最低耗水率为依据对轴流转浆式水电机组的最优经济运行区进行了划分,对比多电站标准耗水率值评价了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在高水头工况下理论与实际的最优协联关系吻合度较高,按照优化后的协联关系曲线调整机组,可以使水轮机在最高效率区运行;利用标准耗水率可以量化电站的经济性能,能指导电站的经济运行,提升电站经济效益。
王海涛[6](2021)在《多能互补发电系统中杨家湾水轮机运行稳定性真机试验研究》文中指出水电机组在运行时常出现振摆异常、水压脉动超标等情况,引起诸如转轮叶片开裂、水轮机啸叫、厂房振动、机组损坏等一系列机组不能稳定运行的问题,甚至可造成不同程度的生命财产损失,故对水轮机安全稳定运行问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水轮机的稳定性试验测试项目有多种,但其稳定性问题的评估,通常用振动、摆度和压力脉动这三个指标来衡量。水轮机偏工况运行是多能互补联合发电系统中经常性的运行状态,为研究机组在各试验工况下的振动、摆度和压力脉动等项目的特点及规律,本论文对多能互补联合发电系统中的杨家湾电站水轮机开展了真机试验。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1.结合杨家湾水电站水文及工程概况,依据相关试验技术规范要求,选择了振动、摆度和压力脉动监测点并制定了试验方案。2.对机架和导轴承进行了振动和摆度测试,并对蜗壳、尾水管等水轮机过流部件进行了压力脉动测试,分析其变化规律,根据偏工况运行时水轮机的运行状态划定了禁止、限制、稳定运行边界。为该电站在互补发电偏工况运行时的稳定运行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其他电站分析其水电机组的运行状态、划分运行范围等提供了技术方法和依据。3.基于处理的试验数据和分析的信号,作典型监测点典型工况下的频谱分析图、幅值变化趋势图、三维频谱图、示波图等。通过频谱分析获取了水轮机低频涡带区和高频水力激振区,为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建议。4.对引起杨家湾水电站机组振动的多种原因进行归纳,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减少或消除此类振动的方法。这对研究减小或降低水轮机振动、摆度、压力脉动的方法,提高水轮机的运行稳定性具有一定意义。
黄荣[7](2020)在《基于数据驱动的水电机组动态振动区识别方法研究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对能源电力的迫切需求,我国电力行业发展迅猛。其中水电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以其清洁环保、成本低廉等优点受到了广泛关注,也带动水电行业装机容量的不断增长。在此背景下,如何保证水电机组运行的稳定性成为人们讨论研究的热点。特别是对于蕴藏有巨大水力资源的云南省来说,为推进能源优化发展,以水电为主的大型电源陆续集中投产,水电装机容量占总装机容量的比例高达71.48%。因此,保证水电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对于局部乃至整个云南电力系统都至关重要。在水电机组的稳定性问题中,由于设备制造、安装等诸多因素导致的振动问题尤为突出。水电机组各导轴承在工作中均会出现振动超标的情况发生,但在某段特定负荷区域出力时,机组振动就会变得异常剧烈,对机组本体破坏性较大,因此这些振动区在机组正常发电时需要避开。目前全国大部分水电机组振动区基本不考虑水头变化的影响,且多数机组以低负荷段或者固定运行区域作为振动区。这样的振动区设置既影响调度制定合理的发电计划也不利于电站了解机组运行状态、排查安全隐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建立在大量机组全工况历史运行数据基础之上的新方法,以期能更准确地识别水电机组动态振动区。提出了采用数据滤波、检查与修补、数据融合、显着误差检验与校正等方法对海量机组运行数据进行预处理,提出了数据的三级检测,通过对数据的正确性进行检查后,并对明显错误的地方进行修复。分析了运行数据的处理方法,包括随机误差和显着误差的处理,将传感器观测到的信息运用适当的算法进行融合归纳,优化原始采集的数据,并以此对显着误差进行处理。最后本文利用仿真结果验证了数据处理的有效性,可以对显着误差以及奇异点进行校正。其次根据可靠数据信息,提出了基于数据驱动的水电机组动态振动区的在线识别方法研究,通过分析机组振动的主要原因,明确机组振动的测点及振动标准,进而统计不同功率和不同水头下机组振动的概率,通过基于k-means聚类算法进行基准值的挖掘,实现振动测点的合并及分离,最终通过对机组振动数据的离线计算和在线更新进行函数计算,得到了水轮机组振动区的动态识别,同时给出了该方法详细的实现流程图。最终根据上述研究成果,给出了详细的计算方法和步骤,通过获取云南某水电站的5台机组一年的历史运行数据后,进行了该电站#1#5机组动态振动区的实际分析与识别,通过将该方法得到的5台机组动态振动区与机组稳定性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了数据驱动识别振动区方法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周清武,付烈坤,杜轩,董勤[8](2020)在《某电厂水轮发电机组下导摆度异常故障诊断》文中指出水轮发电机组在试运行期间及正常运行情况下,导轴承处的摆度值会出现明显上升,瓦温和油温等参数却是正常的现象。某电厂水轮发电机组下导摆度值出现异常:运行一段时间后下导摆度值慢慢地爬升增大,经过几天增长,增长到超过报警值,过后开始缓慢下降,并逐渐恢复正常,此情况在下次冷态开机运行又重复出现。针对此现象进行了现场振动摆度测试分析,对下导处不同位置的大轴和滑转子摆度值进行比较测试,同时进行温度干预方法,摆度值明显出现下降的效果。在后续检修过程中发现:机组的下导轴瓦球面支柱螺栓断裂,瓦块移位,挡油密封毛毡磨蹭发黑等情况。经过各项改造措施后,机组下导摆度值恢复正常。
何佳[9](2020)在《某水电厂机组水导摆度大原因分析及处理》文中指出针对机组水导摆度大问题,通过变转速、变励磁、变负荷等试验,轴线姿态分析及运行观察,从水力、机械、电磁等方面查找原因,针对引起摆度大的原因制定了可行的处理方案,最终通过提高水导轴承体刚度,解决了水导摆度超标问题。
李敏[10](2020)在《水轮发电机不平衡磁拉力与振动特性研究》文中提出轴系振动是影响水力发电机组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受水力、电气、机械三方面的影响,在轴系结构中,水轮机转轮上的附加外力有密封力、随机水力激励、尾水管压力脉动以及转轮叶片不均衡力等,发电机转子上的附加外力有机械不平衡力和不平衡磁拉力等。轴系不平衡外力是影响振动的主要因素,其精确计算和实测是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其中不平衡磁拉力的计算和测试已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基于不平衡磁拉力的计算原理及方法入手,重点针对线性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首先,结合测量原理,推导得到不平衡磁拉力计算综合误差描述模型,对不平衡磁拉力测量参数的误差影响进行量化分析;其次,结合各项参数测试精度分析,发现气隙测量误差是影响不平衡磁拉力测量误差的主导因素。进一步地,介绍了轴系振动的集中参数模型的建模过程,以及振动方程刚度解耦后得到的发电机转子摆度表达式;结合发电机转子摆度表达式和平衡磁拉力构成,从理论上分析了不平衡磁拉力与发电机转子摆度之间的关系,提出一种利用可测摆度间接校正发电机气隙的思路;接着阐述了本文仿真的水力机组运行模拟系统并构建了模拟系统,并对其中需要的模型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及推导。最后,基于包括轴系振动模型的水力机组运行模拟平台进行仿真计算,研究不平衡磁拉力误差对机组振动幅值偏差的影响,结合仿真振幅数据分析发电机转子幅值偏差与气隙偏差的关系;根据推导的转子摆度与不平衡磁拉力之间的关系公式,对公式中的A值和KM值进行了仿真试算。
二、水轮发电机组摆度增大处理及原因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水轮发电机组摆度增大处理及原因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水电机组振动监测与评价技术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
1 振动监测 |
1.1 测点布置 |
1.2 传感器类型 |
1.3 信号质量 |
2 振动特征值 |
3 振动评价 |
3.1 标准体系 |
3.2 评价区域 |
3.3 振动与摆度评价 |
3.4 以支撑状态检修为核心的振动评价 |
4 结论 |
(2)水轮发电机组动平衡分析与案例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振动过大危害及振动主要特征 |
2 动平衡试验 |
2.1 首次启动试验 |
2.2 变转速试验 |
2.3 变励磁试验 |
2.4 动平衡试验 |
3 实例分析 |
3.1 机组基本参数 |
3.2 试验测点布置 |
(1)摆度测点。 |
(2)振动测点。 |
(3)键相信号。 |
3.3 动平衡试验 |
4 结语 |
(3)水轮发电机组安全评价及其调节特性对互补发电效益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水电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战略地位 |
1.3 水轮发电机组安全评价综述 |
1.3.1 常规水轮发电机组过渡过程模型与稳定性分析 |
1.3.2 水泵水轮发电机组过渡过程模型与稳定性分析 |
1.3.3 两类水轮发电机组过渡过程风险分析 |
1.4 水风光多能互补性优化及经济效益评估综述 |
1.4.1 多能互补性优化 |
1.4.2 多能互补经济效益评价 |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5.1 研究内容 |
1.5.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常规水轮发电机组开机过渡过程建模与稳定性分析 |
2.1 引言 |
2.2 开机特性 |
2.3 水轮发电机组基本模型 |
2.3.1 水轮机调节系统模型 |
2.3.2 轴系模型 |
2.4 水轮机调节系统与轴系耦合统一新模型 |
2.4.1 水轮机调节系统与轴系耦合模型的建立 |
2.4.2 参数设置 |
2.4.3 模型验证 |
2.5 常规水轮发电机组开机稳定性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水泵水轮发电机组抽水调相建模与稳定性分析 |
3.1 引言 |
3.2 抽水调相工况特性 |
3.3 抽水调相运行理论 |
3.3.1 抽水调相运行迟相与进相基本理论 |
3.3.2 多机进相运行稳定性理论 |
3.4 水泵水轮发电机组仿真模型 |
3.4.1 多机系统抽水调相模型的建立 |
3.4.2 模型验证 |
3.5 水泵水轮发电机组抽水调相运行稳定性分析 |
3.5.1 励磁电流作用下多机调相运行稳定性分析 |
3.5.2 外部激励作用下迟相与进相运行转化机制分析 |
3.6 抽水调相风险情景下的运行建议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水轮发电机组典型过渡过程运行风险分析 |
4.1 引言 |
4.2 常规水轮发电机组不推荐运行区动态风险分析 |
4.2.1 试验机组参数设置与运行区初步界定 |
4.2.2 动平衡实验与初步分析 |
4.2.3 动态熵-模糊集风险评价方法 |
4.2.4 不推荐运行区优化与动态风险分析 |
4.3 常规水轮发电机组推荐运行区动态风险分析 |
4.3.1 试验机组概况与运行水头设置 |
4.3.2 动平衡实验与初步分析 |
4.3.3 灰-熵关联动态风险评价方法 |
4.3.4 推荐运行区动态风险分析 |
4.4 水泵水轮发电机组水轮机工况甩负荷过渡过程风险分析 |
4.4.1 甩负荷过渡过程导叶及球阀-导叶联动关闭规律 |
4.4.2 数据来源 |
4.4.3 基于Fisher判别的动态风险评价方法 |
4.4.4 考虑导叶-球阀联动关闭的水泵水轮发电机组风险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水风光混合系统互补性能与发电效益优化研究 |
5.1 引言 |
5.2 水光混合系统互补性能优化研究 |
5.2.1 动态调节性能指标 |
5.2.2 水光互补发电模型 |
5.2.3 算例分析 |
5.3 水风混合系统互补发电效益优化研究 |
5.3.1 基于成本-利润的互补发电效益评价方法 |
5.3.2 水风互补发电仿真模型 |
5.3.3 互补性验证 |
5.3.4 算例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其他指标隶属度函数 |
附录 B 参数表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大型轴流转桨式机组稳定性与经济运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来源 |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3 水轮机运行指标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水电机组性能研究方法 |
1.3.2 轴流转桨式机组稳定与能量特性研究现状和发展 |
1.5 主要研究内容 |
2 水轮机真机试验原理 |
2.1 稳定性试验 |
2.1.1 水轮机的振动 |
2.1.2 稳定性试验原理 |
2.2 协联效率试验 |
2.2.1 轴流转桨机组的协联关系 |
2.2.2 效率试验原理 |
2.2.3 效率试验参数测定与计算原理 |
2.3 运行区划分原则 |
3 基于全水头稳定性试验 |
3.1 机组参数与试验工况 |
3.2 试验设备和测点布置 |
3.3 试验结果及分析 |
3.3.1 变负荷试验结果及分析 |
3.3.2 最大出力试验结果及分析 |
4 基于效率试验的协联优化与经济性评价 |
4.1 协联效率试验 |
4.1.1 机组参数与试验工况 |
4.1.2 试验设备和测点布置 |
4.1.3 试验结果及分析 |
4.2 机组经济运行区划分 |
4.3 基于标准耗水率的电站经济性评价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多能互补发电系统中杨家湾水轮机运行稳定性真机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来源 |
1.2 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
1.2.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1.2.2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稳定性试验研究现状 |
1.3.2 稳定性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
1.3.3 不足及发展趋势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2 水轮机稳定性试验分析方法 |
2.1 机组的稳定性及其运行参数 |
2.1.1 不稳定状态定义 |
2.1.2 表征水力机组稳定运行的参数 |
2.2 振动、摆度和压力脉动的测量方法 |
2.3 试验分析方法 |
2.3.1 振幅及其计算 |
2.3.2 振频计算及分析 |
2.3.3 综合分析方法 |
2.3.4 误差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3 杨家湾电站水轮机稳定性真机试验 |
3.1 杨家湾水电站概述 |
3.1.1 工程概况 |
3.1.2 水文概况 |
3.2 试验依据、仪器及测点布置 |
3.2.1 试验依据 |
3.2.2 监测点的布置 |
3.2.3 试验仪器 |
3.3 杨家湾电站水轮机变负荷稳定性试验 |
3.3.1 试验测量原理 |
3.3.2 传感器的率定 |
3.3.3 现场安装 |
3.3.4 现场试验 |
3.4 本章小结 |
4 杨家湾电站水轮机变负荷试验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 |
4.1 试验数据处理步骤 |
4.2 试验结果分析 |
4.2.1 振动信号分析 |
4.2.2 摆度信号分析 |
4.2.3 压力脉动信号分析 |
4.3 机组运行区域划分 |
4.4 本章小结 |
5 引起水轮机振动的主要原因及处理方法归纳 |
5.1 水力因素引起的振动 |
5.2 机械因素引起的振动 |
5.3 电气因素引起的振动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7)基于数据驱动的水电机组动态振动区识别方法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和发展趋势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水电机组数据预处理方法研究 |
2.1 引言 |
2.2 数据滤波、检测与校正 |
2.3 数据融合 |
2.4 单变量稳定工况判断 |
2.5 显着误差检测与校正 |
2.5.1 传统观测量变化率检验的改进方法 |
2.5.2 显着误差检验校正仿真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数据驱动的水电机组动态振动区的在线识别方法研究 |
3.1 引言 |
3.2 引起水轮机振动的原因 |
3.2.1 水力因素 |
3.2.2 机械因素 |
3.2.3 电磁因素 |
3.3 水轮机组振动标准及监测的测点选择 |
3.3.1 水轮机振动测点 |
3.3.2 振动标准 |
3.4 水轮机组振动区的识别 |
3.4.1 振动概率统计 |
3.4.2 基于k-means聚类的水头合并 |
3.4.3 振动区域识别 |
3.5 水轮机组振动区的识别算法实现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数据驱动识别水轮机组动态振动区实例分析 |
4.1 引言 |
4.2 数据介绍 |
4.3 振动信号分析 |
4.4 振动信号与稳态实验结果对比 |
4.5 振动区域识别 |
4.6 结果分析及结论 |
4.7 结论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某电厂水轮发电机组下导摆度异常故障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问题背景描述 |
2 试验数据分析 |
2.1 第一组数据测量,开机并网 |
2.2 第二组数据测量 |
2.3 主轴与滑转子及轴瓦温度对比分析 |
2.4 温度干预效果 |
2.5 检修前测试分析 |
3 后续检修结果 |
3.1 检修中检查情况 |
3.2 检修中处理和调整方案 |
3.3 修后启动试验情况 |
4 结束语 |
(9)某水电厂机组水导摆度大原因分析及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机组摆度大原因分析 |
1.1 变转速试验 |
1.2 变励磁试验 |
1.3 变负荷试验 |
1.4 机组盘车检查 |
2 处理方案分析 |
2.1 水力因素分析 |
2.1.1 导叶开口检查 |
2.1.2 转轮叶片开口检查 |
2.1.3 止漏环间隙分析 |
2.1.4 转轮水力特性分析 |
2.2 机械因素分析 |
2.2.1 机组测量部位圆度偏差 |
2.2.2 机组轴线偏差 |
2.2.3 镜板翘曲情况 |
2.2.4 水导瓦间隙 |
2.2.5 水导轴承刚度 |
2.3 处理方案 |
3 水导轴承体处理 |
3.1 加筋板方案 |
3.2 整体加厚方案 |
4 处理效果 |
5 结语 |
(10)水轮发电机不平衡磁拉力与振动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 |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3 水力机组轴系振动研究现状 |
1.3.1 机械振动 |
1.3.2 电磁振动 |
1.3.3 水力振动 |
1.3.4 水-机-电耦合振动的研究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不平衡磁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
2.1 不平衡磁拉力计算原理 |
2.1.1 线性解析表达式 |
2.1.2 非线性解析表达式 |
2.1.3 数值计算方法 |
2.2 单因素误差分析 |
2.2.1 转子直径、长度误差 |
2.2.2 偏心距误差 |
2.2.3 磁密度误差 |
2.2.4 气隙误差 |
2.3 不平衡磁拉力系统误差控制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转子振动幅值与不平衡磁拉力的关系 |
3.1 概述 |
3.2 水力机组轴系模型 |
3.2.1 基本轴系模型 |
3.2.2 轴系基本模型的简化 |
3.2.3 发电机转子振动幅值与气隙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水力机组运行模拟系统 |
4.1 概述 |
4.2 水力系统模型 |
4.2.1 水击模型 |
4.2.2 水轮机模型 |
4.3 发电机模型 |
4.4 控制系统模型 |
4.4.1 PID调速器模型 |
4.4.2 PI励磁控制器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轴系振动仿真计算 |
5.1 仿真计算 |
5.1.1 理想状态下水力机组轴系运动分析 |
5.1.2 不平衡磁拉力幅值误差试算 |
5.1.3 误差综合试算 |
5.2 不平衡磁拉力与振动幅值的关系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硕士阶段发表论文情况 |
附录 B 硕士阶段参与项目情况 |
四、水轮发电机组摆度增大处理及原因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水电机组振动监测与评价技术综述[J]. 张飞,刘兴华,潘伟峰,潘罗平. 大电机技术, 2021(04)
- [2]水轮发电机组动平衡分析与案例处理[J]. 李林峰,黄学然,田小波. 水电与抽水蓄能, 2021(03)
- [3]水轮发电机组安全评价及其调节特性对互补发电效益影响研究[D]. 李欢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4]浅谈突变流量对水轮发电机组运行稳定性的影响[J]. 卢伟. 水电站机电技术, 2021(05)
- [5]大型轴流转桨式机组稳定性与经济运行研究[D]. 赵康艺. 西华大学, 2021(02)
- [6]多能互补发电系统中杨家湾水轮机运行稳定性真机试验研究[D]. 王海涛. 西华大学, 2021(02)
- [7]基于数据驱动的水电机组动态振动区识别方法研究及应用[D]. 黄荣.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8]某电厂水轮发电机组下导摆度异常故障诊断[J]. 周清武,付烈坤,杜轩,董勤. 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5)
- [9]某水电厂机组水导摆度大原因分析及处理[J]. 何佳. 云南水力发电, 2020(04)
- [10]水轮发电机不平衡磁拉力与振动特性研究[D]. 李敏.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