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的冷冻鸡进行抗生素隔离

对我的冷冻鸡进行抗生素隔离

一、日对我冻鸡实施抗生素检疫(论文文献综述)

董泽宽[1](2020)在《食品安全事件的出口溢出效应研究 ——以中国出口日本的“毒菠菜”和“毒饺子”事件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威胁人民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而在全球化背景下,由进口食品导致的食品安全事件屡见不鲜。当一国出口的某类食品在它国引起食品安全丑闻之后,受影响的产品可能不局限在涉事的某类食品内,受影响的国家也可能不局限在事件直接涉及的两个贸易伙伴国之间。因此,一国出口的食品安全出现问题时,其波及面往往是广泛的,对食品产业的影响也常是深刻的。本文以中国出口日本的“毒菠菜”和“毒饺子”两次食品安全事件为例,分析了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其在产品层面和国家层面的溢出效应,探究了中国出口食品所受到的影响。具体而言,本文首先通过对两个事件相关的文献和报道的梳理,了解了事件的严重性和有关各方的反应。其次,本文利用《中国海关贸易数据库》(2001年-2003年)和《国研网国际贸易研究及决策支持系统》(2007年-2008年)的数据,将8位HS代码层面的产品出口数据整理为平衡面板数据。接着,采用了DID和DDD模型定量分析了“毒菠菜”和“毒饺子”事件在不同产品层面和国家层面的溢出效应。最后,本文仅保留事件发生前的全期数据和事件发生后3个月、6个月的数据,进一步探究了两次食品安全事件对我国食品出口的短期影响。分析结果发现,在“毒菠菜”事件发生后,中国向日本蔬菜出口额显着下降了约30%-44%,对日本食品出口额显着下降了约47%-53%;中国向世界其它国家蔬菜出口额无显着下降;中国向世界其它国家的食品出口额显着下降了37%-39%。在“毒饺子”事件发生后,中国向日本蔬菜出口额显着下降了60%;对日本食品出口额显着下降了约53%;中国向世界其它国家蔬菜出口额无显着下降;向世界其它国家食品出口额显着下降了约34%。分析结果还发现,这两起事件对中国食品出口的短期影响更强烈,对向日本出口蔬菜和食品产生的负面影响普遍大于对出口到其它国家的蔬菜和食品。同时,其对中国食品出口产生的负面溢出效应普遍大于对蔬菜出口的影响。

叶青华[2](2016)在《食源性致病菌肠杆菌科细菌数值鉴定系统和耐药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致病微生物尤其是肠杆菌科某些菌如沙门氏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等引起的食源性感染是食源性疾病发生的突出因素,为有效遏制这些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对这些致病菌的快速鉴定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且随着抗生素在临床与农业生产的广泛使用,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株迅速出现,多重耐药严重,己成为21世纪最大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之一。本论文针对目前我国在商品化的数值鉴定系统空白及食源性致病菌耐药性监测方面缺乏系统性研究的问题,以肠杆菌科细菌为研究对象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肠杆菌科数值鉴定系统;在此基础上,以本系统鉴定的肠杆菌科细菌种为受试菌株,从细菌学分析、抗生素敏感性实验以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β-lactamase,ESBL)、质粒介导头孢素酶(plasmid-mediated cephalosporinase,AmpC)的分子生物学分类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我国食品与广州珠江水样中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现状、ESBL与AmpC的流行情况及基因型分布。具体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建立了肠杆菌科数值鉴定系统理论模型,与现行商品化的数值鉴定系统相比增加了各菌属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6种生物型的数学模块,通过优化后筛选出不同于目前市面上进口的任何相似产品的24种生化反应组合,研制出生化鉴定条;结合我国肠杆菌科细菌主要生化型特征制定了适合我国肠杆菌科数值鉴定系统结果评价标准;利用C++6编写了数值鉴定分析软件Numide v1.0,实现在线分析功能。2、对建立的数值鉴定系统进行置信度的验证与应用,API 20E(梅里埃,法国)和MID-GNA+MID-GNB(Microgen,英国)对某些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为肠杆菌科细菌株鉴定为非肠杆菌科细菌,而本系统与测序结果一致,表明本系统针对性较强;本系统对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沙门氏菌、阪崎肠杆菌、无丙二酸盐柠檬酸菌、克氏柠檬酸菌等的鉴定效果比进口API 20E、MID-GNA或/和MID-GNB产品更优,具有广泛应用价值。3、我国食品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生物型/血清型以1A/O:8为主;没有出现典型的致病菌株,但携带有除inv、ail、ystA、yadA、virF 5种典型毒力基因外的其他9种毒力基因,并分离到了1株1A型ail阳性菌株,具有潜在的致病性;全部菌株均为多重耐药株,耐3种抗生素以上分离株为92.2%;ERIC聚类结果比较分散,无明显优势ERIC型别,ERIC型别与生物型、血清型、毒力基因型、药敏型、菌株来源、采样地点均不具有相关性,具有遗传多样性特征。4、广州食品与珠江水样中分离的282株肠杆菌科细菌,55.3%的分离株为多重耐药株,耐3种抗生素以上分离株为42.2%;经双纸片确认和三维试验初筛分别有25、27株分离株产ESBL与AmpC酶,其中1株同时产ESBL和AmpC酶,产酶菌株的耐药性高于非产酶菌株;经PCR扩增及序列分析,产质粒编码ESBL和Amp C酶基因型分别以CTX-M型和DHA-1亚型为主;Ⅰ类整合子基因检出率为100%,Ⅱ类整合子基因无检出;接合实验中产酶分离株的接合率为25.5%,供体菌相应的β-内酰胺酶基因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传递给了受体菌,且部分接合子出现了对非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表明质粒编码ESBL编码和AmpC酶基因可通过接合转移方式使ESBL和AmpC酶基因水平传播、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性横向传递,以及部分非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可以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随质粒发生共转移,从而导致多重耐药性的蔓延。5、全国食品中分离的1024株肠杆菌科细菌,产ESBL酶菌株的检出率为9.4%,ESBL阳性样本率为16.8%;产ESBL酶分离株除对碳青霉稀类(5.2%)与头孢西丁(6.3%)的耐药率相对较低外,对其他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在47.9%以上,94.8%的分离株耐7种及7种以上的抗生素;产ESBL酶菌株β-内酰胺酶以CTX-M和TEM基因型为主,87.1%的菌株携带2种及2种以上β-内酰胺酶基因;Ⅰ类整合子基因检出率为97.2%,Ⅱ类整合子基因无检出;接合率为30.6%,供体菌相应的β-内酰胺酶基因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传递给了受体菌,且部分接合子出现了对非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进一步表明细菌的耐药性与耐药基因可通过质粒接合转移方式而蔓延。本论文研制的肠杆菌科数值鉴定系统不仅打破了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壁垒,而且为促进其它种类细菌检验的类似鉴定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建立系列的简便快速的细菌数值鉴定方法方面提供技术支持。同时本论文研究的质粒型产ESBL与AmpC酶的流行规律、耐药基因型分布及耐药的分子机制,为正确掌握我国食源性细菌耐药的发展趋势、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控制耐药基因的蔓延提供理论依据。

江凌[3](2012)在《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影响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关税和配额、反补贴、反倾销等传统非关税壁垒措施受到了WTO严格限制的情况下,以保护人类和动植物健康及环境资源为名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因其具有的针对性强、隐蔽性好、运用灵活等特性正逐步取代关税和传统非关税壁垒,越来越成为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进行贸易保护的主要政策工具和手段,对国际贸易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而在保护主义盛行的农产品国际贸易领域,由技术性贸易壁垒而引发的贸易纠纷已成为一个新的焦点,并对我国农产品出口产生着重要影响。1、本论文所遵循的是理论分析—实证分析—对策研究的基本逻辑思路:在大量参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运用定性对比分析、‘理论模型分析、实证模型分析等研究方法,深入阐述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双刃性”,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形成的技术与政治经济原因及其对出口国在贸易流量、社会福利及产业发展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对主要发达国家的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WTO-TBT/SPS国际制度框架①进行了介绍、分析;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现状进行了实证描述与定量测度;在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受制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深层次原因进行较为全面解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应对策略。2、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1)技术性贸易壁垒具有双重性,在合理限度内,对达不到技术要求的商品进行限制,既有利于保护人类和动植物健康及环境资源,也有利于贸易正常进行;但政府出于保护本国产业或市场的目的,借技术性贸易壁垒进行贸易限制,则对国际贸易造成了扭曲,不仅对出口方造成负面影响,也有损于本国福利水平。而现实中,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基本属性主要表现为贸易保护的重要政策工具和手段。2)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形成,是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及技术水平存在客观差距的现实条件,与政府及市场主体基于克服市场失灵及寻求新的贸易保护手段的主观需求等因素相互作用的共同结果。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技术性贸易壁垒政策可被视作“公共物品”,具有非市场决策的特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形成,不仅是国与国之间博弈的结果,也是各国生产者、进口商、消费者等不同利益集团和政府部门在各自权利资源基础上的利益表达和选择的结果,是各方在利益冲突条件下的政治经济的博弈过程。3)从实践来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设置和应对方面呈现出严重的不对等性,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积极主动构建成熟完善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以保护其国内产业和市场,而发展中国家由于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技术水平差距及技术性措施制度差异等因素,往往处于被动应对的境地,承担了更多的消极后果。4)近年来,由于受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低下,技术法规标准体系建设滞后,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及质量安全认证体系不完善,行业协会作用发挥有限,出口企业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能力不足及国际环境制约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蔬菜产品、水产品、畜产品等优势农产品的出口不断遭遇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打击,给我国农产品出口及国内农业生产造成了较大负面影响;农产品出口已成为受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最严重的行业之一,同时,技术性贸易壁垒也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所面临的最主要障碍。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是重要而复杂的,它既会产生提高市场准入条件、抑制农产品出口数量,提高我国农产品出口成本、削弱产品国际竞争力等短期消极影响;也可能在一定的条件下产生促进农业生产技术的提升,优化生产经营方式,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政府部门不断改进管理方式等长期积极影响。5)通过一个估量蔬菜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对蔬菜贸易影响的引力模型并采用我国对日本、美国和欧盟1994-2009十六年间蔬菜出口的面板数据以测度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农产品出口的影响,数据分析的结果表明:日本、美国和欧盟的蔬菜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对我国蔬菜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出口产生了较为明显的负面影响,进口国家和地区的标准数量每上升10%,我国蔬菜出口将降低4.16%;而我国蔬菜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的提高对我国蔬菜出口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日本肯定列表制度虽然对我国对日蔬菜出口具有显着的短期抑制效应,但其倒逼机制却有利于促进我国蔬菜对美、欧、日市场的整体出口。6)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应对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从宏观上提出长期战略对策,也需要有战术上的具体应对措施。充分整合利用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各自的资源与优势,建立三者之间的战略联盟,建立以行业协会为纽带、企业参与、政府推动的应对机制,建立高效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系统是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重要战略;合理利用技术性贸易壁垒规制,构建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提升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能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农产品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能力。3、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论文从贸易保护的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阐释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形成动因。对在完全静态信息条件下和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设置的国家间博弈进行了分析。通过最小质量标准(Minimum Quality Standard缩写为MQS)模型的扩展,分析了国内利益集团对政府技术性贸易壁垒政策选择的影响。2)论文在对量化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的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结合论文研究内容,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选择运用引力模型,构造了一个估量蔬菜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对蔬菜贸易影响的模型以测度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农产品出口的影响,采用我国对日本、美国和欧盟1994-2009十六年间蔬菜出口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进一步将日本肯定列表制度作为虚拟变量引入模型,以对该项制度对我国蔬菜出口美国、日本和欧盟市场的整体影响进行分析。

张瑞荣[4](2011)在《中国肉鸡产品国际贸易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面对国内肉鸡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国际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以及国外肉鸡产品对国内市场的冲击,以肉鸡产品国际贸易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中国肉鸡产业的发展现状、产品国际贸易特征,比较中国与肉鸡产品主要生产国、出口国的差异,分析中国肉鸡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确定科学、合理、有效的WTO许可范围的国际贸易政策,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收集大量数据,利用统计描述分析方法结合计量经济模型模拟方法实证分析中国肉鸡产业的发展变化规律,对中国肉鸡产品价格变动规律和肉鸡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进行了细致分析;建立了中国肉鸡产品进出口计量经济模型,模拟分析各主要影响因素对肉鸡产品进出口的影响,从进出口两方面系统分析中国肉鸡产品的国际贸易数量特征及其数量变动关系;用新的数据并结合美国对中国进行白羽肉鸡产品倾销深入分析中国肉鸡产业国际竞争力;并用数据分析了美国肉鸡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和美国政府对肉鸡产业的支持。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肉鸡产业发展迅速。目前,中国肉鸡产品生产量、消费量居世界第二,进口量居于世界前列,出口量相对较小。中国肉鸡产品人均消费水平低,一定程度表明肉鸡产品国内市场具有较大发展潜力。(2)中国肉鸡产品出口市场单一,出口风险大。产品主要出口去向国(地区)为日本、香港,活鸡、鲜冷产品主要出口到香港、澳门地区,加工品主要出口到日本、欧盟、韩国以及香港地区,主要进口来源国为美国。近年来产品出口增速明显慢于进口增速。从2002年起,由过去的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2003年以后,出口从过去的以生肉制品为主转为以熟制品为主。(3)中国肉鸡产品进口主要受中国人口总数、人民币兑美元实际汇率变动和加入世贸组织后进口政策变化的显着影响。(4)中国肉鸡产品的出口受国内鸡肉生产供给量、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变动、是否加入世贸组织因素(一定程度反映贸易政策的变化)和是否禽流感发生的显着影响。(5)中国肉鸡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较弱,近几年相对更弱。中国肉鸡产品世界市场占有率小;中国肉鸡产品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小且近年来一直呈下降态势;从2002年以来贸易竞争力指数由过去的正数转为负数。近年来美国以倾销的方式向中国大量出口肉鸡产品,对中国肉鸡产业的稳定发展造成极大冲击。(6)美国肉鸡产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美国肉鸡产业无论从技术、规模、产品价格、加工程度,还是从市场多元化开发等方面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这与美国政府对肉鸡产业从市场准入、国内支持、出口竞争等政策方面给予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最后,提出增强中国肉鸡产业国际竞争力,促进中国肉鸡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政策建议,并指出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周嫄[5](2009)在《关于我国禽肉类产品国际贸易壁垒问题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从古至今,农业在我国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农产品贸易更是拉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的上升,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消费观念也逐渐转变,人们不仅仅追求食品的数量,更注重食品的种类和营养成分。禽肉类产品因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等营养价值,使得其与传统的牛、羊、猪肉相比,更符合人们对营养的需要以及未来消费需求的发展趋势。而禽肉类产品需求的增加会带动禽肉类产品贸易的迅速发展,禽肉类产品的国际贸易在农产品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逐渐成为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中的新增长点。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禽肉类产品需求大幅度上升,禽肉产业高速发展。在国内禽肉类产品是仅次于猪肉类产品的第2大肉类品种,在国际我国禽肉类产品的产量仅次于美国,位列全球第2。加入WTO以后,我国逐步实现了关税减让承诺,再加上国内对禽肉类产品的巨大需求以及国外进口禽肉类产品的冲击等因素的影响,我国逐渐成为国际禽肉类产品的进口大国,且进口量逐年上升。但与此同时,我国禽肉类产品的出口情况却不容乐观:不断涌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使得我国禽肉类产品无法在国际市场立足;发达国家利用其先进的技术优势,采用越来越严格的技术标准、检验检疫程序和合格认证制度等技术性贸易壁垒作为保护国内禽肉产业的手段,严重阻碍了我国禽肉类产品的出口。面对我国禽肉类产品严峻的出口形势,国内政府、相关组织和部门以及企业不断调整政策、标准法规以及产品质量,建立完善我国的内生技术性贸易措施,以应对发达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以避免本国禽肉类产品出口所遭遇的阻碍。国外苛刻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会对我国禽肉类产品的出口造成多大的负面影响?我国内部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又能给我国禽肉类产品出口带来多少正面效应?哪些原因使得我国禽肉类产品出口一再遭遇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国政府和企业应该如何联合起来,共同克服技术性贸易壁垒,抵御禽肉出口风险?这些都是我国禽肉产业未来发展所要关注的问题。本文对以往研究中单单考虑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出口影响的分析思路进行了一定创新,首先对我国禽肉类产品近年来遭遇的国际贸易壁垒类型归纳总结,归纳出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影响我国禽肉类产品出口最主要的国际贸易壁垒形式。其次,将技术性贸易壁垒分成内生型和外生型,使用定性描述与定量测算相结合,利用法规比较、实证分析和案例分析三种研究方法,在分析发达国家先进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给我国禽肉类产品国际贸易产生影响的同时探析了国内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发展现状。在得出影响程度的前提下,利用调查问卷形式对我国禽肉生产的龙头企业进行调研,找出具体影响我国禽肉类产品出口屡遭技术性贸易壁垒原因。最后,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白丽,姚金安,曹文文[6](2008)在《技术壁垒对河北省禽肉出口的影响与对策分析——以日本技术壁垒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禽肉产品是河北省传统的出口创汇农产品,主要出口日本市场.但随着禽肉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河北省的禽肉出口越来越受到日本技术壁垒的影响.本文通过研究日本对河北省禽肉出口的技术壁垒实施情况,分析了技术壁垒对河北省禽肉出口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对日本技术壁垒的对策.

冯静,李婷,黄克安[7](2005)在《绿色贸易壁垒对福建省农副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原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加入WTO后,福建经济增长面临的外部需求约束日益明显。福建企业产品出口越来越受到美国、日本、欧盟等国隐蔽性较强、透明度低的绿色技术保护措施的制约。本文主要对2002年以来绿色贸易壁垒对福建农副产品出口的影响和原因进行分析。

苏志文[8](2005)在《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投资、贸易自由化的进一步发展,关税之墙普遍变矮,传统的贸易保护手段受到限制。在这种背景下,TBT利SPS措施对贸易的限制作用在增强,因而受到各方的重视。虽然WTO规则试图规范TBT和SBS措施的实施,以减少对贸易的扭曲,但由于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技术法规和质量标准差别很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歧视性时常显露。我国无论在应对国外的贸易技术壁垒方面,还是在构筑自身的贸易技术性措施体系方面,都非常薄弱,近几年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严重地冲击着我国的外贸出口。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分析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实质,并通过大量案例评价了TBT措施对我国外贸出口及国内经济的影响。论文强调,我国应该理性和客观地看待技术性贸易措施问题,并从政府、社会、行业中介、企业等方面探求如何突破国外TBT措施构成的限制和如何构建我国自身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

邹志飞,陈胤瑜[9](2004)在《我国食品出口受阻概况与分析》文中认为 近年来,国际上食品安全事件的不断发生,各国政府纷纷采取措施,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和法律、法规。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不仅对食品原料、加工品有较为完善的标准与检测体系,而且对食品生产的环境,以及食物生产对环境的影响都有相应的标准、检测体系及有关法规、法律。特别是随着市场全球化,各国为保护本国经济利益,经常以食品安全问题用作查扣、退回、禁入国外产品进口的手段。我国出口的农产品和食品因安全问题被扣或退货屡有发生。其

李婷[10](2004)在《我省企业抗衡绿色贸易壁垒对策研究》文中指出绿色贸易壁垒是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一种。它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一国以保护人类和动植物生命健康、保护环境为由对进口货物、服务、知识产权贸易提出的技术、安全、卫生标准和规范。近年来,我省企业产品出口所遭遇的绿色贸易壁垒问题日趋严重,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我省对外贸易的良性发展。因此,为企业寻求抗衡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这对发展我省外向型经济,推动我省贸易和环境的良性互动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笔者从这个目的出发,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广泛搜集资料与实际调研相结合、比较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应用国际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现代经济学理论和国际贸易理论对绿色贸易壁垒的成因机理和贸易影响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探讨其中的原因,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阐述了本论文研究课题的学术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部分通过对绿色贸易壁垒形成机制的探讨,揭示了绿色贸易制度安排与绿色贸易壁垒之间的关系;第三部分通过对与绿色贸易壁垒密切相关的TBT和SPS协定的系统比较研究,进一步探讨绿色贸易壁垒约束机制和实质;第四部分结合我省实际,在实地调研和对有关资料进行跟踪研究的基础上,对绿色贸易壁垒对我省企业产品出口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重点探讨绿色贸易壁垒对我省农副产品出口的影响,并以鳗鱼产品出口为例,对我省企业产品出口频遭国外绿色贸易壁垒冲击的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进行深入剖析;第五部分针对我省企业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从如何利用规则应对争端、如何建立和完善绿色贸易壁垒预警管理体系、如何建立和完善绿色技术性措施保护体系和出口促进体系、如何提高企业产品出口的环境竞争力等方面提出具体应对思路。

二、日对我冻鸡实施抗生素检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日对我冻鸡实施抗生素检疫(论文提纲范文)

(1)食品安全事件的出口溢出效应研究 ——以中国出口日本的“毒菠菜”和“毒饺子”事件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思路
    1.4 研究的难点与创新之处
        1.4.1 研究的难点
        1.4.2 研究的创新之处
2.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
    2.1 相关理论
        2.1.1 行为经济学
        2.1.2 微观信息经济学
    2.2 文献综述
        2.2.1 影响农产品和食品贸易的因素
        2.2.2 事件冲击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2.2.3 食品安全事件对消费者的影响
        2.2.4 中国食品安全事件相关研究
    2.3 文献评述
3 “毒菠菜”和“毒饺子”事件介绍
    3.1 “毒菠菜”事件
    3.2 “毒饺子”事件
4 数据与模型
    4.1 数据
        4.1.1 数据来源
        4.1.2 数据整理
        4.1.3 描述性统计
    4.2 模型
        4.2.1 “毒菠菜”事件
        4.2.2 “毒饺子”事件
5 分析结果
    5.1 “毒菠菜”事件
        5.1.1 “毒菠菜”事件对中国向日本出口蔬菜及食品的影响
        5.1.2 “毒菠菜”事件对中国向世界其它国家出口蔬菜及食品的影响
        5.1.3 “毒菠菜”事件实证分析结果
    5.2 “毒饺子”事件
        5.2.1 “毒饺子”事件对中国食品出口的影响
        5.2.2 稳健性检验
        5.2.3 “毒饺子”事件实证分析结果
    5.3 实证分析结果的讨论
6 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结论
    6.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2)食源性致病菌肠杆菌科细菌数值鉴定系统和耐药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肠杆菌科细菌的生物学特性
    1.2 肠杆菌科的检测方法进展
    1.3 数值鉴定系统
        1.3.1 细菌数值鉴定法的建立
        1.3.2 细菌数值鉴定法中的可信度
        1.3.3 细菌数值鉴定中生化试验的选择与编码
        1.3.4 细菌数值鉴定系统的应用及存在问题
    1.4 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
        1.4.1 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
        1.4.2 超广谱 β-内酰胺酶(ESBL)
        1.4.3 质粒介导AmpC酶
        1.4.4 整合子与质粒介导的耐药性传播
    1.5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与意义
第二章 食源性致病菌肠杆菌科细菌数值鉴定系统理论分析及软件设计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结果
        2.3.1 数值鉴定系统的理论建模
        2.3.2 数值鉴定系统软件的编制
        2.3.3 数值鉴定系统生化反应鉴定条
    2.4 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食源性致病菌肠杆菌科细菌数值鉴定系统的应用
    3.1 实验材料
        3.1.1 菌株来源
        3.1.2 实验仪器
        3.1.3 主要试剂
    3.2 实验方法
        3.2.1 广州食品与珠江水样肠杆菌科细菌的分离
        3.2.2 标准菌株与实际样品分离株的验证
        3.2.3 肠杆菌科细菌PCR鉴定
        3.2.4 肠杆菌科细菌 16S rRNA基因测序
    3.3 结果
        3.3.1 标准菌株的验证
        3.3.2 实际样本分离株的验证
        3.3.3 广州食品与珠江水样肠杆菌科细菌的分离鉴定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食源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耐药性及遗传多样性研究
    4.1 实验材料
        4.1.1 菌株来源
        4.1.2 实验仪器
        4.1.3 主要试剂
    4.2 实验方法
        4.2.1 生物型与血清型的检测
        4.2.2 毒力基因的检测
        4.2.3 耐药表型的检测
        4.2.4 耐药基因的PCR检测
        4.2.5 ERIC分型
        4.2.6 遗传多样性分析
    4.3 结果
        4.3.1 生物型与血清型的检测
        4.3.2 毒力基因的检测
        4.3.3 耐药性分析
        4.3.4 耐药基因的检测
        4.3.5 ERIC分型
    4.4 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广州食品与珠江水中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研究
    5.1 实验材料
        5.1.1 菌株来源
        5.1.2 实验仪器
        5.1.3 主要试剂
    5.2 实验方法
        5.2.1 抗生素敏感性实验
        5.2.2 超广谱 β-内酰胺酶(ESBL)表型初筛与确证
        5.2.3 AmpC表型初筛与确证
        5.2.4 β-内酰胺酶基因的检测
        5.2.5 整合子的检测
        5.2.6 质粒接合实验与接合子检测
    5.3 结果
        5.3.1 耐药性分析
        5.3.2 ESBL与AmpC的分离率及其分布
        5.3.3 ESBL与AmpC阳性菌株耐药性分析
        5.3.4 β-内酰胺酶基因的检测与序列分析
        5.3.5 整合子基因的检测
        5.3.6 质粒接合实验与接合子的检测
    5.4 讨论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产ESBL酶的肠杆菌科细菌全国食品分离株的耐药性研究
    6.1 实验材料
        6.1.1 菌株来源
        6.1.2 实验仪器
        6.1.3 主要试剂
    6.2 实验方法
        6.2.1 ESBL表型的初筛
        6.2.2 ESBL分离株耐药表型的检测
        6.2.3 β-内酰胺酶基因的检测
        6.2.4 整合子基因的检测
        6.2.5 质粒接合实验与接合子检测
    6.3 结果
        6.3.1 ESBL阳性的分离率及其分布
        6.3.2 ESBL肠杆菌科的耐药性分析
        6.3.3 β-内酰胺酶基因的检测
        6.3.4 整合子基因的检测
        6.3.5 ESBL阳性菌的质粒接合实验与接合子检测
    6.4 讨论
    6.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表

(3)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影响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文献简评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结构与内容
    1.5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1.5.1 论文的创新
        1.5.2 论文的不足
第2章 技术性贸易壁垒相关概念及基本理论
    2.1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界定与内涵
        2.1.1 概念辨析
        2.1.2 概念界定
    2.2 技术性贸易壁垒产生的理论渊源--从重商主义到贸易保护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2.2.1 重商主义
        2.2.2 后起资本主义国家的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2.2.3 超贸易保护主义
        2.2.4 新贸易保护主义
        2.2.5 贸易保护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2.3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及特点
        2.3.1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
        2.3.2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点
    2.4 小结
第3章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形成动因、作用机制及经济效应分析
    3.1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形成动因
        3.1.1 基于克服市场失灵的形成动因
        3.1.2 基于技术差距的形成动因
        3.1.3 技术性贸易壁垒形成的政治经济学解释
    3.2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作用机制
        3.2.1 数量控制效应
        3.2.2 价格控制效应
    3.3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出口国的经济效应分析
        3.3.1 贸易效应分析
        3.3.2 福利效应分析
        3.3.3 产业效应分析
    3.4 小结
第4章 发达国家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与WTO-TBT/SPS国际制度框架
    4.1 国际贸易中的农产品概念
        4.1.1 国际贸易中的商品分类
        4.1.2 农产品概念的界定
    4.2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
        4.2.1 美国的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
        4.2.2 欧盟的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
        4.2.3 日本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
    4.3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WTO-TBT/SPS制度框架
        4.3.1 TBT协议
        4.3.2 SPS协议
        4.3.3 TBT协议与SPS协议的比较
        4.3.4 规范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其它相关协定
    4.4 小结
第5章 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实证描述
    5.1 我国农产品出口基本状况分析
        5.1.1 总体情况分析
        5.1.2 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地区结构分析
        5.1.3 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商品结构分析
    5.2 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情况分析
        5.2.1 总体情况分析
        5.2.2 我国主要出口农产品受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情况分析
        5.2.3 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类型
        5.2.4 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对我国农产品对日出口的影响
    5.3 影响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点
        5.3.1 壁垒的要求呈愈加严格趋势
        5.3.2 壁垒涉及的范围不断扩大,影响面广
        5.3.3 壁垒的扩散效应显着
        5.3.4 一些壁垒具有明显歧视性,有违WTO-TBT/SPS原则
    5.4 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定性分析
        5.4.1 短期内的消极影响
        5.4.2 中长期内可能的积极影响
    5.5 小结
第6章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影响的测度—以蔬菜为例
    6.1 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测度方法的比较
        6.1.1 调研方法
        6.1.2 价格差和关税等价法
        6.1.3 存量指标法
        6.1.4 局部均衡分析方法
        6.1.5 一般均衡分析方法
    6.2 引力模型方法的选择
    6.3 蔬菜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对我国蔬菜出口影响的测度
        6.3.1 模型的构建
        6.3.2 数据整理
        6.3.3 结果分析
    6.4 小结
第7章 我国农产品出口受制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分析
    7.1 质量安全水平低下是农产品出口受制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根本原因
        7.1.1 农业生产的外部条件较差
        7.1.2 农业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
        7.1.3 农业生产的技术基础薄弱
        7.1.4 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组织化程度低、生产经营方式落后
        7.1.5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不健全
    7.2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法规体系不健全
    7.3 农产品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滞后
    7.4 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存在缺陷
    7.5 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建设滞后
    7.6 行业协会的作用发挥极其有限
    7.7 出口企业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能力不足
    7.8 国际环境原因分析
        7.8.1 农产品国际贸易自由化进程缓慢,贸易保护程度高
        7.8.2 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农产品贸易保护的重要手段
        7.8.3 制衡能力缺乏导致进口国频繁设限
        7.8.4 国际经济动荡导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7.9 小结
第8章 我国农产品出口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策略措施
    8.1 构建政府、行业协会与企业三位一体的战略联盟
        8.1.1 充分发挥政府在应对技术性贸壁垒中的作用
        8.1.2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中的作用
        8.1.3 充分发挥企业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体作用
        8.1.4 建立以行业协会为纽带、企业参与、政府推动的应对机制
        8.1.5 构建高效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系统
    8.2 农产品出口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措施
        8.2.1 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8.2.2 加强农产品技术法规体系建设
        8.2.3 健全完善农产品技术标准体系
        8.2.4 加强农产品检验检疫工作
        8.2.5 加强农产品认证、认可工作
        8.2.6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8.2.7 提升企业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能力
    8.3 小结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4)中国肉鸡产品国际贸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文献
        1.3.2 国外文献
        1.3.3 文献评述
    1.4 国际贸易理论回顾
        1.4.1 重商主义
        1.4.2 古典贸易理
        1.4.3 幼稚工业保护论
        1.4.4 新古典贸易理论
        1.4.5 凯恩斯主义保护论
        1.4.6 新贸易理论
        1.4.7 国际贸易理论总结
    1.5 国际贸易政策工具
        1.5.1 关税和关税配额
        1.5.2 出口补贴
        1.5.3 新贸易壁垒和贸易救济措施
    1.6 研究结构与研究内容
    1.7 研究方法
    1.8 数据来源
    1.9 创新点
        1.9.1 内容上的创新
        1.9.2 研究方法上的创新
    1.10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中国肉鸡产业发展的现状
    2.1 肉鸡生产
        2.1.1 肉鸡品种
        2.1.2 肉鸡存栏
        2.1.3 肉鸡出栏
        2.1.4 肉鸡产品生产量
        2.1.5 肉鸡生产区域分布
        2.1.6 肉鸡生产的规模化
    2.2 肉鸡产品加工
        2.2.1 中国肉鸡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和分布
        2.2.2 中国肉鸡产品加工企业的规模
    2.3 肉鸡产品流通及产业链收益分配
        2.3.1 肉鸡产品流通模式
        2.3.2 肉鸡产业链收益分配
        2.3.3 肉鸡产业链各环节收益估算
    2.4 肉鸡产品消费
        2.4.1 鸡肉消费总量与人均消费量
        2.4.2 鸡肉消费的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
    2.5 肉鸡产品价格
        2.5.1 数据来源及数据处理
        2.5.2 肉鸡产品价格的统计特征
        2.5.3 肉鸡产品价格的周期性变动
        2.5.4 肉鸡产品价格定基指数
    2.6 肉鸡产品需求收入弹性
        2.6.1 城镇居民的禽肉消费需求收入弹性
        2.6.2 农民的禽肉消费需求收入弹性
        2.6.3 结论
    2.7 小结以及问题的提出
第三章 中国肉鸡产品国际贸易的特征
    3.1 中国肉鸡产品国际贸易的基本特征
        3.1.1 中国是鸡肉生产大国
        3.1.2 中国肉鸡产品总消费量高,人均消费量低
        3.1.3 中国肉鸡产品出口量小
        3.1.4 中国是肉鸡产品进口大国
        3.1.5 中国肉鸡产品进出口变化大
    3.2 中国和世界各国(地区)肉鸡产品国际贸易的现状
        3.2.1 肉鸡产品生产现状
        3.2.2 肉鸡产品消费现状
        3.2.3 肉鸡产品进口现状
        3.2.4 肉鸡产品出口现状
        3.2.5 肉鸡产品人均消费量现状
    3.3 小结
第四章 中国肉鸡产品进口的计量经济模型分析
    4.1 肉鸡产品的进口的主要影响因素
        4.1.1 国内肉鸡产品供给与需求
        4.1.2 人口状况
        4.1.3 收入
        4.1.4 进口肉鸡产品价格
        4.1.5 汇率
        4.1.6 进口政策
    4.2 数据来源、数据处理
        4.2.1 指标定义
        4.2.2 数据来源
        4.2.3 数据处理
        4.2.4 样本区间
    4.3 肉鸡产品进口计量经济模型形式的确定
        4.3.1 模型的初步确定形式
        4.3.2 数据相关分析及稳定性检验
        4.3.3 模型最终形式的确定
    4.4 肉鸡产品进口计量经济模型的估计结果
    4.5 结论及讨论
第五章 中国肉鸡产品出口的计量经济模型分析
    5.1 中国肉鸡产品出口的影响因素分析
        5.1.1 价格
        5.1.2 成本
        5.1.3 鸡肉产品质量
        5.1.4 汇率
    5.2 中国肉鸡产品出口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5.2.1 计量经济模型的确定
        5.2.2 模型的估计及检验
        5.2.3 模型估计结果分析
    5.3 结论与讨论
第六章 中国肉鸡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分析
    6.1 中国肉鸡产业国际竞争力统计指标体系分析
        6.1.1 肉鸡产品市场占有率分析
        6.1.2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
        6.1.3 贸易竞争力指数
    6.2 美国肉鸡产品对中国肉鸡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6.2.1 美国对中国出口白羽肉鸡产品数量的变化
        6.2.2 美国白羽肉鸡产品出口价格的影响
    6.3 小结
第七章 美国肉鸡产业国际贸易对中国的启示
    7.1 美国肉鸡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
        7.1.1 技术竞争优势
        7.1.2 规模竞争优势
        7.1.3 产品价格竞争优势
        7.1.4 产品加工深度竞争优势
        7.1.5 出口市场多元化竞争优势
    7.2 美国肉鸡产业的相关国际贸易政策分析
        7.2.1 世界贸易组织乌拉圭回合《农业协议》的主要内容
        7.2.2 美国肉鸡产业相关的国际贸易政策
    7.3 中国肉鸡产业相关国际贸易政策的现实
        7.3.1 中国加入WTO 时的承诺
        7.3.2 中国肉鸡产业的相关贸易政策实践
    7.4 美国相关国际贸易政策对中国的启示
    7.5 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8.3 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5)关于我国禽肉类产品国际贸易壁垒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价
    1.3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本文创新点
第二章 关于我国禽肉类产品国际贸易壁垒的基本概述
    2.1 国际贸易壁垒基本概述
        2.1.1 关税壁垒
        2.1.2 传统的非关税壁垒
        2.1.3 技术性贸易壁垒
    2.2 关于我国禽肉类产品国际贸易壁垒的主要表现形式
        2.2.1 禽肉类产品定义
        2.2.2 禽肉类产品遭遇国际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我国禽肉类产品的生产和贸易现状
    3.1 我国禽肉类产品的生产状况
        3.1.1 我国禽肉产量的横向比较
        3.1.2 我国禽肉产量的纵向发展
    3.2 我国禽肉类产品的贸易情况
        3.2.1 我国禽肉类产品的进口
        3.2.2 我国禽肉类产品的出口
    3.3 我国禽肉贸易在世界禽肉贸易中的地位
        3.3.1 贸易竞争力指数(TC)
        3.3.2 国际市场占有率(MS)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我国禽肉类产品贸易的实证分析
    4.1 我国禽肉类产品出口中遭遇的贸易壁垒现状
        4.1.1 外生技术性贸易壁垒
        4.1.2 内生技术性贸易措施
    4.2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禽肉类产品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
        4.2.1 模型说明
        4.2.2 模型数据来源
        4.2.3 模型测定结果及分析
        4.2.4 模型小结
    4.3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禽肉类产品出口影响的案例分析——以山东诸城外贸有限责任公司为例
        4.3.1 诸城外贸背景介绍
        4.3.2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诸城外贸禽肉出口的影响
        4.3.3 诸城外贸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应对措施
        4.3.4 案例启示
    4.4 我国禽肉类产品出口受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的原因分析
        4.4.1 外部原因
        4.4.2 内部原因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禽肉类产品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建议
    5.1 政府方面
        5.1.1 加大对国内禽肉产业的扶持力度
        5.1.2 完善禽肉类产品的标准化建设和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5.1.3 建立禽肉类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预警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
        5.1.4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交流,扩大与国外的多边谈判
    5.2 企业方面
        5.2.1 拓展出口市场,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
        5.2.2 调整产业结构,引入禽肉产业化创新模式
        5.2.3 提高产品质量,利用中华饮食文化打造禽肉类产品品牌工程
        5.2.4 针对实际情况,注重专门人才的培养
    5.3 行业协会方面
第六章 结论和今后研究方向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今后研究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我国禽肉类产品受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原因的调查问卷(多选)
附录2: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6)技术壁垒对河北省禽肉出口的影响与对策分析——以日本技术壁垒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河北省禽肉出口的现状
二、日本对禽肉进口实施的技术壁垒
    (一)技术法规和标准
    (二)产品质量认证制度和合格评定程序
    (三)商品检验和检疫规定
    (四)绿色技术壁垒
三、河北省禽肉出口跨越日本技术壁垒的对策
    (一)促进食肉出口市场的多元化
    (二)建立信息发布制度和预警机制
    (三)积极开展国际认证工作
    (四)建立完善禽肉“从农田到餐桌”的追溯制度

(8)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综述)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理论和方法
    2.1 技术性贸易壁垒理论
    2.2 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产生的背景和作用
    2.3 技术性贸易壁垒经济效应的理论分析
第三章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3.1 我国对外贸易的结构分析
    3.2 我国出口贸易中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情况分析
    3.3 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对我国进口贸易的重要意义
    3.4 我国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机制)建设情况
第四章 典型案例分析
    4.1 农产品药物残留问题典型案例分析
    4.2 对欧盟出口纺织品偶氮染料问题分析
    4.3 机电产品出口遭遇技术壁垒案例分析
    4.4 国内外典型案例的经验教训与启示
第五章 国际经验介绍
    5.1 各国现行贸易技术性措施体系及运行机制
    5.2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国际经验分析
第六章 我国如何构建自己的贸易技术措施体系
    6.1 普及技术性贸易壁垒知识,树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和理念
    6.2 如何构建自身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
    6.3 跨越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措施
    6.4 政府在建立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及应对国际 TBT中的作用
    6.5 技术性贸易壁垒中的“非政府行为”
第七章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10)我省企业抗衡绿色贸易壁垒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课题的学术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及创新之处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绿色贸易壁垒形成机制
    2.1 绿色贸易壁垒产生的客观必然性
        2.1.1 绿色贸易壁垒是对传统发展观和传统贸易理论进行反思的结果
        2.1.2 绿色贸易壁垒与绿色消费需求驱动有关
        2.1.3 绿色贸易壁垒与环境成本内部化理论的提出有关
        2.1.4 绿色贸易壁垒是对环境与贸易关系进行国际协调的产物
        2.1.5 绿色贸易壁垒与传统保护措施弱化和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有关
        2.1.6 绿色贸易壁垒产生与预警原则的提出有关
    2.2 绿色贸易壁垒的类型、特点及发展新趋势
        2.2.1 绿色贸易壁垒类型
        2.2.2 绿色贸易壁垒特点
        2.2.3 绿色贸易壁垒发展的新趋势
    2.3 绿色贸易壁垒设置动机及贸易影响经济学效应分析
        2.3.1 从博弈角度看一国设置绿色贸易壁垒的动机
        2.3.2 绿色贸易壁垒贸易影响经济学效应分析
第三章 TBT、SPS 协定与绿色贸易壁垒
    3.1 TBT、SPS 协定主要内容及异同点
        3.1.1 TBT、SPS 协定主要内容
        3.1.2 TBT、SPS 协定异同点比较
    3.2 TBT、SPS 协定规则与绿色贸易壁垒
        3.2.1 TBT、SPS 协定规则漏洞
        3.2.2 TBT、SPS 协定与绿色贸易壁垒的关系
    3.3 TBT、SPS 协定应用评价
第四章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省企业产品出口的影响
    4.1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省主要产品出口现实影响
        4.1.1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省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
        4.1.2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省轻工业品出口的影响
        4.1.3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省农副产品出口的影响
    4.2 我省企业产品出口频遭国外绿色贸易壁垒冲击的原因
        4.2.1 环保意识和观念落后
        4.2.2 标准、监测、监督三大体系和市场准入制度不健全
        4.2.3 小规模生产使得质量控制、标准的实施难以落实
        4.2.4 企业认证意识淡薄,认证规则和收费标准不够规范
        4.2.5 体制协调机制不够顺畅,行业协会发展滞后,自律性差
        4.2.6 检验检疫环节薄弱
        4.2.7 缺乏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预警与快速反应系统
        4.2.8 企业应对绿色贸易壁垒能力有限
        4.2.9 绿色技术性措施保护体系薄弱
    4.3 案例:我省鳗鱼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情况及原因剖析
        4.3.1 日本政府对我鳗鱼产品出口设限情况
        4.3.2 日本鳗鱼进口设限措施特点
        4.3.3 鳗鱼绿色贸易壁垒对两国福利的影响
        4.3.4 日本对我鳗鱼产品进口设限的外部原因
        4.3.5 鳗鱼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内部原因
第五章 我省企业抗衡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建议
    5.1 客观分析绿色贸易壁垒的类型、性质及成因,区别对待
    5.2 应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公平、合理、非对抗性、低成本地解决贸易纠纷
    5.3 充分重视对WTO绿色贸易规则及其适用条件的研究
    5.4 把握国际绿色贸易壁垒发展新态势,走科技兴贸和可持续发展道路
    5.5 建立和完善绿色贸易壁垒预警管理体系
    5.6 建立和完善行业协会建设
    5.7 建立和完善绿色技术性措施保护体系
    5.8 建立和完善出口促进体系
    5.9 以绿色管理和绿色营销发展战略赢得可持续性竞争优势
    5.10 提高农副产品出口的环境竞争力
    5.11 通过实施“走出去”战略,跨越绿色贸易壁垒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研究成果

四、日对我冻鸡实施抗生素检疫(论文参考文献)

  • [1]食品安全事件的出口溢出效应研究 ——以中国出口日本的“毒菠菜”和“毒饺子”事件为例[D]. 董泽宽. 浙江大学, 2020(01)
  • [2]食源性致病菌肠杆菌科细菌数值鉴定系统和耐药性研究[D]. 叶青华. 华南理工大学, 2016(06)
  • [3]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影响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D]. 江凌. 西南大学, 2012(11)
  • [4]中国肉鸡产品国际贸易研究[D]. 张瑞荣.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10)
  • [5]关于我国禽肉类产品国际贸易壁垒问题的研究[D]. 周嫄. 江南大学, 2009(05)
  • [6]技术壁垒对河北省禽肉出口的影响与对策分析——以日本技术壁垒为例[J]. 白丽,姚金安,曹文文. 日本问题研究, 2008(03)
  • [7]绿色贸易壁垒对福建省农副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原因分析[J]. 冯静,李婷,黄克安. 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5(04)
  • [8]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研究[D]. 苏志文. 中国农业大学, 2005(04)
  • [9]我国食品出口受阻概况与分析[A]. 邹志飞,陈胤瑜. 第五届食品毒理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及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生物活性物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4
  • [10]我省企业抗衡绿色贸易壁垒对策研究[D]. 李婷. 福州大学, 2004(04)

标签:;  ;  ;  ;  

对我的冷冻鸡进行抗生素隔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