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学习和情绪变化研究

技能学习和情绪变化研究

一、技能学习和心境变化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钟昭金[1](2021)在《平衡垫训练对聋哑学生平衡能力及心境状态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聋哑人群是人类大家庭的一份子,拥有与健全人同等的权利,但是因为身体先天缺陷或后天导致,使得聋哑人群在身体条件方面稍逊于健全人群。聋哑人群在学生时代接受特殊教育由于身体原因,导致平衡能力较弱,同时亦导致在学校情绪低落,意志消沉。平衡垫训练作为不稳定条件下的抗阻力量训练,使锻炼者能有效地刺激小肌肉群、提高核心肌群以及改善平衡能力,对于正处于生长发育期间的聋哑学生而言,平衡能力对于他们的身心发展、身体素养、创新的思维是至关重要的。通过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观察法、教学实验、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双耳听力领域均≥55db的30名聋哑学生,在家长签署实验知情同意书之下进行为期12周的分析测试,对照组(常规体育课程)和实验组(平衡垫训练)两组均进行测试静态平衡能力(人字步测试、闭眼单脚站立)和动态平衡能力(闭眼原地踏步、功能前伸测试)及前庭功能(垂直-X书测试、旋转行走测试),实验后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数据处理。鉴于此,探讨聋哑学生平衡能力发展的特点同时补偿其缺陷,为聋哑学生改善平衡能力及心境状态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以期促进聋哑学生体育课程多元化、实用化、科学化。在实验中所用的训练计划、测试指标均得到专家的认可,对训练前后的测试进行分析得出结果如下:1.静态平衡能力测试中,与对照组相比平衡垫训练干预后存在显着性差异,表现为平衡垫训练前后人字步测试、闭眼单脚站立测试中均具有显着性的变化,说明平衡垫训练可以提高聋哑学生的静态平衡能力。2.动态平衡能力测试中,与对照组相比平衡垫训练干预后存在显着性差异,表现为平衡垫训练前后闭眼原地踏步呈显着性差异,功能前伸测试呈非常显着性差异,说明平衡垫训练可以提高其动态平衡能力。3.前庭功能测试中,与对照组相比平衡垫训练干预后旋转-行走测试无显着性差异;垂直-X书测试存在显着性差异,实验组前后差值对比旋转-行走测试、呈非常显着性差异,垂直-X书测试呈显着性差异,说明平衡垫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聋哑学生的前庭功能。4.心境状态测试后,与对照组相比平衡垫训练干预后积极情绪具有非常显着性提高,消极情绪呈显着性下降,因此平衡垫训练对聋哑学生的心境状态有积极地改善作用。最后得出结论:由于平衡垫训练的趣味性和功能性,不仅改善了聋哑学生平衡能力,而且心境状态方面得到良好的改善。建议:聋哑学生体育教学设计中引入多样化的功能训练器械;在今后该领域的理论研究中,进一步加大对该群体的研究;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促进知识更新、形成专业化于一体的体育教师;教学中密切关注并及时解决特殊学生的心理问题。

卢姚[2](2021)在《太极(八法五步)练习对高中生心境状态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心境状态是个体情绪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国家、社会的重视,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有效改善高中生的心境状态,从而促进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青岛市某高级中学二年级的60名高中生(男生、女生各30人)作为实验对象,采用简式心境量表(POMS)测量其心境状态。根据TMD总分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人(男生、女生各15人),实验组高中生实施为期12周的太极(八法五步)练习干预,对照组高中生则按照《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仅进行常规的体育教学,不额外施加任何运动干预。在实验开始前、实验6周后和实验12周后对两组高中生的心境状态进行测量,通过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了解和掌握高中生心境状态的变化,探究太极(八法五步)对高中生心境状态的影响,为改善高中生心境状态以及太极(八法五步)在高级中学推广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实验结果:(1)实验6周后实验组高中生与对照组高中生的心境状态仍没有显着性差异,各情绪维度也没有显着性差异;实验12周后实验组高中生与对照组高中生的心境状态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在“紧张”“疲劳”“抑郁”“慌乱”情绪维度方面具有显着性差异,在“愤怒”情绪维度方面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在“精力”“与自我有关的情绪”维度方面有差距,但是并没有显着性差异。(2)实验组高中生实验6周后的心境状态与实验开始前的心境状态具有显着性差异,在“紧张”“愤怒”“精力”“与自我有关的情绪”情绪维度方面具有显着性差异,在“疲劳”“抑郁”“慌乱”情绪维度方面没有显着性差异;实验组高中生实验12周后的心境状态与实验开始前的心境状态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在“紧张”“愤怒”“抑郁”“精力”“与自我有关的情绪”情绪维度方面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在“疲劳”“慌乱”情绪维度方面具有显着性差异。(3)实验开始前,实验组高中生男生与女生心境状态没有显着性差异,各情绪维度也没有显着性差异;实验6周后,实验组高中生男生与女生心境状态也没有显着性差异,各情绪维度也没有显着性差异;实验12周后,实验组高中生男生与女生心境状态仍没有显着性差异,但在“紧张”情绪方面具有非常显着的差异,其余各情绪维度没有显着性差异。结论:(1)通过12个周的实验干预,可知太极(八法五步)练习可以非常显着地改善高中生心境状态。(2)实验组高中生心境状态的改善幅度与太极(八法五步)干预时间的长短密切相关。(3)太极(八法五步)练习对高中生心境状态的改善效果与性别没有关联。

朱芬[3](2021)在《科学家人文精神及其价值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造就人类社会发展与福化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背离问题。面对科技发展的双重效应,科技哲学领域研究者们从不同视角进行了溯源和追问。对科学活动主体的人文精神反思亦成为其中重要一环。以萨顿、斯诺为代表的西方学者就深刻意识到,科学危机的本质在于陷入工具理性的陷阱,消除其社会根源的现实出路在于给科学一种“向善”的导引和约束。而这一点不可能由科学自身来完成,需要充分发挥科学家人文精神的作用和功能。研究科学家人文精神及其价值,有助于揭示科学的人文蕴含和人性意义,增强研究者对人文学科的价值认同,加深和促进包括科研人员在内的普通大众对科学“增进人类福祉”这一崇高使命的理解。另一方面,尽管我国已发展成为科技大国,但国家和人民对于有家国情怀、有温度、顶天立地的科学家的需求没有变化。特别是在当下,随着科技向善、人是目的等主流价值观在各种组织的兴起,科学家人文精神研究更是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与使命。研究综合运用文献分析、内容分析、社会网络分析、语义网络分析、扎根理论、对比分析等质性和量化手段,以420位杰出科学家传记和127位中国当代青年科技精英的访谈为分析素材,基于科学家内部视角窥探和提炼了科学家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对于科研创新活动的积极作用,力图揭示科学家科学活动的丰盈影响因素,打破公众对科学家单一的刻板印象,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多元路径参考。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简要分析了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呈现和描述当前中国科学家整体的精神面貌及国内大力倡导和弘扬科学家精神的时代背景,指出研究科学家人文精神及其价值既是一种时代需求,也有其现实必要性。其次,对与研究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进行了界定和辨析,并基于国际上代表性学术观点,将科学家人文精神界定为认识层面的人文学科素养、态度层面的科学道德良知和价值层面对人类的终极关怀。第三,对杰出科学家人文精神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杰出科学家人文精神主要表现在深厚的人文艺术修养、纯粹的求知和探索动机以及促进人类福祉的普世情怀。同时研究还分析了人文精神在拓宽认知边界、启迪灵性思维、净化创造心境以及唤醒道德良知等方面的积极影响。第四,在文化和时代语境的双重考量下,进一步挖掘当代中国青年科技精英人文精神的内涵和意义。研究发现,当代中国青年科技精英人文精神主要体现为报国为民的家国情怀、信实不欺的诚信态度、执着不懈的求索精神、团结合作的协同精神以及兼济天下的奉献意识;并进一步从动力推进、道德约束、境界提升和价值导引四个方面探析了其内在机制。第五,重新思考了科学家人文精神的内涵和价值。基于两次实证分析结果,研究从科学活动主体的人性、科学社会功能中的人性、科学文化传统中的人性三个方面论证了“科学家人文精神本质是一种人性关切”的基本观点,并深入分析了其在丰富科学家文化精神追求、推动科技创新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无用”之用。同时,基于科学家人文精神作用受到客观条件制约以及人文与科学在本体论和方法论上的差异,分析了科学家人文精神促进科技创新的有限性。并探讨了大科学时代的科学家应当如何在追求科学进步和促进人类福祉之间保持平衡和张力。最后,通过辩证分析涵养中国科学家人文精神的现实环境,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和建议。研究的创新在于通过综合实证分析和理论思辨方法,从具体微观的科学实践活动中提炼并剖析了科学家人文精神的内涵及价值。研究的核心结论是:科学家人文精神本质是一种人性关切,在丰盈科学家文化精神追求的同时,帮助科学家跳出旧有范式制约、辩证把握科学的本质规定,从而引导和启发科学家从负责任角度为人类活动提出睿智而中肯的建议。在某种意义上,这是一种深远的影响,它使科学家在更高的层次上思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关系。这种上位思考也直接关系着科学发现与创造的能力。同时研究也指出应恰如其分地认识科学家人文精神影响的有限性。只有充分认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在促进人类福祉上的相通性和一致性,真正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才能促进科技与社会的实质进步与发展。

赵睿豪[4](2021)在《推拿对残疾人高水平射击运动员训练成绩促进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在推拿按摩以及射击项目研究基础上,结合射击项目特点与推拿实践,制定推拿方案,并对残疾射击运动员实施推拿干预8周。生理上选取关节活动度、皮肤两点阈,心理上选取心境状态作为推拿评价指标,干预前后测试相应指标,对干预前后测试指标和成绩进行量化分析。从两方面多角度来探索推拿对残疾人射击运动员训练成绩的促进,得出结论和建议,更好的为我国残疾人射击国家队备战东京奥运会提供实际服务与理论支持。也为今后射击项目训练后推拿研究提供一定参考。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研究对象是残疾人射击国家队6名运动员,结合现状与问题,制定一套具有针对性、系统性且适合残疾人射击运动员的推拿方案。对残疾人射击国家队6名队员训练结束后0~3小时内进行推拿干预,每周3次,每次40分钟,共进行8周。以推拿为自变量,以残疾人射击运动员关节活动度、皮肤两点阈、心境状态和训练成绩为因变量,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前后测试结果,探究推拿对运动员训练成绩的促进。研究结果:(1)制定出一套具有针对性、系统性且适合残疾人射击运动员的推拿方案。(2)8周的推拿对残疾人射击运动员颈椎关节、肩关节、胸腰椎以及右手食指各项活动度有较大幅度提升作用,显着性P值均小于等于0.05大于0.01;对肘关节、腕关节以及左手食指的关节活动度影响较小,显着性P值大于0.05。(3)8周的推拿对残疾人射击运动员上肢、肩颈部和腰背部皮肤两点阈降低作用较为明显,显着性P值均小于等于0.05大于0.01;对手部皮肤两点阈降低作用不明显,显着性P值大于0.05。(4)8周的推拿对残疾人射击运动员心境状态有显着改善作用,消极心境和TMD总分显着性P值均小于等于0.05大于0.01。(5)8周的推拿对残疾人射击运动员资格赛成绩具有显着提高作用显着性P值小于等于0.05大于0.01;对决赛成绩提高作用不显着P>0.05。研究结论:(1)推拿可显着改善残疾人射击运动员颈椎关节、肩关节、胸腰椎以及右手食指的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上肢、肩颈部和腰背部皮肤的感觉状态及运动员心境状态。(2)本套推拿方案符合残疾人射击运动员疲劳状态的恢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运动员射击训练成绩。

史鹏飞[5](2021)在《山地旅游非功用性体验价值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从“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比德说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论,“山”早已超越了地理环境的范畴,在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中蕴含着独特的象征意义。近年来,山地旅游以迅猛之势席卷全球,这也必将对山地资源丰厚的中国尤其是“九分山和原,一分坝和田”的山地大省——云南,在大众旅游深化发展、全域旅游战略示范、品质旅游创意设计的旅游发展新阶段产生巨大的带动效应,山地旅游发展亦受到了足够的实践及学术关照。然而,除少量资源禀赋极高的山地外,山地旅游的发展往往陷入重效益、轻内涵和有理念、缺衔接的窘境,其中原因纷繁,却难以回避供需脱节的现实问题。倘若旅游者只是为了享受精致的服务、千篇一律的产品,那何以选择山地?于旅游者而言,山地的比较优势究竟为何?山地旅游的内在价值何以彰显?本研究的讨论将以上述问题为切入点,希冀为山地旅游研究及实践提供些许参考。本研究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地旅游目的地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变化及其机制研究”(编号:41961021)、云南财经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山地旅游非功用性价值认同测度研究”(编号:2020YUFEYC034)为依托。研究将山地情感性、精神性、象征性特质与旅游者个性化、情感化、多元化消费需求相统一,聚焦山地旅游体验,以情境理论、情感认知评价理论、顾客感知价值理论为支撑,在溯源山地非功用性内涵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山地旅游非功用性体验价值”这一研究主题,试图从新的视角探究山地旅游比较优势、山地旅游价值彰显等现实问题。在对山地旅游非功用性体验价值的剖析中,搭建了“逻辑框架梳理-价值内涵解构-体验价值测度—优化路径探析”的分析框架,重点回答了3个研究问题:“什么是山地旅游非功用性体验价值?其中包含哪些潜在的具体维度?”“如何测度山地旅游非功用性体验价值?不同案例地非功用性体验价值维度是如何表现的?”“山地旅游非功用性体验价值各维度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如何基于这种关系提升优化山地旅游非功用性体验价值水平以促进山地旅游可持续发展?”针对问题1这一探索性问题,研究以大数据爬取技术获取马蜂窝、知乎网的山地旅游网络游记为原始资料,运用扎根理论方法,通过逐级编码,抽象出55个初始范畴、13个主范畴,逐步“浮现”出“山地旅游非功用性体验价值”的核心范畴,辨识了山地旅游非功用性体验价值具体维度,并对其内在机理及实质进行了阐释;针对研究问题2这一描述性问题,研究以扎根理论分析成果为依托、以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为参考,遵循一系列量表开发程序开发出山地旅游非功用性体验价值测度量表,并以云南省典型山地旅游目的地玉龙雪山景区、苍山景区为案例地,通过问卷调查获取相关数据,经过探索性因子分析、信度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Mann-Whitney U test的连续过程检验、修正了测度量表,对比分析了玉龙雪山景区和苍山景区的测度水平;针对研究问题3这一涉及因果性的问题,研究摒弃了传统的线性和对称思维,引入csQCA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所构建的山地旅游非功用性体验价值“投入-收益”复杂因果模型进行了检验,分析了影响山地旅游非功用性体验价值收益的多个条件组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山地旅游非功用性体验价值收益优化提升路径及策略建议。对3个研究问题的探析主要形成如下结论:1)山地旅游非功用性体验价值的核心范畴是“人-山对话下的成己之路”,包括山地旅游非功用性体验价值投入和山地旅游非功用性体验价值收益两个向度共计13个维度。其中,“我”的身体是山地旅游非功用性体验价值生成的中介;“山”的情境是山地旅游非功用性体验价值彰显的载体;“成己”是山地旅游非功用性体验价值的终极指向。山地旅游非功用性体验在中国的实践彰显了个人主义价值,其体验价值的意义中心是自我意识的回归和成就自我的终极指向。2)山地旅游非功用性体验价值测度量表包含山地旅游非功用性体验价值投入(编制21个测量项)和山地旅游非功用性体验价值收益(编制32个测量项)两个部分,所编制的测量项简约地表征了所测维度,具有较好的信、效度;经测度,山地旅游非功用性体验价值在不同山地旅游目的地表现出了显着差异,可作为山地旅游目的地特色化定位、差异化发展的重要依托。除情感价值外,玉龙雪山景区在山地旅游非功用性体验价值的整体水平表现上均好于苍山景区,两地在多个山地旅游非功用性体验价值维度和具体属性方面存在统计上的显着性差异。3)山地旅游非功用性体验价值投入和山地旅游非功用性体验价值收益之间存在复杂因果关系,证实了所构建山地旅游非功用性体验价值“投入-收益”因果模型的合理性,并提出从定位重构→精神性的“召唤结构”、业态创新→具身化的“沉浸场所”、产品设计→挑战性的“成己镜像”、意境生成→差异化的“第三空间”、文化表征→神圣感的“体验世界”、情感联结→互动性的“对话之域”等方面提升优化山地旅游非功用性体验价值收益水平。本研究着眼于“山地旅游非功用性体验价值”这一研究主题所进行的探究,是对旅游者与山地“人-山”关系新的诠释,在对3个具体研究问题做出回答后,本研究认为,山地旅游非功用性体验价值是山地旅游发展的内核,是山地旅游的比较优势所在,也是山地旅游内在价值彰显的重要途径,将对深化山地旅游研究并指导山地旅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魏春雨[6](2020)在《探究不同体育运动项目对大学生心境状态的影响 ——以上海师范大学为例》文中提出心境状态是一种情绪状态,良好的心境状态能够对一个人产生积极的影响,体育锻炼能够对大学生的心境状态产生积极性影响,预防消极情绪的产生,改善不良情绪状态,进而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本研究以体育运动对心境状态的影响研究为背景,以不同体育运动项目对大学生心境状态产生的不同影响为切入点,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选取348名上海师范大学大学一年级学生为实验对象,分别进行10周不同运动项目的体育锻炼,在实验前与实验后分别进行两次心境状态的测量,通过SPSS 22.0对所测量的心境状态数据进行差异性检验。通过对参加不同体育运动项目的大学生进行心境状态前后数据变化的对比研究,分析不同体育运动项目对大学生心境状态所产生的不同方向、不同程度的影响,有助于大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项目,为体育运动改善大学生心境状态、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实践参照。得出的实验结果如下:(1)10周实验后,体育运动使大学生心境状态的情绪纷乱总分(简称TMD)均值有所下降,大学生整体心境状态得到改善,排球、跆拳道、空手道、太极拳运动对大学生TMD值下降影响显着。(2)不同体育运动项目会对大学生的消极情绪分别产生不同的影响:足球、飞镖运动有利于大学生紧张情绪的降低,太极拳运动有利于大学生愤怒情绪的降低,排球和跆拳道运动有利于大学生疲劳情绪的降低,健美操运动有利于大学生抑郁情绪的降低,乒乓球、空手道、健美操和太极拳运动有利于大学生慌乱情绪的降低。(3)不同体育运动项目会对大学生的积极情绪分别产生不同的影响:除了飞镖外其他运动均有利于大学生自尊感的提升;篮球、空手道、健美操运动能够同时显着性提高大学生的精力和自尊感;排球、乒乓球、跆拳道运动对大学生自尊感的提升影响较大。(4)不同体育运动项目对心境状态各因子的影响程度不同:飞镖、跆拳道使大学生紧张、疲劳情绪降低程度最大;太极拳使大学生愤怒、抑郁、慌乱情绪降低程度最大;空手道、足球最有利于大学生精力、自尊感的提高。研究结论:不同项目的体育运动均能够改善大学生的心境状态,体育运动项目能够对一个或几个情绪状态因子产生较为显着的影响,从而影响TMD,大学生参与的体育运动项目与其心境状态各情绪因子发生的变化存在一定的联系。

黄秀玲[7](2020)在《儿童滑板车训练对视力障碍学生平衡能力及心境状态影响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平衡能力是身体素质的一种,人的任何身体活动可以说几乎都是在维持身体平衡的状态下进行的。本文主要谈论的是儿童滑板车训练对视力障碍学生平衡能力及心境状态的影响。据我国残疾人官网数据显示,我国视力障碍群体人数庞大。视力障碍人群由于其视力缺陷,平衡能力发展较差。本研究通过查阅视力障碍人群的群体数量、视力障碍人群平衡能力的研究现状相关文献、根据我国《盲校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确立了以儿童滑板车训练发展视力障碍学生平衡能力的研究框架。儿童时期是平衡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因此本研究从视力障碍学生身体素质发展需求、社会适应角度出发,利用文献综述、实地考察的方法,在综合视力障碍学生自身生理特点、了解盲校体育教学方法后,设计出一套适合视力障碍学生参与的儿童滑板车训练方法,旨在寻找有效提高视力障碍学生平衡能力的方法,希望能够通过儿童滑板车训练有效发展视力障碍学生的平衡能力。该研究一共选取了22名视力障碍学生作为实验组并对其进行儿童滑板车训练,另外还选取相同数量但不参与儿童滑板车训练的视力障碍学生作为对照组。在实验组学生经过12周的儿童滑板车训练过程中,对两组学生进行实验数据前测和后测。通过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分析两组学生实验前后数据,得出以下结果:1.实验后,实验组的“闭眼单脚站立”指标数据优于对照组,这表明实验组的静态平衡能力优于对照组,儿童滑板车训练可以提高视力障碍学生的静态平衡能力。2.实验后,实验组的动态平衡指标“六步走”、“原地转5圈走10米”测试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实验后实验组的动态平衡能力显着优于对照组,儿童滑板车训练可以提高视力障碍学生的动态平衡能力。3.与对照组全盲学生相比,实验组全盲学生在经过12周儿童滑板车训练后,平衡能力测试数据有显着改善,儿童滑板车训练能够有效提升全盲学生的平衡能力。4.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后心境状态调查结果分析显示,实验组在进行儿童滑板车训练后,消极情绪倾向明显下降,积极情绪略有提高,说明该儿童滑板车训练对视力障碍学生的心境状态有显着改善作用。综合实验数据与实际观察得出:儿童滑板车训练能够有效提高视力障碍学生的平衡能力及改善他们的心境状态。

柏娇娇[8](2020)在《花样跳绳对高中女生身体成分及心境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课,而体育课活动对提高学生身心健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中生正处于第二性特征发育的成熟时期,更多关注自己身体形态的外在美,尤其是高中女生,参与体育活动时间少、兴趣不足,长期的不良坐姿导致身体变形,严重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因此,选择一项适合并感兴趣的运动项目显得尤为重要。花样跳绳作为一项新兴运动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集健身性、娱乐性、趣味性、观赏性、竞技性、文化性于一身的运动项目,对愉悦身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缓解心理压力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实验法以及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曲阜市第一中学高二女生为实验对象,以花样跳绳对高中女生身体成分及心境的影响为研究对象,抽取60名女生分为实验组30人进行12周花样跳绳教学干预,对照组30人进行常规体育课教学,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通过探索花样跳绳对高中女生身体成分及心境的影响,为花样跳绳在高中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意见,从而达到真正的实验目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实验结果:1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身体成分及心境的各维度上均无显着性差异,具有同质性。2实验前后,通过T检验可知,实验组在身体成分上,体重、BMI指数、身体水分各指标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在去脂体重、肌肉量、腰臀比的指标上呈现出显着性差异;对照组只有去脂体重呈现出显着性差异,其他指标并没有明显变化。3实验前后,实验组高中女生的心境状态各维度变化均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对照组学生在紧张、精力、与自我有关、TMD总分维度上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愤怒、疲劳维度具有显着性差异。4实验后组间对比,在身体成分中,实验组在去脂体重、肌肉量、身体水分上比对照组的实验效果更好一些,具有显着性差异。5实验后组间对比,实验组在心境各维度上得分都高于对照组,在愤怒维度呈显着性差异,抑郁、慌乱、精力、TMD总分维度呈非常显着性差异。结论:1实验证明,花样跳绳对高中女生身体成分的影响非常显着,在合理控制高中女生运动的时间以及强度等方面,其体重、去脂体重、肌肉量、腰臀比、身体水分具有显着性变化。2花样跳绳对高中女生的心境有着显着影响,实验后,实验组心境各维度(紧张、愤怒、疲劳、抑郁、精力、慌乱、与自我有关)都呈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尤其是在愤怒、抑郁、精力、慌乱维度上显着提高。3通过实验证明,花样跳绳对高中女生身体成分及心境影响的效果更显着,因此,花样跳绳是适合高中阶段女生练习的体育运动项目,对我国体育课程改革和花样跳绳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吕东[9](2020)在《“一带一路”沿线独联体国家中国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沿线国家各领域的交流和合作不断深化,各国间的科技人文交流日益频繁,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人数持续增长,成为出国留学的新潮流和新趋势。然而沿线国家民族众多,社会环境复杂,语言、文化、风俗迥异且各具特色。因此留学生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不仅要承受在异国的学校完成学业的压力,还要面临更为严峻的语言障碍、文化差异、饮食习惯、人际交往、人身安全、甚至歧视与偏见等一系列问题,对留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预研究首先通过相关文献综述与对“一带一路”沿线独联体国家部分中国留学生的走访与探查,结合独联体国家具体的文化背景与实际情况,以问题为导向,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本土化量表进行修订。分别对艾森克心理状态评估量表("Самооценкапсихическихсостояний"Айзенка);自我感觉、积极性和心境评估量表(Самочувствия,активностиинастроения,САН);精神状态临床评估量表(Клиническийопросникдлявыявленияиоценкиневротическихсостояний)等俄语原版量表进行汉语和阿塞拜疆语版的双语修订。对修订好的量表进行信效度检验,结果显示信效度良好。为后续研究提供方法和工具上的支撑。研究一选取在“一带一路”沿线的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等独联体国家留学的201名中国留学生作为被试,采用修订好的量表对该地区中国留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大范围普查,了解该地区中国留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一带一路”沿线独联体国家中国留学生在焦虑、偏执、抑郁、强迫、挫折感、攻击性等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为严重。在焦虑性、挫折感、神经衰弱等方面的性别差异显着,女生差于男生;在焦虑性、挫折感、攻击性等方面的受教育水平差异显着,硕士生差于本科生;出国时长对留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影响。研究二在研究一大范围普查的基础上,由大入小,精确到小范围进行了对比。以具有独联体国家代表性的阿塞拜疆为统一的文化背景,分别选取在阿塞拜疆留学的中国和土耳其留学生各98名作为被试,对比二者在各个维度上的心理健康差异及其人格气质类型差异,进一步探讨该地区中国留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否还存在于其他留学生群体,以及二者在心理健康问题上存在的差异。调查结果显示,在阿塞拜疆的中国留学生在焦虑性、抑郁,神经衰弱、歇斯底里、躯体化维度上的心理健康水平显着好于土耳其留学生;在阿塞拜疆的中国留学生在挫折感、强迫症状维度上差于土耳其留学生。在阿塞拜疆的中国和土耳其留学生被试在人格气质类型方面存在显着差异,土耳其留学生大部分属于胆汁质,中国留学生大部分属于多血质。研究三通过对“一带一路”沿线独联体国家的20名中国留学生进行深入访谈,分别从受访者出国前的准备、出国后在学术、语言、生活、心理等方面的适应和求学目标与对东道国的期望等角度进一步探明该群体在留学过程中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从而验证研究一和研究二问卷调查得出的结论。访谈结果发现,受访者因语言困难与交流障碍、学业压力、文化差异、文化适应、文化距离、应对方式、期望落差、生活满意度、歧视与偏见等因素造成的抑郁、焦虑、强迫症状、挫折感、偏执、负性情绪、人际交往敏感、神经衰弱等心理健康问题尤为突出,与问卷调查得出的结果基本一致。综上所述,“一带一路”沿线独联体国家中国留学生在焦虑、偏执、抑郁、强迫、挫折感、攻击性等方面心理健康问题较为严重。性别、受教育水平、出国时长等因素的差异显着。在阿塞拜疆的中国留学生在挫折感、强迫症状维度上差于土耳其留学生。影响中国留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包括:语言困难、文化差异、文化适应、学习压力过大、经济压力、应对资源(知识和技能)、受教育水平、国籍和文化距离等。当前研究结论为今后促进“一带一路”沿线独联体国家中国留学生的跨文化交流、留学生服务、教育和管理等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同时,也为正在或者将要赴该地区留学的学生本人和家长、派出学校和单位、出国培训机构、国家留学服务中心和相关留学管理机构,乃至各种心理咨询部门提供借鉴和参考。

潘雅静[10](2019)在《散打训练对普通大学生心境状态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成为大学教育重点、社会关注焦点,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培养良好的心理健康刻不容缓。心境作为情绪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充分表明,运动干预作为疏导大学生心理的重要手段,对改善大学生心境状态、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散打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代表,可能是改善大学生心境状态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其效果仍有待于通过研究进一步论证。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以北京体育大学2018级40名学科生(男、女生各20人)为实验对象,通过简式POMS心境量表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各20人,男、女生各10人,分别进行为期12周,每周2次,每次90分钟的散打训练、常规体育教学,通过对实验前、实验中和实验后心境状态的测量与比较,了解散打训练对普通大学生心境状态的影响,为大学生心境状态的改善提供一种新的选择,通过习练散打帮助大学生释放和缓解学业压力、精神压力,增进心理健康。通过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实验前两组大学生的心境状态处于同一水平,实验中两组大学生的心境状态没有显着差异;实验结束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学生消极心境下降更大,积极心境提升更显着,心境状态的改善幅度更大;2、实验组大学生心境状态的改善程度与运动干预的时间长短密切相关,其中短期(6周)的散打训练对于大学生心境状态的改善效果不显着,长期(12周)的散打训练对善大学生心境状态改善效果显着;3、从实验组不同性别大学生在不同实验阶段心境状态的测量与比较结果看,男、女大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心境状态得分虽有差异,但不显着,说明散打训练对大学生心境状态的改善作用与学生性别无关。4、散打训练注重“内外兼修”,对抗性强,训练手段多样化,能有效缓解大学生的消极心境,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积极心境的提升,从而改善大学生的整体心境状态,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是有效干预手段。

二、技能学习和心境变化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技能学习和心境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平衡垫训练对聋哑学生平衡能力及心境状态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选题目的与意义
        1.2.1 选题目的
        1.2.2 选题意义
    1.3 技术路线图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平衡垫
        2.1.2 聋哑学生
        2.1.3 平衡能力
        2.1.4 心境状态
    2.2 平衡垫训练的相关研究
        2.2.1 国内平衡垫训练理论研究现状
        2.2.2 国外平衡垫训练的相关研究
    2.3 平衡能力的相关研究
        2.3.1 关于平衡能力的测试研究
        2.3.2 聋哑学生与平衡能力的相关研究
    2.4 心境状态的相关研究
        2.4.1 体育锻炼对心境状态的影响研究
        2.4.2 心境状态的测试研究
    2.5 研究评述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观察法
        3.2.4 教学实验法
        3.2.5 数理统计法
        3.2.6 逻辑分析法
4 实验结果
    4.1 平衡垫训练对聋哑学生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
        4.1.1 实验前对照组与实验组静态平衡能力差异性分析
        4.1.2 实验前后对照组与实验组静态平衡能力的结果分析
    4.2 平衡垫训练对聋哑学生动态平衡能力的影响
        4.2.1 实验前对照组与实验组动态平衡能力差异性分析
        4.2.2 实验前后对照组与实验组动态平衡能力的结果分析
    4.3 平衡垫训练对聋哑学生前庭功能的影响
        4.3.1 实验前对照组与实验组前庭功能差异性分析
        4.3.2 实验前后对照组与实验组前庭功能的结果分析
    4.4 平衡垫训练对聋哑学生心境状态的影响
        4.4.1 实验前对照组与实验组心境状态差异性分析
        4.4.2 实验前后对照组、实验组心境状态测量的结果分析
5 分析与讨论
    5.1 12周平衡垫训练对聋哑学生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
    5.2 12周平衡垫训练对聋哑学生动态平衡能力的影响
    5.3 12周平衡垫训练对聋哑学生前庭器官的影响
    5.4 12周平衡垫训练对聋哑学生心境状态的影响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1.1
        6.1.2
        6.1.3
        6.1.4
    6.2 建议
        6.2.1
        6.2.2
        6.2.3
        6.2.4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实验前基本信息
附录B 专家访问提纲
附录C 家长知情书
附件D 对照班聋哑学生常规课程训练方案一览表
附件E 实验班聋哑学生平衡垫训练方案一览表
附录F 受试者测试记录表
附录G POMS心境状态量表测量
附录H 训练精彩瞬间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2)太极(八法五步)练习对高中生心境状态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引起国家、社会的重视
        1.1.2 心境状态对人的心理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
        1.1.3 太极(八法五步)练习可能是改善高中生心境状态的有效运动干预手段
    1.2 选题目的与意义
        1.2.1 选题目的
        1.2.2 选题意义
2.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太极(八法五步)
        2.1.2 心境状态
    2.2 心境状态的影响因素
        2.2.1 内部因素
        2.2.2 外部因素
        2.2.3 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的相互作用
    2.3 运动干预对心境状态影响的研究现状
        2.2.1 国内研究现状
        2.2.2 国外研究现状
    2.4 太极拳对心境状态影响的研究
    2.5 相关量表的研究
        2.5.1 简式心境量表(POMS)
        2.5.2 SF-36 量表
    2.6 文献述评
3.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实验法
        3.2.5 数理统计法
4.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实验过程中实验组与对照组心境状态测量结果的组间对比分析
        4.1.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心境状态测量结果的组间对比分析
        4.1.2 实验6 周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心境状态测量结果的组间对比分析
        4.1.3 实验12 周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心境状态测量结果的组间对比分析
    4.2 实验前、6 周后、12 周后实验组心境状态测量结果的组内对比分析
        4.2.1 实验组实验开始前与实验6 周后的心境测量结果对比分析
        4.2.2 实验组实验开始前与实验12 周后的心境测量结果对比分析
    4.3 实验组男、女高中生心境状态测量结果的对比分析
        4.3.1 实验组男、女高中生实验前心境状态测量结果的对比分析
        4.3.2 实验组男、女高中生实验6 周后心境状态测量结果的对比分析
        4.3.3 实验组男、女高中生实验12 周后心境状态测量结果的对比分析
    4.4 结果讨论
        4.4.1 太极(八法五步)练习对高中生心境状态的影响
        4.4.2 太极(八法五步)练习对高中生心境状态影响的男女差异
5.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致谢

(3)科学家人文精神及其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科学与人文的结合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
        1.1.2 人文精神关乎科学家科学活动的价值向度
        1.1.3 当代中国急需塑造科学人才的人文精神
    1.2 研究现状及评述
        1.2.1 杰出科学家人文精神的研究
        1.2.2人文浸润与科学成就的相关性分析
        1.2.3 人文精神助力科学活动的机理探索
        1.2.4 缺乏结合科学实践的微观实证研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丰富对科学家人文精神的学理性认识
        1.3.2 更深层次理解和推进科技与社会发展
    1.4 研究方法、技术路径与创新之处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径
        1.4.3 创新之处
第2章 科学家人文精神的概念厘清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辨析
        2.1.1 科学家与杰出科学家
        2.1.2 人文与人文精神
        2.1.3 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
    2.2 代表性观点
        2.2.1 科学家的人文学养
        2.2.2 科学家的道德良知
        2.2.3 科学家的人类关怀
    2.3 理论基础
        2.3.1 马克思主义: 人论
        2.3.2 萨顿: 科学人文主义
        2.3.3 劳斯: 科学是一种文化
第3章 杰出科学家人文精神的实证分析
    3.1 基于传记内容的杰出科学家人文精神探索
        3.1.1 杰出科学家的选定
        3.1.2 以学术评传和自传为研究素材
        3.1.3 研究范式的考量
        3.1.4 内容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
        3.1.5 数据处理
    3.2 杰出科学家人文精神主要表现的研究结果
        3.2.1 深厚的人文艺术素养
        3.2.2 纯粹的求知探索动机
        3.2.3 增进人类福祉的宇宙情怀
    3.3 杰出科学家人文精神影响的研究结果
        3.3.1 拓宽认知疆域
        3.3.2 启迪灵性思维
        3.3.3 激发创造动能
        3.3.4 引领价值追求
    3.4 讨论: 人文艺术熏陶让科学家更优秀?
第4章 当代中国青年科技精英人文精神的实证分析
    4.1 基于访谈文本的当代中国青年科技精英人文精神探析
        4.1.1 青年科技精英的选取
        4.1.2 以Wiley人物专访为分析文本
        4.1.3 扎根理论为研究方法
        4.1.4 数据处理
    4.2 中国当代青年科技精英人文精神内涵的研究结果
        4.2.1 报国为民的家国情怀
        4.2.2 信实不欺的诚信态度
        4.2.3 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
        4.2.4 跨界互动的协作精神
        4.2.5 兼济天下的奉献意识
    4.3 中国当代青年科技精英人文精神影响的研究结果
        4.3.1 动力推进
        4.3.2 道德约束
        4.3.3 境界提升
        4.3.4 价值引导
    4.4 讨论
        4.4.1 中国人文的“为道”与西方人文的“为学”
        4.4.2 科学家镜像评价与真实自我之间的反差
第5章 科学家人文精神的审思
    5.1 科学家人文精神本质是一种人性关切
        5.1.1 科学活动主体的人性
        5.1.2 科学社会职能中的人性
        5.1.3 科学文化传统中的人性
        5.1.4 出发点与落脚点:人
    5.2 科学家人文精神的价值分析
        5.2.1 让科学家“高出”自己
        5.2.2 增进科学活动的上位思考和德性考量
        5.2.3 为科技创新提供价值引领和精神支撑
        5.2.4 推动人类持续发展和文明进步
    5.3 科学家人文精神积极作用的有限性
        5.3.1 科学家人文精神价值的发挥受到历史与境的影响
        5.3.2 认识论差异决定了人文精神对科学创造作用的有限性
        5.3.3 方法论差异决定了人文精神对科学创造作用的有限性
    5.4 为学还是为道?当代科学家应当具备怎样的人文精神?
        5.4.1 当代科学发展的新特征——步入大科学时代
        5.4.2 大科学时代凸显科学家社会责任与伦理道德
        5.4.3 大科学时代科学家还需要“为科学而科学”吗?
        5.4.4 追求科学卓越和促进人类福祉在大科学时代不可偏废
第6章 科学家人文精神培育提升的现实环境及对策建议
    6.1 有利环境
        6.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
        6.1.2 科学家精神得到大力弘扬
    6.2 制约因素
        6.2.1 工具理性的蔓延张扬
        6.2.2 重理轻文的教育格局
        6.2.3 科技体制的内在缺陷
        6.2.4 科学家人性形象传播不足
    6.3 培育途径
        6.3.1 注重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早期引导和激发
        6.3.2 重视科学后备人才伦理道德的贯通式培育
        6.3.3 变革教育模式中科学与人文的过度对立
        6.3.4 塑造科学家形象时坚持以人为本
    6.4 提升对策
        6.4.1 鼓励科学家的人文艺术浸润
        6.4.2 增强科学家科研的内在探索动机
        6.4.3 重视良好学术生态的营造与建设
        6.4.4 加大国家层面的呼吁与弘扬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4)推拿对残疾人高水平射击运动员训练成绩促进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任务
2 文献综述
    2.1 残疾人射击运动项目特征
        2.1.1 残疾人射击运动项目概况
        2.1.2 残疾人射击项目训练特点
        2.1.3 残疾人射击项目疲劳损伤及恢复特点
        2.1.4 残疾人运动员特点
    2.2 残疾人射击运动训练成绩影响因素
        2.2.1 射击制胜需要技术与心理双重稳定
        2.2.2 射击成绩受心理波动与疲劳伤病制约
    2.3 推拿在运动队训练中的应用
        2.3.1 推拿概述
        2.3.2 推拿促进运动员疲劳恢复
        2.3.3 推拿改善运动员心境状态
    2.4 阐释推拿效果指标的研究现状
        2.4.1 关节活动度
        2.4.2 两点阈
        2.4.3 心境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实验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
    4.1 残疾人射击运动员推拿方案的制定
    4.2 残疾人射击运动员推拿干预前后测试结果
        4.2.1 推拿干预前后残疾人射击运动员关节活动度结果
        4.2.2 推拿干预前后残疾人射击运动员两点阈结果
        4.2.3 推拿干预前后残疾人射击运动员心境状态结果
        4.2.4 推拿干预前后残疾人射击运动员训练成绩结果
5 分析与讨论
    5.1 推拿促进残疾人射击运动员训练成绩分析
        5.1.1 推拿对残疾人射击运动员关节活动度影响下促进训练成绩分析
        5.1.2 推拿对残疾人射击运动员两点阈影响下促进训练成绩分析
        5.1.3 推拿对残疾人射击运动员心境影响下促进训练成绩分析
    5.2 相关性分析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简式心境状态量表(POMS)

(5)山地旅游非功用性体验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旅游者需求和目的地选择的新特点
        二、目的地开发及转型发展的新要求
        三、山地旅游深度体验性特质挖掘的新机遇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动态
        一、山地旅游研究
        二、非功用性相关研究
        三、山地旅游非功用性相关研究
        四、研究评述
    第三节 研究问题、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第四节 研究框架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四、技术路线
    第五节 研究重、难点
        一、研究的重点
        二、研究的难点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山地旅游
        二、非功用性旅游体验
        三、体验价值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情境理论
        二、情感认知评价理论
        三、顾客感知价值理论
    第三节 山地的功用性与非功用性分析
        一、山地功用性:生存与生产的物质空间
        二、山地非功用性:浪漫与理想的精神王国
        三、山地旅游:亟待回归的非功用性实现路径
第三章 山地旅游非功用性体验价值解析
    第一节 分析方法阐述
        一、研究问题的明确
        二、资料分析方法:扎根理论
        三、数据来源
        四、分析工具
    第二节 山地旅游非功用性体验价值解构过程
        一、扎根理论的分析准备
        二、开放式编码
        三、主轴式编码
        四、选择式编码
        五、理论饱和与研究的科学性
    第三节 山地旅游非功用性体验价值的逻辑机理
        一、山地旅游非功用性体验价值投入
        二、山地旅游非功用性体验价值收益
        三、山地旅游非功用性体验价值实质
第四章 山地旅游非功用性体验价值的测度
    第一节 测度准备与步骤阐述
        一、研究问题的明确
        二、案例地选择
        三、测度步骤阐述
    第二节 量表开发与问卷设计
        一、从扎根理论到概念化、操作化的理论探讨
        二、量表开发过程概述
        三、研究变量与测量项选择
        四、问卷内容与形式
        五、预调研与问卷修正
    第三节 数据收集与量表检验
        一、数据收集与筛选
        二、差异显着性检验与样本概况
        三、信度与效度分析
        四、量表生成
    第四节 案例地测度结果对比评价
        一、测度结果总体评价
        二、山地旅游非功用性体验价值投入对比分析
        三、山地旅游非功用性体验价值收益对比分析
第五章 山地旅游非功用性体验价值维度组态分析
    第一节 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一、研究问题的明确
        二、研究假设
        三、体验价值“投入-收益”模型构建
    第二节 “投入-收益”模型定性比较分析
        一、研究方法选择
        二、定性比较分析过程
        三、定性比较组态阐释
    第三节 山地旅游非功用性体验价值收益水平的优化提升
        一、定位重构:精神性的“召唤结构”
        二、业态创新:具身化的“沉浸场所”
        三、产品设计:挑战性的“成己镜像”
        四、意境生成:差异化的“第三空间”
        五、文化表征:神圣感的“体验世界”
        六、情感联结:互动性的“对话之域”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创新点与研究局限
        一、研究创新点
        二、研究局限
    第三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山地旅游网络游记文本目录
    附录B 云南玉龙雪山旅游非功用性体验价值调查问卷
    附录C 云南苍山旅游非功用性体验价值调查问卷
致谢
在读期间完成的研究成果

(6)探究不同体育运动项目对大学生心境状态的影响 ——以上海师范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依据
        1.1.1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广泛关注
        1.1.2 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境状态有重要作用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体育运动项目
        2.1.2 心境状态
    2.2 国内研究现状
        2.2.1 心境状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2.2.2 关于体育运动项目对心境状态影响的相关研究
    2.3 国外研究现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框架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方法
        3.3.1 文献资料法
        3.3.2 问卷调查法
        3.3.3 实验法
        3.3.4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不同体育运动项目对大学生心境状态各因子的影响
        4.1.1 篮球运动对大学生心境状态各因子的影响
        4.1.2 足球运动对大学生心境状态各因子的影响
        4.1.3 排球运动对大学生心境状态各因子的影响
        4.1.4 乒乓球运动对大学生心境状态各因子的影响
        4.1.5 跆拳道运动对大学生心境状态各因子的影响
        4.1.6 空手道运动对大学生心境状态各因子的影响
        4.1.7 健美操运动对大学生心境状态各因子的影响
        4.1.8 太极拳运动对大学生心境状态各因子的影响
        4.1.9 飞镖运动对大学生心境状态各因子的影响
        4.1.10 各运动项目对大学生TMD的影响
    4.2 不同体育运动项目对大学生心境状态同因子的影响
        4.2.1 不同体育运动项目对紧张因子的差异性影响
        4.2.2 不同体育运动项目对愤怒因子的差异性影响
        4.2.3 不同体育运动项目对疲劳因子的差异性影响
        4.2.4 不同体育运动项目对抑郁因子的差异性影响
        4.2.5 不同体育运动项目对精力因子的差异性影响
        4.2.6 不同体育运动项目对慌乱因子的差异性影响
        4.2.7 不同体育运动项目对自尊因子的差异性影响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大学生最喜爱体育运动项目调查
    附录2:症状自评量表SCL-90
    附录3:大学生心境状态量表(POMS)
致谢

(7)儿童滑板车训练对视力障碍学生平衡能力及心境状态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视力残疾人群的身心发展需要社会关注
        1.1.2 残疾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特殊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1.1.3 视力障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对身体活动的重要性
    1.2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儿童滑板车
        2.1.2 视力障碍学生
        2.1.3 平衡能力
        2.1.4 心境
    2.2 特殊学生体育教学、体育训练相关理论研究
    2.3 视力障碍学生相关理论研究
    2.4 儿童滑板车相关理论研究
    2.5 儿童滑板车与平衡能力的相关研究
    2.6 平衡能力相关理论研究
        2.6.1 国内有关平衡能力的研究现状
        2.6.2 国内特殊儿童平衡能力的研究现状
    2.7 心境状态相关理论研究
        2.7.1 特殊人群心境状态理论研究
        2.7.2 国内外有关视力障碍人群心境状态的研究现状
    2.8 小结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观察法
        3.2.3 实验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逻辑分析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受试者基本情况分析
    4.2 儿童滑板车训练对视力障碍学生平衡能力的影响
        4.2.1 实验前两组学生平衡能力测试结果的组间比较
        4.2.2 实验过程中两组学生平衡能力测试结果的组内比较
        4.2.3 儿童滑板车训练对全盲学生平衡能力的影响
    4.3 儿童滑板车训练对视力障碍学生心境状态的影响
        4.3.1 实验过程中两组学生心境状态组间对比
        4.3.2 实验过程中两组学生心境状态组内对比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1.1 儿童滑板车训练对视力障碍学生平衡能力的影响
        5.1.2 儿童滑板车训练对视力障碍学生心境状态的影响
        5.1.3 儿童滑板车训练丰富了视力障碍学生的体育参与方式
    5.2 建议
        5.2.1 盲校教育应加强发展学生的平衡能力
        5.2.2 儿童滑板车可以作为有效提高使用者平衡能力的手段
        5.2.3 增加盲校趣味性课程建设
        5.2.4 呼吁社会关注视力障碍人群
    5.3 研究不足
6 致谢
7 参考文献
8 附录
    附录 A
    附录 B
9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8)花样跳绳对高中女生身体成分及心境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花样跳绳的概念及现状相关研究
        2.1.1 花样跳绳的概念
        2.1.2 花样跳绳动作的分类
    2.2 花样跳绳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国内花样跳绳的现状
        2.2.2 海外花样跳绳的现状
    2.3 花样跳绳对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研究
        2.3.1 花样跳绳对学生身体健康的影响
        2.3.2 花样跳绳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2.4 关于身体成分的相关研究
        2.4.1 身体成分概念
        2.4.2 身体成分测试指标
        2.4.3 身体成分测量方法
        2.4.4 运动干预对身体成分的影响
    2.5 关于心境的相关研究
        2.5.1 心境的概念
        2.5.2 心境的测量工具
        2.5.3 运动干预对心境的影响
    2.6 关于高中女生身心健康的相关研究
    2.7 文献述评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实验对象的选取
        3.1.2 实验对象的分组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研究法
        3.2.2 调查法
        3.2.3 实验法
        3.2.4 数理统计法
4 实验结果
    4.1 实验前数据的差异性检验
        4.1.1 实验前身体成分各项指标差异性检验
        4.1.2 实验前心境状态的差异性检验
    4.2 实验前后身体成分变化比较
        4.2.1 实验前后实验组身体成分各项指标比较
        4.2.2 实验前后对照组身体成分各项指标比较
        4.2.3 实验后组间身体成分各项指标的比较
    4.3 实验前后心境的变化比较
        4.3.1 实验前后实验组心境状态各维度的对比
        4.3.2 实验前后对照组心境状态各维度的对比
        4.3.3 实验后组间心境状态各维度的对比
5 分析讨论
    5.1 花样跳绳对高中女生身体成分影响的分析
    5.2 花样跳绳对高中女生心境影响的分析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9)“一带一路”沿线独联体国家中国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
        2.1.1 留学生
        2.1.2 心理健康
        2.1.3 跨文化适应
    2.2 留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理论
        2.2.1 文化冲击理论
        2.2.2 压力应对理论
        2.2.3 文化距离理论
    2.3 留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2.3.1 留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现状
        2.3.2 留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3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3.1 问题提出
    3.2 研究意义
        3.2.1 理论意义
        3.2.2 实践意义
4 研究设计
    4.1 预研究量表修订
        4.1.1 研究被试
        4.1.2 研究工具
        4.1.3 修订过程
        4.1.4 信效度检验
        4.1.5 讨论
    4.2 研究一“一带一路”沿线独联体国家中国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4.2.1 研究目的
        4.2.2 研究假设
        4.2.3 研究被试
        4.2.4 研究工具
        4.2.5 研究流程
        4.2.6 结果与分析
        4.2.7 讨论
    4.3 研究二在阿塞拜疆的中国和土耳其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比研究
        4.3.1 研究目的
        4.3.2 研究假设
        4.3.3 研究被试
        4.3.4 研究工具
        4.3.5 研究流程
        4.3.6 结果与分析
        4.3.7 讨论
    4.4 研究三“一带一路”沿线独联体国家中国留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研究
        4.4.1 访谈目的
        4.4.2 访谈对象
        4.4.3 访谈工具
        4.4.4 访谈流程
        4.4.5 访谈结果
        4.4.6 讨论
5 总讨论
6 结论
7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访谈提纲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附录六:自我感觉、积极性、心境评估量表(俄语原版)
附录七:艾森克心理状态评估量表(俄语原版)
附录八:精神状态临床评估量表(俄语原版)
致谢

(10)散打训练对普通大学生心境状态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选题的目的意义
        1.2.1 选题目的
        1.2.2 选题意义
        1.2.3 选题的理论价值与应用价值
2 文献综述
    2.1 关于心境状态影响因素的研究
        2.1.1 生物学因素对心境状态的影响
        2.1.2 心理学因素对心境状态的影响
        2.1.3 社会学因素对心境状态的影响
    2.2 关于运动干预对心境状态影响的研究
        2.2.1 运动干预对心境状态影响的主要假说
        2.2.2 运动干预对心境状态干预效果的研究
    2.3 关于心境状态测量工具的研究
        2.3.1 POMS心境量表
        2.3.2 BFS心境量表
    2.4 现有研究的局限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方法和技术路线
        3.1.1 研究对象
        3.1.2 研究方法
        3.1.3 技术路线
        3.1.4 研究的相关界定
    3.2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3.2.1 研究重点
        3.2.2 研究难点
        3.2.3 研究创新点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实验过程中两组大学生心境状态测量结果的组间比较
        4.1.1 实验前期实验组、对照组心境状态测量结果的对比
        4.1.2 实验中期实验组、对照组心境状态测量结果的对比
        4.1.3 实验后期实验组、对照组心境状态测量结果的对比
    4.2 实验过程中两组大学生心境状态测量结果的组内比较
        4.2.1 实验组、对照组心境状态各指标主体间比较分析
    4.3 实验组不同性别大学生心境状态测量结果的对比
        4.3.1 实验组不同性别大学生实验前期心境状态测量结果的比较
        4.3.2 实验组不同性别大学生实验中期心境状态测量结果的比较
        4.3.3 实验组不同性别大学生实验后期心境状态测量结果的比较
    4.4 散打训练对普通大学生心境状态的影响分析
        4.4.1 散打训练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心境状态的改善
        4.4.2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心境状态的影响机制分析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建议
附录
    附录A 简式POMS心境状态量表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技能学习和心境变化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平衡垫训练对聋哑学生平衡能力及心境状态影响的研究[D]. 钟昭金. 广州体育学院, 2021
  • [2]太极(八法五步)练习对高中生心境状态影响的研究[D]. 卢姚.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3]科学家人文精神及其价值研究[D]. 朱芬.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9)
  • [4]推拿对残疾人高水平射击运动员训练成绩促进的研究[D]. 赵睿豪. 首都体育学院, 2021(12)
  • [5]山地旅游非功用性体验价值研究[D]. 史鹏飞. 云南财经大学, 2021
  • [6]探究不同体育运动项目对大学生心境状态的影响 ——以上海师范大学为例[D]. 魏春雨.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3)
  • [7]儿童滑板车训练对视力障碍学生平衡能力及心境状态影响的研究[D]. 黄秀玲. 广州体育学院, 2020(07)
  • [8]花样跳绳对高中女生身体成分及心境影响的实验研究[D]. 柏娇娇. 山东体育学院, 2020(02)
  • [9]“一带一路”沿线独联体国家中国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D]. 吕东.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10]散打训练对普通大学生心境状态影响的研究[D]. 潘雅静. 北京体育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技能学习和情绪变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