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本刊《图书情报科学研究年刊》(上)征文的通知(论文文献综述)
吴昭宏[1](2020)在《国内出版类学术期刊精准推送服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大数据的背景下期刊读者面临着诸多困境,“信息超载”“信息迷航”等问题使得读者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进行繁复地删减排查,才能找到自己希望阅读到的内容。伴随着编辑出版学学科建设的进行,属于出版学的学术期刊也日趋完善,形成了一批具有品牌影响力的核心学术期刊,但编辑出版学作为应用性学科,期刊类型多数为综合性期刊,包含了太多的研究方向与细分领域,期刊读者很难在第一时间获得或关注到自己感兴趣信息,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读者的阅读体验,在高度市场化的今天,对学术期刊的内容质量、服务评价、影响力等各个方面都造成了负面影响。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文献调查与研究总结出精准推送服务在学术期刊知识服务中具备时效性、精确性、一致性等优势,而在对出版类学术期刊与出版类学术期刊精准推送服务相关研究的梳理中,发现出版类学术期刊对精准推送服务上的研究不足且在实践生产中有所欠缺。因此,本文以出版类学术期刊作为研究主体,以入选CSSCI来源期刊(2019-2020)的该类期刊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精准推送服务作为切入点展开调查与分析,期望出版类学术期刊能够通过精准服务的开展与优化,改变单一、被动的传播模式,转换期刊运营心态,主动提供精准推送等相应的增值服务,完成向知识服务商的转变,以满足市场与读者的需求。本文在第二章对出版类学术期刊的出版概况与数字化发展现状进行梳理,一方面使从该类学术期刊的专业特点、读者群体、办刊单位、期刊定位、刊载内容等方面总结该类学术期刊的专业特点、读者特点,使文章更具有针对性;另一方面由于精准推送服务的效率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期刊数字化程度,所以本文从网络期刊数据库、自建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平台3个方面对该类期刊的网络化情况进行介绍,结合精准推送服务的优势与该类学术期刊的特点对精准推送服务应用环境进行分析,阐述出版类学术期刊优化精准推送服务的必要性。通过前文分析,在第三章从读者选择层面、内容制作层面、渠道拓展层面、知识服务层面四个方面对现阶段出版类学术期刊精准推送服务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在第四章选取四本有一定读者基础与影响力、数字化程度较高的出版类学术期刊,作为典型案例进行比较分析,一是对该类学术期刊在精准推送服务中可借鉴的经验进行总结,二是对服务中产生的不足进行归纳。最后,在第五章根据前文的分析结果,从读者选择、内容制作、渠道拓展、知识服务四个层面对国内出版类学术期刊在精准推送服务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发展策略,期待出版类学术期刊转化运营思路,整合期刊内容资源与读者信息,提供以读者为中心的精准推送服务。
郭妍[2](2018)在《中医药期刊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医药期刊是记录和保存中医药知识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医药学术传播与交流的重要媒介。研究中医药期刊的总体发展史,既能够反映中医药学术发展的某些特点,又能够揭示中医药学术交流的特征和趋势。鉴于此,本研究系统梳理了中医药期刊的发展历程,阐述了中医药期刊在发展进程中呈现的各种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医药期刊发展的总体趋势,对中医药期刊在中医药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评价,并尝试探寻中医药期刊发展的方向。本研究搜集从1897年至2017年出版的中医药期刊共568种,考察期刊创刊数量,并按照中国近现代历史分期作为参照系,将中医药期刊的发展历程分为七个阶段,即萌发期(1897年-1920年)、数量上的繁盛期(1921年-1937年6月)、低谷期(1937年7月-1949年9月)、恢复期(1949年10月-1959年)、曲折发展期(1960年-19 75年)、复兴期(1976年-1995年)、平稳发展期(1996年至今)。本研究从形式特征、类别分布特征、刊名特征、内容特征等方面阐述了中医药期刊的发展特征。其中形式特征从中医药期刊生存状态、刊期情况、地域分布情况和文章合着情况等方面进行论述,类别分布特征从中医药期刊的总体类别情况和中医药学术类期刊的学科分布情况等方面进行论述,刊名特征从中医药期刊刊名的变迁和深刻寓意等方面进行论述,内容特征通过考察各个发展阶段的栏目设置情况予以呈现。在阐述中医药期刊发展历程和发展特征的基础上,本研究对中医药期刊发展的总体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论述,阐述了中医药期刊传播中医药文化、普及中医药知识、促进中医药学术交流、助力中医药教育事业发展、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并指出中医药期刊在发扬中医药传统特色、鼓励学术评论与争鸣、促进中医药知识普及推广、保障文章质量和专题策划等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而探寻中医药期刊的发展方向,以期为中医药期刊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更好地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服务。
本刊编辑部[3](2018)在《《统计与管理》刊文简介及2019-2020年选题指南》文中指出为密切与作者、读者的联系,稳步提升期刊学术水平,编辑部对最近的刊文做了简要梳理,明确了未来几年的收稿方向,推荐了关系国计民生的17项选题,努力把我刊培育为具有鲜明特色和较高效率、深受读者欢迎的社科类学术期刊。
罗惠馨[4](2018)在《广州近代中医药期刊《医林一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中医药发展迎来了政策支持的大好时机,如何立足当下,抓住机遇,复兴中医药文化,是当下中医人亟须思考的问题!回溯过去,近代是西方文化进入中国,与传统文化激烈碰撞的节点,中医与西医也发生了激烈碰撞,研究中医近代发展史,借鉴近代中医人士如何在中西碰撞的浪潮中保存中医、发展中医,可予当下复兴中医药文化及纳现代先进技术为中医所用以启发。丰富中医近代史的研究,离不开各地域医学的深入研究。岭南医学是我国地域文化中的重要分支,但目前岭南医学的研究主要以医家医籍为文献来源,少见对近代中医药期刊的整理和研究,而期刊具有时效性、广泛性和真实性,故近代中医药期刊是研究中医近代发展史的重要载体。明清以来,岭南的核心在广东,研究广州近代中医药期刊可完善近代岭南的中医图存的抗争及学术发展史,使中医近代史发展脉络更为明晰。《医林一谔》是当时在广东乃至全国影响力较大的中医药期刊,尚未见专门的研究文献。笔者选取《医林一谔》作为研究对象,用文献研究法,对其刊文及作者进行研究,总结其特点与贡献,以期为广州地区中医药发展提供文献资料。《医林一谔》其名引自《史记·商君列传第八》“众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于1931年1月由广州岭南医林一谔社创办发行,主编李仲守,1935年停刊,共刊54期,现存52期,是继《杏林医学月报》后广州地区近代中医药期刊存刊最多的期刊。《医林一谔》为《医药学报》的延续,自创办之日起,以“在集中全国之精神,商榷古今之学说,共谋国医药之进化者,使神州医药,从此立足于世界上,为不可磨灭之科学”为目的,通过办刊坚持抗争。《医林一谔》刊文内容主要围绕医政、中医抗争、中西医比较与中医改进、公共卫生展开。《医林一谔》影响力辐射包括粤港地区、全国,乃至东南亚等海外地区。《医林一谔》刊文兼容并蓄、言语犀利,。《医林一谔》为刊物读者提供一个信息交流平台,促进了医疗资源的共享。刊文临床文献较多,反映虽然当时社会动荡,中医药受到排挤,但中医人士仍坚守在临床,守护国人的健康。《医林一谔》在其办刊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一、详细记述了中央国医馆办馆历程史实;二、宗旨鲜明,为中医发声;三、推动改进中医药研究;四、贴近民众,学术为民。
张敏[5](2015)在《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期刊研究》文中指出民国初期,随着图书馆文化的“西学东渐”、近代图书馆事业和出版事业的蓬勃发展,图书馆学期刊应运而生。1915年12月创刊的《浙江公立图书馆年报》,是中国近代图书馆学期刊的肇始。此后至1949年,历经初创、兴盛发展、艰难发展、复苏恢复四个发展阶段,基于学术研讨、业务交流、国际合作、阐扬传统、藏书推介、沟通读者、理念宣传等缘由,全国各地陆续创办了164种图书馆学期刊。这些期刊,在地域上集中于苏浙沪及北京、广东等地,从编辑出版主体来看,主要有公立图书馆、私立图书馆、学校图书馆、图书馆协会和学会等类型。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期刊的刊载内容较为多元:一是对中国传统文献学和目录学的传承和拓展,王献唐等文献学家对此做出卓越贡献;二是对近代图书馆学理论与方法的译介与研讨,刘国钧和杜定友等由此奠定了“第一代图书馆学人”的学术地位;三是记载馆史和馆务报告,开展图书馆界动态信息交流;四是向社会灌输“读书救国”理念,推介图书,指导读书方法。受经费支绌、人员短缺、受众面窄、时局动荡等因素的困扰,多数图书馆学期刊存续时间不长、刊期不稳定,发行量较小,学术影响力有限,但也有若干种典型刊物存续时间较长、编辑出版规范,相对稳定地集聚了一批学者,在图书馆学史、图书馆学期刊史、图书馆学教育史乃至民国学术史、民国报刊史等领域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力。其中,最早创刊的《浙江公立图书馆年报》是图书馆学期刊初创期的代表性刊物。《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季刊》是民国时期唯一一所图书馆专门学校主办的图书馆学期刊,呈现出鲜明的教学与科研并重、教师学生校友共同编辑的特色。北平图书馆主办的《图书季刊》是中英双语文字出版的图书馆学期刊,不仅素以高学术水准的撰稿队伍着称,也推动了国内外图书馆学的学术交流。从历史作用来看,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期刊不仅保存了丰富的图书馆史及相关文化史的文献资源,传承了“爱国、爱馆、爱书、爱人”的图书馆精神,也推动了中国近代图书馆学学术团体的形成和图书馆学学科体制的确立。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期刊的发展历程与特点也为当代图书馆学期刊在功能指向、内容体例、优势发掘、学科传承等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辛德勇[6](2014)在《论中国书籍雕版印刷技术産生的社会原因及其时间》文中提出关於中国书籍雕版印刷技术产生的社会原因及其时间,现代学者中较早探索这一问题的人,如藤田豊八、向达和秃氏佑祥诸人,本来已经找到了正确的解析路径,并且已经阐明其基本发展脉络。然而,後来的论述,不仅未能循其轨辙,更进一步,反而去其真相渐行渐远。本文一一辨析现有各种説法,试图说明,印刷术在中国产生的时间,不得早于唐玄宗开元年间,而导致这一技术产生的文化和技术背景,是密教的全面典盛和从印度傅入中国的佛像捺印技术。
《情报杂志》编辑部[7](2008)在《关于本刊《图书情报科学研究年刊》征文的通知》文中研究表明
《情报杂志》编辑部[8](2008)在《关于本刊《图书情报科学研究年刊》征文的通知》文中研究说明
《情报杂志》编辑部[9](2007)在《关于本刊《图书情报科学研究年刊》征文的通知》文中指出
《情报杂志》编辑部[10](2006)在《关于本刊《图书情报科学研究年刊》征文的通知》文中认为
二、关于本刊《图书情报科学研究年刊》(上)征文的通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本刊《图书情报科学研究年刊》(上)征文的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1)国内出版类学术期刊精准推送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概念界定 |
1.2.1 出版类学术期刊 |
1.2.2 精准推送服务 |
1.3 文献综述 |
1.3.1 出版类学术期刊研究现状 |
1.3.2 学术期刊的精准推送服务研究现状 |
1.3.3 出版类学术期刊精准推送服务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创新点 |
2 出版类学术期刊发展概况 |
2.1 出版类学术期刊出版概况分析 |
2.1.1 专业建设与办刊水准 |
2.1.2 期刊信息量与读者群体 |
2.1.3 办刊单位与整体布局 |
2.1.4 期刊定位与刊载内容 |
2.2 出版类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现状 |
2.2.1 网络期刊数据库 |
2.2.2 自建门户网站 |
2.2.3 微信公众平台 |
2.3 出版类学术期刊精准推送服务应用环境分析 |
2.3.1 学术领域扩大,研究边界模糊 |
2.3.2 期刊各自为政,出版效率低 |
2.3.3 数字化程度不高,期刊发行模式单一 |
2.3.4 期刊间能缺少合作,未形成学术共同体 |
3 出版类学术期刊精准推送服务中的问题 |
3.1 读者选择层面:订阅、推送被动,服务意识单薄 |
3.2 内容制作层面:推送内容单一,反馈机制欠缺 |
3.3 渠道拓展层面:开放程度不够,媒体融合程度低 |
3.4 知识服务层面:平台功能缺失、推送流程粗糙 |
4 案例分析 |
4.1 期刊简介 |
4.2 期刊数据库推送分析 |
4.3 自建门户网站订阅分析 |
4.4 微信公众平台推送分析 |
4.5 期刊APP分析 |
4.6 其他推送渠道分析 |
5 出版类学术期刊精准推送服务发展建议 |
5.1 定位读者群体,建立长期服务 |
5.1.1 维护已有推送对象 |
5.1.2 获取更多被动粉丝 |
5.1.3 开发PC阅读模式群体 |
5.2 丰富推送内容,提高产品质量 |
5.2.1 明确推送定位,分类设计推送模板 |
5.2.2 根据专业特性和学术水平,分组推送内容 |
5.2.3 根据读者了解程度,推送不同内容 |
5.2.4 注重信息反馈整理,实时调整推送内容 |
5.3 拓展推送渠道,增强传播效能 |
5.3.1 增加开放内容 |
5.3.2 拓展社交媒体 |
5.3.3 拓展大众媒体 |
5.3.4 开展专业领域合作 |
5.4 搭建服务平台,实现双向互动 |
5.4.1 重视期刊网站建设,简化用户注册流程 |
5.4.2 提供更加差异化的增值服务 |
6 研究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中医药期刊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绪论 |
1.1 选题意义 |
1.1.1 挖掘中医药期刊的文献研究价值 |
1.1.2 呈现中医药期刊的史学研究价值 |
1.1.3 促进中医药期刊的发展和提高 |
1.2 中医药期刊史研究现状 |
1.3 研究对象的界定 |
1.3.1 具有“期刊”的基本属性 |
1.3.2 具有“中医药”的基本属性 |
1.3.3 出版地区为中国大陆 |
1.4 研究方法 |
1.4.1 资料来源 |
1.4.2 研究方法 |
2. 中医药期刊发展历程 |
2.1 中医药期刊创刊的时代背景 |
2.1.1 传统中医药学面临西方医学的严峻挑战 |
2.1.2 西医学期刊率先出现 |
2.2 中医药期刊的雏形--《吴医汇讲》 |
2.2.1 《吴医汇讲》产生的时代背景 |
2.2.2 《吴医汇讲》的编辑体例和内容 |
2.3 中医药期刊发展的历史分期 |
2.3.1 中医药期刊的萌发期 |
2.3.2 中医药期刊数量上的繁盛期 |
2.3.3 中医药期刊的低谷期 |
2.3.4 中医药期刊的恢复期 |
2.3.5 中医药期刊的曲折发展期 |
2.3.6 中医药期刊的复兴期 |
2.3.7 中医药期刊的平稳发展期 |
3. 中医药期刊形式特征 |
3.1 期刊生存状态 |
3.1.1 民间团体或个人主持办刊,生存状态以速生速灭为主 |
3.1.2 政府参与办刊,仍未完全脱离速生速灭的生存状态 |
3.1.3 期刊出版步入正轨,生存状态趋于稳定 |
3.1.4 期刊办刊主体向系列化、集群化发展,生存状态稳定 |
3.2 期刊刊期情况 |
3.2.1 以月刊为主,出版周期不稳定 |
3.2.2 刊期逐渐缩短,出版周期趋于稳定 |
3.2.3 刊期再次延长,出版周期极不稳定 |
3.2.4 以季刊和双月刊为主,出版周期趋于稳定 |
3.2.5 以月刊和双月刊为主,刊期呈逐渐缩短的趋势 |
3.3 期刊地域分布情况 |
3.3.1 萌发自江浙沪地区 |
3.3.2 以上海为中心,发展于东南沿海地区 |
3.3.3 仍以上海为中心,有向西南地区转移的倾向 |
3.3.4 办刊中心向北京转移,初现全国散发的趋势 |
3.3.5 以北京为中心,呈现全国散发的态势 |
3.4 期刊文章合着情况 |
3.4.1 文章以独着为主,合着文章极为少见 |
3.4.2 文章以独着居多,合着文章有所增加 |
3.4.3 合着文章数量超越独着文章,跨机构、跨地域合着显着增加 |
4. 中医药期刊类别特征 |
4.1 中医药期刊的主体--学术类期刊 |
4.1.1 中医药学术类期刊总体情况 |
4.1.2 中医药学术类期刊的学科分布情况 |
4.2 中医药宣传推广的重要媒介--普及类期刊 |
4.2.1 中医药普及类期刊的初创 |
4.2.2 中医药普及类期刊的发展 |
4.3 中医药信息资源查找和利用的工具--情报检索类期刊 |
4.3.1 中医药检索类期刊的兴起与衰落 |
4.3.2 中医药情报类期刊的兴起与衰落 |
5. 中医药期刊刊名特征 |
5.1 中医药期刊刊名的变迁 |
5.2 中医药期刊的一般命名方式 |
5.2.1 仅以“学科属性”命名 |
5.2.2 以“地域名称+学科属性”命名 |
5.2.3 学报类中医药期刊的命名 |
5.3 中医药期刊刊名的深刻寓意 |
6. 中医药期刊内容特征 |
6.1 刊载内容体裁丰富,兼具学术性和普及性 |
6.2 刊载内容向纯学术性过渡,中医药传统文体载文量下降 |
6.3 以学术性内容为主,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内容激增 |
7. 中医药期刊发展总体情况、作用与展望 |
7.1 中医药期刊发展总体情况分析 |
7.1.1 总体历程分析 |
7.1.2 总体形式特征分析 |
7.1.3 总体类别特征分析 |
7.1.4 总体刊名特征分析 |
7.1.5 总体内容特征分析 |
7.2 中医药期刊在中医药发展中的作用评价 |
7.2.1 传播中医药文化,获取民众之认可 |
7.2.2 普及中医药知识,解救民众之疾苦 |
7.2.3 搭建中医药沟通平台,促进学术交流 |
7.2.4 刊学相辅,助力中医药教育事业发展 |
7.2.5 凝心聚力,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 |
7.3 中医药期刊发展的方向探寻 |
7.3.1 重视传统中医药栏目,发扬中医药特色 |
7.3.2 鼓励学术评论与争鸣,发挥期刊学术导向作用 |
7.3.3 栏目设置多样化,促进中医药知识的普及和推广 |
7.3.4 加强约稿力度,保障文章质量 |
7.3.5 重视专题策划,发展专栏专刊,鼓励专题专科的集中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中医药期刊总目 |
附录2: 当前持续出版中医药期刊目录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个人简历 |
(3)《统计与管理》刊文简介及2019-2020年选题指南(论文提纲范文)
一、2018年前9期刊文简介 |
二、2019-2023年总体要求与目标 |
(一) 载文量及文章篇幅 |
(二) 地区分布 |
(三) 基金项目 |
(四) 作者人数 |
(五) 作者身份要求 |
(六) 审稿方式与期限 |
(七) 学科范围 |
(八) 网站建设 |
(九) 基本目标 |
三、2019-2020年推荐选题 |
(一) 统计 |
1、统计指标、统计方法的合理性 |
2、统计管理体制改革 |
3、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 |
(二) 经济 |
1、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公平竞争 |
2、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的公平竞争 |
3、房价与房地产经济 |
(三) 区域 |
1、区域经济对比 |
2、经济区、城市群、城乡协调发展 |
(四) 管理 |
1、交通与城市管理 |
2、过度作为与不作为 |
(五) 社会 |
1、城镇失业与大学生失业问题 |
2、收入分配办法 |
3、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矛盾的处理方式 |
4、高考改革方案 |
(六) 证券 |
1、我国证券市场的波动 |
2、我国证券市场规则的有效性与合理性 |
3、行业、区域上市公司对比 |
后记 |
(4)广州近代中医药期刊《医林一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医林一谔》概况 |
1.1 创刊人 |
1.2 创办缘由 |
1.3 办刊宗旨 |
1.4 出版发行 |
第二章 《医林一谔》刊文分析 |
2.1 载文量 |
2.2 刊文类型 |
2.3 刊文内容 |
2.3.1 言论及建议类 |
2.3.2 医药消息类 |
2.3.3 学术研究类 |
2.3.4 医案医话类 |
2.3.5 验方秘法类 |
2.3.6 编读往来类 |
2.4 作者分析 |
2.4.1 作者发文计数 |
2.4.2 发文量10篇以上作者简介 |
2.5 小结 |
第三章 《医林一谔》的特色与贡献 |
3.1 详细记述了中央国医馆办馆历程史实 |
3.1.1 办馆历程 |
3.1.2 国医馆创办的舆论之争 |
3.1.3 中医药界对中央国医馆的建议 |
3.1.4 刊载中央国医馆为中医药界所作工作 |
3.1.5 小结 |
3.2 宗旨鲜明,为中医发声 |
3.2.1 舆论造势,挽粤中医药界陷苛税 |
3.2.2 号召齐心抗议《修正取缔中医生章程》,协力争取中医界应有权利 |
3.2.3 特载国外华医遭遇,联合国内共抗争 |
3.2.4 中医横遭诬陷,为中医正声名 |
3.3 推动改进中医药研究 |
3.3.1 继承传统,商榷古今 |
3.3.2 吸收西学,中西汇通 |
3.3.3 倡导交流,推动中医药界打破“秘传”之习 |
3.3.4 体现药物市场的动态,为读者营造良好的交流平台 |
3.4 贴合民众,学术为民 |
3.4.1 关注温病时疫 |
3.4.2 为读者提供医疗帮助,共享医疗资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医林一谔》部分图片 |
附录2 :《医林一谔》目录整理 |
附录3 :《国医名录》整理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附件 |
(5)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期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 |
二、概念界定 |
三、学术史回顾 |
四、研究方法与基本框架 |
五、创新及不足 |
第一章 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期刊的产生与发展 |
第一节 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期刊产生的时代背景 |
一、图书馆文化的“西学东渐” |
二、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兴起 |
三、中国近代出版事业的发展 |
第二节 从发刊词看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期刊的创刊缘由 |
一、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期刊的发刊词 |
二、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期刊的创刊缘由 |
第三节 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期刊的发展历程 |
一、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期刊的时间分布 |
二、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期刊的地域分布 |
三、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期刊的发展阶段 |
小结 |
第二章 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期刊的编辑出版 |
第一节 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期刊的刊名与刊期特点 |
一、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期刊的刊名特点 |
二、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期刊的刊期特点 |
第二节 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期刊的编辑出版者 |
一、公立图书馆出版的图书馆学期刊 |
二、私立图书馆出版的图书馆学期刊 |
三、学校图书馆出版的图书馆学期刊 |
四、图书馆协会和图书馆学会出版的图书馆学期刊 |
五、日伪机构出版的图书馆学期刊 |
第三节 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期刊的出版发行 |
一、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期刊的出版经费 |
二、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期刊发行概况 |
小结 |
第三章 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期刊研究主题 |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献学、目录学研究的继承与发展 |
一、省立图书馆馆刊对传统文献学研究的拓展 |
二、图书馆书目与目录学理论方法研究 |
三、文献学家、目录学家王献唐的学术贡献 |
第二节 中国近代图书馆学理论研究与探讨 |
一、国外图书馆学理论和方法的译介 |
二、《图书馆学季刊》对图书馆实务的理论探讨 |
三、“第一代图书馆学人”刘国钧、杜定友的学术成就 |
第三节 馆务汇报与图书馆界动态信息交流 |
一、记载馆史及馆务报告 |
二、揭示馆藏文献 |
三、交流和讨论图书馆界信息 |
四、图书馆界一线工作人员的撰述 |
第四节 读书理念的灌输与读书方法的指导 |
一、“读书救国”理念下的图书推介 |
二、读书方法的指导 |
小结 |
第四章 典型性期刊个案研究 |
第一节 图书馆学期刊的肇始——《浙江公立图书馆年报》 |
一、《浙江公立图书馆年报》编辑出版概况 |
二、《浙江公立图书馆年报》的内容与地位 |
三、《浙江公立图书馆年报》评价 |
第二节 专门学校期刊——《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季刊》 |
一、《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季刊》的编辑出版与发展阶段 |
二、《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季刊》的传播特色 |
三、《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季刊》的历史价值 |
第三节 双语期刊——《图书季刊》 |
一、《图书季刊》的编辑出版 |
二、《图书季刊》的传播内容 |
三、《图书季刊》的历史意义 |
第四节 报社出版的图书馆学副刊 |
一、报社出版的图书馆学副刊创刊背景 |
二、报社出版的图书馆学副刊概览 |
三、民国时期报社出版的图书馆学副刊评析 |
小结 |
结语 |
一、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期刊的历史意义 |
二、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期刊研究的现实启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着、论文 |
附录 |
附录 1:民国时期中国图书馆学期刊名录 |
附录 2:民国时期外国主要图书馆学期刊目录 |
后记 |
四、关于本刊《图书情报科学研究年刊》(上)征文的通知(论文参考文献)
- [1]国内出版类学术期刊精准推送服务研究[D]. 吴昭宏. 南京大学, 2020(02)
- [2]中医药期刊史研究[D]. 郭妍.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8(01)
- [3]《统计与管理》刊文简介及2019-2020年选题指南[J]. 本刊编辑部. 统计与管理, 2018(09)
- [4]广州近代中医药期刊《医林一谔》研究[D]. 罗惠馨.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8(02)
- [5]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期刊研究[D]. 张敏. 苏州大学, 2015(11)
- [6]论中国书籍雕版印刷技术産生的社会原因及其时间[J]. 辛德勇.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 2014(00)
- [7]关于本刊《图书情报科学研究年刊》征文的通知[J]. 《情报杂志》编辑部. 情报杂志, 2008(03)
- [8]关于本刊《图书情报科学研究年刊》征文的通知[J]. 《情报杂志》编辑部. 情报杂志, 2008(02)
- [9]关于本刊《图书情报科学研究年刊》征文的通知[J]. 《情报杂志》编辑部. 情报杂志, 2007(03)
- [10]关于本刊《图书情报科学研究年刊》征文的通知[J]. 《情报杂志》编辑部. 情报杂志, 20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