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磷酸果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7例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杨彩虹[1](2014)在《岳仁宋教授运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经验总结》文中研究指明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diabetic autonomic neuropathy DA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临床表现复杂,无明显的特异性,起病隐匿,长时间无临床症状,一旦发生多不可逆。DAN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并不十分明确,故尚无公认的长期有效药物,以控制血糖为基础,减缓症状为主的综合性治疗为其最佳策略。DAN在古籍中并无相对应的病名,但随着中医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中医药对DAN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缘于中医药具有多途径、多靶点的治疗特色与优势,所以对其治疗DAN进行研究颇有价值。导师岳仁宋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DAN具有独到的经验。他提出正虚邪实是DAN的主要病理基础,其核心病机是气郁津伤、阴阳失调,治当以解郁护津、调和阴阳。导师认为柴胡桂枝干姜汤可清解肝胆郁热,温养脾胃之阳,顾护受损之津,具有调和阴阳、营卫气血及扶正祛邪的作用。以柴胡桂枝干姜汤为基础方治疗DAN,并灵活化裁以调畅气机,疏通气血津液,标本兼顾,最终达到邪祛正复,阴阳平衡的目的。本论文对导师运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经验加以总结,并追溯其方剂源流,综合古代医家论述和现代应用,分析病机、方剂配伍特点以及药物使用规律,并附以典型病案加以解释。希望能够为传承导师的学术思想及对进一步的临床试验和研究提供依据。
李秀玲[2](2013)在《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临床表现特点及五联序贯治疗策略》文中认为为了研究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临床表现特点及五联序贯治疗策略。本文先分析了自主神经病变常见的临床表现,并提出对应治疗策略。该病在治疗上要遵循自主神经病变防治原则,再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对症治疗,才能达到治疗效果。
黄忠雄[3](2013)在《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水平及其与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的相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本院内分泌科2型糖尿病患者与住院病人中非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水平及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聚集率与糖尿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有无相关性,并观察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对血小板聚集率及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67例,分为A、B两组。A组入院前未接受抗血小板治疗。B组入院前接受100mg拜阿司匹林(qd、p.o)、75mg泰嘉(氯吡格雷)(qd、p.o)治疗30天以上。测定其糖化血红蛋白、血小板聚集率及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另外收集本院内分泌科非糖尿病患者20例作为C组,测定其血小板聚集率。并对上述指标进行分析。结果:A、B组血小板聚集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A、C组血小板聚集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B组、C组血小板聚集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A、B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比内分泌科非糖尿病病人血小板聚集率高,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聚集率越高,周围神经损伤越严重,神经传导速度越慢。拜阿司匹林、泰嘉可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从而改善周围神经的传导速度,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起到积极的作用。
严兴国,段青梅,熊曙光,齐海蓉[4](2012)在《电针联合高压氧治疗高海拔地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病变累及周围神经,由于血液流变学异常,红细胞聚集及血浆脂蛋白增加所致的高黏滞状态,导致神经微血管的血流减慢,加重神经组织的缺血,缺氧。我省地处青藏高原,属中度高原地区,西宁地区海拔为2260 m,寒冷、空气稀薄、含氧量少,大气压为77.5 kPa(1 mmHg=0.133 kPa)。而慢性高原缺氧和寒冷可致糖尿病周
荀英[5](2010)在《1,6-二磷酸果糖离子色谱检测及啤酒废酵母转化制备工艺优化》文中认为本研究利用DX-600型离子色谱仪,对1, 6-二磷酸果糖的离子色谱检测进行了研究;利用建立的离子色谱检测法对啤酒酵母细胞提取液中1, 6-二磷酸果糖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啤酒废酵母细胞的干制条件及甜菜糖蜜为碳源制备1, 6-二磷酸果糖的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建立了离子色谱快速、准确检测发酵液中1, 6-二磷酸果糖的新方法。采用AS11-HC阴离子色谱柱,抑制电导检测,50 mmol/L KOH淋洗,5 min即完成发酵液中FDP的定性、定量分析。该方法对1, 6-二磷酸果糖的最低检测限为0.032μmol/L(S/N=3),且在3.3~211.5μmol/L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r=0.9999,p<0.0001),回收率为99.0%~100.3%,精密度≤0.04% (n=5)。该方法还可同时对发酵液中的PO43-、6-磷酸果糖和6-磷酸葡萄糖进行定性分析,该方法检测FDP与酶法无显着性差异。2、分别用酸法、碱法、浓盐法、微波法、自溶法、微珠涡流法、超声破碎法及超微粉碎法对啤酒废酵母进行破壁处理,然后利用建立的离子色谱法测定各处理方法的细胞抽提液中FDP的含量,只有微波法、微珠涡流法和超微粉碎法的细胞抽提液中含有较多的FDP,浓度分别为0.0021、0.0065和0.0048 mmol/L,同时经上述三种方法处理的酵母细胞也具有较高的通透性,次甲基蓝染色率分别达到56.3%、95%和100%;利用上述三种方法的细胞抽提液制备FDP钙盐,制得的钙盐沉淀中未检测到FDP,说明用直接提取法制备FDP产品无实际经济效益。3、分别用滚筒、鼓风、真空冷冻、室温真空干燥法制备干酵母,并对4种干酵母的通透性和1, 6-二磷酸果糖积累能力作出评价,其中冷冻干燥的菌体的次甲基蓝染色率达到90.2%,无机磷消耗率最高,达到99.8%,故最终选定真空冷冻干燥法作为制备高活性干酵母的干燥方法。随后又对新鲜啤酒废酵母液的离心条件和厚度为1cm的湿菌体的冷冻干燥时间做了优化,最终确定离心条件为4℃,6, 000 g,30 min,干燥时间24 h。4、利用制得的高活性干酵母,对糖蜜作碳源制备FDP的最佳培养基进行了筛选,得到的最佳培养基组成为甜菜糖蜜49.33 g/L, NaH2PO4 75 g/L,干酵母75 g/L。另一方面,发酵终点为11 h,FDP的最高积累量达到0.267 mol/L,较蔗糖为碳源时分别缩短1.5 h和提高4.71%。
王晓娟[6](2010)在《益气养阴、化瘀通络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运动传导速度(MCV)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益气养阴、化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研究,观察该法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MCV及其对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40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糖尿病基础治疗,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基础治疗的同时加用益气养阴、化瘀通络原理的通络糖泰方,每次150ml,每日3次,疗程8周;对照组在使用基础治疗同时加用弥可保500μg,每日3次,疗程8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运动传导速度等指标的变化,并对综合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本研究显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运动传导速度患者经益气养阴,化瘀通络法治疗明显有效;益气养阴、化瘀通络法治疗组显效11例,有效8例,无效1例,显效率为55%,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显效率为25%,总有效率为75%。治疗组患者症状体征明显改善,MCV明显增快优于对照组(P<0.05),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生活质量量表等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结论:通络糖泰方能明显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运动传导速度(MCV),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生活质量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并能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进展。
施荣伟[7](2007)在《中药干预结合安诺治疗仪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氧化应激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中药结合安诺治疗仪对气阴两虚,脉络瘀阻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糖脂代谢、氧化应激的影响。探讨其对氧化应激影响的作用机理。方法:将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其中A组20例,在糖尿病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中药,同时配合安诺神经血管病变治疗仪治疗;B组20例,在糖尿病基础治疗的基础上仅加用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中药治疗;C组20例,仅予糖尿病的基础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糖脂代谢和SOD等指标。结果:A组和C组相比,手足麻木,肢体疼痛的症状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A组SOD水平上升高于C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在降低PBG及改善TC等方面,优于C组。结论:本研究提示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中药结合安诺治疗仪对气阴两虚,脉络瘀阻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手足麻木,肢体疼痛等主要症状有改善作用,部分纠正糖脂代谢,对氧化应激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中药可能是通过辅助降糖,从而进一步调节脂代谢、减轻炎症反应及延缓血管并发症改善周围神经氧化应激;安诺治疗仪可能是通过增加局部组织代谢,增加氧及营养物质的供给,及时清除超氧自由基等代谢产物,而改善氧化应激。
顾洪,焦琳[8](2006)在《针灸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临床研究概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刘春翠[9](2006)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发病机制及治疗现状》文中指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N)是糖尿病(DM)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神经病变可累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及植物神经,产生疼痛、麻木、运动障碍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对此尚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DN最重要的治疗是积极控制血糖,改善血液循环特别是微循环,提高组织特别是神经细胞的血供及氧供,促使受损的神经细胞修复和再生。
张柏华[10](2004)在《二磷酸果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7例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目前尚缺乏 有效的治疗药物,我们试用二磷酸果糖(FDP)治疗糖尿病周 围神经病变17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所有病例均为我院2000-01-2001-01住院病 人,并符合以下条件:(1)据WHO 1985年糖尿病诊断标准确 诊为糖尿病,病程超过2年;(2)有典型的周围神经病变表 现;(3)经饮食控制及药物治疗后。空腹血糖4.6-7.8mmol/ L,餐后2h血糖6.1-9.7mmol/L,持续2周而周围神经病变表 现未能缓解者,共33例,其中男19例,女14例,年龄19-63
二、二磷酸果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7例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二磷酸果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7例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岳仁宋教授运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经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缩略语表 |
第一部分 柴胡桂枝干姜汤的源流发展及临床运用 |
1 源流 |
1.1 方源及组成 |
1.2 历代医家论述 |
1.2.1 对病机的阐发及分析 |
1.2.2 对方义的阐发及分析 |
2 柴胡桂枝干姜汤解析 |
2.1 症状与病机解析 |
2.1.1 胸胁满微结 |
2.1.2 小便不利,渴而不呕 |
2.1.3 但头汗出,心烦 |
2.1.4 往来寒热 |
2.2 论柴胡桂枝干姜汤证之寒热 |
2.2.1 偏半表半里之寒证 |
2.2.2 呈上热下寒证 |
3 方药探讨 |
3.1 柴胡、黄芩 |
3.1.1 柴胡 |
3.1.2 黄芩 |
3.2 桂枝、干姜、甘草 |
3.2.1 桂枝 |
3.2.2 干姜 |
3.2.3 甘草 |
3.3 栝楼根、牡蛎 |
3.3.1 栝楼根 |
3.3.2 牡蛎 |
4 临床应用 |
4.1 历代医家应用 |
4.2 现代临床应用 |
4.2.1 消化系统疾病 |
4.2.2 呼吸系统疾病 |
4.2.3 泌尿系统疾病 |
4.2.4 循环系统疾病 |
4.2.5 妇科疾病及其它 |
参考文献(一) |
第二部分 导师经验整理 |
前言 |
1 理论阐发 |
1.1 病理基础 |
1.1.1 正虚 |
1.1.2 邪实 |
1.2 病机阐发 |
1.2.1 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 |
1.2.2 糖尿病胃肠神经病变 |
1.2.3 糖尿病性小便不利 |
1.2.4 糖尿病多汗症 |
2 临床辨治 |
2.1 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DAN的辨证要点 |
2.1.1 胸胁胀满,口苦 |
2.1.2 口干,小便不利 |
2.1.3 头汗(上半身汗出),心烦 |
2.1.4 大便溏泄 |
2.2 辨证治疗 |
2.2.1 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 |
2.2.2 糖尿病胃肠神经病变 |
2.2.3 糖尿病性小便不利 |
2.2.4 糖尿病性多汗症 |
3 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DAN用药规律研究 |
3.1 资料来源 |
3.2 收集标准 |
3.3 资料处理 |
3.4 统计方法 |
3.5 用药规律 |
3.5.1 柴胡桂枝干姜汤中各单药使用统计 |
3.5.2 柴胡桂枝干姜汤中各味药使用综合分析 |
4 验案举隅 |
4.1 糖尿病心悸案 |
4.2 糖尿病泄泻案 |
4.3 糖尿病小便不利案 |
4.4 糖尿病多汗症案 |
5 结论 |
6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二) |
第三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西医药研究进展 |
前言 |
1 发病机制 |
1.1 自主神经缺血学说 |
1.2 代谢学说 |
1.2.1 多元醇旁路活化 |
1.2.2 肌醇耗竭 |
1.2.3 非酶蛋白糖基化异常 |
1.3 自主神经营养障碍 |
1.4 脂肪代谢异常 |
1.5 遗传因素 |
1.6 自身免疫 |
2 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 |
2.1 心血管系统 |
2.1.1 临床表现 |
2.1.2 诊断方法 |
2.1.2.1 心脏副交感神经功能实验 |
2.1.2.2 心脏交感神经功能实验 |
2.1.2.3 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 |
2.2 消化系统 |
2.2.1 临床表现 |
2.2.2 诊断方法 |
2.2.2.1 X射线法 |
2.2.2.2 放射性同位素法 |
2.2.2.3 实时超声显像法 |
2.2.2.4 胃电图 |
2.2.2.5 胆囊收缩功能测定 |
2.3 泌尿生殖系统 |
2.3.1 临床表现 |
2.3.2 诊断方法 |
2.4 皮肤出汗异常 |
2.4.1 临床表现 |
2.4.2 诊断方法 |
2.5 其他 |
2.5.1 临床表现 |
2.5.1.1 无症状性低血糖 |
2.5.1.2 瞳孔改变 |
2.5.2 诊断方法 |
2.5.2.1 无症状性低血糖的诊断方法 |
2.5.2.2 瞳孔检查 |
3 预防与治疗 |
3.1 扩张微血管 |
3.2 活血抗凝 |
3.3 营养神经 |
3.4 抗氧化应激损伤 |
3.5 对症治疗 |
3.5.1 心血管系统 |
3.5.2 消化系统 |
3.5.3 泌尿生殖系统 |
4 总结 |
参考文献(三) |
综述二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
前言 |
1 心血管系统 |
1.1 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 |
1.2 糖尿病直立性低血压 |
2 消化系统 |
2.1 糖尿病胃轻瘫 |
2.1.1 胃气不和 |
2.1.2 脾气虚弱 |
2.1.3 胃阴不足 |
2.1.4 虚实夹杂 |
2.2 糖尿病性腹泻 |
2.2.1 脾气亏虚 |
2.2.2 脾肾两虚 |
2.2.3 分型论治 |
2.3 糖尿病性便秘 |
2.3.1 益气养阴 |
2.3.2 益气温阳 |
2.3.3 辨证论治 |
3 泌尿生殖系统 |
3.1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 |
3.1.1 从脾论治 |
3.1.2 从肾论治 |
3.1.3 辨证论治 |
3.2 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 |
3.2.1 从肾阴虚论治 |
3.2.2 从肾阳虚论治 |
4 糖尿病泌汗异常 |
5 总结 |
参考文献(四) |
致谢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旳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
(2)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临床表现特点及五联序贯治疗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自主神经病变常见的临床表现 |
1.1 心脏自主神经受累 |
1.1.1 心跳加快 |
1.1.2 体位性 (直立性) 低血压 |
1.1.3 当合并严重自主神经病变时, 病人可发生无痛性心梗, 心脏骤停或者猝死的发生率较高。 |
1.2 胃肠功能紊乱正常人胃排空时间, 液体为10~30 min, 固体为1~2.5 h, 当支配胃肠的自主神经发生病变时表现为: |
1.2.1 胃轻瘫表现为过饱, 腹涨, 嗳气, 呃逆, 甚至呕吐, 胃蠕动减弱, 排空延迟。 |
1.2.2 肠功能紊乱便秘, 腹泻或者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腹泻可持续数小时或数周, 常为水样大便。 |
1.3 秘尿系统异常 |
1.4 皮肤出汗异常 |
2 自主神经病变防治原则 |
2.1 扩张微血管 |
2.2 活血抗凝治疗 |
2.3 营养神经治疗 |
2.4 抗氧化应激损伤 |
2.5 对症治疗 |
(3)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水平及其与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综述 |
参考文献 |
(5)1,6-二磷酸果糖离子色谱检测及啤酒废酵母转化制备工艺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文献综述 |
一、1, 6-二磷酸果糖简介 |
1. FDP 的理化特性 |
2. FDP 的基本药效及药理作用 |
3. FDP 在国内的临床应用 |
二、FDP 的检测方法 |
1. 分级分离间苯二酚显色法 |
2. 定磷法 |
3. 酶法 |
4. 三种分析方法的比较 |
5. 离子色谱在物质分析检测方面的应用 |
三、FDP 的制备及分离纯化技术的研究概况 |
1. FDP 的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
2. FDP 的分离纯化技术的发展历程 |
第一章 利用离子色谱检测分析1, 6-二磷酸果糖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FDP 的定性分析 |
2.2 FDP 的定量分析 |
2.3 精密度验证 |
2.4 加标回收率 |
2.5 酶法与离子色谱测定FDP 结果的比较 |
2.6 发酵过程中1,6-二磷酸果糖与无机磷含量的关系 |
3 讨论 |
第二章 啤酒废酵母细胞中FDP 含量测定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各破壁方法处理后酵母细胞的通透性 |
2.2 各破壁方法抽提液中FDP 的含量 |
2.3 FDP 钙盐粗品中FDP 含量的分析 |
3 讨论 |
第三章 啤酒废酵母转化法生产FDP 工艺的优化 |
第一节 制备高活性干酵母的影响因素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干燥方法下啤酒酵母积累FDP 能力的比较 |
2.2 利用新鲜啤酒废酵母液制备高活性干酵母条件优化 |
3 讨论 |
第二节 甜菜糖蜜为碳源制备FDP 的工艺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甜菜糖蜜的主要成分分析 |
2.2 葡萄糖和蔗糖为碳源制备FDP 的比较 |
2.3 利用蔗糖转化生产FDP 工艺条件的优化 |
2.4 甜菜糖蜜为碳源制备FDP 二钙盐 |
3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课题及科研成果 |
(6)益气养阴、化瘀通络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运动传导速度(MCV)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一般资料 |
1.1.病例来源 |
1.2.一般情况 |
1.2.1.性别比较(见表1) |
1.2.2.平均年龄分布(见表2) |
1.2.3.两组患者治疗前症状评分情况比较(见表3) |
2.病例诊断标准 |
2.1.糖尿病西医诊断及分型标准 |
2.2.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 |
2.3.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
2.4.生活质量评价(表4) |
2.5.纳入标准 |
2.6.排除标准 |
2.7.剔除标准 |
2.8.病例的脱落 |
2.8.1.病例的脱落标准 |
2.8.2.脱落病例的处理 |
2.9.中止标准 |
3.临床研究 |
3.1.分组方法 |
3.2.治疗方案 |
3.2.1.糖尿病基础治疗 |
3.2.2.纳入引导期 |
3.2.3.治疗分组 |
3.2.4.治疗方法 |
3.2.5.方法及疗程 |
3.2.6.合并用药情况说明 |
3.2.7.保证受试者依从性的措施 |
3.2.8.工作流程 |
4.主要观察指标 |
4.1.背景资料观察 |
4.2.安全性指标观察 |
4.3.疗效性指标观察 |
5.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标准 |
5.1.综合疗效判定标准 |
5.2.疗效指标评价 |
5.3.SF-36量表疗效评定方法 |
5.4.安全性评价标准 |
6.统计学处理 |
7.结果 |
7.1.总体疗效评价(见表5) |
7.2.药物治疗前后患者症状评分情况:(见表6) |
7.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比较(见表7) |
7.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水平比较(见表8) |
7.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比较(见表9) |
7.6.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见表10) |
7.7.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传导速度水平比较(见表11) |
7.8.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反射水平比较(见表12) |
7.9.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音叉震动觉水平比较(见表13) |
7.10.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F-36生活质量量表水平比较(见表14) |
7.11.安全性评价 |
8.讨论 |
8.1.中医对消渴认识的历史延革 |
8.2.传统中医学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认识 |
8.3.气阴两虚是DPN之本 |
8.4.瘀血阻络贯穿DPN的过程中 |
8.5.益气养阴、化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理论基础及组方原理 |
8.6.观察指标及其意义 |
8.7.对照药物的选择 |
8.8.益气养阴、化瘀通络法对DPN早期防治作用机理的探讨 |
9.结论 |
10.中医学关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因病机 |
10.1.中医治法如下 |
10.1.1.益气养阴活络 |
10.1.2.温阳化瘀 |
10.1.3.化痰通络 |
10.1.4.化瘀通络 |
10.2.中药制剂的研究 |
10.3.中医外治法 |
10.4.针灸治疗研究 |
10.5.病因及发病机制 |
11.西医治疗手段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表1:随机分组表 |
附件2:SF-36生活质量量表 |
附件3 临床研究受试者知情书 |
附件4: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7)中药干预结合安诺治疗仪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氧化应激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一、现代医学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认识 |
(一) 氧化应激与2型糖尿病 |
(二) 氧化应激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
(三)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 |
二、中医学对糖尿病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认识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中药干预结合安诺治疗仪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氧化应激的影响 |
一、研究目的 |
二、病例选择 |
三、治疗方案 |
四、观察项目及指标 |
五、统计分析方法 |
六、结果 |
七、讨论 |
八、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西药物治疗新进展 |
致谢 |
(9)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发病机制及治疗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发病机制 |
1.1 代谢紊乱 |
1.2 微血管病变[2] |
1.3 神经生长因子 (NGF) 减少[3] |
1.4 其它 |
2 治疗 |
四、二磷酸果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7例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岳仁宋教授运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经验总结[D]. 杨彩虹.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4(06)
- [2]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临床表现特点及五联序贯治疗策略[J]. 李秀玲. 当代医学, 2013(17)
- [3]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水平及其与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的相关研究[D]. 黄忠雄. 福建医科大学, 2013(01)
- [4]电针联合高压氧治疗高海拔地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J]. 严兴国,段青梅,熊曙光,齐海蓉.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2(08)
- [5]1,6-二磷酸果糖离子色谱检测及啤酒废酵母转化制备工艺优化[D]. 荀英. 河北师范大学, 2010(08)
- [6]益气养阴、化瘀通络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运动传导速度(MCV)的临床研究[D]. 王晓娟.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0(02)
- [7]中药干预结合安诺治疗仪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氧化应激的影响[D]. 施荣伟.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7(01)
- [8]针灸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临床研究概况[J]. 顾洪,焦琳. 河南中医, 2006(05)
- [9]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发病机制及治疗现状[J]. 刘春翠.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6(01)
- [10]二磷酸果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7例疗效观察[J]. 张柏华. 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4(06)
标签:糖尿病论文;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论文; 周围神经病论文; 植物神经论文; 神经传导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