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达唑和喹乙醇复配对生长猪育肥性能的影响

苦达唑和喹乙醇复配对生长猪育肥性能的影响

一、快大素与喹乙醇配伍对生长猪肥育性能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张华青[1](2021)在《典型抗生素在猪体内的血药浓度检测及实用性评估》文中研究指明抗生素是一种具有杀灭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化合物,主要是由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等微生物代谢产生或通过化学方法进行合成。上世纪四十年代青霉素被发现和应用后,抗生素很快成为人类对抗细菌感染的主要手段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农业、畜牧业和食品工业等方面。抗生素类药物在兽药中占有极大的比重,对养殖业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为了探究不同厂家生产的兽用抗生素在兽医临床上的有效性,本课题以不同厂家生产的头孢噻呋混悬注射液、氟苯尼考注射液、盐酸多西环素可溶性粉、氟苯尼考预混剂、替米考星预混剂、酒石酸泰万菌素预混剂、复方阿莫西林粉剂为受试目标药物,探究其在猪体内的血药浓度以及对猪的适口性评价验证,对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根据实验结果,为养猪企业和养猪户在兽医临床上合理有效用药提供参考,并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撑。本课题选用的实验动物为健康杜长大三元杂交保育猪(杜洛克×长白×大约克),体重约20±5 kg。实验给药处理有肌肉注射、拌饲口服两种,其中头孢噻呋混悬注射液、氟苯尼考注射液选择肌肉注射给药,分别在给药后的0小时(注射前)、12小时、24小时、36小时、48小时、72小时、96小时、120小时八个时间点以及0小时(注射前)、注射后2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48小时六个时间点进行前腔静脉采血,血浆样品使用高效液相色谱联合质谱法进行检测,采用外标法定量,将所测得的数据用《Win Nonlin 5.2.1》计算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AUC、Cmax、Tmax、T1/2,根据实验数据对比分析不同厂家生产的药物在猪体内的血药浓度,选出效果最佳的注射抗生素。盐酸多西环素可溶性粉、氟苯尼考预混剂、替米考星预混剂、酒石酸泰万菌素预混剂、复方阿莫西林粉剂通过拌饲口服多次给药,在0 h(实验给药前)、3 h(第1天给药后3 h)、24 h(第2天给药前)、27 h(第2天给药后3 h)、48 h(第3天给药前)、51 h(第3天给药后3 h)、72 h(第3天给药后24 h,即停药24小时后)七个时间点前腔静脉采血,血浆样品使用高效液相色谱联合质谱法进行检测,采用外标法定量,绘制相应的药时曲线;同时还对拌饲口服药物进行了适口性实验,结合药时曲线和适口性分析,选出效果最佳的拌饲口服抗生素。实验优化后的分析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满足研究要求,可以测定来自不同厂家的同类抗生素药剂在猪血浆中的含量测定。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厂家生产的同类抗生素对猪只的作用效果各有差异,在研究选用的来自不同厂家的受试抗生素药物中,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AUC和Cmax差异较大,个体间也存在统计学差异,而养殖户普遍认可的厂家所生产的抗生素效果更为显着且用药成本相差不大。在养殖过程中,抗生素的选择推荐大众认可并且有一定名气的厂家所生产的,能更大程度的降低养殖的风险。

刘瑞生[2](2020)在《抗生素在养猪业上的作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抗生素原称为抗菌素,是指由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微生物经过培养而得到的某些产物,或是化学半合成法制造的相同和类似的物质,在低浓度下对细菌、真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等特异性微生物有抑制生长和杀灭作用[1]。1929年英国科学家Fleming发现青霉素后,Moore等(1946)首次报道了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能明显提高肉鸡的日增重[2]。随后相继在其它动物饲养试验中发现抗生素能提高畜禽的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效率。自20世纪50年代初期起,国外就开始用抗生素作为猪的饲料添加剂。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抗生素在养猪

王丽,杨雪芬,李平,高开国,易宏波,赖水彬,蒋宗勇[3](2019)在《2018年度我国生猪产业营养与饲料技术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我国生猪养殖在规模扩张的同时,集中程度也在进一步提升。但是养猪业的整体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较为明显,尤其是生产效率方面。针对目前生猪养殖面临的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内学者在营养需要量与饲料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种公猪、母猪、仔猪、生长肥育猪营养与饲养管理,以及饲料生产与安全监测等方面开展的大量研究工作,为推进我国生猪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肖源灵[4](2018)在《乙酰甲喹注射液的改良制备及其在家兔体内药动学评价》文中研究表明乙酰甲喹是一种常用的喹恶啉类药物,主要剂型为注射液,传统助溶剂为水杨酸及其盐,但乙酰甲喹注射液中助溶剂水杨酸及其盐量过高会对其检测造成影响,因此我们对乙酰甲喹注射液处方进行改良,筛选出一种不用水杨酸及其盐的处方,对其稳定性和肌肉刺激性分析,并对其在家兔体内药动学进行研究。1.以C18色谱柱为固定相,以甲醇:0.01mol/L的磷酸水溶液(pH=7)45:55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在25℃,254nm处检测乙酰甲喹,结果表明其分离度高,峰型良好;在4060μg/mL浓度范围内,回归方程为A=104867C+61126(r=0.9998)线性关系良好,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精密度高,RSD<2%、回收率大于95%,可满足乙酰甲喹注射液的含量检测。2.根据不同溶剂比例中乙酰甲喹溶解度、有机试剂用量,对乙酰甲喹注射液溶剂系统进行筛选,最终确定了一种处方组成为乙酰甲喹含量为5%,苯甲醇含量为10%,N-甲基吡咯烷酮为20%,亚硫酸氢钠0.2%,pH为5.0,该处方制成的乙酰甲喹注射液溶解度高,澄明度好,安全稳定。3.对制备的乙酰甲喹注射液进行光照试验、高温试验和加速试验,结果表明在4500±500Lx光照15d后含量减少,因此在储存和运输中应避免光照,在高温试验和加速试验中乙酰甲喹注射液均能稳定存在,通过溶血试验表明其能用于肌肉注射,刺激性试验表明其刺激性小,符合注射液的一般要求。4.以水杨酸乙酰甲喹注射液为对照组,制备的乙酰甲喹注射液为试验组对乙酰甲喹在家兔体内药动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符合一室开放模型,其t1/2分别为1.379±0.017和1.519±0.265h,Vd/F分别为0.762±0.098和0.729±0.069 L/kg,AUC(0-t)分别为25.469±2.937和28.945±3.487mg/L×h,Tmax分别为0.542±0.012和0.583±0.129h,Cmax分别为11.879±1.322和11.736±0.838mg/L,说明乙酰甲喹在家兔体内分布广,吸收快,代谢迅速;通过配对样品T检验,结果表明改良后的注射药动学参数能达到与改良前一致,该处方能用于生产实际。

涂兴强[5](2013)在《糖萜素、大蒜素在生长育肥猪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为了探究植物提取物的饲用效果,分别选择不同剂量的糖萜素、大蒜素在生长育肥猪中添加,研究其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肉质的影响,筛选出适合优质肉猪生产的添加量。试验分两部分:1.糖萜素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肉质的影响试验分两阶段进行,选择300头40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生长育肥猪,分四个组,每组三个重复。试验一组、二组、三组分别在每千克基础日粮中添加剂量150mg、300mg、450mg的糖萜素,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体重达75kg左右采血、称重后进行阶段二试验,体重达110kg采血、称重后,每个重复选择1头猪进行屠宰、肉质测定。试验结果如下:生长性能:糖萜素在40kg-75kg和75kg-110kg阶段能提高平均日增重,降低料重比,以300mg/kg剂量为宜。体尺测量:糖萜素对于改变试验猪体况没有明显效果,剂量为450mg/kg能提高臀围,增加猪后躯肌肉丰满度。血清生化指标:在40kg~75kg阶段,剂量300mg/kg提高总蛋白、白蛋白含量(P<0.05)。剂量450mg/kg能显着降低胆固醇含量(P<0.05)。剂量150mg/kg显着降低谷草转氨酶(P<0.05)。剂量150mg/kg、300mg/kg组的碱性磷酸酶差异显着(P<0.05)。在75kg-110kg阶段,剂量150mg/kg、450mg/kg组白蛋白含量差异显着(P<0.05)。剂量150mg/kg与300mg/kg组的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含量差异显着(P<0.05)。剂量150mg/kg与300mg/kg、基础日粮组的碱性磷酸酶含量差异显着(’P<0.05)。肉质:糖萜素随剂量的增加而提高屠宰率。剂量≥300mg/kg能增加眼肌面积。450mg/kg剂量能降低平均背膘厚,皮厚,增大胴体瘦肉率,减少骨率、皮率、脂率,增加腿瘦肉率和肉脂比。糖萜素能改善肉色,系水力,增加大理石纹,肌内脂肪。150mg/kg剂量能提高熟肉率,剪切力,剂量在150mg/kg以上则降低。300mg/kg剂量提高肌肉肌苷酸较多,显着降低胆固醇(P<0.05)、氨基酸含量。2.大蒜素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肉质的影响本试验选择180头35kg左右杜长大三元杂生长育肥猪进行试验,阶段分为35kg~65kg和65kg-110kg,试验内容同糖萜素组。试验结果如下:生长性能:大蒜素能降低料重比,提高65kg-110kg阶段平均日增重(P<0.05),以150mg/kg和300mg/kg为宜。剂量450mg/kg能增加体高和腿臀围(P<0.05)。血清生化指标:在35kg~65kg阶段,大蒜素能提高血清总蛋白、球蛋白含量,降低胆固醇、甘油三脂、空腹血糖含量,450mg/kg剂量能显着降低胆固醇含量(P<0.05)。在65kg~110kg阶段,大蒜素对血清生化指标影响不显着(P>0.05)。肉质:大蒜素能降低屠宰率、体斜长,平均背膘厚和皮厚,150mg/kg和450mg/kg剂量能增大眼肌面积,300mg/kg剂量能增加小肠长度(P<0.05)剂量在300mg/kg以上能显着增加胴体瘦肉率(P<0.05)。大蒜素能降低骨率、皮率、脂率,增大后腿比例,剂量450mg/kg增加腿瘦肉率,与150mg/kg剂量差异显着(P<0.05),肉脂比随着剂量升高而升高。剂量300mg/kg以上能显着改善肉色(P<0.05)。450mg/kg剂量能提高系水力(P<0.05)。剪切力,大理石纹和肌内脂肪随剂量增加而提高,熟肉率随剂量先减少后增大。大蒜素能提高肌苷酸、氨基酸含量,降低胆固醇含量,剂量在300mg/kg以上显着降低鲜味氨基酸比例(P<0.05)。

胡静,林英庭[6](2013)在《糖萜素在猪生产中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饲用抗生素的使用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同时其不良反应也日渐突出:抗生素的滥用可使细菌产生复杂的耐药性;长期使用抗生素可加大饲料成本,在控制胃肠道内致病性微生物的同时,也对肠道内有益菌群造成破坏,致使动物发病或死亡;畜禽产品中大量药物残留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因此,寻找抗生素的替代物已成为世界各地专家研究的热点。

敖梅英[7](2011)在《应用于生猪饲养的益生微生物的筛选及其生物学性能评价》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是世界第一养猪大国。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饲养者使用抗生素作为生猪饲料添加剂,满足了生猪集约化及规模化饲养的需求。但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如药物残留、致畸、致癌、致突变等副作用,因此生态养猪法应运而生,成为当前研究热点。生态养猪法指的是利用益生微生物替代抗生素应用于生猪饲养,包括将益生微生物制备为微生态制剂添加到猪饲料及近几年兴起的将益生微生物用于制备发酵床提供生态垫料而利于生猪养殖。发酵床养殖法具有无副作用、无残留污染、不产生抗药性等优点,对生猪生长发育具有协同促进作用,故成为研究热门。为分析微生态制剂饲料中存活的主要的微生物菌群,本文用传统分离法对市售动物微生态制剂菌群进行了分离,根据其菌落、菌体形态及对不同培养的需求,得到7株不同的微生物;之后利用利用PCR-DGGE技术将上述7种菌区分为2株不同的微生物;经测序后鉴定,2株分离菌株分别属于植物乳酸杆菌和酿酒酵母菌。为了评价益生菌株的生物学性能,本文探讨了不同pH值、温度、胆盐、金属铜和需/厌氧对筛选菌体外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pH小于2.5或铜离子高于150 ppm时,植物乳杆菌无法生长,而酿酒酵母数量略有下降;尽管胆盐和金属离子对两种菌影响较小,但当温度为42℃时,酿酒酵母数量下降了6个数量级。此外,为了探索抗生素对生态养猪法的影响,本研究评价了不同剂量阿莫西林、盐酸土霉素、乙酰甲喹、喹乙醇、克拉霉素、盐酸环丙沙星、土霉素对生产养殖中常见益生微生物和致病微生物的影响,以饲料中抗生素添加量、抗生素在动物体内转化率为依据,观察0.1×国标、1×国标和10×国标对应的抗生素残留对垫料中主要益生微生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垫料中益生微生物对抗生素抵抗能力差,在1×国标下基本难以存活,而致病微生物对抗生素抵抗能力强,在1×国标浓度下大量生长,甚至有的可在10×国标浓度抗生素下存在。因此,本文的研究对生态生猪饲养过程中合理和安全使用抗生素提供了基础理论和数据,为微生态制剂与垫料床的推广和普及具有积极作用。

邹晓冬[8](2011)在《喹赛多在鱼的田间试验》文中认为喹赛多是喹恶啉类品种之一,抗菌活性较强,促生长效果明显。大量研究证明,喹赛多对许多病原菌均具有抑制作用,并能显着促进猪、牛、羊、鸡、兔及鱼等动物的生长发育,分别提高它们对饲料的利用率;同时,与喹乙醇、卡巴氧等同类药物相比,喹赛多对动物和人类更表现出安全性。因此,喹赛多是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抗菌促生长药物。目前,国内外报道的关于喹赛多在水产养殖中的研究,尚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对于在田间条件下的水产养殖动物生产中,喹赛多是否具有与试验前期相类似的抗菌促生长活性、靶动物安全性、人类食品安全性以及尚未开展的水环境安全性仍然有待试验验证。因此,开展喹赛多的Ⅲ期临床试验(即田间试验)显得尤为重要。本课题采用草鱼(25~125g)主养,鲢、鳙、鲫、鳊配养的混养模式。试验前,将各鱼种分别按体重归类并随机分为4组,每组2~3个重复池塘。预试20周左右,正式试验15周左右。预试期投喂基础日粮;正式试验期分别以基础日粮和基础日粮中添加3种不同剂量喹赛多(药物饲料相对比分别为25mg/kg、50mg/kg和150mg/kg)制作的沉性硬颗粒饲料喂养试验鱼类。机械自动定点定时投饵,每天记录饲料消耗量、鱼类活动情况、疾病发生情况及其原因等,并适时观察与记录试验鱼在采食、生长、拉网、捕捞和运输过程中的临床表现。试验期间,将草鱼作为试验的主要监测与研究对象。每个池塘分别于试验前后以拉网捕鱼的方式获取全部试验鱼,依次称重后根据成鱼渔获量和鱼种放养量分别计算亩放养量、亩毛产量和亩净产量等;同时,根据试验期间的饵料摄取量计算亩饲料消耗量、饵料系数等相关参数;根据饲料生产成本价格和鱼类市场监测平均价格计算亩增重利润等。在养殖试验开始后第10周和第15周,每个剂量组的每个重复池塘随机抽取6尾左右草鱼,分别称重后尾静脉采血以观测草鱼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解剖后称取草鱼脾脏、头肾、肾脏和肝胰脏质量并计算各自的脏器相对重量(脏体指数);同时,采集草鱼(包括上述取样过程中的健康草鱼以及试验中后期的死亡草鱼)脾脏、头肾、肾脏和肝胰脏组织,做组织病理学检查。此外,尽量无菌采集草鱼腮部和肠道,分别观测3类水产常见菌群(包括假单胞菌、黄杆菌、气单胞菌)和5种水产常见病原菌(包括荧光假单胞菌、柱状黄杆菌、嗜水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和温和气单胞菌)在草鱼体内的种类和数量变化情况。养殖试验结束后第0、1、2、3、4、5、7、10、14d的每日14:00左右于150mg/kg喹赛多处理组所对应的池塘采集水样和底泥样品,检测喹赛多及其主要代谢物的残留量,分析喹赛多在水体环境中的残留降解情况。研究结果如下。临床表现及死鱼病原病理:试验鱼采食、生长等临床表现基本正常;在拉网、捕捞和运输过程中,未发现类似于喹乙醇等喹恶啉类药物的使用而出现的应激性中毒症状。试验前期死鱼经解剖学与微生物检查结果发现主要由赤皮病、细菌性肠炎和细菌性败血症所引起。试验中后期死鱼经解剖学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发现各试验组并未出现因喹赛多的使用而引起的中毒死亡现象。由此表明,喹赛多对鱼类无明显不良影响。喹赛多对鱼类生产性能的影响:随着喹赛多添加浓度的增加,主养鱼草鱼的亩净产量呈现明显升高的现象。其中,25mg/kg和150mg/kg组草鱼的亩净产量与对照组相比分别平均提高了将近40%和100%;同时,喹赛多添加组所有养殖鱼类的生长性能也要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另外,随着喹赛多添加浓度的增加,鱼类的采食量(亩饲料消耗量)和饵料系数均呈现明显降低的现象。其中,25mg/kg和150mg/kg组的饵料系数与对照组相比分别平均降低了将近30%和40%。此外,通过分析发现,随着喹赛多添加浓度的增加,鱼类的亩增重收入和亩饲料成本分别呈现明显升高或降低的现象,亩利润则表现出整体升高的趋势。其中,25mg/kg和150mg/kg组的亩增重利润与对照组相比分别平均增收1000元左右和1600元左右。由此表明,日粮中添加喹赛多可促进鱼类生长、降低饵料系数并提高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喹赛多对草鱼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血液分析显示,除长期(15周)高剂量(150mg/kg)添加喹赛多引起草鱼GLU水平发生显着性改变(p<0.05)以外,其它相关血液指标未发生明显变化。由此表明,喹赛多对反应鱼体病理变化的血液指标(如AST、ALI、ALP、LDH、CHO、TG、TB、DB、BUN和CRE等)均未产生显着性影响。通过分析相关血液指标受喹赛多作用后的变化趋势发现喹赛多在糖类代谢、脂肪代谢、蛋白质代谢等方面均表现出一定的调控与促进作用。喹赛多对草鱼携带常见病原菌的影响:喹赛多对假单胞菌、黄杆菌和气单胞菌等3种典型菌群均具有抑制作用,当添加量达到50mg/kg时,各菌群数量明显降低。同时,在本试验中并未分离获得5种水产常见病原菌(包括荧光假单胞菌、柱状黄杆菌、嗜水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和温和气单胞菌)中的柱状黄杆菌;针对其它几种常见病原菌的数量变化情况,通过分析发现,喹赛多对几种水产常见病原菌发生显着性抑制的转折点均发生在添加浓度为25mg/kg或50mg/kg时。由此表明,当喹赛多添加浓度为50mg/kg左右时,喹赛多对各典型菌群和水产常见病原菌均具有相当好的抑制作用。喹赛多对草鱼脏体指数的影响:基础日粮中添加不高于50mg/kg喹赛多饲喂草鱼时,不论养殖时间长短,各脏体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均呈现增大趋势,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当添加浓度达到150mg/kg时,头肾、中肾、肝胰脏等脏体指数均呈现减小趋势,但脾脏和头肾指数仍然明显高于或略高于空白对照组,方差分析显示,它们之间并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由此表明,喹赛多对草鱼脏器生长并未产生不良影响。相反,通过低水平喹赛多对草鱼脏器的生长促进作用预示了喹赛多在增强鱼类非特异性免疫机能、造血机能以及排泄或代谢机能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喹赛多对草鱼常规组织显微结构的影响:病理学检查脾脏、头肾、中肾和肝胰脏,未发现有毒理学意义的病理学改变,表明喹赛多对鱼类无明显不良影响。喹赛多及其代谢物在水体环境中的消长规律:喹赛多仍以原形药物形式存在于水体环境中,并未检测到其相关代谢产物。喹赛多在水中1d就降解至残留限量以下,在底泥中4d即可降解至残留限量附近,其在底泥中的生物降解半衰期仅为1.21d,初步表明喹赛多不会蓄积于环境并对环境产生毒害作用。其具体的降解机制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研究有待进一步开展。总之,本课题首次研究了喹赛多在田间条件下水产养殖生产中应用于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试验结果与相关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证明喹赛多可作为一种较为理想的药物性饲料添加剂应用于水产养殖中,且具有较为广阔的开发与应用前景。在本课题中,通过喹赛多抗菌促生长性能与靶动物安全性研究确证了喹赛多临床使用的安全剂量范围和最佳添加水平,此研究成果将为喹赛多在今后水产养殖生产中的合理安全应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同时,通过喹赛多上环境安全性研究初步了解了喹赛多在环境中的降解规律以及喹赛多应用于水产养殖的环境安全性;这对于生产安全的水产动物食品以及维护人类健康有着深远的意义。喹赛多及其主要代谢物在环境基质中检测方法的建立将为喹赛多在水体环境中的危害监测与识别提供较为可靠的技术手段;本课题中相关研究技术与方法的应用也将为新型饲料添加剂的研发提供科学的理论参考。此外,本课题的成功开展将为喹赛多申报国家一类新兽药提供极为宝贵的基础性研究资料。

曾东[9](2009)在《鲤益生菌的筛选、生物学特性及作用机理的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从鲤(Cyprinus carpio)肠道及养殖水体分离筛选具有耐热和抑制病原菌功能的益生菌,并对其进行鉴定,在体外研究了部分益生菌对鲤前肠粘液的粘附特性及对病原菌粘附的抑制作用等生物学特性,并探讨了所筛选的枯草芽孢杆菌、肠球菌及光合细菌等3株益生菌对鲤肠道免疫机能、消化酶、肠道菌群结构与多样性及鲤肌肉品质、生长性能等的影响。各试验的研究结果如下:试验一、试验二中,从养殖池、水族箱和健康鲤肠道等分离20株细菌,以及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微生态研究中心提供的8株供试细菌共28株,通过耐热和体外拮抗试验筛选出5株细菌,经生化试验和细菌16S rDNA测序鉴定为2株芽孢杆菌(Bacillus)、2株肠球菌(Enterococci)和1株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进一步采用体外固定鲤前肠黏液蛋白,结合同位素32P标记细菌并示踪的方法,研究来源于鲤肠道的肠球菌和柠檬酸杆菌以及鲤养殖水体中的芽孢杆菌对鲤前肠黏液的体外黏附活性,建立筛选鲤益生菌的方法。结果表明,5株细菌均能黏附到黏液体外模型,肠球菌的相对黏附率极显着高于芽孢杆菌与柠檬酸杆菌(P<0.01),柠檬酸杆菌与芽孢杆菌的相对黏附率差异不显着(P>0.05),而肠球菌L2的相对黏附率极显着高于肠球菌E2(P<0.01)。结果证明,鱼源的肠球菌对鲤前肠黏液的黏附率高于异源的芽孢杆菌,而且不同种属的肠球菌在黏附能力上也存在差异。试验三、试验四中,选择枯草芽孢杆菌制剂(B组,由Z2菌株制成),枯草芽孢杆菌和光合细菌(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微生态研究中心提供)混合制剂(C组),枯草芽孢杆菌和肠球菌(由L2菌株制成)混合制剂(D组)3种益生菌组合,并将每一种制剂在同一浓度水平与对照组(A组)进行比较,分析试验组对鲤鱼免疫功能及鲤肠道消化酶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B组、C组中鲤的白细胞吞噬、杀菌活性、血清溶菌酶活性与对照组A差异显着(P<0.05),而试验D组上述3项指标都高于对照组A,但效果没有试验B、C组好,而3个试验组与对照组中淋巴细胞数差异不显着(P>0.05)。证明:单独使用枯草芽孢杆菌比枯草芽孢杆菌和光合细菌复合制剂,以及枯草芽孢杆菌和肠球菌复合制剂更能有效地提高鲤鱼的白细胞的吞噬活性、杀菌活性和血清溶菌酶活性。同时,结果还表明:试验后期B组淀粉酶比活显着提高(P<0.05),脂肪酶、胰蛋白酶比活力极显着提高(P<0.01)。C组、D组胰蛋白酶比活力极显着提高(P<0.01),但对淀粉酶和脂肪酶比活力的影响差异不显着(P>0.05),特别是D组与A组的淀粉酶比活力在各阶段差异均不显着(P>0.05)。在整个试验中,B组对鲤肠道消化酶比活的提高效果最好。试验五中,采用PCR-DGGE技术研究了不同组合的益生菌制剂对鲤肠道菌群结构与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B组、C组和D组均能提高鲤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其中,试验B组鲤肠道菌群的多样性、优势菌群条带较对照组A明显提高,到42 d时条带增加量为9条;而试验C组鲤肠道菌群的多样性、优势菌群高于对照组A,到42 d时条带增加量为4条,但效果没有试验B组好,而D组的效果不明显。试验六中,研究了不同益生菌组合对鲤肌肉氨基酸含量、肉质及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生长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试验B、C、D组试验组鲤的生长性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B组的丰满度、绝对生长率、相对生长率、瞬时生长率、生长比速等均达到同阶段的峰值,与对照组相比,试验B、C组绝对生长率与瞬时生长率显着提高(P<0.05);在肌肉品质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添加益生菌的3组试验组(B、C、D组),鲤肌肉粗脂肪含量、失水率极显着降低(P<0.01);肌肉粗蛋白含量显着增加(P<0.05);其中,试验B组显着程度最高。上述结果表明,3种益生菌组合对鲤均有一定的促生长作用,并对肌肉品质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中,又以枯草芽孢杆菌菌剂单独使用效果最明显。综上所述,在鲤肠道、养殖水体广泛分布着益生菌。本研究通过普通培养和选择培养的方法,并通过耐热及体外抑制试验,筛选出枯草芽孢杆菌Z2、肠球菌L2等2株益生菌对致病性大肠杆菌、气单胞杆菌等有害菌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并首次采用体外固定鲤前肠黏液,结合同位素32p示踪的方法,对来源于鲤肠道的肠球菌和柠檬酸杆菌以及养殖水体的芽孢杆菌的细菌表面凝集素黏液蛋白受体的化学组成、其对病源菌附着鲤前肠黏液的影响等进行了研究,进一步探讨了益生菌的抑菌机理。同时本研究还首次探讨了不同益生菌组合对鲤免疫机理、肠道消化道酶活、肠道菌群结构与多样性、鲤肌肉品质及生产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益生菌组合均可提高鲤免疫机能、消化道酶活性;增加鲤肠道菌群微生物多样性;改善鲤肌肉品质;提高生长性能。其中又以单株枯草芽孢杆菌制剂对以上指标的影响最大,作用效果最明显。该研究项目筛选的枯草芽孢杆(Z2)有望开发成鲤和其它鱼类养殖应用的益生菌。

黄勇旗[10](2008)在《乙酰甲喹在山羊和绵羊体内的药动学及其抗菌后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试验研究了乙酰甲喹(Maquindox)在山羊和绵羊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及其对大肠埃希菌、无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的体外抗菌后效应。1山羊单剂量快速静注和肌注乙酰甲喹7 mg/kg,7 h内不同时间12次颈静脉采血,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结果表明,(1)乙酰甲喹静注时在山羊体内的药物动力学配置符合无吸收因素一室开放模型。其药-时曲线最佳方程为:C = 14.6547e-0.4871t;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消除半衰期t1/2为2.0622 h±0.2645 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32.3676μg/mL·h±2.9216μg/mL·h,表观分布容积Vd为0.6427 L/kg±0.0429 L/kg,体清除率CLB为0.2177 L/(kg·h)±0.0193 L/(kg·h)。(2)乙酰甲喹肌注时在山羊体内的药物动力学配置符合有吸收因素一室开放模型。其药-时曲线最佳方程为:C = 19.1709(e-0.4830t– e-3.0861t),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消除半衰期t1/2ke为1.5024 h±0.3430 h,吸收半衰期t1/2ka为0.2617 h±0.1119 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30.1562μg/mL·h±5.6303μg/mL·h,消除速率常数kel为0.4830 /h±0.1180 /h ,分布速率常数ka为3.0861 /h±1.2791 /h,药峰值时间tmax为0.7772 h±0.2390 h,药峰浓度Cmax为11.0122μg/mL±2.9387μg/mL,表观分布容积Vd为0.4679 L/kg±0.0659 L/kg,体清除率CLB为0.2222 L/(kg·h)±0.0436 L/(kg·h)。提示乙酰甲喹在山羊体内分布广泛,消除较快。2绵羊单剂量快速静注和肌注乙酰甲喹7 mg/kg,7 h内不同时间12次颈静脉采血,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结果表明,(1)乙酰甲喹静注时在绵羊体内的药物动力学配置符合无吸收因素一室开放模型。药-时曲线最佳方程为:C = 10.833e-0.3404t;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消除半衰期t1/2为2.0622 h±0.2645 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32.3676μg/mL·h±2.9216μg/mL·h,表观分布容积Vd为0.6427 L/kg±0.0429 L/kg,体清除率CLB为0.2177 L/(kg·h)±0.0193 L/(kg·h)。(2)乙酰甲喹肌注时在绵羊体内的药物动力学配置符合有吸收因素一室开放模型。其药-时曲线最佳方程为:C=25.4404(e-0.3723t– e-1.5503t),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消除半衰期t1/2ke为2.3457 h±0.3028 h,吸收半衰期t1/2ka为0.4122 h±0.0691 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69.6577μg/mL·h±5.3173μg/mL·h,消除速率常数kel为0.2999 /h±0.0420 /h ,分布速率常数ka为1.7290 /h±0.3484 /h,药峰值时间tmax为1.2854 h±0.0977 h,药峰浓度Cmax为14.2367μg/mL±0.7614μg/mL,表观分布容积Vd为0.7204 L/kg±0.0551 L/kg,体清除率CLB为0.2171 L/(kg·h)±0.0165 L/(kg·h)。结果显示,乙酰甲喹在绵羊体内分布广泛,消除较快,但比在山羊体内消除稍慢。3采用菌落计数法测定了不同浓度下乙酰甲喹对大肠埃希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的抗菌后效应(post-antibiotic effect,PAE)。乙酰甲喹在1×MIC~4×MIC浓度范围内对四种细菌均显示不同程度PAE,且PAE值随药物浓度增大而延长。对于大肠埃希菌,除在4×MIC与1×MIC时,乙酰甲喹的PAE间存在极显着差异(P<0.01)外,其余浓度间均存在显着差异(P<0.05);对于沙门氏菌,各浓度间存在显着差异(P<0.05);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除金黄色葡萄球菌在4×MIC与2×MIC无差异(P>0.05)外,其余各浓度间均差异显着(P<0.05)。结果表明,乙酰甲喹能产生明显的PAE,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这对于临床合理的应用乙酰甲喹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快大素与喹乙醇配伍对生长猪肥育性能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快大素与喹乙醇配伍对生长猪肥育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典型抗生素在猪体内的血药浓度检测及实用性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常用抗生素的介绍
        1.2.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1.2.2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1.2.3 四环素类抗生素
        1.2.4 酰胺醇类抗生素
    1.3 抗生素在猪养殖业的应用研究进展
        1.3.1 提高饲料转化率
        1.3.2 改善繁殖性能
        1.3.3 疾病防治
    1.4 血药浓度的常用检测技术
        1.4.1 紫外分光光度法
        1.4.2 免疫分析法
        1.4.3 色谱法
        1.4.4 高效液相色谱联合质谱法
    1.5 药物代谢动力学简介
        1.5.1 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意义及目的
        1.5.2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内容
    1.6 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药品与试剂
        2.1.3 主要仪器和设备
        2.1.4 主要溶液配制
    2.2 实验方法
        2.2.1 给药和血样采集
        2.2.2 头孢噻呋的测定
        2.2.3 氟苯尼考的测定
        2.2.4 盐酸多西环素的测定
        2.2.5 复方阿莫西林的测定
        2.2.6 酒石酸泰万菌素的测定
        2.2.7 替米考星的测定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头孢噻呋注射液实验结果与分析
        3.1.1 头孢噻呋注射液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3.1.2 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
    3.2 氟苯尼考注射液实验结果与分析
        3.2.1 氟苯尼考注射液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3.2.2 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
    3.3 盐酸多西环素实验结果与分析
        3.3.1 盐酸多西环素适口性实验结果
        3.3.2 盐酸多西环素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3.4 氟苯尼考粉或预混剂实验结果与分析
        3.4.1 氟苯尼考粉或预混剂适口性实验结果
        3.4.2 氟苯尼考粉或预混剂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3.5 复方阿莫西林实验结果及分析
        3.5.1 复方阿莫西林粉适口性实验结果
        3.5.2 复方阿莫西林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3.6 酒石酸泰万菌素实验结果及分析
        3.6.1 酒石酸泰万菌素适口性实验结果
        3.6.2 酒石酸泰万菌素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3.7 替米考星实验结果及分析
        3.7.1 替米考星预混剂适口性实验结果
        3.7.2 替米考星预混剂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第四章 讨论
    4.1 HPLC-MS测定血清中抗生素药物的分析方法讨论
    4.2 血浆样品前处理方法的探究
        4.2.1 头孢噻呋血浆样品前处理方法的探究
        4.2.2 氟苯尼考血浆样品前处理方法的探究
        4.2.3 多西环素血浆样品前处理方法的探究
        4.2.4 阿莫西林血浆样品前处理方法的探究
        4.2.5 酒石酸泰万菌素血浆样品前处理方法的探究
        4.2.6 替米考星血浆样品前处理方法的探究
    4.3 分析条件的选择及优化
        4.3.1 头孢噻呋分析条件的选择及优化
        4.3.2 氟苯尼考分析条件的选择及优化
        4.3.3 盐酸多西环素分析条件的选择及优化
        4.3.4 阿莫西林分析条件的选择及优化
        4.3.5 酒石酸泰万菌素分析条件的选择及优化
        4.3.6 替米考星分析条件的选择及优化
    4.4 典型抗生素实用性评估
        4.4.1 头孢噻呋注射液实用性评估
        4.4.2 氟苯尼考注射液实用性评估
        4.4.3 盐酸多西环素实用性评估
        4.4.4 氟苯尼考预混剂实用性评估
        4.4.5 复方阿莫西林实用性评估
        4.4.6 酒石酸泰万菌素实用性评估
        4.4.7 替米考星预混剂实用性评估
第五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 谢

(2)抗生素在养猪业上的作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提高猪生产性能
2 改善繁殖性能
3 防治疾病

(3)2018年度我国生猪产业营养与饲料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营养需要量与饲料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 种公猪营养与管理
3 母猪营养与管理
4 仔猪营养与管理
5 生长肥育猪饲养管理
6 肉质营养调控
7 饲料生产与安全监测

(4)乙酰甲喹注射液的改良制备及其在家兔体内药动学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研究背景
    1 喹恶啉药物简介
        1.1 喹恶啉类药物的简介
        1.2 喹恶啉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1.3 喹恶啉类药物的安全性研究
        1.4 喹恶啉药物的检测
    2 乙酰甲喹研究进展
        2.1 乙酰甲喹的理化性质
        2.2 抗菌作用及其机理
        2.3 乙酰甲喹毒性
        2.4 乙酰甲喹剂型研究
        2.5 乙酰甲喹的检测方法
        2.6 乙酰甲喹药动学研究
    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乙酰甲喹注射液的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1 实验材料和仪器
        1.1 实验药品及试剂
        1.2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HPLC对乙酰甲喹检测方法的建立
        2.2 方法学考察
    3 结果与分析
        3.1 HPLC检测方法的建立
        3.2 方法学考察
    4 讨论
第三章 乙酰甲喹注射液的研制
    1 试验材料和仪器
        1.1 试验材料和试剂
        1.2 试验仪器
    2 试验方法
        2.1 乙酰甲喹原料药理化性质检测
        2.2 溶剂种类筛选
        2.3 单一溶剂系统的浓度筛选
        2.4 乙酰甲喹在两种不同比例混合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情况
        2.5 抗氧化剂筛选
        2.6 pH值筛选
        2.7 制备工艺研究
        2.8 最优处方验证
    3 结果与分析
        3.1 乙酰甲喹原料药理化性质分析
        3.2 乙酰甲喹溶剂种类的筛选
        3.3 乙酰甲喹在单一溶剂系统中浓度筛选结果
        3.4 乙酰甲喹在两种复合溶剂中的溶解情况
        3.5 抗氧化剂筛选结果
        3.6 pH筛选结果
        3.7 最优处方筛选结果
    4 讨论
第四章 乙酰甲喹注射液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1 试验材料和仪器
        1.1 试验药品和试剂
        1.2 试验仪器
        1.3 试验动物
    2 试验方法
        2.1 乙酰甲喹注射液的质量评价
        2.2 稳定性试验
        2.3 安全性评价
    3 结果与分析
        3.1 乙酰甲喹注射液质量评价
        3.2 影响因素试验
        3.3 安全性评价
    4 讨论
第五章 乙酰甲喹注射液在家兔体内药动学研究
    1 材料与仪器
        1.1 材料和试剂
        1.2 仪器
        1.3 试验动物
    2 试验方法
        2.1 色谱条件的确定
        2.2 给药方法和采血时间
        2.3 样品处理
        2.4 标准曲线的建立
        2.5 方法学考察
        2.6 药动学参数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色谱条件的确定
        3.2 标准曲线的建立
        3.3 精密度试验结果
        3.4 回收率试验结果
        3.5 药动学分析
    4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5)糖萜素、大蒜素在生长育肥猪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我国养猪业的发展现状与形势
    1.2 饲用抗生素对畜牧生产的弊端
    1.3 糖萜素对动物生产的作用
        1.3.1 糖萜素简介
        1.3.2 糖萜素的制备工艺
        1.3.3 糖萜素的作用机理
        1.3.4 糖萜素对动物生产的作用
        1.3.5 糖萜素的应用前景
    1.4 大蒜素对动物生产的作用
        1.4.1 大蒜素简介
        1.4.2 大蒜素的生产方式
        1.4.3 大蒜素对动物生产的作用
        1.4.4 大蒜素的应用前景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第二章 糖萜素对杜长大三元杂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肉质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样品、时间及地点
        2.1.2 试验动物及分组
        2.1.3 试验设计
        2.1.4 饲养管理
        2.1.5 试验测定指标及测定方法
        2.1.6 资料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糖萜素日粮对杜长大三元杂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2.2.2 糖萜素日粮对杜长大三元杂育肥猪体尺测量的影响
        2.2.3 糖萜素日粮对杜长大三元杂育肥猪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2.2.4 糖萜素日粮对杜长大三元杂育肥猪肉质的影响
        2.2.5 糖萜素剂量与杜长大三元杂育肥猪屠宰、肉质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
    2.3 讨论
        2.3.1 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糖萜素对杜长大三元杂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2.3.2 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糖萜素对杜长大三元杂育肥猪体尺测量的影响
        2.3.3 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糖萜素对杜长大三元杂育肥猪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2.3.4 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糖萜素对杜长大三元杂育肥猪肉质性状的影响
    2.4 小结
第三章 大蒜素对杜长大三元杂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肉质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样品、时间及地点
        3.1.2 试验动物及分组
        3.1.3 试验设计
        3.1.4 饲养管理
        3.1.5 试验测定指标及测定方法
        3.1.6 资料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大蒜素日粮对杜长大三元杂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3.2.2 大蒜素日粮对杜长大三元杂育肥猪体尺的影响
        3.2.3 大蒜素日粮对杜长大三元杂育肥猪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3.2.4 大蒜素日粮对杜长大三元杂育肥猪肉质的影响
        3.2.5 大蒜素剂量与杜长大三元杂育肥猪屠宰、肉质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
    3.3 讨论
        3.3.1 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大蒜素对杜长大三元杂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3.3.2 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大蒜素对杜长大三元杂育肥猪体尺的影响
        3.3.3 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大蒜素对杜长大三元杂育肥猪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3.3.4 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大蒜素对杜长大三元杂育肥猪肉质性状的影响
    3.4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6)糖萜素在猪生产中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SHP的理化性质
2 SHP的生理功能
    2.1 吸附致病因子, 提高机体免疫力
    2.2 优化肠道菌群
    2.3 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
    2.4 消除自由基, 提高抗氧化能力
3 SHP在猪生产中的应用
    3.1 SHP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3.2 降低发病率
    3.3 SHP对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3.4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4 SHP与其他益生素的协同作用
5 展望

(7)应用于生猪饲养的益生微生物的筛选及其生物学性能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益生微生物应用于生猪养殖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1.1 前言
    1.2 益生菌的种类及微生态制剂的类型
        1.2.1 益生菌种类及其常用菌特性
        1.2.2 微生态制剂类型
    1.3 益生微生物益于生猪养殖的机理
        1.3.1 建立优势菌群,遏制有害物质的产生
        1.3.2 生成多种消化酶,调节生猪新陈代谢
        1.3.3 形成膜菌群屏障,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1.4 益生微生物养猪较抗生素养猪的优点
        1.4.1 促进生猪增重,提高饲料利用率
        1.4.2 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疾病发生
        1.4.3 净化养殖环境,减少粪臭及污染
        1.4.4 改善产品品质,倡导绿色养殖
    1.5 益生微生物养猪注意事项
        1.5.1 针对性
        1.5.2 活性与剂量
        1.5.3 时期与时间
        1.5.4 抗生素
        1.5.5 保存要求
    1.6 国内外益生微生物开发及应用情况比较
        1.6.1 起步时间不同
        1.6.2 研发进度差异
        1.6.3 市场推广及规范情况
    1.7 展望
第二章 动物微生态制剂中益生菌的分离与鉴定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材料
        2.2.2 主要试剂与仪器设备
        2.2.3 相关试剂与培养基配制
        2.2.4 实验方法
    2.3 结果
        2.3.1 部分筛选菌株菌落形态
        2.3.2 DNA提取结果
        2.3.3 PCR提取结果
        2.3.4 DGGE结果
        2.3.5 菌株测序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2种分离菌株益生性能测定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材料
        3.2.2 主要试剂与仪器设备
        3.2.3 相关试剂与培养基配制
        3.2.4 实验方法
    3.3 结果
        3.3.1 酸度对分离菌株的影响
        3.3.2 温度对分离菌株的影响
        3.3.3 胆盐对分离菌株的影响
        3.3.4 铜离子对分离菌株的影响
        3.3.5 氧气对分离菌株的影响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几种益生菌和致病菌对常用抗生素耐受性的比较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材料
        4.2.2 主要试剂与仪器设备
        4.2.3 相关试剂与培养基配制
        4.2.4 实验方法
    4.3 结果
        4.3.1 不同抗生素对垫料中益生微生物的影响
        4.3.2 不同抗生素对垫料中致病微生物的影响
    4.5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1试剂
附录 A2仪器设备
个人介绍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8)喹赛多在鱼的田间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药效学特点
        1.2.2 毒理学研究
        1.2.3 药动学研究
        1.2.4 残留消除规律研究
        1.2.5 喹赛多及其主要代谢物的检测方法研究
    1.3 田间试验要求与方法
2 材料与方法
    2.1 仪器与设备
    2.2 药品
    2.3 试剂与耗材
    2.4 喂养试验
        2.4.1 试验日粮
        2.4.2 试验动物与分组
        2.4.3 饲养管理与水质监测
        2.4.4 鱼类生长性能研究
        2.4.5 鱼类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研究
        2.4.6 鱼体携带常见病原菌种类和数量研究
        2.4.7 组织病理学研究
        2.4.8 水体环境中喹赛多及其主要代谢物消长规律研究
        2.4.9 经济效益分析
    2.5 数据分析与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临床表现及死鱼病原病理
    3.2 喹赛多对鱼类生长性能的影响
    3.3 喹赛多对草鱼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3.4 喹赛多对草鱼携带常见病原菌的影响
    3.5 喹赛多对草鱼脏器相对重量的影响
    3.6 喹赛多对草鱼脏器显微结构的影响
    3.7 喹赛多及其主要代谢物在水体环境中的消长规律
        3.7.1 喹赛多及其主要代谢物在水和底泥的定量分析方法
        3.7.2 喹赛多及其主要代谢物在水和底泥的消长规律
    3.8 经济效益
4 讨论与小结
    4.1 喹赛多的抗菌能力
    4.2 喹赛多的促生长效果
    4.3 喹赛多对鱼类血液学指标的影响
    4.4 喹赛多对鱼类脏器的影响
    4.5 喹赛多对水体环境的影响
        4.5.1 定量分析方法学
        4.5.2 喹赛多及其主要代谢物在环境中的降解
5 全文总结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Ⅰ——作者简介
    附录Ⅱ——相关数据
    附录Ⅲ——答辩委员问题解答与论文修改

(9)鲤益生菌的筛选、生物学特性及作用机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水产动物益生菌研究进展
    1 鱼类肠道微生物区系及其调控的研究进展
        1.1 鱼类肠道微生物的建立
        1.2 鱼消化道微生物区系
        1.3 鱼类消化道菌群的作用
        1.4 研究肠道菌群的新方法
        1.5 影响鱼类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因素
        1.6 鱼类肠道微生态调控的途径
    2.水产动物益生菌的研究进展
        2.1 益生菌的菌株特点
        2.2 益生菌的作用机理
        2.3 益生菌调控水产动物肠道微生态的可行性
        2.4 益生菌在水产养殖业的应用
    3.水产养殖中益生菌的常用菌株及筛选
        3.1 常用菌株
        3.2 益生菌的筛选
第二部分 本论文问题的提出及拟探讨的问题
    1 研究主题的提出
    2 本研究拟探讨的问题
        2.1 鲤益生菌的筛选和鉴定
        2.2 分离的5株益生菌与鲤肠黏膜的体外黏附试验
        2.3 不同益生菌对鲤消化道酶活性的影响
        2.4 不同益生菌对鲤免疫机能的影响
        2.5 以PCR-DGGE技术研究不同益生菌对鲤肠道菌群结构与多样性的影响
        2.6 不同益生菌对鲤肌肉成份、肉质及生长性能的影响
第三部分 试验研究
    试验一 鲤益生菌的筛选与鉴定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菌株的分离、纯化
        1.3 拮抗实验
        1.4 耐热实验
        1.5 菌株的鉴定
        1.6 菌株的安全性试验
        1.7 活菌数检测
        1.8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菌株的分离结果
        2.2 体外拮抗结果
        2.3 耐热试验结果
        2.4 种属鉴定结果
        2.5 安全试验
        3 讨论
        4 结论
    试验二 5株益生菌在体外对鲤前肠黏液的黏附特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种以及培养条件
        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1.3 同位素标记方法
        1.4 鲤鱼前肠黏液蛋白的制备
        1.5 黏液中蛋白含量的测定
        1.6 细菌经修饰后黏附试验
        1.7 黏液经修饰后黏附试验
        1.8 细菌与病原菌相互作用黏附试验
        1.9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黏液中蛋白含量
        2.2 修饰对益生菌黏附的影响
        2.3 异源和同源菌与病原菌相互作用后的黏附
        3 讨论
        4 结论
    试验三 不同益生菌对鲤免疫机能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鱼及饲养条件
        1.3 活菌数测定
        1.4 日粮配制
        1.5 试验设计及饲养管理
        1.6 血样采集
        1.7 白细胞悬液制备
        1.8 血清溶菌酶活性测定
        1.9 血液淋巴细胞计数
        1.10 白细胞吞噬活性测定
        1.11 白细胞杀菌活性测定
        1.12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饲料中活菌数量
        2.2 血清溶菌活性
        2.3 血液淋巴细胞数
        2.4 血液白细胞吞噬活性
        2.5 血液白细胞杀菌活性
        3. 讨论
        3.1 芽孢杆菌、光合细菌、肠球菌对水生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
        3.2 对鲤血清溶菌酶活性的影响
        3.3 对鲤血液淋巴细胞数
        3.4 对鲤血液白细胞吞噬和杀菌活性的影响
        4. 小结
    试验四 不同益生菌对鲤肠道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鱼及饲养条件
        1.3 日粮配制
        1.4 试验设计及饲养管理
        1.5 样品前处理
        1.6 检测项目
        1.7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淀粉酶比活
        2.2 脂肪酶比活
        2.3 胰蛋白酶比活
        3 讨论
        4 结论
    试验五 采用PCR-DGGE技术研究不同益生菌对鲤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鱼及饲养条件
        1.3 日粮配制
        1.4 试验设计及饲养管理
        1.5 肠道内容物总DNA的提取
        1.6 细菌16S rDNA V3区PCR扩增
        1.7 细菌基因组总DNA 16S rDNA V3区扩增片段DGGE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肠道细菌总DNA提取结果
        2.2 各组样品PCR-DGGE图谱分析
        2.3 试验14 d各组鲤肠道菌群结构多样性结果与分析
        2.4 试验28 d各组鲤肠道菌群结构多样性结果与分析
        2.5 试验42 d各组鲤肠道菌群结构多样性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3.1 芽孢杆菌、光合细菌、肠球菌对动物肠道菌群的影响
        3.2 枯草芽孢杆菌组对鲤肠道菌群的影响
        3.3 枯草芽孢杆菌和光合细菌组对鲤肠道菌群的影响
        3.4 枯草芽孢杆菌、肠球菌组对鲤肠道菌群的影响
        3.5 PCR-DGGE对肠道菌群研究的局限性
        4 小结
    试验六 不同益生菌对鲤鱼生长性能及肉质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鱼及饲养条件
        1.3 日粮配制
        1.4 试验设计及饲养管理
        1.5 样品采集
        1.6 测定指标与方法
        1.7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长性能
        2.2 鲤肌肉基本成分指标
        2.3 鲤肌肉失水率指标
        2.4 鲤肌肉氨基酸组成的分析测定
        3 讨论
        3.1 益生菌对鲤鱼生长的促进作用
        3.2 不同益生菌对鲤鱼肉质及营养成分的影响
        4 结论
第四部分 本项研究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乙酰甲喹在山羊和绵羊体内的药动学及其抗菌后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药动学的基本理论
    1.2 喹恶啉类药物研究进展
        1.2.1 喹恶啉类药物的理化性质和结构式
        1.2.2 喹恶啉类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其机理
        1.2.3 喹恶啉类药物的药动学特征
        1.2.3.1 喹乙醇的药动学特征
        1.2.3.2 喹烯酮的药动学特征
        1.2.3.3 乙酰甲喹的药动学特征
        1.2.4 喹恶啉类药物在畜禽体内的残留
        1.2.4.1 喹乙醇在畜禽体内的残留
        1.2.4.2 喹烯酮在畜禽体内的残留
        1.2.5 喹恶啉类药物的应用
        1.2.5.1 喹乙醇的应用
        1.2.5.2 喹烯酮的应用
        1.2.5.3 乙酰甲喹的应用
        1.2.6 喹恶啉类药物的毒性作用
        1.2.6.1 喹恶啉类药物的中毒原因
        1.2.6.2 喹乙醇的毒性作用
        1.2.6.3 喹烯酮的毒性作用
        1.2.6.4 乙酰甲喹的毒性作用
        1.2.7 喹恶啉类药物应用应注意的问题
    1.3 抗菌后效应研究进展
        1.3.1 抗菌后效应的作用机制
        1.3.1.1 抗生素后效应期亚抑菌浓度作用
        1.3.1.2 抗生素后白细胞效应
        1.3.1.3 适应性耐药
        1.3.2 几类常用药物的 PAE
        1.3.2.1 β-内酰胺类
        1.3.2.2 氨基糖苷类
        1.3.2.3 大环内酯类
        1.3.2.4 氟喹诺酮类
        1.3.2.5 其它抗菌药物
        1.3.3 PAE 的研究方法
        1.3.3.1 基本原理
        1.3.3.2 体外研究方法
        1.3.3.3 体内研究方法
        1.3.3.4 体内 PAE 和体外 PAE 的关系
        1.3.4 影响 PAE 的因素
        1.3.4.1 抗菌药物种类
        1.3.4.2 抗菌药物浓度和接触时间
        1.3.4.3 细菌种类及接种量
        1.3.4.4 不同的方法或计算公式测定 PAE
        1.3.4.5 抗菌药物的联用
        1.3.5 PAE 的临床意义
第二章 乙酰甲喹在山羊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1.1 试验仪器
        2.1.1.2 供试药品
        2.1.1.3 实验动物
        2.1.2 试验方法
        2.1.2.1 色谱条件的确定
        2.1.2.2 山羊给药方法及采血时间
        2.1.2.3 血清样品处理
        2.1.2.4 标准曲线的绘制
        2.1.2.5 精密度的测定
        2.1.2.6 回收率的测定
        2.1.2.7 山羊血清中乙酰甲喹的浓度测定
        2.1.2.8 药物动力学参数计算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检测波长的确定
        2.2.2 乙酰甲喹液相色谱图
        2.2.3 标准曲线的绘制
        2.2.4 精密度结果
        2.2.5 回收率结果
        2.2.6 血药浓度实测结果
        2.2.7 药物动力学方程
        2.2.8 药物动力学参数
    2.3 讨论
        2.3.1 测定方法的建立
        2.3.2 乙酰甲喹在山羊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特征
    2.4 小结
第三章 乙酰甲喹在绵羊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1.1 试验仪器
        3.1.1.2 供试药品
        3.1.1.3 实验动物
        3.1.2 试验方法
        3.1.2.1 色谱条件的确定
        3.1.2.2 绵羊给药方法及采血时间
        3.1.2.3 血清样品处理
        3.1.2.4 标准曲线的绘制
        3.1.2.5 精密度的测定
        3 1.2.6 回收率的测定
        3.1.2.7 绵羊血清中乙酰甲喹的浓度测定
        3.1.2.8 药物动力学参数计算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检测波长的确定
        3.2.2 乙酰甲喹液相色谱图
        3.2.3 标准曲线的绘制
        3.2.4 精密度结果
        3.2.5 回收率结果
        3.2.6 血药浓度实测结果
        3.2.7 药物动力学方程
        3.2.8 药物动力学参数
    3.3 讨论
        3.3.1 测定方法的建立
        3.3.2 乙酰甲喹在绵羊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特征
    3.4 小结
第四章 乙酰甲喹对几种常见菌抗菌后效应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1.1 仪器
        4.1.1.2 药品与试剂
        4.1.1.3 菌株
        4.1.2 方法
        4.1.2.1 培养基的制备
        4.1.2.2 药物原液的配制
        4.1.2.3 菌株的接种与培养
        4.1.2.4 乙酰甲喹的 MIC 测定
        4.1.2.5 体外 PAE 的测定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抗菌活性测定
        4.2.2 体外 PAE 的测定
    4.3 讨论
    4.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快大素与喹乙醇配伍对生长猪肥育性能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典型抗生素在猪体内的血药浓度检测及实用性评估[D]. 张华青. 河南科技学院, 2021(07)
  • [2]抗生素在养猪业上的作用研究进展[J]. 刘瑞生. 养猪, 2020(03)
  • [3]2018年度我国生猪产业营养与饲料技术研究进展[J]. 王丽,杨雪芬,李平,高开国,易宏波,赖水彬,蒋宗勇.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19(06)
  • [4]乙酰甲喹注射液的改良制备及其在家兔体内药动学评价[D]. 肖源灵. 四川农业大学, 2018(02)
  • [5]糖萜素、大蒜素在生长育肥猪中的应用研究[D]. 涂兴强. 广西大学, 2013(03)
  • [6]糖萜素在猪生产中的研究进展[J]. 胡静,林英庭. 饲料研究, 2013(04)
  • [7]应用于生猪饲养的益生微生物的筛选及其生物学性能评价[D]. 敖梅英. 南昌大学, 2011(07)
  • [8]喹赛多在鱼的田间试验[D]. 邹晓冬. 华中农业大学, 2011(03)
  • [9]鲤益生菌的筛选、生物学特性及作用机理的研究[D]. 曾东. 四川农业大学, 2009(07)
  • [10]乙酰甲喹在山羊和绵羊体内的药动学及其抗菌后效应研究[D]. 黄勇旗.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01)

标签:;  ;  ;  ;  

苦达唑和喹乙醇复配对生长猪育肥性能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