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山大桥工程质量控制

天子山大桥工程质量控制

一、天子山大桥工程质量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贾慕昕[1](2019)在《后三峡时期库区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评价研究 ——以丰都、忠县、万州为例》文中指出三峡工程的建设对中国的社会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库区人居环境建设是三峡地区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的一次大平衡和大调整。自三峡工程2009年全面竣工以来,库区城市在经历移民迁居的动荡岁月后,开始进入新时期稳步发展的正常轨道。在近十年的时间里,相比于三峡工程建设时期,库区城市人居环境又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的社会经济、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旅游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随着后三峡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全面调整转型,三峡库区城市人居环境发展面临诸如经济发展缓慢、生态问题频发、移民致富困难、人地关系紧张、社会矛盾凸显等深层次问题。本文按照“提出问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从后三峡时期库区城市人居环境的总体变迁着手,对三峡库区腹心城市丰都、忠县、万州的人口与城镇化情况、移民安居情况、城市规划与建设情况、民生情况、生态环境情况、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情况、旅游文化与遗产保护情况进行全面的跟踪调查。通过研究库区城市人居环境的共性特征和典型问题,总结出人地矛盾突出,生态环境脆弱是当前制约库区城市人居环境发展的核心因素,并从人地关系失衡、人地关系失序、人地关系失控三个方面阐述了库区城市人地关系的具体特征,进而将“人地和谐”作为后三峡时期库区城市人居环境的发展目标。通过研究人地关系与人居环境基本理论,论文提出了人地关系与人居环境的耦合协同路径,在人地关系的语境下定义了人居环境的系统构成,同时运用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的思维方式,确定了“人地关系”视角下后三峡时期库区城市人居环境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然后针对三个靶区城市进行实证研究,基于评价结果综合分析,引入人地和谐度的概念,发现库区三个城市人居环境的人地关系和谐程度差异显着,进而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因城施策,差异发展的以协调人地关系为抓手的库区城市人居环境优化技术路线,最后依据优化思路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人居环境提升策略和实施措施。本文以人居环境科学理论和人地关系理论为指导,综合城市规划学、地理学、建筑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通过理论与实践分析相结合,为后三峡时期库区城市人居环境的优化与提升提供较为科学的思路。文章分为七个章节:第一章:绪论。本章介绍了选题的缘起、背景、目的和意义,对后三峡时期库区人居环境研究和城市人居环境评价体系进行理论综述,并提出研究方法及主要框架内容。第二章:后三峡时期万州城市人居环境规划建设评述。涵盖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八个主要方面。第三章:后三峡时期丰都和忠县城市人居环境规划建设评述。涵盖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八个主要方面。第四章:“人地关系”视角下后三峡时期库区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评价过程与指标体系构建。第五章:针对丰都、忠县、万州城市人居环境的各项指标进行全面系统评价,并对评价结果加以统计分析。第六章:构建后三峡时期库区城市人居环境优化技术路线。提出对丰都、忠县、万州人居环境提升策略及实施措施的一些探索。第七章:总结

张麒[2](2019)在《基于无迹卡尔曼滤波的超高墩垂直度预测及控制方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超高墩连续刚构桥在我国西南山区屡见不鲜,施工过程中超高墩的垂直度控制是整个桥梁建设中的关键环节,垂直度控制好坏直接影响桥墩的受力状态,甚至影响整个桥梁结构的内力分布。当前,对于超高墩垂直度影响因素的研究较为单一,大多数只是针对一种或两种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分析,缺乏对初始缺陷、日照温差、风荷载等因素的综合考虑,致使在施工过程中很难对桥墩垂直度进行准确的动态控制;常用的预偏置法等垂直度控制方法较为简单,控制过程中立模指标不明确,存在纠偏量不足或纠偏量过大等问题,导致桥墩施工质量不佳,甚至无法满足规范要求。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新的超高墩垂直度施工控制方法,通过理论推导得出超高墩偏位理论公式,基于无迹卡尔曼滤波原理构建超高墩垂直度控制方法,可大幅降低人为误差、测量误差等对桥墩节段浇筑立模坐标的影响,从而准确控制超高桥墩的垂直度,为连续刚构桥超高墩施工控制提供新的技术方法和手段。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分别分析初始几何缺陷、风荷载和日照温度荷载对超高墩偏位的影响规律。在考虑几何非线性的前提下,利用有限元软件Midas分析初始缺陷对超高墩垂直度的影响并作出定性的判断结果;其次,通过等效静力风荷载的方式建立平衡微分方程,推导出风荷载影响下超高墩偏位公式,并利用实测数据进行定量分析;最后,研究截面日照温差对超高墩偏位的影响规律,针对线性温差和非线性温差两种不同的温差梯度模式,分别推导超高墩偏位公式并进行对比。(2)推导综合因素影响下超高墩偏位理论公式。为了综合考虑初始缺陷、风荷载和截面温差的影响,将风荷载静力等效,且将线性日照温差所形成的墩体线型与初始缺陷结合并将桥墩简化成一端固定一端自由的力学模型,基于力学原理推导出综合因素影响下超高墩的偏位公式,为超高墩垂直度施工控制奠定理论基础。(3)基于无迹卡尔曼滤波建立超高墩垂直度控制方法。基于超高墩偏位理论公式建立状态空间方程,将桥墩高度视为状态量,桥墩偏位视为观测量,每一节段的施工高度视为控制量,温度、风速等作为输入量,从而将超高墩施工过程赋予非线性动态系统的概念,并引入无迹卡尔曼滤波技术构建超高墩垂直度施工控制方法。(4)将所提垂直度施工控制方法应用于贵州复兴特大桥的超高桥墩施工中。实践表明,墩身最大偏位仅为6mm,远小于规范规定,收到了良好的控制效果。

赵雪芹[3](2018)在《绵阳涪江三桥系杆更换施工监测与控制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系杆是中承式系杆拱桥关键构件,拱脚处的水平推力需通过系杆来平衡,早期的系杆拱桥未考虑系杆更换,安装的系杆均不可更换。系杆损坏后,不得不切断原系杆,凿除锚固端,换上新系杆,且更换后的系杆需具有可更换性。故对于旧桥的损伤识别与评估研究、旧桥加固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对在役桥梁进行合理的损伤识别与评估、以及选择适合的加固方法固然很重要,但是对在役桥梁(尤其是复杂结构桥梁)加固的整个施工过程实施监控,则是确保施工质量、施工安全的重要环节和实现预期加固目标的重要措施与手段。绵阳市涪江三桥加固工程采用等荷置换系杆法进行系杆更换,单束系杆张拉力高达1845kN,原由系杆承担的近54880kN水平力需全部转移至新增系杆或者临时系杆,涪江三桥系杆更换施工尚属国内首例,目前无其他同类桥型进行过系杆更换。系杆更换实施过程中,荷载变化大,施工难度高,无经验可循,为了保证该桥加固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使其加固后桥梁结构内力和线形满足要求,作为主要参加人之一,本文作者对其施工过程进行了全程监控。现对施工过程的施工监控技术进行研究和总结,形成飞燕式系杆拱桥系杆更换施工监控成套技术。本文的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1)以实际工程为背景,通过分析桥梁的整体受力,对其进行施工监控特点分析和风险分析,在充分了解涪江三桥的整体施工情况下,确定了该桥系杆更换的施工监控方案,明确涪江三桥的施工监控内容与方法,并给出了具体监测部位与方法。(2)开展了既有钢管混凝土拱桥数值模拟计算方法研究。针对20年以上使用年限的钢管混凝土结构,考虑了混凝土收缩,结构变形,预应力损失,桩土作用等因素对既有结构内力分析和变形规律的影响,提出飞燕式系杆拱桥的建模方法和参数取值。同时对系杆更换各阶段助攻类及拱座处各控制截面的应力、挠度和变形情况进行了数值计算,提出各关键施工阶段及其控制要点。(3)针对飞燕拱桥边跨在系杆更换施工及锚固段拆除重建过程中边拱肋的内力变化及支承条件的变化特点,提出三种不同的边拱肋回顶方案,并对单点回顶和多点回顶方案等对结构内力和变形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最终确定采用多点多次顶升方案。(4)对各施工工况运用自适应控制法进行了施工控制,通过理论值与实测值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合理性。同时运用最小二乘法对主要结构参数进行分析和修正,得出结构参数的修正值,并将结构参数的修正值反馈到下一施工阶段的计算分析中,重复此过程并最终使成桥状态达到设计要求,从而实现本次施工监控目标。通过在涪江三桥中对施工监控理论的应用,包括计算模型、实际监测等,并对整个施工监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得出飞燕拱桥系杆更换施工监控成套技术。

夏汉军[4](2015)在《张家界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服务质量测评与优化研究》文中认为许多研究表明服务质量与游客推荐意愿和重游意愿之间显着相关,旅游中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旅游目的地的盈利与生存,决定着游客是否愿意重游,已经成为国家层面的重大问题。截止到2014年6月,我国共有世界遗产项目47个,其中自然遗产10处,文化遗产30处,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处,文化景观遗产3处。不光是从世界还是我国的自然遗产数量,在总遗产地数量中所占比重都是偏小的,遗产地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从研究文献来看,学术界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对遗产地旅游的关注逐渐加强,已经成为热点问题,但是即便是世界级别的遗产地,其体现出与服务质量有关的问题也层出不穷。据笔者对世界自然遗产所在地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的调查发现,所在遗产地服务质量问题突出,如旅游企业数量繁杂,欺诈现象严重;景区内在旅游旺季时人山人海,拥堵严重,使得旅游者苦不堪言;景区内的住宿、交通等各项设施设备在数量和质量上远远不能满足旅游者需求等等。对其他遗产地而言,这些问题也相当普遍。对遗产地本身而言,要想促进其可持续发展,以上问题的解决刻不容缓,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以张家界世界自然遗产地为研究区域,以旅游服务质量测评作为切入点来寻求解决出路的方法之一,论文首先在旅游服务质量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对自然遗产地旅游服务体系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张家界目前旅游服务体系现状进行梳理归纳,然后对该目的地系统中的核心利益群体进行多维感知测评,并构建了张家界旅游服务质量测评指标体系,最后从根据核心利益群体多维感知的结论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张家界及其他遗产地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及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提供借鉴。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从服务提供方和接受方的角度阐释了旅游服务质量的内涵论文站在服务提供方和接受方的角度,认为旅游服务质量的概念是:旅游服务的提供方满足服务接受方享受服务的水平或程度,其中所提供的服务可以分为公共性的服务和盈利性的服务两类。其中的内涵包括:第一,目的地旅游服务质量是处于这个服务体系中各利益主体共同作用的结果,旅游服务的提供方除了传统上的旅游企业,还应该包括政府管理部门。第二,旅游服务的接受方除了传统上的外部顾客(游客),还应包括内部顾客(服务人员),另外,对于公共服务而言,旅游企业、旅游目的地居民也可以看做服务的接受方成员。第三,有些服务接受方群体具有多重角色,比如服务人员和居民,对于游客而言,他们属于服务的提供方,对于政府而言,他们是服务的接受方。第四,旅游服务质量是一种“水平”或“程度”,是可以度量或评价的,传统观点认为评价主体仅仅是顾客(游客),评价主体为服务接受方,评价对象为服务提供方所提供的服务,论文认为,旅游服务质量可以从服务的提供者和接受者双方综合评价。第五,服务提供者所提供的服务包括有形设施设备、产品和无形的劳务两类。(2)分析了自然遗产地旅游服务质量体系首先通过对文献的解读与归纳,总结出自然遗产地旅游服务质量的特点,然后针对自然遗产地与旅游服务存在的互动关系进行阐述。包括旅游服务问题及现象在这类旅游地是如何出现的,带来了哪些正面负面影响。再次,讨论了自然遗产地旅游服务体系构成要素及关系。这类地区旅游服务体系由哪些要素构成,比如提供方是谁,接受方是谁,硬件,软件有哪些,各自的关系是什么,有哪些服务诉求。最后对自然遗产地旅游服务质量影响因进行素分析归纳,从政府、旅游企业、当地居民、一线服务人员、游客五类核心利益相关者群体,分别分析各自如何影响服务质量水平。(3)梳理了张家界旅游服务体系现状首先概述了张家界旅游目的地概况。比如,资源分布,景点分布,游客接待,旅游收入等。其次分析了张家界目前政府、居民、游客、员工、旅游企业等旅游服务体系构成情况。最后在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张家界旅游服务体系各要素服务诉求。(4)定量计算了张家界五类核心利益群体感知服务评价得分首先通过文献研究、访谈法与问卷调查法获取有效的指标体系,然后深入实地对五类利益相关者进行问卷调查,再次,运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及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得出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评价结论。(5)构建了张家界旅游服务质量测评体系。在测评体系构建原则的指导下,提出了一套基于核心利益相关者多维主体感知的测评体系。(6)提出了张家界旅游服务质量优化途径。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分别从游客、一线服务人员、当地居民、政府、企业的角度提出张家界旅游服务质量的优化途径。认为政府部门需要: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强化基础设施管理;强化公共信息服务的认识,加大公共信息、服务宣传;成立多级安全应急小组,建立安全预警机制,及时处理事故;深入实地调研,了解行业需求,出台合理的行业指导标准。旅游企业需要:从企业—游客角度出发,重点关注餐饮、住宿与购物环境的改善;持续完善娱乐、交通服务项目;合理设计旅游线路,增强游客旅游审美、体验效果;从企业--员工角度出发,丰富公共信息内容,开拓公共信息获取渠道;关心员工发展,积极提供晋升平台:创造良好的生活基本条件;从企业—居民角度出发,努力应经,创造经济效益;培养自身良好社会责任感,积极为当地居民做贡献。一线员工需要:第一,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和认识;第二,加强自身学习,提高综合素质;第三,强化责任感,明辨是非,抗拒诱惑。居民需要,第一,开展经营户和普通居民间的饮食供应合作;第二,学习服务知识,培养服务意识。

田亚文[5](2015)在《既有预应力混凝土桁式组合拱桥病害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桁式组合拱桥,以其经济指标低、跨越能力强、悬拼施工的操作简单等优点在山区广受应用。随着桥梁服役时间的增长,预应力混凝土桁式组合拱桥出现了大量病害,严重影响到该类型桥梁的使用。为分析病害原因并对桥梁进行有效加固,本文做了如下工作:大量调研既有预应力混凝土桁式组合拱桥,并对其常见病害进行归纳分析,发现该类型拱桥普遍容易在桥面板、实腹段侧壁及底板、空实腹交接区域等部位出现裂缝。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桥梁的三维实体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温度、车辆和预应力等多种工况下的结构受力。通过应力云图分析每种工况下的桥梁最薄弱部位,再通过提取路径应力数值并绘制应力曲线的方式精确地对比分析代表性构件的应力随不同荷载工况的变化。根据有限单元法的“单元生死”原理,利用ABAQUS的模型变化功能模拟桥梁局部应力超限部位退出工作过程,分析得到了不同区域病害的致命程度优先级以及病害之间的关联性。最后结合病害特征、应力分析结果及病害程度优先级提出有效的加固对策,并通过软件模拟分析加固后桥梁的受力。研究表明,有限元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际病害吻合良好;桥梁的空实腹交接处各相关构件在恒载作用下出现了应力超限,可推定此区域设计不合理;温差及车辆荷载对桥梁的受力影响明显大于其它荷载;通过模拟桥梁局部应力超限部位退出工作过程得知,桥面板的裂损会导致箱隔板的病害。通过加固分析得知,桥面板的全面更新改造、增加楔形构件、实腹段底板增大截面等方式能有效解决桥面板裂损、空实腹交接裂缝、实腹段底板应力超限等病害。

张权[6](2014)在《桁式组合拱桥病害机理分析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桥梁已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混凝土桁式组合拱桥以其受力合理,用料省,自重轻,施工工序少等优点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但是由于在此类桥梁的设计、施工和检查、检测方面存在一系列的问题,致使已建成的混凝土桁式组合拱桥出现了很多病害。对于已建成的混凝土桁式组合拱桥进行科学的病害调查与检测,对桥梁结构和运营现状进行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调查国内外大量混凝土桁式组合拱桥的现状,总结归纳出该桥型病害特征。然后以河北某大桥为背景,运用Midas Civil2012有限元程序建立模型,通过分析恒载、活载和收缩徐变下桁式组合拱桥与普通桁架拱桥各自的受力特点,得出桁式组合拱桥的特点。最后对该大桥的运营现状进行研究,重点对该桥的外观、混凝土强度、桥面线形进行试验测量,详细阐述了各个试验的原理、过程,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确定该桥的使用现状。通过调查分析发现,桁式组合拱桥的病害主要存在于空、实腹交接段和双竖杆附近的下弦杆处。造成这些病害的原因除了有设计、施工、后期养护、超重车辆作用等方面的原因外,该桥型结构方面的缺陷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通过对河北某大桥的分析与试验检测,发现该桥总体运营状况良好,原有的病害情况无大的发展。并结合该桥的试验资料,对桁式组合拱桥在使用过程中的加固养护,给出一些有益的建议,供后期的桥梁管理工作使用。

龚灿宁[7](2013)在《山区拱桥缆索吊装施工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是一个多山国家,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69%,尤其是福建省,素有“东南山国”之称。处于山区的桥梁由于山区特殊的山地条件,造成了桥梁施工难度和成本的增加。缆索吊装工法跨越能力大,适用于高差较大的垂直吊装及纵桥向构件、材料的运输。在山区桥梁施工中采用缆索吊装技术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所以对山区桥梁缆索吊装技术进行研究有着重要意义。简述了缆索吊装技术的发展现状,根据目前缆索吊装理论技术的研究及工程实际的应用情况,对比分析得到缆索吊装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而确定论文主要研究内容。论文以寿宁江瑶大桥(拱桥)为工程背景,首先考虑工程地质、地形地貌和桥梁结构特点等条件,汇总分析拱桥各种施工工法的优缺点,确定采用缆索吊装技术进行江瑶大桥的吊装工作;然后根据施工现场条件,设计了2个缆索吊装施工方案,综合考虑经济性和安全性选择了第2个施工方案。阐述了悬索计算的四种理论,并基于计算的简便性和误差的容许范围,采用抛物线悬索理论对选定施工方案的缆索吊装系统索系进行设计,经多次迭代得到较为经济合理的索系方案。针对拱桥线形施工控制关键因素是扣索索力,在归纳分析扣索索力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选用零弯矩法进行了扣索索力计算。基于有限元软件midas建立了吊装系统之塔架结构的有限元力学分析模型,根据有限元分析结果、塔架结构的刚度和稳定性计算结果,对塔架结构设计优化提出了建议。根据缆索吊装系统施工时的特点、注意事项及要求,阐述了系统运行时需要进行的准备活动、监测内容和施工人员安排等,为桥梁采用缆索吊装技术的安全吊装提供了指导。

丁翔[8](2012)在《新型钢管拉索组合拱桥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湖南省张—花高速公路(张家界—花恒)上的海螺猛洞河桥为例,针对在V型山谷这种特殊地形中普通钢管混凝土拱桥方案存在的不足,因地制宜地提出了品型钢管外填砼拉索拱桥比较方案。这是我校发明专利《钢管砼拉索组合拱桥》,专利号:2007.1006.8527.8,研究工作持续进程的一部分。在结构设计方面,与普通的钢管混凝土拱桥相比,品型钢管外填砼拉索拱桥方案在拱圈和纵梁间保留了施工中所设置的部分斜拉索,主拱肋采用了品型钢管外填砼新的截面形式来减轻重量和提高拱的拉应力强度。另外针对中国公路上超重车普遍存在的情形,在行车道系设计中提出了波形钢—钢纤维、钢丝网、钢筋砼(四钢砼)新结构。作者通过分仿真计算,对比分析了品型钢管外填砼拱桥在有斜拉索和无斜拉索两种情形的结构静力性能,进一步认识了索拱桥在大跨径拱桥中所独具的优秀品性,在超重车作用,拉索能阻止主拱圈的变形,使其应力能控制在正常结构范围内,对解决当前超重车虐行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恒载零弯矩》理论在施工过程中的运用,圆满的解决了悬臂施工中的工程控制难题;对悬臂桁架—无铰拱的两种结构的体系的转换,本文特别进行了研究,指出贵州砼桁式组合拱桥由于不完全的转换是造成运营后出现跨中下挠开裂的主要原因。论文研究成果希望能为在V型山谷这种特殊地型建设大跨桥梁,提拱了一种经济、耐久和安全的新型桥梁结构,促进中国山区公路桥梁合理地回归拱桥。研究的成果也可以为其他桥梁的设计和桥面的加固提供借鉴。

刘龙[9](2012)在《特大跨度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拱桥抗震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首先介绍了钢管混凝土中拱桥的发展历程,然后对桥梁结构抗震的相关知识加以梳理总结。结合贵州北盘江大桥初步设计方案,采用由美国工程技术人员开发的有限元计算软件ANSYS,按照地震反应谱方法和动态时程分析方法对贵州北盘江大桥的抗震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具体的研究内容和取得的成果如下:通过主拱圈和全桥模型的有限元模态分析,从主拱圈和全桥的各个模态中提取了主拱圈和全桥的主要频率和振型,对比分析了主拱圈、全桥模型的动力性能。结果表明:桥梁上部结构的存在对主拱圈的抗震性能影响较大,降低了主拱圈的各阶自振频率。采用地震反应谱方法计算了主拱圈模型和全桥模型在顺桥向、横桥向及竖向地震动三种工况下的地震反应。比较了主拱圈模型和全桥模型中主拱圈的顶点位移、杆件内力、应力及拱底支反力等的地震反应。计算结果表明在地震过程中,桥梁上部结构的摆动能够有效地吸收地震能量,抑制主拱圈的地震反应。桥梁上部结构在地震动激励下,尤其是横桥向地震激励的作用下,桥梁上部结构的横向位移较大。地震灾害中的落梁、梁体碰撞及挡块受损等事故,往往就是因为横桥向位移过大产生的。在大跨度桥梁设计的过程中,应采取相关措施防止类似事情的发生,比如在桥梁各联的连接处、墩梁连接处加一些横向连接装置等。对于抗震分析来说,考虑与不考虑竖向地震激励的作用对于大跨度桥梁等结构而言,可能起到关键性影响,在桥梁设计中,应引起足够地重视。北盘江大桥在地震反应谱的作用下基本上能够满足要求,只是在竖向地震的激励下拱底处的钢管出现较大的应力。本文借助于动态时程分析方法,对主拱圈及全桥模型在两种地震波作用下的地震反应给予了对比分析。分析得出:桥梁上部结构的存在对主拱圈的地震反应并不总是加剧或者抑制,而是与输入的地震波的频谱特性、主拱圈自身的动力特性以及桥梁上部结构在地震波激励下的振型等因素有关。

石大为[10](2011)在《花鱼洞桁式组合拱桥加固前后的荷载试验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贵州花鱼洞桁式组合拱桥由于长期的使用导致桥体积累了许多病害,为评价该桥的结构性能和承载能力,对其进行了现场检查、结构计算和荷载试验,并针对检测结构进行了加固,以及为评价加固后的大桥进行了荷载试验,为同类桥梁的试验检测和结构承载能力的评定提供参考。

二、天子山大桥工程质量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天子山大桥工程质量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后三峡时期库区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评价研究 ——以丰都、忠县、万州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缘起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缘起
    1.2 研究范围与研究对象
        1.2.1 研究对象的学术内容
        1.2.2 研究对象的空间范围
        1.2.3 研究对象的时间范围
    1.3 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
        1.3.1 基本概念阐述
        1.3.2 相关基础理论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1 后三峡时期库区人居环境相关研究
        1.4.2 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意义
    1.6 研究方法及框架
        1.6.1 研究方法
        1.6.2 研究框架
2 万州城市人居环境建设情况定性评述
    2.1 人口与城镇化情况
        2.1.1 人口变化分析
        2.1.2 城镇化水平分析
    2.2 移民安居情况
        2.2.1 城市住区分类
        2.2.2 移民住区调研
    2.3 城市规划建设情况
        2.3.1 总体规划编制与实施
        2.3.2 城市用地规模分析
        2.3.3 城市用地布局分析
        2.3.4 城市空间结构分析
        2.3.5 城市建设问题分析
    2.4 民生情况
        2.4.1 经济发展分析
        2.4.2 产业结构分析
        2.4.3 人民收入分析
    2.5 生态环境情况
        2.5.1 城市生态格局
        2.5.2 现状环境质量
    2.6 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2.6.1 交通基础设施
        2.6.2 市政基础设施
    2.7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情况
    2.8 旅游文化与遗产保护情况
    2.9 本章小结
3 丰都、忠县城市人居环境建设情况定性评述
    3.1 丰都人居环境建设情况调查研究
        3.1.1 人口与城镇化情况
        3.1.2 移民安居情况
        3.1.3 城市规划建设情况
        3.1.4 民生情况
        3.1.5 生态环境情况
        3.1.6 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3.1.7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情况
        3.1.8 旅游文化与遗产保护情况
    3.2 忠县人居环境建设情况调查研究
        3.2.1 人口与城镇化情况
        3.2.2 移民安居情况
        3.2.3 城市规划建设情况
        3.2.4 民生情况
        3.2.5 生态环境情况
        3.2.6 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3.2.7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情况
        3.2.8 旅游文化与遗产保护情况
    3.3 本章小结
4 后三峡时期库区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评价体系研究
    4.1 库区城市人居环境的特征与问题总结
        4.1.1 库区城市人居环境的共性特征
        4.1.2 库区城市人居环境的典型问题
    4.2 基于人地关系的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评价体系构建
        4.2.1 人地关系的基础认知研究
        4.2.2 人地关系与人居环境的耦合协同
        4.2.3 人地关系视角下库区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评价模型设计
        4.2.4 库区城市人居环境评价建设要素的确定
        4.2.5 库区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评价方法的确定
    4.3 库区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3.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4.3.2 评价指标体系借鉴
        4.3.3 具体评价指标释义
        4.3.4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4.4 库区城市人居环境调查问卷设计
    4.5 本章小结
5 后三峡时期丰都、忠县、万州人居环境建设评价与分析
    5.1 丰都人居环境建设评价与分析
        5.1.1 人类社会系统
        5.1.2 地域环境系统
        5.1.3 支撑体系系统
    5.2 忠县人居环境建设评价与分析
        5.2.1 人类社会系统
        5.2.2 地域环境系统
        5.2.3 支撑体系系统
    5.3 万州人居环境建设评价与分析
        5.3.1 人类社会系统
        5.3.2 地域环境系统
        5.3.3 支撑体系系统
    5.4 评价结论
        5.4.1 评价结果综合分析
        5.4.2 人地和谐程度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后三峡时期库区城市人居环境优化思路与提升策略研究
    6.1 库区城市人居环境优化思路
    6.2 丰都人居环境提升策略与措施
        6.2.1 提质挖潜:提升服务水平,加快城市转型
        6.2.2 文化引领:发扬传统文化,营建尚善鬼城
        6.2.3 新旧协同:新区集约发展,旧城有机更新
    6.3 忠县人居环境提升策略与措施
        6.2.1 生态保育:保护资源环境,加强生态补偿
        6.2.2 功能提升:改善基础设施,补齐城市短板
        6.2.3 错位发展:依托城市资源,建设美丽乡村
    6.4 万州人居环境提升策略与措施
        6.4.1 山水融城:美化山水环境,重塑三峡客厅
        6.4.2 空间整合:统筹城乡区域,促进多规融合
        6.4.3 品质建设:创新城市发展,增强城市内涵
    6.5 本章小结
7 总结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创新点
    7.3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B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C指标参考标准及依据
    D指标权重计算过程
    E调查问卷设计
    F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2)基于无迹卡尔曼滤波的超高墩垂直度预测及控制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超高墩垂直度研究现状
        1.2.1 垂直度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1.2.2 垂直度测量及控制手段研究现状
    1.3 卡尔曼滤波的研究现状
        1.3.1 卡尔曼滤波技术
        1.3.2 基于卡尔曼滤波的结构线性控制方法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超高墩垂直度影响因素分析
    2.1 引言
    2.2 垂直度影响因素分类
        2.2.1 施工过程中桥墩自身缺陷
        2.2.2 外部环境影响因素
    2.3 初始缺陷作用下超高墩几何非线性偏位分析
        2.3.1 桥梁结构几何非线性分析的有限元方法
        2.3.2 初始缺陷作用下超高墩几何非线性偏位分析
    2.4 风荷载对超高墩垂直度偏位影响规律研究
        2.4.1 风荷载的计算
        2.4.2 等效风荷载推导超高墩偏位公式
        2.4.3 工程实例计算
    2.5 日照温差对超高墩垂直度偏位影响规律研究
        2.5.1 线性温差分布下超高墩偏位公式的推导
        2.5.2 非线性温差分布下超高墩偏位公式的推导
        2.5.3 线性温差分布与非线性温差分布下超高墩偏位对比
    2.6 综合因素影响下的高墩偏位规律
        2.6.1 平衡微分方程的建立
        2.6.2 工程实例计算及控制标准
    2.7 本章小结
3 超高墩垂直度施工控制方法
    3.1 引言
    3.2 无迹卡尔曼滤波方法的基本原理
        3.2.1 非线性系统的卡尔曼滤波
        3.2.2 均值与方差的非线性传递
    3.3 无迹变换和采样策略
        3.3.1 无迹变换原理
        3.3.2 采样策略
    3.4 无迹卡尔曼滤波算法的实现
    3.5 超高墩垂直度偏差预控系统
    3.6 超高墩垂直度偏差预控方法流程
    3.7 本章小结
4 垂直度施工控制方法的实桥应用
    4.1 引言
    4.2 桥梁超高墩垂直度预控实例计算
        4.2.1 桥梁基本概况
        4.2.2 测量方案
        4.2.3 初始参数的选取
        4.2.4 预偏值的计算
        4.2.5 立模值的确定
    4.3 控制结果分析
    4.4 参数敏感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B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3)绵阳涪江三桥系杆更换施工监测与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飞燕式系杆拱桥的特点及发展现状
        1.1.1 飞燕式系杆拱桥概述
        1.1.2 飞燕式系杆拱桥结构的特点
        1.1.3 飞燕式系杆拱桥的发展
    1.2 旧桥加固施工控制的必要性
    1.3 桥梁施工控制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2 依托工程
    2.1 项目概况
    2.2 涪江三桥施工监控整体分析
        2.2.1 整体结构分析
        2.2.2 施工监控特点分析
        2.2.3 施工监控风险分析
    2.3 涪江三桥监控方案
        2.3.1 施工监控内容
        2.3.2 测点布置方案设计
        2.3.3 测试仪器使用与监控工况设计
    2.4 施工监控方法
    2.5 本章小结
3 涪江三桥结构分析
    3.1 涪江三桥有限元模型
        3.1.1 计算参数选取
        3.1.2 全桥模型建立及主要截面
    3.2 结构离散和计算说明
    3.3 施工过程模拟计算分析
        3.3.1 施工阶段应力、变形分析
        3.3.2 模拟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系杆更换施工监测
    4.1 系杆更换施工简介
    4.2 施工控制结构分析方法
        4.2.1 施工控制结构分析概述
        4.2.2 涪江三桥施工过程分析方法
        4.2.3 施工控制方法
    4.3 施工阶段监测数据分析
        4.3.1 监测数据分析
        4.3.2 实测值与理论值对比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施工控制技术研究
    5.1 边拱肋回顶方案设计与比选
        5.1.1 边拱肋回顶控制原则
        5.1.2 边拱肋回顶方案设计
        5.1.3 回顶方案对比分析
        5.1.4 回顶方案确定
    5.2 测量误差识别
        5.2.1 仪高误差修正
        5.2.2 棱镜架立位置误差修正
        5.2.3 曲线拟合
    5.3 成桥状态实测值与理论值对比分析
    5.4 施工控制效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4)张家界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服务质量测评与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绪论
    1.1 选题依据
        1.1.1 遗产地旅游研究逐渐成为热点
        1.1.2 旅游服务质量在旅游业中越来越重要
        1.1.3 旅游服务质量测评是对遗产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探索
    1.2 研究意义
    1.3 创新之处
        1.3.1 评价主体从一维到多维,评价主体从服务接受方到接受方与提供方的综合
        1.3.2 重新界定了旅游服务质量的概念
        1.3.3 阐述了服务体系各主体的交互关系
    1.4 研究综述
        1.4.1 遗产地旅游研究现状
        1.4.2 旅游服务质量研究现状
        1.4.3 张家界文献研究
    1.5 研究方案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核心概念及相关理论应用分析
    2.1 核心概念
        2.1.1 服务、质量及服务质量
        2.1.2 旅游服务质量
        2.1.3 自然遗产地
    2.2 相关理论应用分析
        2.2.1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2 系统理论
        2.2.3 需求层次理论
        2.2.4 顾客满意度理论
3、自然遗产地旅游服务体系系统分析
    3.1 自然遗产地旅游服务的特性
        3.1.1 自然遗产地的资源特色分析
        3.1.2 自然遗产地的资源价值功能分析
        3.1.3 自然遗产地旅游服务特点
    3.2 自然遗产地与旅游业、旅游服务的互动关系
        3.2.1 自然遗产地与旅游业
        3.2.2 自然遗产地与旅游服务
    3.3 自然遗产地旅游服务体系构成及关系
        3.3.1 旅游服务体系的构成要素分析
        3.3.2 旅游服务体系各利益主体关系分析
        3.3.3 九对服务共同体关系分析
    3.4 自然遗产地旅游服务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3.4.1 已有关于服务质量表征要素的研究成果
        3.4.2 已有研究的启示及本文的观点
4、张家界旅游服务体系现状研究
    4.1 张家界旅游目的地概况
        4.1.1 张家界基本情况
        4.1.2 武陵源大事记
        4.1.3 武陵源资源特色与主要景点介绍
        4.1.4 武陵源经济发展、游客接待与旅游收入
        4.1.5 武陵源在湖南以及我国自然遗产中的地位比较
        4.1.6 武陵源旅游投诉
    4.2 张家界旅游服务体系状况
        4.2.1 关于政府
        4.2.2 关于旅游企业
        4.2.3 关于服务人员
        4.2.4 当地居民基本情况
        4.2.5 游客基本情况
    4.3 张家界旅游服务体系各利益主体服务诉求
        4.3.1 问卷与访谈提纲设计
        4.3.2 问卷与访谈过程
        4.3.3 不同利益主体的服务诉求分析
5、张家界武陵源旅游服务质量测评实证
    5.1 旅游服务质量测评方法研究
        5.1.1 旅游服务质量测评模型评述
        5.1.2 旅游服务质量测评指标体系分析
    5.2 实地测评
        5.2.1 数据处理方法介绍
        5.2.2 游客感知服务质量评价
        5.2.3 居民感知服务质量评价
        5.2.4 员工感知服务质量评价
        5.2.5 旅游企业感知服务质量评价
        5.2.6 政府感知服务质量评价
    5.3 本章小结
6、张家界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服务质量测评体系构建
    6.1 测评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6.2 测评指标体系构建
7、张家界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服务质量优化途径
    7.1 张家界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服务质量情况描述
    7.2 张家界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服务质量优化途径
        7.2.1 基于政府角度的服务质量优化途径
        7.2.2 基于企业角度的服务质量优化途径
        7.2.3 基于员工---游客角度的服务质量优化途径
        7.2.4 基于居民---游客角度的服务质量优化途径
8、结语
    8.1 研究结论及讨论
        8.1.1 从服务提供方和接受方的角度阐释了旅游服务质量的内涵
        8.1.2 阐述了五类核心利益相关者中九对服务共同体的交互关系
        8.1.3 提出了自然遗产地旅游服务质量影响因素
        8.1.4 梳理了张家界旅游服务体系现状
        8.1.5 定量计算了多维利益主体对张家界旅游服务质量的评价得分情况
        8.1.6 构建了张家界旅游服务质量指标体系
        8.1.7 提出了基于多维利益主体感知的张家界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对策
    8.2 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读博期间参与、主持与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5)既有预应力混凝土桁式组合拱桥病害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桁式组合拱桥历史沿革
    1.2 桁式组合拱桥的结构特点
    1.3 桁式组合拱桥技术现状
    1.4 研究目的与内容
2 既有预应力混凝土桁式组合拱桥典型病害分析
    2.1 典型病害
    2.2 病害原因分析
3 预应力混凝土桁式组合拱桥仿真模拟及分析
    3.1 盐津河大桥概况
        3.1.1 下部结构
        3.1.2 上部结构
    3.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2.1 材料、本构及屈服准则
        3.2.2 单元的选取及模型的建立
        3.2.3 模拟计算的简化说明
    3.3 计算工况
    3.4 计算结果与分析
        3.4.1 应力云图结果及分析
        3.4.2 各工况数值结果及分析
    3.5 病害的失效过程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既有预应力混凝土桁式组合拱桥加固对策研究
    4.1 桥梁的加固方法
    4.2 既有预应力混凝土桁式组合拱桥加固对策的提出
    4.3 既有预应力混凝土桁式组合拱桥加固对策模拟分析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桁式组合拱桥病害机理分析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混凝土桁式拱桥国内外的发展
    1.2 我国桁式组合拱桥的运营现状
    1.3 桁式组合拱桥共性病害及原因概述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桁式组合拱桥病害调查与结构分析
    2.1 概述
    2.2 国内外桁式组合拱桥的病害调查
        2.2.1 国内桁式组合拱桥
        2.2.2 国外混凝土拱桥
    2.3 桁式组合拱桥结构分析
        2.3.1 实腹段构造分析
        2.3.2 双竖杆处构造分析
        2.3.3 其他构造分析
    2.4 小结
第三章 桁式组合拱桥受力特点分析
    3.1 工程概况
    3.2 受力特点
    3.3 有限元模型分析
        3.3.1 恒载作用下的受力特点
        3.3.2 活载作用下的受力特点
        3.3.3 收缩徐变下的受力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桁式组合拱桥外观检查与分析
    4.1 外观检查概述
    4.2 河北某大桥外观检查
        4.2.1 主拱圈(左幅)
        4.2.2 主拱圈(右幅)
        4.2.3 拱上建筑(右幅)
        4.2.4 拱上建筑(左幅)
        4.2.5 宣化侧桥台侧墙裂缝
    4.3 小结
第五章 桁式组合拱桥定期检测与结果分析
    5.1 概述
    5.2 混凝土强度检测过程与结果分析
    5.3 桥面线形测量与结果分析
        5.3.1 桥面线形测量过程
        5.3.2 测量结果分析
    5.4 模态测试与结果分析
    5.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山区拱桥缆索吊装施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发展现状
        1.3.1 拱桥发展现状
        1.3.2 缆索吊装技术研究现状
    1.4 存在的问题
    1.5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江瑶大桥施工方案比选
    2.1 拱桥施工方法简介
        2.1.1 缆索吊装施工法
        2.1.2 支架施工法
        2.1.3 转体施工法
        2.1.4 悬臂施工法
        2.1.5 组合施工法
    2.2 江瑶大桥施工方案比选
        2.2.1 江瑶大桥工程概况
        2.2.2 江瑶大桥施工方案设计
        2.2.3 施工方案比较分析
    2.3 小结
第三章 缆索吊装系统各索选型与计算
    3.1 各索选型
        3.1.1 主索选型
        3.1.2 起重索选型
        3.1.3 牵引索选型
        3.1.4 拱肋缆风索选型
        3.1.5 扣索选型
    3.2 各索计算
        3.2.1 悬索理论
        3.2.2 主索计算
        3.2.3 起重索计算
        3.2.4 牵引索计算
        3.2.5 拱肋缆风索计算
        3.2.6 扣索计算
    3.3 小结
第四章 塔架结构设计与分析
    4.1 塔架结构设计方案
        4.1.1 塔架结构组成
        4.1.2 索塔结构
        4.1.3 扣塔结构
    4.2 塔架结构的有限元分析
        4.2.1 空间梁单元的有限元法
        4.2.2 索塔有限元分析
        4.2.3 扣塔有限元分析
    4.3 塔架刚度和稳定性计算
        4.3.1 塔架刚度计算
        4.3.2 塔架的稳定性
    4.4 小结
第五章 缆索吊装方案施工组织
    5.1 吊装前准备
        5.1.1 桥梁的检查工作
        5.1.2 缆索吊装设备的检查工作
        5.1.3 试吊工作
    5.2 吊装过程中的施工控制
    5.3 拱肋吊装过程
        5.3.1 ①#节段吊装
        5.3.2 ③#节段吊装
        5.3.3 ⑤#节段吊装
    5.4 施工中的人员安排及注意事项
        5.4.1 施工中人员的安排
        5.4.2 施工时的注意事项
    5.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主要创新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新型钢管拉索组合拱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中国拱桥跨径的突破
        1.1.1 圬工拱桥
        1.1.2 钢管砼拱桥
        1.1.3 钢拱桥
    1.2 PC桁式组合拱
        1.2.1 桁式组合拱的特点
        1.2.2 PC桁式组合拱存在问题及改进
    1.3 钢管拉索组合拱桥研究状况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品型钢管外填砼拉索拱桥方案比较
    2.1 猛洞河桥钢管砼拱设计
        2.1.1 钢管砼桥方案
        2.1.2 钢管砼拱桥方案存在的问题
    2.2 品型钢管外填砼拉索拱桥
        2.2.1 桥型布置
        2.2.2 横截面构造
    2.3 品型钢管拱的优化
        2.3.1 已有的拱肋截面型式及不足
        2.3.2 品型钢管砼拱
        2.3.3 品型钢管外填砼拱
    2.4 索拱桥拱上构造设计
        2.4.1 上弦
        2.4.2 立柱
        2.4.3 拉索
    2.5 上部构造技术经济比较
        2.5.1 255m索拱桥工程数量
        2.5.2 与同跨径的常规小直径钢管砼桁拱比较
        2.5.3 综合技术经济比较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四钢砼连续桥面系
    3.1 RC桥面板存在的问题
    3.2 四钢砼桥面板构造
    3.3 三钢砼容许等效拉应力
        3.3.1 “三钢砼”结构名称来由
        3.3.2 三钢砼发展历程
        3.3.3 三钢砼连续梁桥
    3.4 L=6m四钢砼板强度计算
    3.5 波形钢工梁格结构
        3.5.1 波形钢工字梁
        3.5.2 波形钢横梁强度验算
        3.5.3 波形钢钢纵梁强度验算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品型钢管索拱桥施工分析
    4.1 人字桅杆吊机系统
        4.1.1 人字桅杆吊机的基本构造
        4.1.2 吊机设计实例
    4.2 恒载零弯矩控制理论
    4.3 桅杆吊机施工阶段静力分析
        4.3.1 施工步骤
        4.3.2 斜拉索的安装索力
        4.3.3 合拢前斜拉索初始索力
        4.3.4 最大悬臂端分析
    4.4 索拱桥体系转换
        4.4.1 体系转换的三种观点
        4.4.2 Q-H转换的做法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索拱桥结构特性
    5.1 桥梁结构有限元分析
        5.1.1 有限元理论
        5.1.2 弹性理论基本方程
        5.1.3 斜拉索的结构特性
        5.1.4 成桥索力优化理论
    5.2 两种结构内力计算
        5.2.1 钢管砼拱桥计算
        5.2.2 索拱桥计算
    5.3 两种结构比较分析
        5.3.1 桥梁恒载竖向挠度比较
        5.3.2 恒载作用桥梁内力比较
        5.3.3 活载拱肋弯矩包络图比较
    5.4 索拱桥强度验算
    5.5 考虑最不利情况下的合理索力
    5.6 拉索功能
        5.6.1 拉索在施工阶段功能
        5.6.2 索拱桥形成后拉索功能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特大跨度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拱桥抗震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钢管混凝土的发展历程
    1.2 钢管混凝土拱桥的主要分类
    1.3 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拱桥的基本知识
    1.4 钢管混凝土本构关系及其动力性能
        1.4.1 材料的本构关系
        1.4.2 混凝土单轴受力应力—应变关系
        1.4.3 混凝土多轴本构关系
    1.5 钢管混凝土抗震分析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5.1 研究背景
        1.5.2 主要内容
第二章 桥梁抗震基本知识
    2.1 桥梁震害
        2.1.1 震害类别
        2.1.2 历次大地震汇总
        2.1.3 中日两国工程质量在地震中的表现对比以及反思
    2.2 常用的桥梁抗震方法简介
        2.2.1 静力法
        2.2.2 地震反应谱理论
        2.2.3 动态时程分析法
    2.3 地震反应分析的必要性
第三章 有限元基本理论
    3.1 概述
    3.2 有限单元法的基本理论
        3.2.1 有限元理论的基本原理
        3.2.2 选择位移模式
        3.2.3 单元刚度矩阵
        3.2.4 总体刚度矩阵
        3.2.5 边界条件
        3.2.6 求结点位移
    3.3 有限元求解的数值方法
第四章 北盘江大桥模型的建立和动力特性分析
    4.1 简介
    4.2 建立模型
        4.2.1 单元的选取
        4.2.2 边界条件的模拟
        4.2.3 结构空间有限元计算模型
    4.3 动力特性计算结果
第五章 北盘江大桥的地震反应谱分析
    5.1 竖向地震对桥梁抗震性能的影响
    5.2 北盘江大桥地震反应谱分析
        5.2.1 主拱圈及全桥模型位移反应
        5.2.2 主拱圈及全桥模型内力地震反应
        5.2.3 主拱圈及全桥模型支座反力地震反应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北盘江大桥地震动态时程分析
    6.1 地震波的选取与调整
    6.2 地震动输入方法研究
        6.2.1 一致激励下的地震动输入机理
        6.2.2 多点激励下的地震动输入机理
    6.3 一致激励下地震反应分析
        6.3.1 地震动加速度时程选取
        6.3.2 主拱圈及全桥模型的地震反应
    6.4 行波效应下地震反应分析
    6.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本文主要工作及结论
    对本论文的补充说明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四、天子山大桥工程质量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 [1]后三峡时期库区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评价研究 ——以丰都、忠县、万州为例[D]. 贾慕昕. 重庆大学, 2019(01)
  • [2]基于无迹卡尔曼滤波的超高墩垂直度预测及控制方法[D]. 张麒. 重庆大学, 2019(01)
  • [3]绵阳涪江三桥系杆更换施工监测与控制技术研究[D]. 赵雪芹. 西南科技大学, 2018(08)
  • [4]张家界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服务质量测评与优化研究[D]. 夏汉军. 云南大学, 2015(09)
  • [5]既有预应力混凝土桁式组合拱桥病害分析及对策研究[D]. 田亚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07)
  • [6]桁式组合拱桥病害机理分析与研究[D]. 张权. 长安大学, 2014(03)
  • [7]山区拱桥缆索吊装施工技术研究[D]. 龚灿宁. 福建农林大学, 2013(S2)
  • [8]新型钢管拉索组合拱桥的研究[D]. 丁翔. 华东交通大学, 2012(02)
  • [9]特大跨度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拱桥抗震性能研究[D]. 刘龙. 西南交通大学, 2012(10)
  • [10]花鱼洞桁式组合拱桥加固前后的荷载试验对比研究[J]. 石大为.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2011(05)

标签:;  ;  ;  

天子山大桥工程质量控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