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嗪治疗慢性阻塞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50例

川芎嗪治疗慢性阻塞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50例

一、川芎嗪治疗慢阻肺肺心病急性加重期50例(论文文献综述)

秦一冰[1](2021)在《补阳还五汤治疗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临床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临床研究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利用网络药理学探索其治疗机制及主要通路,通过动物实验予以验证。材料与方法:1.补阳还五汤治疗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研究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的研究方法,观察2019年6月—2020年08月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部的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气虚血瘀证)的患者。纳入病例67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补阳还五汤颗粒剂,对照组予形状、气味、外观与治疗组颗粒剂相同的补阳还五汤模拟颗粒剂,两组均根据患者实际病情联合氧疗、抗感染治疗、利尿剂、抗凝等治疗,疗程4周,第12周随访。设置肺功能和超声心动图作为筛选指标,肺功能、超声心动图、中医证候总积分、单项症状评分、慢阻肺CAT评分、6分钟步行试验、Borg量表、BODE指数评分、血气分析、NT-pro BNP、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为有效性观测指标,对补阳还五汤治疗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有效性进行评价,记录整个研究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观察药物的安全性,对本研究患者的依从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2.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补阳还五汤治疗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机制通过TCMSP或BATMAN-TCM数据库获得补阳还五汤的活性成分及靶点,Gene Cards数据库获取慢阻肺和肺动脉高压的疾病靶点,提取交叉靶点作为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的疾病靶点,将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进行映射,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进行基因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主要的通路。3.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补阳还五汤对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大鼠血管重构的影响3.1实验一补阳还五汤对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大鼠血管重构干预作用的研究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适应性喂养一周后将除空白组外的其余四组采用脂多糖、烟熏及低氧的方式造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采用边造模边给药的方式进行实验。中药组予13.02g/(kg·d)补阳还五汤灌胃;西药组予12.6ug/(kg·d)贝前列素钠片灌胃;中西医结合组予13.02g/(kg·d)补阳还五汤+12.6ug/(kg·d)贝前列素钠片灌胃;三组均配置成2ml的药物溶液;正常组和模型组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进行灌胃。造模、灌胃4w后,检测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力(m PAP)、右心肥厚指数(RV/LV+S)、HE染色并观察肺血管管壁厚度/血管直径百分比(WT%)和血管壁面积/总血管面积百分比(WA%),判断造模是否成功。制备组织标本后通过TUNEL法检测观察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观察肺小动脉PI3K/Akt通路关键靶点的磷酸化表达。3.2实验二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补阳还五汤对PASMCs细胞增殖及凋亡的调控机制取出大鼠肺动脉,进行PASMCs的分离及培养,α-SMA抗体免疫荧光法对PASMCs进行鉴定,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blot法检测PI3K/Akt通路关键靶点的磷酸化表达及影响细胞增殖的m TOR、p27kip1和PCNA以及影响细胞凋亡相关的Bcl-2、Bax、Cyt c、Caspase-3、caspase-9。结果:1.补阳还五汤治疗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研究1.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肺功能(FEV1占预计值%、FEV1/FV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超声心动图各项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治疗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且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S、RVFAC与治疗前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余各项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控制6例(20%),显效12例(40%),有效10例(33.33%),无效2例(6.67%);对照组临床控制2例(6.67%),显效10例(33.33%),有效12例(40%),无效6例(20%),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同一时期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第12周时与第4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单项症状积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在喘息、气短、咯痰、疲乏无力、胸闷或痛,痛有定处及面色暗淡等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同一时期治疗组各项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2周时两组各症状评分与第4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6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AT评估量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CA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同一时期治疗组各项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2周时两组各症状评分与第4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7两组患者治疗前后6分钟步行距离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6分钟步行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同一时期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第12周与第4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org量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Borg量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同一时期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第12周与第4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9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ODE指数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BODE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0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气分析(Pa O2、Pa 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T-pro BNP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NT-pro BN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D-二聚体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D-二聚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IB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4安全性指标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以及心电图等进行监测,部分患者心电图出现右室大表现,个别指标呈现异常而无临床意义,未见明显异常。2.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补阳还五汤治疗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机制研究应用网络药理学技术共获得96个有效化合物,对应的作用靶点共1140个,根据预设条件获得203个疾病靶点。GO富集分析得到具有显着意义的BP1416个、CC26个和MF68个。KEGG通路分析得到104个具有显着意义的通路。quercetin槲皮素、luteolin木犀草素、beta-caroteneβ胡萝卜素、kaempferol山奈酚和baicalein黄芩素等为主要成分,ALB、IL6、VEGFA、Akt1、IL1B等为主要靶点,AGE-RAGE、Relaxin、PI3K-Akt等为主要通路,分析后得出PI3K-Akt通路在本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补阳还五汤对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大鼠血管重构的影响3.1实验一补阳还五汤对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大鼠血管重构干预作用的研究3.1.1气管注射LPS、烟熏联合低氧持续4w后模型组大鼠m PAP、右心肥厚指数、HE染色及肺小动脉血管重建指标WT%和WA%与正常组对比明显异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成功造出COPD-PH的动物模型。3.1.2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COPD-PH大鼠的一般生活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m PAP、右心肥厚指数、HE染色及肺小动脉血管重建指标WT%和WA%水平较模型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中药组与西药组无明显差异(P>0.05),中西医结合组优于中药组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1.3肺小动脉TUNEL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凋亡数量显着减少,中药组、西药组及中西医结合组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西药组及中西医结合组细胞凋亡数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中药组比较,西药组细胞凋亡数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细胞凋亡数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西药组比较,中西医结合组细胞凋亡数显着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1.4免疫组化法检测肺小动脉PI3K/Akt通路相关指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及中西医结合组p-PI3K、p-Akt表达结果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西药组及中西医结合组p-PI3K、p-Akt表达结果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中药组比较,西药组p-PI3K和p-Akt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中西医结合组p-PI3K、p-Akt表达结果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西药组比较,中西医结合组p-PI3K、p-Akt表达结果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2实验二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补阳还五汤化裁方对PASMCs细胞增殖及凋亡的调控机制3.2.1免疫荧光法鉴定PASMCs结果细胞均呈α-SMA阳性绿色荧光,可见明显肌丝,呈与细胞平行的丝状梭形排列,大鼠肺动脉成功提取出PASMCs。3.2.2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PASMCs的p-PI3K、p-Akt的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及中西医结合组p-PI3K、p-Akt表达结果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西药组及中西医结合组p-PI3K、p-Akt表达结果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中药组比较,西药组p-PI3K和p-Akt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中西医结合组p-PI3K、p-Akt表达结果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西药组比较,中西医结合组p-PI3K、p-Akt表达结果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2.3CCK-8细胞增殖检测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及中西医结合组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西药组及中西医结合组细胞增殖活性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中药组比较,西药组细胞增殖活性无明显差异,中西医结合组细胞增殖活性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西药组比较,中西医结合组细胞增殖活性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2.4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PASMCs的p-m TOR、PCNA、p27kip1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及中西医结合组p-m TOR、PCNA的表达显着上调,p27kip1的表达显着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西药组及中西医结合组p-m TOR、PCNA的表达显着下调,p27kip1的表达显着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中药组比较,中西医结合组p-m TOR、PCNA的表达显着下调,p27kip1的表达显着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西药组p-m TOR、PCNA、p27kip1的表达与中药组无显着差异(P>0.05);与西药组比较,中西医结合组p-m TOR、PCNA的表达显着下调,p27kip1的表达显着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2.5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凋亡率降低,差异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西药组及中西医结合组细胞凋亡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西药组及中西医结合组细胞凋亡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中药组比较,西药组细胞凋亡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细胞凋亡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西药组比较,中西医结合组细胞凋亡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2.6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PASMCs的Bcl-2、Bax、Cyt C、caspase-9及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Bcl-2表达显着上调,中药组、西药组及中西医结合组Bcl-2表达显着下调,模型组Bax、Cyt C、caspase-9及caspase-3表达显着下调,中药组、西药组及中西医结合组Bax、Cyt C、caspase-9及caspase-3表达显着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西药组及中西医结合组Bcl-2表达显着下调;Bax、Cyt C、caspase-9及caspase-3表达显着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中药组比较,西药组Bcl-2、Bax、Cyt C、caspase-9及caspase-3表达与中药组无明显差异(P>0.05),中西医结合组Bcl-2显着下调,Bax、Cyt C、caspase-9及caspase-3显着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西药组比较,中西医结合组Bcl-2显着下调,Bax、Cyt C、caspase-9及caspase-3显着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补阳还五汤能够改善气虚血瘀型COPD-PH患者喘促、气短等临床症状,改善低氧状态,改善心肺功能,增加运动耐力,同时改善生活质量,其机制可能与缓解缺氧、高碳酸血症和呼吸性酸中毒等导致的肺血管收缩痉挛,降低血液粘稠度、预防原位血栓形成等密切相关,临床安全性高。2.补阳还五汤中的槲皮素、木犀草素、山奈酚等有效成分,可以作用于ALB、IL6、VEGFA等靶点,通过调控AGE-RAGE、PI3K-Akt、TNF等信号通路,参与细胞凋亡、细胞增殖、炎症反应等多种生物过程达到治疗COPD-PH的作用。3.补阳还五汤能够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起到抑制PASMCs增殖,促进PASMCs凋亡,抑制血管重构的作用,从而降低COPD-PH肺动脉压力的作用。

许雅婧[2](2021)在《慢阻肺并发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特点及中医证候分布特征的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慢阻肺是临床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且常伴有多种并发症,其中肺动脉高压是其常见的心血管并发症,也是慢阻肺进展到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中间阶段,严重的肺动脉高压提示患者预后不良,增加了死亡风险。目前现代医学对于慢阻肺并发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且无疗效确切的治疗药物。中医对本病的治疗有一定的优势,常规治疗配合中药治疗,能够更好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肺动脉压力,提高临床疗效。在中医学中,证候能反映疾病的本质,揭示疾病的病因、病机、病位、病势等信息,指导临床治疗。辨证论治是中医诊疗的核心,准确的辨证是临床用药的前提,但目前对此病中医证候的研究不足,且缺乏统一的辨证标准。研究目的:比较慢阻肺并发肺动脉高压组患者与单纯慢阻肺组患者在人口学资料、理化指标的差异;初步探索慢阻肺并发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征,并与单纯慢阻肺患者进行对比,分析两者中医证候分布是否存在差异;探讨慢阻肺并发肺动脉高压组患者证型与肺动脉收缩压的相关性。研究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在中日友好医院中医及西医呼吸科住院的慢阻肺患者,通过纳排标准后,收集其详细病情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理化检查结果、中医四诊信息等),并根据超声心动图报告中肺动脉收缩压水平分为慢阻肺并发肺动脉高压组与单纯慢阻肺组,填写回顾性病历观察表。将研究过程中收集的全部病例数据录入Excel表中,经过归纳整理,应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人口学资料、理化指标、中医证候分布等情况,并探索慢阻肺并发肺动脉高压患者证型与肺动脉收缩压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本研究共收集281例患者,其中慢阻肺并发肺动脉高压有63例,单纯慢阻肺有218例。1.人口学资料方面:两组患者在性别分布、住院天数、吸烟、饮酒情况、整体合并症例数等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BMI、冠心病、心律失常及胃食管返流等合并症上有统计学差异,慢阻肺并发肺动脉高压组患者的年龄更大,病程更长、BMI更低、冠心病、心律失常及胃食管返流等合并症的比例更高。2.在理化指标方面:肺功能指标上,慢阻肺并发肺动脉高压组患者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更低。在血清学指标上,两组在WBC、NEUT、RBC、HGB、PO2、PCO2等指标上无统计学差异,在 LYMPH、RDW-SD、PLT、NLR、BNP、NT-proBNP、CA125、D-D等指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RDW-SD、NLR、BNP、NT-proBNP、CA125、D-D等指标与肺动脉高压严重程度有相关性,成正相关关系,LYMPH、PLT与肺动脉高压严重程度有相关性,成负相关关系。3.在中医证候分布上:两组患者主要脏腑定位均在肺,并涉及脾、肾、心,基础证型均以气虚证、痰浊证、血瘀证、水饮证、痰热证多见,证型组合以二证组合、三证组合多见。其中慢阻肺并发肺动脉高压组脏腑定位中脾、肾、心的比例明显增高,基础证型上水饮证比例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证候分布上,慢阻肺并发肺动脉高压组占比大于5%的证候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气虚痰浊证(20.6%)、气虚痰浊水饮证(20.6%)、气虚证(9.5%)、气阴两虚,痰浊血瘀证(7.9%)、气虚痰热证(6.3%)、气虚痰浊血瘀证(6.3%)。单纯慢阻肺组占比大于5%的证候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气虚痰浊证(33%)、气虚痰热证(11.5%)、气虚证(7.8%)、气虚痰浊血瘀证(7.3%)、气虚痰热血瘀证(5.5%)、气虚痰浊水饮证(5.0%)。慢阻肺并发肺动脉高压中气虚痰浊水饮证显着高于单纯慢阻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证型与肺动脉收缩压的相关性:慢阻肺并发肺动脉高压组患者中,水饮证与肺动脉收缩压有正相关关系,痰热证与肺动脉收缩压有负相关关系。结论:1.慢阻肺并发肺动脉高压患者与单纯慢阻肺患者相比,年龄更大、病程更长,BMI更低,冠心病、心律失常及胃食管返流等合并症的比例更高。2.慢阻肺并发肺动脉高压患者与单纯慢阻肺相比,肺功能下降更明显,RDW-SD、NLR、BNP、NT-proBNP、CA125、D-D 等指标更高,LYMPH、PLT,等指标更低。3.慢阻肺并发肺动脉高压本虚标实,病位涉及肺、脾、肾、心,基础证型主要为气虚证、阴虚证、痰浊证、血瘀证、水饮证、痰热证等,证候分布上,主要为气虚痰浊证、气虚痰浊水饮证、气虚证、气阴两虚,痰浊血瘀证、气虚痰热证、气虚痰浊血瘀证。与单纯慢阻肺相比,病位上,涉及脾、肾、心的比例增加,基础证型上,水饮证比例增加,证候分布上,气虚痰浊水饮证增多。4.慢阻肺并发肺动脉高压患者证型与肺动脉收缩压存在相关性,其中水饮证与肺动脉收缩压有正相关关系,痰热证与肺动脉收缩压有负相关关系。

孔维鑫[3](2021)在《化痰清热活血方膏摩辅助治疗AECOPD痰热瘀肺证的疗效观察》文中提出背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特征是持续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慢阻肺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并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指慢阻肺患者发生呼吸系统症状急剧恶化导致需要额外的治疗。急性加重会导致肺功能下降、远期预后变差,引发更为频发的急性加重事件,被认为是慢阻肺疾病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因此,预防并减少慢阻肺急性加重的发生、缓解急性加重病情程度并缩短急性加重治疗疗程备受重视。中医认为慢阻肺可属“肺胀”“咳嗽”“喘证”等范畴,现代大样本的横断面证候学研究及真实世界研究认为急性加重期时常见证型包括痰热壅肺、痰瘀阻肺、痰湿阻肺、外寒内饮等,其中又以痰、热、瘀三个证候要素最为多见。膏摩疗法作为中医外治法的一个重要分支,在治疗慢阻肺方面并未受到重视,尚未有文献报道。膏摩指的是在人体体表实行按摩手法时,涂上用中药制成的膏剂,使手法和药物的作用得以结合。基于膏摩疗法的作用机制及其他膏摩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试验,推测膏摩疗法可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方面有所作为。基于上述背景,本研究对化痰清热活血方膏摩辅助治疗AECOPD痰热瘀肺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了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及临床价值。目的:观察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化痰清热活血方膏摩对AECOPD痰热瘀肺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患者提供新的中医外治法方案,以达到缩短急性加重病程、改善咳痰喘等症状的目的。方法: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将符合AECOPD西医诊断及痰热瘀肺证中医诊断且知情同意的4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22例为治疗组,23例为对照组,1例中途脱落。对照组予控制性氧疗、抗感染、支气管扩张剂等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化痰清热活血方膏摩每日1次,观察疗程为7天。通过纳入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体征评分、CAT评分、mMRC分级等量表,WBC、NE%、NLR、EO#、RDW、CRP、FIB等血清学指标以及总体疗效评价进行分析,探讨化痰清热活血方膏摩对AECOPD痰热瘀肺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①基线比较:入组时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慢阻肺分级、慢阻肺分组、本次AECOPD程度分级中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中医证候体征量表评分、CAT评分及mMRC分级等量表评价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WBC、NE%、NLR、EO#、RDW、CRP、FIB等血清学指标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两组基线平齐,可比性良好。②临床相关量表及总体疗效评价分析:两组中医证候体征评分、mMRC评分、CAT评分均在治疗后有明显下降,说明两组治疗对症状改善总体有效。其中中医证候体征评分、CAT评分在第4天及第7天的组间比较中均较入组当天出现显着的组内差异(P<0.01),mMRC量表除对照组第4天之外也均有显着的组内差异(P<0.01)。而两组组间比较则发现,仅有第7天的CAT评分出现了统计学差异(P<0.05)。总体疗效评价方面,第4天治疗组有效率为36.4%,对照组有效率为8.7%,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第7天治疗组有效率为90.9%,对照组有效率为73.9%,治疗组总有效率更高,但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③血清学指标分析:两组治疗前后对比发现,WBC有显着性差异(P<0.01),NE%仅在治疗组出现组内差异(P<0.05),CRP仅在对照组出现组内差异(P<0.05),三项指标均未出现组间差异(P>0.05)。治疗组在RDW和FIB的改善方面较单纯西医治疗更优势,具体表现为FIB在第7日出现组间差异(P<0.05),RDW在治疗组出现组内差异(P<0.05)而未在对照组出现。两组在NLR和EO#两项指标上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①膏摩联合西医治疗较单纯西医治疗能更快的改善慢阻肺患者的临床症状,总体有效率更高;②膏摩治疗对CAT评分的改善更有效,在胸闷症状的改善上有突出的优势;③加用膏摩治疗在FIB的改善方面较单纯西医治疗更优,说明膏摩可以起到活血化瘀的功效;④化痰清热活血方膏摩无皮肤、肝肾方面副作用,安全性高。

洪敏洁[4](2020)在《门氏定喘汤加味联合舒利迭治疗肺脾气虚型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门氏定喘汤加味联合舒利迭治疗肺脾气虚型COPD患者稳定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提供更多依据。方法:将符合标准的82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对照组41例。其中对照组选用舒利迭治疗,治疗组在舒利迭的基础上,加服门氏定喘汤加味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肺功能数值、生活质量评估资料、运动耐量及呼吸困难程度进行疗效分析及疗效判定,观察门氏定喘汤加味的治疗效果。结果:1.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性别、年龄、病程及肺功能分级等比较,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一般情况基线一致。2.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中医证候评分都有所改善,分值降低,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3.两组在各个单项积分方面皆有改善,说明两者都能改善肺脾气虚证候。进行组间比较,治疗组在恶风、腹胀或腹泻、食少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4.肺功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的FEV1%、FEV1/FVC%进行组内比较,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CAT评分比较:治疗后的两组CAT评分情况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CAT评分都有所改善,分值减少,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说明治疗组生活质量状况改善优于对照组。6.六分钟步行距离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后的组内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的两组情况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7.治疗后的两组呼吸困难程度情况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呼吸困难评分都有所改善,分值降低,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8.疗效判定:两组均有效,但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低于治疗组,对照组为81.08%,治疗组改善明显,总有效率为92.10%,通过秩和检验,结果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总体来说优于对照组。9.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未见异常改变,且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门氏定喘汤加味联合舒利迭治疗能够有效缓解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肺功能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生活质量及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程度,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刘攀[5](2020)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痰热壅肺证临床表征及其与理化指标关联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分析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痰热壅肺证的主要临床表征,探讨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痰热壅肺证与理化指标的关联性,研究规范化、统一化、可量化、客观化的辨证标准,为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痰热壅肺证辨证诊断提供客观依据和参考。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并整理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四川省中医院呼吸科住院,并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病历资料。将收集的病例根据分组标准,分为两组,试验组为痰热壅肺证组,对照组为非痰热壅肺证组。使用卡方检验、二元多因素Logisti回归的方法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基本信息、中医四诊信息,探究痰热壅肺证的临床表征。使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二元多因素Logisti回归的方法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试验室检验结果等指标,探讨痰热壅肺证与客观理化指标的关联性。研究结果1.一般资料分析本研究共收集符合纳入要求的病例240例,其中,男性154例(64.17%),女性86例(35.83%),整体男性多于女性,男性与女性比为1.79:1,两组间性别构成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病因构成上以支气管-肺疾病为主(100%),其中单纯慢阻肺204例(85%)、哮喘11例(4.58%)、间质性肺病10例(4.17%)、尘肺4例(1.67%)、肺毁损1例(0.41%),混合型肺病10例(4.17%),慢阻肺为肺心病的主要病因,占比85%。证型分布情况,痰热壅肺证组患者共123例(51.25%)、痰湿阻肺证患者共61例(25.42%),阳虚水泛证患者共35例(14.58%),肺肾气虚证患者共15例(6.25%),痰蒙神窍证患者共6例(2.50%)。痰热壅肺证为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主要临床证型,占比51.25%。痰热壅肺证组患者123例(51.25%),非痰热壅肺证组患者117例(48.75%)。痰热壅肺证组与非痰热壅肺证组患者年龄、病程进行比较,痰热壅肺证组患者年龄更小、病程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BMI、有无吸烟史、吸烟时间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痰热壅肺证的临床表征(1)症状体征:发热、口干、痰黄、苔黄多见于痰热壅肺证(P<0.05)。(2)Logistic回归分析共筛选3个指标,痰黄(OR=3.424,P<0.05)、口干(OR=2.490,P<0.05)、发热(OR=2.023,P<0.05)。3.痰热壅肺证与理化指标的关联性(1)痰热壅肺证组患者WBC、NEU、NEU%、PLT、CRP、PCT、Pa O2高于非痰热壅肺证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热壅肺证组患者LYM%低于非痰热壅肺证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Logistic回归分析共筛选出5个指标,OR值小于1的为LYM%(OR=0.815,P<0.05),OR值大于1的为WBC(OR=2.338,P<0.001),NEU(OR=1.767,P<0.05),PCT(OR=1.450,P<0.001),CRP(OR=1.073,P<0.05)。研究结论(1)慢阻肺是慢性肺心病的主要病因;痰热壅肺证是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主要证候。(2)发热、口干、痰黄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痰热壅肺证主要临床表征。(3)WBC、NEU、LYM%、CRP、PCT是与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痰热壅肺证存在关联的理化指标,可以作为判定痰热壅肺证证候成立客观依据。

张晓琦[6](2020)在《常用祛瘀剂类中药注射液辅助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网状meta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肺源性心脏病是呼吸系统疾病导致肺动脉高压,进而心脏负荷增加的一种多系统疾病。其关键在肺动脉高压的形成,肺源性心脏病最终将导致呼衰和心衰,死亡率极高。在肺心病治疗上,中医辅助西医能增强治疗的疗效。中药注射剂大量应用于肺心病的治疗,是中医现代化的一个飞跃,种类繁多,故现急需评价各中药注射液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选择提供依据。本研究应用循证医学方法,综合评估中药注射液对肺心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目的:临床上用于治疗肺心病的中药注射剂种类繁多,并且各自拥有独特的疗效和优势,这就给临床医生选择带来困扰。同时,关于中药注射剂头对头的实验研究较少,两种药物没有直接比较。网状meta分析可以进行多种药物直接比较和间接比较。现比较各中药注射液在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选出最优方案,更好地服务临床。方法:1.检索文献,筛选文献,制作文献基线资料表;2.采用REVMAN软件将各注射剂进行异质性检验,进行传统meta分析;3.比较异质性筛选进入网状meta分析的组别,STATA14制作网状图;GEMTC进行中药注射剂治疗肺心病总有效率具体概率的排序。比较各组在降低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等上的疗效。结果:纳入文献共123篇,共涉及8种中药注射剂,分别是红花注射液、丹参注射液、丹红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灯盏花素注射液、舒血宁、冠心宁、脉络宁。研究中对照组均为西医常规治疗组,实验组均为某种中药注射液加西医常规治疗。①在疗效上:辅助中药注射液能提高疗效,脉络宁疗效最显着,与灯盏花素相比OR:1.68,95%CI(1.08,2.66),与红花组相比 OR:1.69,95%CI(1.03,2.89),与丹红组相比较OR:1.59,95%CI(1.06,2.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在降低红细胞压积上:仅红花组和舒血宁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③在降低纤维蛋白原方面:仅脉络宁组和舒血宁组比较,差异也不具有统计学意义。④在血浆粘度指标上,无法进行网状meta分析。⑤在不良反应上,脉络宁组meta分析合并结果率1%,而丹参组为6%,居榜首。结论:在8种中药注射剂中,脉络宁在疗效和安全性上是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的最优选择。

杨睿[7](2019)在《中药治疗慢阻肺合并肺心病临床疗效Meta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通过收集国内外有关中药治疗慢阻肺合并肺心病的文献,运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中药治疗慢阻肺合并肺心病临床疗效的有效性。材料与方法:确定中药治疗慢阻肺合并肺心病的关键词,通过计算机在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中英文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搜集中药治疗慢阻肺合并肺心病的RCT原始文献,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8年12月,根据制定的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由两位独立工作者纳入文献,采用改良Jadad评价表评价文献质量。使用RevMan 5.3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选取的指标有: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评分(咳嗽、气喘、心悸、水肿)、肺功能(FEV1、FVC)、动脉血气分析(PaO2、PaCO2)、NT-proBNP、LVEF、PAP。结果:1.本次共检索24篇符合纳入标准的RCT文献,且均为中文,进行Meta分析,样本数共2110例,其中观察组1065例,对照组1045例。2.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治疗慢阻肺合并肺心病有明显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RR=1.24,95%CI(1.19,1.29),P<0.00001]。改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升高动脉血PaO2[MD=4.19,95%CI为(0.99,7.39),P=0.01];降低动脉血PaCO2[MD=-4.07,95%CI(-6.98,-1.16),P=0.006]。改善肺功能:升高FEV1值[MD=0.18,95%CI(0.08,0.27),P=0.0003;升高FVC[MD=0.16,95%CI(0.12,0.20),P<0.00001]。降低NT-proBNP[MD=-51.43,95%CI(-100.43,-2.44),P=0.04]。改善LVEF[MD=3.16,95%CI(1.76,4.57),P<0.00001]。改善PAP[MD=-2.08,95%CI(-3.84,-0.33),P=0.02]。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咳嗽[MD=-0.35,95%CI(-0.45,-0.25),P<0.0001];气喘[MD=-0.29,95%CI(-0.43,-0.15),P<0.0001];心悸[MD=-0.18,95%CI(-0.26,-0.09),P<0.0001];水肿[MD=-0.23,95%CI(-0.31,-0.14),P<0.0001]。结论:1.中药治疗慢阻肺合并肺心病较单纯西医常规治疗有明显的疗效,能够明显提高临床有效率。2.中药可通过改善慢阻肺合并肺心病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缓解临床症状。3.中药可通过改善慢阻肺合并肺心病患者的血气分析、肺功能、NT-proBNP、LVEF、PAP指标,从而起到对本病的治疗作用。4.中药治疗慢阻肺合并肺心病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黄超[8](2019)在《金水交泰汤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缓解期(肺肾气阴两虚型)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金水交泰汤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肾气阴两虚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其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及推广意义。方法:将64例45-80岁符合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缓解期(肺肾气阴两虚证)诊断标准的病人,按照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设计方法,试验组32例,对照组32例,实际中试验组剔除1例,对照组剔除和脱落2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一般基础治疗、持续性氧疗、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信必可都保)320/9.0μg/吸,吸入早晚各一次;盐酸氨溴索口服液30ml口服tid等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同时服用由绵阳市中医医院中药房统一煎制的金水交泰汤加减方。治疗2月,观察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CAT问卷、六分钟步行距离、血气分析、随访6个月急性加重次数。结果:(1)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BMI、心功能分级等基线比较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两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后,试验组主要症状总有效率为90.3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症状改善方面:经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总积分均有下降(P<0.01),且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单项症状方面,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针对腰膝酸软、头昏耳鸣、手足心热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两组患者CAT评分均有下降(P<0.01),组间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4)治疗后,两组患者六分钟步行距离均有增加(P<0.01),组间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5)治疗后,两组患者分析血气分析值均有改善(P<0.01),组间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6)治疗后6月,随访两组患者急性加重次数并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加重次数比对照组明显减少。(7)安全性评价:两组治疗过程中,血常规、肝肾功、心电图等相关安全指标,均无明显异常。结论:金水交泰汤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缓解期在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心功能以及减少急性发作加重次数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且能一定改善血气分析指标,安全性能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李正欢[9](2018)在《COPD中医病机变化规律研究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以发现规律、验证规律、应用规律为主线: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搜集、分析相关文献资料(动物实验、临床试验及名医经验等),并结合临床实践,归纳、发现COPD中医病机变化规律。运用传统及现代医学的相关理论对其进行阐释的基础上,通过临床病例调研、动物实验和细胞实验研究,证明了规律的客观性、科学性、有效性和实用性。基于此规律创制了两首分别用于治疗COPD稳定期和急性发作期的方剂。基于相关医学理论及规律提出“COPD慢性炎症长期刺激可使胸膜间皮细胞恶性转化发生MPM”的假说。通过基于规律、假说创制的慢阻肺-间皮瘤方对MPM的抑制作用,证明了慢阻肺-间皮瘤方治疗MPM的有效性,证明了规律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也证明了假说的可成立性。一病机规律与临床实践的探索性研究(病例调研)目的:通过病历回顾研究,探究规律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同时发现临床中存在的问题。方法:通过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病历管理系统,共纳入第一诊断为慢阻肺急性发作的248例出院病历。结果:⑴证素虚、痰、瘀、热的出现率依次为77%、78.2%、40.7%、38.7%。补虚方、治痰(湿水饮)方、活血方、清热方的出现率依次为41.5%、75.0%、3.6%、27.8%;⑵证素虚:(1)HGB:降低比例为44.4%,而有明确诊断的仅7.7%;(2)血清蛋白:低TP、低ALB和低PA所占比例均在半数以上,而有明确诊断的仅9.7%;(3)合并病:呼吸衰竭、低白蛋白血症、贫血最为常见,分别占71%、65.7%和44.4%;(4)肿瘤:共14例,其中肺癌所占比例最高为71.4%;(5)BMI值:正常、过低、过高分别占63.4%、22%和14.5%;⑶证素痰(湿水饮):(1)感染病原体:肺炎支原体、白色念珠菌、铜绿假单孢菌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19.3%、14%和11%;(2)PAH:约有41.1%存在,且以轻度为主;(3)NT-ProBNP:约48.5%病例升高,平均升高水平达上限值的10倍;⑷证素瘀:(1)低氧:存在呼吸衰竭的病例占71.0%,其中以II型呼衰最多见约为71%;(2)CT表现:肺气肿和胸膜增厚较常见,分别占97.8%、47.2%。(3)肺功能:肺功能分级以重度、中度为主,分别占41.9%、30.2%;小气道以重度受损为主,大气道以中度或重度受损为主;(4)血液高凝:在D-Dimer、FDP和FIB升高的病例中,其水平分别高于上限值的3.5倍、4倍和1.5倍;⑸证素热:(1)体温:以中热和低热为主,分别占42.8%、39.3%:(2)炎症指标:NEUT%的平均水平为82.4%;在CRP、PCT、ESR升高的病例中,其水平分别为上限值的8倍、18倍、3倍。结论:⑴虚、痰、瘀、热为COPD主要及常见证素,但临床上对虚证和瘀证病机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补益剂和活血剂的应用应当有所增加;⑵COPD以下四大类疾病特征:营养不良、消瘦和众多合并病等;混合性机会性感染、气道高分泌和PAH等;肺功能降低、缺氧和血液高凝等;高水平致热性炎性因子,分别符合中医证素虚、痰(湿水饮)、瘀、热的特点;⑶COPD中医病机规律是客观、科学的,值得进一步研究与应用。二病机规律与COPD治疗的探索性研究(动物实验)目的:探索基于规律的方剂(慢肺病稳定方和慢肺病急发方)对COPD动物的影响与作用,进一步探究规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方法:6周龄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中药组、中西药组、正常组、模型组和西药组。利用“注射MCT+烟熏+低氧+鼻腔滴入弹性蛋白酶+寒冷刺激”的方法建立COPD/AECOPD大鼠模型。中药组、中西药组以慢肺病稳定方和慢肺病急发方分别治疗2周;中西药组、西药组再加现代医学基础治疗;其余两组给以等量生理盐水。给药4w后,观察疗效及评价相关指标。结果:⑴模型鼠一般情况:双目少神、皮毛干枯晦暗,便质稀;活动减少、肌力下降、反应迟钝;⑵食量和水量:中西药组大鼠接近正常组水平(P>0.05)、高于模型组水平(P<0.05);⑶体重增量:中西药组、中药组和西药组大鼠体重增量均高于模型组水平(P<0.05):⑷负重游泳时间:中西药组、中药组长于西药组、模型组(P<0.05);⑸白蛋白: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⑹HIF-1,PGF2α和LTB4: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值图显示,模型组和中西药组HIF-1分别低于和高于正常水平;⑺脏器体重比:(1)肺重/体重:三大药物组与正常组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心重/体重、脑重/体重;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⑻肺泡数:中西药组多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⑼肺泡表面积:模型组大于正常组(P<0.05);中西药组、中药组、正常组,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⑽呼吸膜厚度:中西药组小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⑾纤维化指标:(1)纤维化百分比:中西药组小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OD值:西药组、中西药组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⑿肉眼观:(1)外观与活动:用药组大鼠外观、活动情况得到改善,以中西药组最突出;(2)病理标本:模型鼠肺表面可见白色病变区、瘀血块,个别可见到心尖变钝圆,大脑外观无明显改变;⒀光镜观(HE染色):(1)肺脏:模型组可在肺泡上皮细胞中明显见到坏死、炎症性浸润。中西药组接近正常水平;(2)心脏:模型组心肌细胞变性、排列紊乱,少数可见断裂;中西药组接近正常水平;(3)大脑:各组间无明显差异;⒁光镜观(Masson染色):(1)肺脏:模型组,纤维化明显;中西药组,仅见轻度纤维化;(2)心脏:各组无明显纤维化改变;⒂电镜观:模型组大鼠II型上皮细胞线粒体有肿胀,部分发生嵴断裂;中西药组表现接近正常。结论:(1)COPD模型大鼠也存在虚、痰(湿水饮)、瘀、热的病机特征;(2)在动物模型上证明了COPD病机变化规律的客观性、科学性及有效性;(3)规律指导下的方剂结合现代医学基础治疗,两者产生协同作用,能使疗效最大化。三病机规律与MPM治疗的探索性研究(细胞实验)目的:将基于COPD病机规律的慢阻肺-间皮瘤方应用MPM细胞上,观察其对MPM的治疗作用,以此探究规律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实用性,同时探究“COPD慢性炎症长期刺激可使胸膜间皮细胞恶性转化发生MPM”这一假说的可成立性。方法:以人间皮瘤细胞做为研究对象,实验分为DMSO组、中药组和西药组,分别给以1%DMSO、600μg/mL的慢阻肺-间皮瘤方和100μmol/L的甲氨蝶呤。另设空白对照组。分别于处理12h、24h和48h时间点,行细胞增殖(MTT)和迁移检测。结果:⑴增殖抑制:药物作用的各时间点比较,中药组、西药组细胞数较DMSO组、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DMSO组细胞形态规则、分布密度大。西药组细胞形态不规则、分布密度小。中药组给药12h后,活细胞数明显减少,24h后细胞数最少。⑵迁移抑制:迁移细胞数由多到少依次为对照组、DMSO组、中药组和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镜下观,西药组、中药组的迁移细胞数较少,零星、散在分布于视野。结论:⑴慢阻肺-间皮瘤方有明显的抑制MPM增殖、生长和迁移的作用;⑵肯定了COPD病机规律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实用性;⑶一定程度上肯定了“COPD慢性炎症长期刺激可使胸膜间皮细胞恶性转化发生MPM”这一假说的可成立性;

刘菲[10](2017)在《温阳利水活血法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阳虚水泛夹瘀证)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温阳利水活血法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证属阳虚水泛夹瘀患者症状、体征、心功能、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评价温阳利水活血法在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中的应用价值,为进一歩探索本病的有效中医治法打下良好基础。方法:从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中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中筛选出符合入选标准的58例,随机将其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9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真武汤和桂枝茯苓丸加减为基础的中药汤剂,两组疗程均为14天。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积分及心功能、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变化,整理数据资料,并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1.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治疗前心功能分级比较上均无显着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2.症状体征:两组患者治疗前各症状积分、各体征积分、总症状积分、总体征积分比较无显着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经治疗后分析表明两组治疗均能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而治疗组在症状及体位、紫绀、水肿体征上的改善优于对照组,而在哮鸣音、湿啰音上两组效果相似。3.两组治疗均能改善患者心功能,两组治疗后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在心功能疗效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4.两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治疗前比较,无显着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组内比较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治疗后各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治疗均能改善血液动力学,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5.两组疗效对照组有效率为76.9%,治疗组有效率为92%,两组疗效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温阳利水活血法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证属阳虚水泛夹瘀证患者疗效确切,在临床应用中能改善患者症状、体征、心功能及血液流变学。

二、川芎嗪治疗慢阻肺肺心病急性加重期50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川芎嗪治疗慢阻肺肺心病急性加重期50例(论文提纲范文)

(1)补阳还五汤治疗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临床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论文一 补阳还五汤治疗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研究
    资料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二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补阳还五汤治疗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机制研究
    材料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三 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补阳还五汤对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大鼠血管重构的影响
    实验一 补阳还五汤对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大鼠血管重构干预作用的研究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实验二 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补阳还五汤对PASMCs细胞增殖及凋亡的调控机制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中医药治疗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2)慢阻肺并发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特点及中医证候分布特征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动脉高压的西医研究进展
        1 定义
        2 流行病学
        3 慢阻肺并发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
        4 慢阻肺并发肺动脉高压的临床表现
        5 慢阻肺并发肺动脉高压的诊断
        6 治疗进展
        7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慢阻肺并发肺动脉高压的中医治疗进展
        1 慢阻肺并发肺动脉高压中医病名的探讨
        2 慢阻肺并发肺动脉高压病因病机的认识
        3 慢阻肺并发肺动脉高压的证型研究
        4 慢阻肺并发肺动脉高压的中医治疗
        5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临床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制定慢阻肺患者病历信息采集表
        2.2 数据收集
        2.3 分组方法及依据
        2.4 统计学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人口学资料
        3.2 理化指标分析
        3.3 中医证候资料分析
        3.4 慢阻肺并发肺动脉高压组证型与肺动脉收缩压的相关性分析
    4 讨论
        4.1 两组患者人口学资料的探讨
        4.2 两组患者理化指标的探讨
        4.3 中医证候分布特征的探讨
        4.4 慢阻肺并发肺动脉高压组证型与肺动脉收缩压的相关性
        4.5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5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慢阻肺患者信息采集表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化痰清热活血方膏摩辅助治疗AECOPD痰热瘀肺证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现代医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膏摩疗法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临床研究
    前言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案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介

(4)门氏定喘汤加味联合舒利迭治疗肺脾气虚型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临床资料
2.研究方法
3.研究结果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中医证候评分表
附录2 CAT评分表
附录3 临床观察表
附录4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痰热壅肺证临床表征及其与理化指标关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1.引言
2.资料与方法
    2.1 病例来源
    2.2 病例选择相关标准
    2.3 临床资料采集
    2.4 研究方法
    2.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3.研究结果
    3.1 AECPHD患者一般资料
    3.2 AECPHD患者的临床表征
    3.3 AECPHD与理化指标的关联性分析
4.讨论
    4.1 AECPHD患者一般资料分析
        4.1.1 病因分布
        4.1.2 证型分布
        4.1.3 性别
        4.1.4 年龄
        4.1.5 病程
        4.1.6 吸烟情况
        4.1.7 BMI
    4.2 AECPHD的中医认识
    4.3 AECPHD痰热壅肺证的临床表征
        4.3.1 AECPHD的常见症候
        4.3.2 AECOHD 痰热壅肺证的症候
        4.3.3 临床表征的多因素分析
    4.4 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痰热壅肺证与理化指标的关联分析
        4.4.1 AECPHD痰热壅肺证与血常规的关联分析
        4.4.2 AECPHD痰热壅肺证与CRP的关联分析
        4.4.3 AECPHD痰热壅肺证与PCT的关联分析
        4.4.4 AECPHD痰热壅肺证与血气分析的关联分析
        4.4.5 AECPHD痰热壅肺证与BNP的关联分析
        4.4.6 AECPHD与肺癌相关肿瘤标志物的关联分析
        4.4.7 理化指标的多因素分析
    4.5 小结
结论
问题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AECPHD的中医研究概况
    AECPHD的西医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6)常用祛瘀剂类中药注射液辅助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网状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研究现况
    1. 中医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研究
    2. 中药注射液治疗肺心病现状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单个中药注射液meta分析
    (一) 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二) 丹参注射液、丹红注射液、红花注射液、冠心宁注射液、脉络宁注射液、舒血宁、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有效性和不良反应meta分析汇总
        1 文献检索果
        2 纳入文献概况
        3 文献质量
        4 meta分析结果
第三部分 常用祛瘀剂类中药注射剂辅助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网状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7)中药治疗慢阻肺合并肺心病临床疗效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8)金水交泰汤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缓解期(肺肾气阴两虚型)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西医对慢性肺心病的认识
        1.1 慢性肺心病流行病学
        1.2 慢性肺心病的病因及机制
        1.3 西医治疗认识
    2.中医对慢性肺心病认识
        2.1 中医病名认识
        2.2 中医病因病机认识
        2.3 缓解期中医证型研究
        2.4 缓解期的中医药治疗研究
    3.李孔定先生对本病的认识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研究病例标准
    2.研究方法
        2.1 随机分组
        2.2 治疗方案
        2.3 治疗疗程
        2.4 观察指标
        2.5 证候疗效评定方法
        2.6 安全性观测
        2.7 不良反应判定
        2.8 依从性评价
        2.9 统计方法
        2.10 质量控制和保证
        2.11 受试者权益保护说明
第三部分 结果观察
    1.病例完成情况
    2.两组治疗前各参数比较
        2.1 性别、年龄、病程、BMI比较
        2.2 心功能比较
        2.3 症状总积分比较
        2.4 各症状积分比较
        2.5 CAT评分比较
        2.6 六分钟步行距离比较
        2.7 血气分析比较
    3.两组治疗后各观察指标比较
        3.1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3.2 治疗后症状总积分比较
        3.3 治疗后主、次症评分比较
        3.4 治疗后各主、次症状积分比较
        3.5 CAT评分比较
        3.6 六分钟步行距离比较
        3.7 血气分析比较
        3.8 治疗后急性加重次数
        3.9 安全性评价
第四部分 讨论
    1.选题意义
    2.立方依据
    3.方义分析
    4.方药分析
    5.对照组治疗方案选择依据
    6.观测指标选择依据
        6.1 CAT评分
        6.2 六分钟步行试验
        6.3 动脉血气分析
    7.结果分析
        7.1 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7.2 CAT疗效分析
        7.3 六分钟步行试验分析
        7.4 血气分析
        7.5 急性加重次数
    8.结论
    9.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表

(9)COPD中医病机变化规律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COPD现代医学国内外研究现况总结与分析
    第一节 COPD病理生理机制分析
    第二节 COPD常见并发病症概述
    第三节 COPD西医学国内外治疗的最新进展
        1 支气管扩张剂
        2 抗生素
        3 激素
        4 其它治疗措施
第二部分 COPD病机变化规律的理论研究背景
    第一节 前期研究基础总结
    第二节 COPD中医病机变化规律总结与临证思路探析
        1 COPD中医病机变化规律
        2 规律阐释
        2.1 虚
        2.1.1 肺气阴虚(COPD始发病机)
        2.1.2 脾气虚
        2.1.3 肾气虚
        2.2 痰(湿水饮)
        2.3 瘀
        2.4 热(火)
        3 规律指导下的治法
        4 规律相关文献回顾
        4.1 COPD稳定期
        4.2 COPD急性期(AECOPD)
    第三节 COPD中医病机规律与现代医学相关研究
        1 COPD与营养不良、低免疫力(与“虚”对应)
        1.1 营养不良
        1.2 免疫力降低
        2 COPD与粘液高分泌(与“痰”对应)
        3 COPD与血液高凝状态(与“瘀”对应)
        4 COPD与致热源、甲功(与“热”对应)
第三部分 病机规律与临床实践的探索性研究(病例调研)
    1 目的
    2 方法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2.3 数据统计
    3 结果
        3.1 中医病机证素与用方情况
        3.2 与证素虚相关的指标
        3.2.1 HGB
        3.2.2 血清蛋白
        3.2.3 BMI
        3.2.4 合并病
        3.2.5 肿瘤
        3.3 与证素痰(湿水饮)相关的指标
        3.3.1 呼吸道感染病原体
        3.3.2 肺动脉高压
        3.3.3 血清NT-ProBNP
        3.4 与证素瘀相关的指标
        3.4.1 低氧
        3.4.2 肺功能
        3.4.3 血液高凝状态
        3.5 与证素热相关的指标
        3.5.1 体温
        3.5.2 炎症指标
    4 讨论
        4.1 中医病机证素与用方情况分析
        4.2 与证素虚相关的指标分析
        4.3 与证素痰相关的指标分析
        4.4 与证素瘀相关的指标分析
        4.5 与证素热相关的指标分析
    5 结论
第四部分 病机规律与COPD治疗的探索性研究(动物实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饲料
        1.3 实验用药
        1.3.1 西药药品
        1.3.2 中药药品
        1.4 主要试剂
        1.5 主要仪器
        1.6 实验方法
        1.6.1 标记与分组
        1.6.2 造模
        1.6.3 给药
        1.6.4 一般情况观测
        1.6.5 样本采集与制备
        1.6.6 指标观测
        1.6.7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COPD大鼠模型外观与活动情况
        2.2 进食量
        2.3 饮水量
        2.4 体重增量
        2.5 负重游泳时间
        2.6 白蛋白
        2.7HIF-1、PGF2α和LTB4
        2.8 脏器体重比
        2.9 肺泡数量、呼吸膜面积及厚度
        2.10 纤维化指标
        2.10.1 纤维化百分比(%)
        2.10.2 OD值
        2.11 肉眼观
        2.11.1 外观与活动情况
        2.11.2 病理标本情况
        2.12 光镜观
        2.12.1 HE染色
        2.12.2 Masson染色
        2.13 电镜观
    4 讨论
        4.1 实验方剂组方原理(COPD病机规律)
        4.2 方剂组成与方义分析
        4.2.1 慢肺病稳定方
        4.2.2 慢肺病急发方
        4.3 部分实验指标与COPD
        4.3.1 HIF-1与COPD
        4.3.2 LTB4与COPD
        4.3.3 PGF2α与COPD
        4.4 实验结果分析
        4.4.1 COPD/AECOPD模型评价
        4.4.2 进食量
        4.4.3 饮水量
        4.4.4 体重增量
        4.4.5 负重游泳时间
        4.4.6 白蛋白
        4.4.7 HIF-1、PGF2α和LTB4
        4.4.8 脏器体重比
        4.4.9 肺泡数量、呼吸膜面积及厚度
        4.4.10 纤维化指标
        4.4.11 肉眼观
        4.4.12 光镜观
        4.4.13 电镜观
        4.5 COPD模型与病机规律
        4.5.1 证素虚
        4.5.2 证素痰
        4.5.3 证素瘀
        4.5.4 证素热
        5 结论
第五部分 病机规律与MPM治疗的探索性研究(细胞实验)
    第一节 研究背景
        1 COPD与肿瘤(肺部)
        2 MPM研究进展及同COPD的相关性分析
        2.1 MPM相关研究进展
        2.2 MPM和COPD的相关性分析
        2.2.1 现代医学角度
        2.2.2 传统医学角度(COPD病机变化规律与MPM)
    第二节 COPD中医病机规律与MPM治疗的细胞实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细胞
        1.2 主要仪器与耗材
        1.3 实验试剂
        1.4 药液配制
        1.5 实验分组
        1.6 细胞培养
        1.7 MTT检测
        1.8 细胞迁移检测
        1.9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增殖抑制
        2.2 迁移抑制
        3 讨论
        3.1 实验方剂的组方原理与方义分析
        3.1.1 组方原理(COPD病机变化规律与MPM)
        3.1.2 方剂组成与方义分析
        3.2 实验相关说明
        3.3 实验结果分析
        4 结论
第六部分 COPD病机变化规律研究总结
    1 COPD病机变化规律与规律的发现
    2 COPD病机规律的研究
        2.1 临床调研部分
        2.2 动物实验部分
        2.3 细胞实验部分
    3 COPD病机规律的应用价值
        3.1 基于COPD病机规律的慢肺病稳定方和慢肺病急发方
        3.2 基于COPD病机规律的慢阻肺-间皮瘤方
    4 研究的创新性
    5 研究中的不足与改进
    6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表
综述 COPD西医研究概况及中医病机规律与临证实践总结
    1 病因与危险因素
    2 发病机制
    3 常见并发病
        3.1 肺源性心脏病
        3.2 肺性脑病
    4 COPD中医病机变化规律与中医临证实践
        4.1 证素虚与临证实践
        4.2 证素痰与临证实践
        4.3 证素瘀与临证实践
        4.4 证素热与临证实践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10)温阳利水活血法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阳虚水泛夹瘀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临床研究
    1.研究目的
    2.研究资料
        2.1 病例来源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剔除及脱落标准
    3.研究方法
        3.1 随机分组
        3.2 治疗方法
        3.3 观察指标
    4.统计处理
    5.结果
        5.1 一般资料
        5.2 两组患者综合疗效比较
        5.3 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总积分比较
        5.4 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体征总积分比较
        5.5 治疗组与对照组各症状治疗前后的比较
        5.6 治疗组与对照组各体征治疗前后的比较
        5.7 两组患者心功能疗效比较
        5.8 血液流变学变化比较
        5.9 安全性指标观察
讨论及分析
    1.温阳利水活血法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立法组方依据
    2.本研究与各检测指标的相关性评价
        2.1 与血液流变学的相关性评价
        2.2 与心功能的相关性评价
    3.方义及药物分析
        3.1 方义分析
        3.2 药物分析
        3.3 现代药理学分析
    4.研究结果分析
        4.1 温阳利水活血法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阳虚水泛夹瘀证患者症状体征的影响
        4.2 温阳利水活血法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阳虚水泛夹瘀证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4.3 温阳利水活血法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阳虚水泛夹瘀证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4.4 研究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1.西医学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研究进展
    2.祖国医学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临床观察表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示例)

四、川芎嗪治疗慢阻肺肺心病急性加重期50例(论文参考文献)

  • [1]补阳还五汤治疗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临床及机制研究[D]. 秦一冰.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慢阻肺并发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特点及中医证候分布特征的研究[D]. 许雅婧.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3]化痰清热活血方膏摩辅助治疗AECOPD痰热瘀肺证的疗效观察[D]. 孔维鑫.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4]门氏定喘汤加味联合舒利迭治疗肺脾气虚型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观察[D]. 洪敏洁.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 [5]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痰热壅肺证临床表征及其与理化指标关联分析[D]. 刘攀.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6]常用祛瘀剂类中药注射液辅助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网状meta分析[D]. 张晓琦.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12)
  • [7]中药治疗慢阻肺合并肺心病临床疗效Meta分析[D]. 杨睿.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2)
  • [8]金水交泰汤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缓解期(肺肾气阴两虚型)临床疗效观察[D]. 黄超.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9]COPD中医病机变化规律研究与应用[D]. 李正欢.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8(01)
  • [10]温阳利水活血法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阳虚水泛夹瘀证)的临床观察[D]. 刘菲.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7(12)

标签:;  ;  ;  ;  ;  

川芎嗪治疗慢性阻塞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50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