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合资铁路发展状况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陈纮炜[1](2019)在《福建省加强铁路建设融资管理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铁路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作为“大国重器”,它对于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功能和作用。2005年以前,福建铁路质量标准偏低,严重制约了福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经过十余年来的大规模铁路建设,目前福建铁路已形成“两纵五横”的路网框架,全面迈入高铁时代。目前,福建省铁路建设融资方式是以直接融资为主,即是政府利用财政拨款方式的融资,引入社会资本、发行债券等间接融资比重很少,投资主体及手段也较单一。“十三五”期间,福建省仍将继续推进快(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铁路干线等项目的建设,这预计需要400亿元左右的铁路建设省方资本金,将带来巨大的省方资本金筹资压力,进而可能会影响福建省铁路建设进度。基于此,本文将福建省铁路建设融资工作作为研究对象,力求为新时期下福建铁路筹集铁路建设资金提供建议。论文应用基础设施投融资理论、公共产品理论,结合福建铁路工作特点,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走访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分析得出当前福建铁路建设融资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投资主体及手段比较单一、社会资本投资积极性不高、资金到位情况还不够理想、规范化管理情况存在障碍等。认为产生问题的原因是:铁路投资渠道偏窄、铁路公司经营不善、社会资本追利逐利、土地开发进展缓慢、社会资本投资环境还不健全。根据上述分析,结合工作实际并借鉴国内外铁路建设融资经验和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论文提出福建省加强铁路资金融资管理工作的建议对策:一是探索新型融资方式,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二是加强经营管理,改善经营状况,提高人才建设,提升合资铁路公司效益;三是不断优化投融资政策,提高社会资本参与铁路投资积极性;四是持续完善土地综合开发工作,促进铁路与地方协调发展;五是推动完善自律监督机制、改善融资环境条件。
陈阵[2](2019)在《和邢铁路合资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出行需求的不断增长,铁路项目作为重要的基础交通运输设施,已经成为制约区域经济转型、便利民生的核心因素。然而单靠政府投资建设远远不能满足铁路建设的需要。合资铁路的产生和发展,为解决铁路项目资金不足的问题提供有效途径,通过多渠道来筹集铁路建设资金,对铁路建设和运输企业改革具有重大意义。合资铁路项目具有建设周期长、投入大、技术要求高、利益主体多等特点,这给相关主体的管理能力带来重大挑战。如何有效识别并控制合资铁路项目可能遇到的各类风险成为项目能否成功建成和正常运营的关键。本文基于风险管理的角度,从项目建设简介、项目建设经济评价等方面论述了和邢铁路建设项目的概况,分析了该工程的主要特征,运用目前通用的风险管理流程,对和邢铁路合资建设项目的风险类型进行分类,初步确定了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随后运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了各个项目风险因素,并确定对项目影响较大的核心风险因素。构建了和邢铁路建设项目的风险评价机制。基于层次分析法,从政治、金融、自然等七个方面确定了各个风险的风险权重,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和邢铁路建设项目管理评价模型,对和邢铁路建设项目的风险进行评价。结合风险评价结果,从项目风险应对策略的思路和原则出发,分别对和邢合资铁路工程的核心风险和一般风险提出了若干切实可行的建议和风险控制策略。通过对和邢铁路合资建设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为该项目的实际风险管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与方法指导,有助于建设和完善该项目的风险管理体系,提高项目的管理水平。同时,可为其它类似的合资铁路项目风险管理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荣朝和[3](2019)在《铁路可持续发展必须明确事权与支出责任》文中认为我国铁路发展已经从依靠模糊事权调动地方建设积极性阶段,进入到需要合理划分事权和支出责任以确保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新时期。铁路事权与投资及服务责任、股权结构、债务与运营补贴主体、经营战略决策、土地综合开发能力等密切相关。铁路事权的显着特点是包括相当比重的央地共同事权,铁路总公司/国铁集团目前是同时接受多层次主体委托的事权履行实施代理方。事权与支出责任调整为铁路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契机,必须明确中央的铁路事权和支出责任、明确并合理发挥地方铁路事权、控制与化解铁路债务风险、建立铁路运营补贴制度、同时有效规制行业性行政垄断对事权划分与履行的违反。
尹歆昕[4](2017)在《武广合资铁路委托运输管理模式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经济腾飞的今天,铁路网络已经成为当下现代运输服务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只有将其扩大和完善,才能将铁路系统的优势完全表现出来,才能为确保稳定快速发展经济提供牢靠的运输保障。武汉—广州的线路承载着较为庞大的客流量,武广铁路的优化与完善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着“武广延线都市圈”的繁荣,并且直接影响到整个华南,西南和整个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经济和社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武广合资铁路的建立能够弥补传统长三角与珠三角竞争中存在的腹地劣势。因此,对于这一线路进行研究,对于我国经济的繁荣与社会的稳进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合资铁路的运输管理模式问题,此文中以武广合资铁路为例是因为自武广合资铁路运营以来,其不仅在缓解铁路运输供求矛盾、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方面有着较为显着地成果;其也在客观上改善了铁路生产力的布局结构,证明了武广合资铁路在合资铁路中的重要性。本文分析了目前武广合资铁路主要是以委托管理模式为主,着重研究了目前武广合资铁路委托运输管理模式,分析了采取此种模式的原因,提出了该模式的优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同时由于目前在国内武广合资铁路的发展尚且没有足够的经验可以借鉴。因此本文阐述了国外部分管理模式并从中得到启示,结合国情提出自己对于解决模式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最终得出结论。希望能够在客观上为铁路管理体制和投资体制改革提供理论以及实践方面的借鉴,当然也希望能够对我国铁路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陈翀[5](2017)在《基于契约视角的铁路引入社会资本套牢问题研究》文中认为资金不足的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制约着我国铁路的建设发展。我国政府及铁路主管部门为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旨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铁路建设投资。但套牢问题的出现严重阻碍了铁路引入社会资本的顺利进行。因此,对套牢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非常必要。相关文献对基础设施融资过程中套牢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领域或国外铁路项目,由于行业特征及市场结构不同,其理论框架直接用于分析我国铁路引入社会资本过程中的套牢问题解释力不足。对国内铁路套牢问题的研究则主要关注于国有铁路对社会资本的单方面套牢,忽略了套牢问题的双向性。并且,铁路行业套牢问题的发生与铁路及社会资本的特殊属性具有密切联系,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现有文献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构建的一般性套牢模型难以解释铁路引入社会资本过程中契约履行机制失效的原因。本文提出的经济学问题是:铁路引入社会资本过程套牢问题的形成机理是什么?这一问题可以进一步引申为三个子问题:1)铁路引入社会资本过程中套牢问题的成因是什么?2)铁路行业与社会资本的属性对套牢问题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契约履行机制为何难以防止套牢的出现?论文采用文献分析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对铁路项目的建设运营过程以及参与方之间签订的发起人协议和委托运输协议进行了分析,从铁路行业及社会资本的属性出发,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构建了铁路引入社会资本过程中的套牢问题分析框架,阐明了契约因素与市场因素对契约履行过程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论文提出了套牢问题的形成机理,并通过建立博弈模型进行了验证。为证明理论分析框架的有效性,本文从契约视角重新考察了台湾高铁BOT项目及金温铁路项目在引入社会资本过程中出现的套牢问题。检验结果与论文提出的套牢问题形成机理具有一致性。根据对契约履行机制失效原因的分析,本文提出了套牢问题的应对机制,认为通过合理的机制设计,可以解决影响契约履行机制发挥作用的障碍,使其对套牢产生有效约束,促进铁路引入社会资本的顺利进行。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有:一、铁路引入社会资本过程中套牢问题的成因是:由于契约履行机制在参与方合作过程中未能发挥对套牢的约束作用,参与方之间缔结的契约未能有效履行;二、铁路行业及社会资本的属性影响了契约的履行过程,使铁路引入社会资本的套牢问题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现在:铁路承担的公益性与社会资本的逐利性造成双方合作目的不一致;铁路项目建设运营周期长、环节复杂,使参与方之间难以明确约定投资回报;铁路运输较强的网络性造成合资铁路在调度指挥与收入清算方面受国铁影响较大;铁路项目的资产专用性使参与方受到套牢侵害时难以退出交易.,三、契约履行机制失效的主要原因是:铁路项目工期、收益的不确定性与信息不对称增加了参与方履约情况观测的难度,使契约第三方履行机制难以发挥作用;铁路市场结构的垄断性、市场环境的不透明以及项目参与方之间缺乏长期合作的市场预期降低了契约自我履行机制的效果;铁路运输的网络性使社会资本难以通过纵向一体化机制解决套牢问题;铁路项目的公益性增加了国铁被社会资本套牢的风险。
梁荣波[6](2015)在《广铁集团合资铁路经营管理模式改革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的合资铁路,经过30多年的发展壮大,已经在全国铁路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目前,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铁路将逐步全面走向市场,管理体制不断深化改革,这对合资铁路而言,既是难得的发展机遇,又是巨大的挑战。本文首先从国内外铁路经营管理模式改革优化入手,梳理归纳其经营管理模式改革优化历程,进而阐述我国合资铁路的发展历程及管理、广铁集团合资铁路的发展及特点,尤其剖析广铁集团合资铁路改革优化经营管理的成效和不足,并分析存在不足的成因。其次,剖析国(境)外香港铁路、美国铁路经营管理改革优化,借鉴香港铁路、美国铁路经营管理改革优化迅速取得成功的主要经验和启示。最后,针对广铁集团合资经营管理在改革优化中未能解决的问题,以及近年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我国合资铁路既有体制和原则下,借鉴学习香港铁路、美国铁路的成功做法,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从加大多元化经营力度、深化货运组织改革、实施资源统筹策略、理顺委托管理机制、努力寻求政策支持等,提出改进和完善广铁集团合资铁路经营管理模式的建议。
陈国懂[7](2013)在《合资铁路运输委托管理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合资铁路经过3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论是在线路里程、客货运量及对地方经济贡献上都起得了重要的作用,对国家铁路运输、社会进步、经济增长产生了极大的推动。特别是近年来,我国铁路运输企业不断深化改革,合资铁路委托国铁运输管理越来越成为其发展的一种定势,如何完善合资铁路运输委托管理模式成为了当下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广泛分析国内有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作者的实践工作,以理论研究为主,充分借鉴和参考以往研究成果,采用系统的观点和归纳的方法,针对我国合资铁路选择运输委托管理模式,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首先介绍了我国合资铁路的由来,叙述了其发展历程及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的作用和做出的贡献,紧接着叙述并归纳总结了我国合资铁路生产经营最常用的几种管理模式,并对不同管理模式作了适应性分析。以此为根据选择西延合资铁路公司为对象,对其经营管理模式进行了SWOT量化模型构建,实例论证了上述适应性分析的科学性。然后重点研究了我国合资铁路在运输委托管理模式下的体制探索和机制创新,建立了我国合资铁路选择运输委托管理的综合评价体系。最后在以上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合资铁路实际,阐述了完善合资铁路运输委托管理的提升措施,以期推进我国合资铁路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武璐[8](2013)在《合资铁路公司少数股权价值评估的研究》文中指出合资铁路的出现对我国铁路建设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其建设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吸引了众多机构投资者和民营企业。合资铁路公司是以经营、管理合资铁路而专门成立的企业法人,由国有股股东控股,地方政府、机构投资者以及民营公司等以各类形式参股。由于国有股股东对公司拥有控制权,合资铁路公司并不是单纯以经济效益为唯一追求目标,仍需兼顾社会效益。同时由于运力安排等其他问题,使得大部分合资铁路公司在盈利方面不尽如人意。在这样的前提下,很多期望在短期内获得回报的机构投资者或者民营企业就会想要退出投资。另一方面,随着铁路市场化进程加快,铁路参与资本市场不活跃的局面将会逐步得到改观,社会资本进入和退出铁路行业的规模和频率将会加大。因此,如果能够对合资铁路公司中少数股权的转让价值有一个较为规范的评估流程,对于我国合资铁路未来的建设发展将会有积极作用。本文在一般评估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合资铁路公司的特点与未来发展趋势,选择更为适合的收益法对少数股权进行评估,并对其中重要参数的设定进行了说明,特别是对合资铁路公司中少数股权折价率的确定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对于非上市公司的少数股权,一般认为存在两种折价,一种是由于缺乏控制权的折价,另一种是相较于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股份转让成本较高,由此导致的流动性折价。针对这第一种折价,本文通过借鉴Barclay and Holderness模型,在其基础上根据我国证券市场的特殊特点进行了改进,并通过实证分析得到我国控制权协议转让的平均溢价率为36.24%,由此可以间接获得少数股权的折价率为26.6%。对于第二种折价,国内研究较少,本文通过研究国外相关的文献,得出流动性折价的常用区间为20%-25%。本文还对少数股权在合资铁路公司中利益缺失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最后,基于理论研究、模型建立以及实地调研结果,对我国某非上市合资铁路客运专线中的少数股权进行了评估,为其在今后进行股份转让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贺小娟[9](2013)在《我国合资铁路项目盈利能力分析及授信风险防范》文中指出铁路行业凭借其运输能力大、安全性能高、低耗环保、全天候运输等优势,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全社会对铁路运输需求的不断增长,使得国家加快了铁路建设步伐。“十一五”期间,我国对铁路的投资高达1.56万亿元,据国家铁路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将建设新线3万公里,预计总资金需求2.8万亿元,主要用于建设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发展城际客运轨道交通的既有线提速改造等。当前合资建设铁路已成为政府发展铁路的依赖途径,可以说合资铁路已成为铁路发展的载体。合资铁路的兴起,突破了旧的铁路投资体制束缚,改变了长期以来铁路投资主体单一、资金来源以来国家的状况,拓宽了筹资渠道,初步形成了铁路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但当前值得注意的是,诸多新建和在建合资铁路项目对资金的需求动辄以千亿计,大规模铁路建设迫切需要海量巨额资金支持,对于如此庞大的铁路投资资金,其融资来源绝大部分依赖商业银行,铁道部和地方政府。合资铁路项目的借款比例和总量不断被推高,为支持国家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银行授信条件也不断放宽,全信用、20年以上期限、利率下浮10%已成为常态。如果铁道部未来的融资依靠有息债务融资,预计每年的有息负债将净增5000亿元以上,到2015年末总负债规模可能达到4.68万亿元及资产负债率达72.2%。铁道部债务融资规模和风险已经达到极致,根据发改委关于铁路项目的最低资本金比例为25%规定,铁道部继续增加债务融资的比例将没有空间。在看似“繁华”的铁路建设和地方政府债务不断高企的情势下,合资铁路的银行授信风险不得不引起重视。本文通过对近年来两条具有代表性的合资铁路项目的盈利指标进行测算,揭示影响银行贷款本息偿债覆盖率的主要因素,并就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究。通过分析合资铁路授信存在的风险,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与应对措施,并就下一步银行对合资铁路建设提供融资支持提出对策建议。本文主要以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盈利能力大小是决定银行授信风险的必要因素为线索,进一步导出风险点。并通过分析合资铁路项目银行授信风险,结合工作实际提出融资融智建议。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一是创新运用指标测算法对我国合资铁路盈利指标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影响银行授信风险的因素;二是运用风险分类分析法,提出合资铁路授信风险防范措施。
高珊[10](2012)在《合资铁路公司委托经营模式下的会计信息质量研究》文中提出目前,合资建设铁路已成为我国铁路建设的主要方式,包括客运专线、城际铁路、区域通道在内的所有新建铁路项目和部分既有铁路改扩建项目均以合资方式投资建设。按照铁道部相关文件要求,新建的合资铁路公司均采取了委托经营管理模式。随着委托经营模式在合资铁路公司中的大范围应用,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也受到了多方关注。本文作为铁道部科技司《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研究》课题的专项分析部分,负责对委托经营模式下合资铁路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进行专项研究。本文立足于合资铁路公司经营管理特点,及其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特殊要求,对委托经营模式下合资铁路公司会计信息生成过程进行了梳理,并从该过程中初步诊断出如下因素影响了合资铁路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不规范的关联方交易、监管机制有缺陷、财务制度不明确。基于上述影响合资铁路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因素,本文认为,应从内外因两个角度对合资铁路公司会计信息质量进行优化与保障。从合资铁路公司内部来看,建议其引入激励机制,平衡铁路局与合资铁路利益分配;引入独立监事制度,激活监事会监督职能;引入ERP系统,提升铁路企业会计信息化水平。从合资铁路公司外部来看,建议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措施规范合资铁路与铁路局的关联交易;尽快健全完善合资铁路财务管理制度;政府职能应向独立化、科学化方向转变。
二、关于合资铁路发展状况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合资铁路发展状况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福建省加强铁路建设融资管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主要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主要内容 |
1.3.2 论文研究方法 |
1.3.3 论文的基本框架 |
1.4 论文的创新点 |
1.5 论文的不足之处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铁路项目资本金 |
2.1.2 合资铁路 |
2.1.3 常见项目融资方式 |
2.2 基础设施投融资理论 |
2.3 公共产品理论 |
3 福建省铁路建设融资管理现状 |
3.1 福建铁路发展基本情况 |
3.1.1 铁路的历史发展 |
3.1.2 开通运营铁路基本情况 |
3.2 福建铁路建设融资现状 |
3.2.1 融资现状的相关数据采集 |
3.2.2 在建铁路的有关进展情况 |
3.2.3 部分建成或在建铁路建设资金情况 |
3.2.4 铁路投资情况及下一步规划所需资金情况 |
3.3 福建铁路建设主要融资方式 |
3.3.1 铁路融资的工作特点 |
3.3.2 铁路融资的工作原则 |
3.3.3 现有融资方式及优缺点对比 |
3.3.4 资金来源分布情况 |
3.3.5 筹集建设资金情况 |
4 福建铁路融资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与改革必要性分析 |
4.1 福建铁路融资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4.1.1 投资主体及手段比较单一 |
4.1.2 社会资本投资积极性不高 |
4.1.3 资金到位情况还不够理想 |
4.1.4 规范化管理情况存在障碍 |
4.2 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
4.2.1 铁路投资渠道偏窄 |
4.2.2 合资公司经营不善 |
4.2.3 社会资本追逐利益 |
4.2.4 土地开发进展缓慢 |
4.2.5 铁路融资环境不完善 |
4.3 进一步加强福建铁路建设融资管理的必要性 |
4.3.1 有助于达到新的发展形势要求 |
4.3.2 有助于提高社会资本投资信心 |
4.3.3 有助于推动综合交通体系建设 |
4.3.4 有助于激发公共财政保障作用 |
4.3.5 有助于实现铁路区域协调发展 |
5 国内外铁路融资做法及经验启示 |
5.1 国内铁路融资管理模式 |
5.1.1 部省合资模式 |
5.1.2 资本市场融资模式 |
5.1.3 社会资本融资模式 |
5.2 国外铁路融资管理模式 |
5.2.1 政府参与主导的铁路融资管理模式 |
5.2.2 政府与社会资本共同参与的铁路融资管理模式 |
5.2.3 社会资本参与主导的铁路融资管理模式 |
5.3 经验启示 |
6 福建省加强铁路建设融资管理的对策建议 |
6.1 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 |
6.1.1 发挥财政性资金关键作用 |
6.1.2 设立铁路发展投资产业基金 |
6.1.3 打造完善的融资金融体系 |
6.1.4 探索股权融资模式 |
6.1.5 开展融资租赁业务 |
6.2 改善合资公司经营管理状况 |
6.2.1 加强合资铁路公司运营管理 |
6.2.2 调整合资铁路公司货运票价 |
6.2.3 强化合资铁路公司人才建设 |
6.2.4 推进合资铁路公司重组整合 |
6.3 提高社会资本投资积极性 |
6.3.1 用地养路提高开发收益 |
6.3.2 用市场养路创造资源收益 |
6.3.3 解决后方通道问题促进货运业务增长 |
6.4 持续完善土地综合开发模式 |
6.4.1 加快推进土地开发前期工作 |
6.4.2 协调做好土地综合开发工作 |
6.4.3 继续完善土地开发配套工作 |
6.5 推动完善机制改善环境条件 |
6.5.1 完善铁路投资自律监督机制 |
6.5.2 改善铁路项目融资市场环境 |
6.5.3 做好铁路融资项目运营补贴 |
6.5.4 加强铁路融资法律法规建设 |
7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和邢铁路合资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2.1 研究的思路 |
1.2.2 研究的主要方法 |
1.3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
1.3.1 研究内容 |
1.3.2 论文结构 |
1.4 创新点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合资铁路概述 |
2.2 工程项目风险概述 |
2.2.1 工程项目风险概念及特征 |
2.2.2 风险管理的概念 |
2.2.3 项目风险管理过程的分类 |
2.3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过程 |
2.3.1 项目风险的识别 |
2.3.2 项目风险的评价 |
2.3.3 项目风险的应对 |
2.3.4 项目风险的监控 |
2.4 相关文献综述 |
2.4.1 工程项目风险研究现状 |
2.4.2 合资铁路项目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
第3章 和邢铁路合资建设项目的风险识别 |
3.1 和邢铁路合资建设项目概况 |
3.1.1 项目简介 |
3.1.2 项目建设经济评价 |
3.1.3 项目地质灾害评估报告 |
3.1.4 项目工程建设引起的生态变化预测 |
3.1.5 项目规划定位 |
3.1.6 项目建设特征 |
3.2 和邢铁路合资建设项目风险识别 |
3.2.1 外部环境风险 |
3.2.2 执行过程风险 |
3.2.3 目标实现风险 |
3.3 和邢铁路合资建设项目风险指标体系构建 |
本章小结 |
第4章 和邢铁路合资建设项目的风险评价 |
4.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风险权重确定 |
4.1.1 构建层次结构模型 |
4.1.2 构造原始判断矩阵 |
4.1.3 确定指标权重 |
4.1.4 一致性检验 |
4.2 基于模糊综合指标法的和邢合资铁路项目风险评价 |
4.3 和邢合资铁路项目风险概率评价结果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5章 和邢合资铁路项目风险应对与监控策略 |
5.1 和邢铁路项目风险应对的思路和原则 |
5.2 和邢铁路项目风险应对策略 |
5.2.1 核心风险应对策略 |
5.2.2 一般风险应对策略 |
5.3 和邢铁路项目风险监控策略 |
5.3.1 风险实时跟踪 |
5.3.2 风险预报预警 |
5.3.3 风险汇报总结 |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展望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3)铁路可持续发展必须明确事权与支出责任(论文提纲范文)
一、分税制以来央地财政分配关系的变化 |
二、铁路事权与支出责任匹配的难点 |
三、我国铁路事权关系的变化过程 |
四、一些国家铁路事权关系的参照 |
五、铁路分类与事权划分中的央地关系 |
六、铁路事权与有关股权、债务及补贴等的关系 |
七、必须重视铁路事权的履行实施主体 |
八、处理好铁路事权与铁路改革的关系 |
(一)坚持铁路市场化改革的方向 |
(二)控制与化解铁路的债务风险 |
(三)建立分类的铁路运营补贴制度 |
(四)明确并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铁路事权 |
(五)有效规制行业性行政垄断 |
(六)在综合交通框架下构建铁路可持续发展的财政资金保障制度 |
九、结束语 |
(4)武广合资铁路委托运输管理模式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合资铁路相关文献综述 |
1.2.2 合资铁路运营方面研究 |
1.2.3 对某个合资铁路的案例研究 |
1.2.4 对委托运输管理模式的研究 |
1.3 本文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 |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 |
第二章 武广合资铁路委托运营管理模式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
2.1 武广合资铁路简介 |
2.2 武广合资铁路委托运营管理模式的选择原因 |
2.3 武广合资铁路委托运营管理模式实施情况及权责利分析 |
2.3.1 武广合资铁路现行委托运营管理模式 |
2.3.2 委托管理协议的主要内容 |
2.3.3 武广合资铁路委托运营管理模式权责利分析 |
2.3.4 武广合资铁路委托运营管理模式的成效 |
2.4 武广合资铁路委托运输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
2.4.1 委托运输代理关系不匹配 |
2.4.2 成本效益情况并不理想及基本资产报酬率的不好确定 |
2.4.3 基本资产报酬率的不好 |
2.4.4 委托管理交易成本逐渐提高 |
2.4.5 铁路运输服务质量降低 |
2.4.6 委托管理模式与生俱来的缺陷 |
2.5 武广合资铁路委托运输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
2.5.1 铁路局身份的多重化 |
2.5.2 委托费用的清算方式不适合 |
2.5.3 委托管理资产划分的难度大 |
2.5.4 不同收入来源对管理带来挑战 |
第三章 国外合资铁路运营管理模式介绍及启示 |
3.1 国外合资铁路运营管理模式介绍 |
3.1.1 以韩国为代表的“自管自营”模式 |
3.1.2 以日本为代表的“租赁经营”模式 |
3.1.3 以法国为代表的“委托经营”模式 |
3.2 国外管理模式对国内的启示之处 |
第四章 武广合资铁路委托运输管理模式的改进对策 |
4.1 进一步明确委托运输管理的代理关系 |
4.2 确定新的权责利关系来提高成本效益 |
4.3 确定合理资产报酬率来提高成本效益 |
4.4 细化委托内容通过外包降低交易成本 |
4.5 市场化运作扭转质量服务水准 |
4.6 完善武广铁路资产和收支管理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5)基于契约视角的铁路引入社会资本套牢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研究问题及选题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问题 |
1.1.3 选题意义 |
1.2 基本概念界定、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 |
1.2.1 基本概念界定 |
1.2.2 研究对象 |
1.2.3 研究范围 |
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结构安排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结构安排 |
2 文献述评 |
2.1 不完全契约及套牢理论的发展 |
2.1.1 套牢问题的引出 |
2.1.2 不完全契约理论的发展 |
2.1.3 契约因素对套牢的影响 |
2.1.4 市场因素对套牢的影响 |
2.2 基础设施引入社会资本领域的套牢问题研究 |
2.2.1 交通基础设施引入社会资本过程中的套牢问题研究 |
2.2.2 国外铁路引入社会资本过程中的套牢问题研究 |
2.2.3 我国铁路引入社会资本过程中的套牢问题研究 |
2.3 本章小结 |
3 铁路引入社会资本套牢问题的分析框架 |
3.1 铁路引入社会资本套牢问题的契约因素 |
3.1.1 铁路引入社会资本融资契约的不完全性 |
3.1.2 铁路引入社会资本的契约形式 |
3.1.3 铁路引入社会资本的契约履行机制 |
3.2 铁路引入社会资本套牢问题的市场因素 |
3.2.1 铁路项目建设的市场预期 |
3.2.2 铁路行业的市场结构 |
3.2.3 铁路投融资领域的市场环境 |
3.3 契约视角的铁路引入社会资本套牢问题分析框架 |
3.3.1 套牢问题分析框架的构成 |
3.3.2 铁路引入社会资本套牢问题的成因 |
3.4 本章小结 |
4 铁路引入社会资本套牢问题的形成机理 |
4.1 铁路项目的复杂性与资产专用性为套牢的发生提供了前提 |
4.1.1 合资铁路项目的履约过程分析 |
4.1.2 铁路项目的复杂性增加了契约履行的难度 |
4.1.3 铁路项目的资产专用性为套牢提供了前提条件 |
4.2 社会资本逐利性与铁路公益性的冲突降低了双方履约积极性 |
4.2.1 社会资本的逐利性与铁路公益性的冲突增加了履约的困难 |
4.2.2 社会资本的逐利性增加了项目失败的风险 |
4.2.3 铁路的公益性使政府难以进行风险转移 |
4.3 铁路项目中的契约履行机制难以约束套牢发生 |
4.3.1 市场因素降低了契约自我履行机制的应用效果 |
4.3.2 履约过程不可观测性降低了第三方履行机制对套牢的约束作用 |
4.3.3 铁路的网络性使纵向一体化机制难以防止套牢发生 |
4.4 铁路引入社会资本契约履行机制的模型分析 |
4.4.1 模型的建立 |
4.4.2 相关因素的变化对双方行为策略选择的影响 |
4.4.3 铁路引入社会资本过程中参与方行为策略的选择 |
4.5 本章小结 |
5. 台湾高铁BOT项目引入社会资本套牢问题分析 |
5.1 台湾高铁BOT项目引入社会资本概况 |
5.1.1 台湾高铁BOT项目背景 |
5.1.2 台湾高铁BOT项目引入社会资本的过程 |
5.1.3 项目建设及运营过程中社会资本将政府套牢 |
5.2 台湾高铁BOT项目引入社会资本套牢问题成因分析 |
5.2.1 社会资本的逐利性增加了项目失败的风险 |
5.2.2 项目的亏损提供了社会资本实施套牢的动机 |
5.2.3 铁路项目属性使契约履行机制难以约束套牢发生 |
5.3 本章小结 |
6. 金温铁路引入社会资本套牢问题分析 |
6.1 金温铁路项目引入社会资本概况 |
6.1.1 金温铁路项目背景 |
6.1.2 金温铁路项目引入社会资本的过程 |
6.1.3 项目建设过程中政府将社会资本套牢 |
6.2 金温铁路项目引入社会资本套牢问题成因分析 |
6.2.1 铁路项目的复杂性增加了项目亏损的风险 |
6.2.2 社会资本与政府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
6.2.3 铁路项目的属性使契约履行机制难以发挥作用 |
6.3 本章小结 |
7 铁路引入社会资本套牢问题的应对机制 |
7.1 铁路引入社会资本的契约自我履行机制 |
7.1.1 充分发挥声誉机制对套牢的约束作用 |
7.1.2 建立市场主体资格认证及准入制度 |
7.2 铁路引入社会资本的契约第三方履行机制 |
7.2.1 订立清晰易观测的契约条款 |
7.2.2 制定合理的风险分配制度 |
7.3 铁路引入社会资本的一体化机制 |
7.3.1 进行企业经营边界的清晰划分 |
7.3.2 实现市场化的企业管理制度 |
7.4 本章小结 |
8 结论及展望 |
8.1 论文的主要工作与研究结论 |
8.1.1 本文的主要工作 |
8.1.2 本文的基本结论 |
8.2 主要创新点与展望 |
8.2.1 主要创新点 |
8.2.2 未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铁路引入社会资本套牢问题调研记录一 |
附录B 铁路引入社会资本套牢问题调研记录二 |
附录C 某合资铁路委托运输管理协议 |
附录D 某合资铁路发起人协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6)广铁集团合资铁路经营管理模式改革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和改革优化 |
1.2.1 国外铁路经营管理模式研究及改革优化 |
1.2.2 国内铁路经营管理模式研究及改革优化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论文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论文结构 |
第2章 合资铁路概况 |
2.1 我国合资铁路发程历程及管理概况 |
2.1.1 合资铁路发展历程 |
2.1.2 合资铁路管理概况 |
2.2 广铁集团合资铁路发展概况及特点 |
2.2.1 广铁集团合资铁路发展概况 |
2.2.2 广铁集团合资铁路主要特点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广铁集团合资铁路经营管理模式发展及现状分析 |
3.1 广深铁路公司经营管理模式 |
3.1.1 基本情况概述 |
3.1.2 经营管理分析 |
3.1.3 优势劣势分析 |
3.2 粤海铁路公司经营管理模式 |
3.2.1 并购重组方式分析 |
3.2.2 直管车间方式分析 |
3.3 石长铁路公司经营管理模式 |
3.3.1 基本情况概述 |
3.3.2 经营管理分析 |
3.3.3 优势劣势分析 |
3.4 广珠城际铁路公司经营管理模式 |
3.4.1 基本情况概述 |
3.4.2 经营管理分析 |
3.4.3 问题原因分析 |
3.5 专业化经营管理模式 |
3.5.1 基本情况概述 |
3.5.2 经营管理分析 |
3.5.3 优势劣势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国(境)外铁路经营管理模式改革优化与启示 |
4.1 香港铁路的改革优化与启示 |
4.1.1 改革优化历程 |
4.1.2 改革优化效果 |
4.1.3 改革优化启示 |
4.2 美国铁路的改革优化与启示 |
4.2.1 改革优化历程 |
4.2.2 改革优化效果 |
4.2.3 改革优化启示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广铁集团合资铁路经营管理模式改革优化建议 |
5.1 多元经营策略 |
5.1.1 一体化委托经营 |
5.1.2 联劳合作经营 |
5.1.3 共同合资经营 |
5.1.4 协议租赁经营 |
5.2 货运改革策略 |
5.2.1 货场变市场 |
5.2.2 前后一体化 |
5.2.3 运价市场化 |
5.2.4 货运信息化 |
5.3 资源统筹策略 |
5.3.1 运输资源统筹 |
5.3.2 企业资本运作 |
5.3.3 资本结构调整 |
5.4 规范委托策略 |
5.4.1 更新改造管理 |
5.4.2 定额指导标准 |
5.4.3 效益挂钩办法 |
5.5 政策支持策略 |
5.5.1 立法支持政策 |
5.5.2 运价支持政策 |
5.5.3 专项支持政策 |
5.5.4 公司规范治理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7)合资铁路运输委托管理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本文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 本文主要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4.1 本文研究方法 |
1.4.2 本文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中国合资铁路发展及管理模式分析 |
2.1 合资铁路的定义 |
2.2 中国合资铁路发展历程 |
2.3 合资铁路的作用 |
2.4 合资铁路发展出现的问题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 SWOT 战略的合资铁路运营管理理论研究 |
3.1 合资铁路经营管理模式的类别 |
3.1.1 自主经营 |
3.1.2 委托经营 |
3.1.3 合作经营 |
3.1.4 租赁经营 |
3.2 合资铁路法人治理结构及现代企业制度 |
3.2.1 合资铁路法人治理结构 |
3.2.2 合资铁路的现代企业制度 |
3.2.3 委托经营模式下合资铁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问题 |
3.3 不同管理模式适应性分析 |
3.4 西延合资铁路运输委托管理现状及分析 |
3.4.1 西延合资铁路公司发展概述 |
3.4.2 西延合资铁路运输委托管理现状分析 |
3.4.3 基于 AHP 的西延合资铁路管理模式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运力资源整合的运输委托管理机制研究 |
4.1 合资铁路运力资源整合的要素与时机 |
4.1.1 合资铁路运力资源整合的要素 |
4.1.2 合资铁路运力资源整合的时机 |
4.2 运输委托管理下的资产管理机制 |
4.3 运输委托管理下的运输管理机制 |
4.4 运输委托管理下的运营保障机制 |
4.5 运输委托管理下的激励及兼容机制 |
4.5.1 激励兼容机制的潜在问题 |
4.5.2 激励兼容机制的设计和建立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合资铁路运输委托管理综合评价 |
5.1 评价目的及原则 |
5.1.1 评价目的 |
5.1.2 评价原则 |
5.2 评价指标体系 |
5.2.1 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
5.2.2 评价指标体系 |
5.3 评价方法及模型 |
5.3.1 分层次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5.3.2 合资铁路运输委托管理综合评价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运输委托管理提升措施及发展前景 |
6.1 国内运输委托管理存在问题 |
6.2 运输委托管理提升措施 |
6.3 运输委托管理发展前景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合资铁路公司少数股权价值评估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3 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框架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及路线 |
2 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
2.1 合资铁路公司及其股权结构研究综述 |
2.2 少数股权折价原因的研究综述 |
2.3 控制权收益研究综述 |
2.4 关于流动性折价的研究综述 |
3 以股权转让为目的的合资铁路公司股权价值评估方法 |
3.1 股权价值评估的假设与原则 |
3.1.1 股权价值评估的基本假设 |
3.1.2 股权价值评估的原则 |
3.2 合资铁路公司股权价值评估适用方法 |
3.2.1 股权价值评估的一般方法 |
3.2.2 我国合资铁路公司股权价值评估适用方法 |
3.2.3 加权资本成本的计算 |
3.2.4 收益年限的确定 |
4 我国合资铁路公司少数股权折价率的确定 |
4.1 少数股权产生折价的原因 |
4.2 少数股权折价率的推导 |
4.2.1 控制权溢价的度量 |
4.2.2 少数股权缺乏流动性折价的计量 |
5 案例分析——XX合资铁路公司 |
5.1 被评估企业简介 |
5.1.1 企业基本情况 |
5.1.2 企业经营情况 |
5.2 评估对象和评估范围说明 |
5.3 收益法评估技术说明 |
5.3.1 评估假设 |
5.3.2 企业所在行业状况及发展前景 |
5.4 企业财务状况分析 |
5.5 股权价值的计算过程和评估结果 |
5.5.1 计算公式 |
5.5.2 未来年度现金流预测 |
5.5.3 折现率的确定 |
5.5.4 评估结果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9)我国合资铁路项目盈利能力分析及授信风险防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对铁路投融资风险防范研究综述 |
1.2.1 瑞典、英国、日本铁路投融资风险防范研究情况 |
1.2.2 目前国内铁路投融资现状及有待解决的问题 |
1.3 本文结构安排及研究方法 |
2 我国合资铁路发展现状 |
2.1 我国合资铁路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
2.1.1 实现了铁路投资体制改革的重要突破 |
2.1.2 建立了项目法人责任制和项目资本金制度 |
2.1.3 进行了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效探索 |
2.2 合资铁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2.2.1 资本金过低和不到位严重影响合资铁路的发展 |
2.2.2 企业缺乏规范的运营机制和法律保障 |
2.2.3 合资铁路未形成效益良好的铁路集团到资本市场融资 |
3 几条典型合资铁路项目盈利指标分析 |
3.1 大秦铁路项目盈利指标及偿债覆盖率分析 |
3.1.1 大秦铁路公司及项目概况 |
3.1.2 大秦铁路在现行铁路管理体制下的假设性盈利及偿债情况 |
3.2 成绵乐铁路客运专线项目盈利指标及偿债覆盖率分析 |
3.2.1 成绵乐铁路客运专线项目概况 |
3.2.2 成绵乐铁路客运专线盈利及偿债情况 |
3.3 测算分析我国合资铁路盈利能力影响因素 |
3.3.1 运价 |
3.3.2 运量 |
3.3.3 总投资 |
3.3.4 毛利率估算 |
3.3.5 资本金比例 |
4 合资铁路银行授信风险分析 |
4.1 我国合资铁路项目的银行授信情况 |
4.2 合资铁路项目投融资风险 |
4.2.1 资本金风险 |
4.2.2 超概风险 |
4.2.3 运量运价风险 |
4.2.4 经营风险 |
4.2.5 行业风险 |
5 银行授信风险防范措施及相关建议 |
5.1 银行对合资铁路授信风险防范措施 |
5.1.1 资本金风险的防范 |
5.1.2 超概风险的防范 |
5.1.3 建成风险的防范 |
5.1.4 经营风险的防范 |
5.1.5 行业风险的防范 |
5.2 下一步就银行对合资铁路授信工作提出建议 |
5.2.1 项目评审前期工作建议 |
5.2.2 合资铁路项目贷后工作建议 |
6 结语 |
6.1 本文主要结论 |
6.2 本文创新点及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后记 |
致谢 |
(10)合资铁路公司委托经营模式下的会计信息质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现实意义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案 |
1.3.1 研究框架 |
1.3.2 研究方法 |
1.3.3 预期成果 |
1.4 创新及不足之处 |
1.4.1 本文创新之处 |
1.4.2 本文局限性及待研究领域 |
2 理论与文献回顾 |
2.1 公司财产权利关系综述 |
2.2 会计信息供给与需求经济学理论综述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2.2.2 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契约理论 |
2.2.3 内部人控制理论 |
2.2.4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3 会计信息质量研究现状文献回顾 |
2.3.1 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内涵与特征 |
2.3.2 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影响因素及治理方法 |
2.3.3 我国铁路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其治理 |
3 合资铁路公司经营管理概况 |
3.1 合资铁路与合资铁路公司 |
3.1.1 合资铁路的内涵与外延 |
3.1.2 合资铁路与合资铁路公司概念的比较 |
3.2 国内外合资铁路公司经营管理模式 |
3.2.1 我国合资铁路经营管理模式 |
3.2.2 国外合资铁路经营管理模式 |
3.3 合资铁路公司委托经营模式下会计信息质量风险点研究 |
3.3.1 合资铁路公司经营管理特点 |
3.3.2 合资铁路公司会计信息使用者及其信息需求分析 |
3.3.3 合资铁路公司委托经营模式下会计信息质量风险点分析 |
4 合资铁路公司会计信息质量问题诊断 |
4.1 风险点一:合资铁路公司与铁路局的关联方交易问题 |
4.1.1 合资铁路公司与铁路局关联方交易主要内容 |
4.1.2 合资铁路公司与铁路局存在不规范的关联方交易 |
4.1.3 合资铁路公司与铁路局关联方交易形成机制分析 |
4.2 风险点二:委托经营模式下合资铁路公司的监管机制问题 |
4.2.1 合资铁路公司监管主体缺位 |
4.2.2 合资铁路公司监管机制不合理成因分析 |
4.3 风险点三:合资铁路公司的财务制度问题 |
5 合资铁路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优化方案与保障措施 |
5.1 合资铁路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优化方案 |
5.1.1 引入激励机制,平衡国铁与合资铁路利益分配 |
5.1.2 引入独立监事制度,激活监事会监督职能 |
5.1.3 引入ERP系统,提升铁路企业会计信息化水平 |
5.2 合资铁路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保障措施 |
5.2.1 规范合资铁路与国铁的关联交易 |
5.2.2 健全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
5.2.3 政府职能独立化、科学化保障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四、关于合资铁路发展状况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福建省加强铁路建设融资管理的研究[D]. 陈纮炜. 福建农林大学, 2019(05)
- [2]和邢铁路合资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 陈阵. 山东大学, 2019(03)
- [3]铁路可持续发展必须明确事权与支出责任[J]. 荣朝和.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3)
- [4]武广合资铁路委托运输管理模式问题研究[D]. 尹歆昕. 华东交通大学, 2017(01)
- [5]基于契约视角的铁路引入社会资本套牢问题研究[D]. 陈翀. 北京交通大学, 2017(06)
- [6]广铁集团合资铁路经营管理模式改革优化研究[D]. 梁荣波. 西南交通大学, 2015(02)
- [7]合资铁路运输委托管理模式研究[D]. 陈国懂. 长安大学, 2013(06)
- [8]合资铁路公司少数股权价值评估的研究[D]. 武璐. 北京交通大学, 2013(S2)
- [9]我国合资铁路项目盈利能力分析及授信风险防范[D]. 贺小娟. 西南财经大学, 2013(03)
- [10]合资铁路公司委托经营模式下的会计信息质量研究[D]. 高珊. 北京交通大学, 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