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校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学校档案工作的问题及其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范哲玮[1](2020)在《南通市公共场所卫生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文中研究表明公共场所的卫生问题一直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其状况不仅影响到国民经济的提高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也直接关系到城市形象和人们的基本身体健康。南通市作为江苏省的重要城市之一,历来重视“卫生城市”和“文明城市”的创建,而作为“两市”创建复评重要指标的公共场所卫生状况,其监管主体的监督管理职能建设的重要性就更为突显了。但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南通经济虽然处于飞速发展的状态,卫生事业却未能呈现出与经济发展齐头并进的态势,尤其是卫生监管在制度、人员等方面的建设逐步落后于经济的发展程度,因此需要加强卫生监管的能力建设,以强化对公共场所卫生状况的监管力度。笔者选取南通市的公共场所卫生监管状况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并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的梳理。紧接着厘清了本文逻辑叙述所需的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的相关理论,并论述其政策依据和实施卫生监管的必要性,接着对南通市卫生监管的现状进行概述,总体上对南通市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进行了肯定。但辩证地来说,南通市公共场所卫生监管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从内部来看,执法队伍的建设、行政执法方式、执法能力都有待改善,从外部来看,公共场所经营主体的法律意识淡薄、群众对卫生部门执法的支持力度不够是当前南通市公共场所卫生监管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成因是由于南通市卫生监督人员不足且编制混杂、基层卫生监督员综合素质不高、卫生法规和标准相对滞后、对群众的动员和宣传力度不够等。针对这些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经验提出相应的处理对策,旨在能进一步完善南通市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管机制,为南通公共场所卫生状况的良性发展提供助力,为其他县市区的卫生监管提供一定的有益借鉴,也为推进我国公共场所卫生监管理论尽一些绵薄之力。

王乃荣[2](2020)在《民国时期川康地方势力与凉山彝族关系研究(1927-1949)》文中研究表明凉山彝区是以彝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山川广布、河流纵横的特征造成该地区封闭的地理环境,由于凉山彝族特殊的政治经济形态,政府难以对凉山地区实行管控,凉山一度成“独立”之态。历史上地方政府一贯的民族歧视与压迫政策,是造成与凉山彝族的关系一直紧张对立的原因。民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要的转型,在统一多民族国家之下,川康地方势力兼具地方政府与军阀的双重色彩。川康地方势力与凉山彝族关系,既有向近代民族关系转型的趋向,又有历史的痕迹,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与特殊性。研究民国时期川康地方势力与凉山彝族的关系是值得探索研究的。本文从三个部分来论述民国时期川康地方势力与凉山彝族之间的关系。第一部分是对凉山彝区封闭状态与现代民族国家之间的区隔的状态进行呈现。首先对凉山彝区的传统的社会秩序与民族关系进行叙述。之后,当社会发生剧烈的变革之后,将清末民初的凉山彝区的所发生的社会流变进行逐一阐述。最后在中华民国建立之后,对现代民族国家的边地整合诉进行叙述。第二部分是在中央政府势力未深入四川之前,将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对凉山彝区所统辖的川省地方军阀以及对凉山彝区介入的其他地区的军阀与凉山彝族所发生的关系进行阐述。在该时期,四川省实行防区制,凉山地区在刘文辉所属的二十四军的管辖之内。刘文辉对该地区的有非常大的自主权,对夷态度与治夷政策都是对以往政策的延续。凉山地区地处川滇交界之处,滇军势力对凉山地区进行数次侵扰,加剧了该地区的民族矛盾与隔阂。第三部分是对中央势力入川之后,对30年代中期之后川康地方势力与凉山彝族的关系进行阐述。30年代中期,中央势力深入四川地区,打破原有的防区制,扶持刘湘为四川省主席,并命各军交出防区统归四川省政府管辖。原管辖凉山地区的刘文辉在与刘湘的争斗中退居西康,中央政府为分化刘湘势力敦促刘文辉加快建立西康省的步伐,1938年刘湘死后,刘文辉在与川省军阀、中央政府的权力角逐与博弈中将凉山地区的宁属划归西康。1939年西康建省,刘文辉任西康省政府主席,凉山地区被川康两省分省而治。川康两省改变以往的对夷态度,根据各省的不同情况制定相宜的对夷政策,缓和民族矛盾与民族隔阂,打破以往混乱的格局,逐渐地将处理与彝族的关系步伐迈入正轨。在全面抗战的背景之下,凉山彝族的民族意识与国家意识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开始谋求政治承认的诉求和从各方面支援抗战。总之,民国时期川康地方势力与凉山彝族的关系,既有激烈的对抗冲突,也有不断地妥协磨合与认同。中央政府的宏观把控与地方政府的着眼于实际的治理,使得凉山地区的民族关系发生了改变,从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民族矛盾与民族隔阂。但是,在国民党统治下的川康地方势力,在处理与凉山彝族关系中对夷的歧视与政策上的不平等,没有从真正意义上缓和矛盾对立的关系。

罗斌[3](2020)在《聘用制下高校人事档案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Y学院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高校用人制度的改革,由以往的固定终身制向聘用制转变,高校的人才流动也日益频繁。在这种情况下,高校的人事档案管理问题也日益凸显,高校档案管理需要更加灵活的模式。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进,传统人事档案制度亦露出诸多弊端:“档案重建”时有发生;档案收集欠完整;档案利用率低下;档案管理缺乏社会服务性等。本论文采取文献法、案例法、比较借鉴法,运用协同管理理论、库克曲线理论,以聘用制下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为研究视角,重点以Y学院为例,对档案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和成因进行了分析,由点及面,总结出当前人事档案管理改革的困境。参考国外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建议与对策。第一,树立高校公共人事档案理念,发挥其社会公共服务功能。第二,建立人事档案社会服务化管理模式,随着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力度加强,小单位的自行管理人事档案模式将被更大范围内实行社会服务化管理模式取代。第三,政府成立公益型区域性高校人事档案中心,它不以盈利为目的,是公益型事业单位,具有独立性、专业性、服务性等特点。第四,构建人事档案“电子化”和“法制化”。“电子化”,就是要求把传统的纸质型档案转换成电子型档案,通过电子手段建立个人信用系统;“法制化”,就是必须按照《宪法》《公务员法》《劳动法》《保密法》《档案法》等法律法规进行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改革,健全法律监督及监管机制。本论文从公共管理视角出发,结合人事档案工作具体特征,期望能拓宽人事档案服务社会化的视野,为同类型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薛赵红[4](2020)在《基于扎根理论的大学生信息礼仪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络成为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重要部分,在教育领域,尤其在高等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数字土着,当今的大学生使用互联网学习、娱乐的行为已是屡见不鲜,特别是于2020年初爆发新型冠状病毒居家隔离期间,教育部明确发文规定做好大学生在线教学工作,虚拟信息网络给大学生用户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亦反映出大学生用户在使用信息网络时产生的一系列不当语言、行为等,如只登录账号信息未见学生的“网络逃学”现象时常发生,再如缺乏对网络诸多信息来源的辨别能力以及难以确认信息本身的准确性等造成随意的谩骂信谣造谣类不文明礼仪表现,他们面临诸多信息礼仪问题。因此,厘清大学生用户的信息礼仪问题,正视大学生用户在网络中的不规范言行举止并且从各方找出解决之策是十分必要的。这里,以扎根理论为研究方法,以大学生信息礼仪为研究视角,通过访谈法得出大学生信息礼仪的诸多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五大核心因素,十一个主范畴,三十六个概念类属,厘清各因素间的内涵特征,相互联系,给出大学生信息行为的优化策略,为提升大学生信息礼仪做出贡献。论文主要包括六个部分,内容如下:第一部分:交代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研究现状,主要是归纳现有关信息礼仪的研究状况。第二部分:阐明相关概念以及做好理论基础的铺垫,为下文研究做出理论性指导。第三部分:析出大学生信息礼仪的几大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访谈以及三级编码的核心过程。第四部分:分析出单个影响因素以及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内涵特征。从数据上,客观真实地反映出大学生信息礼仪的影响因素比重,从而为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第五部分:提出规范大学生信息礼仪行为规范的对策方法。第六部分:主要包括研究结论、研究不足以及研究展望。

李欣[5](2020)在《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研究 ——以湖南M职业院校为例》文中提出档案管理工作是职业院校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职业院校长远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不可动摇的地位,它不仅承担着妥善保存学校档案的职责,更在开发学校档案信息资源、推动学校信息化建设、提升学校内涵发展和治理能力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责任。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职业院校也迎来了新的发展,致力于在教育教学质量、科研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影响力等方面提升自身竞争力,经历了教职工人员不断增多、学生数量成倍增长等发展后,档案管理工作在经费投入、开发利用等方面也取得了些许成绩,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它主要体现在制度不完善、责任落实不到位、信息化水平不高等方面,很大程度影响着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水平。本论文详述了档案管理工作相关理论,阐述了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性质、特点、基本原则及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的依据和特征等,并以湖南M职业学院为例分析了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基础设施建设不达标、档案收集工作困难、档案案卷质量不高、档案利用效率较低、档案信息化建设滞后等突出的问题,并深刻剖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档案管理机制不够完善、部门归档立卷制度落实不到位、档案人员队伍素质不高、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力度不够等。针对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健全档案管理机制体、提升档案保管保护水平、夯实档案基础业务、建立考核激励机制、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打造档案数据共享服务平台等规范档案管理工作的意见与建议,提升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水平。

陈佳[6](2020)在《乡村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研究 ——来自益阳市三所乡村初级中学的调查》文中研究指明在日渐拉大的城乡差距乃至社会阶层差距拉大的背景之下,教育的工具性价值被放大,承担了太多功利化的重担,意在实现阶级跨越即是一点。“知识改变命运”教育的工具性价值在乡村得到了进一步的扎根,不可撼动。乡村学校的学生以分数论成败,“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成为当下乡村教育评价样态的最好诠释。这样的评价理念无形中促成了教育过程中的“畸形”案例,只注重分数的乡村教育与城乡之间固有的差距导致的乡村教育分数中的必然失利,成为一种即可爆发的矛盾。随着教育评价机制的改革,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行意在打破传统的应试评价观,这给乡村教育的发展,乡村学生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希望。本研究致力于对乡村学校在实施综合素质评价之中遇到的真实困境进行深入探索,为评价工作提供更多切合实际的参考建议,推动乡村中的学生评价生态改变。本研究以益阳市三所乡村初级中学为代表,在对三所学校相关文件和规定进行查阅的基础上进行了问卷和访谈调查,通过研究而得出目前乡村初级中学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已经取得一定成效,评价工作信息化、评价态度正向化、评价作用扩大化。但目前评价实施仍存在评价主体的参与性失去平衡、评价实施的过程性践行度不高、评价的发展性难以保障以及评价保障的稳定性不强等问题。基于此,研究对目前乡村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存在的问题从政府、学校、教师和学生四个主体进行了归因和反思,得出政府教育职能有待优化、学校工作重心把握失当、教师水平亟待提升以及学生境遇的逆向推动是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结合乡村教育现代化以及呼唤学生核心素养的视野与对乡村教育实际困境的考量,本文对乡村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的开展提出了一些实施建议:加强宣传与培训,树立正确的评价理念;规范评价体系,建立科学日常评价程序;加大技术支持,突破乡村学生的记录与评价困境;盘点乡村教育资源,为评价开展提供平台。

冯亚男[7](2020)在《师德建设视域下教师业务考核与师德考核关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教育现代化新征程的开启使教育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教育发展的首要问题就是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其中培养什么样的人依赖于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响应国家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号召,中小学加强了对教师队伍的建设,致力于提高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能力和思想政治素质与道德水平,进而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大幅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的发展需要教师考核评价来激励,需要兼顾教师业务考核评价和师德考核评价。在师德建设视域下,对教师业务考核与师德考核的处理既关系到教师发展、教师队伍建设,也关系到师德师风建设。中小学阶段的学校承担着育人和成才的双重任务,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中小学教师的业务考核和师德考核是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职业道德素质,从而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对教师业务考核和师德考核的协调处理有利于教师全面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学校教师管理工作以及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推进。综合分析相关文献,结果表明:目前对高校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教师职业道德考核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较多,而对中小学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和师德考核相关的研究甚少;尽管有少部分中小学师德考核研究,但都是从机制体制的宏观层面进行研究,实证性研究少,具体到师德考核与教师业务考核关系研究几乎没有。本研究以中小学教师业务考核与师德考核关系为切入点,基于教育政策学理论解释本研究选择的师德师风建设视域,基于学校管理理论和教师发展性评价理论去研究教师业务考核和师德考核在学校的发展。首先,阐释教师业务和师德、业务考核和师德考核的应然关系及其表现维度。其次,对教师业务考核和师德考核关系现状的调研进行整体分析,包括调研对象、调研工具、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果,其中研究内容主要有调研地区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现状,中小学教师师德认知现状和教师业务考核与师德考核关系现状;在师德师风建设下,学校对教师业务考核和师德考核的管理影响教师对师德的认知,反过来,教师对师德、师德考核的认知也影响学校对二者的管理。研究结果,主要归纳总结本研究过程中的经过实践检验的措施和做法,期望对有需求的中小学有实践意义。最后,笔者根据调研现状提出建议,主要从中小学师德考核制度建设和师德教育两方面展开。此次师德建设视域下中小学教师业务和师德关系研究的理论研究和实证性研究,都将为调研地区所有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教师师德考核提供一定的依据。

金静[8](2020)在《档案服务业企业营销传播策略研究》文中认为在社会主义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从“档案中介机构”发展到“档案社会化服务中心”再到“档案服务业企业”,档案服务业在我国已有20余年的发展历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企业大家庭的一员,档案服务业企业在企业发展的必要环节--微传播这一方面有着严重的欠缺,至今无论是综合性企业还是档案专门性企业都没有对档案服务企业的微传播做到清醒的认识,档案服务业的微传播策略急需被正视,因此这方面的研究正合时宜。本文通过对档案服务企业的微信公众号、微博进行情况调查、分析、整理,总结阐释出建设完善档案服务业微传播的必要性,提出了对于档案服务企业微传播的相关建议。本文按照由因到果的逻辑关系主要分为四个章节,以下是这些章节的具体内容:第一章是绪论,介绍了研究档案服务业企业微传播的时代背景,在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整理得出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从整体上对档案服务业企业有一个初步认识。第二章是档案服务业企业微传播相关概述,介绍档案服务业企业、微传播的相关理论与概念以及利用微传播发展档案服务业企业的优势所在。第三章是档案服务业企业微传播发展现状比较分析,结合社会新媒体的发展,档案服务业企业微传播方式主要包括微信公众号、微博,通过数据收集、处理,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第四章是档案服务业企业微传播存在问题和发展策略,基于整理得出的数据分析得出档案服务业企业微传播中出现的主要问题,针对档案服务业企业在微传播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问题的策略,以期促进档案服务业企业微传播的良性发展。

王珍[9](2020)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自杀的新类型及其预防与干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互联网时代,泥沙俱下的信息洪流使原本鉴别力、心理承受能力就弱的大学生变得更加不堪一击,更大概率出现自杀行为。因此,有必要针对互联网时代大学生自杀的影响因素、作用机制,互联网技术在高校学生自杀预防及干预的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予以深入的研究。文章首先整理归纳了因互联网技术导致大学生自杀的类型:包括网络成瘾型、网络欺骗型、网络暴力型、网络媒体失当型以及网络监管不力型,同时对互联网时代大学生自杀行为的特点进行了总结。通过对大学生自杀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发现除了大学生恋爱受挫、学业与就业压力过大之外,家庭经济困难和突发变故、高校功利化的应试教育以及滞后的心理健康教育、当前社会的错误思想和观念仍旧是大学生产生自杀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并且这些个人、家庭、学校及社会因素在互联网时代又呈现新的表现形式,互联网技术已然与其他传统因素一起成为引发大学生自杀行为的共犯。互联网技术作用于大学生自杀行为的机制是通过影响大学生的内部精神核心来起作用的,即通过影响大学生身心状态、大学生的生存状态、亲子关系、高校教学和管理以及社会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以此造成大学生的人生动力系统失活,自我防御机制崩溃,产生不理智的死亡态度和不正确的幸福观,从而加速大学生自杀行为的发生。鉴于此,本文基于高校目标管理的理论,企图构建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自杀预防及干预管理工作的新模式。具体来讲,就是以信息技术中心和心理咨询中心为技术指导和咨询顾问,由校党委领导下的学生自杀预防和干预领导小组制定总目标,其他部门相互协商,将总目标层层分解,大致分为宣传与实践活动的建设目标、环境条件建设目标、课程与教学建设目标、校园网络建设和管理目标、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心理咨询服务体系建设目标、大学生自杀事件发生后的干预工作目标,各部门及个人据此建立起各自的管理分目标。这种新模式充分提高了高校管理的科学性和高效性,通过扬互联网技术之长,避其之短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减轻甚至遏制互联网技术对大学生自杀行为的推动作用,并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达到有效预防、干预大学生自杀行为,创造和谐校园的目的。

胡怡洁[10](2020)在《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地理深度教学现状及其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高中地理课程重视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且由于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高中地理教学对如何引起学生兴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高中地理教学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在这些研究背景下笔者确定了本论文的研究主题。通过文献分析法对地理核心素养和深度教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整理、分析,找到研究的创新之处。在研究过程中界定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和深度教学的概念,剖析出课标中规定的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的要求,对比了深度教学与浅层教学的差异,并确定了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地理教学的特征。并设计调查问卷对132位高中地理教师和253位高中生进行调查,汇总出当前高中地理教学现状,并找出当前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改进当前教学现状的对策。通过调查整理出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地理深度教学现状为:深度教学理念的应用程度有待加深;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仍需落实;对学生的了解程度有待加深;地理课程资源的建设仍需完善。笔者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入手,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深度提升地理教师核心素养;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深度了解学情;优化教学过程,落实地理核心素养;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四项改进对策。

二、学校档案工作的问题及其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学校档案工作的问题及其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南通市公共场所卫生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简要评述
    三、相关概念
        (一)公共场所
        (二)卫生监管
        (三)公共场所监管
    四、运用理论
        (一)现代化理论
        (二)治理理论
        (三)整体政府理论
    五、研究方法
        (一)文献搜集法
        (二)调查访谈法
        (三)观察法
第一章 公共场所卫生监管的必要性及其监管依据
    一、公共场所卫生监管的必要性
        (一)公共场所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要求
        (二)政府依法治国的重要体现
        (三)行业发展自身规范的必然需求
        (四)提升城市形象和居民幸福感的切实需要
    二、公共场所卫生监管的法律依据
        (一)国家法律法规
        (二)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
        (三)规范性文件
第二章 南通市公共场所卫生监管的现状
    一、南通市概况
        (一)南通市地理概况
        (二)南通市行政区划分
        (三)南通市卫生建设总体情况
    二、公共场所卫生监管的现状
        (一)公共场所基本情况
        (二)公共场所卫生监管的主体
        (三)公共场所卫生监管的措施
        (四)公共场所卫生监管取得的主要成就
第三章 南通市公共场所卫生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一、南通市公共场所卫生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卫生监管执法队伍人员短缺
        (二)卫生监管执法机制和能力滞后
        (三)公共场所经营主体缺乏相关法律意识
        (四)部分群众对监督执法认识不足
    二、南通市公共场所卫生监管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卫生监管机构编制少、岗位杂
        (二)卫生监管人员能力与职责存在差距
        (三)卫生法律法规标准滞后
        (四)监管部门宣传工作不到位
第四章 优化南通市公共场所卫生监管的若干对策性建议
    一、加强卫生监管执法队伍体系建设
        (一)完善法律法规明确执法主体
        (二)转变执法理念,科学分类监管
        (三)建立各执法部门间的联动协调机制
        (四)强化卫生监管服务建设
    二、提高执法主体规范化程度和能力水平
        (一)建立健全监管内部和外部的监管机制
        (二)完善卫生监管装备现代化建设
        (三)加强行政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
    三、推进市场主体自律和社会协同监管
        (一)加强卫生监管法律制度的宣传
        (二)完善畅通被监管对象投诉举报机制
        (三)充分发挥社会组织治理作用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2)民国时期川康地方势力与凉山彝族关系研究(1927-194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时间界定
        (二)地理空间范围界定
        (三)川康地方势力
        (四)民族关系
        (五)夷人、夷务、夷族
    三、文献综述
        (一)政府、学术团体和学者个人对凉山彝族的考察研究
        (二)凉山彝族地区的开发与建议的研究
        (三)关于凉山彝族的社会制度研究
        (四)关于民国政府对凉山治理的研究
    四、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凉山彝区的区隔
    第一节 凉山彝区的传统社会秩序和民族关系
        一、凉山彝族的社会结构与运行机制
        二、凉山彝族与周边各民族的关系
    第二节 清末民初凉山彝区的社会场阈变化
        一、晚清凉山彝区的政治经济场阈流变
        二、国家政治场阈的介入:中华民国的建立与现代民族国家的边地整合诉求
第二章 动荡与失序:20年代末到30年代中期地方政治势力与凉山彝族的关系
    第一节 西南军阀势力在凉山彝区的介入
        一、刘文辉对凉山地区的统辖
        二、胡若愚势力进驻盐源、盐边
        三、龙云统治集团在凉山地区的介入
    第二节 凉山彝族的治理回应
        一、与国民党武装的斗争
        二、夷患事件频发
第三章 冲突与整合:30年代中期之后川康地方势力与凉山彝族的关系
    第一节 对凉山地区的考察
        一、对凉山地区考察的背景
        二、政府、学术团体、个人对凉山地区的考察及其影响
    第二节 鸦片种销经济中的彝汉关系
        一、宁属地区鸦片的种销情况
        二、小凉山地区的种销情况
        三、鸦片的种销对凉山地区的影响
    第三节 武力冲突与妥协调适
        一、凉山彝族与政府的武装冲突
        二、凉山彝族与政府的相互妥协与调适
    第四节 凉山地区夷卡制度的改造与更新
        一、雷马峨屏夷卡:由坐质夷卡向夷差的转变
        二、宁属地区夷卡:对夷人进行汉化教育
    第五节 全面抗战背景下凉山彝族的政治诉求与建设行动
        一、凉山彝族的政治承认诉求不断上升
        二、凉山彝族参加支援抗战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3)聘用制下高校人事档案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Y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创新与不足之处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高校
        2.1.2 聘用制
        2.1.3 人事档案
    2.2 理论基础
        2.2.1 协同管理理论
        2.2.2 库克曲线
第3章 聘用制下高校人事档案管理问题与成因分析
    3.1 问题表现
        3.1.1 “档案重建”时有发生
        3.1.2 档案收集欠完整
        3.1.3 档案利用率低下
        3.1.4 档案管理缺乏公共服务性
    3.2 成因分析
        3.2.1 档案管理意识淡薄
        3.2.2 管理制度滞后
        3.2.3 管理制度欠规范
        3.2.4 管理方法欠更新
        3.2.5 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第4章 国外经验借鉴与启示
    4.1 国外经验借鉴
        4.1.1 美国
        4.1.2 日本
        4.1.3 法国
        4.1.4 发达国家高校档案管理现状
    4.2 国外经验启示
        4.2.1 充分利用和按权限开放相结合
        4.2.2 人事档案集中管理
        4.2.3 重视人事档案的利用与社会服务功能
第5章 聘用制下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对策
    5.1 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5.1.1 调整收集范围,完善收集制度
        5.1.2 确保档案材料真实性与及时性
        5.1.3 确保档案材料收集的规范性
        5.1.4 强化人事档案材料收集的工作制度
        5.1.5 利用信息技术,扩大利用范围
        5.1.6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员工积极性
    5.2 建立高校人事档案社会服务化管理模式
        5.2.1 树立高校公共人事档案理念
        5.2.2 建立人事档案社会服务化管理模式
        5.2.3 政府成立公益型区域性高校人事档案中心
        5.2.4 构建人事档案“电子化”和“法制化”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基于扎根理论的大学生信息礼仪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
        1.3.1 信息礼仪概念
        1.3.2 信息礼仪、信息伦理以及信息法律关系辨析
    1.4 研究创新
        1.4.1 研究主题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研究现状与本研究理论基础
    2.1 研究现状
        2.1.1 国外信息礼仪研究现状
        2.1.1.1 信息礼仪、信息伦理等的本体研究
        2.1.1.2 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研究
        2.1.1.3 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研究
        2.1.2 国内研究现状
        2.1.2.1 CNKI指数分析
        2.1.2.2 Bicomb和 Ucinet的软件量化分析
        2.1.2.3 经典文献梳理
        2.1.3 研究述评
    2.2 信息礼仪的理论依据
        2.2.1 信息生态学
        2.2.2 教育伦理学
        2.2.3 行为科学理论
第3章 大学生信息礼仪影响因素析出
    3.1 已有文献的影响因素内容析出
    3.2 中小学以及高校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3.2.1 信息技术教材目录呈现
        3.2.2 各级信息技术教材的共性特征
    3.3 扎根理论中的影响因素设计
        3.3.1 非结构式访谈设计和实施
        3.3.1.1 访谈对象选取
        3.3.1.2 访谈提纲设计和实施
        3.3.2 研究方法及研究分析工具
        3.3.2.1 扎根理论方法介绍
        3.3.2.2 研究工具
    3.4 扎根理论的三级编码
        3.4.1 开放式编码
        3.4.2 主轴编码
        3.4.3 选择性编码
        3.4.4 理论饱和度检验
        3.4.5 模型构建
        3.4.6 编码一致性检验
    3.5 研究信度和效度检验
        3.5.1 信度检验
        3.5.2 效度检验
第4章 大学生信息礼仪影响因素间的内涵特征
    4.1 大学生信息礼仪单影响因素内涵特征
        4.1.1 课程知识性因素
        4.1.2 观念意识性因素
        4.1.3 行为性因素
        4.1.4 心理情感性因素
        4.1.5 社区市场性因素
    4.2 大学生信息礼仪单影响因素间的联系特征
        4.2.1 客观范畴因素
        4.2.2 主观因素范畴
        4.2.3 外在因素范畴
第5章 大学生信息礼仪优化提升策略
    5.1 明知识
        5.1.1 增加学习礼仪教育相关知识
        5.1.1.1 增加相关课程设置
        5.1.1.2 开展专题教育活动
        5.1.2 增加礼仪政策扶持力度
        5.1.2.1 增加课程礼仪内容
        5.1.2.2 完善网络世界法律体系
    5.2 增情感
        5.2.1 树立正确的观念
        5.2.1.1 树立正确的心理观
        5.2.1.2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5.2.2 管理个人道德情绪
    5.3 强意识
        5.3.1 正确看待外来文化
        5.3.2 增强个人信息礼仪意识
    5.4 扬行为
        5.4.1 加强不当言行的惩罚监管力度
        5.4.2 提高准入门槛
        5.4.3 做好基本的信息礼仪宣传工作
    5.5 净环境
        5.5.1 净化网络社会环境风气
        5.5.2 尊重网络社区特性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局限
    6.3 研究展望
附录:大学生用户信息礼仪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研究 ——以湖南M职业院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职业院校档案
        二、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
第二章 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概述及理论依据
    第一节 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理论基础
        一、来源原则理论
        二、科学管理理论
    第二节 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概述
        一、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
        二、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性质
        三、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
        四、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
    第三节 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的特征与依据
        一、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的特征
        二、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的依据
第三章 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湖南M职业学院档案管理工作现状
        一、档案机构设置情况
        二、室藏档案类别及数量
        三、档案人员队伍建设
        四、档案管理工作取得成效
    第二节 湖南M职业学院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保管设施建设落后
        二、档案收集工作较困难
        三、档案案卷整理不规范
        四、档案利用效率较低
        五、档案信息化建设滞后
第四章 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档案管理工作重视度不高
        一、院领导对档案工作的认识不够全面
        二、档案机构领导责任意识不强
        三、部门归档立卷制度落实不到位
    第二节 档案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一、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二、缺乏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
    第三节 档案人员队伍素质不高
        一、档案人员专业素养不高
        二、档案人员缺乏进取意识
        三、档案队伍变动性较大
    第四节 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力度不够
        一、对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二、档案人员的编研专业素养不够高
        三、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手段落后
第五章 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建议
    第一节 健全档案管理机制
        一、提高档案工作重视程度
        二、加强档案人员队伍建设
        三、完善档案管理制度体系
        四、建立档案工作考核常态制
    第二节 提高档案保管保护水平
        一、完善档案库房设施
        二、配备档案信息化设备
    第三节 重视档案基础业务建设
        一、落实部门归档立卷制度
        二、严格归档案卷质量
        三、重视档案鉴定工作
        四、优化档案室藏资源结构
        五、做好档案开发利用服务
    第四节 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
        一、开展档案数字化工作
        二、建设档案管理系统
        三、打造数据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本人读研期间完成的研究成果
致谢

(6)乡村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研究 ——来自益阳市三所乡村初级中学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对乡村实施综合素质评价争议的思考
        二、规范乡村综合素质评价的现实需要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研究综述
        一、关于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
        二、关于乡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三、已有研究述评
    第四节 相关概念解读
        一、乡村中学
        二、综合素质
        三、综合素质评价
    第五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益阳市乡村中学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现状的调查
    第一节 调查对象
        一、调查对象的选取
        二、样本基本特征
    第二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维度的确定
        二、问卷设计
        三、信效度检验
    第三节 调查结果分析
        一、评价主体
        二、评价实施
        三、评价结果
        四、评价实施保障
第三章 乡村中学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的现状与归因分析
    第一节 乡村初级中学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已取得的成效
        一、评价工作信息化
        二、评价态度正向化
        三、评价作用扩大化
    第二节 乡村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现存的问题
        一、评价主体的参与性失去平衡
        二、评价实施的过程性践行度不高
        三、评价结果的发展性难以保障
        四、评价保障的稳定性不强
    第三节 乡村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问题归因
        一、政府教育管理职能待优化
        二、学校工作重心把握失当
        三、教师水平亟待提升
        四、学生境遇的逆向推动
第四章 乡村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建议
    第一节 加强宣传与培训,树立正确的评价理念
        一、校外媒体宣传助力
        二、校内组织培训托底
    第二节 规范评价体系,建立科学日常评价程序
        一、评价指标的乡村特色解读
        二、评价程序的乡村校本创新
        三、评价保障的乡校制度建设
    第三节 加大技术支持,突破乡村学生的记录和评价困境
        一、充分信任,提供记录工具
        二、全力配合,建设辅助途径
    第四节 盘点乡村教育资源,把握评价工作重心
        一、校内充分给予平台,开发课程资源
        二、校外时间资源和物质资源的合理化利用
        三、改善乡村教师境遇,引导人才资源的正向流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7)师德建设视域下教师业务考核与师德考核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新时代开启教育现代化新征程
        1.1.2 新时代师德的研究趋势
        1.1.3 新时代教师管理
        1.1.4 中小学师德失范的社会影响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相关研究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
        1.3.3 文献述评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法
        1.4.2 访谈法
        1.4.3 问卷调查法
        1.4.4 文本分析法
    1.5 研究思路
2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教师业务考核
        2.1.2 师德及师德考核
    2.2 理论基础
        2.2.1 多源流理论
        2.2.2 学校管理理论
        2.2.3 发展性教师评价理论
3 中小学教师业务考核与师德考核应然关系
    3.1 坚持教师业务考核和师德考核并重
        3.1.1 重视教师业务提升和师德培养
        3.1.2 重视教师业务、师德考核制度
        3.1.3 重视教师业务、师德考核的实施过程
    3.2 师德考核放在教师考核首要位置
        3.2.1 师德是第一标准
        3.2.2 师德考核结果的“一票否决”
4 中小学教师业务考核和师德考核关系调研
    4.1 调研设计
        4.1.1 调研方案
        4.1.2 调研具体安排
    4.2 调研内容
        4.2.1 调查对象基本信息分析
        4.2.2 中小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现状
        4.2.3 中小学教师对教师考核的认知现状
        4.2.4 中小学教师业务考核和师德考核关系现状
    4.3 研究结果
        4.3.1 可借鉴的教师师德考核方案
        4.3.2 可操作的师德教育活动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中小学处理教师业务考核和师德考核关系的建议
        5.2.1 学校加强师德考核制度建设
        5.2.2 学校加强师德培训与师德教育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8)档案服务业企业营销传播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背景
    0.2 研究现状
        0.2.1 国内研究状况
        0.2.2 国外研究现状
    0.3 研究意义
        0.3.1 理论意义
        0.3.2 现实意义
    0.4 创新与不足
        0.4.1 创新之处
        0.4.2 不足之处
1 档案服务业企业微传播相关概述
    1.1 档案服务业企业
        1.1.1 档案服务业企业的概念
        1.1.2 档案服务业企业相关理论
    1.2 档案微传播
        1.2.1 档案微传播相关研究
        1.2.2 档案微传播相关媒介
    1.3 利用档案微传播发展档案服务业企业的优势
        1.3.1 技术门槛低
        1.3.2 用户数量庞大
        1.3.3 信息传播安全便捷
2 档案服务业企业微传播发展现状比较分析
    2.1 档案服务业企业微传播发展现状
        2.1.1 档案微博公众平台
        2.1.2 档案微信公众号
    2.2 档案服务业企业微传播方式比较分析
        2.2.1 兰台之家微信公众号运营状况
        2.2.2 融安特微博运营状况
        2.2.3 档案服务业企业微传播不同媒介的优缺点
3 档案服务业企业微传播存在问题及发展策略
    3.1 档案服务业企业微传播存在问题
        3.1.1 推广形式单一
        3.1.2 定位不清受众不明
        3.1.3 内容重复性严重
        3.1.4 用户互动性不足
    3.2 档案服务业企业微传播发展策略
        3.2.1 制定微传播整体规划
        3.2.2 建立专业运营团队
        3.2.3 打造企业品牌记忆
        3.2.4 选择合适媒体工具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9)互联网时代大学生自杀的新类型及其预防与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的意义
        1. 研究的理论意义
        2. 研究的现实意义
    (三) 国内外高校自杀预防及干预的现状
        1. 国外现状
        2. 国内现状
    (四) 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
        2. 抽样调查法
一、概念界定
    (一) 自杀概念的界定
    (二) 自杀相关概念界定
    (三)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自杀行为
    (四) 高校目标管理理论
        1. 高校目标管理的定义
        2. 高校目标管理的基本特点
        3. 组织中心型目标管理
二、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自杀现象及原因分析
    (一)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自杀行为的类型
        1. 网络成瘾型
        2. 网络欺骗型
        3. 网络暴力型
        4. 网络媒体失当型
        5. 网络监管不力型
    (二)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自杀行为的特点
        1. 预防的难度升级
        2. 影响更具破坏性
        3. 与同龄人相比更易发生自杀行为
    (三) 大学生自杀行为的影响因素
        1. 主观影响因素
        2. 客观影响因素
    (四) 互联网技术作用于大学生自杀行为的机制探析
    (五) 互联网视角下大学生自杀行为的归因分析
        1. 互联网改变了大学生的生存状态
        2. 互联网成为滋生大学生生理和心理问题的温床
        3. 互联网影响外部环境
三、互联网技术对大学生自杀预防及干预的可行性分析
    (一) 互联网与大学生关系密切
    (二) 高校管理呼唤互联网信息技术
    (三) 网络心理咨询大有裨益
四、高校运用互联网技术在学生自杀预防及干预的探索中出现的问题
    (一)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网站建设不完善
    (二) 网络心理预警的真实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三) 网络咨询中存在的问题
    (四) 网络舆情处置不当导致高校对学生自杀的预防及干预难度升级
    (五) 互联网技术的作用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尚未充分发挥
五、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自杀的预防及干预——基于高校目标管理理论
    (一) 目标制定的主体和原则
        1. 目标制定的主体
        2. 目标制定的原则
    (二) 目标制定的依据
        1. 国家相关政策文件
        2. 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
        3. 高校的实际情况
        4. 高校的育人目标
    (三) 目标分解与实施
        1. 宣传与实践活动的建设目标
        2. 环境条件建设目标
        3. 课程与教学建设目标
        4. 校园网络建设和管理目标
        5. 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6. 心理咨询服务体系建设目标
        7. 大学生自杀事件发生后的干预工作目标
    (四) 目标考核、评价和反馈
结论与反思
参考文献
致谢

(10)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地理深度教学现状及其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
        1.1.2 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
        1.1.3 高中地理教学的现实诉求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1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5.2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研究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2.1.2 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
        2.1.3 深度教学
        2.1.4 核心素养视域下地理深度教学的特征
        2.1.5 核心素养视域下深度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2 信息加工理论
        2.2.3 有意义学习理论
第3章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地理深度教学现状调查及其原因分析
    3.1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地理深度教学现状调查
        3.1.1 调查问卷设计
        3.1.2 教师调查结果分析
        3.1.3 学生调查结果分析
    3.2 现状总结
        3.2.1 深度教学理念的应用程度有待加深
        3.2.2 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仍需落实
        3.2.3 对学生的了解程度有待加深
        3.2.4 地理课程资源的建设仍需完善
    3.3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3.1 学校层面
        3.3.2 教师层面
        3.3.3 学生层面
第4章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地理深度教学对策
    4.1 深度提升地理教师核心素养
        4.1.1 深入学习专业知识
        4.1.2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4.1.3 加强教师培训
    4.2 尊重学生主体,深度了解学情
        4.2.1 深度分析学生学情
        4.2.2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4.3 优化教学过程,落实地理核心素养
        4.3.1 深度分析教材,整合知识结构
        4.3.2 科学创设教学情境
        4.3.3 科学选择教学方法
        4.3.4 实现深度教学评价
    4.4 加强课程资源建设
        4.4.1 加强实践教学资源建设
        4.4.2 整合乡土地理资源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剖析
    附录B 高中地理深度教学现状调查教师问卷
    附录C 高中地理深度教学现状调查学生问卷
作者简历

四、学校档案工作的问题及其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南通市公共场所卫生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D]. 范哲玮. 苏州大学, 2020(05)
  • [2]民国时期川康地方势力与凉山彝族关系研究(1927-1949)[D]. 王乃荣.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3]聘用制下高校人事档案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Y学院为例[D]. 罗斌. 扬州大学, 2020(05)
  • [4]基于扎根理论的大学生信息礼仪影响因素研究[D]. 薛赵红. 淮北师范大学, 2020(10)
  • [5]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研究 ——以湖南M职业院校为例[D]. 李欣.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6]乡村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研究 ——来自益阳市三所乡村初级中学的调查[D]. 陈佳.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7]师德建设视域下教师业务考核与师德考核关系研究[D]. 冯亚男. 山西师范大学, 2020(07)
  • [8]档案服务业企业营销传播策略研究[D]. 金静. 辽宁大学, 2020(01)
  • [9]互联网时代大学生自杀的新类型及其预防与干预研究[D]. 王珍.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10]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地理深度教学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 胡怡洁. 鲁东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学校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