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康森降压仪治疗高血压的实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郭六一[1](2020)在《基于质量源于设计理念的非洛地平片一致性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非洛地平为第二代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降压药(CCB),其能与钙离子通道特异性结合,从而抑制钙离子内流,使心肌收缩力减弱、心率减慢、血管松弛、血压下降,在WHO、欧洲及中国的高血压指南中,常用的降压药均包括CCB,CCB在国内外使用广泛。本研究为以日本阿斯利康生产的非洛地平片(5mg)为参比制剂基于QbD理念进行的一致性评价研究。在处方前研究中,研究了参比制剂、原料药、辅料、包材的各种性质,制定了 QTPP及CQA,并进行了处方变量初始风险评估;在处方研究中,根据初始风险评估对原料、填充剂、黏合剂、润滑剂的处方用量及处理方式进行了研究,确定了非洛地平片的小试处方,其与参比制剂在pH6.8溶出溶出介质中的相似因子f2为81.2,并根据实验结果,降低了处方变量对成品的风险;在工艺研究中,根据工艺变量的初始风险评估,对原料药粉碎、制粒、干燥、混合、压片、包衣、包装等工艺步骤进行了研究并确定了产品的生产工艺,降低了工艺变量对成品的风险。在处方研究和工艺研究中使用Minitab进行了DOE因子设计,科学地研究了各因素的影响。以日本阿斯利康生产的非洛地平片(5mg)为参比制剂,进行了本品的空腹和餐后分别12例的预BE研究,空腹受试制剂AUC0-36h、AUC0-∞和Cmax的90%可信限分别为 77.47%~106.80%、80.92%~106.77%、88.31%~119.26%,餐后受试制剂AUC0-36 h、AUC0-∞和Cmax的90%可信限分别为 95.47%~116.34%、92.20%~112.62%、80.48%~119.18%。空腹受试制剂 AUC0-36h 的 90%置信区间未落在参比制剂80.00%~125.00%的范围内,生物不等效;餐后受试制剂的AUC和Cmax均在落在80.00%~125.00%的范围内,为生物等效,预BE结果将为产品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刘林昊[2](2018)在《加味温脾汤治疗慢性肾衰竭(脾肾阳虚证)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文旨在通过随机、对照的临床观察,评价加味温脾汤治疗慢性肾衰竭(脾肾阳虚证)的综合疗效性和安全性,并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规律,为治疗慢性肾衰竭(脾肾阳虚证)提供一种有效治疗方法,进而提高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本研究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3例慢性肾衰竭病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按照就诊时间顺序预先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尿毒清颗粒治疗,治疗组予以加味温脾汤治疗。观察、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肾功能、血红蛋白、血红细胞计数、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等。记录安全性指标:肝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心电图等及相关不良反应。并根据试验所得数据,做出初步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结果:(1)在本次临床观察中,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为74.20%,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为87.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味温脾汤治疗慢性肾衰竭(脾肾阳虚证)有较好的疗效,疗效主要表现为治疗前后降低Crea、BUN及中医症状的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eGFR、CYS-c观测指标治疗后较治疗前略有下降,但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2)在临床观察的两阶段前后均予观察对象血常规、肝功、电解质和心电图检查,均未发现与治疗用药相关的异常改变。安全性观测指标治疗前后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故安全性较好。结论:(1)在本次临床观察中,加味温脾汤治疗慢性肾衰竭(脾肾阳虚证)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疗效主要体现在可以有效地改善受试对象的中医症状,降低血肌酐、血尿素氮。(2)与尿毒清颗粒(对照组)治疗相比,加味温脾汤(治疗组)治疗慢性肾衰竭(脾肾阳虚证)能更好的改善受试者的临床症状。(3)在本次临床观察中,轻微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副作用较小、安全性较好。
刘建华[3](2011)在《泰和乌骨鸡活性肽抗氧化与降血压及其补血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泰和乌骨鸡(Gallus gallus domesticus brisson)是江西省重要的特色药食资源,既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滋补食品,又是特有药用鸡种,被历代医家沿用,历史悠久,名扬中外。大量医药专着和文献记载,乌骨鸡具有补肝肾、益血气、退虚热、调经止带等功能,还可医治心腹痛、虚损、崩中带下、遗精、消渴、久痢、骨折、腰酸腿痛、各种出血症、紫癜、肝炎等疾病。因此,以泰和乌骨鸡为原料生产的生物活性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鉴于此,本论文以泰和乌骨鸡活性肽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食品科学、现代分离技术、天然产物化学、现代仪器分析、细胞和动物实验等的一系列技术手段和研究方法,对其抗氧化活性、降血压活性以及补血活性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采用均匀设计优化的木瓜蛋白酶酶解法制备泰和乌骨鸡活性肽。该活性肽具有较强的O2*-、OH.DPPH’.ABTS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以及良好的Fe2+、Cu2+螯合能力和抑制脂质过氧化能力。利用制备型RP-HPLC结合水作流动相,将泰和乌骨鸡活性肽分离成四个组分(Ⅰ、Ⅱ、Ⅲ和Ⅳ),组分Ⅱ具有最强的O2·-、DPPH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以及较强的ABTS·+清除能力,其DPPH’.ABTS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强于相同浓度下的肌肽;组分Ⅰ具有最强的·OH清除能力。泰和乌骨鸡活性肽富含Glu、Asp.Gly.Ala以及Leu等氨基酸,以及分子量在291-6070 Da的小分子肽,这些因素是泰和乌骨鸡活性肽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的重要原因。2、利用超滤分离得到<6 kDa的泰和乌骨鸡活性肽。该活性肽具有强烈的O2’-.ABTS’+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以及良好的OH.DPPH清除能力、Fe2+.Cu2+螯合能力和抑制脂质过氧化能力。确定了0.01 M磷酸盐溶液(pH 6.8)作为流动相的最佳分离条件,利用制备型RP-HPLC分离<6 kDa的泰和乌骨鸡活性肽,得到13个组分,对其采用强酸型离子交换树脂结合强碱型离子交换树脂进行脱盐处理,得到较好的效果。抗氧化活性测定表明,组分4具有强烈的还原能力;组分7具有最强的脂质过氧化抑制活性;组分8具有强烈O2.ABTS-清除活性和还原能力;组分13具有最强DPPH’清除活性。采用RP-HPLC结合水-乙腈作流动相,梯度洗脱分离组分4、8,分别得到4个亚组分。抗氧化活性测定表明,组分4-3具有最强的还原能力;组分8-3具有最强的O2’-.ABTS’+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且强于相同浓度下的肌肽。组分8-3纯度较高,HPLC-ESI+-MS/MS鉴定出其序列为Glu-Pro-Asp-Arg-Tyr。3、从猪肺中提取ACE,其酶活力为27 U/mL。建立RP-HPLC结合水(0.1%甲酸)-乙腈法,测定了泰和乌骨鸡活性肽的ACE抑制活性。采用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法对泰和乌骨鸡肉进行酶解,随着消化时间的增加,不同阶段消化液水解度增大,小分子肽含量增加,ACE抑制活性保持在57.8%以上。首先采用超滤分离360 min肠道消化液,得到<3 kDa泰和乌骨鸡活性肽,其ACE抑制IC50为0.56mg/mL;其次采用制备型RP-HPLC分离<3 kDa活性肽,得到3个分离组分,组分F2的ACE抑制活性最强,IC50为0.21 mg/mL;最后采用凝胶柱色谱分离F2得到2个分离组分,组分F2-2的ACE抑制活性最强,IC5o为0.04 mg/mL。利用HPLC/Q-TOF MS从F2-2中鉴定出一种新型的ACE抑制肽,其序列为Glu-Pro-Leu-Tyr-Tyr。4、采用细胞和动物实验对泰和乌骨鸡活性肽及其分离组分的补血活性进行评价。泰和乌骨鸡活性肽具有促进正常小鼠骨髓有核细胞增殖的作用,其分离组分7、8、9、10可极显着(P<0.01)促进小鼠骨髓有核细胞增殖,浓度为0.1μg/mL时,增殖率可达130%以上。采用RP-HPLC结合DNFB柱前衍生法测得组分7、8、9、10的氨基酸组成,它们主要含有Tyr、Gly、Glu、Asp以及Ala等氨基酸,可推测该5种氨基酸为刺激小鼠骨髓有核细胞增殖活性成分的物质基础。泰和乌骨鸡活性肽可升高失血性血虚小鼠的胸腺和脾脏指数,增强血虚小鼠免疫功能,促进机体快速造血。该活性肽还可显着升高失血性血虚小鼠RBC值(P<0.05);可使5-氟尿嘧啶致血虚小鼠RBC、HGB、HCT值快速恢复到正常水平;可显着升高失血、5-氟尿嘧啶共同致血虚小鼠RBC值(P<0.05),使HGB值快速恢复到正常水平。泰和乌骨鸡活性肽组分8可使失血、5-氟尿嘧啶共同致血虚小鼠HGB值快速恢复到正常水平,并能快速升高血虚小鼠RBC、HCT值。动物实验结果明确表明泰和乌骨鸡活性肽及其分离组分具有一定的补血作用。
潘碧枢[4](2006)在《海藻生物活性成分的超临界CO2萃取及其抗氧化作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海藻中含丰富的多糖、藻胆蛋白、多不饱和脂肪酸、色素等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清除自由基与抑制氧化、抗肿瘤、改善血液循环系统、抗菌与抗炎及保护皮肤组织、抗衰老等功能。本研究从绿藻、蓝藻、褐藻中筛选出含抗氧化活性高的蛋白核小球藻和螺旋藻,研究了这两种海藻生物活性成分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和技术,优化萃取工艺参数;研究了提取物的In Vitro抗氧化活性,分析抗氧化作用的主要成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用索氏提取法提取蛋白核小球藻、螺旋藻和马尾藻的生物活性物质,蛋白核小球藻提取物得率1.42±0.22%,DPPH清除率达97.8±1.3%;螺旋藻提取物得率1.18±0.23%,DPPH清除率达84.0±00.3%;马尾藻提取物得率0.58±0.11%,DPPH清除率达41.7±0.5%;根据生物活性成分的含量和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筛选出蛋白核小球藻和螺旋藻作为本研究的原料。 2.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蛋白核小球藻活性物质,选定萃取的温度、压力、CO2流量、夹带剂用量、时间等五个因素,设计L16(45)正交试验,以得率为指标,并研究了各试验组提取物DPPH清除率和抑制亚油酸氧化能力,筛选出最佳工艺参数:萃取压力为40MPa、萃取温度为47℃、夹带用量为1.5ml乙醇/g物料、CO2流量为30L/h、提取时间为1.5h,获得的粗提取物得率7.54%,提取物抗氧化活性高于BHT、Trolox和α-生育酚。 3.应用响应曲面法设计超临界CO2萃取螺旋藻实验,萃取中不加夹带剂、仪器CO2流量为20L/h,研究了主要参数(萃取温度、压力、时间)对螺旋藻抗氧化物质萃取得率、活性大小的影响,得到提取率模型方程: Response=7.11900-0.26063×A-0.014275×B-1.14775×C+3.22656E-003×A2+5.90000E-004×B2+0.13400×C2-6.56250E-004×A×B+0.011563×A×C优化工艺参数为:萃取温度48℃、压力20MPa、萃取时间4小时。 4.优化条件下,螺旋藻得率15.6g/kg,提取物中黄酮类物质含量85.1g/kg,β-胡萝卜素含量77.8g/kg,维生素A含量113.2g/kg,维生素E3.4g/kg,脂肪类物质含量700g/kg。脂肪酸组成中,γ-亚麻酸占21.66%,亚油酸占20.58%。提取物抗氧化活性能力和α-生育酚标准品相近。
袁新清[5](2004)在《毕赤酵母表达重组人胰激肽原酶》文中提出胰激肽原酶(pancreatic kallikrein,PK)作用于低分子量的激肽原释放出赖氨酰缓激肽 (又名胰激肽原)。激肽原酶和激肽系统(KKS)是维持血压平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血压、电解质平衡、炎症反应等生理或病理过程进行调控。因此,胰激肽原酶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除降血压之外,还可以用于治疗糖尿病肾病、改善肾脏功能,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等。本文利用嗜甲醇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表达重组人胰激肽原酶(human pancreatic kallikrein,hPK)。首先将hPKcDNA克隆至毕赤酵母穿梭表达质粒pPIC9K构建重组质粒pPIC9K/hPK,经BglII线性化酶切,电穿孔将其整合到毕赤酵母GS115 (His-Mut+)染色体上,利用MM、MD平板筛选His+Muts型阳性克隆,含不同浓度G418-YPD平板筛选高拷贝转化子。共筛选到27株阳性克隆,其中3株是高拷贝。筛选到的高拷贝进行BMGY/BMMY摇瓶培养,诱导表达重组hPK。表达产物经SDS-PAGE凝胶电泳分析,重组目标蛋白质量分数达总蛋白的30%以上;相对分子质量为37 000,较理论设计值26 500大,由糖基化分析是因目标蛋白发生糖基化所致。 <WP=4>在基础盐培养基中进行摇瓶表达,初步优化了培养条件,在pH6.0、60%的原盐浓度条件下生长较好。透析脱盐后的发酵液经几种离子交换层析柱进行初步的分离纯化,比较发现弱阴离子DEAE Sepharose FF作用效果较好,目标蛋白获得选择性吸附洗脱,分离体系得到浓缩。纯化得重组hPK经Trypsin进行酶原活化后测定酶活,比活达5.6U/mg。动力学参数测定Km值为5.4×10-2mM,与文献值接近,进一步说明重组hPK在毕赤酵母中获得了正确的表达。初步建立了培养、分离重组hPK的工艺,为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参考。
章朋,朱依纯[6](2000)在《康森降压仪治疗高血压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江庆淇,吴焕淦,赵琛,刘慧荣,章朋,张琳珊[7](2000)在《针灸研究中实验动物模型的制备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普及动物实验在针灸研究中的制备与应用。方法 按现代医学研究模式从应激性高血压大鼠模型、帕金森病模型、糖尿病模型、肿瘤模型、化疗模型、老年病模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等七个方面分别建立动物模型并加以阐述。结果 动物模型在已进行的针灸研究中获得成功。结论 动物模型在针灸研究中大有可为。
章朋,杨菊贤,朱依纯[8](2000)在《模拟耳针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与动物模型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索解决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病高血压病的有效方法,验证模拟耳针仪(康森降压仪)的降压作用。方法:(1)临床观察:在专科门诊中使用康森降压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9例;(2)实验研究:运用束缚致应激性高血压大鼠模型,在每次束缚的同时用降压仪在大鼠外耳予以电平衡及电脉冲刺激,并设对照组进行比较。
章朋,杨菊贤,朱依纯[9](2000)在《康森降压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与动物模型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康森降压仪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作用及机理研究。方法 :将耳夹经电极片对准耳背降压沟 ,分别夹于双耳的穴位 ,频率为每间隔(4±1)s的断续波 ,和大鼠分组实验观察。结果 :10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总有效率86.2 %。结论 :临床与实验证明康森降压仪确有良好的降压作用
二、康森降压仪治疗高血压的实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康森降压仪治疗高血压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质量源于设计理念的非洛地平片一致性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
第一章 前言 |
1.1 非洛地平文献综述 |
1.1.1 国内外一线降压药 |
1.1.2 非洛地平国内外研发历史 |
1.1.3 非洛地平国内外使用情况 |
1.2 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相关法规解读 |
1.2.1 一致性评价的探索阶段 |
1.2.2 一致性评价的重新发力阶段 |
1.2.3 一致性评价推向顶峰阶段 |
1.2.4 一致性评价稳定推进阶段 |
1.3 QbD(质量源于设计)简介 |
1.3.1 QbD的起源与发展 |
1.3.2 QbD的研发流程及与传统方法的区别 |
1.4 实验设计(DOE)的基本介绍 |
1.5 研究思路和内容 |
第二章 非洛地平片处方前研究 |
2.1 非洛地平片参比制剂研究 |
2.1.1 参比制剂的确定 |
2.1.2 参比制剂的处方及分析 |
2.1.3 参比制剂临床资料 |
2.1.4 参比制剂理化性质 |
2.1.5 参比制剂溶出数据 |
2.2 非洛地平原料药研究 |
2.2.1 非洛地平物理性质 |
2.2.2 非洛地平化学性质 |
2.2.3 非洛地平生物学特性 |
2.2.4 原料药属性风险评估及合理性说明 |
2.3 非洛地平片辅料研究 |
2.4 非洛地平片包材研究 |
2.5 确定自研非洛地平片的QTPP及CQA |
2.6 非洛地平片处方交量初始风险评估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非洛地平片处方研究 |
3.1 物料和仪器 |
3.2 处方研究1:前期探索性研究 |
3.2.1 原料粒径的选择 |
3.2.2 乳糖和微晶纤维素的用量 |
3.2.3 微晶纤维素的加入方式 |
3.2.4 硬脂酸镁用量及混合时间 |
3.2.5 处方研究1小结 |
3.3 处方研究2:原料粒径、物料处理方式和粘合剂的研究 |
3.3.1 处方研究2实验设计 |
3.3.2 处方研究2实验结果 |
3.3.3 处方研究2实验分析 |
3.3.4 处方研究2小结 |
3.4 处方研究3:填充剂和粘合剂用量的研究 |
3.4.1 处方研究3实验设计 |
3.4.2 处方研究3实验结果 |
3.4.3 处方研究3实验分析 |
3.4.4 处方研究3小结 |
3.5 处方研究4:原料粒径、润滑剂、粘合剂、填充剂的确定 |
3.5.1 原料粒径研究与确定 |
3.5.2 润滑剂、玉米淀粉处方量研究与确定 |
3.5.3 黏合剂、填充剂处方量研究及确定 |
3.5.4 处方研究4实验小结 |
3.6 处方变量风险评估更新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非洛地平片工艺研究 |
4.1 工艺研究方法 |
4.2 实验仪器和设备 |
4.3 工艺变量风险评估及评合理性说明 |
4.4 原料粉碎工艺研究 |
4.4.1 研究方案 |
4.4.2 结果与分析 |
4.5 制粒工艺研究 |
4.5.1 制粒工艺研究实验设计 |
4.5.2 制粒工艺研究结果与分析 |
4.5.3 制粒工艺研究小结 |
4.6 干燥工艺研究 |
4.6.1 研究方案 |
4.6.2 结果与分析 |
4.6.3 干燥工艺研究小结 |
4.7 混合工艺研究 |
4.7.1 实验方案 |
4.7.2 结果与分析 |
4.8 压片工艺研究 |
4.8.1 研究方案 |
4.8.2 结果与分析 |
4.9 包衣工艺的研究 |
4.9.1 研究方案 |
4.9.2 结论与分析 |
4.10 包装工艺的研究 |
4.10.1 研究方案 |
4.10.2 结论与分析 |
4.11 工艺变量风险评估更新及依据 |
4.12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2)加味温脾汤治疗慢性肾衰竭(脾肾阳虚证)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试验目的 |
2.试验设计 |
2.1 试验研究方式 |
2.2 试验分组 |
2.3 病例的纳入 |
2.4 符合入组的临床诊断标准 |
2.5 纳排标准 |
2.6 临床治疗观察周期 |
2.7 观察指标 |
2.8 疗效评定标准 |
2.9 统计学处理 |
3.两组治疗前的基线比较 |
3.1 性别、年龄、病程比较 |
3.2 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相关生化指标及安全指标比较 |
3.3 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4.试验结果 |
4.1 综合临床疗效比较 |
4.2 疗效指标比较 |
4.3 安全性指标比较 |
5.副作用观察 |
讨论 |
1.祖国医学对慢性肾衰竭的认识 |
1.1 形成慢性肾衰竭因素的中医总结 |
1.2 中医病机的认识 |
2.中医治法及方义分析 |
2.1 中医治疗的选择 |
2.2 基本方药组成及方义分析 |
3.选择尿毒清颗粒作为对照组的临床依据 |
4.临床疗效评价及分析 |
5.加味温脾汤治疗慢性肾衰竭(脾肾阳虚证)可能疗效机制探讨 |
5.1 大黄的作用 |
5.2 黄芪的作用 |
5.3 白术的作用 |
5.4 茯苓的作用 |
6.安全性评价及分析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1.当代医家对慢性肾衰竭的病因病机的认识 |
2.慢性肾衰竭的现代流行病学 |
3.祖国医学多途径治疗慢性肾衰竭 |
3.1 中药汤剂内服 |
3.2 中药保留灌肠和结肠透析疗法 |
3.3 离子导入或微波治疗 |
3.4 中药药浴、外洗及足浴疗法 |
3.5 药物局部敷脐疗法 |
3.6 针灸或穴位注射疗法 |
参考文献 |
附表1 中医症状表(脾肾阳虚证) |
附表2 加味温脾汤治疗慢性肾衰竭(脾肾阳虚证)疗效性及安全性指标观察表 |
附表3 临床综合疗效评估表 |
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3)泰和乌骨鸡活性肽抗氧化与降血压及其补血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插图目录 |
插表目录 |
缩略语表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生物活性肽研究进展 |
1.2.1 生物活性肽的定义及来源 |
1.2.2 生物活性肽的功能活性 |
1.2.3 生物活性肽的制备方法 |
1.2.4 生物活性肽的分离纯化途径 |
1.2.5 生物活性肽的分析与鉴定 |
1.3 生物活性肽抗氧化作用机制 |
1.3.1 化学反应 |
1.3.2 物理作用 |
1.4 生物活性肽降血压作用机制 |
1.5 补血及其作用机制 |
1.6 乌骨鸡研究现状 |
1.6.1 历代史书记载乌骨鸡的营养功能 |
1.6.2 乌骨鸡营养功能性质 |
1.7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
1.7.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7.2 主要研究内容 |
1.7.3 研究总体思路 |
第2章 泰和乌骨鸡抗氧化活性肽的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仪器和设备 |
2.2.2 材料和试剂 |
2.2.3 实验方法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泰和乌骨鸡活性肽初步分离与抗氧化活性评价 |
2.3.2 泰和乌骨鸡抗氧化活性肽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泰和乌骨鸡降血压活性肽的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仪器和设备 |
3.2.2 材料和试剂 |
3.2.3 实验方法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ACE活性测定 |
3.3.2 不同消化阶段水解度的变化 |
3.3.3 ACE抑制活性测定方法的建立 |
3.3.4 不同消化阶段ACE抑制率的变化 |
3.3.5 不同消化阶段分子量分布的变化 |
3.3.6 ACE抑制肽超滤、C_(18)柱分离及其活性 |
3.3.7 ACE抑制肽凝胶柱分离及其活性 |
3.3.8 ACE抑制肽纯度及结构鉴定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泰和乌骨鸡活性肽的补血作用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仪器和设备 |
4.2.2 材料和试剂 |
4.2.3 实验方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泰和乌骨鸡活性肽对小鼠骨髓有核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 |
4.3.2 泰和乌骨鸡活性肽对血虚小鼠外周血象的恢复作用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本研究主要创新点 |
5.3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4)海藻生物活性成分的超临界CO2萃取及其抗氧化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原创性声明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1章 海洋微藻生物活性成分及其功能利用 |
1.1 海洋微藻的生物活性成分 |
1.2 海洋微藻生物活性成分的功能 |
1.3 食品功能成分的超临界 CO_2萃取技术 |
1.4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
参考文献 |
第2章 海藻原料的筛选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原料藻与主要试剂 |
2.1.2 索氏提取法提取脂溶性成分 |
2.1.3 提取物活性检测(DPPH法) |
2.2 结果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3章 蛋白核小球藻超临界 CO_2萃取及其抗氧化活性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原料与主要试剂 |
3.1.2 主要仪器 |
3.1.3 试验方法 |
3.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2 结果与讨论 |
3.2.1 超临界 CO_2萃取小球藻脂溶性活性成分工艺参数研究 |
3.2.2 小球藻超临界 CO_2萃取物的抗氧化活性(DPPH法) |
3.2.3 小球藻超临界 CO_2萃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亚油酸法) |
参考文献 |
第4章 螺旋藻活性成分的超临界 CO_2萃取及其抗氧化作用 |
4.1 材料和方法 |
4.1.1 材料 |
4.1.2 超临界 CO_2萃取实验设计 |
4.1.3 粗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检测 |
4.1.4 粗提取物成分分析 |
4.1.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4.2 结果与讨论 |
4.2.1 萃取工艺参数对提取物产量的影响 |
4.2.2 萃取工艺参数对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
4.2.3 优化模型,推断最佳工艺参数 |
4.2.4 验证实验 |
4.2.5 优化条件获得的粗提取物抗氧化活性 |
4.2.6 优化条件获得的粗提取物成分分析 |
参考文献 |
全文结论 |
致谢 |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5)毕赤酵母表达重组人胰激肽原酶(论文提纲范文)
摘 要 |
ABSTRACT |
目 录 |
符 号 说 明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激肽原酶简介 |
1.1.1 人激肽原酶基因位点 |
1.1.2 激肽原酶在人体组织的表达 |
1.2 激肽原酶的测活方法 |
1.2.1 生物检定法 |
1.2.2 化学检定法 |
1.2.3 物理检定法 |
1.3 胰激肽原酶的生产研究 |
1.3.1 生物提取的一般方法 |
1.3.2 激肽原酶的生物提取 |
1.3.3 重组人激肽原酶的研究 |
1.4 激肽原酶与疾病 |
1.5 毕赤酵母表达系统 |
1.5.1 毕赤酵母表达载体 |
1.5.2 宿主菌株 |
1.5.3 外源基因的转化 |
1.5.4 分泌蛋白的糖化特征 |
1.5.5 外源蛋白表达优化 |
1.6 有关的实验技术 |
1.6.1 质粒的提取与纯化 |
1.6.2 DNA的凝胶电泳 |
1.6.3 常用的肽类分析技术 |
1.7 本课题意义及设计思路 |
第二章 重组质粒pPIC9K/hPK的构建及菌株的筛选 |
2.1 材料和方法 |
2.1.1 材料 |
2.1.2 试剂及溶液 |
2.1.3 pPIC9K/hPK重组质粒的构建过程 |
2.1.4 pPIC9K/hPK质粒的提取 |
2.1.5 pPIC9K/hPK质粒的检验 |
2.1.6 pPIC9K/hPK质粒线性化 |
2.1.7 制备GS115感受态细胞 |
2.1.8 电转化 |
2.1.9 筛选His+Muts阳性克隆 |
2.1.10 G418筛选高拷贝转化子 |
2.2 结果与讨论 |
2.2.1 pPIC9K/hPK重组质粒浓度与纯度的测定 |
2.2.2 pPIC9K/hPK质粒酶切鉴定。 |
2.2.3 His+Muts阳性克隆 |
2.2.4 高拷贝转化子的筛选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目的蛋白的诱导表达与分析 |
3.1 实验材料 |
3.1.1 试剂 |
3.1.2 仪器设备 |
3.2 实验操作 |
3.2.1 重组人胰激肽原酶的诱导表达 |
3.2.2 SDS-PAGE凝胶电泳 |
3.2.3 糖基化的鉴定 |
3.3 结果与讨论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重组人胰激肽原酶的分离纯化 |
4.1 发酵条件初步优化及分离 |
4.1.1 材料与仪器 |
4.1.2 重组人胰激肽原酶的摇瓶表达 |
4.1.3 发酵条件的初步优化 |
4.1.4 分离纯化 |
4.2 蛋白定量测定方法的选择 |
4.2.1 二喹啉甲酸BCA检测法 |
4.2.2 考马斯亮蓝检测法(Coomassie blue G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蛋白定量测定方法结果比较 |
4.3.2 发酵条件优化结果 |
4.3.3 离子交换柱的选择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重组人胰激肽原酶酶活的测定 |
5.1 试剂及仪器 |
5.2 重组人胰激肽原酶(hPK)的酶切活化 |
5.2.1 hPK的前端小肽酶切 |
5.2.2 hPK酶原的活化 |
5.2.3 酶切反应停止 |
5.3 重组人胰激肽原酶的活性及动力学参数测定 |
5.3.1 原理 |
5.3.2 测定方法 |
5.3.3 酶促反应动力学参数测定 |
5.4 结果与讨论 |
5.4.1 酶活测定结果 |
5.4.2 酶促反应动力学 |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培养基 |
附录二 缓冲液 |
附录三 培养基中残余甘油量的测定 |
附录四 阴离子交换层析柱特征表 |
附录五 人胰激肽原酶氨基酸序列图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
(6)康森降压仪治疗高血压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四、康森降压仪治疗高血压的实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质量源于设计理念的非洛地平片一致性评价研究[D]. 郭六一. 浙江大学, 2020(03)
- [2]加味温脾汤治疗慢性肾衰竭(脾肾阳虚证)临床疗效观察[D]. 刘林昊.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8(01)
- [3]泰和乌骨鸡活性肽抗氧化与降血压及其补血作用研究[D]. 刘建华. 南昌大学, 2011(03)
- [4]海藻生物活性成分的超临界CO2萃取及其抗氧化作用研究[D]. 潘碧枢. 南京农业大学, 2006(02)
- [5]毕赤酵母表达重组人胰激肽原酶[D]. 袁新清. 北京化工大学, 2004(01)
- [6]康森降压仪治疗高血压的实验研究[J]. 章朋,朱依纯. 上海针灸杂志, 2000(S1)
- [7]针灸研究中实验动物模型的制备与应用[J]. 江庆淇,吴焕淦,赵琛,刘慧荣,章朋,张琳珊. 现代康复, 2000(11)
- [8]模拟耳针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与动物模型研究[A]. 章朋,杨菊贤,朱依纯. 国际传统医药大会论文摘要汇编, 2000
- [9]康森降压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与动物模型研究[J]. 章朋,杨菊贤,朱依纯. 现代康复, 2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