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网络统一网络管理的实现方案

一种光网络统一网络管理的实现方案

一、一种光网络中统一网管的实现方案(论文文献综述)

张永壮[1](2021)在《基于冗余异构架构的管理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提出现有的网络空间防御技术,如防火墙、杀毒软件多是被动防御。虽然有许多研究提出了诸如蜜罐,移动目标防御(MTD)等主动防御技术,但都有各自的不足点。拟态防御提出了动态冗余异构(DHR)架构,从执行体池中动态随机选择若干异构执行体执行,并对各个执行体数据进行判决输出。DHR架构解决了上述各个防御技术的缺点,并极大地增加了系统的内生安全性和主动防御能力。光传输设备是光传输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增强光传输网络安全性的方法多是基于网络层面的,而对光传输设备的安全性研究还比较少。基于此,以拟态光传输系统的业务需求为背景,提出在光传输设备的管理控制系统中引入拟态防御中的冗余性和异构性,实现冗余异构多核架构,开发出一套基于冗余异构架构的管理控制系统。并基于冗余异构架构的管理控制系统对Openflow协议进行扩展,以满足拟态光传输系统的业务需求。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在光传输设备的管理控制系统中引入了拟态防御中的冗余性和异构性,实现冗余异构多核架构;设计了一种基于共享内存和中断机制的多核通信方案;并对设计的冗余异构管理控制系统建立攻击概率模型。设计的管控系统增强了系统的主动防御能力和抗攻击能力,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能,为拟态防御技术向光传输设备的延伸提供了一种方案。(2)基于冗余异构架构的管理控制系统对Openf low协议进行扩展,扩展内容包括端口扩展和消息扩展。端口扩展为自定义的光端口属性。消息扩展包括:修改已有消息类型,在Multipart消息中的Experimenter字段添加自定义的光端口信息;新增消息类型,添加T-opolrequest/Tpolreply,Pathmod/PathModreply,InquireP-erformance/InquirePeformanceReply,OpticalPortStatus 消息。实验验证了扩展的Openflow协议能满足冗余异构管理控制系统与控制器的通信要求。(3)开发的冗余异构管理控制系统经过仿真实验得出,当单次攻击持续时间是0.5时,单核管控系统被成功攻击的概率和安全增益分别是13.93%和1,三核管控系统被成功攻击的概率和安全增益分别是1.19%和1.148,五核管控系统被成功攻击的概率和安全增益分别是0.15%和1.160。因此,冗余异构多核管控系统的安全性能比单核管控系统有了明显的提升。性能测试显示单核管控系统的运行时间为26.55ms,三核管控系统的运行时间为60.21ms,五核管控系统的运行时间为74.34ms。多核管控系统虽然较单核管控系统运行时间稍长,却以较低的时间延迟换来安全性能的大幅增长。

张宇[2](2021)在《卫星光网络组网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人们需要便捷和高质量的通信服务。近些年,地面通信网络快速发展,为用户提供了更便捷、更高速率、更大带宽的通信服务。但地面通信网络依赖地面基站,因而面临着覆盖范围有限、易受地面灾害影响等问题。卫星网络不依赖地面基站,能够实现全球覆盖且不受地面灾害影响。但现有卫星网络所使用的微波无线通信有天线尺寸大、功率消耗大、速率有限、带宽有限、频谱资源紧张、较易受到星间环境干扰等缺点,难以满足新时代对通信网络提出的高数据速率、大通信容量、抗干扰等新需求。卫星光网络在卫星网络中使用空间光通信来弥补微波无线通信的不足,不仅具有卫星网络的全球覆盖能力,还具有数据速率高、通信容量大、功耗低、天线尺寸小、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能够满足通信新需求。同时,卫星光网络组网面临着网络拓扑动态变化、网络资源有限、硬件资源有限等问题,进而限制了其在未来通信网络中的应用和发展。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分别从天地一体化网络仿真平台和基于星间激光链路的组网协议两个角度对卫星光网络组网技术展开了研究,其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如下:1)基于拓扑优化和预判保护的业务传输保障设计卫星光网络拓扑结构的动态变化导致星间激光链路的频繁中断,进而影响卫星光网络中的业务传输。针对该问题,本文设计了考虑链路可用时间的拓扑构建算法,该算法能够有效增加所建立网络拓扑中星间链路的可用时间;设计了预判保护机制,该机制能够预判网络拓扑规律性变化导致的星间链路中断,提前建立新的业务路径。结果表明,拓扑构建算法使得在其所构建的网络拓扑中,各时间片内稳定不变的动态链路占所有动态链路的70%以上,从而增加了网络拓扑的稳定性;预判保护机制能够保障拓扑规律性变化时的业务的稳定传输。2)基于OSPF优化的链路状态数据库自更新机制和单向链路机制卫星光网络中较长的链路传输时延增加了传统OSPF(Open Short Path First,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的收敛时间;同时其网络拓扑的动态变化使得传统OSPF协议需要频繁产生泛洪信息来更新网络拓扑变化。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对OSPF协议进行了优化,设计了链路状态数据库自更新机制,该机制能够根据网络拓扑变化规律自行更新本地链路状态数据库,以有效提高路由收敛速度并减少网络资源消耗;设计了单向链路机制,该机制使得OSPF协议能够识别单向链路并将其链路状态更新到链路状态数据库,从而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3)基于标签交换的AOS帧转发机制卫星光网络通信多遵循 CCSDS(Consultative Committee for Space Data Systems,空间数据系统咨询委员会)框架,其中AOS(Advanced Orbiting Systems,高级在轨系统)帧在各节点转发时需要进行拆包、组包、高层协议处理等操作,从而占用有限的卫星平台硬件处理能力。针对该问题,本文设计了基于标签交换的AOS帧转发机制,该机制使得中间节点通过标签交换实现AOS帧的转发,从而能够避免上述操作并对AOS帧进行快速转发。结果表明,AOS帧转发机制能够加快中间节点转发效率并减少硬件性能消耗。其中在相同的FPGA逻辑和CPU资源消耗下,该机制处理IPv6和IPv4报文的速度分别比传统机制快3.6倍和2.9倍。综上,本文从不同角度对卫星光网络组网技术进行了研究,为当前卫星光网络组网中面临的一些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也为未来卫星光网络的组网和应用提供了一些分析与参考。

张路[3](2020)在《基于深度学习的多播光树构建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以及5G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一些新兴的多播业务,例如:科学计算、高清视频、在线游戏、视频会议、数据备份等,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并发展壮大起来。多播业务的典型特征是点到多点传输,多播业务要求相同的数据从一个源节点传输到多个目的用户。多播业务可以在IP层和光层完成传输,随着光网络技术的发展,光网络有效支撑着日益增长的数据传输与通信需求。为了降低网络成本,在光层,相较于建立多条光路用于传输多播业务,利用光树进行多播业务的承载,能够有效减少收发机的使用数量和频谱资源的消耗。另外,根据一定的策略进行多播流聚合,能够减少光树构件数量,进一步降低网络成本,提高资源效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多播业务传输方式。然而由于多播业务的路由和频谱分配属于NP-Complete问题,在大规模网络和高业务量的情况难以找到最优解。同时,由于多播光树的可用性和信噪比受限于其所采用的调制格式、传输总距离、分光次数、用户数目、最长分支的传输距离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使其难以有一个准确的模型能够统一这些变量,使得多播光树的可用性和信噪比预测较为困难。因此,如何在光网络中高效地构建光树对多播业务承载是当前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难题。本论文以多播光树构建为核心,针对多播业务路由与频谱分配优化、光树可用性难以估计,以及信噪比测量复杂等问题展开研究,提出基于多播流聚合的路由与频谱分配方法,并应用深度学习技术强大的感知和学习能力,进行光树信噪比与可用性预测,还将这一功能实现引入到光网络体系架构里,为多播业务的路由与资源分配提供依据,以提高光树构建的成功率以及光网络的资源利用率。具体研究工作如下:(1)为了降低光树构建成本,改善网络资源利用率,本论文针对弹性光网络中的光树的路由与频谱分配问题,在综合考虑多播业务数据源与用户覆盖率的基础上,提出了调制格式感知的多播流聚合方案,利用调制格式与传输距离、目的用户数量之间的制约关系,设计了基于最高调制格式的多播流聚合与基于最低调制格式的多播流聚合两种策略,并分别开发了相应的启发式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在频谱消耗和阻塞率可接受的情况下,可减少光树构建和收发机使用的数目。(2)由于光树的传输质量(Quality of Transmission,QoT)会受到各种物理损伤的影响,传统的建模方法比较复杂且耗时。光网络是一个动态网络,网络状态随着时间而变化。光树的QoT很难准确地求出。为了提高光树构建的成功率,本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光树信噪比预测方法和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光树可用性预测方法,在搭建的试验平台上对所提出的基于深度学习的光树信噪比预测和光树可用预测性方法进行了性能分析。数值结果表明,基于深度学习的光树信噪比预测方法的准确率约为95%。基于深度学习的可用性预测方法的准确率达到98%以上。这两种方法为光树构建提供了一种快速的决策方法。(3)随着互联网、物联网、5G等技术的发展,通信业务量大幅增长,各业务服务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对光网络的性能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论文将深度学习等机器学习技术与软件定义光网络相结合,开发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光网络体系结构,把基于深度学习的光树信噪比与可用性预测功能集成到光网络中,并具体研究了各模块的功能实现。

薛东亮[4](2020)在《光网络宽带端到端判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国家提出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的背景下,以光纤到户接入方式为代表的光纤宽带用户占比在不断提高。随着高清视频、在线直播等业务规模的扩大,用户对网络质量的要求也在提高,也对网络运营商在提升网络运营保障能力方面,特别是光网络故障判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论文旨在研究设计一套能定位分析局端设备至用户端终端设备之间故障的自动故障判断系统。理论基础基于PON无源光网络技术,结合黑龙江电信PON网络组网设计方案与PON接入网管理实际情况,分析影响光网络宽带用户感知的网络因素。根据影响因素确定故障判断所需采集的PON网络相关设备资源数据,获取用户终端和光线路终端设备的收发光功率、宽带识别码LOID、接入设备IP、终端注册状态、用户内外层虚拟局域网网段、用户速率限制模版、MAC地址转发表等数据。并采集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中的用户基本资料,包括帐号、带宽、业务套餐等信息,用于与设备资源实际配置信息进行比对,辅助判断故障。根据物理路径与业务路径对数据进行拼装,形成覆盖运营商局端到用户终端所经过的所有网络设备和线缆的网络结构拓扑,为用户建立树形模型,即用户资源树。当用户发生故障时,可以根据用户资源树找到用户对应的OLT、PON设备端口以及光纤线路。对有源设备调用系统能力进行在线状态测试,对于无源的设备与线路可以结合用户侧终端状态与PON设备端口与分光器下光网络单元状态判断故障位置。然后结合实际维护经验,分类制定故障判断规则。根据规则设计光网络设备自动故障判断功能。故障判断功能可以根据业务场景的需要,封装成一个完成的故障检测长流程,或者分成针对不同网络环节的单独诊断功能,供周边系统使用。根据运营商光网络宽带运营规模与数据存储要求对系统配置进行测算,得出建议配置,并结合运营商硬件网络拓扑搭建故障判断系统。

于浩[5](2020)在《业务驱动的移动承载网络资源联合优化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随着高清视频、自动驾驶等新兴应用的出现,5G时代的移动业务呈现出高带宽、低时延、高可靠的特性,业务驱动下的移动承载网正在不断演进并朝着多技术、多资源异构融合的方向发展。目前移动承载网中仍存在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优化移动承载网络资源配置,以满足业务带宽、时延、安全性等多方面需求,同时提高网络的经济效益。本论文围绕网络资源的联合优化问题,以提升不同场景下的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进行了优化算法设计与实验验证。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提出一种面向潮汐业务的高能效光路调整策略。针对移动潮汐流量下的网络静态配置造成的资源利用低效问题,提出了能源高效的动态光路调整策略。该策略根据网络负载的动态变化,在一种基于AWGR的无源WDM前传网络架构上进行动态光路调整,通过光路调整将移动业务进行聚合操作,提高了网络的能源效率。该策略的特点在于,采用了基于AWGR的路由规则下的动态光路调整方法,并同时考虑了网络与计算资源约束,对带宽与处理资源的能耗进行联合优化。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静态配置,所提出的动态光路调整策略能够平均减少30%的网络能耗。除此之外,本文还针对高能效动态光路调整方法进行了控制平面开发与实验验证,结果显示光路调整操作能够将基带处理资源的能耗减少50%。(2)提出一种面向业务隔离需求的低成本RAN切片部署方案。针对切片业务的隔离需求,提出了面向业务隔离的RAN切片部署策略。该策略针对业务的隔离等需求,通过节点排序的方式进行RAN功能放置与流量路由,优化了 RAN切片部署所需的网络资源成本。该方案的特点在于,重点考虑了切片部署过程中的功能隔离与流量隔离约束,提出了不同隔离等级下的RAN切片部署方法。仿真结果显示,提出的策略能够有效地控制网络资源的部署成本,与通过数学模型求得的最优化成本相差不超过10%。此外,对于不同的切片隔离等级需求,结果显示随着隔离等级的提高,网络中最高需要多部署6倍的计算资源与4倍的带宽资源。(3)提出一种面向业务需求动态变化的RAN切片调整方案。针对业务资源需求的动态变化,提出了一种基于流量预测的RAN切片调整策略。该策略根据移动流量的预测信息,在切片扩缩容过程中对资源进行预先配置,避免了因资源不足扩容失败所导致的服务降级。该方案的特点在于,相比于无预测的方案,本方案根据流量预测信息,对网络中切片进行预先的“动态”资源冗余配置,提高了切片扩容的成功率。该策略利用了不同流量模式间的互补性,避免了因切片扩缩容而带来不必要的切片迁移。仿真结果显示,相比于“静态”配置,基于流量预测的切片调整策略能够最高减少38%因扩容失败带来的服务降级,并能够最高减少32%的切片迁移。

李钲堂[6](2016)在《基于SNMP的光接收机和EOC统一网管软件的设计和实现》文中研究指明在国家重要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广播电视网络,随着这几年三网融合的发展和互联网+视频等新方向战略规划下,新业务不断的开展,对网络质量和相应承载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电运营商从传统的单向视频业务转向双向数字化互动业务的不断升级中,网络双向改造EOC技术成为主流,其复用同轴电缆网络同时开展视频和数据业务。在广播电视HFC网络里,通信设备种类也越来越多如光发射机、光接收机、EOC局端和终端等,且早期设备不具备远程网络管理功能,随着双向网络升级,均增加了管理模块,但存在着管理上的不成熟、效率不高。由于广电网络覆盖面广,线路延伸至家家户户,网络庞大且复杂化,对接近用户端的设备管理和维护成为广电运营商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此类设备位置分散且种类多,各个设备厂家供应设备配套的管理软件互相独立不统一,同时HFC网络和PON+EOC网络分开管理,甚至每张网络里不同设备的管理也各自独立且软件更新慢,这给网络运维人员增加很多的重复劳动,这时一个功能完善、操作简便的统一网络设备管理平台是个很好的解决方案。基于广电网络公司的需求,本论文根据实际管理模式上,针对网络入户前的光节点设备如光接收机、EOC设备设计开发一套基于拓扑图管理的统一网络设备管理系统平台。系统使用SNMP协议开发实现一套统一的MIB接口库的网络设备管理软件,其能够以可视化拓扑形式直观的显示、管理网络中数量大、位置分散、运维困难的光接收机设备和EOC局端、终端设备,减轻运维人员的日常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实验测试结果验证了所设计的管理系统能很好的管理广电网络中PON+EOC网络和HFC网络中的光接收机设备和EOC设备,基于B/S架构和拓扑图方式实施设备管理,支持分布式部署、多用户安全策略划分区域管理、自动扫描设备发现、远程配置设备、时刻监测设备性能参数、故障发现告警、定期数据备份和统计报表导出等。软件系统按照国家标准MIB库的接口统一封装,有着很好的兼容性,同时系统模块具备一定的可配置性及开放性,可以管理网络中其他设备或对接集成至其他系统中,在小批量设备在线运行环境中测试,系统运行稳定,各个功能模块工作正常。

牟弘阳[7](2015)在《光网络中管理技术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业务需求的不断增长,光网络的发展历经了从最初的数字同步体系SDH到波分复用系统DWDM和融合了多业务的MSTP,发展到光传送网OTN和分组交换光网络PTN,现在又发展到第三代智能光网络一一软件定义光网络,对软件定义光网络各项研究迅速成为业界研究的主要方向。随着光网络的发展,光网络的管理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中。但是其发展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首先,光网络承载的业务种类越来越多,业务粒度范围越来越大,实现不同粒度和多种业务的配置和管理越来越复杂,因此,本论文把智能多业务光传输设备的网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作为研究内容之一。其次,光网络的管理并没有统一的国际和国家标准,各厂家设备都是采取私有协议进行网管信息的传输,不同厂商间的网管信息难以互通,对于不同厂家设备组成的光网络难于管理和维护,此时,对不同厂商设备网管系统的互连互通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最后,软件定义光网络中网络管理技术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例如:如何同时实现网络的集中控制与集中管理,新型网络如何兼容传统网络,传统网络设备如何实现可编程管理等等。因此,本篇论文将软件定义光网络网络管理技术的研究作为重点研究内容之一。论文针对光网络管理技术遇到的问题展开研究,设计并实现了多业务的网管系统;分别通过制定统一MIB库的方式和对网管信息进行解析适配的方式实现了多厂商网管信息的互连互通;研究了软件定义光网络的网络管理技术,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包括以下几方面:1、研究多业务光传输网多种业务的配置和管理需求,设计并实现基于SNMP的智能多业务光传输设备网管系统,可以对语音业务串行数据业务、E1业务、以太网业务、卫星业务等多种业务进行统一传输和配置管理。通过制定统一MIB库的方式,实现了多厂商智能多业务光传输设备网管系统的互联互通。2、研究不同厂商OTN设备网管系统结构和原理,设计了OTN设备网管系统适配方案,实现了对OTN设备网管信息的记录和解析,分析了设备OTN网管信息协议帧结构,采用网管信息适配的方式实现了多厂商OTN设备网管信息的互连互通。3、研究了软件定义光网络的架构,提出了改进的软件定义光网络架构,在原有三层结构上,加入虚拟组件层对网络功能进行抽象,实现光网络资源的虚拟化,并通过实验验证其可行性。4、基于改进的软件定义光网络架构和虚拟组件,研究了软件定义光网络网络管理技术,设计了部分网管功能模块,实现了SDON网络的集中控制与集中管理,同时实现了SDON网络管理对多设备多网络的兼容性。

张洋[8](2014)在《光网络设备中网管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前各大运营商的骨干网都采用IP层和光网络结合的承载方式,IP层负责对数据分组和转发,而光网络层负责大容量、超长距离的光通道传输。IP业务的大量出现,导致大颗粒数据业务的爆发性增长,光层网络的规模也逐渐扩大,OTN设备得到广泛应用,出现了多厂家、多类型设备的复杂光网络。但各厂家设备都没有执行统一的网管标准而是采取私有协议进行网管信息的传输,不同厂商间的网管信息却难以互通,光网络也很难得到管理和维护。此时,对OTN设备网管系统的智能适配技术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另外,由于数据业务量的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要求光网络能够按需动态分配网络资源、灵活调度大颗粒业务等。基于WSS和OPM的多维度ROADM光波长交换设备能够实现对光层参数的实时监测和波长交换的业务调度,但各模块对网络资源的管控相互独立,缺乏灵活调度机制且可扩展性较差,因此对异构资源的集中管控和全局调度也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论文基于项目“OTN系统网管适配技术的研究”、企业合作项目“基于SDH多业务光传输设备网管的开发”及项目“基于WSS型ROADM设备的网管研究”,针对不同光网络设备的网管设计、适配技术及可编程网管架构展开研究,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包括以下三方面:1.研究多厂家网管的适配技术,提出了一种OTN网管系统的智能适配方案。针对某厂家OTN设备,首先在本地网管与设备之间成功记录并解析出本地网管协议,实现上层网管命令的数据智能适配处理模块;其次参与设计特殊光收发模块,应对高速率OSC通道网管数据的记录和解析,并结合以太网封装协议,设计解析OSC中网管信息的底层封装处理模块的方案,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为最终OTN网管系统智能适配的实现奠定基础。2.基于SDH技术和SNMP网管协议,设计与开发了基于SDH的智能多业务光传输系统的网元管理系统管理端,采用模块化结构和标准化接口,系统功能完备,使用Java Twaver组件进行界面设计,具有较强的视觉效果、实用价值和创新意义。3.研究了基于WSS型ROADM设备的网管,不仅对波长交换模块的独立嵌入式网管进行设计与开发,提高光网络的管理效率且降低光网络功耗,而且在北向网管上采用与传统SNMP模型不同的SDN开放式架构,将控制面和数据面分离,并在控制器上层提供开发接口,实现对底层的波长交换模块可编程化、智能可控化的集中管理,达到优化网络资源的目的,这也是本论文的创新点之一。

郭鹏飞[9](2014)在《光网络核心节点交换矩阵与管控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信运营商对光网络进行维护的网管系统没有统一的界面、没有统一的网管接口,不同电信运营商的网管系统不能互联互通。这种网管系统间各自为政不互联的现象造成了资源极大的浪费,包括人力资源、系统开发和维护的重复劳动等。造成这一严重浪费现象的历史根源是各大网络设备厂商都只是根据不同运营商的要求,定制不同的网管系统。但随着TCP/IP协议得到广泛的应用,各大设备厂商的网络设备都支持TCP/IP协议,使基于SNMP协议的网管系统可能在所有网络设备上运行。基于此,本论文之一提出基于SNMP协议的网管系统设计,为光网络管理提供统一的操作用户局面。另外,在传统光网络中,光交换节点的控制需要大量人工操作,降低了网络运行的可靠性。基于此,本论文之二提出由网管系统智能控制的光网络交换节点的设计。本论文研究内容分两部分,一是基于SNMP协议的网管设计,二是由网管系统智能控制的光网络交换节点的设计。首先,基于SNMP协议的网管系统运行在TCP/IP网络中,具有较广泛的适用性和可扩展性。而且,此网络系统提供非常简洁的网管操作界面。此部分研究内容包括分析传统网管系统的设计,提出集中式网管结构,对网管进行分层设计,对网管系统进行模块划分,设计网管模块间接口。其次,由网管系统智能控制的光网络交换节点的设计的研究内容包括光交换矩阵的设计,光交换节点与网管控制的接口设计。本论文所取得的成果有:1、提出基于SNMP协议的网管系统,有效解决了大多数网络设备的统一管理的问题。2、提出由网管系统控制的光交换节点的设计,解决了光交换节点智能化的控制。

郭秉礼[10](2011)在《智能光网络中的管控技术与资源优化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智能光网络作为下一代光传送网发展的主要方向,其业务提供与网络管控过程的智能性、动态性不仅满足了电信业务迅猛增长的带宽需求,而且契合了数据业务的突发特征。同时,随着电信业务的进一步演进,以及网络智能化向网络边缘和业务层延伸的全网智能化趋势,推动了光网络由技术驱动型向业务驱动型网络的转变,进而对现有智能光网络在业务提供智能化、差异化,管控技术的灵活性、动态性等方面提出挑战。其中,网络管控技术与资源优化技术作为智能光网络中的两项支撑性技术,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在多项国家项目与企业合作项目的支持下,作者对智能光网络中的业务提供、联合路由、可生存映射以及系统容错等技术做了大量调查研究、理论创新、仿真实验和设计开发工作,形成了一些创新性成果。本博士学位论文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针对具有复杂业务逻辑、严格QoS要求的电信级业务的支撑技术,提出了基于管控协同机制的业务提供框架。该框架依赖于管理和控制平面的信息交互、功能协作,并结合了基于策略的网管系统和移动代理(用于支持基于策略网管的实现和实现分布式网管智能)的实现,能够实现有端到端物理约束的智能业务提供和实时动态的业务管理,达到了资源优化利用的目的。2、本论文研究了多域光网络中的端到端资源预留问题,通过揭示原有串行信令在大规模分域网络中的适用性问题,提出了基于并行快速消息分发机制的P-RSVP (Parallel RSVP)协议,通过仿真验证了P-RSVP在跨域LSP的端到端资源预留中的有效性。一方面,P-RSVP大幅度降低了LSP端到端资源预留的时延;另一方面,显着缩短了资源可用性信息收集过程与预留过程的时间间隔,进而避免了不同LSP预留过程导致的资源冲突,提高了资源的可用性。3、对IP over WDM网络中的业务端到端时延问题进行研究,特别针对业务需要二次汇聚时,由于路由器侧排队造成的业务时延问题,创新性地提出了考虑节点负载的联合路由算法—LBA (Load Balanced Algorithm),通过仿真分析可知,算法有效地实现了全网的业务均衡,进而缩短了业务的端到端时延,同时降低了全网的业务阻塞率。4、在IP over WDM网络中,创新性地提出了动态网络下的可生存映射问题,并设计了包含动态路由(DR)和逻辑拓扑重映射(RILT)两个策略的在线算法,以尽量减少可重构的逻辑拓扑中的危险割集,从而提高了故障情况下逻辑拓扑的连通性,最大限度地使受损业务在IP层恢复。为IP over WDM网络中动态业务下,基于IP层的业务恢复设计提供了参考。5、在分布式计算业务部署中,IT资源与网络资源需要联合分配的背景下,分析系统级容错策略实施的具体要求,提出了基于认知机理的异构资源统一控制框架。并针对现有单功能节点(IT资源)故障下的容错机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虚拟化资源的动态迁移技术,提出了FD-EVN (Failure Dependent-Enhanced Virtual Network)的实现方案,并通过大量的仿真证明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与现有的容错机制相比,FD-EVN大大节省了冗余资源的消耗,提高了网络资源和IT资源的使用效率,改善了业务接纳率、映射代价等网络性能。

二、一种光网络中统一网管的实现方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种光网络中统一网管的实现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冗余异构架构的管理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拟态防御技术
        1.1.2 Openflow技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拟态防御技术研究进展
        1.3.2 Openflow技术研究进展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第二章 基于冗余异构架构的管理控制系统的设计
    2.1 基于冗余异构架构的管理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
        2.1.1 系统总体设计要求
        2.1.2 拟态光传输系统总体架构
        2.1.3 基于冗余异构架构的管理控制系统的总体模型
    2.2 基于冗余异构架构的管理控制系统的多核通信设计
        2.2.1 基于冗余异构架构的管理控制系统的多核架构
        2.2.2 基于冗余异构架构的管理控制系统的共享内存和中断通信机制
    2.3 基于冗余异构架构的管理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2.3.1 基于冗余异构架构的管理控制系统的OFA分层结构
        2.3.2 基于冗余异构架构的管理控制系统的软件模块化设计
    2.4 基于冗余异构架构的管理控制系统的业务流程设计
        2.4.1 业务分类
        2.4.2 拓扑发现流程
        2.4.3 业务建立流程
        2.4.4 性能查询流程
    2.5 基于冗余异构架构的管理控制系统的攻击概率模型设计
    2.6 本章小节
第三章 基于冗余异构架构的管理控制系统的Opeflow协议扩展
    3.1 Openflow协议
        3.1.1 Openflow端口
        3.1.2 Openflow流表
        3.1.3 Openflow消息
    3.2 Openflow协议扩展需求分析
    3.3 Openflow协议扩展设计
        3.3.1 端口结构体扩展
        3.3.2 消息体扩展
    3.4 实验验证
        3.4.1 实验目的
        3.4.2 实验环境搭建
        3.4.3 实验结果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冗余异构架构的管理控制系统的开发与测试
    4.1 基于冗余异构架构的管理控制系统的开发
        4.1.1 环境搭建
        4.1.2 软件开发流程
    4.2 基于冗余异构架构的管理控制系统的网管App测试
        4.2.1 环境搭建
        4.2.2 App测试结果
        4.2.3 SDK输出调试
    4.3 基于冗余异构架构的管理控制系统的仿真实验与性能测试
        4.3.1 系统异构度计算
        4.3.2 系统攻击仿真
        4.3.3 性能测试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束语
    5.1 全文总结
    5.2 下一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2)卫星光网络组网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背景综述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卫星光通信发展现状
        1.2.2 卫星光网络发展现状
    1.3 本文研究工作
    1.4 本文结构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卫星光网络组网关键技术
    2.1 引言
    2.2 SDN技术
        2.2.1 SDN技术基础
        2.2.2 SDN技术在卫星网络中的应用
    2.3 MPLS技术
        2.3.1 MPLS技术基础
        2.3.2 MPLS技术在卫星网络中的应用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天地一体化网络仿真平台研究
    3.1 引言
    3.2 仿真平台架构
        3.2.1 平台模块组成
        3.2.2 平台内部交互
        3.2.3 平台管控架构
    3.3 功能设计
        3.3.1 网络物理架构
        3.3.2 网络拓扑构建
        3.3.3 网络路由计算
    3.4 仿真和分析
        3.4.1 星座性能分析
        3.4.2 拓扑仿真分析
        3.4.3 网络性能仿真
    3.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基于星间激光链路的组网协议研究
    4.1 引言
    4.2 组网协议架构
        4.2.1 平面架构
        4.2.2 模块架构
    4.3 管理平面设计
        4.3.1 管理中心
        4.3.2 网管代理
    4.4 控制平面设计
        4.4.1 连接控制模块
        4.4.2 路由模块
        4.4.3 信令模块
        4.4.4 链路模块
    4.5 传送平面设计
        4.5.1 传送平面代理
        4.5.2 硬件模块
    4.6 仿真和测试
        4.6.1 软件仿真
        4.6.2 硬件测试
    4.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工作展望
附录1: 缩略语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3)基于深度学习的多播光树构建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相关技术研究现状
        1.2.1 光网络中多播业务路由与资源分配研究现状
        1.2.2 光信噪比预测研究现状
        1.2.3 光树可用性预测研究现状
        1.2.4 智能光网络架构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内容与结构组成
        1.3.1 论文主要内容
        1.3.2 论文结构组成
第二章 基于多播流聚合的光树路由与资源分配
    2.1 相关技术介绍
        2.1.1 路由与频谱分配算法
        2.1.2 多播流聚合
    2.2 问题模型
        2.2.1 用户覆盖率定义
        2.2.2 调制格式感知的多播流聚合
    2.3 弹性光网络中基于多播流聚合的光树路由与资源分配方法
        2.3.1 最高调制格式感知的多播流聚合光树路由与资源分配方法
        2.3.2 最低调制格式感知的多播流聚合光树路由与资源分配方法
    2.4 仿真结果与分析
        2.4.1 网络拓扑
        2.4.2 仿真结果与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深度学习的光网络架构设计
    3.1 深度学习介绍
    3.2 基于深度学习的光网络总体体系结构
    3.3 基于深度学习的光网络架构实现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深度学习的光树信噪比与可用性预测
    4.1 机器学习在光网络中的应用
    4.2 基于深度学习的光树信噪比与可用性预测
        4.2.1 基于深度学习的光树信噪比预测
        4.2.2 基于深度学习的光树可用性预测
    4.3 仿真结果与分析
        4.3.1 网络拓扑与仿真平台
        4.3.2 光树信噪比预测仿真结果
        4.3.3 光树可用性预测仿真结果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工作总结
    5.2 后续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缩略语列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4)光网络宽带端到端判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PON技术现状与应用
        1.2.1 PON技术国外现状与应用
        1.2.2 PON技术国内现状与应用
    1.3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无源光网络技术原理
    2.1 无源光网络技术简介
        2.1.1 PON组网结构
        2.1.2 PON的上下行数据流原理
        2.1.3 目前主流的PON技术
    2.2 EPON技术简介
        2.2.1 EPON的技术特点
        2.2.2 EPON的基本原理
    2.3 GPON技术简介
        2.3.1 GPON的技术特点
        2.3.2 GPON系统的关键技术
    2.4 EPON和GPON的比较
    2.5 基于PON技术的FTTH接入方式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黑龙江电信PON组网设计
    3.1 PON组网模式
        3.1.1 OLT的组网模式
        3.1.2 ONU的组网模式
    3.2 PON接入网管理
        3.2.1 接入网设备管理
        3.2.2 接入层设备关键信息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光网络宽带端到端判障系统的设计与建设
    4.1 建设目标
    4.2 系统体系架构及定位
    4.3 PON网络判障相关数据采集
        4.3.1 PON网络数据采集
        4.3.2 客户属性数据采集
    4.4 建立光网络宽带用户资源树
        4.4.1 OLT-BRAS的物理路径
        4.4.2 OLT-BRAS的业务路径
    4.5 光网络宽带端到端判障规则的制定
    4.6 光网络宽带端到端判障功能设计
    4.7 系统硬件配置能力需求测算
        4.7.1 服务器性能标准介绍
        4.7.2 硬件能力测算依据
        4.7.3 应用服务器配置计算
        4.7.4 数据库服务器配置计算
        4.7.5 接口服务器配置计算
        4.7.6 系统存储容量计算
        4.7.7 计算结果及系统硬件配置建议
        4.7.8 系统硬件网络拓扑
    4.8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5)业务驱动的移动承载网络资源联合优化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面向业务驱动的移动承载网络
        1.1.1 移动承载网络的产生背景
        1.1.2 移动承载网络中的关键组网技术
        1.1.3 业务驱动下的移动承载网络特点
    1.2 移动承载网面临的挑战与关键问题
        1.2.1 面向业务多样性的资源部署问题
        1.2.2 面向业务动态性的资源调整问题
        1.2.3 面向资源异构性的联合优化问题
    1.3 移动承载网的研究现状
        1.3.1 移动承载网的相关研究工作
        1.3.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论文的组成和主要研究内容
        1.4.1 论文组成
        1.4.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面向潮汐业务的高能效动态光路调整策略研究
    2.1 面向高能效的动态光路调整问题的提出
    2.2 基于AWGR的无源WDM前传架构介绍
        2.2.1 C-RAN模型简介
        2.2.2 AWGR分解技术简介
        2.2.3 无源WDM前传架构简介
    2.3 最小化能源消耗问题
        2.3.1 问题描述
        2.3.2 最小化能源消耗ILP模型
    2.4 面向高能效的动态光路调整方案
    2.5 仿真结果分析
        2.5.1 仿真设置
        2.5.2 能源消耗分析
        2.5.3 部署成本分析
        2.5.4 插损和时延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面向业务隔离需求的RAN切片部署策略研究
    3.1 城域网中基于隔离的RAN切片映射问题的提出
    3.2 网络模型
        3.2.1 计算与带宽开销模型
        3.2.2 时延开销模型
        3.2.3 隔离等级模型
    3.3 基于隔离的RAN切片映射问题
        3.3.1 问题描述
        3.3.2 最小化开启节点ILP模型
    3.4 基于隔离的RAN切片映射方案
        3.4.1 隔离约束下的RAN映射机制
        3.4.2 基于隔离的RAN切片映射方案
    3.5 仿真结果与分析
        3.5.1 仿真设置
        3.5.2 结果讨论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面向业务动态需求的RAN切片调整策略研究
    4.1 动态RAN切片调整问题的提出
    4.2 网络模型与问题描述
        4.2.1 WDM/OTN城域聚合网络模型
        4.2.2 切片请求模型
        4.2.3 计算开销模型
        4.2.4 带宽开销模型
        4.2.5 问题构建
    4.3 基于流量预测的动态RAN切片调整策略
    4.4 仿真结果与分析
        4.4.1 仿真设置
        4.4.2 结果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面向高能效光路调整的控制平面开发与演示
    5.1 软件定义的移动承载网络
        5.1.1 软件定义移动承载网架构
        5.1.2 开源项目及OpenFlow介绍
    5.2 移动承载网络控制平面使能技术
        5.2.1 移动承载网络控制平面设计
        5.2.2 针对移动承载网络的OpenFlow协议扩展
    5.3 高能效光路调整实验演示
        5.3.1 实验场景搭建
        5.3.2 实验设计以及信令交互流程
        5.3.3 实验结果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缩略语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6)基于SNMP的光接收机和EOC统一网管软件的设计和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本论文所研究的内容
    1.4 论文的结构安排
    1.5 本章小结
2 光接收机和EOC统一网络管理系统分析
    2.1 HFC网络技术相关介绍
    2.2 EPON+EOC网络技术相关介绍
    2.3 网络管理系统
    2.4 标准化的SNMP网络管理协议
    2.5 数据库和SNMP开发包
    2.6 本章小结
3 光接收机和EOC统一网络管理系统设计
    3.1 管理系统设计目标
    3.2 管理系统具体设计
        3.2.1 管理系统的架构设计
        3.2.2 系统数据库的设计
        3.2.3 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
    3.3 本章小结
4 光接收机和EOC统一网络管理系统实现
    4.1 管理系统开发环境
    4.2 设备管理模块的实现
        4.2.1 设备数据采集、保存及显示实现
        4.2.2 设备信息数据的读写实现
    4.3 系统管理模块的实现
    4.4 数据库操作的实现
    4.5 本章小结
5 光接收机和EOC统一网络管理系统测试与分析
    5.1 网管系统测试环境
    5.2 网管系统功能测试
        5.2.1 设备管理模块测试
        5.2.2 系统管理模块测试
    5.3 网管系统功能测试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光网络中管理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光网络中网络管理技术发展研究背景
    1.2 选题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
        1.2.1 选题研究现状
        1.2.2 研究意义
    1.3 论文主要工作及结构安排
第二章 基于SNMP协议的智能多业务光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1 网络管理的关键技术和协议
    2.2 基于SNMP协议的MSTP网管相关技术介绍
        2.2.1 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
        2.2.2 SNMP 协议
    2.3 智能多业务光传输设备网管系统的总体设计和功能实现
        2.3.1 网管总体设计目标
        2.3.2 网管整体架构
        2.3.3 MIB库设计
        2.3.4 网管管理端详细设计
    2.4 系统功能测试结果及多厂家互联互通测试结果
        2.4.1 网管系统功能测试
        2.4.2 多厂商设备互联互通测试结果
    本章小结
第三章 OTN系统的网管协议解析适配技术研究
    3.1 OTN 网络管理系统研究
        3.1.1 OTN及OTN管理系统简介
        3.1.2 OSC光监控通道
    3.2 OTN网管智能适配方案
        3.2.1 OTN网管适配需求
        3.2.2 OTN网管智能适配方案
    3.3 网管命令记录、解析和适配
        3.3.1 配置类指令的采集与解析
        3.3.2 主动上报指令的采集与解析
        3.3.3 轮询类指令的采集与解析
        3.3.4 OTN网管智能适配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软件定义光网络(SDON)的研究
    4.1 软件定义网络(SDN)与软件定义光网络(SDON)
        4.1.1 软件定义网络
        4.1.2 软件定义光网络
    4.2 软件定义光网络架构的优势与不足
        4.2.1 SDON中存在的问题
        4.2.2 软件定义光网络架构
        4.2.3 软件定义光网络架构的不足
    4.3 改进的软件定义光网络架构
        4.3.1 改进的软件定义光网络架构
        4.3.2 虚拟组件层
        4.3.3 SDON控制器设计
    4.4 改进的软件定义光网络架构可行性验证
        4.4.1 实验原理
        4.4.2 实验所需软硬件设备
        4.4.3 实验设计及实验数据
        4.4.4 实验总结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软件定义光网络中管理技术的研究
    5.1 软件定义光网络管理技术研究现状
        5.1.1 软件定义光网络发展现状
        5.1.2 软件定义光网络管理技术研究现状
    5.2 软件定义光网络管理技术设计方案
    5.3 基于虚拟组件的SDON管理平台研究与设计
        5.3.1 软件定义光网络管理平面设计
        5.3.2 软件定义光网络虚拟组件层管理模块设计
        5.3.3 软件定义光网络管理平面软件实现
    5.4 软件定义光网络管理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5.4.1 软件定义光网络管理技术存在的问题
        5.4.2 基于虚拟组件的SDON管理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工作总结与展望
    6.2 研究生阶段其他工作总结
缩略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光网络设备中网管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光网络背景和现状
    1.2 论文研究意义
    1.3 研究生期间主要工作
    1.4 论文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第二章 光网络的网络管理研究
    2.1 光网络及其设备原理
        2.1.1 光网络结构
        2.1.2 光网络设备功能
        2.1.3 OSC光监控通道
    2.2 光网络的网络管理设计
        2.2.1 网管需求分析
        2.2.2 整体架构设计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OTN系统网管智能适配技术的研究
    3.1 数据捕获和分析工具介绍
        3.1.1 数据捕获工具Wireshark
        3.1.2 数据分析比对工具
    3.2 网管智能适配需求和方案
        3.2.1 适配需求
        3.2.2 适配方案
    3.3 本地网管命令的记录与解析
        3.3.1 轮询类命令
        3.3.2 执行类命令
        3.3.3 告警类命令
    3.4 OSC通道网管信息的记录与解析方案设计
        3.4.1 记录方案设计与测试
        3.4.2 解析方案及封装协议
    3.5 网管智能适配软件的设计
        3.5.1 适配软件需求分析
        3.5.2 适配软件整体架构
        3.5.3 本地网管命令的上层数据处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SDH智能多业务光传输设备网管的设计与实现
    4.1 SDH传输系统
        4.1.1 SDH技术原理及结构
        4.1.2 SDH设备的网管需求
    4.2 基于SNMP协议的网络管理技术
        4.2.1 SNMP管理模型
        4.2.2 SNMP在SDH网管系统中的应用
    4.3 SDH智能多业务光传输设备网管系统的设计
        4.3.1 设备原理与结构
        4.3.2 网元管理系统的总体架构
        4.3.3 网元管理系统管理端的详细设计
    4.4 智能多业务光传输设备网管系统的实现
        4.4.1 开发工具包Twaver Java
        4.4.2 系统拓扑管理界面的实现
        4.4.3 系统配置管理界面的实现
        4.4.4 系统故障管理界面的实现
        4.4.5 系统性能管理界面的实现
        4.4.6 用户管理及系统日志界面的实现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WSS型ROADM设备的网管研究
    5.1 网管总体研究目标
        5.1.1 基于WSS型ROADM设备背景
        5.1.2 设备网管需求和目标
    5.2 设备总体设计和网管实现方案
        5.2.1 关键技术研究
        5.2.2 设备模块化设计
        5.2.3 网管整体实现方案
    5.3 各光模块原理及其嵌入式网管设计与实现
        5.3.1 光波长交换模块WSS
        5.3.2 光层性能监测模块OPM
    5.4 北向网管架构
        5.4.1 SNMP管理架构
        5.4.2 SDN控制管理架构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后续工作展望
缩略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光网络核心节点交换矩阵与管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3.1 光网络核心节点控制平面功能设计与实现
        1.3.2 光网络核心节点管理平面功能设计与实现
        1.3.3 光网络核心节点光交换矩阵的设计与实现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基于SNMP协议的网管系统的设计
    2.1 TCP/IP协议介绍
        2.1.1 物理层
        2.1.2 数据链路层
        2.1.3 网络层
        2.1.4 传输层
        2.1.5 应用层
    2.2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的介绍
        2.2.1 SNMP概述
        2.2.2 SNMP的协议部分
        2.2.3 SNMP的管理信息库
    2.3 基于SNMP协议的网管的总体设计
        2.3.1 网管的拓扑结构
        2.3.2 网管界面角度分析网管设计
    2.4 光网络的分层结构图
        2.4.1 管理平面
        2.4.2 控制平面
        2.4.3 传送平面
    2.5 网管系统的模块划分及简单概述
        2.5.1 图形用户界面模块
        2.5.2 数据库模块
        2.5.3 通信模块
        2.5.4 消息协议模块
        2.5.5 消息处理模块
        2.5.6 消息封装解析模块
        2.5.7 路由模块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管控平面的设计
    3.1 消息协议
        3.1.1 消息基本格式
    3.2 数据库设计
        3.2.1 节点类型表
        3.2.2 节点表
        3.2.3 光纤表
        3.2.4 波长表
    3.3 图形界面模块
        3.3.1 功能区一:网络拓扑
        3.3.2 功能区二:流量监测
        3.3.3 功能区三:故障告警
        3.3.4 功能区四:业务信息
    3.4 通信模块
        3.4.1 Socket 模块
        3.4.2 Telnet 模块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核心交换节点的设计
    4.1 全光交换的概念及应用背景
    4.2 核心交换节点的设计
    4.3 三入三出核心节点设计
        4.3.1 三入三出核心交换矩阵结构设计
        4.3.2 输入输出端
        4.3.3 三入三出核心交换节点控制部分
    4.4 四入四出核心节点设计
        4.4.1 4×4光开关模块
        4.4.2 核心节点控制部分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10)智能光网络中的管控技术与资源优化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1.1 智能光网络的提出与发展
        1.1.2 智能光网络中的管理与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1.1.3 智能光网络中的资源优化技术研究现状
        1.1.4 智能光网络演进过程对管控技术与资源优化技术的新需求
    1.2 论文主要工作和创新点
    1.3 论文结构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智能光网络中管控协同的业务提供技术
    2.1 智能光网络业务提供中的问题分析
        2.1.1 智能光网络在业务提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2 本章关注的问题
    2.2 基于管控协同机制的业务提供框架
        2.2.1 新兴业务提供过程中管控协同需求分析
        2.2.2 管控协同机制的相关研究
        2.2.3 基于管控协同的业务框架设计
        2.2.3.1 基于移动代理和策略的网络管理系统
        2.2.3.2 分布式管控协同模块
        2.2.4 管控协同应用策略设计与性能验证
        2.2.4.1 网络环境与策略设计
        2.2.4.2 仿真与性能分析
    2.3 多域光网络中基于PCE的分布式预留机制
        2.3.1 多域光网络中PCE的引入与现有资源预留机制介绍
        2.3.2 并行预留机制及相应的RSVP协议扩展
        2.3.2.1 多域快速并行RSVP预留方式
        2.3.2.2 对RSVP的扩展
        2.3.3 仿真与性能分析
    2.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IP OVER WDM中的联合路由与可生存映射研究
    3.1 IP OVER WDM网络及其跨层优化问题
        3.1.1 IP over WDM网络及跨层优化问题的引入
        3.1.1.1 IP over WDM网络
        3.1.1.2 IP over WDM中的跨层优化问题
        3.1.2 跨层优化问题的建模方法
        3.1.2.1 网络模型
        3.1.2.2 业务模型
    3.2 考虑节点负载均衡的联合路由技术
        3.2.1 联合路由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2.2 考虑节点负载均衡的联合路由算法实现
        3.2.2.1 混合拓扑的绘制
        3.2.2.2 权值的选择与目标函数的选取
        3.2.2.3 算法实现
        3.2.2.4 仿真与性能分析
        3.2.3 问题小结
    3.3 IP OVER WDM网络中的可生存性映射技术
        3.3.1 IP over WDM中可生存性映射问题的引入与相关研究进展
        3.3.2 考虑动态业务下的可生存映射问题及解决办法
        3.3.2.IP over WDM中基于动态业务的可生存映射问题
        3.3.2.2 问题的数学定义及相关的理论分析
        3.3.2.3 算法实现
        3.3.2.4 仿真与性能分析
        3.3.3 问题小结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分布式计算业务提供中的系统级容错机制研究
    4.1 分布式计算环境下的异构网络统一控制框架
        4.1.1 相关问题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4.1.2 统一控制框架介绍
    4.2 考虑IT节点失效的容错策略设计
        4.2.1 问题的提出
        4.2.2 相关问题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4.2.3 FD-EVN方案
        4.2.3.2 问题的数学描述
        4.2.3.3 算法实现
        4.2.4 仿真与性能分析
        4.2.5 问题小结
    4.3 小结
    参考文献
结束语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四、一种光网络中统一网管的实现方案(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冗余异构架构的管理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张永壮.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2]卫星光网络组网技术研究[D]. 张宇.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3]基于深度学习的多播光树构建技术研究[D]. 张路.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5)
  • [4]光网络宽带端到端判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薛东亮.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20(02)
  • [5]业务驱动的移动承载网络资源联合优化技术研究[D]. 于浩.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1)
  • [6]基于SNMP的光接收机和EOC统一网管软件的设计和实现[D]. 李钲堂.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3)
  • [7]光网络中管理技术的研究[D]. 牟弘阳. 北京邮电大学, 2015(08)
  • [8]光网络设备中网管技术的研究[D]. 张洋. 北京邮电大学, 2014(04)
  • [9]光网络核心节点交换矩阵与管控技术研究[D]. 郭鹏飞. 北京邮电大学, 2014(04)
  • [10]智能光网络中的管控技术与资源优化问题研究[D]. 郭秉礼. 北京邮电大学, 2011(12)

标签:;  ;  ;  ;  ;  

一种光网络统一网络管理的实现方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