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新闻文摘

2001年新闻文摘

一、2001年新闻摘要(论文文献综述)

李伊仝[1](2021)在《面向网络热点新闻评论的观点对象抽取研究》文中认为

陈清[2](2021)在《刻板印象威胁对回避防御反应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

安琪[3](2021)在《政治传播视阈下央视《新闻联播》播音语态研究》文中提出研究任何节目都要以其节目背景、节目宗旨及其发展历程作为依据。《新闻联播》作为中国最“老牌”的电视节目,从开播至今(2021)的43年中,随着媒介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后现代主义思潮所引发的观众偏好流变等一系列原因,《新闻联播》经历了数次改版,只为在国家话筒与新闻有效传播之间取得最大公约数。尽管不断尝试努力增加其“新闻性”,但强化国家身份、传达意识形态、彰显仪式功能是其节目的根本,“政治为本位”仍是其首要诉求。尤其在当今信息高效性传播的媒介环境下,《新闻联播》的政治本位已成为其当仁不让的节目效用。故本论文从节目本位出发,以政治传播的视角对《新闻联播》的播音语态进行研究。首先对播音语态进行更加系统的定义,将“语”与“态”的详细内容梳理并归纳。其次根据政治传播的三种形态(政治宣传、政治沟通、政治营销)与媒介话语形态相对应的逻辑关系,将《新闻联播》的播音语态分为:宣传语态、沟通语态以及营销语态。最后对《新闻联播》的播音语态进行研究,通过梳理节目样本,结合政策导向与我国政治传播语境的转型,发现自2011年后《新闻联播》的播音语态呈“多态”景观,即宣传语态向沟通语态转变、宣传语态与沟通语态有机结合、新媒体中营销语态初见端倪。这三种播音语态“各司其职”,互相关照,共同作用,为我国政治信息的有效传播提供了新势能,彰显了我国政治传播发展的新境界。通过研究发现,单从新闻传播的角度来对《新闻联播》的播音语态进行研究是局限的,因此对其提出的语态的建议及意见并不全面。而将播音语态的历史流变镶嵌在政治传播三种形态发展的路径中,不仅丰富了播音语态与社会转型之间互动关系的深入分析,而且更加冷静、客观和具有启示意义。

王大成[4](2021)在《公共危机事件共情传播演化过程与引导策略研究 ——以凉山大火事件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在网络化发达的今天,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线上以及线下的不断交互、强化使得共情传播的演化过程更加具有隐蔽性、突发性和扩散性。人们急切的需要突破传统的研究视角,从互联网的角度出发,去探索出共情传播演化的过程和相关的规律。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网络文本分析法、扎根理论等综合分析了2020年四川凉山州大火事件,对于公共危机事件中的共情传播演化过程进行了重点的分析和探讨。一方面,试图在理论层面,进一步的加深对于共情传播的认识和理解。本文试图通过对于经典案例的分析,探究共情传播在危机治理中的演化特征以及对于共情传播的引导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以期对于未来的危机中共情的引导以及共情传播的理论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性的见解。另一方面,试图在实践层面析共情传播的演化特征,从各个角度研究当下治理的可取之处和改进经验。本文首先从“编码-解码”的角度上对于共情传播的出现及演化进行了梳理,最终得出共情传播是从公众对于信息的反馈中出现,并得出了共情传播的演化起点、演化思路以及演化主体。进而通过网络文本分析法对于凉山大火事件的数据进行了高频词基本特征分析、高频词内涵分析,得出了“事件刺激”“情绪生成”“情绪转移”“情绪平息”“媒体介入”“政府行动”“媒体介入”六大关键演化要素,并形成了共情传播演化的系统流程。接下来通过对于凉山大火事件中的每日的网络语义图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共情传播演化的特征,最终得出演化的三个阶段:初始期、波动期、稳定期。盲目乐观是初始期的特点。波动期呈现出情绪的悲喜交错幅度大的特点。稳定期呈现出公众心态趋于稳定,逐渐理性的特点。本文认为在公共危机爆发后,随着事件的进展,人们的心理和情绪最终要趋于理性,盲目的乐观以及极度的悲观只是暂时,而理性的人文关怀才是共情传播演化的最终归宿和结果。

谭金源,刁宇峰,祁瑞华,林鸿飞[5](2021)在《基于BERT-PGN模型的中文新闻文本自动摘要生成》文中指出针对文本自动摘要任务中生成式摘要模型对句子的上下文理解不够充分、生成内容重复的问题,基于BERT和指针生成网络(PGN),提出了一种面向中文新闻文本的生成式摘要模型——BERT-指针生成网络(BERTPGN)。首先,利用BERT预训练语言模型结合多维语义特征获取词向量,从而得到更细粒度的文本上下文表示;然后,通过PGN模型,从词表或原文中抽取单词组成摘要;最后,结合coverage机制来减少重复内容的生成并获取最终的摘要结果。在2017年CCF国际自然语言处理与中文计算会议(NLPCC2017)单文档中文新闻摘要评测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PGN、伴随注意力机制的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STM-attention)等模型相比,结合多维语义特征的BERT-PGN模型对摘要原文的理解更加充分,生成的摘要内容更加丰富,全面且有效地减少重复、冗余内容的生成,Rouge-2和Rouge-4指标分别提升了1.5%和1.2%。

吴绍志[6](2020)在《用户与技术双驱动的《纽约时报》付费墙模式研究》文中指出

蔡中祥[7](2020)在《基于自动文本摘要的党建新闻标题生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党建信息更加被偏向于在官方微博、朋友圈、党建APP等互联网网络平台进行发布,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生活中被海量的文本信息包围。如何从海量文本信息中快速而准确的获取人们所需要的内容,成为了当今社会上一种非常迫切的需求。自动文本摘要技术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一项子任务,可以将原来的长文本文档转化为简短的概要描述。目前,常用的自动文本摘要技术有两种主流方法,一种是抽取式文本摘要,这种方法主要是基于语言学的方法,侧重于关注文本的词法、语法和语义信息等,通过对原文本的句子依据重要度算法进行重新排序,抽取出最重要的一条者几条句子组合成为一段摘要。虽然抽取句子作为摘要的方法在技术上易于实现,应用领域广泛,但生成的文摘不简洁、不连贯、内容不全面。另一种是生成式文本摘要,这种方法使用了目前最流行的深度学习方法,通过神经网络学习文本特征,自动生成摘要。本文将两种方法结合,提出了面向党建领域新闻数据的TR-MAPGN算法模型。本文主要是面向党建领域新闻的文本摘要技术,因此收集并整理了专用的党建新闻语料库。系统的实现总体架构主要包括新闻标题生成系统由数据处理模块、算法模型模块和应用服务模块,其中提出的TR-MA-PGN算法模型是系统的核心支柱。系统算法模型在使用双向循环网络提取新闻文本特征的基础上,添加了多端自注意力机制,旨在从多层次提取文本特征信息,引入的指针网络和覆盖机制有效提高了新闻标题的质量和可读性。最终,训练好的算法模型提供API接口,由门户网站调用,方便人们使用。在对比实验中,本文提出的TR-MA-PGN算法比其他基准模型生成的摘要可读性更高、内容更全面,并且通过系统的功能测试,验证了党建新闻标题系统的可行性。

侯圣峦,张书涵,费超群[8](2019)在《文本摘要常用数据集和方法研究综述》文中研究说明成为人们从互联网上海量文本信息中便捷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现有方法都是在特定数据集上进行训练和效果评价,包括一些公用数据集和作者自建数据集。已有综述文献对现有方法进行全面细致的总结,但大多都是对方法进行总结,而缺少对数据集的详细描述。该文从调研数据集的角度出发,对文本摘要常用数据集及在该数据集上的经典和最新方法进行综述。对公用数据集的综述包括数据来源、语言及获取方式等,对自建数据集的总结包括数据规模、获取和标注方式等。对于每一种公用数据集,给出了文本摘要问题的形式化定义。同时,对经典和最新方法在特定数据集上的实验效果进行了分析。最后,总结了已有常用数据集和方法的现状,并指出存在的一些问题。

杜恂诚[9](2018)在《二十世纪前期白银汇率的两次异常震荡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19世纪以来,随着越来越多国家采用金本位货币制度,自20世纪70年代起,金贵银贱呈现为一种长期的变动趋势。近代中国是一个以银铜为金属货币的国家,白银汇率曾出现过两次异常震荡,一次出现在1919—1921年间、一次出现在1930—1935年间。这两次白银汇率震荡是西方国家向外转嫁危机的结果,对中国经济造成深重的负面影响。在这两次危机中,中国经济遭受的损失是环环相扣的和整体性的。面对白银汇率引发的危机,中国完全处于被动的弱势地位,缺乏及时应对和化解危机的财政货币手段及经济政策措施。

王中字[10](2018)在《“伪中立”:信息搜索平台的把关机制与涉华偏见 ——基于Google News中印“雾霾议题”的对比分析》文中提出环境议题与人类发展息息相关,占据媒介信息报道的重要议程。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产生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出于政治与意识形态等原因,西方传统媒体在相关雾霾议题中倾向于将中国塑造为“污染肇事者”,对中国雾霾衍生出诸多偏见与主观幻想(徐琴媛,2013)。而污染排放指数远高于中国的印度(世界卫生组织,2015),却被西方传统媒体选择性忽略,未被妖魔化渲染与聚焦(侯晓素,2014)。近年来,中立化与去人工化的数据新闻兴起发展,并以新颖性和趣味性吸引诸多受众。受众可以通过信息搜索平台主动把关,获取个性化新闻讯息,不再依附于传统媒体的单向度传播,传统媒体的把关地位正在被调适重构。最具代表性的信息搜索平台是Google News,其采用机器算法价值进行新闻链接排名,被认为是一种体现搜索中立的遴选加工(金兼斌,2014)。然而,有学者指出诸多因素控制下的信息搜索中立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理想状态(陈昌凤,2017)。有关信息搜索平台的“中立性”存在一系列讨论与争议,那么信息搜索平台下中印雾霾议题的把关机制,是否能颠覆传统媒体时代的偏见,体现“搜索中立”?或是仍被若干因素主导,以“搜索偏好”破坏“搜索中立”,最终仍延续或加深“偏见”?本文以Google News这一信息搜索平台为研究对象,以中印雾霾为研究议题,以把关机制与媒介偏见为理论基础,本研究主要使用大数据爬虫、挖掘、可视化方法,建构文本结构话题模型,并引入幻想主题法,剖析西方语境下对中国雾霾想象性偏见。一是抓取2011-2017年Google News中印雾霾议题的新闻链接,从数量上来看,中国雾霾相关报道远高于印度。二是选取新闻时间、消息源(媒介、国别)、收录率、标题、新闻摘要等把关要素,进行具体的可视化分析,发现中国雾霾相关报道被西方他者媒体主导,中国(内地)媒体的收录率远低于西方媒体;印度雾霾相关报道受其本土媒体主导,印度媒体的收录率与西方媒体差距不大。三是建构文本分析全方位透视报道把关机制,分为四步:(1)进行文本类型评估,发现中国雾霾议题属于泛政治化的多维度环境议题,印度雾霾属于泛社会化的单维度环境议题;(2)进行文本情感理解,发现中国雾霾议题呈现负面为主、中性为辅、渐趋中性的情感特征,印度雾霾议题呈现中性为主、负面为辅、渐趋负面的特征;(3)进行文本实体抽取和(4)文本结构话题模型建构,以量化的方式归纳得出中印雾霾相关报道文本的结构话题模型。四是为了探究文本结构话题的社会科学思辨意义,在结构话题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幻想主题法,分析总结出中印雾霾文本各自五大幻想类型,针对中国雾霾的幻想类型分别是(1)“高压整治型”——中国政府对雾霾的治理手段、(2)“拯救福音型”——西方世界协助中国雾霾治理、(3)“浓雾弥漫型”——中国雾霾下的中国城市现状、(4)“前途未卜型”——中国雾霾下中国发展前景、(5)“水深火热型”——中国雾霾下的中国社会状态;针对印度雾霾的幻想类型分别是(1)“习以为常型”——印度社会对雾霾的观感、(2)“庸官做派型”——印度政府对雾霾的治理、(3)“天意使然型”——自然社会环境下的印度雾霾、(4)“雾瞪口呆型”——海外国家对印度雾霾的观感、(5)“避而不谈型”——印度发展前景的畅想。总结发现Google News中印雾霾议题下的涉华偏见存在于消息基础配置、基调情感定位、符号幻想类型等方面,最后提出相关学理性应对策略并做出展望。

二、2001年新闻摘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1年新闻摘要(论文提纲范文)

(3)政治传播视阈下央视《新闻联播》播音语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方法
一、播音语态的概述及定义
    (一)概念的梳理
    (二)播音语态的定义
二、 《新闻联播》的政治传播视角
    (一)《新闻联播》的发展历程
    (二)新闻联播的政治本位
    (三)政治传播的概念及形态
    (四)政治传播视角下的播音语态的分类
三、 《新闻联播》播音语态的流变
    (一)播音语态的变迁
    (二)播音语态转变的驱动力
四、 《新闻联播》播音语态的“多态”景观——2011 年后
    (一)语态的转型:宣传语态到沟通语态的转向
    (二)语态的机变:宣传语态与沟通语态有机结合
    (三)语态的创新:沟通语态下营销语态初见端倪
五、 《新闻联播》三种播音语态的启示
    (一)沟通语态是主导
    (二)营销语态是引领
    (三)宣传语态是保障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4)公共危机事件共情传播演化过程与引导策略研究 ——以凉山大火事件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评述
    1.4 研究问题
    1.5 研究方法
        1.5.1 案例分析法
        1.5.2 内容分析法
第2章 研究设计
    2.1 案例选择
        2.1.1 案例概述
        2.1.2 案例的典型性
        2.1.3 数据的可获得性
        2.1.4 理论的配实性
    2.2 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2.2.1 数据的收集
        2.2.2 样本的筛选与处理
第3章 共情传播演化逻辑的理论探索
    3.1 共情传播演化逻辑理论推导
    3.2 初步构建危机事件中的共情演化逻辑框架
第4章 危机事件中共情传播演化过程分析
    4.1 凉山大火每日高频词汇对比分析
        4.1.1 高频词基本特征分析
        4.1.2 基于扎根理论的高频词内涵分析
    4.2 凉山大火文本情感分析
        4.2.1 整体情感分布特征
        4.2.2 基于每日网络语义图的情感对比分析
    4.3 共情传播演化特征分析
        4.3.1 初始期:盲目乐观,不确定性强
        4.3.2 波动期:悲喜交错,波动幅度大
        4.3.3 稳定期:趋于理性,心态稳定
    4.4 共情传播演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4.1 心理落差导致决策偏离
        4.4.2 群体沉溺影响舆论环境
    4.5 共情传播演化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
        4.5.1 信息量差异
        4.5.2 新闻的归因属性
        4.5.3 新媒体对议程设置的冲击
第5章 共情传播过程中的共情引导策略
    5.1 共情传播的初始期
        5.1.1 政府:主动发布消息,减少信息的不对称
        5.1.2 新闻媒体:以人为本,强调人文关怀
        5.1.3 公众:理性面对信息,不传谣,不信谣
    5.2 共情传播的波动期
        5.2.1 政府:推动意见领袖的作用
        5.2.2 新闻媒体:内容精准筛选,疏导公众情绪
        5.2.3 公众:适应情感模式的传播体系
    5.3 共情传播的稳定期
        5.3.1 政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
        5.3.2 新闻媒体:秉承新闻专业主义,加强归属感构成
        5.3.3 公众:吸取教训,积极向政府反映现实问题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基于BERT-PGN模型的中文新闻文本自动摘要生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相关工作
2 BERT-PGN模型
    2.1 基于预训练模型及多维语义特征的词向量获取阶段
        2.1.1 BERT预训练语言模型
        2.1.2 多维语义特征
    2.2 基于指针生成网络模型的句子生成阶段
3 实验与分析
    3.1 实验数据
    3.2 评价指标
    3.3 对比实验
    3.4 实验环境及参数设置
    3.5 实验结果与分析
        3.5.1 总体摘要结果对比实验
        3.5.2多维语义特征对比实验
        3.5.3 coverage机制实验分析
4 结语

(7)基于自动文本摘要的党建新闻标题生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传统的抽取式方式
        1.2.2 基于深度学习的生成式方式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相关原理与技术的研究
    2.1 字嵌入
    2.2 TextRank算法
    2.3 神经网络模型概述
        2.3.1 循环神经网络
        2.3.2 Seq2seq模型
        2.3.3 注意力机制
    2.4 文本摘要的评价指标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党建新闻标题生成系统的需求与分析
    3.1 项目背景及设计目标
    3.2 系统功能性需求分析
    3.3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党建新闻标题生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1 党建新闻标题生成系统架构的设计
        4.1.1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4.1.2 系统详细功能设计
        4.1.3 TR-MA-PGN算法模型设计
        4.1.4 系统业务逻辑设计
    4.2 党建新闻标题生成系统的实现
        4.2.1 系统环境与搭建
        4.2.2 系统关键功能实现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党建新闻标题生成系统的应用与测试
    5.1 应用场景分析
    5.2 功能测试
    5.3 实验结果分析与总结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8)文本摘要常用数据集和方法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文本摘要常用数据集总体概况
2 DUC/TAC
    2.1 基于图模型的方法
    2.2 基于传统机器学习的方法
3 Gigaword
4 CNN/Daily Mail
5 NYTAC
6 Amazon SNAP Review Dataset
7 LCSTS
8 NLPCC
9 自建数据集及其对应方法
    9.1 基于统计的方法
    9.2 基于图模型的方法
    9.3 基于词法链的方法
    9.4 基于篇章结构的方法
    9.5 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
1 0 经典算法和最新方法用到的数据集
1 1 经典方法在数据集上的实验效果分析
1 2 结论

(10)“伪中立”:信息搜索平台的把关机制与涉华偏见 ——基于Google News中印“雾霾议题”的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选题意义 2
    国内外文献综述 2.1
    把关机制与媒介偏见研究 2.2
    传统媒介平台的把关机制与媒介偏见 2.3
    新媒体时代的把关机制演变与推荐偏向 3
    研究方法 3.1
    数据爬取与挖掘方法 3.2
    数据可视化方法 3.3
    文本结构话题模型(Structural
    Topic
    Model,STM) 3.4
    幻想主题法 4
    研究发现 4.1
    Google
    News把关机制下中印雾霾相关报道概述 4.2
    评估Google
    News把关机制下中印雾霾的文本类别 4.3
    理解Google
    News把关机制下中印雾霾文本的情感与变迁 4.4
    抽取Google
    News把关机制下中印雾霾文本实体 4.5
    建构Google
    News中印雾霾文本的结构话题模型 4.6
    Google
    News把关机制下中印雾霾的幻想符号总结 4.7
    Google
    News中印雾霾相关报道的对华媒介偏见及成因 5
    信息搜索时代中国媒体的对外传播展望 5.1
    增强媒介报道收录率,重视媒介影响力 5.2
    优化中国故事的配方,扭转涉华刻板情感 5.3
    建构话语符号体系,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2001年新闻摘要(论文参考文献)

  • [1]面向网络热点新闻评论的观点对象抽取研究[D]. 李伊仝. 昆明理工大学, 2021
  • [2]刻板印象威胁对回避防御反应的影响[D]. 陈清. 西南大学, 2021
  • [3]政治传播视阈下央视《新闻联播》播音语态研究[D]. 安琪. 东北师范大学, 2021
  • [4]公共危机事件共情传播演化过程与引导策略研究 ——以凉山大火事件为例[D]. 王大成.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1)
  • [5]基于BERT-PGN模型的中文新闻文本自动摘要生成[J]. 谭金源,刁宇峰,祁瑞华,林鸿飞. 计算机应用, 2021(01)
  • [6]用户与技术双驱动的《纽约时报》付费墙模式研究[D]. 吴绍志. 上海财经大学, 2020
  • [7]基于自动文本摘要的党建新闻标题生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蔡中祥.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 2020(07)
  • [8]文本摘要常用数据集和方法研究综述[J]. 侯圣峦,张书涵,费超群. 中文信息学报, 2019(05)
  • [9]二十世纪前期白银汇率的两次异常震荡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 杜恂诚. 历史研究, 2018(03)
  • [10]“伪中立”:信息搜索平台的把关机制与涉华偏见 ——基于Google News中印“雾霾议题”的对比分析[D]. 王中字. 华中科技大学, 2018(06)

标签:;  ;  ;  ;  

2001年新闻文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