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北新建材—回顾与展望(论文文献综述)
张海欣[1](2020)在《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研究》文中提出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政府将新能源设为战略新兴产业,加速产业发展,且已取得初步成效。但我国新能源产业起步较晚,技术水平偏低、核心竞争力缺乏等问题突出,产能过剩、效率低下已成为新能源企业现存的主要问题。究其原因,新能源作为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技术创新决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如何利用有限资源优化配置组合,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是亟待解决的核心困难。了解新能源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水平,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措施,对薄弱环节重点突破,合理有效地提高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本文通过梳理学者对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相关研究,确定研究方向和方法。基于技术创新理论、经济效率理论和投入产出理论,从技术创新过程出发,根据我国新能源企业特点,将技术创新过程分为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两个阶段,结合技术创新各阶段特征,构建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环境变量。使用2012-2018年新能源板块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设技术创新各阶段滞后期为1年,以2012-2016年为技术研发阶段的投入期,2013-2017年作为技术研发阶段的产出期和成果转化阶段的投入期,2014-2018年作为成果转化阶段的产出期,剔除环境变量和随机误差的影响,评价我国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真实情况,并提出对应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新能源企业普遍处于低技术研发高成果转化技术创新模式。(2)新能源企业实际技术研发效率整体水平较低,且呈现逐年向下趋势,规模效率偏低是综合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3)新能源企业实际成果转化效率整体水平中等偏上,且未来趋势向好,纯技术效率较低是影响成果转化效率的关键因素。
张宇宁[2](2020)在《基于可持续增长视角下的财务风险管理 ——以贵研铂业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企业销售增长问题和财务风险实际上是密切相关的。企业处在超速增长的状态下会出现资金缺口,由此可能会引起更多的债务融资,从而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作为新兴产业,由于市场的巨大需求,新材料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超速增长的态势,那么在超速增长的背后,该行业是如何解决资金缺口问题,主要依靠何种途径解决,资金缺口的解决是否引起这类财务风险以及如何管理财务风险,这是本文主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新材料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新材料行业高速发展为时代背景,以贵研铂业股份有限公司为案例代表,从可持续增长的角度,对超速增长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首先,在总结可持续增长、资本结构和优序融资等理论的基础上,选取Higgins可持续增长模型作为理论主线。其次,对新材料行业增长现状、背后资金来源及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并选取了贵研铂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案例代表,探究其超速增长过程背后的财务风险情况。最后,基于可持续增长的视角对超速增长企业如何进行增长管理进而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研究发现:以Higgins可持续增长模型为判断标准来看,我国新材料行业整体上处于超速增长的状态且偏离幅度较大;企业超速增长程度与财务风险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新材料行业主要通过增加负债的方式来解决资金缺口问题,财务杠杆增加,加大了财务风险;支撑案例公司超速增长是通过资产运行效率的提升以及提高财务杠杆的方式,且主要是依赖于财务杠杆的提高,进而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案例公司分析发现,通过提高销售净利率、提高留存收益比、提高总资产周转率和合理制定筹资策略,可以提高企业可持续增长能力,以匹配实际增长速度,以管理企业超速增长面临的财务风险;企业制定增长战略时要科学评估内在资源,当超速增长难以维系时,企业应适时适当降速,以降低财务风险,实现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提供了解决贵研铂业公司超速增长下财务风险管理的可行方案,能够对管理层在增长战略制定、财务风险管理方面提供参考,并对行业内其他超速增长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提供一定借鉴意义,从而促进我国新材料行业的健康发展。
胡林云[3](2020)在《基于行业轮动策略的多因子选股模型实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金融自由化的蓬勃发展,以及对现代金融理论逐渐深入的研究,金融工程应运而生,其借助庞大而先进的金融信息系统,重新构造、拆解与组合现有的金融数据状况,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网络图解、仿真技术等方法来设计开发金融产品,而量化投资作为金融工程的一项重要应用分支,在当今的策略研究和产品开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策略研究通常会从选股和择时两方面进行,常见的选股策略有因子选股、筹码选股、风格轮动等,而自2004年美林投资时钟理论提出以来,行业轮动策略成为资产配置领域研究的热点。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该策略应用在各大基金公司的产品中能够取得不错的收益。实际上,资产配置是一门非常复杂的学问,由于行业配置可针对大类资产、股票、以及证券投资基金,在众多机构,尤其是基金公司和券商资管,都在积极地探索我国A股市场的行业配置法则,由于经济周期能够反映整个经济体的流动性,在行业阶段之前首先要进行宏观经济的判断,本文目的在于通过结合宏观经济和量化投资的相关分析技术完成一轮自上而下的分析,达到完成股票配置策略来验证所提出的假设。本文通过结合投资组合理论、宏观经济学、信号处理再和量化选股的方法,分别构建多因子选股策略和行业轮动策略并进行回测检验。首先依据已论证的投资经验及理论确立投资逻辑,基于Wind公司旗下的万矿量化平台,选取了2016年至2019年的全部A股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技术指标数据以及估值数据,建立了一个以估值因子、财务质量因子、成长因子、规模因子、资本结构因子、动量因子以及换手率因子所构成的因子库。然后对数据进行预处理、筛选出有效因子构建多因子模型和行业轮动模型。在构建行业轮动策略时,本文首先使用信号处理的方法识别库存周期长度,然后根据CAPM模型理论将申万28个一级行业划分为周期性与非周期性行业,接着将工业增加值作为需求端指标,工业产成品库存作为供给端指标从而划分最近一轮的库存周期。在划分好的周期阶段对行业进行相应的配置,在进入被动去和主动补库存时配置周期性行业股票,在被动补和主动去库存阶段配置非周期性行业股票从而建立基于行业轮动的多因子选股模型,将前后两个模型的绩效指标和中证800对比,将2016年2月至2019年3月作为模型样本回测期,构建行业轮动策略和多因子模型结合得出以下结论:(1)根据估值、财务质量、成长性、资本结构和技术指标等多个维度选取的39个候选因子测算发现,多因子模型中市盈率、市净率、市现率、ROE以及换手率等6个因子较为有效构建行业风格固定下的多因子策略累计收益率为45.98%,年化收益为13.09%,取得了较好的收益;(2)使用快速傅里叶变换观察到频点附近有明显的能量聚焦,验证了中国股票市场短周期集中在41.37个月,并基于工业增加值和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作为指标划分库存周期分别计算出各个阶段的因子占优情况,构建的基于行业轮动策略多因子模型获得累计收益率为83.91%,年化收益为21.91%。两个策略都战胜了基准收益率的22.54%和基准年化收益率为6.62%;(3)多因子整个模型期没有选出有色金属、国防军工和通信这三个行业的股票,较为集中的直接原因就是没对行业风格固定下的多因子选股模型进行不同时期进行不同行业配置的这一操作所致。
李兴有[4](2020)在《基于人工智能的量化多因子模型的拓展及在中国股票市场上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量化投资主要基于数学的方法完成投资的决策和实施,而且其中往往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参与。量化投资的理论、策略以及实践在金融环境成熟的海外投资市场已经发展多年。伴随着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再度兴起,各种新技术、新模型和高性能的计算机也与量化投资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并且相关的概念和研究也逐渐被越来越重视。量化投资具有很多特点:首先是严格按照数理结果做出投资决策。在量化投资中决策的依据是模型的结果,而不是投资者的感觉。量化投资很好的克服了传统投资方式下人性缺陷带来的不足,每一次的投资决策所有的行动理由全部基于严密的数学计算结果。其次量化投资可以做到高效、严密的处理分析数据。传统的投资方法面对当今信息时代爆炸性增长的数据,难以做到全面、缜密和具有逻辑的分析处理。而量化投资模型可以很快速的处理成千上万关于投资的信息,最新的人工智能算法又可以在复杂的各种信息中理清关系构建评估体系,可以说基于计算机技术的量化投资可以看到传统的投资方式难以看到的信息。最后量化投资可以做到从金融数据中发掘价值。从最初的统计套利,根据统计学的原理在具有相同性质的股票之间寻找价差,到之后基于概率和历史数据挖据模型,量化投资利用数学知识建立起完全有别于传统定性投资的方法,并不是只简单的借助股票基本性质来作为分析的手段。本文关注于量化投资策略中的多因子模型,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对其进行拓展,具体的主要工作有:首先,在投资领域中量化投资策略占据着主导,量化投资策略的核心在于根据因子与收益和风险之间的关系来配置资产组合。因此提升资产配置效率的核心就在于对因子模型的不断改进,本文提出利用Elman神经网络来预测多因子模型中的因子,这种处理方法可以取得相较于传统的量化多因子模型更好的结果,文中以2017年2018年的8个季度数据为样本,首先检验了多因子模型的效果,结果表明多因子模型在中国证券市场中具有显着的效果。同时通过对比实验证明,未来一期的因子在建立资产配置组合时效果优于用当期因子预测资产未来的收益。而在预测未来一期因子方面,传统的线性回归模型对于数据要求较多,必须满足平稳或协整等条件。本文中通过检验表明因子数据无法满足相关要求。因此文中提出利用非线性的Elman神经网络来预测因子的未来走势,实验结果表明Elman神经网络预测出的因子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并且将预测因子和原有的多因子模型相结合可以获得显着的优于原有模型的效果,该方法拓展了资产配置的途径,提升了资产配置的效率。其次,本文研究了宏观经济因子在多因子选股模型中的应用,在传统的多因子模型中,必须首先依靠Fama-MacBeth回归检验因子的有效性,当因子无法完成有效性检测时,则认为在传统的框架下无法建立起因子与股票收益率之间的关系,进而宏观经济因子不能应用于多因子选股模型。但是有些宏观经济因子与股票收益率之间存在关联是符合经济学研究的,因此本文提出为了更好的刻画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在线性模型不能建立起二者之间关系的情况下,利用基于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模型来研究宏观经济因子与股票收益率之间的关系,实验表明添加了宏观经济因子的神经网络模型能够更好的拟合股票收益率,更进一步本文依靠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结果作为评分依据建立多因子选股模型,实验表明神经网络模型选出的投资组合在收益率表现上显着优于传统方法,并且添加了宏观经济因素的多因子模型表现更为优异,这更进一步证明了宏观经济因子对于股票收益率的影响。最后,Smart Beta投资策略是基于Alpha策略和Beta策略相结合的一种投资策略,其核心是在跟踪指数的同时改变指数的权重确定方式。传统的指数和Beta策略在编制指数时大部分以成分股的市值、成交量等权重确定方式为依据。而Smart Beta策略则根据Alpha因子作为权重编制的依据。本文首先依据Smart Beta策略的构建方法,依据公司质量因子和等权重法分别对所跟踪的指数进行了构建,并比较了在Smart Beta策略下的两种权重确定方式的表现优劣。在对比中可以看出,不同的指数适合不同的权重确定方法。因此本文提出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分类功能来预测指数适合的权重确定方法。然后分别验证了BP神经网络和线性层模型对于指数适合权重方法的预测,结果表明人工智能算法对于分类不同的指数和其权重确定方式起到了一定作用。
龙嘉琳[5](2019)在《北新建材广安公司成本领先战略选择及实施》文中指出随着人们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也在加强,2017年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并饯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以工业副产品脱硫石膏为主材料的纸面石膏板,生产过程中不仅直接节省了石膏矿资源,还因为替代实心砖节省了黏土资源,同时消纳了工业废弃物,是典型的循环经济,符合国家产业导向。我国的石膏板行业处于快速发展期,房地产行业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后,装修和二次装修的需求很大,加上国家大力推进的城镇化建设和墙体改革制度,更是为纸面石膏板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北新建材坚持以“绿色建筑未来”的品牌理念,为各类建筑提供绿色环保产品和建筑装修方案,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石膏板产业集团。北新建材广安公司1997年成立,多年来在北新建材总部和地方政府的帮助下实现跨越式的增长,在西南地区高端石膏板市场中占领领先地位。但建材行业是充分竞争行业,尤其在西南地区不光现有竞争者之间竞争激烈,潜在竞争者进入的动力也很强劲,北新建材广安公司如何在竞争中继续保持优势是亟待研究的课题。本文运用波特五力模型分析工具和SWOT模型分析工具对北新建材广安公司进行竞争态势分析,以战略管理和精益生产理论为基础,确定北新建材广安公司现阶段选择成本领先战略,采用精益生产的途径来实现,通过柔性生产、反复对标、技术革新、作业标准化、及时检验、5S管理、QC小组、减员增效等方面持续改进,消除浪费降低成本。同时为了保障市场需求提高产量,北新建材广安公司加强新市场的拓展开发,通过挖掘顾客深层次的、潜在的需求,开发价值创新的新产品,实现综合成本领先的目的。本文通过对北新建材广安公司竞争性战略的分析和研究,希望可以为新型建材行业类似公司在战略选择和实施方面提供借鉴思路。
唐乃成[6](2019)在《ZYH公司石膏板营销渠道优化策略研究》文中提出石膏板因其安全、舒适、快速和环保的特点风靡德国、美国、日本等国。相比发达国家,我国自主生产石膏板的时间短,但伴随我国墙材改革及建筑业的发展,石膏板需求日益强劲,产量持续上升,成为有良好发展基础和前景的行业。近年来由于石膏板行业的行业集中度日益提升,外资巨头采用加大亚太地区的研发投入和不断开设新的生产线的方式,不断蚕食其他中小石膏板生产企业的生存空间,使ZYH公司面临非常激烈的市场竞争态势。面对艰难的行业现状,本文试图以ZYH公司营销渠道分析为突破点,寻求中小石膏板生产企业的未来发展之路。首先,论文界定了营销渠道的内涵,阐述了与本文研究相关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营销渠道相关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其次,论文在介绍了ZYH公司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从营销对象、营销团队和渠道分布三个方面分析了ZYH公司营销渠道的现状,剖析了公司营销渠道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渠道结构不合理、营销团队力量弱以及渠道管理水平较低等,并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然后,论文基于战略管理思想,从经济、社会、政治和技术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公司发展面临的宏观环境;行业环境分析上,一方面分析了公司面临的国内外市场环境的特点,另一方面利用波特的五作用力模型分析了公司发展在行业内面临的竞争作用力;公司内部环境分析上主要明确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在公司内、外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构建SWOT矩阵,确定了ZYH公司今后的发展战略和相应的营销战略。最后,论文基于所确定的营销战略,明确了公司营销渠道优化的目标,提出成本最优、创新和顾客至上的营销渠道优化原则,进一步从营销渠道的激励机制健全、渠道策略调整和渠道人才队伍建设三个方面给出了渠道优化的对策建议。在激励机制方面,主要讨论了返利政策和考核指标的设计;在渠道策略调整上,明确了公司的市场定位,提出了渠道冲突的管理策略和渠道成员的优化措施;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从营销团队的调整、渠道成员培训和人才引进几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保障措施。
于春玲,李泽群,张硕[7](2019)在《中国制造业企业如何成功实施品牌战略——北新建材案例研究》文中提出B2B企业如何有效实施品牌战略?这个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未解的。本研究选取中国制造企业建立世界级工业标杆品牌的典型案例——北新建材,以其2004—2017年的管理实践为研究对象,对中国制造业企业通过实施品牌战略实现转型升级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解答了三个问题:(1)驱使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关键动因;(2)企业成功实施品牌战略的核心决策;(3)如何通过关键资源和核心能力匹配品牌战略的实施。研究发现:(1)"关键动因→品牌战略←资源、能力匹配"的品牌战略管理逻辑使B2B企业成功实施品牌战略并达到目标绩效;(2)高层管理者的能力和志向决定品牌战略在公司战略中的地位及实施过程和结果,是品牌战略的关键动因;(3)品牌战略的核心决策包括品牌定位(品牌愿景和品牌目标)、品牌文化、目标市场和品牌组合策略;(4)品牌战略需要匹配关键资源和培养核心能力。
吕喜梅[8](2018)在《我国节能环保产业上市企业价值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节能环保产业是国家重点强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企业是带动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上市企业的价值状况是整个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的重要指向,故对节能环保产业上市企业的价值进行评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从理论上看,上市企业价值评价的研究虽不乏见,但涉及节能环保这一新兴产业的研究较少。单从财务角度构建的企业价值评价体系不尽完善。经常使用旧有的企业价值评价方法略显单一,评价之后做进一步得比较分析也不多见。从实践来看,研究节能环保产业上市企业的价值状况,可使企业经营者及时发现易被忽略的问题,找出企业价值提升的关键因素。可使政府把握产业和企业动向,采取有效的鼓励和监管措施。可使企业利益相关者清楚各上市企业的真实运营状况,以做出合理的决策。基于此,论文运用资料文献法、归纳与演绎相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和实证研究的方法,主要完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述,指出研究的发展趋势和发展空间。第二,搜集归纳了各种可用于上市企业价值评价的方法,并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第三,选取节能环保产业5个细分领域的54家上市企业作为样本,并通过上市公司年报、证券公司网站等收集整理样本资料。第四,针对节能环保产业的特点,从财务层面、战略层面和新兴层面出发,构建4个层次含21个指标的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第五,在比较各评价方法优劣的基础上,建立熵值——突变级数模型,借助SPSS、EXCEL等研究工具,准确测度54家节能环保产业上市企业的价值水平。第六,在价值评价结果的基础上,构建耦合度模型,进一步对节能环保产业上市企业的协调发展态势进行分析,并以此提出上市企业的价值提升策略。经过深入研究,论文得出了以下结论。第一,结合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构建的价值评价体统地反系能够系映企值的本业价质,具际应有一定的用价实值。第二,使用熵值——突变模型测度企业价值,可以有效避免指标体系赋权的主观性,而且利用系统论的观点评价企业价值,能使结果更加科学和可靠。第三,由耦合度模型的测度结果可知,节能环保产业上市企业价值的提升与各指标的协调发展息息相关。论文的研究成果可为今后的学术研究提供参考,同时为上市企业、政府和利益相关者的管理、监督或决策提供依据。
柴琴[9](2018)在《基于社会责任视角的企业财务风险监管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慈善法(2016)的通过使得企业社会责任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在市场供求关系复杂,产业结构升级化的背景下,企业的财务风险会受到更加复杂多样的因素影响。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到天津港火灾爆炸,江西电厂坍塌事件,再到去年单车大战,三星手机电池爆炸事件等,都体现出企业寻求利益最大化,忽略社会责任履行给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的严重影响和损失。健全市场金融监管机制,提高财务风险防御能力成为我国企业提升生存能力,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如何有效度量企业财务风险,以及如何有效的监管财务风险,是目前我们应热切关注的问题,也是本文研究核心,对平衡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意义重大。本文在梳理文献的基础上,融合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风险研究视角,分析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监管问题。根据利益相关者等理论,从五维度(股东、债权人、员工、政府及社区环境)选取指标衡量社会责任,采用F分数模型度量企业财务风险,并对沪深A股1067家上市公司进行实证回归分析,结论发现股东、债权人和员工责任利益实现对企业财务风险影响较强,表现在股东权益收益率因子对F值的正向影响系数为14.113,债权人获益率因子的影响系数为1.608;员工获益率因子的影响系数为3.83政府和社区环境责任利益实现对财务风险影响较弱,具体表现为税费返还率因子对F值的负向影响系数为-1.23,环境支出率因子的影响系数为-0.399。本文从经济责任、法律责任和慈善责任三个层面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风险的传导机制;并选用社会责任衡量指标的五个维度,引用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评价F分数模型,得出二者的效度影响,侧重从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运营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视角,提出了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监管路径策略。
李真[10](2014)在《央企经济增加值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关系的研究 ——以央企上市公司数据为例》文中提出中央企业凭借雄厚的资本、一流的技术和庞大的规模,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它的存在对于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以及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着重大的意义。国资委始终没有间断对央企的经营业绩考核:由2003年最初侧重于对传统绩效指标—净资产收益率和利润总额的考核到2010年以后推行的经济增加值考核,考核难度随着经济增加值权重的提高不断增加。经济增加值已经成为央企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以往的考核结果显示,中国石油凭借较高的盈利水平和价值创造能力,蝉联考核榜首;中国远洋持续巨亏,毁灭价值致使不断垫底。占据得天独厚的优势本应风光无限,然而,考核结果的总体上并不尽如人意。垫底央企的重大亏损、原中国石油董事长蒋洁敏巨贪腐败事件、中石化爆炸引发污染事故等问题,都使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蒙受了巨大损失。鉴于此,我们不得不反思,在努力提高经济增加值和利润的同时,央企的内部管理控制和内部会计控制是否也同样有效。2014年国资委在有关经济增加值的指导意见中肯定了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意见同时强调了内部控制在建立健全经济增加值监控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以此为背景,希望通过研究经济增加值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关系,在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目标上,寻找提升经济增加值和完善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的积极途径,并为重新思考经济增加值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地位和角色提供有益的参考。本文基于内部控制有效性视角分析了央企上市公司在经济增加值考核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的必要性,并以委托代理理论、价值管理理论、股东权益最大化理论和业绩评价理论为理论基础提出了经济增加值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关系的作用模型。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法和相关性分析法,以158家央企上市公司样本为例,以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的程度为标准对样本划分不同等级,对总体样本和分级样本进行了详细深入的比较分析,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理论假设。最后,在各级样本公司分析结果的基础上,结合理论部分的研究内容,笔者提出了提高经济增加值和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的相关对策与建议。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以已有央企经济增加值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创新结合了内部控制有效性,通过大量的文献综述和扎实的理论分析,建立了以内部控制指数为标准的央企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模型。本论文的研究模型不同于国资委对央企经济增加值考核建立的考核评级,是本文在此评级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完善后提出的。通过本文模型的设计,进一步研究了二者在央企业绩考核上所呈现的关系。
二、北新建材—回顾与展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北新建材—回顾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方案及研究路径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路径 |
2 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相关理论概述 |
2.1 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相关概念 |
2.1.1 新能源企业 |
2.1.2 技术创新过程 |
2.1.3 技术创新效率 |
2.2 技术创新效率评价方法 |
2.2.1 随机前沿分析法 |
2.2.2 数据包络分析法 |
2.2.3 技术创新效率评价方法对比 |
2.3 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相关理论 |
2.3.1 技术创新理论 |
2.3.2 经济效率理论 |
2.3.3 投入产出理论 |
3 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指标体系构建与数据来源 |
3.1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
3.1.1 传统DEA模型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3.1.2 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性检验 |
3.1.3 环境变量选取 |
3.2 数据来源 |
4 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具体评价 |
4.1 第一阶段:原始技术创新效率评价 |
4.1.1 技术研发效率评价 |
4.1.2 成果转化效率评价 |
4.1.3 技术创新效率评价 |
4.2 第二阶段:相似SFA分析 |
4.2.1 研发支出合计分析 |
4.2.2 研发人员数量分析 |
4.2.3 员工总数分析 |
4.2.4 总资产分析 |
4.2.5 专利数量分析 |
4.3 第三阶段:调整后的技术创新效率评价 |
4.3.1 技术研发效率评价 |
4.3.2 成果转化效率评价 |
4.3.3 技术创新效率评价 |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对策与建议 |
5.3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2)基于可持续增长视角下的财务风险管理 ——以贵研铂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内容和框架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框架 |
1.4 文献综述 |
1.4.1 可持续增长的研究综述 |
1.4.2 财务风险的研究综述 |
1.4.3 增长与风险的研究综述 |
1.4.4 文献评述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超速增长 |
2.1.2 财务风险 |
2.2 相关理论 |
2.2.1 可持续增长理论 |
2.2.2 资本结构理论 |
2.2.3 优序融资理论 |
第三章 新材料行业上市公司增长及财务风险分析 |
3.1 行业概况 |
3.2 行业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3.3 行业增长情况 |
3.3.1 描述统计分析 |
3.3.2 实际增长与可持续增长分布检验 |
3.3.3 超速增长和增长不足的检验 |
3.4 行业资金来源情况 |
3.4.1 留存收益融资 |
3.4.2 债务融资 |
3.5 超速增长与财务风险的相关性分析 |
3.6 行业综合财务风险评价 |
3.6.1 指标选取 |
3.6.2 数据整理 |
3.6.3 分析过程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贵研铂业股份有限公司案例分析 |
4.1 公司概况 |
4.2 增长状况 |
4.3 超速增长下的财务风险分析 |
4.3.1 资本结构变动分析 |
4.3.2 主要融资渠道分析 |
4.3.3 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
4.3.4 现金流量分析 |
4.3.5 借款偿还分析 |
4.4 超速增长情景下的营运资金缺口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可持续增长视角下的财务风险管理 |
5.1 优化融资策略 |
5.2 提高盈利能力 |
5.2.1 战略重心转移 |
5.2.2 成本管控 |
5.2.3 费用管控 |
5.3 提升资产运营效率 |
5.4 合理定位增长战略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基于行业轮动策略的多因子选股模型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相关文献综述 |
1.2.1 多因子选股策略相关文献综述 |
1.2.2 行业轮动策略相关文献综述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目标与思路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思路 |
1.5 创新与不足 |
2 行业轮动策略相关理论基础 |
2.1 多因子模型的理论基础 |
2.1.1 马科维茨均值方差理论 |
2.1.2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
2.1.3 套利定价模型理论 |
2.1.4 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 |
2.1.5 小结 |
2.2 经济周期理论研究 |
2.2.1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理论 |
2.2.2 朱格拉周期理论 |
2.2.3 基钦周期理论 |
2.2.4 小结 |
2.3 行业轮动理论研究 |
2.3.1 行业轮动原理 |
2.3.2 产业链视角下的行业轮动 |
2.3.3 美林投资时钟理论 |
2.3.4 经济周期下中国资本市场的行业轮动研究 |
3 多因子选股模型方案设计 |
3.1 多因子选股模型原理和方法 |
3.2 建立候选因子库 |
3.3 数据预处理 |
3.3.1 异常值处理 |
3.3.2 缺失值处理 |
3.3.3 标准化处理 |
3.4 因子有效检验 |
3.4.1 相关性检验 |
3.4.2 因子收益率分析 |
3.5 冗余因子剔除 |
3.6 构建多因子模型 |
3.7 模型评价指标设定 |
4 多因子选股模型实证分析 |
4.1 实证研究 |
4.1.1 实证数据选取 |
4.1.2 候选因子的选取 |
4.1.3 实证数据预处理 |
4.1.4 因子有效性检验 |
4.1.5 因子收益率检验 |
4.1.6 进一步筛选有效因子 |
4.2 模型构建与实证结果分析 |
5 基于行业轮动的多因子选股策略 |
5.1 库存周期的选取与划分 |
5.1.1 库存周期的经济含义 |
5.1.2 库存周期验证 |
5.1.3 库存周期划分 |
5.1.4 行业大类划分 |
5.2 行业轮动策略的构建 |
5.3 行业轮动策略实证结果分析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行业轮动因子IC测试结果 |
附录2 :行业轮动策略因子收益率测试结果 |
附录3 :行业轮动策略因子相关性测试结果 |
附录4 :策略选股情况 |
附录5 :模型构建的相关代码 |
(4)基于人工智能的量化多因子模型的拓展及在中国股票市场上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研究综述 |
第一节 从投资理论的历史中认识量化 |
第二节 现代资产组合理论及其发展 |
一、现代资产组合理论 |
二、现代资产组合理论之后的发展及完善 |
第二节 CAPM理论及其发展 |
一、CAPM理论的基本内涵 |
二、CAPM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
第三节 多因子模型理论及其发展 |
一、Fama-French因子模型 |
二、因子模型中因子的研究 |
三、基于因子模型的Alpha策略与Beta策略 |
第四节 人工智能的内涵与发展 |
一、人工智能的基本定义与内涵 |
二、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
第五节 有关量化投资的研究方法 |
第六节 对当前研究的总结评析 |
第三章 量化投资的Alpha策略 |
第一节 引言 |
第二节 量化投资策略理论及其实践 |
一、量化多因子模型以及其具体实践 |
二、因子选股在中国股市的有效性实践 |
第三节 利用神经网络探寻新的Alpha因子 |
一、人工神经网络 |
二、Elman神经网络预测Alpha因子未来的值 |
第四节 基本结论 |
第四章 宏观经济Alpha因子 |
第一节 引言 |
第二节 传统的宏观因子有效性检测方法 |
一、传统的回归方式检测因子的有效性 |
二、Fama-MacBeth回归 |
第三节 Fama-MacBeth回归的实践 |
第四节 基于神经网络模型检测宏观因子有效性 |
第五节 分析与结论 |
第五章 量化投资中的Beta策略 |
第一节 前言 |
第二节 量化投资中的Beta策略 |
一、Beta策略的内涵和发展 |
二、Smart Beta策略以及其内涵 |
第三节 Smart Beta策略实践 |
一、数据和指数权重 |
二、人工智能算法的训练数据要求和指数的设定 |
第四节 基于人工智能的Smart Beta权重策略 |
一、线性层和BP神经网络的基本内涵和数学实现 |
二、基于BP神经网络的数据实验 |
三、实验结果分析 |
第五节 分析与结论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主要研究总结 |
第二节 研究的主要发现和结论 |
第三节 新技术带来新挑战及政策含义 |
第四节 研究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英文参考文献 |
中文参考文献 |
后记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5)北新建材广安公司成本领先战略选择及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北新建材广安公司基本现状 |
二、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二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过程 |
三、研究方法 |
第三节 研究框架及内容 |
一、研究框架 |
二、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理论回顾 |
第一节 竞争性战略相关理论 |
一、波特五力模型分析理论 |
二、SWOT模型分析理论 |
三、竞争性战略选择理论 |
四、成本领先战略理论 |
第二节 精益生产相关理论 |
一、精益生产理论 |
二、准时生产理论 |
三、5S现场管理理论 |
第三章 北新建材广安公司行业环境及竞争态势分析 |
第一节 石膏板行业发展现状 |
一、石膏板简介 |
二、全球石膏板行业概况 |
三、中国石膏板行业概况 |
第二节 北新建材公司发展现状 |
一、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概况 |
二、北新建材广安公司发展概况 |
第三节 北新建材广安公司竞争态势的分析 |
一、运用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
二、运用SWOT模型分析 |
三、成本领先战略选择 |
第四章 北新建材广安公司成本领先战略实施 |
第一节 成本领先战略实施途径 |
一、成本领先战略实施逻辑 |
二、北新建材广安公司经营现状分析 |
第二节 精益生产消除浪费 |
一、精益生产解决方案分析 |
二、基于柔性生产消除生产过剩和停工等待的浪费 |
三、基于反复对标和技术革新消除加工过程本身的浪费 |
四、基于作业标准化消除多余动作的浪费 |
五、基于5S管理消除库存过剩浪费和来回搬运的浪费 |
六、基于及时检验和多重检验消除制造不良的浪费 |
七、基于QC小组推动全员创新 |
第五章 北新建材广安公司成本领先战略实施保障措施 |
第一节 增加产量降低产品单位成本 |
一、新市场开拓背景 |
二、新市场开拓思路 |
三、顾客的需求层次分析 |
四、新市场开拓实施 |
第二节 减层级减冗员降低劳动力成本 |
一、基于减层级实现扁平式管理 |
二、基于减冗员降低劳动力成本 |
第三节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团队凝聚力 |
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背景 |
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实施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结论 |
第二节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ZYH公司石膏板营销渠道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关于营销渠道优化的研究综述 |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论文研究理论基础 |
2.1 营销渠道的概念与类型 |
2.1.1 营销渠道的概念 |
2.1.2 营销渠道的类型 |
2.2 营销渠道的相关理论 |
2.2.1 营销渠道结构理论 |
2.2.2 营销渠道关系理论 |
2.2.3 营销渠道行为理论 |
2.3 相关分析方法 |
2.3.1 波特五力分析法 |
2.3.2 SWOT分析法 |
2.3.3 PEST分析法 |
第三章 ZYH公司石膏板营销渠道现状和问题分析 |
3.1 ZYH公司概况 |
3.1.1 ZYH公司简介 |
3.1.2 公司组织结构 |
3.1.3 公司发展历程 |
3.1.4 ZYH公司产品分析 |
3.2 ZYH公司石膏板营销渠道现状分析 |
3.2.1 ZYH公司石膏板营销对象 |
3.2.2 ZYH公司石膏板营销团队 |
3.2.3 ZYH公司营销渠道分布 |
3.3 ZYH公司石膏板营销渠道存在的问题 |
3.3.1 渠道结构不合理 |
3.3.2 营销团队力量薄弱 |
3.3.3 渠道管理水平较低 |
第四章 ZYH公司营销战略分析 |
4.1 公司外部宏观环境分析 |
4.1.1 政治环境的变化 |
4.1.2 经济环境分析 |
4.1.3 社会文化环境 |
4.1.4 技术环境分析 |
4.2 公司行业环境分析 |
4.2.1 石膏板行业的市场现状 |
4.2.2 石膏板行业的波特五力分析 |
4.3 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
4.3.1 优势分析 |
4.3.2 劣势分析 |
4.4 公司发展战略和营销战略 |
4.4.1 SWOT分析 |
4.4.2 公司发展战略和营销战略分析 |
第五章 ZYH公司石膏板营销渠道优化 |
5.1 ZYH公司石膏板营销渠道优化目标与原则 |
5.1.1 优化目标 |
5.1.2 优化原则 |
5.2 ZYH公司石膏板营销渠道优化建议 |
5.2.1 健全营销渠道的激励机制 |
5.2.2 调整产品营销渠道策略 |
5.2.3 建设营销渠道人才队伍 |
5.3 ZYH公司石膏板营销渠道优化保障措施 |
第六章 结论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局限和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我国节能环保产业上市企业价值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
绪论 1.1 |
选题背景 1.2 |
研究意义 1.3 |
研究内容与思路 1.4 |
方法与创新 第二章 |
国内外文献综述 2.1 |
节能环保产业的研究 2.2 |
节能环保产业上市企业的研究 2.3 |
节能环保产业上市企业的研究 2.4 |
节能环保企业评价研究 2.5 |
文献评述与未来趋势 第三章 |
上市企业价值评价的理论基础 3.1 |
概念界定 3.2 |
传统方法 3.3 |
综合方法 3.4 |
小结 第四章 |
企业价值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与模型构建 4.1 |
体系设计原则 4.2 |
评价指标选取 4.3 |
指标筛选与体系建立 4.4 |
熵值—突变级数模型的构建 4.5 |
小结 第五章 |
节能环保产业上市企业价值评价的实证分析 5.1 |
样本与数据 5.2 |
权重确定 5.3 |
价值评价 5.4 |
结果分析 5.5 |
小结 第六章 |
节能环保产业上市企业协调发展态势分析 6.1 |
耦合度模型的构建 6.2 |
实证分析 6.3 |
价值提升的策略建议 6.4 |
小结 第七章 |
结论与展望 7.1 |
研究结论 7.2 |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
样本企业初始数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
(9)基于社会责任视角的企业财务风险监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A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社会责任政策背景 |
1.1.2 社会责任现状 |
1.1.3 企业财务风险监管环境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思路与创新之处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创新点 |
1.4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企业社会责任 |
2.1.1 社会责任概念的界定 |
2.1.2 企业社会责任内容的发展 |
2.1.3 社会责任评价方法的发展 |
2.2 企业财务风险管控 |
2.2.1 财务风险的本质 |
2.2.2 财务风险评价方法 |
2.2.3 财务风险监管导向 |
2.3 社会责任与财务风险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相关理论基础与风险传导机制 |
3.1 理论依据 |
3.1.1 研究思路—利益相关者理论 |
3.1.2 研究依据—社会契约理论 |
3.1.3 研究方向—信号传递理论 |
3.2 企业财务风险分析理论 |
3.2.1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
3.2.2 财务风险预警模型 |
3.3 利益相关者理论下的财务风险传导机制 |
3.3.1 企业经济责任传导机制 |
3.3.2 企业法律责任传导机制 |
3.3.3 企业慈善责任与环境责任传导机制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现状与财务风险分析 |
4.1 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水平表现 |
4.1.1 履行动因 |
4.1.2 报告数量 |
4.1.3 行业分布 |
4.1.4 自愿发布 |
4.1.5 社会责任评价 |
4.2 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
4.2.1 财务风险形成机理 |
4.2.2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问题 |
第五章 实证分析 |
5.1 研究假设 |
5.2 指标选取 |
5.2.1 企业社会责任量化指标 |
5.2.2 财务风险衡量指标 |
5.2.3 控制变量 |
5.3 实证模型 |
5.4 研究样本设计 |
5.4.1 样本来源 |
5.4.2 异常数据分析 |
5.5 变量描述性分析 |
5.5.1 财务风险指标 |
5.5.2 经济责任指标 |
5.5.3 法律责任指标 |
5.5.4 慈善责任与环境责任指标 |
5.6 相关性分析 |
5.7 回归分析 |
5.7.1 模型检验 |
5.7.2 Logistic回归检验 |
5.7.3 模型的评价与检验 |
5.8 行业实证分析 |
5.9 研究结论 |
第六章 企业财务风险监管策略 |
6.1 企业财务风险监管路径 |
6.2 企业财务风险监管策略 |
6.2.1 筹资风险视角 |
6.2.2 投资风险视角 |
6.2.3 营运风险视角 |
6.2.4 收益分配风险视角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总结 |
7.2 局限性及展望 |
7.2.1 局限性 |
7.2.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2013年主要公司及主要指标 |
附录2 2014年主要公司及主要指标 |
附录3 2015年主要公司及主要指标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10)央企经济增加值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关系的研究 ——以央企上市公司数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依据与立论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3.1 经济增加值相关研究综述 |
1.3.2 内部控制相关研究综述 |
1.3.3 内部控制有效性相关研究综述 |
1.3.4 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评价 |
1.4 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2 研究的主要方法 |
1.4.3 研究的主要技术路线 |
2 基本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综述 |
2.1 基本概念的界定 |
2.1.1 经济增加值的概念 |
2.1.2 内部控制的概念 |
2.1.3 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概念 |
2.2 相关理论综述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2.2.2 价值管理理论 |
2.2.3 股东权益最大化理论 |
2.2.4 业绩评价理论 |
3 央企经济增加值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关系的作用机理 |
3.1 央企经济增加值的应用需要内部控制评价的完善 |
3.1.1 央企经济增加值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
3.1.2 央企经济增加值应用需要借助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 |
3.2 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体系需要体现经济增加值 |
3.2.1 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内容及评价方式 |
3.2.2 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缺乏经济增加值的内容 |
3.3 央企经济增加值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联系与作用模式 |
3.3.1 央企经济增加值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联系 |
3.3.2 央企经济增加值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作用模式 |
4 央企经济增加值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关系的研究设计——基于我国158家上市央企2010年--2012年数据 |
4.1 研究假设 |
4.2 研究设计 |
4.2.1 样本的选取 |
4.2.2 数据的来源 |
4.3 模型的建立 |
4.4 变量的定义 |
5 央企经济增加值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关系模型的实证分析——基于我国158家上市央企2010年--2012年数据 |
5.1 央企经济增加值与内控有效性关系模型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5.1.1 总体样本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
5.1.2 各级样本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
5.2 央企经济增加值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关系模型的相关性分析 |
5.2.1 总体样本数据的相关性结果分析 |
5.2.2 各级样本数据的相关性结果分析 |
5.3 央企经济增加值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关系模型的实证研究结论 |
6 相关对策及建议 |
6.1 尽快完善企业经济增加值的相关内容披露 |
6.2 用内部控制来保证和规范经济增加值的考核 |
6.3 以经济增加值为基础健全内控评价指标体系 |
6.4 以经济增加值为目标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监督 |
6.5 以经济增加值为重点完善内部控制环境建设 |
6.6 以经济增加值为理念加强营造企业内控氛围 |
7 研究的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的结论 |
7.2 研究的创新点 |
7.3 研究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四、北新建材—回顾与展望(论文参考文献)
- [1]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研究[D]. 张海欣.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2]基于可持续增长视角下的财务风险管理 ——以贵研铂业为例[D]. 张宇宁. 江西理工大学, 2020(01)
- [3]基于行业轮动策略的多因子选股模型实证研究[D]. 胡林云. 西南大学, 2020(01)
- [4]基于人工智能的量化多因子模型的拓展及在中国股票市场上的应用[D]. 李兴有.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20(12)
- [5]北新建材广安公司成本领先战略选择及实施[D]. 龙嘉琳. 南开大学, 2019(04)
- [6]ZYH公司石膏板营销渠道优化策略研究[D]. 唐乃成. 东南大学, 2019(06)
- [7]中国制造业企业如何成功实施品牌战略——北新建材案例研究[J]. 于春玲,李泽群,张硕. 营销科学学报, 2019(01)
- [8]我国节能环保产业上市企业价值评价研究[D]. 吕喜梅. 广西科技大学, 2018(04)
- [9]基于社会责任视角的企业财务风险监管策略研究[D]. 柴琴.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18(04)
- [10]央企经济增加值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关系的研究 ——以央企上市公司数据为例[D]. 李真. 太原理工大学, 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