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基坑支护设计中某些影响因素的估价(论文文献综述)
祁孜威[1](2021)在《基坑工程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及其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基坑工程向超大、超深、超复杂的方向持续发展,使得基坑建设过程中产生的相关数据越来越多,工程参与各方对项目管理中成本、进度、质量和安全等方面的要求也更加严格。传统的建设管理模式存在信息覆盖面小、信息交互不方便、过程管理耗时费力且效率低等突出问题,建立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已成为有效提升基坑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水平的主要技术手段和发展趋势。目前,基坑工程信息化管理进程中不同专业、不同环节间不可避免地存在信息壁垒和数据孤岛问题,造成基坑工程建设过程面临数据共享与分析困难、管理手段匮乏等难题,究其根本原因关键是缺乏对相关信息的结构化组织。信息分类和编码标准作为BIM基础标准的核心,是信息高效传递和交换的首要前提。本文以基坑工程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为研究对象,主要开展的研究内容和取得的研究成果如下:(1)信息分类和编码体系研究。以分类编码的基础理论为出发点,系统总结对比国内外工程信息分类体系,分析不同分类体系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为基坑工程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和指导依据。(2)基坑工程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研究。综合分析基坑工程的特性、既有基坑工程分类体系存在的问题和基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数据需求,创建了适用于基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分类框架,编制了相应的分类编码表。(3)基于分类编码的基坑工程信息模型快速创建。将基坑工程信息模型分解为几何信息和非几何信息两部分,通过建立基坑工程构件参数化族库和开发基于Dynamo平台的编码添加程序,实现基坑工程信息模型的快速创建。将创建完成的模型转化为不同格式的中间文件,验证了分类编码在信息共享中的有效性。(4)分类编码在基坑监测中的应用。以分类编码在基坑安全监测平台中的应用为例,解析了分类编码在基坑监测中信息传递的实现方式。
赵东辰[2](2020)在《格盟低碳城基坑工程设计及施工方案优化》文中指出随着现代科学日新月异的发展,大幅度拓展了深基坑的设计以及施工方案,使之逐渐朝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深基坑工程最初阶段与支护结构是否稳定具有直接联系,深入探究支护的设计后发现主要有两方面需要作出改进:首先,基坑支护在结构上通常缺乏创新性,且保守性过强、经济性较低,容易造成资金利用率低;其次,施工直接造成影响恶劣的事故频发,究其原因,多为缺乏理论作为支撑而直接进行实践,理论对于实践存在滞后性,无法对实践发挥引导作用。从宏观角度来看,深基坑工程设计阶段的工作对整个工程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能够推进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展,且全程发挥调控以及指导作用,因此也直接与工程的质量、企业的效益等挂钩。本文以目前施工设计中出现较为频繁的问题为核心展开全面探究,进一步对其进行全面优化,为顺利施工奠定良好的基础。格盟低碳城基坑工程南北方向总长度为65m左右,东西方向总长度为210m左右。基坑周边存在大量原有建筑物,施工环境极为复杂。因此本文主要围绕基坑支护设计和施工方案这两个核心展开阐述以及讨论,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后锁定最终的研究目标,并阐述相关内容以及拟采用的研究途径:(1)通过分析改进支护设计的重要性,将格盟低碳城基坑工程作为本次的研究案例,以其设计内容为中心展开全面优化,并通过理正软件、AIDNA有限元软件完成针对基坑1-1区段支护结构层面上的优化,得出区段1-1最优结果为桩径1m、嵌固长度7m,锚杆3排,咬合量选取200mm,钻孔咬合桩的桩径选取1m,选取C15混凝土浇筑素混凝土桩,桩身插入比选取0.5。(2)将方案优化途径进行阐述和总结,通过模糊层次分析法来全面比较适用于格盟低碳城项目的支护桩施工工法,结合工期、安全、经济、环境因素最终比较得出采用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并通过对支护结构施工网络计划的优化,得到工期最短、成本最优的施工安排,最终确定施工方案,充分发挥方案的指导作用。
顾群峰[3](2019)在《喷锚与排桩组合支护软土深基坑体系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经济、文化、基建事业的快速发展,地上空间的有限催生了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复杂多样的工况对基坑支护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组合支护在基坑工程中的应用日益频繁。坡面喷锚与悬臂桩在工程中应用广泛,具有施工简单、造价低廉等特点。但当开挖场地土质较差,喷锚支护下部和悬臂桩顶部容易发生较大位移,因而无法应用到高类别的基坑当中。通过将两类支护一上一下进行分层组合,使其位移较大位置集中在坑边中部,仅发生单一支护下位移曲线的交集部分,可以有效地减小围护结构的水平位移,从而提高基坑类别并降低造价。由于该组合支护应用较少和缺少理论研究,本文就此进行初步研究。针对常见的普通高层深基坑,本文运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喷锚与排桩组合支护下基坑的开挖过程进行数值模拟。主要包括以下研究内容:1.借助一地铁深基坑工程案例建立开挖模型,并将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建模方法与参数选取的准确性。2.在软土地质条件下,建立喷锚与排桩组合支护下的基坑模型,对开挖过程中的变形规律进行总结;与传统悬臂桩进行围护结构变形值、最大侧向应力、桩身内力等各方面的比较,得到组合支护的改进效果。3.采用单因素分析,研究了坡面喷锚与悬臂桩的多个设计参数对基坑变形的影响,获得其影响规律及合理取值范围。4.针对悬臂段与喷锚段高度的组合不同,提出三种可行的组合方式,分析其支护效果并进行经济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喷锚与排桩组合支护较传统悬臂桩有极大优越性,利用喷锚支护减小悬臂桩的侧向土压力,可使围护结构的变形值与内力得到大幅减小;加固土宽高比与强度,排桩模量与埋深,锚杆配筋、倾角、预应力等都对基坑变形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均具备合理取值区间;试算得到的三种组合方案,不仅能够保证围护结构的位移满足基坑规范,同时还能降低7%~25%的直接工程费。试验证明,本文研究的喷锚与排桩组合支护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效益,能为工程提供方法与借鉴。
蓝成琦[4](2019)在《施工牵头的EPC项目设计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EPC(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工程总承包模式是国际工程市场主要的普遍的工程项目总承包模式,近年来由政府主导在国内建筑市场大力推行。随着政府推行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力度逐渐加大,建筑市场上采用该模式的项目逐渐增多,各工程总承包企业为适应市场变化,也在自行加强工程总承包能力。在各工程总承包企业中,传统的施工企业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将施工与设计有机结合应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直接决定着以施工牵头的EPC项目能否有效的实施。因传统国内建筑市场,施工企业与设计企业长期各自为政,施工企业仅需要按图施工即可,对设计的影响力基本为零,以至于传统的施工企业在EPC项目管理中,设计管理能力相对缺乏,施工与设计无法有机结合,背离了工程总承包的本意。因此,施工企业若想提升自己管理水平、充分发挥EPC工程总承包模式的优势,就必须加强设计管理水平。目前国内对施工单位如何建立设计管理体系、EPC项目可操作性强的设计管理办法研究不多,对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的提升支撑不足。因此,需加强针对施工企业的设计管理体系建设、对施工牵头的EPC项目如何有效设计管理的研究,为施工企业补足设计管理水平不足的短板提供参考。本文讨论了EPC项目管理国内外的部分研究成果,并对EPC总承包管理模式进行概述,分析了施工牵头的EPC项目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得出设计管理体系建设对施工企业的重要性,以及施工企业设计管理体系的构建思路。对施工企业中建某局的实际设计管理经验进行了梳理、总结,对总包单位设计管理体系及设计管理人员的管理职责进行了阐述。重点研究了施工企业设计管理架构的顶层设计以及从局到项目的三级设计管理体系构建,并分别梳理了投标阶段、项目方案设计阶段、项目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与深化设计等阶段的设计管理的流程及重点,理清了在各个阶段的设计管理中三级设计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本文还重点研究了EPC项目总承包的组织架构,阐述了项目设计管理部设计管理目标,并分析了设计管理部的主要功能,从设计策划、设计进度管理、设计质量管理、设计成本管理、设计管理计划等五个方面阐述了项目设计管理的主要工作。最后由具体项目设计管理案例论证项目设计管理成果,验证设计管理对EPC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得出施工企业如要做好EPC项目管理工作必须建立自己的设计管理体系,并根据设工作的特点区分不同设计阶段的设计管理流程及任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将设计管理工作与传统施工管理工作有机结合相互依存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厉欣[5](2019)在《中山东路301项目基坑设计选型与施工监测数据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城市建筑物高度不断增加,地下室层数不断增多,基坑开挖深度随之不断增加。基坑的设计以及施工的难度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而急剧上升,为了能够在城市内的复杂施工环境下确保基坑以及周边建筑物以及地下管线的安全,基坑的设计选型以及施工时的施工监测就变得尤其重要。本文以中山东路301号住宅小区建设为例进行研究,在前期项目勘察的结果综合分析工程地质条件、水文条件以及周边环境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利用迈实层次分析软件对该项目建立评选模型,对几种支护结构方案进行比选并最终确定钻孔灌注桩加止水帷幕的支护结构。然后运用理正深基坑软件对比分析支护桩的桩径和间距以及支撑梁的数量对深基坑稳定性的作用,摸索其中存在的规律。本文的主要内容有:1、结合国内的基坑施工的情况,阐述深基坑设计与施工的特点,主要的监测技术和手段,并结合中山东路301号项目的基坑的地质勘察报告,分析该项目的地质水文情况;2、介绍层次分析法的理论以及分析的主要步骤,并介绍当前运用较为广泛的迈实层次分析法软件,对中山东路301号住宅项目建立优选模型,优选基坑支护形式,计算结果显示支护桩加止水帷幕的支护形式最适合本项目基坑工程;3、在优选确定支护形式的前提下,对基坑进行设计参数的研究,运用理正深基坑设计软件分析桩径以及桩间距等参数对基坑支护结构的影响,并对支护结构进行设计,分析各个工况下支护结构内力的变化,并对支护结构的稳定性以及基坑底部抗隆起进行验算。4、简述了基坑施工的过程,对施工过程中主要技术参数以及施工注意事项进行了说明;5、设计监测方案,并对监测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最后反思设计以及施工中的可优化之处。
张洁[6](2018)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施工合同审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国内市场竞价机制的深入推广,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所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相较于传统模式,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施工合同,对发承包双方而言都意味着合同风险的重新洗牌。因此,该模式下的施工合同的审查不能局限于传统的审查内容及审查深度,对承包人而言,如何利用清单计价规范保护自身利益,如何在这样的计价模式下设置分配合同风险,实现最终的合同目的,已经成为合同研究领域不可忽视的命题。在研究框架上,本文立足于合同法理论,兼顾真实的合同交易过程,突破法务人员审查合同的局限性,在合同审查思维中并重“专业技术”与“审时度势”。以偏重项目管理的角度来审视合同,从工作实践出发,重新解读合同原则,重点分析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对合同审查的影响,关注发承包双方的博弈状态,目的在于为施工企业内部的合同审查提供新的模式和机制。在研究过程中,论文以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对施工合同的影响为基础,分析研究施工合同的审查,反之,又将新的审查思维和方式落在合同价款上,关注合同的柔性本质。通过研究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对施工合同审查的影响,并结合承包人合同审查的原则和技巧,探究施工企业内部合同审查的模式和机制。本文以偏重项目管理的角度来审视合同,从工作实践出发,重新解读合同原则,研究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施工合同审查的策略,对法务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在不同层面上的合同审查提出了不同的侧重点和审查策略,并提出了建立合同签约方审查制度、结合造价管理的审查流程、建立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合同模板三个建议,为施工企业内部合同审查机制和模式提供参考。
王消健[7](2018)在《基坑支护工程中不平衡报价及工程变更的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对于建设单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除了要协调各承包商保证质量、按计划完工之外,对项目投资进行有效控制也是其重要任务之一。基坑工程作为地下工程的重要环节,其施工费用一般占全部地下工程造价的25%-35%。为保证基坑工程施工安全,需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取支撑、加固等措施,即基坑支护工程。基坑支护虽然是一项临时性工程,但具有施工难度大、隐蔽性高、不可预见问题多等特点,对于影响基坑支护工程造价的因素,若不进行防范或者及时采取对策,很容易导致概算价超估算价、预算价超概算价、结算价超预算价的“三超”现象。论文根据大量建设项目实践结论,总结出影响基坑支护工程造价的因素。选取正定新区某商业项目的基坑支护工程作为案例,结合实例对工程造价影响因素的控制措施进行研究,并指出建设单位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即对招投标阶段中不平衡报价和施工阶段中工程变更的对策研究不足。不平衡报价是承包人利用量价分离实现早收钱、多收钱的主要手段,工程变更是承包人实现合同外收入的主要原因,如何防范不平衡报价和控制工程变更越来越受到招标人的重视。上述基坑支护工程案例中,存在不平衡报价和工程变更的问题,但最终实现了结算价格小于概算价格,达到造价控制的目标,对同类型工程的造价控制有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基于上述案例,对案例中4个标段大量数据进行收集、整理,通过建立不平衡报价计算模型和工程变更分析体系对其成因进行分析,并对这两方面相应的防范对策进行研究,体现了建设单位的核心竞争力。
袁新军[8](2017)在《五星广场人防工程深基坑支护设计与优化》文中指出最近几十年来,我国各大中城市的高层建筑拔地而起;与此同时,地铁、商场和停车场等大型建筑物不断增多,对空间的开发利用也成为大城市解决城市交通拥挤、土地资源紧张等问题的有效途径。但是,随着空间的不断开发利用,基坑的规模和开挖难度也越来越大,同时由于我国幅员辽阔、环境条件复杂,对支护体系的布置造成很大难度,容易引起基坑事故的发生,这样既拖延了工期又增加了造价,也给社会和环境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影响。人防工程的开挖和支护方法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使得人防工程支护技术的优化设计研究成为刻不容缓的研究课题。本文以在建的贵州省习水县五星街平战结合人防工程为研究背景,根据施工区域范围内地质情况、项目开挖深度、施工面积和支护结构布置形状等因素,初步选择两个支护方案进行分析对比,然后对较优方案进行细部结构的优化设计,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分析基坑工程的各类施工方法和支护结构类型,根据周边施工环境以及工程地质条件,初步选定大开挖施工方法下的桩锚联合支护结构和逆作法施工方法下的内支撑式排桩支护结构两种基坑支护方案。利用理正深基坑软件分别对这两种支护结构进行设计计算分析,得到两种支护支护桩配筋、锚索配筋详细情况,分析基坑开挖和支护过程中支护桩的内力和变形情况,并对两个方案基坑稳定性进行验算。结果表明:两个支护方案的安全系数都达到规范要求,方案可行。(2)参考《全国统一建筑工程基础定额与预算》对两个支护方案进行工程预算,利用工程进度计划表算出两个方案的施工工期。结合各项施工条件,详细对比分析两种支护方案的安全性、经济性以及计划工期。对比结果表明:桩锚联合支护方案更加适合该人防工程的支护,选取其作为本工程支护方案。(3)对桩锚支护结构进行细部参数分析,对支护桩径、嵌固深度、锚固位置以及锚索倾角进行优化,将优化后方案与原方案桩身水平位移、桩身最大弯矩、桩身最大剪力及周边地面沉降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优化后方案基坑更加趋于稳定、造价减少,达到优化目的。
马飒[9](2016)在《基坑支护工程的招标投标报价模式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城市土地资源的应用越来越紧张。随着超高层建筑工程以及中层建筑工程的大量兴建,工程基坑开挖深度也在逐渐加深。对于基础土建工程来说,基坑支护工程整体造价占其造价比例非常大,同时基坑深度如果不断加深,并且开挖面积不断增大,那么该比例也会随之增大。不同工程施工方案以及不同承发包模式会严重影响到整个建设工程的造价。所以,基坑支护工程所采用的招投标报价模式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主要对基坑支护工程相关招投标报价模式进行分析,提出笔者的思考和建议,仅供参考。
张磊[10](2016)在《深基坑支护方案优化与经济分析》文中认为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水平的稳步提升,城市的基本建设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尤其是大型城市中建设用地稀缺造成了建筑物不断向高层建筑和合理利用地下空间发展。目前建筑物地下使用功能主要是地下车库,基于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地下结构层数也逐渐增加,基坑开挖深度由原来的几米深逐步增加至几十米深,对于城市建筑来说,往往建设项目都是在现有建筑周边或者地铁周边进行,因此面临场地狭小等问题,使基坑支护更加困难。所以深基坑支护方案的设计和施工逐渐成为建设工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也为岩土工程领域提出了新的课题。目前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理论的逐渐发展,基坑支护技术得到了很好的理论支撑。本文依据北京市北方工业大学学生十公寓项目的实际情况,以其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合理性、可行性、工程造价以及安全性等基坑支护方案的问题。选择土钉墙以及灌注桩两种方案进行基坑支护结构设计计算,然后对设计成果运用启明星软件进行有关分析及验算,结合项目周边实际情况在综合考虑安全性等原因的基础上选取灌注桩方案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通过数值模拟得出分析结果,分析实际监测结果验证此支护方案安全可靠。并通过工程造价对两种方案进行对比分析,为今后在此地区进行基坑支护工程提供参考依据。
二、对基坑支护设计中某些影响因素的估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基坑支护设计中某些影响因素的估价(论文提纲范文)
(1)基坑工程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BIM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1.2.2 BIM在基坑工程中的应用 |
1.2.3 信息分类和编码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技术路线 |
2 信息分类和编码体系研究 |
2.1 引言 |
2.2 信息分类编码理论 |
2.2.1 分类的原则和方法 |
2.2.2 编码的原则和方法 |
2.3 国外工程信息分类体系归纳总结 |
2.3.1 Masterformat分类体系 |
2.3.2 Uniformat Ⅱ分类体系 |
2.3.3 ISO 12006-2信息分类框架 |
2.3.4 OmniClass分类编码标准 |
2.4 我国工程信息分类体系归纳总结 |
2.4.1 建筑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 |
2.4.2 铁路工程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 |
2.5 综合比较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3 基坑工程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研究 |
3.1 引言 |
3.2 基坑工程特性分析 |
3.2.1 基坑工程的概念 |
3.2.2 基坑工程的特点 |
3.2.3 常见基坑支护类型及结构组成 |
3.3 基坑工程分类体系研究 |
3.3.1 质量验收规范分类体系 |
3.3.2 工程定额分类体系 |
3.3.3 工程实体分解分类体系 |
3.3.4 综合比较分析 |
3.4 基坑工程全生命周期数据需求分析 |
3.4.1 基坑工程各阶段对数据的需求 |
3.4.2 项目主要参与方对数据的需求 |
3.4.3 基坑工程主要管理要素对数据的需求 |
3.5 基坑工程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体系 |
3.5.1 基坑工程信息模型分类原则 |
3.5.2 基坑工程信息模型分类框架 |
3.5.3 分类方法和编码结构 |
3.5.4 基坑工程信息模型分类编码表 |
3.6 小结 |
4 基于分类编码的基坑工程信息模型快速创建 |
4.1 引言 |
4.2 基坑工程信息模型的组成及创建流程 |
4.2.1 基坑工程信息模型的组成 |
4.2.2 基坑工程信息模型创建流程 |
4.3 基坑工程几何信息快速创建 |
4.3.1 族的基本概念 |
4.3.2 基坑工程族库 |
4.3.3 基坑工程几何信息快速创建 |
4.4 非几何信息快速添加技术 |
4.4.1 Dynamo简介 |
4.4.2 非几何信息快速添加需求分析 |
4.4.3 非几何信息快速添加技术设计 |
4.4.4 非几何信息快速添加技术实现 |
4.5 基坑工程信息模型的共享 |
4.5.1 导出为IFC格式 |
4.5.2 模型轻量化 |
4.6 本章小结 |
5 分类编码在基坑监测中的应用 |
5.1 引言 |
5.2 分类编码的作用 |
5.3 监测平台总体设计 |
5.3.1 系统架构 |
5.3.2 数据库设计 |
5.3.3 功能设计 |
5.4 应用实例 |
5.4.1 模型目录树 |
5.4.2 监测数据预警 |
5.4.3 数据可视化 |
5.4.4 数据集成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及展望 |
6.1 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格盟低碳城基坑工程设计及施工方案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
1.3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及研究意义 |
1.3.1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
1.3.2 研究意义 |
第2章 基坑支护设计及施工方案优化方法 |
2.1 概述 |
2.1.1 优化支护设计方案 |
2.1.2 基坑支护方案优选研究现状 |
2.2 优化基本原则与原理 |
2.3 设计优化工作流程 |
2.4 深基坑支护方案常用优化设计方法 |
2.4.1 多目标决策模糊理论 |
2.4.2 层次分析法 |
2.4.3 线性加权法 |
2.5 深基坑支护类型优选 |
2.5.1 地下连续墙 |
2.5.2 型钢水泥土搅拌墙 |
2.5.3 桩锚结构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格盟低碳城基坑工程支护设计优化 |
3.1 工程概况 |
3.2 工程场地地质及水文条件 |
3.3 基坑桩锚结构优选设计 |
3.3.1 周围环境和支护方案的选择 |
3.3.2 支护方案的优选 |
3.3.3 支护方案经济对比分析 |
3.4 基于ADINA仿真模拟的支护结构优化 |
3.4.1 ADINA有限元软件介绍 |
3.4.2 模型建立步骤 |
3.4.3 咬合量优选 |
3.4.4 桩截面尺寸优选 |
3.4.5 咬合桩素混凝土强度等级优选 |
3.4.6 桩身插入比优选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格盟低碳城施工方案优化 |
4.1 格盟低碳城支护桩施工方案优化 |
4.2 施工进度网络计划的系统优化 |
4.2.1 格盟低碳城网络计划时间优化 |
4.2.2 成本优化研究分析 |
4.3 支护桩施工 |
4.3.1 咬合桩导向墙施工 |
4.3.2 成孔工艺及技术要求 |
4.3.3 钢筋笼制作 |
4.3.4 桩身砼浇注 |
4.3.5 支护桩施工工艺流程 |
4.4 止水桩施工 |
4.5 冠梁施工 |
4.6 预应力锚索施工 |
4.6.1 预应力锚索成孔 |
4.6.2 预应力锚索设置 |
4.6.3 腰梁安装 |
4.6.4 预应力锚索张拉、锁定 |
4.6.5 预应力锚索张拉试验 |
4.7 基坑土方开挖 |
4.8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3)喷锚与排桩组合支护软土深基坑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与研究意义 |
1.1.1 课题来源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基坑工程研究现状 |
1.2.1 软弱土改良研究现状 |
1.2.2 基坑开挖工程研究现状 |
1.2.3 基坑支护形式研究现状 |
1.2.4 有限元分析基坑工程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 本文技术路线 |
第2章 有限元软件在基坑工程中的应用 |
2.1 引言 |
2.2 ABAQUS在基坑工程中的功能简介 |
2.3 岩土本构模型的选择 |
2.3.1 弹性模型 |
2.3.2 塑性模型 |
2.3.3 Mohr-Coulomb模型本构关系 |
2.4 常用基坑开挖数值模型的建立 |
2.4.1 基本假定 |
2.4.2 计算域的确定 |
2.4.3 常用部件材料属性 |
2.4.4 相互作用定义 |
2.4.5 边界条件 |
2.4.6 荷载的施加 |
2.4.7 网格划分 |
2.4.8 基坑开挖过程模拟 |
2.5 某地铁车站深基坑有限元模型建立 |
2.5.1 工程概况 |
2.5.2 数值模型的建立 |
2.6 工程实例模拟结果与验证分析 |
2.6.1 地应力平衡结果 |
2.6.2 位移结果 |
2.6.3 应力结果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喷锚与排桩组合支护性能研究 |
3.1 引言 |
3.1.1 悬臂桩支护存在的问题 |
3.1.2 悬臂桩支护改进方法 |
3.1.3 悬臂桩支护改进之后的特点 |
3.2 工程定义 |
3.2.1 基坑基本情况 |
3.2.2 基坑场地土特征 |
3.2.3 加固土尺寸拟定 |
3.3 有限元计算模型的设置 |
3.3.1 模型计算参数的选取与确定 |
3.3.2 模型的基本设定 |
3.4 悬排桩支护基坑模型 |
3.4.1 支护方式确定与模型建立 |
3.4.2 基坑开挖过程模拟 |
3.5 喷锚与排桩组合支护基坑模型 |
3.5.1 支护方式确定与模型建立 |
3.5.2 基坑开挖过程模拟 |
3.6 模拟结果分析 |
3.6.1 悬臂桩支护模拟结果 |
3.6.2 喷锚与排桩组合支护模拟结果 |
3.6.3 两种支护方式的对比分析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支护参数分析及组合方式研究 |
4.1 引言 |
4.2 加固土设计参数对基坑变形的影响 |
4.2.1 加固土高度、宽度变化对基坑变形的影响 |
4.2.2 加固土强度变化对基坑变形的影响 |
4.3 排桩设计参数对基坑变形的影响 |
4.3.1 排桩模量变化对基坑变形的影响 |
4.3.2 排桩长度变化对基坑变形的影响 |
4.4 锚杆设计参数对基坑变形的影响 |
4.4.1 锚杆配筋变化对基坑变形的影响 |
4.4.2 锚杆倾角变化对基坑变形的影响 |
4.4.3 锚杆预应力变化对基坑变形的影响 |
4.5 喷锚与排桩组合支护组合方式研究 |
4.5.1 三种组合方案 |
4.5.2 组合方案模拟结果对比 |
4.5.3 组合方案经济性对比 |
4.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施工牵头的EPC项目设计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 研究内容及办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第2章 EPC总承包管理及施工牵头的EPC项目现状分析 |
2.1 EPC总承包模式 |
2.1.1 EPC总承包定义 |
2.1.2 EPC工程总承包的特征 |
2.2 施工牵头的EPC项目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
2.3 设计管理在EPC项目总包管理中的重要性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设计管理体系概述及构建思路 |
3.1 设计管理体系概述 |
3.1.1 设计管理的概念 |
3.1.2 EPC工程项目设计管理概念 |
3.1.3 设计管理的特点 |
3.1.4 设计管理的原则 |
3.2 设计管理体系构建思路 |
3.2.1 重视设计对EPC项目的作用 |
3.2.2 建立完善的管理组织机构 |
3.2.3 管理职责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总承包单位设计管理体系构建 |
4.1 总承包单位设计管理体系 |
4.1.1 投标阶段的设计管理 |
4.1.2 项目方案设计阶段的设计管理 |
4.1.3 项目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深化设计阶段的设计管理 |
4.1.4 项目施工阶段的设计管理 |
4.2 总承包单位设计管理部的职责 |
4.3 总承包单位设计管理部的制度支撑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施工牵头的EPC项目的设计管理工作 |
5.1 EPC项目总承包组织架构 |
5.2 项目设计部的主要功能 |
5.3 项目设计管理模式构建 |
5.3.1 设计策划 |
5.3.2 进度管理 |
5.3.3 质量管理 |
5.3.4 成本管理 |
5.3.5 计划管理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EPC项目设计管理案例 |
6.1 阜阳太和某安置房EPC项目案例 |
6.1.0 项目概况 |
6.1.1 设计策划 |
6.1.2 设计进度管理 |
6.1.3 设计质量管理 |
6.1.4 设计成本管理 |
6.1.5 设计计划管理 |
6.2 来安县某医院EPC项目案例 |
6.2.1 项目概况 |
6.2.2 设计进度管理 |
6.2.3 设计质量管理 |
6.2.4 设计创效管理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中山东路301项目基坑设计选型与施工监测数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以及意义 |
1.2 国内外基坑支护的研究与工程实践现状综述 |
1.3 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第二章 项目概况以及地质情况 |
2.1 项目概况 |
2.2 工程地质水文条件 |
2.2.1 地形、地貌 |
2.2.2 岩土体工程地质层特征 |
2.2.3 水文条件 |
2.3 地质报告参数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坑支护类型与301项目基坑的优选 |
3.1 常见的基坑支护结构类型 |
3.1.1 放坡开挖 |
3.1.2 土钉墙 |
3.1.3 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 |
3.1.4 排桩支护 |
3.1.5 SMW工法 |
3.2 基坑支护方案选择考虑的主要因素 |
3.2.1 水文地质条件 |
3.2.2 基坑周围环境 |
3.2.3 支护方案的经济性 |
3.3 基坑方案的初选 |
3.4 基坑方案的优选定型 |
3.4.1 层次分析法简介 |
3.4.2 层次分析法的步骤 |
3.4.3 粒子群优化算法(PSO) |
3.4.4 迈实ahp层次分析法软件简介 |
3.4.5 项目基坑选型层次分析模型 |
3.4.6 专家评分以及数据计算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中山东路301项目基坑工程设计计算 |
4.1 基坑的设计原则 |
4.2 工程地质计算参数 |
4.3 支护结构设计 |
4.3.1 支撑数量的分析 |
4.3.2 讨论桩径以及桩间距对支护结构的影响 |
4.3.3 分析设计总结 |
4.3.4 支护结构设计计算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坑支护结构施工 |
5.1 施工前的准备 |
5.2 主要施工流程 |
5.2.1 双轴深搅桩 |
5.2.2 钻孔灌注桩 |
5.2.3 基坑降水施工 |
5.2.4 土方开挖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坑监测数据分析 |
6.1 基坑监测的目的 |
6.2 监测项目以及监测点位的选择 |
6.3 基坑监测数据以及分析 |
6.3.1 基坑东侧建筑物沉降 |
6.3.2 支护结构以及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 |
6.3.3 基坑开挖过程中支撑轴力监测 |
6.4 监测数据与设计数据对比分析 |
6.4.1 支撑轴力 |
6.4.2 基坑以及周边建筑物的沉降以及位移 |
6.4.3 支护桩的内力 |
6.5 监测结果的思考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6)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施工合同审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
1.1.1 现实问题的提出 |
1.1.2 科学问题的分析与凝练 |
1.1.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2 研究背景 |
1.2.1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应用 |
1.2.2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的应用 |
1.3 研究对象界定 |
1.3.1 研究对象 |
1.3.2 研究范围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2 创新点 |
1.5 研究目标及意义 |
1.5.1 研究目标 |
1.5.2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文献研究 |
2.1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 |
2.1.1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与施工合同的关系 |
2.1.2 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对承包人的保护 |
2.2 合同原则的重新审视 |
2.2.1 合法性原则与合同目的 |
2.2.2 平等原则与建筑市场等级秩序的对抗 |
2.2.3 诚信原则与逆向审查思维 |
2.3 国内外施工合同审查的不同视角 |
2.3.1 合同的利益博弈 |
2.3.2 合同的规则运用 |
2.3.3 签约方的心理防线 |
2.4 国内外施工合同审查的基本内容 |
2.4.1 施工合同审查的范围边界 |
2.4.2 施工合同审查的基本内容 |
2.5 合同审查人员的误区 |
2.5.1 逃避专业知识的“法律人士” |
2.5.2 忽略合同价款的“空中花园” |
第三章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对施工合同审查的影响分析 |
3.1 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对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的影响 |
3.1.1 协议书中对合同价款的约定 |
3.1.2 通用条款中对合同价款调整的约定 |
3.1.3 通用条款中合同价款计量与支付的约定 |
3.2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对施工合同价款审查的影响 |
3.2.1 合同价格形式的审查 |
3.2.2 合同价款调整的审查 |
3.2.3 合同价款计量与支付的审查 |
3.3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对施工合同审查过程的影响 |
3.3.1 法务人员的强制性条文审查 |
3.3.2 技术人员的合同价款审查 |
3.3.3 管理人员的合同战略审查 |
第四章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施工合同审查的对策 |
4.1 建立针对合同签约方的审查制度 |
4.2 结合造价管理建立有效合同审查的流程 |
4.3 建立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合同模板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局限 |
5.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基坑支护工程中不平衡报价及工程变更的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1.2.1 工程造价控制理论的研究 |
1.2.2 不平衡报价的研究 |
1.2.3 工程变更的研究 |
1.3 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内容及框架结构 |
1.3.3 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基坑支护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 |
2.1 相关理论概念 |
2.1.1 基坑支护 |
2.1.2 影响基坑支护工程造价的因素 |
2.1.3 建设单位的定义及其主要职责 |
2.2 基坑支护案例分析 |
2.2.1 项目工程概况 |
2.2.2 基坑支护方案的选择 |
2.2.3 建设单位对工程造价管理的控制措施 |
2.2.4 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不平衡报价的成因及防范 |
3.1 不平衡报价的相关理论 |
3.1.1 工程清单计价综述 |
3.1.2 不平衡报价的表现形式 |
3.1.3 不平衡报价的成因及影响 |
3.2 不平衡报价案例分析 |
3.2.1 基坑支护工程工程量清单 |
3.2.2 早收钱不平衡报价的现象分析 |
3.2.3 多收钱不平衡报价的现象分析 |
3.3 不平衡报价的识别及有效防范措施 |
3.3.1 不平衡报价的识别 |
3.3.2 不平衡报价的有效防范措施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工程变更的成因及控制 |
4.1 工程变更的相关理论 |
4.1.1 工程变更的概念 |
4.1.2 工程变更的分类 |
4.1.3 工程变更的产生原因及影响 |
4.2 工程变更案例分析 |
4.2.1 工程变更内容分析 |
4.2.2 合同中关于工程变更条款的约定 |
4.3 工程变更的控制措施 |
4.3.1 工程变更的管理办法 |
4.3.2 工程变更的具体控制措施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五星广场人防工程深基坑支护设计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人防工程的发展现状 |
1.2.1 支护设计理论与计算方法的研究现状 |
1.2.2 人防工程施工方法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意义 |
1.4 技术路线 |
第2章 工程概况 |
2.1 工程简介 |
2.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
2.2.1 工程地质条件 |
2.2.2 水文地质条件 |
2.2.3 不良地质作用 |
2.3 施工区段划分 |
2.4 基坑支护方案 |
2.4.1 设计依据 |
2.4.2 设计原则 |
2.4.3 设计参数选取 |
2.4.4 支护方案选取 |
第3章 大开挖下人防工程支护设计 |
3.1 桩锚联合支护方案设计计算 |
3.1.1 桩锚支护方案概述 |
3.1.2 桩锚支护结构方案 |
3.1.3 支护结构的计算分析 |
3.1.4 支护桩设计 |
3.1.5 冠梁设计 |
3.2 稳定性验算 |
3.2.1 整体稳定性验算 |
3.2.2 抗倾覆稳定性验算 |
3.2.3 抗隆起稳定性验算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逆作法下人防工程支护设计 |
4.1 内支撑式排桩支护方案设计计算 |
4.1.1 内支撑式排桩支护方案概述 |
4.1.2 内支撑式排桩支护结构方案 |
4.1.3 支护结构计算 |
4.1.4 支护桩设计 |
4.2 稳定性验算 |
4.2.1 整体稳定性验算 |
4.2.2 抗倾覆稳定性验算 |
4.2.3 抗隆起稳定性验算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坑支护方案对比分析与选取 |
5.1 基坑支护方案对比分析 |
5.1.1 基坑支护方案安全性对比分析 |
5.1.2 基坑支护方案经济性对比分析 |
5.1.3 基坑支护方案工期对比分析 |
5.2 基坑支护方案的选择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桩锚支护结构的细部参数分析 |
6.1 支护结构细部优化设计 |
6.1.1 桩径的优化 |
6.1.2 桩间距的优化 |
6.1.3 锚杆位置的优化 |
6.1.4 嵌固深度的优化 |
6.1.5 预应力的优化 |
6.1.6 锚杆倾角的优化 |
6.2 优化后的支护方案 |
6.3 原方案与优化后方案对比 |
6.3.1 安全性对比 |
6.3.2 锚杆参数对比 |
6.3.3 优化结果分析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9)基坑支护工程的招标投标报价模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基坑支护工程概述以及投标报价中需要注意的要点 |
1.1 基坑支护工程概述 |
1.2 投标报价中需要注意的要点 |
2 基坑支护工程所采用的具体招投标报价模式 |
3 对招标报价模式进行分析和相关建议 |
4 结束语 |
(10)深基坑支护方案优化与经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发展概况 |
1.3 深基坑工程的特点 |
1.4 存在问题 |
1.5 研究意义及内容 |
1.6 深基坑工程支护设计工程背景 |
1.6.1 工程概况 |
1.6.2 工程地质 |
1.6.2.1 区域地质背景 |
1.6.2.2 地貌与第四纪厚度概述 |
1.6.2.3 地形及地物概述 |
1.6.2.4 地层土质概述 |
1.6.3 地下水情况 |
1.6.3.1 地下水类型及水位量测记录 |
1.6.3.2 历年高水位记录 |
1.6.4 拟建场地地基的建筑抗震设计依据及不良地质作用分析 |
1.6.5 地基土承载力标准值及主要物理力学参数 |
第2章 基坑支护方案设计 |
2.1 常见基坑支护类型、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
2.1.1 放坡开挖 |
2.1.2 土钉支护 |
2.1.3 锚喷支护 |
2.1.4 板桩式 |
2.1.5 板墙式 |
2.1.6 排桩式 |
2.1.7 水泥挡土墙式-深层搅拌支护 |
2.1.8 拱圈支护结构 |
2.1.9 内支撑 |
2.2 基坑支护结构类型的基本依据 |
2.3 深基坑支护结构选型的步骤 |
2.4 作用于基坑支护结构上土压力的计算 |
2.4.1 概述 |
2.4.2 土压力基本理论 |
第3章 基坑支护设计与数值模拟 |
3.1 土钉墙支护方案设计计算 |
3.1.1 方案概述 |
3.1.2 土钉设计计算 |
3.1.3 土钉墙启明星软件验算 |
3.2 混凝土灌注桩设计计算 |
3.2.1 混凝土灌注桩概述 |
3.2.2 灌注桩设计计算 |
3.2.3 灌注桩启明星软件验算 |
3.3 数值模拟软件介绍 |
3.4 建立模型 |
3.4.1 模型建立的基本条件 |
3.4.2 模型参数 |
3.4.3 模型建立 |
3.4.4 分析结果 |
第4章 基坑监测 |
4.1 基坑监测原理 |
4.1.1 变形监测的内容 |
4.1.2 巡视检查 |
4.1.3 监测方法 |
4.1.4 变形测量点的布设 |
4.1.5 监测时间及频次 |
4.1.6 数据处理及资料管理 |
4.2 基坑监测结果 |
第5章 基坑支护经济分析 |
5.1 广联达计价软件及工程造价理论介绍 |
5.2 支护方案的工程预算计算与对比 |
5.3 支护方案的施工工艺对比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对基坑支护设计中某些影响因素的估价(论文参考文献)
- [1]基坑工程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及其应用研究[D]. 祁孜威.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1(01)
- [2]格盟低碳城基坑工程设计及施工方案优化[D]. 赵东辰.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1)
- [3]喷锚与排桩组合支护软土深基坑体系研究[D]. 顾群峰.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4]施工牵头的EPC项目设计管理研究[D]. 蓝成琦. 湖南大学, 2019(06)
- [5]中山东路301项目基坑设计选型与施工监测数据研究[D]. 厉欣. 东南大学, 2019(05)
- [6]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施工合同审查研究[D]. 张洁. 云南大学, 2018(01)
- [7]基坑支护工程中不平衡报价及工程变更的对策研究[D]. 王消健. 天津大学, 2018(07)
- [8]五星广场人防工程深基坑支护设计与优化[D]. 袁新军. 湘潭大学, 2017(12)
- [9]基坑支护工程的招标投标报价模式分析[J]. 马飒. 建材与装饰, 2016(04)
- [10]深基坑支护方案优化与经济分析[D]. 张磊. 北京建筑大学, 2016(08)
标签:基坑支护论文; 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论文; 施工合同论文; 工程量清单计价论文; 深基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