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良胸膜腔穿刺术118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谢松波[1](2021)在《肾锥体解剖在经皮肾通道建立中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融合肾锥体(FRP)是最常被忽略的关键解剖结构,肾锥体之间在重度融合的情况下出现边界模糊。截止目前,尚未发现在正常肾组织的肾锥体内有血管走行。在肾脏的大体解剖研究中发现了融合肾锥体,这就需要对这一结构进行相关的研究,为指导临床提供实验数据。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肾锥体解剖在经皮肾通道建立中的应用。方法:收集并检测51个肾脏标本,所有标本均为肾癌患者手术切除的完整肾脏,且肾肿瘤最大径≤3cm,切除病变及病变周围组织,保留其他正常的肾组织。把正常肾组织部分纵行剖开,充分暴露每一个肾锥体。直视下观察并区分正常的肾锥体,FRP及肾柱的解剖结构,然后制定四种不同的穿刺路径。根据不同的穿刺路径,创建了A、B、C、D四个实验组,在A组中,穿刺位于所有正常肾锥体的中心;B组在FRP一侧的正中实施穿刺;C组在FRP的中心实施穿刺;D组在肾柱中央实施穿刺。穿刺操作由同一位医生在直视下施行,穿刺后,插入斑马导丝实行顺行扩张,并创建20F(导管的粗细使用F表示,英文为:French unit,1F=0.33mm)规格的实际操作通道。每个实验组以此方法反复创建通道20个,仔细取出带有完整通道的组织块,取下的组织块要包括三个部分,即肾髓质层、皮质髓质结合处、肾皮质的一部分。这部分实验我们使用了29个肾脏标本(其中1个标本取材不符合入组规则),每一个肾脏标本进行多部位穿刺,并且制成包括完整扩张通道的一个组织块或包括完整的扩张通道的多个组织块,随后,从这三个方面分别抽取样本,并将与通道垂直的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和分析各级血管的损伤情况。为了更好地了解穿刺通道的扩张引起的肾血管损伤情况,根据通道的直径尺寸大小,实验分为6组:8F,12F,16F,20F,24F,30F,且每组需要按20个通道标准建立,使用相同的方法观察和分析具有不同通道大小的血管的损伤情况。操作由同一医生沿所有正常肾锥体的中心线实施逆向穿刺,通过顺序扩张的方法建立不同尺寸规格的实际操作通道。这部分实验我们使用了22个肾脏标本。结果:1.肾动脉造影显示肾脏的血液供应相当丰富。肾脏的动脉分为六个级别,当肾动脉的I级分支进入肾脏时,它被分为两个主干,即左右两个或前后两个II级动脉。主干动脉的分支产生肾段动脉,该肾段动脉变为III级动脉。肾段动脉再次延伸至四级分支也就是叶间动脉。叶间动脉被分为弓形动脉,向下逐渐变为V级动脉,最后一个分支是小叶间动脉,其变为VI级动脉。在大体解剖标本上,我们观察到正常肾锥体的所有肾乳头与肾小盏都一一相对应,相邻肾锥体的肾柱结构清晰可见,并且明显可以看到叶间动脉的走形。2.扩张后,可以看到C组的通道处有少量乳白色脂肪结缔组织,D组通道可见很多白色脂肪结缔组织围绕。分析得出,四种穿刺方法的血管损伤程度总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其中,A组,C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A组与D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1),其余的组别均没有统计学意义。3.直视下观察30F通道的标本的肾实质均有不同程度的撕裂伤,显微镜下的病理切片显示只有30F通道损伤了Ⅲ级血管。总共6种通道对比,可以有15组比较数据统计,6种通道大小总体血管损伤程度有统计学差异(P=0.017)。在分组对比中8F与30F通道存在统计学差异(P=0.02),在12F和30F通道存在统计学差异(P=0.029),在16F与30F通道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31),在20F与30F通道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1),在24F和30F通道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37),在8F12F,8F16F,8F20F,8F24F,12F16F,12F20F,12F24F,16F20F,16F24F,20F24F中,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肾柱和联合肾锥体穿刺后,穿过肾柱的叶间动脉与融合肾锥体的叶间动脉损伤百分比和血管总体损伤成度均明显增加。2.24F可能是扩张安全通道尺寸的关键环节即边界值,当通道比24F大的时候,更容易增加血管损伤的风险。
金伟伟[2](2021)在《胸腔镜手术和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Ⅰ、Ⅱ期脓胸效果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1.背景和目的:脓胸指化脓性胸腔积液产生。抗菌药物的大面积推广使其发病率大幅减少,然而发病后致死率仍高达6%-24%。治疗集中在抑制局部胸腔和全身感染,充分引流胸水,加速肺组织充气复张后呼吸运动并提供相应辅助治疗。外科开胸手术切口相对较长,甚至截断部分肋骨可能,患者年龄较大及心肺功能较差患者难以耐受且并发症较多,以往胸腔引流或穿刺相对保守治疗成为首选,微创外科的发展使电视胸腔镜手术得到广泛应用。单纯胸腔穿刺适用条件有限,需改善患者全身感染症状且液体较为稀薄,但脓腔易产生分隔,降低胸腔引流效果,存在反复穿刺的可能,进而造成治疗失败,胸腔穿刺已逐渐被临床所淘汰。Ⅰ、Ⅱ期脓胸纤维板尚未形成,胸腔镜手术与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成为治疗的主要方式,通过比较两种方式的手术效果优劣,对于临床诊疗取舍具有借鉴意义。脓胸患者因胸水压迫肺导致复张受限,导致肺总量减少,呈现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而脓胸的治疗效果主要取决于肺复张后肺功能的改善。在肺功能试验普遍缺乏的情况下,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兴起使三维重建并量化肺功能成为可能。通过比较肺复张效果和肺容积的改善情况,说明两种治疗方式的优劣。2.方法:本研究收集2016-01-01至2020-06-01就诊于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胸外科Ⅰ、Ⅱ期脓胸患者62例,分为A组32例行闭式引流,B组30例行腔镜手术。纳入指征:(1)临床基本数据齐全,包括门诊随访资料;(2)临床确诊为Ⅰ、Ⅱ期脓胸患者:症状体征、影像学资料、检验结果等均符合。(3)无严重内科疾病等绝对麻醉和手术禁忌。(4)无肺部相关严重疾病及毁损手术史。排除指征:(1)有凝血障碍;(2)免疫防御功能缺陷患者;(3)双侧脓胸;(4)经过呼吸内科治疗或外院转入患者。引流、廓清组患者基础资料具有可比性,性别、年龄、部位、病因、术前血细胞分析、高血压病史及吸烟史无明显差异。收集A、B组患者围手术期基本资料,利用Mimics Medical 21.0软件三维重建术前和术后1周胸部CT肺影像并测量肺容积数值,利用SPSS 22.0软件处理数据。3.结果:患者手术过程都顺利完成,无胸膜反应、复张后肺水肿、术中大出血、中转开胸等特殊情况。廓清组脓胸患者术后恢复、预后相较引流组具有一定优势(P<0.05)。在并发症方面,术后新发肺不张、漏气、低血压及心律失常四项指标,廓清组患者发生率高于引流组;而包裹性积液及持续性肺部感染两项指标,廓清组患者发生率低于引流组(P<0.05)。在肺复张方面,A、B组病例术前肺容积值无明显区别(P>0.05),术后1周及差值肺容积值有明显区别(P<0.05)。4.结论:1.对于Ⅰ、Ⅱ期脓胸的处理,胸腔镜手术相对于引流在术后恢复和转归预后方面具有优势。2.胸腔镜相对于闭式引流并发症术后新发肺不张、漏气、低血压、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但包裹性积液和持续肺部感染发生率低。3.胸腔镜术后肺容积较闭式引流增加明显,肺复张效果具有优势。
李东[3](2020)在《内科胸腔镜检查对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及相关指标的临床价值》文中认为研究背景和目的:胸腔积液(Pleural effusion,PE)是胸膜腔内渗出液的增加和/或再吸收的减少都可能导致胸膜腔积液。对不明原因胸腔积液完成病因学诊断对胸腔积液的治疗是至关重要的。随着内科胸腔镜(Medical thoracoscopy,MT)检查技术的成熟,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探讨MT对不明原因胸腔液的诊断价值,与经皮胸膜活检术做卫生经济学统计分析,列线图构建预测恶性胸腔积液。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年9月到2019年10月因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收成都医学院附一院呼吸科共91例患者,确诊病例86例,将患者分成良性胸腔积液组(BPE组,38例)以及恶性胸腔积液组(MPE组,48例),检测项目:(1)MT镜下表现、基线资料统计、病理结果、表型及并发症;(2)MT与经皮胸膜活检术的卫生经济学分析;(3)列线图构建预测模型,统计数据,得到结果和结论。结果:91例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确诊率为94.5%;血沉(ESR)、胸水癌胚抗原(CEA)、腺苷脱氨酶(ADA)、血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BPE和MPE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T镜下表现:MPE组以多发性的结节状改变、胸膜增生、胸膜腔内广泛粘连、炎症样改变、浸润样改变、胸膜充血以及不规则结节或粟粒样改变与BPE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T诊断率均高于90%。在Karnofsky score(KPS)-成本效果、Modified Barthel评分(MBI)-成本效果、KPS-ICER(增量成本效果比)、MBI-ICER(增量成本效果比)数据分析提示MT检查性价比高于经皮胸膜活检术;通过列线图构建的恶性胸腔积液预测模型的预测能力非常强。结论:MT在明确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病理和病因学诊断方面体现出较高的价值;MT镜下MPE患者伴随更高比例的多发结节样改变、胸膜增生改变,BPE患者胸膜主要表现以粘连、炎性改变为主要现象,且肉芽肿病变比例较高;MPE组以肺腺癌及转移癌居多;与经皮胸膜活检术相比,MT检查具有较低的经济成本,较高的临床诊断率;通过构建列线图可预测罹患恶性胸腔积液概率。
孙瑜[4](2019)在《胸腔镜手术在早期脓胸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在脓胸治疗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0月至2018年5月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部分脓胸患者69人。依据接受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胸腔镜手术组33人和开胸手术组36人。统计两组患者的在手术时间、术中血制品使用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带管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一般临床资料。用SPSS22.0统计软件包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计量资料进行正态检验后。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各指标的比较。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进行统计描述,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组间各指标的比较;计数资料采用率或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不同组间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所有假设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差异。结果胸腔镜手术组患者与开胸手术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开胸组120(90-180)分,腔镜组90(76-120)分,P=0.004)、止痛药物使用次数(开胸组10(8-14)次,腔镜组8(6-10)次,p<0.001)、术后住院时间(开胸组14(13.5-15.5)天,腔镜组10(10-12.5)天,p<0.001)、术后带管时间及切口长度(开胸组15(10-15)cm,腔镜组4(4-4)cm,)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术中输血量(开胸组400(0-620)毫升,腔镜组0(0-910)毫升,P=0.686)、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术后短期引流量(开胸组900(600-1430)毫升,腔镜组840(572.5-1110)毫升,P=0.484)未表现出统计学差异。结论:1.胸腔镜手术应用于脓胸清除术效果良好,短期内引流效果与开胸脓胸清除术一致,两者未表现出明显差异。2.胸腔镜脓胸清除手术相比于开胸脓胸清除术,具有相对更短的手术时间,留置引流的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具有一定的优越性。3.胸腔镜手术应用于脓胸清除,符合快速康复理念,并且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值得临床推广。
刘成[5](2017)在《原发性心包间皮瘤1例分析并文献复习》文中研究说明原发性心包间皮瘤(Primary Pericardial Mesothelioma,PPM)是一种在间皮细胞中发展的极罕见的心包肿瘤,因部位特殊,均为恶性,也可称为原发性恶性心包间皮瘤(Primary Malignant Pericardial Mesothelioma,PMPM)。一项大型尸检研究报告指出PMPM的发生率极低<0.0022%,男性多见,发病年龄在1277岁,平均年龄47岁。目前PPM的病因仍未明确。其症状和体征常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胸闷、胸痛、心悸、头晕、乏力、颈静脉怒张、水肿、肝肿大、奇脉等心脏压塞表现,当肿瘤累及心脏传导系统,可引起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因其症状和体征非典型和非特异,易误诊或者延误诊断。需要通过CT、MRI、PET-CT等多模态成像方法辅助诊断。心包积液中进行充分的细胞学诊断是非常困难的,间皮瘤为双向分化的肿瘤,以上皮或肉瘤性分化为主时诊断困难,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成为诊断的要点,但间皮瘤细胞暂无用于诊断的特异性标志物。需症状、影像学、病理结合免疫组化结果,诊断PMPM。对诊断明确的患者,手术是最重要的治疗方式。现暂无系统化疗的可靠临床试验,系统化疗的有效性主要通过病例报告证明。目前暂无化疗或放疗的大规模临床试验,这些治疗的证据水平相当低。虽然放射疗法和化疗都没有被证明是有益的,但两者仍被用于具有不完全肿瘤切除术患者的辅助治疗。PPM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平均约为6个月,预后较差。本病例报告了1例患有复发性心包积液的48岁女性。初始症状无特异性,表现活动后胸闷、气喘症状。后进行了心包穿刺术,但是恶性细胞和结核病的检测为阴性。病情进展后出现肿瘤浸润表现,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术,组织病理学检查包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提示恶性间皮瘤。诊断明确,胸外科会诊无手术指证。予以“培美曲塞(500mg/m2)”方案化疗6次,病人的状况得到改善。后短期内再次进展,并出现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调整方案予以“培美曲塞(500mg/m2)+顺铂(75mg/m2)”方案化疗4次,出现II度骨髓抑制表现,予以升白细胞治疗后好转,现继续化疗中。
张倩[6](2016)在《241例胸腔积液患者的病因及诊断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背景胸腔积液(Pleural Effusion PE,简称胸水)是指在脏层胸膜和壁层胸膜之间的胸膜腔内过多液体不正常的集聚。PE是由于全身多器官以及多系统的病变或肺组织、胸膜的局部病变,破坏了胸膜腔内部滤过、吸收功能的相对动态平衡状态,进而导致胸膜腔内液体生成速度加快和(或)吸收速度减慢。脏层胸膜与壁层胸膜之间的腔隙内过多液体不正常的集聚而形成胸水。胸腔积液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也是许多疾病伴随的临床表现,其病因繁多,涉及到临床工作中的各个科室,是呼吸科医生最常见的病症之一。在临床工作中,首先应根据临床表现、体格检查以及X线、CT、MRI、PET等影像学检查确定胸腔积液的存在,通过实验室检查并结合病理学检查确定胸腔积液的病因。若要进行理想有效的治疗,首先必须要进行明确的病因诊断。因此,胸腔积液病因和诊断分析在临床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胸腔积液通常可分为两大类,即渗出液和漏出液,目前国际上仍采用Light标准进行其鉴别。临床上,如何对胸腔积液进行准确地的鉴别诊断一直是临床医生普遍关心重视的问题。鉴别诊断胸腔积液是良性还是恶性,在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恶性胸腔积液和结核性胸膜炎的鉴别诊断。尽早明确病因对于制定良好有效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同时对于缩短住院日、减轻患者负担、减轻社会经济负担有着显着的意义,因此临床上胸腔积液的病因及诊断分析是具有巨大价值的。目的本研究通过对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的241例胸腔积液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临床表现、胸水生化及组织病理学检查方法及内科胸腔镜的并发症等进行统计分析,旨在探讨胸腔积液的病因和临床特点,评估各项生化指标在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进一步提高对胸腔积液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了解内科胸腔镜在临床实践操作过程中的作用,评价其对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文对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入院治疗的241例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及病理学资料。其中男性144例,女性97例,年龄17-87岁,中位年龄58岁,对所有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对恶性胸腔积液(malignantpleuraleffusion,mpe)和结核性胸膜炎(tuberculosispleurisy,tp)患者的临床表现、积液部位、渗出液和漏出液、血性和非血性、生化检查(氯化物、ldh、alp、crp、ada)及胸水和血清cea水平的差异进行分析。同时对原发性肺癌导致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病理类型、获得组织活检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对内科胸腔镜的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其在临床实践操作过程中的作用。结果1.241例胸腔积液患者中良性胸腔积液组含135例,其中结核性胸膜炎69例(占51.11%);恶性胸腔积液组106例,其中原发性肺癌93例(占87.74%)。年龄≤40岁组以结核性胸膜炎为主要病因70.18%(40/57),年龄41-60岁组和年龄>60岁组均以恶性胸腔积液为主要病因,所占比例分别为53.62%(37/69)和55.65%(64/115)。2.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以呼吸困难、乏力、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以发热、呼吸困难、胸痛、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3.单侧和双侧胸腔积液的病因构成之间存在差异,前者中恶性胸腔积液占47.40%,结核性胸膜炎占37.57%;后者中恶性胸腔积液占35.29%,结核性胸膜炎占5.89%。4.渗出液的主要病因有两个:其一是恶性胸腔积液,其二是结核性胸膜炎;恶性肿瘤在渗出性和血性胸腔积液中的检出率分别高于漏出液和非血性胸腔积液。5.恶性胸腔积液和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水氯化物、LDH水平无差异;胸水葡萄糖、ALP水平在恶性胸腔积液中明显高于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水CRP、ADA水平在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较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明显升高。6.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胸水CEA水平较血清中显着升高,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血清和胸水CEA相对于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显着升高。7.恶性胸腔积液以原发性肺癌为第一位病因,原发性肺癌中腺癌占81.72%。8.多种组织活检方法是提高恶性胸腔积液诊断敏感性的重要途径。内科胸腔镜诊断原发性肺癌所致恶性胸腔积液的准确率高达95.56%。9.内科胸腔镜的并发症轻微,是一项创伤小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的检查手段。结论恶性胸腔积液和结核性胸膜炎仍是胸腔积液最常见的病因。胸水及血清中多项生化指标对胸腔积液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内科胸腔镜检查是一种安全性有效、诊断准确性高的微创检查手段,在胸腔积液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张猛[7](2012)在《小口径导管与传统胸管闭式引流治疗气胸的比较》文中提出目的:比较分别通过单腔中心静脉导管(5F相当于16G)与传统胸管(14F-20F)行胸膜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包括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引起的继发性自发性气胸、外伤性气胸以及医源性气胸等多种气胸的效果。方法:收集2004年至2011年因气胸于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胸外科住院行胸膜腔闭式引流术治疗的病例。2004年至2007年的气胸病例多首先采用传统大口径胸管行胸膜腔闭式引流术治疗;2008年至2011年的气胸病例则多首先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膜腔闭式引流术治疗。采用传统胸管行胸膜腔闭式引流治疗的病例归为对照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膜腔闭式引流治疗的病例归为观察组。需要行第2次胸膜腔闭式引流术或开胸手术及电视胸腔镜辅助手术治疗被认定为初次胸膜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失败。结果:在总共212个病例当中,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病例为117例,占55%;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引起的继发性自发性气胸为28例,占13%;外伤性气胸为19例,占9%;医源性气胸为48例,占23%。原发性自发性气胸行胸膜腔闭式引流术治疗的失败率为23%,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引起的继发性自发性气胸行胸膜腔闭式引流术治疗的失败率为36%,外伤性气胸行胸膜腔闭式引流术治疗的失败率为16%,而医源性气胸行胸膜腔闭式引流术治疗的失败率仅为2%。通过校正分析显示医源性气胸是唯一影响气胸行胸膜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失败率的因素。应中心静脉导管(5F)行胸膜腔闭式引流术治疗112例气胸与应用传统胸管行胸膜腔闭式引流术治疗100例气胸的失败率相似(18%vs21%,P=.60)。但是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膜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气胸比应用传统胸管行胸膜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气胸在引流时间(3.3±1.9vs4.6±2.6days,P<.01)及住院时间(4.5±3.2vs5.5±3.0days,P<.05)上明显减少。结论:通过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膜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气胸与通过传统大口径胸管行胸膜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气胸疗效相当。通过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膜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气胸可作为需要行胸膜腔闭式引流术治疗的气胸的一线治疗方法,传统大口径胸管闭式引流应该减少。
刘公哲[8](2012)在《不同肋间留置引流管治疗胸腔积液的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采用不同肋间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胸腔积液病人,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恢复情况等,以探求能够提高疗效并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91例胸腔积液、液气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A组45例,行第五、六肋间胸腔闭式引流术,B组46例,行第七、八肋间胸腔闭式引流术,两组均行胸部B超对胸腔积液进行定位。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术后VAS评分、并发症指标、疼痛时间、胸引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A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P<0.05)。A组胸水完全吸收时间、膈肌腹部脏器损伤、疼痛时间、胸引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的发生率及术后VAS评分低于B组(P<0.05)。两组肺复张、脓胸发生率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于第五、六肋间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安全可行,总有效率高于第七、八肋间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组,可以明显减轻胸腔积液患者疼痛,减少膈肌及腹部脏器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胸腔积液较理想的方法,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王晓林[9](2011)在《改进型一次性使用引流袋的安全性及实用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胸腔积液是呼吸系统常见病,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胸腔持续引流是目前最常用的胸水引流方法,然而医疗市场缺乏与中心静脉导管配套的胸水引流装置。临床常用的自制闭式引流瓶或普通胸水收集袋,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着制作复杂、连接不紧密、易返流污染、舒适性差、临床工作量大等不足。如何降低并预防气液返流引起的各种并发症、提高患者舒适性、减轻临床工作量成为临床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应临床需求我科研发了一种新的一次性使用引流袋(专利号:ZL 200920255142.7)。较以往引流装置其引流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实用性均有显着提高。目的:应用一次性使用引流袋进行胸腔积液引流,通过与临床常用的自制水封式胸水引流瓶引流相比较对其引流的安全性及实用性进行评价,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本实验选用就诊于我科的中等量以上恶性胸腔积液患者100例(2009年10月~2010年12月),其中男68例,女32例;年龄28~78岁,平均年龄(59.1±12.5)岁;KPS评分50~90分,平均(73.8±11.4)分;排除气胸、胸腔感染、漏出性胸腔积液及非恶性肿瘤性渗出性胸腔积液。按住院顺序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0人。实验组:采用ARROW中心静脉导管和一次性使用引流袋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整个过程无菌操作。首次引流量不超过1000ml,引流速度50ml/min,第2次以后每次引流均尽量将胸腔积液引流彻底,胸腔注入药物(顺铂40mg+白细胞介素-Ⅱ200万单位)后嘱患者翻身变换体位以便药物均匀分布于胸膜腔内并封闭48小时,然后再次彻底引流胸腔积液,24小时引流量少于50ml经B超核实后给予拔出引流管;若24小时引流量大于50ml则待引流结束后再次给予患者胸腔注药(顺铂40mg+白细胞介素-Ⅱ200万单位),根据引流量反复胸腔注药,顺铂应用总量最多160mg时(共4次胸腔内注射给药,严密注意肝肾功能及血常规变化)评价疗效。对照组:采用ARROW中心静脉导管和自制水封式引流瓶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整个过程无菌操作,引流量、速度、胸腔药物治疗与实验组相同。观察和比较胸腔引流过程中两组胸腔感染、气胸、肺水肿的发生率;比较返流发生率、引流管堵塞发生率、临床耗时等。结果:1气胸发生率比较:实验组50名患者,胸腔积液引流总计200次,气胸7次,发生率为3.5%,对照组50名患者,胸腔积液引流总计300次,气胸36次,发生率为12%,两组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2胸腔感染发生率比较:实验组50名患者,胸腔积液引流过程未出现胸腔感染,胸腔感染发生率为0%,对照组50名患者,胸腔积液引流过程胸腔感染1例,发生率为2%,两组比较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3肺水肿发生率比较:实验组50名患者,胸腔引流过程中无肺水肿发生,发生率为0%,对照组50名患者,胸腔积液引流过程肺水肿1例,发生率为2%,两组比较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4引流疗效比较:实验组50名患者,胸腔积液治疗有效40例,有效率为80%,对照组50名患者,胸腔积液治疗有效35例,有效率为75%,两组比较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5返流发生率比较:实验组50名患者,胸腔积液引流总计200次,返流发生6次,返流发生率为3%,对照组50名患者,胸腔积液引流总计300次,返流发生33次,返流发生率为11%,两组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6连接口脱落发生率、引流瓶及引流袋墨菲式滴管内细菌阳性率的比较:实验组50名患者,连接口连接200次,脱落4例次,连接口脱落发生率为2%;对照组50名,连接口连接300次,脱落30例次,连接口脱落发生率为10%;两组连接口脱落发生率相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胸腔积液引流200次,引流袋相连墨菲式滴管内液体细菌培养阳性3例,阳性率为1.5%;对照组胸腔积液引流300次,引流瓶引流袋相连墨菲式滴管内液体细菌培养阳性27例,阳性率为9%;两组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7引流管堵塞发生率比较:实验组胸腔积液引流总计200次,引流管堵塞30例次,堵塞发生率15%,对照组胸腔积液引流总计300次,引流管堵塞93例次,堵塞发生率31%,两组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8疏通成功率比较:实验组引流管堵塞30例次,疏通成功27例次,疏通成功率为90%,对照组引流管堵塞93例次,疏通成功62例次,疏通成功率为66.7%,两组堵塞疏通成功率相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9患者满意率比较:实验组50名患者,40人乐于接受防逆流引流袋引流,满意率为80%,对照组50名患者,25人乐于接受引流瓶引流,满意率为50%,两组引流装置患者满意率相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10临床耗时比较:实验组50名患者,安装胸水引流装置所耗费时间平均为52.99±12.5(秒),对照组50名患者,安装胸水引流装置所耗费时间平均为313.87±66.7(秒),两组安装胸水引流装置所耗费时间相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实验组气胸发生率为3.5%,对照组气胸发生率为12%,两组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实验组引流胸腔积液时气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一次性使用引流袋引流胸腔积液更具有安全性。2实验组胸腔感染发生率为0%,对照组胸腔感染发生率为2%,两组比较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肺水肿发生率为0%,对照组肺水肿发生率为2%,两组比较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实验组与对照组胸腔感染、肺水肿的发生率无区别,安全性相似。3实验组胸腔积液治疗有效率为80%,对照组胸腔积液治疗有效率为75%,两组比较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一次性使用引流袋临床治疗效果与对照组相似。4实验组返流发生率为3%,对照组返流发生率为11%,两组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实验组引流胸腔积液时返流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减少了导致胸腔感染、气胸的因素,一次性使用引流袋引流胸腔积液更具有安全性。5实验组连接口脱落发生率为2%,对照组连接口脱落发生率为10%,两组连接口脱落发生率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墨菲式滴管内液体细菌培养阳性发生率为1.5%;对照组墨菲式滴管内液体细菌培养阳性发生率为9%,两组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实验组引流装置连接口脱落发生率及细菌培养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一次性使用引流袋密闭性、防止逆流污染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应用更为安全。6实验组引流管堵塞发生率15%,对照组引流管堵塞发生率31%,两组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引流管堵塞疏通成功率为90%,对照组引流管堵塞疏通成功率为66.7%,两组引流管堵塞疏通成功率相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提示:实验组引流管堵塞明显低于对照组,疏通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一次性使用引流袋引流更为通畅,临床应用更便捷、实用。7实验组满意率为80%,对照组满意率为50%,两组引流装置患者满意率相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安装胸水引流装置所耗费时间平均为52.99±12.5秒,对照组安装胸水引流装置所耗费时间平均为313.87±66.7秒,两组安装胸水引流装置所耗费时间相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实验组引流舒适,患者易于接受且实验组临床耗时明显小于对照组,一次性使用引流袋引流便捷、实用。本研究显示改进型一次性使用引流袋与自制水封瓶引流相比,是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舒适性好、实用性强和安全性好的新的引流装置,且其兼有尿液收集功能.可以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唐邦清,黄大明,韦建良[10](2004)在《改良胸膜腔穿刺术118例分析》文中研究指明
二、改良胸膜腔穿刺术118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改良胸膜腔穿刺术118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肾锥体解剖在经皮肾通道建立中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肾锥体概述 |
1.2 猪肾融合肾锥体解剖结构 |
1.3 经皮肾镜取石术应用解剖 |
1.3.1 肾脏的大体解剖 |
1.3.2 肾的毗邻 |
1.3.3 肾盂肾盏集合系统 |
1.3.4 肾脏的血管系统 |
1.4 穿刺技术在经皮肾镜取石术通道建立中的现状 |
1.4.1 影像学诊断及术前穿刺全过程的诊断进展 |
1.4.2 术中引导穿刺方法 |
1.4.3 穿刺仪器的进展 |
1.4.4 穿刺培训系统的进展 |
1.5 经皮肾穿刺术中通道建立致出血的原因 |
1.6 解剖学经皮肾通道技术的临床应用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临床资料 |
2.1.1 病例来源 |
2.1.2 肾脏样本选取的标准 |
2.1.3 切除肾脏样本标准 |
2.1.4 纳入标准 |
2.1.5 损伤情况评估 |
2.2 实验方法 |
2.3 统计学方法 |
第3章 结果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2)胸腔镜手术和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Ⅰ、Ⅱ期脓胸效果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
前言 |
对象和方法 |
1.对象 |
2.方法 |
3.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脓胸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内科胸腔镜检查对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及相关指标的临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2、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仪器设备和检查流程 |
2.3 诊断标准 |
2.4 统计学分析 |
3、结果 |
3.1 内科胸腔镜下表现分析 |
3.1.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统计分析 |
3.1.2 内科胸腔镜下胸膜特征性表现 |
3.2 两组患者胸腔积液比较分析 |
3.3 病理结果分析 |
3.4 内科胸腔镜诊断率分析 |
3.5 辅助检查的价值 |
3.6 并发症 |
3.7 5例患者的随访情况 |
3.8 卫生经济学分析 |
3.9 构建列线图预测恶性胸腔积液分析 |
4、讨论 |
5、结论 |
6、参考文献 |
7、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8、附录 |
9、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10、致谢 |
(4)胸腔镜手术在早期脓胸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一)前言 |
(二)材料和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五)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原发性心包间皮瘤1例分析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病案报告 |
讨论与文献复习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A 中英文术语缩略语对照表 |
附录B 个人简历及发表论文 |
附录C 综述 |
参考文献 |
(6)241例胸腔积液患者的病因及诊断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及硕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7)小口径导管与传统胸管闭式引流治疗气胸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录、附图表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8)不同肋间留置引流管治疗胸腔积液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内容与方法 |
3. 质量控制 |
4. 统计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9)改进型一次性使用引流袋的安全性及实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胸腔积液的穿刺引流及引流装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改良胸膜腔穿刺术118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肾锥体解剖在经皮肾通道建立中的研究[D]. 谢松波. 吉林大学, 2021(01)
- [2]胸腔镜手术和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Ⅰ、Ⅱ期脓胸效果的对比研究[D]. 金伟伟.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3]内科胸腔镜检查对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及相关指标的临床价值[D]. 李东. 成都医学院, 2020(08)
- [4]胸腔镜手术在早期脓胸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D]. 孙瑜. 大连医科大学, 2019(04)
- [5]原发性心包间皮瘤1例分析并文献复习[D]. 刘成. 蚌埠医学院, 2017(03)
- [6]241例胸腔积液患者的病因及诊断分析[D]. 张倩. 郑州大学, 2016(03)
- [7]小口径导管与传统胸管闭式引流治疗气胸的比较[D]. 张猛. 山东大学, 2012(05)
- [8]不同肋间留置引流管治疗胸腔积液的临床分析[D]. 刘公哲. 新疆医科大学, 2012(02)
- [9]改进型一次性使用引流袋的安全性及实用性研究[D]. 王晓林. 河北医科大学, 2011(10)
- [10]改良胸膜腔穿刺术118例分析[J]. 唐邦清,黄大明,韦建良. 临床肺科杂志, 20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