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媒体通信平台的应用——京沈高速公路(北京段)多媒体综合通信系统的工程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李丹[1](2018)在《河北广电省干线网100G OTN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三网融合”的不断深入,用户数量的上升和承载业务种类的增加,原有河北广电省干OTN(光传输网)系统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业务需求。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带宽需求,对现网进行100G系统的升级改造。本文以100G的发展现状和技术分析为基础,结合河北广电的网络现状,对省干100G OTN系统进行了设计与实现。本文首先介绍了100G OTN系统的基本理论,标准和应用现状,介绍了OTN网络的演进趋势,通过广电全业务运营的带宽需求,分析了100G OTN网络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然后对OTN技术的发展、100G关键技术等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重点通过100G建网方式的对比,分析了省干100G OTN的建网模式。接着依据河北广电网络的基本情况和网络架构,重点对网络现阶段需求和带宽瓶颈进行了分析,在网络的设计中通过合理的中继分配和波道收编扩容规划,对升级扩容容量进行分配,大大提高了网络的利用率,避免了网络带宽瓶颈。之后结合100G的网络特性和现网情况,对河北省干线网100G OTN系统的网络进行方案设计和系统实现,给出了网络结构图、波道规划分配图、地市节点板卡配置图和网管系统图,并完成了河北广电省干线网中环、南环OTN系统100G波道的开通运行,北环系统双独立环的启用,缓解了网络压力,提升了网络利用率。最后,介绍了升级后的网络情况和一些具体业务的配置,通过对升级后的100G系统的应用与测试,验证了所做设计的可行性与可靠性。
郭妮娜[2](2013)在《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虚拟战场态势显示系统研究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现代战场上武器的升级,作战节奏明显加快,是否能对战场态势实现实时反馈成为影响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如果不能及时得知战场上发生的任何变化,就无法制定正确的作战计划。战争中,形势瞬息万变,因此,及时清晰准确的把握战场形势在现代战争中至关重要。为了满足战争中对战场形势实时反馈的要求,结合定位导航、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的态势显示技术应运而生。系统终端使用定位导航技术,能够实时定位自身位置。终端将自身位置和其他相关信息传送给态势显示系统,系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技术,把战场上作战平台的情况以图形化形式展示出来,使指挥人员能够直观形象地了解到战争的状况,从而及时进行作战部署,把握战机,赢取战斗。本论文以实现态势显示系统为目的,首先对态势显示系统中导航终端所使用到的定位导航技术进行研究,并研究了不利用卫星定位实现导航的相对导航相关原理。然后对态势显示系统所要到的相关技术进行研究,包括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军标库的建立和态势显示通用性的研究。后两章利用前面所研究的原理,详细论述了态势显示系统和导航终端的实现方法。最后对本文作出总结并对后续工作进行进一步的展望。
北京市人民政府[3](2012)在《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规划的通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京政发[2011]70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现将《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附件: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规划
李楠[4](2011)在《区域高速公路网通信系统规划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通信系统是高速公路的基础设施之一,是实现交通信息化、提高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水平和效率、有效取得高速公路投资收益的重要保障。尽管高速公路通信系统的建设已取得显着成就,但由于高速公路网规划的重新调整、通信技术的进步以及高速公路管理需求的变化特别是交通信息资源整合的需要导致以前形成的通信系统规划整体性差、无法指导当前的通信系统建设,通信资源的使用效率远远小于预期。因此,对于区域高速公路网通信系统资源进行统筹规划显得十分必要。本论文结合通信技术发展水平以及当前交通信息资源整合、高质量视频联网等新需求研究了高速公路通信系统的统筹规划问题。首先介绍了我国高速公路发展的概况和现状,分析了高速公路通信系统联网技术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对比分析了各种通信技术的优缺点,提出了适合区域高速公路联网需求的通信系统网络构架。针对当前交通信息资源整合、高质量视频联网等新需求,分析了高速公路通信业务的特征,确定了通信系统的构成,规划了传输、接入、交换、视讯、管道等的配置和技术要求。论文最后以陕西省高速公路网作为应用对象,提出了符合该省特点的全省高速公路通信系统规划方案,指导了该省关中陕南地区高速公路通信系统的升级改造建设,取得了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
高扬[5](2009)在《河南移动手机流媒体业务平台的设计与实施》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移动通信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通讯技术的不断成熟,我国的移动通信用户发展极为迅速,国内通信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满足用户各种各样的需要,已成为各个电信运营商吸引用户的一个重要的先决条件。随着移动通信用户的发展以及市场的繁荣,各种新的电信业务层出不穷。手机流媒体业务就是一种崭新的电信业务。手机流媒体业务是未来移动通信的一种新的支撑市场的业务应用,是无线数据增值业务中的新亮点。所以,河南移动在3G来临之际,依托更为高速流畅的传输承载网络,将大力建设同时满足2G3G用户业务需求和业务特点的河南移动流媒体业务平台。本文在对整个业务背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河南移动通信网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河南移动手机流媒体业务平台的建设方案,给出了具体的设计与实施。论文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1、对移动通信GSM网络以及GPRS、EGPRS系统进行分析。2、对手机流媒体业务进行详细的介绍,对流媒体平台的技术特征和业务特征进行了描述,给出了流媒体平台的基本构架。3、给出河南移动手机流媒体业务平台的总体设计、整体框架、软硬件结构,对系统安全性进行了加固和完善,并提出了计费解决方4、提出河南移动流媒体业务平台的建设方案和实现目标网的具体措施,分析了系统存在的不足,瞻望了手机流媒体平台的前景。目前该系统已经在中国移动河南公司中得到正式的商业应用,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在为公司带来利润的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贺祥[6](2009)在《基于AVS的视频检索系统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宽带网络技术、音视频压缩技术以及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发展,视频数据的存储和传输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数字视频也越来越广泛地融入于人们的生活空间中。然而如何有效地对这些视频数据进行组织、表达、存储和管理,以及如何对其进行快速检索与浏览等已成为视频领域内急待解决的重大课题。由于视频数据自身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结构的复杂性以及具有时空多维结构性,传统的数据管理与检索方案不能够很好地从巨大的视频数据源中找到所需要的信息,于是基于内容的视频检索系统(CBVR)便应运而生。AVS (Audio Video coding Standard)标准是《信息技术先进音视频编码》系列标准的简称,AVS标准包括系统、视频、音频、数字版权管理等四个主要技术标准和一致性测试等支撑标准。AVS是我国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二代信源编码标准。它是其后数字信息传输、存储、播放等环节的前提,因此是数字音视频产业的共性基础标准。2006年AVS视频部分(AVS-P2)正式成为国家标准后,涌现了大量的优秀技术提案,并成功地制定了面向高清晰度数字电视广播、流媒体传输、移动多媒体通信等应用的视频编码标准,此外在系统规范、音频编码、数字版权保护等各方面也已取得一定的成果,已经初步形成具有自主专利知识产权的标准体系。本文以AVS视频为研究对象,基于内容的视频检索为出发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内容的AVS视频检索模型。由于在目前的图象视频数据库中,基本上以彩色图片为主,所以在基于AVS内容的视频检索技术中,使用颜色特征作为视频关键帧提取的依据。并以该模型为基础,研究了关键帧提取技术和视频检索技术。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关键帧的使用大大减少了视频索引的数据量同时一也为视频检索和浏览提供了一个组织框架。依据视频连续帧之间具有相似性这一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相似度的关键帧提取算法,依据这种算法选取的关键帧更具有代表性,且提取的关键帧个数能够得到有效控制,降低了关键帧的冗余度。本文提出了一种全局特征与局部特征相结合的视频检索算法,依据此算法可以提高检索过程中的查准率。
许松华[7](2007)在《危险货物运输监控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危险货物;人-机-环境;智能交通;GPS;GIS;GPRS;风险分析;监控
于小龙[8](2006)在《数据业务在CDMA2000中的应用和优化方法》文中认为近几年来,移动通信发展十分迅速,移动用户的数量成倍增长。移动通信的发展,经历了模拟移动通信和数字移动通信两大历程,而数字移动通信体系中,目前应用最多的是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CDMA)两种技术。CDMA技术比起TDMA技术来说,投入商用较晚,但是却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1995年,第一个CDMA商用系统运行之后,CDMA技术理论上的诸多优势在实践中得到了检验,从而在北美、南美和亚洲等地得到了迅速推广和应用。CDMA是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在2G阶段,CDMA增强型IS95A与GSM在技术体制上处于同一代产品,提供大致相同的业务。但CDMA技术有其独到之处,在通话质量好、掉话少、低辐射、健康环保等方面具有显着特色。在2.5G阶段,CDMA2000 1X RTT与GPRS在技术上已有明显不同,在传输速率上1X RTT高于GPRS,在新业务承载上1 X RTT比GPRS成熟,可提供更多的中高速率的新业务。从2.5G向3G技术体制过渡上,CDMA2000 1.X向CDMA20003.X过渡比GPRS向WCDMA过渡更为平滑。 本文从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出发,结合工作实际,对辽宁省葫芦岛市联通公司的CDMA网络在运行维护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特别针对其在数据业务方面存在的数据传输慢的问题进行着重的分析,通过理论分析和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分析,论述该系统在推广数据业务中所遇到的瓶颈问题并提出改造方案。
赵智明[9](2006)在《高速公路跨区域电子联网收费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简称ITS)中电子联网收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是高速公路收费系统开发热点。高速公路电子联网收费系统是以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基础,综合了IC卡技术、实时控制技术、图像处理技术、网络技术、大型数据库技术、安全技术、存储技术和计算机软件技术与高速公路收费要求而研究开发的新型高效收费模式。它的成功运用为实现高速公路收费的科学化、现代化,提高现有交通设施的利用率,有效地防止、杜绝各种舞弊现象,顺利实施高速公路营运费用的收缴提供了有力保证。本文从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的建设目标和要求出发,重点研究了联网收费的拓扑结构、网络设计和收费清算软件的实现,阐述了电子联网收费系统的模型,详细介绍了组合式联网收费系统的功能模块、工作原理和收费清算软件的功能设计。以京沈高速为例,阐述了电子联网收费系统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史宝娟[10](2006)在《城市循环经济系统构建及评价方法研究》文中指出以“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废弃”为特征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导致了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世界各国积极探索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经济途径,提出了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这一模式旨在构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式经济系统,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是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并将成为21世纪的一种发展趋势。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循环经济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循环经济基本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立足国情,提出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模式和评价方法,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第一部分:循环经济的内涵及其理论基础。运用可持续发展观点,对循环经济的概念、内涵、原则、理论基础及循环经济发展的层次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构建城市循环经济系统的理论框架。第二部分:城市循环经济系统的含义及功能分析。首先界定了城市循环经济系统的概念模型,分析了城市循环经济系统的内涵和特性;然后阐述了城市循环经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最后对城市循环经济系统的发展性、持续性和协调性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城市循环经济系统的构成。城市循环经济系统是模仿自然生态系统来研究城市的发展,它全面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区域形态,系统构成是城市循环经济系统有效运行的关键。城市循环经济系统包括绿色产业系统、基础设施系统、技术支撑系统和社会保障系统。第四部分:城市循环经济系统的评价方法。城市循环经济系统评价是城市循环经济研究的重要问题,是综合决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部分提出了城市循环经济系统评价模型;对模型的特点、模型中指标的选取及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详细论述,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城市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城市循环经济的实施进行了评价。第五部分:唐山市循环经济系统规划与评价。根据城市循环经济系统理论及唐山市的循环经济发展现状,提出唐山市循环经济系统建设的框架,并对唐山市1995~2004年循环经济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
二、多媒体通信平台的应用——京沈高速公路(北京段)多媒体综合通信系统的工程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多媒体通信平台的应用——京沈高速公路(北京段)多媒体综合通信系统的工程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河北广电省干线网100G OTN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OTN网络情况概述 |
1.2.1 OTN网络演进趋势 |
1.2.2 超带宽呼唤 100G网络 |
1.3 100G OTN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
1.3.1 标准的发展 |
1.3.2 100G的商用化进程 |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 |
1.5 本文结构 |
第2章 100G光传输网(OTN)技术 |
2.1 OTN技术 |
2.1.1 光纤通信技术 |
2.1.2 OTN技术 |
2.1.3 OTN技术的应用 |
2.2 100G OTN的关键技术 |
2.2.1 100G客户侧接口技术 |
2.2.2 100G OTN封装映射技术 |
2.2.3 100G线路传输技术 |
2.3 100G OTN建网关注点 |
2.3.1 成熟的产业链 |
2.3.2 多种组网方式 |
2.3.3 高效的OTN调度能力 |
2.3.4 完善的运维方案 |
2.4 100G OTN系统的实现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河北广电省干线网系统概述及需求分析 |
3.1 广电网络行业基本情况 |
3.1.1 广电网络定义 |
3.1.2 广电网络地位 |
3.1.3 广电网络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
3.2 河北广电网络情况概述 |
3.2.1 省干线网 |
3.2.2 市县网 |
3.3 河北广电OTN网络现状与需求分析 |
3.3.1 网络现状 |
3.3.2 需求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河北广电省干 100G OTN系统的设计 |
4.1 设计原则 |
4.1.1 科学性原则 |
4.1.2 前瞻性原则 |
4.1.3 开放性原则 |
4.1.4 可靠性原则 |
4.1.5 可扩展性原则 |
4.2 10G升 100G网络设计的主要技术关注点 |
4.2.1 光信噪比容限 |
4.2.2 波长间隔 |
4.2.3 入纤功率 |
4.2.4 相干类型选择 |
4.3 100G系统升级前期评估及网络分析 |
4.3.1 现网扩容 100G的信息评估 |
4.3.2 优化扩容的可行性分析 |
4.3.3 现网带宽瓶颈及解决方案 |
4.4 河北广电省干网 100G系统的设计 |
4.4.1 100G传输系统的设备选型 |
4.4.2 100G传输系统的网络设计 |
4.4.3 100G传输系统的波道优化设计 |
4.4.4 100G传输系统的网管系统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河北广电省干 100G OTN系统的实现 |
5.1 系统实现的工程管理 |
5.2 河北广电 100G系统的工程实施 |
5.2.1 中环华为 100G系统实施 |
5.2.2 南环思科 100G系统实施 |
5.3 具体业务配置 |
5.3.1 板卡和端口分配情况 |
5.3.2 业务配置 |
5.4 河北广电 100G OTN系统的应用与测试 |
5.4.1 100G系统的应用 |
5.4.2 河北广电 100G系统的测试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虚拟战场态势显示系统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战场态势可视化的研究现状 |
1.3 作者主要研究工作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定位导航基本原理 |
2.1 导航的基本概念 |
2.2 卫星导航技术国内外发展状况 |
2.3 卫星定位导航相关原理 |
2.3.1 卫星定位原理 |
2.3.2 导航原理及GPS相关技术 |
2.4 基于定位导航原理实现相对导航 |
2.4.1 相对导航概念的提出 |
2.4.2 相对导航实现原理 |
第三章 态势显示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
3.1 地理信息系统简介 |
3.1.1 地理信息系统概念 |
3.1.2 基于MapX组件的系统开发 |
3.2 态势军标库 |
3.2.1 态势军标库的层次结构分析 |
3.2.2 基于MapX实现军标库构建 |
3.3 仿真过程中的态势显示 |
3.3.1 态势显示的通用要求 |
3.3.2 基于GSDC方法的态势数据采集 |
第四章 态势显示系统模块实现 |
4.1 态势显示系统实现框架 |
4.1.1 态势显示系统整体框架 |
4.1.2 态势显示系统服务器功能模块 |
4.2 Winform界面开发原理及实现 |
4.2.1 windows界面开发 |
4.2.2 服务器界面程序实现 |
4.3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部分实现 |
4.3.1 地图的加载与显示 |
4.3.2 图层创建与军标图元显示 |
4.4 数据通信实现 |
4.4.1 通信部分系统架构 |
4.4.2 网络体系结构 |
4.4.3 模块在系统中数据格式及通信实现 |
第五章 多业务导航终端实现 |
5.1 导航终端系统结构及主要功能 |
5.1.1 导航终端主要功能 |
5.1.2 终端主要功能模块 |
5.1.3 导航终端工作流程 |
5.2 终端定位导航显示部分实现 |
5.2.1 软件实现流程 |
5.2.2 GPS定位信息获取 |
5.2.3 获取定位信息的显示实现 |
5.3 相对导航实现 |
5.3.1 导航定位同步技术 |
5.3.2 相对导航定位技术实现 |
5.4 导航终端多业务语音部分实现 |
5.4.1 VoIP技术原理 |
5.4.2 SIP协议相关原理 |
5.4.3 基于VoIP和SIP的语音通信实现 |
5.5 导航终端多业务文本通信部分实现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6.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区域高速公路网通信系统规划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高速公路网通信系统研究现状 |
1.2.1 国外高速公路网通信系统发展研究状况 |
1.2.2 国内高速公路网通信系统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二章 通信传输技术分析 |
2.1 高速公路通信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
2.2 高速公路通信网络技术 |
2.2.1 SDH 技术 |
2.2.2 ATM 技术 |
2.2.3 IP 技术 |
2.2.4 ASON 技术 |
2.2.5 NGN 技术 |
2.3 通信传输技术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高速公路通信业务需求分析 |
3.1 机电系统规划 |
3.1.1 监控系统 |
3.1.2 收费系统 |
3.1.3 通信系统 |
3.2 高速公路通信系统业务特点 |
3.3 通信系统网络构架规划 |
3.4 通信业务需求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区域高速公路网通信系统规划方法 |
4.1 网络的规划目的 |
4.2 规划方法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高速公路通信系统总体设计 |
5.1 网络的规划原则 |
5.2 网络业务量分析 |
5.2.1 省级高速公路专用通信网业务内容 |
5.2.2 高速公路通信常用接口类型 |
5.3 网络总体设计方案 |
5.3.1 高速公路通信网的传输和接入 |
5.3.2 高速公路通信的网络交换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高速公路通信系统网络规划方案 |
6.1 高速公路网通信系统的构成 |
6.2 高速公路网网络规划 |
6.2.1 传输网技术体系 |
6.2.2 干线传输系统 |
6.2.3 接入网系统规划 |
6.2.4 交换网络 |
6.2.5 支撑网 |
6.2.6 干线管道和光缆工程 |
6.3 关中、陕南片区通信系统升级改造情况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 |
主要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河南移动手机流媒体业务平台的设计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课题背景 |
1.2 课题任务 |
1.2.1 课题内容 |
1.2.2 本人承担任务 |
1.3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手机流媒体的网络基础以及业务概述 |
2.1 GSM系统的组成 |
2.1.1 移动终端子系统 |
2.1.2 基站子系统 |
2.1.3 网络子系统 |
2.2 GPRS系统的结构 |
2.2.1 GPRS全国骨干网基本结构 |
2.2.2 GPRS河南省网基本结构 |
2.3 EGPRS网络结构 |
2.4 WAP网关的结构 |
2.5 流媒体业务概述 |
2.6 流媒体业务分类 |
2.6.1 按照业务使用方式分类 |
2.6.2 按照内容源方式分类 |
2.6.3 按照业务开放范围分类 |
2.6.4 按照编码内容来源分类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手机流媒体业务的技术特征和技术标准 |
3.1 流媒体技术特征和业务特征 |
3.1.1 技术特征 |
3.1.2 业务特征 |
3.2 流媒体业务码率适配 |
3.3 流媒体视频编码标准 |
3.4 流媒体音频编码标准 |
3.5 流媒体网络传输协议 |
3.6 流媒体系统结构和组网形式 |
3.6.1 单点系统结构 |
3.6.2 多点系统结构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河南移动手机流媒体平台的设计和实施 |
4.1 手机流媒体平台规划和设计 |
4.1.1 建设规划目标 |
4.1.2 手机流媒体平台设计原则 |
4.1.3 手机流媒体平台总体设计 |
4.2 手机流媒体目标网组网结构和系统配置 |
4.2.1 与手机流媒体平台相关的接口 |
4.2.2 访问路由过程 |
4.2.3 业务使用流程 |
4.2.4 认证鉴权 |
4.2.5 计费 |
4.2.6 网络安全 |
4.3 河南移动手机流媒体平台工程实施 |
4.3.1 机房环境 |
4.3.2 工程实施计划 |
4.3.3 配套电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束语 |
5.1 论文工作总结 |
5.2 问题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缩略语 |
致谢 |
(6)基于AVS的视频检索系统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AVS 视频编码标准简介 |
1.2.1 标准工作简况与进展 |
1.2.2 标准特点 |
1.2.3 产业化前景 |
1.2.4 AVS 编码框架 |
1.2.5 AVS 视频编码技术 |
1.2.5.1 帧内预测 |
1.2.5.2 帧间预测 |
1.2.5.3 熵编码 |
1.2.5.4 环路滤波 |
1.2.5.5 整数变换与量化 |
1.3 基于内容的视频检索简介 |
1.3.1 传统视频检索 |
1.3.2 基于内容的视频检索 |
1.3.3 着名的视频图象检索系统的介绍 |
1.3.4 国内研究状况 |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基于内容的视频检索技术研究 |
2.1 概述 |
2.2 基于内容的视频检索的特征的提取及分析 |
2.2.1 基于颜色特征的检索技术 |
2.2.2 基于纹理的检索技术 |
2.2.3 基于形状的检索技术 |
2.2.4 基于边界草图的检索技术 |
2.2.5 基于空间关系的检索技术 |
2.3 基于内容的视频检索系统性能评价指标 |
2.3.1 查全率和准确度 |
2.3.2 检索效率 |
2.3.3 检索率 |
2.3.4 匹配百分函数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颜色特征的视频检索技术 |
3.1 常用颜色模型及转化 |
3.1.1 RGB 颜色模型 |
3.1.2 HSV 颜色模型 |
3.1.3 HSI 颜色模型 |
3.1.3.1 从RGB 转换到HSI |
3.1.3.2 从HSI 转换到RGB |
3.1.4 YUV 颜色模型 |
3.1.4.1 YUV 颜色模型主要作用 |
3.1.4.2 YUV 与RGB 之间的相互转换 |
3.1.4.3 YUV 主要的采样格式 |
3.1.4.4 YUV 主要的格式 |
3.1.5 YIQ 颜色模型 |
3.1.6 XYZ 颜色模型 |
3.2 颜色特征表述方法 |
3.2.1 颜色直方图 |
3.2.2 颜色矩 |
3.2.3 主色调法 |
3.2.4 颜色聚会矢量 |
3.2.5 颜色相关图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AVS 的视频检索系统设计与实现 |
4.1 系统总体架构 |
4.2 AVS 解码过程分析 |
4.2.1 视频序列头 |
4.2.2 视频帧 |
4.2.3 图像间的顺序 |
4.2.4 解码流程 |
4.3 BMP 图像文件分析 |
4.3.1 BMP 图像文件头 |
4.3.2 BMP 图像位图信息头 |
4.3.3 BMP 图像位图颜色表 |
4.3.4 BMP 图像位图数据 |
4.4 颜色特征的提取及表述 |
4.4.1 颜色直方图 |
4.4.2 局部颜色直方图 |
4.5 基于图像相似度的关键帧提取算法 |
4.5.1 关键帧的选取原则 |
4.5.2 典型的关键帧提取技术 |
4.5.3 基于图像相似度的关键帧提取算法 |
4.5.3.1 基于图像相似度的关键帧提取算法的提出 |
4.5.3.2 基于图像相似度的关键帧提取算法 |
4.5.3.3 系统实现 |
4.5.3.4 实验分析 |
4.6 全局特征和局部特征相结合的查询办法 |
4.6.1 全局特征与局部特征相结合的查询办法 |
4.6.2 用户查询系统结构说明 |
4.6.3 用户查询系统界面 |
4.6.4 实验分析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论文总结 |
5.1 课题总结 |
5.2 发展前景 |
5.2.1 多特征结合的综合检索 |
5.2.2 压缩域的检索 |
5.2.3 网上分类检索 |
5.2.4 检索中的交互反馈 |
5.2.5 AVS 编码标准的应用研究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7)危险货物运输监控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引言 |
1.1 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现状 |
1.3 论文框架结构 |
2 危险货物运输 |
2.1 危险货物的分类 |
2.2 危险物质主要特性 |
2.3 危险货物运输管理技术法规 |
2.4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特点 |
3 监控系统技术基础 |
3.1 ITS相关理论 |
3.1.1 ITS的结构体系 |
3.1.2 ITS的组成 |
3.2 GIS地理信息系统 |
3.2.1 GIS与智能交通 |
3.2.2 组件 GIS |
3.3 GPRS通用分组无线业务 |
3.3.1 GPRS的发展 |
3.3.2 GPRS的主要特性 |
3.4 GPS组成及定位特点 |
3.4.1 GPS组成 |
3.4.2 GPS定位特点 |
3.5 条形码技术 |
4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风险分析 |
4.1 基于人-机-环境危险货物运输分析 |
4.2 基于人体生物节律提高人的可靠性 |
4.2.1 人体生物节律概述 |
4.2.2 人体生物节律的应用 |
4.3 危险货物运输线路风险因素分析 |
4.3.1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风险分析流程 |
4.3.2 公路运输风险分析的频率分析 |
4.4 基于路线分段原则的运输路线风险 |
4.5 风险评价与运输路线选择 |
5 监控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
5.1 监控系统关键技术 |
5.2 监控系统框架 |
5.2.1 监控系统的组成部分 |
5.2.2 监控中心系统结构 |
5.2.3 车台终端硬件组成 |
5.3 用户通信层协议的研究与设计 |
5.3.1 通信协议总体的研究与设计 |
5.3.2 定位信息协议的研究与设计 |
5.3.3 上传协议的研究与设计 |
5.3.4 下传协议的研究与设计 |
5.3.5 电子围栏的研究与设计 |
5.3.6 其它信息的研究与设计 |
5.4 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5.4.1 监控系统总体设计 |
5.4.2 监控中心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5.4.3 监控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
5.4.4 数据结构的设计 |
5.4.5 监控系统的实现 |
6 总结 |
1.结论 |
2.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8)数据业务在CDMA2000中的应用和优化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移动通信系统概述 |
1.1.1 现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过程 |
1.1.2 第一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1G) |
1.1.3 第二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2G) |
1.1.4 第三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3G) |
1.2 移动通信从第二代向第三代的演进 |
1.3 未来的移动通信系统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
1.6 本文的结构特点 |
第2章 CDMA2000 1X数据业务 |
2.1 CDMA2000 1X数据业务的技术特点分析 |
2.2 CDMA2000的 1X数据业务所能承载的各项业务状况分析 |
2.2.1 BREW |
2.2.2 gpsOne移动定位解决方案 |
2.2.3 MediaFLOTM |
2.2.4 话音补充业务 |
2.2.5 话音增值业务 |
2.2.6 智能网业务 |
2.2.7 无线数据业务 |
2.2.8 增值短消息业务 |
2.2.9 无线 Intenret业务 |
2.2.10 移动定位业务 |
2.2.11 移动电子商务 |
2.2.12 移动多媒体业务 |
2.2.13 移动 VPN业务 |
2.2.14 工业应用 |
2.3 CDMA2000的1X数据业务同GPRS系统性能比较 |
第3章 葫芦岛市 CDMA系统及其数据业务分析研究 |
3.1 葫芦岛市人口、地理及自然状况分析 |
3.2 葫芦岛地区 CDMA基站控制器和基站部分特性分析 |
3.3 葫芦岛CDMA2000 1x数据业务现存问题的分析 |
3.3.1 进行测试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
3.3.2 网络调整前的数据传输速度的实测情况 |
3.3.3 进行各个参数调整的结果及其相关说明 |
3.3.4 网络调整后的数据传输速度的实测情况 |
3.4 影响数据业务传输速率的其他因素及处理方案研究 |
3.4.1 系统切换带的分布以及切换带的大小 |
3.4.2 数据业务辅助码分信道 SCH分配时间 |
3.4.3 系统负荷分配策略 |
3.4.4 网络侧数据流量分配策略 |
3.4.5 RLP层对数据业务性能的影响 |
3.4.6 TCP/IP层对网络性能的影响 |
第4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研究生履历 |
(9)高速公路跨区域电子联网收费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高速公路跨区域电子联网收费系统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联网收费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
1.3 论文的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
第二章 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框架与功能分析 |
2.1 联网收费的基本特点与实现条件 |
2.1.1 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的特点 |
2.1.2 联网收费实现的条件 |
2.2 联网收费系统的总体框架 |
2.2.1 联网收费系统的物理结构 |
2.2.2 联网收费系统的逻辑结构 |
2.3 系统构成与功能分析 |
2.3.1 联网收费系统构成 |
2.3.2 联网收费子系统功能 |
第三章 京沈高速公路跨区域联网收费系统通信网络设计 |
3.1 数据通信网络的结构和功能 |
3.1.1 主干网的网络结构 |
3.1.2 主干网功能设计要求 |
3.2 通信主干网组网 |
3.2.1 业务需求 |
3.2.2 有关要求 |
3.3 接入网设计 |
第四章 京沈高速公路跨区域联网收费清算系统研究 |
4.1 通行费拆分与清算方案 |
4.1.1 清分原则 |
4.1.2 帐户设置与业务流程 |
4.2 中间件技术的应用 |
4.2.1 中间件技术的概念 |
4.2.2 中间件技术分类及选择 |
4.3 清算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4.3.1 清算系统结构 |
4.3.2 系统数据模型 |
第五章 组合式收费系统设计与实现 |
5.1 系统模型 |
5.1.1 系统特点 |
5.1.2 系统实现 |
5.2 结算中心系统设计 |
5.2.1 结构与功能 |
5.2.2 软件设计 |
5.2.3 业务流程 |
5.3 收费监控系统 |
5.3.1 多级监控模型 |
5.3.2 控制权限优先级划分 |
5.3.3 系统设计 |
5.4 局域网设计 |
5.4.1 结算中心局域网 |
5.4.2 结算分中心局域网 |
5.4.3 收费站局域网 |
5.5 系统可靠性与安全性 |
第六章 ETC 探讨与研究 |
6.1 ETC 系统优势 |
6.1.1 技术特点 |
6.1.2 ETC 的优点 |
6.2 系统组成 |
6.2.1 结构单元 |
6.2.2 数据通信 |
6.2.3 关键技术 |
6.2.4 特情处理 |
6.3 ETC 应用与发展 |
6.3.1 我国高速公路收费系统现状 |
6.3.2 ETC在我国的应用 |
第七章 结束语 |
7.1 主要研究成果 |
7.2 进一步研究工作 |
参考文献 |
致 谢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10)城市循环经济系统构建及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选题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1.1.1 全球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
1.1.2 循环经济是一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 |
1.1.3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及紧迫性 |
1.1.4 循环经济是现阶段我国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存在问题分析 |
1.3 论文的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的技术路线 |
1.3.4 研究方法 |
1.4 论文的创新点 |
第二章 循环经济总论 |
2.1 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 |
2.1.1 循环经济的物理学基础 |
2.1.2 循环经济的生态学基础 |
2.1.3 循环经济的经济学基础 |
2.2 循环经济概念与原则 |
2.2.1 循环经济的产生 |
2.2.2 循环经济的概念 |
2.2.3 循环经济的界定 |
2.2.4 循环经济的原则 |
2.3 循环经济发展的层次体系 |
2.3.1 基于企业层面的循环经济 |
2.3.2 基于园区和城市的循环经济 |
2.3.3 基于社会层面的循环经济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城市循环经济系统分析 |
3.1 城市循环经济系统 |
3.1.1 城市循环经济系统的概念模型 |
3.1.2 城市循环经济系统的内涵 |
3.1.3 城市循环经济系统的特性 |
3.2 城市循环经济系统的结构分析 |
3.3 城市循环经济系统的功能分析 |
3.3.1 物质循环 |
3.3.2 能量流动 |
3.3.3 信息传递 |
3.3.4 价值增值 |
3.4 城市循环经济系统的发展性分析 |
3.4.1 系统结构和运行机制优化 |
3.4.2 系统内子系统的发展 |
3.5 城市循环经济系统的持续性分析 |
3.5.1 系统发展持续性的条件分析 |
3.5.2 系统发展持续性动力机制分析 |
3.6 城市循环经济系统的协调性分析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城市循环经济系统的构成 |
4.1 绿色产业系统 |
4.1.1 生态农业 |
4.1.2 生态工业 |
4.1.3 生态服务业 |
4.1.4 废弃物循环利用 |
4.2 技术支撑系统 |
4.2.1 城市循环经济系统的技术选择 |
4.2.2 城市循环经济系统的技术创新 |
4.3 基础设施系统 |
4.4 社会保障系统 |
4.4.1 转变政府的职能 |
4.4.2 提倡绿色消费 |
4.4.3 建立有效的公众参与机制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城市循环经济系统评价研究 |
5.1 城市循环经济系统评价概述 |
5.1.1 城市循环经济系统评价的概念和内涵 |
5.1.2 城市循环经济系统评价的性质 |
5.1.3 循环经济评价研究现状 |
5.2 构建城市循环经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
5.3 评价指标体系的分析与设计 |
5.3.1 指标体系结构分析 |
5.3.2 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 |
5.4 城市循环经济系统综合评价模型分析 |
5.4.1 城市循环经济系统综合评价的基本步骤 |
5.4.2 指标体系的筛选 |
5.4.3 指标权重的确定 |
5.4.4 指标的量化及标准化 |
5.4.5 模型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唐山市循环经济系统规划与评价 |
6.1 唐山市循环经济现状分析 |
6.1.1 城市发展概况 |
6.1.2 资源环境概况 |
6.1.3 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
6.2 唐山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
6.2.1 唐山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
6.2.2 唐山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可行性分析 |
6.3 唐山市循环经济系统规划与设计 |
6.3.1 规划思路 |
6.3.2 规划原则 |
6.3.3 规划途径 |
6.3.4 总体框架 |
6.4 唐山市循环经济系统评价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7.2 本文的创新点 |
7.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Ⅰ 应用AHP确定CCES指标权重 |
附录Ⅱ CCES评价指标隶属度确定调查问卷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
致谢 |
四、多媒体通信平台的应用——京沈高速公路(北京段)多媒体综合通信系统的工程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河北广电省干线网100G OTN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李丹. 河北科技大学, 2018(04)
- [2]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虚拟战场态势显示系统研究与实现[D]. 郭妮娜. 北京邮电大学, 2013(11)
- [3]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规划的通知[J]. 北京市人民政府. 北京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2(01)
- [4]区域高速公路网通信系统规划研究与应用[D]. 李楠. 长安大学, 2011(07)
- [5]河南移动手机流媒体业务平台的设计与实施[D]. 高扬. 北京邮电大学, 2009(S2)
- [6]基于AVS的视频检索系统研究与实现[D]. 贺祥. 电子科技大学, 2009(11)
- [7]危险货物运输监控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 许松华. 北京交通大学, 2007(03)
- [8]数据业务在CDMA2000中的应用和优化方法[D]. 于小龙. 大连海事大学, 2006(01)
- [9]高速公路跨区域电子联网收费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赵智明. 华北电力大学(河北), 2006(04)
- [10]城市循环经济系统构建及评价方法研究[D]. 史宝娟. 天津大学, 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