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低出生体重婴儿的原因和影响预后的因素

极低出生体重婴儿的原因和影响预后的因素

一、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原因及影响预后的因素(论文文献综述)

唐亮,袁伟明,宋燕燕,张婷,梁晶晶,谭栩颖[1](2021)在《胎龄<32周极低/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1岁时神经发育状况的随访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研究胎龄<32周的极低/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矫正年龄1岁时神经发育状况。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出生后收治新生儿科, 并在出院后定期至高危儿门诊随访满1年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 按出生体重分为极低/超低出生体重组(出生体重<1 500 g)、低出生体重组(1 500 g≤出生体重<2 500 g)、正常出生体重组(2 500 g≤出生体重<4 000 g)。比较三组早产儿矫正年龄1岁时神经发育状况及差异, 并分析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的围生期高危因素对神经发育的影响。结果纳入研究的早产儿共270例, 极低/超低出生体重组95例、低出生体重组124例、正常出生体重组51例。极低/超低出生体重组在矫正年龄1岁时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个人社交和发育商均落后于其他两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95例患儿中, 矫正年龄1岁时, 神经发育异常发生率为42.1%(40/95);神经发育异常(发育商<85)者生后合并颅内出血的发生率高于神经发育正常者[85.0%(34/40)比29.1%(16/55), P<0.05]。结论极低/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是1岁时神经发育异常的高危人群, 生后颅内出血可能为神经发育异常的潜在高危因素, 应重视围生期随访保健及早期干预, 加强神经发育监测。

孔维康[2](2021)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影响因素的多中心研究及预后随访》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研究分析目前山东省极低出生体重儿出院时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x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EUGR)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2.探讨出院时已发生EUGR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校正年龄1-6个月内追赶性生长的情况和影响因素。方法:1.选取在2019年1月1日至6月30日山东省多中心协作组32家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607例经治疗后顺利出院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出生时基本情况、母亲孕期疾病、住院期间并发症及喂养状况等临床资料。根据出院时生长发育指标(以体重、身长、头围作为评价标准)分为EUGR组和非EUGR组,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出院时EUGR的发生情况和影响因素。2.对临沂市人民医院出生时间在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的62例发生EUGR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在校正年龄1-6个月内进行定期随访。校正胎龄40周为基准线,随访时间点为校正年龄1个月、3个月、6个月,根据随访时体重分为生长迟缓组和非生长迟缓组,收集两组早产儿住院期间的临床资料、出院后喂养方式和疾病状况。分析EUGR极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生长迟缓的情况和影响因素。结果:1.2019年1月1日至6月30日山东省多中心协作组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极低出生体重儿607例,以出院时任一生长指标低于同胎龄平均生长指标的第10百分位水平作为评价标准EUGR的发生率为53.2%,以出院时体重、身长、头围作为评价标准时EUGR的发生率分别为52.7%、24.2%、25.4%,其中超低出生体重儿EUGR的发生率为66.4%。EUGR组与非EUGR组极低出生体重儿,小于胎龄、重度窒息、BPD、NEC、RDS、新生儿败血症、孕母妊娠期高血压、羊水异常、出生体重、小于胎龄、平均每日体重增长幅度,有创呼吸机持续时间、禁食天数、开始喂养时间、静脉营养持续时间、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和住院时间之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小于胎龄(OR=390.125,95%CI:53.431-2848.491)、出生体重(OR=1.007,95%CI:1.004-1.011)、禁食天数(OR=0.709,95%CI:0.586-0.856)、平均每日体重增长的幅度(OR=2.483,95%CI:2.030-3.037)、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OR=0.497,95%CI:0.423-0.585)和住院时间(OR=1.122,95%CI:1.069-1.178)是EUG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2.随访研究共纳入临沂市人民医院发生EUGR的极低出生体重儿62例,随访至校正年龄1个月、3个月、6个月时以体重作为评价标准,生长迟缓的发生率分别为54.8%、35.4%、27.1%。单因素分析EUGR极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校正年龄1个月时生长迟缓组与非生长迟缓组,BPD、小于胎龄、腹泻和强化母乳喂养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年龄3个月时生长迟缓组与非生长迟缓组,BPD、出生胎龄、小于胎龄、贫血、强化母乳喂养和纯母乳喂养之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年龄6个月时生长迟缓组与非生长迟缓组,BPD、小于胎龄之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校正年龄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小于胎龄、BPD是生长迟缓发生的危险因素,强化母乳喂养为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1.目前山东省极低出生体重儿EUGR的发生率为53.2%,仍处于较高水平,其中小于胎龄、低出生体重、住院期间营养供给不足和住院时间是EUG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2.EUGR极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随着年龄增长生长迟缓的发生率正逐步下降,小于胎龄和BPD是校正年龄6个月内生长迟缓发生的持续危险因素,强化母乳喂养是其保护因素。

鲁元元[3](2021)在《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研究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母婴临床资料,探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为早期识别BPD高风险患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于西北妇女儿童医院NICU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342例≤32周的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母婴临床资料。研究分组及内容:1.依据诊断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BPD组与非BPD组,分析BP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及预测列线图,并通过ROC曲线、C指数、校准曲线进行模型验证。2.将BPD组依据不同严重程度分为轻度BPD组与中、重度BPD组,分析中、重度BP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及预测列线图,并通过ROC曲线、C指数、校准曲线进行模型验证。结果:1.2016~2019年于我院NICU住院、胎龄≤32周、住院时长≥28天的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中BPD的患病率为32%~53.2%。2.患儿胎龄、出生体重与BPD的患病率呈负相关。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BPD患病率越高。3.BPD组与非BPD组在孕母并发症、男婴、胎龄、出生体重、呼吸系统并发症、辅助通气情况、住院时长、临床转归等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胎龄、出生体重、绒毛膜羊膜炎(Chorioamnionitis,HCA)、机械通气、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应用史为BPD的独立危险因素。建模并初步验证,模型有较好的区分度与校准度。4.中、重度BPD组与轻度BPD组在孕母贫血、胎膜早破≥18h、产前使用抗生素、出生体重、产房复苏情况、呼吸系统并发症、辅助通气情况、住院时长、临床预后等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5分钟Apgar≤7分、机械通气≥7天、生后需要糖皮质激素是中、重度BPD的独立危险因素。建模并初步验证,模型有一定的区分度与校准度。结论:1.胎龄、出生体重与BPD的发生风险呈负相关。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BPD患病率越高。2.二元Logistic回归发现胎龄、出生体重与BPD的发生风险降低相关;HCA、机械通气、PS应用史与BPD的发生风险升高相关。因此防治早产、控制产前感染、避免长时间机械通气对BPD的发生有一定保护作用。3.通过Logistic回归建模并初步验证,BPD的发生风险预测模型有较好的区分度与校准度。可以早期预测BPD的发生风险,为临床重要决策、医患信息沟通提供客观依据。4.二元Logistic回归发现5分钟Apgar≤7分、机械通气≥7天、生后需要糖皮质激素与中、重度BPD的发生风险升高相关。通过Logistic回归建模并初步验证,中、重度BPD的发生风险预测模型有较好的区分度与校准度,可以为早产儿预后提供参考信息,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李垚锦[4](2021)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及极早产儿晚发型败血症临床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分析我院极低出生体重儿及极早产儿晚发型败血症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病原体情况,为早期识别及干预治疗晚发型败血症提供指导。[方法]纳入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收住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NICU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及极早产儿,根据是否发生晚发型败血症(Late-onset sepsis,LOS)分为两组:LOS组和对照组。应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生儿胎龄、出生体重、性别、复苏时是否气管插管、PS治疗、入院时体温、血糖、LOS发病前机械通气时间、无创呼吸支持时间、脐静脉置管时间、PICC置管时间、是否放置胃管、首次肠内喂养时间、肠内喂养方式、静脉营养时间、发病前禁食时间、全肠内喂养建立时间、热卡达到100及120kcal/kg.d时日龄、LOS发病前是否使用益生菌、抗生素使用时间是否≥5d、是否患早发型败血症等,LOS组并发症、转归、病原菌等资料。应用SPSS26.0统计软件,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对LOS的发病率、死亡率进行分析。[结果]1.纳入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NICU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及极早产儿188例,LOS发病率为34.0%(64/188),其中经血培养或脑脊液培养确诊LOS发病率为17.0%(32/188),临床诊断 LOS 发病率为 17.0%(32/188);胎龄<28w、28-31+6w、≥32w LOS发病率分别为:42.9%(3/7)、37.8%(51/135)、21.7%(10/46);出生体重<1000g、1000-1499g、≥1500g LOS 发病率为 61.5%(8/13)、35.0%(49/140)、20.0%(7/35),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4例LOS患儿死亡4例、病死率为6.3%(4/64)。2.LOS组胎龄、出生体重、发病前无创呼吸支持时间、发病前使用益生菌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S组脐静脉置管、脐静脉置管时间、发病前行PICC、PICC置管时间、发病前禁食时间、热卡达到100kcal/kg.d时日龄、热卡达到120kcal/kg.d时日龄、全肠内喂养建立时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胎龄小、出生体重低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及极早产儿发生LOS的风险增加(P<0.05),发病前无创呼吸支持时间长、使用益生菌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及极早产儿发生LOS的风险减小(P<0.05)。3.LOS临床表现以反应差46例(71.9%)、腹胀34例(53.1%)、呼吸暂停30例(46.9%)为主,实验室检查中以CRP升高46例(71.9%)、白细胞总数升高/减低34例(53.1%)、PCT升高27例(42.2%)为主;LOS组与对照组比较,NEC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32例确诊LOS共培养出41株病原菌,有2例培养出3种不同类型病原菌,有3例培养出2种不同类型病原菌,有1例发生2次LOS培养出同1种病原菌,有1例为血培养、脑脊液培养均为阳性、且为同一种病原菌,有2例为血培养阴性,脑脊液培养阳性;41株病原菌分别为:革兰阴性细菌21例,占所有病原菌的51.22%,分别为肺炎克雷伯13例、大肠埃希菌4例、阴沟肠杆菌阴沟亚种2例、弗氏柠檬酸杆菌1例、产气克雷伯菌1例,其中检出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ESBL)14例,耐药菌株占71.43%,以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最为常见;革兰阳性细菌18例,占所有病原菌的43.90%,分别为表皮葡萄球菌7例、头状葡萄球菌4例、粪肠球菌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溶血葡萄球菌1例、屎肠球菌1例、棒状杆菌1例,其中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2例、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NS)12例,以表皮葡萄球菌最为常见。真菌2例,占所有病原菌的4.88%,分别为白色假丝酵母1例、近平滑假丝酵母菌1例。[结论]1.极低出生体重儿及极早产儿LOS发病率为34.0%,其中确诊LOS发病率为17.0%,临床诊断LOS发病率为17.0%,病死率为6.3%,加强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及极早产儿的综合管理,可减少LOS的发病率和病死率。2.胎龄小、出生体重低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及极早产儿发生LOS的风险增加,发病前无创呼吸支持时间长、使用益生菌可使LOS发生风险减少。3.极低出生体重儿及极早产儿LOS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以反应差、腹胀、呼吸暂停为主要表现,CRP、WBC及PCT联合应用可提高LOS诊断的准确性,发生LOS后会增加NEC发生的风险。4.我院极低出生体重儿及极早产儿LOS病原体以革兰阴性细菌为主,其中尤以肺炎克雷伯菌最为多见。

陈吉如[5](2021)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高危因素分析及早期预测》文中指出背景目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是早产儿常见的呼吸系统并发症,是导致早产儿不良预后的重要原因,其发生率因出生胎龄的减少而显着增加。医疗技术和护理质量的提高使得小胎龄的早产儿生存率逐年升高,但同时也使BPD患儿数量逐年增加。BPD患儿存在氧气及呼吸机依赖,严重者可致死亡,存活患儿可能发生肺功能低下甚至肺心病、神经发育迟缓等多方面后遗症。所以,早期预测和防治BPD是早产儿并发症管理的重点之一。新生儿危重评分具有低成本、无创、快速评估新生儿疾病不良预后的优点,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本研究通过分析胎龄<32周早产儿发生BPD的高危因素并得出对BPD发生最有预测价值的因素,同时探讨三种新生儿危重评分对BPD发生的早期预测价值,为预防BPD发生和改善BPD患儿预后提供临床指导。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住院胎龄<32周的155例早产儿临床资料。本研究按照2018年美国儿童健康与人类发展研究所等机构提出的BPD定义对全部患儿进行分组或分级。收集全部患儿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一般资料、孕母情况、住院期间治疗措施及合并其他早产儿并发症,并分别计算出新生儿急性生理学评分第二版(score for neonatal acute physiology-Ⅱ,SNAP-Ⅱ)、新生儿临床危险指数第二版(clinical risk index for babies-Ⅱ,CRIB-Ⅱ)、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neonatal critical illness score,NCIS)的分值。运用STATA15.1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临床资料分别用分类变量或数值变量来表示,并根据变量的类型采用X2检验、Fisher精确检验、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等方法进行变量的组间比较,把单因素分析中P<0.2的变量纳入逐步向前Logistic回归。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估高危因素及三种新生儿危重评分对BPD的早期预测效能。结果1.在胎龄<32周早产儿中,BPD发生率为22.58%(35/155)。BPD组包括29例Ⅰ级BPD患儿、4例Ⅱ级BPD患儿和2例Ⅲ级BPD患儿,构成比为82.86%(29/35)、11.43%(4/35)、5.71%(2/35)。2.在胎龄<32周早产儿中,非BPD组和BPD组在出生胎龄、出生体重、1分钟Apgar评分、入院时氧指数(Pa O2/Fi O2)、入院时PH值、是否吸入氧浓度≥40%、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 CPAP)时长、有创机械通气时长、输注红细胞悬液次数和总量、抗生素使用时长及新生儿肺炎、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发生率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逐步向前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氧指数(OR=0.993,95%CI:0.987~0.998)是胎龄<32周早产儿发生BPD的保护性因素,而入院时呼吸次数(OR=1.055,95%CI:1.011~1.101)、n CPAP时长(OR=1.076,95%CI:1.019~1.136)、输注红细胞悬液总量(OR=1.015,95%CI:1.006~1.024)是胎龄<32周早产儿发生BPD的危险性因素。3.在胎龄<32周早产儿中,非BPD组和BPD组间CRIB-Ⅱ的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SNAP-Ⅱ、NCIS的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NAP-Ⅱ分值、CRIB-Ⅱ分值、NCIS分值、氧指数、入院时呼吸次数、n CPAP时长、输注红细胞悬液总量预测胎龄<32周早产儿发生BPD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89、0.653、0.594、0.692、0.587、0.750、0.812,最佳截断点分别为0分、4分、94分、228.8、52次/min、13天、75.81ml/kg。其中CRIB-Ⅱ预测出现BPD的敏感度为91.40%,特异度为31.70%。结论1.在胎龄<32周早产儿中,氧指数低、入院呼吸快、n CPAP时间长、输注红细胞悬液总量越多,提示患儿更容易出现BPD;2.在胎龄<32周早产儿中,n CPAP时长和输注红细胞悬液总量对BPD的发生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三种新生儿危重评分、氧指数和呼吸次数对BPD发生的有较低的预测价值。

朱倩倩[6](2021)在《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细菌性与真菌性晚发型败血症临床对比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比较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细菌性与真菌性晚发型败血症(late-onset sepsis,LOS)的临床特征、病原菌及预后,为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LOS的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改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2015年7月-2020年6月收治的血培养阳性的极低/超低出生体重LOS患儿临床资料,回顾性调查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LOS的发生率、病死率、病原菌,分析比较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细菌性与真菌性LOS临床表现及预后。结果:研究期间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共收治1115例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其中血培养阳性晚发型败血症者62例,死亡11例。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血培养阳性LOS的发生率为5.56%,病死率17.74%。其中细菌组37例,真菌组25例,细菌组最多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12株,占全部病原菌的19.35%),真菌组最多见病原菌为光滑假丝酵母(11株,占全部病原菌的17.74%)。呼吸暂停、腹胀/呕吐/潴留、脾脏增大、血小板≤100×109/L比例在真菌组分别为32%、84%、20%、48%,细菌组分别为8.11%、59.46%、2.7%、21.62%,真菌组均高于细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组心率增快比例为40.54%、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中位数值为13.38mg/L、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中位数值为6.75ng/ml,均高于真菌组的4%、5.76mg/L、0.99ng/ml(P<0.05);细菌组13.51%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低于真菌组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LOS病死率高;心率增快、CRP和PCT升高多见于细菌感染,呼吸暂停、腹胀/呕吐/潴留、脾增大、血小板降低多见于真菌感染;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晚发型真菌性败血症比细菌性败血症更易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在发生感染时需积极完善腰椎穿刺检查脑脊液,合理调整抗菌药物。

魏宁[7](2020)在《极低出生体重儿父母照顾能力干预方案的构建及应用》文中认为目的父母是极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的主要照顾者,其照顾能力与极低出生体重儿远期生存质量息息相关。通过极低出生体重儿父母照顾能力干预方案的构建,以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父母照顾能力,并评价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构建极低出生体重儿父母照顾能力干预方案,第二部分是干预方案的实施与效果评价。1.极低出生体重儿父母照顾能力干预方案的构建。通过回顾文献、理论指导,形成干预方案初稿,后经专家咨询和访谈极低出生体重儿父母,完善干预方案,形成实施稿。2.极低出生体重儿父母照顾能力干预方案的实施与评价。本部分研究采用量性研究的方法进行干预方案的实施与评价,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2月入住河南省某医院早产儿重症监护室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及其父母。采用信封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实施家庭参与式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住院护理。在入院时、出院时和出院后1个月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患儿父母的照顾能力、自我效能、焦虑得分和患儿的临床结局指标,评价干预效果。应用SPSS21.0分析资料,主要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描述性统计、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法。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100例,流失6例,有效样本量94例,其中干预组47例,对照组47例。结果显示:1.干预后两组父母照顾能力得分比较干预组父母照顾能力总分由入院时(49.34±4.13)分提高到出院时(71.70±6.55)分,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父母照顾能力显着提高。2.干预后两组父母自我效能得分比较干预组父母自我效能总分由入院时(16.89±3.32)分提高到出院时(29.94±4.30)分,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父母自我效能总分高于对照组,且两组自我效能水平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3.干预后两组父母紧张焦虑得分比较干预组父母紧张焦虑得分由入院时(134.96±5.44)分降至出院时(79.53±5.05)分,与对照组比较,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干预后两组患儿临床结局指标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结局指标在母乳喂养率、喂养不耐受率、再入院情况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极低出生体重儿父母照顾能力干预方案有助于提高父母照顾能力和自我效能水平,同时缓解父母焦虑情绪。2.极低出生体重儿父母照顾能力干预方案有益于改善极低出生体重儿临床结局,促进其恢复健康。

曾森焱[8](2020)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危险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危险因素,从而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死亡率,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9年10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临床病例资料,将纳入研究的患儿根据临床转归分为NEC组(观察组)和非NEC组(对照组),将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围产期因素及合并症进行统计分析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NEC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497名极低出生体重儿纳入本研究,其中NEC组(Bell II期及以上)30人,非NEC组(未发生NEC)467人,两组患儿在性别、胎龄、出身体重、入院年龄、围产因素方面无显着性差异,NEC组患儿试管婴儿比例(P=0.025)、合并宫内生长迟缓(P=0.015)、房间隔缺损(P=0.014)、肾功能损伤(P=0.012)、低白蛋白血症(P=0.002)、肝功能损伤(P=0.003)、电解质紊乱(P=0.041)、败血症(P<0.001)比例均高于非NEC组患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宫内生长迟缓(OR 3.46,95%CI 1.1810.14,P=0.024)、低白蛋白血症(OR 4.22,95%CI 1.1415.58,P=0.031)、试管婴儿(OR 4.85,95%CI 1.515.68,P=0.008)和败血症(OR 13.24,95%CI 4.0443.36,P<0.001)是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NEC的危险因素。结论:败血症、宫内生长迟缓、低白蛋白血症、试管婴儿是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NEC的危险因素。

陈曦[9](2020)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医院内感染的临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回顾分析我院3年间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发生院内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NI)的高危因素及病原学特点,总结其发生NI时的临床表现和结局,提出对应的防治策略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为提高VLBWI存活率及生命质量,减轻住院费用及家庭和社会负担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3年间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收治的VLBWI的相关资料,记录患儿的一般情况、发生感染时的首发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按照NI诊断标准,将100例VLBWI中发生院内感染的患儿纳入院内感染组,未发生院内感染的患儿纳入非院内感染组,统计我院VLBWI院内感染发生率;总结我院VLBWI发生院内感染的首发临床症状;按照院内感染分类诊断标准将院内感染组的患儿的感染部位进行分类并发现常见感染类型;总结院内感染组患儿的细菌学培养及药敏试验特点从而分析本院发生院内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将导致VLBWI发生院内感染的临床影响因素归纳总结,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先行单因素分析,选择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得出独立危险因素,提出相关的院感防治策略。结果:1、纳入本研究的100例VLBWI中,发生院内感染的共38例48次,感染率38.0%(38/100),患儿日感染率9.8%(48/4868);最主要感染类型为下呼吸道感染27例次(56.3%),其次为败血症11例次(23.0%);发生感染时常以精神反应差、肤色晦暗或皮肤有花纹、呼吸暂停、喂养不耐受、腹胀、黄疸反复、体温波动等为首发临床表现,且患儿早期可出现一种临床表现或多种临床表现。2、我院院内感染病原菌分布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鲍曼/溶血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及铜绿假单胞菌,其次为革兰氏阳性菌,真菌感染为极低出生体重儿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3、我院VLBWI院内感染组病原菌药敏检验结果:革兰氏阴性菌对抗生素耐药性由高到低依次为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类(50%88%),第三、四代头孢(0%50%)及β-内酰胺类含酶抑制剂(0%50%),对氨基糖苷类、碳青霉烯类及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较低(0%40%),鲍曼/溶血不动杆菌总体耐药率较低(0%36%);肺炎克雷伯除对第一、二代头孢耐药率较高(66%88%),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率较低(0%33%);大肠埃希菌对一二代头孢类耐药率(50%75%)及第三、四代头孢菌及β-内酰胺类含酶抑制剂(050%)耐药率较高,其他抗生素耐药率较低(0%25%);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含酶抑制剂耐药率较高(0%60%),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率较低(0%40%)。4、VLBWI院内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出生体重、胎龄、PICC置管时间>2周、机械通气时间≥24h、肠道外营养时间>2周及住院时间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发生院内感染相关。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肠道外营养>2周(OR 5.82,95%CI 1.46-23.18)、PICC置管>2周(OR 0.038,95%CI 1.08-13.86)、机械通气时间≥24h(OR 1.13,95%CI 1.01-1.26)为其独立危险因素(P<0.05)。5、38例院内感染组中达到出院标准治愈出院者27例(71.1%);未达到出院标准,但生命体征平稳,家属要求出院且出院后失访者7例(18.4%);未达到出院标准,预计出院后有生命危险或预后不良者自动放弃出院者3例(7.9%),死亡患儿(2.6%)1例。结论:1、VLBWI为院内感染的高发人群,应成为临床医生的重要监护人群。2、我院VLBWI的院内感染类型以呼吸系统最为常见,其次为血液系统,感染发生时精神反应差、肤色晦暗或皮肤有花纹、呼吸暂停、喂养不耐受、腹胀、黄疸反复、体温波动等为首发临床表现,发生感染时患儿早期可出现一种临床表现或多种临床表现,临床救治过程中一旦出现此类表现需警惕感染。3、我院病原菌分布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其次为革兰氏阳性菌,真菌在VLBWI中占有一定比例,充分了解本院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可做出有效的抗生素使用策略,减少多重耐药菌的产生。4、VLBWI医院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出生体重、胎龄、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肠道外营养时间及住院时间;PICC置管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肠道外营养时间为NI发生的最重要危险因素,因此预防早产、避免或减少有创操作、尽早拔管、合理的肠外营养策略、缩短住院时间、加强手卫生是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的重要措施。

朱丹[10](2020)在《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ELBWI)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及其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为分析BPD的发生及影响BPD的严重程度提供理论基础,为其防治提供依据,从而最大限度改善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的生存质量。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1日至2019年10月31日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收治并诊断的符合纳入标准的175例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相关临床资料。1、根据给氧时间(Fi02大于21%)≥28d分为BPD组和非BPD组两组,比较不同体重、胎龄(Gestational age,GA)、输注红细胞次数与BPD的关系;2、分别将非BPD组和BPD组两组孕母产前基本情况、新生儿一般特点、入院时检验结果及治疗情况、患儿基础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影响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发生BPD的危险因素;3、根据BPD的严重程度分为中重度组和轻度组,比较两组间孕母、新生儿基本特点及合并症等临床资料,得出影响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发生中重度BP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研究期间在我院新生儿住院的所有早产儿650例,符合入组标准175例,男107例,女68例,其中超低出生体重儿1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164例,未发生BPD 116例,发生BPD 59例,中重度BPD 32例,轻度BPD 27例,发生中重度BPD比例较轻度高,BPD在早产儿、超低出生体重儿及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发生率分别为9%、55%和32%,随着胎龄、体重增加BPD发生率显着下降,BPD的发生率随输注红细胞次数增多而增大,不同胎龄、体重、输注红细胞次数间发生BPD具有统计学差异,其中出生体重≤1000g、出生胎龄≤28 w及输注红细胞次数≥10次BPD的发生率最高。2、BPD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显示: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入院时白细胞计数>20*109/L、机械通气时间>7d、输注红细胞次数、双胎、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动脉导管未闭、肺炎、胆汁淤积症、频繁呼吸暂停、使用有创机械通气在BPD组和非BPD组两组间有显着性差异(P<0.05),证明与BPD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胎龄、入院时白细胞计数>20*109/L、频繁呼吸暂停、机械通气时间>7d、动脉导管未闭是发生BPD的独立危险因素。3、单因素分析显示产前感染、胎龄、出生体重、有创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时间>7d、使用中心静脉导管、新生儿窒息、胆汁淤积症、凝血障碍等情况在轻度BPD组和中重度BPD组两组间有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PD严重程度相关,且胎龄越低、出生体重越低,BPD的程度越重。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低胎龄、新生儿窒息、胆汁淤积症是BPD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BPD的发生多集中在胎龄≤28w,出生体重≤1000g的早产儿。随体重和胎龄的减少,BPD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升高,因输注红细胞次数的增多BPD的发生率越高。2、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发生BPD与多因素相关,低胎龄、入院时白细胞计数>20*109/L、频繁呼吸暂停、机械通气时间>7d、动脉导管未闭是BPD的显着独立危险因素。3、影响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发生中重度BPD由多种因素参与,其中低胎龄、新生儿窒息、胆汁淤积症为BPD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二、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原因及影响预后的因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原因及影响预后的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2)极低出生体重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影响因素的多中心研究及预后随访(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山东省多中心协作组极低出生体重儿宫外发育迟缓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
    资料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2 山东省多中心协作组数据库的质控管理
        3 研究方法
    结果
        1 一般资料
        2 极低出生体重儿EUGR发生率
        3 极低出生体重儿EUGR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讨论
第二部分 发生EUGR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校正年龄6 个月内生长发育的随访研究
    资料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一般资料
        2 EUGR极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生长迟缓危险因素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致谢

(3)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回顾
1 材料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 方法
    2.1 资料收集
    2.2 BPD定义及研究分组
    2.3 研究中各专业名词定义
    2.4 数据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BPD患病率比较
    3.2 BPD组与非BPD组临床资料比较
    3.3 不同严重程度BPD组临床资料比较
4 讨论
    4.1 影响BPD发生的危险因素
    4.2 二元Logistic回归构建的BPD预测模型
    4.3 影响BPD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
    4.4 二元Logistic回归构建的中、重度BPD预测模型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高危因素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中相关专业名词定义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4)极低出生体重儿及极早产儿晚发型败血症临床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新生儿败血症研究现况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高危因素分析及早期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对照表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诊断标准及技术路线图
    2.3 研究内容
    2.4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2 高危因素及三种新生儿危重评分对BPD的预测价值研究
第四章 讨论
    4.1 BPD的高危因素
    4.2 新生儿危重评分与BPD
    4.3 总结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三种新生儿危重评分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中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参会论文摘要
获奖证书
致谢
个人简历

(6)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细菌性与真菌性晚发型败血症临床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s)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关于早产儿
    1.2 关于新生儿败血症
    1.3 关于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与败血症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研究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晚发型败血症细菌组和真菌组一般资料的比较
    3.2 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晚发型败血症细菌组和真菌组发病时临床表现及血检的比较
    3.3 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晚发型败血症血培养病原菌情况的分析
    3.4 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晚发型败血症细菌组和真菌组并发症及预后的比较
4 讨论
    4.1 败血症发病率
    4.2 败血症危险因素
    4.3 临床表现与体征
    4.4 实验室检查
    4.5 病原菌
    4.6 治疗
    4.7 并发症
    4.8 不足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综述 新生儿败血症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7)极低出生体重儿父母照顾能力干预方案的构建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1 研究背景
        1.1 我国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流行病学现状
        1.2 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面临诸多挑战
        1.3 父母参与极低出生体重儿护理的益处
        1.4 极低出生体重儿父母照顾能力研究现状及影响因素
        1.5 小结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意义
    3 操作性定义及理论依据
        3.1 操作性定义
        3.2 理论依据
        3.3 技术路线
对象与方法
    1 极低出生体重儿父母照顾能力干预方案的构建
        1.1初步构建干预方案
        1.2 修订干预方案
        1.3 形成干预方案实施搞
    2 极低出生体重儿父母照顾能力干预方案的实施
        2.1 研究设计
        2.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 质量控制
        3.1 干预方案构建阶段
        3.2 干预方案实施阶段
        3.3 资料收集阶段
        3.4 资料分析阶段
    4 伦理原则
结果
    1 研究对象流失情况
    2 两组极低出生体重儿及父母基线资料的均衡比较
    3 两组极低出生体重儿父母照顾能力比较
    4 两组极低出生体重儿父母自我效能比较
    5 两组极低出生体重儿父母紧张焦虑比较
    6 两组极低出生体重儿临床结局指标比较
讨论
    1 干预方案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父母的影响
        1.1 有助于提高父母照顾能力
        1.2 有利于提高父母自我效能水平
        1.3 有益于缓解父母焦虑情绪
    2 干预方案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
        2.1 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的短期效果不明显
        2.2 有益于改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状况
        2.3 有利于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一个月内再入院率
结论
    1 研究主要结论
    2 研究的创新性、局限性及展望
        2.1 创新性
        2.2 局限性及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早产儿不同护理模式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8)极低出生体重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诊断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分析
    2.2 围产因素分析
    2.3 合并症分析
    2.4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败血症
    3.2 低白蛋白血症
    3.3 宫内生长迟缓
    3.4 试管婴儿
    3.5 结语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9)极低出生体重儿医院内感染的临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收集资料
        2.2.2 监测方法
        2.2.3 院内感染诊断标准[6]
        2.2.4 院内感染类型诊断标准[6]
        2.2.5 分组
    2.3 统计学方法
    2.4 院内感染率的计算
    2.5 随访
第3章 结果
    3.1 临床资料及治疗
    3.2 院内感染率及感染类型
    3.3 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院内感染时首发临床表现
    3.4 极低出生体重儿院内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
    3.5 药敏结果分析
        3.5.1 革兰氏阴性菌药敏结果分析
        3.5.2 真菌药敏结果分析
    3.6 极低出生体重儿院内感染高危因素单因素分析
    3.7 多因素分析
    3.8 结局
第4章 讨论
    4.1 极低出生体重儿院内感染发生率及感染类型
    4.2 极低出生体重儿院内感染首发临床表现及常见病原菌分布情况
    4.3 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4.4 极低出生体重儿院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4.4.1 出生体重及胎龄
        4.4.2 医疗保健相关感染(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s,HAI)
        4.4.3 肠外营养时间
        4.4.4 住院时间
    4.5 预防措施
第5章 结论
第6章 不足之处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10)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诊断标准
        2.1.2 分组情况
    2.2 研究方法
        2.2.1 收集内容
        2.2.2 统计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BPD组与非BPD组发生率比较
        3.1.1 不同出生体重之间BPD发生率比较
        3.1.2 不同出生胎龄之间BPD的发生率比较
        3.1.3 不同输血次数的BPD发生率比较
    3.2 BPD与非BPD组两组间临床资料比较
        3.2.1 BPD组与非BPD组孕母基本情况对比
        3.2.2 患儿一般情况、入院时检验及治疗情况
        3.2.3 两组患儿基础疾病及并发症情况比较
        3.2.4 BPD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
    3.3 轻度BPD组与中、重度BPD组两组间临床资料对比
        3.3.1 轻度BPD组和中、重度BPD组孕母单因素分析比较
        3.3.2 轻度BPD组和中、重度BPD组患儿一般情况、入院时检验及治疗情况分析比较
        3.3.3 轻度BPD组和中、重度BPD组患儿基础疾病及并发症情况比较
        3.3.4 轻度BPD组和中、重度BPD组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独立危险因素与BPD的关系
        4.1.1 胎龄与BPD的关系
20*109/L与 BPD的关系'>4.1.2 入院时白细胞计数>20*109/L与 BPD的关系
7d与 BPD的关系'>4.1.3 机械通气时间>7d与 BPD的关系
        4.1.4 动脉导管未闭与BPD的关系
        4.1.5 频繁呼吸暂停与BPD的关系
        4.1.6 其他因素与BPD的关系
    4.2 危险因素与BPD严重程度的关系
        4.2.1 新生儿窒息与BPD严重程度的关系
        4.2.2 胆汁淤积症与BPD的严重程度关系
        4.2.3 其他因素与BPD的严重程度关系
第5章 结论
第6章 局限与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四、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原因及影响预后的因素(论文参考文献)

  • [1]胎龄<32周极低/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1岁时神经发育状况的随访研究[J]. 唐亮,袁伟明,宋燕燕,张婷,梁晶晶,谭栩颖.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21(11)
  • [2]极低出生体重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影响因素的多中心研究及预后随访[D]. 孔维康. 青岛大学, 2021(02)
  • [3]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影响因素研究[D]. 鲁元元. 西安医学院, 2021(01)
  • [4]极低出生体重儿及极早产儿晚发型败血症临床因素分析[D]. 李垚锦.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5]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高危因素分析及早期预测[D]. 陈吉如. 汕头大学, 2021(02)
  • [6]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细菌性与真菌性晚发型败血症临床对比分析[D]. 朱倩倩.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7]极低出生体重儿父母照顾能力干预方案的构建及应用[D]. 魏宁. 郑州大学, 2020(02)
  • [8]极低出生体重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危险因素分析[D]. 曾森焱.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9]极低出生体重儿医院内感染的临床影响因素分析[D]. 陈曦. 南昌大学, 2020(08)
  • [10]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危险因素分析[D]. 朱丹. 南昌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极低出生体重婴儿的原因和影响预后的因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