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对中国营销渠道中渠道力量运用的影响

人际关系对中国营销渠道中渠道力量运用的影响

一、中国营销渠道中私人关系对渠道权力使用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董维维,徐炜,庄贵军[1](2020)在《组织关系和人际关系对渠道合作行为的影响:基于耦合理论的实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于耦合理论,将营销渠道中的组织关系和人际关系区分成四种耦合情形。在此基础上,利用问卷调查收集的211份数据,实证检验在不同的组织关系和人际关系组合形态下,渠道合作行为(信息分享、非强制性权力使用、强制性权力使用、投机行为)存在何种差异化表现。结果发现:当渠道成员的组织关系和人际关系都好时,信息分享程度最高,非强制性权力使用最多,投机行为最少;当渠道成员的组织关系和人际关系都差时,信息分享程度最低,强制性权力使用和非强制性权力使用均最少,投机行为最多。

汪雪婷[2](2020)在《邮轮公司渠道管理水平与经营绩效关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内邮轮旅游业的高速发展,邮轮行业环境愈加开放,诸多资本深厚的旅游企业纷纷进驻邮轮市场,由此导致供求关系不断发生变化,邮轮旅游市场竞争日益加剧,我国邮轮旅游业营销渠道体系渐渐显现出弊端。尽管当前国内各邮轮公司都在加速推进其直销布局,以改善其邮轮营销渠道过于单一以及过于依赖分销商等渠道问题。但从成本角度来看,相较于直销获利能力的增长速度,直销销售成本的增长速度要更快,因而邮轮公司想要仅通过加速直销布局,来解决当前在营销渠道所面临的困境,难以解决当前邮轮公司营销存在的根本问题,仍需要意识到营销渠道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科学有效的分销渠道体系,可以降低企业营销成本,激励渠道成员发挥不同功能。可以说,邮轮公司渠道管理的有效性直接关系着企业的财务经营状况。面临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新形势,单一的财务核算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企业的需求,业财融合已逐渐成为当前现代企业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业财融合要求财务分析不仅仅承担事后评价的角色,而是更多参与到企业事前预测、事中控制的过程中,这不仅要求企业财务工作向业务前端与后端嵌入融合,也需要在业务工作中提升效益意识及财务介入,并进行重构和调整管理。文章基于此背景,为解决当前邮轮公司在营销渠道存在的困境,并考虑邮轮公司财务报表数据有限的研究困境,引入渠道管理相关研究方法,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邮轮公司的营销渠道管理和经营绩效的关系进行研究,从而探讨是否可以通过营销渠道管理有效提升邮轮公司经营绩效,并以此来敦促邮轮公司积极将财务意识嵌入营销渠道管理工作,为我国邮轮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动力。首先,对相关概念、国内外营销渠道管理、经营绩效评价及二者相关关系的研究进行梳理,为下文建立邮轮公司营销渠道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及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奠定理论基础;其次,系统分析历史文献中解释力度较高的相关指标,构建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求全面评估出邮轮公司营销渠道管理与经营绩效现状。再次,基于历史文献及相关研究,筛选合理的题项对相关变量进行衡量,对邮轮公司从业人员及专家进行问卷调查达到量化评价指标的目的,并通过SPSS及AMOS软件对获取数据进行信度与效度检验。最后,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邮轮公司营销渠道管理、经营绩效及二者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渠道状态对邮轮公司经营绩效有显着的正向影响;渠道经济表现对邮轮公司经营绩效有显着的正向影响;渠道控制对邮轮公司经营绩效不存在显着影响;渠道冲突与邮轮公司经营绩效关系呈倒U型,适度渠道冲突能够促进经营绩效提升,但如果超过一定阈值,则会对经营绩效产生抑制作用;渠道合作稳定性对邮轮公司经营绩效有显着的正向影响。最后,文章基于邮轮公司营销渠道管理对经营绩效影响关系、影响程度,并针对当前国内邮轮公司在营销渠道上存在的问题,为邮轮公司从业财融合角度进行企业高效营销渠道体系构建提供对策建议,通过实证结果促进财务信息在业务管理环节的指导作用,以求加速推进国内邮轮公司多渠道营销模式改革,推动邮轮产业健康发展。

高歌[3](2019)在《营销渠道中私人关系对渠道建言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可以说是越来越具备竞争性、动态性和复杂性等多重特点。企业要想提升竞争优势就需要有其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营销渠道系统中,与伙伴间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往往对企业自身而言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渠道成员有一定的合作性和主动性,主动的为合作伙伴的成长与发展建言献策,及时对渠道成员存在的问题给予纠正,将自己掌握的信息与渠道伙伴进行沟通。这不仅可以促进彼此之间的关系,更能使整个渠道受益。可以看出渠道建言行为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尽管近两年有学者已经开始对渠道建言行为有所关注,但仅停留在将其作为一个整体变量进行研究的程度,没有更加深入的研究不同建言行为之间的差异所在。因此,本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把建言行为分为两个维度:促进性建言行为和抑制性建言行为。其中,促进性建言行为是指员工对改善其工作单位或组织整体功能的新想法或建议的表达。抑制性建言行为是指员工大胆地指出可能对组织有害的工作实践、事件或表达对组织有害的担忧。这样的维度划分可以使我们对渠道建言行为有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并给企业的管理实践带来一定的启示。本文以人际关系理论为基础,探讨渠道边界人员间私人关系的三个维度(人情、感情、面子)对促进性建言行为和抑制性建言行为的影响,同时研究了两种渠道建言行为(促进性建言行为、抑制性建言行为)对渠道经济绩效的影响。并以家具行业的分销商为调查对象,收集了 321份有效问卷。通过使用SPSS20.0和AMOS21.0软件分析数据,并采用描述性统计、信效度和回归分析来检验假设,数据结果表明:人情对促进性建言行为和抑制性建言行为的发生都有促进作用;感情对促进性建言行为没有产生显着影响,但与抑制性建言行为呈正相关关系;而面子对促进性建言行为和抑制性建言行为都无显着影响。促进性建言行为会导致渠道经济绩效的提升,而抑制性建言行为对渠道经济绩效没有显着影响。本文的理论贡献如下:第一,将渠道建言行为分成两个维度(促进性建言行为和抑制性建言行为)来实证检验渠道边界人员间私人关系的各个维度对两种建言行为是否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实证结果有助于填补目前将渠道建言行为作为一个变量的不足,深化了对建言行为的理解。第二,本研究对中国文化嵌入性的本土变量——私人关系加以探讨,即丰富了中国企业情境中渠道建言行为的影响因素,又对渠道建言行为的本土化研究具有积极贡献。本文的结论在企业管理实践中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第一,供应商可以通过增进与分销商的边界人员感情或给分销商“送人情”的方式促进渠道建言行为的发生。第二,对整个营销渠道系统而言,主动分享对渠道伙伴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的信息,将提高整个渠道的经济绩效。

殷丹丹[4](2019)在《专用资产投资与角色外利他行为 ——人情的作用》文中研究说明在以需求为导向的市场经济中,企业间竞争日益加剧,并且已由单个企业间竞争向营销网络之间的竞争演变。企业仅依靠个体力量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这促使其更加重视渠道资源的获取,加强与渠道成员的友好合作并与其建立和谐高效的渠道关系。相应地,这也就对渠道成员行为的合作性与主动性提出了要求。渠道成员不仅履行合同约定的责任和义务,而且还愿意超出其角色预设主动做出有利于对方的行为,这种行为被称为组织间的角色外利他行为(Interorganizational Extra-role Altruism Behavior)。此前,学术界主要关注组织内部员工、群体的角色外利他行为。近年来,有学者开始注意到组织间的角色外利他行为,但相对于渠道成员角色内行为而言,渠道成员的角色外利他行为得到的关注较少。鉴于此,本文以交易成本理论与中国本土社会心理学理论研究文献为基础,以营销渠道中经销商的角色外利他行为为研究对象,实证性地检验了人情对经销商角色外利他行为的直接影响,及其对经销商专用资产投资与经销商角色外利他行为关系的调节作用。通过调查获得了 158份来自经销商的有效问卷,应用SPSS21.0和SmartPLS3.0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对假设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人情和经销商专用资产投资分别对经销商角色外利他行为有显着的正向影响;而人情负向调节专用资产投资与角色外利他行为的关系。本文的研究发现对企业的渠道管理具有重要的管理启示:第一,人情在中国商业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企业管理者应遵循人情法则,鼓励边界人员间建立与维持密切的人情往来,促进角色外利他行为,也有利于渠道关系的稳定。第二,经销商对合作伙伴投入专用资产后应主动做出角色外利他行为以获得更多的回报。此时,双方员工间密切的人情往来会弱化上述关系,企业管理者应适时进行人员的调动,避免人情带来的负面影响。企业需要在专用资产投资和人情之间做好平衡,促进双方长久合作关系的发展。

王丽[5](2019)在《契约农产品渠道中农户感知公平对其投机行为的影响 ——信任与专用资产投入的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契约农业(Contractual farming)是在我国运行山久,并目前仍普遍存在的一种农产品经营模式。农产品渠道中的收购商与农户构成了契约型渠道关系。农户的规模相对较小、各方面的实力远远弱于收购商,且不同农户之间的同质化程度较高、组织化程度又相对较低等诸多特点,它们使渠道权力结构严重失衡,农户在这种关系中处于一种十分弱势的地位。有关订单农业的研究显示,契约型渠道关系的稳定性较低,尤其是渠道关系中大量存在的投机行为是影响渠道关系绩效的重要因素,因而如何有效地抑制渠道成员的投机行为一直是契约型农产品渠道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话题。现有相关研究主要关注了收购商对渠道成员的不同管理控制方式、所签订契约的具体特点(包括契约的明确性和详尽性等)、农户与收购商之间的私人关系等要素对农户投机行为的抑制作用,也提出了很多管理建议,但这些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渠道中权力结构的严重失衡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抑制农户投机行为依然是一个需要学界关注的话题。鉴于此,本文将公平理论引入农产品营销渠道,并以社会交换理论、渠道治理理论等为基础,首先对以往相关的学术文献进行整理,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其次,在全国16个省份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一手数据,然后用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探索性与验证性因子分析,然后用多元层次回归的方法检验本文的研究假设。最后分析和讨论假设检验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农户的感知分配公平可以抑制其投机行为,而感知程序公平对其投机行为没有显着影响。(2)农户对收购商的信任在分配公平与农户投机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的作用。(3)专用资产投入不对称削弱了农户信任对其投机行为的负向影响。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本文主要得出两方面的理论贡献。第一,本文实证检验了农户感知公平对其投机行为抑制作用的影响机理,即检验了农户对收购商的信任在二者间的中介作用。本文的研究发现将会丰富与拓展有关契约型农产品渠道关系中投机行为的研究文献,同时也有助于深入理解感知公平在抑制投机行为中的作用机制。第二,本文将渠道关系的社会维度(感知公平与信任)与经济维度(专用资产投入不对称性)纳入研究模型,并实证检验二者的交互作用对农产品渠道投机行为的影响,这也有助于深化对契约型农产品渠道运行机制的研究。相应地,本文也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为农产品收购企业进行渠道治理、控制农户投机行为的管理活动中给予可能的政策建议,要充分重视农户感知公平(包括分配公平和程序公平两个方面)的水平,促进农户信任的建立,并慎重考虑专用资产的投入情况,从而改善交易关系的权力结构,减少农户投机行为的发生。同时,本文的研究也有利于更好地将农户引领到与收购商的合作当中,促使双方之间融洽合作氛围的建立,充分发挥订单农业的优势,有效提升契约农产品渠道绩效。

马鹏[6](2019)在《组织间关系冲突中的冲突回避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建立企业间正式和非正式的网络关系而寻求网络化成长成为在复杂的全球化商业环境下企业重要的成长方式和策略,网络化发展正处于令人兴奋的发展起点。研究者分别从网络资源整合、能力互补、租金获取等角度展开了相关研究,然而这些研究多关注企业网络化成长中的正面效应,诸如:生产协同、结构洞富集、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兼得以及经验与学习曲线放大等效应。而对网络关系所带来的“过度嵌入”、“群体思维”、“关系异变与衰退”等负面效应重视不够。这些负面效应形成了“关系不稳定之谜”,表现为组织间关系冲突。由此可见,嵌入网络组织中的企业成长不仅是一个集体创造价值、享受累积福利的过程,更需要在此过程中不断地协调矛盾和解决冲突。相比较单纯探讨网络化成长的正效应,良好的负面关系管理对成功商业关系互动影响更为有效,而其中冲突管理方式的选择和有效运用则影响这种合作关系的优劣。现有研究多依据西方冲突理论,重点关注了整合式或合作式冲突管理策略,然而中国儒家传统文化价值观下,规避冲突往往是企业管理者面对关系冲突中的理性现实选择,凸显了冲突回避策略在中国本土化管理实践中的价值。论文在网络化成长和中国本土化冲突管理实践的背景下,提出组织间冲突回避策略选择的基本问题,探讨其动机、行为、有效性和转换机制等相关子问题,并严格依据系统科学的思想对所提出的基本问题展开研究。首先,在系统回顾和梳理组织间冲突、中国社会关系特征、网络嵌入性理论和冲突回避策略的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现有研究存在的理论缺口和不足,明确了研究主要的切入点和关键问题。其次,通过文献回顾、理论演绎、深度访谈,提出了冲突回避策略的动机、行为和效果的主效应逻辑链条,分析了网络嵌入性对冲突回避动机的作用,考察了关系取向、冲突感知特性和任务互依性对冲突回避策略有效性的作用边界,并由此构建了概念模型提出相关假设。再次,以制造业企业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实证研究,共收集276份有效数据,利用SPSS 20.0和AMOS20.0统计软件,采用路径分析和层次回归方法对概念模型中的主效应和调节效应进行检验,实证研究结果支持了概念模型提出的大部分假设。最后,借鉴演化博弈思想,尝试采用微分方程组求稳定解的方式,探讨了冲突回避策略选择的动态机制。论文最后归纳整理研究结论,凝练出理论贡献,提出了企业间合作关系冲突管理的实践启示,分析了研究的主要缺憾与不足及研究展望。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包括:(1)中国儒家文化的集体主义“和谐”价值观是冲突回避策略产生的重要动因,相比较基于负面预期理性算计的表面和谐动机而言,表现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和关注远期收益的中庸思维水平对冲突回避行为的作用更为显着。(2)网络结构嵌入在中观层面影响冲突回避策略的选择,并与文化价值观动因存在差异性的交互作用。反映网络关系紧密性的网络密度在文化价值观动机和冲突回避行为的关系之间的负向作用不显着;而反映网络集中度的网络中心性对表面和谐动机与冲突回避行为关系中则具有显着的正向促进作用,而对中庸思维的调节作用不显着。这既表明相对于信息沟通和关系亲密性而言,网络权力对冲突回避选择的影响更大,又进一步证实了中庸思维是冲突回避的强情境线索,是其产生的充分条件。(3)在中国本土化的管理实践中,冲突回避行为有助于组织间关系质量的维护和提升。而这种影响在情感型关系取向下更为显着,而工具型关系取向则削弱这种作用。从感知视角看,冲突非对称性在冲突回避行为和组织间关系质量之间的影响不显着,而作为合作主观需求性的任务互依性的正向影响显着。(4)演化博弈分析表明冲突回避策略选择源于在企业对回避付出成本、关系收益和合作超额收益之间做出的理性权衡,在时间轴上企业会依据以上三者的初始状态并根据冲突对方的反应策略,通过模拟、学习来不断修正、调整和切换自身的冲突反应策略,灵活地把握回避策略的限度与时效。对比现有文献和研究成果,本研究将网络结构嵌入纳入到冲突管理分析框架中,既拓展了嵌入性理论的应用范畴又推动了冲突管理研究的范式转换;从文化价值观视角对冲突回避行为的重新界定,区分了主动回避和被动回避行为,契合了中国本土化的冲突管理实践,丰富和补充了现有冲突管理理论,拉近了现实和理论的距离;从关系取向和感知特性视角考察了冲突回避策略的有效性边界,弥补了现有研究的理论缺口和不足;复杂观视角探究冲突回避策略的动态选择机制,分析了冲突回避策略选择的参考依据与动态过程,揭示了冲突回避策略的适用性条件和边界。

庞芳兰,庄贵军,王亚伟,杨小红,陈雪[7](2019)在《私人关系对组织间关系的影响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企业边界人员之间的私人关系对组织间关系的重要影响得到理论界和管理实践者的一致认可,但已有研究主要关注私人关系对组织间关系的直接影响,缺乏对间接影响的考量,缺乏从企业外部环境的视角探讨私人关系影响组织间关系的边界条件。基于关系营销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以关系规范为中介变量,以环境动态性(包括市场波动性、竞争强度和技术波动性)为调节变量,构建从私人关系到组织间关系的中介模型,并建立5个研究假设。为了检验模型和假设,以制药企业与其分销商的关系为研究情景,通过问卷调查从制药企业收集数据,获得508份有效问卷,采用Spss 17. 0软件进行多元层次回归分析验证假设。研究结果表明,①企业边界人员之间的私人关系能够促成企业间关系规范的形成;②私人关系通过关系规范对组织间关系产生影响;③环境动态性的市场波动性、竞争强度和技术波动性3个维度显着调节私人关系对组织间关系的影响。竞争强度和技术波动性强化了私人关系对组织间关系的正向影响,而市场波动性弱化了私人关系对组织间关系的正向影响。研究结果揭示了关系规范在私人关系对组织间关系影响中的作用路径,丰富了私人关系、组织间关系、关系规范三者关系的理论研究,为组织间关系影响因素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引入环境动态性作为调节变量,也为私人关系与组织间关系权变因素的研究做出了理论贡献。在实践方面,研究结果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加了解组织间关系的影响机理,从而能以更科学合理的方式发展组织间关系,构建紧密的渠道合作关系。

黄梦思[8](2018)在《“农业龙头企业+农户”渠道“复合治理的挤出效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业产业化是有效解决小农分散经营中生产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交易成本高等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探索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进程中,“农业龙头企业+农户”作为一种在小规模生产基础上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的组织形式,带动了超过全国四分之一的农户,已经成为农业产业化的主导模式。相关资料和调研结果表明,“农业龙头企业+农户”经营组织在推动技术进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确实发挥了显着作用。然而,在现实“农业龙头企业+农户”模式交易中,农户经常出现正式契约违约现象,反而重新选择传统市场交易,这导致“农业龙头企业+农户”渠道出现稳定性差和绩效低等问题。从交易治理理论视角看,我国农产品交易市场上客观存在正式契约治理和传统社会规范治理共存的复合治理现象,农户在“农业龙头企业+农户”模式交易中违约的实质是具有现代化特征的正式契约交易治理转换到传统的社会规范交易治理,即“农业龙头企业+农户”渠道复合治理中传统社会规范治理对正式契约治理的“挤出效应”,这种“挤出效应”与正式契约交易治理是所有经济体走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的理论观点相矛盾。因此,本研究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不完全契约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和关系治理理论等交易治理理论,构建了“农业龙头企业+农户”渠道“复合治理的挤出效应”的形成机理、渠道稳定性和交易绩效的理论框架,运用该理论框架揭示“农业龙头企业+农户”渠道“复合治理的挤出效应”的形成机理,探究“复合治理的挤出效应”对渠道稳定性和交易绩效影响,提出规避正式契约被违约的主要措施。本研究围绕上述主题展开如下四个方面的研究:首先,基于上述理论框架,建立“农业龙头企业+农户”治理机制选择的影响因素模型,从交易特性和关系特性揭示复合治理中“挤出效应”的形成机理;其次,采用交互模型对“复合治理的挤出效应”与渠道稳定性和交易绩效之间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深入探讨规避“复合治理的挤出效应”负面影响的调控措施;第三,从正式契约功能视角展开深入研究,比较不同类型“复合治理的挤出效应”中渠道稳定性的现状,检验“复合治理的挤出效应”与渠道稳定性的关系是否受到正式契约功能的影响;最后,将信任纳入到以正式契约为主的二维复合治理模型,考察治理机制(正式契约治理和关系治理)与渠道稳定性的关系机理,并深入探讨人情对治理机制与渠道稳定性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为规避正式契约被违约提供解决措施。本研究的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渠道“复合治理的挤出效应”形成机理实证研究表明: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我国农产品交易市场上客观存在正式契约治理和传统社会规范治理共存的复合治理现象;资产专用性和关系风险对正式契约治理的继续使用存在显着的正向影响,而市场不确定性对正式契约治理的继续使用存在显着的负向影响;资产专用性和关系风险对传统社会规范治理的使用存在显着的负向影响,而市场不确定性对传统社会规范治理的使用存在显着的正向影响。在正式契约治理和传统社会规范治理共存的复合治理中,市场力量改变了农户预期,这导致传统社会规范治理对正式契约治理产生挤出,即市场不确定是“复合治理的挤出效应”形成的主要因素。(2)渠道“复合治理的挤出效应”对渠道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传统社会规范治理对正式契约治理的“挤出效应”对“农业龙头企业+农户”渠道稳定性产生显着负向影响,这意味着“复合治理的挤出效应”破坏了“农业龙头企业+农户”渠道稳定性,有效地解释了我们所观察到的农户违约现象;农户法律意识对“复合治理的挤出效应”和渠道稳定性之间关系具有显着的负向调节作用;渠道稳定性对提高交易弹性绩效、交易销售绩效均有直接的贡献。(3)契约功能视角下不同类型的“复合治理的挤出效应”对渠道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正式契约控制功能和协调功能均对渠道稳定性产生显着的正向影响;传统社会规范治理对正式契约控制功能的“挤出效应”对渠道稳定性存在显着的负向影响,而传统社会规范治理对正式契约协调功能的“挤出效应”对渠道稳定性正向影响不显着。这意味着只有“复合治理的挤出效应”I破坏了“农业龙头企业+农户”渠道稳定性,也有效地从契约自身视角解释了农户违约。(4)信任视角下渠道“复合治理的挤出效应”的调控机制研究表明:正式契约治理和信任均对渠道稳定性产生显着的直接影响,且正式契约治理和信任的联合使用对渠道稳定性存在显着的积极作用,这意味着正式契约治理和信任在提高渠道稳定性方面存在互补关系;人情对正式契约治理与信任构成的复合治理与渠道稳定性之间的正向关系存在显着的正向调节作用。本研究的创新和理论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从渠道“复合治理的挤出效应”视角有效地揭示农户违约现象的本质,研究视角具有新意。从国内外研究成果看,相关研究主要针对渠道治理机制的选择展开。即便少数文献研究了治理机制的复合治理问题,但也仅仅研究复合治理(即正式契约治理和关系治理)的替代关系或互补关系,对以正式契约治理为基础的传统社会规范治理的复合治理专门研究不多。本研究基于渠道交易治理的相关理论,构建了“复合治理的挤出效应”形成机理及其与渠道稳定性和交易绩效的理论框架,从正式契约外部因素(交易特性和关系特性)以及正式契约内部因素(功能差异性)有效地揭示“农户违约”的现实问题;2)运用交互模型实证分析渠道“复合治理的挤出效应”、渠道稳定性和交易绩效的关系,分析手段具有科学性。目前国内相关文献的研究方法以案例研究法和实验研究法为主。由于通过随机抽样进行实地调查的演绎性实证研究不仅可以验证和发现新理论观点,而且具有科学性,因此本研究采用交互模型作为分析手段;3)重点从信任视角探讨规避农户违约的调控措施,不仅与现有研究趋势保持一致,而且对现实具有贴切的解释。而其实践意义在于:依据研究结论提出根据交易特征和关系特征签订差异化的正式契约、适度使用正式契约控制功能和重视正式契约协调功能、增强农户法律意识、重视非正式治理机制人情和信任在交易关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根据交易情况联合使用治理机制等建议对于农户与农业龙头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和提高交易绩效具有直接的参考价值;对于政府部门宏观调控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交易关系、加强市场监督、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其他组织积极发挥作用、促进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王进[9](2018)在《企业边界人员的私人关系、企业间依赖与机会主义行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中国,历来有利用关系做生意的传统。关系相当于经济领域的第二货币,是企业取得成功的钥匙和秘诀。然而,此类基于人际信任的私人关系对治理企业间交易的效果却如同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它可能会促进企业间的相互信任和承诺,进而可以有效地抑制交易伙伴的机会主义行为;另一方面,边界人员密切的私人关系也可能成为腐败的温床,诱发交易伙伴的自利行为。但是,边界人员私人关系发生作用的中介机制是什么,边界条件又是什么?企业到底该如何运用和管理边界人员的私人关系?本研究在营销渠道情境下研究企业边界人员的私人关系对企业间关系的作用机制及边界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企业该如何运用和管理边界人员的私人关系。首先,本研究对私人关系、企业间依赖、机会主义行为、信任与承诺、监督与控制相关研究议题的已有文献进行了梳理和述评;并对委托代理理论、权力依赖理论和制度理论的现有研究新型了介绍与总结。然后,在此基础上分别进行了定性案例研究(研究1)和定量调查研究(研究2)。由于对私人关系的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属于探索性研究,所以采用了案例研究方法。以东部沿海沿岸江苏地区各一家国有和民营企业和西部内陆宁夏地区各一家国有和民营企业共四家企业为案例企业,运用多种方法收集数据,并借助模式匹配技术进行案例内与跨案例分析,在逐项复制和差异复制的基础上提出研究命题。在研究1的基础上,研究2提出了理论框架,通过理论推导,提出了边界人员私人关系对企业间依赖对机会主义行为的调节作用,以及私人关系的这种调节作用受边界人员不公平感知和法律无效性的影响的相关研究假设。接着,以中国建筑装修行业为研究对象,获得了来自装饰装修材料供应商(共380个被调查对象)构成的有效研究样本的调查数据,并应用SPSS等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从定量的实证角度对研究2的理论框架及相关研究假设进行了检验。最后,讨论了研究2的主要结论、理论贡献和实践意义,并根据本研究存在的局限性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通过以上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本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第一,边界人员私人关系发生作用的中介机制是“信任与承诺”或放松“监督与控制”,分别抑制或促进对方的机会主义行为。第二,边界人员的私人关系本质上属于个人,给企业带来正面或负面效应受边界人员的内部激励公平感知、企业间依赖和外部的执法效率影响。第三,营销渠道中,企业边界人员通过交往或联系而形成的密切的私人关系,使得双方不仅感情好,对“自己人”和“哥们儿”信赖有加,会互相帮助和照顾,有时还会特别照顾。因此,处于依赖劣势的企业为了生存或获取必要的资源,会鼓励边界人员与对方发展私人关系,为企业利益服务。同时,密切的私人关系可以弱化强势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因此,私人关系是弱者的武器。第四,边界人员的私人关系对依赖与机会主义行为的作用具有调节效果,密切的私人关系意味着双方有着更高的信任度,一方面,处于依赖劣势的企业可以通过发展边界人员的私人关系增加双方企业间的信任与承诺,弱化依赖优势方的机会主义行为。如果掺杂了太多的私人关系,处于优势地位的企业边界人员可能会与对方边界人员形成共谋,以牺牲企业利益为代价,追求个人利益,从而诱使或放任处于劣势地位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所以,中国情境下由于私人关系对依赖对机会主义的影响具有调节作用,处于依赖劣势的企业(也称弱势方)往往比具有依赖优势的企业(也称强势方)有更多的机会主义行为。第五,边界人员的私人关系一方面可以弱化强势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另一方面可以强化弱势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当边界人员内部激励感知不公平高时,私人关系对强势企业机会主义的弱化作用减弱,对弱势企业机会主义的强化作用更为显着。当法律执行效率低时,私人关系对强势企业的机会主义弱化作用,以及对弱势企业机会主义的强化作用都更为显着。第六,中国情境下,私人关系的存在导致弱势企业比强势企业具有更多的机会主义,与西方传统依赖机会主义关系相反,但本质上两者是一致的。这是因为西方传统理论没有考虑企业边界人员利用企业强势地位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

白胜男[10](2017)在《传统营销渠道投机行为治理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前渠道投机行为频发,严重的破坏了市场秩序,影响渠道绩效。该现象一直备受营销学界的广泛关注,如何发现并有效的治理投机行为,已经成为管理者要面对的现实问题。本文在对投机行为的定义、表现形式、前因以及渠道投机行为治理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以投机行为细分维度的治理为切入点,运用案例研究的方法,选取了四家以传统渠道为主的公司为研究对象,以交易成本理论、社会交换理论为基础,通过逐项复制进行多案例研究,最终提出了不同类型投机行为有效治理机制的命题。在案例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不同类型投机行为治理机制的选择以及机制的有效性,验证了案例研究提出的相关命题。通过研究,得出了不同类型投机行为的有效治理机制。治理侵害行为的正式治理机制为主非正式治理机制为辅的复合机制;治理逃避行为的非正式治理机制为主正式治理机制为辅的复合机制;治理拒绝调整的参与机制与协商机制结合的非正式治理机制;治理强制性重新谈判的以协商机制为主的非正式治理机制。另外,在研究中发现经销商的逐利动机、目标一致性低以及经营理念存在差异是导致经销商投机行为发生的主观原因;供应商对经销商的依赖、合同的不完全性、高管的不重视、监管不到位以及激励设计不合理是导致经销商投机行为发生的客观原因。同时还发现了治理机制主要通过增加投机成本、降低信息不对称、增加目标一致性以及增进信任四种路径来发挥作用。

二、中国营销渠道中私人关系对渠道权力使用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营销渠道中私人关系对渠道权力使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组织关系和人际关系对渠道合作行为的影响:基于耦合理论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文献回顾
    (一)关系营销与企业间关系
    (二)制造商和经销商的耦合关系
    (三)组织关系与人际关系的联系
三、模型与假设
    (一)信息分享
    (二)权力使用
    (三)投机行为
四、实证设计
    (一)样本选取
    (二)问卷设计与变量测量
五、数据分析
六、结论与讨论

(2)邮轮公司渠道管理水平与经营绩效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和缩略词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理论背景
        1.1.2 现实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内容、研究框架与论文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1.3.3 论文创新点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文献综述
    2.1 营销渠道管理相关研究
        2.1.1 国外相关研究
        2.1.2 国内相关研究
    2.2 经营绩效相关研究
        2.2.1 国外相关研究
        2.2.2 国内相关研究
    2.3 营销渠道管理与经营绩效关系相关研究
        2.3.1 国外相关研究
        2.3.2 国内相关研究
    2.4 研究述评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邮轮公司营销渠道状况与经营现状分析
    3.1 邮轮公司营销渠道状况分析
    3.2 邮轮公司经营现状分析
        3.2.1 邮轮公司经营规模分析
        3.2.2 邮轮公司经营效率分析
    3.3 基于财务报表的邮轮公司渠道管理水平与经营绩效散点图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结构方程的渠道管理对经营绩效影响模型建立
    4.1 指标体系的建立
        4.1.1 描述营销渠道管理水平的指标
        4.1.2 经营绩效变量选择
        4.1.3 控制变量选择
    4.2 研究变量的衡量
        4.2.1 营销渠道管理量表
        4.2.2 经营绩效量表
        4.2.3 环境不确定性量表
    4.3 研究假设
        4.3.1 营销渠道状态与经营绩效
        4.3.2 营销渠道经济表现与经营绩效
        4.3.3 营销渠道控制与经营绩效
        4.3.4 营销渠道冲突与经营绩效
        4.3.5 营销渠道合作稳定性与经营绩效
    4.4 模型建立
        4.4.1 结构方程模型及其适用性分析
        4.4.2 结构方程模型的步骤
        4.4.3 模型构建
        4.4.4 模型求解要求和拟合评价标准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邮轮公司营销渠道管理与经营绩效关系实证分析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5.2 探索性因子分析
        5.2.1 营销渠道管理因子分析
        5.2.2 经营绩效因子分析
        5.2.3 环境不确定性因子分析
    5.3 信度与效度检验
        5.3.1 信度检验
        5.3.2 效度检验
    5.4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5.4.1 路径分析
        5.4.2 实证结果的讨论
        5.4.3 未得到支持假设的解释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6.1 研究的主要结论
    6.2 管理启示与建议
        6.2.1 合理设计规划渠道,确保渠道运行流畅性
        6.2.2 有效控制渠道成本,提升资金利用效率
        6.2.3 建立联合一体化机制,避免渠道高强度冲突
        6.2.4 推进渠道长期合作关系机制建立
    6.3 研究局限与展望
    6.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邮轮公司营销渠道管理与经营绩效关系的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3)营销渠道中私人关系对渠道建言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提出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用价值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点
    1.6 研究框架
2 文献综述
    2.1 建言行为研究综述
        2.1.1 建言的内涵
        2.1.2 建言行为的维度与测量
        2.1.3 建言行为的影响因素
        2.1.4 建言行为的影响结果
        2.1.5 渠道建言的研究
    2.2 私人关系文献综述
        2.2.1 中国人的关系内涵与分类
        2.2.2 私人关系的维度
        2.2.3 私人关系的相关研究
    2.3 文献评述
3 理论模型和研究假设
    3.1 理论模型
    3.2 研究假设
        3.2.1 私人关系对渠道建言行为的影响
        3.2.2 分销商的建言行为对渠道经济绩效的影响
4 研究设计
    4.1 样本与数据收集
    4.2 问卷与变量测量
        4.2.1 量表来源
        4.2.2 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5 数据实证分析
    5.1 假设检验
        5.1.1 私人关系对渠道建言行为的影响
        5.1.2 渠道建言行为对经济绩效的影响
    5.2 结果讨论
        5.2.1 私人关系对渠道建言行为的影响
        5.2.2 分销商的建言行为对渠道经济绩效的影响
6 理论启示与管理建议
    6.1 理论启示
    6.2 管理建议
    6.3 局限性与未来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4)专用资产投资与角色外利他行为 ——人情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用价值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1.6 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角色外利他行为的研究综述
        2.1.1 角色外利他行为的概念
        2.1.2 角色外利他行为的驱动因素
        2.1.3 角色外利他行为的影响结果
    2.2 专用资产投资的研究综述
    2.3 人情的研究综述
    2.4 文献评述
3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3.1 理论模型
    3.2 研究假设
        3.2.1 经销商专用资产投资对经销商角色外利他行为的影响
        3.2.2 人情对经销商角色外利他行为的影响
        3.2.3 人情对专用资产投资与角色外利他行为关系的调节作用
4 研究设计
    4.1 样本与数据收集
    4.2 问卷与变量测量
        4.2.1 量表来源
        4.2.2 量表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5 实证分析
    5.1 假设检验
    5.2 结果讨论
6 理论贡献与管理启示
    6.1 理论贡献
    6.2 管理启示
    6.3 局限性与未来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5)契约农产品渠道中农户感知公平对其投机行为的影响 ——信任与专用资产投入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方法和逻辑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逻辑框架
    1.5 创新点
2 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2.1 公平的研究综述
    2.2 信任的研究综述
    2.3 专用资产的研究综述
    2.4 农户投机行为的文献综述
    2.5 文献综合评述
3 理论模型的构建与研究假设的提出
    3.1 理论模型的构建
    3.2 研究假设的提出
        3.2.1 农户感知公平对其投机行为的影响
        3.2.2 农户信任的中介作用
        3.2.3 专用资产不对称性的调节作用
4 研究设计
    4.1 样本与数据收集
    4.2 变量测量
        4.2.1 量表的来源
        4.2.2 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5 数据分析、结果与讨论
    5.1 假设检验
    5.2 结果讨论
        5.2.1 农户感知公平对其投机行为的影响
        5.2.2 农户信任的中介作用
        5.2.3 专用资产不对称性的调节作用
6 理论贡献与管理建议
    6.1 理论贡献
    6.2 管理建议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6)组织间关系冲突中的冲突回避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1.1 实践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1.3 研究问题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结构安排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3.3 结构安排
1.4 创新点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理论依据与相关研究进展
2.1 组织间冲突理论与相关文献述评
    2.1.1 组织间冲突的内涵
    2.1.2 组织间冲突的理论阐释
    2.1.3 组织间冲突的原因
    2.1.4 组织间冲突的类型
    2.1.5 组织间冲突感知非对称性
    2.1.6 组织间冲突管理方式
2.2 网络嵌入理论及相关文献述评
    2.2.1 网络嵌入性理论起源与发展
    2.2.2 网络嵌入性的概念
    2.2.3 网络嵌入的类型
    2.2.4 网络嵌入的结果
2.3 中国社会的关系特征
    2.3.1 中国式关系的本质特征
    2.3.2 差序格局-中国社会的关系状态
    2.3.3 义利混合-中国社会的关系导向
2.4 冲突回避策略相关文献述评
    2.4.1 中国式冲突回避的内涵与形式
    2.4.2 冲突回避的动机
    2.4.3 冲突回避策略的有效性
2.5 研究述评与本研究的切入点 第3章 模型建构和研究假设
3.1 研究的概念模型
    3.1.1 概念模型的构建
    3.1.2 核心概念的界定
3.2 研究假设
    3.2.1 表面和谐动机与冲突回避行为的关系
    3.2.2 中庸思维与冲突回避行为的关系
    3.2.3 冲突回避行为与组织间关系质量的关系
    3.2.4 网络嵌入性在冲突回避动机与行为之间的调节作用
    3.2.5 关系取向在冲突回避行为与组织间关系质量之间的调节作用
    3.2.6 感知冲突非对称性在冲突回避行为与组织间关系质量之间的调节作用
    3.2.7 任务互依性在冲突回避行为与组织间关系质量之间的调节作用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问卷调查研究设计
4.1 量表设计原则与过程
    4.1.1 量表设计原则
    4.1.2 量表设计过程
4.2 变量的测量
    4.2.1 表面和谐动机初始测项的形成
    4.2.2 中庸思维初始测项的形成
    4.2.3 冲突回避形式初始测项的形成
    4.2.4 组织间关系质量初始测项的形成
    4.2.5 网络结构嵌入初始测项的形成
    4.2.6 关系取向初始测项的形成
    4.2.7 感知冲突非对称性初始测项的形成
    4.2.8 任务互依性初始测项的形成
4.3 预调研
    4.3.1 预调研样本特征
    4.3.2 量表的同质性检验
    4.3.3 量表的效度检验
4.4 调研问卷的确定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假设模型的实证检验
5.1 正式调研数据收集
5.2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5.2.1 样本的背景变量特征
    5.2.2 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5.2.3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5.3 问卷信度和效度检验
    5.3.1 问卷信度检验
    5.3.2 问卷效度检验
5.4 路径分析与中介效应检验
5.5 调节效应检验
    5.5.1 网络密度对冲突回避动机的调节效应检验
    5.5.2 网络中心性对冲突回避动机的调节效应检验
    5.5.3 关系取向对冲突回避效果的调节效应检验
    5.5.4 感知冲突非对称性对冲突回避效果的调节效应检验
    5.5.5 任务互依性对冲突回避效果的调节效应检验
5.6 实证研究的主要结论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冲突回避策略动态选择机理
6.1 演化博弈理论
    6.1.1 演化博弈理论
    6.1.2 演化稳定策略
    6.1.3 复杂动态方程
6.2 演化博弈模型的数学理论基础
    6.2.1 想空间、轨线及奇点的性质
    6.2.2 演化博弈策略稳定解的定理
6.3 冲突回避策略动态选择的演化博弈分析
    6.3.1 演化博弈基本假设与模型建构
    6.3.2 演化博弈复制动态方程
    6.3.3 模型稳定性分析
    6.3.4 数值仿真
    6.3.5 模型应用研究
6.4 结论与讨论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管理启示
7.3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7.3.1 研究局限
    7.3.2 未来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参考文献 后记

(7)私人关系对组织间关系的影响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相关研究评述
    1.1 私人关系与组织间关系
    1.2 关系规范
    1.3 环境动态性
2 研究假设和模型
    2.1 私人关系、关系规范与组织间关系
    2.2 环境动态性的调节影响
3 研究方法和结果
    3.1 样本和数据收集过程
    3.2 问卷和变量测量
    3.3 信度和效度检验
    3.4 分析和结果
4 结论
    4.1 研究结果
    4.2 理论贡献和实践启示
    4.3 研究不足和未来展望

(8)“农业龙头企业+农户”渠道“复合治理的挤出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1.3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市场营销渠道治理研究动态
        1.2.2 “农业龙头企业+农户”渠道治理研究动态
        1.2.3 “农业龙头企业+农户”渠道稳定性研究动态
        1.2.4 农产品营销渠道绩效研究动态
        1.2.5 研究述评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核心概念及研究范围界定
        1.4.1 核心概念
        1.4.2 研究范围
    1.5 研究的结构框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结构框架
        1.5.2 研究方法
        1.5.3 技术路线
    1.6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1.6.1 研究的创新点
        1.6.2 研究的不足
    1.7 本章小结
2 理论基础与研究的逻辑框架
    2.1 市场营销渠道治理的理论内涵与复合治理
        2.1.1 正式契约治理的理论内涵
        2.1.2 关系治理的理论内涵
        2.1.3 复合治理的理论内涵
    2.2 完全契约理论、不完全契约理论与渠道治理问题
        2.2.1 完全契约理论与渠道治理问题
        2.2.2 不完全契约理论与渠道治理问题
    2.3 交易成本理论与渠道治理机制
        2.3.1 交易特性
        2.3.2 交易特性与渠道交易治理选择
        2.3.3 正式契约治理与投机行为和交易绩效
        2.3.4 理论在治理领域的运用
    2.4 关系治理理论与渠道复合治理
        2.4.1 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2.4.2 关系治理机制与交易绩效
        2.4.3 渠道复合治理与交易绩效
        2.4.4 理论在治理领域的运用
    2.5 “农业龙头企业+农户”渠道“复合治理的挤出效应”:理论逻辑
        2.5.1 营销渠道“复合治理的挤出效应”的形成机理
        2.5.2 营销渠道“复合治理的挤出效应”和渠道稳定性
        2.5.3 营销渠道“复合治理的挤出效应”的调控机制
        2.5.4 小结:研究的逻辑框架
3 “农业龙头企业+农户”渠道“复合治理的挤出效应”的形成机理实证分析
    3.1 引言
    3.2 研究假说
        3.2.1 交易治理
        3.2.2 关系风险与交易治理
        3.2.3 资产专用性与交易治理
        3.2.4 市场不确定性与交易治理
    3.3 研究设计与方法
        3.3.1 变量界定
        3.3.2 样本数据收集
    3.4 数据分析与结果
        3.4.1 信度与效度分析
        3.4.2 假说研究分析
    3.5 研究结论与启示
        3.5.1 研究结论
        3.5.2 管理启示
4 “农业龙头企业+农户”渠道“复合治理的挤出效应”对渠道稳定性的影响
    4.1 引言
    4.2 研究假说
        4.2.1 正式契约治理与渠道稳定性
        4.2.2 传统社会规范治理与渠道稳定性
        4.2.3 “复合治理的挤出效应”与渠道稳定性
        4.2.4 法律意识的调节效应
        4.2.5 渠道稳定性与交易绩效
    4.3 研究设计与方法
        4.3.1 变量界定
        4.3.2 样本数据收集
    4.4 数据分析与结果
        4.4.1 信度与效度分析
        4.4.2 假说研究分析
    4.5 研究结论与启示
        4.5.1 研究结论
        4.5.2 管理启示
5 契约功能视角下不同类型的“复合治理的挤出效应”对渠道稳定性的影响
    5.1 引言
    5.2 研究假说
        5.2.1 正式契约功能与渠道稳定性
        5.2.2 不同类型的“复合治理的挤出效应”与渠道稳定性
    5.3 研究设计与方法
        5.3.1 变量界定
        5.3.2 样本数据收集
    5.4 数据分析与结果
        5.4.1 信度与效度分析
        5.4.2 假说检验分析
    5.5 研究结论与启示
        5.5.1 研究结论
        5.5.2 管理启示
6 信任视角下“农业龙头企业+农户”渠道“复合治理的挤出效应”的调控机制
    6.1 引言
    6.2 研究假说
        6.2.1 信任与渠道稳定性
        6.2.2 正式契约治理和信任构成的复合治理与渠道稳定性
        6.2.3 人情的调节效应
    6.3 研究设计与方法
        6.3.1 变量界定
        6.3.2 样本数据收集
    6.4 数据分析与结果
        6.4.1 信度与效度分析
        6.4.2 假说研究分析
    6.5 研究结论与启示
        6.5.1 研究结论
        6.5.2 管理启示
7 研究总结与相关启示
    7.1 研究结论总结与讨论
    7.2 管理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调查问卷
攻读博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9)企业边界人员的私人关系、企业间依赖与机会主义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现实意义
    1.3 研究目的与对象
    1.4 研究方法与论文研究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论文研究框架
    1.5 本章小结
2 相关议题文献综述
    2.1 私人关系
        2.1.1 概述
        2.1.2 关系定义
        2.1.3 关系分类
        2.1.4 关系作用
        2.1.5 关系维度与测量
        2.1.6 关系与关系营销
        2.1.7 关系序列
    2.2 企业间依赖
        2.2.1 几个相关概念
        2.2.2 依赖的维度与结构
        2.2.3 依赖对企业间关系的影响
    2.3 机会主义行为
        2.3.1 机会主义行为概述
        2.3.2 机会主义的表现形式
        2.3.3 机会主义行为的影响因素
        2.3.4 机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2.4 信任与承诺
        2.4.1 信任与承诺概述
        2.4.2 信任的分类
        2.4.3 承诺的分类
    2.5 监督与控制
        2.5.1 监督与控制概述
        2.5.2 监督与控制方式分类
        2.5.3 控制与信任
    2.6 本章小结
3 相关理论基础
    3.1 委托代理理论
        3.1.1 委托代理理论概述
        3.1.2 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支
        3.1.3 委托代理理论的贡献
        3.1.4 委托代理理论的应用
        3.1.5 委托代理理论的合同机制
    3.2 权力依赖理论
        3.2.1 权力概述
        3.2.2 权力与依赖
        3.2.3 营销渠道中的权力、依赖与机会主义
    3.3 制度理论
        3.3.1 制度的本质
        3.3.2 制度的维度与分类
        3.3.3 制度在中国
    3.4 本章小结
4 渠道边界人员私人关系双刃剑效应的作用机制与边界条件(研究1)
    4.1 研究目的
    4.2 私人关系作用路径与边界条件
        4.2.1 私人关系与机会主义
        4.2.2 边界条件的识别
    4.3 研究设计
        4.3.1 研究方法
        4.3.2 案例选取
        4.3.3 资料收集
        4.3.4 资料分析方法
    4.4 研究发现
        4.4.1 企业内部:感知激励公平
        4.4.2 企业间:依赖关系
        4.4.3 外部环境:执法效率
    4.5 研究结论
        4.5.1 理论贡献
        4.5.2 实践意义
        4.5.3 研究不足
    4.6 本章小结
5 企业间依赖与机会主义行为——边界人员私人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2)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模型
    5.3 理论推演与研究假设
        5.3.1 渠道依赖与机会主义行为
        5.3.2 关系与依赖
        5.3.3 关系与感知公平
        5.3.4 关系与制度
    5.4 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5.4.1 样本与数据收集
        5.4.2 问卷设计原则及过程
        5.4.3 焦点变量的操作化定义与测量
    5.5 数据分析与结果
    5.6 本章小结
6 研究结论
    6.1 主要结论
    6.2 理论贡献
    6.3 实践意义
    6.4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10)传统营销渠道投机行为治理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与目的
        1.2.1 研究意义
        1.2.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框架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与框架
    1.4 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2.1 渠道投机行为相关概述
        2.1.1 渠道投机行为定义
        2.1.2 渠道投机行为类型及表现形式
        2.1.3 渠道投机行为前因研究
    2.2 渠道投机行为治理机制相关研究
        2.2.1 正式治理
        2.2.2 非正式治理
        2.2.3 正式与非正式治理的关系
        2.2.4 不同类型投机行为治理
    2.3 动态博弈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问题
    3.2 研究方法的选择
    3.3 研究对象的选择
    3.4 保证信效度的策略
    3.5 访谈大纲的设计以及修正
第四章 数据收集与编码
    4.1 数据收集
    4.2 数据编码
    4.3 数据检验
第五章 案例分析与发现
    5.1 案例分析
        5.1.1 治理机制维度
        5.1.2 投机行为分类标准的确定
        5.1.3 渠道投机行为原因
    5.2 渠道投机行为的有效治理机制与路径
        5.2.1 侵害行为
        5.2.2 强制重新谈判
        5.2.3 逃避行为
        5.2.4 拒绝调整
第六章 命题分析与验证
    6.1 模型的基本假设
    6.2 动态博弈模型
    6.3 模型分析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7.1 研究结论
    7.2 讨论
    7.3 理论贡献
    7.4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经销商渠道投机行为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B 公司管理层及渠道边界人员成熟版访谈提纲
附录C 雪佛龙数据编码
攻读学位期间所获得的相关成果
致谢

四、中国营销渠道中私人关系对渠道权力使用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组织关系和人际关系对渠道合作行为的影响:基于耦合理论的实证研究[J]. 董维维,徐炜,庄贵军. 财贸研究, 2020(04)
  • [2]邮轮公司渠道管理水平与经营绩效关系研究[D]. 汪雪婷.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20(05)
  • [3]营销渠道中私人关系对渠道建言的影响[D]. 高歌. 东北财经大学, 2019(08)
  • [4]专用资产投资与角色外利他行为 ——人情的作用[D]. 殷丹丹. 东北财经大学, 2019(07)
  • [5]契约农产品渠道中农户感知公平对其投机行为的影响 ——信任与专用资产投入的作用[D]. 王丽. 东北财经大学, 2019(08)
  • [6]组织间关系冲突中的冲突回避问题研究[D]. 马鹏. 天津财经大学, 2019(07)
  • [7]私人关系对组织间关系的影响机制研究[J]. 庞芳兰,庄贵军,王亚伟,杨小红,陈雪. 管理科学, 2019(01)
  • [8]“农业龙头企业+农户”渠道“复合治理的挤出效应”研究[D]. 黄梦思. 华中农业大学, 2018(01)
  • [9]企业边界人员的私人关系、企业间依赖与机会主义行为研究[D]. 王进. 武汉大学, 2018(06)
  • [10]传统营销渠道投机行为治理机制研究[D]. 白胜男. 河北工业大学, 2017(01)

标签:;  ;  ;  ;  ;  

人际关系对中国营销渠道中渠道力量运用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