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污泥处理技术及资源化利用前景

城市污泥处理技术及资源化利用前景

一、城市污泥的处理技术及资源化展望(论文文献综述)

赵霞[1](2019)在《污泥堆肥对波斯菊生长及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影响》文中认为近年来城市居住人口的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污泥等固体废弃物的产量迅速增加,亟需寻找一种合理有效的处理方式作为消纳且能利用废弃物的重要途径。堆肥产品在林地土壤改良方面的应用,是城市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新思路。以污泥和园林废弃物的混合堆肥产品为研究对象,设置普通厌氧消化污泥与园林废弃物混合堆肥(简称普混,污泥与园林废弃物干重比为5:1)、高级厌氧消化污泥与园林废弃物混合堆肥(简称高混,污泥与园林废弃物干重比为3:1)、高级厌氧消化的纯污泥堆肥(简称高纯)等三种堆肥产品及五种施肥梯度:0(CK)、1.5kg·m-2(T1)、3kg·m-2(T2)、6kg·m-2(T3)、12kg·m-2(T4)。通过开展林地试验,研究普混肥料在上述五个施肥梯度下对波斯菊的生长及对重金属元素积累的影响;通过连续的土壤监测试验,研究上述三种肥料产品在CK、T1、T2、T3处理下随时间变化对土壤中pH、电导率、全N、及重金属含量的影响。以期为污泥堆肥产品的林地施用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施肥对波斯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施用污泥堆肥会显着增加波斯菊的株高、生物量和花数;(2)波斯菊植物体内重金属元素含量顺序为:Cu>Zn>Cd,波斯菊对于三种元素富集性顺序为Cu>Cd>Zn;(3)施肥对于波斯菊植物体内有机质含量的影响较小,但波斯菊根部的N元素含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2.通过对林地施肥效果的监测试验,结果表明:(1)土壤pH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呈减小趋势,而土壤电导率值的变化趋势与土壤pH值相反;(2)施肥会增加土壤中N元素含量,且施肥时间为9-12个月时,土壤中N元素含量显着高于3-6个月;(3)土壤中含量较高的四种重金属元素顺序为Mn>Cu>Zn>Cr,且四种元素均未超过土壤污染环境质量标准。四种元素会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但随着时间的变化,四种元素的变化趋势不同;(4)元素在土壤中的形态受施肥种类和施肥量的影响较小,且四种元素在土壤中主要以残渣态的形式存在。随时间变化,Zn、Mn元素表现出由残渣态向有效态转变的趋势,相反,Cu元素在朝着更稳定的形态转变。本研究表明,北京平原造林区的人工林生态系统可以忍受一定浓度的污泥和园林废弃物混合堆肥,并利用其中的营养物质,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生长。

朱盛胜,陈宁,李剑华[2](2018)在《城市污泥处置技术及资源化技术的应用进展》文中研究说明作为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副产物,城市污泥产量巨大且成分复杂,如何合理处置城市污泥已越来越受人们关注。城市污泥含有大量有机物、氮、磷等营养物质,经过适当处理可以变废为宝,所以探究适合我国国情的合理处置和利用污泥技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阐述近年来国内外城市污泥的常用处置技术,分析不同处置技术的优缺点,同时介绍目前城市污泥主要资源化技术,如农业、建材、环境和其他领域资源化应用。该综述拟为读者提供目前城市污泥处置及资源化的基本思路、发展状况和脉络。

王大春,郑敏[3](2015)在《城市污泥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现状与建议》文中指出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污水厂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大量的城市污泥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分析我国城市污泥的产生源与组成性质,概述目前国内外城市污泥处理处置的现状,指出我国城市污泥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就我国污泥的处理处置和资源利用提出了相关建议。

杨海霞[4](2013)在《污泥制肥工艺及优化条件的实现》文中研究表明如今环保产业得到了国家及社会越来越高度的关注,对此,我国还出台了与节能环保相关的政策措施,处理城镇污水的技术也不断提高。在经济水平快速提高的今天,城镇排放了大量的污水、污泥,如何处置这些污泥,这是摆在世界各国面前的重要课题。污水污泥处理事业的前景逐步开阔,并逐渐改变了那种认为只需要处理污水,而无需处理污泥的错误的环境治理方式。现阶段,国内处理污泥并将其转化为可用资源的程度不高,这实质上就严重制约了城镇污水处理行业的发展及相关处理技术的提高。目前我国主要的污泥处置方式是填埋,占用大量土地面积,且浪费了大量的资金。在农业科技的飞速发展的形势下,会出现各种各样有效而合理的城市污泥处理处置方法,其最终目的是达到减量化,资源利用最大化,并实现节能环保的具体目标。我国农业为求高产,长期以来使用了大量的化肥,导致土壤出现了沙化,肥力减弱,有机质含量降低,此情况在我国干旱地区尤为明显。而污泥中所含丰富的有机质和植物所需的各种养分,正好可以改善出现的这土壤问题。例如,土壤的通气透水性和田间持水量提高,污泥对土壤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学性状的改良,对土壤的结构特性和空隙的改善,促进植物生长和产量的提高等。大量事实表明,解决污泥的最佳方案为污泥的农田利用。本课题以城市污水污泥的处理和处置为目的,以实现农业利用为最终目标,解决我县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问题。针对该县城市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的理化性质、主要养分及其重金属的含量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定性定量分析。由于好氧堆肥过程中,好氧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能力较强,处理周期较短;而且在其发酵的高温阶段,几乎所有的致病菌和寄生虫卵的成活率都很低:各种微生物降解消化大分子有机物,最后可获得含有大量腐殖质的优质有机肥料,既能满足污泥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的要求,又能达到投资及运营成本低、技术工艺成熟、操作管理方便,成为县级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的最佳选择,从而提出了好氧发酵堆肥为核心的污泥制生物有机肥新工艺。本次设计建成了一条年产1500吨的生物有机肥生产线,详细分析了通风渠道及通风量、气温、水分等对堆肥影响较为明显的相关参数,并提出相关控制措施;分析堆肥前后阶段中出现的两种发酵菌种及污泥样品的参数,并将之进行对比,同时分析了堆肥产品具有的物理和化学属性、产品所含的营养价值、重金属比重在不同阶段中的变化特征,验证了发酵菌种A能更好的完成脱水污泥好氧发酵堆肥过程,解决了制肥工艺中关键问题即污泥的水分调整及如何正确挑选堆肥的菌种。并基于此,建议将污泥堆肥与再开发资源的方式与处理处置污泥、有机肥料的方法结合起来,共同进行处理,以便实现污泥有效处置与综合利用生物资源的双赢结果,力求达到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同步发展的新局面。

孙兴福[5](2013)在《污泥浓缩消化一体化反应器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研究》文中提出由于三峡库区特殊的山地地形,雨水的冲刷极易导致污水厂剩余污泥对库区水体造成污染,因此库区的污泥处理处置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库区内已经建成运行的污水处理厂中,污泥减量和稳定处置方面都很欠缺,同时传统的污泥厌氧处理工艺存在的负荷低、消化时间长、投资费用高等问题,因此,开发新型高效污泥处理技术,特别是污泥减容和污泥稳定技术的研究就显得非常迫切。本课题组在前期试验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设计了两相一体式浓缩消化(TISTD)反应器,实现污泥浓缩消化一体化并相互促进,反应器运行效能的小试试验表明其浓缩、消化效果优于普通浓缩池、消化池。TISTD反应器中处理效能与反应器中的微生物直接相关,TISTD反应器中有两种关系极为密切的功能菌群:产酸菌群和产甲烷菌群,产酸菌将有机物转化为挥发性有机酸,而产甲烷菌利用这些有机酸转化为甲烷、二氧化碳等气体从而实现污泥的减量化。虽然产酸相中主要有产酸发酵细菌存在,产甲烷相中有产甲烷细菌存在,但整个系统也包含多种其它菌群。反应器运行的稳定性和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中微生物种群多样性及优势种群的活性。不同条件下反应器运行的稳定性及效率与系统群落结构的变迁有必然的联系。为了实现TISTD反应器在工程上的推广和应用,论文在课题组前期小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重庆鸡冠石污水处理厂二沉池污泥为处理对象,对TISTD反应器运行效能和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包括:运用传统的分离培养方法及16S rDNA序列分析方法研究了TISTD反应器在最优工况下反应器内微生物的分布特性及优势菌属;并分别在反应器的启动期、投配率20%、30%、40%和50%下达到稳定运行时取样,提取污泥总DNA,使用PCR-TGGE指纹图谱技术研究分析了反应器各个阶段的群落结构和生态变化;并结合厌氧污泥脱氢酶活性测定,分析不同阶段下反应器系统中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的动态变化规律,全面揭示TISTD反应器在中温运行条件下维持良好浓缩消化功能的微生物机理。取得主要研究成果有:①试验考察了中温条件下投配率为10%、20%、30%、40%、50%时TISTD反应器的运行效能,结果表明反应器在中温条件下,运行状况良好,最优投配率为30%,相应的水力停留时间为3.33天。在最优投配率下,当进泥含水率为99.499.6%,排泥含水率在89.5%93.5%之间;当进泥VS/TS为0.620.77,排泥VS/TS在0.210.28之间;排水SS在0.15g/L0.6g/L之间;其浓缩和消化效果优于普通浓缩池和消化池。②外反应室中有变形虫、豆形虫、鞭毛虫和纤毛虫等众多原生动物;电镜扫描可以看到内反应室菌群种类复杂,各种形态的细菌互营互生,菌丝交错相互结合形成了复杂的菌群结构,细胞形态包括球状、杆状等,有许多菌胶团存在;厌氧分离和培养得到的优势菌株的形态包括短杆状、丝状和球状。其中3株优势细菌经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分别为芽孢杆菌属和产甲烷菌属,表明TISTD反应器有效的实现了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的生物相分离,即外反应室的优势菌群是芽孢杆菌属,是污泥浓缩酸化主要场所,内反应室的优势菌群是古细菌和甲烷菌属,是污泥消化产甲烷的主要场所。③TGGE图谱中显着条带数量较多,各个阶段条带的位置不尽相同,说明TISTD反应器在中温条件下内部微生物种群呈现较高的多样性分布,微生物优势种群呈现一定的差异,随着反应器负荷的改变,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种群数量也呈现出明显的演替过程,优势种群的功能地位处在动态变化中,表明反应器中污泥浓缩消化过程是由多种细菌种属共同协作完成的。典型条带割胶回收分析结果显示,与TISTD反应器系统厌氧污泥中的大部分优势功能菌群亲缘关系较近的菌属为未培养菌株。④在TISTD反应器的不同处理阶段,结合厌氧污泥脱氢酶和辅酶活性的测定,较为全面的了解了TISTD反应器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演变过程中群落代谢活性是处于动态变化的,都是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内反应室污泥脱氢酶活性始终低于外反应室,根据脱氢酶活性的变化曲线确定TISTD反应器的最佳投配率为30%,此时内反应室脱氢酶活性为80.1μg·L-1·h-1,外反应室脱氢酶活性为97.7μg·L-1·h-1,微生物的种群数量和功能菌株代谢活性都处于很高的水平。研究成果为TISTD反应器工程应用的设计、启动和运行提供了较系统的微生物理论和技术支撑,对推广TISTD反应器的工程应用具有实质的基础理论意义。

张晶[6](2013)在《蚯蚓处理对城市污泥氮素矿化特征及相关因素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蚯蚓处理城市污泥是一种从生物学角度来看不仅花费低而且能够使污泥中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有机质循环使用的资源化处理技术。本文基于蚯蚓处理的稳定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特征,通过对蚯蚓处理城市污泥过程中氮素矿化特征(包括矿质氮含量及组成、累积净矿化量、净矿化率及氮矿化速率的变化等)的分析,探讨了蚯蚓处理对城市污泥氮素矿化的影响及作用方式;通过对处理过程中氮素转化和氮损失的分析,探讨了蚯蚓处理对污泥供氮能力和污泥肥效的影响;通过对处理过程中污泥理化指标和与氮素转化相关酶活性的变化分析,探讨了基质环境变化与氮素矿化间的相互关系,旨在研究蚯蚓与微生物协同作用对污泥氮素矿化的影响机制和增效机理,同时为污泥蚯蚓处理后农用的供氮能力做肥效评价。结果显示:1、蚯蚓和处理时间及其交互效应对污泥矿质氮含量、累积净矿化量、净矿化率等均有极显着的影响(p<0.001),蚯蚓处理城市污泥是蚯蚓与微生物协同作用的结果,微生物依然是有机氮矿化作用的主体,蚯蚓与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对污泥氮素矿化有显着的促进作用。2、城市污泥氮素矿化过程主要分为前期的铵化阶段(115天)和后期的硝化阶段(2236天),蚯蚓处理使铵化阶段的铵化速率高出对照组1.12倍,硝化阶段的硝化速率高出对照组1.29倍,蚯蚓处理后污泥硝态氮含量达1576.6mg/kg,是原污泥的近90倍,比同期对照高出近90%,蚯蚓处理对硝化作用的促进更为显着。3、蚯蚓处理促进了其他形态的氮向矿质氮的转化,使污泥矿质氮含量显着增加,至实验结束污泥矿质氮含量为2066.27mg/kg,是原污泥矿质氮含量的4倍,比同期对照组高出30.65%。蚯蚓处理优化了污泥矿质氮的组成结构,污泥硝态氮所占总矿质氮的比例从3%增加为76%,增加了24.3倍,铵态氮比例由原来的97%降低为24%,降低了75.3%,硝态氮成为污泥矿质氮的主要组分,使污泥供氮能力更强,提升了污泥的农用价值。4、蚯蚓处理过程中污泥总氮含量有所下降,与原污泥相比降低了42.5%,引起污泥氮损失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氮素以氨的形式挥发,二是反硝化作用造成的脱氮。蚯蚓活动对这两方面都有促进作用,但影响并不显着。5、蚯蚓处理过程中污泥TOC、含水率、pH分别降低了31%、27%和11%,电导率增加为原污泥的2.6倍,蚓处理过程中污泥TOC、含水率、pH、电导率的变化与污泥硝氮、矿质总氮和污泥总氮含量的变化之间均存在显着(p<0.05)或极显着(p<0.01)相关关系,除电导率外其余指标与污泥铵态氮的含量变化不相关。6、蚯蚓处理过程中污泥蛋白酶和脲酶活性都有所降低,与原污泥相比分别降低了84.8%和7.8%,与空白对照组有显着差异(p<0.05)。蛋白酶和脲酶活性的变化与污泥TOC、含水率、pH、电导率及污泥硝态氮、矿质总氮和污泥总氮均存在显着(p<0.05)或极显着(p<0.01)相关关系,污泥脲酶活性的变化与铵态氮存在显着(p<0.05)正相关关系。实验结果表明:蚯蚓处理对城市污泥氮素矿化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使污泥供氮能力和肥效更佳;蚯蚓处理过程是与微生物的协同作用过程,蚯蚓的加入并没有改变污泥氮素矿化的进程,其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量的深化,使基质的利用程度更深,矿化反应更加激烈,最终表现为矿质氮含量的增加;蚯蚓处理促进污泥氮素矿化的主要方式是促进硝化作用的进行,主要基于蚯蚓活动对污泥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和蚓粪中很高的微生物硝化与反硝化能力。

陈晓娟,吕小芳[7](2012)在《浅谈城市污泥的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利用》文中研究说明城市污泥既是污染物又是一种资源,而大量的污泥需要处理又是我国急需解决的环境问题,只有将污泥的处置与资源化利用相结合才是污泥处理的最佳出路。污泥的资源化利用能够部分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经济社会价值,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所以污泥的处理处置与其资源化技术成为了污泥处置方面的热门研究方向。阐述了几种常见的较为有效的污泥处理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的方法。

孙承智[8](2011)在《用粉煤作助滤剂强化污泥脱水并使之燃料化的试验研究》文中指出污泥是污水处理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副产物,随着城镇污水处理率的提高,污泥产量剧增,污泥的出路令人担忧,实际上污泥安全处置业已成为污水处理及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新问题,乃至于对建有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当地政府与全社会形成新的挑战。另外,污泥又可视为一种再生资源,如能实现经济、低能耗的脱水,便可将其作为燃料使用,回收其中的热值,并使污泥得到安全、无害的最终处置。通过对含油污泥和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特性的分析,结合颗粒状助滤剂强化过滤脱水技术和污泥滤饼燃料化利用的要求,提出了用粉煤强化污泥脱水并使之燃料化利用的污泥处理处置工艺。以辽河油田石化分公司污水处理厂竖流沉淀池浓缩污泥和沈阳市北部污水处理厂(二级生化处理)经消化处理后的浓缩污泥(小试研究)和沈阳西部污水处理厂浓缩污泥(中试和工业化应用实验研究)为研究对象,考虑到污泥脱水后作为燃料利用,选择粉煤作助滤剂,进行了强化污泥过滤脱水的试验研究。其中对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进行了与助滤剂混合的二段过滤,即第一段采用真空,然后对一段滤饼再进行压榨和空气加压过滤。通过试验分别考察了过滤的压差、过滤时间、过滤介质、粉煤煤质、粉煤粒度及粒级配比、添加量、pH值、温度、搅拌条件等条件因素对强化污泥脱水过程的影响,并对过滤操作条件和助滤方案进行了优化,并对强化污泥脱水的机制进行了分析。以强化过滤脱水后的含油污泥-粉煤和城市污泥-粉煤混合滤饼为研究对象,通过滤饼水分、灰分、挥发分的测定、热值分析、工业分析等考察了混合滤饼燃料化利用的各项技术指标,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在实验室小型装置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分别在东北大学和沈阳陆正重工集团有限公司铸锻车间,用经改进的600×600mm的板框压滤机(既可隔膜压榨,又可吹气脱水)和自制的气化炉对含油污泥和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进行了强化污泥脱水并使其混合滤饼气化回收热值的中试和工业化应用试验研究,依据实验数据对其工业应用的可行性和技术经济指标进行了分析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含油污泥含水率可由95%以上降至45%以下,滤液含油量在20mg/L左右。适量的锯木屑、氧化剂和絮凝剂有助于进一步强化含油污泥脱水效果。粉煤同样适用于城市污泥的助滤强化脱水。采用“先真空后加压”的二段式过滤方式可进一步降低城市污泥含水率,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可将含水率96%以上的浓缩污泥降至40%左右。粉煤的助滤原理是对污泥进行物理调整,通过添加的粉煤作为混合滤饼的骨架,以抵抗在过滤压差作用下发生较大的变形,降低混合滤饼的可压缩性、维持过滤过程中滤饼较高的孔隙度和渗透性,从而减小过滤阻力,提高过滤分离速率;尤其是在过滤后期加压空气可进入滤饼空隙驱赶水分,大幅度降低滤饼水分。以粉煤作为助滤剂,不仅可有效地强化污泥过滤脱水过程,而且,可降低含油污泥过滤滤液中的油含量,更有利于脱水后污泥的燃料化利用。污泥经粉煤助滤脱水后,滤液指标基本可达到回流污水处理系统处理的要求,滤饼的热值明显增高。在实验参数和条件下,含油污泥煤助滤脱水后,湿基滤饼热值可达14500kJ/kg左右;城市污泥煤助滤脱水后,湿基滤饼热值可达10000kJ/kg左右,干基工业分析组分比例、热解和燃烧特性均可满足热值资源化利用的要求。

董秀华[9](2011)在《蚯蚓—稻秸—污泥堆置体系对污泥肥效及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多和城市污水处理率的提高,城市污泥产生量也逐渐增加,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利用蚯蚓处理污泥通常称为蚯蚓堆肥,是基于蚯蚓与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使污泥中营养物质转化成更有利于植物吸收利用的形态。本论文以稻秸作为调理剂,利用大平2号蚯蚓(即赤子爱胜蚓Eisenia faetida)处理污泥,研究蚯蚓对污泥营养成分、重金属及其生物有效态含量的影响。利用盆载试验,研究不同比例污泥蚓粪施用后对作物(生菜)产量、品质、重金属积累及收获作物后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经蚯蚓处理后,污泥中pH值、有机质、NH4+-N和TN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污泥中电导率、N03--N、速效磷、TP和速效钾含量则总体呈上升趋势,污泥中TK含量的变化不显着,说明蚯蚓处理可提高污泥的肥力。2.添加稻秸能够降低污泥中重金属及其生物有效态的含量,且随着稻秸添加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经蚯蚓处理后,污泥中重金属及其生物有效态含量均较处理前有所下降,当稻秸含量占总重的20%时(干重比),污泥中重金属及其生物有效态含量降幅均最大。说明该处理方法对污泥中有害重金属有稳定作用,不利于作物的吸收。3.施用污泥或蚓粪(经蚯蚓处理后的污泥),都能使生菜的产量增加,与施用污泥相比,施用等量蚓粪对生菜产量的增加更为显着。施用污泥或蚓粪后,生菜体内硝酸盐的含量大幅度增加,与施用污泥相比,施用蚓粪后生菜体内硝酸盐的含量较低,当蚓粪施用量为20g·kg-1(土)时,生菜体内硝酸盐的含量较其它处理要低。4.施用污泥或蚓粪后,生菜叶部和根部重金属含量较对照要高,且生菜根部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生菜叶部;随着污泥或蚓粪施用量增加,生菜叶部和根部重金属含量先增加后降低。当污泥或蚓粪施加量为20g·kg-1(土)时,生菜叶部和根部重金属含量最低,且施加蚓粪的低于施加污泥的。5.施用污泥或蚓粪均能降低收获生菜后土壤的pH值,随着污泥或蚓粪施用量的增加,土壤pH值逐渐降低,而土壤EC、有机质、TN、TP和TK含量均随之增加。6.当蚓粪施用量为20g·kg-1(土)时,收获生菜后土壤中重金属Zn、Cu、Pb、Ni、Cd和Cr含量均比其它处理要低,对后期种植作物影响较小7.收获生菜后土壤中磷酸酶、脲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随着污泥或蚓粪施用量增加而逐渐增强;与施用污泥相比,施用等量蚓粪更能提高以上三种酶的活性,其中,磷酸酶的活性增幅最大。

辛涛[10](2011)在《施用城市污泥对欧美杨108主要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经济水平的持续发展,城市污泥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越来越多的引起人们的重视。过去的处理处置方法已经不符合当今社会和环境发展的趋势,因此寻找新的解决途径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森林远离人类食物链,且较农田和草地生态系统具有更大的环境容量,同时森林可以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减轻地下水污染的风险,因此城市污泥的林地应用被认为是污泥土地利用最具竞争力的一个方向,前景十分广阔。本试验以欧美杨108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法,试验共设6个处理:对照处理(不施用污泥和无机复合肥,CK)和无机复合肥处理(1.5 t·hm-2,F),少量污泥(15 t·hm-2,S1)、低量污泥(30 t·hm-2,S2)、中量污泥(60 t·hm-2,S3)及高量污泥(90 t·hm-2,S4),通过施用不同用量的城市污泥,研究对杨树幼苗不同生长时期主要生理生态特征(包括植物碳氮代谢、抗氧化酶活性、营养水平、重金属富集作用、生长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碳氮代谢。第一,第55天时污泥处理碳氮代谢关键酶(蔗糖磷酸合成酶SPS、蔗糖合成酶SS、硝酸还原酶NR)活性基本均低于CK和F处理,SPS、NR活性基本随污泥施用量的增加而降低,SS则相反。第二,第110天时污泥处理SPS、SS活性基本均高于CK和F处理,且随污泥施用量的增加而降低,污泥处理NR活性基本均低于F处理,基本均高于CK处理。第三,不同时期杨树叶片碳氮代谢关键酶有不同变化,污泥S1-4处理SPS、SS活性第110天时较第55天时明显增加,而同期CK和F处理SPS、SS活性略降;各处理NR活性第110天较第55天均有所降低,但是施用污泥量多的处理下降幅度较小。第110天污泥处理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随施用量的增加而降低,其污泥S1处理最高。第120天施用少量污泥(15 t.hm-2)的处理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同期可溶性总糖的含量在一定施用量范围内(≤60 t.hm-2)随施用量增加而升高。适量施用污泥能更好的促进杨树碳氮代谢。适量施用污泥可以明显促进杨树碳氮代谢。(2)主要抗逆生理特征。第一,分别于第40天、第80天、第120天测定杨树叶片抗氧化酶系统的三种酶(超氧化物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丙二醛MDA和脯氨酸的含量。120天污泥处理SOD活性均高于CK和F处理;三个时期污泥处理CAT和POD活性均高于CK和F处理,40天和120天污泥处理MDA活性均高于CK和F处理,120天污泥处理脯氨酸含量均高于CK和F处理,不同时期SOD、CAT、POD活性及MDA和脯氨酸含量均随污泥施用量的增加而升高。第二,第80天污泥处理SOD、CAT、POD活性及MDA和脯氨酸含量较40天时均有明显增加,而120天较80天明显下降。施用污泥可以明显增强杨树的抗氧化酶系统活性,增强杨树的抗逆性。(3)营养水平及金属富集作用第120天,杨树叶片氮磷钾含量基本随污泥施用量的增加而升高,其中,污泥处理N、K含量较CK和F处理增加不明显,污泥处理P含量较F处理分别增加了14.72%-33.11%,这是因为施用污泥时伤到了杨树幼苗的根系,所以未能充分体现污泥处理与对照的差异。但是污泥处理的变化趋势可以表明施用污泥对杨树营养水平的提高。第120天,污泥处理杨树叶片Zn含量较CK和F处理最高分别增加了1.9倍和1.2倍,Na含量较CK处理最高增加了8.9倍,Cd含量较CK处理最高增加了2倍;污泥处理杨树叶片金属含量基本随污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杨树对土壤中金属Cu、Mg、Cr、Zn、Na和Cd有明显的吸收,而施用污泥可以促进杨树对重金属的吸收,促进作用随施用污泥量的增加而更加明显。(4)生长不同生长期污泥处理株高均低于CK处理,地径、叶片数均低于CK和F处理,污泥S1处理株高、地径、叶片数高于其他污泥处理。收获期(第145天)污泥处理根长、地上部重和总生物量均随污泥施用量的增加而降低,地下生物量则无明显趋势,污泥处理根长均高于CK和F处理;污泥S2-4处理地上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均低于CK和F处理,而S1处理高于CK和F处理;污泥S1、S2、S4处理地下生物量均低于CK和F处理,而S3处理高于CK和F处理。施用少量污泥(15 t.hm-2)对杨树生长的促进作用最明显。合理控制污泥的施用量(15 t.hm-2)可以更有效的促进杨树碳氮代谢,增强杨树抗逆性,促进杨树对Zn、Na、Cd的吸收,而且施用污泥可以促进杨树的生长。

二、城市污泥的处理技术及资源化展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城市污泥的处理技术及资源化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污泥堆肥对波斯菊生长及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固体废弃物的研究
        1.1.1 污泥的研究
        1.1.2 园林废弃物的研究
        1.1.3 污泥和园林废弃物混合堆肥的资源化处理
    1.2 污泥堆肥产品的土地利用
    1.3 污泥堆肥产品的施用效果
        1.3.1 对土壤状况的改善
        1.3.2 对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1.3.3 对植物的影响
        1.3.4 小结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研究内容
2 污泥堆肥对波斯菊生长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1.3 测定方法
        2.1.4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污泥堆肥施用对根际土壤pH、有机质、N及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2.2.2 污泥堆肥施用对波斯菊生长的影响
        2.2.3 污泥堆肥施用对波斯菊中Cu、Zn、Cd含量的影响
        2.2.4 污泥堆肥施用对波斯菊中C、N含量的影响
    2.3 小结
3 污泥堆肥对林地土壤环境的动态变化影响
    3.1 材料和方法
        3.1.1 供试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3.1.4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林地土壤及堆肥产品的本底值
        3.2.2 污泥堆肥施用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3.2.3 污泥堆肥施用随时间变化对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影响
    3.3 小结
        3.3.1 土壤的pH、电导率值
        3.3.2 土壤中N元素含量
        3.3.3 土壤中重金属元素总量
        3.3.4 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形态
4 结论
5 讨论与展望
    5.1 讨论
        5.1.1 污泥堆肥施用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及形态变化
        5.1.2 污泥堆肥施用后对植物的影响
        5.1.3 污泥等废弃物的合理林地施用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2)城市污泥处置技术及资源化技术的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外城市污泥常用处置技术
2 城市污泥处置技术综述
    2.1 卫生填埋
    2.2 污泥焚烧
    2.3 土地利用
3 城市污泥的资源化利用
    3.1 城市污泥农用资源化
        3.1.1 城市污泥堆肥化
        3.1.2 城市污泥消化制沼气
    3.2 城市污泥的建材资源化
        3.2.1 城市污泥制生态水泥
        3.2.2 污泥制轻质陶粒
        3.2.3 污泥制砖
    3.3 污泥的环境资源化应用
        3.3.1 污泥制黏结剂
        3.3.2 污泥制吸附剂
    3.4 污泥其他资源化应用
        3.4.1 污泥制动物饲料
        3.4.2 污泥低温裂解制油
4 展望

(3)城市污泥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现状与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我国城市污泥的产生源与性质
    1. 1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变化
    1.2城市污泥的性质
2城市污泥的处理技术
    2.1直接处理
        1) 简单填埋。
        2) 土地处理。
    2.2稳定化处理
    2.3生物处理
        1 ) 堆肥 。
        2) 土壤生物处理。
        3) 厌氧消化。
        4) 膜生物反应器。
        5) 污泥人工湿地处理。
    2.4热处理
        1) 湿式氧化。
        2) 焚烧。
        3) 热干化。
3污泥的资源化利用
    1) 农用资源化。
    2) 材料资源化。
    3) 能源化利用。
4结语

(4)污泥制肥工艺及优化条件的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意义和目的
    1.2 研究内容及解决的关键问题
        1.2.1 研究内容
        1.2.2 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污泥的概述
        2.1.1. 污泥的定义及分类
        2.1.2. 污泥的特性
    2.2 常用污泥处理处置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2.2.1 污泥处理技术
        2.2.2 污泥处置技术
        2.2.3 污泥处理处置存在的问题
    2.3 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进展及现状
        2.3.1 国外污泥处理处置进展及现状
        2.3.2 国内污泥处理处置进展及现状
    2.4 污泥的农用资源化处置方法
        2.4.1 污泥自然风干
        2.4.2 污泥直接干燥和造粒
        2.4.3 污泥堆肥发酵
        2.4.4 污泥制复合微生物肥
第三章 试验方法与材料
    3.1 污泥来源和样品的前处理
        3.1.1 污泥来源
        3.1.2 样品的前处理
    3.2 试剂
    3.3 仪器设备
    3.4 污泥参数测定方法
        3.4.1 污泥含水率的测定
        3.4.2 pH测定
        3.4.3 有机质的测定
        3.4.4 总氮的测定
        3.4.5 总磷的测定
        3.4.6 总钾的测定
        3.4.7 总汞的测定
        3.4.8 重金属含量的测定(镉、铅、铬、砷)
        3.4.9 粪大肠杆菌的测定
第四章 污泥的性质及理化检测分析
    4.1 污泥基本的理化性质
    4.2 污泥中养分组成分析
    4.3 污泥中重金属含量分析
    4.4 污泥的卫生学指标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污泥制肥的堆肥工艺选择
    5.1 厌氧与好氧堆肥方式的特点与对比
    5.2 好氧堆肥工艺的特点与选择
    5.3 好氧堆肥处理工艺流程
        5.3.1 处理工艺
        5.3.2 工艺流程说明
    5.4 小结
第六章 污泥处理工艺构筑物设计
    6.1 工程概况
    6.2 总体设计
    6.3. 设计说明
        6.3.1 预处理工序
        6.3.2 原料库
        6.3.3 晾晒棚
        6.3.4 发酵棚
        6.3.5 制肥场(生产车间)
    6.4 小结
第七章 好氧堆肥工艺参数优化
    7.1 研究方法
    7.2 投放物料
        7.2.1 原辅材料
        7.2.2 发酵菌种
    7.3 堆肥过程参数优化与控制
        7.3.1 通风方式及温度的确定
        7.3.2 堆体温度的变化
        7.3.3 pH值
        7.3.4 水分
    7.4 堆肥产品的性质
        7.4.1 堆肥产品的物理性状
        7.4.2 堆肥产品主要养分含量
        7.4.3 堆肥产品重金属含量
        7.4.4 堆肥产品卫生学指标
        7.4.5 试验比对结果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污泥生物肥运行效果分析
    8.1 产品质量达标情况
    8.2 污泥制生物有机肥经济损益分析
        8.2.1 基建投资及运行成本
        8.2.2 经济效益估算
        8.2.3 经济损益分析
    8.3 环保效益分析
    8.4 社会效益分析
    8.5 小结
第九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污泥浓缩消化一体化反应器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现状
        1.2.1 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概况
        1.2.2 污泥浓缩
        1.2.3 污泥消化
        1.2.4 污泥减量化技术
    1.3 两相厌氧生物处理技术
        1.3.1 厌氧消化的基本原理
        1.3.2 两相厌氧生物处理技术
        1.3.3 污泥浓缩消化一体化处理技术
    1.4 厌氧生物反应器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方法
        1.4.1 厌氧微生物研究方法概述
        1.4.2 厌氧微生物群落研究方法
        1.4.3 产甲烷菌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1.5 课题的提出和主要研究内容
        1.5.1 课题的提出和研究目的
        1.5.2 主要研究内容
        1.5.3 课题来源
2 TISTD 反应器运行效能的试验研究
    2.1 TISTD 反应器启动试验
        2.1.1 TISTD 的控制与运行原理
        2.1.2 启动方法的选择
        2.1.3 接种污泥
        2.1.4 反应器启动成功的标志
        2.1.5 启动期间反应器内部监测结果
        2.1.6 产气量随时间的变化
        2.1.7 排泥含水率和 VS/TS 随时间的变化
    2.2 试验运行结果
    2.3 运行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2.3.1 投配率对反应器运行效果的影响
        2.3.2 搅拌对反应器运行效果的影响
        2.3.3 容积负荷对反应器运行效果的影响
    2.4 TISTD 反应器中污泥性质的变化
        2.4.1 运行阶段反应器内部的酸碱度
        2.4.2 氧化还原电位(ORP)
        2.4.3 污泥 TN、TP 变化
    2.5 本章小结
3 TISTD 反应器系统中微生物分布特性及优势菌属的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反应器系统中污泥样品的采集
        3.1.2 细菌的分离纯化
        3.1.3 优势菌株的 16S rDNA 的序列测定
        3.1.4 菌株的 16S rDNA 序列的系统发育树分析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3.2.1 进泥中的微生物种类
        3.2.2 反应器内厌氧污泥的微生物形态观察
        3.2.3 反应器电镜扫描结果观察
        3.2.4 优势菌株分离纯化培养及计数结果
        3.2.5 菌株的 16S rDNA 扩增电泳检测结果
        3.2.6 菌株的 16S rDNA 序列测定及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
    3.3 本章小结
4 TISTD 反应器系统中微生物的生物多样性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样本采集
        4.1.2 总 DNA 的提取
        4.1.3 16S rDNA V3 区扩增
        4.1.4 琼脂糖电泳定性检验 DNA
        4.1.5 TGGE 实验操作步骤
    4.2 TGGE 实验结果分析方法
        4.2.1 Quantity One 软件包分析
        4.2.2 显着条带分析
    4.3 结果分析
        4.3.1 总 DNA 提取电泳检测结果分析
        4.3.2 总 DNA 扩增电泳检测结果分析
        4.3.3 TGGE 垂直胶实验结果
        4.3.4 TGGE 指纹图谱分析
        4.3.5 TGGE 图谱的微生物多样性统计分析
        4.3.6 TGGE 条带序列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TISTD 反应器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动态演替及其功能多样性分析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脱氢酶活性的检测原理
        5.1.2 脱氢酶活性的检测方法
        5.1.3 辅酶 F420活性的测定方法
    5.2 厌氧污泥中辅酶 F_420 含量的变化及分析
    5.3 微生物群落脱氢酶活性解析
    5.4 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动态变化
    5.5 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演替及其功能多样性解析
    5.6 对污泥浓缩消化反应器设计及运行的建议
    5.7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负责及参与的相关科研项目

(6)蚯蚓处理对城市污泥氮素矿化特征及相关因素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1 综述
    1.1 城市污泥的特征及其处置
        1.1.1 城市污泥的特征
        1.1.2 城市污泥的处理与处置现状
        1.1.3 城市污泥的资源化处理技术——污泥堆肥
    1.2 城市污泥的氮素水平及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1.2.1 城市污泥的营养水平及农用的研究进展
        1.2.2 城市污泥的氮素水平及其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1.3 城市污泥堆肥过程中的氮素转化
        1.3.1 土壤生态环境中的氮素转化
        1.3.2 城市污泥堆肥过程中的氮素矿化
        1.3.3 城市污泥堆肥过程中氮素矿化的影响因素
        1.3.4 城市污泥堆肥过程中的氮损失及其影响因素
    1.4 蚯蚓处理技术及其对城市污泥氮素矿化的影响
        1.4.1 蚯蚓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1.4.2 蚯蚓活动对城市污泥氮素矿化的影响
    1.5 小结
2 研究背景、目的、内容和方法
    2.1 研究背景、目的和内容
        2.1.1 研究背景
        2.1.2 研究目的
        2.1.3 研究内容
    2.2 研究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装置及方法
        2.2.3 泥样分析测试方法
        2.2.4 数据分析方法
3 结果和讨论
    3.1 蚯蚓处理对城市污泥氮素矿化特征的影响
        3.1.1 蚯蚓处理对城市污泥矿质氮含量及组成的影响
        3.1.2 蚯蚓处理对城市污泥累积净矿化量的影响
        3.1.3 蚯蚓处理对城市污泥净矿化率及矿化速率的影响
    3.2 蚯蚓处理对城市污泥氮素转化和氮损失的影响
        3.2.1 蚯蚓处理城市污泥过程中污泥氮素转化过程
        3.2.2 蚯蚓处理城市污泥过程中的氮损失分析
    3.3 蚯蚓处理过程中污泥理化指标的变化与污泥氮素矿化的相互关系
        3.3.1 污泥总有机碳(TOC)含量的变化
        3.3.2 污泥含水率的变化
        3.3.3 污泥 pH 的变化
        3.3.4 污泥电导率的变化
        3.3.5 相关性分析
    3.4 蚯蚓处理过程中污泥蛋白酶、脲酶活性的变化与污泥氮素矿化的相互关系
        3.4.1 蛋白酶活性的变化
        3.4.2 脲酶活性的变化
        3.4.3 相关性分析
    3.5 小结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7)浅谈城市污泥的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污泥的预处理
    2.1 污泥的稳定化
        2.1.1 污泥的消化
        2.1.2 碱性稳定法
        2.1.3 污泥的热处理
    2.2 污泥的浓缩和脱水
3 污泥的处理处置方法
    3.1 污泥堆肥
    3.2 污泥焚烧
    3.3 生物沥浸
4 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方案
    4.1 土地利用
        4.1.1 农田利用
        4.1.2 园林绿化地和林地建设利用
    4.2 建材利用
    4.3 环保材料
        4.3.1 污泥制吸附剂
        4.3.2 污泥制絮凝剂
        4.3.3 污泥制黏结剂
        4.3.4 生产可降解塑料
    4.4 污泥热能利用
5 结语

(8)用粉煤作助滤剂强化污泥脱水并使之燃料化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污泥的概述
        1.1.2 污泥的产生现状和危害
    1.2 文献综述
        1.2.1 城市污泥的主要处理处置方法
        1.2.2 含油污泥的主要处理处置方法
        1.2.3 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的发展动态
    1.3 课题意义、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课题目标和意义
        1.3.2 研究思路和内容
        1.3.3 技术路线和创新点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样品和材料
        2.1.2 实验装置
        2.1.3 实验药品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步骤
        2.2.2 检测分析方法和基本计算公式
第3章 含油污泥粉煤助滤强化脱水实验研究
    3.1 相关理论基础
        3.1.1 可压缩滤饼的过滤
        3.1.2 介质型助滤
    3.2 粉煤助滤强化含油污泥脱水实验结果和分析
        3.2.1 滤布选择实验
        3.2.2 粉煤粒度级别对含油污泥脱水的影响
        3.2.3 粉煤添加量对含油污泥脱水的影响
        3.2.4 污泥-粉煤混合搅拌时间对含油污泥脱水的影响
        3.2.5 pH值对含油污泥脱水的影响
        3.2.6 过滤压力对含油污泥脱水的影响
        3.2.7 过滤温度对含油污泥脱水的影响
        3.2.8 过滤时间对含油污泥脱水的影响
    3.3 粉煤助滤强化含油污泥脱水实验结果和分析
        3.3.1 过滤条件选择暨工艺效果重现性实验结果
        3.3.2 助滤方案研究结果与分析
        3.3.2.1 单粒度级粉煤粒度级别的选择
        3.3.2.2 单粒度级粉煤添加量选择
        3.3.2.3 锯木屑辅助助滤剂选配
        3.3.2.4 氧化剂辅助过滤
        3.3.2.5 絮凝剂辅助过滤
        3.3.2.6 粉煤粒度级配助滤
    3.4 小结
第4章 城市污泥粉煤助滤强化脱水实验研究
    4.1 城市污泥强化脱水的过滤方式研究
        4.1.1 滤布选择实验
        4.1.2 真空过滤脱水效果
        4.1.3 加压过滤脱水效果
        4.1.4 二段式过滤脱水效果
    4.2 粉煤强化城市污泥脱水的过滤条件研究
        4.2.1 搅拌强度对城市污泥脱水的影响
        4.2.2 过滤温度对城市污泥脱水的影响
        4.2.3 单位面积处理量对城市污泥脱水的影响
    4.3 粉煤强化城市污泥脱水助滤方案研究
        4.3.1 煤的种类选择
        4.3.2 粉煤粒度级别的选择
        4.3.3 城市污泥与粉煤配比的选择
        4.3.4 粉煤粒度级配方案
        4.3.5 粉煤添加方式选择
    4.4 小结
第5章 污泥-粉煤混合滤饼燃料化利用研究
    5.1 含油污泥-粉煤滤饼燃料化利用研究
        5.1.1 含油污泥强化脱水后滤饼热值分析
        5.1.2 含油污泥强化脱水后滤饼热值分析
    5.2 城市污泥-粉煤混合滤燃料化利用研究
        5.2.1 热值测试和热量平衡分析
        5.2.2 物料工业分析
        5.2.3 物料热解特性
        5.2.4 物料燃烧特性
    5.3 小结
第6章 中试及工业性应用研究
    6.1 含油污泥处理处置的中试研究
        6.1.1 粉煤粒度级别对工艺效果的影响
        6.1.2 过滤压力对脱水效果的影响
        6.1.3 粉煤添加量对工艺效果的影响
        6.1.4 空气吹脱时间对工艺效果的影响
        6.1.5 含油污泥中试研究处理方案
        6.1.6 物料衡算
        6.1.7 经济效益分析
    6.2 城市污泥处理处置的中试和工业化应用研究
    6.3 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作者简介

(9)蚯蚓—稻秸—污泥堆置体系对污泥肥效及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文献综述
        1.1.1 城市污泥的来源及组分
        1.1.2 污泥处理处置方式
        1.1.3 污泥农业利用的有关研究
        1.1.4 我国秸秆利用方式
        1.1.5 蚯蚓处理有机固体废弃物的研究进展
    1.2 课题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1.2.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2 研究内容
2 蚯蚓堆肥中添加稻秸对污泥肥力及重金属的影响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计
    2.3 测定方法
    2.4 试验结果与分析
        2.4.1 对pH值的影响
        2.4.2 对电导率(EC)的影响
        2.4.3 对有机质及C/N的影响
        2.4.4 对NH_4~+-N、NO_3~--N和TN的影响
        2.4.5 对速效磷和TP的影响
        2.4.6 对速效钾和TK的影响
        2.4.7 对重金属及其有效态含量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3 污泥蚓粪施用对生菜产量、品质及重金属积累的影响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设计
    3.3 测定方法
    3.4 试验结果与分析
        3.4.1 对生菜鲜重的影响
        3.4.2 对生菜中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3.4.3 对生菜中TP和TK含量的影响
        3.4.4 对生菜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4 污泥蚓粪施用对收获生菜后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4.1 试验材料
    4.2 试验设计
    4.3 测定方法
    4.4 试验结果与分析
        4.4.1 对土壤pH和EC的影响
        4.4.2 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4.4.3 对土壤中TN、TP和TK的影响
        4.4.4 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变化
        4.4.5 对土壤中磷酸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施用城市污泥对欧美杨108主要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城市污泥的处置、处理与利用现状
        1.2.1 城市污泥的处置
        1.2.2 城市污泥的处理与利用
    1.3 城市污泥的土地利用现状
        1.3.1 城市污泥在农业生态系统的利用
        1.3.2 城市污泥在草地生态系统的利用
        1.3.3 城市污泥在森林生态系统的利用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
    1.5 技术路线
    1.6 创新点
第二章 实验地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北京市区地理环境概况
        2.1.1 地理位置与地质地貌
        2.1.2 气候
    2.2 试验地概况
    2.3 实验设计
    2.4 分析项目与分析方法
        2.4.1 叶片碳氮代谢与抗氧化酶系统的测定
        2.4.2 叶片营养水平及金属富集测定
        2.4.3 根长、根重及地上生物量
    2.5 数据处理方法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城市污泥对碳氮代谢的影响
        3.1.1 不同时期叶片碳氮代谢关键酶的变化
        3.1.2 不同时期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3.1.3 不同时期叶片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变化
    3.2 主要抗逆生理特征的影响
        3.2.1 叶片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3.2.2 不同时期叶片丙二醛含量的变化
        3.2.3 不同时期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变化
    3.3 叶片营养水平及金属富集作用的影响
        3.3.1 不同用量污泥对叶片含氮量的影响
        3.3.2 不同用量污泥对叶片含磷量的影响
        3.3.3 不同用量污泥对叶片含钾量的影响
        3.3.4 不同用量污泥对叶片金属含量的影响
    3.4 杨树生长的影响
        3.4.1 不同用量污泥对杨树株高的影响
        3.4.2 不同用量污泥对杨树叶片数的影响
        3.4.3 不同用量污泥对杨树地径的影响
        3.4.4 收获期不同用量污泥对杨树根长的影响
        3.4.5 不同用量污泥对杨树生物量的影响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4.1 结果
        4.1.1 不同用量污泥对杨树叶片碳氮代谢的影响
        4.1.2 不同用量污泥对杨树叶片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4.1.3 不同用量污泥对叶片营养水平及金属富集的影响
        4.1.4 不同用量污泥对杨树生长的影响
    4.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城市污泥的处理技术及资源化展望(论文参考文献)

  • [1]污泥堆肥对波斯菊生长及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影响[D]. 赵霞. 北京林业大学, 2019(04)
  • [2]城市污泥处置技术及资源化技术的应用进展[J]. 朱盛胜,陈宁,李剑华. 广东化工, 2018(24)
  • [3]城市污泥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现状与建议[J]. 王大春,郑敏. 节能, 2015(06)
  • [4]污泥制肥工艺及优化条件的实现[D]. 杨海霞. 山东大学, 2013(04)
  • [5]污泥浓缩消化一体化反应器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研究[D]. 孙兴福. 重庆大学, 2013(02)
  • [6]蚯蚓处理对城市污泥氮素矿化特征及相关因素的影响研究[D]. 张晶. 兰州交通大学, 2013(02)
  • [7]浅谈城市污泥的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利用[J]. 陈晓娟,吕小芳.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12(01)
  • [8]用粉煤作助滤剂强化污泥脱水并使之燃料化的试验研究[D]. 孙承智. 东北大学, 2011(07)
  • [9]蚯蚓—稻秸—污泥堆置体系对污泥肥效及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影响[D]. 董秀华. 扬州大学, 2011(04)
  • [10]施用城市污泥对欧美杨108主要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研究[D]. 辛涛. 吉林农业大学, 2011(12)

标签:;  ;  ;  ;  ;  

城市污泥处理技术及资源化利用前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