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TMS320F2XX在有源电力滤波器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陆小辉[1](2020)在《频率自适应重复控制及逆变器控制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再生能源和分布式发电的发展,并网逆变器及其入网电流控制策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本文以单相并网逆变器的入网电流谐波抑制控制为主要研究内容,介绍了自适应重复控制的设计方案,对其稳定性、参数设计和对电网频率变化的适应性进行了研究。首先,根据LCL并网逆变器拓扑结构建立了其数学模型,参照技术指标要求设计了电感、电容参数。分析了无源阻尼和电容电流反馈有源阻尼方案的谐振峰阻尼效果,并比较了其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然后阐述了传统重复控制的原理,并对其稳定性和谐波抑制能力进行分析。针对解决重复控制器周期性延迟,系统动态性能差的问题,有学者提出比例积分多谐振(Proportional Integral Multi-Resonant,PIMR)控制方案以提高系统动态响应速度和稳态精度。文中介绍了 PIMR控制器的设计方案,分析了 PIMR控制器的稳态性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无限脉冲响应滤波器(IIR)的频率自适应PIMR(Frequency Adaptive PIMR,FA-PIMR)方案以提高并网逆变器的稳态性能。当电网频率变化时,可以在线调整IIR滤波器的系数,使FA-PIMR控制器的谐振频率接近实际的电网频率,使系统能够保持良好的谐波抑制性能。最后,搭建了并网逆变器的MATLAB/Simulink仿真模型和DSP控制的实验平台,对于并网逆变器的综合设计和自适应重复控制器策略进行了仿真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IIR滤波器的自适应重复控制系统能够在电网频率偏移的情况下保持良好的谐波抑制能力。
杜芳洲[2](2016)在《单相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提出由于单相电网中的的各类型非线性负载的大量使用,使得单相电网遭受了严重污染,为对单相电网进行有效治理,需要开发适合单相电网的有源电力滤波器(APF)。目前,对APF的研究主要集中三相APF中,而对适用于单相电网的单相APF则很少关注,对单相APF的控制策略也研究不多。针对这一现状,本文以实际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单相并联型APF拓扑结构为例,对单相APF的控制策略中涉及的关键内容,如虚拟信号构造、补偿指令电流提取和闭环控制参数设计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研究了一种基于d-q检测法的单相并联型APF控制策略。针对单相系统无法利用在三相系统中广泛使用的d-q理论的不足,该方法在构造与电网电压、电流正交的虚拟电压、电流分量的基础上,采用d-q理论推导出了单相并联型APF补偿电流指令(包括谐波补偿电流分量、无功补偿电流分量和有功补偿电流分量)的表达式并构建了适用于单相APF控制的双环控制策略。对APF在启动、正常运行和负载突变状况下的动态响应过程及APF稳态运行时补偿效果的仿真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2)为简化双环控制策略的不足,提出一种功率预测算法的单环控制策略,在该控制策略中,通过功率预测算法求取了用于稳定APF直流侧电容电压而必须从电网吸收的有功功率表达式,进而获得实际工作状态下补偿电流指令。通过仿真分析了APF在启动、正常运行和负载突变状况下的动态响应过程,以及通过仿真和实验分析了APF稳态运行的补偿效果,这些结果验证了由于功率预测法的使用能取消常规方法中必须具备的电压调节环节而仅采用单闭环控制策略来对APF进行控制,因而具有控制参数设定简单和系统的动态响应快等特点。(3)搭建了单相并联型APF实验平台,详细介绍了主电路参数设计、单相锁相环设计,单相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技术、各个硬件功能模块和软件流程的设计。
董世钊[3](2015)在《有源电力滤波器的控制策略研究》文中提出随着配电网中变频器、开关电源设备数量的激增,由此带来的谐波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电能质量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有源电力滤波器(Active Power Filters)因可以实时抑制谐波电流并进行无功功率补偿,自1976年提出后,便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研究的对象为应用广泛的三相三线制并联型APF,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理论推导了APF在ABC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该模型为非线性强耦合系统,控制系统复杂。为简化控制系统,对其模型采用坐标变换,得到了APF在αβ和dq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第二,简单介绍了常见的谐波电流检测方法和电流控制方法的工作原理,指出了这些方法的优劣利弊。对常规控制策略出现的谐波检测不准和电流控制不准这两个问题给出了解决办法,提出了一种基于VPI(Vector Proportional Integral)型谐振控制的新型控制策略。该策略具有检测量少、控制结构简单、无需谐波检测、可选谐波补偿等的特点,理论分析表明其具有优良的补偿性能。第三,设计了实验样机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并搭建了实验样机。对主电路参数的选择和控制电路的设计进行了详细介绍,并给出了样机主电路的参数;简单介绍了软件部分的编写,给出了主程序和中断程序的流程框图。第四,搭建了Smulink仿真模型和实验样机,在Smulink仿真模型中对提出的控制策略进行了大量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其具有较好的补偿效果。在实验样机上分别对比验证了滞环控制、三角波比较控制和本文提出的VPI型谐振控制的补偿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控制策略可实现选谐波补偿的功能,补偿效果与Smulink仿真结果吻合:与常规控制策略相比,其具有较好的动态和稳态补偿性能,稳态补偿效果明显。
武涛[4](2014)在《输电系统中有源电力滤波器的设计与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大量的电力电子设备规模化的使用,在输电系统中产生了大量的谐波,致使电能质量的污染日益严重,并对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因此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抑制谐波和提高电能质量。目前世界上抑制谐波的技术主要有两种:一是从谐波源头入手,优化用电设备;二是并联或者串联滤波装置,而有源电力滤波器(APF)在技术上是公认的治理谐波污染的最佳手段之一,对其做应用性研究具有非常大的实际意义。本篇文章重点探讨指令电流运算理论分析和具体电路的设计,对如何实时检测出三相三线制供电系统和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谐波分量做了深入的分析。本文介绍了谐波的概念,分析了谐波对输电系统的危害,并阐述了对谐波的治理方法。接着讨论了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p-q理论和Clarke变换在其三相三线制系统中的应用,并通过改进算法推广到三相四线制系统中。然后介绍了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主要结构和用于电流波形正弦化控制算法的原理,并对其正序电压检测器和锁相环进行了介绍,以及在三相四线制系统中的运用。最后对APF系统进行软硬件设计,主要包括基于TMS320F2812芯片设计的谐波电流运算系统,和其外围电路模块,例如电源电路、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驱动电路、人机界面模块和直流侧电压测量电路。然后介绍了软件开发环境和设计原则,编写了软件流程图。最后利用MATLAB7.0/Simulink6.0对设计的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进行系统仿真,结果肯定了文中对软硬件设计的可行性。本文的实验成果对APF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谢川,贺超,闫辉,杨华,陈国柱[5](2013)在《基于频率自适应广义积分控制器选择性谐波电流控制策略》文中指出为提高有源电力滤波器的补偿性能,提出一种基于频率自适应广义积分控制器的电流控制策略。在两相静止坐标系下,对基波和某些指定次谐波分别设置对应的广义积分控制器,利用其无穷大开环增益和频率选择特性,实现谐波电流的无静差和选择性跟踪补偿。控制器采用直接离散域设计,避免数字化过程引入控制器性能偏差或偏谐。广义积分控制器频率自适应策略是通过保持基波周期采样点数恒定方式实现,保证电网频率波动情况下,控制器仍能对各次谐波实现高增益和选择性。实验结果验证所提出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姜静[6](2013)在《低损耗有源滤波器关键技术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现代化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电力电子产品的普遍使用,电网污染情况日趋严重。有源滤波器作为治理谐波污染最有效的手段,在我国逐步占据市场,其研究和应用成为了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技术中一个新的热点。有源滤波器具有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等一系列优点,但是其同时也存在造价较高、损耗较大的缺点,这些缺点使得有源滤波器的安装成本和使用成本相对较大,影响了其性价比的提升。因此,在不降低有源滤波器的其他方面综合性能的同时,降低其开关损耗,具有研究意义和应用前景。本文分析了影响有源滤波器功率损耗的关键因素,拟通过改进具有快速响应、补偿精度高等优点的滞环控制策略,在保持相同补偿性能的情况下,减小有源滤波器的开关工作频率和功率损耗,提高其利用效率。针对电流控制策略,本文提出了基于空间矢量的变环宽滞环控制方法。通过内外两组滞环比较器相结合,跟踪判定参考电压矢量区域,从而实现最优电压矢量的电流控制。通过极值求取和曲线拟合的方式,寻找与开关损耗相关的电流绝对值范数波动幅值和滞环宽度调整值之间的关系式,根据补偿电流绝对值范数的波动情况实时调节滞环宽度。这种改进后的最优电压矢量滞环控制方法,能有效降低开关频率,同时在保持较高控制精度的情况下,进一步减小开关损耗。本文还提出了一种动态调节直流侧电压的智能控制方法,以达到满足补偿性能情况下开关损耗最低的目的。改变了以往直流侧电压按最大补偿需求固定设定的工作方式,针对直流侧电压临界值计算困难的问题,将神经网络智能算法应用到最优电压值的求取。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动态调节直流侧电压的控制方法,能自适应电网电压和负载工作特性的变化,实现补偿性能和功率损耗的综合最优化。同时,本文还介绍了所研制的APF实验平台的主电路和控制系统电路。通过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公式推导,讨论了主电路交流侧电感、直流侧电容以及滤波电容的参数设计方法。详细讲解了控制电路的系统结构和设计思路,并描述了控制程序中软启动、软件锁相、谐波检测和驱动控制等程序流程。最后在所研制的实验平台上进行实验,根据实验结果验证本文研究内容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时国平,王长春,许卫兵,钱叶旺[7](2010)在《基于双DSP的三相四桥臂APF的研究》文中认为针对配电网三相四线制系统的谐波、零线抑制以及有源电力滤波器(APF)补偿的实时性问题,提出了双DSP控制的三相四桥臂APF方案。主电路采用三相四桥臂结构的逆变器,由其产生的补偿电流与负载的有害电流分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此经该滤波器补偿后,电源电流的谐波和零线电流可得到很好的抑制。数字控制主要由两片TMS320F2812 DSP芯片完成,分别负责信号数据的采集和指令电流的运算,从而大大提高了系统的运行速度,保证了APF补偿的实时性。介绍了三相四桥臂APF的数学模型、工作原理、检测和控制方式,并对系统的硬件构成和软件主程序流程作了阐述,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黄汝岱[8](2011)在《有源电力滤波器谐波补偿控制策略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非线性负载特别是大量电力电子器件在厂矿、交通、通讯以及家用电器中的广泛应用,在给电能的交换和应用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对电网产生了严重的污染,如谐波、无功和电压波动等问题。由于用户对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无源滤波器已不能满足要求,性能更加优越的有源滤波器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介绍了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分类,分析了几种常用的谐波检测方法和补偿电流控制策略,并使用MATLAB/SIMULINK软件进行了仿真。最终选择了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ip- iq谐波检测方法检测谐波电流,采用三角波比较控制的策略控制补偿电流的产生。本文以已完成的一套30kVA有源电力滤波器样机系统为基础进行研究,该样机系统控制核心为TMS320F2812 DSP。在此样机系统基础上,本文重新设计了采样电路,完善了EXB841驱动的保护电路,对直流侧电压的控制环节进行了改进,根据所选的谐波电流检测方法和补偿电流控制策略重新编写了相应的软件程序。并制成一套100kVA的有源电力滤波器样机系统,进行了样机的整机运行试验,并对所获得的数据信息进行了分析。
徐亚楠[9](2011)在《有源电力滤波器谐波实时检测方法的研究》文中指出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对国民经济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时也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电力系统谐波污染。谐波的严重危害使得抑制谐波提高电能质量成为电力工作者面临的重大挑战。本设计以带电阻负载的三相整流桥为谐波源,研制了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样机并对其进行谐波补偿。谐波实时检测作为有源电力滤波器研究的关键技术之一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文章首先讨论了三种常用的谐波实时检测方法,通过仿真比较最后选取自适应检测方法,并对其进行了改进。通过对有源电力滤波器样机检测部分的软硬件设计及实验,验证了此方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最后开发了谐波检测平台,为谐波检测提供了开放性平台,为其他谐波检测方法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钱叶册[10](2010)在《基于DSP的三相四线制有源滤波器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配电网三相四线制系统的谐波、零线抑制以及有源电力滤波器补偿的实时性问题,提出了双DSP控制的三相四桥臂有源电力滤波器方案。主电路采用三相四桥臂结构的逆变器,由其产生的补偿电流与负载的有害电流分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从而使经该滤波器补偿后,电源电流的谐波和零线电流得到很好的抑制。数字控制方面主要由两片TMS320F2812DSP芯片完成。一片DSP主要负责信号数据采集;另一片DSP主要负责指令电流的运算。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系统的运行速度,保证了有源电力滤波器补偿的实时性。本文介绍了三相四桥臂有源电力滤波器的数学模型、工作原理、检测和控制方式,并对系统的硬件构成和软件主程序流程作了阐述。通过MATLAB软件仿真验证了此方案的可行性。
二、TMS320F2XX在有源电力滤波器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TMS320F2XX在有源电力滤波器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频率自适应重复控制及逆变器控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其研究意义 |
1.2 并网逆变器入网电流控制策略研究现状 |
1.3 重复控制研究现状 |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LCL并网逆变器建模及参数设计 |
2.1 单相LCL型并网逆变器模型 |
2.2 无源阻尼和有源阻尼 |
2.3 LCL滤波器参数设计 |
2.3.1 滤波电容的设计 |
2.3.2 逆变器侧电感的设计 |
2.3.3 电网侧电感的设计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频率自适应重复控制在并网逆变器中的应用 |
3.1 重复控制原理 |
3.2 频率自适应重复控制设计 |
3.2.1 分数延迟IIR滤波器的设计 |
3.2.2 FA-PIMR的设计 |
3.2.3 稳定性分析 |
3.2.4 谐波抑制分析 |
3.3 参数设计 |
3.3.1 比例增益设计 |
3.3.2 零相位低通滤波器设计 |
3.3.3 补偿器S(z)设计 |
3.3.4 相位补偿器的设计 |
3.3.5 重复控制增益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仿真和实验分析 |
4.1 仿真分析 |
4.1.1 锁相环PLL |
4.1.2 电网频率为49.6Hz时 |
4.1.3 电网频率为50.4Hz时 |
4.2 实验结果分析 |
4.2.1 DSP28335结构 |
4.2.2 A/D模块功能 |
4.2.3 MATLAB/Simulink代码自动生成 |
4.2.4 实验波形分析 |
4.3 本章总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本文总结 |
5.2 研究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 |
致谢 |
(2)单相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单相并联型APF的发展状况 |
1.3 单相并联型APF工作原理 |
1.4 补偿电流指令获取的研究现状 |
1.5 控制方式的研究现状 |
1.6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安排 |
第二章 基于d-q检测法的单相并联型APF |
2.1 单相并联型APF拓扑结构 |
2.2 系统控制框图 |
2.3 d-q检测法原理 |
2.4 补偿电流指令的求取 |
2.4.1 理想状态下补偿电流指令的求取 |
2.4.2 实际工作状态下补偿电流指令的求取 |
2.5 控制系统的设计 |
2.6 系统仿真研究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功率预测法的单相并联型APF |
3.1 系统控制框图 |
3.2 p-q理论原理 |
3.3 补偿电流指令求取 |
3.3.1 理想状态下补偿电流指令的求取 |
3.3.2 实际工作状态下补偿电流指令的求取 |
3.4 APF吸收的有功功率求取 |
3.5 控制系统的设计 |
3.6 系统仿真与实验研究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参数及软硬件设计 |
4.1 主电路参数设计 |
4.1.1 直流侧电压参考值设计 |
4.1.2 直流侧电容容量设计 |
4.1.4 交流侧滤波电感设计 |
4.2 单相数字锁相环 |
4.3 单相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技术 |
4.4 硬件平台设计 |
4.4.1 系统硬件总体框图 |
4.4.2 DSP控制电路设计 |
4.4.3 IGBT驱动电路的设计 |
4.4.4 信号检测与调理电路的设计 |
4.5 硬件平台的搭建 |
4.6 控制程序设计 |
4.6.1 主程序设计 |
4.6.2 中断程序设计 |
4.6.3 软件抗干扰设计 |
4.7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3)有源电力滤波器的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电力系统谐波的产生及危害 |
1.2 谐波的治理措施 |
1.3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1.4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分类 |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原理及模型 |
2.1 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基本原理 |
2.2 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数学模型 |
2.2.1 三相静止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
2.2.2 αβ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
2.2.3 dq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谐波检测及电流控制策略 |
3.1 常规控制策略 |
3.1.1 谐波检测方法 |
3.1.2 电流控制方法 |
3.2 本文提出的控制策略 |
3.2.1 VPI型谐振控制器 |
3.2.2 STF滤波器 |
3.2.3 基于VPI型谐振控制和STF滤波器的控制策略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DSP控制的有源电力滤波器的设计 |
4.1 硬件系统设计 |
4.1.1 主电路设计 |
4.1.2 控制电路设计 |
4.1.3 驱动电路设计 |
4.2 软件系统设计 |
4.2.1 主程序设计 |
4.2.2 ADC中断程序设计 |
4.2.3 子程序设计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有源电力滤波器仿真和实验结果 |
5.1 Simulink仿真 |
5.2 试验样机调试 |
5.3 系统实验结果 |
5.3.1 滞环控制 |
5.3.2 三角波比较控制 |
5.3.3 本文控制策略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和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
(4)输电系统中有源电力滤波器的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Contents |
1 绪论 |
1.1 输电系统的谐波分析及其危害 |
1.2 谐波的治理 |
1.3 谐波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 |
1.4 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模型 |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2 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谐波检测算法的研究 |
2.1 p-q理论的基础 |
2.2 基于Clarke变换的三相瞬时有功功率 |
2.3 三相三线制系统中的p-q理论 |
2.4 三相四线制系统中的p-q理论 |
2.4.1 p-q理论在三相四线制系统中的分析 |
2.4.2 改进型p-q理论在三相四线制系统中的应用 |
2.5 本章小结 |
3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工作原理及模型 |
3.1 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组成 |
3.2 三相三线制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设计 |
3.2.1 用于电流波形正弦化控制的有源滤波器 |
3.2.2 正序电压检测器 |
3.2.3 锁相环(PLL)电路 |
3.3 三相四线制的并联有源电力滤波器 |
3.3.1 有源滤波器的直流电压调节器 |
3.3.2 系统参数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4 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硬件设计 |
4.1 DSP控制器系统简介 |
4.1.1 TMS320F2812中ADC模块 |
4.1.2 中断系统 |
4.1.3 事件管理器EV |
4.2 电流和电压数据的采样和转换 |
4.2.1 采用传统方式对谐波进行检测 |
4.2.2 采用专用的芯片来检测谐波 |
4.3 基于TMS320F2812控制器的主要硬件设计 |
4.3.1 电源设计 |
4.3.2 IGBT的驱动缓冲电路 |
4.3.3 LCD液晶显示单元设计 |
4.3.4 直流侧电容电压检测电路 |
4.4 本章小结 |
5 有源电力滤波器系统软件设计 |
5.1 TMS320F2812软件开发工作环境与设计原则 |
5.1.1 TMS320F2812集成开发环境CCS |
5.1.2 软件设计原则 |
5.2 系统软件结构及功能 |
5.2.1 主程序的设计 |
5.2.2 A/D转换子程序的设计 |
5.2.3 测量谐波电流程序的设计 |
5.2.4 直流侧电容电压软件控制 |
5.2.5 PWM输出子程序 |
5.3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仿真模型及结果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6)低损耗有源滤波器关键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有源滤波器的发展趋势 |
1.3.1 提高有源滤波器的性能 |
1.3.2 优化补偿电流输出 |
1.3.3 降低有源滤波器的运行损耗 |
1.4 本文的工作及意义 |
第二章 有源滤波器的工作原理和损耗分析 |
2.1 有源滤波器的滞环控制原理 |
2.2 电压空间矢量理论分析 |
2.3 有源滤波器的损耗分析 |
2.3.1 有源滤波器的电感损耗 |
2.3.2 有源滤波器的逆变桥损耗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低损耗滞环电流控制策略 |
3.1 基于空间矢量的滞环控制方法 |
3.1.1 最优空间矢量控制原理 |
3.1.2 电流误差越限区域的判别 |
3.1.3 指令电压所在区域的判别 |
3.1.4 开关动作的选择 |
3.2 滞环宽度的影响分析 |
3.3 空间矢量滞环控制策略的改进 |
3.4 仿真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神经网络的动态直流电压控制策略 |
4.1 直流侧电压对 APF 的影响分析 |
4.1.1 直流侧电压对开关频率的影响 |
4.1.2 直流侧电压对功率损耗的影响 |
4.1.3 直流侧电压对补偿精度的影响 |
4.2 直流侧电压临界值选取的研究 |
4.3 动态直流电压控制策略的研究 |
4.3.1 BP 神经网络算法介绍 |
4.3.2 智能直流电压控制器的设计 |
4.3.3 BP 神经网络的设计与训练 |
4.4 仿真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并联型有源滤波器的实验研究 |
5.1 APF 实验平台 |
5.1.1 系统结构的设计 |
5.1.2 主电路参数的设计 |
5.1.3 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
5.2 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
5.2.1 锁相环程序 |
5.2.2 谐波检测程序 |
5.2.3 软启动程序 |
5.2.4 主程序流程 |
5.3 实验结果 |
5.3.1 软启动实验 |
5.3.2 APF 投运实验 |
5.3.3 直流电压动态调整实验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7)基于双DSP的三相四桥臂APF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三相四桥臂有源电力滤波器 |
2.1 工作原理 |
2.2 电流检测方法 |
2.3 电流控制方法 |
3 系统的设计[6] |
3.1 系统的硬件设计 |
3.2 系统的软件设计 |
4 实验结果 |
5 结论 |
(8)有源电力滤波器谐波补偿控制策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谐波的来源、危害及其治理 |
1-2-1 谐波的来源 |
1-2-2 谐波的危害 |
1-2-3 谐波的治理 |
§1-3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工作原理及分类 |
1-3-1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工作原理 |
1-3-2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分类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国外现状 |
1-4-2 国内现状 |
§1-5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有源电力滤波器谐波电流的检测方法及其仿真 |
§2-1 各种谐波电流检测方法的原理 |
2-1-1 模拟滤波器法 |
2-1-2 基于Fryze 时域分析的有功分离法 |
2-1-3 基于傅里叶分析的检测方法 |
2-1-4 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检测方法 |
2-1-5 自适应检测法 |
§2-2 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运算方式 |
2-2-1 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p-q 运算方式 |
2-2-2 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i_p-i_q 运算方式 |
2-2-3 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dq 运算方式 |
§2-3 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运算方式的仿真 |
2-3-1 p-q 运算方式的仿真及结果 |
2-3-2 i_p-i_q 运算方式的仿真及结果 |
第三章 有源电力滤波器谐波补偿的控制方法及其仿真 |
§3-1 有源电力滤波器谐波补偿控制方法的工作原理 |
3-1-1 三角波比较法 |
3-1-2 瞬时值滞环比较法 |
3-1-3 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控制法(SVPWM) |
3-1-4 单周控制法 |
3-1-5 无差拍控制法 |
§3-2 有源电力滤波器谐波补偿控制方法的仿真 |
3-2-1 三角波比较法仿真 |
3-2-2 瞬时值滞环比较法仿真 |
3-2-3 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控制法仿真 |
第四章 有源电力滤波器主电路参数的确定及软件设计 |
§4-1 有源电力滤波器主电路参数的确定 |
4-1-1 主电路类型的选择 |
4-1-2 直流侧电压的控制及其电压值的确定 |
4-1-3 直流侧电容值的选择 |
4-1-4 交流侧电感值的选择 |
4-1-5 功率器件的选择 |
§4-2 有源电力滤波器软件的设计 |
4-2-1 CCS 软件环境 |
4-2-2 程序设计 |
第五章 有源电力滤波器硬件电路及试验 |
§5-1 有源电力滤波器DSP 开发板的简介 |
5-1-1 ADC 模块 |
5-1-2 PWM 模块 |
§5-2 有源电力滤波器调理电路 |
§5-3 有源电力滤波器电压过零检测电路 |
§5-4 有源电力滤波器锁相环 |
§5-5 有源电力滤波器光耦板 |
§5-6 有源电力滤波器驱动板 |
§5-7 有源电力滤波器谐波电流检测试验 |
§5-8 有源电力滤波器补偿电流检测试验 |
§5-9 有源电力滤波器不同直流侧电压下补偿试验 |
§5-10 有源电力滤波器直流侧充电试验 |
§5-11 有源电力滤波器试验分析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件 |
致谢 |
(9)有源电力滤波器谐波实时检测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1 谐波的来源 |
1-2-2 谐波的危害 |
1-2-3 谐波抑制标准 |
1-2-4 谐波抑制及补偿办法 |
§1-3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
1-3-1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发展 |
1-3-2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研究现状 |
§1-4 有源电力滤波器谐波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4-1 谐波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 |
1-4-2 谐波检测方法的发展趋势 |
§1-5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工作原理及谐波实时检测方法研究 |
§2-1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工作原理 |
§2-2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谐波实时检测方法 |
2-2-1 基于傅立叶变换的谐波检测方法 |
2-2-2 基于瞬时无功理论谐波检测法 |
2-2-3 自适应谐波检测法 |
第三章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谐波补偿控制方法及主电路原理 |
§3-1 三角波比较控制方法 |
3-1-1 常用的补偿电流控制方法 |
3-1-2 三角波比较控制方法仿真 |
§3-2 有源电力滤波器主电路设计 |
3-2-1APF 主电路模型 |
第四章 有源电力滤波器谐波检测硬件电路设计及软件实现 |
§4-1 有源电力滤波器结构图 |
§4-2 谐波检测硬件电路设计 |
4-2-1DSP 数字信号处理器 |
4-2-2 电流电压信号调理电路 |
4-2-3 同步信号电路 |
4-2-4 谐波发生电路 |
§4-3 谐波检测方法的软件实现 |
4-3-1 软件开发环境 |
4-3-2 程序设计 |
第五章 谐波检测平台的设计 |
§5-1 检测平台系统构成 |
5-1-1 数据采集硬件设计 |
5-1-2 数据处理及算法分析软件设计 |
§5-2 检测平台实验结果分析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检测系统 |
附录 B 检测结果 |
附录 C APF 实验系统 |
致谢 |
(10)基于DSP的三相四线制有源滤波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三相四桥臂有源电力滤波器 |
1.1 工作原理 |
1.2 电流检测方法 |
1.3 电流控制方法 |
2 系统的设计[2][6] |
2.1 系统的硬件设计 |
2.2 系统的软件设计 |
3 仿真分析 |
4 结语 |
四、TMS320F2XX在有源电力滤波器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频率自适应重复控制及逆变器控制系统研究[D]. 陆小辉. 中原工学院, 2020(01)
- [2]单相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研究与实现[D]. 杜芳洲. 广东工业大学, 2016(11)
- [3]有源电力滤波器的控制策略研究[D]. 董世钊. 西南交通大学, 2015(01)
- [4]输电系统中有源电力滤波器的设计与研究[D]. 武涛. 安徽理工大学, 2014(01)
- [5]基于频率自适应广义积分控制器选择性谐波电流控制策略[J]. 谢川,贺超,闫辉,杨华,陈国柱. 电工技术学报, 2013(09)
- [6]低损耗有源滤波器关键技术的研究[D]. 姜静. 华南理工大学, 2013(S2)
- [7]基于双DSP的三相四桥臂APF的研究[J]. 时国平,王长春,许卫兵,钱叶旺. 电力电子技术, 2010(12)
- [8]有源电力滤波器谐波补偿控制策略的研究[D]. 黄汝岱. 河北工业大学, 2011(07)
- [9]有源电力滤波器谐波实时检测方法的研究[D]. 徐亚楠. 河北工业大学, 2011(07)
- [10]基于DSP的三相四线制有源滤波器的研究[J]. 钱叶册.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