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后勤保障社会化特点及对我军的启示

美日后勤保障社会化特点及对我军的启示

一、美、日后勤保障社会化特点及对我军的启示(论文文献综述)

刘硕[1](2019)在《我国军队院校内部治理结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推进军队院校改革创新、加快建设一流军队院校,是习近平军事教育思想明确提出的战略目标。军队院校既是军队的列编单位,又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既是“军”又是“校”的“非单一化”组织属性,决定了其教育管理有着与军队管理及地方高校管理相区别的鲜明特点,既要体现军队管理特色,又必须遵循高等教育管理的普遍规律,以实现军事统一、教育民主与办学高效的有机结合。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军队院校的教育管理忽视了其作为高等教育机构的组织属性,行政权力泛化、学术权力缺失,组织活力与创新能力不足。随着我国军队革命性体系重塑和军事斗争准备的加速推进,随着现代军校科技元素不断增加、学术属性不断增强、新兴领域和新质力量不断涌现,深化军队院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在于内部治理结构的科学构建。鲜明地提出军队院校内部治理结构的概念并开展相关研究,顺应了当前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主旋律,突出了军队建设依法从严治军的总基调,也为军队院校深化教育管理改革开辟了新路径。新时代,党的军事指导思想的丰富发展,治理理论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实践探索,为我国军队院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科学指引、理论支撑与经验借鉴。鉴于治理理论强调民主意识、重视制度权威、关注主体利益,将治理理论中的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方式互动化、治理规则法制化等核心思想和有益成分引入我国军队院校的教育管理实践,必将有助于完善教育管理组织系统、改进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实现教育管理依法从严。论文以习近平新时代军事教育思想为根本遵循,以治理理论为理论支撑,在继承我国军队院校教育管理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借鉴地方高校改革与发达国家军事院校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理念,按照理论阐释、历史沿革、现实困境、经验借鉴、路径构建的逻辑顺序依次展开论述,力求比较清晰的呈现我国军队院校内部治理结构的现状与未来发展全景。在具体研究过程中,设计了以军队院校内部事务决策为载体,由内部治理结构合法性依据、内部治理结构要素和决策结果评价三个方面构建的内部治理结构概念模型。基于内部治理结构的核心实质是权力问题,通过提出权力假设、确定测量题项、发放调查问卷和对回收问卷进行统计与检验分析,从权力形式、权力层次、权力重心三个维度对我军院校内部治理结构的发展现状、权力配置特点与存在主要问题给予深入的系统解构,试图展示一种从权力维度分析管理症结的方法路径,进而把握军队院校教育管理问题的本质,寻求内部权力合理配置运行的可能轨迹。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军队院校内部权力形式单一、行政干预普遍,权力层次冗杂、组织运行僵化,权力重心失衡、学术地位弱化,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军事行政习惯的深刻影响、军事制度演化的路径依赖和军事学术民主的氛围缺失。通过个案研究发现,美国军种官校权力形式多元、内部决策民主,权力层次简明、行政实施顺畅,权力重心下移、学术权力彰显等权力结构与运行特点得益于其完善配套的法规制度和长期以来的严格执法。我国军队院校应结合自身实际、及时更新理念、不断改革创新,在院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党委核心与两治并进的格局确立、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的有机协调、院校章程与规章制度的健全完善、依法办学与从严治校的贯彻落实,改变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失衡现状,理顺政治权力、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相互关系,着力构建以政治权力为领导核心,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相互协调、均衡发展的内部治理结构。

孙晓楠[2](2019)在《基于社交媒体的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习主席强调指出,“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军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将我们党的精神、意志和主张灌注于官兵的头脑和灵魂之中,从而牢牢掌握官兵思想,确保我军始终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当前,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迭代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各种类型的社交媒体花样翻新、层出不穷,它们一方面因为能够为广大官兵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极大便利而日益成为广大官兵须臾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另一方面也能够通过其传播的信息内容和其有别于传统媒体的独特的信息传播特性而对广大官兵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产生深刻影响,而这种影响既有积极性的一面也有消极性的一面,因而会给我们党牢牢掌握官兵思想带来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显然,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大趋势面前,我军绝不能再视社交媒体如洪水猛兽而简单粗暴地对其一禁了之,相反,必须因势而为、随势而制,通过分析社交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点并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使得在社交媒体环境下我军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够一如既往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效果,还能在彰显时代性和感召力上有着更为卓越的表现。第一章,绪论。主要对本论文的选题依据、研究意义进行了阐释,并对已有的且对与本论文紧密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概括,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研究思路和框架,最后再总结归纳了本论文的创新之处。第二章,为本论文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在对社交媒体、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和基于社交媒体的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优化这一组概念进行充分界定的基础上,重点从静态和动态两个维度分析讨论了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构成要素。此外,还明确了本论文开展研究的直接指导理论和相关理论借鉴。第三章,探讨社交媒体给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双重影响。在强调了将社交媒体引入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性的基础上,既着重从丰富教育素材、改善教育方法、强化官兵的接受意愿以及提升了教育主体的主导能力这四个方面对社交媒体给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积极影响给予充分认可,又从增加了教育阻力、导致官兵价值判断异化、降低官兵的学习能力以及造成官兵的身心状态失调这四个方面分析了社交媒体给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客观上带来的消极影响。第四章,在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当前基于社交媒体的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现状进行分析。首先从社交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得到重视、主流涉军社交媒体的矩阵规模初步显现、教育主体借助社交媒体施教更为主动、教育内容的呈现形式更加生动活动以及官兵参与的热情高涨这五个方面对当前基于社交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所取得的成效进行总结;其次指出了当前基于社交媒体的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四大问题,即:教育主体对社交媒体的理解和运用仍浮于表面、官兵面对社交媒体中大量冗余信息时常陷入茫然、主流涉军社交媒体的传播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以及不同单位各自为战缺乏整体层面的有效统筹规划。最后,分析了导致上述四大问题的原因所在,即:教育主体的能力素质未能跟上媒体环境的变迁、具体教育内容的设置与社交媒体环境相适度低、教育方法的选用上囿于思维固化而创新力不足、相关平台建设运营上的思路理念不够清晰明确和缺乏一整套成体系的科学规范的教育运行机制。第五章,提出优化教育主体能力素质的相关建议举措。在明确了社交媒体环境下教育主体应具备站稳政治立场把准政治方向的能力素质、理解媒体技术变革教育理念的能力素质、掌握操作技能推动教育实施的能力素质以及“表里如一”彰显人格魅力的能力素质这四大能力素质的基础上,提出了院校培养培训奠定基础、社会力量参与辅助支援以及岗位实践锻炼彰显成效三条优化途径,并进一步论述了优化教育主体能力素质的配套保障措施,即:以岗位任职资格的形式明确教育主体的能力素质要求、将审视教育主体能力素质作为党组织议教的规定内容以及建立针对教育主体能力素质进行考核评价的实施细则。第六章,提出优化教育内容设置的相关建议举措。首先提出了对教育内容进行优化设置的三项基本原则,即:方向性原则、传承性原则和适应性原则。接着,明确了优化教育内容设置的具体指向,即:着重强调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着重强调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补充媒体素养教育内容以及优化教育内容呈现形式。最后,论述了优化教育内容设置的实施途径,即:军队专家团队主导、军地媒体机构合作和鼓励普通用户参与。第七章,提出优化教育方式方法的相关建议举措。首先从宏观层面明确了优化教育方式方法的三项要求,即:科学精准滴灌、多方力量参与和官兵喜闻乐见。接着,提出了优化教育方式的三条建议,即:共享式教育、互动式教育和内隐式教育。最后,针对优化教育方法提出四条建议,即:翻转传统课堂教育、改造升级在线教育、发挥意见领袖作用和深化教育双方的交流互动。第八章,基于强军网和互联网两个空间提出优化教育载体平台的相关建议举措。一是要打造依托强军网固定设备的军用社交媒体,二是要强化互联网主流涉军社交媒体传播影响力,三是要净化基于互联网的各类社交媒体空间环境。第九章,提出优化教育运行机制的相关建议举措。一是要完善教育筹划,二是要开展教育协作,三是要健全教育评估总结。最后,全文总结和展望。第十章对全文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在此基础上既提出了我军应当深入了解社交媒体、牢牢掌握社交媒体并将其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机融合,真正使社交媒体为我军所用、为我军服务这一结论,又明确指出了未来进一步深入研究需要把握的趋势和方向。

李新冬[3](2019)在《军事院校饮食保障社会化问题研究 ——以武警警种学院为例》文中研究指明

李博[4](2018)在《武警内卫总队医疗保障问题研究 ——以武警四川省总队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当前,正值武警内卫总队改革强军的关键期,随着编制体制调整不断深入,练兵备战要求不断提高,官兵紧迫的医疗服务需求与相对落后的体系保障能力之间的矛盾愈来愈突出。为积极化解当前内卫总队医疗保障问题矛盾,紧紧把握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重大机遇,全面提升内卫总队平战医疗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本文基于武警内卫总队医疗保障实际情况,通过调查问卷对当前武警四川省总队医疗保障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针对调查的结果对现状进行了分析。在充分借鉴国内外军队医疗保障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武警内卫总队医疗保障的策略建议。主要工作如下:第一,在研究问题的背景和意义的基础上,对外军医疗保障和武警部队医疗保障与改革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梳理了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二,对研究问题的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对内卫部队和医疗保障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与说明,对军队医疗保障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分析。第三,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当前武警四川省总队医疗保障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首先以武警四川省总队为例,通过调查问卷、实地访谈和资料查阅等途径,取得武警四川省总队医疗保障现状的详细资料,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并对造成现有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第四,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泸州支队“军地协作”医疗保障模式、美国“管理式医疗”保障模式,德国“实报实销”医疗保障模式,以及日本“社会医疗保险”保障模式进行了分析总结,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相关经验和启示。最后,提出了完善武警内卫总队医疗保障的策略建议。根据调查问卷的问题分析与经验启示的总结结果,从五个方面提出了解决当前问题的策略建议。本文研究结果可为武警内卫总队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提供思路方法和实践指导。

罗跃全[5](2018)在《基于卫勤保全的陆军师级医院核心卫勤保障能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军事变革冲击了传统的军事理念和军事安全观念,未来战争将发生巨大变化。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新材料等会聚发展并应用于军事领域,使得新边疆、高边疆、生物微边疆成为新的主权概念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面对新军事变革和新技术革命这一发展浪潮,我国安全风险呈累积态势。党中央作出了全面深化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组建陆军领导机构,加快陆军转型发展。战争形态的改变和陆军职能任务的深化拓展,对战斗力生成转化模式提出了全新命题,使得担负战斗力维护任务的军队卫勤从幕后走向台前,对卫勤建设在为战斗力提供科学性、系统性和效能性保障方面提出了更高标准和更大挑战。卫勤建设理念也在发生转型,由伤亡可承受性向“低伤亡”甚至“零伤亡”方向发展,战救技术由保“命”向保功能、保生活质量等“全健康”方面发展。随着未来高技术战争可以实现对致伤手段、打击范围、毁伤程度等多因素的可控,卫勤任务也将从救治能力向战斗力的提升及预先保护等方面转变,向有利于提高、更新战斗力保障机制发展。如何在新一轮变革中实现卫勤保全效能最大化是本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通过对全新作战理论和医学科技发展背景下“卫勤保全”思想的深化拓展,并以此为理论依据指导卫勤实战化建设,提高战救技术的发展突破和有效运用。陆军师级医院是我军卫勤体系中的核心力量,是执行我军战救、教学、训练、医疗和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等多样化任务的主要平台,在分级诊疗体系中处于卫勤要素涵盖最全的关键节点,是全面实践和发展卫勤保全理论的理想切入点。课题着眼陆军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与任务,探索基于卫勤保全的陆军师级医院核心卫勤保障能力建设,为实现实战化条件下的卫勤组织指挥提供科学决策支持。本文系统运用管理学、军事学、运筹学、统计学等相关理论、技术与方法,深入分析了“卫勤保全”理论相关概念、核心内涵及应用前景,结合专家论证和建模分析,分析了卫勤保全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构建了基于卫勤保全理论的陆军师级医院核心卫勤保障能力体系,借鉴引用军事建模中“多优先级列表作战资源调度方案建模与辅助决策方法”和虚拟仿真等技术手段,设计建设实战化卫勤战救模拟研训中心,开展能力体系建设实践并通过开展联合作战军事演训和非战争军事行动等卫勤实践进行建设效果的实证研究,最后对加强陆军师级医院核心卫勤保障能力建设进行了思考和展望。现状及理论研究部分,通过广泛调研国内外文献资料,分析外军和我军卫勤建设的基本概况、相关理论和发展优势;以既往实战卫勤保障任务为对象进行个案调查与类比分析,归纳军队医院核心卫勤保障能力建设经验和问题不足。探索新形势下,特别是现代战争条件下陆军师级医院进行卫勤保障时的时间点、伤情特点、救治要点等新情况新问题;对卫勤保全、军队医院核心卫勤保障能力等概念进行阐明,对卫勤保全与外军卫勤理论进行比较分析,对卫勤保全理论应用的新特点、新形势进行研究。核心卫勤保障能力体系研究部分,通过情报分析、专家访谈、座谈讨论、“头脑风暴”等形式,深入了解新时期陆军转型发展战略、职能任务拓展以及新质作战力量建设布局。以此为基础和框架,根据广泛的文献研究情况和专家访谈意见,设计基于卫勤保全的陆军师级医院核心卫勤保障能力研究调查问卷,采用Delphi法对全军相关单位管理、医学、生物、军事、工程等领域的60名专家进行两轮咨询,完成对卫勤保全理论构成要素、陆军师级医院核心卫勤保障能力等核心内容的问卷调研,采用层次分析法、探索性因子分析、熵值法分析等数学建模方法,研究确定了基于卫勤保全的陆军师级医院核心卫勤保障能力指标及权重体系。结果显示:效能型卫勤能力、主动型卫勤能力、科技型卫勤能力关系紧密、缺一不可,是推动卫勤保全改革的核心要素。核心卫勤保障能力建设部分,以能力体系为依据,聚焦基于卫勤保全理论的“效能型卫勤能力、主动型卫勤能力、科技型卫勤能力”三大领域,以多样化军事行动卫勤任务为牵引,运用“多优先级列表作战资源调度方案建模与辅助决策方法”进行资源到任务的科学配置,创新引入“卫勤蓝军”概念,指导建设卫勤战救模拟研训中心,形成循序渐进、优化整合的现场急救、转运后送、综合战救、野战手术、重症监护、控制评估等虚拟仿真合成训练资源集合。综合应用医学模拟、计算机仿真等技术,开展伤情不可预知的、对抗性的卫勤战救模拟训练,探索实战条件下的生理和心理适应、团队综合协作意识、复杂伤情处置技能、战救基本技能、战救思维等战救能力生成;通过“网络学习、模型操作、虚拟仿真场景演练”等手段,对机动卫勤分队进行“多任务场景仿真”的全维全程“对抗性训练”,创新“单元式、组合式、模块化”的组训模式,探索和实践满足新质作战力量战斗力生成模式需要的卫勤保全能力体系建设。实证研究部分,采用“多优先级列表作战资源调度方案建模与辅助决策方法”,依托卫勤战救模拟研训中心功能模块齐全、高度贴近实战的训练资源集合,对本单位受领的援助非洲抗击埃博拉医学救援行动、中外联合卫勤实兵演习、高原联合作战实兵演练等实战卫勤任务进行系统设计、科学组训和资源调度,形成优化的卫勤保障方案并加以模拟演练和实际运用,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科学验证能力体系建设效果并不断完善基于卫勤保全的陆军师级医院核心卫勤保障能力生成模式。最后,本研究站在陆军使命任务历史性拓展、科学把握战略主动以遂行未来多样化军事行动的角度,特别是从满足陆军战斗力新生成模式的卫勤保全能力体系建设需求出发,提出三个方面的思考与建议: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和系统集成,实现卫勤效能的可持续性;二是建立作战牵引的卫勤支持机制,发挥主动卫勤的专业决策作用;三是重构科技创新平台和体系,助推先进科技在军事卫勤中的应用,为新时期陆军师级医院核心卫勤保障能力建设快速向卫勤保全转型创造条件。

黄靖涵[6](2017)在《美国海外军事基地战略传播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公民社会崛起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家面临如何与全球民众进行接触和沟通的重要课题。在此背景下,美国政府提出了“战略传播”概念,战略传播是在美国政府宏观战略传播规划下,由防务部门具体实施的系统化传播框架,其目的是通过通过强化机构间言行协同、接触和理解全球民众,传递符合国家利益的信息及价值观,最终实现维护国家安全和实现军事战略的传播目标。由于美国拥有当今世界最庞大的海外军事力量,其全球布署的海外军事基地成为美国与其他国家民众接触的前沿,因此海外军事基地成为美国防务部门实践战略传播的重要平台。其中美军驻中东地区和驻亚太地区的海外军事基地,因其重要的地位成为美军以海外军事存在为支点的全球传播体系的重点。在这两个重要战略方向上美军海外军事基地的战略传播各自面临不同的挑战,并具有其鲜明的特点。本文分为四个部分对美国海外军事基地战略传播进行论述。第一章主要介绍美国战略传播概念提出以及其理论基础;第二章详细阐述以海外军事基地为重点的战略传播背景、动因以及流程;第三章及第四章对美国驻阿富汗地区及驻日本的海外军事基地战略传播进行具体案例分析;最后一章提出战略传播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对我军的借鉴意义。

姜立军[7](2016)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我军营区集成化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新时期解决好“打得赢”、“不变质”两大历史性课题,积极推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努力完成机械化、信息化双重历史任务,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革命军队是我军建设的总目标。中央军委[2011]4号文件中提出按照“集中部署、集成建设、集约保障、科学管理”的思路,加快建设现代营房,提高综合保障能力,促进正规化建设。基于此背景,现代化营区建设将面临一场全新改革。信息化战争条件下营区集成化建设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分析信息化战争的特点及现代化营区建设的理念,深入探讨现代化营区建设,形成新理论体系。从规划、设计、配套、安全、信息、生态等多方面研究现代化营区发展方向,这对于提高部队战斗力、服务国防建设大局、推动和促进军队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归纳总结我军前三代营区的建造背景、特色和不足,阐述了建设现代化营区的必然性并从宏观、中观、微观角度进行了论证;(2)系统研究了信息化战争条件下新军事变革给营区带来的重大转变,对现代化营区建设的正规化、体系化、特色化进行了分析,构建出适应信息化条件的我军现代化营区的理论框架;(3)在深入研究现代化营区规模和功能等基础上提出了建设“大营区”概念,阐释了大营区规划、实施方略和内容控制,分析研究了大营区规划的目标和策略,确定了我军大营区建设的性质和发展目标,初步形成了营区建设的理论体系;(4)从营区功能、可持续性、技术体系、后勤保障为切入点阐述了营区建设集成化,实现了营区功能集中、生态优化,设施设备集成共享,为信息化战争条件下营区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5)以信息化和军营集成化建设为依据,结合某营区的建设实践,在分析我军营区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现代化营区建设应遵循正规化、系统化、特色化,并具有地方性和时代性特色。论文的创新点:一是创建了信息化战争条件下我军营区集成化建设的基本理论体系;二是提出了信息化战争条件下我军营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手段;三是提出了信息化战争条件下我军营区建设功能要素的整合原则。

陈朝友[8](2015)在《民兵预备役部队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面临的非传统威胁越发凸显,并呈多样化趋势,民兵预备役部队作为我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已逐渐成为常态,而其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能力的强弱是关乎整个军事行动成败的关键所在。因此,深入分析民兵预备役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对于提升民兵预备役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国内外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相关理论进行了回顾和梳理,阐明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等相关概念的内涵及特征,简单论述了国外发达国家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的基本做法;以“5.12”汶川地震为例,初步分析了汶川地震的主要灾情,对抢险救灾中民兵预备役部队后勤保障实施过程进行分析,找出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一步深入分析了其原因,最后借鉴发达国家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的基本经验,提出适用于我国民兵预备役部队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的有效策略。通过对民兵预备役部队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实施过程的案例分析,我们发现民兵预备役部队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主要存在后勤保障组织指挥困难;经费需求大,但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官兵发病率高,卫勤保障压力大;后勤物资储备薄弱,无法满足部队需求;缺乏专业后勤保障装备、设备;物资及救援人员空投难度大;道路损毁和车辆维修困难,运输力量薄弱;缺乏专业的野营保障队伍;跨区后勤保障困难等方面的问题。最后,通过分析这些问题的原因,借鉴美国、俄罗斯、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的基本经验,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赵晓宇[9](2013)在《美军平时医疗保障及其改革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军医疗保障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化,目前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新型的军队医疗保障制度基本形成,军人医疗保障水平明显提高。但由于多方面原因,我军现行医疗保障体制还存在政策制度不够完善,官兵就医不够方便,就医渠道相对单一,保障效能不够高,经费保障水平尚有差距,激励机制有待健全,服务监管需要加强等矛盾和问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美军医疗保障系统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为庞大和先进的军队医疗保障系统。美军医疗保障体系自19世纪70年代建立至今,也曾经暴露出许多不足与弊端,如20世纪50年代的医疗保障需求快速增长,医疗保障系统无法满足需求,以及90年代初的保障费用暴涨、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极端低下等,迫使美军医疗保障体系不断进行改革创新,持续推行新的医疗保障计划。美军先后推行了紧急产科和婴儿保健系统计划(EMIC)、武装部队民间医疗卫生系统计划(CHAMPUS)、CHAMPUS改革试点计划(CRI)等,最终探索出目前采用的相对完善的TRICARE医疗保障计划。近几年来,美军更加重视医疗保障改革的问题,专门成立了医疗保障改革专家组,每年对TRICARE系统的医疗保障项目进行评估,提出改革建议并制定未来规划,且很多改革措施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同时能够有效控制卫生经费,可为我军医疗保障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本研究采用文献调研、系统分析、综合分析和专家咨询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深化我军医疗保障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为着眼点,并以美军平时医疗保障改革中的热点、亮点为牵引,系统追踪最近几年来美军的平时医疗保障改革方案与措施,分析其改革动因并评价其成效,重点挖掘美军平时医疗保障系统在组织体制改革、医疗保障费用控制、药品保障管理、诊疗制度改革等方面的经验,为我军医疗保障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研究内容分为以下六部分:第一部分系统回顾梳理了美军平时医疗保障制度的历史沿革,分析了美军医疗保障理念、医疗保障对象结构、保障类型和个人付费的现状与变化趋势。美军医疗保障对象覆盖范围广,规模大,且呈现规模不断增加和老龄化的趋势。美军医疗保障类型发展相对稳定,但也进行了一些与时俱进的改革,个人付费水平十几年来涨幅微小。第二部分研究了美军平时医疗保障组织管理体系及其改革。美军在国防部设立平时医疗保障的最高领导机构,建立了分工细化的职能管理机构,实施划区联勤保障。美军的医疗服务体系由军队医疗服务体系和地方医疗服务体系共同组成。目前美军正在进行区域一体化医疗保障模式改革的尝试与探索,且取得了节约资源,提高服务质量和可及性的实施效果。未来MHS组织体系改革方向很可能是:采用―组建国防卫生局,医疗机构仍归各军种管理‖的模式。第三部分,系统研究了美军诊疗制度的现状及其改革热点,主要包括初级保健模式、预防医学服务、伤病员康复保障、心理健康保障的现状及其改革动因、措施、效果与经验分析,以及牙科医疗服务现状和医疗服务质量改进措施研究。第四部分,系统研究了美军药品保障制度的现状及其改革热点,主要研究了美军现行药品保障的管理机构与管理机制,分析了近年来美军在用药安全管理、药品经费控制和药学服务质量改进等方面的改革措施、效果及经验。第五部分,研究了美军平时医疗保障经费的来源、数量、分析了美军医疗保障经费不断增长的原因和经费控制措施,探讨了美军医疗保障经费未来的发展趋势。第六部分,归纳总结了美军平时医疗保障改革经验,即保障理念与时俱进——需求导向;保障类型灵活多样——付费有别;保障体系重组优化——精简高效;保障程序简化便利——易于操作;改革措施依托科技——信息主导;保障经费稳步增长——合理控制。结合我军平时医疗保障改革面临的问题与困难,提出美军平时医疗保障及其改革经验对我军的启示:转变医疗保障理念;优化军队医疗保障体系;完善军队医疗保障措施;改进经费预算与管理。

熊玉祥[10](2013)在《我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历史和实践证明,人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最关键因素。军事人才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战争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否具有一支适应战争形态发展的军事人才队伍,直接影响军队的战斗力水平。而在所有军事人才当中,军事指挥人才作为部队作战行动的直接组织和参与者,又是最为重要的,是影响战争进程和战争结果最核心的要素。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代战争形态已经从机械化条件下的单一军兵种为主、其他军兵种系统作战逐步过渡到信息化条件下的多军兵种联合作战。战争形态的改变,对军事人才,尤其是军事指挥人才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适应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指挥岗位、能担负起联合作战指挥重任的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是当前我军面临的最重大的课题。对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培养,美军是走在世界各国前列的。美军最早提出“联合作战”这个概念,也最先开始研究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培养问题。目前,美军已经建立起一个系统全面的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体系。随着对联合作战指挥人才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深入,世界各国军队纷纷效仿美军对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的做法,借鉴美军对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各自走出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道路。我军对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问题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上,尽管取得了不少显着的成绩,但目前还存在培养目标规划不够量化清晰、选拔手段比较单一僵化、实践锻炼效果不够明显、政策配套保障不够到位等问题。本文运用现代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培养的相关理论,结合我军实际情况,对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素质要求、成长路径、培养方式、配套建设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地研究,并形成了一些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理论研究成果,以期为推进我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尽点绵薄之力。首先,对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概念做出了界定,并通过对国内外对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问题研究成果的梳理和分析,构建了我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素质模型,以明确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培养目标;其次,结合我军当前的体制编制,勾勒出我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成长路径;再次,通过借鉴外军对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和有益做法,认为我军应重点从培养理念、培养内容、培养途径、培养机制等方面着手,加强对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培养;最后,要不断加强和完善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的配套设施建设,重点是加强场地设施、教材体系、教员队伍和法规制度建设。

二、美、日后勤保障社会化特点及对我军的启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美、日后勤保障社会化特点及对我军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军队院校内部治理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核心概念的界定
    1.3 文献综述及评价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2章 理论阐释:治理理论应用于我军院校教育管理适切性研究
    2.1 治理理论
        2.1.1 治理理论的产生兴起
        2.1.2 治理理论的主要观点
        2.1.3 治理理论的简要评述
    2.2 治理理论的中国适用性
        2.2.1 治理理论引入及本土化研究
        2.2.2 治理的中国经验与理论拓展
        2.2.3 我国高校治理的探索与实践
    2.3 治理理论对我军院校教育管理的适切性
        2.3.1 治理理论与我军院校教育管理理论存在一定的理论契合
        2.3.2 借鉴治理理论解决我军院校教育管理中的诸多现实问题
        2.3.3 治理理论应用于我军院校教育管理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第3章 历史沿革:我军院校教育管理的发展与内部治理结构描述
    3.1 我军院校教育管理发展历程
        3.1.1 革命战争年代:从战争中逐渐成长
        3.1.2 新中国成立后:向正规化教育转变
        3.1.3 改革开放初期:为军队现代化服务
        3.1.4 新时期新阶段:在深化改革中发展
    3.2 我军院校内部治理结构要素
        3.2.1 权力形式:内部治理的横向结构
        3.2.2 权力层次:内部治理的纵向结构
        3.2.3 权力重心:内部治理结构的平衡点
    3.3 我军院校内部权力配置特点
        3.3.1 横向上政治权力与行政权力交互叠加
        3.3.2 纵向上自上而下的逐级指挥等级严格
        3.3.3 重心上权力高度集中于校级行政机关
第4章 现实困境:我军院校内部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归因分析
    4.1 我军院校内部治理现状的实证调查
        4.1.1 概念模型构建与假设提出
        4.1.2 研究变量定义与测量题项
        4.1.3 预测问卷处理与因子分析
        4.1.4 正式问卷调查与结果分析
    4.2 我军院校内部治理结构的主要问题
        4.2.1 权力形式单一,行政干预普遍
        4.2.2 权力层次冗杂,组织运行僵化
        4.2.3 权力重心失衡,学术地位弱化
    4.3 我军院校内部治理结构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
        4.3.1 军事行政习惯的深刻影响
        4.3.2 军事制度演化的路径依赖
        4.3.3 军事学术民主的氛围缺失
第5章 经验借鉴:美国三所军种军官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个案研究
    5.1 美国军种军官学校内部机构设置概况
        5.1.1 美国陆军军官学校
        5.1.2 美国海军军官学校
        5.1.3 美国空军军官学校
    5.2 美国军种军官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特点
        5.2.1 权力形式多元,决策过程民主
        5.2.2 权力层次简明,行政实施顺畅
        5.2.3 权力重心下移,学术权力彰显
    5.3 美国军种军官学校法规制度建设经验
        5.3.1 系统配套,衔接紧密
        5.3.2 规范具体,操作性强
        5.3.3 稳定连续,执法严格
第6章 实现路径:我军院校内部治理结构的构建路径与优化策略
    6.1 党委核心与两治并进的格局确立
        6.1.1 党委核心:引领共治方向
        6.1.2 名将治校:对接实战需求
        6.1.3 教授治学:回归学术本位
    6.2 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的有机协调
        6.2.1 界定权力作用领域,摆脱“同质化”
        6.2.2 改进权力运行机制,克服“碎片化”
        6.2.3 强化权力层级均衡,规避“内卷化”
    6.3 院校章程与规章制度的健全完善
        6.3.1 明确院校章程的统领地位
        6.3.2 规范院校章程的制定程序
        6.3.3 健全院校章程的涵盖内容
        6.3.4 完善院校章程的配套制度
    6.4 依法办学与从严治校的贯彻落实
        6.4.1 观念上正本清源,剔除“老思维”
        6.4.2 行为上除旧纠偏,摒弃“土政策”
        6.4.3 执法上彰显公平,打破“潜规则”
第7章 结论
    7.1 研究结论
    7.2 创新之处
    7.3 不足之处
    7.4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教员参与院校权力运行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2:访谈提纲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2)基于社交媒体的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1.1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必然要求
        1.1.2 新时代加强政治建军的务实举措
        1.1.3 增强我军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和感召力的现实需要
    1.2 研究意义
        1.2.1 有利于新时代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1.2.2 有利于培育“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
        1.2.3 有利于新时代我军政治工作过好网络关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设计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基于社交媒体的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优化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阐释
        2.1.1 社交媒体
        2.1.2 军队思想政治教育
        2.1.3 基于社交媒体的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优化
    2.2 直接指导理论
        2.2.1 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
        2.2.2 马克思主义传媒思想
        2.2.3 习主席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论述
        2.2.4 习主席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
        2.2.5 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
    2.3 相关理论借鉴
        2.3.1 传播学相关理论
        2.3.2 媒介环境学相关理论
        2.3.3 思想政治教育学相关理论
第三章 社交媒体对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3.1 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引入社交媒体的必然性
        3.1.1 社交媒体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要阵地
        3.1.2 社交媒体已经成为官兵不可或缺的生活工具
        3.1.3 社交媒体已经成为官兵难以摆脱的拟态环境
    3.2 社交媒体给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积极影响
        3.2.1 丰富了教育素材
        3.2.2 改善了教育方法
        3.2.3 强化了接受意愿
        3.2.4 提升了主导能力
    3.3 社交媒体给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消极影响
        3.3.1 教育阻力增加
        3.3.2 价值观异化
        3.3.3 学习能力弱化
        3.3.4 身心状态失调
第四章 基于社交媒体的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4.1 当前基于社交媒体的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成效
        4.1.1 社交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得到重视
        4.1.2 主流涉军社交媒体的矩阵规模初步显现
        4.1.3 教育主体借助社交媒体施教更为主动
        4.1.4 教育内容的呈现形式更加生动活泼
        4.1.5 官兵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热情高涨
    4.2 当前基于社交媒体的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4.2.1 教育主体对社交媒体的理解和运用仍然浮于表面
        4.2.2 官兵面对社交媒体中大量冗余信息时常陷入茫然
        4.2.3 主流涉军社交媒体的传播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4.2.4 不同单位各自为战缺乏整体层面的有效统筹规划
    4.3 基于社交媒体的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3.1 教育主体的能力素质未能跟上媒体环境的变迁
        4.3.2 具体教育内容的设置与社交媒体环境相适度低
        4.3.3 教育方法的选用囿于思维固化而创新力不足
        4.3.4 相关平台建设运营思路理念不够清晰明确
        4.3.5 缺乏一整套成体系的科学规范的教育运行机制
第五章 优化教育主体能力素质
    5.1 社交媒体环境下教育主体应具备的能力素质
        5.1.1 站稳政治立场把准政治方向的能力素质
        5.1.2 理解媒体技术变革教育理念的能力素质
        5.1.3 掌握操作技能推动教育实施的能力素质
        5.1.4 “表里如一”彰显人格魅力的能力素质
    5.2 教育主体能力素质的优化途径
        5.2.1 院校培养培训奠定基础
        5.2.2 社会力量参与辅助支援
        5.2.3 岗位实践锻炼彰显成效
    5.3 优化教育主体能力素质的配套保障
        5.3.1 以岗位任职资格的形式明确教育主体的能力素质要求
        5.3.2 将审视教育主体能力素质作为党组织议教的规定内容
        5.3.3 建立针对教育主体能力素质进行考核评价的实施细则
第六章 优化教育内容设置
    6.1 优化内容设置的基本原则
        6.1.1 方向性原则
        6.1.2 传承性原则
        6.1.3 适应性原则
    6.2 优化教育内容设置的具体指向
        6.2.1 着重强调意识形态教育内容
        6.2.2 着重强调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
        6.2.3 补充媒体素养教育内容
        6.2.4 优化教育内容呈现形式
    6.3 优化教育内容设置的实施途径
        6.3.1 军队专家团队主导
        6.3.2 军地媒体机构合作
        6.3.3 鼓励普通用户参与
第七章 优化教育方式方法
    7.1 优化教育方式方法的宏观要求
        7.1.1 科学精准滴灌
        7.1.2 多方力量参与
        7.1.3 官兵喜闻乐见
    7.2 优化教育方式
        7.2.1 共享式教育
        7.2.2 互动式教育
        7.2.3 内隐式教育
    7.3 优化教育方法
        7.3.1 翻转传统课堂教育
        7.3.2 改造升级在线教育
        7.3.3 发挥意见领袖作用
        7.3.4 深化教育双方的交流互动
第八章 优化教育载体平台
    8.1 打造依托强军网固定设备的军用社交媒体
        8.1.1 广泛借助地方经验和资源
        8.1.2 满足官兵多样化使用需求
        8.1.3 注重平台常态化升级维护
    8.2 强化互联网主流涉军社交媒体传播影响力
        8.2.1 有效设置议程
        8.2.2 提升传播技巧
        8.2.3 增强用户粘性
    8.3 净化基于互联网的各类社交媒体空间环境
        8.3.1 落实后台实名制
        8.3.2 完善监管方法手段
        8.3.3 强化媒体社会责任
第九章 优化教育运行机制
    9.1 完善教育筹划
        9.1.1 收集数据信息
        9.1.2 制定实施方案
    9.2 开展教育协作
        9.2.1 军内扁平化协作
        9.2.2 军地无界化合作
    9.3 健全教育评估总结
        9.3.1 定期评估总结
        9.3.2 定向评估总结
        9.3.3 比较评估总结
第十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 A 基于社交媒体的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访谈提纲
附录 B 基于社交媒体的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调查问卷

(4)武警内卫总队医疗保障问题研究 ——以武警四川省总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外军医疗保障研究现状
        1.2.2 武警部队医疗保障与改革研究现状
    1.3 内容与创新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
    2.1 内卫部队与医疗保障
        2.1.1 武警内卫总队
        2.1.2 武警部队医疗保障
    2.2 军队医疗保障相关理论
        2.2.1 医疗保障的经济学理论
        2.2.2 医疗保障的系统分析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武警四川省总队医疗保障现状分析
    3.1 武警四川省总队医疗保障现状问卷调查
        3.1.1 医疗保障基本情况
        3.1.2 调查问卷设计与实施
        3.1.3 医疗保障现状调查结果
    3.2 武警四川省总队医疗保障存在的问题
        3.2.1 医疗保障能力欠缺
        3.2.2 医疗服务质量较低
        3.2.3 医疗保障效益不高
    3.3 武警四川省总队医疗保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3.1 医疗保障理念落后
        3.3.2 医疗保障机制僵化
        3.3.3 医疗保障能力欠缺
        3.3.4 系统建设能力不足
        3.3.5 医疗保障经费不足
        3.3.6 人才队伍素质不高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国内外军队医疗保障经验与启示
    4.1 美军医疗保障
    4.2 德军医疗保障
    4.3 日本自卫队医疗保障
    4.4 武警泸州支队医疗保障
    4.5 经验与启示
        4.5.1 保障理念科学合理
        4.5.2 保障模式灵活多样
        4.5.3 保障模式方法比较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完善武警内卫总队医疗保障的策略建议
    5.1 加强组织领导,转变医疗保障理念
        5.1.1 加强理论政策学习与教育
        5.1.2 强化调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5.1.3 完善相关法规与保障政策
    5.2 探索军民融合式医疗保障体制机制
        5.2.1 军民融合式医疗保障的优势
        5.2.2 构建军民融合式医疗保障体制机制
        5.2.3 明确责任分工构建协调机制
        5.2.4 依托实践优化提升军民融合式医疗保障能力
    5.3 加强武警内卫总队医疗保障系统建设
        5.3.1 明确武警内卫总队医疗保障系统建设战略目标
        5.3.2 加强武警内卫总队医疗保障系统建设内容
        5.3.3 确定总队医疗保障系统建设指标
    5.4 探索多种形式的医疗保障经费投入
    5.5 加强医疗保障人才队伍建设
    5.6 本章小结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A 总队医疗保障情况问卷调查表

(5)基于卫勤保全的陆军师级医院核心卫勤保障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名词一览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卫勤保障能力建设发展现状研究
    2.1 外军卫勤保障能力建设现状
    2.2 我军卫勤保障能力建设现状
    2.3 新军事变革对我军卫勤保障能力建设提出新要求
    小结
第三章 卫勤保全理论及其应用前景研究
    3.1 相关概念及卫勤保全核心内涵研究
    3.2 卫勤保全与国外卫勤保障理论的比较分析
    3.3 新形势下卫勤保全理论应用前景分析
    小结
第四章 基于卫勤保全的陆军师级医院核心卫勤保障能力体系构建研究
    4.1 陆军师级医院核心卫勤保障能力体系构建模型的假设
    4.2 基于卫勤保全的陆军师级医院核心卫勤保障能力体系构建研究
    小结
第五章 基于卫勤保全的陆军师级医院核心卫勤保障能力建设实践研究
    5.1 用卫勤保全理论引领核心卫勤能力建设方向
    5.2 用作战资源调度方案建模统领卫勤保全战救研训资源构建
    5.3 卫勤战救模拟研训中心的特点与应用
    小结
第六章 基于卫勤保全的陆军师级医院核心卫勤保障能力建设效果实证研究.
    6.1 援助非洲抗击埃博拉医学救援行动
    6.2 中外联合卫勤实兵演习
    6.3 高原联合作战实兵演练
    小结
第七章 基于卫勤保全的陆军师级医院核心卫勤保障能力建设思考
    7.1 强化顶层设计和系统集成,实现卫勤效能的可持续性
    7.2 建立作战牵引的卫勤支持机制,发挥主动卫勤的专业决策作用
    7.3 重构科技创新平台和体系,助推先进科技在军事卫勤中的应用
    小结
全文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新军事变革对我军卫勤保障的影响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1
附录 2
附录 3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承担课题及获得奖项
致谢

(6)美国海外军事基地战略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美国战略传播概述
    1.1 美国对战略传播的认知
        1.1.1 战略传播源流
        1.1.2 战略传播定义
        1.1.3 美军战略传播的主要手段
    1.2 国家战略视域下的战略传播
        1.2.1 战略传播与国家软权力构建
        1.2.2 战略传播与国家形象塑造
    1.3 外交视域下的战略传播
        1.3.1 战略传播顺应外交公开化的趋势
        1.3.2 战略传播完善国家总体外交布局
        1.3.3 战略传播融合外交新形态
    1.4 军事视域下的战略传播
        1.4.1 战略传播超越军事外交传统内涵
        1.4.2 战略传播是信息化条件下军事对抗新形态
    本章小结
第二章
    2.1 美国海外军事基地的战略传播
        2.1.1 美国全球性军事基地布署
        2.1.1.1 美国全球部署的军事基地
        2.1.1.2 新世纪美国军事基地部署动向
    2.2 海外军事基地战略传播动因
        2.2.1 海外军事基地是与海外受众接触的前沿阵地
        2.2.2 海外军事基地是美军开展战略传播的重要依托
        2.2.3 海外军事基地是应对反美主义冲击的首要阵地
    2.3 海外军事基地战略传播的主要内容
        2.3.1 划分战略传播受众
        2.3.2 明确战略传播目的
        2.3.3 确立战略传播的流程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美驻阿富汗基地战略传播案例分析
    3.1 美驻阿基地面临的挑战
        3.1.1 美军深陷反恐战争泥潭
        3.1.2 宗教信仰差异引发摩擦
        3.1.3 部族势力割据破坏稳定
    3.2 美驻阿基地传播策略
        3.2.1 重点目标:“关键领导人接触”
        3.2.2 人际交流:“妇女接触小组”
        3.2.3 避免极端:“温和的伊斯兰之声”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美驻日本基地战略传播案例分析
    4.1 美驻日基地战略传播背景
        4.1.1 后冷战时代美日同盟的“漂移”
        4.1.2 “日本新民族主义”抬头
        4.1.3 居民对基地公害的不满
    4.2 美军驻日基地战略传播策略
        4.2.1 文化攻势:宣传美式文化以塑造认同
        4.2.2 顺应潮流:借助美军漫画获得理解
        4.2.3 善置议题:灾害救援行动赢得赞誉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美国海外军事基地战略传播发展趋势及对我军启示
    5.1 美国海外军事基地战略传播的发展趋势
        5.1.1 完善体制
        5.1.2 发展科技
        5.1.3 强化训练
    5.2 美国海外军事基地战略传播的启示
        5.2.1 做好顶层设计,协同言行一致
        5.2.2 推进媒体融合,鼓励媒介创新
        5.2.3 加强受众研究,提高传播效益
    本章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中文参考文献
        一、中文着作
        二、期刊论文
        三、学位论文
    第二部分 外文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网络资源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7)信息化战争条件下我军营区集成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对象、方法、内容、创新点及论文框架
        1.4.1 相关概念解析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内容
        1.4.4 论文创新点
        1.4.5 论文研究框架
第2章 我军营区建设的历史演进
    2.1 我军三代营房的发展沿革
        2.1.1 简易式的一代营房
        2.1.2 山、散、洞式二代营房
        2.1.3 制式化的三代营房
    2.2 我军三代营房的发展制约
        2.2.1 营区规划建设体系非组织性
        2.2.2 功能分配不合理
        2.2.3 基础设施陈旧
        2.2.4 军营特色建设缺失
    2.3 我军新时期营区建设的指向性
        2.3.1 新营区建设的宏观指向
        2.3.2 新营区建设的中观指向
        2.3.3 新营区建设微观指向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我军现代化营区建设的理论建构
    3.1 现代化营区建设的正规化
        3.1.1 正规化的背景
        3.1.2 正规化的目标
        3.1.3 正规化的途径
    3.2 现代化营区建设的体系化
        3.2.1 探索理论
        3.2.2 整体规划
        3.2.3 统筹建设
    3.3 现代化营区建设的特色化
        3.3.1 集中指挥的机关式营区
        3.3.2 平战结合的部队式营区
        3.3.3 信息保障的基地式营区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我军现代化营区规划的系统化
    4.1 大营区规划体系地提出
        4.1.1 大营区规划的释义
        4.1.2 大营区规划的原则
        4.1.3 大营区规划的特色
    4.2 大营区规划的实施方略
        4.2.1 适宜性规划
        4.2.2 以人为本的规划
        4.2.3 前瞻性规划
    4.3 大营区规划的内容控制
        4.3.1 营区的规划结构布局
        4.3.2 营区功能的分区组织
        4.3.3 营区的构成关系协调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我军现代化营区建设的集成化
    5.1 营区功能的集成化
        5.1.1 营区整体功能的集成
        5.1.2 营区建筑功能的集成
        5.1.3 营区训练功能的集成
    5.2 营区可持续的集成化
        5.2.1 生态军营——建设低碳环保新营房
        5.2.2 文化军营——培养官兵的“飒爽气魄”
        5.2.3 宜人军营——营造宜人舒适的营区空间
    5.3 营区技术体系的集成化
        5.3.1 营区指挥系统网络化
        5.3.2 营区检测系统智能化
    5.4 营区后勤保障的集成化
        5.4.1 营区后勤的生活保障
        5.4.2 营区后勤的应急保障
        5.4.3 营区后勤的社会保障
    5.5 本章小节
第6章 某营区集成化建设实践
    6.1 建设理念
        6.1.1 体现“三集原则”
        6.1.2 突出“军事中心”
        6.1.3 体现“以人为本”
    6.2 构建合理分区
        6.2.1 综合办公区
        6.2.2 公寓生活区
        6.2.3 文体场馆区
        6.2.4 技术保障区
        6.2.5 军事训练区
        6.2.6 生活服务区
    6.3 综合技术保障
        6.3.1 集约式军营管网
        6.3.2 生态式军营技术
        6.3.3 信息化后勤保障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图片来源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8)民兵预备役部队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课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存在的问题研究
        1.2.2 关于提升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能力研究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1 研究目标
        1.3.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的理论基础与相关概述
    2.1 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的理论基础
        2.1.1 应急管理理论
        2.1.2 公共产品理论
    2.2 非战争军事行动概述
        2.2.1 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概念
        2.2.2 非战争军事行动的主要内容
        2.2.3 非战争军事行动的主要特征
    2.3 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的概念及特征
        2.3.1 后勤及后勤保障概念的内涵
        2.3.2 非战争军事行动保障的概念界定
        2.3.3 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的主要特点
第3章 国外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策略
    3.1 美国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策略
    3.2 俄罗斯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策略
    3.3 英德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策略
    3.4 国外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经验总结
第4章 非战争军事行动中民兵预备役部队后勤保障案例的初步分析——以“5.12”汶川抗震救灾为例
    4.1 汶川地震灾情总体状况
        4.1.1 汶川地理环境概况
        4.1.2 汶川地震受灾概况
    4.2 汶川抗震救灾中民兵预备役部队后勤保障主要情况
        4.2.1 后勤指挥体系
        4.2.2 装备保障
        4.2.3 经费及物资保障
        4.2.4 卫勤保障
        4.2.5 军交运输保障
    4.3 汶川抗震救灾中民兵预备役部队后勤保障主要成绩
第5章 非战争军事行动中民兵预备役部队后勤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以“5.12”汶川抗震救灾为例
    5.1 汶川抗震救灾中民兵预备役部队后勤保障问题的主要问题
        5.1.1 后勤保障组织指挥困难
        5.1.2 经费需求大,但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
        5.1.3 官兵发病率高,卫勤保障压力大
        5.1.4 后勤物资储备薄弱,无法满足部队需求
        5.1.5 缺乏专业后勤保障装备、设备
        5.1.6 组织物资及救援人员空投难度大
        5.1.7 道路抢修和车辆维修困难,运输力量薄弱
        5.1.8 缺乏专业的野营保障队伍
        5.1.9 跨区执行任务后勤保障困难
    5.2 汶川抗震救灾中民兵预备役部队后勤保障问题的主要原因
        5.2.1 财务保障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
        5.2.2 灾区环境恶劣,救援强度大,但缺乏完善的卫勤保障力量
        5.2.3 没有根据当地可能的非战争军事行动完善物资贮备
        5.2.4 后勤保障装备建设不完善
        5.2.5 缺乏先进的战略投送装备
        5.2.6 道路损毁严重,没有建立高效的物流系统
        5.2.7 后勤应急保障训练薄弱,没有建立专业的后勤保障队伍
        5.2.8 民兵预备役异地后勤保障体系不完善
第6章 提升民兵预备役部队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能力的对策建议
    6.1 制订和完善应急保障预案,构建高效的后勤指挥体系
    6.2 制定完善财务保障制度,切实提高财务保障能力
    6.3 加强疫情预防,充分发挥专业防疫骨干力量,提高卫勤保障能力
    6.4 针对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需要,做好应急物资储备
    6.5 加强专业后勤保障装备、设备建设
    6.6 加紧研制和引进战略投送装备
    6.7 抓好运输能力建设,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现代军事物流体系
    6.8 强化应急保障训练,建立专业后勤保障队伍
    6.9 将民兵异地后勤保障纳入军队保障体系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9)美军平时医疗保障及其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 选题依据
        (一) 医疗保障改革是我军卫生工作的重点与难点
        (二) 美军在医疗保障改革方面具有丰富的先进经验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内容
    四、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五、 技术路线
    六、 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七、 创新点
第一部分 美军平时医疗保障基础研究
    一、 医疗保障体系的历史沿革
        (一) 1884 年以前军队医疗保障只服务军人
        (二) 1884 年之后军队医疗保障扩大到军人家属
        (三) CHAMPUS 时代的医疗保障
        (四) TRICARE 酝酿期
        (五) TRICARE 的诞生
        (六) TRICARE 的优化
    二、 医疗保障理念的发展
        (一) 定位于“部队健康全面保护”
        (二) 满足军队卫生系统转型需求
        (三) 实现军队卫生系统的四重目标
        (四) 强调“部队全面强健”
        (五) 由“医疗保障”向“健康促进”转变
    三、 保障对象结构及其变化趋势
        (一) 保障对象结构与规模
        (二) 保障对象规模变化趋势
        (三) 保障对象年龄结构变化趋势
    四、 平时医疗保障类型与个人付费
        (一) 根据需求提供多种保障类型
        (二) 根据身份和保障类型确定个人付费
    五、 小结与讨论
第二部分 美军平时医疗保障组织体系及其改革
    一、 医疗保障管理体系现状与特点
        (一) 在国防部设立平时医疗保障的最高领导机构
        (二) 建立分工细化的职能管理机构
        (三) 实施划区联勤保障
    二、 医疗服务体系的构成
        (一) 军队医疗服务体系构成
        (二) 地方医疗服务体系构成
    三、 区域保障模式的形成与发展
        (一) 区域保障模式形成的动因
        (二) 区域医疗保障模式的运行与管理
        (三) 区域保障模式的运行效果与经验分析
    四、 组织体系改革发展趋势
        (一) 医疗保障组织体系处于不断调整中
        (二) 根据现实需求进行模式选择评估
        (三) 未来可能的组织体制改革模式选择
    五、 小结与讨论
第三部分 美军诊疗制度及其改革
    一、 初级保健模式改革进展
        (一) 改革背景与动因
        (二) 改革进展与特点
        (三) 改革前景分析
    二、 预防医学服务进展
        (一) 发展现状与改革动因
        (二) 改革措施与进展
        (三) 经验分析与启示
    三、 伤病员康复保障进展
        (一) 发展现状与特点
        (二) 改革动因与进展
        (三) 经验分析与启示
    四、 心理健康保障现状与进展
        (一) 保障现状及特点
        (二) 改革动因分析
        (三) 改革措施与进展
        (四) 经验分析与启示
    五、 牙科医疗服务现状与特点
        (一) 牙科大队统一负责全军牙科服务管理
        (二) 各军种分别建立独立的牙科管理体系
        (三) 保障内容覆盖牙科检查、预防与治疗
        (四) 制定适合不同人员的牙科保障计划
    六、 医疗服务质量改进措施与效果
        (一) 利用网上资源提供就医便利
        (二) 推行医疗承诺书
        (三) 为伤病员护理人员增设―喘息服务‖
        (四) 为重症军人提供更为人性化的立法保障
    七、 小结与讨论
第四部分 美军药品保障管理及其改革
    一、 药品管理机构与机制
        (一) 药事管理机构
        (二) 管理机制
    二、 用药安全管理改革措施与效果
        (一) 建立药学数据交换服务系统
        (二) 使用处方分析报告工具
        (三) 应用管制药品使用分析报告工具
        (四) 实施执行任务人员用药计划
        (五) 推行用药限制计划
        (六) 限制止痛药品处方量
    三、 药品经费控制措施及效果
        (一) 积极争取药品折扣
        (二) 扩大邮购药房的使用率
        (三) 减少战区药品储备成本
        (四) 推行通用名药优先使用政策
        (五) 严格限制使用非《统一药品目录》药品
        (六) 通过调整付费政策鼓励选择更经济的购药方式
    四、 药学服务质量改进措施及效果
        (一) 使用药品目录搜索工具
        (二) 建立药物替代治疗程序
        (三) 装备配药机器人
        (四) 装备远程药学系统
        (五) 推出 TRICARE 药品服务手机应用软件
        (六) 采用处方自动生成工具
    五、 经验分析与启示
    六、 小结与讨论
第五部分 美军平时医疗保障费用及其控制
    一、 平时医疗保障费用来源与数量
        (一) 军队卫生费用总额持续增长
        (二) 卫生费用占国防预算比例持续增加
        (三) 人均医疗保障费用持续增长
        (四) 卫生费用涨幅呈下降趋势
    二、 平时医疗保障费用增长的原因分析
        (一) 个人付费显着低于地方水平
        (二) 急诊使用率较高
        (三) 注册和使用人数持续增长
        (四) 新兴和先进医疗技术的出现
    三、 平时医疗保障费用控制方法与措施
        (一) 实行预期支付制度
        (二) 采用标准化的信息化医疗后勤保障系统
        (三) 利用―免疫筛查计划‖降低疫苗接种成本
        (四) 积极推行药品费用控制措施
    四、 平时医疗保障费用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 医疗保障费用仍将呈增长趋势
        (二) 个人付费水平较低仍是费用增长的主要原因
        (三) 建议提高个人付费水平
    五、 小结与讨论
第六部分 美军平时医疗保障及其改革经验对我军的启示
    一、 美军平时医疗保障及其改革的特点与经验
        (一) 保障理念与时俱进——需求导向
        (二) 保障类型灵活多样——付费有别
        (三) 保障体系重组优化——精简高效
        (四) 保障程序简化便利——易于操作
        (五) 改革措施依托科技——信息主导
        (六) 保障经费稳步增长——合理控制
    二、 我军平时医疗保障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 分类保障略失公允
        (二) 军地医疗保障衔接不够顺畅
        (三) 经费投入相对不足
        (四) 军队医院经济运行机制不够科学
        (五) 卫生资源局部配置不够合理
    三、 美军平时医疗保障及其改革对我军的启示
        (一) 转变军队医疗保障理念
        (二) 优化军队医疗保障体系
        (三) 完善军队医疗保障措施
        (四) 改进经费预算与管理
    四、 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发表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10)我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标
        1.2.1 研究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素质指标
        1.2.2 研究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途径
        1.2.3 研究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机制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安排
        1.3.1 研究思路
        1.3.2 内容安排
    1.4 研究方法
    1.5 相关概念
        1.5.1 联合作战
        1.5.2 联合作战指挥人才
        1.5.3 素质
    1.6 相关理论
        1.6.1 素质模型理论
        1.6.2 职业生涯理论
        1.6.3 系统理论
        1.6.4 激励理论
    1.7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7.1 我军研究历程
        1.7.2 外军研究历程
        1.7.3 外军主要经验
2 我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2.1 人才培养方向逐步明确,但目标规划不够量化清晰
    2.2 人才选拔机制逐步规范,但选拔手段比较单一僵化
    2.3 联教联训路子逐步走开,但实践锻炼效果不够明显
    2.4 人才培养力度逐步加大,但政策配套保障不够到位
3 我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培养
    3.1 转变观念,科学确立人才培养理念
        3.1.1 树立超前培养理念
        3.1.2 树立复合培养理念
        3.1.3 树立联合培养理念
        3.1.4 树立开放培养理念
        3.1.5 树立全程培养理念
    3.2 突出重点,系统构建人才素质模型
        3.2.1 素质模型构建
        3.2.2 素质模型构架
        3.2.3 模型应用
    3.3 着眼实际,超前规划人才成长路径
        3.3.1 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成长阶段划分
        3.3.2 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成长关键环节
        3.3.3 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成长路径规划
    3.4 紧贴实战,合理设置人才培训内容
        3.4.1 紧贴需求设置培训内容
        3.4.2 区分层次设置培训内容
        3.4.3 按岗分类设置培训内容
    3.5 创新方法,全面拓展人才培养途径
        3.5.1 院校复合知识培训
        3.5.2 立足岗位自主培训
        3.5.3 值班体系常态培养
        3.5.4 依托任务实践磨砺
        3.5.5 跨军兵种交叉代职
        3.5.6 军民融合共同培养
        3.5.7 国际军事人才交流
    3.6 完善制度,不断健全人才培养机制
        3.6.1 规范人才选拔机制
        3.6.2 完善人才考评机制
        3.6.3 健全人才激励机制
        3.6.4 构建人才储备机制
        3.6.5 建立人才管理机制
    3.7 统筹兼顾,妥善处理几种矛盾关系
        3.7.1 立足当前与长远培养的关系
        3.7.2 培养数量与培养质量的关系
        3.7.3 专业精通与复合多能的关系
        3.7.4 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的关系
        3.7.5 科学借鉴与坚持特色的关系
    3.8 紧前谋划,全面加强配套设施建设
        3.8.1 着眼需求,统筹规划场地设施建设
        3.8.2 瞄准实战,超前谋划教材体系建设
        3.8.3 优化结构,科学策划教员队伍建设
        3.8.4 立足实际,总体筹划法规制度建设
4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四、美、日后勤保障社会化特点及对我军的启示(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军队院校内部治理结构研究[D]. 刘硕. 吉林大学, 2019(02)
  • [2]基于社交媒体的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优化研究[D]. 孙晓楠. 国防科技大学, 2019(01)
  • [3]军事院校饮食保障社会化问题研究 ——以武警警种学院为例[D]. 李新冬. 国防科技大学, 2019
  • [4]武警内卫总队医疗保障问题研究 ——以武警四川省总队为例[D]. 李博. 国防科技大学, 2018(02)
  • [5]基于卫勤保全的陆军师级医院核心卫勤保障能力研究[D]. 罗跃全.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18(03)
  • [6]美国海外军事基地战略传播研究[D]. 黄靖涵. 国防科技大学, 2017(02)
  • [7]信息化战争条件下我军营区集成化建设研究[D]. 姜立军.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6(02)
  • [8]民兵预备役部队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问题及对策研究[D]. 陈朝友. 西南交通大学, 2015(12)
  • [9]美军平时医疗保障及其改革研究[D]. 赵晓宇.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13(11)
  • [10]我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问题研究[D]. 熊玉祥. 武汉大学, 2013(07)

标签:;  ;  ;  ;  ;  

美日后勤保障社会化特点及对我军的启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