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海关取得历史性成就

合肥海关取得历史性成就

一、合肥海关创历史佳绩(论文文献综述)

张日,王佳[1](2022)在《劲享内蒙古,中欧班列一路乘风》文中研究表明中欧班列三条通道中,东、中两条通道经过这里。这里,就是区位优势独特的中国内蒙古。搭乘区位优势的东风,内蒙古中欧班列开行列数实现“井喷式”增长。截至2021年12月17日呼和浩特铁路局和哈尔滨铁路局的分别统计:中部通道已经有2609列经二连浩特口岸出境,东部通道经?

杨益军,张波[2](2021)在《农药行业“十三五”发展回顾及2021年行业展望及市场预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十三五"期间是我国农药行业探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期,企业集中度提高明显,高效、安全产品比例达到9成以上,环保和安检投入上升,新创制产品涌现,我国农药产业链相对完整,抗外部风险能力强。种种现象表明行业向着良性、规范、科学的方向发展。2020年,我国农药行业受到疫情的蔓延和灾难性洪水的冲击,这对农药行业的供应和需求发生脉冲式的影响。当前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顺利推进复工复产,行业生产、贸易恢复全面。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农药行业要在调整结构,培育新机;强大企业,着重园区;提高管理,降低成本;保障安全,注重环保;优化营商,强化标准等方面更进一步。我国农药行业在全球分工地位上,有望进一步得到提升,行业获得进一步发展。

周莹[3](2020)在《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文中认为新闻标题是人们接触新闻的第一窗口。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新闻愈发成为了人们获取新闻信息最便捷快速的渠道。其中,“今日头条”作为当代在线用户数量最多的门户网站,在传播新闻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本文利用爬虫技术抓取了2019年3月至2019年5月的今日头条客户端新闻标题作为研究语料。分别从词汇、语法、修辞、语用等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在词汇方面,统计了今日头条新闻标题中的高频词,分类分析后我们发现标题中名词、动词使用最为广泛。在语法方面,新闻标题主要有单句式、组合式、成分缺省式这三类句型结构,在句类的选择上,以陈述句和疑问句为主。在修辞方面,从标题的词语层面的修辞、辞格层面的修辞这两个部分对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进行探讨。最后,从语用角度结合关联理论具体分析语料,我们发现标题创作是制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一种交际,关键在于激发读者结合语境取得最佳关联。

李思佳[4](2019)在《上海Meltwater新闻咨询公司翻译实习报告》文中提出新闻标题被视作“新闻报道的眼睛”,它以简练的文字浓缩新闻的基本内容,提炼新闻事实精华吸引读者,在新闻报道中起着独特的作用。在当今世界,跨文化、跨国度交流愈发频繁,传媒翻译在此过程中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传媒翻译研究以及翻译质量控制需得到广泛关注。本报告重点关注中英文新闻标题翻译,旨在为传媒翻译研究提供个人建议。基于笔者在Meltwater(一家外资新闻咨询公司)的翻译实习经验,本报告将对Meltwater新闻监测报告(双语信息服务产品)进行解读和分析,并充分展示笔者实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具体翻译案例分析、翻译问题解剖以及翻译策略规划。整体而言,本报告通过梳理并总结英文新闻标题行文规律与特点,针对不同标题翻译问题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指导商业用途下的新闻标题翻译,为新闻翻译贡献微薄之力。

石娜娜[5](2018)在《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动因与实现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商品生产、对外贸易和商品流通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17年中国的制造业产量接近全世界的33%,产值规模居世界第一位;从2009年起至今,我国已经连续8年成为世界第一大商品出口国;201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36万亿人民币,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二。我国已经成为名符其实的商品流通大国,但由于在国际上缺少独立自主的流通渠道,缺乏国际一流的流通企业,中国还并不算是商品流通强国,同发达国家比起来,中国的国际流通影响力太小。自2004年我国商品市场全面对外开放以来,世界知名零售企业纷至沓来,目前世界最大的零售企业绝大部分一落户中国,零售业已成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竞争最激烈的行业。但是在国际化的大潮下,中国零售企业一直被动地接受国际竞争对手的挑战,而没有主动做出国际化的回应。自2001年我国正式实施“走出去”国家战略以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不断扩大。从2012年开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一连续3年位列全球第三,2015年跃居世界第二。然而,与我国成为商品出口大国、对外直接投资大国和外资零售企业大量进入中国市场极不协调的是我国零售业“走出去”却明显滞后。从《201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来看,截至到2016年末,我国的批发和零售业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为1691.7亿美元,只占当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总额13573.9亿美元的12.5%。2016年我国批发和零售业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为208.9亿美元,只占当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总额1961.5亿美元的10.7%。更值得指出的是,无论是投资流量还是投资存量,目前我国零售业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中国香港和东盟地区,其他国家和地区很少。零售企业国际化始于二十世纪中后期,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受益于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管制的放松,零售业向海外扩张进行跨国投资的步伐进一步加速,不但有发达国家更有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参与其中,跨国经营已经成为零售企业重要的经营战略之一,国际化一经日益成为全球零售领域的重要特征。根据德勤公司发布的《Global Powers of Retailing 2018》显示,2016财年“全球零售250强”企业中有168家企业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经营,国际化率为67.2%。国际知名的零售商沃尔玛和家乐福分别在29个和34个国家经营,其中沃尔玛在美国本土有5332个门店,还有6363个门店分布在亚洲、美洲、欧洲等海外市场,2016年净销售额4813.17亿美元,其中海外市场(不含山姆会员店)贡献了 1161.19亿美元,贡献率超过27%。2016年家乐福门店数量达到11935个,法国本土5539家,其余6396家分别分布于欧洲、亚洲、美洲的34个国家和地区,并贡献了年销售额766.45亿欧元的53.16%。可以说国际化是这些大型跨国零售企业取得成功乃至成为行业巨头的关键因素之一,沃尔玛更凭借其在全球布局获得可观收益,并连续多年稳居世界500强企业首位。2015年8月28日,国务院在《关于推进国内贸易流通现代化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已经中指出:必须推动我国从流通大国向流通强国转变,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此,必须构建开放融合的流通体系,提高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为此,要大力实施流通“走出去”战略。推动国内流通渠道向境外延伸,打造全球供应链体系。并鼓励流通企业与制造企业集群式“走出去”,促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同时鼓励电子商务企业“走出去”,提升互联网信息服务国际化水平;要创建内外贸融合发展平台。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促进国内外市场互联互通,打造内外贸融合发展的流通网络。经受了本土零售国际化竞争的洗礼后,中国零售企业初步具备了“走出去”的资金、技术、管理、品牌等资源条件,“走出去”可以成为中国零售企业转型发展、开拓创新的主要方向。在世界经济全球化、流通产业国际化和世界产业控制权一经从制造环节向流通环节转移的大背景下,积极地推动中国零售企业“走出去”,形成中零售企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联动发展,是中国建立开放型经济新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中国零售业国际竞争力,提升中国国际分工地位,促进中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流通大国向流通强国转变,巩固我国经济在国际竞争中的国家竞争优势有重大意义,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需要研究的重大问题。本文将以中国零售业对外投资为研究对象,分析我国零售业“走出去”的重要性,深入研究跨国零售企业成功实现国际化的一般经验,综合采用文献研究法、数据统计分析法、实地考察法和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系统探讨在当前独特的国情和特殊的历史时机下我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实现路径。首先从零售业“走出去”战略入手,分析我国零售业“走出去”的重要性。然后,借鉴国外经验,探讨我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实现路径。循此逻辑,按照“战略提出→国际经验比较→现状描述与案例分析→路径选择”的总体框架展开。文章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包括第一、二章节,主要论述论文的选题背景与意义、理论来源、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与框架、主要创新与不足之处,以及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第二部分是问题的提出,是论文的第三章,总结了“走出去”战略的提出、发展、演变和实施成果,以及当前我国零售业的发展状况,提出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必要性。第三部分,是论文的第四章,是国际经验比较,该部分以案例研究的形式,分析发达国家与亚洲发展中国家零售企业国际化的经验与教训。第四部分是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路径研究,包括第五、六、七、八章。第五章是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现状,以数据统计分析和案例研究结合的方式分析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状况,并分析中国零售业“走出去”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第六章,分析跨境电商在中国零售业“走出去”中的作用。第七章,“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比较优势研究。第八章,对接“一带一路”,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分析中国零售企业“走出去”的策略。

辛苗[6](2015)在《民营企业在我国医疗器械对外贸易中的作用分析》文中指出随着全球医疗器械市场的飞速发展,国内外医疗器械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愈演愈烈。医疗器械产业正逐步跨入到高新技术的行列中。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国医疗器械对外贸易发展势头强劲,国内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着众多企业的进入,初步形成了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平分秋色的竞争格局。然而,当前我国民营医疗器械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普遍偏低,大多生产的是中低端医疗器械商品,被高端市场排斥在外。近年来,我国民营医疗器械企业正面临着转型机遇,民营医疗器械企业在我国医疗器械对外贸易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研究如何提升我国民营医疗器械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十分必要。根据现有的医疗器械对外贸易发展状况,本文依据国际竞争力的基本理论,对我国医疗器械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指数展开分析,并通过民营医疗器械企业的进出口额占比及企业数量占比等数据,找到其在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面临困境的原因。对民营医疗器械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进行路径分析,以带动我国整个医疗器械产业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

张安华[7](2015)在《中国传统造型艺术的对外传播研究》文中指出中国传统造型艺术之所以能够绵延至今,除了在本国范围内的传递与传承外,还离不开对域外各国各民族的传播与交流。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包含了书法、篆刻、国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和园林。历史上不同的时期,针对域外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各门类中国传统造型艺术的对外传播活动和海外影响力也不同。从传播学的视域出发来思考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对外传播的动因、媒介、方式、路径和效果问题,结合古今重要的艺术传播现象和传播事实,对各门类传统造型艺术作综合性地宏观把握,当是研究中国传统造型艺术走向世界的一个崭新视角。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对外传播的动因是由审美、文化、政治和经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个人角度看,向域外传播艺术是满足审美需要、传达思想或谋生赢利的手段;从国家层面讲,则是为了宣扬本国文化、发展对外文化交流或文化贸易的需要。中国传统造型艺术要实现对外传播离不开可以跨越时空界限传递艺术信息的传播媒介和有效的艺术传播方式,现阶段传统造型艺术对外传播的方式主要包括人际传播、印刷传播、影视传播和网络传播四种基本方式,随着技术进步、新媒体不断出现以及媒体融合的加剧,运用跨媒体、多媒体传播艺术信息的综合传播方式是大势所趋。现当代以来,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对外传播的路径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目前传统造型艺术可以依靠以下几种基本路径来实现对外传播:展示路径、市场路径、收藏路径、教育路径、旅游路径、艺术路径以及国际移民等路径。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对外传播的效果是对国外受众的心理、态度和行为产生的影响及其引发的社会效应的总和。从微观的效果而言,一是域外的受众对中国传统造型艺术的审美、批评、研究等认知意识显着增强;二是在认知意识增强的基础上,有可能会引发外国受众的观念乃至行为的变化,特别是域外的艺术家会主动效仿中国艺术风格。就宏观的传播效果而言,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对外传播除了要让国外受众了解、认识中华文化艺术,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增强中国艺术品的海外吸引力和中国艺术家的国际影响力,促使我国文化艺术获得更广泛的国际认同,进而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吴威[8](2014)在《创意产业与区域经济增长互动发展研究》文中认为进入21世纪,创意产业从概念提出、政策制定再到实践探索,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股不可抵挡的经济浪潮,对包括欧美、亚太地区,特别是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以及知识经济和服务经济逐步占据主导地位的时代背景下,以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为驱动力的创意经济已在全球范围内展开蓬勃发展态势。目前,创意产业作为知识创新的重要表现和经济的新增长点,凭借其高速蓬勃的增长态势和日益深远的影响范畴,业已成为英国、美国、韩国、香港等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新型支柱产业之一。并且,创意产业这种蓬勃发展态势已经蔓延至中国。在我国政府积极倡导和相关政策扶持下,随着多元化优势资源的持续投入和创意企业发展的日趋成熟,我国创意产业正经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萌芽到发展,从起步到飞跃的历史时期,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如今,我国创意产业不仅主要集聚在北京、上海等经济相对发达的国际化都市,也进一步扩展到国内各地中心城市,并形成环渤海、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三个创意产业带,发展前景极为广阔。尤其是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范围内出现大规模的实体经济衰退,中国经济一直依赖的出口导向型和投资驱动型经济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出现产业发展受阻、城市产业空心化、商务成本剧增、城市生态严峻以及经济滑坡迅速等问题。在此背景下,创意产业优势凸显,有力地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从以制造业为主导的、出口驱动型的粗放式外循环”的经济发展方式向以创意和创新为内生增长要素的、以消费和投资为主导驱动力的集约式“内循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带动中国经济走出困境、迈向新台阶。近几年,创意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被各地方政府广泛重视,并积极通过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发展战略政策推进创意产业更好地发展,实现对地方经济的推动作用。但创意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许多现实问题与固有矛盾尚未得到缓解。我国大部分区域仍处于创意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创意理念、创意设计等要素投入对其他产业的关联效应和波及效应尚未显现出来。面对经济成就与文化发展的失调、经济发展速度与产业结构的失衡、经济增长总量与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匹配以及创意产业发展的区域性差异等问题,本文将突破从经济现象本身去寻找经济增长原因的局限,对经济发展背后的区域环境因素进行深入挖掘,从创意产业发展视角阐释区域经济发展与转型的动力与源泉,解释创意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二者的相互作用机理,推进创意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共生。本文的理论价值在于:首先,开拓经济学与城市地理和规划学交叉前沿研究领域,拓宽创意产业研究视野、完善区域经济增长相关理论。其次,重塑创意产业区演化重构区域空间作用机理,开拓区域经济增长问题研究的新领域、新视角和新方法。最后,在对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城市经济学、经济地理学、制度经济学以及城市地理和规划学等经济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理论进行综合运用的基础上,提出创意产业与区域经济增长动态耦合论,为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提供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本文的现实意义在于:首先,实现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转型,实现创意产业与区域经济二者的相互促进。其次,通过分析创意产业区演化与区域空间重构的作用机理,为创意城市的空间规划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改革思路。最后,充分发挥创意产业竞争优势,缩小区域间差距,切实提升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和文化软实力。本文通过对比中国主要城市创意产业发展的区域差异,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在创意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互动方面的先进经验,探寻更符合中国国情和区域发展特征的创意产业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创意产业竞争优势,缩小区域间差距,切实提升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和文化软实力。全文以创意产业发展及其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联机制为主题线索,共分为七个部分逐一展开论述。第一部分为绪论。阐述本文研究背景及其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系统梳理有关创意产业及区域经济发展相关文献,在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的主要创新。第二部分为创意产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理论准备。首先在国内外相关学者的研究基础上清晰界定本文所指创意产业的内涵与外延。其次,概述文化与经济增长的几个基本理论为下文论述作理论铺垫。再次,在对国内外经济增长理论进行分析与归纳的基础上,简要介绍新古典区域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阿罗的“干中学”模型等理论分析模型,作为创意文化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典型。第三部分为创意产业与区域经济增长互动机理的经济学分析。首先,将波特的“钻石模型”运用到区域经济竞争优势分析当中,初步揭示创意产业和区域经济之间的关系。其次,从创意产业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和区域环境对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机制两个回路,论证创意产业发展各个层面与区域环境各方面因素之间的关联互动性。最后,系统演化为思路,建立二者之间互动关系的理论模型——动态耦合模型。第四部分结合西方发达国家典型案例,遵循两条线索,即:创意产业区演化对区域空间重构的作用机理和区域空间对创意产业区演化的响应机理,从理论层面阐述创意产业与区域经济功能耦合的作用机理。第五部分为中国创意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互动研究。首先,对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总体情况进行简要概括。其次,介绍中国主要城市创意产业发展的区域性差异。再次,分析中国区域经济转型对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复次,阐述创意产业发展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探寻创意产业所体现的边际收益递增特性以及与区域经济二者之间的互惠共生关系。最后,以中国上海为例,针对创意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二者的互动关系展开实证研究。第六部分为创意产业与区域经济增长动态耦合的国际比较与经验借鉴。首先,分别以美国、英国和日本三个创意产业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家为例,汲取其创意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其次,遵循创意产业区演化对区域空间的重构和区域空间对创意产业区演化的响应两条线索,对创意产业发达国家经验进行总结与借鉴。第七部分为实现创意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互动的对策建议。基于创意产业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联性与互动性,该部分将在充分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相关经验的基础上,立足本国国情,探讨实现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以及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本文的创新之处有四:第一,创意思想史和创意产业改革史并重,为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改革定位。第二,从区域空间视角切入,将波特建立的原用于揭示国家竞争优势的“钻石模型”置于区域范围内,得到经过相关要素替代和修正的创意产业主导下的区域竞争力“钻石模型”。第三,首次借用“耦合”这一物理学概念来研究创意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问题。建立创意产业与其余经济发展之间的动态耦合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创意产业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互动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因果关系模型,揭示创意产业和区域经济增长二者动态耦合关系所呈现的周期性变动规律。第四,在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基础上,将创意产业与区域经济互动研究的传统分析范式分解为“作用”与“响应”的研究范式,以“创意产业区演化与区域空间重构”为逻辑框架,将创意产业政策、创意城市战略和区域空间重构问题融为一体加以研究和探索,具有较强的学科前沿性和理论创新性。

段丽[9](2013)在《市民社会的接近与背离 ——中万、中电、中青三剧团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万岁剧团(以下简称“中万”)、中电剧团(以下简称“中电”)、中央青年剧社(以下简称“中青”)是抗战时期活跃于重庆剧坛的三个最知名的官办剧团。在大后方的抗战演剧史上,它们凭借在1941—1945年四届雾季公演中的成绩而占据一席之地。本文就是关于中万、中电、中青的专题研究。前言首先以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为标准,梳理了中万、中电、中青的职业化历程,明确1940年代官办剧团的职业化就是一个努力摆脱官方束缚,与市民社会彼此认同的曲折过程。其次,指出中万、中电、中青在抗战中后期的生存奥秘是剧团职业化后对市民社会的“隐蔽”认同。中共南方局的文化政策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引导作用,而国民党的话剧政策则与主管单位对官办剧团的监管制度合谋,共同阻碍了中万、中电、中青向市民社会靠拢。这种阻碍决定了官办剧团要以一种“隐蔽”的方式达成与市民社会的相互认同。第一章探讨中万、中电、中青的“立”、“撤”缘由。抗战前期,国民党因抗战建国宣传的需要成立了大量的官办剧团。但随着抗日战局与国内政局的变化,国民党的抗战建国理念被置换为“一个信仰”、“一个领袖”、“一个政府”的“一党专政”,背离了市民社会对政治民主与保障民生的两大诉求。中万、中电、中青却因职业化而不断亲近市民社会,因此演出了一系列表面上认同政治国家,实际隐藏着对政治国家“质疑”的市民话剧作品,从而埋下了被裁撤的根源。抗战胜利后,中电、中青因演出造成的巨额亏损而直接招致裁撤,中万则作为国民党的戡乱工具得到了保留。这就表明国民党只是将官办剧团视为其政党观念的宣传工具,当该工具不能发挥作用时,即将之废弃。第二章论述中万、中电、中青职业化的“深入”与“疲软”。1941年底,中万、中电、中青在生存压力的直接推动下,进行了大幅度的职业化。职业化对官办剧团的管理体制产生了冲击,具体表现为周转资金的多元化与演员收入的多样化、剧团的社会化与剧人的职业化,以及剧目建设的市民化倾向。然而,官办剧团职业化的深入还是要受到国民党话剧政策与剧团监管制度的联合限制。1943—1944年,国民党加强了对官办剧团的剧目控制,导致中万、中电、中青的“演出稀少”与“开销浩大”这两大沉疴愈发严重,并因此连带产生了“人浮于事”、“演出亏损”等问题,形成了官办剧团在抗战后期职业化的病态。第三章重点讨论的是抗战后期中万、中电、中青任务戏的“演”与“弃”问题。1943年,国民党为配合蒋介石《中国之命运》的宣传与推广,指定一系列任务戏,并委派官办剧团上演。这些任务戏主要分为两类。其一是战国策派作家陈铨的《野玫瑰》、《蓝蝴蝶》等剧;其二是由国民党文人王平陵、鲁觉吾创作完成的惩治奸商剧。《野玫瑰》因涉嫌表达对国民党的政治认同,曾在1942年遭到中共南方局的批判。但剧本“抗战锄奸”的主题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当时市民社会的需要,虽然受到了中共南方局的抵制,但还是能在1943年由中万重演。《蓝蝴蝶》则因牵涉到国民党对中万的独裁式管理,受到剧人们的坚决抵制。中万剧人对待陈铨剧作的不同态度,显示出在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后期阶段时,市民意识尚且因全民抗战的需要受到落后的国家观念的束缚,而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却会促使市民意识尽快摆脱这种束缚。到了 1944年,国民党在中青推广惩治奸商剧时,市民意识已因民生问题的全面恶化而进一步觉醒,所以,该类任务戏受到了中青剧人的抵制而无法上演。中万、中青剧人在不同时期对待任务戏的不同态度,体现了抗战后期市民意识与国家观念从夹缠不清到正式对垒的复杂过程。“结语”探讨了抗战时期中万、中电、中青职业化的经验对现阶段国有剧团改制的启示,明确了生存压力在官办剧团职业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国营剧团如果不改变自己对政府扶持资金的过份依赖,就很难缓解自己现阶段的“病态”,还要继续充当官方意识形态的载体。

徐厚永[10](2013)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进入21世纪后,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结构逐步优化,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速度随之加快,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也呈现同步增长态势。2011年,全国实现高新技术产品出口5488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28.9%,2012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更是达到6012亿美元,增长9.6%,占全国出口总额的29.3%。就安徽省而言,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在全国快速发展的浪潮中,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推动下,也实现了高速发展,2011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9.3亿美元,同比增长41.6%,占出口总额的17.2%,2012年出口达到32.1亿美元,涌现出一批诸如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产品等高新技术出口产品,但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如何客观地看待高速发展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如何系统分析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如何优化出口竞争力路径,如何得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提升策略,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发展尤为重要,因此,论文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本文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学者关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围绕提升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这一主线,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现状入手,构建了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评价体系,分析了影响因素,探索了提升策略。本文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基于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系统分析,探索了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和管理能力提升最优路径。宏观层面,提出鼓励技术创新、加大出口信保支持、促进特殊监管区发展、提升科技兴贸平台建设、增加资金及制订规划引导等建议,促进出口竞争力提升,抢占国际市场;微观层面,通过指导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提升出口技能、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管理层支持等,提升高新技术产品竞争力。2、构建了相对全面严密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数体系。建立了系统的GL(产业内贸易指数)、MI(Michaely指数)和TCI(贸易竞争力指数Trade Competition Index)三大指标评价体系,运用2003年以来的历年资料,全面分析、实证检验了高新技术企业出口的国际竞争力现状,得出高新技术中部分产品(生命科学技术、光电技术等)具有一定出口竞争力等结论。3、运用博弈论探讨完全竞争、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中小科技型生产企业和出口代理公司博弈及均衡,研究努力水平可观测、不可观察、外部可监控等情况下激励合同机制设计,促使出口代理商加大国际市场开拓投入,以更高价格销售产品,与中小科技型生产企业分享利润,并鼓励企业出口流程再造。4、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通过Eviews软件,进行ADF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协整检验等,定量分析了研发投入(R&D)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间的关系,得出加大R&D投入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具有线性关系)的结论,由此建议加大企业研发投入。5、提出了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提升的策略。通过分析创新能力、经费投入、出口机制和相关政策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影响,提出了出口定位、金融发展、机制改进、管理提升等策略。从高新企业出口动机、出口技能、出口融资、出口收汇、出口利润、出口风险等角度,全方位提升出口竞争力。

二、合肥海关创历史佳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合肥海关创历史佳绩(论文提纲范文)

(1)劲享内蒙古,中欧班列一路乘风(论文提纲范文)

创造有利条件
为班列开通做“加分项”
优化监管模式
海关支持中欧班列开行
创新持续加持
东、中两条通道亮点纷呈
利用区位优势
乌兰察布成“边腹互动”示范
中欧班列
带动内蒙古高水平向北开放

(2)农药行业“十三五”发展回顾及2021年行业展望及市场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国农药行业“十三五”发展回顾及总结
    1.1 行业呈现高质量发展,规模企业迅速成长
    1.2 农药资本市场活跃,对农药行业发展贡献较大
    1.3 农药行业“十三五”规划的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喜忧并存
    1.4 我国高、剧毒农药登记占比骤减,环保剂型登记上升显着,高风险品种禁限用加大
    1.5 我国农药行业主要政策、法规及主管部门主要职能
2 2020年中国农药行业发展情况及2021年展望
    2.1 疫情之下,2020年年初农药行业出现断崖式下跌,而后半程基本抹平“鸿沟”,显示了农药刚需特性和我国产业链配套能力
    2.2 2020年我国农药生产主要受重大疫情和特大洪水的扰动,月度产量环比呈现“W”形态,年度产量小幅下降
    2.3 2020年我国农药贸易特点和贸易形势展望
        2.3.1 近年我国农药行业对出口的依赖增加
        2.3.2 2020年我国农药进出口呈现“量额齐增”
        2.3.3 2020年我国原药、制剂出口价格出现分化
        2.3.4 2020年我国仅限出口农药将成为出口新动力
        2.3.5 2020年农药进出口结构变化尚不明显
        2.3.6 2021年我国农药贸易形势展望
3 2020年中国农药市场情况及2021年展望
    3.1 我国原药价格整体小幅回落,大类品种行情分化
    3.2 2020年我国除草剂价格指数变化如“W”型,同比上年转涨
    3.3 2020年我国杀虫剂价格指数基本呈现单边下滑的态势
    3.4 2020年我国杀菌剂价格指数回调最大
4 结语

(3)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现状与意义
        1.3.1 研究现状
        1.3.2 研究意义
    1.4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1.4.1 理论基础
        1.4.2 研究方法
    1.5 语料来源
        1.5.1 建立小型语料库
        1.5.2 依据爬虫程序,滚动抓取标题
        1.5.3 标题信息处理
第二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汇语法特点
    2.1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频特点
        2.1.1 词频统计
        2.1.2 词频分布分析
    2.2 标题词汇的语义特点
第三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法特点
    3.1 句法结构形式
        3.1.1 单句式结构
        3.1.2 组合式结构
        3.1.3 成分缺省结构
    3.2 句类特点
        3.2.1 陈述句标题
        3.2.2 疑问句标题
        3.2.3 感叹句标题
        3.2.4 祈使句标题
第四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
    4.1 引言
    4.2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
        4.2.1 词语修辞
        4.2.2 辞格修辞
第五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用特点
    5.1 关联理论与网络新闻标题
    5.2 网络新闻标题的“明示—推理”交际
        5.2.1 明示行为
        5.2.2 推理过程
    5.3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境效应
        5.3.1 认知语境假设
        5.3.2 语境效果
    5.4 网络新闻标题的最佳关联
第六章 结语
    6.1 主要研究过程和结论
    6.2 创新之处与不足
    6.3 后续研究的设想
参考文献
附录

(4)上海Meltwater新闻咨询公司翻译实习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ABSTRACT
摘要
1.OVERVIEW OF TRANSLATION INTERNSHIP REPORT
    1.1 Background of translation internship
        1.1.1 Brief introduction to Meltwater and its products
        1.1.2 Recruiting process of Meltwater news translator
        1.1.3 Responsibilities of news translator intern
    1.2 Features of source headlines in Meltwater report
        1.2.1 Content diversification
        1.2.2 Cultural-loaded terms
        1.2.3 Rhetorical devices
    1.3 Target audience analysis
    1.4 Rationale
        1.4.1 Degree of equivalence in translation
        1.4.2 Limited equivalence in headline translation
    1.5 Outline of translation internship report
2.DESIGNING AND PLANNING OF THE TRANSLATION PRACTICE
    2.1 Time schedule of translation project
    2.2 Tools used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2.2.1 Searching engines
        2.2.2 CAT tools
        2.2.3 Parallel text
    2.3 Quality control of translation project
        2.3.1 Self-evaluation
        2.3.2 Co-learning among group members
        2.3.3 Feedback from mentors
    2.4 Emergency precautions
        2.4.1 Team members
        2.4.2 Technical problems
        2.4.3 Delivery time
3.HEADLINE TRANSLATION GUIDELINE AND PRACTICE
    3.1 Headline translation guideline
    3.2 Headline translation practices
        3.2.1 Omission of sentence components
        3.2.2 Widespread use of present tense
        3.2.3 Preference in using abbreviations
        3.2.4 Information addition
        3.2.5 Use of punctuation marks
    3.3 Translation feedback and evaluation
        3.3.1 Client feedbacks
        3.3.2 Self-evaluation
4.IMPLICATIONS OF TRANSLATION INTERNSHIP PRACTICE
    4.1 Major findings
    4.2 Limitations and further enlightenment
REFERENCES
APPENDIX
附件

(5)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动因与实现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理论来源
        1.2.1 垄断优势论
        1.2.2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1.2.3 内部化理论
        1.2.4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1.2.5 价值链理论
        1.2.6 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目的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的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1.5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
        1.5.1 本文的创新
        1.5.2 难点和不足
第2章 零售业国际化的研究综述
    2.1 国外零售业国际化的相关研究综述
        2.1.1 零售业国际化的内涵
        2.1.2 零售业国际化的动机
        2.1.3 零售业国际化的区位选择
        2.1.4 零售业国际化的进入方式
        2.1.5 零售业的标准化与本土化
        2.1.6 零售业国际化的撤资
    2.2 国内零售业国际化的相关研究综述
        2.2.1 “走出去”战略
        2.2.2 国内流通产业的地位和贡献
        2.2.3 国内学者对零售业国际化的研究
        2.2.4 中国零售业的“走出去”
    2.3 文献述评
第3章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现状
    3.1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概况
        3.1.1 中国零售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情况
        3.1.2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空间分布情况
        3.1.3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市场主体情况
        3.1.4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成功案例数量少
    3.2 中国零售企业“走出去”的案例分析
        3.2.1 国美进军香港
        3.2.2 苏宁的国际化
        3.2.3 阿里巴巴的全球化
    3.3 零售业“走出去”的影响因素
        3.3.1 零售业“走出去”的宏观影响因素
        3.3.2 零售业“走出去”的微观影响因素
    3.4 零售业“走出去”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3.4.1 变量选择
        3.4.2 模型设计
        3.4.3 实证结果及其解释
    3.5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3.5.1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面临的机遇
        3.5.2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面临的挑战
    3.6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缓慢的原因分析
        3.6.1 中国零售企业竞争力弱
        3.6.2 中国零售企业品牌影响力小
        3.6.3 中国零售企业缺乏国际经验
        3.6.4 中国零售企业承担汇率风险能力差
        3.6.5 中国零售企业“走出去”的政府支持少
第4章 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的零售国际化经验
    4.1 全球零售业的发展情况和国际化状况
        4.1.1 全球零售业的总体发展情况
        4.1.2 零售商的市场主导能力
        4.1.3 发达国家跨国零售企业的主导地位
        4.1.4 发展中国家零售业的总体发展情况
        4.1.5 零售业的业态创新和多样化
        4.1.6 零售业的经营国际化
        4.1.7 零售业的零售数字化
    4.2 发达国家的零售国际化
        4.2.1 美国的零售国际化
        4.2.2 欧洲的零售国际化
        4.2.3 日本的零售国际化
        4.2.4 发达国家零售企业国际化的一般经验
    4.3 发展中国家的零售国际化-以泰国为例
        4.3.1 发展中国家零售国际化的一般情况
        4.3.2 泰国零售业的国际化
        4.3.3 卜蜂莲花的国际化
        4.3.4 卜蜂莲花在华扩张历程
第5章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动因分析
    5.1 “走出去”战略
        5.1.1 “走出去”的内涵
        5.1.2 “走出去”战略的提出和发展
        5.1.3 “走出去”的概况
    5.2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动因-宏观视角
        5.2.1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宏观背景
        5.2.2 顺应对外经济的发展规律
        5.2.3 构建自主流通网络的重要手段
        5.2.4 价值链升级的外部驱动
        5.2.5 内外贸一体化的内部推动
        5.2.6 有利于缓和中美贸易摩擦
        5.2.7 有助于供给侧改革顺利实施
        5.2.8 实现流通大国向流通强国转变的客观要求
        5.2.9 促进我国文化输出,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5.3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动因-微观视角
        5.3.1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推动因素
        5.3.2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拉动因素
        5.3.3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便利化因素
第6章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创新途径:跨境电商
    6.1 跨境电子商务
        6.1.1 跨境电子商务的涵义
        6.1.2 跨境网络零售
    6.2 中国跨境电商的发展
        6.2.1 中国跨境电商的发展环境
        6.2.2 中国跨境电商的发展状况
    6.3 跨境电商与传统零售的区别
        6.3.1 跨境电商具有跨地域性
        6.3.2 跨境电商信息传播速度快
        6.3.3 跨境电商以大数据为基础
        6.3.4 跨境电商的成本结构不同
        6.3.5 跨境电商的客户体验不同
    6.4 跨境电商是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新途径
    6.5 中国发展跨境电商的SWOT分析
        6.5.1 中国发展跨境电商的优势
        6.5.2 中国发展跨境电商的劣势
        6.5.3 中国发展跨境电商的机遇
        6.5.4 中国发展跨境电商的挑战
    6.6 中国跨境电商发展的实现路径
        6.6.1 国家参与和政策支持
        6.6.2 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6.6.3 多种手段改善网购体验
        6.6.4 改进物流效率
        6.6.5 巩固制造业基石
        6.6.6 不遗余力地推行人民币国际化
第7章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比较优势
    7.1 “一带一路”倡议
        7.1.1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
        7.1.2 “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内容
    7.2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比较优势
        7.2.1 相对于发达国家零售业的比较优势
        7.2.2 相对于发展中国家零售业的比较优势
        7.2.3 零售业相对于第二产业的比较优势
        7.2.4 相对于其他地区“一带一路”给零售业带来的比较优势
第8章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实现路径
    8.1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时机选择
        8.1.1 零售企业具备“走出去”能力的时机
        8.1.2 进入目标国际市场的有利时机
    8.2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区位选择
        8.2.1 中亚五国
        8.2.2 东南亚十一国
        8.2.3 南亚八国
        8.2.4 独联体七国
        8.2.5 中东欧及南欧十八国
        8.2.6 南太平洋国家: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8.2.7 西亚北非国家和蒙古
    8.3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进入方式选择
        8.3.1 中亚国家的进入方式
        8.3.2 东南亚国家的进入方式
        8.3.3 印度的进入方式
        8.3.4 独联体国家的进入方式
        8.3.5 澳大利亚的进入方式
    8.4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业态选择
    8.5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标准化与本土化战略
    8.6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支撑体系
        8.6.1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宏观层面的支撑体系
        8.6.2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中观层面的支撑体系
        8.6.3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微观基础改造
第9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
    9.1 研究结论
        9.1.1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必要性
        9.1.2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可行性
        9.1.3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实现路径
    9.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6)民营企业在我国医疗器械对外贸易中的作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一、 选题的目的
        二、 选题的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一、 国外相关研究
        二、 国内相关研究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创新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二章 医疗器械对外贸易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基本概念界定
        一、 民营企业的概念
        二、 医疗器械的概念与分类
    第二节 医疗器械对外贸易相关理论
        一、 比较优势理论
        二、 技术差距理论
        三、 国际竞争力理论
    第三节 国际竞争力的衡量指标
第三章 医疗器械产业对外贸易现状分析
    第一节 全球医疗器械市场发展状况
    第二节 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发展状况
        一、 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背景
        二、 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及前景
    第三节 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对外贸易现状分析
        一、 行业政策分析
        二、 进出口贸易统计
        三、 行业区域分布总体特征
第四章 民营医疗器械企业对外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第一节 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第二节 我国民营医疗器械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一、 我国民营医疗器械企业现状
        二、 我国民营医疗器械企业的问题和困扰
        三、 我国民营医疗器械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解析
    第三节 对提升民营医疗器械企业国际竞争力的路径分析
        一、 技术创新能力
        二、 人力资源管理能力
        三、 资本经营能力
        四、 产品及品牌经营能力
第五章 L 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案例分析
    第一节 公司概括
    第二节 L 公司的国际竞争力现状和对策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7)中国传统造型艺术的对外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对象
        1、中国传统造型艺术
        2、对外传播
    三、研究现状
        1、国外相关研究
        2、国内相关研究
        3、对现状的思考及研究难点
    四、研究方法与意义
        1、研究方法
        2、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对外传播的历史
    第一节 古代中国传统造型艺术的对外传播
        一、先秦——对外传播的最初尝试
        二、汉唐——对外传播的陆路繁盛
        三、宋元——对外传播的海路繁盛
        四、明清——对外传播的高潮衰退
    第二节 近现代中国传统造型艺术的对外传播
        一、晚清——被动对外传播的高峰
        二、晚清民国——中国的主动对外传播
    第三节 当代中国传统造型艺术的对外传播
        一、新中国——对外传播的崭新起点
        二、文革——对外传播的曲折发展
        三、改革开放——对外传播走向繁荣
第二章 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对外传播的动因
    第一节 审美动因
        一、艺术创作是面向他者的审美创造
        二、艺术作品是召唤他者的审美对象
        三、艺术接受是一种审美再创造活动
    第二节 文化动因
        一、思想依靠艺术传播来传达
        二、宗教借艺术传播宣扬教义
        三、风俗习惯带动艺术的传播
    第三节 政治动因
        一、艺术家个人政治责任
        二、国家文化外交的手段
        三、文化软实力竞争需要
    第四节 经济动因
        一、艺术职业收益的需要
        二、对外文化贸易的推动
        三、经济地位提升的要求
第三章 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对外传播的方式
    第一节 艺术媒介
        一、艺术媒介的形态
        二、媒介演进与艺术传播方式的多样化
    第二节 人际传播
        一、艺术的人际传播方式
        二、艺术的展示传播方式
    第三节 印刷传播与影视传播
        一、艺术的大众传播方式
        二、艺术的印刷传播方式
        三、艺术的影视传播方式
    第四节 网络传播
        一、艺术的网络传播方式
        二、艺术的综合传播方式
第四章 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对外传播的路径
    第一节 展示路径
        一、艺术品外展
        二、开放性展示
    第二节 市场路径
        一、画廊的展销
        二、艺术品拍卖
        三、艺术博览会
    第三节 收藏路径
        一、博物馆收藏
        二、私人的收藏
    第四节 教育路径
        一、来华留学教育
        二、海外艺术教育
    第五节 旅游路径
        一、文化遗产地旅游
        二、旅游纪念品销售
    第六节 艺术路径
        一、借助传统表演艺术传播
        二、依靠现代设计艺术传播
第五章 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对外传播的效果
    第一节 受众意识的增强
        一、审美意识的增强
        二、批评意识的增强
        三、研究意识的增强
    第二节 艺术创作的仿效
        一、东亚造型艺术的全盘“唐化”
        二、欧洲洛可可艺术的中国风格
        三、现当代西方艺术的中国基因
    第三节 文化软实力提升
        一、中国艺术品海外影响力提升
        二、中国艺术家国际知名度提升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1976-2014年兵马俑外展一览表
    附录B 2003-2004年法国“中国文化年”重点艺术展览项目
    附录C 全球中国艺术藏品丰富的收藏机构一览表
    附录D 20世纪上半叶西方研究中国艺术史的主要学者及着述
    附录E 20世纪下半叶西方研究中国书法的主要学者及着述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清单

(8)创意产业与区域经济增长互动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背景
    0.2 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0.2.1 理论价值
        0.2.2 现实意义
    0.3 文献综述
        0.3.1 创意集聚的思想发展脉络
        0.3.2 创意产业集聚的研究
        0.3.3 创意产业园区的研究
        0.3.4 创意阶层的研究
        0.3.5 创意城市的研究
        0.3.6 创意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0.3.7 文献综述简评
    0.4 研究内容
    0.5 研究方法
        0.5.1 比较研究
        0.5.2 耦合分析
        0.5.3 案例分析
    0.6 创新
第1章 创意产业与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基础
    1.1 创意产业的内涵与外延
        1.1.1 创意产业的内涵
        1.1.2 创意产业的外延
    1.2 文化与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
        1.2.1 文化经济学理论
        1.2.2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
        1.2.3 新经济增长理论
        1.2.4 发展经济学理论
        1.2.5 知识经济理论
    1.3 创意文化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
        1.3.1 新古典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
        1.3.2 阿罗的“干中学”模型
        1.3.3 卢卡斯的人力资本积累增长模型
        1.3.4 基于文化向度的空间经济增长模型
        1.3.5 文化禀赋与经济绩效分析框架
第2章 创意产业与区域经济增长互动机理的经济学分析
    2.1 创意产业与区域竞争力模型
        2.1.1 波特的“钻石模型”
        2.1.2 区域竞争力与“钻石模型”
        2.1.3 创意产业主导下的区域竞争力“钻石模型”
        2.1.4 区域经济发展核心动力:创意产业与核心竞争力的互动
    2.2 创意产业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
        2.2.1 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2.2.2 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源泉
        2.2.3 对城市产业价值链的增值和拓展作用
        2.2.4 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作用
        2.2.5 对城市形象的塑造与提升作用
        2.2.6 对城市就业的拉动作用
        2.2.7 对区域综合竞争力的提升作用
        2.2.8 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2.2.9 对城市功能转型的推动作用
    2.3 区域空间对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机制
        2.3.1 区域文化环境对创意产业的影响
        2.3.2 区域人力资本存量对创意产业的影响
        2.3.3 区域数字技术对创意产业的影响
        2.3.4 区域城市化发展对创意产业的影响
        2.3.5 区域基础产业对创意产业的影响
        2.3.6 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创意产业的影响
        2.3.7 区域竞争力对创意产业的影响
    2.4 创意产业与区域经济增长动态耦合模型构建
        2.4.1 耦合的涵义
        2.4.2 耦合的理论模型
        2.4.3 创意产业与区域经济增长动态耦合模型
第3章 创意产业与区域经济增长功能耦合的作用机理
    3.1 创意产业区演化重构区域空间的作用机理
        3.1.1 创意产业区演化对区域空间重构作用的时空秩序
        3.1.2 创意产业区演化对区域空间重构作用的载体与关联要素
        3.1.3 创意产业区演化对大都市空间重构的作用规律
    3.2 区域空间对创意产业区演化的响应机理
        3.2.1 区域空间响应创意产业区演化的内涵与类型
        3.2.2 区域空间响应创意产业区演化的基本特征与规律
        3.2.3 区域空间对创意产业区演化的响应规律
第4章 中国创意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互动研究
    4.1 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总体情况
        4.1.1 中国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特征
        4.1.2 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模式与问题
    4.2 中国主要城市创意产业发展的区域差异
        4.2.1 中国主要城市创意产业发展综合数据对比分析
        4.2.2 中国主要城市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特点及趋势
    4.3 中国区域经济转型对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
        4.3.1 “后危机时代”经济转型发展为创意产业发展创造历史机遇
        4.3.2 经济、文化与社会的稳步发展实现文化消费需求的跨越式提升
        4.3.3 数字技术革命丰富创意内容的生产与传播
        4.3.4 消费结构升级为创意产业发展提供更宽阔的市场空间
    4.4 创意产业发展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4.4.1 创意产业发展成为区域经济转型的新经济增长点
        4.4.2 创意驱动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源泉
        4.4.3 创意产业发展是推动区域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
        4.4.4 科技与创新的高度融合是引发新一轮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契机
    4.5 创意产业与区域经济增长互动发展的实证研究——以上海为例
        4.5.1 上海创意产业发展概要
        4.5.2 上海创意产业对区域经济的贡献
        4.5.3 上海创意产业园区与城市更新的互动
第5章 创意产业与区域经济增长互动发展的国际比较与经验
    5.1 创意产业集群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国际比较与经验借鉴
        5.1.1 美国创意产业集群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
        5.1.2 英国创意产业集群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
        5.1.3 日本创意产业集群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
    5.2 创意产业区演化重构区域空间的实证分析
        5.2.1 伦敦西区:单个创意产业区演化与区域空间重构
        5.2.2 曼哈顿:群体创意产业区演化与区域空间重构
        5.2.3 创意产业区演化重构区域空间的经验借鉴
    5.3 区域空间响应创意产业区演化的实证分析
        5.3.1 东京都空间响应练马区动漫产业区演化的实证分析
        5.3.2 伦敦市空间响应创意产业区演化的实证分析
        5.3.3 区域空间响应创意产业区演化的经验借鉴
第6章 实现创意产业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对策建议
    6.1 国内外创意产业发展的总体趋势
        6.1.1 创意产业的主导地位凸显,创意产业基地和园区等成为创意产业集聚化的主要形式
        6.1.2 创意产业集群发展呈现国际化与全球化趋势
        6.1.3 创意产业集中度加剧,企业组织集团化成为创意产业集发展的主要形式
        6.1.4 创意产业的内容不断深化,作为新型业态将赶超传统产业占居主体地位
        6.1.5 创意产业集群的城市集聚功能显着,加剧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6.2 我国创意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6.2.1 国家创意产业发展规划为我国创意产业发展创造重要机遇
        6.2.2 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为我国创意产业发展奠定良好的经济基础
        6.2.3 现代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我国创意产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6.2.4 经济全球化趋势为我国创意产业发展创造广阔的发展天地
    6.3 推动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发展策略
        6.3.1 健全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环境
        6.3.2 构建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6.3.3 创造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人才环境
        6.3.4 完善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市场环境
    6.4 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创意产业发展策略
        6.4.1 实施科技创新战略,抢占创意产业发高地
        6.4.2 实施集团化战略,实现创意产业规模化经营
        6.4.3 实施品牌化战略,形成区域经济差异化发展
        6.4.4 实施国际化战略,提升创意产品的国际化水平
        6.4.5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创意产业集群的贡献度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9)市民社会的接近与背离 ——中万、中电、中青三剧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导论 官办剧团与职业化演剧
    第一节 官办剧团的职业化历程
    第二节 生存奥秘:对市民社会的“隐蔽”认同
第一章 官办剧团的“立”与“撤”
    第一节 为加强抗战建国宣传而立
    第二节 裁撤根源:“质疑”政治国家
    第三节 巨额亏损是官办剧团被裁撤的导火索
    第四节 戡乱工具:官办剧团被保留的缘由
第二章 职业化的“深入”与“疲软”
    第一节 生存压力是官办剧团职业化的直接动力
    第二节 职业化对官办剧团管理体制的冲击
    第三节 官办剧团的沉疴:演出稀少与开销浩大
第三章 任务戏的“演”与“弃”
    第一节 陈铨剧作:抵制与上演之间
    第二节 惩治奸商剧:演不出的“杰作”
结语 官办剧团职业化的经验总结
附录 中万、中电、中青活动年表
参考文献
后记

(10)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1.1.2 论文研究的目的
        1.1.3 论文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1.2.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论文的主要内容
        1.3.2 论文的章节安排
        1.3.3 论文的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的相关理论基础
    2.1 高新技术产品国际市场参与原因及规模
        2.1.1 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解释出口原因
        2.1.2 出口与生产率、利润率关系
        2.1.3 企业出口参与的条件
        2.1.4 企业出口的影响因素
    2.2 出口竞争力提升的理论研究
        2.2.1 竞争力的经典理论
        2.2.2 TCI、MI、GL三大竞争力指数
        2.2.3 博弈论角度的高新产品出口分析
        2.2.4 引力模型与出口竞争力提升
    2.3 出口企业管理的理论研究
        2.3.1 微观角度:企业的选择
        2.3.2 宏观角度:政府的需要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的现状分析
    3.1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历史演变
        3.1.1 出口管理的历史演变
        3.1.2 出口发展的最新动向
        3.1.3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逐步走高
        3.1.4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状况
    3.2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区域比较
        3.2.1 全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体情况
        3.2.2 全国高新技术产品区域情况比较
        3.2.3 中部地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较
    3.3 全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行业比较
    3.4 全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宏观政策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4.1 创新能力
    4.2 经费投入
        4.2.1 全国研发经费投入情况分析
        4.2.2 R&D投入的计量模型分析
    4.3 出口机制
        4.3.1 出口加工区的促进作用分析
        4.3.2 职能部门与出口竞争力分析
    4.4 相关政策的影响
        4.4.1 高新技术企业融资与竞争力
        4.4.2 退税率、汇率、利率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提升策略研究
    5.1 出口定位
        5.1.1 出口技能与出口竞争力
        5.1.2 发展层次与出口竞争力
        5.1.3 人力资本与出口竞争力
        5.1.4 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理论
    5.2 金融业发展
        5.2.1 人民币跨境结算效应
        5.2.2 出口信保的保驾护航
    5.3 出口机制改进
    5.4 相关政策建议
    5.5 出口管理水平提升
        5.5.1 依靠政策规划强力引导发展
        5.5.2 借助平台建设提升发展水平
        5.5.3 优化环境促进高新产品出口
        5.5.4 有关高新产品出口政策建议
        5.5.5 高新产品出口的机遇和挑战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应用研究: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分析与提升策略
    6.1 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现状分析
        6.1.1 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现状
        6.1.2 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特点
        6.1.3 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点
    6.2 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影响因素
        6.2.1 基于TCI、MI和GL的影响因素分析
        6.2.2 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影响因素
    6.3 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出口竞争力的提升
    6.4 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的营销策略分析
    6.5 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产业政策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四、合肥海关创历史佳绩(论文参考文献)

  • [1]劲享内蒙古,中欧班列一路乘风[N]. 张日,王佳. 国际商报, 2022
  • [2]农药行业“十三五”发展回顾及2021年行业展望及市场预测[J]. 杨益军,张波. 世界农药, 2021(02)
  • [3]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D]. 周莹.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 [4]上海Meltwater新闻咨询公司翻译实习报告[D]. 李思佳.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19(03)
  • [5]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动因与实现路径研究[D]. 石娜娜.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8(03)
  • [6]民营企业在我国医疗器械对外贸易中的作用分析[D]. 辛苗. 外交学院, 2015(11)
  • [7]中国传统造型艺术的对外传播研究[D]. 张安华. 东南大学, 2015(08)
  • [8]创意产业与区域经济增长互动发展研究[D]. 吴威. 吉林大学, 2014(09)
  • [9]市民社会的接近与背离 ——中万、中电、中青三剧团研究[D]. 段丽. 南京大学, 2013(04)
  • [10]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研究[D]. 徐厚永. 合肥工业大学, 2013(05)

标签:;  ;  ;  ;  ;  

合肥海关取得历史性成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