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计量器具闭环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孙新,段丛,郭大为,张涵宇,郭红,王慧宇,谈春荣[1](2021)在《医疗设备计量检测闭环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文中指出目的:加强医疗设备计量检测闭环信息化管理,提高设备计量管理效率,确保临床医疗设备使用安全。方法基于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设计计量检测"双闭环"管理体系,并通过信息化手段构建医疗设备计量检测闭环管理信息系统。2018年使用手工管理作为对照组,2019年使用该信息系统管理作为实验组,利用SPSS软件分别对水银血压计的计量检测台数、检测天数进行统计分析和对随机抽取200台设备的证书录入时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计量检测覆盖率从95.3%(对照组)提高到了100%(实验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235,P<0.01);计量工作效率由大量设备集中于两天内完成(对照组)缩短为集中于一天内完成(实验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38.002,P<0.001);计量证书录入时长由69.66 s/张缩短为12.74 s/张,两组时长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2.695,P<0.001)。结论应用计量检测闭环管理信息系统可有效、全面提高医疗设备计量管理效率,减少医疗设备安全隐患。
赵泉钦,杨敏,邹超,胡帆[2](2020)在《省级气象计量信息管理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目前省级气象计量检定信息管理单向分散以及服务缺少移动终端便捷查询的问题,根据江苏省气象计量工作的特点,文章设计并实现了省级气象计量信息管理服务平台。该平台基于B/S技术构架,数据库以MS SQL Server2005管理支撑,采用MS VS2017.NET设计开发Web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实现气象计量仪器收发管理、检校更新、查询统计、发票登记等功能。同时,将二维码扫描技术应用到气象计量信息管理服务中,实现公众手机等移动终端实时查询分享信息。
陆斌[3](2020)在《计量技术在石油石化企业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石油资源作为重要的基础能源,直接关系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国民的生活水平。石油计量作为石油石化生产的重要环节,与石化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方向密切相关。为了科学规范地开展石油生产经营活动,需要规范石油计量管理,提升石油计量的准确性。
郦芳菲[4](2020)在《220千伏万太变电站建设项目质量管理评价与改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增长迅速的背景下,质量管理问题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电力行业是一个重要的产业,并且与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直接的关系。加强电力行业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确保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保证能源行业的安全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变电站是整个电网的枢纽,主要的工作是进行电压的升降、电能分配等,对电网的运行以及企业的发展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变电站的工程建设,应加强其质量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指标体系,提高变电站建设项目的质量管理水平,以确保变电站工程的稳定运行及电网的坚强可靠。本文系统地梳理了国内外项目质量管理相关文献,借鉴先进的项目质量管理研究理论,对各类项目质量管理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本文从变电站项目的质量管理研究基础概念入手,梳理项目质量管理研究工作的相关理论,并以此作为本次管理研究的方法论。在本文中,将220千伏万太变电站整个建设管理过程用来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对变电站管理全过程的质量规划、保证及控制等方面进行有效分析,对该项目进行全面介绍并以此为评定基础,采用层次分析法来搭建项目质量管理评价的指标体系,并采用模糊评价法进一步深化构建多维度项目质量管理评价模型。通过评价可知220千伏万太变电站项目质量管理水平处于中上游,说明这个项目质量管理体系较为完善,其中质量规划较好,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相对薄弱,但整体而言,该项目质量管理工作还存在进一步的改进和优化空间。因此,在文末深入分析项目质量管理问题,给出相对应的整改措施,并为整改措施的顺利施行提出保障措施。本文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推动该变电站工程按原定施工计划和质量标准顺利进行,对其项目质量管理能力的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作为示范样本,本次研究结论会逐步推广至扬中全域110千伏、220千伏变电站的质量管理过程中,对整个扬中的变电站项目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起到了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冯紫阳[5](2020)在《H省电力公司计量生产调度平台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电力的需求在不断的增长,电力计量设备的相对落后给电力企业造成了很多困难和挑战。互联网和自动化监测技术的发展给智能电表的使用提供了可能,随着智能电表的大规模使用,使电力计量检定的工作量大幅度增长,工作量大幅度提高后计量检定的质量和效率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这给电力计量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在以往的计量系统下省公司授权市县进行自行检定,由于设备和人员素质等原因检定的结果和省计量中心的检定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由于智能电表的精度要求又比较高,因此给公司的管理带来很大的问题。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省级计量中心的检定效率将统一检定统一配送的工作模式进行推广十分必要,目前公司信息系的建设存在诸多问题,如管理标准和计量标准系统分割运行不能保持一致,使工作变得繁杂且效率低下,公司的管理成本不断增加,计量的结果难以达到管理的要求,这些问题给智能电表的普及和应用带来了极大的阻碍。本文以对H省的省级电力计量中心为研究对象,以计量器具的采购、验收、检定、仓储、配送等流程为研究内容,结合生产调度与信息化平台建设相关理论与技术,对H省电力公司计量中心生产调度信息化建设现状进行调查,并结合生产调度信息化建设目标与需求、业务流程、功能要求、技术需求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从业务架构、应用架构、数据架构、技术架构等方面提出了信息化平台建设方案,最后,按照项目管理的相关理论,从时间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提出信息化平台方案实施计划与保障措施。通过本文的研究,建立一个管理集约、功能齐全、信息共享的计量中心生产调度平台,提高了计量效率和准确率,打破了因人为和地域等因素产生的检定结果差异,有效提高了检定和配送效率,建立起一套标准的信息化管理流程,增强了电力公司对计量中心的管控能力,为公司深化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杨瑞[6](2020)在《炼化企业测量管理体系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文中认为测量管理体系是企业一体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其他管理体系运行的重要技术条件,起着技术基础和支撑的重要作用。许多企业建立了测量管理体系,以实施精细化管理,但往往在运行中出现了管理要求与实际操作两张皮现象。本文对测量管理体系信息化平台的建立与具体做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阐述了运行效果,对企业测量管理体系工作给出了建议。
魏海洋[7](2019)在《基于MES的三菱发动机质量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文中提出我国汽车制造业发展迅速,发动机技术和质量水平是影响汽车的关键因素。质量管理已成为了汽车工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其质量管理水平对企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如何利用现代化信息化手段,解决汽车发动机企业质量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对提升国内生产发动机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制造2025的重大战略影响下,汽车发动机企业也逐步往智能工厂等方向发展,其中数字化管理是重要的一环。在现有企业MES(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的基础上,建立能提升企业质量方面的办法,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以本公司现有质量管理系统架构及MES为基础,通过固化质量管理业务流程,开发一套基于工序质量预测的质量管理系统,使企业的生产过程和质量管理工作能协同运作,使质量管理事务、信息能迅速传递和响应,进而保障产品高质量高效率生产。首先,基于企业MES应用基础,提出了信息交互的质量管理模式。采用Web Service技术,实现质量管理系统与MES的信息交互,构建了质量管理模式框架,阐明了工作流设计过程。其次,建立了工序质量预测方法,为工序质量管理提供依据,基于SPC(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技术实现对重点工序的质量预测。其中,采用ARMA(Autoregressive moving average model)预测模型进行均值、极差值预测,结合统计过程控制技术实现对工序质量预测。基于此,完成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结合企业内部现有MES系统数据集成化的优势,完成了质量管理系统功能的结构设计。最后,完成了基于MES三菱发动机的质量管理系统的开发。采用Builder/Turbo v7.7对质量管理系统平台进行了开发,基于Web Service技术实现与MES的数据交互,结合企业生产使用情况,对质量管理系统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应用表明,质量管理平台可极大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生产效率和质量也显着提升。
徐鑫[8](2019)在《A公立医院成本管理优化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新一轮医疗改革的持续推进,A公立医院成本管理的弊端逐渐显现,无法满足现代医院管理的要求。研究A公立医院成本管理优化问题将有助于降低成本风险,提高成本管理效益;有助于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有助于营造精细化成本管理的文化氛围,提高全院员工的参与度。本文通过研究成本管理优化、精益六西格玛管理、标杆管理、正反馈闭环管理系统等相关理论,结合A公立医院成本管理实际情况,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六何分析法、定量与定性结合分析法、PEST分析法,对A公立医院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深入浅出地分析,探索构建A公立医院“一核两翼”的成本管理优化策略体系,即以精细化管理理念为核心,以优化成本结构和成本管理活动为左右两翼。在A公立医院成本管理工作中深化精细化管理理念,培养全院职工精细化成本管理的意识;采用标杆瞄准评估法对医院三项主要业务成本,即药品成本、卫生材料成本和人力成本的结构进行优化;采用联合确定基数法关联成本考核和成本预算;引入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充分利用本量利分析工具进行成本分析与控制;最终使得A公立医院各成本管理活动之间形成良性的、可持续的循环。同时,本文提出整合医院现有的信息资源,健全成本管理的组织结构,更新成本管理相关的制度规范这三项保障措施,来确保A公立医院成本管理优化策略方案的顺利实施。本文提出的“一核两翼”成本管理优化策略体系,将帮助A公立医院系统地改善其成本管理,从而提升医院成本管控水平,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同时也为同行医院提供借鉴参考。
叶姝颖[9](2018)在《施工企业技术管理模式的研究》文中指出施工企业技术管理模式目前还不太健全,技术先进性与管理水平都相对较低,产业化程度还尚未普及,与当今建筑市场的需求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施工企业技术管理模式需要不断创新,并改革管理机制,才有利于施工企业技术管理水平的提升。本文首先对施工企业传统和现技术管理模式进行理论对比分析,通过两个阶段技术管理的差别分析,反映出技术管理水平在现阶段取得的实质性进步,但现有技术管理模式仍存在一些不足,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加强;然后对建筑施工中影响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的季节性施工从施工企业技术管理模式的角度进行了分析论证,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现场管理措施;进而通过以上对施工企业技术管理模式的研究分析,提出了与之相适应的技术创新管理模式,最后通过PDCA循环模式应用于施工企业技术管理系统,以达到其目标和要求。技术创新是施工企业在实践中努力探索的管理模式,应用新的技术管理模式,施工企业从项目管理到形象提升都会有较大改善。本文从推广应用“四新”技术、BIM技术、管理信息化云技术等三方面分析论证施工企业技术管理模式的创新,并通过PDCA循环模式应用于施工企业技术管理系统的实证研究证明,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技术应用推广的过程中已有所受益。施工企业技术管理模式不断创新,形成一套对施工现场技术管理有促进意义的管理模式,是我们研究分析的主要目的。通过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技术管理措施,不仅可以优化施工进度、施工工序、施工成本等环节,从而还提升了建筑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给企业带来无限的生机与发展的动力。
王兆军,矫真,李付存,王者龙,李骁[10](2017)在《省级计量中心全性能试验智能化管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基于物联网技术,设计了省级计量中心全性能试验智能化管控系统。该系统以射频电子标签为信息媒介,以数控智能存储设备为管理工具,以移动图像采集技术和设备远程通讯控制技术为专业计量质检试验手段,实现了质检全性能业务高效管理、试验过程结果可追溯、试验信息记录完整、试验结论公平公正的管理目标。并与省级计量中心生产调度平台[1]实现功能对接,为规范开展电能计量器具的质检全性能业务管理提供依据和经验。
二、谈计量器具闭环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计量器具闭环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医疗设备计量检测闭环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计量检测闭环管理信息化体系的设计 |
1.1 计量检测闭环管理体系设计 |
1.2 计量检测闭环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 |
1.2.1 系统架构 |
1.2.2 功能模块 |
1.2.2. 1 计量基础信息管理 |
1.2.2. 2 计量预警信息管理 |
1.2.2. 3 检测过程管理 |
1.2.2. 4 计量结果及证书管理 |
2 计量检测闭环管理的信息化应用效果 |
2.1 实现计量基础信息标准化 |
2.2 实现检测过程量化分析 |
2.2.1 提高计量检测覆盖率 |
2.2.2 提高计量工作效率 |
2.2.3 提高计量证书录入效率 |
3 讨论 |
4 总结 |
(2)省级气象计量信息管理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技术原理 |
1.1 技术框架 |
1.2 技术特点 |
1.2.1 多层分布式结构,安全共享性高 |
1.2.2 使用简单,界面友好 |
1.2.3 二维码查询监管,实时性强 |
2 平台的总体设计 |
2.1 设计需求 |
2.2 平台体系结构设计 |
2.3 网络架构设计 |
3 平台功能的实现 |
3.1 气象仪器计量信息管理系统 |
3.2 仪器查询服务系统 |
4 结束语 |
(3)计量技术在石油石化企业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石油石化企业的特点 |
2 石油计量工作的现实意义、特点、发展、应用现状 |
2.1 石油计量工作的现实意义 |
2.2 石油计量工作的特点 |
2.3 石油计量工作的开展和应用 |
3 加强石油计量工作的对策 |
4 结语 |
(4)220千伏万太变电站建设项目质量管理评价与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2 相关理论基础 |
2.1 项目质量管理概述 |
2.1.1 项目质量管理的概念 |
2.1.2 项目质量管理的原则 |
2.1.3 项目质量管理的主要环节 |
2.1.4 项目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 |
2.2 变电站建设项目质量管理的内容与特点 |
2.2.1 变电站建设项目质量管理的内容 |
2.2.2 变电站建设项目质量管理的特点 |
2.3 变电站建设项目质量管理评价的原则与方法 |
2.3.1 变电站建设项目质量管理评价原则 |
2.3.2 变电站建设项目质量管理评价的常用方法 |
2.4 本章小结 |
3 220千伏万太变电站建设项目质量管理方案 |
3.1 变电站建设项目概况 |
3.2 变电站建设项目质量规划方案 |
3.2.1 变电站项目质量方针 |
3.2.2 变电站项目质量目标 |
3.3 变电站建设项目质量保证方案 |
3.3.1 变电站质量管理组织结构 |
3.3.2 变电站细化质量管理职责划分 |
3.4 变电站建设项目质量控制方案 |
3.4.1 变电站质量关键环节设置 |
3.4.2 变电站质量关键点设置 |
3.4.3 质量纠正和预防 |
3.5 本章小结 |
4 220千伏万太变电站建设项目质量管理综合评价 |
4.1 变电站建设项目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4.1.1 变电站项目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
4.1.2 变电站项目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4.1.3 变电站项目评价指标的确定 |
4.1.4 变电站项目评价指标的释义 |
4.2 变电站建设项目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4.2.1 层次分析法的一般步骤 |
4.2.2 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
4.3 变电站建设项目质量管理的综合评价 |
4.3.1 模糊综合评价的步骤 |
4.3.2 变电站项目模糊综合评价的应用 |
4.4 变电站建设项目质量管理的评价结果分析 |
4.5 变电站建设项目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
4.5.1 项目质量规划存在的问题 |
4.5.2 项目质量保证存在的问题 |
4.6 本章小结 |
5 220千伏万太变电站建设项目质量管理的改进 |
5.1 变电站建设项目质量规划管理改进措施 |
5.1.1 完善质量管理目标体系 |
5.1.2 深化质量目标的分解 |
5.1.3 加强项目质量预控 |
5.1.4 加强项目质量目标管理 |
5.2 变电站建设项目质量保证改进措施 |
5.2.1 质量保证体系全面交底 |
5.2.2 强化设计质量管理及标准规范执行 |
5.2.3 规范质量保证体系构建流程 |
5.2.4 完善质量保证体系资料库 |
5.2.5 加强计量工器具管理 |
5.3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H省电力公司计量生产调度平台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相关文献综述 |
1.3.1 生产调度 |
1.3.2 信息化建设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内容 |
1.6 研究创新点 |
2 相关理论与技术 |
2.1 生产调度 |
2.2 信息化建设 |
2.3 相关技术 |
3 计量中心发展现状与问题 |
3.1 总体情况介绍 |
3.1.1 计量中心现状 |
3.1.2 生产调度信息化建设现状 |
3.2 生产调度现状 |
3.3 面临的问题 |
3.3.1 计量业务管理 |
3.3.2 计量生产信息共享 |
3.3.3 设备管理 |
3.3.4 生产过程 |
4 生产调度平台需求分析 |
4.1 生产调度信息化目标分析 |
4.2 业务流程分析 |
4.2.1 采购管理 |
4.2.2 验收管理 |
4.2.3 室内检定管理 |
4.2.4 仓储管理 |
4.2.5 质量监督 |
4.2.6 技术服务管理 |
4.2.7 辅助管理 |
4.2.8 计量体系管理 |
4.3 功能需求分析 |
4.3.1 生产调度监控 |
4.3.2 生产运行管理 |
4.3.3 生产计量体系管理 |
4.3.4 生产质量分析 |
4.3.5 系统辅助功能 |
4.3.6 系统支撑功能 |
4.4 性能需求分析 |
4.4.1 可靠性 |
4.4.2 可维护性 |
4.4.3 易用性 |
4.4.4 处理能力 |
4.4.5 响应指标 |
5 生产调度平台方案设计 |
5.1 总体设计原则 |
5.2 业务架构设计 |
5.3 应用架构设计 |
5.4 数据架构设计 |
5.5 技术架构设计 |
6 实施进度计划与保障措施 |
6.1 实施进度计划 |
6.1.1 项目工作任务分解 |
6.1.2 项目活动顺序 |
6.1.3 进度计划编制 |
6.2 保障措施 |
6.2.1 制度保障 |
6.2.2 组织保障 |
6.2.3 风险管理 |
6.2.4 技术安全保障 |
7 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总结 |
7.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炼化企业测量管理体系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测量管理体系信息化管理平台的保障 |
1.1 支持系统 |
1.2 设备保障 |
2 测量管理体系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具体做法(见图1) |
2.1 测量设备管理 |
2.2 测量数据管理 |
2.3 计量确认管理 |
2.4 测量过程管理 |
3 实施效果 |
4 结束语 |
(7)基于MES的三菱发动机质量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基于MES的质量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MES的研究现状 |
1.3.2 质量管理的研究 |
1.3.3 基于MES的质量管理系统研究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基于MES的质量管理模式研究 |
2.0 引言 |
2.1 现有企业MES的情况 |
2.2 基于MES的质量管理模式 |
2.3 QMS与 MES的信息交互 |
2.4 工作流技术的运用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工序质量预测的关键技术研究 |
3.1 引言 |
3.2 基于MES的机加车间制造过程质量预测 |
3.3 过程控制SPC技术 |
3.4 均值、极差值ARMA预测模型 |
3.4.1 数据特性检验 |
3.4.2 ARMA(n,m)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 |
3.4.3 仿真模型有效性检验标准 |
3.4.4 缸孔孔径平均值仿真ARMA模型验证 |
3.4.5 缸孔孔径极差仿真模型ARMA(9,3) |
3.5 SPC工序质量预测技术实现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
4.1 引言 |
4.2 质量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
4.3 质量管理系统的功能结构设计 |
4.3.1 基础数据管理 |
4.3.2 质量计划管理 |
4.3.3 过程质量管理 |
4.3.4 零件检验管理 |
4.3.5 成品质量管理 |
4.3.6 质量文档管理 |
4.3.7 质量异常管理 |
4.3.8 综合信息模块 |
4.4 基于MES系统数据库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质量管理系统的实现与应用 |
5.1 引言 |
5.2 基于MES的质量管理系统的运行流程 |
5.3 质量管理系统的开发要求及开发工具 |
5.3.1 开发要求 |
5.3.2 系统开发平台介绍 |
5.4 质量管理系统的开发 |
5.4.1 基于Web Service的数据接口开发 |
5.4.2 质量管理系统开发 |
5.4.3 系统日志 |
5.5 质量管理系统的应用 |
5.5.1 质量管理系统的应用界面 |
5.5.2 应用效果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录 部分程序代码 |
(8)A公立医院成本管理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1.4 主要创新之处 |
第2章 文献综述和相关理论基础 |
2.1 国内外文献综述 |
2.1.1 国内外关于成本管理的研究 |
2.1.2 国内外关于成本管理优化的研究 |
2.1.3 国内外关于公立医院成本管理优化的研究 |
2.1.4 国内外研究成果评析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精益六西格玛管理理论 |
2.2.2 标杆管理理论 |
2.2.3 正反馈闭环管理系统理论 |
第3章 A公立医院成本管理的现状分析 |
3.1 A公立医院概况 |
3.2 A公立医院成本管理的现状 |
3.2.1 A公立医院成本管理概况 |
3.2.2 A公立医院的成本运行现状 |
3.3 A公立医院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
3.3.1 医院运营成本居高不下 |
3.3.2 医院成本支出缺乏预算约束 |
3.3.3 成本核算数据的精细化程度不高 |
3.3.4 成本分析、控制和考核没有发挥作用 |
3.4 A公立医院成本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
3.4.1 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仍需深化 |
3.4.2 医院成本结构不合理且未采取调整措施 |
3.4.3 “粗放式”的成本管理活动已不适应当前形势 |
3.4.4 未能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满足成本管理需求 |
3.4.5 成本管理制度规范未能及时更新和落实 |
第4章 A公立医院成本管理的优化方案 |
4.1 A公立医院成本管理优化的目标、原则和框架构建 |
4.1.1 成本管理优化的目标 |
4.1.2 成本管理优化的原则 |
4.1.3 成本管理优化的框架 |
4.2 A公立医院成本管理优化策略体系 |
4.2.1 成本结构的优化策略 |
4.2.2 成本预算与考核的优化策略 |
4.2.3 成本核算的优化策略 |
4.2.4 成本分析与控制的优化策略 |
第5章 A公立医院成本管理优化方案的实施 |
5.1 A公立医院成本管理优化策略的实施 |
5.1.1 成本结构优化策略的实施 |
5.1.2 成本预算与考核优化策略的实施 |
5.1.3 成本核算优化策略的实施 |
5.1.4 成本分析与控制优化策略的实施 |
5.2 A公立医院成本管理优化策略的保障措施 |
5.2.1 整合信息资源 |
5.2.2 健全组织结构 |
5.2.3 更新制度规范 |
5.3 A公立医院成本管理优化的效果预测分析 |
第6章 研究结论和研究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施工企业技术管理模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前言 |
1.2 课题来源与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课题来源 |
1.2.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5 研究的技术路线与创新点 |
1.5.1 研究的技术路线 |
1.5.2 研究的创新点 |
1.6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传统与现有技术管理模式的对比分析 |
2.1 人员配备分析 |
2.1.1 人员配备相同点 |
2.1.2 人员配备不同点 |
2.2 管理制度分析 |
2.2.1 管理制度相同点 |
2.2.2 管理制度不同点 |
2.3 图纸会审分析 |
2.3.1 图纸会审相同点 |
2.3.2 图纸会审不同点 |
2.4 施工组织设计分析 |
2.4.1 施工组织设计相同点 |
2.4.2 施工组织设计不同点 |
2.5 设计变更与工程洽商记录分析 |
2.5.1 设计变更与工程洽商记录相同点 |
2.5.2 设计变更与工程洽商记录不同点 |
2.6 单项技术质量安全措施分析 |
2.6.1 单项技术质量安全措施相同点 |
2.6.2 单项技术质量安全措施不同点 |
2.7 进场材料检验分析 |
2.7.1 进场材料检验相同点 |
2.7.2 进场材料检验不同点 |
2.8 配合比及强度检验分析 |
2.8.1 配合比及强度检验相同点 |
2.8.2 配合比及强度检验不同点 |
2.9 建筑工程档案资料分析 |
2.9.1 建筑工程档案资料相同点 |
2.9.2 建筑工程档案资料不同点 |
2.10 计量器具配备分析 |
2.10.1 计量器具配备分析相同点 |
2.10.2 计量器具配备分析不同点 |
2.11 验收程序和组织分析 |
2.11.1 验收程序和组织分析相同点 |
2.11.2 验收程序和组织分析不同点 |
2.12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季节性施工技术管理模式分析 |
3.1 冬期施工方案和技术管理模式 |
3.1.1 冬期施工的起止时间 |
3.1.2 冬期施工的组织 |
3.1.3 准备工作 |
3.1.4 冬季主要分项工程 |
3.1.5 冬季工程维护 |
3.1.6 质量控制 |
3.2 雨期施工隐患防范 |
3.2.1 雨期施工管理目标 |
3.2.2 雨期施工准备工作 |
3.2.3 雨期施工技术措施 |
3.2.4 雨期防雷措施 |
3.2.5 雨期施工保证措施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创新技术管理模式分析 |
4.1 “四新”技术应用模式构建 |
4.1.1 新技术 |
4.1.2 新工艺 |
4.1.3 新材料 |
4.1.4 新设备 |
4.1.5 企业技术管理软实力 |
4.2 建立技术管理BIM模型应用模式 |
4.2.1 BIM对绿色建筑的作用与价值分析 |
4.2.2 BIM技术特点 |
4.2.3 BIM在施工中的基本应用 |
4.2.4 施工企业的BIM应用研究 |
4.2.5 发展BIM亟需解决的问题 |
4.3 建立技术管理信息化云技术应用模式 |
4.3.1 云计算现状及信息化支撑情况 |
4.3.2 云计算应用主要构成 |
4.3.3 云计算应用步骤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施工企业技术管理模式的实证研究 |
5.1 PDCA循环模式的基本原理 |
5.1.1 PDCA循环模式的涵义 |
5.1.2 PDCA循环模式的要点 |
5.2 PDCA在施工企业技术管理中的应用案例 |
5.2.1 建筑施工项目概况 |
5.2.2 安全管理的计划(P) |
5.2.3 安全管理的实施(D) |
5.2.4 安全管理的检查(C) |
5.2.5 安全管理总结(A) |
5.2.6 PDCA循环的运用效果评价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10)省级计量中心全性能试验智能化管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目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2 设计原则 |
3 电能计量装置品级评价系统设计 |
3.1 系统设计思路与业务架构 |
3.2 技术架构 |
3.3 系统功能设计 |
3.3.1 实验室样品管理 |
3.3.2 RFID标签管理 |
3.3.3 实验室运行管理 |
3.3.4 检测业务流程管理 |
3.3.5 实验数据采集与监控管理 |
3.3.6 移动作业工具管理功能 |
3.3.7 实验数据综合分析功能 |
3.3.8 综合展示功能 |
4 结束语 |
四、谈计量器具闭环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医疗设备计量检测闭环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 孙新,段丛,郭大为,张涵宇,郭红,王慧宇,谈春荣. 中国医疗设备, 2021(02)
- [2]省级气象计量信息管理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应用[J]. 赵泉钦,杨敏,邹超,胡帆.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2020(04)
- [3]计量技术在石油石化企业中的应用[J]. 陆斌. 化工设计通讯, 2020(08)
- [4]220千伏万太变电站建设项目质量管理评价与改进研究[D]. 郦芳菲. 江苏大学, 2020(05)
- [5]H省电力公司计量生产调度平台建设研究[D]. 冯紫阳. 中原工学院, 2020(01)
- [6]炼化企业测量管理体系信息化平台的建设[J]. 杨瑞. 计量与测试技术, 2020(01)
- [7]基于MES的三菱发动机质量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D]. 魏海洋.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1)
- [8]A公立医院成本管理优化研究[D]. 徐鑫.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6)
- [9]施工企业技术管理模式的研究[D]. 叶姝颖. 沈阳建筑大学, 2018(04)
- [10]省级计量中心全性能试验智能化管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王兆军,矫真,李付存,王者龙,李骁. 通信电源技术, 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