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Visual C++中用活动数据对象(ADO)操纵数据库(论文文献综述)
丁文义[1](2020)在《阀门数字化集成设计平台之数据管理技术研究与实现》文中认为阀门作为工业管路系统的常用控制装置,我国设计长久以来采用以二维工程图设计为主、三维模型设计为辅的设计生产模式,阀门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相对落后。随着科学技术的深刻变革和巨大进步,阀门行业正由二维设计向三维设计转变。本项目组应浙江温州某阀门制造企业需求,研究编写了“阀门数字化集成设计平台”,并交付企业使用。本文主要针对阀门数字化集成设计平台之数据管理技术进行研究。在阀门设计过程中,设计参数多且杂,阀门设计手册及设计时用到的相关标准数据很多,设计人员查询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利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快速准确查询到设计中所用到的参数及标准,合理地管理查询数据和设计结果数据,实现高效的产品设计,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根据阀门制造企业的需求,研究了阀门设计过程中的数据管理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阀门数字化集成设计平台的总体结构和实现功能进行研究,分析阀门数字化集成设计平台所需求的设计数据及产生的设计结果数据的特点,建立阀门数字化集成设计平台数据管理系统。(2)研究了阀门设计中所需数据的快速查询技术。阀门数字化集成设计平台设计阀门时需要不同的设计数据,如表格、图片等,将这些数据组织成一定的数据结构存储于SQL Server数据库中,选用ADO数据访问技术,为参数化设计提供计算、校核等环节需要的数据查询功能。使工程设计人员在本平台的阀门参数化设计界面,点选相应的按钮,可在设计环境直接进入查询状态,查询数据库中内容,无需频繁切换设计界面,对某些参数可实现程序自动查询,无需人工干预,避免人工查询可能出现的失误。(3)为了扩展本系统的查询功能,满足企业更广泛的设计需求,建立了通用阀门设计数据查询系统,该系统可以作为阀门数字化集成设计平台的一个模块(子系统),也可以独立于集成设计平台,自成系统,供阀门设计者快速查询设计数据之用。(4)研究了阀门数字化集成设计平台设计结果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技术。这些数据主要包括:三维模型、二维工程图、设计计算文档和有限元分析优化文档及数据等。对企业要求用数据库直接存储的产品设计资料,本文采用二进制方式存储相关设计结果数据,数据移植性好。一般工业阀门的三维模型、二维工程图、设计文档、工程分析产生的分析结果数据,选用SolidWorks PDM对数据存储和管理。通过对SolidWorks PDM二次开发,结合企业需求和产品特点,简化数据管理中的操作。(5)在Visual Studio 2010环境下,利用SQL Server建立阀门数字化集成设计平台数据管理系统数据库,采用C++语言与VB语言开发实现数据管理系统。通过设计的运行实例,验证了本文理论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苏桁[2](2012)在《一个基于WCF和jqGrid的Web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从面向过程到面向对象、面向组件等,到现在出现的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软件编程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历程。纵观软件编程的发展趋势,尤其是系统软件的发展趋势就是不断地解耦合的一个过程。而SOA和WCF的产生是软件系统不断复杂化和精细化之后的必然产物。WCF(Windows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是Microsoft为构建面向服务的应用提供的分布式通信编程框架,是.NET Framework的重要组成部分。WCF所应用的场景与普通的.NET类库不同,它主要用于处理进程间乃至于机器之间消息的传递与处理,同时它引入了SOA的设计思想,以服务的方式公布并运行,以方便客户端跨进程和机器对服务进行调用。引入SOA设计思想,着手研究WCF框架在企业内部的Web应用的设计和实现,对于未来企业IT架构的发展方向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从研究背景及意义的介绍出发,考察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结合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对本文所使用到的WCF服务框架、ADO.NET Entity Framework实体框架、jQuery库、jqGrid插件以及JSON数据交换格式做了详细的介绍,阐述了系统总体设计情况、关键操作技术点的描述、数据库设计及数据模型的创建过程、WCF服务的实现过程、以及jqGrid的应用与其自定义插件iGridForm的开发过程,构建了一个具备用户管理和权限管理的最小化的核心Web应用系统,并配合示例数据库进行了相关的数据操作的演示,为基于WCF框架的Web应用的开发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参考模式。
徐慧[3](2011)在《飞行控制系统数字化设计数据管理系统开发》文中研究指明本课题源于飞行控制系统数字化设计工程,旨在开发一个飞行控制系统数字化设计数据管理系统。该系统是飞控系统数字化设计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飞控系统数字化设计提供了模型、文档和仿真数据的规范化管理以及模型的可重用功能。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在飞行控制系统数字化设计数据管理系统的开发需求下,阐述了它所涉及的信息管理系统开发技术、统一建模语言(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UML)的基本特点以及系统建模机制等相关知识。其次,针对飞行控制系统数字化设计产生的各类模型、文档、仿真数据的特点以及人员、项目管理的需要,运用面向对象的方式和图形化设计建模语言UML对数据管理系统的需求、结构、功能以及动态行为等进行分析,得出了数据管理系统应该具有的关键特性。再次,以分析得到的数据管理系统关键特性为依据,对数据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功能框架进行设计,得到了数据管理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并对管理系统类、数据库、操作界面以及系统安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设计。最后,运用面向对象的编程设计思想,采用ADO数据访问技术和C++编程语言,以Oracle 10g为数据库平台,利用Microsoft Visual C++等技术平台,开发出了飞行控制系统数字化设计数据管理系统,实现了模型管理、文档管理、仿真数据管理、系统管理等功能。飞行控制系统数字化设计数据管理系统已成功投入到科研项目中使用。其运行情况正常,性能可靠,满足了设计功能要求和用户需求。
宋明媚[4](2011)在《电池钢桶电镀机械手系统及远程监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机械手是一种典型的机电一体化装置,它综合运用了机械与精密机械、自动控制与驱动、传感器与信息处理、微电子与计算机以及人工智能等多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随着当今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对自动化程度要求不断提高,同时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机械手产品。但是手爪的应用环境千差万别,能够适应环境、控制简单、而且自主能力高是衡量机械手手爪设计水平的重要标志。计算机科学、通信等学科领域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也快速发展起来。企业对机械设备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要求也不断增加,以往的信息采集系统已不再满足要求。所以基于网络的远程数据采集技术的研究应运而生。本论文为某企业设计研究了一套完整的电池钢桶电镀机械手系统,该机械手手爪能将电池壳抓住,对电池壳进行电镀和清洗,完成工作任务之后再将电池壳卸到另一地,以供后续操作。机械手系统采用PLC进行控制,能够实现对其精确定位与控制。为了呈现直观的视觉效果,本论文对机械手系统进行了UG三维建模,并用ADAMS仿真软件对机械手系统进行了运动学仿真。对机械手系统的远程监测主要采用Visual C++作为前台开发工具,建立PC机与PLC之间的串口通讯,同时注册一个网络中的远程Access数据库实例。ADO是基于组件的数据库编程接口,本文通过在Visual C++中载入ADO控件,通过命令建立ADO对象来访问远程Access数据库,并且将通过串口采集来的PLC数据实时更新数据库内相应的存储单元。在客户端建立VRP三维互动平台,此平台有虚拟现实的作用,可以实现视景仿真、三维互动、虚拟漫游等,能够给用户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VRP提供与Access数据库相连的功能,能够实现对远程设备的实时监测。
王大鹏[5](2010)在《远程协同结构拟动力试验方法与技术研究》文中认为互联网技术使地震工程研究者能够将远程分布的结构实验室连接在一起,实现数据传输和远程控制,进行网络化协同结构试验。通过Internet,许多单个实验室被集成为一个强大的网络化试验系统,可以完成单一实验室无法进行的大比例复杂模型的结构试验,从而提高了试验能力和共享了试验资源。国内外已有几个国家和地区开始利用远程分布的结构实验室进行大比例结构模型的协同试验研究。基于实验室现有的试验设备和计算资源,本文建立了远程协同试验系统,进行了国内首个土木工程方面的国际协作拟动力试验研究,在此过程中研究了多种拟动力试验方法与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与美国NEES(Network for Earthquake Engineering Simulation)网络和台湾地区ISEE(Internet-based Simulation for Earthquake Engineering)平台进行对比,研究了远程协同试验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网络协议、试验设备与控制系统和计算分析系统,以及各部分的集成方法与技术。在此基础上,研究本文远程试验系统的建立方法。利用以湖南大学为首的研究团队开发的网络协议——NetSLab(Networked Structural Laboratories),进行了多次不同网络环境下的虚拟试验和远程分布式网上公开试验。试验结果表明,NetSLab网络协议可以在互联网上顺畅通讯,为远程协同试验系统提供了网络功能支持。2.针对土木工程试验中广泛应用的MTS系统,研究了远程协同试验系统中的试验设备与控制系统。基于MTS 793系列控制软件以及FlexTest GT控制系统等软件、硬件资源,研究了两种拟动力试验方法与技术。建立了基于计算命令控制的拟动力试验系统,通过钢构件的拟动力试验来验证了试验系统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计算命令控制的试验系统可以实现实时试验,为速度相关型构件模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抗震试验研究平台。为了建立对任何试验设备控制系统均适用的拟动力试验系统,提出了外部命令控制方法,建立了Visual C++和MATLAB混合编程控制的拟动力试验系统,进行了砌体结构足尺模型的三自由度结构拟动力试验和六自由度结构的子结构拟动力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外部命令控制方法的硬件连接只与试验设备控制系统的输入、输出通道有关,编程控制也与控制软件无关,与计算命令控制等拟动力试验方法相比,其应用不依赖于任何控制系统,具有通用性;试验系统结合了Visual C++开发功能强大和MATLAB科学计算编程灵活的优点,Visual C++开发的控制程序能够有效、准确地使多个作动器同时加载而不互相藕联,MATLAB程序使试验的计算程序易于编译和扩展。这两种方法均体现了一种数值模拟和物理试验相结合的结构抗震混合试验的思想。3.为了集成网络协议、试验设备与控制系统和计算分析系统为一个整体,从而建立远程协同试验系统,应用提出的外部命令控制方法,以及基于ActiveX技术的程序控制方法,结合NetSLab网络协议提供的应用程序接口,通过硬件连接和软件编程方法,实现了各部分的集成,编制了适用于任何试验设备控制系统的真实试验机程序,并且研究了稳定、准确地快速加载控制方法。应用建立的试验系统,对一根悬臂钢柱进行了局域网协同拟动力试验。为了进行快速试验,试验中研究了一种适合实时或快速拟动力试验的数值积分方法——动量方程方法,结合显式γ法求解隐式方程,得到了显式位移表达式,同时提出了一种基于硬件控制的外部位移控制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系统实现了各部分的集成工作和协同控制要求,可以作为一个基础试验平台向互联网扩展,同时验证了数值积分方法的有效性。试验过程表明,虽然外部位移控制方法存在危险性,对试验控制系统的硬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可以找到合适的PID控制参数来保证作动器的快速响应,因此为快速拟动力试验研究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控制方法。4.设计和制作了远程协同试验的钢筋混凝土桥梁短柱模型。对未约束柱和三层CFRP(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强约束柱进行了拟静力试验。将两端为固定端的CFRP约束柱模型假设为一单自由度体系,应用集成的远程协同试验系统进行了弹性、塑性局部破坏以及局部破坏后这三个阶段的局域网协同拟动力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短柱模型的假设合理;其在产生塑性变形、局部破坏后,在一定位移范围内,仍然具有稳定的二阶退化刚度,此时刚度值降为未破坏时的1/3,与拟静力试验结果一致,进一步验证了模型的设计,并为远程协同试验提供了恢复力模型。同时也检验了远程协同试验系统。5.进行了以湖南大学为首,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和和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合作的国内首个远程协同结构拟动力试验。研究了试验模型、试验设备与控制系统、网络化试验系统的集成以及协同试验过程等关键技术问题。试验以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州的Russion River多跨桥梁为原型,将每个桥墩柱划分为子结构,在湖南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实验室应用不同的试验设备来模拟不同的试验边界条件,并且应用两种方法完成网络协议和试验设备控制系统的通讯,在其它实验室进行子结构的数值模拟,整个试验由湖南大学的控制中心来组织协调。研究结果表明,具有强大试验能力的网络化协同试验系统为复杂模型或实际结构提供了一个具有很好协调性的分布式试验平台,并且实现了试验设备的远程共享。
尹慧慧[6](2009)在《高校课程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介绍了国内高校的数字网络教学管理的现状并讨论了高校课程管理系统的总体结构和使用的相关技术,并编码实现了课程管理系统的B/S、C/S两部分大的模块。其总体目标是设计实现一个综合课程管理平台供学生与教师使用并管理的系统。论文对课程管理系统的实现方法及框架进行了分析,为课程管理系统的开发提供了理论的基础,开发制作了系统的部分功能。提出了构建关于本文作者所在高校集课程性质、分类、教学综合一体化集成的网络数字管理系统即哈尔滨学院课程管理系统,本文通过对Browser/server和Client/server两种网络技术手段进行了大量的分析与对比,以Browser/server和Client/server相结合、相适应的技术体制完成了对设计的整体蓝图,对系统的功能、模块、流程等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与阐述,对系统的部分功能加以实现,介绍了本系统的管理、应用及维护的相关实现原理及过程。实现了大学课程的网络教学的试探型应用方式,创新了教学改革的多样性。
张生伟[7](2009)在《钻孔信息管理和柱状图成图方法的改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钻孔柱状图是矿产勘查报告、工程地质报告中广泛使用的一种基础图件,是用各种岩性图案符号、文字等表示地层的垂向分布规律以及岩性组合特征。用钻孔柱状图分析地质环境、成矿规律、地层岩性是地质勘探工作中最直接、最重要的手段,对于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等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柱状图绘制都是由地质人员通过使用钻孔信息资料手工或通过AutoCAD平台绘图,虽然近几年出现了很多基于AutoCAD和MapGIS二次开发的柱状图成图软件和插件,但大都存在缺乏规范、费时费工、数字自动化程度不高、通用情况考虑太少、数据管理弱等缺点。所以,利用计算机开发钻孔柱状图自动生成系统势在必行。本文从生产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概括了非金属、金属、煤矿、工程勘察钻孔柱状图类型。在分析钻孔数据资料的特点和数据需求的基础上,采用Visual C++6.0为前台开发工具,SQL Server 2000为后台数据库,并使用最流行的ADO数据库技术来进行数据库连接和访问,建立了地质钻孔数据库系统来管理钻孔柱状图的地质数据,提高了地质数据的利用率。一方面设计了钻孔柱状图数据库管理对话框,并且将钻孔柱状图分类进行管理,还可以对钻孔数据进行修改、添加、删除等操作;另一方面在地质钻孔数据库中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岩性图例数据库,并且设计了图例管理器对图例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修改、添加,具有较强的扩展性。同时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开发了通用钻孔柱状图自动成图软件。该系统不仅能够满足对基本图形元素的绘制功能,并能对生成的柱状图进行属性编辑、图形操作和打印出图。本文在分析钻孔资料并结合地层分布规律下,详细设计了柱状图成图规则,图形模板的绘制,并对柱状图分层、岩性描述的自动换行、动探曲线绘制算法、数据精度进行了详细的流程分析,完成了基于Windows系统下面向地质人员的柱状图绘图系统,经安徽铜陵地区的实际钻孔资料验证,系统运行稳定、成图速度快,输出结果准确,生成的图形美观、协调。
崔国治[8](2009)在《基于ZigBee的煤矿监测系统设计》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的煤矿安全事故发生频繁,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而现有的煤矿监测系统基本上是通过有线网络建立的,已经不能适应煤矿的生产特点。ZigBee作为新兴的无线网络技术,具有协议简单、成本低、功耗低、组网容易等特点。因此,建立一套基于ZigBee的煤矿监测系统十分必要。本文通过对煤矿监测系统进行需求分析,引入了ZigBee技术,设计了以ATmega128L和EM2420作为核心的无线通信模块,提出了一个适用于煤矿的监控系统结构,在深入研究了几项关键开发技术后,实现了基于ZigBee技术的煤矿监测系统。本文首先分析了国内外对煤矿监测系统的研究现状,详细地剖析了ZigBee协议,实现了以ATmega128L作为控制单元,EM2420作为收发单元的无线传输模块的硬件结构和软件功能。然后,在给出监控系统结构的基础上,使用Visual C++作为开发工具,研究了数据库的ADO访问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设计了后台数据库和用于绘制多点数据的类,实现了煤矿监测系统的单点及多点监控,历史数据查看,节点定位等功能。最后,通过实验测试了无线通信模块及煤矿监测系统,结果表明工作正常,功能符合设计预期。
董浩[9](2008)在《动态虚拟零件库系统的研究和开发》文中认为ASP模式由于成本低、易操作、便于管理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中小企业的关注。而CAD/CAM/CAE技术作为企业保持竞争力的有力工具,在缩短产品上市时间、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等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基于ASP服务的思想,结合产品CAD/CAM/CAE技术的优势,以Solid Works、Solid Edeg等三维设计软件为开发平台,进行了网络环境下ASP.NET与Web数据库技术相结合的多平台虚拟零件库系统的开发。论文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1)对B/S平台构建的特点及关健技术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探讨了基于B/S结构的网络虚拟零件库的结构及其开发技术;(2)分析了应用族表技术对网络虚拟零件库进行生成和管理的技术特点;(3)研究和分析了使用VB语言和ACTIVEX AUTOMATION技术进行图形代理程序的开发以及与Solid Works和Solid Edeg的接口关健技术,编写了图形代理程序和图形设计软件的通信程序代码;(4)对XML的WEBSERVICE技术、SOAP通信协议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编写了图形代理程序和基于ASP.NET的Web服务中间的通信程序代码。基于Web的参数化零件库系统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实现了网络资源的共享,同时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零件资源,使设计人员从一些繁琐的绘图中解脱出来,提高了产品设计效率。本文介绍了基于Web的参数化零件库系统的一种解决方案,对其中的关键技术点及难点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成功实现了虚拟零件库系统的原型。
禹春霞,谢川,刘志峰[10](2008)在《VC++环境下访问ORACLE数据库的方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首先从一般的数据库开发技术(ODBC、DAO、OLE/DB、ADO)和Oracle公司提供的专门的开发工具(OO4O、OCI、Pro*C/C++)两方面,介绍了在Visual C++环境下访问Oracle数据库几种方法及其优缺点。最后,介绍了采用Pro*C技术访问Oracle数据库的具体实现过程。
二、在Visual C++中用活动数据对象(ADO)操纵数据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在Visual C++中用活动数据对象(ADO)操纵数据库(论文提纲范文)
(1)阀门数字化集成设计平台之数据管理技术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课题来源背景及意义 |
1.2.1 课题来源与背景 |
1.2.2 课题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3.1 阀门数字化设计 |
1.3.2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 |
1.3.3 产品数据管理PDM研究现状 |
1.4 本文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2章 阀门数字化集成设计平台结构及数据库设计 |
2.1 引言 |
2.2 阀门数字化集成设计平台总体结构 |
2.2.1 阀门数字化集成设计平台概述 |
2.2.2 阀门数字化集成设计平台开发目标、总体框架 |
2.3 数据管理 |
2.3.1 数据管理概念 |
2.3.2 数据管理的发展 |
2.4 阀门数字化集成设计平台数据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 |
2.4.1 阀门数字化集成设计平台数据管理系统数据库内容 |
2.4.2 阀门数字化集成设计平台数据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流程 |
2.4.3 阀门数字化集成设计平台数据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阀门数字化集成设计平台数据管理系统数据查询模块研究与实现 |
3.1 引言 |
3.2 数据库访问技术 |
3.2.1 Windows平台下的数据访问接口 |
3.2.2 数据访问接口对比 |
3.2.3 ADO数据访问模型及连接数据库步骤分析 |
3.2.4 ADO数据访问技术连接SQL Server数据库程序实现 |
3.3 阀门数字化集成设计平台用设计数据查询实现 |
3.3.1 阀门数字化集成设计平台用设计数据查询局部E-R图 |
3.3.2 阀门数字化集成设计平台用设计数据查询逻辑结构设计 |
3.3.3 阀门数字化集成设计平台用设计数据查询程序实现 |
3.3.4 阀门数字化集成设计平台设计数据自动查询 |
3.4 阀门通用设计数据查询系统 |
3.4.1 总体结构设计 |
3.4.2 图片数据存储及查询 |
3.5 实例验证 |
3.5.1 阀门数字化集成设计平台用数据查询 |
3.5.2 阀门数字化集成设计平台通用设计数据查询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阀门数字化集成设计平台数据管理系统数据存储模块研究与实现 |
4.1 引言 |
4.2 阀门数字化集成设计平台设计结果数据存储实现 |
4.2.1 数据管理系统存储模块数据存储局部E-R图 |
4.2.2 数据管理系统存储模块数据存储逻辑结构设计 |
4.2.3 存储模块程序实现 |
4.3 设计结果数据二进制存储实现 |
4.4 SolidWorks PDM Professional2016 二次开发及存储实现 |
4.4.1 PDM库中快速添加文件 |
4.4.2 PDM库中文件信息查询 |
4.4.3 PDM库中用户添加 |
4.4.4 PDM库中用户添加至用户组 |
4.5 实例验证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阀门数字化集成设计平台数据管理系统实现 |
5.1 原型系统概述 |
5.1.1 系统结构与流程 |
5.1.2 开发与运行环境 |
5.2 系统实现 |
5.2.1 阀门通用设计数据查询系统 |
5.2.2 阀门数字化集成设计平台数据管理模块 |
5.2.3 SolidWorks PDM二次开发子系统 |
5.3 系统运行实例 |
5.3.1 阀门通用设计数据查询系统运行实例 |
5.3.2 SolidWorks PDM二次开发子系统运行实例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2)一个基于WCF和jqGrid的Web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系统相关技术介绍 |
2.1 ADO.NET Entity Framework 实体框架 |
2.2 WCF 简介 |
2.3 jQuery 框架介绍 |
2.4 jqGrid 插件简介 |
2.5 jQuery.validationEngine 插件介绍 |
2.6 JSON 数据交换格式简介 |
第三章 系统设计与关键技术的实现 |
3.1 项目背景和需求 |
3.2 系统总体设计 |
3.3 数据模型的创建 |
3.3.1 软件资源准备 |
3.3.2 核心数据库和示例数据库的设计 |
3.3.3 建立实体数据模型 |
3.3.4 POCO 类的继承和用户权限机制 |
3.4 WCF 实现过程 |
3.4.1 WCF 数据操作服务的配置 |
3.4.2 用户的登录和注销方法的设计 |
3.4.3 构建核心数据操作类 |
3.4.4 构建数据的查询服务 |
3.4.5 构建数据的增删改服务 |
3.5 Web 前端插件的设计开发 |
3.5.1 用户登录插件的设计 |
3.5.2 jqGrid 与 WCF 服务端的数据交互方式介绍 |
3.5.3 WebForm 网页前端设计问题分析 |
3.5.4 jqGrid 整体布局的介绍及针对 WebForm 问题的改进设计 |
3.5.5 网页前端界面配置文件的设计 |
3.5.6 jQuery.iGridForm.js 插件的具体实现 |
第四章 系统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 |
4.1 系统功能测试 |
4.1.1 用户登录和注销 |
4.1.2 表格数据显示和查询 |
4.1.3 数据的增删改和控件数据的校验 |
4.2 iGridForm 插件和 GridView 控件性能的简单测试对比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论文总结及回顾 |
5.2 系统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3)飞行控制系统数字化设计数据管理系统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数字化设计技术 |
1.2.2 数字化设计管理技术 |
1.3 课题来源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开发方法与工具的选择 |
2.1 FCS 数据管理系统开发方法 |
2.1.1 信息管理系统开发方法 |
2.1.2 面向对象开发方法 |
2.2 FCS 数据管理系统开发工具 |
2.2.1 UML 基本概念及特点 |
2.2.2 UML 建模机制与建模流程 |
2.2.3 UML 应用领域 |
2.3 UML 面向对象方法构建FCS 数据管理系统的优越性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飞行控制系统数字化设计数据管理系统分析 |
3.1 FCS 数字化设计环境概述 |
3.2 FCS 数据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
3.2.1 飞行控制系统特征分析 |
3.2.2 FCS 数据管理系统总体功能分析 |
3.3 FCS 数据管理系统建模步骤 |
3.4 FCS 数据管理系统需求建模 |
3.4.1 系统总体包图 |
3.4.2 系统用例图 |
3.5 FCS 数据管理系统静态建模 |
3.5.1 确定FCS 管理子系统对象及对象类 |
3.5.2 分配FCS 管理子系统类操作 |
3.5.3 建立FCS 管理子系统类图 |
3.6 FCS 数据管理系统动态建模 |
3.6.1 FCS 管理子系统顺序图建模 |
3.6.2 FCS 管理子系统活动图建模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飞行控制系统数字化设计数据管理系统设计 |
4.1 FCS 数据管理系统总体设计 |
4.1.1 系统体系结构 |
4.1.2 系统功能框架 |
4.2 FCS 数据管理系统详细设计 |
4.2.1 系统功能设计 |
4.2.2 系统类结构设计 |
4.3 数据库设计 |
4.3.1 系统数据组织 |
4.3.2 UML 模型向关系数据库表的映射 |
4.3.3 数据库表结构设计 |
4.4 系统界面设计 |
4.5 系统安全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飞行控制系统数字化设计数据管理系统实现 |
5.1 系统开发环境及相关技术 |
5.1.1 开发工具及语言 |
5.1.2 ADO 数据库访问技术 |
5.1.3 数据库平台 |
5.1.4 系统开发环境 |
5.2 系统关键实现技术 |
5.2.1 ADO 连接Oracle 数据库 |
5.2.2 数据库中BLOB 类型数据的操作与处理 |
5.2.3 VC 与Rhapsody 链接技术 |
5.2.4 客户/服务器(C/S)实现技术 |
5.3 系统模块功能实现 |
5.3.1 模型数据管理 |
5.3.2 系统管理 |
5.4 系统模型重用功能实现 |
5.4.1 飞行控制系统模型重用技术 |
5.4.2 模型重用技术验证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成果及实用效果 |
6.1.1 研究成果 |
6.1.2 实用效果 |
6.2 前景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4)电池钢桶电镀机械手系统及远程监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和研究意义 |
1-1-1 课题来源 |
1-1-2 研究意义 |
1-2 机械手在国内外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
1-3 远程监测技术在国内外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
1-4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机械手系统的构成与设计 |
2-1 机械手系统的构成 |
2-2 机械手手爪的设计 |
2-2-1 本设计机械手手爪满足的条件 |
2-2-2 机械手手爪的材料 |
2-2-3 机械手手爪的支撑力计算 |
2-3 机械手的驱动方案设计 |
2-4 驱动器件的选择 |
2-4-1 气缸的选择 |
2-4-2 电机的选择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机械手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
3-1 三维软件UG的介绍 |
3-2 基于UG的三维建模 |
3-3 仿真软件ADAMS的介绍 |
3-4 ADAMS中三维实体模型的导入 |
3-5 机械手系统ADAMS运动学仿真 |
3-5-1 建立虚拟样机的步骤 |
3-5-2 电镀机械手系统运动学仿真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机械手的 PLC控制设计 |
4-1 PLC的基本结构 |
4-2 PLC的工作原理 |
4-3 PLC的特点及应用 |
4-4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使用步骤 |
4-4-1 分析被控对象并提出控制要求 |
4-4-2 确定输入/输出设备 |
4-4-3 选择PLC |
4-4-4 分配I/0 点并设计PLC外围硬件线路 |
4-4-5 画梯形图 |
4-4-6 编制程序 |
4-4-7 调试程序 |
4-4-8 保存程序 |
4-5 机械手可编程序控制器控制方案 |
4-5-1 实验设备及设计目的 |
4-5-2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
4-5-3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机械手系统的远程监测的相关介绍 |
5-1 远程监测过程中应用到的软件介绍 |
5-1-1 3DS MAX软件的介绍 |
5-1-2 VRP软件的介绍 |
5-1-3 Access数据库管理系统简介 |
5-2 Max-for-VRP导出过程 |
5-2-1 模型由UG软件导入3DS MAX软件过程 |
5-2-2 模型由3DS MAX软件导入VRP软件的过程 |
5-3 VRP与Access数据库的连接的创建 |
5-3-1 数据库插件的开启 |
5-3-2 数据库插件的功能标签的介绍 |
5-3-3 连接Access数据库的步骤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于Access数据库技术的远程数据采集开发 |
6-1 设计原理及实施方案 |
6-1-1 设计原理 |
6-1-2 实施方案 |
6-2 VC++环境下PC与PLC串行通讯 |
6-2-1 PC机与PLC的通讯格式 |
6-2-2 建立应用程序工程 |
6-2-3 初始化串口 |
6-2-4 添加串口事件消息处理函数OnComm() |
6-2-5 编写帧校验函数 |
6-2-6 串口发送函数 |
6-2-7 串口接收函数 |
6-2-8 串口通讯界面的设计 |
6-3 ADO技术简介 |
6-3-1 数据库访问技术简介 |
6-3-2 基于ADO技术的数据库的访问 |
6-4 ADO与Access数据库的连接 |
6-5 Access数据库与VRP场景模型建立关联 |
6-5-1 关联数据库操作 |
6-5-2 搜索查询 |
6-5-3 采集数据的分析处理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远程协同结构拟动力试验方法与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远程协同结构试验的研究现状 |
1.2.1 美国NEES 计划 |
1.2.2 减轻地震风险的欧洲网络 |
1.2.3 日本和韩国的远程试验网络 |
1.2.4 台湾地区的ISEE |
1.2.5 国内远程协同试验 |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远程协同试验系统的构建方法 |
2.1 引言 |
2.2 网络协议与远程数据通讯方法 |
2.2.1 NEESgrid 数据模型与NTCP 协议服务器 |
2.2.2 ISEE 的数据模型与NSEP 协议 |
2.2.3 NetSLab 网络协议 |
2.3 试验设备与控制系统 |
2.4 计算分析系统 |
2.4.1 MOST 的计算模拟软件 |
2.4.2 ISEE 的分析引擎 |
2.5 远程试验系统的构建方法 |
2.5.1 MOST 的网络化试验系统 |
2.5.2 ISEE 的系统集成方法 |
2.5.3 本文远程协同试验系统的构建 |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计算命令控制的拟动力试验方法 |
3.1 引言 |
3.2 软件系统 |
3.2.1 MTS 控制软件 |
3.2.2 加载控制的程序通道 |
3.2.3 外部程序接口 |
3.3 计算命令控制模式 |
3.3.1 计算命令控制流程 |
3.3.2 计算编辑器 |
3.3.3 虚拟控制通道 |
3.4 拟动力试验流程 |
3.5 计算命令控制的拟动力试验系统 |
3.6 悬臂钢柱的拟动力试验 |
3.6.1 试验模型 |
3.6.2 试验装置 |
3.6.3 试验参数 |
3.6.4 试验结果 |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外部命令控制的拟动力试验方法 |
4.1 引言 |
4.2 外部命令控制的硬件系统 |
4.2.1 MTS FlexTest GT 控制器 |
4.2.2 GT 控制器的硬件接口 |
4.2.3 外部命令控制的硬件连接 |
4.3 程序控制方法 |
4.4 外部命令的混合编程控制方法 |
4.4.1 加载DLL 库函数 |
4.4.2 Visual C++与MATLAB 的混合编程方法 |
4.4.3 混合编程控制的多线程框架 |
4.4.4 混合编程控制的应用程序 |
4.5 三自由度结构的拟动力试验 |
4.5.1 试验模型以及加载、测量系统 |
4.5.2 试验参数 |
4.5.3 试验结果 |
4.6 六自由度结构的子结构拟动力试验 |
4.6.1 子结构划分 |
4.6.2 试验参数 |
4.6.3 试验子结构的试验结果 |
4.6.4 数值子结构的模拟结果 |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远程协同试验系统的集成与局域网试验 |
5.1 引言 |
5.2 网络协议与外部命令控制程序的集成 |
5.2.1 网络协议的API |
5.2.2 外部命令控制的ActiveDAQ 控制方法 |
5.2.3 外部命令的加载控制方法 |
5.2.4 协同试验控制流程 |
5.2.5 真实试验机程序组成 |
5.3 局域网协同拟动力试验 |
5.3.1 试验模型与试验装置 |
5.3.2 协同拟动力试验系统 |
5.3.3 数值积分的动量方程及显式γ法 |
5.3.4 外部位移控制方法 |
5.3.5 协同试验控制程序 |
5.3.6 试验结果 |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桥梁短柱模型及局域网协同拟动力试验 |
6.1 引言 |
6.2 短柱模型的设计 |
6.3 短柱模型的验算 |
6.4 RC 桥梁短柱的拟静力试验 |
6.4.1 短柱模型的制作 |
6.4.2 试验装置与加载、测量系统 |
6.4.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6.5 局域网协同拟动力试验 |
6.5.1 计算模型 |
6.5.2 协同试验控制系统 |
6.5.3 协同试验控制程序 |
6.5.4 试验过程与结果分析 |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多跨桥梁结构的互联网协同拟动力试验 |
7.1 引言 |
7.2 试验计划 |
7.2.1 Russion River 桥梁原型与简化计算模型 |
7.2.2 网络分布式子结构试验站点 |
7.2.3 输入地震动加速度记录 |
7.3 物理试验站点 |
7.3.1 试验模型 |
7.3.2 试验装置 |
7.3.3 试验控制系统 |
7.4 互联网协同试验系统 |
7.4.1 集成的网络协同试验系统 |
7.4.2 协同试验系统的网络环境 |
7.5 协同试验控制程序 |
7.5.1 控制中心程序 |
7.5.2 真实试验机程序 |
7.5.3 虚拟试验机程序 |
7.6 试验过程 |
7.7 控制程序运行结果 |
7.8 试验结果与评价 |
7.8.1 桥墩柱的试验结果 |
7.8.2 网络试验速度分析 |
7.9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
(6)高校课程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第1章 概述 |
1.1 论文的目的和意义 |
1.2 本文主要完成的工作 |
第2章 高校课程管理系统框架研究 |
2.1 高校课程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 |
2.1.1 C/S体系结构 |
2.1.2 B/S 体系结构 |
2.1.3 C/S 结构与 B/S 结构的分析与比较 |
2.1.4 基于 C/S 结构与 B/S 结构结合的体系结构 |
2.1.5 高校课程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的选择 |
2.2 系统设计的原则 |
2.3 高校课程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 |
2.3.1 系统设计目标 |
2.3.2 系统模块结构 |
2.4 系统详细设计 |
第3章 高校课程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 |
3.1 .NET 技术 |
3.1.1 Visual Basic.NET 新特点 |
3.1.2 Visual Basic.NET 开发环境 |
3.1.3 Visual Basic 数据访问技术 |
3.2 数据库技术(SQL Server) |
3.2.1 SQL Server 的特点 |
3.2.2 SQL Serve12000 的新特性 |
3.2.3 SQL Serve12000 的工具 |
3.3 B/S 开发相关技术 |
3.3.1 Internet 基本概念 |
3.3.2 .NET Framework 的体系结构 |
3.3.3 ASP.NET 的新特性 |
第4章 课程管理系统C/S 的设计与实现 |
4.1 课程管理系统 C/S 的功能分析 |
4.2 课程管理系统 C/S 主要功能的实现 |
4.3 课程管理系统 C/S 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报表的实现 |
4.4 课程管理系统 C/S 数据维护 |
第5章 课程管理系统B/S 的设计与实现 |
5.1 课程管理系统 B/S 的功能分析 |
5.2 课程管理系统 B/S 的主要功能的实现 |
第6章 系统的功能测试 |
第7章 软件的版权保护 |
7.1 软件版权保护的功能分析 |
7.2 实现软件版权保护的主要加密算法 |
7.2.1 MD5 单向散列算法 |
7.2.2 数据加密标准(DES)算法 |
7.2.3 VB.NET 的加密类 |
7.3 软件注册系统的实现 |
7.3.1 合法软件序列号的生成和验证 |
7.3.2 合法软件序列号的验证 |
第8章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7)钻孔信息管理和柱状图成图方法的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引言 |
1.1.2 地质制图的历史与现状 |
1.2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意义 |
2 面向对象的Windows 程序设计 |
2.1 面向对象理论简介 |
2.1.1 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 |
2.1.2 面向对象系统的特性 |
2.2 程序设计 |
2.2.1 结构化程序设计 |
2.2.2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
2.2.3 面向对象编程与面向过程编程比较 |
2.3 面向对象的Windows 程序设计 |
2.3.1 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 |
2.3.2 Windows 应用程序设计技术 |
2.4 MFC 应用程序设计开发工具 |
2.4.1 MFC 类库简介 |
2.4.2 MFC 应用程序框架 |
2.4.3 消息映射机制 |
3 钻孔数据库系统设计 |
3.1 资料分析 |
3.2 数据库系统设计 |
3.2.1 数据库系统设计的特点 |
3.2.2 数据库设计步骤 |
3.2.3 数据库结构的实现 |
3.2.4 数据库接口 |
3.2.5 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 |
4 柱状图自动成图系统设计 |
4.1 概述 |
4.2 钻孔柱状图自动生成系统模块设计 |
4.2.1 数据对象模型设计 |
4.2.2 图例填充算法及实现 |
4.2.3 动探曲线的绘制算法 |
4.2.4 数据精度的选择 |
4.2.5 岩性描述文字自动换行算法 |
4.2.6 钻孔柱状图的自动生成过程 |
4.3 选项对话框的设计 |
5 系统应用实例 |
6 结论 |
6.1 完成工作 |
6.2 主要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程序部分代码 |
(8)基于ZigBee的煤矿监测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引言 |
1.1 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ZigBee 技术 |
1.3.1 ZigBee 的起源与发展 |
1.3.2 ZigBee 技术的特点 |
1.3.3 ZigBee 技术的应用 |
1.4 研究的目标及其主要的内容 |
1.5 本文的组织结构及其章节编排 |
第二章 ZigBee 无线通信技术研究 |
2.1 常用的几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
2.2 ZigBee 协议栈研究 |
2.3 IEEE 802.15.4 通信层 |
2.3.1 物理层 |
2.3.2 介质接入控制子层 |
2.4 ZigBee 网络层 |
2.4.1 网络层研究 |
2.4.2 网络层帧结构 |
2.4.3 网络层功能研究 |
2.5 ZigBee 应用层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无线通信模块的设计 |
3.1 无线通信模块的设计要求 |
3.2 无线通信模块的硬件设计 |
3.2.1 微处理器的选型 |
3.2.2 射频芯片的选型 |
3.2.3 硬件电路结构框图 |
3.2.4 EM2420 和ATmega128L 的连接和控制 |
3.2.5 无线通信模块接口 |
3.3 无线通信模块的软件设计 |
3.3.1 软件总体结构 |
3.3.2 通信协议设计 |
3.3.3 路由发现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监控中心软件设计 |
4.1 煤矿监测系统结构 |
4.2 SQL 数据库开发技术 |
4.2.1 使用Visual C++开发数据库的特点 |
4.2.2 Visual C++开发数据库的技术 |
4.2.3 在VC++中使用ADO |
4.2.4 使用SQL 语言对数据库操作 |
4.3 网络通信技术 |
4.4 后台数据库设计 |
4.5 绘制多点数据的类设计 |
4.6 监控中心软件的主要功能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测试实验 |
5.1 点到点无线通信实验 |
5.2 节点通信距离测试实验 |
5.3 温度传感器数据采集的多跳综合通信实验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本文工作回顾 |
6.2 成果及意义 |
6.3 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的工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9)动态虚拟零件库系统的研究和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有关研究现状概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和内容 |
第2章 虚拟零件库系统构架分析与设计 |
2.1 系统的总体目标 |
2.2 系统分析 |
2.3 基于B/S结构的总体设计 |
2.3.1 B/S结构的特征 |
2.3.2 B/S与C/S结构软件技术上的比较 |
2.3.3 B/S与C/S结构软件商业运用上的比较 |
2.4 虚拟零件库系统的设计 |
2.4.1 系统的功能设计 |
2.4.2 系统的结构设计 |
2.5 系统功能模块分析 |
2.5.1 系统管理模块 |
2.5.2 零件图库模块 |
2.5.3 索引服务模块 |
2.5.4 系统的日常维护和管理 |
2.6 系统的集成实现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虚拟零件库系统的程序设计 |
3.1 零件图库建库分析与设计 |
3.1.1 零件图库的体系结构 |
3.1.2 基于族表技术的标准件零件库建立 |
3.2 基于Solid Edge零件库程序设计 |
3.2.1 Solid Edge自身的零件族功能 |
3.2.2 采用Excel VBA技术操纵Solid Edge的变量表 |
3.2.3 采用VB或VC编程技术操纵Solid Edge的变量表 |
3.2.4 采用VB与VC编程技术操纵Solid Edge的特征造型过程 |
3.3 数据库技术在零件图库中的应用 |
3.3.1 ASP存取数据库的对象 |
3.3.2 零件检索服务 |
3.3.3 数据接口模块 |
3.3.4 各模块子程序生成 |
3.4 图形代理程序的开发 |
3.4.1 ActiveX Automation技术 |
3.4.2 SolidWorks API对象层次结构 |
3.4.3 调用Solid Edge应用程序 |
3.5 软件平台的VB驱动 |
3.5.1 Solid Edge的VB驱动 |
3.5.2 主要程序代码说明 |
3.6 Web服务器端与图形代理程序的通信 |
3.6.1 图形代理程序和Web服务器对数据库的访问 |
3.6.2 ASP与Web服务器通信 |
3.6.3 ASP具体开发步骤 |
3.6.4 图形代理程序对数据库的访问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系统简介及实例分析 |
4.1 虚拟零件库系统运行环境 |
4.2 虚拟零件库系统简介 |
4.3 虚拟零件库系统运行实例 |
4.3.1 下载零件选择方法 |
4.3.2 下载零件的确定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1、结论 |
2、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一 DATAGRID数据绑定的程序 |
附录二 查询条件生成子程序 |
附录三 数据分页显示子程序 |
附录四 主查询模块功能 |
附录五 生成齿轮模型程序 |
附录六 服务器与图形代理程序通信程序 |
附录七 ASP与Web服务器通信程序 |
(10)VC++环境下访问ORACLE数据库的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几种常见的访问数据库的方法 |
2.1 Visual C++提供的访问数据库的方法 |
2.1.1 开放数据库连接ODBC简介 |
2.1.2 数据访问对象DAO简介 |
2.1.3 对象链接和嵌入式数据库OLE/DB简介 |
2.2 Oracle公司提供的专门的开发工具 |
2.2.1 OO4O简介 |
2.2.2 Oracle调用层接口OCI简介 |
2.2.3 Pro*C/C++简介 |
3 几种数据库访问技术的比较 |
4 Pro*C的应用实例 |
4.1 Pro*C程序的处理过程 |
4.2 Pro*C程序的应用 |
5 结束语 |
四、在Visual C++中用活动数据对象(ADO)操纵数据库(论文参考文献)
- [1]阀门数字化集成设计平台之数据管理技术研究与实现[D]. 丁文义. 兰州理工大学, 2020(12)
- [2]一个基于WCF和jqGrid的Web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苏桁. 华南理工大学, 2012(05)
- [3]飞行控制系统数字化设计数据管理系统开发[D]. 徐慧.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1(11)
- [4]电池钢桶电镀机械手系统及远程监测研究[D]. 宋明媚. 河北工业大学, 2011(05)
- [5]远程协同结构拟动力试验方法与技术研究[D]. 王大鹏.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0(05)
- [6]高校课程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尹慧慧. 吉林大学, 2009(07)
- [7]钻孔信息管理和柱状图成图方法的改进研究[D]. 张生伟.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9(08)
- [8]基于ZigBee的煤矿监测系统设计[D]. 崔国治. 上海交通大学, 2009(S2)
- [9]动态虚拟零件库系统的研究和开发[D]. 董浩. 长安大学, 2008(02)
- [10]VC++环境下访问ORACLE数据库的方法[J]. 禹春霞,谢川,刘志峰.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