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复合高压储氢容器的研究与结构设计

碳纤维复合高压储氢容器的研究与结构设计

一、碳纤维复合材料高压储氢容器研究与结构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陈学东,范志超,崔军,陈永东,章小浒,程经纬[1](2021)在《我国压力容器高性能制造技术进展》文中指出压力容器作为承压类特种设备,其高性能制造涵盖了产品全生命周期,是反映压力容器本质安全性、工艺适用性、产品绿色性和智能性等综合性能指标的制造模式。本文简要回顾了"十三五"以来我国压力容器设计制造与维护技术进展,包括标准体系建设、基于风险与寿命的设计制造、在役长周期安全保障等,面向"十四五"和2035远景目标以及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和碳达峰、碳中和重大部署,提出了我国压力容器高性能制造技术发展面临的若干需求与挑战。

郭晓璐,刘孝亮,徐双庆[2](2021)在《车载储氢气瓶循环特性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高压储氢气瓶是氢燃料电池系统的关键部件之一。在气瓶快速充氢过程中伴随着温升效应,而在放氢过程中温度又下降,剧烈温度变化会降低气瓶的疲劳寿命,对整个系统的安全和稳定性有很大影响。目前对高压储氢氢气瓶疲劳特性研究不够,有必要进行详细的文献综述分析。本文介绍了车载储氢气瓶循环特性研究背景及意义,综述了国内外高压储氢氢气瓶循环过程中的试验、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方面研究现状,分析了目前高压储氢气瓶循环特性的研究不足,并对将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曾文蕾[3](2021)在《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缠绕成型工艺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压力容器在现代的工业以及生活当中是必不可少的设备。传统的压力容器大多都是纯金属制造或者以金属或者合金作为内衬制造,结构简单但价格昂贵,成本较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压力容器的应用。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的性能与压力容器的内衬成型工艺、纤维的缠绕层数、缠绕角度和缠绕方式等制造工艺密切相关。文章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的方法,去设计压力容器的缠绕成型参数。本文主要针对玻璃纤维复合材料低压压力容器的内衬、缠绕层的设计分析展开工作。以高密度聚乙烯为内衬材料,设计内衬的结构参数、成型工艺,以及对内衬的成型进行有限元分析,并设计内衬成型的模具。通过研究缠绕成型的切点,对压力容器的缠绕线型,进行分析;对缠绕层以及缠绕厚度进行设计。然后通过CADWIND数值模拟的方法,与理论分析做对比。在CADWIND的基础上建立容器的有限元模型,然后使用有限元软件对压力容器的失效强度进行研究。研究压力容器在受到均匀的内部压力1.5MPa,3MPa,5MPa时的强度。通过实验进行验证有限元仿真分析的结果,并进行优化。本文研究可以为玻璃纤维复合材料低压容器的设计与使用提供参考。

申川川[4](2021)在《纤维增强复合板缺陷响应特征及其在光-力学检测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能源等领域。在制造及服役过程中,由于环境温湿度、纤维预应力、固化温度等因素影响,会使得复合材料内部产生纤维褶皱、界面弱粘结、分层等随机缺陷,这些随机缺陷会降低复合材料结构强度以及承载能力,因此开展复合材料缺陷检测以及评价是其制造和服役环节的重要内容。光学非接触检测技术是一种涉及材料学、力学、光学等多领域、多学科的交叉技术,目前在应用该技术时存在缺乏理论指导、过度依赖经验、难以解释特殊检测结果等问题。如何设计有效的检测方案使得不同类型缺陷可以通过可靠的光学测量方法检测出来,就需要从力学角度出发预测含缺陷结构的力学行为。本文开展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板褶皱及弱粘结缺陷响应特征及其在光-力学检测中的应用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分别基于两步均匀化技术和渐近均匀化方法建立了纤维褶皱及弱粘结缺陷细观力学模型,进而通过开发有限元计算程序实现了两类缺陷力学模型的有限元算法植入。研究表明:褶皱缺陷会造成纤维方向等效弹性模量减小,并使得铺层厚度方向的等效弹性模量增加;弱粘结缺陷会弱化所有方向的材料刚度系数,且随着界面结合强度的降低,Ex降低幅度有限,而Ez会降低至0。(2)建立了考虑缺陷严重程度不均匀性及其空间随机分布的复合材料结构力学响应测试方法,预测了含随机褶皱或弱粘结缺陷纤维增强复合板的力学响应行为,缺陷在不同加载方式下的特征响应为开展复合材料缺陷光-力学检测提供了理论指导,包括加载方式、载荷大小、测量方式以及测量值的预估计等。由于计及了不均匀缺陷的随机分布,程序多次运行后可在缺陷参数和构件响应之间建立量化关系,为考虑缺陷分散性的复合材料结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3)基于缺陷的特征响应建立了复合板褶皱及脱粘缺陷光-力学检测方案,提出了基于数字光栅投影测量技术获取离面位移的三维点云重构算法。研究表明:在微小拉伸载荷下,数字光栅投影测量技术能够很好地捕捉褶皱或脱粘缺陷引起的层合板离面位移突变现象,并可依据位移场的分布情况判断缺陷的不均匀分布以及严重程度。由于采用三维点云重构算法来处理点云数据,该方法可减小物体表面质量及刚体位移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具有全场检测、测量信息丰富、测量精度较高等优点。

徐燕生[5](2021)在《基于应变片的铝内胆碳纤维全缠绕气瓶疲劳监测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纤维缠绕复合气瓶的广泛使用,由于其充装介质大多易燃易爆,纤维缠绕复合气瓶时有爆炸伤人等安全事故发生,它的安全问题也引起了人们关注。目前使用的检测和监测方法虽各具优势,但大多对工作条件、气瓶尺度大小有一定要求,或是需要特殊的检测仪器和设备,不适合大范围的推广使用,实际操作性并不好。针对现有对纤维缠绕复合气瓶的检测方法的局限性,以铝内胆碳纤维全缠绕气瓶作为研究对象,文章中提出一种基于应变片的铝内胆碳纤维全缠绕气瓶疲劳监测方法,主要研究内容有:(1)对铝内胆碳纤维全缠绕气瓶的疲劳过程进行分析,考虑到疲劳后期纤维缠绕复合气瓶表面可能会出现应变变化,结合应变监测的普适性,提出使用应变片对纤维缠绕复合气瓶进行疲劳监测的方法。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试验设计,然后选择了合适的试验材料和试验设备搭建实验平台,对其进行疲劳监测试验,通过对实际试验时监测数据的采集,证明该监测系统可以成功运行。(2)试验后,对试验的采集数据进行预处理,结合应变片在桥梁、建筑等混凝土结构上的应用情况,判断对本试验结果影响的主要因素为温度的变化。提出使用回归分析的方法进行温度效应的分离,通过分离温度效应的前后数据对比,证明分离温度效应对原始数据中的关键因素没有影响,得到了能真实反映铝内胆碳纤维全缠绕气瓶变化情况的试验数据,再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峰峰值处理及分析,确定了复合层的刚度退化情况,与前文中的理论分析部分相映照,验证了采用应变片进行疲劳监测试验的有效性。(3)为进一步确定试验结果,采用CT检测和渗透检测等检测方法对疲劳后的铝内胆碳纤维全缠绕气瓶进行损伤检测,通过这些检测确定了疲劳后的铝内胆碳纤维全缠绕气瓶的主要损伤方式为纤维分层、纤维空隙、基体损伤以及内胆裂纹,与之前的分析和试验情况做印证,证明分析的准确性以及应变片监测方法的可行性。同时为了探究不同压力条件下,采用应变片进行疲劳监测的实际效果,使用相同规格气瓶以及应变片进行33.4Mpa为最大压力条件的疲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疲劳压力试验的压力上限过大会导致铝内胆碳纤维全缠绕气瓶表面基体提前开裂,影响实际的监测效果。

罗应许[6](2021)在《箱体类复合材料的成型与失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箱包作为一种便携式工具广泛应用于现代生活中,其中轻量化高强度箱包一直是其设计的重要指标。目前市面中的箱包类产品基本能够满足人们在普通生活场景中的需求,但是在高压易腐蚀的特殊海洋工况中,箱包类零件的研究与应用极少。普通的金属材料由于其质量较大,防腐蚀工作和工艺繁琐等原因,已经不能满足特殊产品的性能需求。而复合材料具有比强度高、比刚度大、抗腐蚀性能好以及材料性能可以设计的特点。因此提出了一种海洋工况下轻质高强复合材料箱体零件的设计方案,此设计方案不仅对海洋潜水器零件的轻量化设计提供了借鉴,而且对提高海军军事装备能力和单兵作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通过对层合板性能设计、箱体工况仿真分析以及其结构设计验证,获取了海洋工况下轻质高强复合材料箱体的设计方案。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复合材料进行材料和成型工艺选择以及铺层设计,并对其进行基本性能实验。获取相关力学性能参数与失效模式,探究其不同铺层设计对材料性能和失效模式的影响,为后续有限元数值分析提供数据参数支撑。(2)结合层合板实验结果和其本构方程,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其[0/45/90/-45]3s层合板拉伸过程进行仿真分析,并与相同工况实验结果进行验证。(3)根据材料基本属性和海洋工况,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实际压力工况下箱体仿真分析模型,发现原箱体结构不能满足工况要求。(4)针对原箱体结构中出现的应力应变过大等状况对箱体进行内部支撑设计和外形设计,最终得到了轻质高强度箱体优化设计方案。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内部支撑设计能够有改善箱体平面应力应变过大状况;外形设计对减小应力集中现象有良好的效果。设计方案符合箱体轻质高强的设计需求。

付东升[7](2021)在《碳基储氢材料的技术研究及展望》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从功能性材料和纤维缠绕结构性复合材料两个方面,总结了碳基材料在储氢领域的技术进展。功能型储氢材料的技术原理是表面吸附,包括活性炭、活性炭纤维、纳米碳纤维、碳纳米管、石墨烯等,应用的关键在于开发较高温度下的低成本吸附材料。高性能纤维缠绕复合材料是高压储氢技术的研究热点,结合低温技术,可以实现在保证储氢能力的同时降低压力,具有较好的经济性。

惠虎,柏慧,黄淞,杨宇清[8](2021)在《纤维缠绕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的研究现状》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了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以及纤维缠绕压力容器的分类和应用,归纳了纤维缠绕压力容器在国内外常用的相关标准,并针对其设计优化和健康监测与检测两个方面,总结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

陈明和,胡正云,贾晓龙,杨强,沈安磊,徐恪[9](2020)在《Ⅳ型车载储氢气瓶关键技术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氢燃料电池汽车(FCV)以其零排放的特点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用于存储高压氢气的储氢气瓶是燃料电池汽车必不可少的关键零部件之一。归纳了Ⅳ型储氢气瓶研发所面临的关键技术难点,包括内胆原材料选型及成型工艺、密封结构设计、树脂改性研制、轻量化设计与纤维缠绕,并在此基础上分别介绍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杜莎,高驰[10](2020)在《HRC:从全生命周期审视碳纤维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优势》文中研究说明轻量化向来都是汽车行业里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轻量化的实现也经历了以材料的兴起和迭代为里程碑的几个重要发展阶段。如今,在节能减排和性能提升需求的双重驱动下,汽车轻量化正在加速推进,通过低密度、高强度的材料应用,有效的结构优化设计和制造工艺提升,轻量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众多的轻量化材料中,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比强度、比模量和比吸能高等诸多突出优势。在等刚度或等强度设计原则下,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比低碳钢结构减重50%以上,比镁/铝合金结构减重达30%,同时其可减少70%装配零件数量,还拥有良好的抗疲劳性、耐腐蚀性,零件使用寿命高,被认为是汽车轻量化的"终极材料"。

二、碳纤维复合材料高压储氢容器研究与结构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碳纤维复合材料高压储氢容器研究与结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压力容器高性能制造技术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十三五”以来我国压力容器设计制造与维护技术进展
    1.1 安全技术规范与标准促进压力容器技术创新
    1.2 基于风险与寿命的设计制造技术
        1.2.1 材料性能提升技术
        1.2.2 高温压力容器蠕变疲劳强度设计
        1.2.3 低温压力容器防脆性断裂设计
        1.2.4 高耸塔器防风抗振疲劳强度设计
        1.2.5 超大容积LNG储罐结构稳定性设计
        1.2.6 换热器强化传热与强度刚度协同设计
        1.2.7 复合材料压力容器变强度刚度设计
        1.2.8 基于泄漏率控制的法兰密封技术
    1.3 在役长周期安全保障技术
        1.3.1 风险评估技术
        1.3.2 检测监测技术
        1.3.3 合于使用评价技术
        1.3.4 网络化远程运维技术
2 未来高性能制造面临的技术需求与挑战
    2.1 产业基础高级化需求
        2.1.1 关键基础材料及配套焊材
        2.1.2 关键基础工艺
        2.1.3 核心工业软件
    2.2 极端制造需求
        2.2.1 极端环境
        (1)超高压聚乙烯反应器。
        (2)下一代加氢反应器。
        (3)超临界CO2太阳能热发电技术。
        (4)氮化镓人工晶体反应釜。
        2.2.2 极端尺寸
        (1)天然气液化主低温换热器。
        (2)FSRU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
        (3)LNG运输船用压力容器。
        2.2.3 极端载荷
        (1)深海探测外压容器。
        (2)深海空间站外压容器。
        (3)重载火箭压力容器重复使用技术。
    2.3 双碳战略需求
        2.3.1 氢能安全高效利用技术
        2.3.2 重型压力容器轻量化技术
        2.3.3 基于泄漏率控制的法兰密封技术
        2.3.4 换热器能效监/检测与评估技术
        2.3.5 压力容器极限寿命研究及超长期服役保障技术
    2.4 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2.4.1 基于人工智能的材料性能调控技术
        2.4.2 复杂结构增材制造技术
        2.4.3 智能化远程运维技术
3 结语

(3)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缠绕成型工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复合材料压力容器概述
    1.2.纤维缠绕成型工艺概述
        1.2.1.内衬的成型工艺
        1.2.2.纤维缠绕工艺
        1.2.3.纤维缠绕设备
    1.3.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的特点及应用
        1.3.1.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的特点
        1.3.2.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的应用
    1.4.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5.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第二章 压力容器内衬的结构设计及其吹塑成型有限元分析
    2.1.压力容器的结构设计及成型
        2.1.1.高密度聚乙烯内衬结构设计
        2.1.2.内衬成型工艺
    2.2.压力容器内衬成型的有限元分析
        2.2.1.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2.2.2.结果分析
    2.3.压力容器内衬的模具设计
        2.3.1.型腔的设计
        2.3.2.分型面的设计
        2.3.3.口模及底部嵌块的设计
    2.4.本章小结
第三章 缠绕成型工艺的设计和仿真分析
    3.1.纤维的选择与确定
    3.2.线型的设计
    3.3.缠绕参数的设计与计算
    3.4.CADWIND缠绕成型仿真分析
    3.5.本章小结
第四章 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的有限元分析
    4.1.网格理论
    4.2.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失效准则
    4.3.复合材料压力容器有限元分析
        4.3.1.有限元模型建立
        4.3.2.结果分析
    4.4.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验分析
    5.1.方案设计
    5.2.实验过程
    5.3.固化
    5.4.实验数据分析
        5.4.1.爆破实验
        5.4.2.实验结果分析
    5.5.实验优化
    5.6.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致谢

(4)纤维增强复合板缺陷响应特征及其在光-力学检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1 绪论
    1.1 引言
    1.2 复合材料性能分散性
        1.2.1 组分性能
        1.2.2 细观结构
        1.2.3 宏观性能
    1.3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缺陷
        1.3.1 纤维波纹
        1.3.2 弱粘结及脱粘
        1.3.3 孔隙
        1.3.4 其他缺陷
    1.4 褶皱及弱粘结缺陷检测研究进展
        1.4.1 X射线检测
        1.4.2 超声检测
        1.4.3 红外热成像检测
        1.4.4 光学检测
    1.5 考虑褶皱及弱粘结缺陷的复合材料等效性能
        1.5.1 纤维褶皱
        1.5.2 弱粘结及脱粘
    1.6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1.7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7.1 课题来源
        1.7.2 主要内容
        1.7.3 技术路线图
2 褶皱及弱粘结缺陷细观力学模型研究
    2.1 引言
    2.2 褶皱缺陷细观力学模型
        2.2.1 几何描述
        2.2.2 细观力学建模
    2.3 弱粘结缺陷细观力学模型
        2.3.1 问题描述
        2.3.2 渐近均匀化方法
        2.3.3 界面模型
    2.4 力学模型算例分析
        2.4.1 褶皱算例
        2.4.2 弱粘结算例
    2.5 缺陷模型有限元植入方法
        2.5.1 有限元程序开发
        2.5.2 缺陷模型有限元植入
    2.6 本章小结
3 含缺陷纤维增强复合板力学响应数值预测研究
    3.1 引言
    3.2 单一褶皱缺陷复合板力学响应
        3.2.1 模型建立
        3.2.2 模型验证
        3.2.3 响应特征
    3.3 单一弱粘结缺陷复合板力学响应
        3.3.1 仿真结果分析
        3.3.2 界面粘结强度影响
    3.4 随机缺陷的有限元植入方法
        3.4.1 缺陷概率分布模型
        3.4.2 随机褶皱有限元植入
        3.4.3 随机弱粘结有限元植入
    3.5 计及褶皱随机分布的层合板响应特征
        3.5.1 数值模型
        3.5.2 位移尺度
        3.5.3 位移场分布
        3.5.4 波纹比标准差影响
    3.6 计及弱粘结随机分布的层合板响应特征
        3.6.1 位移场分布
        3.6.2 弱粘结分散性影响
    3.7 缺陷特征响应与统计结果
        3.7.1 特征响应
        3.7.2 统计结果
    3.8 本章小结
4 缺陷特征响应在纤维增强复合板光-力学检测中的应用
    4.1 引言
    4.2 缺陷光-力学检测方案
        4.2.1 检测方案
        4.2.2 实施方式
    4.3 三维点云重构算法
        4.3.1 点云坐标获取
        4.3.2 离面位移提取
    4.4 缺陷试样制备
        4.4.1 层合板制备
        4.4.2 引入褶皱
        4.4.3 引入脱粘
        4.4.4 缺陷参数
    4.5 试验装置
        4.5.1 试验过程
        4.5.2 误差来源
    4.6 检测结果分析
        4.6.1 褶皱试样
        4.6.2 脱粘试样
    4.7 数字图像相关测量试验
        4.7.1 误差来源
        4.7.2 试验装置
        4.7.3 检测结果
    4.8 检测方案讨论
        4.8.1 有限元验证
        4.8.2 检测方法比较
    4.9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及奖励
    发表(录用)论文
    团体标准
    参与科研项目
    奖励与荣誉

(5)基于应变片的铝内胆碳纤维全缠绕气瓶疲劳监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纤维缠绕复合气瓶概述
        1.2.1 纤维缠绕复合气瓶的结构组成
        1.2.2 纤维缠绕复合气瓶的缠绕方式和缠绕工艺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5 本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相关理论和原理
    2.1 纤维缠绕复合气瓶疲劳性能
        2.1.1 金属材料疲劳
        2.1.2 复合材料疲劳
        2.1.3 自紧工艺
    2.2 应变电测技术
        2.2.1 电阻应变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2.2 电桥测量
        2.2.3 电阻的温度效应
        2.2.4 应变片的选用
        2.2.5 应变片的粘贴
    2.3 应变片对纤维缠绕复合气瓶进行监测的优点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铝内胆碳纤维全缠绕气瓶疲劳监测试验
    3.1 引言
    3.2 疲劳监测试验
        3.2.1 试验目的
        3.2.2 试验方案
    3.3 试验材料及设备
        3.3.1 试验材料
        3.3.2 试验设备
    3.4 疲劳监测试验平台搭建
    3.5 疲劳试验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试验结果和数据分析
    4.1 引言
    4.2 数据获取及预处理
    4.3 温度效应分离
        4.3.1 回归分析
        4.3.2 分离结果及分析
    4.4 峰峰值处理
        4.4.1 峰峰值处理
        4.4.2 处理结果及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进一步研究分析
    5.1 引言
    5.2 纤维缠绕复合气瓶的CT检测
        5.2.1 CT技术简介
        5.2.2 CT检测结果及分析
    5.3 渗透探伤
        5.3.1 渗透探伤简介
        5.3.2 渗透探伤结果及分析
    5.4 不同压力条件监测试验
    5.5 打压实验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工作总结
    6.2 后续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6)箱体类复合材料的成型与失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箱包材料轻量化研究
        1.2.1 箱包的历史和发展现状
        1.2.2 复合材料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1.2.3 碳纤维复合材料研究与应用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意义
第二章 层合板铺层设计对其性能影响
    2.1 材料选择及成型工艺
        2.1.1 材料选择
        2.1.2 成型工艺的选择
    2.2 材料铺层设计
        2.2.1 碳纤维复合材料铺层设计
    2.3 层合板拉伸试验及结果分析
        2.3.1 拉伸试样设计
        2.3.2 实验流程及设备
        2.3.3 拉伸实验结果分析
    2.4 层合板三点弯曲实验及结果分析
        2.4.1 三点弯曲试样设计
        2.4.2 实验流程及设备
        2.4.3 三点弯曲实验结果分析
第三章 海洋工况下复合材料箱体的仿真分析
    3.1 海洋工况下复合材料箱体设计要求
    3.2 层合板拉伸仿真验证
        3.2.1 复合材料层合板本构模型
        3.2.2 层合板建模及仿真分析
    3.3 海洋工况下空壳箱体仿真分析
        3.3.1 ABAQUS有限元分析方法
        3.3.2 材料属性设置
        3.3.3 模型装配及分析步
        3.3.4 载荷与边界条件设置
        3.3.5 单元选择及网格划分
        3.3.6 强度准则和失效模式
    3.4 箱体仿真结果分析
        3.4.1 箱体应力与应变分析
        3.4.2 箱体壁厚与结构强度
第四章 海洋工况下箱体结构设计研究
    4.1 箱体内部支撑设计
        4.1.1 箱体内部支撑设计方案
        4.1.2 仿真结果对比分析
    4.2 箱体外形设计
        4.2.1 箱体外形设计方案
        4.2.2 仿真结果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致谢

(7)碳基储氢材料的技术研究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功能型碳基储氢材料
    1.1 活性炭
    1.2 活性炭纤维
    1.3 纳米碳材料
2 结构型碳基储氢复合材料
3 展望

(8)纤维缠绕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的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复合材料
2 复合材料压力容器
    2.1 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的应用现状
        2.1.1 航天航空领域的应用
        2.1.2 储气领域的应用
        2.1.3 石油化工领域的应用
    2.2 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的相关标准
        2.2.1 纤维缠绕复合材料压力容器标准
        2.2.2 呼吸气瓶标准
        2.2.3 车用压缩天然气气瓶标准
3 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的设计及优化
4 损伤的监测与检测评估方法研究
    4.1 声发射无损检测技术
    4.2 光纤法
    4.3 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
    4.4 其他无损检测技术
5 结语

(9)Ⅳ型车载储氢气瓶关键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车载储氢气瓶的发展趋势
    1.1 轻量化
    1.2 高压力
    1.3 高储氢密度
    1.4 长寿命
2 Ⅳ型车载储氢气瓶的关键技术与研究进展
    2.1 内胆原材料及成型工艺
        2.1.1 耐氢气渗透性和耐热性
        2.1.2 良好的低温力学性能
        2.1.3 良好的工艺性
    2.2 密封结构
    2.3 树脂改性
        2.3.1 需要良好的力学性能
        2.3.2 需要良好的热稳定性
        2.3.3 需要良好的工艺性能
    2.4 轻量化设计
        2.4.1 复合材料层设计
        2.4.2 内胆优化
    2.5 复合材料成型工艺
        2.5.1 塑料内胆的屈曲
        2.5.2 复合材料层质量
3 结语

(10)HRC:从全生命周期审视碳纤维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优势(论文提纲范文)

与轻量化如影随形的碳纤维
基于性能考虑的全生命周期,是碳纤维应用的一大驱动力
更远视和理性的布局,充分考虑全生命周期概念的碳纤维开发和应用
上下游加强合作,推动碳纤维在新能源汽车的规模量产
结语

四、碳纤维复合材料高压储氢容器研究与结构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压力容器高性能制造技术进展[J]. 陈学东,范志超,崔军,陈永东,章小浒,程经纬. 压力容器, 2021(10)
  • [2]车载储氢气瓶循环特性研究进展[A]. 郭晓璐,刘孝亮,徐双庆. 压力容器先进技术——第十届全国压力容器学术会议论文集(上), 2021
  • [3]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缠绕成型工艺的研究[D]. 曾文蕾.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2021(01)
  • [4]纤维增强复合板缺陷响应特征及其在光-力学检测中的应用[D]. 申川川. 浙江大学, 2021
  • [5]基于应变片的铝内胆碳纤维全缠绕气瓶疲劳监测方法研究[D]. 徐燕生. 江西理工大学, 2021(01)
  • [6]箱体类复合材料的成型与失效研究[D]. 罗应许. 东华大学, 2021(01)
  • [7]碳基储氢材料的技术研究及展望[J]. 付东升. 化工技术与开发, 2021(05)
  • [8]纤维缠绕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的研究现状[J]. 惠虎,柏慧,黄淞,杨宇清. 压力容器, 2021(04)
  • [9]Ⅳ型车载储氢气瓶关键技术研究进展[J]. 陈明和,胡正云,贾晓龙,杨强,沈安磊,徐恪. 压力容器, 2020(11)
  • [10]HRC:从全生命周期审视碳纤维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优势[J]. 杜莎,高驰. 汽车与配件, 2020(21)

标签:;  ;  ;  ;  ;  

碳纤维复合高压储氢容器的研究与结构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