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分IT企业发出《政府采购响应书》(论文文献综述)
孙景怡[1](2017)在《公共采购法公私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公共采购是政府采购的发展,公共采购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与政府职能及其管理方式的转变密不可分,既体现了政府管理理念的转变,也是促进政府变革的手段。治理变革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是公共采购的大背景,公共采购亦是公私协作治理和网络治理的重要体现和组成部分。参与公共采购的主体较多,但主角是交易的双方,即使用公共资金的采购人和提供产品或服务的供应商,参与公共采购的主体可以基本被划分到公私两个相应的范畴里。使用公共资金的采购人实质上是“受雇的管理员”,“经济人”假设、委托代理关系等从不维度反映了采购人与采购官员间的公私关系;供应商及其员工之间也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公私关系;在公共采购中还存在着采购人、供应商作为整体与纳税人(或说公众)之间的私与公的关系等。在公共采购多维度的公私关系中,围绕采购人展开的采购人与供应商之间的公私关系(采购人外部公私关系)、采购人与采购人员之间的公私关系(采购人内部公私关系)构成了公共采购公私关系的主要内容。同时,公共采购被视为一个起于预算终于评估的管理链条,包括预算与采购计划、采购过程、采购合同管理、质疑投诉等各环节,公私关系贯穿着整个公共采购链。公共采购法应当涵盖整个采购链条,调整公私主体自身一体两面的公私关系以及采购各方协作中的一系列的公私关系。公共采购法公私关系的研究,是外部环境的要求、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中国公共采购法行政部门推动、片段式立法以及有效制度供给不足等问题使其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的研究思路是在界定公共采购公私关系的基本范畴、分析现有理论及其不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经济法有关理论,提出公共采购法是公私耦合之法,公共采购法公私关系具有范围、功能与规制的多维度、采购流程中的公权与私权强弱渐变、公私双向复式规制与激励的特征,并从静态的采购人、动态的采购流程(包括预算与采购计划、合同订立程序、合同履行)、救济的质疑与投诉、外部环境的电子信息化的影响等维度对公共采购公私关系的上述特征进行论证,发现域外有关法律在平衡、处理公共采购公私关系中较好的方法、措施,分析中国公共采购法发展中仍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本文共十部分内容,包括绪论、八章正文和结语。绪论部分对本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创新和不足进行了介绍。在八章正文中,第一章是全文的基础,通过对公共采购和政府采购的关系、公共采购的多维度差异、公共采购链的分析,界定了公共采购、公共采购法的内涵和外延;通过公共采购参与主体的分析,提炼出公共采购中公私关系的维度,并阐述了研究公共采购公私关系的必要性。第二章是全文的核心,对公共采购公私关系有关的法学理论进行了分析,指出行政合同、双阶理论等存在的不足在于没有从根本上抓住公共采购公私关系的本质;同时,借鉴中国经济法有关理论,认为公共采购公私关系的多维度存在、公共采购合同混合论的共识、公共采购法公法与私法调整机制的综合运用说明公共采购法是公私耦合之法;公私关系具有范围、功能与规制的多维度、采购流程上的公权与私权强弱渐变、公私双向复式规制与激励的特征。第三至第八章是对公共采购法公私耦合关系的特征的详细论证,从采购人员职业化、预算和采购计划、合同订立、合同履行、救济、电子化采购等角度对公共采购法公私关系进行了分析,总体上展现了公共采购法公私关系的三大特征,展现了公共采购法从预算民主框架下的公私互动、行政程序(仍有争议)中的公私选择、平等基石上的合同管理等核心理念的演化过程。第三章以美国采购官制度为比较论证了采购人员职业化是解决采购人自身存在的一体两面的公私关系问题的关键,并对采购人对外委托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提出中国公共采购法应当“刺破采购人面纱”、积极推进采购人员职业化的制度建设。第四章通过对公共采购预算文献分析和采购计划制度的比较,提出预算民主为公共采购预算制度、采购计划制度确立了框架,采购计划制度则是落实预算民主的路径之一,中国应从公私两个角度完善公共采购预算和采购计划制度。第五章研究了合同订立中的公私关系,合同订立制度对公私主体的规制与激励体现在严密的程序、竞争的要求、多样的方法、严格的责任、合理的职能中,中国公共采购法应构建起系统、多样、严密、灵活的合同订立制度体系。第六章阐述了合同履行中合同管理是公私双方“平等”履行合同的保障,通过对域外有关合同管理制度的梳理,发现监管机构、监管责任、对合同变更、终止和分包的严格的法定、合同争议解决方式中公私利益的平衡恰恰是“平等”的保障措施,中国公共采购法应尽快补齐合同管理的短板才能真正实现公共采购法的多维度目标。第七章对质疑与投诉中主体、范围、独立审查机构以及鼓励协商解决等制度进行了比较,提出了中国公共采购质疑与投诉制度应合理确定质疑与投诉的主体和范围、改进程序、鼓励协商等建议。第八章对电子化公共采购对公共采购法公私关系的影响进行了文献分析和制度比较,认为中国电子化采购应克服公共采购制度不足、电子化采购带来的新问题的双重压力,并充分考虑中国公共采购公私关系的特点,加强电子化公共采购制度的顶层设计。结语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进一步明确了相关建议。本文综合运用法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理论、通过对公共采购国际规则和公共采购发达国家、地区法律制度的比较、分析,力图把握其对公共采购链中公私关系处理的规律、方式。创新点在于提炼出公共采购法中公与私的基本范畴、运用系统论和比较的方法总结出公共采购法公私关系的多维度特征、渐变特征和双向规制与激励的复式特征,从公共采购链的每一环节和整体论证了公私关系的特征,探讨了具体制度中如何平衡、处理公私关系。本文不足之处在于对有关法律的比较主要局限于美国和欧洲,对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公共采购制度的掌握、分析不够;限于能力,对公共经济学、公共管理学有关公共采购的方法、模型等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
高秦[2](2014)在《基于B2B电商平台的供应链集中采购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信息技术及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处于供应链网络体系上各环节的成员企业均逐渐开始涉猎电子商务领域,而作为电商领域最具潜力与影响力的运作模式之一的B2B(Business To Business,企业与企业间)电商模式则成为了各大企业在采购环节涉足电商领域的首选。许多供应链系统中的大型集团化企业在采购活动中依其特点更多地选用了集中采购模式,但依照传统采购发展起来的集中采购模式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暴露出了很多问题与缺陷。论文分别对B2B电商平台及供应链背景下的集中采购模式发展现状进行剖析,指出目前供应链集中采购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引入B2B电商平台与之协同发展对传统集中采购模式进行整合与改进。以基于B2B电商平台的供应链集中采购模式为研究对象,主要依据协同理论、物流集成场理论、供应链相关模型等理论和方法,从理论与实践两个角度,对B2B电商平台加入后供应链集中采购模式实现模型的构建及具体协同措施的运用进行了一些粗浅的研究。旨在通过将CPFR模型、SCOR模型、供应链协同模型、物流集成场模型与B2B电商平台有机结合,分层次、分线路构建并整合出基于B2B电商平台的新型供应链集中采购模式的实现模型。针对S集团的案例分析,结合其实际发展现状并运用论文所得模型提出S集团B2B电子化集中采购模式的实现模型,对S集团集中采购战略的实现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单宏胜[3](2012)在《火电主辅机设备采购评标与评价及相关机制研究》文中提出虽然招投标制度在中国已经引入并使用了二、三十年,但目前我国招投标的理论发展、机制研究和实践方面与数年前引入时相比基本变化不大,特别是工程建设设备招标,还存在着不少需要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招标方式的设计及使用形式比较传统、单一;评标方法不够科学、主观因素影响大,评标指标权重的分配随意性强;评标审查的比较要素中,对定性评审因素的量化研究很少;设备货物采购招标评标软件平台开发滞后。论文针对目前火电工程设备采购评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评标指标不客观全面、指标设置可操作性差、指标价格量化不合理、指标权重的确定不科学、招评标程序复杂等状况,分别就火电工程中的主机设备采购的评标模型和辅机设备采购招标机制进行了研究。针对火电主机设备采购招评标的特点,本文根据SMART准则及指标体系设计基本原则建立了火电主机设备采购评标指标体系。系统研究了评标指标的价格量化问题,建立了各指标的价格调整模型,并应用模糊评价方法建立了非价格量化指标的价格调整模型。最后,利用价值工程原理和粗糙集理论建立了--主机设备最优价值评标模型并通过实例进行了验证。根据火电辅机设备采购招评标的特点,本文提出了投标人市场力概念,创建了电力辅机设备投标人市场力评价的弓弦理论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市场力评价指标体系。创造性的提出并建立了火电辅机设备采购的投标人市场力积分排名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粗糙集理论确定投标人市场力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基于多层次模糊理论与灰色关联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投标人参与反向竞拍的市场准入模型。最终以“两阶段招标法”为法理依据,建立了基于投标人市场力积分排名制为基础的火电辅机设备反向竞拍采购决标模型。本论文的主要成果在于:通过研究建立的火电主机设备评标模型更加科学化、火电辅机设备招标模式更加简洁化。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在于:实现了对火电主机设备评标的价格量化模型研究;创建了针对火电主机设备的“主机设备最优价值评标法”;首次提出投标人市场力概念,创立了投标人市场力评价弓弦理论;创建了基于投标人市场力评价积分排名制的火电辅机反向竞拍招标机制;提出了针对火电辅机设备的“辅机设备最优价值招标法”。
李文生[4](2012)在《川东北气矿招投标规范化管理研究》文中提出招标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商品交易方式。招标与投标相对,二者同时存在,共同作用。规范的招投标活动对于规范市场主体行为,降低招投标成本,提高招投标管理水平和项目投资效益,预防腐败滋生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并不健全,招投标规范化程度需要进一步提高。川东北气矿处在不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下,通过自身发展在招投标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尚存在诸如招投标管理过程不完整、招投标相关制度不完善、招投标监督机制不完善、招投标信息化程度不高、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结合不够,合同动态管理存在困难等问题,对招投标规范化管理的需求尤为迫切。本论文首先对招投标规范化管理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概述,在深刻理解和领会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川东北气矿招投标现状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其在招投标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从招投标管理的目标、原则、组织机构、部门职责、工作程序五个方面完善了川东北气矿招投标规范化管理的过程;最后从招投标相关制度的完善、招投标监督管理的实施、招投标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招投标关键环节的落实四个方面提出了川东北气矿招投标规范化管理的实现途径,并从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制度约束、注重人才培养、完善激励机制四个方面制定了保障措施。
邓晓忠[5](2011)在《全业务运营形势下A省电信公司供应链优化策略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电信业重组完成和3G移动网络发牌,所有电信运营商进入了全业务经营时代,同质化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实施聚焦客户精确营销、融合发展差异服务的战略,A电信公司需要深化战略转型,完成从网络经营向内容应用经营的提升,这要求实施采购管理向供应链管理的跨越,增强供应链的横向扩展,提供三种能力的支撑:价值提升能力、资源精确调配能力和风险管控能力。本文通过对全业务经营时期对的供应链能力提升要求的分析,提出在现有的条件下,首先实施企业内部协同提高管理能力:构建企业内部供应链推动部门间协同;在企业内部推进以顾客需求为中心的精确计划管理,以计划驱动资源的准确投放;加大集约化采购力度,加快采购方法的创新和改进,深化企业的价值提升能力;深化物资标准化进程,通过标准化提升效率,并通过标准化聚类提升物资采购规模,降低物资总体成本;推行库存精确管理降低企业运作成本,支撑精益建造的工程模式;强化与完善信息系统支撑,促进企业内部、内外部的沟通与协同。二是实施外部协同提升资源精确调配能力:强化供应商管理,推进企业与供应商的合作;开展供应链协同,提升资源的获取能力;协同物流持续推进与创新,提高供应链运作的效益与效率。本文对提升策略的实施措施做了比较详细的阐述,并结合一些具体实践的案例进行分析,是以往经验的总结提炼。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推动企业从集中采购向供应链管理的转型。
卢艳[6](2010)在《浅析财税政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文中研究说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明显成效,传统产业得到快速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由此看来财政与税收政策的地位和作用正在日益提高和扩大,并对国家经济增长的制约和影响也越来越大。
王小平[7](2009)在《设备采购招标投标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由于我国招投标制度建立的时间不长,建立的背景也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网络化、电子化的冲击面前,在先进国家和地区招投标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趋势面前,我国现行招投标管理制度无法适应我国快速发展、逐步与世界经济接轨的市场经济实践。本文在对比研究分析西方主要国家和我国招投标实践发展的基础上,重点深入研究了我国设备采购招投标中存在的管理体制不顺,法律法规不健全,评标方法不科学等问题,并对现实招投标中存在的违规现象分析,从适应我国快速发展、逐步与世界经济接轨的市场经济实践要求出发,逐一详细探讨了改进和完善这些问题的对策。并从法律法规、经济体制、社会环境三个层面分析其成因,对症下药,已期达到规范市场的目的。笔者针对这三个层面归纳提炼出我国现行设备招投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供了相应的预防措施,从而为设备采购招投标管理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在具体实践中,为设备采购招投标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阎涛[8](2009)在《电力设备采购评标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目前的电力设备招标实践中,评标指标细化、量化程度不高,评标方法多为定性评价或简单的定量方法,评标结果合理性和说服力不够。经过对评标现状的调查和对现有评标方法模型的分析比较,建立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VIKOR评标模型。VIKOR算法是用来解决相互冲突和不同量纲属性间的多属性决策问题的方法,它采取妥协解来解决属性间的冲突,所选择的最优解是最接近理想解的方案,所以它可以被业主接受。在分析了用于指标筛选和构建指标层次结构的定性和定量方法情况下,构建了一套包括商务、技术、资质三大类的能综合反映投标企业能力的指标体系,并由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在进行指标的量化后运用VIKOR算法对投标人的投标进行有效性分析,最终选出中标候选人。最后对该模型加以应用,结果表明,模型提高了评标的客观性,具有实用性。
桂志斌[9](2008)在《HBLD石化设备生产厂国际工程投标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国际石油工程承包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但市场容量巨大。积极参与国际石油工程招标,是石化设备生产企业进入国际石油工程承包市场较为公正、安全和有效的途径之一。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内石油公司参与到国际市场的竞争,如何投标成为这些公司首先必须面对的问题。石油工程投标工作涉及市场信息、国别政策和经营策略等一系列重要领域,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商务活动。本文系统的阐述了国际工程招标和投标的概念、程序和特点,招投标的前期准备工作,以及国际工程开标、评标与定标等内容。通过对石化设备生产企业国际投标实践的分析,探讨了石化设备生产企业参与国际石油工程投标的主要特点,存在的差距以及今后的做法和保障措施,将帮助相关企业认清国际招标特点,正确进行投标。
傅玉春[10](2006)在《在文明办网中引导舆论 在正面引导中促进和谐》文中研究说明
二、部分IT企业发出《政府采购响应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部分IT企业发出《政府采购响应书》(论文提纲范文)
(1)公共采购法公私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创新与不足 |
第1章 公共采购法公私关系语义限定及研究的必要性 |
1.1 公共采购是政府采购的发展 |
1.2 公共采购的多维度差异 |
1.3 公共采购法应当涵盖整个公共采购链条 |
1.4 研究公共采购法公私关系的必要性 |
1.4.1 研究公共采购法公私关系是公共采购的内在要求 |
1.4.2 研究公共采购法公私关系是外部环境的必然要求 |
第2章 公共采购法公私关系有关理论及特征分析 |
2.1 公共采购法公私关系有关理论分析 |
2.1.1 政府合同、行政合同、国库理论、双阶理论及其不足 |
2.1.2 基于中国经济法理论的公共采购法公私关系的思考 |
2.2 公共采购法公私关系的特征 |
2.2.1 功能视角:公私主体相互作用的多维度特征 |
2.2.2 流程视角:公权力与私权利强弱的渐变特征 |
2.2.3 责任视角:公私主体规制与激励的双向复式特征[] |
第3章 主体视角:采购人员职业化是公私关系的支点 |
3.1 公共采购人员职业化制度包含了对采购人员的规制与激励 |
3.2 美国合同官制度在采购人员公私身份转换中的作用 |
3.1.1 美国采购人员责任(权力)的法律化 |
3.1.2 美国采购人员的能力建设 |
3.3 中国采购人员职业化的进展、问题与建议 |
3.3.1 中国采购人员职业化的进展 |
3.3.2 中国采购人员职业化的问题与建议 |
3.4 中国采购人对外委托问题的分析 |
3.4.1 中国采购人委托招标代理机构问题 |
3.4.2 中国采购人委托评审(标)专家评审与合同授予问题 |
3.4.3 解决采购人对外委托问题的思路 |
3.5 小结 |
第4章 公共采购预算与采购计划环节:预算民主确立了公私互动的框架 |
4.1 现代预算制度决定了公共采购预算公私关系的框架 |
4.1.1 预算民主是现代预算制度的特征 |
4.1.2 实现预算民主的公、私进路 |
4.2 作为预算民主延伸的公共采购计划制度的特点分析 |
4.2.1 以明确的责任明晰公权力的边界 |
4.2.2 公开竞争融入具体制度以保障公私互动的公平 |
4.2.3 以严格的程序规范公权力的运行 |
4.2.4 保障私主体的适度参与权 |
4.3 中国公共采购预算及采购计划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
4.3.1 中国公共采购预算及采购计划改革 |
4.3.2 中国公共采购预算与采购计划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
4.4 小结 |
第5章 合同订立环节:程序划定了公私选择的轨道[] |
5.1 域外采购方法及其程序的特点分析 |
5.1.1 采购方法多样化扩展公私选择方式 |
5.1.2 采购合同类型化保证公私选择质量 |
5.1.3 采购程序严密化保障公私选择廉洁 |
5.1.4 适用条件目标化提高公私选择效率 |
5.1.5 采购主体合理化提升公私选择效能 |
5.2 中国公共采购法合同订立制度对公私选择的不利影响 |
5.3 完善中国公共采购法合同订立制度的建议 |
5.3.1 增加采购方法的种类并系统化 |
5.3.2 优化采购方法选择标准 |
5.3.3 确保采购方法严密且可操作 |
5.3.4 合理配置采购组织形式 |
5.3.5 进一步完善合同类型 |
5.4 小结 |
第6章 合同履行环节:平等应是公私协作的基石 |
6.1 合同履行与合同管理 |
6.1.1 合同履行在公共采购链中的作用将更加重要 |
6.1.2 合同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确保公私平等 |
6.2 域外合同管理制度保障公私平等的特点分析 |
6.2.1 规定明确的外部监管、内部合同管理机构及职责 |
6.2.2 注重供应商履约过程的管理 |
6.2.3 对合同变更、终止和分包有严格的程序规定 |
6.2.4 建立平衡公私利益的合同争议解决方式 |
6.3 中国公共采购合同管理制度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
6.3.1 中国公共合同管理制度的现状 |
6.3.2 中国公共采购合同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
6.4 小结 |
第7章 救济视角:公正与效率在公私争议解决中的平衡 |
7.1 域外公共采购法质疑与投诉制度对公私关系的处理 |
7.1.1 鼓励公私协商解决争议 |
7.1.2 “直接利益相关人”合理确定被救济人边界 |
7.1.3 “违法”标准明细公私争议范围 |
7.1.4 质疑与投诉的内部和外部审查机构均保持独立性[] |
7.1.5 严格的程序保障公私双方权益 |
7.1.6 合理的措施平衡保障实现采购目的 |
7.2 中国公共采购法质疑与投诉制度的进展、问题及建议 |
7.2.1 进展与问题 |
7.2.2 中国公共采购法质疑与投诉制度的改进建议 |
7.3 小结 |
第8章 科技视角:电子化公共采购制度中公私关系的变革 |
8.1 电子化采购国际规则和有关国家、地区的立法情况 |
8.2 影响电子化公共采购实施关键因素的文献分析 |
8.3 域外电子采购制度的新进展对公私关系的影响 |
8.3.1 全过程电子化为更加有利于公私协作 |
8.3.2 提高透明度与竞争性提升公私协作的质量 |
8.3.3 推动采购方式创新进一步提升公私协作的效能 |
8.3.4 强化采购横向比较与纵向管理延伸公私协作的深度 |
8.3.5 加强网络服务与采购系统建设完善公私协作的软硬件环境 |
8.4 中国电子采购的进展与问题 |
8.4.1 中国电子采购进展:不乏基层实践 |
8.4.2 中国推行电子采购面临的问题:顶层设计不足并面临双重压力 |
8.5 完善中国电子采购法律的建议 |
8.5.1 电子采购法律制度需要顶层设计 |
8.5.2 电子采购法律制度的顶层设计需要充分的公私互动 |
8.5.3 电子采购法律制度的完善需要考虑中国公私关系的特点 |
8.6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2)基于B2B电商平台的供应链集中采购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供应链研究现状 |
1.2.2 B2B 电子商务研究现状 |
1.2.3 集中采购研究现状 |
1.2.4 现有研究的不足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1.4 论文研究方法 |
1.5 论文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相关基础理论概述 |
2.1 B2B 电子商务概述 |
2.1.1 电子商务 |
2.1.2 B2B 电子商务 |
2.2 供应链与集中采购概述` |
2.2.1 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 |
2.2.2 采购与集中采购 |
2.3 相关理论 |
2.3.1 供应链相关模型 |
2.3.2 协同理论 |
2.3.3 物流集成场理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B2B 电商与供应链集中采购发展现状分析 |
3.1 B2B 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分析 |
3.2 采购与供应链集中采购发展现状 |
3.2.1 传统采购模式简介及现代采购分类 |
3.2.2 集中采购模式适用条件及优势 |
3.2.3 供应链集中采购优势及现状实例分析 |
3.3 供应链集中采购模式引入 B2B 电商平台的迫切性 |
3.3.1 供应链集中采购模式存在的问题 |
3.3.2 供应链集中采购模式引入 B2B 电商平台的优势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B2B 供应链集中采购模式实现模型研究 |
4.1 CPFR 模型 |
4.1.1 CPFR 的基本理念 |
4.1.2 CPFR 的体系结构研究 |
4.2 SCOR 模型 |
4.2.1 SCOR 模型结构简述 |
4.2.2 SCOR 模型流程及层次结构 |
4.3 供应链协同与 CPFR 模型、SCOR 模型的整合 |
4.3.1 供应链协同 |
4.3.2 供应链协同与模型整合 |
4.4 B2B 电商供应链模式下的物流集成场模型 |
4.4.1 合成场元的类型和性质 |
4.4.2 B2B 电商供应链与物流集成场模型整合 |
4.5 B2B 供应链集中采购模式实现模型构建 |
4.5.1 顶层与配置层建模 |
4.5.2 流程元素建模 |
4.5.3 实施层建模 |
4.5.4 B2B 供应链集中采购模式协同发展实现模型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案例分析—S 集团电子化集中采购模式构建 |
5.1 S 集团及其采供销系统发展现状简介 |
5.2 电子化集中采购简介 |
5.3 S 集团电子化集中采购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3)火电主辅机设备采购评标与评价及相关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的背景 |
1.1.2 论文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招标投标相关理论研究动态 |
1.2.2 评标指标价格量化的研究动态 |
1.2.3 投标人资格筛选方法的理论研究 |
1.2.4 反向竞拍的国内外理论研究 |
1.3 论文研究内容、框架、技术路线及预期创新点 |
1.3.1 论文研究内容 |
1.3.2 论文研究框架 |
1.3.3 研究方案、技术路线及难点 |
1.3.4 论文预期研究成果及创新点 |
第2章 火电主机采购评标指标体系研究及评标模型 |
2.1 目前主机设备招评标方法及存在问题 |
2.2 评标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
2.2.1 评标指标体系设计的SMART准则 |
2.2.2 评标指标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 |
2.3 评标指标体系的建立 |
2.3.1 筛选性指标 |
2.3.2 排序性指标 |
2.3.3 参考性指标 |
2.4 评标指标的价格量化 |
2.4.1 商务能力 |
2.4.2 售后服务 |
2.4.3 经济性能 |
2.5 评标指标价格调整模型 |
2.5.1 商务能力 |
2.5.2 售后服务 |
2.5.3 经济性能 |
2.6 非价格指标的量化处理 |
2.7 经量化的最低评标价法评标模型 |
2.8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主机设备最优价值评标法模型 |
3.1 基于价值工程的主机评标模型 |
3.1.1 价值工程原理 |
3.1.2 应用价值工程建立的评标模型 |
3.1.3 价值工程评标模型系数的确定方法 |
3.2 粗糙集基本理论 |
3.2.1 粗糙集的基本概念 |
3.2.2 连续属性的离散化处理 |
3.2.3 评标决策表的建立 |
3.2.4 属性约简 |
3.3 功能评价系数的确定 |
3.4 火电主机经价格量化后的最低评标价法模型实例分析 |
3.4.1 评标指标的选取 |
3.4.2 评标指标的价格调整 |
3.4.3 中标单位的确定 |
3.5 火电主机设备最优价值评标法模型实例分析 |
3.5.1 功能指标体系的确定 |
3.5.2 基于粗糙集的功能系数的确定 |
3.5.3 成本系数的确定 |
3.5.4 中标单位的确定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投标人市场力评价模型研究 |
4.1 投标人市场力概念定义 |
4.2 投标人市场力评价弓弦理论模型 |
4.3 投标人市场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
4.3.1 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 |
4.3.2 投标人市场力评价指标体系 |
4.4 投标人市场力评价模型 |
4.4.1 BP神经网络基本原理 |
4.4.2 投标人市场力评价的BP网络模型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投标人市场力积分排名制体系的研究 |
5.1 积分排名制概述 |
5.2 国际职业网球协会积分排名制研究 |
5.3 投标人市场力积分排名体系的设计原则 |
5.4 投标人市场力积分排名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5.4.1 生产能力评价指标 |
5.4.2 产品性能评价指标 |
5.4.3 财务状况评价指标 |
5.4.4 资质及信用评价指标 |
5.4.5 业绩情况评价指标 |
5.5 投标人市场力积分排名制评价模型 |
5.5.1 基于粗糙集的投标人市场力积分排名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
5.5.2 基于多层次模糊灰关联聚类分析的投标人市场力积分排名评价模型 |
5.6 投标人市场力积分排名系统软件开发 |
5.6.1 排名系统软件开发背景 |
5.6.2 投标人市场力积分排名系统软件设计 |
5.7 本章小结 |
第6章 火电辅机设备反向竞拍采购机制设计 |
6.1 反向竞拍采购机制概述 |
6.1.1 反向竞拍采购技术概念 |
6.1.2 反向竞拍采购与传统招标的区别及其优点 |
6.1.3 反向竞拍采购技术的适用范围 |
6.1.4 反向竞拍采购技术的流程 |
6.2 工程设备反向竞拍招标机制的性质及主要特征 |
6.2.1 工程设备反向竞拍招标机制的性质 |
6.2.2 工程设备反向竞拍招标的主要特征 |
6.3 火电辅机设备反向竞拍采购机制 |
6.3.1 火电辅机设备反向竞拍采购可行性分析 |
6.3.2 火电辅机设备反向竞拍采购效益分析 |
6.4 火电辅机设备反向竞拍采购流程设计 |
6.5 基于投标人市场力积分排名制评价的反向竞拍决标模型 |
6.6 本章小结 |
第7章 火电辅机设备最优价值招标法模型研究 |
7.1 合适投标人数的确定之研究 |
7.2 基于积分排名与反向竞拍为基础的最优价值招标法模型研究 |
7.2.1 最优价值招标法模型设计 |
7.2.2 AHP与ANN纵向结合的性能系数评价模型 |
7.2.3 价值系数计算模型 |
7.3 火电辅机设备最优价值招标法采购实例分析 |
7.3.1 应用传统综合打分法的火电辅机设备评标 |
7.3.2 应用最优价值招标法的火电辅机设备招标 |
7.4 本章小结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8.1 论文主要结论 |
8.2 论文主要创新成果 |
8.3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川东北气矿招投标规范化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2章 招投标规范化管理相关理论综述 |
2.1 招投标的内涵 |
2.2 招投标的特征 |
2.3 招投标的作用 |
2.4 招投标的程序 |
2.5 招投标规范化管理的内涵 |
第3章 川东北气矿招投标现状分析 |
3.1 川东北气矿简介 |
3.2 川东北气矿招投标现状 |
3.3 川东北气矿招投标存在的问题 |
第4章 川东北气矿招投标规范化管理的过程 |
4.1 招投标规范化管理目标的明确 |
4.2 招投标规范化管理原则的确立 |
4.3 招投标规范化管理机构的成立 |
4.4 招投标规范化管理部门职责的界定 |
4.5 招投标规范化工作程序的制定 |
第5章 川东北气矿招投标规范化管理实现途径 |
5.1 招投标相关制度的完善 |
5.1.1 招投标制度的完善 |
5.1.2 合同管理制度的完善 |
5.2 招投标监督管理的实施 |
5.2.1 自身主动加强招投标监管 |
5.2.2 创造条件,促使投标人之间互相监督 |
5.2.3 聘请第三方进行招投标监督 |
5.3 招投标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
5.4 招投标关键环节的落实 |
5.4.1 资格审查的执行 |
5.4.2 评标专家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
5.4.3 评标方法的选择 |
5.4.4 招标代理机构的选择 |
第6章 川东北气矿实现招投标规范化管理的保障措施 |
6.1 加强组织领导 |
6.2 强化制度约束 |
6.3 注重人才培养 |
6.4 完善激励机制 |
第7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5)全业务运营形势下A省电信公司供应链优化策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供应链管理理论及实践综述 |
1.2.1 供应链管理(SCM,Supply Chain Manage)的基本理论 |
1.2.2 SCM 理论的主要内容 |
1.2.3 SCM 理论的应用 |
1.3 研究的方法 |
1.4 论文的内容与结构 |
第二章 电信供应链管理理论综述 |
2.1 SCM 理论在电信运营产业中的应用 |
2.1.1 电信运营产业供应链的概念 |
2.1.2 电信运营产业供应链特征 |
2.1.3 电信运营产业供应链的组成各方 |
2.1.4 SCM 理论在电信运营产业中的应用情况 |
2.2 精益建造的工程管理理念 |
2.2.1 精益建造基础理论 |
2.2.2 精益建造理论对电信工程实施的启示 |
2.3 电信运营商转型对供应链管理的影响 |
第三章 A 省电信公司供应链优化的总体策略 |
3.1 内部外部环境分析 |
3.1.1 外部环境分析 |
3.1.2 内部环境分析 |
3.1.3 内外部对供应链要求总结 |
3.2 A 省电信公司供应链管理现状分析 |
3.2.1 运作情况简介 |
3.2.2 运作过程中的突出问题 |
3.2.3 运作能力总结 |
3.3 供应链管理优化的总体策略 |
3.3.1 现有能力与转型战略的需求对标 |
3.3.2 现有能力与转型战略的需求对标 |
第四章 内部流程优化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 |
4.1 构建内部虚拟供应链促进协同 |
4.1.1 打造内部虚拟供应链 |
4.1.2 内部虚拟供应链的绩效考核 |
4.2 推进需求计划管理 |
4.2.1 需求计划实施的难点 |
4.2.2 精确营销、渠道完善带来的契机 |
4.2.3 深化需求计划管理 |
4.2.4 需求计划的闭环管理 |
4.3 强化集约化管理提升采购价值 |
4.3.1 强化集中化采购归口管理 |
4.3.2 推进 TCO 评价提升采购的价值 |
4.3.3 推进框架协议+订单提高供应效率 |
4.3.4 深化物资质量管理 |
4.3.5 强化“早期参与”流程加快业务部署 |
4.4 推动物资标准化进程 |
4.4.1 标准化策略分析 |
4.4.2 物资标准化方法研究 |
4.4.3 物资标准化推动业务的规模经营 |
4.4.4 物资标准化实施规划 |
4.5 精细化库存管理 |
4.5.1 强化库存的精确化管理 |
4.5.2 呆滞物资及时处置 |
4.6 实现信息支撑向供应链管理全流程管理转型 |
4.6.1 内部打通虚拟供应链,支撑企业内部资源协同 |
4.6.2 IT 支撑实现库存与物流精确管理,降本增效 |
4.6.3 推进与供应商、物流商的信息共享,强化整体协同能力 |
4.6.4 推动 CPMIS、SCM、CRM 的信息化融合 |
4.7 风险控制 |
4.7.1 风险管控意识 |
4.7.2 不断完善阳光采购 |
第五章 推进供应商管理与协同提升供应链能力 |
5.1 强化供应商管理 |
5.1.1 建立供应商分级分类管理策略 |
5.1.2 启动以业务合作为目标的主动寻源管理 |
5.1.3 推进供应商认证管理 |
5.1.4 强化后评估管理 |
5.2 推动供应链协同 |
5.2.1 完善采购协同机制 |
5.2.2 启动业务合作协同 |
5.3 协同物流的配合提升效率 |
5.3.1 优化仓储服务管理 |
5.3.2 优化物流配送协同 |
5.3.3 增值物流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6.1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结论 |
6.1.1 主要研究工作 |
6.1.2 论文的主要结论 |
6.1.3 研究不足 |
6.2 进一步的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浅析财税政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增发长期建设国债, 发挥财政贴息作用 |
二、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科技创新 |
三、出口退税政策促使出口快速增长 |
四、政府采购政策支持优势企业发展 |
五、民生领域的投入政策扩大了内需 |
六、专项资金政策促进了产业技术进步和产品出口 |
七、结语 |
(7)设备采购招标投标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及问题提出 |
1.4 研究方法 |
1.5 论文结构目录安排 |
2 设备采购招标的起源与发展 |
2.1 招投标的起源及发展历史 |
2.1.1 招投标的起源 |
2.1.2 我国招投标的发展历史 |
2.2 设备采购招标在我国的发展 |
3 设备采购招标的相关理论 |
3.1 设备招标的特点 |
3.2 设备招标的适用范围 |
3.3 设备招标程序 |
3.3.1 设备招标程序的主要流程 |
3.3.2 招标前准备阶段 |
3.3.3 招标实施阶段 |
3.3.4 招标工作管理和监督 |
3.4 设备招标的方式 |
4 我国设备采购招投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
4.1 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 |
4.1.1 体制混乱 条块分割 多头管理 |
4.1.2 同体监督 政企不分 |
4.2 法律法规之间的冲突 |
4.2.1 监管部门的冲突 |
4.2.2 监管对象的冲突 |
4.2.3 招标方式的冲突 |
4.2.4 公开招标数额标准发生冲突 |
4.2.5 中标原则的冲突 |
4.2.6 法律责任的冲突 |
4.3 操作方面的问题 |
4.3.1 资格预审条件存在倾向或排斥性 |
4.3.2 投标人编制投标文件的时间不足 |
4.3.3 保密工作存在的问题 |
4.3.4 专家评标时间过短 |
4.3.5 经评审的最低价中标的条件不成熟 |
4.3.6 业主对其提供的设备清单的准确性负责 |
4.3.7 不平衡报价未予以澄清 |
4.4 导致的后果是招标不公平和不公正不客观 |
5 完善我国设备采购招投标的思考 |
5.1 改革和完善设备招标投标管理体制的必要性 |
5.1.1 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需要 |
5.1.2 规范市场竞争秩序的需要 |
5.1.3 节约使用公共财政性资金的需要 |
5.1.4 我国招标投标市场国际化的需要 |
5.1.5 反腐倡廉的需要 |
5.2 确立我国设备招标投标所遵循的原则 |
5.2.1 法制化原则 |
5.2.2 双重效益原则 |
5.2.3 适度集权原则 |
5.2.4 竞争性原则 |
5.2.5 公开性原则 |
5.2.6 公平性原则 |
5.2.7 信息化科学化系统化原则 |
5.3 完善设备采购招标投标管理体系的基本思路 |
5.3.1 进一步完善招标投标法律法规体系 |
5.3.2 完善招标投标管理机构 |
5.3.3 依法建立统一的招标投标管理程序 |
5.3.4 加强对招标中介服务机构的规范和监管 |
5.3.5 建立和完善集中统一的招标投标评标专家库 |
5.3.6 建立和完善集中统一的招标投标有形市场 |
5.3.7 建立优秀的招标投标职业化队伍 |
5.3.8 依法建立和完善招标投标救济程序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8)电力设备采购评标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评标理论研究现状 |
1.3 评标模型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
1.4 论文的章节安排和创新点 |
1.4.1 论文的章节安排 |
1.4.2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二章 目前我国电力设备采购招标评标流程及方法 |
2.1 设备采购招标 |
2.1.1 设备采购招标定义 |
2.1.2 设备采购招标的方式 |
2.1.3 电力设备招标的适用范围 |
2.2 电力设备招标评标流程 |
2.3 设备招标采购中使用的评标方法 |
2.3.1 评标及评标的一般方法 |
2.3.2 设备招标采购中使用的几种评标方法 |
2.4 现行电力设备采购评标方法及其缺陷分析 |
2.4.1 现行的商务评标及不足 |
2.4.2 现行的技术评审及缺陷 |
2.4.3 现行评标方法的改进要求 |
第三章 几种主要评标方法的比较分析 |
3.1 基于层次分析的评标方法 |
3.2 模糊综合评标方法 |
3.3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评标方法 |
3.4 TOPSIS 法 |
3.5 各种评标方法的比较研究 |
第四章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 VIKOR 评标模型的建立 |
4.1 VIKOR 算法 |
4.2 VIKOR 与 TOPSIS 法的对比分析 |
4.3 VIKOR 法在电力设备评标中的适用性分析 |
4.4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 VIKOR 评标模型的建立 |
第五章 电力设备采购评标体系的建立 |
5.1 评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
5.2 评标体系建立的过程 |
5.3 电力设备采购评标体系的建立 |
第六章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 VIKOR 评标模型应用实例 |
6.1 案例背景 |
6.2 评标初审阶段 |
6.3 评标终审阶段——利用基于 AHP 的 VIKOR 模型进行评标 |
6.3.1 利用 AHP 法为指标体系赋主观权 |
6.3.2 子指标体系综合评价值的量化 |
6.3.3 利用基于 AHP 的 VIKOR 评标模型进行最终评标 |
6.3.4 评标结果分析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9)HBLD石化设备生产厂国际工程投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现状 |
1-1-2 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现状 |
1-1-3 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发展趋势及特点 |
1-1-4 我国石油企业在国际石油工程承包中存在着的严峻问题 |
§1-2 问题的提出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国际工程招投标概述 |
§2-1 国际工程招标概述 |
2-1-1 招标的概念 |
2-1-2 招投标对企业的作用 |
2-1-3 招标的形式 |
2-1-4 国际招标的程序 |
2-1-5 招标的特点 |
2-1-6 招标的范围 |
2-1-7 招标文件的制作 |
§2-2 国际工程投标的概述 |
2-2-1 国际工程投标的概念 |
2-2-2 参加投标的条件 |
2-2-3 参加投标的一般程序 |
2-2-4 明确投标目的 |
2-2-5 投标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
2-2-6 认清国际招标特点,正确进行投标 |
§2-3 国际工程开标、评标与定标 |
2-3-1 概述 |
2-3-2 开标会 |
2-3-3 预备会 |
2-3-4 评标与定标 |
第三章 我国石油企业国际工程承包概述 |
§3-1 我国石油企业国际工程承包所经历的阶段 |
§3-2 我国石油企业国际工程承包现状 |
§3-3 国际石油工程投标概述 |
3-3-1 搜集和研究招标信息 |
3-3-2 对业主进行全面调研分析 |
3-3-3 精心研究招标文件 |
3-3-4 报价策略 |
§3-4 苏丹石油市场的介绍 |
3-4-1 苏丹石油资源与早期勘探开发 |
3-4-2 我国石油企业参与苏丹石油开发 |
3-4-3 我国石油企业在苏丹取得投资回报 |
3-4-4 良好的发展前景 |
3-4-5 石油工业促进苏丹经济的发展 |
第四章 HBLD石化设备生产厂国际工程投标的分析 |
§4-1 HBLD石化设备生产厂的介绍 |
§4-2 收(发)球筒装置的介绍 |
§4-3 苏丹国际石油工程招投标的分析 |
4-3-1 资格预审阶段 |
4-3-2 标书准备阶段 |
4-3-3 开评标和谈判阶段 |
§4-4 HBLD石化设备厂苏丹国际石油工程投标过程研究 |
4-4-1 项目的跟踪、获取招标信息 |
4-4-2 项目的选择、可行性研究 |
4-4-3 成立投标机构 |
4-4-4 编制资格预审文件 |
4-4-5 认真研究招标书的内容 |
4-4-6 市场调查 |
4-4-7 制作标书 |
4-4-8 投递标书 |
4-4-9 评标和授标 |
4-4-10 签订合同 |
第五章 HBLD石化设备生产厂参与国际石油工程投标的对策 |
§5-1 我国石油企业国际工程承包优势、劣势及前景 |
5-1-1 优势 |
5-1-2 劣势 |
5-1-3 前景 |
§5-2 石化设备生产企业参与国际石油工程投标的主要特点和存在的差距 |
5-2-1 石化设备生产企业参与国际石油工程投标的主要特点 |
5-2-2 石化设备生产企业在国际招、投标工作中存在的差距 |
§5-3 HBLD石化设备生产厂参与国际石油工程投标的对策 |
第六章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收发球筒部分技术参数 |
附录B 合同书 |
附录C 技术标目录 |
附录D 技术标质量控制内容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四、部分IT企业发出《政府采购响应书》(论文参考文献)
- [1]公共采购法公私关系研究[D]. 孙景怡. 中央财经大学, 2017(09)
- [2]基于B2B电商平台的供应链集中采购模式研究[D]. 高秦. 长安大学, 2014(02)
- [3]火电主辅机设备采购评标与评价及相关机制研究[D]. 单宏胜. 华北电力大学, 2012(11)
- [4]川东北气矿招投标规范化管理研究[D]. 李文生. 西南石油大学, 2012(03)
- [5]全业务运营形势下A省电信公司供应链优化策略的研究[D]. 邓晓忠. 电子科技大学, 2011(07)
- [6]浅析财税政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 卢艳. 财会研究, 2010(08)
- [7]设备采购招标投标管理研究[D]. 王小平. 北京交通大学, 2009(S1)
- [8]电力设备采购评标模型研究[D]. 阎涛. 华北电力大学(河北), 2009(11)
- [9]HBLD石化设备生产厂国际工程投标的研究[D]. 桂志斌. 河北工业大学, 2008(08)
- [10]在文明办网中引导舆论 在正面引导中促进和谐[J]. 傅玉春. 记者摇篮, 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