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收视人群流动看广告价值(论文文献综述)
程艳[1](2018)在《福建广电集团竞争战略研究》文中提出目前,在我国文化产业占据着独特地位的广播电视集团在市场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大趋势下,既受到来自同行之间的强烈的竞争、政府体制改革的冲击,也面临着技术层面革新发展所带来的严峻的挑战。成立于2004年2月的福建广电集团同样也面临来自体制、同行媒体以及新技术发展所带来的考验。本文从福建广电集团产业化经营策略的发展现状着手,运用PEST模型、波特“五力”模型等经济学理论深刻地剖析了集团内外部环境存在的问题,根据福建省广电集团所处的集团内部资源的情况以及外部大环境优劣势,将集团未来发展定位为新型融媒体传媒集团,通过一体化战略和多元化经营战略实现集团关于平台、内容、经营的三大战略目标。在战略实施过程中,优化集团内部组织结构,减少不利于市场服务开展的环节,简化内部繁琐的审批流程,实现集团在资源、内容、人力、利益等方面的融合;培育媒体的市场化做到真正了解观众的需求,打造观众喜爱的节目,强化集团核心竞争能力;践行多元化的经营理念,采用全媒体产品的经营模式,建立“1+N”混媒营销渠道,采用“020”的活动方式进行广告营销、跨界产业经营等丰富集团的创收模式。通过对集团竞争策略的探索为福建广电集团自身的广告经营创新和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建议。
于晗[2](2017)在《我国电视媒体产业组织演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传媒产业晋升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具有很强发展势头和增长空间的朝阳产业。电视媒体是传媒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具公信力和权威性的传统媒体。在我国,电视媒体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最初是非盈利的事业单位;上世纪九十年代后,经过产业化改革转型成"事业单位、企业运营"的双轨制模式;本世纪的前十年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近年来受数字化和互联网技术的推动,迎来了媒介融合的大潮,整个发展过程跌宕起伏。电视媒体产业组织的演化及其影响因素是值得去思考和研究的问题,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该产业的行业特征和运行规律,以便提升市场绩效,适应产业发展环境,适时做大做强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产品需求。本文的直接理论依据是演化经济思想和产业组织理论。演化经济学注重经济力量发展过程和趋势的动态演变。虽然该理论没有成熟的分析框架和理论模型,却给我们提供了一种经济分析的全新时空观。本文将演化经济思想与产业组织理论中的SCP范式相结合,提出了电视媒体产业组织演化的理论分析框架。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将注意力集中在产业内部SCP的相互关系上,忽视了产业外界技术环境和规制背景对产业组织形态的影响作用。同时,没有将产业组织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来研究它的演化变迁。本文构建了自组织和他组织两种演化机制来分析电视媒体产业组织的演化过程。自组织演化机制的动力是电视媒体本身的创新能力,由此带动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三方面的交互作用、相互影响。他组织演化机制的动力是系统外部的创新,体现在整个社会技术变革带来的媒介融合,以及规制制度创新带来的规制变迁。这两个外部动力也推动了电视媒体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演化。内外部演化动力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自组织和他组织两种演化机制,同时作用于电视媒体产业组织的演化过程。在研究了电视媒体产业组织演变的影响因素、演变的方向和发展规律之后,本文重新审视了电视媒体现阶段的发展瓶颈。从自组织演化层面,提出了电视媒体要依托完善的创新机制来实现切实可行的内容创新策略,提升产业绩效,迎来发展的第二次高峰;他组织演化层面要首先利用技术催生的多屏共享、网台互动以及大数据平台来弥补电视作为传统媒体的局限性,通过品牌打造将传统媒体的影响力迁移到新媒体等领域,主导未来传媒产业的融合变迁。另外,从规制政策方面,提出政府部门要给予客观的制度保障来推动电视媒体的产业组织演化升级:应该转变政府职能,促进体制创新,优化电视媒体的市场结构;从供给侧入手,引导精神文化精品的产出;加快媒介融合的发展速度,实现整个传媒产业的产业升级。通过上述分析,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以划分为实证结论和规范结论两个部分。电视媒体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在自组织和他组织演化机制双重作用下的演化规律和演化方向属于实证分析的结论,阐释了我国电视媒体产业组织形态的形成和发展趋势。在规范研究部分,针对媒介融合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从媒体策略层面给出了应对的建议;针对规制对电视媒体产业组织的约束和促进,从产业政策的视角给规制部门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
郑姗姗[3](2014)在《新媒体时代电视广告传播现状及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伴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以网络、手机等为代表的新兴媒体以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媒体形式,改变着信息传播和接受的模式,并逐渐渗入人们的生活,在社会信息传递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传播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新媒体时代。在这个新媒体异军突起的时代背景下,各种针对传统媒体的消亡论甚嚣尘上,电视媒体的统领地位备受考验,而电视广告作为我国的第一媒体广告面临严峻的竞争态势。如何直面新环境的挑战,实现自身的突围发展,是电视广告传播必须正视的问题。本文采用资料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旨在通过对新媒体时代传统电视广告传播现状的分析,找出电视广告传播面临的症结,把握新形势下电视广告价值提升的新机遇,并在分析当前受众对电视广告的态度的基础上,为电视广告的有效传播提供有益的探索。本文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新媒体时代内外部生态环境的变化,对电视广告传播带来的冲击与挑战,包括经济形势的变化,政策法规的变化,技术环境的变化,以及受众需求的变化等四个方面。第二部分,梳理了新媒体时电视广告价值的提升空间,主要从广告资源的优化、广告渗入度的增强、广告公信力的提高以及广告品牌力的增大四个方面论述。第三部分,通过对新媒体时代电视广告传播症结和优势的把握,立足于受众调查,从传播关系、传播内容、传播平台、传播技术以及受传者五个角度,为当前电视广告的有效传播提供策略上的建议或意见。
杨春雨,徐进,许云峰[4](2012)在《当危机来敲门——透视2012广告增速与投放双下降的背后》文中提出当广告业挺过08、09年的金融危机之后,业界仿佛被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普遍认为广告业作为宏观经济的"晴雨表"与"体温计",对于经济的暂时性萧条有着顽强的抵抗性与免疫力,业界内外士气高涨、乐观情绪蔓延;但是,在2012年,广告业的乐观遭遇了一次艰难的挫折——广告增速与投放双双滑坡:据CTR最新发布的中国广告花费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市场传统媒体刊例广告同比增长仅为1.4%,创近五年来的新低;互联网广告虽说是异军突起,但增速持续下滑为其埋下了后续乏力的怀疑与阴影。
王立[5](2012)在《制播分离下东方卫视运营水平提升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09年10月21日,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分拆而成的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东方娱乐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揭牌,在全国广电系统率先实施制播分离。作为上海东方娱乐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的旗舰,东方卫视在这次“制播分离”改革中作出一次体制性的重大突破和创新,并在2010年取得一定成果,同时也发现一些问题。笔者在东方卫视改革前后进行调研,并亲身经历调整震荡,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数据,拟对该案例进行分析总结。本论文目的意在通过对东方卫视目前的战略分析,提炼出其在制播分离后出现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关对策,对于解决东方卫视定位不清,外包节目与卫视合作瓶颈、人力资源效益最大化等问题有现实意义。制播分离改革是在“电台电视台内部事业产业、宣传经营业务分开运行”政策下的一次重大体制创新,在促进市场化、公司化运作、提高效率和效益等方面立竿见影。在制播分离大背景下如何成功突围,借助上海东方娱乐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节目资源优势,发挥东方卫视品牌优势,使东方卫视能在国内卫视频道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跻身综合排名第一集团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另外,对传媒企业制播分离后企业运营现状及改善途径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推动相关领域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赵姗华[6](2013)在《《非诚勿扰》栏目的广告营销探析》文中研究说明广告经营对电视媒体的生存和发展意义非凡。今天随着媒体竞争的加剧,电视媒体进入到了内容为王的时代,消费者对电视节目内容的要求也越来越趋于娱乐化。同时,网络媒体的强势发展将大量电视媒体的观众吸引到了互联网上,这也进一步加剧了目前广告市场的竞争力度;所以广告经营管理对电视媒体而言已经成为了更宽领域上的竞争。江苏卫视近几年兴办了不少优秀节目,但是《非诚勿扰》的问世是真正改变江苏电视台广告经营管理局面的重要转机。本文将以《非诚勿扰》的广告经营管理为切入口,研究电视广告营销当中的策略,解决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试图对目前仍然占有强势广告地位的电视广告提出策略上的见解。本文分为四章:第一章为绪论,介绍本文研究背景、当前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第二章是从市场营销的STP模型和波士顿矩阵分析的角度,来为下文的广告营销的分析做好铺垫;第三章对《非诚勿扰》的节目播出形式、广告销售形式、反馈活动和客户管理进行分析,来明确江苏卫视广告经营管理的现状;第四章对《非诚勿扰》的广告营销提出自己的思考,一方面希望可以为《非诚勿扰》的广告营销提出一些策略,另一方面为其他的综艺节目内容的改进和广告经营提供借鉴。目前,电视节目的播出形式和电视广告的投放方式已经有了不少尝试和创新,本文通过对《非诚勿扰》节目定位和广告投放现状的扫描及分析,希望能够对《非诚勿扰》的广告营销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综艺娱乐节目的广告营销带来一定的启示。
王芳[7](2009)在《省级卫视的生存环境与广告经营战略研究》文中认为从1989年西藏电视台第一个上星,到1999年全国31家省级电视台全部完成上星,中国省级卫视至今已走过了20个年头。在国家政策引导以及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广播电视媒体对自身属性的认识发生了巨大变化:由单一的“公共事业”属性向“事业、产业”双重属性转变;在保证所有制不变的前提下,“事业单位、企业运营”成为电视媒体在市场化条件下生存的重要手段。对于省级卫视来说,既存在着“省级电视、全国传播”的巨大诱惑和无限机遇,还必须面对境内外电视台“上挤下压、内外夹击”的挑战,解决好“上天容易、落地难”的尴尬处境,因此它的生存坏境异常复杂。市场化的过程中,省级卫视必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因此他们逐渐开始重视“媒体经营”。媒体经营包括“媒体内容经营”和“媒体广告经营”,但由于电视产业本身的不成熟,缺少多元化盈利渠道,目前省级卫视收入的90%都来自于广告。要生存、要发展、要制作出好的节目,“广告收入竞争”成了省级卫视竞争最集中的体现。本文写作目的在于:通过研究省级卫视的生存环境,分析省级卫视竞争的根源、广告经营战略缘何成为竞争的焦点;并进一步研究省级卫视在竞争过程中的广告经营战略,以及为实现战略目标使用的策略手段。本文创新之处在于:1、经过逻辑分析,得出“战略即空间”,从空间的角度将省级卫视的广告竞争分为“全国”、“区域”、“本省”。2、从省级卫视的实际发展阶段出发,以“定位”理论为基础,重新思索电视媒体的目标消费者,结合“营销战”的战术原则,分析省级卫视在战略实现及策略执行过程中的成功与误区、经验与反思,以此来寻找未来竞争的战略突破口,为其他卫视提供借鉴与参考。
刘斌[8](2008)在《多频道广告时段分配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广告时段分配是指电视台根据广告商的需求将拥有的广告时段资源按照一定的方式分配或销售给广告商。随着广告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电视台通过加大投入的方式并不能很好地提高收视率和市场占有率,从而也不能有效提高广告价格,因此,电视台越来越重视如何通过对广告时段的分配与控制,以提高时段资源的利用,从而提高电视台的广告收入。目前,有关电视广告行业的研究成果有很多,但是针对如何分配广告时段的理论研究却很少,本文正是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广告时段分配问题的研究和尝试。本文主要研究了在同时具有长、短期客户的情况下,多频道运营的电视台如何分配广告时段的问题。我国的电视台都是多频道运营,因此时段分配的问题相对于国外的单频道模式更加复杂,所以本文按照我国电视广告销售流程,在多频道情况下推广了Bollapragada(2002)提出的单频道广告投放方案模型,并逐步建立和求解最优广告时段分配模型,得出了广告时段资源的出售比例、长短期客户间的分配比例、多频道的广告投放方案以及具体是否出售广告时段,从而解决了电视台在广告销售中的广告时段分配问题,并认为电视台应该严格控制时段资源并适当提高广告的投放效果。此外,本文采用国内某大型电视台的运营数据对文中模型进行测算,计算出具体广告时段分配方案的同时分析了影响广告时段分配的因素,帮助了该电视台进行具体的广告时段分配实践。由于在本文测算中变量和约束条件均超过1500个,本文采用Lingo软件帮助求解模型,并给出了相应的程序。
朱怡璇[9](2008)在《频道专业化格局下中国女性电视节目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对我国电视频道专业化进程和现状进行全面考察和理论研究,以我国的女性电视节目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重点采用文献分析法,从传播学和媒介经济学的视角探讨当今我国女性电视节目发展的现状及制约因素,论证发展女性电视节目的必要性,并结合营销理论对女性受众市场进行分析,创造性的提出女性电视节目的发展思路及运营模式,以期对我国女性电视节目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参考价值。全文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标及意义、文献综述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介绍了现代传媒体制下频道专业化格局的发展与现状,总结了近几年来市场竞争下的中国电视媒体现状,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频道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性以及分众传播和频道专业化在现有的传媒体制下的发展现状。第三部分总结了近几年来中国女性电视节目在频道专业化格局下的发展现状,首先分析了中国女性电视节目发展的必要性,指出了发展女性电视节目是维护女性正当权益的需要,是引领消费的广告平台与开辟新的电视市场的需要,而频道专业化格局的形成是女性频道发展的前提和契机。其次在本章内容中还回顾了近10年来中国女性电视节目的发展历程,探讨了女性电视节目的本土化设置问题,最后由点及面的回顾了整个女性频道的发展历程。第四部分将女性电视节目划分为女性电视栏目和女性频道,各取了一个典型个案进行案例分析,总结了近几年女性电视栏目和女性频道在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境。第五部分创造性地提出了女性电视节目未来的发展策略,也是从女性电视栏目和女性频道两个方面去谈的,指出了女性电视栏目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两个原则,一个是女性主义原则,另一个就是节目的“赢利”原则。而女性频道要确立区域意识,建立广告投放立体指标,在数字电视逐步普及的背景下努力开拓频道资源。另外,在女性频道的发展过程中还要善于制造事件行销,实现需求与生产互动,同时还要进行跨媒介联合,实现整和营销,用多种营销手段来增加收入渠道。第六部分为结语,总结了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并对本论文的创新与不足进行了说明。
赵兵辉[10](2007)在《植入式广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新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网络、数字电视等新媒介不断地涌现,尤其是Tivo电视录像技术的发展使得消费者可以过滤掉所有的广告,传统直白式广告的传播效果日渐式微。而广电总局“17号令”的颁布实施使得传统广告播放的时间被大大压缩,相应地广告主的广告费用也急剧增加,在广告费急剧增加但广告效果却不断下降的形势下,广告主势必会寻求一种新的广告形式,这种新的广告形式不但要费用适宜,传播效果也要好,于是植入式广告应运而生,异军突起。植入式广告作为诸多广告形式中一种,其实早在20世纪初就出现在好来坞影片中,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现规模化发展,成为渗透美国电影、电视和电子游戏中的一类重要广告。而在中国,植入式广告还处于起步阶段,其受到国内学界和业界的注意应归功于冯小刚导演的《手机》,在这部影片中,NOKIA、中国移动等诸多品牌都被巧妙地植入到剧情当中。自此以后,国内掀起了一阵“植入式广告热”,相关文章频见报章,但大多流于对植入式广告现象的解析,没有形成对植入式广告系统、全面和深入的研究。本文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和分析,从植入式广告的基础研究起步,对植入式进行了深层次的透视,对植入式广告的理论依据、运作模式、操作原则以及植入式广告的价值进行了研究,对植入式广告这一课题从整体上进行了把握。本文试图为植入式广告在国内的发展提供理论上的引导以及实践上的借鉴。
二、从收视人群流动看广告价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收视人群流动看广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福建广电集团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及目的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目的 |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 |
第三节 论文研究的方法及结构 |
一、研究的方法 |
二、结构安排 |
第二章 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文献综述 |
一、发展极具地方特色的战略对策 |
二、强化资本运作 |
三、发展广电品牌策略 |
四、广电集团发展新媒体策略研究 |
第二节 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整合营销传播 |
二、激励理论 |
三、竞争战略 |
四、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
五、PEST分析 |
第三章 福建广电集团经营环境分析 |
第一节 福建广电集团的PEST分析 |
一、政治环境分析 |
二、经济环境分析 |
三、社会环境分析 |
四、技术环境分析 |
第二节 广电集团竞争环境的五力分析 |
一、行业内电视媒体的竞争形势分析 |
二、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
三、电视媒体供应商的能力分析 |
四、媒体客户的竞争分析 |
五、电视替代媒体的威胁 |
第四章 福建广电集团发展的问题分析 |
第一节 福建广电集团发展概况介绍 |
一、福建广电的属性及特点 |
二、福建广电广告经营的发展历程 |
三、福建广电目前的业务现状 |
第二节 福建广电集团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
一、不断尝试的经营手段难以突破经营发展瓶颈 |
二、繁琐的频道协调工作带来的效率低下 |
三、经营手段及产品过于单一 |
四、人才机制缺乏活力 |
第三节 福建广电集团经营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特殊宣传属性导致集团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两难兼顾 |
二、层级化的体制结构弊端 |
三、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
四、集团频道制结构的弊端凸显 |
第五章 福建广电集团的竞争策略 |
第一节 战略定位 |
第二节 战略目标规划 |
一、平台目标 |
二、内容目标 |
三、销售目标 |
第三节 战略选择 |
一、一体化战略 |
二、多元化经营战略 |
第六章 福建广电集团战略实施措施 |
第一节 构建融媒体传播体系 |
一、跨媒体资源平台整合 |
二、优化内部组织架构 |
第二节 经营机制的创新 |
一、培养员工参与经营的意识 |
二、快速适应市场的项目制运营 |
三、用激励制度撬动人心 |
第三节 经营模式的创新 |
一、打造全媒体整合营销方案 |
二、助力客户品牌下沉的活动营销模式 |
三、建立完善的客情关系维护体系 |
四、运用数字化整合营销方式 |
五、电视媒体产业链衍生 |
第七章 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我国电视媒体产业组织演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1.2.1 国外学者研究情况 |
1.2.2 国内学者的研究情况 |
1.2.3 小结 |
1.3 论文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论文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2 相关理论基础与研究逻辑 |
2.1 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范式 |
2.1.1 哈佛学派的SCP范式与研究核心 |
2.1.2 芝加哥学派对SCP框架的争论及观点 |
2.1.3 新产业组织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
2.2 演化经济理论的思想精髓 |
2.2.1 演化经济学的发展脉络 |
2.2.2 演化经济思想与新古典经济思想的分野 |
2.2.3 研究的不足和局限性 |
2.3 产业组织理论与演化经济思想相结合 |
2.3.1 产业组织理论融合演化经济思想 |
2.3.2 产业组织的演化机制——自组织与他组织 |
2.4 产业组织演化分析的逻辑框架 |
2.4.1 创新是产业组织演化的核心动力 |
2.4.2 企业内部创新与自组织演化 |
2.4.3 系统外部创新与他组织演化 |
2.4.4 理论分析的逻辑框架 |
3 基于SCP范式的我国电视媒体产业组织分析 |
3.1 我国电视媒体产业概述 |
3.1.1 我国电视媒体产业的构成 |
3.1.2 电视媒体的双边市场属性 |
3.1.3 我国电视媒体市场环境的演变 |
3.2 电视媒体产业的市场结构 |
3.2.1 电视媒体的市场集中度 |
3.2.2 电视媒体的产品差异化程度 |
3.2.3 电视媒体产业的进入壁垒 |
3.3 电视媒体的市场行为 |
3.3.1 市场行为的分类 |
3.3.2 电视媒体的定价行为 |
3.3.3 电视媒体的产品行为 |
3.3.4 电视媒体组织边界调整行为 |
3.4 电视媒体的市场绩效 |
3.4.1 市场绩效的定义与评价 |
3.4.2 电视媒体市场绩效的衡量 |
4 电视媒体产业的自组织演化机制 |
4.1 我国电视媒体创新机制的发展阶段 |
4.2 市场结构与市场行为的双向互动 |
4.2.1 垄断势力与价格行为 |
4.2.2 垄断竞争与产品选择行为 |
4.2.3 市场势力与纵向控制 |
4.3 电视媒体市场绩效的自组织演化 |
4.3.1 市场结构与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
4.3.2 产品行为与收视份额的影响 |
4.3.3 电视媒体盈利能力的自组织演化 |
5 媒介融合对我国电视媒体产业组织演化的影响 |
5.1 技术变革催生传媒产业的融合 |
5.1.1 产业融合与媒介融合 |
5.1.2 电视媒体实现媒介融合的方式 |
5.1.3 电视媒体在媒介融合中的资源优势 |
5.2 媒介融合中电视媒体产业组织的演化 |
5.2.1 媒介融合对电视媒体市场结构的影响 |
5.2.2 媒介融合中电视媒体市场行为的演化 |
5.2.3 媒介融合对电视媒体市场绩效的提升 |
6 规制变迁对我国电视媒体产业组织演化的影响 |
6.1 电视媒体的规制与制度安排 |
6.1.1 经济性规制及制度安排 |
6.1.2 社会性规制及制度安排 |
6.2 我国电视媒体的规制变迁 |
6.2.1 电视媒体经济性规制的演化变迁 |
6.2.2 电视媒体社会性规制的演化变迁 |
6.2.3 电视媒体规制制度变迁的评价 |
6.3 规制变迁对电视媒体产业组织演化的影响 |
6.3.1 电视媒体市场结构受到规制制度的多重限制 |
6.3.2 电视媒体的市场行为受到规制政策的约束 |
6.3.3 规制政策对电视媒体市场绩效的影响 |
7 我国电视媒体产业的瓶颈与发展对策 |
7.1 我国电视媒体产业的发展瓶颈 |
7.1.1 盈利模式单一,资金投入不足 |
7.1.2 关注度下降,收视时间下滑 |
7.1.3 媒介融合中发展的不确定性 |
7.2 依托创新,提升电视媒体自组织演化绩效 |
7.2.1 建立电视媒体的创新机制及管理流程 |
7.2.2 内容创新打造电视媒体的核心竞争力 |
7.3 利用技术,在跨媒体竞争中发挥主导作用 |
7.3.1 多屏共享,将电视品牌附加值延伸到新媒体 |
7.3.2 台网互动,提升电视媒体的受众参与度 |
7.3.3 利用大数据,实现广告购买的信息对称 |
7.4 调整政策,推动电视媒体的产业演化升级 |
7.4.1 政策激励电视媒体的跨媒体演化融合 |
7.4.2 体制创新,优化电视媒体的市场结构 |
7.4.3 落实供给侧改革,促进内容精品的生产 |
8 结论与展望 |
8.1 论文的主要工作与研究结论 |
8.1.1 论文的主要工作 |
8.1.2 论文的研究结论 |
8.2 创新点与不足 |
8.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新媒体时代电视广告传播现状及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二节 选题相关文献综述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一章 新媒体时代电视广告传播面临困境 |
第一节 经济形势变化 |
一、整体经济形势下的广告业 |
二、外部行业竞争形势下的广告业 |
三、内部竞争形势下的电视广告 |
第二节 政策法规变化 |
一、广告资源盘整加剧 |
二、广告传播容量拉低 |
第三节 技术环境变化 |
一、双向互动与分享传播 |
二、无缝链接与即时消费 |
三、精准定位与个性定制 |
第四节 受众需求变化 |
一、受众媒介接触呈现多样化 |
二、受众信息需求趋向碎片化 |
三、受众消费行为更加主动化 |
第二章 新媒体时代电视广告价值提升空间 |
第一节 电视广告资源优化 |
一、电视媒体广告传播环境优化 |
二、电视广告传播资源创新加速 |
第二节 电视广告渗入度增强 |
一、电视广告收视人群拓宽 |
二、电视广告传播类型拓展 |
第三节 电视广告公信力提高 |
一、电视广告品牌可信度强 |
二、电视广告传播影响力增强 |
第四节 电视广告品牌力增大 |
一、台台联姻延伸资源优势 |
二、台网联动扩大传播效应 |
第三章 新媒体时代电视广告有效传播的探索 |
第一节 建立新型传播关系模式 |
一、转变广告传受双方关系 |
二、转变广告主与媒体关系 |
第二节 把握广告创意时代脉搏 |
一、广告创意更加注重真实性 |
二、广告创意更加体现生活化 |
三、广告创意更加把握娱乐化 |
四、广告创意更加强调体验化 |
第三节 强化电视媒体广告传播平台 |
一、内容为王占领广告传播制高点 |
二、实现广告与节目的深度融合 |
三、优化广告时长群聚广告时段 |
四、加大广告内容审核力度 |
第四节 整合数字新媒体传播优势 |
一、拓展新媒体平台延伸传播维度 |
二、内容多平台推广提升产品价值 |
三、创新终端技术应用增强参与度 |
第五节 提升受众电视广告素养 |
结语 |
附录A 问卷文本 |
附录B 问卷基本数据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制播分离下东方卫视运营水平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前言 |
(一) 研究意义与背景 |
(二) 研究内容与思路 |
二、相关理论简述 |
(一) 战略定位理论 |
(二) 品牌塑造理论 |
三、制播分离后东方卫视运营状况分析 |
(一) 东方卫视制播分离后的运营概况 |
(二) 东方卫视制播分离后存在的问题 |
1、频道内容定位不清 |
2、收视率停滞不前 |
3、广告收入增长缓慢 |
(三) 东方卫视制播分离后存在问题溯源 |
1、运营机制不完善造成定位不清 |
2、领导更迭致使企业重要决策频繁调整 |
3、频道覆盖、有效收视人群有限 |
4、广告招商集权化 |
四、东方卫视运营水平提升措施 |
(一) 调整东方卫视运营节目(产品)定位 |
1、避免娱乐同质化、低俗化 |
2、引进先进的海内外节目模式 |
3、凭借区位优势,有所为有所不为 |
(二) 推动频道品牌建设的深化 |
1、东方卫视整体品牌形象建设策略 |
2、东方卫视频道品牌建设的深入细化策略 |
(三) 拓展东方卫视中国大陆全境、港澳台、境外覆盖范围 |
(四) 改变东方卫视广告经营模式 |
五、东方卫视运营水平提升措施的实施 |
(一) 提升措施的实施情况 |
1、东方卫视黄金时段综艺节目强势突破 |
2、东方卫视黄金剧场推波助澜收视飙升 |
3、《东方夜新闻》成功突围 |
4、东方卫视收视域外贡献率明显提升 |
5、东方卫视都市气质彰显 |
6、东方卫视内容整合激活品牌效应 |
7、东方卫视冷静面对“限娱令”逆势上升 |
8、东方卫视传统王牌节目产品《2012年跨年特别节目》新突破 |
9、东方卫视2012年初再次改版应对新形势 |
(二) 运营效益对比 |
1、东方卫视广告收入大幅增长 |
2、东方卫视国内、国际频道收视增幅明显 |
六、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非诚勿扰》栏目的广告营销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动机 |
一、广告环境急剧变化 |
二、电视媒体亟待创新 |
三、广告招标风生水起 |
四、《非诚勿扰》彰显价值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一、《非诚勿扰》及娱乐节目的研究现状 |
二、电视广告经营管理的研究现状 |
三、广告投放策略的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的方法和结构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结构 |
第二章 《非诚勿扰》栏目的营销环境分析 |
第一节 《非诚勿扰》栏目营销STP模型分析 |
一、电视媒体的市场细分 |
二、目标市场的定位选择 |
三、娱乐相亲的节目定位 |
第二节 《非诚勿扰》节目波士顿矩阵分析 |
一、波士顿矩阵内容及在媒体中的定位 |
二、频道内部着力发展“明星类”和“现金牛” |
第三章 《非诚勿扰》栏目的广告经营分析 |
第一节 《非诚勿扰》栏目的受众调查 |
一、调查样本概述 |
二、《非诚勿扰》的播出时间 |
三、《非诚勿扰》的收视渠道分析 |
第二节 《非诚勿扰》栏目的广告销售分析 |
一、《非诚勿扰》的广告销售形式 |
二、《非诚勿扰》的广告销售价格 |
三、《非诚勿扰》广告时间的阶段性剩余 |
四、《非诚勿扰》的广告招标优势 |
第三节 《非诚勿扰》栏目的广告客户分析 |
一、《非诚勿扰》的广告客户分析 |
二、《非诚勿扰》广告客户呈现金字塔式 |
三、太龙药业的广告案例分析 |
第四章 《非诚勿扰》栏目广告营销的思考 |
第一节 节目内容与广告的辩证关系 |
一、广告的繁荣是节目生存的必要条件 |
二、优质的节目内容是广告繁荣的根本 |
第二节 电视广告营销管理新活法 |
一、广告产品更需创新 |
二、客户服务主动出击 |
三、品牌塑造步步为营 |
四、三网合一展现新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
(7)省级卫视的生存环境与广告经营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对象、理论基础、研究方法 |
1.3 既有研究成果、论文框架 |
第二章 省级卫视的生存环境分析 |
2.1 省级卫视竞争外部环境分析 |
2.2 省级卫视竞争的业内环境分析 |
第三章 省级卫视广告经营战略分析 |
3.1 广告竞争根源与战略的实质 |
3.2 争夺“全国”广告价值的经营战略 |
3.3 抢占“区域”广告价值的经营战略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对省级卫视广告经营战略的思考与探索 |
4.1 与时俱进地寻找“定位”对象 |
4.2 研究广告主的终极投放需求 |
4.3 营销战原则的合理运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8)多频道广告时段分配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论文创新之处 |
1.4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文献理论综述 |
第三章 广告收入影响因素综述 |
3.1 本文主要名词解析 |
3.2 提升广告收入的途径 |
3.3 广告时段销售模式 |
3.4 广告销售渠道 |
3.5 广告时段销售流程 |
第四章 NBC单频道广告时段分配模型 |
4.1 模型假设 |
4.2 变量描述 |
4.3 NBC单频道广告时段分配模型 |
第五章 广告时段资源可分配比例 |
5.1 模型假设 |
5.2 广告时段资源出售比例模型及测算 |
第六章 长短期客户间广告时段资源分配比例 |
6.1 模型假设 |
6.2 长短期客户间广告时段资源分配比例模型 |
第七章 多频道广告投放方案时段分配模型 |
7.1 模型假设 |
7.2 变量描述 |
7.3 多频道广告投放方案时段分配模型 |
7.4 模型测算 |
第八章 多频道广告销售时段分配模型 |
8.1 模型假设 |
8.2 多频道广告销售时段分配模型 |
第九章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文中算例数据 |
附录2. LINGO求解程序及结果 |
附录3. 广告行业常用术语 |
致谢 |
(9)频道专业化格局下中国女性电视节目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标及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一) 关于电视频道专业化的研究 |
(二) 关于女性电视节目的研究 |
四、研究方法 |
第二部分 现代传媒体制下频道专业化格局的发展现状 |
一、市场竞争下的中国电视媒体现状 |
(一) 电视产业进入买方市场 |
(二) 境内电视竞争激烈 |
(三) 境外电视伺机进入 |
二、频道专业化的发展是市场竞争的产物 |
(一) 频道专业化趋势是电视媒体市场竞争适者生存规律的体现 |
(二) 频道专业化趋势是社会分工分层的产物 |
(三) 频道专业化趋势是媒介关注受众主动选择权的体现 |
三、市场竞争下的分众传播与频道专业化发展现状 |
(一) 分众媒体的定义 |
(二) 分众化电视媒体下的频道专业化与大众传播的辨证关系 |
(三) 分众化电视媒体与频道专业化的发展现状 |
第三部分 频道专业化格局下中国女性电视节目的发展现状 |
一、频道专业化格局下中国女性电视节目发展的必要性 |
(一) 发展女性电视节目是维护女性正当权益的需要 |
(二) 发展女性电视节目是引领消费的广告平台与开辟新的电视市场的需要 |
(三) 频道专业化格局的形成是女性频道发展的前提和契机 |
二、中国女性电视节目的发展历程 |
(一) 谈话类节目 |
(二) 时尚类节目 |
(三) 生活服务类节目 |
(四) 针对女性为主要收视人群的电视剧 |
三、女性电视节目的本土化设置 |
(一) 主题选择的差异 |
(二) 文化价值观的差异 |
四、频道专业化格局下女性频道的相继建立及发展 |
第四部分中国女性电视节目发展中的困境 |
一、女性电视栏目的个案研究以及女性电视栏目中所存在的问题 |
(一) 女性电视栏目个案研究 |
(二) 女性电视栏目发展中面临的困境 |
二、女性频道的个案研究以及女性频道所存在的问题 |
(一) 女性频道的个案研究 |
(二) 女性频道发展中面临的困境 |
第五部分 频道专业化格局下我国女性电视节目发展 策略 |
一、女性电视栏目发展策略 |
(一) 坚持栏目的女性主义原则 |
(二) 坚守节目立场,抵制消费主义倾向 |
(三) 做中国自己的女性电视栏目 |
(四) 对媒体人员开展多种形式的性别教育 |
二、女性电视频道发展策略 |
(一) 确立区域意识,选择适当的地区确定女性频道定位 |
(二) 建立广告投放立体指标 |
(三) 在数字电视逐步普及的背景下努力开拓频道资源 |
(四) 以“女性特色”统摄频道内容,制造事件行销,实现需求与生产互动 |
(五) 进行跨媒介联合,实现整合营销,用多种营销手段来增加收入渠道 |
第六部分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10)植入式广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植入式广告研究的必要性 |
第一节 植入式广告异军突起 |
第二节 植入式广告的研究现状 |
第二章 植入式广告基础扫描 |
第一节 植入式广告的概念 |
第二节 植入式广告的类型 |
第三节 植入式广告的优势和劣势 |
第三章 植入式广告深层透视 |
第一节 植入式广告的理论依据 |
第二节 植入式广告的运作模式 |
第三节 植入式广告的操作原则 |
第四节 植入式广告的价值评估 |
第四章 植入式广告前景展望 |
第一节 植入式广告发展的问题 |
第二节 植入式广告发展前景 |
结语 |
附录 |
注释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从收视人群流动看广告价值(论文参考文献)
- [1]福建广电集团竞争战略研究[D]. 程艳. 厦门大学, 2018(12)
- [2]我国电视媒体产业组织演化研究[D]. 于晗. 北京交通大学, 2017(09)
- [3]新媒体时代电视广告传播现状及策略研究[D]. 郑姗姗. 南京师范大学, 2014(01)
- [4]当危机来敲门——透视2012广告增速与投放双下降的背后[J]. 杨春雨,徐进,许云峰. 广告大观(综合版), 2012(07)
- [5]制播分离下东方卫视运营水平提升研究[D]. 王立. 兰州大学, 2012(09)
- [6]《非诚勿扰》栏目的广告营销探析[D]. 赵姗华. 南京师范大学, 2013(02)
- [7]省级卫视的生存环境与广告经营战略研究[D]. 王芳. 厦门大学, 2009(12)
- [8]多频道广告时段分配模型研究[D]. 刘斌. 复旦大学, 2008(03)
- [9]频道专业化格局下中国女性电视节目发展研究[D]. 朱怡璇. 西北师范大学, 2008(S2)
- [10]植入式广告研究[D]. 赵兵辉. 暨南大学, 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