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标志物的若干进展

肿瘤标志物的若干进展

一、肿瘤标志物的若干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1](2021)在《中国胰腺癌诊治指南(2021)》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胰腺癌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态势,临床诊治极具挑战性。为了体现近年来胰腺癌诊治理念的更新,促进学科发展,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对《胰腺癌诊治指南(2014)》进行修订,以循证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针对胰腺癌诊断、外科治疗、局部进展期胰腺癌的转化治疗、胰腺癌合并寡转移、辅助治疗与新辅助治疗、手术标本的标准化检测及切缘状态评估、不可切除胰腺癌的系统治疗、基因学检测、术后随访等若干热点问题,评述现状与进展,结合文献及临床经验提出40项指导性建议,并根据证据质量对每项建议进行推荐强度分级,以规范我国胰腺癌的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多学科特别是外科诊治水平,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预后。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2](2021)在《中国胰腺癌诊治指南(2021)》文中研究表明胰腺癌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态势,临床诊治极具挑战性。为了体现近年来胰腺癌诊治理念的更新,促进学科发展,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对《胰腺癌诊治指南(2014)》进行修订,以循证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针对胰腺癌诊断、外科治疗、局部进展期胰腺癌的转化治疗、胰腺癌合并寡转移、辅助治疗与新辅助治疗、手术标本的标准化检测及切缘状态评估、不可切除胰腺癌的系统治疗、基因学检测、术后随访等若干热点问题,评述现状与进展,结合文献及临床经验提出40项指导性建议,并根据证据质量对每项建议进行推荐强度分级,以规范我国胰腺癌的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多学科特别是外科诊治水平,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预后。

季琴[3](202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医不同证型与血清中β3GnT8、CD147等客观指标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NSCLC(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不同中医证候特点以及与血清β3GnT8、CD147等客观指标的相关性,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客观依据,深化对不同证型非小细胞肺癌诊疗的指导,并探究血清β3GnT8、CD147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28例,采集年龄、性别、病理类型、术后转移情况等基本信息,按脾肺两虚证、痰湿蕴肺证、气阴两虚证、瘀血内阻证进行辨证分型。记录患者血清β3GnT8、CD147 水平,建立数据库,临床研究统计分析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析β3GnT8、CD147 水平及患者信息、血常规、N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CRP(C反应蛋白)、肿瘤标志物等客观指标与非小细胞肺癌不同证型的相关性。结果:1.NSCLC患者和健康人组间血清β3GnT8、CD147表达均有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NSCLC患者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且两者存在显着性相关,属于正向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R=0.261(P<0.05)。2.NSCLC患者中医不同证型间(脾肺两虚证、痰湿蕴肺证、气阴两虚证、瘀血内阻证)β3GnT8、CD147表达的存在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比较发现,β3GnT8表达方面,肺脾两虚证<气阴两虚证、瘀血内阻证;CD147表达方面,肺脾两虚证<瘀血内阻证。3.NSCLC患者中医不同证型间其年龄、病理类型、转移部位分布无明显差异;性别分布具有差异(P<0.05),在肺脾两虚证中,女性患者居多;在痰湿蕴肺证和瘀血内阻证中,男性患者居多。KPS评分具有差异性(P<0.05),肺脾两虚证和痰湿蕴肺证患者集中在40<KPS≤70分中;气阴两虚证和瘀血内阻证患者集中在KPS≤40分和40<KPS≤70分中。4.NSCLC中医不同证型在血常规、NLR、CRP、肿瘤标志物的差异检验中,白细胞计数组间有差异(P<0.05),瘀血内阻证>肺脾两虚证、气阴两虚证;中性粒细胞计数组间有差异(P<0.05),瘀血内阻证>肺脾两虚证。5.KPS评分、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与血清β3GnT8值具有负相关性性,白细胞计数、NLR和CEA与血清β3GnT8值具有正相关性;性别和KPS评分、血红蛋白与血清CD147值具有负相关性,NLR和CEA与血清CD147值具有正相关性。结论:1.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与健康人相比血清β3GnT8、CD147存在高表达(P<0.05),且两者之间具有正相关性,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可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需进一步的研究。2.非小细胞肺癌不同中医证型(脾肺两虚证、痰湿蕴肺证、气阴两虚证、瘀血内阻证)血清β3GnT8、CD147中存在差异(P<0.05),气阴两虚证与瘀血内阻证中β3GnT8、CD147表达明显升高。同时我们也发现,不同证型在性别、KPS评分、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也有一定差异(P<0.05)。3.KPS评分、NLR、血红蛋白和CEA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β3GnT8、CD147存在相关性。

甄伟[4](2020)在《肺癌患者中医体质、证型与预后影响因素及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究肺癌患者中医体质、辨证分型与肺癌预后影响因素及血清肺系统肿瘤标志物表达的相关性,为肺癌患者中医药个体化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客观的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唐山市人民医院(肿瘤医院)中医肿瘤科住院治疗的135例肺癌患者,采用《肺癌患者中医体质、证型及相关因素调查表》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及临床资料调取,对肺癌患者的一般情况、中医体质、辨证分型情况、TNM分期、病理类型、KPS评分、吸烟指数等预后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并检测血清肺系统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dase,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Incineration 19 Fragment,CYFRA21-1)、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astin-releasing Peptide,Pro-GRP)水平;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135例肺癌患者中男性92例(68.15%),女性43例(31.85%);年龄6070岁患者为主,占48.89%;吸烟指数<400患者较多,占64.44%;体重无明显下降患者较多,占64.44%;无肺癌家族史患者较多,占83.70%;KPS评分高于80分患者较多,占73.33%;病理类型以NSCLC为主,占80.00%;TNM分期Ⅳ期患者较多,占54.81%。(2)135例肺癌患者中医体质分布:阴虚质32例(23.70%)、阳虚质21例(15.56%)、气虚质19例(14.07%)、气郁质15例(11.11%)、痰湿质15例(11.11%)、湿热质11例(8.15%)、平和质11例(8.15%)、血瘀质9例(6.67%)、特禀质2例(1.48%)。中医证型分布:气阴两虚证47例(34.81%)、阴虚热毒证33例(24.44%)、气血瘀滞证29例(21.48%)、气虚痰湿证26例(19.26%)。(3)不同体质肺癌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具有显着差异(P<0.001),其中阳虚质、气虚质肺癌患者以气阴两虚证为主,阴虚质肺癌患者以气阴两虚、阴虚热毒证为主,痰湿质患者以气虚痰湿证为主,湿热质患者以阴虚热毒证为主,血瘀质、气郁质患者则以气血瘀滞证为主。平和质和偏颇体质肺癌患者证型分布具有显着差异(P<0.05)。(4)秩和检验分析不同体质患者肿瘤标志物的表达水平,CEA和CYFRA21-1的含量在9种体质的肺癌患者中存在差异(P<0.05),其中CEA的含量由高至低依次为血瘀质、阴虚质、气郁质、阳虚质、特禀质、气虚质、湿热质、痰湿质、平和质;CYFRA21-1的含量由高至低依次为特禀质、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血瘀质、湿热质、痰湿质、平和质和气郁质。偏颇体质肺癌患者的CEA和CYFRA21-1的水平显着高于平和质患者(P<0.05);而NSE、SCC和Pro-GRP的水平在平和质和偏颇体质肺癌患者之间表达无差异(P>0.05)。兼夹体质肺癌患者的NSE的水平显着高于单一体质患者(P<0.05);而CEA、CYFRA21-1、SCC和Pro-GRP的水平在单一体质和兼夹体质肺癌患者之间表达无差异(P>0.05)。(5)不同性别、家族史、TNM分期的肺癌患者九种中医体质分布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男性患者以阴虚质为主(32.61%),女性患者以气虚质(23.26%)为主;有家族史的患者以湿热质为主(22.73%);Ⅰ期和Ⅱ期肺癌患者均以痰湿质为主,Ⅲ期肺癌患者以阳虚质为主、Ⅳ期肺癌患者以阴虚质为主。各肺癌预后影响因素的平和质和偏颇体质的分布无差异,不同TNM分期的单一体质和兼夹体质的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其中,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肺癌患者均以单一体质为主,然而,单一体质Ⅰ期、Ⅱ期的构成比大于Ⅲ期和Ⅳ期,兼夹体质Ⅲ期和Ⅳ期的构成比大于Ⅰ期、Ⅱ期。(6)秩和检验分析不同证型患者肿瘤标志物的表达水平,其中CEA和NSE的含量在4种证型的肺癌患者中存在差异(P<0.05),CEA的含量在4种证型的肺癌患者中由高至低依次为气血瘀滞证、阴虚热毒证、气阴两虚证、气虚痰湿证;NSE的含量由高至低依次为气阴两虚证、气血瘀滞证、阴虚热毒证、气虚痰湿证。CYFRA21-1、SCC、Pro-GRP的含量在4种证型的肺癌患者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7)不同体重下降和TNM分期的肺癌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具有显着差异(P<0.05),其中,无体重下降的患者以气阴两虚证为主,有体重下降的患者以阴虚热毒证为主;Ⅰ期、Ⅱ期肺癌患者均以气虚痰湿证为主,Ⅲ期肺癌患者以气阴两虚证和阴虚热毒证为主,Ⅳ期肺癌患者以气阴两虚证为主。(8)气血瘀滞证与KPS评分成正相关,与吸烟指数和TNM分期成负相关,即与气阴两虚证相比,KPS评分高、TNM分期早和不吸烟患者更易出现气血瘀滞证;气虚痰湿证与吸烟指数成正相关,和TNM分期成负相关,即与气阴两虚证相比,TNM分期早和吸烟患者更易出现气虚痰湿证;阴虚热毒证与KPS评分成正相关,与体重下降和TNM分期成负相关,即与气阴两虚证相比,KPS评分高、TNM分期早和体重未下降患者更易出现阴虚热毒证。结论1肺癌患者中医体质分布以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为主,中医证型分布以气阴两虚证和阴虚热毒证为主,不同体质肺癌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具有显着差异。2不同中医体质、不同证型肺癌患者的部分肿瘤标志物的表达存在显着差异,提示肿瘤标志物水平可作为临床肺癌患者辨体论治和辨证论治诊疗指标之一。3肺癌预后影响因素中,性别、吸烟指数、家族肺癌史、体重下降、KPS评分,尤其是TNM分期与中医体质、中医证型密切相关,提示在肺癌的治疗及预后判定中应综合考虑中医体质、证型、TNM分期等因素,充分利用中医药优势纠正偏颇体质,采用“辨体-辨病-辨证”整体诊疗模式,对改善恶性肿瘤患者临床疗效,提高生存质量与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图0幅;表18个;参108篇。

解广东[5](2020)在《四虫片对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及瘀毒交阻型胃癌术后患者的影响和网络药理学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中药四虫片对胃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观察四虫片对瘀毒交阻型胃癌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进一步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四虫片治疗胃癌的潜在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1.实验研究: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0μg/ml~500μg/ml)四虫片作用48h时,对人胃癌AGS和MKN45细胞增殖的影响,计算增殖抑制率和IC50值;选用合适的四虫片浓度,并设定对照组,采用CCK-8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四虫片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四虫片对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Caspase 3、α-tubulin的表达水平及AKT/Cyclin D1细胞信号通路的影响,采用明胶酶谱法检测四虫片对MMP9活性的影响。2.临床研究:纳入64例瘀毒交阻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OLF化疗方案进行化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四虫片口服,观察3个化疗周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在中医症状评分、卡氏评分(KPS)、淋巴细胞亚群、肿瘤标志物水平、循环肿瘤细胞(CTC)数量及化疗不良反应方面的差异,随访患者,观察两组患者在无病生存期(DFS)方面的差异,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3.网络药理学研究:从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CBM)、维普、万方、Pub Med、Coremine数据库中检索四虫片中全蝎、蜈蚣、土鳖虫、地龙的所有化学成分,再通过CNKI、CBM、TCMSP、TCM Database@Taiwan、CTD数据库检索化学成分所对应的靶点,通过CNKI、CBM、Pub Med、Gene Cards、OMIM数据库检索与胃癌治疗相关的靶点,筛选共同作用靶点,利用Cytoscape构建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蛋白作用网络,利用Cyto NCA插件对核心靶点进行网络拓扑分析,利用R程序包对核心靶点进行功能(GO)富集分析,利用Clue GO插件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1.实验研究:随着四虫片作用浓度的增加,胃癌AGS和MKN45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逐渐升高,在作用48h时,AGS和MKN45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240μg/ml和200μg/ml,研究选用80μg/ml作为四虫片组药物作用浓度进行后续实验;在细胞增殖实验中,四虫片组在48h、72h时对AGS和MKN45细胞的抑制水平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并呈时间依赖性,同时四虫片显着减弱了胃癌AGS和MKN45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P<0.05);在细胞凋亡研究中,四虫片组AGS和MKN45细胞的凋亡比例分别为(23.44±1.2)%和(24.76±2.1)%,均显着高于对照组中的凋亡比例(4.03±0.23)%和(4.63±0.31)%;与对照组相比,四虫片组AGS和MKN45细胞的凋亡相关蛋白Bcl2、C-Caspase 3表达显着降低,Bax表达及Bax/Bcl2比值显着升高(P<0.05);在划痕实验中,四虫片组胃癌AGS和MKN45细胞愈合面积比例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在Transwell实验中,四虫片组胃癌AGS和MKN45细胞的迁移和侵袭细胞数量均显着少于对照组(P<0.05),且迁移及侵袭相关蛋白MMP9的活性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在细胞信号通路检测中,与对照组相比,四虫片组显着降低了AGS和MKN45细胞的AKT磷酸化水平以及下游效应子Cyclin D1的表达水平。2.临床研究:有效评价患者共61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31例。在中医症状评分方面,治疗组在治疗后的总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显效6例,有效19例,对照组显效4例,有效12例,治疗组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KPS改善19例,稳定6例,对照组改善10例,稳定13例,治疗组KPS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CD4+T、CD4+/CD8+值、NK细胞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后CEA、CA19-9、CA125、CA72-4的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间CTC数量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例数显着少于对照组(P<0.05);在随访周期内,治疗组DFS时间为(15.33±5.78)月,对照组DFS时间为(12.48±4.97)月,治疗组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3.网络药理学研究:经检索得到四虫片200种活性成分,499个药物潜在靶点,四虫片中活性成分主要有Adenosine、4,7,10,13,16,19-docosahexaenoic acid、Uridine、alanine、Bm K M1 neurotoxin、Phenol、5,8,11,14-Eicosatetraenamide、Batyl alcohol、hypoxanthine、Dihydrocapsaicin等能够发挥治疗胃癌的功效;在疾病数据库中检索并筛选共得到胃癌相关的1227个靶点,取交集得到共同作用靶点155个,应用网络拓扑分析筛选出152个核心靶点,主要涉及NTRK1、TP53、EGFR、CUL3、XPO1、ESR1、MCM2、UBC、FN1、HSP90AA1等,GO富集分析得到157条功能区域,其中基因富集数量>10的功能有28条,主要包括细胞粘附、mRNA的转录、DNA的结合、蛋白的合成及转运等,KEGG富集得到75条信号通路,富集基因数量>10的功能有39条,主要涉及到病毒致癌信号通路、肿瘤的信号通路、肿瘤转录失调信号通路、细胞周期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泛素介导的蛋白水解信号通路等。结论1.四虫片能(1)显着抑制人胃癌AGS和MKN45细胞的增殖,并与作用浓度、时间相关,(2)诱导人胃癌AGS和MKN45细胞的凋亡,其可能机制是通过下调Bcl2及上调Bax、C-Caspase 3等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来实现的,(3)抑制人胃癌AGS和MKN45细胞迁移和侵袭,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迁移及侵袭相关蛋白MMP9的活性有关,(4)引起AKT磷酸化水平降低以及下游效应因子Cyclin D1的表达降低,并可能通过这种机制影响胃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2.在3个月的治疗周期内,四虫片能显着改善瘀毒交阻型胃癌术后患者的中医症状、生活质量、机体淋巴细胞亚群,降低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减少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等,在随访周期内,能明显延长患者的DFS。3.四虫片是通过多靶点、多途径、相互协调、相互影响来治疗胃癌的,主要活性成分通过干预细胞粘附、mRNA的转录、DNA的结合、蛋白的合成及转运等功能发挥抗肿瘤功能,并通过影响细胞周期类信号通路等发挥对胃癌的治疗作用,主要涉及病毒致癌信号通路、肿瘤的信号通路、肿瘤转录失调信号通路、细胞周期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泛素介导的蛋白水解信号通路、乙型肝炎信号通路、酒精依赖信号通路、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丙型肝炎信号通路、肿瘤Micro RNA信号通路、肿瘤蛋白聚糖信号通路等,充分体现了四虫片在治疗胃癌中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特点。

武志华[6](2020)在《ZnO微/纳阵列基底构筑及其肿瘤标志物检测性能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检测领域广泛而深入的应用,开发低成本、高灵敏度及生物相容性良好的检测用纳米材料成为医疗行业的迫切需求。传统的生物学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低、成本高及耗时长等缺点,所使用的试剂(如荧光分子等)通常寿命较短,且在低浓度时输出信号较弱。在生物标志物的检测中,贵金属材料(金、银等)应用较为广泛,如荧光检测、拉曼检测及免疫指示等。但贵金属的大范围推广使用很大程度上受到生产成本和生产工艺的限制,且在一些应用中存在不稳定的现象(如拉曼检测)。因此对于贵金属材料,在实际应用中仍需要解决其高成本、低稳定性和可重复性差等缺点。相比之下,ZnO由于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信号稳定(如荧光增强应用中)等优点而在众多纳米材料中脱颖而出。目前,ZnO在生物检测中的众多领域都有应用,如作为荧光增强基底用于肿瘤标志物检测、作为拉曼增强基底用于小分子检测和以微纳结构为基础的基底对循环肿瘤细胞(CTC)的捕获等。但是受限于ZnO自身的缺陷(非特异性吸附强、发射易淬灭等),ZnO需经过功能化修饰才能得到更好的应用。基于上述问题,本课题从ZnO的功能化着手,采用微流控化学合成法构筑ZnO微纳阵列基底,以有机修饰或无机修饰策略改变其表面特性以增强基底的检测性能,或通过调控其结构的生长获得三维(3D)微纳结构用于CTC的捕获等。具体内容如下:1.以ZnO的荧光增强特性为基础,结合亲水性修饰策略在玻璃毛细微通道内构建了超灵敏CEA检测体系。首先研究了ZnO纳米棒在微通道内的生长机理,并发现高长径比的ZnO纳米棒阵列具有较高的荧光增强能力。随后通过静电层层自组装的方式对其进行亲水化修饰,亲水后的ZnO纳米棒阵列表现出有效的抗非特异性吸附能力。最后在特异性抗体接枝后,1 h之内可对最低浓度为0.1 pg/mL癌胚蛋白(CEA)完成检测。该微流控器件具有作为即时诊断(POC)工具并应用于日常检测场景中的潜力。2.在ZnO荧光增强作用的基础上,通过原位涂覆荧光增强材料实现基底对荧光分子的双重放大效应。首先以间歇反应法在微通道内成功构筑了ZnO纳米棒阵列,随后经过优化得到最佳荧光增强性能的阵列。在证明了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中的沸石咪唑酯骨架结构材料(ZIF-8)对荧光分子具有荧光增强作用后,对结合了CEA及荧光分子的ZnO纳米棒阵列进行了ZIF-8的原位涂覆,发现在ZnO和ZIF-8对荧光分子的双重放大作用下,1 h之内可对0.01–100pg/mL的CEA完成检测。该微流控器件表现出对CEA更灵敏的检测性能。3.利用ZnO的电子转移特性,将ZnO纳米棒阵列与二维Ti3C2Tx纳米片结合,通过电子转移作用实现对检测物的高灵敏检测。首先以微流控化学合成法制备了倾斜ZnO纳米棒阵列,利用滴涂法在ZnO阵列表面沉积了二维Ti3C2Tx纳米片得到ZnO/Ti3C2Tx基底。通过优化得到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性能最好的基底后,在对罗丹明6G(R6G)的检测中获得了与贵金属基底相媲美的检测性能,且对miRNA的检测限达到了10-7 M。密度泛函理论(DFT)模拟及计算发现ZnO与Ti3C2Tx及Ti3C2Tx与罗丹明6G(R6G)分子之间存在的界面电荷转移作用对检测灵敏度的提高有较大贡献。该方法制备简单、所得基底性能优异,在无贵金属使用的情况下对有机小分子取得了高灵敏的检测结果,对于开发非贵金属SERS基底提供了全新的思路。4.利用ZnO结构的易调控性,通过在微通道内构筑3D多级结构阵列并进行有机功能化修饰,实现了CTC的高效捕获及可控释放。首先在玻璃毛细管内壁构筑了3D多级Zn(OH)F/ZnO纳米林阵列,之后采用“grafting from”策略成功修饰了温敏性聚合物-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Am),通过进一步共轭修饰CTC特异性抗体anti-EpCAM后,在全血样本检测中对CTC的捕获效率高达81%。此外,PNIPAAm的引入降低了基底对细胞的非特异性捕获,增加了基底的细胞相容性。该方法提供了简单制备3D多级结构的思路及对ZnO进行界面有机功能化的有效策略。

佟延秋[7](2020)在《基于生物信息学的前列腺癌与结直肠癌肿瘤标志物预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根据2019年1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一期全国癌症统计数据,2015年我国恶性肿瘤发病人数约为392.9万人,死亡人数约为233.8万人。这意味着平均每天有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分钟有7.5个人被确诊为癌症。与历史数据相比,这一数据呈持续上升态势。与此同时,近10多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每年保持约3.9%的增幅,死亡率每年保持2.5%的增幅;其中,结直肠癌成为危害我国人口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余4种分别是:肺癌、肝癌、上消化系统肿瘤和女性乳腺癌。此外,在男性当中,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近年来上升趋势明显,已位居男性发病中的第6位。基因芯片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广泛应用,产生了大量的基因表达谱数据和测序数据。与此同时,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能够为分析这些生物大数据提供算法与技术基础,从而预测肿瘤相关标志物和筛选药物靶点。对于这些分析结果,可以通过实验室或临床实验进行验证,而在大数据时代则可以通过多个公开的生物信息数据库进行验证。这种综合分析在揭示癌症的生物学过程研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研究将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与工具,通过挖掘GEO(Gene Expression Omnibus)和TCGA(The Cancer Genome Atlas)数据库中的基因表达谱数据、甲基化数据以及相关组学数据,使用R语言编写代码筛选差异表达基因,从而构建这些关键基因的互作网络,最终筛选出影响前列腺癌和结直肠癌的关键基因与抑癌基因。本研究中肿瘤患者的相关数据来自于GEO数据库中的基因表达谱数据(gene expression profiles,GEPs)、Broad GDCA Firehose数据库中的Level 3数据以及TCGA数据库中的临床数据。本研究的开发平台为RStudio 1.453,并安装了Affy、methylumiIlluminaHumanMethylation-450kmanifest、limma、minfi、watermelon、IlluminaHumanMethylation450kanno.ilmn12.hg19、WGCNA、dynamicTreeCut和fastcluster等相关包。之后,对差异表达结果进行PPI(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分析,构建差异基因互作网络,并结合图论相关算法筛选关键基因。进一步,通过DAVID在线工具对差异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并使用KEGG数据库得到重要信号通路。并结合免疫浸润、蛋白组学数据库对这些研究结果进行多组学分析。最后,通过整合多个公开的生物信息数据库,对关键基因、抑癌基因、药物靶点进行验证。在本研究的第一部分,我们对前列腺癌的DNA甲基化表达谱芯片和基因表达谱芯片进行交集分析,从而筛选出关键基因和候选抑癌基因。候选肿瘤抑制基因为:IKZF1、PPM1A、FBP1、SMCHD1、ALPL、CASP5、PYHIN1、DAPK1和CASP8。关键基因为:FGFR1、FGF13和CCND1。在第二部分的研究中,我们使用机器学习算法分析了前列腺癌的基因表达谱芯片,得到了关键基因和药物靶点,这些肿瘤标志物有助于对其分子机制的研究。关键基因为:UBE2C、CCNB1、TOP2A、TPX2、CENPM、KIAA0101、F5、APOE、NPY和TRIM36。文章中的第三部分,我们使用肿瘤的动态网络标志物(dynamic network biomarker,DNB)算法,得到结直肠癌肿瘤四个分子的关键基因MYC。结果表明,MYC可以作为结直肠癌诊断和治疗动态标志物,抑癌基因是ZBTB16、MAL、LIFR和SLIT2。

钟爽[8](2020)在《益气解毒法联合术后辅助TP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气虚毒郁证)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基于导师王飞教授中医益气解毒理论所创立益气解毒方,联合术后辅助TP化疗方案(顺铂+紫杉醇)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气虚毒郁证),观察此法对该病临床症状以及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中医药辅助术后化疗的临床复合治疗方式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及参考依据。方法在住院病房收集共计65例术后需行TP辅助化疗方案的非小细胞肺癌病例,根据病人就诊顺序编号利用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益气解毒方联合TP方案化疗)及对照组(单纯TP方案化疗),每次化疗周期为21天,首次化疗治疗期即开始服用益气解毒方,4个周期化疗结束后观察一次,总观察周期为4个周期,于第12个月随访生存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在血常规、肝肾功能、肿瘤指标、生活质量、中医症状改善、1年生存期,以评价益气解毒方的疗效。并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以评控用药安全。结果1.两组患者资料在年龄、性别、有无吸烟史、肿瘤分期、病理类型、KPS评分、等一般资料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2.在肿瘤标志物指标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存在显着差异(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3.1年生存率:治疗组和对照组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4.在中医症候积分、KP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等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5.在以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为代表的化疗药物毒副反应上,治疗组和对照组存在差异(P<0.05),且治疗组出现的不良反应例数低于对照组。结论益气解毒方在术后单纯TP化疗方案的基础上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气虚毒郁型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并能针对化疗骨髓抑制、肝肾功损害等副反应起到一定的抑制趋势,安全性能良好,在临床中具备推广价值。

王欣晨[9](2020)在《益肾化瘀消症方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铂类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益肾化瘀消症方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铂类治疗晚期卵巢癌患者的肿瘤客观疗效、肿瘤标志物、中医证候疗效、生命质量观测、Karnofsky评分及安全性指标(血常规、肝肾功能、不良反应)等方面的改变进行观察,分析益肾化瘀消症方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作用和优势。方法:选取60例晚期卵巢癌患者,临床分期均是ⅢC期、Ⅳ期。分为试验组(即益肾化瘀消症方+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铂类方案组)30例及对照组(单纯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铂类化疗组)30例,并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病灶大小、肿瘤标志物、中医证候疗效、生命质量评分、KPS、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记录,依托SPSS 20.0统计软件,对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近期客观疗效比较:试验组患者ORR16.67%,DCR76.67%;对照组患者ORR10.00%,DCR73.33%。两组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肿瘤标志物比较:两组治疗后CEA、CA125、AFP水平均有所下降,其中CA125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治疗后组间比较两组CEA、CA125、AF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中医证候缓解有效率分别为53.33%、23.3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KPS评分比较:与接受治疗前相比,试验组治疗后的卡式评分有了明显的提升,治疗后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生命质量比较:功能领域方面,试验组治疗后社会功能较治疗前好转(P<0.05),躯体功能明显好转(P<0.01);症状领域方面,试验组治疗后,疲乏、失眠较治疗前好转(P<0.05),食欲丧失方面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失眠较治疗前好转(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试验组在疲乏、食欲丧失方面表现轻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P<0.05)。6.毒副反应及安全性比较: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在中性粒细胞减少、恶心呕吐症状的发生率方面,明显要比对照组低,组间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一的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铂类治疗相比,益肾化瘀消症方与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铂类方案联合治疗模式可以提高临床客观疗效,改善患者的体力及生活质量,并且减轻化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安全性更高。

朱汝健[10](2020)在《CEACAM6通过调控ERK/AKT信号通路促进肾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6(CEACAM6)是一种多功能糖蛋白,是CEACAM家族成员之一。既往的研究表明,在某些恶性肿瘤中,它是一种诊断和判断临床预后的生物标志物。机制研究表明,它可以通过促进肿瘤细胞增殖、迁移、侵袭,抑制肿瘤细胞凋亡,促进血管生成和诱导耐药性等多方面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但其在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中的作用及作用机制仍未被揭示。在本研究中,我们探索了CEACAM6在肾细胞癌的作用,并初步阐述了CEACAM6在肾细胞癌中的致癌机制。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 tim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 RT-PCR)、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检测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 RCC)肿瘤组织和正常肾脏组织,以及肾癌细胞系中CEACAM6的m 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利用TCGA数据库数据分析CEACAM6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生存率之间的相关性。利用CCK-8增殖实验和Transwell迁移小室实验分析检测CEACAM6过表达或沉默后肾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变化。利用小分子抑制剂LY294002阻断PI3K/AKT通路的激活并通过蛋白印迹法检测相关通路蛋白变化。结果:CEACAM6的m RNA及蛋白水平在肾癌细胞系和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显着高表达,低表达CEACAM6的肾癌患者的总生存期相对较长。此外体外功能实验研究表明,过表达CEACAM6显着促进了肾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相反,敲减CEACAM6明显抑制了肾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进一步的机制研究发现,ER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下调及过表达CEACAM6可显着影响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进一步采用通路抑制剂阻断PI3K/AKT信号通路可以部分逆转CEACAM6过度表达促进肾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作用。结论:CEACAM6在肾癌组织及细胞系中高表达,肾癌患者中其高表达与较差的生存率相关,其可能作为肾癌诊断及临床预后的肿瘤标志物。CEACAM6的异常高表达是促进肾细胞癌发生和发展的一个促癌因素,机制上初步验证了CEACAM6可能通过激活ERK/AKT通路促进肾癌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来起到其促癌作用。

二、肿瘤标志物的若干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肿瘤标志物的若干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3)非小细胞肺癌中医不同证型与血清中β3GnT8、CD147等客观指标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一) 传统医学及现代医学对于非小细胞肺癌辨证分型的认识
        1. 传统医学对于非小细胞肺癌的认识
        2. 近现代医家对于非小细胞肺癌辨证论治体系的补充与完善
        3. 现代医学对于非小细胞肺癌辨证论治的认识
        4. 总结与展望
    (二) β3GnT8、CD147相关研究进展
        1. 对糖基化、糖链、糖基转移酶的认识
        2. 对β3GnT8、CD147结构与功能的认识
        3. β3GnT8、CD147调控肿瘤细胞的相关机制与通路
        4. β3GnT8、CD147与肿瘤相关疾病
        5. β3GnT8、CD147与药物作用及耐药机制
        6. 总结与展望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 实验材料
        1. 实验对象
        2. 诊断标准
        3. 主要试剂来源
    (二) 实验方法
        1. 实验方案
        2. 血清β3GnT8及CD147的检测方法
        3. 统计方法
    (三) 实验结果
        1.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健康人血清β3GnT8、CD147表达差异
        2.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医证型间β3GnT8、CD147表达差异
        3.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β3GnT8与CD147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4.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医证型与一般资料、客观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5. 血清β3GnT8、CD147与一般资料、客观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四) 分析与讨论
        1. 中医客观化研究
        2. 非小细胞肺癌相关客观指标
        3. 实验结果分析
        4. 不足与展望
    (五)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肺癌患者中医体质、证型与预后影响因素及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资料与方法
        1.1.1 一般资料
        1.1.2 诊断标准
        1.1.3 纳入标准
        1.1.4 排除标准
        1.1.5 剔除和脱落标准
        1.1.6 研究方法
        1.1.7 判定标准
        1.1.8 统计学处理
    1.2 研究结果
        1.2.1 肺癌患者一般情况分析
        1.2.2 肺癌患者中医体质与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1.2.3 中医体质与肺癌肿瘤标志物及预后因素相关性研究
        1.2.4 中医证型与肺癌肿瘤标志物及预后因素相关性研究
    1.3 讨论
        1.3.1 肺癌的中医体质辨识
        1.3.2 肺癌的中医证型分布
        1.3.3 肺癌中医体质与证型的相关性探讨
        1.3.4 肺癌患者中医体质与TNM分期等预后因素的关系
        1.3.5 肺癌患者中医证型与TNM分期等预后因素的关系
        1.3.6 肺癌患者中医体质和证型与血清肺系统肿瘤标志物的关系
    1.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恶性肿瘤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及辨体辨证调理研究进展
    2.1 中医学对恶性肿瘤的认识
        2.1.1 恶性肿瘤的中医病名
        2.1.2 恶性肿瘤的中医病性证素
        2.1.3 中医对肺癌的认识
    2.2 恶性肿瘤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
        2.2.1 中医体质学研究
        2.2.2 不同癌症中医体质调查
        2.2.3 癌症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影响因素
    2.3 恶性肿瘤的辨体质治疗
        2.3.1 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
        2.3.2 恶性肿瘤中医辨体质调理
    参考文献
附录A 肺癌患者信息采集表
附录B 卡氏评分表
附录C 肺癌TNM分期表
附录D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
    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5)四虫片对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及瘀毒交阻型胃癌术后患者的影响和网络药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胃癌的中医学研究概述
    第二节 中医药治疗胃癌的实验研究进展
    第三节 四虫片治疗胃癌的药理及优势分析
    第四节 网络药理学在中医药领域的研究进展
第二章 实验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结果
        2.1 四虫片IC50 值的确定
        2.2 四虫片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2.3 四虫片对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2.4 四虫片对胃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2.5 四虫片对AKT/Cyclin D1 信号通路的影响
    3.讨论
    4.小结
第三章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样本量估算
        1.3 研究方案技术路线图
        1.4 诊断标准
        1.5 病例筛选
    2.研究方法
        2.1 分组
        2.2 治疗药物
        2.3 化疗方案
        2.4 治疗方案
        2.5 合并用药及辅助治疗
        2.6 观察指标
        2.7 统计学分析
    3.结果
        3.1 入组完成情况
        3.2 基线资料的比较
        3.3 中医症状评分
        3.4 KPS评分
        3.5 淋巴细胞亚群的比较
        3.6 肿瘤标志物的比较
        3.7 两组治疗前后CTC数量的比较
        3.8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
        3.9 两组DFS的比较
    4.讨论
第四章 网络药理学研究
    1.研究目的
    2.材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第五章 结论
    1.论文结论
    2.创新点
    3.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查新报告
发表论文

(6)ZnO微/纳阵列基底构筑及其肿瘤标志物检测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肿瘤标志物概述
        1.2.1 肿瘤标志物的概念及特点
        1.2.2 肿瘤标志物的分类
        1.2.3 肿瘤标志物的新型检测方法
    1.3 ZnO微纳阵列基底的制备及其功能化
        1.3.1 ZnO微纳阵列基底的制备方法
        1.3.2 ZnO微纳阵列基底的功能化修饰策略
        1.3.2.1 ZnO微纳阵列基底的有机物功能化修饰
        1.3.2.2 ZnO微纳阵列基底的无机物功能化修饰
    1.4 ZnO微纳阵列基底用于肿瘤标志物检测的研究进展
        1.4.1 ZnO微纳阵列作为检测用增强基底的研究
        1.4.2 ZnO微纳阵列作为细胞捕获用基底的研究
    1.5 研究意义与内容
        1.5.1 研究意义
        1.5.2 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2章 ZnO的亲水性能调控及其在CEA免疫荧光检测中的应用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2.2.2 实验步骤
        2.2.3 样品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ZnO纳米棒阵列的检测原理
        2.3.2 ZnO纳米棒阵列的生长机理探讨
        2.3.3 ZnO纳米棒阵列的荧光增强性能优化
        2.3.4 ZnO纳米棒阵列的抗非特异性吸附优化
        2.3.5 ZnO@PAA纳米棒阵列对CEA的定量检测性能评估
    2.5 本章结论
    参考文献
第3章 ZIF-8 修饰ZnO纳米棒阵列及其CEA荧光检测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3.2.2 实验步骤
        3.2.3 样品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ZnO纳米棒阵列的生长机理研究
        3.3.2 ZnO纳米棒阵列的荧光增强性能探讨
        3.3.3 ZIF-8涂覆对荧光的增强作用探究
        3.3.4 ZnO纳米棒阵列与ZIF-8 对荧光的协同增强考察
        3.3.5 ZnO纳米棒阵列涂覆ZIF-8对CEA的定量检测性能评估
    3.4 本章结论
    参考文献
第4章 Ti_3C_2T_x修饰ZnO纳米棒阵列及其SERS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4.2.2 实验步骤
        4.2.3 样品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ZnO/Ti_3C_2T_x SERS基底的性能优化
        4.3.2 ZnO/Ti_3C_2T_x SERS基底的性能表征
        4.3.3 ZnO和 Ti_3C_2T_x之间的电荷转移原理探讨
        4.3.4 ZnO/Ti_3C_2T_x基底对R6G的增强机理探讨
        4.3.5 ZnO/Ti_3C_2T_x基底对miRNA的检测性能评估
    4.4 本章结论
    参考文献
第5章 Zn(OH)F/ZnO3D多级结构构筑及其CTC捕获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5.2.2 实验步骤
        5.2.3 样品表征
    5.3 结果与讨论
        5.3.1 Zn(OH)F纳米线阵列的结构优化
        5.3.2 Zn(OH)F/ZnO阵列的3D多级结构优化
        5.3.3 Zn(OH)F/ZnO阵列的PNIPAAm接枝及优化
        5.3.4 Zn(OH)F/ZnO阵列对细胞的非特异性捕获优化
        5.3.5 Zn(OH)F/ZnO阵列的3D多级结构对捕获效率的影响
        5.3.6 Zn(OH)F/ZnO阵列的3D多级结构在全血样本的捕获表现
    5.4 本章结论
    参考文献
第6章 全文结论及展望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及专利

(7)基于生物信息学的前列腺癌与结直肠癌肿瘤标志物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整合甲基化与基因表达谱芯片的前列腺癌标志物分析与验证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数据来源
        2.2 数据预处理与分析
        2.3 功能富集分析与通路分析
        2.4 蛋白质-蛋白质交互网络构建与关键模块分析
    3 结果
        3.1 归一化DNA甲基化表达谱和基因表达谱数据
        3.2 前列腺癌中DEGs与 DMGs识别
        3.3 前列腺癌中异常甲基化基因识别
        3.4 抑癌基因筛选
        3.5 抑癌基因验证
        3.6 基因本体分析与KEGG通路分析
        3.7 蛋白质-蛋白质互作分析
        3.8 关键基因与PSA关系研究
    4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整合多组学数据库的前列腺癌诊断与预后标志物分析与验证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数据来源
        2.2 图的定义
        2.3 差异基因的功能富集分析与通路分析
        2.4 机器学习架构
        2.5 多组学数据库验证关键基因与药物靶点
    3 结果
        3.1 前列腺癌差异基因识别
        3.2 GO富集分析与KEGG通路分析
        3.3 前列腺癌相关差异基因互作网络拓扑结构
        3.4 多组学数据库验证关键基因
        3.5 多组学数据库验证药物靶点
        3.6 关键基因的GS评分
        3.7 AR通路可以作为与PSA相关的药物作用靶点
        3.8 对本研究中结果的性能分析
    4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结直肠癌中动态网络标志物识别以及免疫浸润关系的理论与模拟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数据来源
        2.2 算法理论基础
        2.3 基于差异表达的分子标志物的识别
        2.4 基于网络的分子标志物识别
        2.5 基于多组学数据库的DNB标志物验证
    3 结果
        3.1 结直肠癌关键分期中的DNB识别
        3.2 不同肿瘤分期的结直肠癌差异分子标志物识别
        3.3 基于WGCNA的 DNB标志物临床信息分析
        3.4 基于PPI网络的MYC分析
        3.5 基于TCGA数据库的DNB标志物验证
        3.6 抑癌基因筛选
    4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附录一 :PSA蛋白质序列
附录二 :GO分析结果
文献综述
    前言
    1 从神经网络到深度学习
        1.1 神经网络概述
        1.2 卷积神经网络
        1.3 图神经网络
        1.4 几种机器学习实现框架
    2 深度学习在生物信息学中的应用
        2.1 基因表达谱分析
        2.2 RNA结合蛋白结合点位预测
        2.3 DNA序列功能预测
        2.4 蛋白互作功能预测
        2.5 免疫
        2.6 靶向药物
    参考文献
致谢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发明专利

(8)益气解毒法联合术后辅助TP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气虚毒郁证)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肺癌病名溯源
    2.肺癌病因病机研究
        2.1 邪毒侵肺
        2.2 正虚体弱
        2.3 虚实夹杂
    3 中西医治疗肺癌研究现状
        3.1 中医治疗
        3.1.1 扶益正气
        3.1.2 祛除邪毒
        3.2 西医治疗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临床资料
        2.1 病例来源
        2.2 中西医诊断及辨证标准
        2.2.1 西医诊断标准
        2.2.2 中医诊断及辨证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剔除标准
        2.6 脱落标准
        2.7 脱落剔除病例处理
    3 研究方法
        3.1 样本量估计
        3.2 设计路线
        3.3 病例分组
        3.4 治疗方案
        3.4.1 益气解毒方组方
        3.5 观察指标
        3.5.1 一般性指标
        3.5.2 疗效性指标
        3.5.3 安全性指标
        3.6 统计方法
    4 研究结果
        4.1 完成情况
        4.2 一般基础资料比较
        4.2.1 年龄
        4.2.2 性别
        4.2.3 吸烟情况
        4.2.4 临床分期
        4.2.5 病理类型
        4.3 治疗效果比较
        4.3.1 肿瘤标志物比较
        4.3.2 中医临床症状比较
        4.3.3 KPS评分比较
        4.3.4 生活质量评分EORTC的 QLQ—C3O、QLQ-C13 比较
        4.3.5 血常规指标比较
        4.3.6 肝肾功比较
        4.3.7 一年生存率比较:
    5 讨论
        5.1 关于气虚毒郁型非小细胞肺癌的探讨
        5.2 益气解毒法在术后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
        5.3 益气解毒汤的组方依据及方义分析
        5.4 试验结果探讨
        5.4.1 益气解毒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探讨
        5.4.2 安全性评价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第三部分 文献综述 浅析非小细胞肺癌的西医认识及治疗
    参考文献
附件1 随机数字表
附件2 中医证型诊断量化标准
附件3 KARNOFSKY(KPS)评分表
附件4 EORTCQLQ—C3O(V3.O)评分表
附件5 EORTCQLQ-C13 评分表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9)益肾化瘀消症方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铂类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祖国医学对卵巢癌的认识
        1.1 卵巢癌的中医历史沿革
        1.2 卵巢癌的病因病机
        1.3 卵巢癌的中医治疗
    2 现代医学对晚期卵巢癌的治疗研究进展
        2.1 晚期卵巢癌治疗背景
        2.2 晚期卵巢癌的手术治疗
        2.3 晚期卵巢癌的化学治疗
        2.4 晚期卵巢癌的放射治疗
        2.5 晚期卵巢癌的靶向治疗
        2.6 晚期卵巢癌的免疫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目标
        1.2 病例来源
        1.3 研究对象
        1.4 治疗方法
        1.5 观察指标
        1.6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入组情况
        2.2 一般资料比较
        2.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4 毒副反应及安全性比较
第三部分 讨论
    1 益肾化瘀消症方方药机理的探讨
        1.1 方药组成及方义初探
        1.2 现代药理学研究
    2 疗效探讨及分析
        2.1 肿瘤客观疗效分析
        2.2 肿瘤标志物分析
        2.3 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2.4 生活质量分析
        2.5 不良反应和安全性分析
    3 临证体会
        3.1 益肾养阴,扶正固本
        3.2 化瘀解毒,缓而治之
        3.3 用药灵活,随症加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AJCC卵巢癌TNM和FIGO分期系统(2010年第七版)
    附录2: 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RECIST)
    附录3: 中医症状分级量化标准表
    附录4: KPS评分表
    附录5: 生命质量量表EORTC QLQ-C30
    附录6: WHO抗癌药物急性、亚急性毒副反应分度标准
    附录7: 符号及缩略语等的说明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CEACAM6通过调控ERK/AKT信号通路促进肾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材料与方法
    1.1 肾癌组织标本及细胞株来源
    1.2 主要实验试剂、耗材及仪器
    1.3 主要实验方法
2.结果
    2.1 CEACAM6 mRNA 及蛋白水平在 ccRCC 组织和细胞系中呈高表达,并与 ccRCC患者的总体生存率相关
    2.2 过表达CEACAM6 促进cc RCC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2.3 沉默 CEACAM6 表达抑制 ccRCC 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2.4 CEACAM6 通过ERK/AKT信号通路在肾细胞癌中发挥促癌作用
3.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转移性肾细胞癌治疗相关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四、肿瘤标志物的若干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胰腺癌诊治指南(2021)[J].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21(07)
  • [2]中国胰腺癌诊治指南(2021)[J].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 中华外科杂志, 2021(07)
  • [3]非小细胞肺癌中医不同证型与血清中β3GnT8、CD147等客观指标的相关性研究[D]. 季琴.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肺癌患者中医体质、证型与预后影响因素及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研究[D]. 甄伟.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5]四虫片对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及瘀毒交阻型胃癌术后患者的影响和网络药理学研究[D]. 解广东.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
  • [6]ZnO微/纳阵列基底构筑及其肿瘤标志物检测性能研究[D]. 武志华. 东华大学, 2020(01)
  • [7]基于生物信息学的前列腺癌与结直肠癌肿瘤标志物预测研究[D]. 佟延秋. 重庆医科大学, 2020(01)
  • [8]益气解毒法联合术后辅助TP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气虚毒郁证)的疗效观察[D]. 钟爽.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9]益肾化瘀消症方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铂类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临床研究[D]. 王欣晨.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10]CEACAM6通过调控ERK/AKT信号通路促进肾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研究[D]. 朱汝健. 南京医科大学, 2020

标签:;  ;  ;  ;  ;  

肿瘤标志物的若干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