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误诊临床分析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误诊临床分析

一、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误诊的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周世方,杨志伟,李长罗[1](2021)在《以头晕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误诊原因探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以头晕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机制及误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21年1月收治的曾误诊的以头晕为首发症状急性心肌梗死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均以头晕为主诉,发病后在当地医疗机构(4例)及我院(2例)急诊就诊,误诊为后循环缺血4例,肺炎和高血压急症各1例。误诊时间1~48 h。6例按误诊疾病给予相应治疗均无效,进一步回顾分析病史、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结果结合相关诊断标准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后6例皆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均放置支架,病情好转后出院。随访1个月~3年,1例死亡,5例预后良好。结论以头晕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易误诊。详细病史询问并认真查体、拓展诊断思维、及时完善相关检查,以及加强心电图知识学习或可减少或避免其误诊误治。

张景[2](2021)在《首发症状对于老年无痛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分析首发症状对于老年无痛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与效果。方法:2018年2月-2020年9月收治老年无痛性心肌梗死患者78例,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结果:78例患者误诊率为34.62%,成功诊断率为65.38%;不同性别、冠心病病史老年患者无痛性心肌梗死误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糖尿病史、脑梗死病史、高血压史老年患者无痛性心肌梗死误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无痛性心肌梗死首发症状有着多样性和复杂性,因此在诊断时,会出现误诊情况;所以临床医生在对患者进行诊断过程中,应当考虑患者既往史,并结合患者主诉,然后对其实施心肌酶谱检查和心电图检查,这样可能提高诊断准确率。

陈粤玲[3](2020)在《深圳市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患病特征及救治延迟相关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心血管疾病,主要见于中老年人,但近年来,临床发病呈现年轻化的趋势。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及时救治对降低其病死率有着重要作用,但国内外ACS的救治延迟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ACS的救治延迟主要分为两大因素:就医延迟及院内延误。就医延迟指的是患者出现首发症状到到达医院大门的时间,包括决定就医的时间及转运过程的时间延迟。而院内延误指的是患者到达就诊医院大门至接受血管再灌注治疗的时间,国际上常以入门-球囊扩张(door-to-balloon,D2B)时间作为评估ACS患者的救治是否发生院内延误的关键指标,代表了医疗机构的院内急救能力。深圳有着年轻化、人口密度大、社会节奏快、竞争大、压力大等特征。据调查显示,深圳市的血管疾病近年来一直呈高发态势。为了解深圳市ACS的患病情况及救治延迟相关因素,为ACS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特进行此调查。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深圳市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研究,调查内容包括:(1)年龄、性别、发病时间、发病症状、主要疼痛部位、合并症、诱发因素、生命体征情况;(2)来院方式、就诊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3)患者的就诊方式、就诊医院级别以及就诊时间节点等。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或者中位数(四分位数)进行描述;计数资料的描述采用例数和百分比。符合正态分布计量数据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方差分析,不服从正态分布的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ACS亚型的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的相关影响因素、ACS患者就医延迟和D2B延误的相关影响因素以及STEMI患者住院死亡事件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本研究共收集1734例ACS的患者资料。其中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693(40.0%)例,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282(16.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759(43.7%)例。患者中,男性共1333(76.9%)例,女性共401(23.1%)例,各年龄组男性患者均多于女性(X2=120.4,P<0.001)。男性患者平均年龄(59±13.0岁),低于女性(68.3±11.0岁)(t=-14.230,P<0.001)。男女比例在青年组(<40岁)(16.7:1)最高,高龄组(≥80岁)比例最低(1.4:1)。2.ACS最常见的发病症状为持续性胸闷/胸痛,青年组比例最高为74.5%,老年组的比例最低为58.9%(X2=37.618,P=0.004)。不同类型、年龄组和不同性别组中,心前区疼痛的占比都是最高的(50%以上)。各类合并症中,高血压的比例为49.3%,高血脂为16.9%,糖尿病为21.7%。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合并症的比例增高。3.64.9%的患者能够在发病6小时以内到医院就诊,16.4%的患者是超过24小时到医院就诊。6小时内获得首次医疗接触的患者中,STEMI患者占比最高(X2=59.744,P<0.001)。66.8%的患者选择自行来院。其中68.1%的NSTEMI及90.5%的UA的患者选择自行来院,而STEMI患者选择转院(56.1%)的较多(X2=422.697,P<0.001)。绝大部分患者治疗后出院,院内病死率仅为1.4%。在不同类型ACS患者中,STEMI患者病死率最高,为2.7%(X2=15.736,P<0.001)。4.STEMI、NSTEMI患者的住院天数中位数均为5天,高于UA患者的4天(P<0.001)。STEMI患者平均住院花费中位数为53997.77元、NSTEMI患者为48507.86元,均高于UA患者的29391.14元(P<0.001)。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冠心病史的患者较无冠心病史的患者发生就医延迟的可能性增加了30.6%(OR=1.306,95%CI:1.058-1.613);STEMI患者较UA患者发生就医延迟的可能性降低了40.4%(OR=0.596,95%CI:0.483-0.736);患者选择就医三级医院较二级医院发生就医延迟的概率增加了1.296倍(OR=2.296,95%CI:1.87-2.819);呼救120较自行来院发生就医延迟的可能性降低了82.7%(OR=0.173,95%CI:0.083-0.363)。6.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决定手术到启动导管室时间,知情同意时间,导管室激活时间每延长1分钟,出现D2B延误的可能性分别增加5.3%(OR=1.053,95%CI:1.029-1.077)、3.7%(OR=1.037,95%CI:1.005-1.070)及8.6%(OR=1.086,95%CI:1.063-1.109);就医延迟的患者发生D2B延误的可能性较就医及时患者增加1.197倍(OR=2.197,95%CI:1.210-3.990);接诊方式中:急诊(转诊)较急诊(自行来院)发生D2B延误的可能性减少了64.4%(OR=0.356,95%CI:0.219-0.579)。结论1.ACS男性的发病人数高于女性,发病年龄更年轻。2.最常见的发病症状为心前区的持续性胸闷/胸痛。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症状越不典型。3.相较UA患者,STEMI与NSTEMI患者的住院费用和住院天数相应增加。4.ACS患者的类型、就诊方式、冠心病史、就诊医院级别对患者就医延迟的发生有着重要影响。5.STEMI患者的决定手术到启动导管室时间,知情同意时间,导管室激活时间以及就医是否及时、接诊方式对D2B延误的发生有着重要影响。

胡恒清,鲁顺容,肖仕明[4](2018)在《以上腹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23例误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以上腹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的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曾误诊的以上腹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2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误诊率为13.69%。23例均以上腹痛为首发症状。上腹痛伴恶心、呕吐12例,伴呼吸困难5例,伴剑突下压痛6例;胀痛6例,刺痛10例,绞痛7例。就诊初期误诊为急性胆囊炎9例,急性胃炎6例,急性胃溃疡4例,胆结石3例,急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1例。误诊时间5 h1 d。23例按误诊疾病给予相应治疗,病情皆未见明显改善。后均经进一步行心肌酶及心电图等检查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其中前壁4例、下壁16例、正后壁3例。确诊后2例抢救无效死亡;16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5例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均病情缓解出院。21例出院后随访13个月,随访期间1例无明显原因猝死;4例未规律服药,其中2例3个月后再发急性心肌梗死入院治疗;余16例病情稳定,均未出现复发等情况。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上腹痛为首发症状时易误诊。临床医生应加强对急性心肌梗死不典型表现的警惕性和该病相关知识的认知,以减少或避免急性心肌梗死误诊误治。

王焕志[5](2017)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疗的老年人(>60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作为研究组,并选择同期收治≤60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研究组心肌梗死后诱发疾病如典型胸痛、心律失常及休克等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吸烟史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较多,并发症多,预后效果差。

闫文杰[6](2017)在《首发症状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误诊报告》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总结首发症状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2015年3月—2016年4月平山县人民医院内三科收治曾误诊的以不典型症状首发的AMI 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3例分别因间断性左下牙疼痛8 d,持续牙痛30 min;咽部疼痛3 d,加重2 h;上腹部持续性疼痛伴恶心、呕吐2 h来我院就诊。曾误诊为龋齿、急性扁桃体炎及急性胃炎。3例均结合病史、临床特点、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等确诊为AMI,行经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皆病情稳定出院。结论首发症状不典型的AMI易误诊。提高对该病认识、认真病史询问及查体、动态观察心电图及心肌酶变化、发散诊断思维可减少或避免首发症状不典型AMI误诊误治。

张东照[7](2016)在《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征及治疗体会》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征,并给予有效的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6月至2015年70例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征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治疗措施。结果:本组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心力衰竭、单纯心律失常、消化系统症状、疼痛、脑血管疾病及休克。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后,治愈31例(44.29%),好转34例(48.57%),死亡5例(7.14%)。结论:医护人员应重视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床表现特点,同时联合心电图和心肌酶谱检查进行诊断,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降低病死率。

韩宇东[8](2016)在《非特异性临床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误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非特异性临床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AMI)误诊原因。方法对32例非特异性临床症状的AMI误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分析非特异性临床症状的AMI误诊原因。结果 32例AMI误诊患者, 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10例, 心血管系统疾病6例, 呼吸系统疾病5例, 耳鼻喉科疾病1例, 脑血管疾病4例, 免疫系统疾病4例, 内分泌系统疾病1例, 肩周炎1例。结论对不典型AMI患者的诊断要遵循循证医学, 能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正确地诊断以及最佳的治疗方案和治疗效果。对降低病死率, 改善预后尤为重要。

刘亚萍,余剑波[9](2016)在《误诊疾病数据库2004—2013年单病种误诊文献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发病率呈升高态势,由于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误漏诊率仍较高。2004—2013年发表在中文医学期刊并经遴选纳入误诊疾病数据库的AMI文献共485篇,累及误诊病例7840例,涉及误诊率文献116篇12 406例,误诊例数2434例,误诊率19.62%。误诊疾病主要为消化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误诊范围涉及77种疾病,居前5位的误诊疾病为急性胃肠炎、脑血管病、急性心力衰竭、胆囊胆道疾病和支气管炎。经对全数据库病种检索发现,14个系统102种疾病易误诊为AMI,以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居多,其中居前5位的循环系统疾病为主动脉夹层、肺栓塞、病毒性心肌炎、早期复极综合征、肥厚型心肌病;呼吸系统疾病以肺栓塞居多。主要误诊原因为经验不足而缺乏对该病的认识。共5412例描述了误诊与疾病转归的关联,其中4683例(86.53%)未因误诊误治造成不良后果,而644例(11.90%)因误诊误治导致死亡。提示临床医师应提高对AMI的认识,重视病史询问和仔细体格检查,及时行特异性医技检查,并仔细鉴别诊断,减少误诊的发生。

张涛[10](2015)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心电图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我院自2010年8月至2015年5月间收治的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52例,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心电图特点和治疗情况。结果:52例患者中存在疼痛性表现者为21例、非疼痛性表现者为31例(分别为40.4%、59.6%,P<0.05);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有34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有18例(分别为65.4%,34.6%,P<0.05);平均住院时间为(27.8±12.3),死亡率为13.5%。结论: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症状多不典型,容易误诊,死亡率高,值得进一步研究,以便早发现,早诊治。

二、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误诊的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误诊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以头晕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误诊原因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表现
    1.3 误诊情况
    1.4 确诊经过
    1.5 治疗及预后
2 讨论
    2.1 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2.2 诊断及鉴别诊断
    2.3 误诊原因分析
    2.4 防范误诊措施

(2)首发症状对于老年无痛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3)深圳市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患病特征及救治延迟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本文常用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资料和方法
    2.1 资料来源
    2.2 调查方法及内容
    2.3 质量控制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
    3.2 ACS患病与性别的关系
    3.3 ACS患病与年龄及性别的关系
    3.4 不同年龄段ACS患病与性别的关系
    3.5 ACS患病与季节和月份的关系
    3.6 不同年龄段、性别ACS主要症状的分布
    3.7 不同类型ACS主要症状的分布
    3.8 不同类型ACS与不同合并症的关系
    3.9 不同类型、年龄段、性别ACS主要疼痛部位的分布
    3.10 不同类型、年龄段、性别ACS诱发因素的分布
    3.11 不同类型ACS来院方式的分布
    3.12 不同类型ACS急性发作时基本生命体征的分布
    3.13 不同类型、年龄段、性别ACS急性发作后首次医疗接触时间的分布
    3.14 不同类型、年龄段、性别、首次医疗接触时间ACS的转归
    3.15 是否患STEMI在住院天数、总费用、年龄、性别和转归上的差异
    3.16 是否患NSTEMI在住院天数、总费用、年龄、性别和转归上的差异
    3.17 ACS患者就医延迟影响因素分析
    3.18 STEMI患者D2B延误影响因素分析
    3.19 STEMI患者住院死亡事件影响因素分析
4 讨论
    4.1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病情况分布特点
    4.2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季节和时间特点
    4.3 急性冠脉综合征和不同合并症的分布情况
    4.4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特点
    4.5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诱发因素
    4.6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就诊时间
    4.7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转归及STEMI患者住院死亡事件相关因素
    4.8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住院费用及住院天数
    4.9 急性冠脉综合征就医延迟情况及相关因素
    4.10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D2B延误情况及相关因素
5 结论
6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以上腹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23例误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表现
    1.3 误诊疾病
    1.4确诊及治疗
    1.5 随访情况
2 讨论
    2.1 临床特点
    2.2 诊断与鉴别诊断
    2.3 误诊原因分析
    2.4 防范误诊措施

(5)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心肌梗死后诱发疾病比较
    2.2 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比较
    2.3 两组患者的死亡率比较
3 讨论

(7)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征及治疗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9)误诊疾病数据库2004—2013年单病种误诊文献研究:急性心肌梗死(论文提纲范文)

1 疾病概述
    1.1 发病情况
    1.2 病因和发病机制
    1.3 临床表现
    1.4 临床分型
2 诊断标准
3 误诊文献研究
    3.1 文献来源及误诊率分析
    3.2 误诊范围
    3.3 确诊手段
    3.4 误诊后果
    3.5 易误诊为AMI的疾病
4 误诊原因分析
    4.1 经验不足而缺乏对该病的认识
    4.2 未选择特异性检查项目
    4.3 缺乏特异性症状体征
    4.4 其他
5 防范误诊措施
    5.1 提高对AMI临床表现的认识
    5.2 详细询问病史,仔细体格检查
    5.3 及时捕捉与AMI有关的临床征象
    5.4 及时行心电图和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
    5.5 合理应用特异性影像学检查
        5.5.1 超声心动图:
        5.5.2 冠脉CT检查:
        5.5.3冠脉造影:
    5.6 注意鉴别诊断
        5.6.1急性胃肠炎:
        5.6.2 主动脉夹层:
        5.6.3 不稳定型心绞痛:
        5.6.4 肺动脉栓塞:
        5.6.5 急性心包炎:
        5.6.6 急腹症:
        5.6.7 食管破裂:
        5.6.8 应激性心脏病:

(10)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心电图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1. 2 方法
    1. 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 1 非典型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表现特点
    2. 2 该组不典型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相关情况
3. 讨论

四、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误诊的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以头晕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误诊原因探析[J]. 周世方,杨志伟,李长罗. 临床误诊误治, 2021(09)
  • [2]首发症状对于老年无痛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研究[J]. 张景. 中国社区医师, 2021(07)
  • [3]深圳市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患病特征及救治延迟相关因素分析[D]. 陈粤玲. 汕头大学, 2020(02)
  • [4]以上腹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23例误诊分析[J]. 胡恒清,鲁顺容,肖仕明. 临床误诊误治, 2018(08)
  • [5]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分析[J]. 王焕志. 蛇志, 2017(03)
  • [6]首发症状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误诊报告[J]. 闫文杰. 临床误诊误治, 2017(02)
  • [7]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征及治疗体会[J]. 张东照.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24)
  • [8]非特异性临床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误诊分析[J]. 韩宇东. 中国基层医药, 2016(18)
  • [9]误诊疾病数据库2004—2013年单病种误诊文献研究:急性心肌梗死[J]. 刘亚萍,余剑波. 临床误诊误治, 2016(07)
  • [10]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心电图分析[J]. 张涛.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24)

标签:;  ;  ;  ;  ;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误诊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