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注新课程 更新教学观(论文文献综述)
李莹[1](2014)在《葫芦岛市区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使初中历史教学既面临着机遇又面临着挑战。经过不断的开拓进取、深入改革的初中历史学科,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都有所改善,但是在历史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通过对葫芦岛市区初中历史教师进行个人访谈以及抽样问卷调查,提出当前葫芦岛市区初中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进而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可操作性的解决问题的建议和策略。本文主要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葫芦岛市区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包括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缺乏整合、教学方法不灵活、教学评价形式单一以及学生对历史课态度不端正几个方面;第二部分揭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后、教师知识结构不合理、教育体制的导向作用几个方面;第三部分基于发现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即加强教师专业水平的进修与提高、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实施多元的历史课程评价机制以及改革高等师范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切实提高教学水平。
吾斯曼·艾山[2](2014)在《喀什地区少数民族思想品德课教师教学观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教学观是指人们对教学这一事物和其它事物关系的看法。具体而言就是教师对教学的认识,包括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方法及他们的关系,还包括由此派生出的对教学的功能、目标等方面的看法。它主要表现在教师的知识观、教师的学生观、教师的师生观和教师的评价观四个方面。教师教学观的转变和优化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笔者作为来自喀什地区的维吾尔族教师,深感少数民族地区教师的教学观亟待转变。喀什地区少数民族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陈旧,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影响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多元化,影响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因而影响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影响少数民族地区教师的人才培养,进而影响到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的发展。因此,研究少数民族地区教师教学观的转变势在必行。本文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立足于喀什地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教学观的现状,通过问卷法和访谈法,分析了现阶段喀什地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教学观存在的一些不足:一是在知识观上教师忽视学生对知识的自我建构;二是在学生观上教师无视学生的主体性和发展性特点;三是在师生观上师生关系之间缺乏民主;四是在评价观上教师忽视对学生德性的评价。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通过观察做了成因分析,最后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认为教师必须更新知识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必须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必须改变考试模式,关注学生德性发展;必须加大培训力度、加强思想品德课专职教师队伍建设;从而促进喀什地区少数民族思想品德课教师教学观的进一步改善。目前从理论上介绍和研究教学观的文章比较多,但是关于少数民族教师的教学观,特别对思想品德课教师的教学观研究目前还比较少。对教师的教学观进行梳理、反思和批判,唤醒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性自觉,对于提高少数民族教师和学生综合素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赵新妮[3](2011)在《普通中学物理教师教学能力结构研究》文中指出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展开,与以往的课程相比,物理新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方法、教学评价方面有了很大革新。课程改革离不开教学改革,物理新课程的实施最终将落实到广大中学物理教师的教学上,所以,中学物理教师是否具备实施物理新课程的教学能力成为物理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无论是教师素质研究亦或是教师能力研究,教学能力一直是重点内容,关于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已经形成了大量文献。就笔者查阅的大量文献来看,关于物理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较少,并且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教学目的和要求不同,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物理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教学能力,其结构是怎样的,如何促进物理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这些问题就具有了新的时代意义。因此,本文主要考察在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物理教师的教学能力结构,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物理教师的教学能力现状及影响其教学能力发展的因素,最后提出促进物理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策略性建议。全文分为五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引言,主要论述了问题研究的背景,问题的提出,相关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从理论角度阐述了教学能力结构研究的理论基础,包括心理学理论、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物理教学要求和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第三部分:分析建构出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物理教师教学能力结构的“过程一因素”模型,具体包括:在教学前涉及教学认识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涉及教学操作能力、课堂教学监控能力;在教学活动后主要涉及教学评价能力、教学创新能力,并对每种能力在学生、教师自身、物理课程、环境四个因素下的能力内涵或特点作了说明。第四部分:调查研究。根据建构出的教学能力结构设计调查问卷,在包括延安、渭南、宝鸡、汉中、商洛地区的七所中学发放问卷,对所回收的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第五部分:依据调查结果,从职前师范生培养,职中教学能力测评和教师自主发展三个方面提出发展物理教师教学能力的策略性建议。第六部分:研究总结。
陈冬梅[4](2004)在《新课程国家实验区教师教学观调查及其结果的运用研究》文中提出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既是新课程改革的目的,也是实施的关键。我国新课程实验已经进入了第四个年头,对改革绩效的评价和推进策略的反思无不呼唤着教学观的调查和研究。 本研究所要了解的是教师通过其教学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现实的教学观,而不是理论推演的、或者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师所宣称的教学观。现象描述分析学既是本研究的理论依据,也是研究的基本方法。在分析大规模问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发现我国新课程国家实验区教师的教学观具有以下特点: 1、实验区教师整体上认可互动发展的教学观,但也没有放弃传授知识和应付考试的灌输式观念。 2、从地域看,不同实验区教师的教学观有所不同;次发达地区的教师表现出最为矛盾的教学取向,对灌输和发展两种取向都高度地认可和支持。 3、从学校类型看,重点学校的教师比非重点学校的教师更倾向于反对灌输观;从整体上看,各类学校教师都认可发展式的教学取向。 4、从教龄看,我国实验区教师的“21年现象”非常显着。相对20年教龄以下的教师,老教师更倾向于灌输取向,但也更认可端正态度的观念。 5、与小学教师相比,初中教师更认可灌输观,同时也更注重教书育人。 新课程改革中,最能说明教学观问题的是教师对灌输取向的态度。教师如果受惯有思维和行为习惯的影响,总是表现出对灌输观的坚持,那么无论他在思想上对发展观有多认可,也很难保证其教学实践上真正意义的发展性。对比研究还表明,新课程改革推行几年来,实验区教师在抛弃灌输式教学取向的速度和彻底性上还不尽如人意,这也正说明了转变我国教师教学观念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刘岭南[5](2002)在《关注新课程 更新教学观》文中提出
二、关注新课程 更新教学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注新课程 更新教学观(论文提纲范文)
(1)葫芦岛市区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综述 |
(二)研究方法与意义 |
一.葫芦岛市区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一)关于教师、学生调查问卷的相关问题 |
(二)葫芦岛市区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
1.教学内容选择缺乏整合 |
2.教学方法不灵活 |
3.教学评价形式单一 |
4.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
二.葫芦岛市区初中历史教学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
(一)教师教学理念落后 |
(二)教师知识结构不合理 |
(三)教育体制的导向作用 |
三.改变葫芦岛市区初中历史教学问题的对策 |
(一)加强教师的进修与提高 |
(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
(三)实施多元的历史课程评价机制 |
(四)改革高等师范人才培养模式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2)喀什地区少数民族思想品德课教师教学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导言 |
1.1 选题的依据与意义 |
1.1.1 选题的理论依据和意义 |
1.1.2 选题的现实依据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 |
1.2.2 国内研究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重点、难点、创新点 |
1.4.1 研究重点 |
1.4.2 研究难点 |
1.4.3 创新点 |
2 优化思想品德课教师教学观的重要性 |
2.1 思想品德课教师教学观内涵 |
2.1.1 教学观内涵 |
2.1.2 思想品德课教师的教学观 |
2.2 少数民族思想品德课教师教学观优化的重要意义 |
2.2.1 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
2.2.2 有助于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
2.2.3 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
2.2.4 有助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
3 喀什地区少数民族思想品德课教师教学观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3.1 少数民族思想品德课教师教学观中存在的问题 |
3.1.1 教学中忽视学生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
3.1.2 教学中无视学生的主体性和发展性特点 |
3.1.3 教学中师生关系缺乏民主 |
3.1.4 教学中忽视对学生品德的评价 |
3.2 少数民族思想品德课教师教学观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2.1 教师的知识观念陈旧 |
3.2.2 “教师为本位”的课堂模式占主导地位 |
3.2.3 师生关系上教师“专制主义”倾向严重 |
3.2.4 “应试”教育的影响严重 |
4 喀什地区少数民族思想品德课教师教学观转变建议 |
4.1 更新知识观念,改变教学方式 |
4.2 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
4.3 健全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品德发展 |
4.4 加大培训力度,加强思想品德课专职教师队伍建设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后记 |
(3)普通中学物理教师教学能力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引言 |
1.1 问题提出 |
1.2 研究历史与现状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第2章 教学能力结构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心理学理论 |
2.1.1 能力的定义 |
2.1.2 能力的特点 |
2.1.3 能力的种类 |
2.1.4 能力的结构 |
2.1.5 心理学研究对本研究的启示 |
2.2 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物理教学理论 |
2.2.1 教学的概念 |
2.2.2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改革 |
2.2.3 新课程背景下的物理教学 |
2.2.4 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物理教学理论与本研究的关系 |
2.3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
2.3.1 教师专业化的内涵 |
2.3.2 教师专业发展过程 |
2.3.3 教师专业标准 |
2.3.4 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能力发展的关系 |
第3章 中学物理教师教学能力结构模型的建构与分析 |
3.1 相关概念界定 |
3.2 中学物理教师教学能力结构模型的建构与分析 |
3.2.1 中学物理教师教学能力结构模型的建构思路 |
3.2.2 中学物理教师教学能力结构"过程—因素"模型的确立 |
3.2.3 中学物理教师教学能力结构"过程—因素"模型具体指标分析 |
第4章 中学物理教师教学能力现状调查 |
4.1 调查目的和范围 |
4.2 调查方法 |
4.2.1 制定问卷 |
4.2.2 发放、回收问卷 |
4.2.3 数据统计 |
4.3 中学物理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分析 |
4.3.1 样本教师基本情况 |
4.3.2 教学认识能力现状分析 |
4.3.3 教学设计能力现状分析 |
4.3.4 教学操作能力现状分析 |
4.3.5 课堂教学监控能力现状分析 |
4.3.6 教学评价能力现状分析 |
4.3.7 教学创新能力现状分析 |
4.4 影响中学物理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因素统计分析 |
4.4.1 促进中学物理教师教学能力发展途径作用程度统计分析 |
4.4.2 阻碍中学物理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因素作用程度统计分析 |
4.5 开放式问题汇总分析 |
4.6 总结 |
第5章 促进中学物理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策略 |
5.1 物理教师教学能力职前培养策略 |
5.2 在职中学物理教师教学能力测评策略 |
5.3 物理教师教学能力自主发展策略 |
第6章 研究总结 |
6.1 本研究的主要工作 |
6.2 本研究取得的成果及其存在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4)新课程国家实验区教师教学观调查及其结果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我国课程改革的发展与问题的提出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我国教师的教学观:理想、传统与反思 |
1.1.1 新课程的教学:我国教师教学观理想的建构 |
1.1.2 传统的教学:对我国教师教学观现实的反思 |
1.1.3 理想与现实的比照:新课程对我国教师教学观的影响 |
1.2 教学观研究:理论、方法与成果 |
1.2.1 教学观的国际研究 |
1.2.2 我国的教学观研究:框架、类型与模型 |
1.3 5种教学观类型与我国教学观现状的适切性 |
第二章 新课程国家试验区教师教学观调查 |
2.1 调查设计 |
2.1.1 研究的原因与目的 |
2.1.2 研究假设 |
2.1.3 调查样本 |
2.1.4 调查工具 |
2.2 调查结果与讨论 |
2.2.1 教师教学观的总体情况 |
2.2.2 地区差异与教学观 |
2.2.3 教师任教的学校类型与教学观 |
2.2.4 教师的教龄与教学观 |
2.2.5 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观差异 |
2.2.6 教师教学观的前后对比研究:衡量新课程改革的绩效 |
2.3 小结 |
第三章 反思与展望 |
3.1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3.2 教学观后续研究的展望与设想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后记 |
四、关注新课程 更新教学观(论文参考文献)
- [1]葫芦岛市区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 李莹. 渤海大学, 2014(09)
- [2]喀什地区少数民族思想品德课教师教学观研究[D]. 吾斯曼·艾山. 新疆师范大学, 2014(12)
- [3]普通中学物理教师教学能力结构研究[D]. 赵新妮. 陕西师范大学, 2011(10)
- [4]新课程国家实验区教师教学观调查及其结果的运用研究[D]. 陈冬梅. 华南师范大学, 2004(03)
- [5]关注新课程 更新教学观[J]. 刘岭南. 云南教育, 2002(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