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略谈信息时代的图书情报队伍的素质建设(论文文献综述)
张羽凌[1](2021)在《基于数字信息背景探究图书馆图书情报工作的创新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图书馆是当代居民获取信息知识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精神需求和文化需求的关键场所。在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图书馆想要更好地发挥其社会职能,就要基于信息数字时代的特点,做好情报工作,结合当代读者的实际需求,进行针对性建设,进而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诉求。
杨阳[2](2019)在《缅甸军事情报文化研究》文中指出本文研究的缅甸军事情报文化,既是缅甸长久以来的文化传统在其军事情报领域中的投射和积淀,又是缅甸情报实践在其思想观念、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制度规范等层面形成的文化趋向。本文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基于文化学、情报学、军事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基础,从军事情报文化普遍规律出发,结合缅甸军事情报文化发展的特殊环境,综合运用归纳分析与演绎推理相结合,理论推导与实例分析相结合,普遍研究与个案分析相结合等方法,围绕缅甸军事情报文化的发展、表现、因素、影响等层面进行了研究探讨。通过研究,对缅甸军事情报文化及相关问题有了进一步的深入认识。一是认识到军事情报文化的实质是文化在军事情报活动中的定向积淀,既承载了文化的共同内核,又包含了军事情报领域鲜明的内涵特质,蕴含着特定的民族文化、战略文化、军事文化、政治文化等文化基因。因此,从文化视角考察军事情报问题是一个值得探索的研究方向。二是认识到缅甸军事情报文化孕育于悠久传统的文化土壤,经历了曲折动荡的发展历程,受制于落后失衡的经济基础,又面临着特殊复杂的现实国情。因此缅甸军事情报文化是军事情报文化研究体系中一个特色鲜明的国别典型。三是认识到缅甸情报文化源远流长,伴随着缅甸史前阶级社会情报实践的出现而产生,在古代封建王朝时期初步形成,在近代殖民斗争时期发生畸变,在军事独裁统治下失衡发展,在民主改革过程中调整转型。因此缅甸军事情报文化是一个随着时代发展变化的体系。四是认识到缅甸军事情报文化不仅体现了军事情报领域的普遍文化特征,还在缅甸特定的历史脉络上表现出延绵曲折的特征,在宗教思想上表现出虔诚宿命的特征,在国民性格上表现出消极内敛的特征,在实践风格上表现出严苛恃武的特征。并与民族习性上的敏感排异性、思想观念上的传统保守性、管理实践上的官僚集权性特征一起,形成了缅甸军事情报文化的特殊风貌,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缅甸军事情报领域独特的文化差异。五是认识到自然地理、地缘政治、历史经历、社会结构等历史国情是孕育缅甸军事情报文化传统的客观土壤;宗教文化、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国民性格等思想观念是产生缅甸军事情报文化传统的意识根源;殖民地时期的情报专业化改革、政治情报管理、基层情报搜集等殖民情报文化是塑造缅甸现代情报体系的特殊背景;复杂微妙的军政关系、内部斗争等政治生态是推动缅甸军事情报文化变迁的时代动因。因此,缅甸军事情报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多层面多领域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六是认识到历史文化积淀在对缅甸情报活动产生稳定的固化影响同时,文化异变也对缅甸情报活动产生了突变转型的影响。具体而言,军地情报文化差异使缅甸国家情报体系中的机构职能分工发生失衡;社会信息管控文化使缅甸军事情报外延和职能范围都被泛化;保守的军事情报思想观念引起缅甸工作在主体、方向、内容、方式和手段上都产生了发展的偏差。因此,缅甸军事情报文化通过传承与转向功能对缅甸军事情报实践与发展形成了积极与消极的双重影响。此外,本文在研究缅甸军事情报文化的过程中做了一些开拓性的学术探索。如聚焦缅甸情报领域,努力在国别情报研究对象上有所创新;紧扣情报文化视角,努力在缅甸情报研究视角上有所创新;坚持唯物史观立场,努力在缅甸情报研究方法上有所创新。力求通过对缅甸军事情报文化这个特殊典型的剖析,进一步丰富军事情报学术研究,并在推进我军情报文化体系建设方面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廖倩文[3](2019)在《裴桐档案工作思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裴桐是我国卓越的档案学家,同时也是我国档案学人的杰出代表,对我国档案工作、档案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为档案学界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思想财富。2018年恰逢裴桐100周年诞辰,在此之际,选择以裴桐的档案工作思想为论文的研究对象,以此表达对裴桐的敬佩之情。裴桐为档案事业奋斗终生,从事档案工作的时间横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等时期。无论是作为档案行政领导还是档案工作者,他的思想如实地反映了中国档案工作发展史的轨迹,是中国档案工作思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因此,对裴桐档案工作思想进行研究,不仅可以拓展我国档案工作的研究范围,丰富档案学研究的内容,增加档案学人对裴桐档案工作相关思想的关注、继承和学习,而且可以从中获得经验和启示,推动中国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向更好的方向前进。论文共分为七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介绍了本选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相关文献综述、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以及创新点,形成一个系统的框架。第二章阐述了裴桐的生平、学术成就及其对档案工作的贡献。其中在对裴桐生平进行介绍时,以时间为脉络,全面地分析了裴桐的一生,着重突出裴桐人物经历中重要的时间节点和事件,以引出裴桐与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的关系,为后续研究打下初步基础。第三、四、五、六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分别介绍了裴桐坚持在档案工作中恪守党领导的思想、坚持档案实体管理创新发展的思想、坚持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思想、坚持档案工作人员参与历史研究的思想。这四章中详细地介绍了裴桐关于档案工作的理论及思想,并将裴桐与“档案三老”中的其他二老——曾三和吴宝康以及同时代其他档案研究学者的相关学术思想做对比,以突出裴桐工作思想的特色。第七章总结提炼了裴桐档案工作思想的特征、地位及当代启示。该部分是在深入研究裴桐档案工作思想的基础上展开的挖掘和评价,展现了裴桐档案工作思想从过去到现在的影响力,以及对中国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发展的积极意义。论文对裴桐档案工作思想内容的研究,采取将微观个体放置于宏观社会历史背景,并结合对比分析的方法,有助于真实反映裴桐档案工作思想的内容、地位和价值,提高对我国档案工作发展史的认识,并从中汲取促进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发展的能量和智慧。
白云霞[4](2012)在《图书情报信息化发展的创新优势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图书情报工作的信息化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探索图书情报工作信息化发展的优势和模式,加大信息化进程成为关键性的研究课题。本文通过对图书情报工作信息化发展的创新优势分析,寻求图书情报工作的合理化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赖威华[5](2007)在《论科研情报与科研单位学术发展的和谐共进——兼顾科技情报本身利益需求与竭力服务于科研工作》文中研究表明我国科研情报的建设,从其本质意义上来讲,主要是为了该单位的科研、教学等活动提供服务的。在提倡学术发展的今天,科研情报能否发挥好其服务能力,更显得至关重要。关于如何进一步建设好科研情报,改善科研情报的现状,已经有大量的相关研究与成果。只有兼顾科研情报本身利益需求与竭力服务于科研工作,才能够达到科研情报与科研学术发展的和谐共进。
唐芳,张文新[6](2006)在《浅析信息时代医院图书馆馆员的素质定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曹顺华[7](2001)在《略谈信息时代的图书情报队伍的素质建设》文中研究表明面对信息时代的挑战,要求重视图书情报队伍的素质建设问题。图书情报工作者在意识方面要确立服务意识、用户意识、开发意识和创新意识,在能力方面要培养获取能力、处理能力、选择能力、预测能力、传递能力和运用现代化手段的能力。
刘蓉[8](2000)在《浅谈知识经济对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的影响》文中指出本文对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面临的新的挑战与使命进行了探讨 ,分析了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的现状 ,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建议与对策
陈学芬[9](1999)在《复合教育:文献信息专业教育的基本原则》文中研究指明本文论述了21 世纪图书馆的特征,图书馆员应具备的素质。分析了现有图书情报人员的现状和图书情报教育面临的危机。提出了图书情报教育的改革措施和继续教育的必要性,为21 世纪培养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
徐如涓[10](1998)在《中国科学院沪区生物口图书情报队伍分析》文中提出通过对中国科学院沪区生命科学图书情报队伍的分析,认为现有人员结构难以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提出应通过引进、培养研究生和加强在职教育,促进队伍建设
二、略谈信息时代的图书情报队伍的素质建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略谈信息时代的图书情报队伍的素质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数字信息背景探究图书馆图书情报工作的创新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数字信息时代下图书情报工作的价值与作用 |
1.1 电子出版 |
1.2 知识创造 |
1.3 知识共享 |
2 数字信息对图书情报工作带来的挑战 |
2.1 对管理体系带来的挑战 |
2.2 对管理技术带来的挑战 |
2.3 对情报人员素质带来的挑战 |
3 数字信息下图书情报工作的优化创新策略 |
3.1 整合挖掘信息资源 |
3.2 创新情报服务内容 |
3.3 重建情报服务体系 |
3.4 提升情报人员素质 |
4 结束语 |
(2)缅甸军事情报文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来源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五、学术探索与创新 |
六、研究难点与措施 |
第二章 军事情报文化的理论认知 |
第一节 军事情报文化概论 |
一、情报文化相关概念 |
二、情报文化概念综述 |
三、缅甸军事情报文化概念界定 |
第二节 军事情报文化的基本属性 |
一、军事情报文化的学术属性 |
二、军事情报文化的内在机理 |
三、军事情报文化的共同特征 |
第三章 缅甸军事情报文化的历史沿革 |
第一节 缅甸古代封建时期军事情报文化的形成 |
一、悠久流长的缅甸情报文化渊源 |
二、蒲甘王朝时期情报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开端 |
三、阿瓦王朝时期军事情报思想学术化的萌芽 |
四、东吁王朝时期军事情报意识战略化的提升 |
五、贡榜王朝时期情报管理体系化建设的热潮 |
第二节 缅甸近代殖民时期军事情报文化的畸变 |
一、殖民沦陷阶段缅甸本土军事情报文化的挫落 |
二、英殖民初期缅甸情报工作内容的政治中心化 |
三、英殖民后期缅甸情报机构职能的专业独立化 |
第三节 缅甸现代军事情报文化的转型发展 |
一、英日拉锯中缅甸现代军事情报文化的铺垫 |
二、独立初期缅甸现代军事情报文化的初现 |
三、新军事政权下缅甸军事情报文化的发展 |
四、民主改革以来缅甸军事情报文化的转型 |
第四章 缅甸军事情报文化的特征表现 |
第一节 缅甸军事情报文化的总体特征 |
一、延绵折转的历史性特征 |
二、虔诚宿命的宗教性特征 |
三、矛盾复杂的国民性特征 |
四、严苛恃武的权威性特征 |
第二节 缅甸军情系统体制文化的典型代表 |
一、国防局体制:缅甸军民一体化殖民情报文化的雏形 |
二、国防情报局体制:缅甸现代军事情报官僚文化的高峰 |
三、媒体审查体制:缅甸军情部门信息监控文化的工具 |
第三节 缅甸军政权情报思想文化的典型代表 |
一、丁吴:传统效忠的旧军政权情报文化代表 |
二、钦纽:激进革新的新军政权情报文化代表 |
第五章 影响缅甸军事情报文化的因素 |
第一节 历史文化是孕育缅甸军事情报文化传统的客观土壤 |
一、来源于悠久多元的本土文化 |
二、经历了曲折动荡的历史时代 |
三、继承了落后失衡的经济包袱 |
第二节 殖民统治是形成缅甸现代军事情报文化的体制基础 |
一、缅甸殖民地情报体系专业化的改良 |
二、缅甸殖民地军政情报管理文化的磨合 |
三、缅甸殖民地基层情报搜集机制的重建 |
第三节 军政生态是推动缅甸情报文化变迁的现实动因 |
一、严峻的现实国情形成了内控的情报方向 |
二、特殊的军政关系形成了失衡的情报体系 |
三、复杂的内部斗争形成了官僚的情报作风 |
第六章 缅甸军事情报文化对情报工作的影响 |
第一节 传统情报思想观念引发缅甸情报发展偏差 |
一、使情报工作主体偏重于军情系统 |
二、使情报工作方向偏重于内控情报 |
三、使情报工作手段偏重于传统模式 |
第二节 军政系统博弈文化造成缅甸情报体系失衡 |
一、军事政权时期军政情报关系的严重失调 |
二、文官政权以来军政情报失衡的略微回落 |
三、主权独立以来军警情报竞争的持续内耗 |
第三节 社会信息管控文化导致缅甸情报外延泛化 |
一、独裁法规为媒体管控情报文化背书 |
二、军情部门成为媒体管控的主要抓手 |
三、民主改革进程中的媒体管控文化转型 |
第七章 总结与启示 |
第一节 缅甸军事情报文化研究的结论 |
一、缅甸军事情报文化是情报文化的特殊典型 |
二、缅甸军事情报文化发展有深厚的历史烙印 |
三、缅甸军事情报文化是多方因素的共同结果 |
四、军事情报文化制约推动缅甸情报工作发展 |
第二节 缅甸军事情报文化研究的启示 |
一、军事情报研究的文化视角值得深入探索 |
二、充实国别军事情报文化研究很有必要 |
三、把握缅甸对我情报工作心态有现实意义 |
四、推进我军情报文化体系发展意义非凡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3)裴桐档案工作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相关文献综述 |
1.2.1 同时代学者的档案工作思想 |
1.2.2 对裴桐的研究 |
1.3 研究思路与框架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框架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创新 |
第二章 裴桐与中国档案工作的发展 |
2.1 裴桐生平概述 |
2.1.1 裴桐生平 |
2.1.2 裴桐学术成就 |
2.2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档案工作创建的贡献 |
2.2.1 参加中国革命,与图书资料工作结缘 |
2.2.2 入职中央材料科,开创党中央的档案工作 |
2.3 新中国时期对档案工作建设与发展的贡献 |
2.3.1 重视档案人才培养 |
2.3.2 推进档案工作法制建设 |
2.3.3 推动档案馆工作发展 |
2.3.4 开创少数民族档案工作 |
2.3.5 持续关注档案学术研究 |
第三章 坚持档案工作恪守党领导的思想 |
3.1 主张党的领导是档案工作发展的保证 |
3.1.1 认为党的领导是档案工作性质和作用的来源 |
3.1.2 提出党的重视是档案工作发展的前提条件 |
3.1.3 强调党的建设是档案工作前途的决定性因素 |
3.2 提出档案工作要以政治为导向 |
3.2.1 重视党在档案工作中的绝对领导地位 |
3.2.2 主张践行以党方针政策为纲的工作方针 |
3.2.3 要求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 |
3.3 倡导档案工作要走群众路线 |
3.3.1 强调树立档案工作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
3.3.2 主张实行群众路线“四项并重”策略 |
第四章 坚持档案实体管理创新发展的思想 |
4.1 档案收集工作的创新发展思想 |
4.1.1 完善档案接收制度 |
4.1.2 深化档案征集思想 |
4.2 档案整理工作的创新发展思想 |
4.2.1 创新档案分类方法 |
4.2.2 重构档案编目体系 |
4.2.3 提出档案鉴定新模式 |
4.3 档案利用工作的创新发展思想 |
4.3.1 持续更新档案利用服务理念 |
4.3.2 要求扩大档案服务主体 |
第五章 坚持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思想 |
5.1 倡导用信息观点研究档案和档案工作 |
5.1.1 认为档案是一种信息源 |
5.1.2 提出档案信息具有“三性”特征 |
5.2 提出从广度和深度上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
5.2.1 重视丰富档案信息资源的来源 |
5.2.2 强调对档案信息内容进行挖掘 |
5.3 主张为四个现代化建设提供高质量档案信息服务 |
5.3.1 要求档案部门参与国家信息系统建设 |
5.3.2 建议“对症下药”突破影响因素限制 |
5.3.3 主张运用新技术实现档案服务工作现代化 |
第六章 坚持档案工作人员参与历史研究的思想 |
6.1 强调档案工作人员参与历史研究的必要性 |
6.2 认为参与历史研究有助于促进档案工作发展 |
6.2.1 提高档案工作人员工作水平 |
6.2.2 解决档案“古为今用”问题 |
6.3 建议采用多元路径参与历史研究 |
6.3.1 主张建立健全档案馆工作为编史工作提供服务条件 |
6.3.2 要求打破档案工作人员“只管不研”的旧观念 |
6.3.3 倡导实行内外合作参与历史研究的思路 |
6.3.4 提出结合档案管理环节参与历史研究的理念 |
第七章 裴桐档案工作思想的特征、地位及当代启示 |
7.1 裴桐档案工作思想的特征 |
7.1.1 政治导向 |
7.1.2 求实创新 |
7.1.3 利用为本 |
7.1.4 多元融合 |
7.2 裴桐档案工作思想的地位 |
7.2.1 党中央档案工作理论形成的重要标志 |
7.2.2 新中国档案工作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
7.3 裴桐档案工作思想的当代启示 |
7.3.1 对档案工作发展的启示 |
7.3.2 对档案工作者的启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裴桐大事年表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5)论科研情报与科研单位学术发展的和谐共进——兼顾科技情报本身利益需求与竭力服务于科研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1 科研情报队伍建设现状 |
1.1 任职资格较低 |
1.2 专业结构不合理, 复合型人才缺乏 |
1.3 知识更新能力不强 |
1.4 科研领导重视不够, 科研情报队伍不稳定 |
2 科研工作对科研情报的要求日益增高 |
2.1 在优化馆藏方面 |
2.2 在服务读者方面 |
3 兼顾科研情报本身利益, 与学术发展和谐共进 |
(9)复合教育:文献信息专业教育的基本原则(论文提纲范文)
1 21世纪图书馆展望 |
1.1多种类型信息载体并存的馆藏模式 |
1.2信息服务手段全面实现电子化网络化 |
1.3 图书馆员的岗位职责将发生重大变化 |
2 人员现状及专业教育面临的危机 |
2.1 图书馆人员结构现状 |
2.2 图书情报教育面临的危机 |
3 深化图书情报教育改革 |
3.1 更新思想观念, 开拓新的专业领域 |
3.2 确立新的人才模式, 培养智能型人才 |
3.3 完善人才培养层次结构, 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 |
3.4 加强继续教育, 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知识结构水平 |
四、略谈信息时代的图书情报队伍的素质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数字信息背景探究图书馆图书情报工作的创新应用[J]. 张羽凌. 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 2021(06)
- [2]缅甸军事情报文化研究[D]. 杨阳. 国防科技大学, 2019(01)
- [3]裴桐档案工作思想研究[D]. 廖倩文. 上海大学, 2019(02)
- [4]图书情报信息化发展的创新优势分析[A]. 白云霞. 耕耘录:吉林省博物院学术文集2010-2011, 2012
- [5]论科研情报与科研单位学术发展的和谐共进——兼顾科技情报本身利益需求与竭力服务于科研工作[J]. 赖威华. 科技咨询导报, 2007(21)
- [6]浅析信息时代医院图书馆馆员的素质定位[J]. 唐芳,张文新. 医药论坛杂志, 2006(20)
- [7]略谈信息时代的图书情报队伍的素质建设[J]. 曹顺华.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1)
- [8]浅谈知识经济对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的影响[J]. 刘蓉.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Z1)
- [9]复合教育:文献信息专业教育的基本原则[J]. 陈学芬. 图书与情报, 1999(04)
- [10]中国科学院沪区生物口图书情报队伍分析[J]. 徐如涓. 图书情报工作, 199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