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梅州市1991~2002年病毒性甲型肝炎流行特征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陈青山,沈超华,宋丽萍[1](2018)在《2012—2016年广东省五华县法定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广东省五华县法定传染病流行变化趋势,为传染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2—2016年五华县法定传染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2—2016年五华县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8种累计发病41 611例(其中乙类传染病20种12 383例、丙类传染病8种29 228例),年均发病率为756.22/10万,死亡37例,年均死亡率为0.67/10万。报告肠道传染病5种28 579例;呼吸道传染病8种4 876例;自然疫源性疾病及虫媒传染病8种43例;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4种7 925例。分别占乙类传染病总数的68.68%、11.27%、0.10%和19.05%。发病数居前5位的传染病依次为其他感染性腹泻(14 539例)、手足口病(13 889例)、乙型肝炎(5 695例)、肺结核(4 093例)、梅毒(1 808例)。狂犬病、艾滋病死亡病例占总死亡病例的83.78%。结论其他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乙型肝炎、肺结核、梅毒、狂犬病和艾滋病是五华县近年来需主要防控的传染病,同时应加强人感染H7N9禽流感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控。
吴忠顶,吕梅斋,黄金莲[2](2012)在《永康市1996—2010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文中提出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危害人类健康的急慢性传染病。近年来,通过对病毒性肝炎的积极防制以及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疫苗的广泛使用,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发生了一定改变。为了
王永彬,贾秀岩,张枚,杨月[3](2011)在《大连市1959-2010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及趋势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病毒性肝炎是辽宁省大连市重点防制的传染病之一。为了解大连市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点,掌握其流行规律,为预防和控制其发生、流行提供科学依据,对大连市1959-2010年各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点及发病率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来源于大连市1959-2010年传染病报表及疫情监测资料。1.2方法对不同型别病毒性性肝炎按不同年份、地区、月份、人群、年龄、职业分别统计,计算发病数、发病率和构成比。
胡超云,陈建国[4](2010)在《慈溪市1991-2005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慈溪市1991-2005年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探索流行规律,为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慈溪市1991-2005年肝炎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数据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慈溪市15年间共报告病毒性肝炎13588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84.26/10万,15年间发病率呈逐渐下降趋势;平均分型率为52.55%。肝炎男女性别比为2.31∶1,20~59岁组人群高发,占80.51%;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55.10%。结论病毒性肝炎在慈溪市传染病发病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开展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宣传,提高甲型和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率是降低病毒性肝炎发病率的有效方法。
于杰[5](2008)在《安阳市1990-2006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安阳市1990-2006年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安阳市1990-2006年报告的病毒性肝炎病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7年来病毒性肝炎占法定传染病报告总数的33.94%;发病率波动在41.70/10万~98.07/10万之间,呈明显上升趋势,平均增长速度为2.7%;以乙型肝炎病例最多,占61.96%,发病逐年上升;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50.41%;季节分布不明显,8~10月发病相对较多,占29.02%;男性发病率显着高于女性,性别比为1.44:1;15~45岁年龄组发病较多,占56.01%。结论17年来病毒性肝炎发病呈明显上升趋势,今后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应以乙型肝炎为主,以乙肝疫苗免疫接种为重点。
牟海峰[6](2008)在《潍坊市甲、乙肝疫苗预防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病毒性肝炎是长期困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潍坊市自1992年开始使用甲、乙肝疫苗,研究1992~2006年潍坊市甲、乙肝疫苗应用后对甲肝、乙肝的发病情况的影响,提出甲、乙肝疫苗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为制定潍坊市甲肝、乙肝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收集潍坊市疫情资料年报表、疫情资料汇编,对1992~2006年甲肝、乙肝发病情况按地区分布、年龄、性别分布、职业分布、季节分布进行统计,用Excel 2000建立数据库。用描述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潍坊市1992~2006年甲肝和乙肝的流行病学特征。2.收集潍坊市1992~2006年甲肝疫苗接种统计月报表、乙肝疫苗接种统计月报表、预防接种情况统计月报表、接种率抽样调查资料,用Excel 2000建立数据库。用抽样调查的接种率来评价报告接种率是否可信,利用SPSS 13.0软件对甲、乙肝疫苗接种率与甲、乙肝发病率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3.收集甲肝、乙肝血清学检测资料,分析甲、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4.甲肝与细菌性痢疾的传播途径相似,收集潍坊市1992~2006年细菌性痢疾发病资料,比较1992~2006年甲肝和细菌性痢疾的发病情况,探讨是否还有卫生状况的改变影响甲肝的发病。结果:1.潍坊市1992~2006年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发病率由1992年的35.90/10万下降到2002年的最低点9.92/10万,1992~1995年病毒性肝炎发病主要受甲肝的影响,且发病曲线与甲肝的发病曲线相似,1996~2006年病毒性肝炎发病主要受乙肝的影响,且发病曲线与乙肝的发病曲线相似。甲肝的发病率从1992年的26.23/10万,急剧下降到1994年的6.41/10万,1995年后下降平稳,且维持在低水平,2006年发病率最低,为0.48/10万。乙肝的发病率变化不大,1995年发病率最低,为6.81/10万,2004年出现一个小高峰,发病率为15.99/10万,并有上升趋势。2.潍坊市1992~2006年病毒性肝炎发病较高的地区有青州、寿光、临朐、高密。甲肝发病有秋季高峰,乙肝发病无明显的季节高峰,12月份甲、乙肝的发病率均为全年最低。甲、乙肝病例中,14岁以下人群发病构成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甲肝的发病以学生、农民为主,构成比分别为29.42%和28.93%;乙肝发病以农民为主,构成比为54.92%。甲、乙肝的发病率男性均高于女性,且有显着性(x甲肝2=385.12,x乙肝2=1896.81)。3.甲肝疫苗的接种率由1992年的0.01%上升到2006年的95.24%;乙肝疫苗的接种率由1992年的0.47%上升到2006年的99.57%。甲肝疫苗接种率与14岁以下儿童发病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79(P<0.01);甲肝疫苗接种率与全人口发病率呈也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67(P<0.01)。乙肝疫苗接种率与14岁以下儿童发病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61(P<0.01),乙肝疫苗接种率与全人口发病率相关关系并不明显(P>0.05)。4.甲肝血清学检测调查1456名,其中有接种史1266名,无接种史190名,抗-HAV阳性率分别为88.78%和36.32%,两者有显着性差异(x2=108.62,P<0.01)。乙肝血清学检测调查0~14岁儿童1174名,HBsAg、抗-HBs、抗-HBc阳性率分别为1.11%、71.12%、8.18%,未开展接种前的1991年抽样调查0~14岁儿童756名,HBsAg、抗-HBs、抗-HBc阳性率分别为3.17%、12.96%、10.05%,开展接种前后HBsAg、抗-HBs阳性率比较有非常显着差异(xHBsAg2=10.52,x抗-HBs2=624,P<0.01)。5.甲肝和细菌性痢疾的发病率均逐年下降,甲肝的发病数由1992年的2142例下降到2006年的41例,下降了98.09%,细菌性痢疾的发病数由1992年的2931例下降到2006年的852例,下降了70.93%。从发病曲线看,甲肝和细菌性痢疾的发病从1992年到1995年为快速下降期;从1996年开始甲肝的发病率继续下降,且处于较低水平,细菌性痢疾的发病率下降不明显,提示卫生状况的改善能够降低甲肝的发病,但甲肝疫苗的接种能够将甲肝发病控制在最低水平。结论:潍坊市1992年以来甲肝疫苗的接种能够降低甲肝的发病率;乙肝疫苗的接种仅能够降低14岁以下儿童乙肝的发病率,应扩大应用范围,使总人口的发病率大幅降低。对策与建议:1.加强领导,保证资金投入潍坊市政府应建立病毒性肝炎防治研究专项基金,保障经费投入,研究当地肝炎流行特点和规律,制定适合潍坊市的肝炎防治战略规划,做好肝炎控制工作。2.加大甲、乙肝炎疫苗推广应用力度在做好14岁以下儿童免疫接种的基础上,根据甲肝的流行特征和人群免疫水平,对重点人群和重点地区开展甲肝疫苗的接种工作。除推行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的预防策略外,还需要关注其他人群的乙肝疫苗免疫策略。3.开展宣传教育,增强防病意识应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开展多种形式的病毒性肝炎防治宣传,积极主动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使广大群众清楚地认识到病毒性肝炎对人体健康的严重危害,了解科学防治知识,增强强身健体的防病意识,消除人们恐惧感。4.加强病毒性肝炎的监测完善病毒性肝炎监测网络,积极开展病毒性肝炎发病及流行情况的监测、疫苗接种率和人群免疫水平监测,深入了解和掌握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与发病规律,为预测疾病流行趋势、制定有效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5.加强医源性感染控制工作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和《献血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采供血机构和血液制品生产单位的监督,加大对血液、血制品和医疗机构消毒的监管力度,实施安全注射,防止医源性感染。
易辉容,戴敏[7](2006)在《1991~2003年重庆市九龙坡区甲型肝炎流行病学分析及防制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甲型肝炎(hepatitis A,简称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一种以肝损害为主的重要肠道传染病,其主要经过粪-口途径传播,感染的主要对象为儿童,病人多为轻型,且常为隐性感染。自我区1991年甲肝被纳入肝炎分型报告、管理以来,其发病一直处于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前几位。所以,分析研究其流行规律、掌握其发病动态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探讨和分析我区甲肝发病特点,掌握其流行规律,为防病决策提供依据,现将九龙坡区1991-2003 年13年来甲肝发病情况与甲肝疫苗接种控制发病的效果分析如下。
易辉容,戴敏[8](2005)在《1991-2003年重庆市九龙坡区甲型肝炎流行病学分析及防制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易辉容,戴敏[9](2005)在《重庆市九龙坡区1991~2003年甲型肝炎流行病学分析及防制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重庆市九龙坡区19912003年病毒性甲型肝炎(简称甲肝)的发病情况、流行特点及疫苗控制的效果。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分析甲肝发病的三间分布特点及防控措施的成效。结果19912003年甲肝发病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尤其在1995年开始大面积接种甲肝疫苗后,对控制甲肝达到了积极的作用,13年来发病率下降了93.72%,城市、农村地区发病率下降幅度有差异,与疫苗接种率有直接关系。结论根据分析结果,提示今后除了要重点做好甲肝流行病学预防控制措施外,积极开展全人群的甲肝疫苗预防接种对控制甲肝发病更为重要。
秦锐和,黄闽昌,邓建华,杨翼龙[10](2004)在《广东省梅州市1980—2002年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广东省梅州市1980—2002年23年来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肝炎)发病情况,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1980—2002年梅州市人口及疫情报告资料,按年份和疫情进行分析,并对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实施前(1980—1991年)和实施后(1992—2002年)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自1980—2002年年平均总发病率逐渐下降,肝炎年平均总发病率从1980年的168.18/10万下降到2002年的37.99/10万,下降了77.41%。肝炎在传染病发病顺位排列中,自1970年后各年均占第1位或第2位;各县(市、区)均有发病,市区(梅江区)报告发病数较多,发病率为114.30/10万;发病时间多集中在4~8月,男性发病多于女性,以15~45岁中青年为主;病原学分型以乙型肝炎为主(占61.35%),甲型肝炎次之(占13.98%)。结论梅州市在防治病毒性肝炎工作中取得一定的成绩,发病率有所下降,但仍是重点防制的传染病(其中1998—2000年有所回升,值得注意),提示不能放松对病毒性肝炎的进一步防制。要降低梅州市的传染病发病率,首先要降低肝炎的发病率,尤其是乙型肝炎的发病率。
二、梅州市1991~2002年病毒性甲型肝炎流行特征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梅州市1991~2002年病毒性甲型肝炎流行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2012—2016年广东省五华县法定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发病概况 |
2.2 乙丙类传染病发病死亡情况 |
2.3 疾病谱情况 |
2.4 各类传染病发病情况 |
2.4.1 肠道传染病 |
2.4.2 呼吸道传染病 |
2.4.3 自然疫源性疾病及虫媒传染病 |
2.4.4 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 |
2.4.5 其他类型传染病 |
2.5 主要传染病 |
2.5.1 其他感染性腹泻 |
2.5.2 手足口病 |
2.5.3 乙型肝炎 |
2.5.4 肺结核 |
2.5.5 梅毒 |
2.5.6 狂犬病 |
2.5.7 艾滋病 |
3 讨论 |
(3)大连市1959-2010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及趋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方法 |
1.3 统计分析 |
2 结 果 |
2.1 周期性变化特点 (表1) |
2.2 流行病学特征 |
2.2.1 型别分布 |
2.2.2 地区分布 |
2.2.3 季节分布 |
2.2.4 人群分布 |
3 讨 论 |
(6)潍坊市甲、乙肝疫苗预防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论文正文 |
前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对策与建议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着作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8)1991-2003年重庆市九龙坡区甲型肝炎流行病学分析及防制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流行情况 |
2.2 季节分布 |
2.3 地区分布 |
2.4 性别分布 |
2.3 甲肝疫苗接种效果评价 |
3 结论 |
(9)重庆市九龙坡区1991~2003年甲型肝炎流行病学分析及防制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分析材料 |
1.2 方法 |
2 结 果 |
2.1 流行情况及流行趋势 |
2.2 流行病学三间分布 |
2.2.1 季节分布 |
2.2.2 地区分布 |
2.2.3 人群分布 |
2.2.3.1 性别、年龄分布 |
2.2.3.2 职业分布 |
2.3 甲肝疫苗接种效果评价 |
3 讨 论 |
四、梅州市1991~2002年病毒性甲型肝炎流行特征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2012—2016年广东省五华县法定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J]. 陈青山,沈超华,宋丽萍. 职业与健康, 2018(06)
- [2]永康市1996—2010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J]. 吴忠顶,吕梅斋,黄金莲. 浙江预防医学, 2012(09)
- [3]大连市1959-2010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及趋势分析[J]. 王永彬,贾秀岩,张枚,杨月. 中国公共卫生, 2011(12)
- [4]慈溪市1991-2005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J]. 胡超云,陈建国.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10(01)
- [5]安阳市1990-2006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J]. 于杰.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08(10)
- [6]潍坊市甲、乙肝疫苗预防效果分析[D]. 牟海峰. 山东大学, 2008(01)
- [7]1991~2003年重庆市九龙坡区甲型肝炎流行病学分析及防制对策研究[A]. 易辉容,戴敏. 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06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006
- [8]1991-2003年重庆市九龙坡区甲型肝炎流行病学分析及防制对策研究[J]. 易辉容,戴敏.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05(04)
- [9]重庆市九龙坡区1991~2003年甲型肝炎流行病学分析及防制对策研究[J]. 易辉容,戴敏. 重庆医学, 2005(07)
- [10]广东省梅州市1980—2002年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分析[J]. 秦锐和,黄闽昌,邓建华,杨翼龙.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