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PLC在电动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栾成宝[1](2020)在《基于PLC与变频器的节能控制系统应用》文中提出本文从PLC与变频器的选择及参数设置分析入手,对基于PLC与变频器的节能控制系统应用进行论述。期望能够对电动机整体能耗的降低有所帮助。
陶伟[2](2020)在《电机控制中PLC与变频器通讯的应用》文中提出本文对PLC自动控制系统的使用原理进行来分析,阐述了PLC和变频器的实际控制方法,同时分析了PLC和变频器的综合应用以及PLC和变频器通讯的具体应用,以期可以提高电机控制效果。
张宇翔[3](2020)在《矿用智能化千米定向钻机电控系统开发》文中认为本课题是山西金鼎高宝钻探有限责任公司委托项目“矿用智能化千米定向钻机电控系统开发”的主体内容,它是针对目前国内高档千米定向钻机依靠进口,其技术封锁,价格昂贵,配件更新不及时等严重制约煤层气开发的问题而提出的。众所周知,瓦斯抽采是减少煤与瓦斯突出现象的重要技术,是预防煤矿瓦斯灾害发生的根本措施,同时也是保证煤矿生产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井下坑道水平千米定向钻机(简称千米定向钻机),是瓦斯抽采、井下探放水、地质构造和煤层厚度探测、煤层注水、顶底板注浆等各种定向钻孔施工作业过程中必备的工具,其可靠性和安全性直接影煤矿生产安全及作业效率。作为千米定向钻机的动力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驱动电动机和液压油箱,其工作性能和运行状态直接关系着钻进进度和钻进效率。因此,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动力单元控制与监测系统(电控系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通过对国内外千米定向钻机电控系统的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应用中的千米定向钻机大多仍然使用传统的点动控制型电控系统,即通过各种继电器节点的串并联完成整个系统的控制,其在系统设计的灵活性、安全闭锁及电气保护算法的可靠性、功能的多样性等方面存在不足。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以智能化千米定向钻机电控系统为研究目标,采用仿真与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电控系统的总体方案、故障机理、保护方法、软硬件电路进行了深入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根据智能化千米定向钻机的技术要求,在分析钻机系统组成、系统控制及保护功能的基础上,确定了影响千米定向钻机工作稳定性的状态参数和控制参数,基于先进的计算机控制技术,设计了基于多控制器的智能化千米定向钻机电控系统的总体方案,采用STM32F407作为中央控制器,配合搭载嵌入式微控制器的功能模块电路,构成现场分布式、模块化的监测监控系统,实现了千米定向钻机的信息检测、状态分析、故障诊断和智能控制。为保证钻定向千米钻机的可靠工作提供的技术保障。作为机电液一体化大型矿用装备,千米定向钻机的电气故障和单元间的安全隐患是影响其可靠工作的主要因素。在分析电动机常见故障的基础上,揭示了其产生机理,确定了其表征参量,设计了故障检测和保护方案。基于钻场的特殊环境,分析了影响电气系统和非电系统之间存在的安全隐患,确定了本质安全型电控系统的保安措施,为电控系统安全稳定工作提供了技术保障。电控系统的硬件电路是实现千米定向钻机功能控制、状态监测和安全闭锁的关键环节,根据总体方案的技术要求、电动机保护及系统安全闭锁原理,基于模块化和嵌入式设计思想,设计了实现各控制和保护功能的硬件电路,包括主控制模块、电压电流检测模块、漏电检测模块、漏电闭锁模块、开关量安全栅模块等,特别是创新设计了热电阻安全栅模块和先导电路模块,保证在远控电路不论是开路、短路,还是单点接地、多点接地时,均能保证先导电路不误发信号,而且在故障时,故障电流小于引燃瓦斯的最小电流,保障了电控系统的本质安全性。其次,一个优良的控制系统除了具有可靠的硬件电路之外,还必须具有强大的软件支持。根据项目提出的基本功能和技术指标,基于标准C语言和Keil5平台,根据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设计了电控系统的控制程序和各功能程序,主要包括主控程、系统保护程序、漏电检测模块程序、通讯程序及其他相关功能程序。通过试验调试,验证了所设计程序的合理性和正确性。最后根据智能化千米定向钻机的技术要求和煤矿安全规程,设计了试验系统,搭建了实验平台,对所设计的软硬件电路进行功能试验和指标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各功能模硬件电路性能稳定,工作可靠;所设计的模块化软件可靠性高,冗余性好,各项技术指标达到了设计要求;解决了传统系统存在各种问题的同时,满足对千米定向钻机动力系统的基本控制、实时监测及安全保护要求。
马德智,寇志伟,李文军,孙万利[4](2019)在《立体车库中基于PLC的变频器节能控制策略的研究设计》文中研究说明以当前正在兴起与普及的智能立体车库作为研究与应用平台,对其电动机控制系统的能量回馈环节进行了研究与设计,将当前主流的共用直流母线技术、超级电容储能技术与能耗制动等电动机再生能量处理办法相互结合,使用PLC作为核心控制单元,统筹各种技术的工作状态与介入时机,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回馈能量处理控制策略。结果表明,该方案具备较好的节能高效性与控制便捷性,且避免了回馈能量对电网的污染,具备一定的研究意义与应用前景。
李敬儒[5](2019)在《井采铁矿提升机自动控制系统设计》文中提出矿井井采提升机作为矿山生产活动的关键设备,提升系统也是矿山生产其中的关键环节,提升控制系统的先进与否关系着人员安全,也会制约着矿山的生产经营,同时它也反映一个矿山的自动化水平。2008年年末国家提出“数字化矿山”建设,当然提升系统的PLC自动控制系统建设就是“数字化矿山”建设的重要部分。通过把石人沟铁矿三期主井井采提升自动控制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国内先进矿山的考察参观,对比国内外矿山并结合自身提升工艺要求和控制系统需求做了对比和分析。传统意义的直流串电阻继电器提升机控制系统已经不适合当今矿山的发展趋势,最终确定了直流全数字调速和PLC核心控制、上位机在线监控的控制方案,结合现场工艺参数完成了理想的速度建模分析,同时也完成了对控制系统的硬件选型和原理分析、软件程序总体设计和直流调速系统参数设置,并参与调试试运行,最终完成石人沟铁矿的提升系统的自动控制系统设计。该套PLC自动控制的全数字直流调速系统自投入运行后,安全稳定高效,也实现了国家安监部门“提高自动化水平提升本质安全”的目标。同时使用过程中逐步的进行程序完善最终实现提升机的全自动运行,减少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产生显着的经济效益,为矿山其他领域的自动控制开辟了道路,同时也为同行业矿山的提升机自动控制系统提供了借鉴参考意义。图34幅;表11个;参51篇。
李毅然[6](2019)在《辊锻电动机监控保护系统的设计》文中研究指明辊锻电动机所采用的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在诸多生产制造行业中用作设备运行的动力来源,因此保障电动机可靠地运行已成为关键。论文旨在现有低压电器保护装置的基础上,分析并设计一套功能完善、可靠性高的监控保护系统以保证锟锻电动机安全、稳定、可靠地运行。论文首先根据过流、过载、三相电流不平衡、温度和振动安全需求对辊锻电动机监控保护系统进行了方案论证与设计,确定了系统整体方案;其次,采用PLC控制技术,选用西门子S7-300系列的PLC作为系统的控制核心,采用西门子TP277触摸屏显示,对电流采集模块、滚轮旋转角度采集模块、温度采集模块和振动检测模块等电路进行选择、分析和仿真验证,设计了电动机的监控保护系统;最后,采用Step 7编程软件进行PLC监控程序设计,并应用WinCC flexible组态软件进行显示界面设计,实现了友好的人机交互。论文设计的保护系统能够实现电动机的运行安全状况监控,并在触摸屏界面显示电动机的工作状态,实现了电动机的过流、过载、三相电流不平衡、温度和振动等的安全运行监控,在电动机出现异常情况时实现实时监控。
何亮[7](2019)在《基于多电压暂降检测算法对低压电动机群晃电自启系统优化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电压暂降对石油化工企业来说是非常严重的电能质量问题,关键低压电动机因电压暂降停运后,一旦没有第一时间再启动,将导致生产装置因联锁停车而给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低压电动机群晃电自启动系统因在电压暂降发生后能及时对停运约毫的电再启动而在石油化工企业中得到普遍应用,但宁夏石化公司的低压电动机群晃电自启动系统实用性较差,主要体现在不能捕捉100ms以内的电压暂降事件。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必须深入分析其实用性差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对该系统进行优化。本文首先从系统的硬件及软件算法两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通过分析主要硬件的工作特性及系统所采用算法的原理,得出实用性差的主要原因为系统硬件选型及电压暂降检测算法选择不当。其次通过Matlab仿真对短路故障等三种常见原因所引起电压暂降的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围绕暂降的起止时刻、暂降深度、相位跳变三个特征量对传统检测方法的原理进行了分析和评价。鉴于电压暂降起止时刻的传统检测算法存在时性差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图像边缘检测算子的检测方法,该方法完全独立于暂降深度的检测,通过仿真验证了检测误差为0.2ms。鉴于单相dq变换算法在暂降深度检测时对噪声及谐波较为敏感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单相dq变换的暂降深度检测算法,该算法可任意缩小构造虚拟三相系统时的延时角度,进而实现了电压暂降深度的快速检测,通过仿真验证了暂降深度检测延时小于2ms,同时通过调节延时角度至合理值,避免了噪声及谐波抑制能力较低的问题。基于对电压暂降检测算法和硬件原因的深入研究,设计了基于ARM的电压暂降检测模块,该模块同时采用了上述两种算法,实现了电压暂降的快速检测,同时基于该模块完成了宁夏石化公司低压电动机群晃电自启动系统的优化改造工作。现场运行表明,改造后的系统运行平稳,能够实现捕捉10ms以内的电压暂降事件。
郭冉[8](2019)在《拖曳式水下航行器速度伺服系统研制》文中提出拖曳式水下航行器在试验水池中模拟潜艇等航行器水下运动过程,是验证气胀式救生筏功能及性能的有效手段。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开发拖曳式水下航行器速度伺服控制系统,保证在自动化条件下模拟深海航行器匀速运动的功能和性能要求。为满足水下试验需求,航行器需由拖曳绞车和复位绞车配合拖动,经过加速-匀速-减速三阶段运动,在要求的时间内以规定速度到达规定的试验位置,进行气胀式救生筏释放试验,这对控制系统快速性和准确性提出了较高要求,但系统存在水下轨道长度和系统承载拉力有限等空间和力约束,钢丝绳长度带来稳定性问题,设计一套实用的控制策略和算法,解决控制系统的快速性、准确性、稳定性和约束间矛盾,并用于实际项目开发是本文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首先对拖曳式水下航行器的运动特性进行分析,提出速度伺服系统的功能定义与性能指标;接着对控制对象进行数学建模,针对航行器大惯性、变负载和系统刚度不足的特点提出了双绞车协同的控制策略,利用自抗扰速度控制算法对航行体速度进行闭环控制,利用转子磁链定向矢量控制方法对提供动力的2台变频电动机进行底层控制,并在Simulink中进行全系统数字仿真。随后,进行拖曳式水下航行器速度伺服系统的工程开发,包括总体方案设计、硬件选型和软件开发、现场硬件集成与软件调试工作,在确保速度伺服系统整体运行正常的前提下,验证电动机底层控制效果和航行器速度伺服控制效果。经过现场试验验证,本文设计和开发的实际系统可满足试验功能要求和性能指标,系统功能的完备性和可靠性均得以验证,所提出的控制策略和算法可较好解决水下大负载柔性拖体的水下运动问题。本文工作的意义在于:丰富了水下柔性拖曳系统的理论研究工作,解决了实际项目的关键技术问题,保证伺服系统控制效果和项目实施安全,可发挥从理论研究到工程实践的整套流程参考作用。
管辰亮[9](2019)在《S7-400 PLC在改造轮胎制造压出线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轮胎制造压出线中,生产设备繁多,制造程序复杂,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及稳定性直接影响生产效率及成品轮胎的质量。原压出线中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已趋于淘汰,发生故障或零件损坏时,备件无法保证。除此以外,原生产线的直流调速系统和PLC控制部分趋于老化,系统运行不稳定,设备故障频发,停机率较高,生产效率低,设备控制精度差。故决定对原轮胎制造压出线进行改造升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内容的研究:我们阐述了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的工作方式及原理,结合双复合压出线的实际情况设计了基于PLC的直流调速系统的结构。我们分析了转速、电流双闭环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控制要点,并介绍了典型Ⅰ型和典型Ⅱ型系统的特点。最后,在Simulink仿真平台下搭建了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仿真模型,并做了空载运行、带额定负载运行、加入电网电压噪声仿真分析。针对原生产线存在的问题,我们对双复合压出线的改造项目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计划方案。选用西门子S7系列PLC代替原西门子S5系列与三菱FX系列PLC,并采用西门子6RA70系列全数字直流驱动器取代老旧的直流驱动器。整条生产线采用全新的PROFIBUS现场总线控制方式连接,配备全新的工控设备并设计了人机交互界面。同时,我们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对直流电机提出了转速上的要求。我们利用PLC的编程功能,设计编写了压出线控制系统、流水线速度、部件重量、定长裁断的逻辑程序。然后,我们运用了PLCSIM仿真软件,对压出线中的各个环节的数据块进行了程序仿真,最终所有环节的程序块均通过了仿真模拟测试,从理论上论证了S7-400 PLC在改造轮胎制造压出线中应用的可行性。最后,对6RA70调速器以及PLC系统进行了现场调试。我们运用6RA70直流调速器内置功能对参数进行手动设置,运用参数优化软件Drivemonitor对参数进一步优化,使6RA70直流调速器获得了最优参数设置,并利用Win CC工控设备对直流电机的转速运行进行实验监测。同时,我们通过现场监控软件对轮胎制造压出线进行了实时监测,结果显示设备改造达到了预想的效果。
何伟[10](2018)在《数字控制系统在桥式起重机上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桥式起重机作为现代化工业生产过程中物料调运的重要机械设备,用途极为广泛。桥式起重机的稳定可靠运行对于保障工作性能、生产效率、人身安全等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工作环境大多为高温、粉尘、蒸汽等恶劣条件,而传统桥式起重机的控制大多采用继电接触器系统,维护量大、故障率高。另外,桥式起重机的电动机调速方式主要为转子回路串电阻方式,能量损耗大、机械冲击大、技术要求高、工作效率低。传统的起重机电气控制系统已无法满足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研究更加先进的起重机调速控制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桥式起重机变频调速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目标是增强变频调速控制的性能,进行了桥式起重机变频调速控制的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控制系统的设计。变频调速采用闭环控制,控制精度高、节能效果好、平滑调速也减少了制动时对设备的机械振动和冲击,适合用于起重机的恶劣工况;PLC具有通讯方便、使用灵活、可靠性高等优点,替代传统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大大减少继电器数量,查找故障方便,维护工作量小。将PLC和变频调速控制相结合,能够大大提高桥式起重机电气控制系统的工作可靠性,提高电动机控制精度,延长设备工作寿命,降低能源消耗。论文围绕桥式起重机调速控制需求,在详细分析相关方案的优缺点和可行性的基础上,设计了本文的控制方案和系统构成。深入阐述了本系统中桥式起重机起升机构和大小车运行机构的控制方案;确定了PLC型号和配置方式,构建了PLC控制系统;研究了PLC并车控制原理和方案;开发了PLC控制程序和上位机监控软件。
二、PLC在电动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PLC在电动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PLC与变频器的节能控制系统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PLC与变频器的选择及参数设置 |
1.1 PLC选型及I/O点数确定 |
1.1.1 PLC选型 |
1.1.2 I/O点数确定 |
1.2 变频器选型及参数设置 |
1.2.1 变频器选型 |
1.2.2 参数设置 |
2 基于PLC与变频器的节能控制系统应用 |
2.1 电动机节能控制系统结构设计 |
2.2 主电路与控制电路 |
2.2.1 主电路 |
2.2.2 控制电路 |
2.3 起动控制电路 |
2.3.1 变频器的瞬态特性 |
2.3.1.1 P1120 |
2.3.1.2 P1820 |
2.3.2 电路设计 |
2.4 变频器释放电路 |
2.5 节能效果 |
3 结论 |
(2)电机控制中PLC与变频器通讯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PLC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
2 PLC与变频器的控制方法 |
3 PLC以及变频器综合应用 |
4 PLC和变频器通讯的实际应用 |
4.1 PLC和变频器通讯系统的组成 |
4.2 PLC和变频器通讯参数的具体设置 |
4.3 对PLC以及变频器通讯程序进行设计 |
5 结束语 |
(3)矿用智能化千米定向钻机电控系统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1.3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智能化千米定向钻机电控系统总体设计 |
2.1 系统控制与保护要求 |
2.2 系统功能要求 |
2.2.1 基本控制功能 |
2.2.2 电动机保护功能 |
2.2.3 安全闭锁功能 |
2.3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2.3.1 电控系统一次侧系统 |
2.3.2 电控系统主控制器 |
2.3.3 电控系统检测电路 |
2.3.4 电控系统显示单元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千米定向钻机电动机保护原理及安全闭锁 |
3.1 异步电动机工作原理 |
3.2 异步电动机常见故障及故障原因分析 |
3.3 异步电动机保护原理实现及相关算法设计 |
3.3.1 异步电动机保护原理 |
3.3.2 采样定理 |
3.3.3 离散信号处理算法 |
3.4 异步电动机常见故障分析及判定 |
3.4.1 异步电动机短路故障 |
3.4.2 异步电动机过载及堵转故障 |
3.4.3 异步电动机电压故障 |
3.4.4 异步电动机不对称故障 |
3.5 动力单元安全闭锁原理分析 |
3.5.1 温度相关检测 |
3.5.2 相关开关量检测 |
3.5.3 远控按钮线路保护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智能化千米定向钻机电控系统硬件设计 |
4.1 主控制模块 |
4.1.1 开关量接口电路 |
4.1.2 模拟量接口电路 |
4.1.3 单片机最小系统及通讯接口电路 |
4.2 电压电流检测模块 |
4.3 漏电检测模块 |
4.4 漏电闭锁模块 |
4.5 先导电路模块 |
4.6 开关量安全栅模块 |
4.7 热电阻安全栅模块 |
4.7.1 热电阻测量电路 |
4.7.2 线性光耦隔离电路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智能化千米定向钻机电控系统软件设计 |
5.1 系统主控程序 |
5.2 系统保护程序 |
5.3 通讯程序 |
5.4 漏电保护模块程序 |
5.5 其他相关程序设计 |
5.6 本章总结 |
第六章 实验平台搭建及性能测试 |
6.1 实验平台设计 |
6.2 隔离安全栅性能测试 |
6.3 先导电路模块性能测试 |
6.4 漏电闭锁和漏电检测模块测试 |
6.5 电压电流检测模块性能测试 |
6.6 系统整体运行测试 |
6.6.1 系统基本操作流程与安全闭锁功能测试 |
6.6.2 系统电动机保护功能测试 |
6.7 本章总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立体车库中基于PLC的变频器节能控制策略的研究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智能立体车库中电动机工作特点 |
2 电动机回馈能量的主要处理方法 |
3 立体车库中多种方法相结合的再生能量处理 |
4 PLC控制的共用母线技术控制策略 |
5 PLC控制的超级电容储能控制策略 |
6 能量回馈系统PLC控制流程 |
7 实验研究及结果 |
8 结论 |
(5)井采铁矿提升机自动控制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矿井提升系统现状和发展趋势 |
1.2.1 国内外矿井提升系统现状 |
1.2.2 国内矿井提升机的发展趋势 |
1.3 提升机控制系统研究内容、方案和预期目标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及方案 |
1.3.3 达到目标 |
1.3.4 关键问题 |
1.3.5 创新点 |
第2章 矿井提升系统组成 |
2.1 矿井提升机系统简介 |
2.2 矿井提升电控系统简介 |
2.2.1 提升机电控系统基本构成 |
2.2.2 提升机电控系统的发展 |
2.3 可编程控制器(PLC)介绍 |
2.3.1 PLC的基本特点 |
2.3.2 PLC的基本结构 |
2.3.3 PLC的工作原理 |
2.3.4 PLC的编程语言 |
2.4 矿井提升机电控调速系统介绍 |
2.4.1 提升机直流调速系统 |
2.4.2 提升机交流调速系统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石人沟铁矿提升系统控制方案 |
3.1 石人沟铁矿三期主井现场条件 |
3.2 石人沟铁矿提升机中S型速度曲线建模及实现 |
3.2.1 速度曲线的选择及给定方法 |
3.2.2 提升机理想速度曲线数学模型 |
3.2.3 理想速度曲线的实现 |
3.2.4 主井提升系统S形曲线相关参数计算 |
3.3 石人沟铁矿主井提升机控制系统总体设计要求 |
3.3.1 石人沟铁矿主井提升机控制系统基本构成 |
3.3.2 石人沟铁矿主井提升电控调速系统基本要求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石人沟铁矿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
4.1 可编程控制器选型及特点 |
4.2 调速系统的选型及特点 |
4.2.1 西门子6RA70直流调速系统概述 |
4.2.2 西门子6RA70直流调速原理图 |
4.2.3 西门子6RA70直流调速装置特点 |
4.3 传感器的选型及作用 |
4.3.1 光电编码器 |
4.3.2 测速发电机 |
4.3.3 井筒磁开关 |
4.3.4 闸检测开关 |
4.3.5 极限过卷开关 |
4.3.6 油压变送器 |
4.3.7 烟雾传感器 |
4.4 上位机监控系统选型及功能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石人沟铁矿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5.1 PLC控制系统设计 |
5.1.1 PLC控制流程图 |
5.1.2 PLC的I/O地址分布 |
5.1.3 PLC控制系统编程 |
5.2 调速系统软件设计 |
5.2.1 西门子6RA70调速装置原理图 |
5.2.2 西门子6RA70调速系统参数设置 |
5.3 提升机在线监控系统设计 |
5.3.1 监控系统与PLC通讯 |
5.3.2 监控画面设计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企业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6)辊锻电动机监控保护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
2 辊锻电动机监控保护系统方案论证 |
2.1 辊锻电动机运行原理 |
2.2 电动机监控保护系统的方案确定 |
2.3 本章小结 |
3 辊锻电动机监控保护系统的硬件设计 |
3.1 系统硬倾体方案设计 |
3.2 基于PLC的控制系统设计 |
3.3 人机界面设计 |
3.4 电舰集模块设计 |
3.5 旋转角度采集模块设计 |
3.6 温度采集模块设计 |
3.7 振动检测模块设计 |
3.8 电源电路设计 |
3.9 本章小结 |
4 辊锻电动机监控保护系统的软件设计 |
4.1 PLC编程设计 |
4.2 人机界面程序设计 |
4.3 本章小结 |
5 辊锻电动机监控保护系统运行结果与分析 |
5.1 过流保护的实现 |
5.2 三相电流不平衡保护的实现 |
5.3 过载保护的实现 |
5.4 温度保护的实现 |
5.5 振动保护的实现 |
5.6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基于多电压暂降检测算法对低压电动机群晃电自启系统优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电压暂降概述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石化企业抗晃电方法研究现状 |
1.3.2 电压暂降问题研究现状 |
1.3.3 电压暂降检测算法研究现状 |
1.3.4 低压电动机群晃电自启动系统研究现状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5 本章小结 |
2 低压电动机群晃电自启动系统实用性差原因分析 |
2.1 引言 |
2.2 低压电动机群晃电自启动系统硬件原因分析 |
2.2.1 MA1 系列电压变送器工作原理及性能分析 |
2.2.2 FX2N-4AD转换模块工作原理及性能分析 |
2.3 低压电动机群晃电自启动系统软件算法原因分析 |
2.3.1 PLC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
2.3.2 PLC本身扫描周期长的原因分析 |
2.3.3 电压暂降检测算法原因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3 电压暂降(晃电)产生原因及检测算法研究 |
3.1 引言 |
3.2 导致电压暂降的因素 |
3.2.1 系统短路 |
3.2.2 变压器启动 |
3.2.3 感应电动机启动 |
3.3 传统电压暂降算法分析 |
3.3.1 有效值法 |
3.3.2 基波分量法 |
3.3.3 小波变换法 |
3.3.4 dq变换法 |
3.4 本章小结 |
4 基于图像边缘检验算子与改进单相dq变换的电压暂降检测算法 |
4.1 引言 |
4.2 数学形态学的原理 |
4.2.1 二值形态学 |
4.2.2 灰度的形态学 |
4.3 形态滤波器 |
4.4 基于图像边缘检测算子的暂降扰动检测方法 |
4.4.1 图像边缘检测算子 |
4.4.2 电压暂降的扰动检测 |
4.4.3 背景梯度抑制 |
4.5 改进单相dq变换算法 |
4.5.1 改进算法的原理 |
4.5.2 “异动”现象及其处理 |
4.5.3 算法性能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5 基于ARM的电压暂降检测模块设计 |
5.1 引言 |
5.2 硬件系统总体设计 |
5.2.1 设计ARM芯片外围的核心电路 |
5.2.2 电源电路设计 |
5.2.3 设计实时时钟电路 |
5.2.4 电压互感器电路 |
5.2.5 A/D转换电路 |
5.2.6 CAN通信单元 |
5.3 软件系统总体设计 |
5.3.1 主程序流程 |
5.3.2 检测电压暂降的相关程序 |
5.3.3 总线通信程序CAN |
5.4 本章小结 |
6 低压电动机群晃电自启动系统优化 |
6.1 引言 |
6.2 新低压电动机群晃电自启动系统结构 |
6.2.1 DYZQ-MC1 主控制模块 |
6.2.2 DYZQ-MC2 辅控制模块 |
6.2.3 DYZQ-S执行模块 |
6.2.4 BA-3A滤波器 |
6.2.5 DYZQ-F电压暂降检测模块 |
6.2.6 DYZQ-DYHT后台监视系统 |
6.3 改造后效果 |
6.4 本章小结 |
7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8)拖曳式水下航行器速度伺服系统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2 拖曳式水下航行器系统原理与特性分析 |
2.1 引言 |
2.2 拖曳式水下航行器系统原理 |
2.3 拖曳式水下航行器特性分析 |
2.4 拖曳式水下航行器速度伺服系统设计要求 |
2.5 小结 |
3 拖曳式水下航行器数学建模 |
3.1 引言 |
3.2 拖曳式水下航行器受力分析 |
3.3 外负载建模 |
3.4 动力建模 |
3.5 小结 |
4 拖曳式水下航行器速度伺服系统控制算法研究 |
4.1 引言 |
4.2 速度伺服系统控制策略 |
4.3 速度伺服系统自抗扰控制算法 |
4.4 变频电动机矢量控制策略及算法 |
4.5 速度伺服系统控制性能仿真分析 |
4.6 小结 |
5 拖曳式水下航行器速度伺服系统开发 |
5.1 引言 |
5.2 速度伺服系统控制方案 |
5.3 综合监控台 |
5.4 变频驱动系统 |
5.5 传感器选型及其测量原理 |
5.6 拖曳式水下航行器速度伺服系统软件 |
5.7 小结 |
6 试验验证 |
6.1 引言 |
6.2 单机试验 |
6.3 现场试验 |
6.4 小结 |
7 总结与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及研究成果 |
1. 科研项目 |
2. 学术论文 |
(9)S7-400 PLC在改造轮胎制造压出线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本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研究现状 |
1.2.2 直流调速控制的研究现状 |
1.2.3 压出线控制系统的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双复合压出线系统及硬件组态 |
2.1 引言 |
2.2 双复合压出线系统 |
2.2.1 螺杆挤出机 |
2.2.2 胎面挤出联动线 |
2.3 双复合压出线控制系统的硬件组态 |
2.3.1 SIMATIC S7-400 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
2.3.2 6RA70 SIMOREG DC MASTER直流驱动器 |
2.3.3 现场总线控制方式 |
2.3.4 工控设备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PLC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研究 |
3.1 引言 |
3.2 PLC的工作原理 |
3.3 基于PLC的直流调速系统的结构设计 |
3.4 直流调速系统的控制设计 |
3.4.1 直流调速系统的数学模型 |
3.4.2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 |
3.5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仿真 |
3.5.1 直流电机参数及调速指标 |
3.5.2 电流环参数计算 |
3.5.3 转速环参数计算 |
3.5.4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仿真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双复合压出线控制系统的改造与设计 |
4.1 引言 |
4.2 双复合压出线系统的改造研究 |
4.2.1 双复合压出线系统的技术要求 |
4.2.2 双复合压出线的改造研究及计划 |
4.3 双复合压出线控制设计及程序编写 |
4.3.1 流水线速度控制设计及程序编写 |
4.3.2 部件重量控制设计及程序编写 |
4.3.3 定长裁断控制设计及程序编写 |
4.4 基于PLC的双复合压出线系统的程序仿真 |
4.4.1 S7-PLCSIM程序仿真软件 |
4.4.2 基于PLC的双复合压出线系统的程序仿真过程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双复合压出线系统的现场调试和运行 |
5.1 引言 |
5.2 6RA70直流调速器的调试 |
5.3 压出线PLC系统的调试 |
5.4 调试运行结果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数字控制系统在桥式起重机上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章 桥式起重机控制系统整体设计 |
2.1 桥式起重机基本构造与参数 |
2.1.1 桥式起重机基本构造 |
2.1.2 桥式起重机控制要求 |
2.1.3 桥式起重机参数 |
2.2 桥式起重机传动控制方案 |
2.2.1 桥式起重机的变频调速控制 |
2.2.2 起升机构传动控制 |
2.2.3 运行机构传动控制 |
2.3 电气部件设计与选型 |
2.3.1 电动机的选型 |
2.3.2 变频器的选型 |
2.3.3 常用附件的选型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变频调速系统硬件构成与起重机并车控制 |
3.1 PLC工作原理与选型 |
3.1.1 PLC概述 |
3.1.2 PLC工作原理 |
3.1.3 PLC选型 |
3.2 PLC硬件组态 |
3.2.1 PLC配置 |
3.2.2 电气系统 |
3.2.3 I/O点分配 |
3.2.4 PLC与变频器通信 |
3.3 起重机并车控制 |
3.3.1 并车控制概述 |
3.3.2 PLC并车控制原理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桥式起重机变频调速系统软件开发 |
4.1 PLC程序设计 |
4.1.1 主程序设计 |
4.1.2 公用程序设计 |
4.1.3 大小车机构程序设计 |
4.1.4 起升机构程序设计 |
4.2 上位机监控软件设计 |
4.2.1 上位机结构及功能 |
4.2.2 监控组态软件 |
4.2.3 监控画面开发 |
4.3 系统运行情况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PLC在电动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PLC与变频器的节能控制系统应用[J]. 栾成宝.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20(18)
- [2]电机控制中PLC与变频器通讯的应用[J]. 陶伟.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20(11)
- [3]矿用智能化千米定向钻机电控系统开发[D]. 张宇翔.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7)
- [4]立体车库中基于PLC的变频器节能控制策略的研究设计[J]. 马德智,寇志伟,李文军,孙万利. 国外电子测量技术, 2019(12)
- [5]井采铁矿提升机自动控制系统设计[D]. 李敬儒.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 [6]辊锻电动机监控保护系统的设计[D]. 李毅然. 山东科技大学, 2019(05)
- [7]基于多电压暂降检测算法对低压电动机群晃电自启系统优化的研究[D]. 何亮. 西安科技大学, 2019(01)
- [8]拖曳式水下航行器速度伺服系统研制[D]. 郭冉.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9]S7-400 PLC在改造轮胎制造压出线中的应用研究[D]. 管辰亮.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1)
- [10]数字控制系统在桥式起重机上的研究与应用[D]. 何伟.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