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影响外语学习的因素(论文文献综述)
崔雨,李丽君[1](2021)在《我国外语学习者身份认同研究综述》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身份认同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性,成为外语习得领域的研究热点,但鲜有学者对我国近20年外语学习者身份认同研究进行综述。文章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评述其在发展趋势、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和研究主题等方面的特点和进展,提出身份认同研究的发展方向。此研究有助于提高外语学习者构建身份认同的意识,帮助把握我国外语学习者身份认同研究动态,从而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
董连棋[2](2021)在《外语学习者情绪研究进展与前景——从“调控情绪”到“培养情商”》文中认为50多年来国内外外语学习者情绪研究历经了以外语焦虑为代表的负性情绪、以外语愉悦为代表的正性情绪、多重情绪并存的外语学习情感体验的发展历程。同时,倡导知情并重的"全人观"教育理念正推动外语教学从"调控学习者情绪"逐渐走向"培养学习者情商"。通过回顾以往研究,本文对未来外语学习者情绪研究提出3点展望:1)推进跨技能外语情绪横向交叉测量;2)构建外语学习者多元情绪干预模型;3)培养外语学习者自我情绪调控能力。
刘宏刚,李靖[3](2021)在《外语学习无聊情绪研究:综述与展望》文中研究说明无聊是外语学习中的一种常见情绪,但在应用语言学领域的相关研究还不多见。深入了解外语学习无聊研究现状,能够从理论上丰富外语学习情绪研究成果,从实践层面探索减轻学生无聊情绪的有效途径。基于此,本文通过对2013~2021年高水平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分析,解读了外语学习无聊情绪的概念,深描了相关研究方法的走向,从内在结构及其动态变化、无聊与其他心理因素的关系、无聊与学习环境的关系3个维度理清了研究主题的特点,提出了拓展理论视角、丰富研究主题、采用多种方法深入外语无聊情绪研究的展望。
闵陈震[4](2021)在《高校学生外语学习重构性动机的调查研究》文中指出
姚丽婷[5](2021)在《小学生英语阅读理解的引导策略研究》文中提出我国《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小学生在毕业时其阅读理解水平须达到二级标准:即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读懂不仅是明白文本符号的字面含义,还要能够明晰符号背后的深层含义,即理解。理解是英语阅读的本质,英语阅读理解就是透过语言符号表层,通过运用推理、比较等思维方法对语言符号进行解码与编码,构建意义的心理认知过程。因此,本研究致力于探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如何深化学生阅读理解的引导策略。本研究的问题起源于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实践观察与自己对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兴趣。首先,研究者梳理了与小学英语阅读理解教学相关的文献,理清了英语阅读理解的基本内涵及思维过程,明晰了现有研究的进程,反思了其不足之处,明确了本研究的出发点。其次,分析小学英语教学与阅读理解的相关理论,结合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理论理清小学生英语阅读理解的认知思维过程与教师引导策略路径,构建本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然后,通过优秀课堂教学案例分析教师引导、深化学生阅读理解的策略与方法、并就有关小学英语阅读理解教学相关问题对教师进行访谈调查,作为课例分析的补充资料。从实践的角度来验证笔者构建的理论推导。最后,本研究结合语言学理论中英语学习的本质特点,从学生阅读理解的思维过程出发,反思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深化学生阅读理解的引导策略。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三个方面的引导策略,即输入:认知引导策略;内化:方法引导策略;以及产出:表达引导策略。希望通过以上的研究,为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如何深化学生的阅读理解,引导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提供思路与参考。
常世宇[6](2021)在《影响印尼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外语愉悦的因素研究》文中提出近几年来,情感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研究者对情感的讨论正在经历一场“积极转向”,由过去关注学习者的课堂焦虑等消极情绪转向能够提升学习者幸福感的积极情绪,如兴趣,愉悦,自豪感等。愉悦作为最受关注的积极情绪之一,指的是一种放松的、令人感觉良好的持久的正向情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影响学生学习效果。本研究中所提到的外语愉悦,是指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以下简称汉语二语学习者)在学习汉语时所产生的令人感觉良好的持久的情感。尽管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到了外语愉悦对二语习得的积极作用,但是在我国,尤其是在对外汉语教学界,对汉语学习者外语愉悦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本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74名印度尼西亚汉语学习者外语愉悦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影响印度尼西亚汉语二语学习者外语愉悦的因素及其来源,并提出了增强汉语二语学习者外语愉悦的建议。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是:首先对国内外关于外语愉悦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总结出了影响学习者外语愉悦的三个因素,分别是教师和同伴因素、课堂环境因素、学习者内部因素;其次,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印度尼西亚汉语学习者外语愉悦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先通IMB SPSS 19对问卷中收集到的量表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因子分析),分析结果佐证了前人的研究,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了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明确了三个因素之间存在显着的正向相关性;依据抽取出来的三个因子,本研究对收集到的开放式问题的回答进行主题式定性分析,起初一共确定了三个层面的来源,但由于问卷中最后一个开放性问题的主观性,又增加了一个层面的来源:文化层面。所以,汉语学习者外语愉悦的来源主要有四个层面:学习者内部层面、课堂环境层面、教师和同伴层面以及文化层面。最后,综合上述调查结果,笔者对帮助汉语二语学习者产生及获得更多的外语愉悦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本研究通过调查数据真实反映了印度尼西亚汉语二语学习者外语愉悦的现状,为帮助汉语学习者获得外语愉悦提供了参考,同时为教师帮助印度尼西亚学生学习汉语提供了方向,希望本研究结果能为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陈婷婷[7](2021)在《影响高中生英语课堂愉悦情绪的教师因素探究 ——以鄂尔多斯市某旗县高中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上世纪90年代以后,心理学领域的研究开始关注和重视积极因素对于个体的影响。受该领域研究积极转向的影响,在二语习得领域中,越来越多的学者也开始关注积极情绪对于学习者语言学习的影响,尤其是愉悦情绪。因为愉悦情绪可以拓展外语学习者的认知能力与行为,调动学生在外语课堂上的交际意愿,进而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而且研究也表明学习者在语言学习中体会到的愉悦情绪和焦虑情绪是两种独立的情绪,不是同一维度上的两端情绪。因此,研究也应对学习者在语言学习中体会到的愉悦情绪予以重视,探究影响语言学习者课堂愉悦情绪的因素以进一步提升学习者的课堂学习效率。然而,外语愉悦情绪的相关研究中对于影响英语课堂愉悦情绪因素的研究还相对较少,且研究较多集中于对学习者个体因素的研究,即内部因素,对在学习者愉悦情绪产生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教师因素(外部因素)则缺乏深入探究,同时研究对象多为大学生,对高中生的研究则较少,且有关高中生的研究也倾向于对个体因素的探究。因此,本研究以高中生为研究对象来探究影响高中生英语课堂愉悦情绪的教师因素。本研究采取质性和量化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鄂尔多斯市某旗县普通高中高二年级的25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如下问题的探究:1、高中生英语课堂愉悦情绪的水平如何?2、影响高中生英语课堂愉悦情绪的教师因素有哪些?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进行相关调查,之后通过SPSS25和Nvivo12对问卷收集的数据进行了定量与质性分析,得出的结果如下所示。研究发现,高中生英语课堂愉悦情绪总体均值为54.49,愉悦情绪均值为3.47,愉悦情绪整体上处于较低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此外,基于对学生当前英语课堂愉悦水平的了解,研究通过焦点式写作的调查问卷对影响高中生英语课堂愉悦情绪的教师因素进行了探究,借助Nvivo12软件对学生的焦点式写作文本进行开放式编码和主轴式编码,发现影响高中生英语课堂愉悦情绪的教师因素共有七类,分别为:教师个性特征、教师素养、教师支持、教学内容、教师课堂活动组织、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师课堂情绪。通过本研究表明,除已有的教师因素外(教师个性特征、教师支持、教学内容、教师课堂活动组织),教师素养、教师课堂情绪以及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也会对学生的英语课堂愉悦情绪产生影响。这些因素在学生课堂愉悦情绪的产生中会发挥不同程度的作用。基于本研究得出的教师因素,笔者对于如何提升高中生在英语课堂中体会到的愉悦情绪为教师改善教学提供了相关建议,并指出本研究的不足和局限性,同时指明了研究有待改进的地方和未来可继续进行研究的方向。
沈倬丞[8](2021)在《高中俄语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下文化意识培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立德树人被确立为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已成为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水平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的根本举措,并引领着我国当前基础教学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高中俄语作为基础教育的主要学科之一,肩负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历史使命,俄语课程不仅要帮助学生获得走向世界的语言基本技能,还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这一途径去了解外部世界,理解多元文化,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热爱,成为具有高度文化自信和开阔国际视野的社会主义接班人。2018年1月,我国颁布了新版《高中俄语课程标准》,提出“高中俄语课程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充分发挥俄语课程的育人价值,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核心思想。三年多来,《高中俄语课程标准》框架下的“核心素养培养状况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已建立或还需要哪些完善机制”等问题吸引着越来越多研究者的目光,也成为当前我国俄语教育界的研究热点和核心论题之一。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学习离不开对于目的语文化的理解,它承载着从目的语文化视角整合文学、地理、历史、文化等跨学科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异域文化,进而发挥认识世界文化多元性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俄语教育不仅需要培养能理解文化多元性,具有开放包容意识以及“和而不同”价值观的人才,更需要培养能在跨文化交际中传播中华文化的公民。为此,高中俄语学科依据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在核心素养框架下提出“文化意识”要素,将其与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共同整合成学科核心素养。这也对教育工作者正确认识文化意识培养的内涵和重要性,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并开发适配新理念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此,本文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人的全面发展观”为指导,以高中俄语核心素养框架下文化意识培养为切入点,在维果茨基教育与发展的“文化历史观”引领下,依据《高中俄语课程标准》,借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PISA全球素养框架》构建文化意识培养的内容结构及观测体系,并依据该观测体系编制调查问卷和课堂观察量表,据此对高中俄语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下文化意识培养状况进行广泛调查研究,得出研究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化的培养建议,力求从理论和实践角度为俄语学科文化教学和核心素养培养提供有益参考。论文的绪论部分阐述选题背景、研究目标和研究意义,提出三个研究问题。在此基础上陈述研究方法,设计研究基本步骤和整体框架,确立了基础研究、实证研究以及研究结论与教学建议三个部分,共七章内容。基础研究包括文献综述、概念界定和理论依据。文献综述主要阐述中外学界在核心素养及培养、文化意识概念及内容方面的研究。梳理外语学科文化意识培养的研究领域、研究问题和研究成果,提出高中俄语学科文化意识培养研究的状况和趋势,以明晰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概念界定着重探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以及本文研究的高中俄语学科核心素养;在文化意识范畴内梳理文化、意识和文化意识概念,辨析与之内涵相近的跨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概念,为后续研究统一概念基础;理论依据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视角下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作为基本理论,将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理论作为文化意识培养总体依据,从俄罗斯心理语言学的言语活动理论、跨文化交际学相关理论作为具体教学建议提出的理论基础。实证研究部分由第四、五、六章构成,它承接论文基础研究并为结论构建提供事实依据。第四章主要剖析《高中俄语课程标准》中对文化意识的内容描述、核心素养水平划分和学业质量水平划分,并在此基础上将其整合成具体化、结构化内容体系,借鉴《PISA全球素养框架》相关内容确定60个具体观测点,作为进一步开展实证研究的基本依据;第五、六章依据所构建的内容结构及观测体系,深入教学一线,通过对我国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对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8所高中40节俄语课程进行课堂观察,获取当前高中俄语学科文化意识培养状况的一手资料,借助统计学分析得出相关结论,为论文后续研究提供数据支持。第七章为研究结论与教学建议,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思路剖析文化意识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导致问题的原因,提出研究结论。依据研究结论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既有综合性又有针对性,既有宏观方向性又有微观可操作性的培养建议。
魏思文[9](2021)在《汉语作为三语习得的语音迁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进入新世纪以来,随各国、各界间的交流和联系的日益深化,世界日益密集为“地球村”,对于多语言人才的需求随之日益增多,三语、多语习得过程中的诸般课题接连进入语言学家的视野,得到日益密切的关注。但时下,三语习得领域的研究成果并不繁多,本文系在此前成果之基础上,考察日(L1)英(L2)汉(L3)三语者中的汉语(L3)辅音、元音、声调和变调的语音样貌及其流变,同时通过和日(L1)汉(L2)双语者的汉语语音样貌及其流变过程对比,分析日语(L1)和英语(L2)在汉语(L3)习得过程中的迁移现象,并对日英汉三语者在汉语辅音、元音、声调和变调方面的迁移成因进行分析,从而在此基础上探讨递进教学效能的可能性和相关策略。本文共由七章组成。第一章,绪论。陈述本文研究背景,界定研究内容、研究对象和语音实验采用的研究手段以及方法,展现研究创新点及其价值。随着近年来我国国际影响力增强和正在全球范围内升温的“汉语热”,在一衣带水的日本,汉语学习者持续增多,其中有英语习得经验的日英双语者数量可观。学术界关于汉日双语学习和汉英双语学习的研究比比皆是,对日英汉三语学习的研究却寥若星辰,鲜少得到关注。回顾国内外“三语习得”的研究历程、发展阶段和研究重点,着重关注“三语习得”研究中的热门课题——语言迁移。通过考察日(L1)英(L2)汉(L3)三语者的汉语语音样貌不可避免地受已或部分习得的日语和英语语音经验的迁移过程,探究其因果关系。第二章,本章以既往研究为基础,举凡本文所使用的相关成果,包括:对比分析、偏误分析、语言迁移、中介语以及实验语音学五个方面。第三章,详述调查目的及其相关准备,包括研究对象和语音样本选取、问卷设计理念、语音样本采集原则,特别是基于语音学教研软件praat对于语音样本的判别、分析、取值等具体研究实践及其与预期对应程度。第四章,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审视,展现了两组样本调查数据结果:无英语(L2)参与下,母语为日语(L1)的学习者学习汉语(L3)的迁移和在英语(L2)参与下,母语为日语(L1)的学习者学习汉语(L3)的迁移的对比,阐明日汉双语者的语音迁移和日英汉三语者的语音迁移实践基本相同,求证日(L1)、英(L2)、汉(L3)三语者学习汉语(L3)主要表现为f[f]和h[x]混淆,r[(?)]和l[l]混淆,sh[(?)]、s[s]和x[(?)]的混淆,舌尖音塞擦音(zh[(?)]、ch[(?)]、z[(?)]、c[(?)])读作舌面塞擦音(j[(?)]、q[(?)]),n[n]和ng[(?)]混淆以及送气音错读为不送气音六类。单元音迁移主要体现在ü[y]、卷舌元音er[(?)]以及-i[(?)]、-i[(?)]和i[i]的迁移;复元音的迁移相对复杂,主要体现在大部分复元音发音不连贯,一些复元音单化,还有一些复元音的介音丢失。声调的迁移主要体现在上声错读成阳平。此外,还详细讨论了日汉双语者和日英汉三语者在上声变调、“一”和“不”变调、轻声和儿化的音变时的迁移表现。第五章,本章对日英汉三语者汉语语音迁移考察分析,出现迁移的最重要原因是语际影响。包括无英语(L2)参与下,母语日语(L1)对汉语(L3)的迁移,英语(L2)参与下,母语日语(L1)对汉语(L3)的迁移以及目的语汉语(L3)对日英汉三语者汉语语音迁移的影响。同时,一些源于学习者自身的因素,如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和学习时间也是造成日(L1)、英(L2)、汉(L3)三语者出现迁移的原因。第六章,针对我们样本展现的日(L1)英(L2)汉(L3)三语者的语音迁移,并结合学习者已经掌握的日语(L1)和英语(L2)的音系特征,试提出有进行性功能的教学策略,期盼能给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提供些许参考。第七章,总结本文,试对日(L1)英(L2)汉(L3)三语汉语习得中的语音迁移形成初步的结论,并指出本研究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周冰怡[10](2021)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外语焦虑与旅游英语成绩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旅游业也在不断发展,旅游市场的旅游英语人才需要也在不断增加,各高校开设旅游英语课程来满足旅游英语人才需求。在旅游英语课程中,学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不适应感和外语焦虑,那这些不适应感和焦虑对旅游英语成绩会产生什么影响呢?如果有影响,那么如何解决呢?为了深入了解其中的影响关系,并为旅游英语课程提供可行性教学建议,本研究以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旅游英语课程为研究场景,从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外语焦虑、旅游英语成绩三者关系的角度探究了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外语焦虑对旅游英语成绩的影响机制。本研究在以往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焦虑理论、情感过滤假说,以旅游英语课程为研究场景,构建了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外语焦虑、旅游英语成绩三者之间的研究模型。本研究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借助SPSS22.0软件和AMOS21.0对数据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研究结论,了解了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外语焦虑、旅游英语成绩之间具体的影响关系,得出以下结论:(1)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对旅游英语成绩呈现正向影响。(2)外语焦虑对旅游英语成绩呈现负向影响。(3)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对外语焦虑产生负向影响。(4)外语焦虑在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和旅游英语成绩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5)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在外语焦虑和旅游英语成绩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笔者为旅游英语课程提出四点改革建议:(1)提升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2)调整学生外语焦虑水平。(3)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合理设置旅游英语课程。(4)营造轻松的旅游英语课堂环境。最后,结合本研究的过程和结果,提出本研究的局限与不足,以及对以后研究的展望。
二、浅谈影响外语学习的因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影响外语学习的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外语学习者身份认同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总体研究趋势 |
二、分析与讨论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主题 |
1. 外语学习者身份认同的影响因素研究 |
2. 外语学习者学术身份构建研究 |
3. 外语学习者文化身份认同研究 |
三、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四、结语 |
(2)外语学习者情绪研究进展与前景——从“调控情绪”到“培养情商”(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外语负性情绪——以焦虑为代表 |
1.1 外语焦虑预测外语成绩 |
1.2 个体/社会变量影响外语焦虑 |
1.3 外语焦虑的干预及应对 |
2. 外语正性情绪——以愉悦为代表 |
2.1 个体/社会变量影响外语愉悦 |
2.2 外语愉悦与焦虑的“此消彼长” |
3. 外语多重情绪中介——情商 |
4. 研究尚存的不足及未来方向 |
4.1 跨技能外语情绪横向交叉测量亟需开展 |
4.2 外语学习者多元情绪干预模型有待构建 |
4.3 学习者自我情绪调控能力培养尚需加强 |
5. 结语 |
(3)外语学习无聊情绪研究:综述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
1. 外语学习无聊情绪:概念和内涵 |
2.外语学习无聊情绪的实证研究 |
2.1 外语学习无聊的内在结构及其动态变化研究 |
2.2 外语学习无聊与其他心理因素的关系研究 |
2.3 外语学习无聊与环境因素研究 |
2.4 文献评价 |
3. 外语学习无聊情绪研究展望 |
3.1 拓展理论视角 |
3.2 丰富研究主题 |
3.3 采用多种研究方法 |
4. 结语 |
(5)小学生英语阅读理解的引导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英语阅读理解对促进学生认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1.1.2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是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 |
1.1.3 基于小学英语阅读理解的引导策略研究有待加强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有关“理解”的研究 |
1.3.2 英语阅读理解的内涵与过程 |
1.3.3 小学英语阅读理解教学相关研究 |
1.4 核心概念界定 |
1.4.1 理解 |
1.4.2 阅读理解 |
1.4.3 英语阅读理解 |
1.4.4 引导策略 |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方法 |
2 小学生英语阅读理解引导策略的理论依据 |
2.1 小学生英语阅读理解的过程分析 |
2.1.1 英语阅读理解的理论基础及思维过程 |
2.1.2 英语阅读理解思维过程的语言表征 |
2.2 小学生英语阅读理解引导策略的构建 |
2.2.1 基于语言学习本质特点的引导策略分析 |
2.2.2 小学生英语阅读理解引导策略的框架 |
3 小学生英语阅读理解引导策略的教学实践调研 |
3.1 小学生英语阅读理解引导策略的表征 |
3.1.1 课例的来源与记录 |
3.1.2 课例的分析过程 |
3.1.3 课例分析的结果 |
3.2 小学英语教师的阅读理解引导策略分析 |
3.2.1 访谈数据的来源与记录 |
3.2.2 小学英语教学中阅读理解引导的策略与方法 |
4 小学生英语阅读理解的教学引导策略 |
4.1 输入:认知引导策略 |
4.1.1 充分挖掘阅读文本,扩展学生认知 |
4.1.2 多模态呈现目标语言,高频度输入 |
4.2 内化:方法引导策略 |
4.2.1 问题引导,层层深入 |
4.2.2 思维导图,方法渗透 |
4.3 产出:表达引导策略 |
4.3.1 多种活动方式,精确语言表达 |
4.3.2 联系生活实际,创造性产出 |
5 基于小学生英语阅读理解引导策略的研究反思 |
5.1 深化理解,课程的人文性体现 |
5.2 构建意义,在情景的交互过程中 |
5.3 促进表达,建构学生的言语能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影响印尼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外语愉悦的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外语愉悦研究现状 |
1.外语愉悦的内涵 |
2.外语愉悦研究的理论 |
3.外语愉悦的研究进展 |
(三)研究内容和目标 |
(四)研究意义 |
(五)研究方法 |
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外语愉悦的调查和分析 |
(一)调查对象及内容 |
(二)调查设计 |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
1.参与者基本情况的统计分析 |
2.印度尼西亚汉语二语学习者外语愉悦水平分析 |
3.外语愉悦量表信度和效度分析 |
4.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外语愉悦各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 |
5.对开放式问题的分析 |
(四)本章小结 |
三、对增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外语愉悦的建议 |
(一)学习者层面 |
1.培养学习者学习汉语的兴趣 |
2.树立学习者学习汉语良好的学习态度 |
(二)课堂环境层面 |
(三)教师和同伴层面 |
1.教师因素 |
2.同伴因素 |
(四)文化层面 |
四、结语 |
(一)主要研究结果 |
(二)研究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影响高中生英语课堂愉悦情绪的教师因素探究 ——以鄂尔多斯市某旗县高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学生情感状态的关注和重视 |
2.二语习得领域情感因素研究的“积极转向” |
3.高中英语教学现状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现实意义 |
(四)论文基本框架 |
二、文献综述 |
(一)论文相关概念界定 |
1.情绪 |
2.积极情绪 |
3.学业情绪 |
4.愉悦情绪 |
(二)论文的理论基础 |
1.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说理论 |
2.Fredrickson的拓展-建构理论 |
3.Pekrun的控制-价值理论 |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
1.国内外二语/外语课堂愉悦情绪的研究 |
2.国内外二语/外语课堂愉悦情绪与教师因素的研究 |
三、研究设计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1.问卷调查法 |
2.访谈法 |
(四)研究过程 |
四、结果分析与讨论 |
(一)高中生英语课堂愉悦情绪水平的分析与讨论 |
(二)影响高中生英语课堂愉悦情绪的教师因素的分析和讨论 |
五、结论与建议 |
(一)研究发现 |
(二)研究启示 |
(三)研究的局限性和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英语课堂愉悦情绪测量表 |
附录2 影响高中生英语课堂愉悦情绪的教师因素调查问卷 |
附录3 影响高中生英语课堂愉悦情绪的教师因素调查问卷写作片段展示图 |
附录4 访谈提纲 |
附录5 词频查询相关高频词展示图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8)高中俄语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下文化意识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АВТОРЕФЕРАТ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三节 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路径与总体框架 |
一、研究路径 |
二、总体框架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国外外语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的研究综述 |
一、核心素养理念的研究 |
二、欧盟外语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研究 |
三、美国外语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研究 |
四、俄罗斯外语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的研究 |
第二节 我国外语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的研究 |
一、我国核心素养框架及其内涵研究 |
二、我国外语学科核心素养概念及内涵研究 |
三、我国高中外语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研究 |
第三节 外语学科文化意识培养的研究综述 |
一、外语学科文化意识内涵的研究 |
二、国外外语学科文化意识培养研究 |
三、我国外语学科文化意识培养研究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 |
第一节 核心素养及其相关概念 |
一、核心素养 |
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
三、高中俄语学科核心素养 |
第二节 文化意识及相关概念 |
一、文化意识 |
二、跨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际意识 |
三、跨文化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
第三节 高中俄语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下的文化意识概念 |
一、概念及内涵 |
二、高中俄语学科文化意识培养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文化意识培养的理论依据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下人的全面发展观 |
一、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溯源 |
二、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观点 |
第二节 维果茨基教育与发展的文化历史观 |
一、文化历史理论 |
二、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机制 |
三、“教育走在发展前面”思想 |
第三节 俄罗斯心理语言学的言语活动观 |
一、言语活动理论的哲学视角 |
二、言语活动理论与外语教学 |
第四节 跨文化交际理论的文化教学观 |
一、跨文化交际理论 |
二、跨文化交际理论与外语教学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文化意识培养的内容结构及观测体系 |
第一节 体系的总体设计 |
一、目的与原则 |
二、方法与路径 |
第二节 一级维度内容的提取与确立 |
一、一级维度内容的提取 |
二、体系基础框架的确立 |
第三节 二级维度内容的提取与确立 |
一、二级维度的提取 |
二、二级维度在体系中的确立 |
第四节 观测点提取及体系的初步确定 |
一、观测点提取的依据 |
二、文化知识维度观测点的选取 |
三、文化理解维度观测点的选取 |
四、预期达到的文化意识维度观测点的选取 |
五、内容结构及观测体系的初步确定 |
第五节 体系的验证及修订 |
一、验证的前期准备与设计 |
二、观测点有效性的数据统计 |
三、专家反馈意见的汇总整理 |
四、内容结构及观测体系的最终确定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文化意识培养现状的问卷调查分析 |
第一节 问卷调查的研究设计 |
一、目的与对象 |
二、方法与路径 |
第二节 问卷调查的实施 |
一、研究工具的制定 |
二、实施过程 |
第三节 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与讨论 |
一、信度和效度检验 |
二、调查问卷各维度情况总述 |
三、文化意识整体水平的数据分析与讨论 |
四、对中俄文化知识掌握情况的数据分析及讨论 |
五、对文化理解、认知与态度呈现状况的数据分析与讨论 |
六、对文化教学评价的数据分析与讨论 |
七、调查问卷各维度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与回归分析 |
第四节 问卷调查的研究结论 |
一、学生对中俄文化知识的掌握方面 |
二、学生对俄罗斯文化的理解和包容度方面 |
三、现时教学方法与课标要求的匹配方面 |
四、文化意识培养质量和资源分布方面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文化意识培养的课堂观察分析 |
第一节 课堂观察的研究设计 |
一、目的与对象 |
二、方法与路径 |
第二节 课堂观察的实施 |
一、研究工具的制定 |
二、实施过程 |
第三节 课堂观察的数据分析与讨论 |
一、数据的信度检验 |
二、数据总体情况概述 |
三、课堂观察量表内部结构的相关性分析与回归分析 |
四、对各观测点的数据分析 |
第四节 课堂观察的研究结论 |
一、对中俄文化知识讲解深度方面 |
二、对于主题和篇章中育人价值发掘方面 |
三、促进学生文化理解的手段方面 |
四、学生呈现出的总体文化意识水平方面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文化意识培养的问题分析与教学建议 |
第一节 文化意识培养的总体问题分析 |
一、培养理念层面 |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层面 |
三、考评机制层面 |
四、群体差异化应对层面 |
第二节 文化意识培养理念与总体设计 |
一、文化意识培养的核心理念 |
二、文化意识培养的总体目标与路径 |
三、文化知识是基础 |
四、文化理解是过程 |
五、文化意识是目标 |
第三节 文化意识培养的教学建议 |
一、依托主题明确文化意识培养的教学目标 |
二、以语篇为文化意识培养的核心载体 |
三、寓于言语活动的主题情境教学 |
四、语言文化情境中的词汇教学 |
五、媒体资源与现代技术手段运用 |
六、课外教学活动的选择与安排 |
第四节 文化意识培养的相关支持要素 |
一、探索多元化评价机制 |
二、教师理念与技能发展的引导与培训 |
三、不同“起点”学生群体的差异化培养 |
四、教育基础薄弱地区的全方位支持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9)汉语作为三语习得的语音迁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语言迁移研究 |
1.1.2 语言迁移研究发展简史 |
1.1.3 习得 |
1.1.4 实践背景 |
1.2 研究界定 |
1.2.1 三语和第一语言、第二语言的区别 |
1.2.2 三语习得和二语习得 |
1.2.3 本文研究问题 |
1.3 研究对象 |
1.4 研究仪器 |
1.5 研究价值和意义 |
1.6 相关文献综述 |
1.6.1 三语习得研究发展史 |
1.6.2 语言迁移研究动态 |
1.7 研究方法 |
1.7.1 实证研究法 |
1.7.2 对比分析法 |
第2章 理论基础 |
2.1 实验语音学 |
2.2 偏误分析理论 |
2.2.1 偏误分析理论的相关研究状况 |
2.2.2 偏误分析理论的发展过程 |
2.2.3 偏误分析理论对汉语教学的启示 |
2.3 语言迁移理论 |
2.3.1 语言迁移 |
2.3.2 语际影响 |
2.4 中介语理论 |
2.4.1 中介语的名称之辨 |
2.4.2 中介语的形成因素 |
2.4.3 中介语的特点 |
第3章 调查设计与实施 |
3.1 设计方案 |
3.2 调查对象及过程 |
3.2.1 调查对象 |
3.2.2 实验信息采集的过程 |
3.3 praat辅助语音分析 |
3.3.1 praat的相关参数介绍 |
3.3.2 基于praat的语音偏误分析 |
第4章 日(L1)、英(L2)、汉(L3)三语者语音迁移的实证分析 |
4.1 日(L1)、英(L2)、汉(L3)三语者辅音的迁移 |
4.1.1 擦音的迁移 |
4.1.2 塞擦音的迁移 |
4.1.3 鼻音的迁移 |
4.1.4 送气音和不送气音的迁移 |
4.2 日(L1)、英(L2)、汉(L3)三语者元音的迁移 |
4.2.1 单元音的迁移 |
4.2.2 复元音的迁移 |
4.3 日(L1)、英(L2)、汉(L3)三语者音变的迁移 |
4.3.1 上声变调的迁移 |
4.3.2 “一”和“不”的变调 |
4.3.3 轻声 |
4.3.4 儿化 |
第5章 日(L1)英(L2)汉(L3)三语者语音迁移的成因分析 |
5.1 语际影响 |
5.1.1 无英语(L2)参与,日语(L1)对汉语(L3)的迁移 |
5.1.2 英语(L2)参与下,日语(L1)对汉语(L3)的迁移 |
5.1.3 目的语汉语(L3)的影响 |
5.2 学习者自身的影响 |
5.2.1 学习动机 |
5.2.2 学习时间 |
5.2.3 学习策略 |
第6章 日(L1)英(L2)双语者汉语(L3)语音的教学策略 |
6.1 日(L1)英(L2)双语者汉语(L3)辅音的教学策略 |
6.1.1 f和h的教学 |
6.1.2 zh、ch、sh的教学 |
6.1.3 r和l教学 |
6.1.4 z、c、s和 j、q、x的教学 |
6.1.5 -n和-ng的教学 |
6.1.6 送气音和不送气音的教学 |
6.2 日(L1)英(L2)双语者汉语(L3)元音的教学策略 |
6.2.1 单元音的教学 |
6.2.2 复元音的教学 |
6.3 日(L1)英(L2)双语者汉语(L3)声调的教学策略 |
6.4 日(L1)英(L2)双语者汉语(L3)音变的教学策略 |
6.4.1 汉语(L3)变调的教学 |
6.4.2 汉语(L3)轻声的教学 |
6.4.3 汉语(L3)儿化的教学 |
第7章 结语 |
7.1 结论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10)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外语焦虑与旅游英语成绩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1. 理论意义 |
2. 实践意义 |
(三) 研究方法 |
1. 文献分析法 |
2. 问卷调查法 |
3. 统计分析法 |
(四) 研究思路与框架 |
(五) 本研究创新点 |
二、文献综述 |
(一) 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 |
1. 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和内涵 |
2. 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界定 |
3. 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界定 |
4. 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测量 |
5. 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国内外相关研究 |
6. 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述评 |
(二) 外语焦虑 |
1. 外语焦虑的界定 |
2. 外语焦虑的测量 |
3. 外语焦虑的国内外相关研究 |
4. 外语焦虑的相关研究述评 |
(三) 各变量间相关研究 |
1. 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外语成绩的相关研究 |
2. 外语焦虑与外语成绩的相关研究 |
3. 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外语焦虑的相关研究 |
4. 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外语焦虑与英语成绩的相关研究 |
5. 研究述评 |
三、理论基础 |
(一) 自我效能理论 |
1. 自我效能理论的内涵 |
2. 自我效能的形成 |
3. 自我效能的功能 |
4. 自我效能理论对本研究的指导意义 |
(二) 焦虑理论 |
1. 焦虑理论的内涵 |
2. 焦虑产生的原因 |
3. 焦虑的分类 |
4. 焦虑理论对本研究的指导作用 |
(三) 情感过滤假说 |
1. 情感过滤的内涵 |
2. 影响过滤的情感因素 |
3. 情感过滤假说在本研究中的指导作用 |
四、研究设计 |
(一) 研究假设与研究模型 |
1. 研究假设的提出 |
2. 研究模型的构建 |
(二) 问卷设计 |
1. 问卷设计 |
2. 变量测量 |
3. 问卷前测 |
(三) 数据收集 |
五、数据分析 |
(一) 描述性统计分析 |
1. 样本特征描述性统计分析 |
2. 测量指标数据描述性统计分析 |
(二) 信度分析 |
1. 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信度分析 |
2. 外语焦虑量表信度分析 |
(三) 因子分析 |
1. 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的效度分析 |
2. 外语焦虑量表的效度分析 |
(四) 差异分析 |
1. 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性别差异 |
2. 外语焦虑的性别差异 |
3. 旅游英语成绩的性别差异 |
(五) 相关分析 |
1. 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与旅游英语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
2. 外语焦虑与旅游英语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
3. 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外语焦虑各维度之间的相关性 |
(六) 回归分析 |
1. 旅游英语成绩与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回归分析 |
2. 旅游英语成绩与外语焦虑的回归分析 |
3. 外语焦虑与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回归分析 |
4. 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外语焦虑的回归分析 |
(七) 中介效应检验 |
1. 外语焦虑的中介效应检验 |
2. 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检验 |
(八) 研究假设验证情况 |
六、结论与展望 |
(一) 研究结论 |
1. 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外语焦虑与旅游英语成绩的相关性 |
2. 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和外语焦虑的中介作用 |
(二) 旅游英语课程的教学建议 |
1. 提升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 |
2. 调整学生的外语焦虑 |
3. 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设置旅游英语课程 |
4. 创造轻松的课堂环境 |
(三) 研究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外语焦虑调查问卷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四、浅谈影响外语学习的因素(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外语学习者身份认同研究综述[J]. 崔雨,李丽君.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21(05)
- [2]外语学习者情绪研究进展与前景——从“调控情绪”到“培养情商”[J]. 董连棋.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1(05)
- [3]外语学习无聊情绪研究:综述与展望[J]. 刘宏刚,李靖.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1(05)
- [4]高校学生外语学习重构性动机的调查研究[D]. 闵陈震. 南京邮电大学, 2021
- [5]小学生英语阅读理解的引导策略研究[D]. 姚丽婷.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6]影响印尼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外语愉悦的因素研究[D]. 常世宇.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7]影响高中生英语课堂愉悦情绪的教师因素探究 ——以鄂尔多斯市某旗县高中为例[D]. 陈婷婷.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9)
- [8]高中俄语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下文化意识培养研究[D]. 沈倬丞.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9]汉语作为三语习得的语音迁移研究[D]. 魏思文. 吉林大学, 2021(01)
- [10]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外语焦虑与旅游英语成绩的关系研究[D]. 周冰怡.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