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工挖孔与挖孔扩底灌注桩施工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姚海国[1](2019)在《一般住宅项目桩基选型与经济效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桩基础是建筑结构中重要的受力构件,是成本、进度管控的重点部位,对于住宅项目的成本、工期管理意义重大。尤以成本为甚,桩基的成本往往可以达到毛坯项目成本的10%20%。如何能快速选定合理的桩基选型方案,在保证工程的质量、工期要求下达到成本的最优化,是地产商关注的重点事项。基于以上情况,本文选择将“桩基选型”作为研究一般住宅项目经济效益的切入点。本文先总结了桩基础的发展过程、发展方向、研究情况;然后分别从设计、施工、造价等角度出发,找出影响桩基工程选型的关键因素,理清选型的标准工作流程;之后,将前述梳理成果进行整合,并在多个实际项目中进行复盘,在实地分析钻孔灌注桩、预应力管桩、人工挖孔桩设计方案可行性的基础上,具体对比各方案的成本造价,从而找出经济效益最佳的桩基方案。通过方案比选后发现以下结论:1.同一项目不同桩型之间,经济效益差别明显,因此在实际启动桩基工程之前进行详尽的桩基方案经济性比选非常重要,能带来显着的成本节约;2.钻孔灌注桩、预应力管桩使用较为普遍,价格较低;人工挖孔桩使用较少,多用于较为恶劣的地质环境下,价格较高;3.钻孔灌注桩较预应力管桩而言一般承载力更大、能以较少的桩数满足承载力需求,同时二者的单价差距逐渐缩小,因此多数环境下钻孔灌注桩方案的经济性优于预应力管桩方案,可以在项目桩基设计时多考虑钻孔灌注桩方案;4.并非所有项目都可以进行经济性比选。当地质条件较为特殊、限制了可使用桩型时,应首先满足工程和设计的使用需求,在此基础上才能讨论经济效益的影响。
赵延亮[2](2019)在《中风化岩层下爆破成孔灌注桩振动影响预测分析》文中认为结合广西九洲国际工程施工的大直径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介绍其在中风化岩层地质条件下的爆破成孔施工工艺,并通过爆破测振仪对爆破成孔施工过程中土体质点的振动速度进行了系统的监测、数据搜集和统计分析,预测了爆破产生的振动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程度,为保证工程临近的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新浇大体积混凝土和临近建筑物的安全提供了科学依据。
周帆[3](2019)在《大直径扩地群桩横向承载性能的试验研究与数值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群桩水平承载力是桩基工程中最为常见的问题,而扩底群桩的水平受力分析在桩基工程中的研究较少,但是随着大型复杂建筑的不断兴建,高层及超高层建筑鳞次栉比的出现,土压力、风荷载,地震荷载等横向荷载对深基础影响也愈加显着,相应的桩基础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承载特性的理论研究也显得尤为重要。扩底桩具有承载性能高、桩身刚度大以及沉降变形小等优点,所以本文基于扩底群桩横向受力室内模型试验加载结果,结合有限元软件Midas GTS NX、ABAQUS建立扩底群桩数值计算模型,分析加载数据,研究扩底群桩横向受荷的承载机理。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对国内外的桩基文献进行查阅与总结,对桩基研究的理论分析法、室内模型试验法以及数值分析法进行对比,对于其中的优点进行借鉴与参考。设计试验参数,制作大直径扩底模型桩、模型连接梁,进行扩底群桩室内模型水平受荷试验,将所得数据结果进行总结与分析,对扩底群桩水平承载性能及破坏性状做出分析研究。借助有限元软件,首先建立与室内模型试验尺寸一致的数值模型,验证有限元模型计算的准确性;然后基于已验证过的计算参数建立多种桩基模型,分析扩底群桩的水平受荷性能,控制其他变量相同,将桩长与桩间距分别作为变量分析对扩底群桩水平受荷的影响;建立多种不同排列组合工况的桩基模型(直桩与扩底桩交错排列),分析加载数据,研究扩底群桩水平受荷的承载机理,从经济性与技术性角度分析,探究直桩与扩底桩不同的排列组合时,群桩所达到的最优承载效果,总结出最优承载性状的工况。分析群桩水平承载力的影响规律,主要从桩土相互作用与群桩效应两方面着手。通过室内模型试验模拟扩底群桩的桩土相互作用,分析桩土相互作用机理,同时通过有限元软件建立多种扩底桩数值模型,分析桩长对桩土相互作用的影响规律;群桩效应是影响桩基水平受荷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群桩效应的理论分析与模型试验的计算结果,总结出群桩效应的影响规律。
李元景[4](2019)在《大直径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的施工难点分析》文中指出对于大直径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而言,由于其施工的设备相对简单,噪音相对较小,再加上其成孔的直径较大,计算简便且施工速度非常快,有效提升了工程的质量和效果。但是,由于建筑工程本身涉及到的范围就较为广泛,并且施工工艺也相对复杂,因此,在大直径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的施工中,经常会受多方面因素干扰,致使施工工作的开展受到了影响。本文即对大直径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的施工难点进行了研究。
史晓欧[5](2018)在《人工挖孔扩底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技术》文中研究表明以成都地铁锦城大道站工程为例,具体分析了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的技术特点与适用情况,探讨了人工挖孔扩底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的技术要点,为保证类似工程的顺利施工提供参考。
罗丽荷[6](2018)在《扩底桩设计施工优化及其稳定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城镇建设的大力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密切结合迫切地促进了大型基础设施、大体量构筑物和大型建筑物的发展,与此同时上部结构产生的超大载荷又促进了地下强硬支撑系统的发展。迫于现实需要和实际工程需求,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应运而生。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倚仗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有了一席之地。发展至今,国内外对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的发展和利用仍然存在不少争议,一方面其价格低廉、施工工艺简便、器械简单获得了大量工程人员的喜爱,另一方面由于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属于地下隐蔽工程,施工中有很多因素导致桩基的不稳定性和不安全性,且桩基施工需作业人员进行地下作业,在施工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无法事先预测的突发状况威胁作业人员的安全,因此在某些地区的使用受到了限制。因此如何更好地对桩基进行设计、施工和管理,从而达到保证桩基稳定性和安全性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对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的设计、施工、管理和检测的分析可知:从最开始的设计到最后的检测,每一步都关系到桩基是否稳定、是否安全,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是否能够得到保证。本文从桩基设计、施工工艺、桩基安全性、桩基检测、常见缺陷分析和处理措施入手,分析了影响桩基质量和稳定性的几个主要因素。首先,从理论上分析设计中影响桩基的因素归结为:桩基尺寸和地质环境;施工中的影响因素归结为:突发地质状况和施工工艺;检测中的影响因素归结为:检测方法和分析方法。因此在满足桩基原有要求的前提下运用理论计算对桩基设计进行分析,根据所得结论说明影响桩基稳定性和安全质量的因素,研究桩基施工的稳定性。本文利用桩基相关理论知识和桩基受力破坏形态对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受力性能进行计算,利用MIDAS/GTS有限元数值模拟,通过建立三维空间模型分别得到桩基受竖向作用力时的应变云图和位移云图,以及桩土相互作用下土体产生的位移和应变,并将此数值与原工程实际数值进行比较分析,探索桩基产生竖向沉降及破坏的机理,并进一步验证设计方案的正确性。通过对桩基扩大头原有施工方案进行分析,针对具体的工程实例分析桩端扩大头设计原理和施工技术。并针对砂石、岩土和粘土重新定义了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扩底角度,并将此结论运用于工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施工效果和经济效益。在分析原始方案的基础上,考虑到扩大头施工难易程度、扩大头对整个桩基稳定性和对地下作业人员安全影响的因素,对原有的扩大头施工方法:支撑柱+钢管法和特制模板法进行分析,在其基础上进行优化改进,建立了一套新型的扩大头施工法,此法结合原有施工法的优点,摈弃不足,进行优化后不仅方便施工,扩大可视性,还提高了施工安全性,降低成本。同时,此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实际工程中可结合不同情况进行材料和操作的调整,以便取得更好的运用。通过对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的施工和检测分析,确定了桩基稳定性和安全质量的诸多影响因素,通过对施工和检测的优化,结合岩土工程勘察和桩基检测总结出影响桩基稳定性的因素。为方便在施工中对桩基稳定性进行评价,基于优序图法和MATLAB建立了一套较完整的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本指标体系经过实践,可以对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施工进行更细化、更规范地管理和评价。同时,建立的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在实际工程中可结合不同情况对指标层和权重进行调整,就可以取得更好的运用。
李学昌[7](2014)在《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在复杂地层中的设计与施工》文中研究说明通过介绍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在复杂地层中应用的工程实例,说明了其计算设计方法,并对现场施工安全、质量控制进行详述,通过桩基检测及建筑物沉降观测,进一步分析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的技术经济意义。
倪晋贵,孙健[8](2014)在《旋挖桩斗式集渣两翼钻头扩底成孔施工技术》文中研究指明旋挖桩以其施工安全、快速、利于环保、机械化程度高、施工方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建筑物基础工程。国内目前旋挖桩多采用机械旋挖成孔且成孔直径上下一致。为获得较大的桩基承载力,本文介绍了在常规旋挖钻机成孔工艺的基础上,当旋挖钻机钻孔至设计底标高后,将传统的一径到底旋挖钻头更换为自行研制的斗式集渣两翼扩底钻头进行扩底成孔施工,以达到机械旋挖扩底的目的,从而有效增加了桩端承载面积,单桩承载力或抗拔力显着增加,大大降低了桩基费用。
林洋[9](2014)在《盾构隧道障碍人工扩孔桩拔除施工技术》文中提出结合武汉轨道交通四号线工程中需要穿越大量已有人工扩孔桩的情况,分析了扩孔桩拔除工程中桩体拔除不彻底、拔除安全风险高、连续墙成槽施工易坍孔、旧桩质量差等难点,并提出了人工挖孔扩孔桩拔除的"先桩周后主桩身"施工方法及其工序,进而针对桩身扩径和倾斜、旧桩断裂与绳具破损等问题设计了施工应急预案,可以为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的借鉴。
刘静[10](2014)在《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在复杂地层中的设计与施工》文中研究说明通过介绍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在复杂地层中应用的工程实例,说明了其计算设计方法,并对现场施工安全、质量控制进行详述,通过桩基检测及建筑物沉降观测,进一步分析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的技术经济意义。
二、人工挖孔与挖孔扩底灌注桩施工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人工挖孔与挖孔扩底灌注桩施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一般住宅项目桩基选型与经济效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住宅项目中的桩基础 |
1.2 桩基础技术发展简述 |
1.2.1 桩基础的发展历程 |
1.2.2 桩基础研究现状 |
1.2.3 桩基础发展方向 |
1.3 桩基础选型及经济效益研究现状 |
1.3.1 对桩基础选型的研究 |
1.3.2 对桩基础经济效益的研究 |
1.4 研究内容、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路线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设计影响因素分析 |
2.1 设计原则及流程 |
2.1.1 桩基承载机理 |
2.1.2 桩基设计基本原则 |
2.1.3 设计流程 |
2.2 桩基设计计算 |
2.2.1 桩基计算原则 |
2.2.2 桩基尺寸设计 |
2.2.3 承载力验算 |
2.2.4 桩身强度验算 |
2.3 桩数计算 |
2.3.1 桩基布置基本条件 |
2.3.2 桩数取值 |
2.4 沉降验算 |
2.4.1 沉降变形允许值 |
2.4.2 沉降计算方法 |
2.4.3 等效分层总和法计算方法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施工影响因素分析 |
3.1 桩的分类 |
3.2 预应力管桩 |
3.2.1 类别定义 |
3.2.2 类别特点 |
3.2.3 施工方法 |
3.2.4 常见问题 |
3.3 人工挖孔桩 |
3.3.1 类别定义 |
3.3.2 类别特点 |
3.3.3 施工方法 |
3.3.4 常见问题 |
3.4 钻孔灌注桩 |
3.4.1 类别定义 |
3.4.2 类别特点 |
3.4.3 施工方法 |
3.4.4 常见问题 |
3.5 复合桩基 |
3.5.1 类别定义 |
3.5.2 类别特点 |
3.5.3 设计方法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造价影响因素分析 |
4.1 造价费用组成 |
4.2 人、材、机比重分析 |
4.2.1 工艺差别分析 |
4.2.2 成本差别分析 |
4.3 工程变更签证影响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桩基工程案例分析 |
5.1 沈阳苏家屯某住宅项目案例 |
5.1.1 工程概况 |
5.1.2 工程地质条件与水文地质条件 |
5.1.3 基础方案 |
5.1.4 灌注桩方案测算 |
5.1.5 管桩方案测算 |
5.1.6 桩基造价对比 |
5.1.7 工程方案 |
5.1.8 桩基检测 |
5.1.9 沉降观测 |
5.2 六安市舒城县杭埠镇某住宅项目案例 |
5.2.1 工程概况 |
5.2.2 工程地质条件与水文地质条件 |
5.2.3 桩基设计 |
5.2.4 管桩方案测算 |
5.2.5 灌注桩方案测算 |
5.2.6 桩基造价对比 |
5.2.7 工程方案 |
5.2.8 桩基检测、沉降观测 |
5.3 南京市溧水区某住宅项目案例 |
5.3.1 工程概况 |
5.3.2 工程地质条件与水文地质条件 |
5.3.3 桩基设计 |
5.3.4 人工挖孔桩方案测算 |
5.3.5 桩基造价核算 |
5.3.6 工程方案 |
5.3.7 桩基检测、沉降观测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中风化岩层下爆破成孔灌注桩振动影响预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
2 工程地质条件 |
3 施工工艺流程 |
4 超大直径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爆破成孔振速预测 |
4.1 地下管线14.5 m处振速监测及分析 |
4.2 华润万象城28.0 m处峰值振动速度监测及分析 |
4.3 最近的挖孔桩6.817 m处振速监测及分析 |
5 结 语 |
(3)大直径扩地群桩横向承载性能的试验研究与数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概述 |
1.2 扩底桩施工方法简介现状 |
1.2.1 夯扩桩 |
1.2.2 钻孔扩底灌注桩 |
1.2.3 旋挖钻斗钻成孔灌注桩 |
1.2.4 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 |
1.2.5 爆破扩底桩 |
1.3 扩底桩横向承载特性的研究与发展动态 |
1.3.1 扩底桩的理论研究现状 |
1.3.2 扩底桩的试验研究现状 |
1.3.3 扩底桩的数值分析研究现状 |
1.3.4 扩底桩的发展状态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扩底群桩横向承载性能的室内模型试验研究 |
2.1 概述 |
2.2 模型试验基本理论 |
2.2.1 相似理论 |
2.2.2 相似准则 |
2.2.3 试验相似比设计 |
2.3 试验方案 |
2.3.1 模型箱及加载装置 |
2.3.2 模型桩的制作与布置 |
2.3.3 连接梁的制作 |
2.3.4 地基土及相关参数确定 |
2.3.5 荷载模拟及加载方案 |
2.3.6 数据采集系统 |
2.4 试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
2.4.1 桩顶位移 |
2.4.2 桩体受力分析 |
2.4.3 桩周土体受力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扩底群桩横向承载性状的数值分析 |
3.1 引言 |
3.2 有限元理论简介 |
3.2.1 Midas简介 |
3.2.2 Midas在岩土中的应用 |
3.3 有限元模型建立 |
3.3.1 基本假定 |
3.3.2 材料本构关系 |
3.3.3 模型尺寸与边界条件 |
3.3.4 建模的基本参数 |
3.3.5 变形云图 |
3.4 数值模拟与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 |
3.4.1 桩顶位移 |
3.4.2 桩侧土抗力 |
3.5 不同工况扩底群桩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 |
3.5.1 不同桩长对5 根扩底群桩的影响 |
3.5.2 不同桩间距对5 根扩底群桩的影响 |
3.5.3 相同桩长不同排列组合的影响 |
3.5.4 不同桩长的不同排列组合的影响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扩底群桩横向受力的研究 |
4.1 桩土相互作用的研究 |
4.1.1 桩土相互作用的基本模式 |
4.1.2 桩土相互作用的试验分析 |
4.1.3 桩土相互作用的有限元分析 |
4.2 扩底群桩水平承载力的研究 |
4.2.1 水平荷载作用下群桩的破坏性状以及破坏机理 |
4.2.2 水平荷载作用下群桩的理论分析计算方法 |
4.2.3 水平荷载作用下群桩承载力的影响因素 |
4.3 群桩效应的研究 |
4.3.1 群桩效率系数 |
4.3.2 桩身应力分析 |
4.3.3 桩侧土压力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4)大直径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的施工难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
2 大直径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的施工难点研究 |
2.1 垂直偏差相对较大 |
2.2 坍孔现象 |
2.3 钢筋笼存在扭曲变形的情况 |
3 大直径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的施工技术研究 |
3.1 挖土 |
3.2 护壁施工 |
3.3 桩芯施工 |
4 结束语 |
(5)人工挖孔扩底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工程概况 |
2 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的适用性分析 |
3 人工挖孔扩底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方案 |
4 人工挖孔扩底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要点 |
4.1 测量放线 |
4.2 人工挖孔 |
4.3 护壁施工 |
4.4 钢筋笼制作及吊装 |
4.5 导管安装及其水密性试验 |
4.6 混凝土浇筑 |
4.7 场地排水系统 |
5 结语 |
(6)扩底桩设计施工优化及其稳定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国内外发展历史 |
1.1.1 国外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发展 |
1.1.2 国内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发展 |
1.2 我国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的研究应用及面临的问题 |
1.2.1 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的研究与应用 |
1.2.2 桩基检测 |
1.2.3 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稳定性 |
1.2.4 桩基完整性和承载力关联 |
1.3 论文提出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1.4 论文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1 论文研究内容、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技术分析 |
2.1 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的设计安全控制 |
2.1.1 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的计算理论 |
2.1.2 桩型的设计控制 |
2.1.3 桩基支撑层的选择控制 |
2.1.4 桩长与桩径的设计控制 |
2.2 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的施工安全要求 |
2.2.1 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的承载机理 |
2.2.2 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安全施工的基本要求 |
2.2.3 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安全性分析 |
2.2.4 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的安全优化原则 |
2.3 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质量检测 |
2.3.1 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完整性检测 |
2.3.2 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承载力检测 |
2.4 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常见缺陷及处理措施 |
2.4.1 地下水渗流及处理措施 |
2.4.2 混凝土离析及处理措施 |
2.4.3 孔底沉渣较厚及处理措施 |
2.4.4 桩身长度缩减及处理措施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有限元软件模拟分析 |
3.1 工程实例分析 |
3.1.1 工程概况 |
3.1.2 工程地质概况 |
3.1.3 设计理论 |
3.1.4 施工难点 |
3.2 有限元MIDAS软件简介 |
3.3 有限元分析 |
3.3.1 模型的建立 |
3.3.2 桩土材料属性界定 |
3.3.3 接触面性质的界定 |
3.3.4 单元网格处理 |
3.3.5 荷载、约束的施加 |
3.4 求解与分析 |
3.5 模型计算结果和桩基实测值的对比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工程实践 |
4.1 桩基设计优化 |
4.1.1 桩基的优化选择 |
4.1.2 桩基的设计优化 |
4.1.3 设计优化结果对比分析 |
4.1.4 工程量及经济效益优化结果 |
4.2 桩端扩大头施工优化方案 |
4.2.1 支撑柱法+钢管支撑法 |
4.2.2 特制钢模板支撑 |
4.2.3 新型扩大头施工方案 |
4.2.4 三种扩大头施工法的对比分析 |
4.2.5 基于优化设计及施工的安全性分析 |
4.2.6 经济效益分析 |
4.3 应用与推广 |
4.3.1 优化方案的工程应用 |
4.3.2 扩底角度的重新定义 |
4.3.3 推广运用 |
4.4 桩基施工安全质量保证措施 |
4.4.1 桩位尺寸偏差的控制和处理 |
4.4.2 钢筋笼制作安装控制点 |
4.4.3 混凝土浇筑和养护质量的控制要点 |
4.4.4 几种特殊情况处理的控制要点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施工稳定性评价 |
5.1 优序图法介绍 |
5.1.1 优序图法简介 |
5.1.2 优序图法步骤 |
5.2 优序图法在指标评价体系中的使用 |
5.2.1 建立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 |
5.2.2 建立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 |
5.2.3 优序图法权重的计算 |
5.3 MATLAB的编程及分析 |
5.3.1 MATLAB简介 |
5.3.2 MATLAB的优势特点 |
5.4 指标体系的建模和分析 |
5.4.1 编程建模步骤 |
5.4.2 建模命令流 |
5.5 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 |
5.6 评价体系的运用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结论 |
6.3 论文不足之处 |
6.4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学术成果目录 |
(7)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在复杂地层中的设计与施工(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
1.1 场地与地层概况 |
1.2 地基处理方案的分析 |
2 人工挖孔桩设计 |
2.1 人工挖孔桩的特点 |
2.2 人工挖孔扩底桩的承载机理 |
2.3 扩底桩的设计 |
3 桩基施工 |
3.1 土方开挖及支护壁模板 |
3.2 质量控制 |
3.3 安全措施 |
4 桩基检测 |
4.1 静载荷试验 |
4.2 低应变 |
4.3 沉降变形观测 |
5 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的技术经济意义 |
6 结束语 |
(8)旋挖桩斗式集渣两翼钻头扩底成孔施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工程概况 |
2 斗式集渣两翼扩底钻头 |
2.1 结构设计特点 |
2.2 工作原理 |
2.3 适用范围 |
3 旋挖桩扩底成孔施工工艺流程 |
4 旋挖桩扩底成孔施工操作要点 |
4.1 扩孔施工 |
4.2 扩孔出土、清渣 |
4.3 扩孔检验 |
5 设备及机具 |
6 经济效益分析 |
7 推广应用实例 |
8 结语 |
(9)盾构隧道障碍人工扩孔桩拔除施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
2 工程难点 |
2.1 桩体拔除不彻底, 残留障碍物 |
2.2 拔除安全风险高 |
2.3 连续墙成槽施工易坍孔 |
2.4 旧桩质量差 |
3 人工挖孔扩孔桩拔除方法与工序 |
4 拔桩应急预案 |
4.1 桩身垂直度偏移较大 |
4.2 旧桩因桩身质量问题, 存在局部破碎、断裂等情况 |
4.3 绳具断裂或破坏 |
5 结语 |
(10)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在复杂地层中的设计与施工(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1 人工挖孔桩的特点 |
1.2 人工挖孔扩底桩的承载机理 |
1.3 扩底桩的设计 |
1.3.1 设计内容 |
1.3.2 设计特点 |
1.3.3 布桩原则 |
1.3.4 承载力计算 |
2 地基处理方案的分析 |
2.1 工程概况 |
2.2 场地与地层概况 |
3 桩基施工 |
3.1 土方开挖及支护壁模板 |
3.2 质量控制 |
3.3 安全措施 |
4 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的检测 |
4.1 静载荷试验 |
4.2 低应变 |
4.3 沉降变形观测 |
5 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的技术经济意义 |
6 结束语 |
四、人工挖孔与挖孔扩底灌注桩施工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一般住宅项目桩基选型与经济效益分析[D]. 姚海国. 清华大学, 2019(01)
- [2]中风化岩层下爆破成孔灌注桩振动影响预测分析[J]. 赵延亮. 工程建设, 2019(07)
- [3]大直径扩地群桩横向承载性能的试验研究与数值分析[D]. 周帆.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4)
- [4]大直径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的施工难点分析[J]. 李元景. 四川水泥, 2019(01)
- [5]人工挖孔扩底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技术[J]. 史晓欧.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8(07)
- [6]扩底桩设计施工优化及其稳定性的研究[D]. 罗丽荷. 昆明理工大学, 2018(01)
- [7]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在复杂地层中的设计与施工[J]. 李学昌. 西部探矿工程, 2014(12)
- [8]旋挖桩斗式集渣两翼钻头扩底成孔施工技术[J]. 倪晋贵,孙健. 安徽地质, 2014(04)
- [9]盾构隧道障碍人工扩孔桩拔除施工技术[J]. 林洋. 山西建筑, 2014(21)
- [10]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在复杂地层中的设计与施工[J]. 刘静. 西部探矿工程, 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