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食管床颈部食管胃一层吻合术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任廷楷[1](2020)在《微创食管癌手术管状胃两种重建路径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背景: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EC)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17.87/10万,位居所有恶性肿瘤第6位。我国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世界第一,河南省更是我国患病人数最多的地区。食管癌的治疗是以外科肿瘤切除+系统性淋巴结清扫为主,放化疗为辅的综合治疗模式。传统的开放手术切口长、创伤大、术后恢复慢、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近十几年来,食管癌微创手术已被证实其安全性和临床效果不亚于传统开放手术,而且在减少术后并发症、减缩短住院时间等方面,优势更显着。手术主要包括食管及肿瘤切除、消化道重建两个步骤,目前最常见用于重建食管的器官是胃组织,通过进一步修剪制作完成的管状胃,更符合食管的生理解剖形态,而重建路径主要有胸骨后路径和后纵隔(食管床)径路两种选择,不同的重建途径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不同,目前尚未就管状胃代食管颈部吻合的路径选择达成相关共识。目的:由于相关临床研究纳入病例偏少、且结果报告侧重点不一,在评价不同重建径路的实际临床效果方面不能提供有力的证据支持。本研究通过Meta分析比较微创食管手术管状胃经胸骨后与后纵隔两种不同重建路径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为临床手术方式选择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按Cochran系统评价方法和PRISMA(Preferred Reporting items for systematic Reviews and Meta-analyses)报告规范,两名研究者通过独立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CCTR)、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中文检索词为“食管癌”“微创手术”“胸腔镜”“重建路径”“胸骨后路径”“后纵隔路径”等,英文检索词为Esophageal Neoplasms、Thoracic Surgery,Video-Assisted、retrosternal route*、prevertebral route*、posterior mediastinal route*、anterior mediastinal route*。检索时间从每个数据库创建至2019年4月,收集微创食管手术管状胃经胸骨后与后纵隔两种不同重建路径手术方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 Trials,RCT)和病例对照试验(Case Clinical Trials,CCT);经纳入和排除标准,提取数据资料(结局指标:围手术期死亡率;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术后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并对纳入研究进行风险偏倚评估;应用Review Manager5.3软件对所提取的有效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个研究,共计116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微创食管癌手术管状胃经胸骨后路径与经后纵隔路径消化道重建相比,吻合口瘘发生率较高[OR=2.27,95%C,(1.50~3.42),P=0.0001];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更低[OR=0.40,95%CI,(0.27~0.58),P<0.00001];术后心血管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4,95%CI,(0.60~1.78),P=0.89];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87,95%CI,(0.51,1.49),P=0.62];术后胃肠减压时间较短[WMD=-0.71,95%CI,(-1.12,-0.31),P=0.0005];术后返流发生率更低[OR=0.31,95%CI,(0.15,0.66),P=0.002]。结论:1.微创食管手术管状胃经胸骨后路径与经后纵隔路径重建相比,其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较高,但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返流症状较少,远期生活质量更高;2.经后纵隔路径对减少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有一定作用,但术后肺部并发症及返流发生率较高;3.两种重建路径在患者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及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徐东[2](2018)在《管状胃食管T型侧侧吻合技术在微创食管癌切除手术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108例食管癌采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管胃食管T型侧侧吻合疗效分析目的:手术中采用食管癌切除管状胃食管T型侧侧吻合是否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吻合方式。方法:从2015年01月起至2018年06月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胸心外科随机选择部分食管癌患者使用管状胃食管T型吻合,记录并观察及随访患者的一般情况,如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手术后远期生存情况等。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原手术计划。共入组患者108例,胸上段30例,胸中段50例,胸下段28例,Ⅰ期12例(ESD失败,或手术前胸部增强CT提示纵隔淋巴结肿大,术后病理淋巴结阴性的患者),ⅡA期(T2-3NOM0)50例,ⅡB期(T1-2N1M0)34例,Ⅲ期(T3-4N0-1M0)12例。其中右胸内吻合26例,左颈部吻合82例;截至随访期末(2018年06月),随访患者1-42个月,中位时间20个月。共有30例患者出现复发转移,其中死亡7例,吻合口瘘或管状胃瘘发生例数为10例,均经过保守治疗,在吻合口瘘发生后1周至5周内愈合。吻合口狭窄需要进行内镜下扩张治疗的患者1例。结论:食管癌切除管状胃食管T型侧侧吻合,均在胸腹腔镜的技术下进行,手术采用腔镜微创方式,管状胃与食管T型侧侧吻合手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较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极低,近期和远期并发症较少。将腔镜技术与T型吻合技术相结合,是一种安全、微创、可行的手术方式。值得在临床中采用和推广,促使食管癌手术的优化。第二部分: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管胃食管T型侧侧吻合在胸内及颈部的对比分析目的:采用管胃食管T型侧侧吻合的手术方式中,对比分析胸腹腔镜联合微创食管癌切除右胸内吻合与左颈部吻合不同吻合部位治疗食管癌的效果及优缺点。方法:2015年01月起至2018年06月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选择部分食管癌患者使用管状胃食管T型吻合。术前均行胃镜检查,肿瘤上缘距门齿30cm以内的患者,行颈部吻合;距门齿大于30cm行右胸内吻合。其中右胸内吻合26例,左颈部吻合82例。记录观察患者的一般一般情况,如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后远期生存情况等。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原手术计划。无中转开胸及无剖胸探查后关胸病例。右胸内吻合26例,左颈吻合手术8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T型吻合。右胸内吻合组的平均清扫淋巴结数和平均清扫上纵隔淋巴结数较左颈部T型吻合组少,但两组总转移率未见明显差异性(P>0.05);右胸内T型吻合组的左右喉返神经损伤及吻合口瘘的发生率较左颈部T型吻合组低(P<0.05);其他并发症,两组术后心律失常、肺部感染、切口感染、术中渗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共随访108例(100%),随访截止时间2018年06月,随访时间跨度为术后1-4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0个月。所有I期患者均无化疗,所有Ⅱ、Ⅲ期患者均采用标准的4-6次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化疗。随访观察食管癌局部复发率或远处转移率、反流性食管炎、T型吻合口的狭窄、无复发生存率、总死亡及总生存率等指标。两组随访指标中,左颈部吻合组复发或转移率较右胸内组低(P<0.05),故左颈部吻合组无复发生存率较右胸内组高。结论:所有食管癌患者均采用胸腹腔镜联合手术,吻合采用T型吻合术。上述对比研究验证了 T型吻合无论是右胸内和左颈部都是安全可行的,两组均可彻底清扫区域淋巴结。与左颈部吻合相比,右胸内T型吻合在术后吻合口瘘、左右喉返神经损伤等方面并发性更低,返流性食管炎左颈部更低。两组患者的其他近期和远期并发症未见明显差异性。食管癌微创手术T型吻合具有安全、可行、微创等特点,值得推广。第三部分: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管胃食管颈部T型侧侧吻合与圆形端侧吻合的对比分析目的:比较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后管胃食管左颈部行T型全机械侧侧吻合与行圆形管状吻合器端侧吻合的差异。方法:从2015年01月起至2018年06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微创食管癌左颈部吻合手术(微创Meckown食管癌手术)中,统计出采用T型全机械侧侧吻合与行圆形管状吻合器端侧吻合的病例共174例,T型吻合组(82例)和圆形吻合组(92例),分别接受管胃食管左颈部T型全机械侧侧吻合和圆形管状吻合器端侧吻合。对比分析吻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包括呼吸循环系统并发症、乳糜胸、声音嘶哑、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吻合口返流等)等指标。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T型吻合组与圆形吻合组对比,T型吻合组吻合时间更短,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肺部感染、肺不张、需处理的胸腔积液、心律失常、乳糜胸及声音嘶哑等一般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围手术期死亡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吻合口瘘发生率和吻合口返流发生率与圆形端侧吻合比未见明显改善;而T型吻合组的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发生率显着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颈部全机械T型侧侧吻合与圆形端侧吻合相比,同样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吻合方式。T型吻合组吻合口瘘发生率并不高于圆形吻合,具有吻合时间明显缩短,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低等优势,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刘海青[3](2015)在《吻合器吻合与手工舌状浆肌瓣覆盖吻合在食管癌颈部吻合术中的应用对比》文中研究说明背景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 EC)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发展中国家表现出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两大特征。EC的发病率呈明显的地区性分布差异,我国华北太行山区的河南省林州和河北省磁县均属于食管癌高发区。目前,外科手术仍是EC治疗的主要手段。由于EC存在多点起源,癌灶散在、互不连续的特点,因此,尽量切除较多的食管是手术治疗EC的基本要求之一。由于食管胃颈部吻合术能切除较多的食管,最大程度降低吻合口的局部复发率,因而是治疗EC广泛采用的手术方式。但是,食管胃颈部吻合术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主要包括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为减少颈部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不同医院采取了多种吻合方法,如隧道式吻合、全层吻合、侧侧吻合、机械吻合等。目前我院食管胃颈部吻合主要有圆形吻合器吻合和手工舌状浆肌瓣覆盖食管胃吻合两种吻合方式。为比较两种吻合方式的优劣,本研究比较了分别接受吻合器吻合(99例)、舌状浆肌瓣覆盖食管胃吻合(90例)手术EC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住院费用、吻合口瘘例数及程度、吻合口狭窄例数及程度、食管反流程度等,为食管癌颈部吻合术采取何种方式吻合,提供参考依据。目的探讨在食管癌颈部吻合术中,吻合器吻合与手工舌状浆肌瓣覆盖吻合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确定个体化食管癌颈部吻合术判定标准,提高手术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选择189例食管癌手术患者,经左开胸实施双野淋巴结清扫及食管管状胃颈部吻合术,其中吻合器吻合99例,舌状浆肌瓣覆盖食管胃吻合90例,两组患者术后病理上下切缘均为阴性。比较分析两种吻合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手术住院费用、吻合口瘘例数及程度、吻合口狭窄例数及程度、食管反流程度等参数,确定两种术式的利弊。结果1.吻合器吻合组99例患者4例(4.0%,n=99)发生吻合口瘘,舌状浆肌瓣覆盖吻合组90例患者中11例(12.2%,n=90)发生吻合口瘘,吻合器组与舌状浆肌瓣覆盖组吻合口瘘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4.32)。2.吻合器组中7例(7.1%,n=99)发生吻合口狭窄,舌状浆肌瓣覆盖食管胃吻合组中8例(8.9%,n=90)发生吻合口狭窄。两组吻合口狭窄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χ2=0.24)。3.吻合器组中35例(35.4%,n=99)发生反流性食管炎,舌状浆肌瓣覆盖食管胃吻合组中21例(21.1%,n=90)发生反流性食管炎,两组发生反流性食管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4.69)。4.吻合器组平均住院费用(13356.8±60.7元)显着高于舌状浆肌瓣覆盖吻合组平均住院费用(12147.6±62.5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134.86)。5.吻合器组平均住院天数(19±1.5d)低于舌状浆肌瓣覆盖吻合组(21±1.8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8.33)。6.吻合器组平均手术时间(181.3±5.7min)和舌状浆肌瓣覆盖吻合组平均手术时间(180.6±6.2min)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t=0.81)。7.吻合器组平均术中出血量(239±76m1)和舌状浆肌瓣覆盖吻合组平均术中出血量(242±72m1)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t=0.28)。结论在颈部食管管状胃的两种吻合术式中,圆形吻合器吻合术操作简单,初学者容易掌握,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但其术后返流发生率高,增加住院费用;舌状浆肌瓣覆盖食管胃吻合术吻合口瘘发生率高,住院时间长,但其术后抗返流效果好,可减少住院费用。两者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无区别。两种吻合方式各有利弊,在临床工作中可根据患者病情、经济及身体状况确定最佳手术方式。
赵鹏,李刚[4](2011)在《弧形单层内翻胃食管吻合术在食管癌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弧形单层内翻胃食管吻合术应用于食管癌切除术中预防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及胃食管反流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67例食管癌病人采用弧形单层内翻胃食管吻合术,与同期105例采用传统的胃食管单纯吻合法对照研究,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及胃食管反流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均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6~24个月,通过食道吞钡或胃镜检查,术后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及胃食管反流的发生率内翻组为2.4%、0%和3.6%;而传统吻合组为9.5%、4.8%和12.4%,两组比较差别具有显着性意义(P<0.01)。单层内翻组发生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及胃食管反流明显低于传统吻合组。结论弧形单层内翻胃食管吻合术有降低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及吻合口瘘发生率的优点,符合食管胃连接的生理需要,减少了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有效减轻病人术后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王庆淮[5](2010)在《经左胸左颈部切口胃食管弧形外翻吻合治疗食管癌的应用研究现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食管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死亡的第2位,我国是世界上食管癌高发地区之一,每年平均病死15万人[1]。手术治疗仍是其最基本的方法。据资料证明在选择不同切口手术,其术后并发症有差异。本文就近年来国外经左胸左颈部切除食管癌颈部吻合术,在治疗食管癌的应用选择及国内临床应用方面作一简要综述。
许龙飞,王雷,施豪杰,孙诗亮[6](2010)在《左胸颈两切口食管癌切除术213例体会》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总结左胸颈两切口食管癌切除术效果及颈部吻合口瘘的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5月~2009年12月期间左胸颈两切口食管癌切除术21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发生吻合口瘘7例(3.29%),颈部切口感染4例(1.88%),无切缘癌残留。结论:左胸颈两切口食管癌切除术根治效果彻底,严重并发症少,安全性高。降低吻合口张力,保护胃的血液循环,避免术野污染是防止发生吻合口瘘的关键。
王庆淮,滕泽林[7](2010)在《食管癌手术中胃食管不同位置吻合64例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总结在食管癌手术中不同位置的吻合(胃食管颈部吻合、胸腔内吻合)对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经验。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在我科行食管癌手术治疗的64例食管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入院先后时间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A组)32例(经左胸联合左颈部胃食管弧形切口外翻颈部吻合术);对照组(B组)32例(经左胸切口作胸腔内吻合术)。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就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围手术期死亡、肿瘤复发等相对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左胸联合左颈部胃食管弧形切口外翻颈部吻合术治疗食管癌是相对理想的手术方式,可提高肿瘤根治率,减少术后肿瘤复发,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不增加手术死亡率。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秦伟[8](2009)在《食管癌小口切除食管床胃颈部单层吻合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小切口食管床胃食管颈部单层吻合术的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自2005年1月-2008年4月收治的250例食管胸中段,食管胸下段癌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分析。结果食管胸中段癌33例,姑息切除3例,食管胸下段癌117例,姑息切除7例,其他均根治性切除,切除率100%。其中术后并发吻合口瘘9例,吻合口狭窄5例,并发肺炎4例,脓胸2例,吻合口炎及残胃炎共2例。并发症发生率5.2%。无吻合口出血,乳糜胸及死亡病例。平均手术时间1小时20分左右,平均住院时间10.5天。结论手术方法简单易学,易推广,手术时间短,病人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切除癌肿组织彻底,减少复发,符合原生理结构,保证吻合部位血运,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杨勇[9](2009)在《隧道式和器械式食管胃弓上吻合术后胃食管反流状况的比较》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主动脉弓上食管胃隧道式吻合和器械式吻合术后胃食管反流的状况及差异。方法:2008年3月~2009年1月,选取在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胸外科食管癌手术患者56例,食管胃吻合部位均为经主动脉弓前弓上吻合。按照吻合方式不同分为器械组(35例,食管胃器械式吻合)和隧道组(21例,食管胃隧道式吻合)。术后3个月分别行烧心症状调查和电子纤维内镜检查,对患者进行胃食管反流症状学分级和评分,及内镜学反流性食管炎的分级和评分;应用24小时食管pH监测胃食管反流的总次数、超过5分钟的反流次数、最长的反流持续时间、pH<4的总时间、pH<4占总时间的百分比和DeMeester总评分。参考上述指标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隧道组和器械组比较,烧心症状发生率(6/21,28.6%和22/35,62.9%,P<0.05)、烧心症状评分(0.48±0.87和1.00±0.97,P<0.05)以及烧心症状分级(P<0.05)有统计学差异;胃镜检查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11/21,52.4%and 28/35,80%,P<0.05)、评分(0.76±0.83和1.43±0.92,P<0.05),以及分级(P<0.05)均有统计学差异;在全组患者中烧心症状发生率(28/56,50%)和胃镜检查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39/56,69.6%)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隧道组和器械组pH各项监测指标:DeMeester总评分(33.70±18.60和57.74±33.31,P<0.05),24h酸反流次数(66.38±49.60和100.60±57.93,P<0.05),大于5min的反流次数(8.38±7.13和15.20±10.01,P<0.05),最长的反流持续时间(24.95±12.14min和40.11±17.33min,P<0.05),pH<4总时间(161.57±99.13min和287.40±154.06min,P<0.05),pH<4占总时间%(11.22±6.88和19.89±10.49,P<0.05),经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两种术式术后均有较为普遍的胃食管反流发生;隧道式吻合有明显的抗反流作用;器械式食管胃吻合术附加抗反流措施或可减少术后胃食管反流症状和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
郭昌莹[10](2008)在《食管胃舌状粘膜瓣吻合法抗反流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实验研究通过犬食管胃舌状粘膜瓣吻合法建立抗反流手术动物模型,观察食管术后食管胃吻合口的愈合情况(有无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炎、吻合口大小)、食管粘膜是否存在反流性食管炎(RE)表现、胃舌状粘膜瓣生长情况(粘膜瓣大小、颜色、质地,活动度等);从组织病理学上检测食管粘膜是否存在反流性食管炎和胃粘膜瓣生长情况,分析食管胃舌状粘膜瓣吻合法在胃食管重建手术中抗反流的生理作用,从解剖生理组织病理学方面研究和论证食管胃舌状粘膜瓣吻合技术的抗反流效果。方法:选用健康杂种犬30条(10~15Kg/条),随机分为2组,每组15只,建立反犬动物模型(食管胃舌状粘膜瓣吻合术组、手工缝合食管胃一层吻合术组),术后15,30, 90天解剖检测实验犬10条(A组5条、B组5条),观察术后管胃吻合口愈合情况(吻合口瘘,吻合口炎,吻合口大小),食管粘膜否存在反流性食管炎表现,胃粘膜瓣生长情况(粘膜瓣大小、颜色、质地、活动度等);在吻合口上方食管约1.0~5.0cm处分段取4~6块食管壁作病理检查。取舌状粘膜瓣3~4块标本作病理检查。利用统计软件SPSS12.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存活情况:食管胃舌状粘膜瓣吻合术组存活率100%(15/15),手工缝合食管胃一层吻合术组存活率93%(14/15),后者因吻合口瘘、死亡1条;2.食管粘膜肉眼观察食管胃舌状粘膜瓣吻合术组(实验组)有2条实验犬吻合口以上食管粘膜出现发红、糜烂或溃疡等表现,反流性食管炎发RE生率13.33%(2/15);手工缝合食管胃一层吻合术组有9条实验犬吻合口以上食管粘膜出现发红、糜烂或溃疡等表现,RE发生率71。42%(10/14);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别具有显着性意义(X2=10.049,P<0.05)。3.食管粘膜组织学检测(HE染色)病理检测食管胃舌状粘膜瓣吻合术组有13条实验犬吻合口上方食管约1.0~5.0cm处分段取食管粘膜作病理检查表现正常犬食管黏膜(除上皮细胞层内间或存在少量炎细胞外),无其他异常表现;有2条实验犬病理检查表现为食管粘膜上皮细胞层内出现炎性细胞浸润,鳞状上皮增生,粘膜固有层乳头延伸,成纤维细胞增多, RE发生率13.33%(2/15);手工缝合食管胃一层吻合术组有条4实验犬吻合口上方食管约1.0~5.0cm处分段取食管粘膜作病理检查表现为正常犬食管粘膜(除上皮细胞层内间或存在少量炎细胞外),无其他异常表现;有10条实验犬病理检查表现为食管粘膜上皮细胞层内出现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鳞状上皮增生,粘膜固有层乳头延伸,成纤维细胞增多,严重者出现粘膜糜烂、溃疡形成,RE发生率71.42% (10/14);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别具有显着性意义(X2=0.374,P<0.05)。4.吻合口内径大小:实验组最小吻合口内径约1.42cm,最大吻合口内径2.26cm,对照组最小吻合口内径为0.73cm,最大吻合口内径为1.42cm,两组吻合口内径(均数+标准差)统计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别具有显着性意义(P<0.05)。5.吻合口愈合情况:实验组全部实验犬吻合口完全愈合;对照组有1条实验犬出现吻合口前壁瘘,14条实验犬吻合口完全愈合。6.粘膜瓣生长情况及病理检查结果粘膜瓣生长良好,色泽红润、无糜烂及溃疡,柔韧性、活动性好,无僵硬等表现,最小粘膜瓣为1.47 X2.29cm、最大粘膜瓣为2.0X2.45 cm.粘膜瓣病理检查结果12条实验犬粘膜瓣仅有基本上正常的粘膜和粘膜下层结构,3条实验犬粘膜瓣有基本上正常的粘膜、粘膜下层、少量肌层结构。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食管胃舌状粘膜瓣吻合法在胃食管重建手术中具有很好的抗反流作用。
二、经食管床颈部食管胃一层吻合术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经食管床颈部食管胃一层吻合术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微创食管癌手术管状胃两种重建路径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 文献来源 |
2 文献检索策略 |
3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
3.1 纳入标准 |
3.2 排除标准 |
3.3 干预措施 |
3.4 结局指标 |
4 文献筛选 |
5 质量评价 |
6 资料提取 |
7 统计学分析 |
7.1 异致性检验 |
7.2 敏感性检验 |
7.3 发表偏倚的评估 |
结果 |
1 文献检索结果 |
2 纳入实验的特征 |
3 入选文献质量评价 |
4 Meta分析结果 |
4.1 吻合口瘘发生率 |
4.2 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 |
4.3 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 |
4.4 围手术期死亡率 |
4.5 吻合口狭窄发生率 |
4.6 术后胃肠减压时间 |
4.7 术后返流症状 |
4.8 术后患者生活质量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消化道重建路径在食管癌手术中的运用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检索策略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2)管状胃食管T型侧侧吻合技术在微创食管癌切除手术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序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108例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管胃食管T型侧侧吻合疗效分析 |
序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围手术期处理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管胃食管T型侧侧吻合在胸内及颈部的对比分析 |
引言 |
1 资料与方法 |
2 围手术期处理与手术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4 讨论 |
5 小结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管胃食管颈部T型侧侧吻合与圆形端侧吻合的对比分析 |
序言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2 手术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思考与展望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论文及科研成果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致谢 |
(3)吻合器吻合与手工舌状浆肌瓣覆盖吻合在食管癌颈部吻合术中的应用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食管癌的外科治疗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弧形单层内翻胃食管吻合术在食管癌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1.3 检测标准 |
2 结果 |
3 讨论 |
(5)经左胸左颈部切口胃食管弧形外翻吻合治疗食管癌的应用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食管临床解剖 |
2 食管癌地理分布 |
3 食管癌的病因学 |
4 手术治疗方式 |
5 手术并发症 |
(7)食管癌手术中胃食管不同位置吻合64例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9)隧道式和器械式食管胃弓上吻合术后胃食管反流状况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隧道式和器械式食管胃弓上吻合术后胃食管反流状况的比较 |
1.1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1.2 中文摘要 |
1.3 英文摘要 |
1.4 前言 |
1.5 材料与方法 |
1.6 结果 |
1.7 讨论 |
1.8 结论 |
1.9 参考文献 |
2 食管癌手术中的抗反流措施及临床应用现状(综述) |
4 致谢 |
5 附图 |
(10)食管胃舌状粘膜瓣吻合法抗反流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动物选择及分组 |
2.2 实验器械材料及药品 |
2.3 吻合(ANAS)方法设计 |
2.4 实验过程 |
2.5 标本的获取及动物的处置 |
2.6 主要试剂及仪器 |
2.7 HE 染色方法及主要步骤 |
2.8 请病理科医师阅片 |
2.9 判断标准 |
2.10 定性检测 |
2.11 统计学分析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存活情况 |
3.2 食管粘膜肉眼观察 |
3.3 食管粘膜组织学检测(HE 染色)病理(Pth)检测 |
3.4 吻合口内径大小 |
3.5 吻合口愈合情况 |
3.6 粘膜瓣生长情况及病理检查结果 |
第4章 讨论 |
4.1 抗胃食管反流的解剖机制 |
4.2 食管切除后胃食管反流的原因 |
4.3 目前国外抗反流术研究现状 |
4.4 目前国内抗反流术研究现状 |
4.5 本研究设计食管胃舌状粘膜瓣吻合法抗胃食管反流的设计理念和机制 |
4.6 结论 |
4.7 局限性 |
第5章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四、经食管床颈部食管胃一层吻合术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微创食管癌手术管状胃两种重建路径的Meta分析[D]. 任廷楷. 河南大学, 2020(02)
- [2]管状胃食管T型侧侧吻合技术在微创食管癌切除手术中的应用研究[D]. 徐东. 苏州大学, 2018(04)
- [3]吻合器吻合与手工舌状浆肌瓣覆盖吻合在食管癌颈部吻合术中的应用对比[D]. 刘海青. 新乡医学院, 2015(02)
- [4]弧形单层内翻胃食管吻合术在食管癌中的应用研究[J]. 赵鹏,李刚. 当代医学, 2011(25)
- [5]经左胸左颈部切口胃食管弧形外翻吻合治疗食管癌的应用研究现状[J]. 王庆淮. 海南医学, 2010(24)
- [6]左胸颈两切口食管癌切除术213例体会[J]. 许龙飞,王雷,施豪杰,孙诗亮. 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0(12)
- [7]食管癌手术中胃食管不同位置吻合64例疗效观察[J]. 王庆淮,滕泽林. 海南医学, 2010(23)
- [8]食管癌小口切除食管床胃颈部单层吻合探讨[J]. 秦伟. 医药论坛杂志, 2009(12)
- [9]隧道式和器械式食管胃弓上吻合术后胃食管反流状况的比较[D]. 杨勇. 遵义医学院, 2009(S1)
- [10]食管胃舌状粘膜瓣吻合法抗反流的实验研究[D]. 郭昌莹. 南昌大学, 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