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窝案串案的特点及其查处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林琦萍[1](2020)在《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的农村腐败及治理研究 ——以M县X镇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全面从严治党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根本保证。全面从严治党,关键在严,要害在治。全面从严治党的背景下的农村腐败问题治理工作是以农村基层组织为主体,从政治、思想、作风、组织、纪律等多维度、多方位开展的一场影响深远、长时间持续、兼顾治标治本的反腐败斗争。本文以M县X镇农村为研究实例,通过搜集分析了该镇及其下辖村总体情况、近五年(2015年至2019年)反腐败工作数据、腐败案例及对相关干部的访谈结果,发现农村腐败治理力度虽然不断提升,对农村腐败分子形成了一定震慑,但对于村一级组织而言,仍然存在权力制约失灵、过度的“经济人”思维主导、公信力弱化等问题;对于乡镇而言,则存在干部激励机制落后、预防和打击腐败难等典型问题,影响了农村反腐败斗争的深入推进。基于此,须以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思想为指导,有针对性地深化农村腐败问题治理策略:在政治上,思行结合约束农村干部权力;在思想上,持之以恒开展理想信念和法纪意识教育;在作风上,探索通过信息化手段开展作风监督;在组织上,完善农村奖惩激励机制;在纪律上,强化以防为主、多举措并行的长效农村综合纪律建设。
李剑[2](2019)在《全面从严治党视阈下塌方式腐败问题与治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塌方式腐败,是政治生态恶化的集中体现,涉案人员多、破坏性强。因追求腐败的期盼、缺乏制约的监督、拉帮结派的保护、功能瘫痪的异化等因素影响,塌方式腐败呈现出犯罪主体的多元、发生领域的广泛、获取利益的互惠、发案形式的放射等特点,危害性极大。治理塌方式腐败,应从增强惩治的威慑力、制度的约束力、教育的说服力、监督的制衡力等方面来深化标本兼治,夯实治本基础,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机制的形成,集中防范塌方式腐败的滋生与爆发。
袁心依[3](2017)在《集体腐败过程模型视角下的行政部门“新窝案”特征及成因研究》文中指出行政部门“窝案”是指行政人员为了谋取非法利益,进行相互配合、协调、利用、互补,结成某种利益共同体,利用手中公共权力,共同实施犯罪,形成利益均沾的行为。本文将具有参与人员复杂多元性、点对点的运作与联系、利益交换的隐秘性以及造成后果危害性特征的“窝案”视为“传统窝案”。近年来,一些新发生的“窝案”在参与人员、参与方式和造成后果等方面都出现了与“传统窝案”明显不同的特征,并且其危害更大、影响更远,本文将其视为是“新窝案”。“新窝案”的构成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目前学术界还少有研究,因而如何结合这些发生的案例实际状况对其特征予以分析总结,并结合公共管理相关理论对其形成的原因予以分析,就显得较为重要,相关的研究结果也具有一定的价值。为研究上述问题,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与比较研究方法,选取了四个“新窝案”案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是“2011年湖南耒阳矿征办窝案”、“2014年深圳沙头角海关旅检四科窝案”、“2014年深圳皇岗海关物流监控六科窝案”以及“2014年石家庄第三车管所驾考窝案”。在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本文根据窝案参与人员、窝案参与方式以及窝案造成后果三个纬度,对“新窝案”的新的构成特征予以分析归纳。在此基础上,本文选择了集体腐败过程模型,从集体腐败初始化、集体腐败制度化和集体腐败社会化三个纬度上,对“新窝案”形成的原因予以分析解释。本文的研究结论如下,相较于“传统窝案”而言,(1)“新窝案”的参与人员出现单一集体性的新特征。集体腐败初始化过程造成参与人员的特征变化,上级领导认可下属腐败行为和下属服从上级领导的腐败命令促使“新窝案”参与人员出现单一集体性的新特征;(2)“新窝案”参与方式出现制度化的新特征。集体腐败制度化过程造成参与方式的新特征,组织先前腐败行为、异常的组织文化以及腐败行为惯例化共同影响着“新窝案”参与方式的制度化;(3)“新窝案”腐败行为出现继承性的新特征。集体腐败社会化过程造成腐败行为产生继承性的新特征,新组织成员的社会化、组织-成员之间的匹配以及组织的社会化影响共同促使“新窝案”中的腐败行为产生继承性。基于对“新窝案”特征及成因的研究,本文出了有针对性的预防机制:(1)从源头上扼杀集体腐败;(2)切断集体腐败链条;(3)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4)完善行政人员选拔制度;(5)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
孙东婉[4](2016)在《我国职务犯罪预防对策研究》文中认为职务犯罪问题威胁社会稳定与安全,正义和法制规则,破坏民主体制和价值观、道德观。例如滥用职权问题就是转型期的中国所面临的最严重的腐败问题,是权力的异化和失控。一些涉及巨额资产的职务犯罪案件,这类资产可能占某些地区资源的很大比例,对这些地区的政治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确信职务犯罪已经不再是局部问题,而是一种影响所有社会和经济的现象。本文从预防职务犯罪的意义入手,描述了职务犯罪的现状和问题,分析了新时期下我国职务犯罪的特点,找出了职务犯罪产生的理论和实际上的成因。然后对我国目前职务犯罪的预防体系作了介绍,根据对预防机制的现状和困境的研究,提出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的缺陷和不足。为了借鉴古今中外有益经验,文章对比了美国,瑞典,和澳大利亚等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预防机制。为了更好的完善我国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笔者总结了国外在预防职务犯罪方面的优秀经验,分析了执行预防职务犯罪活动的基本对策,并对其合理性因素作出了总结、评价。最后说明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方向性问题和实现途径问题。本文共分六个部分。首先,是导论,主要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并给出了本文的基本研究框架。第二部分阐述了职务犯罪和预防职务犯罪的概念与内容,深入介绍了现阶段预防职务犯罪所需要的理论。第三部分概括了在中国目前形势下职务犯罪的现状、特点和社会危害性,并详细分析了职务犯罪发生的成因。依据现实的数据,得出职务犯罪严重破坏了我国的政治文明、经济发展和社会秩序的结论,并从人性、权力、制度、和文化等几个方面论证了职务犯罪的成因。第四部分概述了预防犯罪的形成的机理,描述了预防犯罪的情况和问题的主要内容。从预防职务犯罪的机构不健全,理论脱离实践,预防法律不完善和制度不健全等诸方面展示了当前我国预防职务犯罪的困境。第五部分分析了国外的职务犯罪预防对策,主要阐述了美国的财产申报立法,行政公开制度,反腐败立法,和完备的廉政结构体系提供了借鉴。瑞典的高福利高税收,信息公开和完备察督体系展示了清廉的形象。澳大利亚的廉政文化建设,规范公务人员行为,全方位的监督和举报人保护制度令世人称赞。第六部分是本文最重要的,根据别人的研究对策和自己的集成创新,笔者提出五项预防职务犯罪的对策。它们分别是:第一,规避人性弱点,提高预防理念。第二、加强权力制约,疏通预防道路。第三、深化体制改革,完善预防体系。第四、建设廉政文化,增强预防效能。
黎石[5](2000)在《窝案串案的特点及其查处对策》文中研究说明
黎石[6](1999)在《浅谈窝案、串案的特点及其查处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窝案串案的特点及其查处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窝案串案的特点及其查处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的农村腐败及治理研究 ——以M县X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四、研究的创新点 |
第一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一、腐败的定义 |
二、农村的组织形式 |
三、农村腐败 |
四、全面从严治党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社会比较理论 |
二、公共选择理论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M县X镇农村腐败及治理现状分析 |
第一节 M县X镇及其下辖村的总体情况 |
一、M县X镇基本情况 |
二、M县X镇反腐败机构概况 |
三、M县X镇反腐败机构职权概要 |
第二节 M县X镇腐败及治理情况 |
一、M县X镇反腐败工作情况 |
二、典型腐败案例分析 |
第三节 农村腐败的特征 |
一、窝案串案频发多发 |
二、呈现微腐败趋势 |
三、隐蔽性强 |
四、涉案金额相差大 |
五、侵害人数多、影响恶劣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农村腐败治理存在的问题 |
第一节 村级视角 |
一、农村政治利益呈现多元化趋势 |
二、商品交换思维在“村官”中频现 |
三、作风评判的模糊化带来的低公信力 |
第二节 乡镇视角 |
一、利益分配方式同反腐败之间存在矛盾 |
二、反腐力量和财经纪律弱化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农村腐败问题治理难的原因 |
第一节 村级反腐败自我监督和净化能力缺失 |
一、政策落实预期偏差 |
二、村级党组织虚化弱化 |
三、票选制带来的特殊结构分系统 |
第二节 反腐败增量难以削减背后的“经济人”思维 |
一、农村干部过度的“经济人”理性 |
二、低教育特征带来的弱法纪意识 |
第三节 人情有价化带来的作风和信任问题 |
一、农村目的性明确的人情礼仪 |
二、村级组织公信力渐弱 |
第四节 农村反腐败缺乏实体性正反馈 |
一、晋升空间狭小 |
二、缺乏有效的奖惩机制 |
第五节 弱经济水平下的查腐和防腐难 |
一、案源线索来源单一 |
二、农村反腐败人才难留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农村腐败治理策略建议 |
第一节 思行结合约束农村干部权力 |
一、强化政策落实预期引导 |
二、严肃农村政治生活 |
第二节 持续开展理想信念和法纪意识教育 |
一、接地气推行理想信念教育 |
二、全方位强化法纪意识教育 |
第三节 以信息化推动农村干部作风建设 |
一、弘扬移风易俗 |
二、推动作风考评信息化和公开化 |
第四节 健全农村干部激励链条 |
一、倾斜政治资源匹配 |
二、建立能上能下的干部培养机制 |
第五节 以防为主深化纪律建设 |
一、深化巡察制度 |
二、拓宽公众监督举报渠道 |
三、整合反腐败力量 |
四、因地制宜深化农村财经纪律建设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附录 访谈提纲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集体腐败过程模型视角下的行政部门“新窝案”特征及成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问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
一、问题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一、比较研究法 |
二、案例研究法 |
第三节 概念界定 |
一、“传统窝案”与“新窝案” |
二、窝案与集体腐败的关系 |
三、集体腐败的定义 |
第四节 文献综述与集体腐败过程模型综述 |
一、文献综述 |
二、集体腐败过程模型综述 |
第二章 行政部门“传统窝案”的特征及成因分析 |
第一节 行政部门“传统窝案”的特征 |
一、参与人员多元复杂性 |
二、点对点的运作方式 |
三、利益交换的隐蔽性 |
四、造成后果的破坏性 |
第二节 行政部门“传统窝案”的成因分析 |
一、制度层面成因分析 |
二、理论层面成因分析 |
第三章 行政部门“新窝案”现象的特征分析 |
第一节“新窝案”中参与人员呈现单一集体性的新特征 |
第二节“新窝案”中参与方式呈现制度化的新特征 |
第三节“新窝案”中腐败行为呈现继承性的新特征 |
第四章 行政部门“新窝案”现象的成因分析 |
第一节 集体腐败初始化造成“新窝案”参与人员单一集体性 |
一、上级认可下属腐败行为造成参与人员单一集体性 |
二、下属服从上级腐败命令造成参与人员单一集体性 |
第二节 集体腐败制度化造成“新窝案”参与方式制度化 |
一、组织先前腐败行为对参与方式制度化的影响 |
二、变异的组织文化对参与方式制度化的影响 |
三、腐败行为惯例化对参与方式制度化的影响 |
第三节 集体腐败社会化造成“新窝案”腐败行为继承性 |
一、新成员的组织社会化对腐败行为继承性的影响 |
二、组织--成员间的匹配对腐败行为继承性的影响 |
三、组织中的社会影响对腐败行为继承性的影响 |
第五章 针对“新窝案”现象的对策建议 |
第一节 从源头上扼杀集体腐败 |
第二节 切断集体腐败链条 |
第三节 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 |
第四节 完善行政人员选拔机制 |
第五节 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我国职务犯罪预防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一、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解析 |
(二)相关理论 |
1.权力寻租 |
2.控制论 |
3.系统论 |
二、我国职务犯罪的现状分析 |
(一)我国职务犯罪的现状 |
(二)职务犯罪的危害 |
1.对政治文明的危害 |
2.对经济发展的危害 |
3.对社会秩序的危害 |
(三)职务犯罪成因分析 |
三、我国职务犯罪预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一)我国职务犯罪预防的现状 |
1.组织机构建设 |
2.政策法律完善 |
3.监督机构的建设与完善 |
(二)我国职务犯罪预防中存在的问题 |
四、国外职务犯罪预防对策的经验借鉴 |
(一)美国职务犯罪预防对策研究 |
(二)瑞典职务犯罪预防对策研究 |
(三)澳大利亚职务犯罪预防对策研究 |
五、职务犯罪的预防对策 |
(一)规避人性弱点,提高预防理念 |
1.加大思想教育,提高自身素质 |
2.加大监督力度,规避人性弱点 |
(二)加强权力制约,疏通预防道路 |
(三)深化体制改革,完善预防体系 |
(四)建设廉政文化,增强预防效能 |
1.建设廉政文化,增强预防效能 |
2.利用信息技术,塑造廉政文化 |
六、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窝案串案的特点及其查处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现阶段窝案、串案的特点 |
1、主体上的多元性。 |
2、手段上的隐蔽性。 |
3、利益上的互惠性。 |
4、形式上的放射性。 |
二、窝案、串案的查处对策 |
1、抓住关键, 重点突破。 |
2、把握时机, 以快制胜。 |
3、知微见着, 细贯始终。 |
4、优势互补, 协同作战。 |
5、政策攻心, 各个击破。 |
四、窝案串案的特点及其查处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的农村腐败及治理研究 ——以M县X镇为例[D]. 林琦萍. 福建师范大学, 2020
- [2]全面从严治党视阈下塌方式腐败问题与治理[A]. 李剑. 黔西南党校论坛(2019年第三期 总第67期), 2019(总第67期)
- [3]集体腐败过程模型视角下的行政部门“新窝案”特征及成因研究[D]. 袁心依. 深圳大学, 2017(07)
- [4]我国职务犯罪预防对策研究[D]. 孙东婉. 新疆大学, 2016(12)
- [5]窝案串案的特点及其查处对策[J]. 黎石. 党风与廉政, 2000(01)
- [6]浅谈窝案、串案的特点及其查处对策[J]. 黎石. 党风通讯, 199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